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全管理的创新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安全管理的创新(共9篇)

浅谈安全管理的创新 篇1

一、安全观念的创新

要想安全管理取得成效,首先就要从扭转安全观念开始。传统的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理念更多关注的是项目本身的安全状况,对参与项目的人员的安全有所忽视,从而出现轻事前管理,重事后处理的现象,安全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建设细节中,安全管理方式缺乏人性化。在事故率低、安全管理较为成熟的外企中,早已普及EHS管理系统,即将环境 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管理融为一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安全无小事,但现阶段大家对安全的重视性仍不够,一些外企中,小到被打印纸割伤手指之类的小事故都会被记录在案,外企安全管理中以人为本、对事故零容忍的原则很值得借鉴。

二、安全体制的创新

负责安全管理往往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没事故不会想到你,出了事故就要负责任。安全管理引入奖罚制度很有必要,对于安全管理做的好、无事故的安全从业人员可以适当进行奖励,提高其

积极性,对于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的从业人员要进行惩罚,使其负起相关的安全责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工程安全管理中,还可以引入第三方服务,主要是在建设阶段引入的安全咨询或培训机构等,对项目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安全培训活动扎实有效地展开。引入独立第三方,以全新的视野,不同的角度揭示建设工程安全风险,可以消除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价的盲区。

三、安全科技的创新

浅谈安全管理的创新 篇2

一、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首先, 建立班级之后, 我随即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 挑选出一批学习成绩优秀, 工作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 手把手地教他们管理班级, 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主人翁精神的班干部。现在的孩子, 追求平等、民主, 因此, 在选出班干部之后, 我与全班学生一起共同制定了新学期的班级管理制度。然后, 我对学生说:“制度是大家经过深思熟虑、结合自身共同制定出来的, 老师希望大家能说到做到,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 形成一个好学向上的集体。”通过实践,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挺照章办事的, 违纪的学生很少。其次, 实行班干部轮换制。我班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他们从轮流当班干部中体会到当班干部之乐、之苦, 也懂得去关心、理解他人, 认识到“管”与“被管”的乐趣, 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班级的纪律真是明显好多了。再次, 建立“自我批评日”。为了使学生能正视自己一周的表现, 我在每周五选一节课, 让学生总结自己一周来的表现。小结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有关学习的、有关纪律的、有关生活的。开始, 学生不敢实话实说, 即使有, 也说不太清楚。见到这种情况, 于是, 我先带头, 对自己一周来的工作做了言简意赅的小结。在我的带头下, 学生们都鼓起勇气, 畅所欲言, 而且, 我们还共同找出缺点, 制定了下一周的奋斗目标。

二、激励、赏识, 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赏识教育”, 是“赏识”与“激励”的结合体, 通过“赏识、激励”去维护孩子的自尊, 去挖掘潜力,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班级管理中, 当孩子取得成绩或受到挫折时, 我们老师的一句“你真棒”或“再试一次, 一定会比刚才更好”等肯定性的语言或鼓励性的言语, 都会如和煦的春风, 无声的细雨, 温暖、滋润着孩子的心,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在班级管理中, 还采用了一些奖励“小物品”“争夺红旗”等多种形式对孩子进行赏识, 让孩子承认对他们的尊重、信任, 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促进班级进步的手段———培养个体活动

在班级管理中, 如何调节各人的性格, 使班级呈现出一个和谐、团结、人人追求向上的班集体呢?通过实践, 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激励个体发展, 从而激发整体的上进心, 促使整体进步。我班有一名学生, 学习成绩还挺不错, 就是特别贪玩。每天上下课奔跑、追逐, 放学不按时回家, 有时还爱纠集同学打打闹闹。在一次班会课上, 我任命他为班里的学习委员, 负责管理全班的学习, 他爽快地答应了。后来, 他的纪律好多了, 几个差生在他的帮助下, 成绩也略有提高。

浅谈技工院校班级管理的创新 篇3

关键词:技工院校 班级管理 创新

技工院校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思想纪律差”,很难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主任的工作烦琐而艰巨。院校工作的千头万绪,班级管理的多重复杂,学生思想的瞬息万变,社会风气的复杂影响,决定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复杂性、特殊性。我深感责任重大,唯有不断创新,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只有结合实际,真抓实干,才能把工作做好。班主任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规范的引导者。我深知只有人格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品行端正的学生。

一、建立班级档案

以前的班级管理只是凭印象、凭感觉的模糊化管理,无法使班级管理定量化、科学化、制度化。我就利用寒假时间建立了班级档案,进行量化管理,包括班长,书记,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宣传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组织委员各拥有档案盒一个,工作笔记本一个,各位委员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自己进行档案管理,将档案分成几个版块,做到条理清晰,利于工作总结。档案包括几个基本版块:活动,日常工作,班级重大事务。活动:每次举办活动班委按照“活动申请和总结注意事项”要求,包括活动申请,活动总结,另包括同学意见和要求等方面。每次活动档案必须清晰,每项均不可以缺少。对缺少的应及时补全。

