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因挫折而精彩(共13篇)
挫折是什么?挫折是你在高兴的吃糖时突然没有糖果了。挫折,是你在用心做东西时。怎么都做不成。挫折还是你以为做对了某一件事时,又错了……我们都遇到过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挫折。也许你没发现我们就已经战胜过它了。
有许多的大科学家,发明家不也是从挫折中走出来的吗?他们不都是成功了吗?但是我呢,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做什么事不成功后,就半途而废。但是自从那件事后,就改变了我。四年级的时候,是叫我们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完成一张手抄报,做好的话可以拿去展示。原本我想把手抄报当做任务完成,我又怕做的好的同学嘲笑我!而且我还答应我妈妈在她下次来开家长会时,看到我的作品呢!做不好的话,老师还说不定会拿丑的来批评。等会儿,我就得出丑。周末回到家里,潜心,制作手抄报。最后我的小报出现在了我们班的展示栏上,让我高兴不已。从那个时候我不知不觉的战胜了挫折,做了一张,我自己认为非常好看的手抄报,我已经尝试了很多次,但有了挫折,就一定会成功!假如你选择了海洋,就不要渴望那平坦的大路。假如你选择了蓝天,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生活因挫折而精彩!
虚拟问题情境, 调动好奇心
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 针对学生好奇心,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monkey store》一课的单词教学时, 我用F lash软件虚拟了一个店铺的情景, 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包括了本课的全部单词所涉及的实物, 在店铺的门口贴着招聘销售员的广告。学生们早就被这些他们喜爱的与课文内容贴近的图像所吸引, 见到广告后都争先进入到竞聘销售员的行列中来, 对销售充满了好奇心。
巧设互动游戏, 激发学习兴趣
人都有好玩的天性,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学, 乐中学, 学的东西就特别容易接受。在学习“多种颜色的认识”一课时, 我设计了一个互动游戏——找别扭, 把单词记忆纳入到互动游戏之中。用不同的颜色将第一幅图片上色, 然后在另一幅相同图片中稍做修改, 换掉一种颜色, 让学生找出两幅图片的差别, 用英语说出这种不同的颜色。这个游戏很容易过关, 在闯过多关之后, 自然对不同的颜色单词有了较深的记忆。小小的游戏, 充分激发了学生好学、乐学的天性,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架设专题网站, 培养自主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创新性, 它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和痼疾。但Internet既是“信息绿洲”又是“信息沙漠”, 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找到有价值的信息非常困难。对于不同的学习单元, 我都将收集来的大量的学习素材进行整理, 然后以合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便于学生学习、探究, 从而完成意义的建构, 紧扣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使得学习、研究紧密结合。在《clock》单元的教学专题网站中, 我架设了“英语歌谣”、“单词对比”、“课文导读”、“巩固练习”、“相关阅读”等板块, 让学生自主寻找资料、分析信息并整合信息, 进行个性探究。
互动反馈教学, 调控学习进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若想找出英语教学中的不足, 只能通过教师主观的判断;若想评估教学效率的优劣, 只能在每次考试过后通过分析学生的答卷得出结论, 这样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不科学性。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模式下, 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每个单元的复习课, 我都用互动反馈式教学软件, 发给每位学生一个遥控器。当屏幕上出现一个题目之后, 要求每个学生同时作答, 我依据软件对学生答题情况的统计数据, 适时修改教案, 调整教法。对知识的讲解做到有的放矢, 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启动摇奖机制, 关注每位学生
以往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汇报时, 总是那么几个为数不多的善于表现的学生举手, 其他学生对此事不太关心。久而久之, 这项活动就形同虚设, 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本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原则, 我借鉴了许多电视节目中都安排的抽奖活动, 事先将全班学生的姓名都输进影片剪辑, 让F lash软件自动播放并随机停止, 这样, 每位学生都有均等的被选中的机会, 这就使学生保持了适度的紧张,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既使是那些后进生被选中的时候, 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也能借此机会对他掌握不牢的知识进行巩固。
