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写作课教案(精选11篇)
教材:
学时:4学时(每学时45分钟)
本科基本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
1.本科写作技能的训练重点是自我介绍和写邮件。写作知识:自我介绍的方式和写邮件的格式及如何正确表达想说明的情况。
2.有两篇范文。一篇自我介绍。一篇邮件。
教学步骤:
第一讲(两课时)
第一节课
一:写前指导
1.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用“过去”、“现在”、“将来”这些词语造句,引出这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10分钟)
让同学们分别用这三个词语造一个句子,老师帮忙纠正。
提升难度:说一段话,三十字以上,要把这三个词语都用上。老师可以示范。例如:人们过去的交通方式主要是行走和骑马,现在我们可以骑自行车、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去我们想去的地方,将来我们人类还会发明什么交通方式呢?
让学生自由发挥,老师帮忙纠正错误,积极鼓励,引发学生对这堂课写作学习的学习兴趣。
2.学习范文一《自我介绍》。(20分钟)
模因是一种文化信息单位, 具有“达尔文的罗威纳犬”称号的英国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其著名的著作《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 在文化领域存在一种像DNA一样的复制因子, 它推动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并且把它叫做meme。“meme”是何自然在《模因论与社会语用》一文中把它译为“模因”的。模因 (meme) 是仿造基因 (gene) 而来的, 并且meme来源于希腊语, 具有“被模仿的东西”的意思, 所以模因的本质也就是“模仿”。
起初, 理查德·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 认为模因是一种文化信息单位, 后来被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 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布莱克摩尔 (Susan Blackmore) 提出只要通过模仿而被复制的都可以称为模因。语言也不例外, 语言也是一种模因, 它的生存发展与模因密不可分, 并且语言中的任何字、词、短语等, 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 那个字、词或短语等就是模因。
模因 (包括语言模因) 被认为有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模因论基础上的语言模因与Ellis提出的二语习得是一致的, 二语习得理论提出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从语言的输入、被注意到的输入、被理解的输入到显性、隐形知识, 最后到语言的输出, 这都和语言模因的四个阶段不谋而合。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程序
(一) 互动教学法
互动在辞典里的解释是, “互”是交替相互, “动”的意思是使起作用或变化。总而言之, “互动”就是指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笔者构想的“听说写”教学模式就是以互动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其中使用的互动有:课前的师生互动, 课中的互动讨论, 课后的互动修改。
课前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对外汉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 这里所说的“课前”, 是指一堂新课刚开始的时候, 笔者构想的模式, 是“听说写”教学模式, 则在新课开始之前, 老师是给学生们放录音课文, 在放录音课文时, 老师则需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听录音, 并且引导学生听那些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学生给出相应的反馈。这就是这个模式的课前师生互动。
课中的互动讨论:这也是笔者构想的这个模式的重要环节, 互动讨论也是在对外汉语写作中实现笔者构想“听说写”模式中“说”的这个环节, 讨论在这里可以分小组来讨论, 目的是让学生们把自己听到的内容在自己小组里面复述一遍, 互相讨论这篇录音课文所讲的内容, 并且最后要得出一个文章大意来, 之后, 老师还要鼓励小组成员们选代表把讨论的结果与大家分享, 最后, 老师还要把这篇录音课文以文字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看, 并且学习。
课后的互动修改:在传统的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 一般都是写作老师自己修改学生的作业, 老师的工作量非常大, 老师们也不能常常做到每篇作文都精改 (把文中的每一个错别字或者病句都修改) , 所以笔者构想的这个模式, 是让生生之间, 师生之间互动修改作文的方法。这个环节也最好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 尽量在课内, 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小组内的成员听, 这个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听说汉语的能力, 其实也可以让学生在读自己作文的同时发现错误。
(二) 教学程序
笔者构想的对外汉语初中级写作“听说写”教学模式, 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上文中提到的互动和模仿教学方法, 所构想的教学程序是围绕“听说写”来教学的, 主要是借鉴了近年来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中所提出的“听说写一体”教学模式。在陈成辉的所写的《“听说写一体”写作教学模式实验研究》中提出了“听说写一体”就是所谓的:复合式听写+脱稿陈述+写作训练。笔者是在陈成辉学者的基础上构想的“听说写”教学环节。
听:在对外汉语写作中提出以“听”开始来调动学生们的兴趣, 这个“听”的环节是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听录音课文。听优秀的范文, 这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录音课文最好是经过老师的精心筛选, 具有优秀的模因因子。在这个环节之前要先给出几个小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录音, 并且老师在给学生听录音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尽量让大部分同学听明白课文的内容。
说:这个环节主要是在听之后, 分组让学生来讨论所听录音课文的内容, 并且让小组学生代表来分享他们所听到的内容等。说这个环节也在写之后也会出现, 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出来以及讨论等。说是语言的输出过程, 学生们能够把录音课文的关键字词以及句子说出来, 也表示学生们对这些模因有一定的吸收和记忆。
写:写作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汉字表达自己的思想等。对外汉语写作课的最终目标还是让学生能够写作文。笔者构想的在写作课上的听、说环节, 都是为了实现运用之前的听说环节来促写的。在要求学生写作时, 老师也必须注意要求学生不能过多的照用之前学习的范文, 避免全班学生写出的文章都高度相似。在这里, 对外汉语教师就应该提醒学生或者要求学生哪些部分必须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自己的想法等等。
摘要:对外汉语写作课是在师生眼中都很难的课程, 老师难教, 学生难学, 笔者试想从模因理论入手, 探索听说促写的一种写作教学, 以模因为理论基础互动教学法贯穿始终的对外汉语写作课。
关键词:模因,对外汉语,写作,听说促写
参考文献
[1]陈成辉, 肖辉.“听说写一体”写作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模因论的视角[J].外语界, 2012, 6:66-73
[2]高杲, 模因论视角下“听说写一体”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6 (5) :96-99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 2005, 4 (6) :54-64
