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书活动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
例如《报纸小鱼》,主人公阿伦把报纸剪成小鱼,喂给猫吃,猫竟然因为吃了不同文字的鱼,就产生不同的感情。更神奇的是它会撕出快乐的报纸小鱼,让阿伦不知不觉地吃了,变得快乐。最后,猫还撕了有“回家吧”三个字的小鱼,让阿伦吃了回到爸爸妈妈身边。
同样让人意想不到的内容还有很多,像《飞来的青蛙》,青蛙有可以当“螺旋桨”的尾巴;《兔子的胡萝卜》里的雪人会聊天……
一、农村小学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
在农村小学中开展读书活动是图书馆重要的事, 首先, 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图书馆组织的活动中,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促进书香校园的建设;其次, 图书馆读书活动的开展能够让教师充满激情, 从而形成高雅的品格, 丰富自身的内涵;最后, 图书馆读书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变得聪明, 性格变得活泼, 更加懂得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从而快乐地成长。另外, 图书馆在开展读书活动的过程中, 可以对在读书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明行为。
二、小学开展读书活动存在的困难
(一) 资金问题。现在的小学教育中, 学校领导以及大部分的教师更注重对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 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指导及重视。因此, 学校对图书馆的建设以及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有所减少, 进而影响了读书活动的开展, 这样不仅减少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 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应试环境的教学中, 大部分的学校都比较注重学生在专业课方面的教育, 而忽略了利用图书馆这个知识殿堂与学校协作开展活动, 这也是限制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另外, 大多数的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读书活动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它自身存在的育人潜能, 只是一味地将学生禁锢在教师的课堂中, 没有更多的时间让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没有考虑到办好图书馆这个重要的知识阵地可以为学校开展工作提供多么有利的帮助。要想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探索, 就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拓宽学生的思想, 因为对图书馆工作的不理解、不重视、资金投入的不足, 阻碍了农村小学图书馆读书活动的开展, 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 对图书馆的管理比较落后。通过对多所小学进行调查, 得出的结果是大多数的农村小学根本没有将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放在每周的安排中, 而且在学校的工作计划中也没有提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从而阻碍了图书馆读书活动的开展。另外, 有些学校图书馆中的管理人员还是兼职的, 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图书馆工作中, 从而出现了图书的流通率低, 很少开展读书活动的严重后果, 而且也缺乏对学生读书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解决农村小学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中困难的方法
(一) 学校应加大对农村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的支持。在小学的教育过程中, 学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要将图书馆读书活动的开展放在重要位置,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改变教育观念, 积极落实活动, 并且按照学校的教学特点, 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读书活动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比如, 某个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已经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了图书馆读书活动的开展中, 积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且也提高了学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另外,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有的教师经常会说学生知道得太少了, 想象能力也比较差, 究其根本原因, 就是学生读的书比较少, 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层面。因此,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 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其阅读量, 从而将新课程和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所以, 提高学校对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的重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 与德育处沟通, 开展适合小学生年龄的读书活动。在农村小学图书馆读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图书馆一定要和德育处沟通好,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书籍, 其中主要按照以下几个标准进行选择:第一, 选择符合小学教育目标的;第二, 题材的范围一定要广, 具有较强的思维特征和科学特征;第三, 选择的书籍文字一定要优美, 语言要规范;第四, 不仅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五, 书籍的外表一定要美观, 并且要图文并茂。比如, 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他们对文化知识并没有太深刻的认识, 但是他们存在非常强烈的好奇心, 对神话、童话等故事非常热爱, 这时图书馆在进行读书活动开展时, 就可以选择一些图文识字、卡通读物等类型的书籍, 让小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的生词和生字;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具备了辨别好坏的能力,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与德育处的领导共同沟通, 为他们开展一场关于安全教育的读书活动, 名字可以叫“我和好书共成长”, 所选择的书籍可以是一些民间故事、名人故事以及寓言、安全教育读物等;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渐渐长大, 不管是知识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因此,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德育处的领导可以以文明教育或者是感恩教育为主题, 开展一场读书活动, 让学生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明白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而所选择的书籍可以是一些名著, 寓言小故事等。另外, 除了上述的内容以外, 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可以按照学生的爱好为他们准备相应的书籍,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三) 与教师的讲课内容相结合, 实现课内向课外的扩展。农村图书馆的馆藏要丰富, 因此, 图书馆读书活动的开展也能实现教师课内内容在课外的扩展, 并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比如, 在小学的教学中有很多名著教学, 如《真假美猴王》, 这是《西游记》中的一个小片段。教师在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后, 就可以对其进行课外的扩展,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和教师一起为学生们组织一场读书活动, 名字就叫“大家共读一本书”。《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也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部神话小说, 在书中作者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通过让学生进行阅读, 可以让学生在书中的正义和邪恶的斗争故事中明白到人间的真假善恶, 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另外, 通过图书馆读书活动的开展, 也实现了扩展课内教学内容的目标,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 要求小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就需要学校要采取更多的方法, 鼓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活跃学生的脑筋, 拓宽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投身到书籍的海洋中, 不断积累知识, 扩大知识面, 进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摘要:对于小学的教育来说, 每个教师都想让学生变聪明, 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获得优异的成绩。但是, 让学生变聪明有好成绩的措施不是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也不是加大作业量, 而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丰富自己的知识层面, 让学生多阅读。所以, 小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开展读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开展读书活动不仅能够加强小学生的知识层面, 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本文对农村小学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图书馆,读书活动,困难,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姜林, 罗恩来, 云仪.让书香开启精彩人生——金湖县陈桥镇中心小学读书活动纪实[J].江苏教育通讯, 2011 (01) :42-47.
[2]应幼兰.沐浴书香健康成长——宁波市首南第一小学读书节活动方案[J].少先队活动, 2012 (04) :16-18.