二、“一、二、三、四、五”的学生管理模式

“一、二、三、四、五”是指“一目标、两关注、三深入、四知道、五到位”。“一个目标”是指全体同学的班级目标,12个字,“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两个关注”是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各有提高”。“三深入”是指“深入教室、深入学生公寓、深入实习车间”;“四知道”是指“知道学生在什么地方,知道学生在干什么,知道学生在想什么,知道学生最需要什么。”;“五到位”是指“学生早操、课间操到位,学生晚自习到位,学生班委会到位,学生团内活动到位,学生大型活动到位。”。

深入学生和及时到位可以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可以督促他们的学习,可以给他们自信、鼓励和信任。最重要的是威慑力。当然,对于发现的问题、存在的隐患可以及时解决。通过两个关注,可以达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解释的班级目标。这被人称为“保姆式”管理。我并没有刻意要求自己天天到位,我也做不到。但是我可以出现在学生最需要我出现的地方。我并没有感觉增加负担,我还是主要依靠班干部进行大量的管理工作。

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现场管理或过程管理。举例来说,通过和任课老师的交流,了解到他们的学习情况。有的老师抱怨,从没有教过这样的学生:上课“三不带”,提问不会答,刚讲完就不会,作业完不成,上课看小说、打瞌睡……应有尽有,这就是班级现状。我也曾经失望过,抱怨过,但这些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觉得对学生爱是前提,尊重是基础,努力把关心和爱护给予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到班内人际关系的平等与和谐。

三、充分利用“晨会”,及时进行班级动态管理

上学期的“晨会”没有科学的安排,晨会成了枯燥的说教或者批评总结。有时甚至为了某一个学生的违纪而批评一个班。许多学生感觉不到晨会的乐趣和收获,而是为这种“一人有病大家吃药”的现象郁闷、烦恼;本学期实行的“违规违纪一日清”单需要班主任签字落实认可。我发现部分学生情绪低落。对于班主任的批评有抵触情绪。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也唯恐批评自己。如何上好晨会的确是每个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晨会做的就是“利其器”的工作。不“先利其器”,就做不好你要做的事。我征求班委的意见,他们认为“晨会”是一天上课的开始,你如果经常在“晨会”上发脾气,学生接下来上课都会注意力不集中,反而影响了上课效果。我苦苦思索,决定利用“晨会”时间给学生放歌曲。我专门购买了带MP3的手机。然后让他们每人把自己最喜欢唱的或者最喜欢听的歌曲告诉我。我及时地从电脑中下载。每天播放一到两首。学生们被我新的“晨会”方式所吸引。感觉很有新意。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效果很好。同时,也发现违规违纪的学生少了,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开好家长会

教育学生,特别是技工院校的学生,应该院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努力。我把“家长会”称为“会家长”,即家长不是来开会的,而是一次家长和班主任面对面的交流。我结合班级现状,根据实习老师的要求,成功的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首先打破家长的疑虑,告诉他们不是因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而召开家长会,而是让家长明白,不管自己的孩子水平如何,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同时,我详细介绍了班级现状,院校的要求,孩子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然后,带实习的老师介绍了学生的实习情况,并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又安排班干部分别介绍班级管理和学习情况,最后我进行了总结。召开家长会的几周内,部分同学主动找我谈心,认识到以前的不足,并且说他们的家长不再采用粗暴简单的办法来教训他们啦!同时,有几位家长打来电话诉说孩子的变化。这说明这次家长会是成功的。

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注重身教,做學生的楷模。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不让学生做的事,自己也不越雷池一步。平时加强自身的修养,注意自我约束,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天长日久才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结合班内现状,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仔细分析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善于听其言、观其行。并就此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刚柔相济,严慈相间。刚而不柔,严而不慈,会使学生望师生畏,敬而远之,使你欲教不能。柔而无刚,慈而不严,会使学生行为放纵,约束不起作用。刚柔相济,严慈相间,才能达到目的。

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办学以人为本,做人以德为本。我们应不断从实际出发,将市场经济乃至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法制意识反映到德育中,要加强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中心,更加重视综合素质的教育,实现德育由单一院校教育向院校、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转变。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 篇4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已成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此,笔者就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一.正确认识“创新”的本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创新”是与班级管理无关的,只是和教学有点关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它一方面漠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导致根本不会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这种创新和独创表现为他们自己提出某一问题,并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创新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对于中等教育来说,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明确以上认识,教育者就应适当调整班级管理思路,在管理措施上予以正确的导向,这将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二、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是截然不同的。一是在教育目标上。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动的统一性,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次,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使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二是在管理方法上。传统教育是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自始至终都在教育者的事先确定的轨道上运行。以行动的整齐划一为管理得法的唯一标准。而创新教育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被管理中逐步学会管理和自我管理。三是在教育评价上。传统教育强调“唯师是从”,学生如练兵场上的战士,时刻等待着命令。学生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是否听话及“执行命令”的快速程度和准确程度。而创新教育视学生为主体,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创造者。针对教育对象起点、基础的不同,要求也不同,评价机制迥异。创新教育着重个人对过去的超越,关注的是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能有无得到发挥,人文精神是否确立,健全的人格是否得以塑造,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有无得到培养等。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较大差异的崭新的教育。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创新教育的理念、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指导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行为,落实创新教育。