利用电子白板, 节省板书时间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地, 而黑板则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媒体工具。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利用电子互动白板可以弥补传统的黑板的不足。讲一个句型时, 利用电子白板的存储功能将句型保存下来, 需要时再调出。这样既保证了黑板的整洁又能快速出示板书, 节省大量的时间。在每节课都必须进行的单词教学时, 可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词语接龙活动。继而将第一次接龙的原始词进行个别字母的改变, 让学生也仿改下面的单词, 看谁改的个数最多, 这样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单词, 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而且对每个词之间的细微区别做到了如指掌。
进行成果展示, 提高自信心
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 英语学习贵在学以致用。为了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的英语知识有一个用武之地, 也为了给缺少英文环境的学生提供一个使用英语的机会, 我每月都和班主任老师合作, 在班内举办一期英语壁报。当学生看到自己编辑的小报被发表后, 喜悦和成功感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英语的热爱程度。我还会定期要求学生为自己喜爱的一篇课文配音, 并配合一些丰富的图片制成幻灯片, 在班内播放,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兴趣。
借助网络环境, 结成校际伙伴
古人云: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但就小学生来说, 他们很难真正理解它的含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普及, 将地球的各个角落连在了一起。我发动学生和市区学校的学生结成学习对子, 在网上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为了将此项活动落到实处, 更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我常让学生用电子邮件将他们所交朋友的具体情况和真实信息写成英文邮件, 发给我, 让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
开通Blog, 开展远程协作
每个学生都开通了自己的B log。B log的出现, 为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学生在B log中记载下自己日常学习中的感悟、学习心得、所学知识等, 形成属于学生个人的学习资源库。同时, 也对学生大脑中模糊凌乱的思想进行梳理。时间久了, 再回头查看自己以前写过的文章, 找出错误, 或登录同学的B log, 对别人的感悟进行讨论回复, 从而达到了反思提高的目的。
教学目标:掌握 g k h与单韵母相拼的要领,并能正确、熟练地拼读。
教学准备:
1.三座蘑菇小房子。(房门后面分别写着g k h)
2.小朋友打鼓和拔河的图片。
3.鸽子、老虎、仙鹤的图片。
4.ē è ǔ g h h的卡片。
5.苹果树图片。(苹果后面写着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过渡:小朋友,你们还记得这些老朋友吗?大家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在卡片上小组开火车认读带调单韵母a o e i u ü )
二、学习新课
过渡: 今天,拼音王国里又发生了有趣的事儿了!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
1.找朋友,联系拼读
(1)故事引入,教学ge。一天,小e(出示韵母e的卡片)要去大森林里找朋友。森林里多美呀,他看见天是蓝蓝的,上面朵朵白云飘,小河里的水是绿的,小鱼儿快乐地游着。小e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三座漂亮的蘑菇房子,它好想去交交新朋友,同学们,谁来帮他敲敲门?(请一生到上面打开房门,出现声母g)师:你能让这两个小伙伴手拉手吗?(让生将韵母卡片摆在声母g的旁边,组成音节ge)师:他们手拉手就成了一家人,(板书:ge)你能把他们快读出来吗?师范读,学生跟读。齐读三遍,请一小组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指导。(2)教学ke 。师:还有谁愿帮小e敲敲门?师:你能让他们手拉手,成为一家人吗?(板书:ke)生带领大家读,男女生比赛读。(3)教学he方法同上。(4)教学gu ku hu方法同上。
设计意图:富有童趣娓娓动听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敲敲门,找朋友”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其中,使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也让学生在摆放卡片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构成,和快速拼读的要领。
2.看图,教授音节词
过渡:同学们真热心,帮助小e和小u找到了朋友。瞧,他们和新朋友手拉手,再也不孤单了!师:走出了森林,我们又回到了学校,去看一场精彩的表演吧!(出示打鼓的图片)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什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学生回答,教师提醒句子的完整性,教师相机指导。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g――ǔ ――gǔ)师:这个小朋友在___(师引说)打鼓(板书:dǎ gǔ)指名拼读音节词,教师相机正音。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拔河”音节的教法同上。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图片,让学生自主观察,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图意,即顺理成章地引出了音节词,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看图,拼拼摆摆
过渡:我们看完了小朋友的打鼓表演,又为同学们的拔河比赛加了油,下面,请我们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去动物园参观吧!