一、借助现代教育装备,推动网络读书活动便捷高效开展
读书活动是教育教学的传统项目,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实施两者整合,将读书活动与网络信息管理相融合,是现代教育装备工作的突出特点和优势之一,既创新了读书活动的形式,也丰富了读书活动的内容,突出了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对现代教育的重要性,凸显了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网站设置读书活动专栏,免费提供精彩的数字图书供学生们在线阅读和写作。学生作品均可随时上传网站,一经审核发布,就可以被其他同学点击查看。针对每一篇作品,网友可以自由进行评论、打分和投票,通过网页留言交流对作品的看法和感想。对于每一位上传作品的学生而言,一旦作品上传成功,网站会即时为小作者生成一个“个人空间”,“个人空间”拥有邀请好友的功能,可以发表自己的个人日志,可以将网站上自己喜欢的书放进空间里收藏,可以在空间里面和好友进行更深一步的交流。读书活动使文献网站成为中小学生的乐土,历届读书活动的投票量都在40万以上,众多同学们欣赏的佳作都被高高置顶,留言跟帖多达100多页。网络安全是开展网络读书活动的基础和保障,为了确保网络安全,网站注册用户一律要求实名制,所有中小学校名称均汇总于注册平台备选,避免用户自行输入注册造成安全隐患。所有用户信息和发布的作品网站均有备份。同时,网站还开设了抄袭作品投诉通道以及搜索引擎,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抄袭作品的上传和获奖。
网络读书活动便捷高效的特点不仅体现在作品上传方面,在评审工作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历届评审工作均在网络后台完成,为每一位评审老师分配唯一性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统一评审标准,并且将所有参赛作品顺序打乱,隐藏作者基本信息,随机分配给评审老师。网站最终依据得分自动生成名次排名。这样的评审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评委们相对自由,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能够开展评审工作。因此,虽然参赛作品数量巨大,但是仍然可以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评审工作,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平公正。
二、依托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吸引中小学生广泛参与
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操作便捷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从2008年起,我中心每年举办一次面向全省在籍中小学生的网络读书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参加。
2008年的第一届读书活动我们不设主题,规定了100种书目,同学们自由选择图书进行阅读,写出了各具特色的读后感。据统计,整个活动期间,网站共有87442名注册用户,全省共有1733所学校的同学上传了39650篇作品。
2009年的第二届读书活动恰逢新中国六十华诞,我们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开展,得到了全省广大中小学生的热烈响应。这一届我们还应各地要求增设了职高组,使得职业学校的同学们也能够参加进来。据统计,第二届读书活动全省共有3026所学校的136575名同学参加,有效参赛作品达到114896篇。
2010年的第三届读书活动被省教育厅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我们特邀了四川省绵竹市的中小学生参加,尽管四川和江苏相隔遥远,但是互联网让两地的师生们没有了距离,绵竹的同学们和我省中小学生一样,可以在网站上免费看书、沟通交流、品评佳作。这次活动共有4293所学校的315594名同学参加,有效参赛作品高达236212篇。
2011年的第四届读书活动被省文明办列为“七彩的夏日”系列活动之一,活动主题为“党的阳光下”,同学们纷纷用手中的笔书写下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感想和祝福,活动上传有效参赛作品358392篇,全省中小学校的参与面高达70%以上。
四届读书活动均创造并刷新了当年度江苏省乃至全国读书征文类活动的最高纪录。每一届活动结束后,我们都将获奖作品结集成册,免费发到作者和相关学校及教育部门手中,作品集是对获奖作者莫大的鼓励,对这些小作者、指导老师以及他们的家庭来说非常有意义和价值。
三、完善教育装备有效应用,保障农村学校网络读书活动有效开展
我省在2005年完成了“校校通”工程,2007年全面完成了“四项配套”工程,计算机和图书资料在我省中小学校实现了全覆盖,即使是苏北农村学校的同学们也有条件上网参加读书活动。网络读书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所配器材的使用和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大量的参赛作品是同学们在学校图书室阅读后有感而作的,90%以上是在学校的网络机房上传作品的。很多农村学校为了满足同学们的阅读和作品上传的需求,在暑假期间专门安排时段开放图书馆、阅览室以及计算机网络机房。可以说,学校教育装备的有效应用,保障了广大农村学校网络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网络读书活动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有效地避免了闲置和浪费,推动了教育装备资源的优质均衡发展。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条件下开展的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是和学校的装备管理使用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促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朱永新教授在其《新教育之梦》一书中也曾提到:“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让孩子“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日益成为每个家长的共识。多年以来,以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培养孩子读书习惯为目的,与孩子一起开展读书活动,使全家人受益匪浅。
1.设立读书专项经费,鼓励购买图书。为了营造一种读书的气氛,我们每月为孩子提供30元购书经费,鼓励孩子自主购买订阅一定数量的书刊、报纸,如《儿童文学》、《童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每月都到书店书城去转一转,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荡漾在书海中,体验一种知识带来的无穷乐趣。让孩子建立自己的小书柜,在书房里把书进行归类,孩子自己的书由孩子自己整理摆放,让他拥有自己的书柜。
2.与孩子共同读书,定期交流读书体会。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这样说过:“我们做父母的,一面要事事以身作则,一面要处处留心小孩所处的环境,使他所听的,所看的都是好的事物。这样他自然而然地受了好的影响。”每天晚饭后,我们都会人手一书,全家人徜徉在书海中,其乐无穷;每周都要花一点时间,听孩子或家长朗读一段当天看到的最精彩的一段,然后一起议论,一起评价,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共读的乐趣。
3.走进自然,阅读自然,感受人文。为了让孩子保持一种学习状态,丰富感性知识,我们有目的地带孩子去感受周围的世界,如带孩子去杭州,荡漾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感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的文学诗境,让她看一看岳王庙、雷锋塔,丰富历史知识,民间典故,丰富生活内容,扩大知识面。
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导航。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生的现在和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益处,可以使德育与教学两大教育资源相互整合,相得益彰。为此,我校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定为养成教育的重中之重,把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并确定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一、“校内”携手“校外”,为学生“学会读书”领路。
许多学生,读书时只是热心于书中的故事情节,而不关心隐藏在这些故事情节背后的思想感情。针对此种情况,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我校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课内外结合,激发读书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明确记读书笔记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大力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有意识地把课堂向课前、课后延伸,用课堂上的一个四十分钟带出几个、几十个……四十分钟。为了方便家长和孩子买书,我们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定期为学生推出必读书目、课外阅读书目,背诵诗文的篇目,鼓励学生“读经典书,做有志人”。
2、开设阅读课,指导思考的内容和方法