[4]陈琳霞, 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语言科学, 2006, 38 (2) :108-114
关键词:汉语、写作、教学、效果
我院预科生除了开设汉语精读、阅读、听说课外,还专门开设了汉语写作课,本学期笔者除了承担我院理科11~13班的汉语精读课程外,还承担了文科8班的汉语写作课,摆在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就是如何上好写作课。
众所周知,写作课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其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主要是通过例文写作格式的教学,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汉语写作方法,从而提高汉语写作能力。本人通过汉语写作课的教学,欲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写作课教材的选用
我院汉语写作教材使用的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赵建华、祝秉耀主编的《汉语写作教程》,从整体上看这本教材编写得还不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课后练习紧扣当课内容,通过课后练习,确实起到了加深、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所以,该教材不失为一本既可操作又实用的好教材。
二、写作课教学目的
写作课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在写作课上,必须使每一课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能紧密结合,最终使学生掌握每课所讲例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本教材要求学生掌握汉语标点符号、自我介绍、看图写故事、扩写故事、请柬、邀约信、启事、一般书信、城乡变化、写事、写人、游记等的写作要领与格式,写作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习者初步具备汉语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三、写作课课时安排
对于民族预科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汉语精读,慢班、中班、快班的写作课均为每周2学时,每4学时上一课内容。全书共17课,第一学期最多只能学完8课内容,到第二学期刚好可以把剩余的一半内容讲完。从教材的内容和量上来看,每周安排2学时的汉语写作课是比较合理和可行的。
四、写作课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汉语写作课的教学方法不同于汉语精读课和汉语阅读课,侧重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汉语写作课切忌教师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而学生苦于无时间练习写作,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到头来还是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和要领。每课4课时的教学进度应该怎样安排才算是比较妥当的呢?笔者经过仔细研究认为,第1-2学时首先是要详细讲解本课的写作重点,首先对例文之后的生词稍作解释,切忌不可像精读课那样花专门的时间解词造句,然后开始讲解例文,例文的讲解一定是以本课的写作重点、格式为主线,对例文的具体内容则可不必花过多的时间进行分析,只要学生理解例文即可。在1-2学时中应该将一课中的4篇例文及课后练习的前一部分在课堂上全部进行完毕,上课节奏要适中,如果太慢的话,下次的写作课就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写作文了。下课前要给学生留一些课后作业:首先是复习本课的写作重点,然后做完课后练习。在第3-4学时中,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写作重点,然后开始做后一部分的练习,最后留出4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当场完成本课的作文,并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来写,集体纠正这位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以加深学生对本课写作重点和格式的印象,下课前让全班学生当场交上作文本。教师课后要认真批阅作文,并且总结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以备下节课时做一个简要的作文点评。汉语写作课的教学方法是重点突出、边讲边练,而且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当堂掌握本课的写作技巧和要领。笔者这种注重学生写作练习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五、写作课教学效果
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主动学习、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才能有序进行,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反之,如果学生各做各的,不听老师讲课,随意摆弄手机、文具、交头接耳、或东张西望、或昏昏欲睡等。一般来说,出现这种状况,说明老师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如果老师无视这种状况继续发生,仍然“照本宣科”,那就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老师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注意力集中,积极配合老师,主动思考,善于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练习与作业,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反思、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六、写作课测试
测试是为了检验教师是否向学生全面传授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以及学生是否都已经消化、掌握所学内容。换句话说,就是要全面考查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写作学习与训练,是否熟知每课的写作要点,是否具备了初步的汉语写作技能。所以期末写作试卷一定要涵盖本学期的写作重点及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与格式,要求学生全面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只有這样,才能够达到测试的真正目的,即提高预科生汉语写作的能力。
一言以蔽之,在汉语写作课的教学中,首先一定要有好的写作教材,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是采用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讲练结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我们的预科生汉语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纯明.浅谈如何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1).
[2]曾祥琼.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教育大视野,2010(04).
[3]段丽.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新校园,2011(09).
[4]刘贵平.浅谈作文的重要性.学周刊,2011(18).
[5]吴新元.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语文教学通讯,2010(02).
[6]赵建华,祝秉耀.汉语写作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09.