(出示鸽子、老虎、仙鹤的图片)师:瞧!它们是谁,小朋友们认识吗?师:这三种动物不小心把属于自己的音节给弄丢了,它们可真是急坏了,小朋友能帮帮它们吗?(出示 h g h)ē ǔ è 师:我们先来帮助小鸽子,谁来说说,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指名回答,让生选择合适的字母,摆在鸽子图片的下面。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拼读音节。老虎、仙鹤的教法同上。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字母卡片为原材料,让枯燥的音节拼读变得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拼拼摆摆的动手活动中,锻炼思维,掌握知识。
小游戏:“摘苹果”
过渡:我们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又帮助了动物园的动物们。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我们一起去神奇的果树园吧。(出示苹果树)这可是一棵聪明树,树上结满了智慧果,只有最聪明的小朋友才能摘下这红红的果子,发现它的秘密。谁要做勤劳聪明的小果农?(苹果后面适当贴上本课没有教学的音节,让学生做提高练习。指名摘苹果)师:你发现了智慧果的秘密了吗?你能告诉大家,大声地读出来吗?(让一生带领大家读音节)其余音节方法同上。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读,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游戏来复习巩固、提升本课内容,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4.抄写音节
过渡: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学会了所有的音节,那现在我们就拿起笔,在四线三格中认真地写一写吧,注意把字母写标准,音节写漂亮。
设计意图:由读到写,转化练习形式,进一步加深印象。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帮助小e和小u找到了朋友,看了打鼓表演和拔河比赛,帮助了动物园的动物们,还摘下了很多的智慧果,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节课我们也认识了很多的音节,你们都学会了吗?同学们,我们在课后可要认真练习,快快掌握拼音知识!下课,小朋友们再见!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能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学形式活泼,方法多样,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充分享受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教师没有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只是将自制的图片和字母卡片合理的利用,有机生成有趣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率的课堂才能产生高质量的听课效果。
然而这个人人羡慕的荣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老师把简介轻轻地递给我,我仔细一看大吃一惊,被这个800字的工作事迹给吓到了,“天哪!我可从来没写过这么长的文章!我怎么可能做到!“我第一次这么贬低自己,甚至没有信心做好。
这时的我很纠结,脑袋里就像有两个天使在打架,一个说:“还是不要写了吧,算了,以后这种机会多的是!一个却说:一定要写,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尝试和锻炼啊!”我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终于鼓起了信心写下去。我怀着高兴的心情整整写了两个小时,我并不感到后悔。
第二天一早我满怀希望,小心翼翼捧着我一个晚上的“成果”自豪地交给老师。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然而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顺利的,那天的一节班会课上,老师居然说要重选,我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我不够优秀?”“是不是我不够资格?”“是不是……”我的脑海中飞快地闪过无数个念头,心情不像之前那么轻松了,老师发下纸头让我们参考上面条件,选出合适的“上海市当代小先生”,我看了看条件,有两条自己的确不符合,我慌了!“怎么办?”我双手紧握,向上帝祈祷。不过再怎么祈祷都没有用了,我真的没选上!我顿时傻了眼,心里感到很难受。”怎么会?我不相信!”我的声音很轻,轻点只有自己才听得到……这个消息对于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那是我花了两小时写的事迹!整整两小时啊!说没有了就没有了,我的心在颤抖,我突然感到很委屈、难过,最终还是忍不住失声痛哭。我不明白我那么认真的写的内容居然一点用都没有!那一整天,我都很难过……
人生中不管遇见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我们都得坦诚面对,让生命在挫折中精彩。
也许会得到成功的欣喜,也许会得到的是失败的悲壮。我们同样不会退缩,困难与挫折都不会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挡路石,也阻止不了我们向成功迈进的脚步。
《伟大的悲剧》是五位英雄在阿蒙森之后来到南极点的,最终以失败而在归来的途中遇难。但他们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荒岛余生》描写的是鲁滨逊漂流到一个荒岛,仍坚持生活下去,最后返回大陆。《登上地球之巅》描绘的是中国队员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途中的一幕幕悲壮的场面。还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挫折是人生旅途中的同伴,挫折是成功的动力,挫折是生命中最亮丽的风景线。挫折使你坚强,镇定自若,使你的人生充满活力,五彩缤纷,也使你的人生绽放出绚丽的火花。
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不论贫富贵贱。有的人,遇到挫折会一蹶不振,从此堕落、消沉。连自己的人生都会荒废,而有的人,不以为然,他们面对挫折,却能与之抗衡,并从中吸取教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努力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
在一次考试中,小明由于一道题不会做而撕掉试卷,离开考场,而小华却把考完试的试卷细心保管,并对错题改正。同样面对挫折,而双方对挫折的态度却不同。面对挫折,我们应该用理智的头脑去分析,并作出正确的选择。顺境可以使你茁壮成长,使人民安居乐业,使国家繁荣昌盛。如果把挫折比作海面上的狂风骤雨,那么顺境则是港湾中无数的暗礁。长时间的顺境,也会使我们不思进取,放松警惕而越陷越深,当遇到挫折时,就无能为力,只能坐以待毙。面对挫折,我们应时刻准备着,等到挫折来临,对有准备的人来说他们一定必胜。挫折是强者的进身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任何事情,也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弱者与强者的差距就是看你遇到挫折是否勇往直前,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它。
我们应该学会面对挫折,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向前看,用微笑对待每一天,成功的彼岸已经离航线不远了。
一、找一找,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地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地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下调了;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使学生从中懂得怎样支配家庭的开支,又感受到勤俭节约的可贵和从中得到的乐趣.
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或者贴近生活的素材,修改或补充教材,让学生感到数学中浓浓的生活气息.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师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1)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在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2)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大岁数?(24)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3岁,那老师多少岁呢?(27)27也是一个数量,那大3岁是什么呢?引出关系.(3)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那老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如果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其中,小白鸭、小灰鸭分别为18只,24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的数量.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在这节课中,首先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提炼出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渗透了从小关注周围的事物,关注生活的思想教育.