开设阅读课,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养成读书时思考习惯的校内保障。阅读课一般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教师指导,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指导读书的内容可以是读书的方法,推荐新书,指导写读书笔记,提出一些具体的读书要求等。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读书;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摘录好词、好句、好段,概括主要内容,归纳基本要点,写读后感等等形式。这一环节也可以根据情况和第二个环节交叉进行。我校努力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主张学生不是以学会教材为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宗旨。在学生中尝试开展《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精选论语60句》《少年中国说》等古诗文诵读活动,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经常在师生中举行优秀古诗文和名篇佳作的诵读活动,使师生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师生对祖国文化的了解、热爱。
通过开设读书课,保证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学生读书时思考的习惯渐渐养成,学生写出了一本本精美整齐的读书笔记,一篇篇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读后感,使学生在读书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3、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规范书籍的类型和思考标准
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是家校结合,教师、家长、学生相互协作,培养学生读书时思考习惯的有力措施。
①各年级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课外阅读计划:低年级学生,本着拼音读物、卡通读物为阅读内容,以熟度、能说出大概意思为目标,每天以十到二十分钟课外阅读时间为宜;中年级学生,本着拼音读物为主,配合适当的不带拼音的读物,四年级的要求比三年级要略高一些,要引导学生逐步由学会到适应并能主动运用字典,要求能够复述所读内容,并能有自己一定的见解,能写简短的读书笔记,每天以三十到四十分钟为宜;高年级逐步过渡到读一些儿童版的中外文学名著,要求其能复述故事内容,并能够说出作者、主人公、作者的写作意图、故事的年代、读后的感想,最感兴趣的地方能够写出有一定内容的读后感、读书笔记,每天以四十分钟到一小时为宜。
②在学校制定课外阅读指导计划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每人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并让教师、家长了解其内容。
③建立家校联系卡:我们认识到,课外阅读指导计划,要通过家校结合,教师、家长、学生的相互协作共同来完成,所以,我们在打造“书香校园”的同时,努力把读书氛围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召开家长会。反复给家长讲家庭读书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建议把买好书作为对孩子的奖励,把孩子的卧室变成书香四溢的小图书馆,藏书300册的家庭可以申报“书香家庭”,学校授牌表彰,目前,共有100个家庭被评上了“书香家庭”。
二、“图书角”、“图书漂流”,为学生“多读书”提供保障
1、设立班级图书角
在班级设立图书角,是让学生从家里带书,选出本班负责而又热心的同学,做图书管理员,负责登记、保管和向外借阅等,教师予以正确引导。学校不定期对各班图书角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评比,以促进图书角更多的发挥实效性。许多老师反映,班里有了这个图书角之后,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学生们热情极高,挤在一起还书、借书,都不免要讲讲自己所获得的新鲜知识,推荐自己看过的好书。渐渐的,读书的风气渐渐形成,交流的习惯逐渐养成。
2、充分利用“爱心书市”“图书漂流”,开展图书借阅
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尽相同,书有多有少。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读书的乐趣,学校开展了“爱心书市”“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看过的图书流动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图书的作用,从而也解决了一部分同学没书读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最好机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开展多彩活动,为学生搭建读书成果展示的平台。
学校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从学生、班级、学校三个层面设计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从而形成激励机制,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1、个人活动:全校学生做好摘录、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读书笔记、周记本评选,促使学生做好此项工作,成为习惯;每学年进行一次“读书好少年”的评比表彰等。
2、班级活动:在班内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全班汇报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开展“班级读书之星”的评选。
3、全校活动:
①、“好书推荐”发布会。学校以故事会、班会、书评会、演讲会、朗诵会、作文比赛、阅读知识竞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自编自演课本剧和小品等为主要形式,开展“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好故事)、“我最喜爱的一个人物”、“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我崇敬和喜爱的一个作家”等内容的推介会。促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②、评选“朗诵之星”。学校除按要求开齐开足阅读课外,每天早上安排“疯狂晨读”时间,保证学生读书。每天早上,学生或教室或校园,三一团,俩一伙,高声朗读。或清脆悦耳,或抑扬顿挫,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周四晨会,各班利用这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自己读过或写过的佳作,其它同学要认真听并作出评价,每月评一次“朗诵之星”。
③、语文素养展示活动。学校开展以读书汇报、诗歌诵读、即兴作文、课本剧表演、经典诵读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语文素养展示比赛。活动程序先是班级内开展,每个班级选出优秀节目2―3个参加学校汇演。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大大提高。
④、出读书小报。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定期出版一期读书手抄报或剪贴报。题材有读书生活剪影,有学生自己的读后感,也有书中的精彩片断摘录。同时,学校还定期组织读书手抄报评比活动。
人们常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与书为伴,就如同交上了一个知心朋友。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这就注定了我们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俗话说得好,三日不读书,则自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读书使我们变得聪明、睿智;多读书,使我们的羽翼日趋丰满,从容的面对工作;常读书,我们才会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做一名新型的教师。读书已成为我日常工作之余的自觉行为。
当二十年前走上教育岗位的那天起,我曾被他令人折服的教学方法及班级管理经验所惊叹。在聆听现场报告的过程中,我也曾在心里暗暗发誓,努力工作,做一个像他一样如此热爱教育工作的人。那时,魏书生——一个貌不惊人,但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变成了我心中的偶像。
魏书生,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教学二十多年,经过他的点化,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高,班风积极向上,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她教改严整而科学,他的教育理念极具前瞻性。十几年前他的互动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时隔今日已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前不久,我又从他所著的《教学工作漫谈》这本书中学习了魏老师独特的教学工作方法和经验。本书从教书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个方面的100多种实际情况展开漫谈,涵盖了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全方位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从教师自身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到发展综合素质,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科学地阐述了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内容丰富具体,富于故事性和趣味性,并蕴含深刻的道理,闪耀智慧的光芒,读后令我心悦诚服。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魏老师之所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身兼数职,却总结出独到的工作经验,取得斐然的成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缘于他对工作的无比热爱,是因为他把教书育人的工作看得无比的神圣,甚至比生命还重要。当一个人把所从事的工作看成比生命还重要的时候,他怎能不为之奋斗呢?