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现实状况如何呢?可以说颇为堪忧!大学四年,基本上都是知识传授,几乎没有什么写作方面的训练。学生的毕业论文也是从一些论文中拼凑出来或者在网上搜索各种资料完成的。那么如何去改善这种情况呢?开设应用文写作课是否对提高大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有一定的帮助呢?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写作概况以及对应用文写作课的开设的态度与想法,对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了调查。下面是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一些数据。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背景:
随着期末的临近,各种选修课的期末论文写作,实验课的实验报告写作,以及应用文写作课的作业等等。对于这种论文的写作,很多大学生都是手足无措,(三)调查内容:
1.了解应用文写作吗?经调查,56%的学生认为了解,32%认为了解一点点,10%不了解,只有2%表示非常了解。所以大多数学生经常需要写作文论文之类的,经过多次的锻炼,自然会对应用文写作越来越了解。
2.有必要开设应用文写作课吗?15%强烈的认为很有必要开设这种课程,48%认为有必要开设,仅4%的学生认为不必要,只有1%觉得是多此一举,另外还有32%不知道有没有必要开设汉语写作课。这说明了开设汉语写作课的必要性,许多大学生也已经发觉了自己写作能力的不足,强烈的要求开设相关的课程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应用文写作课能够完善汉语写作需要或提高在校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吗?对于这个问题,其中56% 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水平,14%认为不能,30%选择了不知道。极少数部分同学认为不能提高写作水平,而觉得有帮助的占了一半多。
4.一学期大概要写多少字的汉语写作?这个问题5000字以下的没有人选,选择5000到1万字的占了10%,然后最多的69%的同学选择了1万到3万间,还有21%选择了3万以上。看来,普遍的,大学生都需要写比较多的写作作业,同时也说明了,写作在大学课程中还是比较重要的,培养较高的写作能力是每位大学生迫切需要的。
——《今天冷还是昨天冷?》
一、教学对象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大约学习了140小时的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在400个左右。
二、教学内容:
“汉语精读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技能课中的主干课,也叫核心课、综合课。“汉语精读课”以讲解教授汉语语言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本课共用三课时。
1.教学重点:比较句“A比B+形容词”以及三种变式;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疑问式、否定式。2.副词“刚”的用法。3.温度的读法。
4.陈述感冒的感觉:头疼,嗓子疼,浑身没劲儿,很不舒服,觉得很渴,不想吃饭,很想喝水,还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
5.北京的天气特点:空气很干燥,春天常常刮大风,夏天经常下大雨,温差很大,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有时候早、晚的温度比中午的低l00 O,早上比中午凉多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句法特点,能根据具体条件用这一句型表达比较。
2.能根据自己的感冒体会,陈述感冒的感觉。
3.了解北京的天气特点,并能用所学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特点。
四、教学方法: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语法点。抓住课文中的语法点范句,并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的例’ 句,讲解语法点。每一个语言点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语言点练习。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和准备时问。
与其他同类教案相比,本教案的特点在于精选与留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句,是他们熟
悉的场景、真实的环境。另外,同一语法项目根据讲解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第一课时
学习词语表、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北京天气特点、陈述感冒的感觉。1.通过提问导入新课:
今天冷吗? 大家习惯了北京的天气吗? 北京的天气特点是什么? 你在北京感冒过吗? 边提问边板书本课关键词语:
天气 干燥 刮风 下雨 疼 嗓子 舒服 感冒 早晨夜晚 2.学生轮流试读本课词语表中的新词语。3.教师带读本课词语表中的新词语。4.辨析容易读错的字音。如:
刮风 下雨 舒服流好好儿 5.辨析容易写错的汉字。如:。喝 渴 感冒 请假 油腻
6.教师范读两遍课文,学生边看课文边听教师朗读,聆听后回答问题。(参见本课“练习”第一题“根据课文回答问题”)7.教师带读课文,介绍朗读中语音停顿的基础知识。8.学生轮流朗读课文。
9.由课文中的“北京的天气”引出“词语替换练习”。(参见本课“练习”第二题“词语替换练习”)10.由课文中的“我让同屋替我请假”引出“句型替换练习”。(参见本课“练习”第三题“句型替换练习”)11.口语练习:用本课学过的词语说说自己感冒的感觉。12.作业:(1)抄写本课词语;(2)朗读课文;
(3)“练习”中的第十、十一、十二题。
第二课时
比较旬基本句型:A比B+形容词
比较句的变式:A比B+形容词+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
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否定式:A没有B+形容词
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疑问式:A+形容词+还是B+形容词? 副词“刚”的用法
1.通过提问“北京的天气特点是什么?”引出课文中的比较句基本句型:
早晨比中午凉。(板书)再通过介绍情况,举出两个例句:
爸爸比妈妈高。(板书)“西红柿炒鸡蛋”比“麻婆豆腐”贵。(板书)2.通过分析例句,归纳句型并板书: A比B+形容词