二、演一演,在生活中再现情景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师平时要留心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计算“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数学情境:妈妈带了165元钱去药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这样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生活经验的支撑,具体的生活经验经过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数学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的兴趣.
三、想一想,在生活中构建模式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情感是认知的原动力”.积极的情感投入,能大大促进大脑的工作,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我们就应该极力创设出具有“亲和力”的人际情境,以此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在情境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同的组织活动,参与活动,通过其间更多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心,使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活创新的潜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我在教学统计表时,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调查听课老师和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外书?学生经历了“问一问”———“写一写”———“议一议”———“算一算”的过程,心甘情愿地“做”起了数学.如此贴近学生的心灵,怎能不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呢?熟悉的生活背景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还调整了课堂的教学节奏,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这哪里像是上数学课?在孩子们的眼里,也许更像是一堂游戏课;这哪里有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在孩子们的心里,也许更像是与大哥哥(大姐姐)在交流.学生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主地投入到探究中去呢?
四、做一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运用所学去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既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孕育了创造的灵感.例如:学习了“时、分、秒”的认识之后,让学生记录自己平常的作息时间,然后计算每天吃饭、睡觉、写作业、玩耍各用了多少时间,并自我评价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这样,不仅把“时、分、秒”的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而且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又如: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之后,可布置学生“量一量你家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选择的空间,又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也是兴致勃勃,乐于完成.
【关键词】教师:“退居二线” “三动”的课堂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脚踏实地
一、教师:“退居二线”
刚开始试行“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我在课堂上尽量不讲,把时间都留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者”。谁知道学生时间是有了可不知道做什么,分给他们的任务他们或者不会讲,或者讲 不透,还产生了一个“副产品”,学生为了给小组加分组长只安排成绩好的同学上台展示。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给其他同学“找漏子”上了。有时候为了得分争得面红耳赤,影响了整堂课的情绪,造成了同学之间的矛盾,又错过了学习的机会。从而导致课堂纪律差、教学进度完不成学生学得不踏实等现象。
带着问题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从而确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即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黑板是学生的,讲台是学生的,甚至整个讲解过程都在尝试着让学生成为主角;学习知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发现权是学生的;还学生一个“三动”的课堂,即让学生动脑(预习阶段)、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而我们教师则“退居二线”——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课前充分预习。
“先学后交,以学定教”。每节课确定预设目标,列出预习提纲,明确预习方法,体现目标教学的精髓。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意为: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孔子在这里向人们传达了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即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同时也告诉我们这种启发和引导是在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思维发展的状态基础上开展的,否则就会是一种无效教学。
由此可见,在一千多年以前,孔子就开始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注重开展互动教学,而且这种互动是基于心灵层面的互动。类似的论述还有很多,如:“循循善诱”(《孔子子罕》);“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约而达,微而减,罕譬而喻”(((学记》);“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废.,,(王阳明《传习录》下),这些我国早期的有关启发和诱导的论述,实际上就是师生之间开展师生互动教学的宝贵教学成果。