读完此书,我心潮起伏,我虽然可以说也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了,日复一日的在工作岗位上耕耘者,尽心尽力地完成本职工作,也取得过一些成绩,但对照先进事迹,我却深感自己的渺小,比如说,我曾对现在所从事的教师这一职业,感到动摇过,特别是当教师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不被社会所认可,我和一些教师一样发过牢骚。是啊,当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使消极抵触,还是通过努力工作,去赢得整个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视,我想,读过此书的人一定会从中得到答案。
教学是一门艺术, 艺术的繁荣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本次活动是一个交流思想、汇聚经验、开阔眼界、探究学术的平台, 各位选手的教学各具特色, 异彩纷呈, 可圈可点, 参加本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感触良多。现撷取一二, 与同行共享, 希望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启迪。
一、创理念之新: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 传统教学过度强调教师的权威, 教师主宰了课堂教学, 学生只能在教学设计的条条框框里规行矩步, 严重禁锢和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改革是一个革故鼎新的过程, 只有当课堂上真正确立起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让促进学生发展成为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教师的自觉行动, 建构起新型师生关系, 完成教师从课堂教学主宰者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转换, 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才能成为可能。偏离了这个方向,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就无从谈起。纵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新绛中学课改工作的成功之处, 根本在于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 在课堂上还时间给学生、还权利给学生、还地位给学生, 使学生获得了更充分、更自由的发展。当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坚定不移的走学生发展路线, 唯有从学生发展入手展开教学, 才能真正解放学生天性,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推进课堂数学教学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学生地发展是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 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实际和知识内容为基点, 从三个维度入手, 达到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 学习方法与情感参与的和谐共生, 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度, 更重要的是对数学学习有浓厚兴趣, 充满自信, 掌握数学数学的基本方法, 建构数学思维方式。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坚持因材施教,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让大树成长为最好的大树, 让小草成长为最好的小草”, 使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有效教学重要保障。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 经历猜想、思考、操作、验证等过程, 利用合作交流等学习手段, 自主探究知识, 形成能力。教师要因势利导, 不越俎代庖,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学与思的关系, 逐步提高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操作的比重, 弱化教师的主宰作用, 放手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 让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不断挑战又收获成功的过程。
二、创方法之新: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数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建构思想、培养兴趣的主阵地, 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丰富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数学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脱离了现实世界和生活实际的数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兴趣、品质、习惯和思维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 数学教学既要立足教材, 又要超越教材, 整合教育资源, 通过具体情境丰富知识的呈现方式, 消除知识与生活的壁垒, 密切二者的联系, 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改变传统教学的机械重复训练, 让数学学习充满趣味性、挑战性, 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有挑战、有激情、有收获的生命历程。
要鼓励学生个性的学习方式。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思维碰撞和创新思维形成的过程, 要不断突破数学的生活之用、应用之用, 上升至思想方法层面, 让学生发现问题, 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要正视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的方法或片面、或幼稚, 但都是自主学习, 创新思维的灵光, 要善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保护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的积极性, 逐步建立学习信心, 形成独具特点的数学的思想方法。
三、创思路之新:把握数学学科特性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 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传统的数学价值取向更加侧重于数学的工具性, 过分强调数学知识本身, 忽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方法依赖于模仿和识记, 呆板机械, 悖离了数学学习的本质要求。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正是要善于把握数学学科本质, 彰显数学的独特魅力, 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 建构学生的数学思维。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数学学习是学生知识经验基础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要发掘教育资源潜在的教育因素, 合理创设学习情境, 组织合作学习, 保持探究知识的热情, 体验数学学习快乐, 收获成功的喜悦。
强调知识的拓展运用。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认识新事物, 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要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合作的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新问题,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活动课 探索 体会
近年来,我省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小学,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其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活动课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活动课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课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小学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于是,我们在调查研究和初步尝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立小学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系列、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想。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活动课有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識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