三、遵循基本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创新教育的实施

对教育而言,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创新教育本身就是一次创新。因此我们切不可操之过急,应该遵循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逐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的。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二)积极创设创新氛围。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浅谈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篇5

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要顺应社会发展形势,从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加强治安管理,有效开展虚拟社会管理和有效调动公安民警积极性等方面,创新思路、勇于探索、强势破题,积极破解维护稳定难题。公安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排头兵,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县区级公安机关首要的政治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改革开放30年来累积的各类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集聚和释放,使社会矛盾日渐凸显,刑事案件呈高发态势。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大量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强势推进,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涉稳事件数量呈多发趋势,成为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处理、调解、化解难度不断增大,如果我们还是沿用事后“救火”的旧思路、老办法应对,只能事倍功半,容易造成被动。因此,只有不断创新,在社会管理工作中未雨绸缪,及早谋划,才能牢牢驾驭社会稳定大局。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顺应社会建设进程,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充分发挥我国政治优势、现代科技作用和基层创造精神,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新路子。

一、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社会管理工作各个方面现实状况的认真分析,我们发现在当前的社会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的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思想认识方面。思想理念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第一步。我们的一些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当前世情国情社情发生的深刻变化把握不准,对维稳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评估不足,对新形势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高,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按部就班搞工作,四平八稳抓队伍”的陈旧观念和“不动不错,越管越乱”的错误认识,缺乏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如此以来,整个社会管理工作在机制、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就成为空谈,管理难题的破解、管理资源的整合及管理效能的提升更无从说起。二是在警务机制方面。与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的规律相比,现行警务机制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在决策指挥上,往往凭经验、靠行政命令来部署;在勤务组织上,延续“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下班我下班”的传统模式,城镇社区警务和农村警务机制还不够成熟;在警务部署上,部门、警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战,不能发挥整体合力,政府频繁调用警力参加征地拆迁等非警务活动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安机关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是在硬件配套方面。虽然近年来警用装备不断加强,基层基础的警务保障逐步完善提升,但受经费保障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基层公安机关在办公条件、执勤工具、车辆装备、通讯保障、搜排爆装备等公安基础硬件保障上离正规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各类大型安保活动增多、涉稳事件频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和违法犯罪手段日益更新,公安机关硬件上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社情敌情变化的速度,人海战术下产生的防管控打网络疏漏和管理服务效能低下问题突出。

四是在软件跟进上有局限。主要体现在队伍建设和信息化的推进两个方面。尽管近年来公安队伍在不断增编,民警数量有所壮大,但与高速增长的人口总量、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相比较,民警人数比重偏低,民警严重超符合工作。同时,作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器”的信息化工作在基层一线处于起步阶段,一线民警主动吸收信息化改革的能力有限,使信息化作为“推进器”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所做的有效尝试

一是在社会矛盾源头治理上推行“人性化”措施。公安机关应大力提倡“调解优先”和“柔性执法”的理念,既要严格、公正、规范执法,又要理性、平和、文明执法,围绕“三个最大限度”的总要求,完善以“三调联动”为主体的柔性调处机制,进一步创新执法理念,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从源头上有效防止了公安执法问题和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的发生。

二是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把握“动态化”原则。建立了专业化的巡控队伍,落实车巡集中化、处警专业化、步巡责任化的“三化”要求,最大限度将警力部署在街面、社区和案件高发地段,强化对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的治安巡逻盘查。坚持走治安防范社会化道路,广泛发动群众,将巡逻警力延伸到各单位、门店和背街小巷,逐步形成了以专职巡逻民警为骨干、专职治安巡防队和保安人员为主要力量、其他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的社会面巡逻防控体系。积极推进城市治安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实现技防设施网络化,并积极服务实战,逐步形成了“专业队伍打、社会力量防、技术手段控”的动态防控新格局。

三是在公安行政管理服务上坚持“社会化”路线。在引导各类场所规范经营、大力整顿黄赌毒问题、加强行业场所阵地控制的同时,积极服务第三产业发展,努力净化治安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安全管理从严,坚持源头治理从紧,阵地控制从优,大力推动加快消防工作社会化和社区防范物业化的进程,推出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不断优化证照办理服务。特别是在创新旅馆业管理方面,积极开展旅馆业工作人员安全知识持证上岗培训,将出租房屋家庭式旅馆纳入旅馆业管理,探索出了“旅馆业协会”行业自治管理的新模式。