随着新的学习理念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进行变革,提倡主体性教学、民主性教学、开放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为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我校以有效教学为目标,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大胆实践符合校情、教情、学情的“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转变同样影响着课堂互动的特征,也使课堂互动方式从固定的单向传授转变为与典型的日常生活背景密切联系的生动的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交流。在这种新的课堂互动中,学生作为一名社会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其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气氛活而不乱,节奏紧而不散。学生上课不拘形式,回答问题不用举手。学生能始终保持那种高度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三、脚踏实地,不能浅尝辄止
“任何一次社會变革都发生在生产关系链条最薄弱的环节。”要改革首先得从观念上有这种需要,如果只是试一试而已,肯定坚持不长久,也不会出成果。任何一次改革都是不容易的,要受到各种阻力,曲折前进,甚至可能出现暂时的倒退,但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总会到达目的地的。初期把权利还给学生,难免会出现“不会用”和“不习惯”的现象。不跌几个跟头,怎么能学会走路?不要在在刚开始试行这种模式时,发现课堂上讲过的题目学生做错了就怀疑起这种模式的可行性;不要因为学生不适应,讲解时浪费一点时间,耽误了教学进度就放弃尝试,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我们教师应顺应教育大势,做一个识时务的人,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成为一个合格的学习者,带着孩子一起去海洋里游泳心与心紧紧拥抱,跳动着一个节拍放手吧,放手就是爱,无须有太多的担心,不要害怕失败,能让学生学会的课叫好课,能让学生学会的老师叫好老师,教师成长的高速公路是行动研究,是小课题的研究。
换言之,每个人的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条路都必定有它的挫折,但如果是没有挫折的路,没有挫折的生活,没有经历挫折的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挫折,人人都是成功人士,又有什么竞争可言呢?假如是这样,那又有谁愿意去拼搏呢?人们的竞争就是看谁在面对挫折时不逃避,反而从容面对。
记得一个星期五,我像平时一样到学校上课。那天数学小测试,还没来得及准备,就开始数学测试了。我信心满满地拿起笔,心想:只不过几道数学题而已嘛,真是小菜一碟!很快,测试结束了,我十分自信地把卷子交了上去。几周后,又是一个星期五,老师拿着一打批改过的试卷。轮到我了,我全神贯注地看着老师的表情,觉得一定不会有问题。但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竟然错了3个题(一个进错位的,两个没加单位),87分!顷刻间,我的心碎了,碎了一地。数学老师也十分惊讶,说:“xxx,你平时不都是考100分的吗?这次是怎么了?一定是没有专心做题吧!”我低着头,灰溜溜地回到座位上,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那节课后,我回家努力多做题还进行自我测试。又过了几个星期,期末考试发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又投入了100分的怀抱,战胜挫折,找回了自信。
鲁滨逊都是大家熟悉的人吧,鲁滨逊之所以去航海,是因为他有一颗追求挫折的心,只为他知道生活会因挫折而美丽,28年来,他对生的渴求,让他懂得了坚强,懂得了去面对挫折,28年后,他终于获救了,因为他战胜了挫折,那种成功的意义才是非凡的,那种成功,是源于一个人28年来对挫折的坦然与从容。每当我想起鲁滨逊的那一段段往事时,就会认为他走过的路虽然挫折不断,但却十分精彩,耐人寻味。
直面挫折,需要坚持之光。张海迪自幼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了,可是二十多年来,她仍然坚持学习,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的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次,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做一缕坚持的阳光,射穿乌云的禁锢,因为,坚持过后,才会雨后天晴。
战胜挫折,需要拼搏之力。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头淋血”,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优秀的诗章回敬那个诽谤者。拜伦把挫折当作动力,敢于拼搏,最终得以成功。所以,做一阵阵激越的春风,唤醒枯树的生机。因为,拼搏过后,才会唤发生机。
打败挫折,需要忍耐之念。越国兵败吴国于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只好“审辞厚礼”向吴求和,等待东山再起。勾践先用美女,金银珠宝贿赂吴王和群臣,还用妻子做人质,自己为吴王做马夫,勾践还为吴王送茶送饭,端屎端尿,终于赢得了吴王的信任,最终得以释放。勾践死里逃生回国后卧薪尝胆,一面继续进攻吴国,一面聚兵训练。最后他率精兵数万,彻底打败了吴国,实现了洗辱复国的志愿。勾践把挫折当作忍耐,忍耐过后等自己有了实力,才一举败吴。所以,做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钻破大地的寂静。
一出戏,要演好序幕;一部乐章,要凑好序曲;“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接手一个班,或者刚刚参加工作,第一次和学生近距离接触,的确是非常关键的。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这对于新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完成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障碍,如果不及时排除,势必影响他们在今后教学工作中能力的发挥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想和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聊一聊“课堂教学”,我们交流的话题是“如何上好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是新教师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那么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去迎接挑战呢?我给大家提六点建议。