三、语文活动课的内容要有连续性。
要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计划,还必须使活动内容有发展的可能性,使之自然地连续起来。教师的责任在于观察这一段活动课的成果,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应该继续探究的课题,留待下次活动课解决。例如在改作文的活动课上,发现大部分学生不会修改词句,那么下次的活动课内容,就应该以如何修改词句为内容开展讨论或练习,使活动课的作业成为连贯的、有次序的活动,使活动的前一步为后一步打下基础,逐步增加新内容,以积累的方法向前推进,这样可使学生不断充实,使他们的能力扎实地发展。
总之:小学活动课就是要把儿童的思想引向一个新境界,通过观察、阅读、写作、搜集,使儿童获得新知识、新认识,把儿童带进一个新领域。要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计划,还必须使活动内容有发展的可能性,使之自然地连续起来。教师的责任在于观察这一段活动课的成果,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应该继续探究的课题,留待下次活动课解决。小学语文活动课的作业内容应有自己的体系,但是也要适当配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这是学科活动课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杨望武:《让小学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甘肃教育》,2011年11期。
活动中,我觉得搞得最好的一个地方就是让大家有足够多的书供学生看,可以让大家感受到浓浓的书香,为此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而且大家一同读书,也是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帮助大家更深的理解书籍。我尤其喜欢去沉浸在书海中,这次的读书活动,我接触到更多种类的书,我以前虽然读过很多书,但是跟学校的比,那真是没有可比性的,,学校活动搬出来的书,让我眼前一亮。我很喜欢这一次的活动,因为很多人都对读书的兴趣还比较浅,经过这次活动,我相信会有更多人去看书的。
在活动的举办中,其实也是有些人不怎么去看书的,都是路过就走的那种,我更加明白学校举办这次活动的原因,因为在学校图书馆看书的人不是很多,那既然都不怎么去图书馆,那就搬到外面来看书读书,这样氛围一来了,就有更多人参与进来。确实是这样,开始我还觉得没什么人,后来人就多了,本来有些不怎么读书的人,都慢慢的被气氛影响,开始去拿起书读,这样一来书就有人去读了,大家一起读书,还是比较有乐趣的,毕竟有时候一个人看书,遇到看不懂的地方,都没人去解答,也没人去讨论,确实是毕竟无聊的,这下在活动中,读书人一多,那种感觉一上来,就会觉得读书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了。
从这次的活动,我对读书的兴趣只增不减,而且活动中除了能看书,还能购买书,这我觉得是很棒吗,因为这样我看不完,就可以带回家了。这样的活动,我觉得很有增加的必要,因为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有益的。小学生本来对书本的兴趣就不是很大,但是经过这种活动的气氛渲染,学生自己也会加入进去,所以我觉得意义很大,不仅增加了大家对读书的兴趣,而且还让很多有同样喜欢读书的人汇聚到一起,进而影响其他的人,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对于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品味,不同的品味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会得到不同的效果,书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使生活充实,这是一篇读书活动心得体会范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爱读书的人的写照。对于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品味,不同的品味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会得到不同的效果,书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使生活充实。这样的人本身就是一本书,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所以说读书就是人的立身之本。
学生发言稿可以看出:这个学生从小喜欢读书,书帮助他丰富了阅历,净化了心灵,点燃了为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拼搏的人生信念。这个材料从写作思路上讲,条理清晰,按照时间顺序道出了读书对她成长的启迪,最后切合学校实际发出读书的倡议和呼声。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要做一个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人。
读新闻信息,明辨发展方向;读文件讲话,明确工作依据;读业务书籍,增长工作才干;读生活书刊,愉悦自我身心;读社会杂谈,通晓人间事理。为工作、为生活、为快乐坚持读书学习。读书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的精彩内容就先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还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关键词】读书活动 思维 提高 学科素养
一、读书活动可以增加思维的广度
思维广度是指思维所涉及的范围的广泛程度,思维具有一定的广度的人,往往具有广博的知识,遇事能左右逢缘,作到全面的分清主次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文史知识,军事著作,纵贯上下几千年,横贯东西南北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无所不包,学生应该多读此类文章,以培养自己明显的立体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增长了知识,扩大了知识领域,思路不再狭窄,看问题也能避免片面偏执。
二、读书活动,能使学生增加思维的深度
思维活动是指思维的深刻程度,思考问题时就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本质,掌握规律,揭示事物的多种关系,我们看到的是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面貌,一部《红楼梦》,透过宝黛爱情的悲剧,看到的是整个封建礼教对青年女性的扼杀,任何一部有价值的艺术品决不是简单的罗列人物的生活史,它们都包含着作家对现实人生的关照与思考,学生在这样的阅读中,在学会深入思考问题的同时,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思维深度,这对他们思维力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从而带动学科素养的提高。
三、读书活动中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派生出思维方式的形象性
学生杰出的课外作品,大部分是文学作品,调查表明,在众多的读物种类中,学生也更喜欢度文学作品,这对学生思维发誓的形成会产生很多的影响。文学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即它的形象性,文学通过塑造形象来认识和把握世界,文学史上的那些典型的人物及那优美意向,会如同话般嵌在人们的脑海里,时时浮现在人人们的眼前: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贾宝玉是叛逆的种子,唐吉柯德是不倦地寻找的行动者,哈姆雷特是不停的探讨的思想者。雪代表纯洁无暇,柳映射临行送别。而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形象性。
四、读书活动的创造性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仍以文学作品的阅读为例,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包含着丰富的意义,它是被创造出来使供阅读的"文本",具有多重阐释的可能性。杜牧诗《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寥寥数语即表现了统治阶级的骄奢,也表现了皇帝对妃子的宠爱以及劳动人民被压迫剥削的生活惨状。如曹禺创作的戏剧《雷雨》可以说是对中国的家庭的罪恶的接楼和批判,有可以说它是对生命,对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中存在的挣扎与残酷,悲凉与恐惧的剖析和关照;还可以说是对人与人之间权利与欲望争夺的思考,这就是问作品阐释的无限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为锻炼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提供了条件,由于"文本"的多义性,学生在理解时不会拘泥于一种答案,一种思维,从而在他们的思想中便形成了开放式的,发散式的思维方式,这是培养创造性的思维的最佳途径之一,学生通过读书活动,对文学的欣赏和多种理解和阐释方式,决定了思维方式的创造性。
读书活动中,作品作为学生的思维对象,将使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呈现出灵活,敏捷,严密,深而广等特点,从而带动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能力的提高,素养的提高,起到迁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怀来县存瑞中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学生的求知欲望减退, 对学习抱有任务式态度来完成。更不知兴趣为何物, 有何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使命, 除了传授知识外, 必须帮助学生培养读书的兴趣。从读书中吸取中华文化的精粹。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呢?