四、进一步深化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改革创新的前提,要将解放思想贯穿始终。我们要自觉融入和服务大局、敢于创新进取、勇于探索担责的工作理念,这样才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站在公安事业发展的最前沿。

二是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是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破解社会管理难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器”。辽宁省公安机关早就提出了“信息化引领公安工作”,即创新公安情报工作,强力推进“大情报”平台建设;创新互联网监管机制,强力推进“大网安”格局;创新打击犯罪新举措,强力推进“网上作战”;创新和谐警民关系途径,强力推进“户籍服务一网办”,都是以信息化手段为基本依托。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技强警意识,切实提高全警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运用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手段,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公安工作的流程再造和效能倍增。三是要把握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要在创新中继承发展,不能丢弃传统的政治优势。党政的高度重视是开展公安工作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公安工作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社会管理涉及众多方面、诸多部门,只有建立党政统一领导,公安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配合的工作格局,积极解决一批机制性、体制性、保障性问题,才能实现有效管理,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强化“贴近实战、服务实战”的务实作风,切实加强调查研究,确保出台的制度和制定的文件附有操作性、针对性和生命力。

四是要把握和谐管理的理念。要创新和谐警民关系途径,以“服务措施一网办”破解新时期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难题。大力推行网上便民措施,努力构建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办事流程,打开电脑就能查询办理结果,鼠标一点就能办理业务的阳光警务模式。积极推行“外网受理、内网管理”审批模式,提升网上便民服务效能。积极推行网上预警,预防和减少犯罪危害。积极推行网上信访和警民互动,开通警民互动qq群、社区警务论坛、微博等警民联系平台,及时解决群众诉求。

我们一定要敢于承担风险,克服畏难情绪。要支持、鼓励、尊重基层公安机关的创造性工作,只要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事情,不管障碍有多大都矢志不渝地去干、善始善终地去做;凡是有利于群众利益的事情,不管困难多大都千方百计地去办、持之以恒地去做。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创新永无止境,在创新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始终保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风貌,做到困难面前不

浅谈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 篇6

结合大部分高校的学生管理状况来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没有高水准的管理队伍,由于部分管理教师缺乏责任意识以及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导致他们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管理的需求,不能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和感受,更无法满足学生管理的需求,从而造成各种问题的产生。所以,如果想要创新现代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则要具备优质的人才来进行管理,不符合学生管理要求的则不能进行录用,不得已情况下也可以借助管理人才的外部招聘来确保高职学生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能够满足管理制度和学生的需求。除此之外,可以借助激励制度来充分激发教师在管理活动中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充分调动管理工作者在日常管理中的工作热情。

3.2 创建学生会,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管理的能力,对管理活动的执行以及一些问题的出现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式,也可以用较为成熟的态度来解决、处理一些问题,除此之外,一些自制力较好的学生也初步具有了相应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因此,高校在学生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考虑和利用这一点,借助例如学生会等形式来促成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会的构建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借由学生民主推选和教师推荐等方式来选择学生会成员,在这些人中进行负责人的推选以及管理者选拔,教师做好相应的组织和监管工作,从而推进学生的自我管理。

3.3 借助数字化管理模式推进学生管理的网络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管理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和应用。高职院校也要能够考虑到这一点,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与高效的特点。高校对于学生信息的网络收集做的较为完善,但在学生管理方面并不够完善。结合现代管理的需求,高职院校要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促进管理网络化发展,从而全面的促进高职学生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更要充分的利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通过学校公共论坛的方式加强学生、老师之间的沟通,及时的得到学生的反馈,从而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和态度,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

4 结束语

浅谈安全管理的创新 篇7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管理,问题,创新,实践

0引言

煤矿开采业是一项高危行业,其作业环境潜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历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煤矿事故的频频发生,其安全管理的有效性遭到了外界的质疑。因此,如何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尤其是如何加强对开采机电设备的管理就成为了关键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讲,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所面向的对象主要是管理人员,其致力于制定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有效掌控事故危险源。现阶段,因煤矿生产条件越来越复杂,机电事故发生的危险率日益提高,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危险源,实现煤矿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人员必须要深入执行科学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提升煤矿机电的安全系数。煤矿机电系统在煤矿生产中占有很大分量,煤矿机电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煤矿企业能否安全生产,就目前而言,笔者认为煤矿机电管理还存在不少隐患,也是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1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机电安全管理思想落后

目前,大部分煤矿已经发展到了现代化开采时代,在煤矿机电系统的建设方面有着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以及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特点,但一些中小型煤矿对机电系统的了解度与认识度仍然不够,只是把机电系统看作煤矿生产系统单纯的组成部分,在重视程度方面相对较低[1]。此外,在“生产为主”思想的影响下,煤矿生产的相关工作人员往往只重视生产量的增加而严重忽视机电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存在设备带病运转或带隐患运行的问题。

