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共9篇)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 篇1

项目名称:秦皇岛市网格化管理系统

1、项目背景:

秦皇岛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是构建在秦皇岛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之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城管通信技术为平台,以数字地理信息为基础,结合移动定位系统、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平台,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声、像、图、文字四位一体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针对城市部件的检查、报警、紧急事件处理、指挥调度、督察督办等功能。我们希望建成的系统能够达到: 搭建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化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建立条块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的环境管理新模式,推进安全社区创建,保障城市安全稳定,打造“平安高新”,实现城市环境监管管理资源的横向共享和业务的整合,立足城市科学管理,为城市发展服务。

2、项目内容:

(1)采用环境监管“五级管理、三级网络”的模式以村镇为单位,以村镇网格为基本单元,区县、乡镇结合,集合区县级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编码,实现县、乡、村三级网格管理层面信息资源共享。

(2)环境网格化管理数据中心

对全市的网格化监管数据的整合梳理工作,包含基础空间数据、网格化环境业务数据以及网格化管理数据的汇总。

(3)环境网格化监管GIS平台

将网格监管数据以空间地图数据进行网格区划管理,实现网格地图上的业务管理。

(4)网格手机APP平台

可以实现对事件监管的上报管理、部件情况的填报以及案件处置情况的反馈管理。

(5)网格案件管理 针对事件监管上报信息,系统采用事件生成与上报处理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将数据进行流程化管理,将案件的处置管理进行全程监管与控制。

(6)网格综合管理系统

将与环境网格监管业务中涉及到的其他业务部门的管理进行关联协作,最终对监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信息的发布。

(7)网格评估管理系统

建立环境网格化评价管理系统,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秦皇岛市网格化环境监管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3、项目成效:

结合环境监管网格化数据中心、GIS平台的建设,实现环境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从源头减少环境隐患,促进秦皇岛市环境安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 篇2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最早应用于城市管理领域, 基本概念是, 将基层执法单位管辖范围按一定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 根据网格内工作量大小, 配备适量管理人员和装备, 由网格队员全面行使各项管理职能。这种管理形式将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管理。

青岛市农机局按照“以人为本,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健全监管体系, 完善运行机制, 规范基层管理, 优化治理结构”的指导思想, 以“一格三网九定”为总体框架, 将网格化管理引入农机安全生产领域, 旨在通过逐级定责、立制和考核评价, 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 把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涵盖到农机生产、销售、培训、使用、维修等各个领域, 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农机安全监管网络, 构建覆盖全市、责任到人、职能到位、流程规范、运转灵活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形成各司其职、相互联动、综合监管的工作格局, 使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 促进农机“三率”水平的稳步提升。其主要做法是:

一、划分网格, 在全市逐级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网格, 把网格化管理涵盖到每个点、每个机手、每台农业机械。

按照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以行业管理为主的原则, 以市农机局为主体建立1个一级网格;以各市 (区) 农机主管部门为主体建立8个二级网格;以各乡镇农机站为主体建立若干三级网格;以村 (居) 、农机合作社和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企业为主体, 建立若干四级网格, 在每一个网格内建立严密科学的监督管理体系。

二、健全“三网”, 即通过建立健全管理网、监督网和信息网, 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健全管理网, 即进一步健全以县农机监理站、乡镇农机监理中队 (农机站) 和村农机协管员为依托的三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 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农机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安全责任, 形成“政府主导、农机主管、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机制, 强化政府综合监管、部门和行业专项专业监管, 突出对基层的安全监管, 确保在各个区域内安全生产有人抓, 目标责任有人担。

健全监督网, 即整合政府、部门、媒体、群众、行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 形成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的监督监察。一是从社会人士中聘请社会监督员, 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二是以新闻媒体为平台, 在网络、报刊、电视上开设专栏, 对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进行曝光;三是不定期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机合作组织、农机户和群众代表座谈会, 听取民众呼声;四是设立专门投诉机构, 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 受理群众举报, 进行有效监督;五是加强和完善行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监督, 并采取有效措施, 使监督制度有效运作。

健全信息网, 即依托青岛市金宏网和农机化信息网建立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 及时发布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行业标准, 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传达给基层, 同时对实施网格化监管的信息及时发布, 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 对存有违法行为和隐患的单位及时处置, 对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 充分发挥数据库作用, 实现安全监管的精细化和信息化。

三、实施“九定”, 即:健全各项制度, 对基层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规范。

其主要内容是:领导定点。各级网格确定一名领导到下一级网格挂点, 强化对责任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检查和指导。全员定责。各级各类人员严格实行“一岗双责”, 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岗位和个人, 层层签订责任书, 明晰责任主体, 分解责任指标。监管定位。根据职责分工, 逐一明确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实施有效监管。排查定级。根据隐患和风险的辨识标准, 确认等级, 确定治理方案。应急定制。建立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明确体制、机制和编制, 落实队伍、装备、物资器材, 强化演练, 及时处置农机事故。配置定量。明确各级网格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 落实保障措施。培训定岗。对网格负责人和网格内从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 进行专业培训, 持证上岗。信息定时。将农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汇总上报, 发生农机事故时按规定时限逐级如实报告。奖惩定格。通过督查、检查、考核等形式, 奖优罚劣, 对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和完不成工作指标的, 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

浙江海事动态网格化监管模式探索 篇3

【关键词】 网格化;海事动态监管模式;动态风险

0 引 言

“十二五”期间,随着浙江省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水上交通变得更加复杂,公众对安全出行的诉求不断提高,海事部门面临的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依旧严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任务更加繁重。目前,浙江海事局全面应用了覆盖船舶管理、船员管理等信息化应用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舶交通服务(VTS)、闭路监控(CCTV)系统等在海事监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初步形成以巡逻船为主的水上交通立体监管体系;开发集成了AIS、VTS、CCTV等信号源和通航要素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网格化、可视化信息平台,实现了船舶的“可视、可听、可控”。根据浙江省海事辖区网格类型的划分,浙江海事局出台了《浙江海事局动态监管网格化管理办法(试行)》;然而,网格类型在划分后不能够随通航环境、交通流等实际情况进行实时改变,存在网格类型划分与实际通航安全风险情况不符合的现象,海事监管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便优化海事监管和应急救助资源配置,提高海事监管和应急救助水平。本文对浙江海事辖区的通航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建立网格风险动态评估模型,以便根据通航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对网格类型进行动态调整,探索实现基于动态网格风险的海事监管新模式。