一、服饰得体塑形象,仪容仪表显内涵。
第一节课,新教师一亮相,五六十双眼睛就会从头到脚、从脚到头刷刷地扫射着你。如果你不修边幅,学生就会认为你不庄重,不利索;如果你浓妆艳抹,学生就会认为你俗气,妖媚;如果你穿奇装异服,学生就会认为你不大方,不稳重。我们对教师的着装要求是“端庄大方”,就是要求端正、庄重、斯文、雅气;不花哨、不轻浮、不怪异、不小气。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仪容仪表,“端庄大方“的衣着能够帮助你树立威信。比方说年轻、个小、长得又瘦的女教师容易被调皮的学生所轻视,但是你如果穿一套职业装,立刻就有一种无形的威严感,学生就不敢找茬儿。
二、提前候课有四益。
候课能和谐师生关系。课上教师严肃,学生紧张;课间,教师和学生都很轻松、自由。教师在课间候课,师生间可以相互看看,相互笑笑,相互聊聊。可以谈学习的事,也可以聊家庭琐事等等,这无形中就能加深师生间了解,增进感情。
候课能消除学生的新异感。教师如果穿了新衣服或换了新发型,学生就会好奇地看,甚至小声议论。那么如果我们能候课,提前入班,然后在教室里转三五圈,让学生看个够,就会在上课前消除这种新异感,不至于影响到学生的上课状态。
候课能使师生快速进入角色。教师不是神,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是几乎所有教师都反映一到班里就精神。教师提前候课,就能提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学生看到教师,也会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做好上课的准备。
如果教师能够长期坚持候课,就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敬业、严谨的光辉形象。同时也会对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就会养成不迟到、守纪律的好习惯。
教师在候课时,可以检查黑板有没有擦干净,多媒体设备是否正常等。学生可以在课前几分钟回想上节课的重点、难点,或预习新课。
候课能减少偶发事件,构建和谐校园。学生在课间追逐搞打或进行出格的游戏带来的偶发事件常给教学造成麻烦,如果我们教师提前候课,学生活动就处在教师有效的调控视野之内,学生进行不安全活动的几率大为减少。实践证明,教师候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情绪饱满,激情昂扬。
不管你是内向的人,还是外向的人,也不管你平时说话是否柔声细语,从第一节课开始,你就要酝酿感情,每天练习面带微笑地说话,每天练习抑扬顿挫地说话。不会微笑,不会抑扬顿挫,对老师来说这就是缺陷。所以每天要练习,时间不用太长,10钟就可以了。
我们学校有位教师,很少有人见他笑过。他和学生关系处得非常不好,和同事也合不来。今年他离开了学校,又重某职业。板着面孔,不苟言笑人,其结果是学生既不怕你,也不敬你。
如果一节课40分钟只用一个语调,学生就会有听觉疲劳。在第一节课中,我们要用自己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昂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去征服学生。但是我们不能低着脑袋自我陶醉,我们还要用眼睛和学生进行交流。如果你不敢直视学生,可采用环视的办法。环视使每个同学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因而能专心听课。
四、脱稿授课,板书精细。
第一节课与平时的课不同,平时的课主要是传授新知识,而第一节课可以不受教材的限制,你们要充分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发挥自己的优势,上活上好这节课。
你们要设计一个漂亮的出彩的开场白。在自我介绍时,可以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学生最喜欢了解你的高中生活和大学生活。你一定要让学生从你的经历中,从你的讲述中,感受到你的聪明之美,拼搏之美,进取之美。你一定要把自己最闪光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要学会自我表扬,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不能太谦虚。有个奇怪的现象,你说你行,学生就认为你行;你说你不行,学生就认为你真的不行。
第一节课一定要脱稿授课,这样显得你很有水平。同时要精心设计板书,这样不致于使课堂沉闷、单调,会使学生感觉到有节奏感。
五、一张一弛有高潮。
艺术是有高潮的,教学本身就是门艺术,所以40分钟的课堂,不能平铺直叙,要安排好重点和高潮。
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创设竞赛的氛围,从而掀起课堂高潮。有朗读比赛、背诵比赛、演讲比赛、书写比赛、口头作文竞赛等等,有比赛就有输赢,学生都不愿输啊,为了成功学生的大脑就会处于高效运作的状态,整节课学生都非常精神。
理科教学也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创设情景。可以利用图片、模型,通过演示法、实验法,掀起高潮,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完成学习。
高潮还讲究一个时间的把握,课堂40分钟,何时设置高潮?这既要避免过早,也要排除太晚。
六、课后小结不能少
课后认真进行课堂教学分析,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些新教师认为上完课就没事了,很少及时进行自我分析,这种做法,不利于总结、结累、借鉴和提高,势必影响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新教师在上完第一堂课后,都必须及时进行自我分析。即上完课后都要及时回顾备课和上课过程,分析在本堂课中有哪些较好地实现了原定计划,还有什么不足;课上发生的自己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自己是如何应变处理的,并进行分析;哪些问题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反应;下堂课教学要着重注意些什么等等。分析的结论记录下来,作为下阶段备课和上课的参考,这样做的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作父母的疼爱自己的孩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我们教师却真心实意地关心、教育别人的孩子,全心全意地希望别人的孩子都考上名牌大学,都成为真善美的人。教师这个职业是伟大的,国家为我们设立了专门节日——教师节;社会给予了我们那么多的荣誉。
所以我们要拿出母亲一样的慈爱,父亲一样的严厉,用温暖的阳光普照着他们,用爱的雨露滋润着他们,让学生的心田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只要我们真心地投入,慢慢地我们会感到课堂因我而精彩,我因课堂而自信!
