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明旅游的倡议书(精选12篇)
汽车时代的到来缩短了城市的距离,也为我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然而,随着社区内机动车数量的猛增,我们的居住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社区是大家的,社区的文明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变得更加温馨和-谐,在上海世博盛会之际,书香景苑社区向车主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1. 从我做起,遵守社会道德,养成良好的车德,严格遵守交通法的相关规定;
2. 不开斗气车,不并排行驶,不乱停乱放,不妨碍车辆通行;
3. 驾驶机动车要按照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标线指示行驶,不争道、抢道、占道,乱掉头;
4. 机动车不超速超载、不违法鸣喇叭、不酒后驾驶,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5. 不向车外抛洒物品,不污染和破坏道路路面,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6. 随时提醒家人、亲戚、朋友和邻居,树立文明交通意识,注意交通安全,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做文明交通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守护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车辆驾驶员,更要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为广大市民作出榜样,不公车私用,做守法模范、当文明交通的标兵。
讲车德,文明驾驶;迎世博,和-谐行车;做遵纪守法的好车主,做诚信友爱的行车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文明行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倡议人:
关键词:旅游法;旅游者;文明旅游;义务
我国《旅游法》第13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丈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该条是关于旅游者文明旅游义务的规定。下文拟谈谈对该条的理解和认识文明旅游即负责任旅游。所谓负责任旅游,依照世界旅游组织在《全球旅游伦理规范》中的解释,是指旅游时“要抱着对不同宗教信仰、哲学观念和伦理观念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它的具体内容包括:遵守旅游目的地的法律;尊重当地政治、宗教、民族风俗、文化传统中已经确立的秩序;爱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淡化旅游者与当地人之间的心理和物质距离,不过分强调二者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行为文明,符合公共道德规范。”按照本条的规定,旅游者文明旅游的义务应当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二是尊重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三是爱护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四是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值得注意的是,《旅游法》除了在本条对旅游者的文明旅游义务做出规定之外,还在第41条第1款规定:“导游和领队从事业务活动,应当佩戴导游证、领队证,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旅游者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和解释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劝阻旅游者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这一规定是《旅游法》从旅游经营者工作人员的角度对同一内容做出的规定,与第13条前后呼应。
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宪法》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社会公共秩序又称社会秩序,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由一定的规则确定和维系并被人们遵守的秩序和生活状态。社会公共秩序由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以及习惯性规范等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社會公共秩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社会的文明和发展程度。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它与国家、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如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社会公德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旅游法》之所以规定旅游者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义务,首先是因为这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旅游法》应予以贯彻落实。其次,旅游者有必要遵守社会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以维系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应当坚决抵制任何违法犯罪活动;不扰乱交通规则和公共场所秩序;遵守游客准则;做到文明礼貌、乐于助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尊重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也就是尊重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文化。文化传统即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如中国的儒家文化。《旅游法》要求旅游者承担尊重旅游目的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义务的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减少文化冲突,避免纠纷的发生。旅游者从外地来到旅游目的地,外来文化和当地传统文化可能会激烈对撞,旅游者只有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才能顺利完成旅游活动。其次,保护旅游目的地文化的需要。大多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都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旅游目的地之所以能够吸引游客,是因为它的景观或者文化有特色。这种特色的形成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也可能是数量稀少。无论是哪种原因,都会导致文化的脆弱。旅游者的行为以及他们带来的外部文化很容易对旅游目的地的原有文化造成冲击、破坏。旅游者对当地各种文化的尊重,可以减轻旅游目的地文化受到的冲击,避免“文化殖民”。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不应嘲笑、歧视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也不应强迫当地人民接受自己的行为、生活方式和习惯。
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旅游者最基本的义务。《旅游法》之所以要规定旅游者的此项义务,有以下两点原因:其一,旅游者享有旅游的权利,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旅游者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中获得放松和享受,也应承担爱护、保护它们的义务。其二,虽然旅游业本身是无烟工业,但旅游却会对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的威胁。一方面,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和环境承载量比较低而且被破坏后很难恢复。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地资源、环境超载现象更加普遍。另一方面,旅游者经常抱着“与己无关”、“花了钱就尽情享用”的心态,无节制地使用和破坏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结果造成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公地悲剧”。所谓公地悲剧,是指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如草场过度放牧、海洋过度捕捞等。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不能乱刻乱画、摘花折枝、乱丢废弃物;要爱护动植物,不购买通过破坏旅游地的资源和环境而产生的商品…等。