1.在每个课堂上, 结合每篇课文的内容或者作者, 利用3~5分钟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或讲述相关的情节内容等,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或者先让学生预习有关内容介绍, 在课堂上复述。并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什么书, 里面有更多的精彩介绍。尤其是上一些名著的选文是, 更少不了对其中精彩内容的介绍。在讲到课文《出师表》时, 与学生一起回忆诸葛亮的功绩, 请学生做一些战役的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并结合学生的爱好, 谈谈电影《赤壁》, 与学生一起品味电影中的名著。同时, 也给学生指出, 电影中的很多细节都是原著中所没有提到的, 是导演根据剧情虚构的。提醒学生用艺术的眼光看电影的同时, 也要从客观的角度评价史实。鼓励学生多读原著。
2.上好名著欣赏课、导读课、刺激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语文教材一共安排了四个名著引读栏目, 每学期都安排一个专题, 对“课标”指定的必读经典名著进行导读和推荐, 教师应该重视这6个专题的引读, 并以名著欣赏课为辅助手段,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3.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 笔者觉得一定要组织班里的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并使其丰富起来。讲故事、朗诵、演讲、征文等活动, 可能这些活动要花去教师和学生很多时间, 但这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活动感染学生, 让学生感染学生, 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调动起来。例如, 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 搞了一个《三国演义》的歇后语比赛, 同学们的兴致马上高涨起来;在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时, 搞了一个人物形象竞猜游戏。看谁扮得最像, 看谁猜得最多。通过这些活动, 寓阅读于游戏中, 通过竞争, 增加压迫感, 学生读起来更带劲了。
激发读书的兴趣, 博览群书, 将兴趣培养成习惯, 才能更好地将书读下去。
二、创设读书环境
1.课堂上集中阅读, 更能有效提高读书效果。在农村学校, 图书馆的藏书量有限, 能满足学生阅读需要的书籍可谓少之又少的。选择性不多, 学生都不愿涉足图书馆。刚开始读书活动时, 必须要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建议学生参与“读一本好书, 写好一篇心得”的计划。分小组形式实施。全班50人, 每5人一小组, 每学期列3~4部名著。每小组都必须集齐这几本名著, 并要求每人手一本, 交换阅读。读书活动一般在课外进行, 但每周都有一节阅读课, 统一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课前教师到图书馆选借好书本 (军事博览、科技、文艺、诗词、名著等) , 搬到教室, 让学生集中在一个环境下读书, 既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又能收到效果。
同时, 笔者也尝试着选一些优秀杂志和名家名作放到教室, 如《青年文摘》《读者》《人性的弱点》等书籍, 学生之间传阅。发现, 其实很多学生都是很喜欢看书的, 只是资源有限而已。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满足学生读书的欲望。
2.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让学生有更多的读书时间。语文的学习无处不在, 与生活、社会息息相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 不能急功近利的要求语文教学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为了成绩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代替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应该少点布置课外作业, 多读书。与学生交谈时发现, 许多学生之所以不想读名著, 一方面是怕影响学习, 另一方面他们觉得课外作业太多, 腾不出时间。在课间看一看消遣类的书, 则是为了放松紧张的神经。而那些书的用处又何以见得呢?所以, 要想让学生静下心来读这些名著, 除了引导得当外, 关键是要保证读书的时间。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 我都很少布置课外作业 (一般堂上完成) , 即使布置作业也是难度很低。首先为学生的阅读争取时间。另外, 还跟其他的任科老师多沟通, 尽量少布置点课外作业, 切实做到减轻学生的负担;此外, 跟学生家长沟通也很重要, 宣传阅读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支持子女多阅读书籍, 并对其读书活动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监督。
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多读书, 拓展视野。正如, 培根在《谈读书》中说到:“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
三、检查读书效果
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经典, 本人奉行的是行动主义, 有了目标就要做, 做了就要有成效。检查是重要的手段。所以学生除了看书, 还有一项重要工作--读书笔记。
在学生读书前, 笔者先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者读书心得。学生每阅读一次, 都要有相关的记录, 可以是一两句话, 也可以是一段精彩的描写, 甚至是一篇感想、扩写等。这既是一项约束, 更是一种提高。为学生以后的作文服务。要求写读书笔记, 是让学生把他所看所想, 即使记录下来, “好记忆胜不过烂笔头”, 许多学生看完了就忘记了, 没有一点效果。即使他看的时候很有兴致, 也有很多想法和灵感, 但时间一长, 什么都忘记了。犹如水过鸭背。况且, 农村学生普遍都存在一个现象——怕写作文。干脆把读书与写作联系起来。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能力的培养, 一要得其道, 二要经常历练, 历练到成了习惯, 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可见经常多写是使写作成功, 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的读书与写作联系起来, 哪怕每次只是少少的几句话, 写多了, 便能消除对作文的恐惧, 达到“下笔如有神”。
学生的读书笔记检查形式多样化。可以采取抽检形式、小组互检、堂上朗读等形式。反正让学生知道教师重视读书, 重视读书的体会。有时候, 教师在课前10分钟, 朗读某同学的读书笔记, 或者就许多同学都阅读的书目进行一些情节回顾, 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 教师也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与学生一起阅读, 一起写读书笔记。也让学生来朗读教师的心得体会, 放到教室, 让学生批评、指正。让读书架起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读书足以怡情, 足以博彩, 足以长才。把兴趣培养成习惯, 将读书坚持到底, 读书, 让我们的学生走得更远, 散发出其独有的魅力!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 (7~9年级) 关于阅读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总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明确而具体地指定了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此举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让学生在读书中陶冶情操, 涵养品行。但在农村中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读书活动, 阅读名著经典呢?笔者想结合在实践中的做法来具体谈谈。
龙桥小学 阮艺清
新课程编写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和提升师生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将使我们的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是因为,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所以说,人文修养、人文情怀是一个智慧型教师的必备素质。一句话,时代呼唤“有智慧的教师。”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我不禁为肖川教授的率直而肃然起敬。再联系他在前文中谈到的“素质教育”,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一位有胆识的知识分子对于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忧虑:“为什么应试教育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却能大行其道,素质教育虽然千呼万唤却难觅踪迹?”“一个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某一领域引起结构性变革的大师,那么,其教育一定存在某些严重的问题。”扪心自问,自己工作了近三十年,是不是在这其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能改变什么?