(作者单位:河北栾城中学)
经过一番思考, 我觉得得让学生动起来。高一上学期开学之初, 我花了两个礼拜时间,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我从诗歌的修辞、技法、景情理、意象法等诸方面, 结合具体诗词进行讲解。课一开始, 我就明确告知学生, 我的讲解仅仅是引子, 两周以后, 全班学生要逐个上讲台, 进行诗歌鉴赏, 每一位学生都有上台的机会。
两个礼拜, 我带领学生欣赏了八首唐宋诗词。把有关诗歌鉴赏的修辞、表现手法、表现技巧以及景情理、意象法的术语给学生细致讲解, 因为这些讲解和具体的诗歌、诗句联系起来, 学生的课堂反应还是比较好的。课后的反馈也表明,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规术语和方法。我也表示, 为了降低难度, 可以适当借助参考资料。
第三周开始, 在每节课开始时, 我组织学生采取抓阄的办法, 确定本节课的诗歌鉴赏主讲人。这样, 使得每一位学生在上课前都至少要准备一首各不相同的诗歌的鉴赏。我要求学生的发言时间大致控制在三分钟。
毋庸讳言, 开始的一个礼拜, 学生的表现虽不能说是“惨不忍睹”, 最多也就是“差强人意”罢了。但是, 这种迷惘是短暂的。在这一周时间内, 学生诗歌鉴赏后, 我会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从学生的声音、语言到仪态到鉴赏的内容等, 点评以表扬为主, 也相应地提出建议和意见。我的指导思想是, 用点评对学生进行引导, 把具体的要求放在点评之中, 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在点评过程中, 我特别强调的是学生有没有“自己的”内容, 换言之, 学生的发言中一定要有“我”。经过两个礼拜的磨练, 学生逐渐明确了诗歌鉴赏的路子。更重要的是, 学生开始重视“我”在表达中的重要性, 而这正是我的目标。
进入高二, 按照作文教学计划, 写作训练是议论文的写作。想起以前学生议论文的学生腔、八股腔, 我就头皮发麻、不寒而栗。
怎么办?想学生不写这种难为自己更难为别人的文章, 就要正本清源, 让正确的议论文写作方法在学生脑海中深深扎根。高二学生刚刚开始训练议论文写作, 宜未雨绸缪, 毋临渴掘井。
经过一番思考,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 还是要“自致其知”。
于是, 我先让学生欣赏了白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我的故事以及我背后的中国梦》演讲视频, 事先, 我将这篇演讲的文字稿印发给了学生。我花了一节课时间, 结合这篇演讲的结构、修辞、语言等方面的内容, 给学生分析演讲的要求、思路、演讲的技巧等要求。课后我还印发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林肯《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说》、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等三份演讲稿。
高二年级选科分班、重新组合, 一个班的大部分同学是互不认识的, 因此, 我要求, 学生在演讲时, 先介绍自己, 以便同学们互相认识。每一个课安排一位学生演讲, 与高一年级的抓阄定人不同, 为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充分的准备, 演讲按照学号顺序进行。由于事先明确到人, 演讲者可以好好准备。
具体操作中, 我对学生演讲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学生从一开始上台可以带讲稿、看讲稿, 逐步过渡到带讲稿但不看讲稿, 直到不带讲稿。学生的表现, 也从最初的忐忑拘谨、扭捏不安, 渐渐地变得慷慨陈词、挥洒自如。学生的自信心上来了, 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高涨。同学们的掌声, 更是鼓起了演讲者的勇气。作为语文教师, 我更看重的还是学生在演讲中, 有没有自己的思考、看法、想法。或许, 学生的观点有点儿稚嫩、偏颇甚至可笑, 但是,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有自己的观点, 通过及时地指正、适当地引导, 学生原来粗浅的“我”, 就会逐步成为有思想、敢担当的“我”。而这不正是教育的目的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再看学生的作文、随笔, 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更让人高兴的是, 学生的“我”的意识得到了强化, 学生充分注意到“我”的重要性。
原本容易“众口一词、千人一面”的学生作文, 因为有了“我”而色彩纷呈。我所教班级的学生, 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都获得了较好的名次, 有几位同学的习作, 还在报刊上发表了。在作文教学方面, 可以说是取得了一点成绩。
经过对学生诗歌鉴赏、演讲活动的思考、对学生作文训练情况的分析, 笔者认为:高中生的语文活动特别是作文中, 时时刻刻都要有“我”。这样就能使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充满趣味, “作文因‘我’而精彩”。具体地说, 有如下三个方面因素:
首先, 作文中有“我”的存在。学生作文之所以千人一面面目可憎, 是因为学生忽略了“我”这一个具体的有着鲜明个性的载体。有位同学在写题为《牵挂》的作文时, 写自己的父母如何牵挂自己的冷暖、学习等等。看了这篇作文以后, 我感觉到他的文笔还是不错的, 但是, 立意庸常。很多同学都会写这一类事情。我建议这位同学, 能不能写除父母之外自己亲密的家人, 因为每个人在构思“牵挂”时, 都会首先想到父母, 要写就写有自己个性的内容。和这位同学交流以后, 他告诉我, 其实他的心目中, 和祖父是感情最深的。四年前, 祖父去世。现在, 祖父居住的老房子, 也总是关门上锁。对此, 他的心里, 总是难以放下。于是我指出, 和祖父感情深可能很多同学都会如此。但是, 祖父的离世、老家的门锁, 是一般人不会有的意象, 是个性化的素材。如果引入作文, 应该能够感动读者。这位同学接受我的建议后, 结合自己的感悟, 写了一篇情深意浓的追怀祖父的文章。修改后的作文, 有了“我”, 有了“我”的味道、“我”的个性, 因而成了这一个。我们常说, “只有感动了自己, 才能感动别人”。而能够感动自己的, 不就是“我”的真情实感吗?