1.2机电运行设备陈旧

现阶段,一些煤矿企业因资金限制,在机电设备的选择方面更重视其生产能力,对安全性能的关注度相对较低,甚至购买一些其他煤矿已经淘汰了的设备作为公司的生产设备,设备保养与维修费用严重不足,这就从根本上造成了设备磨损相对严重,难以保障机电安全。

1.3机电设施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部分煤矿对机电设施的管理相对宽松,比如,机电安装期间存在错误,检修问题大,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报废与更新。有的煤矿在机电设施的资料与档案记录上不够详尽,也没有相应的监督补救措施。煤矿机电设施资料的不完善非常容易引发一些工作漏洞,如果后期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够加以重视,则会导致煤矿公司安全事故发生率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事故的发生也充分体现出了煤矿安全监督的重要性[2]。

2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对策

2.1强化机电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从某种程度上讲,机电安全管理是不能够离开安全管理目标的,必须要在提炼管理对象的前提下,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化管理规程与新技术成果等,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化管理标准。煤矿公司应对煤矿工作中的每一个管理人员制定出合理化的管理标准,并让这种标准化安全管理发展为常态,健全煤矿机电安全工作体系,结合安全规程以及操作规程需求,从现场作业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具有较高操作性的制度体系,包括规划目标、项目实施方案、安全监督考核办法以及安全管理的奖罚措施等[3]。此外,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充分体现人性化,尽量以激励为主,做到奖罚兼顾,不可以让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机电安全制度建设需要质量机制的保障,在实际建设工作中,应实施分级管理,充分体现逐级负责,严格落实责任体制,使每道工序、每个专业、每个工种都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做到煤矿工作质量的全方位达标,保证安全生产状态的健康化。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管理制度来执行,不能够含糊,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不仅仅是一罚了之,必须要对出现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及时找到相应负责人,端正态度,不断吸取教训,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如果不能够排除质量安全隐患,就不可以开展下一步工作。当煤矿工作中某一工序出现质量缺陷时,煤矿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对规范化操作进行现场指导,从根本上提升煤矿的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2.2实现机电安全培训交流常态化

在机电安全培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形成常态化的“两项”交流,具体来说就是“每月一座谈,每月一交流”。在机电安全管理中,每个月都要组织开展一次座谈会,参与人员包括安全管理的领导、机电技术人员以及机电班长等,对于煤矿机电的相关技术难题以及共性问题等进行分析与探讨,然后再由专业人员就专业化的理论知识与日常工作常见的实践问题进行培训教育,从而让每一位煤矿机电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从根本上保证机电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与此同时,在煤矿工作中需要每月组织一次现场交流会,强化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兄弟单位工作中的相关先进经验,促进每个基层区队的煤矿机电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3推进机电安全技术创新

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加强机电安全技术的创新,充分调动煤矿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力推广煤矿工作相关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材料,积极围绕安全生产以及质量标准化来开展工作,科学制定安全管理政策,贯彻落实专项基金,进一步增加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资金投入,日益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条件,大力推广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化手段与监测监控手段,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规避安全风险。此外,在煤矿实际工作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机电监测设备会出现诸多与实际情况不吻合的地方,此时煤矿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该情况加以高度重视。对相应的技术创新人员进行奖励,最大限度引导技术人员参与到技术创新、技术改革当中去,要加大设备的更新换代力度,促进老设备的技术性改造,提升系统运行与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2.4加强机电安全监督检查

强化机电管理的安全监督,煤矿管理人员需深入现场进行带班,熟练掌握相应现场作业的动态化安全状况,促进现场安全管理从机械性、单一性的粗放型管理逐渐向灵活多变的集约型管理转变。在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以及安全等级状况方面,可由静态化达标向动态化达标转变。煤矿安全事故的控制管理应逐渐转变为以事后处理为主的管理方式,高度重视事故发生前的隐患预想工作,努力查找、消除安全隐患,把住人员关。煤矿生产中的每一位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有安全资格证书,而且特殊工种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除了人员的安全管理,还必须要重视对材料的把关,不能将质量不达标或者是不满足安全标准的生产设备与材料引入到生产系统当中。要制定出详细全面的安全运行标准,加强安全生产验收管理,产品合格验收后,相关验收人员必须签字确认,当存在不安全因素时,随时摘牌,待其整改完之后再重新验收。要强化工程设计审查以及检查验收管理,做到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无漏洞,现场工作不出现“三违”行为等。

3结语

总而言之,机电安全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煤矿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相关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机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强化机电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实现机电安全培训交流常态化、推进机电安全技术创新以及加强机电安全监督检查等措施,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从根本上实现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张豪,张长友.浅析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山东煤炭科技,2015(12):208-209,212.

[2]张宝同.现代化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10):84,89.