3.教师给出条件,让学生用“A比B+形容词”造句。如:
爸爸52岁,妈妈50岁。
苹果2元一斤,梨1元一斤。
第14课有25个生词,第15课有28个生词。4.通过分析天气情况,引出比较句的三种变式。
如果“早晨1+5。C,中午25。C”,怎么比较呢?引出变式:
早晨比中午凉多了。/-y-晨比中午低l0。C。
如果“早晨15℃,中午20。C”,怎么比较呢?引出变式:
早晨比中午凉一些。/早晨比中午低5℃。
如果“早晨15℃,中午17。C”,怎么比较呢?引出变式:
早晨比中午凉(一)点儿。/早晨比中午低2 0c。5.通过分析例句,归纳比较句变式句型: A比B+形容词+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板书)6.通过调换比较项A、B的句法位置提问。
如果把“中午”放在前面,怎么说呢? 中午没有早晨凉。(板书)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否定式: A没有B+形容词(板书)7.总结比较句的四种句式以及否定式(板书): A比B+形容词
A比B+形容词+ 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 A没有B+形容词
8.用比较句句型做句法练习。
(参见“练习”第五题“根据条件,写出比较句”)9.通过做下面的“完成对话练习”,引出比较句的疑问式:
(1)A: ?(今天冷还是昨天冷?)(板书)B: 今天比昨天冷。
(2)A: ?(你高还是你弟弟高?)(板书)B:弟弟比我高。
10.归纳比较句的疑问式句型: A+形容词+还是B+形容词?(板书)11.通过提问“李老师告诉我什么?”引出带“刚”的课文范句:
许多外国学生刚来北京都不习惯北京的天气。
再举出两个例句:
我们班刚上了听力课。
他朋友昨天刚回国。
12.提问:“刚”后面的词是什么词? 动词前面加了“刚”,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了还是没有完成? 13.归纳副词“刚”的句法意义:
用在动词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在不久前已经发生。14.练习“刚”的用法。
(参见本课“练习”第七题“用‘刚’完成对话”)15.作业:(1)复习课文;
(2)准备下次课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3)准备听写本课词语和句子。
第三课时
复习本课语法知识,做“阅读练习”,用本课学过的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1.模拟天气预报,列出各地今天最高温度表,要求任选一种本课学过的比较句句型造句。
今天各地最高温度
北京0 0C 天津2℃ 上海10℃ 香港20℃ 哈尔滨一5 0C 2.根据条件,用“刚”造句。(以下是教师口述的造句条件)他朋友上个星期结婚了。
他昨天晚上到北京。
他6:30起床,现在6:40。
他上个月大学毕业。
我们第二节课是会话课,现在是第三节课。3.做“阅读练习”。
(参见“练习”第九题“阅读短文后判断正误”)
4.检查上次课布置的作业,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抽查4~5人,注意介绍的顺序和特点,避免面面俱到)5.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抽查5~6人)。6.听写。7.作业:
(1)预习下一篇课文的生词和课文;
(2)作文《东京的天气》(“东京”可以替换为自己熟悉的国家或城市),要求写200字左右。
六、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重点是比较句,因此,本课关于比较句的句法练习,不是常见的“句型
替换”“完成句子”,而是给出实际生活事例,让学生选择比较句句型造句。这样既避免了 生硬照搬,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而且操作性也很强。这是本课练习设计不落窠臼
之处。
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加大第五题(根据条件,写出比较句)、第七题(用“刚”完成对
话)、第八题(用比较句完成对话)的练习量。
2.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比较句,容易产生的句法错误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表示比较的程度词语放在形容词前面,造出下面的病句: *今天比昨天很冷。*弟弟比我一点儿高。*北京比东京比较冷。
一是用“比较”代替“比”,造出下面的病句: *今天比较昨天冷。*弟弟比较我高。*北京比较东京冷。
因此,在讲解汉语比较句时要告诉学生,表示比较差异程度的词语应该放在比较句型的形容词后面。
3.外国学生学习副词“刚”时,容易产生的句法错误主要是将副词“刚”放在主语,前面,造出下面的病句:
*刚我们上了听力课。*刚他朋友回国。
4.介绍自己国家或家乡的天气时,容易面面俱到或层次不清晰。在指导学生的口语练习或作文时要告诉学生避免面面俱到,要写出自己国家或家乡的天气特点。为了文章层
次清晰,应划作文层次。如:先按季节介绍自然天气概况、天气特点,然后介绍与天气有关的人文景观、内心感受或文化活动。
附:课文及练习
今天冷还是昨天冷?
基本句型今天比昨天冷。句型提示 A:今天冷还是昨天冷? B:今天比昨天冷。
A:你哪儿不舒服? B:我头疼、嗓子疼,想睡觉。语法点 1.A比B+形容词 2.A没有B+形容词
3.A比B+形容词+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 4·刚
课文(text)
现在我在北京留学。我还不习惯北京的天气。北京空气很干燥,春天常常刮大风,夏天经常下大雨,温差很大,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有时候早、晚的温度比中午的低l0。C’ 早上比中午凉多了。早上我去上课的时候常常忘了多穿衣服。昨天晚上我头疼、嗓子疼、浑身没劲儿,很不舒服,觉得很渴,不想吃饭,很想喝水,还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我 觉得我感冒了。今天早上我让同屋替我请假。
下课以后李老师来宿舍看我。她告诉我,北京温差比较大,早上没有中午暖和。许多外国学生刚来北京都不习惯北京的天气,容易感冒。她让我多喝水,好好儿休息。同屋还告诉我,她刚来北京的时候,常常拉肚子,因为中国菜比较油腻。现在她已经习惯了。
我吃了感冒药,现在觉得比昨天好点儿了。,练习(Exercises)
一、根据课文回答l司题
(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1.我今天为什么没去上课? 6.我病了·老师对我怎么样? 2.北京的气温有什么特点? 7.我现在怎么样? 3.“我还不习惯北京的天气”,是什 8.李老师告诉我许多留学生刚来北京么意思? 干什么? 容易
4.我怎么不舒服? 9.同屋告诉我什么? 5.我得了什么病?
二、词语替换练习
(R eplace the underlined words in the following phrases.)