1 海事网格化管理及其优点

1.1 海事网格化管理

海事网格化管理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海事管理区域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以顺畅的协调机制和便捷的跨部门业务流程为纽带,实现网格单元与各管理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责任,对网格内的部件和发生的事件实施有效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实现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和快速反应的管理系统。

海事网格化管理是根据海事辖区进行网格划分,并对辖区内的各类通航环境、船舶、气象信息等信息资源按网格划分来进行管理。

图1 网格与资源的关系

系统中的网格资源采用分级管理,从网格到浙江沿海辖区,依次递归;其他资源信息采用分类管理,各类资源之间单独管理;将各类资源信息根据其地理位置,分配到网格,进行关系关联。借鉴海洋与渔业部门的渔区编码,对于未编码海区按相邻渔区编码进行加位处理。[1]

1.2 海事网格化管理的优势

当前,网格化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已相当成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海事监管资源所具备的分布性、异构性、自治性和动态性与网格特点相符合,因此,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可有效解决现有海事监管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为海事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可行的解决方案。海事管理引入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优势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2.1 实现管理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

通过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使网格中的各个部门实现流程和信息共享。当发生险情或出现违章情况时,网格化管理系统可自动根据各网格单元内资源的使用情况,对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协同调配,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大共享。

1.2.2 实现控制的实时性

通过构建立体化的网格化管理信息传输通道,可使指挥机构、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通过公共信息平台获取相关海事信息,从而确保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1.2.3 提高海事预警能力

海上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特点,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实时监控和预测功能,可及时发现和甄别仍处于萌芽状态的事故或事件,并发出预警,彻底改变目前海事监管中被动、滞后的局面,为完善沿海水上交通事故或事件的预警机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通过网格化管理平台能及时综合各方面信息,针对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结合应急预案,可迅速形成相应的行动方案,使预警信息更具针对性和明示性,减少恶劣天气带来的损失。

1.2.4 增强预警互动性

海事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及海上人员能最早发现潜在危机,是预警信息的重要来源。网格化管理方式的推行可为行政相对人提供畅通的信息通道,也可使事故险情和危机等得到真实记录和及时回应。这不但可缩短海事管理机构应急处置的响应时间,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同时可展示海事管理机构对公众举报的重视程度,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2 浙江海事辖区网格化管理现状

2.1 管理成效

随着海事网格化管理的不断推进,海事管理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同时在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水上交通事故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1)理顺工作职责。通过网格的划分明确各单位职责,消除管理的死角和重复部分;提高发现事故的能力和预防能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海事管理机构只能在事故发生后处理的情形。

(2)缩短了事故处理时间。以往通过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长时间才能处理的事故,现在依靠网格化管理在短时间内就可解决。

(3)建立了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通过网格化系统将事故的发现、处理的整个流程自动记录在系统中,使监督评估部门能够快捷、方便地调用,为监督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

(4)增强了海事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处于监督评估部门的监控之下,促使海事执法人员在事故处理中自觉遵守依法行政的要求,规范业务用语和执法流程。

海事网格化管理改变了传统海事管理粗放、低效、盲目的落后方式,使海事管理向精细化、科学化、高效化转变;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优化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形成职责明确、执法规范、服务精细、管理有序的新格局,进一步强化了海事管理机构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动态网格化管理尚未完善

目前,在“网格化、可视化信息系统”中,网格风险类型一经设定就无法随通航环境、交通流等实际风险情况进行实时改变,存在网格类型划分与实际通航安全风险情况不符合或不同步的现象。

2.2.2 传统的部门结构影响海事网格化管理效能的发挥

目前,海事网格化管理在海事管理机构内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更多表现在监管手段的变化,通过大量引进信息化技术,实现了海事管理触发机制质的提高,由以往事故发生后触发和依靠相对人报告或举报的被动触发机制,变成了通过AIS,CCTV,GIS等系统监督和预防的主动触发机制。但是,海事管理机构的各职能部门结构没有根据网格化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海事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流程。

2.2.3 新旧体制尚有摩擦,尚未达成统一认识

新的海事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已经运行了几十年的传统海事监管模式造成很大的冲击,虽然大部分执法人员对海事网格化管理报以支持的态度,但几十年的监管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很多人认为海事网格化管理仅仅只是一种手段的变化,对整个网格化管理理念给海事监管工作带来的革命性影响认识不足,这也从客观上影响了海事网格化管理的整体运行。

2.2.4 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支持

传统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都是针对传统的监管模式,特别是行政审批、调查取证等方面。海事网格化监管虽然在技术上完全可做到无纸化办公、异地办理各种业务,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支持,不仅没有提高管理效率,反而因为两种体制同时运行,加大了执法人员的工作量,也间接造成执法人员对网格化管理认识的局限性。

3 浙江 海事动态网格化监管模式的提出

3.1 定 义

海事动态网格化监管是指根据海事网格通航安全风险的实际情况和辖区海事监管及应急资源数量,对各海事网格进行海事监管和应急救助力量的统筹分配及资源协调,力求海事监管与应急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监管资源的集约化,有效提升监管效能,确保对关键网格(高风险网格)的重点监管,维护辖区水上交通安全。[2]

3.2 监管流程

实时采集海事辖区内各网格的气象水文、交通流等信息,以现有的通航要素系统和船舶信用系统为支撑,根据网格动态风险评估和分级对各网格的通航风险进行测度、分级[3,4];根据辖区内各网格的风险分级结果,对各网格实施不同的监管模式。

3.3 监管模式分类及应对措施

3.3.1 红色应急管理

组织协调海事巡逻船艇对实施红色应急管理的网格动态游弋值守。红色应急网格归属分支局,充分利用AIS,VTS,CCTV,甚高频通信(VHF)等一切有效动态跟踪监控手段,对网格内的4类重点船舶实施跟踪监控,对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及时给予必要的提醒,并提供相应的安全信息服务。