是的,我们的力量太微小,改变不了应试教育“滚滚洪流”,但我也可以说,我们的力量很大,足以对自己的学生的养成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式、确立人生目标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自己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地、长久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文中还提到“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怎么走就得看每个人自己了。如今教育界流行的“填鸭式”,“应试型”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遏制孩子们个性化发展的枷锁。作者有一句话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有多少意义?”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 ——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教学中的交往使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而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均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时反馈成为可能;交往使师生间的视界融合成为可能,使课堂生活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生活是学生的学校生活之所以值得过的重要原因。”带着智慧与真情和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我们肩负着的不仅仅是要他们学会说话、写字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一个高级趣味的人。人生来就是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立体,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来感悟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正确而合理的引导他们。交流便是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佳途径。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校生活值得过”?其实谁都知道,那就是让孩子们觉得上学很有趣。与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真正成了孩子们的课堂了。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对于小孩子来说动力和求知欲就是新鲜感。这样的新鲜感,恰是形成“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的必要条件。
作为学生内心世界的窥探者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老师又该如何修炼?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学生需要学习,老师也需要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只有多读,多想,多交流,多实践才能丰富自身底蕴。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之道,因为丰厚的底蕴是靠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个人素养。大量的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才能将知识化为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别人交流探讨,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后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传播给我们的学生。这便是真正意义上教学!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其实,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书籍是我们与古今中外圣人贤达沟通的最便捷的途径。如果我们愿意,可以与许多伟大的人物同处一室,日日为伴,聆听所言,交流无碍。故与书为伴,就犹如与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左拉说,“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聪明,如果也要像别人那样聪明,那就是读书。”
这话也许只说对了一半。同样的阅读未必有同样的效果。或曰,真正的聪明人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这三种境界之谈,被视为治学的重要经验。第一境界,选准目标,高瞻远瞩;第二境界,苦心孤诣,废寝忘食;第三境界,豁然开朗,得心应手。这些都是颇具参考价值的意见。关于读书的方法,有几个方面应特别留意。读书需作选择。一位学者把书分为五等:浏览之书、细读之书、熟读之书、再三细读之书、终生相伴之书。英国作家罗思金把书概括为两类:一时之书与永久之书。在他看来,好书应是镂之金石的典籍,而不是楮墨精良的书信报章。读书需入心田。散文家毛姆说,读书必须是一种享受,而不应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硬着头皮办差。为应考而读也不能算错。无论是经典之籍,还是时事手册,用心读和不用心读,效果完全不一样。古人曰:“好学深思”。学以穷理,问以解疑,问前须学,学后要思,是很好的方法。有的人坐拥书城,但所获不多,问题可能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没有读懂读透读到心里去。古人提出“注六经”,讲的是读书的被动和主动。被动读至多不过赏玩而已,主动读就加上了自己的创造。读书当学以致用。读书有两种目的,一种是消遣,一种是使用。消遣犹如消费,使用转化为创造。最好还是把读书与工作、事业结合起来。除了消遣娱乐,我们总应该有一个工作目标和一项事业。读书与工作、事业结合才能化为创造,也才能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读以为学,可以增加知识;学以致用,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好。这样,读书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最是读书滋味长。然而,在这样一个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已经很难找到西窗高卧的闲暇。但无论怎样忙,我们都应该挤出一时半刻,专注而安静地读上几页书。文化的涵养会使我们的思想保持鲜活的亮色。读书需要兴趣。要做好文学首先要对它有兴趣,懂得并会欣赏文学的美,否则文学与你无关。不感兴趣,不会欣赏,再好的艺术也与你无关。其次,文学素养的提高靠平常的积累、思考,所以耐心、悟性要好。要多写多练,多修改。这样读写结合才不会白读。读作品时要细细品味,切不可马马虎虎。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效果可能就不一样。
关键词:读书,“荐书寄语”青年读书活动,感悟
最近共青团河北省工委组织开展了“荐书寄语”青年读书活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工作。就这个话题我想与青年朋友交流一下个人对读书学习的粗浅体会: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或者说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 或读书有什么用?因为读书好, 读书重要, 书籍作用巨大。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本书都是全人类精神劳动的结晶, 因为书就是人类通过集思广益, 再由个人写下的最精炼的语言。”“书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它概括了世界生活得全部知识, 表现了世界理性成长的的全过程, 以及全球人民的文明史和全部经验——因而, 书籍是进一步发展人类精神力量的最有力的工具。”此外, 为数众多的杰出人物, 对书籍也有精彩的论述。克鲁普斯卡娅说:“书籍是交际、劳动和斗争的有力工具。它以人类生活和斗争的经验武装人们的头脑, 提高他们的水平, 增长他们的知识;人们借助这些知识, 能够驱使自然的力量服务于人类。”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 仿佛烤在火上的一样, 渐渐溶化。”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 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别忘记, 读书是取得多方面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雅科夫列夫说:“书籍作为良师益友培养出的种种优秀品德是数也数不完的。”刘向说:“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力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塔帕说:“良书即益友, 今明永如斯。”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马雅可夫斯基说:“知识是我们的导师, 书籍是我们的教师。”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由于革命, 对他的需要更显著地增长。”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书籍是在时代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 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以上这些杰出人物的论述, 从不同时代、不同角度论述了书籍的作用。
就一个人的知识而言, 是由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构成的。所谓直接经验, 就是自己亲身参加实践而得到的经验。所谓间接经验, 就是通过他人介绍或读书得到的经验。一个人生命有限、精力有限, 不可能事必躬亲, 所以许多知识大都来自间接经验。在这两种知识来源中, 间接经验得到的知识所含比重较大, 而且主要靠书本传播。比如, 我们的学校教育, 就主要是通过教材进行的。谁想有丰富的知识, 就要大量读书, 读的书越多, 知识也会越多, 力量就越强大。