1.~的天气2.~晚上
3.~学生4.昨天~
5.~药6.~多了
三、句型替换练习
(Replace the underlined words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1.同屋替我请假。6.昨天我忘了写作业。2.她替我请假。7.妈妈让我多穿衣服
3.大夫让我好好儿休息。8.我还不习惯吃中国菜。
4.我刚来些室不习惯北京的天气。9.现在我不想吃饭,只想喝水。5.她刚来北京常常拉肚子。l0.北京夏天常常下雨。
四、写出反义词
(Write antonyms for the following words.)例:大——小
1.多—— 4.早—— 7.慢—— 2.难—— 5.上——8.热—— 3.贵—— 6.来—— 9.低——
五、根据条件,写出比较句(只选做一种句型)(Write out sentences of comparison on the given condition.)例:哥哥身高l78厘米(cm)弟弟身高l82厘米(cm)句子:(1)弟弟比哥哥高。(3)哥哥比弟弟矮。
(2)弟弟比哥哥高一点儿。
(4)弟弟比哥哥高4厘米(cm)。1.早上温度5℃、中午温度l5℃
2.昨天的最高温度l8。C、今天的最高温度24。C 3.爸爸身高178厘米(cm)、妈妈身高165厘米(cm)4.北京到上海l500公里(km)、北京到广州3000公里(km)5.麻婆豆腐一盘6元、京酱肉丝一盘l5元 6.我家三口人、他家六口人 7.爸爸52岁、妈妈50岁
8.第9课有21个生词、第10课有24个生词
9.他的房间的房租一天5美元、我的房间的房租一天l0美元
10.同屋的计算机6000人民币、我的计算机8000人民币11.他早上7:00起床、我早上6:30起床
12.他晚上ll:o0睡觉、我晚上l2:00睡觉 13.100A班有l3个学生、l00C班有l5个学生 14.苹果2元一斤、梨10元3斤
15.他认识l000个汉字,我认识500个汉字 16.他有两个中国朋友,我有四个中国朋友 17.南希会说四种外语,山下会说一种外语 18.一班有l个美国学生,二班有3个美国学生 19.我们班有4个男同学,他们班有6个男同学
20.我们班有12个女同学,他们班有9个女同学
六、用“动词+宾语”完成句子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动词+宾语”.)
例:他昨天去看朋友了。
1.下课后,朋友来我的房间
2.李老师来宿舍 3.下个月爸爸、妈妈要来北京
4.晚上我常常去网吧
5.下课后我去商店 6.今天星期五,我和同屋晚上想去饭馆
7.上午上了四节课,现在我想回宿舍
8.他妈妈病了,下星期他要回国
七、用“刚”完成对话
(Complete the following dialogues with“刚”.)
<<汉语口语速成入门>> 第一课
一.教学准备:
(一).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年龄、学习目的、汉语水平)
(二).了解教材:
1.汉语口语系列共有6本教材。是为短期来华留学生编写的以口语交际为主。分为入门、基础、提高、中级、高级。入门篇适合零起点的学生。
2.入门篇:分为上下两册。共30课。前5课主要以拼音讲解为主,系统说明汉语发音的特点及规律。对于外国学生来说也是学好汉语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学生了解汉语的基本况。
(二).知道汉语拼音的构成。
(三).掌握以下读音 1声母:b p m f d t n l 2韵母:a o e i u ü 3四个声调及一个轻声
(四).应用目标:会说以下生词
北京横竖汉语 你好 谢谢 不客气 对不起 没关系 再见
请 进 坐 听 说 读 写
三.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略)
(二)汉语介绍(设定学生为欧美学生)
1.现代汉语有两个系统,拼音系统和文字系统。拼音是学习汉语的发音基础。
2.汉语发音的难点是:四个音调。在汉语即使相同的音节,不同的音调意义就不一样。
3.汉字,是汉语的书写体系。拥有千年的历史,每个汉字背后都有它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三)拼音 1.声母:
(1)板书:b p m f d t n l(2)讲解发音特点(3)领读,齐读,2.韵母:
(1)板书:a o a o e i u ü(2)讲解发音特点
北京横竖汉语 (3)领读,齐读 3.声调:(1)板书:(2)讲解发音特点(3)领读,齐读 3练习
(1)拼读P9
(2)声调P11
(四)生词及课文 P4 –P6 1.领读 2.小组练习
(五)总结
一、汉语负迁移现象产生的原因
“迁移”这一概念最初被运用于解释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一些现象。Lado在其《跨文化语言学》[2]中把“迁移”这一概念解释为一种“心理过程”, 而正是在这种心理过程的作用下, 人们才能把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运用出来。语言的迁移有正、负之分, 正迁移是由于母语中的一些特征恰好与目标语相似或完全一致引起的, 往往有利于目标语的学习;而负迁移是由于语言学习者忽略了母语与目标语的差别而把母语中的某些规则或用法错误地应用到目标语中引起的, 所以往往会阻碍目标语的学习[3]。
语言迁移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Lado曾指出, 某种语言或文化中的某些特征会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迁移到他们所接触到的外族语言和文化中。他们在主动运用外语时, 例如说外语和在外族文化活动中是这样, 在接受外语时, 例如理解本族语者的语言和文化时也是这样。从中国学习者的角度来看, 他们在学习英语时, 已能够充分地利用汉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就使得他们在使用英语的时候难免不受汉语知识、汉语思维的影响, 从而导致负迁移的发生。
二、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学习者在学习使用英语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错误是由于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干扰。汉语负迁移在英语写作中的干扰主要有四种, 即:词汇方面的汉语负迁移、语法方面的汉语负迁移、语篇方面的汉语负迁移和语用方面的汉语负迁移。
1. 词汇方面的汉语负迁移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 离开了词汇, 人们就无法用语言顺利地表达思想。当学习者因词汇量小而表达思想受到限制时, 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其母语的词汇。无论中国英语学习者是有意还是无意地使用汉语词汇, 其结果往往是造成汉语对其英语写作的负迁移。常见错误如下:
第一, 搭配不当。汉语中的词语搭配与英语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所以, 当学习者没有意识到这个差别时就会误用搭配。例如:英语的“接电话”常被误用为“receive the telephone”, 而不是英语中应该用的形式“answer the telephone”;“学习知识”常被误用为“learn knowledge”, 而实际上“knowledge”只能与“gain, acquire, obtain, accumulate, absorb”等动词搭配。