如遇大风、浓雾等恶劣天气而导致巡逻船艇无法出航,网格归属的海事基层单位应做好相关记录,并利用AIS,VTS,CCTV,VHF等手段加强电子巡航工作。

3.3.2 黄色预警管理

根据辖区和黄色预警网格周边的海事巡逻力量,组织协调船艇进行网格巡航;根据网格现场实际决定动态游弋值守或定时巡航(时间间隔不大于24小时),网格归属的海事基层单位利用AIS,VTS,CCTV,VHF等手段加强电子巡航工作。

3.3.3 蓝色预警管理

根据辖区和蓝色预警网格周边的海事巡逻力量,组织协调船艇进行网格定时巡航(时间间隔不大于48小时),网格归属的海事基层单位利用AIS,VTS,CCTV,GIS,VHF等手段进行电子巡航工作。

3.3.4 常态管理

网格归属的海事基层单位利用AIS,VTS,CCTV,VHF等手段进行电子巡航工作;海事巡逻力量巡航时间间隔不大于72小时。

3.4 监管保障

3.4.1 制度保障

制定海事动态网格化监管制度,使海事动态网格化监管有法可依,并形成长效机制。

3.4.2 信息系统保障

对现有海事“网格化、可视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完善海事网格化动态风险评估系统建设,实现海事网格风险的动态评估和分级。完善AIS,VTS,CCTV,GIS,VHF等信息系统建设,扩大其覆盖范围。[5]

3.4.3 指挥力量保障

在现有指挥中心、交通管理中心中设置专门岗位,完成对巡逻、救助力量的调配和指挥。

3.4.4 巡逻和救助力量保障

完善巡逻与救助力量的建设,对海事监管移动终端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有海事网格动态风险分级的同步显示和预警功能。

4 结 语

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系统是时变系统,系统风险随着通航环境、船员适任能力、船舶安全状况和货物属性、海事管理力量的动态投入等的变化而实时改变。在分析浙江海事辖区网格化管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浙江海事辖区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系统实际情况,提出动态网格化监管模式,探索对不同网格实行动态分级管理,提高网格风险类型划分的正确性和动态性,动态统筹调配海事监管资源。试行动态网格化监管模式有助于优化海事监管力量调配,提高海事监管效率,减少目前存在的主观性强、缺乏动态全局统筹的缺点,有效保障通航安全。

参考文献:

[1] 浙江海事局.浙江海事局监管网格化、可视化需求研究[R].2013-10.

[2] 浙江海事局,上海海事大学.网格风险评估体系研究[R].2014-12.

[3] 黄常海,胡甚平,郝严斌,等.单船动态风险评估模糊推理系统的设计与模拟[J].中国航海,2011,34(2):68-73.

[4] 黄常海.基于VC与MATLAB的船舶航行动态风险推理系统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11.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 篇4

县级网格化管理实行层级负责制,各个层级网格责任工作职责如下:

1、县级网格:县政府作为一级网格,负有统筹指导、综合协调的责任。主要的工作:一是坚持以乡镇网格管理工作站为依托,高效率办事,高质量服务,让群众满意。二是合理划分乡镇责任网格,建立分类指导和科学考评的新机制。三是设立县政府网格化管理中心,搭建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

2、乡镇级网格:县包片干部指导乡镇的管理与服务等综合工作,主持召开乡镇的工作例会;每周不少于2小时深入乡镇收集意见和建议;及时将乡镇各类动态情况反馈至县镇府相关部门与责任人,督促并协助其给予解决;督导下级网格责任人工作落实情况,检查其网格工作记录等。乡镇网格管理工作站站长负责社区的全面工作,督促与协调三级网格的运转。

交通局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方案 篇5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州、市环境保护工作要求,夯实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以“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坚持“依法治理、持续治理和常态管理”要求,组织开展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营造整洁优美的藏区环境。为此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环境网格化监管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就是抓发展、抓经济的观念,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认真落实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以县、乡、村道路为重点,通过加强养护,规范管理,大力开展公路交通环境保护,改善公路交通环境形象,提升公路交通服务水平。加强领导、坚定决心、巩固成果、再添措施,努力开创交通环境保护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围绕市交通运输局2020年环境保护工作目标,按照“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开展交通环境保护,以县、乡、村道为重点,抓好公路沿线的治理,清理交通沿途垃圾、抓好沿线绿化、整治两侧建筑和其他设施,同时要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加强村通组道路硬化。坚持把典型引路作为有效手段,坚持把常态治理作为根本保证,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和管理

体系。(一)加强公路养护管理。1.做好日常养护保洁工作,保持路面、路肩、边坡、绿化带整洁,无果皮、纸屑、白色垃圾等杂物,加强对边沟、排水沟、涵洞内杂物清理,保持排水系统通畅。2.及时治理路面病害,保持路面基本平整和行车安全,因水毁、地震等原因造成工程量较大的不能及时修复的病害,要在两端设立警示标志。3.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公路沿线交通标志,做到用语准确,文字规范,示意明白,无残缺,无错字、别字和少字;及时修复和更换安全设施,保持道路、桥梁隔离墩、防护栏、防护墙、指示牌等设施完好。(二)规范公路施工现场管理。1.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公告牌、安全标志牌清晰、指示明确,管理人员挂牌上岗,施工人员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2.规范进场材料堆放。施工机械摆放整齐,施工人员生产生活用房、堆料场、拌合场、预制场等场地布置合理,场区整洁;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使用、废弃规范,严格控制噪音污染和扬尘污染。3.保持道路畅通。项目开工前做好保通方案或绕行车辆的协调工作,施工过程中搞好现场指挥。(三)强化公路路政管理。1.加强对重点抓好县、乡、村道及旅游线路和景区道路的巡查力度,做到公路用地范围内无暴露垃圾、无乱堆杂物、无占道经营;加强对县、乡、村道建筑控制区内的各种非交通标志和临时性建筑的管理力度,对非法设立的依法强制拆除。2.及时制止乱堆乱放、堆物作业以及其它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行为;加强国省道沿线车辆清洗点、维修点、加水点的管理。3.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杜绝在公路上乱设卡、乱罚款、乱收费的行为,积极实施治超检测站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4.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运输石灰、矿渣等容易抛洒物品车辆的管理,要求其加盖篷布,密闭运输。(四)优化公路客运站服务环境。1.进一步优化汽车站、客运站、维修站服务环境。完善相应的设施,修缮客运站场,及时维护、清洗或粉刷外墙面,清洁车站内场地、设备,美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2.加大对非法客运车辆的打击力度,切实提升客运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3.引导、督促出租车、客运车、公交车辆搞好车内卫生,加强对司机、售票员的教育,提醒乘客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改善服务形象。