其次, 作文中有“我”的经历。文似看山不喜平, 现在的学生, 基本都是两点一线:家———学校———家———学校。说他们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有着个性特征的内容, 似乎是不太现实。但是, 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一个同学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比如, 有的学生是农村的, 有的学生是城镇的;有的学生是住校生, 有的是走读生;有的学生喜爱文科, 有的同学偏爱理科;有的同学对《红楼梦》了如指掌, 有的同学对《三国演义》烂熟于胸。如果作文中没有“我”, 那么一个班的同学, 写同一个题目, 很可能“英雄所见略同”。我强调学生要写自己的经历, 具有个性的经历。有一学生, 作文中总喜欢人云亦云, 没有自己的东西。我和他交流时, 发现他的经历很有特点, 小时候是在广州度过的, 后来到南京上初中, 因为父母回家乡创业, 高中到我校就读。这样的经历,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所以, 我建议他, 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 从中找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东西。有了这种思路, 他以后的作文, 写了一些“异域风情”, 我有针对性地辅以写作方法的指导、语言表达的训练, 很快该同学的作文脱颖而出。
再次, 作文中有“我”的思考。“我”的存在和经历, 对于学生的记叙文写作,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使他们的作文各具情彩。而学生的记叙文中的理性、议论文中的说理, 就需要“我”的思考。古语说, “人心如面”。一个人的思想, 是具有个性的“这一个”。面对同样的景物, 各人的感想不同;对同一个事情, 各人的角度和想法各有不同。学生作文时, 如果能写出“我”的见解, “我”的想法, “我”的看法, 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缤纷斑斓。只要是“我”的思考, 学生的观点, 即使浅陋也很有意义, 毕竟这是属于学生自己的。何况, 任何思考, 都是由浅入深的。学生在作文时, 容易引用别人的观点, 一来, 这是学生长期背诵记忆的“成果”;二来, 这样的观点, 虽然不新鲜, 但是比较正确保稳。在学生演讲中, 我注意强化学生“我”的含金量。一开始, 只要是自己的见解、想法, 哪怕稚嫩一点、肤浅一点, 在点评中, 我都充分肯定;随着演讲的继续, 学生自己能够感知观点如何确立, 可以更好地阐释, 对于高于一般人的观点, 我极力表扬;再后来, 对于学生演讲中有个性、有理性的论点, 我大声叫好, 并且明确地指优擢秀, 不遗余力地向学生推介。我感到, 学生在演讲水平提高的同时, 他们自己的识见也开阔了。
——题记。
每个人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许多的坎坷,只有战胜那些坎坷,或许你才会变得坚强,变得有勇气,变得能够承担大任的人。挫折对于一个人来说,或许是帮助你走上人生巅峰的一大助力,它会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或许是一个毁灭一个人一生的武器。
孟子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以,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天空时时有风雨,人生处处有挫折,只有树立了远大目标的人,不断追求崇高理想的人,才能在种种挫折之中练就本领,成为生活的强者,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让鲜花在你的挫折中绽放,让坚硬的冰块在你的挫折中融化,让心灵在你的挫折中拥有天使的翅膀,做一个经受过无数挫折的天使,也许不是那个最美丽的天使,但可以以自己坚强的一面来展示出自己最美丽的一面。
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就是在挫折的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他们或许对官场失势,情场失意,或遭受生活苦难………许多性情中人,一脚踏入江湖,就在挫折中开始了创造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就像贝多芬,贝多芬17岁失去母亲,后来又失恋,49岁那年耳朵失聪,打击有多大啊!但是贝多芬并没有放弃,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绝不能使我屈服。”这位音乐圣人战胜了挫折,从悲惨命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又全心的投入音乐的创作中,写出了许多影响全世界的音乐作品。
【记叙文:因挫折而精彩】推荐阅读:
挫折的记叙文500字07-24
挫折的记叙文700字09-28
挫折作文九年级记叙文600字07-14
初中优秀记叙作文精彩10-17
七年级记叙作文500字精彩11-04
记叙读书趣事的记叙文05-24
童年趣事-记叙文作文700字 记叙文10-28
记叙文写作指导: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01-09
后悔记叙文06-02
记叙文周记06-1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