第二, 词性混淆。汉语中, 一个词用于不同的词性时, 词本身不发生变化, 而英语则通过词形式的改变来体现词性的不同。而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 忽略了英语单词这一特点, 就容易出错。
第三, 褒贬误用。例如“stubborn”和“resolute”都可以用来表示“意志坚定的”, 但前者常用于贬义, 后者为褒义。如果学习者没有把这两个词的意义了解透彻, 写作的时候就可能会误用。
第四, 望文生义。有的学习者在使用一些英文短语时, 由于受到汉语的影响, 单从字面上去理解, 容易犯错误。如英语中“a piece of cake”, 有时可用来指某件事情非常容易, 而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一块蛋糕”。
2. 语法方面的汉语负迁移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在语法层面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例如, 汉语的语法意义往往可以用词汇手段来表达, 而英语则不是。又如, 英语造句注重显性接应 (overt cohesion) ;汉语造句注重隐性连贯 (covert coherence) [4]。基于以上各种原因, 汉语负迁移在语法上表现出的误用往往有以下几种。
第一, 时态误用。学习者对时态的误用分两类:一是所用时态不符合句意, 二是同一句子中时态前后不一致, 例如:
(1) He will arrive here by the end of this week. (这个周末他将会到达这里。) 这个句子由于含有“by”引导的时间状语, 谓语动词应该用将来完成时“will have arrived”才正确。
(2) He has left when I realized there was a mistake. (当我发现有错误时, 他已经离开了。) 很显然, 该句话是在叙述发生在过去的一件事, 将“has”改成“had”才能保证时态前后一致。
第二, 主谓不一致。英语语法对句子主语和谓语的一致性有着严格的要求。由于汉语中不存在这样的规则, 中国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经常会忽略英语语法的这个规则, 导致所造的句子主谓不一致。
第三, 非谓语动词误用。非谓语动词是英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现象, 但是由于它在汉语中不存在, 中国学习者对这一语法现象往往掌握得不够准确, 导致在英语写作中经常误用。错误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该用非谓语动词的时候用了谓语动词, 二是非谓语动词类型选择有误。
(1) He goes away, leaves all the work unfinished. (所有的工作都没有完成, 他就走了。) 该句中“leaves all the work unfinished”应该作状语, 不能用谓语动词, 应该用“leave”的现在分词形式“leaving”才正确。
(2) The old man shouted angrily in the street, watching by many curious people. (那个老人在街上生气地喊叫, 很多好奇的人在看。) 该句中“watching”应该改为过去分词“watched”来表示被动的意义。
3. 语篇方面的汉语负迁移
西方人习惯于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在文章伊始就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而东方人则倾向于先提出问题, 继而逐层推进, 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结出自己的观点。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对语篇的设计往往受到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 所以他们在写英文作文时经常犯重点不突出、观点不明确的毛病。那么在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看来就是中心不突出, 废话连篇。比如下面这段仅仅500字左右的英语演讲稿的开头就很罗嗦, 不符合英文语篇开门见山的特点:
“Ladies and gentlemen, at fist I’d like to say, Miss Leng,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such a chance to stand here.Then I’ll tell my classmates, thank you for coming and listening to me.Now I am feeling excited becaus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for me to give an English speech.I’m feeling nervous because I’m not sure whether I can give you a satisfying speech.If I can’t, I’ll say I’m sorry to waste your time.”
4. 语用方面的汉语负迁移
我国的英语学习者, 由于对西方文化不够了解, 往往会把本民族的文化习惯套用到英语表达上去, 从而产生语用的负迁移。例如一位在华参观的英国友人对陪同他参观的中国学生说“Thank you for accompanying me.” (谢谢你陪我参观。) 而这位同学回答“It’s my duty to do so.” (这是我应该做的。) 外国友人听了很惊讶, 因为在英语文化背景下正常回答是“It’s my pleasure.”而这位同学用了“duty” (职责) 一词让人觉得是不情愿却不得已而为之的任务。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英语学习者在试图用英语表达时不自觉地受到汉语思维、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 从而导致负迁移的发生。要想帮助学生克服汉语负迁移对写作的影响, 教师就应该鼓励并引导学生在平时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多接触纯正的英文原版语料, 多积累英语的释义搭配及习惯用法, 逐渐形成英语思维, 从本质上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立非, 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3) .
[2]Lado, R.1957.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Ann Arbor.
[3]董佩佩.试论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2, 24 (1) .