三、建章立制

以巩固和完善公路交通环境治理成果为重点,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公路服务品质。一是开展回头看活动,对照治理标准进行完善、补充。二是构建长效机制,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规划引路,协调发展”的原则,探索形成健全有效的日常工作机制,考核问责机制。三是树立先进典型,总结、推广交通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工作扎实、效果明显、亮点突出的典型,全面提升交通服务水平。

四、工作要求组织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 篇6

[摘要] 河北省环境保护的形式异常严峻,加强基层环境监管工作十分重要,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就是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加强环境执法机构与其它政府部门间的执法协作,提升企业环境守法水平。

[关键词]网格化;基层环保;意义

河北省环绕京津,东临渤海,是我国水环境保护重点最多、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担负着环京津空气质量联防联控的重要任务,环境承载能力十分脆弱。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偏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新增压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尖锐,环境保护的形式异常严峻。2013年以来,在全国空气质量排名中后10名经常有河北省7个左右的设区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敏感区位使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面临着特殊的压力和挑战。如何破解日益增大的环境监管不力的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河北省经济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环境问题

河北省既是农业大省又是资源型、能源消耗型产业偏重的省份,采矿冶炼、化工、医药等传统产业占较大比例,中南部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人均水资源占用量仅是全国水平的1/7,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北省用水量逐年增长,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地表水明显减少,部分河道、湖泊、洼淀除汛期外,长年干涸无水。2010年,全省七大水系中仍有33.6%的水质断面为劣五类,子牙河、北三河、漳卫南运河和黑龙港水系仍呈重度污染。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了制约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同时,河北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钢铁、纺织工业基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钢铁工业体系,钢铁、电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建材、纺织服装、造纸等行业不断的做强做大。这些工业行业的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呈增高的趋势。2005年河北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1.96t标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74t标准煤,能源、原材料消耗占企业产品成本约70%,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明显。河北省的工业结构以及能源、化工及化学制品、冶金、纺织、造纸等行业为支柱,这些行业严重依赖能源和资源消耗,污染物向环境高排放的特点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已经呈现结构性、复合性和压缩性特点,对生产和生活造成破坏性影响,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的退化对其经济基础构成威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尖锐,环境保护形式异常严峻。“十一五”期间,河北省通过关停钢铁、炼焦、电镀、玻璃等落后产能项目,合计淘汰落后炼铁3696万吨、炼钢1888万吨、水泥6139万吨、玻璃5622万重量箱、焦化796万吨、造纸205万吨、酒精15万吨、印染3亿米、制革650万标张等一批生产能力,但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压力还在加大。环境监管面临的压力分析

2.1 政府统筹环保主体意识薄弱

部分地方政府虽然也重视环保工作,但不像抓经济那样统筹考虑,政府环保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造成环境执法不到位、环境执法难到位。

2.2 具有环境监管职责的部门之间的统一监管难以实施

我国现行环保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有权行使环境执法监督权的机构众多,对如何统一监督管理和分管部门之间如何相互配合制约等问题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如环保部门在对机动车污染监督管理需要公安部门配合,对工业企业监管需要工商、供电部门配合,对娱乐场所监督管需要文化部门配合等等,管理职能重叠交叉,部门协调难,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管很难真正实现。

2.3 环境执法机制和能力薄弱

当前,环境执法监察机构的工作职能已逐步转向全面环境执法监督,由于执法机制还不够完善、体制不顺畅、职能定位不清晰等原因,使得基层环境能力建设比较滞后,许多基层环保部门依然存在着人员少、能力不均、效能不高等问题,造成个别县(市、区)区域性的长期污染问题未能得到解决,非法企业取缔不到位反弹,点源污染、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恶意排污依然存在等一些环境问题,环境形式严峻。同时,因生产安全、交通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持续上升,企业违法排污和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也时有发生,环保部门的任务越来越重,管理体制、机制、能力与环境安全形势的要求极不适应。

2.4 企业环境自律机制不完善

企业环境守法、环境自律、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问题突出。部分企业舍不得环保投入,压缩环保投入,内部设立的环境监管岗位职权划分不明确,排斥公众的监督,甚至在受经济利益驱使下,出现逃避政府部门监管,与监管部门对立,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不主动承担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社会责任。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必要性

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就是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加强环境执法机构与其它政府部门间的执法协作,引导企业自律,加强企业自身环境管理,在企业履行环境法律责任之外,强化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意识,提升企业环境守法水平,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执法,为公众参与执法和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保障。

3.1 解决现行管理制度弊端,强化政府职责。

河北省制订的《关于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主体地位,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职权和责任,明确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的要求;同时进一步解决了过去存在的环保部门管得了但又看不着,乡镇政府看见了不愿管、无权管的问题。现在通过网格化,给各级乡镇政府、村委会定了职责,他们发现环境违法问题就有权管了,而且还必须要管好、管到位。这样既减轻了县级政府的环保压力,又能实现对企业的全天候监管。

3.2 实现了环境监管由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向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转变。

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和建立联系会议、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明确了各部门的环境监管职责,将发改、工信、住建、公安、电力等部门都参与进来,环境监管的力度明显加强,各种治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3.3 实现了环境监管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通过实行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中的“五定”(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改变了传统的环境监管模式,由被动处置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转变,从消防员式的事后执法向源头管理控制转变,从而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的水平。

3.4 增强了上级对下级部门监督、考核、问责的可操作性,为考核检查提供依据。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 篇7

关键词:党支部建设;基层管理;网格化管理

一、案例背景

目前,川西北公管中心现有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有23人,承担着对片区现有2156名离退休人员和266名退休“五七”职工的服务和管理。2005年离退休中心成立以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我们对离退休职工及党员按单位进行了划分组建。 2013年,居住在江油附近的离退休人员大部分已搬迁到中油涪滨花园居住,由原来的20多个生活小区缩编为4个小区,同时,离退休工作人员还要承担着居住在成都、绵阳、广元、梓潼和邛崃等地管理服务工作。基层党建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二难”。