浅谈安全管理的创新 篇8

关键词:管理方法管理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管理是通过管人类去做事,人类的思想和心理是复杂的,所以管理必定是复杂的。因此,管理不仅要讲求科学和原则,更要注重探索与创新。只有用创新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能力,才能适应新时期不同环境的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发展目标、重视制度建设、改革管理体制。通过对人类行为的预测、激励和引导,来实现管理的预期目标。在管理方法上强调满足人类的需要和尊重人类的个性,营造团队精神和管理的主、客体和谐相处的文化氛围。采用激励被管理者进行创新的机制,来调动人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类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用“以人为本”的本位化管理方法,使被管理者明确管理目标并能积极的参与到管理之中,不断创造价值。总之,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对人性认识的基础之上,不断探索创新,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下功夫,最终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

1.管理理念的创新

1.1 全局掌控,综合管理

全面系统的管理作为管理部门的主体,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与管理能力,从根本上决定着管理方法的优与劣。高度的重视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方法,是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表现。

人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人类的管理也就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导者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高瞻远瞩。审视不同层面、方方面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集大家的智慧与才干,综合协调和解决各类问题,进行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刚性的程序性的规范化管理,可以起到严肃纪律的作用。自然的人文关怀,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塑造,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表现出了热情、祥和的共事气氛。在统一的指导思想下开展综合性地各项工作,形成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的生动局面。

1.2 以人为本,先进管理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娱乐之中,受到优秀事物的熏陶和感染,人们会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建立服务型的理念。要遵循办事依法,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克服做事情的推诿的作风。

发展的全球化要求管理方法与世界接轨。我国虽然国体和政体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别,管理方式方法也有许多不同,在经济全球化步伐越来越快的时代,必须高度重视新形势管理带来的新挑战,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科学创新,使我国的管理尽快地与国际上的先进管理接轨,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的客观要求。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管理方法正在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现代化科学技术速度发展,它正为生活各方面带来高的效率和质量。

2.管理制度的创新

2.1 制度约束,健康管理

树立制度第一的管理理念。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提出主张和目标,制定奖励和惩罚政策。任何一个制度和政策设计的终极目标都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激活各种要素,关注制度的效益,突出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资源。明晰的制度可以使大家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做了之后的结果是什么,可充分提高大家的自觉行动性,从而也体现出了管理的公平性。作为管理工作的主体,管理者的工作状态、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直接决定和制约着一个团队的发展质量和前景。

管理方法是管理能力的支撑,管理能力是管理方法的根本体现。作为管理的领导者掌管大局,通过整合资源把控整个团队的发展方向,给予被管理者参与管理的权利与义务。通过一系列公平、公正的制度建设,让每一个被管理者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地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以目标为中心,以时间为节点,强调结果,注重过程,使大家清楚自己工作重心和完成的效果。通过制度管理,充分调动积极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2 人性评估,科学管理

科学地对工作进行评估有助于强化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增强改进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管哪类考核评估,都要把经常性检查与阶段性评估结合起来,把自评与他评结合起来,及时总结和整改。

以教师评估工作进行说明。一个理想的教师科学评估制度,就是为了使教师得到精神和物质的满足,感到教学是美好的,始终保持着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评估应该遵循愉快的原则,增强教师考核透明度、融合关系,以学生作为评估的核心,将学生的状况作为教师评估的目的,使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合理化与制度化,以有力地推动学校的各类事项的发展。

3.管理方式的创新

3.1 权责统一,高效管理

日新月异的经济体制给传统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经济体制的转换要求管理方法必须与时俱进。管理对象素质的提高,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管理的对象不仅智慧、还很懂得维权。权利与责任的统一成了现代人衡量自己价值是否被社会认可和体现的一个重要标准。

3.2 互动沟通,统筹管理

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更加主动地进行统筹管理。定期将本部门发展的热点、难点公之于众,及时地与大家进行信息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集中起来形成共识。让群众参与到管理中来,在管理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变管理对象为管理的参与者,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管理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从而自觉地配合管理。这样一种相互交流、互动式的方法,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同时也提高了管理能力。

3.3 平台搭建,方便管理

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通过办公无纸化降低了办公成本,通过网络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无线互联网的到来,信息的采集、获取、传输、存储技术越来越成熟,信息的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全局优化管理提供了方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擴大信息来源,可以采用经常浏览相关部门网页、电话沟通、邮件定制、短信定制等手段来尽快、尽早地得到上级的最新精神、通知等,并以最快的方式传达给被管理者,以便给被管理者更充裕的时间去整理、思考、准备和处理相关事宜。

3.4 定期培训,系统管理

建立系统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有针对性,培训内容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重实效。例如,通过对知识产权及合同法的培训,要使得科研管理人员不但了解知识产权及合同法的知识,还能在管理工作中主动协助科研人员进行维权工作。又如,对学校有关制度的培训,可邀请有关校领导或相关部门领导作报告或专题讲座,使得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对学校的规定有所了解,在管理工作中能事事按规章制度办,避免出错。再如,通过对档案学的培训,使得管理人员对档案学的知识有所掌握,并能在整理研究资料和归档时更科学、更规范。