读书学习对于我们增加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净化心灵、培养品德、促进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读书对于个人重要, 对于国家民族同样重要。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如果失去了对读书、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热情与努力, 那么其前途将是渺茫的、悲惨的, 等待他的将是落后、受欺, 甚至是灾难。话说到这里, 我们也就进一步加深了对党中央号召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意义的理解。
只要仔细观察杰出人物的生活, 不难发现读书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譬如,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孙中山, 哪一个不是爱书如命, 博览群书, 终身与读书相伴。马克思的女儿曾问马克思, “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马克思回答:“啃书本。”为写《资本论》, 他阅读的书籍多达1500本, 他有一个习惯, 看书时常情不自禁地用脚来回擦地, 长年累月把阅览室座位下坚硬的水泥地板磨出了一个坑, 人们称其为马克思光辉的“足迹”。列宁一生酷爱读书, 我们都记得《列宁在1918》电影中的一个镜头:遭特务暗杀受伤的列宁住院救治期间, 医生禁止列宁看书, 将床上、桌子上的书籍全部收走。医护人员刚转身离开, 列宁又从枕头底下拿出书本读起来。
孙中山说:“我一生的嗜好, 除了革命之外, 只有好读书, 我一天不读书, 就不能够生活。”毛泽东的一生与读书紧紧连在一起, 而且创造出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外为中用、推陈出新;学以致用、经世致用等宝贵的读书经验。无论是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 还是革命成功的生活相对安定的年代, 毛泽东始终与书籍形影不离。晚年的毛泽东身体衰老, 视力大减, 读书学习精神丝毫未减。在他心脏将要停止跳动的前几个小时, 还示意工作人员读鲁迅的书给他听, 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带着最后的微笑, 毛泽东进入了弥留状态, 结束了他一生从未间断的读书生涯。
这是多么感人啊!列宁的夫人克鲁斯卡娅回忆列宁时说过:“在他从事的那种繁重的工作中, 图书给了他以帮助, 给了他知识, 这些知识使他出色地掌握了。否则, 他就不可能成为我们大家所知道的那个列宁了。”这些话, 用在马克思、毛泽东、孙中山等伟大人物身上同样贴切。如果不是读书学习, 他们的聪明才智就不会有如此充分的发挥, 也不会对人类社会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从克鲁斯卡娅这段话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启发、激励和鞭策。
有的朋友可能认为, 社会发展到今天, 电影、电视、广播、网络, 知识的载体和传播渠道日益增多, 书籍变得不重要了。我们说, 尽管知识传播的渠道和手段大量增加, 但读书的功能不可替代, 读书学习是万万不可缺少的, 读书的魅力永远不会消失。
毫无疑问读书是如此重要。那么应该怎样读书呢?最主要的有六点:
一是要妥善处理好读书与工作, 读书与家务, 读书与交友, 读书与身心承受能力的关系, 把几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互相促进, 相得益彰。
二是有选择、有计划、有目的。读书为什么, 大体可归为五种: (1) 为读书而读书, 空言无实, 把读书作为点缀、作为饰物, 不会用、不知用。 (2) 为升官发财, 出人头地, 推崇“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比如严蒿、秦桧之流, 虽有学问, 但谋私误国, 危害百姓。 (3) 为个人进德修业, 只重视个人修为, 对为什么进德修养不甚明确, 一遇风浪, 立场不稳, 不敢担当, 往往成为风向派、骑墙派。 (4) 为了消遣或专为生活增加趣味性、知识性;为了消除疲劳, 调节精神而阅读文学艺术或其他知识书籍、报刊。 (5) 为了实践, 为有益于社会和人类。即为了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包括改造自己。比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国家社会进步, 为实现共产主义美好理想而读书。
以上五种读书目的, 前两种不可取, 第三种、第四种可取其积极的部分, 摒弃消极的部分。唯有第五种最为圣洁, 最为崇高, 最符合中国与世界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首先要端正读书的目的, 有了正确的读书目的, 还需要对书籍做出选择。大千世界多姿多彩, 人类历史悠久漫长,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各种书籍浩如烟海。所以必须学会择优汰劣的读书艺术, 根据本职工作和本身知识结构的需要, 进行纵深性、扩展性、创新性读书, “学以致用”应是择书而读的出发点。
另外, 就书的内容而言, 大多属进步的、健康的、有益的, 能教人认识世界的真知, 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但也有一些坏书, 内容荒延、低级庸俗, 甚至反动, 如果不加注意, 读后往往濡染心灵, 败坏思想, 贻害无穷。青年朋友们应根据自己的文化知识结构及生活和工作需要, 精心选择一些适合自己需要的书籍来阅读。
读书要有正确目的、正确选择, 还需要有可行的计划。选定书目之后, 先读哪些, 后读哪些, 怎样读, 需要一个详细的计划, 然后逐步推进, 加以落实。
三是要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学习, 贵在持久, 要善始善终, 坚持不懈, 不可浅尝轨止, 半途而废。特别是要抓住今天, 不等不拖。毛泽东说过:“读书治学没有什么捷径和不费力气的窍门, 就是一要珍惜时间, 二要勤奋刻苦, 饭可以不吃, 觉可以不睡, 书不可不读”。
四是要有钉子精神, 有挤劲和钻劲, 见缝插针, 积少成多, 学习借鉴古人欧阳修的“三上”、董遇的“三余”方法和鲁迅把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用在读书上的精神, 日积月累, 必见成效。
五是读思结合, 学用结合, 学以致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弟子规》曰:“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这说明了读书与实践的关系。勤于思考、勤于实践, 勤做笔记, 勤作交流、勤作总结, 以读书促进工作, 丰富生活, 以工作和生活促进读书的深化。特别是各级组织也要加强对读书活动的指导, 发现和培养一批读书先进个人和组织, 及时交流推广他们的经验, 促进读书活动的发展和深化。
六是要去粗取精, 采优废劣。如同世界上有香花也有毒草一样, 书籍也有优劣好坏之分。即使是像中国的四大名著这样的名数、好书, 书中也难免有忠君、男尊女卑、迷信鬼神、轮回报应、歧视妇女、鄙视劳动等糟粕。所以读书一定要注意鉴别, 吸取精华, 摒弃糟粕。
读一本好书, 就像在与一位智者对话, 使我们受益无穷。我们读《论语》, 总会被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神和循循善诱的丰富学识所折服;我们读《史记》等历史类书籍, 总会从众多的王朝更替, 众多历史人物沉浮中感受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散文, 总被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先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境界所感动, 读《正气歌》总被文天祥那“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凛然正气所震撼, 读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总被作者那种对祖国无比深沉的感情感染, 被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国为民, 绝不谋取私利的崇高精神所感染;读《沁园春·雪》总会激起对祖国的壮丽河山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人民大众产生巨大的信心;读《爱莲说》总被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气节所感动, 并由此对廉洁清正的人民公仆生出无限敬仰;我们读励志类的书籍, 读立德修业类的书和名人史记, 读《弟子规》《三字经》总能激励自己的进取精神, 学到为人处世、创业建功的思路和方法;读哲学、自然科学、技术专业书籍, 总能对大千世界加深了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具体技能。
总而言之, 读书有益心智、读书有益修身、读书有益励志、读书有益明理、读书有益求知、读书有益工作、读书有益我们建功立业。
青年时期是人精力最为旺盛、最为宝贵的黄金时期, 也是学习掌握知识、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珍惜时间, 抓紧读书学习, 对于青年本身的身心发展, 对于国家社会的进步,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小学读书活动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教育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7-24
人性的光辉中小学读书心得05-25
《豌豆公主》小学生的读书心得07-18
《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读书心得10-23
小学读书日活动总结07-11
民族中心小学读书活动09-29
小学生读《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09-27
南平小学读书活动计划09-14
小学“师生同读书”活动总结10-13
小学春季期教师读书活动总结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