一是工作管理难。由于人员较少,管理面宽,疲于日常事务,有时只能是“抓大促小,以点带面”,难以做到全面管理。管理与服务未能很好地有效地结合起来,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平时将离退休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落实“两项待遇”及相关政策上,组织适当的文体活动,看望生病住院的老人,处理丧事……这些都是管理的内涵,但服务的内涵未能真正体现出来。

二是作用发挥难。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担任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支委的老党员年事已高,精力不够,为民服务的激情也在逐渐下降,特别是在老同志搬迁新区后,大部分通讯联系方式、地址也发生了变化,这给离退休党支部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阻碍,使有的离退休党员无法参加正常的组织活动,与支部联系沟通较少,思想认识容易陷入误区,产生牢骚和泄愤的情绪,造成晚年生活的不愉快。存在这些思想问题的虽然是部分人,但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离退休职工队伍的稳定,甚至会影响到其他群体,使党组织的凝聚力不能得到很好发挥。

二、做法与成效

1、网格定位,延伸触角,实现管理服务全覆盖。网格化管理,即将片区离退休人员按照新建小区区域和楼幢分布情况划分为单元网络,再由离退休人员自己推荐出自管组长或支部书记,报由离退休管理中心备案。中心则以自管组为服务平台,转变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管理,不断深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内涵,实现离退休服务“零距离”、管理“全覆盖”、老同志诉求“全响应”,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效避免管理服务“真空”的出现。

2、构建了管理网络,畅通信息渠道。面对众多的离退休人员管理,在企业里仅靠离退部门人员的力量,很难应付日常工作,更别说深入基层和不断创新。为此,我们按照“就近就地、方便管理、有利于开展工作”的原则,撤消了原江油片区15个退休党支部和自管组,以新建小区区域和楼幢为单元,对离退休自管组、党支部进行了重新搭建,新建了11个退休党支部和行政大组,其中:对11个退休党支部进行了换届选举,选举出的39 名新一届支部书记和委员同时兼任行政大组长、小组长,使行政网络和支部网络交叉重叠,融为一体,互相促进。每个行政大组和基层支部书记都能充分发挥所属行政小组、党小组的工作积极性,起到承上启下、沟通信息、贯彻执行的作用。

3、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党建工作新机制。建立党建网格化分片包干责任制,积极选用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一定党建工作经验的优秀党员担任网格管理责任人,做好网格党建工作的协调指导工作,做到“包组建、包管理、包服务、包教育、包提高”,切实将各项党建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对离退休党员的宣传引导,充分发挥老党员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创先争优。

三、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断激发党建工作生机与活力。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推动党的建设,是这些年来党建工作的宝贵经验。推行“网络化管理”就是对党的群众工作的继承创新,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但新形势下群众的生活方式、组织方式和利益诉求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工作日益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手段和机制,沉入一线做群众工作,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有效性,使党的群众工作永葆生机与活力。

二是离退休群体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搞好管理服务的同时,还注重因势利导,多方动员,按照 “五好”党支部创建要求,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和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智慧优势,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中创先争优,既满足了老党员做事的热情,又使他们的人生价值在晚年得到了新的升华。

三是注意难点的控制和引导。新时期离退休工作,会因为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改革发展带来的企业与地方一系列差异的拉大,造成离退休人员待遇等方面的诉求。我们应给予高度关注,将这些信息纳入掌握、劝解引导的重点,注意工作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将问题处理在可控的范围内,确保离退休人员的正当利益得到实现的同时,保证社会良好秩序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妍,张传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离退休党支部建设[J].才智,2012,20(12):25-26.

网格化监管工作总结 篇8

(篇一)

在原有的管理体制、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编印环境网格化监管通讯录,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管机制。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按照“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全面覆盖、层层履职、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环境监管模式。特别是今年7月,我区发布了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由政法委综治办牵头实施。我们积极向综治办申请,成为首批6个“一张网”建设单位(安监、市场监管、消防、环保、司法、流动人口)。八月初,首批单位分镇(街道)为全区网格员进行集中培训。7月22日至今,我区网格员共排查污染源数量109个,其中网格员调处的103件,上报我局的违法案件6件,取得一定成效。

一、工作亮点

(一)建立工作领导机构,落实专项经费保障。我区成立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级机关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区综治办具体负责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及日常工作,督促、检查、收集、整理工作进展情况。区、镇(街道)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专职网格员除了给予基本的劳动报酬外,推行社会治理信息采集“以奖代补”激励机制,鼓励其采集上报优质信息。

(二)建立工作体系,明确网格员职责。我区操作模式为区级和镇(街道)设立指挥平台,基层网格设立613个网格,采用“2x”的模式配备网格员(即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若干名村居干部或志愿服务者为兼职网格员),同时明确了网格长和网格员的工作职责。全区网格员全部要求安装手机app,日常网格巡查时发现问题通过app上传区综治办平台,区综治办及时梳理分发一般事件“属地管理”原则交镇(街道)平台办理,重要事件则立即转化成信访事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交职能部门处理。

(三)建立网格化工作督查考评制度。区里制订了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考核制度,并纳入区对镇(街道)和部门的平安综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定期开展督查通报,确保取得实效。区、镇(街道)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定期开展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督查考核,督查考核情况与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绩效考核挂钩。并及时对不适应工作要求的网格员作调整。

二、存在问题

1、网格员环保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高。2、上报的信息质量有待提高,特别是能提供环保部门立案的信息较少。3、手机app等系统需要不断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希望自上而下将环保网格化监管工作纳入当地政府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或者实行一票否决。

2、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网格化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3、不断完善网格员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紧迫感和业务知识,确保上报信息更全面更有用。

4、进一步发动群众参与网格化监管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平安浙江app,争取更多群众参与环境违法行为的爆料,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篇二)

**年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并在县环保局的指导下,我镇结合工作实际,有效强化环境监管主体责任,创新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建立了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并充分发挥了三级网格的作用,现将我镇**年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措施