我家不太大
海南师范大学宋安琪
教学目标:
1、掌握生词“房子、大、个、房间、厨房、七、八、九、十”。
2、掌握句式“他家很大,他家有十个房间。我家不大,我家有五个房间。”
3、学会写汉字“子、大、个、有”。
4、学会生母“j q
x ”的发音。教学重点:谈房子。
教学难点:生母“j q
x”的发音,汉字“子、大、个、有”。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课件、照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教师出示本课图片,引导学生学习生词。
二、学习生词。
1、房子。图片展示。一个房子
2、房间:图片展示。一个房间
3、厨房:图片展示。扩展“卧室、客厅、书房”。
4、大;图片对比“小”。小猫
— 大猫
小狗 —— 大狗
小房子 —— 大房子
小房间
——大房间
5、七、八、九、十:讲解中国人的数字手语表示法。教师用手语,学生说数字。老师说数字,学生做手语。
三、做练习1,让学生听录音,根据听到的内容,将这个生词的序号填写进空格内。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词的发音、意义和汉字字形的对照。
四、教师带读练习3,引入学习“很”、表存在的“有”。
如;我家很大。他家很小。这个房间很大。那个房间很小。
我家有三个房间。他家有五个房间。
五、看图说话。课件展示老师家的图片。
引导学生说;这是老师家。老师家不大。有四个房间。厨房很小。
六、学生说说自己的家。
七、写汉字,动画演示笔顺。
学生观看笔顺演示视频,学写汉字“子、大、个、有”。
八、语音训练,练习题9。
你好 海南师范大学宋安琪
教学目标:
1、见面打招呼。“你好。你好吗?我很好。”
2、掌握生词“你、好、吗、我、很”。
3、掌握句式学会写汉字“你、很、好”。
4、学会四个基本声调的发音,韵母“a
o e”。教学重点:见面打招呼。“你好。你好吗?我很好。” 教学难点:四个基本声调的发音,汉字“你、很、好”。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课件、生字卡、彩纸、水彩笔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先用英语或学生母语打招呼“Hello”,再用中文打招呼“你好”。
图片展示,领学生读几遍“你好”。教师对学生说“你好”,学生回答老师“你好”。
二、学习生词
1.你 :引入 4.我,扩展他/她 2.好:你好 3.吗:你好吗?
5.很:我很好。他很好。你很好。
三、学习课文
1.先用英语或学生母语问候“你好吗?”,再用中文说:你好吗?领读几遍“你好吗”
回答:我很好。领读几遍“你好吗” 2.师生互问,生之间互问。如: A:你好。B:你好。A:你好吗?
B:我很好。
四、做练习4.五、书写汉字,动画演示笔顺。
学生观看,笔顺演示视频,学写汉字“你、很、好。”
六、做猜字练习。
老师轮流出示汉字卡,让学生认读。接着老师拿好汉字卡,学生猜最上边的卡上写的是哪个字。学生猜过后,老师出示卡片,让学生辨认猜的是否正确,猜中者上前代替老师拿汉字卡,让其他同学猜。
七.准备彩纸和笔,让学生写“你好”,贴在教室里。
八、语音练习。1.韵母:a
o e
第一遍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第二遍学生读,老师正音。2.声调练习: 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ã ě â
①老师配合手势,领读三遍,学生跟读。②学生读,老师正音。
③老师读,学生辨调,说出是第几声。④学生读,其他学生猜第几声。3.三声变调。
九、作业
关键词:英语写作,汉语干扰,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写作无论在学校的英语学习中还是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中都十分重要。英语写作能力的高低能体现出学生英语综合素质。英语写作日趋重要, 然而他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由于中英文化背景的差异所造成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写作角度、方法、用词等的不同, 使中国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出现了许多错误。
实践证明, 学生英语学习的言语错误与汉语干扰有关, 即负迁移, 负向迁移有关, 也就是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干扰以及与所学外语的某些特点、某些规则造成的干扰有关。首先, 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 同一现象认识方面有差异。其次, 对同一现象, 同一意义语言表达方面有差异。例如, 汉语“一阵大雨”, 英语写成“a heavy rain”, 不能写成“a big rain ”。汉语说“我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如果写成“I don‘t know it’s true or not”则是错句。因为在英语中, 如果“know”之后跟疑问句, 则用“whether”或“if”引导从句。汉语“五十步笑百步”, 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和错误, 只是程度上轻些, 可是却讥笑别人, 英语则用“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表达此意。如果把汉语直译成英语, 英国人则会感到莫名其妙, 不知所云。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汉语干扰乃是导致表达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分析英语写作中汉语干扰对学生学习外语的影响, 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教学实践上看, 都将是大有益处的。汉语干扰致错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因认识角度和使用形象不同造成错误
在学习英语写作的过程中, 学生由于对汉英语言、文化间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不甚了解, 经常用汉语思维, 导致用词错误。例如:“红茶”被写成“red tea”, 英语应为“black tea”。“黑眼珠”被写成“black eye”, 应为“dark brown eye”。因为英语中“black eye”意为“被打得发青的眼圈”。在用英语写作过程中, 不少学生由于英语语言功底较差, 还不能用英语思考, 经常先在脑海里用汉语构思, 然后将构思好的汉语腹稿译成英语。这种机械的对应思考方法, 往往造成严重的用词错误。例如, 在“Excessive smoking will injure your body”中, “body”在英语中作“躯体”讲, 而汉语“身体”有两重意思, 一是指“躯体”, 二是指“身体健康状况”。该句表达的意思显然是指“身体状况”, 但由于受汉语影响, 而误用了“body”, 所以应将“body”改为“health”。
二、因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错误
英、汉两个民族有时对某些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角度、思路都是相同的, 但是由于表达方式不同也造成了一些错误。
1.词形错误
汉语的名词词形一般不分单、复数, 也无可数、不可数之别。因此出现主谓不一致、遗漏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形态的错误。汉语中, 主谓间不存在数的关系, 谓语没有第三人称单数问题。因此, 谓语部分不需要因为主语而作数的调整。由于汉语习惯的影响, 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
(1) The streets are full of garbages.