3.5 形成意识,创新管理

现代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把这种创新意识融入到本职工作中。以高校为例,管理的对象是具有高知识层次的人才,科研人员的终极目标就是创新,只有具备管理创新意识的管理人员,才能适应创新的需要,才能使管理工作与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融为一体。因此,要注意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转变管理理

念,改变不动脑、不思考,盲目上传下达、下情上传的简单工作方法,实现管理人员思想认识科学化、系统化。其次,管理机制要创新,要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最后,管理方法要创新,要用全新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管理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4.1 管理现象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定量分析的一大障碍是管理现象的不完全可观测性。而心理学、行为科学、组织和管理理论为管理测量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新的信息技术和测量技术为管理测量提供了新的方法。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研究成就,进一步形成对管理现象的测量方法和手段,是今后管理科学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

4.2 质的研究方法与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将更紧密地结合

质的研究方法是近年来本学科从国外社会学领域借鉴来的比较成熟和严谨的定性研究方法,其中如扎根理论、深度访谈、案例和多案例研究等在本学科研究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并且研究形式越来越国际化、规范化,成果质量在提高。今后应进一步扩大应用。正确、规范和严肃地使用这些研究方法可以为管理科学学科提供質量更高的新概念、新范式、新理论框架和新假定,对管理科学扩大研究领域和深度研究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4.3 学科交叉与融合将更加广泛

管理科学发展趋势及其与数学、系统科学、统计学、经济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之间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互相交叉、渗透和融合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尤其是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对管理科学的渗透会愈加显著。

4.4 模型将更加追求实证化和实用化

以管理博弈为例,目前许多管理研究中的博弈模型还比较符号化、抽象化,对现实的简化处理较多。今后的趋势,一是加强博弈模型的案例和实证研究,二是增加博弈模型的定量化和实际应用。

4.5 智能化的模型和技术将得到更大发展,并向实际应用迈进

在智能模型方面,多智能体模型较好地体现了组织和管理的多元性、多目标性和交互关系,是很有潜力的管理方法论,但目前该方法在管理研究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在智能技术和算法方面,由于人类所积累的数据、信息和知识激增,深度信息分析和知识发现单靠人脑已经不够了,信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挖掘显得越发重要。因此,如何赋予计算机更加“聪明”的技术,以帮助人类进行知识发现和深度加工应该是信息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国内外都已有不少研究成果,要加以发现、引进与应用。最近又发现一种处理大量数据的新技术一一索菲系统,它是一种动态决策创新系统,运用数据处理技术与融合智能认知等多种科学知识,对组织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分析、据以进行协同决策,进而提高绩效的一种简单而普适的决策工具,类似这一类工具在提高管理科学上将能起较大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认清当前民族复兴的大局需要、管理科学研究的形势和面临的问题,紧紧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创新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京文.谈管理科学的创新与发展[J].全球化,2013,3(1):68-71.

[2] 黄顺基.钱学森对管理科学的丰富与发展[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1-4.

[3] 常胜涛.地方院校基层科研管理人员服务定位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112-113.

[4] 邹山立,杨西龙.关于做好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0(增刊):4-5.

[5] 唐淼.浅议高等学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素质建设[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2):125-127.

[6] 刘德成.浅谈高校基层科研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及其档案工作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93-94.

浅谈安全管理的创新 篇9

摘要:本文从促进企业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创新与发展的必要性入手,以紧扣教育主题,体现安全协管工作的针对性;坚持创新发展,体现安全协管工作的成效性;注重典型引领,体现安全协管工作的群众性四个方面作为推进企业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创新与发展的主要途径。进一步加大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力度,为确保实现企业安全高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女工家属协管安全工作 创新与发展 必要性及主要途径

安全是煤矿企业永恒的主题,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作为煤矿企业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女工家属参与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金河煤矿女工家属协管委员会围绕煤矿安全生产这一中心,以服务矿工、服务矿井、服务安全为宗旨,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协管工作,在协管安全工作方面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为推动矿井安全、高效、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何加强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更好地发挥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独特优势和作用,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为矿井长治久安做贡献,是各级工会女工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女工家属协管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女矿工、家属协管安全工作则是一项特殊的群众工作,是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一支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这是因为:女矿工虽然从事的是地面工作,但她们的工作质量如何,都与井下安全生产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只有保证地面安全生产高质量,才能为井下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保证。从关心生活的角度讲,矿工家属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只有搞好安全,才能使女矿工和家属家庭团圆幸福。所以安全是女矿工、家属最大的福利。安全生产与女矿工、家属的利益和幸福密切相关,女矿工和家属非常关心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更需要女矿工和家属这支特殊的重要力量。因此,女矿工、家属协助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共同筑起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特殊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女工家属协管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大力开展多种形式、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安全协管活动,努力体现女工家属协管安全的特色,用特殊方式弥补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和漏洞,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促进企业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创新与发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实际工作中,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模式固化、形式老化、功能弱化的现象,制约了它在安全生产中功能作用的发挥,具体表现在:

一是协管作用疲软,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安全协管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吸引力,存在着基层连队和一线矿工不理解、不支持,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二是协管员自身素质的差异导致协管功能减弱。女工家属协管会作为一个群众性组织,成员来自基层一线的普通女工家属,其业务素质、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工作不平衡的现象。

三是女工家属协管工作创新亟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各级女工组织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创新发展,探索建立一整套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女工家属安全协管长效工作机制,使协管工作有目标、有规划、有考核,推进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推进企业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创新与发展的主要途径

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是煤炭企业推行的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如同企业文化建设一样,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一种文化软实力,也是安全生产的一种软投资。要针对煤矿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突出创新发展,积极发挥女工协管组织、广大女矿工、协管员和矿工家属在企业安全协管工作中的作用,牢固筑起安全亲情防线。

第一,紧扣教育主题,体现安全协管工作的针对性。实践证明,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在于矿工的自我安全意识,加强矿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则是关键。要改变以往为活动而活动,只考虑形式的变化,而忽视主题内容的把握的做法。根据每个阶段安全生产形势的不同特点,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女工家属的情感优势,使安全协管教育入耳入心,常做常新。要充分发挥女工家属感情丰富细腻、善于沟通的特点和优势,坚持用“深情”的宣传教育激励矿工,用“亲情”的关怀温暖矿工,用“柔情”的举措规范矿工行为,用“无情”的事故案例教育矿工,协同做好“三违”的谈心转化工作,让“三违”矿工接受入耳入脑入心的安全教育,使安全协管工作通过亲情、热情、温情为亲人而安全、为家庭而安全、为矿井而安全,促使协管工作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用温情和爱心唤起矿工的安全意识,牢固构筑起安全“第二道防线”。

第二,紧扣教育主题,体现安全协管工作的针对性。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要切实用好“家庭”和“亲情”这两大法宝,筑牢关系企业和谐稳定和每个家庭幸福安康的两大阵地。在女工家属协管工作中,要坚持创新发展,以各项娱乐活动为载体,以提高人的潜意识为出发点,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广泛调动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关爱生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针对矿工不同的安全思想隐患和动态情况选择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使安全协管工作更加贴近矿工、贴近实际、贴近亲情,使矿工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在欢声笑语中提高自我安全意识。要学习借鉴一些地方的经验做法,比如举办女工和矿工家属安全论坛、安全警言警句征集、安全书法展、安全漫画展、安全文艺创作、安全教育日志展评,安全活动心得交流,评选安全家庭、安全模范贤内助、争当优秀协管员等系列活动,激发女工和矿工家属的责任感、使命感,为一线矿工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和愉悦的工作环境,通过他们现身说教和警示教育等形式,强烈震撼矿工心灵,用亲情感化矿工,教育他们自觉遵章守纪抓好安全,干安全活,干标准活。

第三,坚持创新发展,体现安全协管工作的成效性。在构筑第二道安全防线上,女工组织要充分展现“情系矿工,温馨服务”的服务宗旨,除做好日常开展的井口服务送温暖、送关怀活动外,还要转化服务思维模式,通过与矿工谈心交友,在赢得矿工信赖方面想办法、展作为。一是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要“服务”为先。在新形势下,企业女工组织要站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矿工的立场上,树立“服务观念”,以平和的心态,弱化“教育”、“说服”色彩,坚持以矿工情绪为第一信号,以矿工愿望为第一需要,以矿工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精神、情绪、安全工作的标准,尽其所能为矿工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要“帮助”在前。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激发矿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真心实意地关心矿工、帮助矿工,尽心尽力为矿工排忧解难,才能赢得矿工的信服,才能在矿工面前拥有话语权。三是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要“情理”交融。亲情是人类最本能的情感,用亲情感染矿工,能够增强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工作,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矿工、体贴矿工,使矿工切实感受到女工组织的温暖。对矿工反映的不利于队伍稳定、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实际问题,女工组织要积极通过正常渠道呼吁落实,提升女工协管组织的向心力和感召力,号召广大矿工更加勤奋工作,注重自己的安全细节,切实为安全生产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助推矿井的本质安全生产。

第四,注重典型引领,体现安全协管工作的群众性。各级安全协管组织要注重将安全意识融入家庭,积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机构,使全矿形成矿工、家庭、企业牢固的安全链环和家属协管的安全网络,形成了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的安全协管长效工作机制,使协管工作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要把煤矿安全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编成小品、相声、歌曲、快板等,通过自编自演,面向一线矿工广泛进行巡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媒体宣传安全生产标兵的典型事迹,引领和带动更多的矿工朋友始终牢记安全、心系安全、感悟安全、体会安全,使安全生产成为广大矿工的自觉行动,在全矿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奉献的良好风气。

总之,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工作在企业安全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项工作还要不断创新发展,发展成为“以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及和谐稳定为目的”的群众性组织,让矿工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熟悉和掌握自主保安意识。

参考文献:

上一篇:办公设备管理制度档下一篇:网站后台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