一是完善机制,加强领导。为完善网格化监管组织建设,成立以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网格化环境监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开展。同时成立了以镇纪委书记为组长的环保督察小组,加强对各村、企事业单位环保工作开展实情督察,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公室新增工作人员1人,增强我镇环保工作力度。

二是制定方案。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制度文件,部署全镇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明确制度、职责及奖惩。对镇全体机关干部环保工作驻村进行分解,明确了工作职责、目标任务。

三是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我镇与11个行政村两个社区及辖区内学校、单位签订了网格化环境监管目标责任书,明确村级单位作为三级网格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我镇实行所有党委委员包片做法。做到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成立由各村包村领导任组长的环保巡查组,负责本村环保检查工作;成立由值班领导为组长的节假日环保巡查组;成立由镇环保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日常巡查组,负责督察各村、各单位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四是摸清底数,建立台账。为摸清全镇污染生产经营单位底数,我镇开展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调查摸底工作,并建立网格化监管企业台账。

五是加强督察,确保效果。结合上级部门环境保护巡查,处理各类违规污染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是工作经验不足,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二是镇环保监管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监管点多面广,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时,因没有行政执法权,缺乏对监管对象的强制措施,导致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及时得到处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督促企业进一步完善绿化、美化,强化节能减排工作。

二是加大对区域内流域、水库巡查力度,严控各类情况污染水源。

三是积极按照上级关于网格化环境监管要求开展工作。

(篇三)

**镇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在县环保局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全面深化三四级网格建设,实施网格监管全覆盖,按照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的要求,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走生态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我镇将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落实到位,现就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网格长甘显超

**镇人民政府镇长

网格员谢成富

**镇人大主席

网格员邹姚

**镇社会事务办主任兼环保所长

网格员王修安

**镇环保员

各村(社区)成立以支书或主任为网格长,村(社区)主任或文书任网格员的“四级”网格体系。

二、加强广泛宣传

1、召开专题会,加强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落实环保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

2、镇、村、组干部开会时要宣传环保知识;

3、是在公开栏公示网格员工作职责;

4、在镇、村、组干部在走村入户时做到多看多说。

三、具体工作成效

1、落实网格员环境监管责任,按“属地管理”原则,要求网格员对辖区内环境保护进行宣传、巡查、督促整改上报并配合调查工作。

2、**政府与各村委签订秸秆禁烧目标责任书,与农户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1000余份。

3、建立健全的网格员巡查制度。要求在春种和秋收时段每月不少2次的全方位巡查,截止6月底,全镇组织相关人员对辖区内所属企业、畜禽养殖地和水源地巡查2次,对秸禁烧共巡查9次,其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制止5。

4、加强环保隐患排查和治理,实施网格化管理,发现环境违法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配合处理。

四、严格考核制度

把网格化环境监管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对工作推动不力、环境质量恶化、有举报并造成影响的扣年终目标份,出现严重问题的严格追责。

(篇四)

为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和手段,完善环境监管机制和框架,提升环境监管水平,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工作的条理性、高效性、全面性,及时有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我乡严格按照**县**乡环境监管网格化实施方案各项要求,狠抓落实,保障工作落到实处,现将我乡2019年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总结如下

一、网格化体系建立情况。

进一步调整充实了**乡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力量,由乡党委书记任周江敏、乡长王冬任双组长,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将各村联村领导、支部书记、村主任长纳入网格监管体系,明确各村支部书记为辖区第一责任人,将全乡划分为5个网格,落实乡级网格员5名、村级网格员10名。在此基础上我乡不断完善机制,向辖区5个村下发了**县**乡环境监管网格化实施方案,制定了**县**乡环境监管巡查制度,印发巡查台账,由各网格主体落实专人进行巡查记录,每月底上报乡环保办进行检查存档。

二、氛围营造情况。

落实乡企办车辆用于常态化宣传巡查,并通过在车辆上悬挂环保宣传标语,等方式在全乡营造浓厚环境保护氛围,截至目前在辖区各重要节点悬挂宣传标语10余条、发放环境网格化宣传资料500余份。

三、细化责任。

1.实行“五定”。对辖区内所有污染源实施“五定”监管,即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经普查共需监督污染源企业5家相关内容依法向社会公开。

2.建立责任制。与辖区5个村级网格监管责任主体之间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和奖惩措施。

3.完善监管档案。结合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督促企业完善一厂一档制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完善各级网格内污染源档案,并保持动态更新。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机制。一是建立管理保障制度,制定工作流程,明确相关站所在网格化环境监管中的职能,出台考核评价办法及奖惩措施,保障各级网格的高效运转。二是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和移交移送等制度,截至目前乡党委会、班子会共讨论部署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8次。三是建立信息报告和信息公开制度,按要求公开相关工作情况并及时将我乡环境监管相关信息报送县环境主管部门,截至本月共计上报工作信息8条。

二提升能力,经费保障。一是将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经费列入相关部门综合预算,在我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筹集用于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及秸秆禁烧等相关工作,切实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二是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业务培训,尤其是加强村级网格监管责任人员业务能力的指导和培训,适应监管工作任务要求,截至6月我乡已对村级网格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2次。三是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综合执法,充分借助各部门现有网格监管体系,下发整改通知书1份,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三强化监管检查。一是严格落实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主体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对环境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涉嫌环境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二是建立严格、科学的责任追究机制,按照权责一致、能力与责任相匹配等原则,由乡纪委拟定**县**乡网格监管责任追究制度,科学合理界定追责情形与免责情形,对失职渎职等行为依法依纪实施问责。

五、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以上工作举措,我乡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在宣传上生动性不足,一些群众无法理解比较专业的环保知识;二是缺乏必要的资金和经费支持,对后续工作的长期开展,带来一定困难;三是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加大了群众爱护环境的宣传,但场乡建成区内垃圾桶少,间隔距离大,部分偏远村组垃圾池少且位置布置不合理,造成实际工作中难度大等问题。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1、根据我乡工作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环境监管力量,落实干部做好网格化环境监管相关工作。

2、不断加强乡、村网格员业务培训,以科学的监管保障网格化体系落实到位。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 篇9