(2) He speak fast.
在例句 (1) 中, garbage被当作可数名词, 其实它是不可数名词。在例句 (2) 中, speak应为第三人称单数speaks。
另外, 汉语动词无时态之分, 只是采用一些副词或助词来表示时态, 而英语的时态却相对复杂得多。因此出现时态使用混乱现象。有的学生在该用过去时态动词时, 却用了现在时态, 特别是在复合句中常出现时态不一致的现象。例如, If he works hard, he could pass the exam. (could改为can) 。
2.词性错误
有时学生只注意所选词的词义, 而忽视了该词的词性, 常造成句子不合乎语法规范的用词错误。例如:
(1) My father adviced me not to go out alone at night.
(2) My roommate doesn’t afraid of dogs.
例句 (1) 把名词误用为动词, 例句 (2) 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这是由于有些学生基础不牢, 对某些常用词不认真考证, 随手写来, 又检查不出错, 导致误用词性却浑然不觉。
3.虚词错误
英语虚词包括冠词、介词和连词。有时, 由于受汉语的影响, 学生在使用虚词时常用错。例如, (1) Although I like my college, but I miss my home.在例句中, 由于受汉语“虽然……但是……”结构影响而出错。英语中although, but只能用一个。
4.误解词义导致错误
英语写作要求作者有较深的语言功底, 即词汇基础和语法基础等。选用自己没有完全掌握词义或用法的单词组词造句, 是造成用词错误的原因之一。另外, 英、汉两种语言中, 均有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的现象。对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是导致这类错误发生的原因。
三、结束语
以上列举了学生常出现的错误, 分析了学生受汉语干扰致错的原因,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纠正错误。任何人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 只要我们不断发现和纠正错误, 就能减少和排除干扰, 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英语基础不扎实是写作出错的关键, 所以提高写作水平必须从基础抓起, 必须加强基础语法与句型的训练, 使学生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加强词汇教学, 注意英语词每个意义的使用条件与用法、它的搭配关系、名词单复数、同义词与近义词的区别等。充分利用好字典。教师要及时讲评作文, 准确预见学生易犯的错误, 通过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把母语和目的语进行比较, 找出两种语言的差异。把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分析、解释, 反复练习, 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长期坚持以上做法, 学生的错误就会逐渐减少, 就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申,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2]许国璋.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A].
内容: 第四课 我的中学生活
课类:新授课
第一课时 课文 我的中学生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目标:1.流利读课文,给生字注音。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含义。
3.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讨论,讲述。
教学重点:流利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点单讲述两个自然段内容。 教学关键:重点词语和词组的运用。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提问及讨论。
教学用具: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说说小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说:大家说的很好,老师觉得小学生活很难忘,快乐,好奇,调皮,歌曲和舞蹈,有说不完的故事,问不完的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作者的中学生活,让老师和大家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吧。(老师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
1. 学生默读课文1-2自然段。
2. 老师范读,学生给生字注音。
3. 请几个学生读读课文,进行评价,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自然段
老师请几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老师板书句子中的关键词。 有的人说: 中学生活(单调)(枯燥)
小学生说: 中学生活(神秘)
作者说: 中学生活(快乐)(紧张而幸福)
老师板书结束后根据黑板上的内容进行重点词语讲解,提问。再让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讨论。
你是怎么看待中学生活的?
第二自然段
老师请几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老师板书句子中的关键词句。
为一道数学题和同学(面红耳赤)桌子上出现(楚河汉界) 考试前,在学校(开夜车)。成绩(摆)在面前 ,有的同学忘记劳累,欢呼雀跃,有的同学从心底泛起一股苦水 。
老师板书结束后根据黑板上的内容进行重点词语讲解,提问。再让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讨论。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有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四,巩固学习内容
1. 学生认真读课文,把今天所讲的重点词句画出来。
2. 分组准备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再请依位代表在班里复述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作业:
1. 熟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生字注音。
2. 用(单调,摆,劳累 神秘 携手)造句。
3. 问一问大人们,他们是怎么看待中学生活的。
课后小记:
要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首先要让学生真正的投入到课文中去,主要表现在学生们听课文录音时很自然的提出一些相自己的疑
问并自助,合作学习等方式来解决所产生的问题。
通过一节课的交流和学习,发现汉语学习中我最忽略的几点。一是不太重视学生的理解和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汉语上册发挥能力的表现。二是没有给学困生多一点的机会。三是忽略了学生的汉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汉语写作课教案】推荐阅读:
汉语写作教案下04-09
汉语言学生写作的培育03-25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科基础写作名词解释12-23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06-05
汉语听说课教案01-09
汉语教程17课教案10-10
发展汉语16课听力教案07-02
快乐汉语第十课教案12-05
对外汉语教学之口语课教案12-20
新疆七年级汉语下册第一课教案03-09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