(吴清)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工商职能中市场监管的责任愈来愈重,监管内容愈来愈复杂,要使工商职能到位,就要在监管模式上求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增加活力,扬弃旧的思想观念,克服以前按部就班和网格化监管过于繁杂等不正确的观念,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正视现实,找出差距,积极主动适应网格化监管这一新的监管方法,并在监管中不断创新和积累新的经验。只有转变了观念,才能用科学的发展观统一思想,才能积极主动探索网格式监管的新模式,才能主动根据本辖区的工作实际和特点,自觉运用现代技术和网格式监管新模式来充分发挥好基层工商所职能。

网格化监管是一种新兴的监管理念,在城市管理等公共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各地工商部门都积极将网格化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借鉴到市场监管中,提高了对市场秩序的掌控能力。每个地方的网格化监管在实践中都有发展和创新,都有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特点。

网格化监管模式,是指以监管与服务和谐统一为要求,以提高工作效能为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市场巡查为抓手,以明晰监管职责为切入点,以综合发挥工商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为着力点,以规范化建设为支撑,将辖区划分若干网格,所有市场主体按地理位臵定位到相应的网格,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网格为一个巡查组,各网格责任人以各自分派的巡查组为单位对辖区经济秩序实施监管和执法,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和全社会参与监督的作用,逐步建立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群众参与的综合市场监管机制。网格化监管使得行政执法由平均用力,遍地撒网转变为知已知彼,有的放矢;由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防范;由被动的滞后监管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履职;由依赖请示汇报监管转变为主动依照规程要求监管;在绩效考核上由“干好干坏一个样”转变为“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就是不一样”。网格监管管理对象由不服监管、不理解监管转变为严格自律,支持监管;社会监督使得工商监管由孤军奋战监管转变为群防群治监管。

一、网格化监管是形势需要的选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工商执法由“传统管理型”向“监管执法服务型”转变。各级工商部门要勇于直面形势发展的挑战,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确立了网格化立体式监管的改革思路,克服工商监管转型中面临的下列困难:

1、执法主体与市场主体数量严重失衡。近年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长,市场主体的类型日益多元化,交易行为日益复杂化,违法行为日益隐蔽化。而作为执法主体的工商部门由于正常的新陈代谢,严把公务员进口关等原因,人员数量有所减少,人员的素质虽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仍难以面对日益严峻的监管挑战。

2、“问责”风险为不断加大。几年来,以阜阳奶粉事件为代表的各类责任追究事件,给各职能部门敲响了警钟。随着“问责”制度的不断强化,群众的要求越来越高,外部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紧,工商部门所承担的责任风险越来越大。必须进一步强化我们全体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下大力气提高监管工作的预见性和精确度,有效规避因市场主体准入把关不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不到位、消费投诉举报处理不及时等带来的行为缺位失范等“问责”风险。

3、传统监管模式执法反应不快速。传统的监管模式存在基本经济户口数据底数不清,监管动态信息来源少,传递渠道不畅通,指挥系统不灵敏,单打一难以形成具有威慑性的合力等问题,上级部门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科学快速地决策,合理有效地进行处臵。

4、传统监管模式效能责任不清。在传统的监管模式下,片区责任人主要是承担执收任务,缺乏综合监管的意识和能力。遇到问题时习惯绕道走,不注重抓防范除苗头排隐患,满足于报喜不报忧。内部分工与协作不顺畅,各级网格责任人及局领导,由于没有具体明确的责任连带追究制度的制约,都乐于当好好先生,不注重防危杜渐。由于责任不明确,在考核时定性与定量分析缺乏操作性,容量产生推诿扯皮,争功诿过现象,造成效能低下。

5、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差。在传统监管模式下,习惯于分兵把守,单一监管。执法人员日常工作比较机械,上级推一下,下级动一动,不推不动;部分没有具体任务的中层干部习惯于只当指挥员不当战斗员,结果容易形成“做的做、看的看,一级向着一级看”的消极被动应付工作的局面。

6、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一方面,法制不断健全,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监管越来越到位,对执法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对法规的研究也更加深入,违法行为也更加具有迷惑性,对普通群众具有较强的蒙蔽性和欺骗性,容量混淆视听,影响群众对工商执法的理解和支持。

二、夯实基础,理顺机制,全力推进网格化监管 网格化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在立足于现有的管理资源基础上,对传统的监管模式进行取舍、改造、整合、创新,坚持夯实基础,理顺机制,举全局之力,确保此项改革的顺利推进。

1、提高思想认识。工商机关应多召开干部职工大会,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大讨论,深入分析工商监管面临的挑战,使全系统人员增强了危机感和使命感,认识到网格化监管改革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工商转型的需要,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被动就会陷入困境,主动就会赢得先机。

2、科学划分网格。按照市场监管层级责任制的要求,将辖区按照“边界明确、工作量相对均衡、相邻网格间便于协作配合”的原则科学划分网格,重点是划分各级网格责任片区,合理确定网格监管责任人,明确监管职责和管理目标,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统分结合,分合有度,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网格为一个巡查组,各级网格责任人以各自巡查组为单位对辖区进行监管。在科学划分网格的基础上明确工作目标。设定具体的网格管理目标,包括网格内法制宣传、市场主体规范管理、交易和竞争行为规范、群众举报和消费者投诉处理情况、重要商品和要素市场的监管、有形市场的管理,使网格责任人日常工作有了努力方向。

3、明晰监管职责。“网格化”并非只是单纯的“分片包干”,而是以 “网格”的形式来做到职能的主动履行和各级别责任的自觉落实。领导至各级网格责任人,均应签订监管责任书,细化监管职责。网格责任人员是网格内市场监管直接责任人,是网格化立体式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在具体的市场监管工作中,负有全面监管的责任,对网格内出现市场监管不到位现象承担直接责任。巡查组其他成员是非本人直接负责的其他网格监管的协作人,负有协助网格直接责任人监管的职责,对网格内出现市场监管不到位现象承担连带责任。巡查组组长是网格内市场巡查的主要责任人,对网格内市场监管执法负有组织和督促职责,对网格内出现市场监管不到位现象承担主要责任。一级网格责任人负责全局系统网格化立体式监工作的组织实施,针对网格化立体式监管工作的各项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负有对基层所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的职责,对本局范围内出现市场监管不到位现象负有相应责任。相关科室(二级网格责任人)按照各自职责对网格化立体式监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配合,对本局范围内出现市场监管不到位现象负有相应责任。

4、强化基础建设。拴心留人的干事创业环境是网格化监管改革必要的物质基础。分局和各级网格责任人都应很好的利用局域网,接入宽带网;执法装备日益现代化,局机关均配备了统一的执法车辆、数码相机、微机、复印机和打印机。

5、规范业务流程。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建立业务工作程序化运行机制。力求使“交叉、重叠、繁琐”的管理环节做到“简明、统一、高效”;实施过程监控,从建立质量记录机制、纠正预防机制、内审机制3个环节入手,建立起严格规范的监督制约机制。网格化监管作为一把手工程,注重统一工作标准,加强内部职能协调,整合管理信息等资源,做到全局一盘棋。

6、健全工作制度。要印发网格化管理暂行办法、市场监管层级责任制实施细则等,细化责任追究奖惩兑现办法;制定若干管理制度,提供责任追究的配套支撑,形成较健全的制度保障体系。

7、创新工作平台。信息化建设为网格化监管的成功推进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要利用新疆红盾信息网,将辖区所有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赋予网格代码,由网格监管直接责任人负责录入数据库并及时更新。要对在册市场主体,其中食品经营户均应确定网格管理责任人。同时,运用经济户口及收费管理系统、重要商品电子备案监管查询系统、农资贴标销售管理系统、网上合同备案系统、网上广告备案系统、移动办公系统“六大信息系统”,要搭建起社会服务平台、内部办公、动态监管、长效监管、廉政和效能建设“ 五个平台”。

8、实行分类监管。充分利用好网络版的经济户口及收费管理系统,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工商所按照“谁登记、谁录入、谁检查、谁录入、谁处理、谁录入”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录入市场主体的信息数据,认真开展企业和个体信用分类工作,发挥经济户口数据的作用,使巡查成了有源之水,认真实施分类监管,使基层工作人员从无序管理中解脱出来,变突击式监管为长效监管,变被动式监管为主动式监管,变盲目监管为重点监管,变事后监管为事前、事中监管,做到了“管少了”、“管精了”、“管好了”,促进了监管服务的规范,提升工商形象。

9、加强队伍建设。要坚定不移地实行素质教育工程。开展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和执法技能提升为重点的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并出台相应的奖惩措施现全系统人员均具备基本的微机操作能力,要求全部干部职工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同时,要综合每个人的年龄、体质、文化程度、业务水平、工作经验、日常表现等因素,进行科学组合,确定人员搭配,做到用人所长,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倡导互帮互学,缓解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各有所长等困难。

10、推进行业自律。组织、指导各协会按网格设立区域性小组或行业小组,网络责任人积极指导各协会理事和各协会小组长开展活动。帮助组织制定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运作;利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行业协会骨干的综合素质和凝聚力,强化行业协会自我管理和服务的能力。网格责任人强化对市场主体管理与服务并重;应指导协会小组开展活动,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学习,开展送法上门活动,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例会,努力营造经营户学法、守法、用法的经营环境氛围。建立工商行政管理信息通报制度,将行政管理中发现的行业共性问题或行政管理难以解决的焦点、难点问题,定期与协会组织加强沟通,做到信息共享,督促和指导协会组织引入自律机制,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11、借势借力监管。“网格化”不只是纯粹以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为最终目的,而是以履职为纲,致力于与行业、社会力量等共同构筑一个区域立体监管机制,将工商工作融入到社会大监管之中,促进工商工作社会化。

12、加强工作督查。作为一项革命性的工作,必须强力推进,才能破旧立新。

三、精心组织,坚持实践,网格化监管彰显成效 网格化立体式监管由于体现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阳光执法、科学监管及和谐发展的理念,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有效地提升综合管理效能。

一是增强快速反应能力。网格责任人进一步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做到了“六清”即:网格内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情况清;缴费数额、缴费方式清;个协理事、小组长名单及相关情况清;12315申诉举报站点的基本情况清;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姓名、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清;居委会、村委会主任、书记名单、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清。由于信息来源广泛快捷,对相关的突发事件能够做到快速反应,提高工作效能。

二是促进廉政建设。由于网格内的监管信息和执法执收等行为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公开。社会各界通过查询即清楚相关信息,能极大地增强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减少暗箱操作、徇情枉法等不正之风。

三是提高队伍素质。实行网格化监管,使网格责任人出于履职的需要,能自觉地要求全面掌握甚至精通各项工商业务;掌握一定的微机操作能力,及时录入和更新动态数据库,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能;由于对网格监管负直接责任,独挡一面,锻炼统筹安排工作的能力;通过相互配合,加强沟通协作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基层复合型执法人才的成长。四是培养团队精神。网格化讲究分工与协作有机结合,管理资源优化配臵,合理调度。既能强调增强网格责任人的责任心,发挥其独挡一面的作用,又可注重队伍协作执法,形成合力。网格责任人通过换位思考,能够增强大局,加强团结,更好地配合其他的网格责任人工作。通过创造换位思考的条件,消除了隔阂,促进了和谐。

五是规范各项工作。网格化监管要求上下纵向、相关岗位横向、内外交互的信息沟通顺畅。相关的工作流程必须统一、工作标准必须统一、工作时限必须统一。这不但解决了常规性工作有规可循,有例可参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相关责任人的本职工作完成的质量如何,必然受到来自上级、同级、下级、相对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必然会有助于提高相关责任人的自觉性,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样干,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

六是优化执法环境。各级网格责任人通过日常与相关单位加强沟通,能增进相互间的理解,促进资源共享;行业自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了诚信建设;网上政务公开为社会监督群众参与提供了必要;适时的新闻宣传增进了社会对工商职能的了解,赢得了对工商工作的支持,在社会上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七是规避执法风险。网格化监管使得责任追究直接具体到人,并实行了连带追究,有效地激发了相关责任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利用,极大地提高了督查效能,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精确督查。网格责任人在配合执法工作中通过与同组网格监管成效的对比,能自觉地见贤思齐,自我整改。

上一篇:大三结束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动作模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