随着大家生活品质的日渐提高,全市养犬的人越来越多。养犬对环境的影响及流浪小动物日渐增多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我们和动物能和谐的生活在一起,为了我们大家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在此呼吁――请文明养犬、责任养犬。
请大家自觉做到以下几点:
1、合法养犬,自觉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依法办理养犬的相关手续,按时年检。
2、每年定期为爱犬注射相关疫苗及进行常规体检,关爱宠物健康,营造温馨、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3、外出遛狗请使用牵引带。请尽量少带入公共场所,避免近距离(1~2米)接触小孩、老人、孕妇等人群。
4、为了创建良好的社区环境南里社区在20xx年进行废物利用制作了便民纸盒,放入报纸方便居民遛犬时,及时清理爱犬粪便,并及时放入垃圾箱;
5、各位爱犬的爱心人士,希望大家自觉加入到文明养犬、爱护环境的工作中,为您的爱犬到社区建立爱犬档案,并争当文明养犬人和明星爱犬。
南阳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让城市更具魅力,让生活更加美好,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和共同期盼。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为此,我们向全体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做道德风尚的传播者。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尚社会公德,善做好人好事;崇尚职业道德,争相爱岗敬业;崇尚家庭美德,注重家风家教;崇尚个人品德,提升自身修养。以友爱促和睦、以友好促和美、以友善促和谐,以崇德、积德的共同行为,引领时代新风尚,争当崇德向善的南阳人。
做文明行为的践行者。自觉遵守市民文明公约和社区居民守则,做到言谈举止文明有礼,不讲脏话、不说恶语,举止优雅、衣着相宜;公共场所文明有礼,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不损坏公共设施,不在公共场所吸烟;行路驾车文明有礼, 各行其道、文明礼让,不闯红灯、不翻护栏, 不抢道争先、不乱停乱放;旅游观光文明有礼,文明出行、行为得体,懂礼仪、守秩序,不在景区景点涂画,争当文明有礼的南阳人。
做创建活动的参与者。文明南阳,人人共享。每一位生活在南阳的市民,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文明城市的创造者。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参加文明城市创建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参与社区治理,维护环境卫生, 参加志愿服务,勇于监督各种不文明行为,为南阳增光添彩,争当共建文明家园的南阳人。
为进一步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党委、居委会倾尽全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对社区的大环境进行了集中治理。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在公共房舍内养鸡养鸭问题被端掉了;在公共绿地栽种的瓜果蔬菜被铲除了;在楼道里乱堆乱放的杂乱物品被清理了;社区内的非法摊贩被取缔了;边边角角的垃圾被彻底清运走了;满院子、满楼道内的小广告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个崭新的社区展现在居民眼前,大家无不拍手称快,称赞社区党委、居委会的果敢决心。
当男女老少坐在休闲椅上尽情地享受满目清新的景色时,当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反复品味大院的美好变化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谈论到“长久保持”的话题。长久保持党委、居委会带领群众创造的来之不易的成果,既是广大居民的热切期望,更是每个党支部和群众团体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特向各党支部、群众团体发出友情倡议。
一、 积极宣传创建文明社区建设的意义,使更多的居民、团体参与到文明社区建设中来。认真贯彻社区文明建设的部署,使社区文明建设扎实向前推进,不断创出新成果。
二、 开好“四个会”。首先开好党支部委员会、群众团体核心成员会,统一思想,确定明确的目标——自己在社区文明建设中如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是召开党支部大会、群众团体会,提出具体要求,使大家在文明建设中始终站在较高的起点上,起表率作用。
三、 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努力做到“三个保证、四个不”。
三个保证——保证自己居住的楼层或单元干净整洁,及时清除张贴的小广告;保证配合完成社区党委、居委会发起的公益性活动;保证家庭其他成员积极响应倡议,做社区文明建设的积极支持者。 四个不——不在楼道、社区内堆放杂物;不随意丢弃、倾倒垃圾;不私自强占公共面积;不私自在公共绿地种植瓜果蔬菜。
四、 提合理化建议。根据文明社区建设的要求,适时给社区提出建设性意见,不断完善文明社区建设举措。
五、 对于社区里出现的不文明现象,敢于立即纠正或向社区报告。
倡议人:XXX
建立文明创建机制形成创建合力
完善文明创建组织领导体制。海南电网公司始终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作为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纳入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领导小组,围绕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逐层分解任务,把创建活动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单位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依据,并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坚持统一部署、统一检查和统一考核,定期研究解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使文明创建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完善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在提出保持“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和“海南省文明规范行业”称号的基础上,公司力争在2015年前跨入“全国文明单位”行列;基层单位在保持原有成绩的基础上,争创南方电网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工会、共青团每年主动积极开展“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创建系列活动,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保持每年以10%的幅度递增。
完善文明创建管理考核办法。海南电网公司出台了《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修订)》《“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创建文明单位实施细则》。这些办法(措施)具体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申报文明单位条件和评选程序以及文明单位的命名、表彰、奖惩与管理,工作思路更加清晰,考评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建立思想教育体系提升员工文明素养
抓创建“四好”班子建设。海南电网公司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大干部考核评价力度,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全面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学习力、创造力、执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2009年以来,海南电网公司系统党政一把手培训率达100%。结合南方电网公司颁发的12个干部管理制度,海南电网公司修订出台了《领导人员管理规定(2010年版)》等制度,初步建立起干部日常政治教育管理制度体系。海南电网公司还建立了“上挂下派”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基层一线干部培养,多渠道培养人才。公司还加大适应国际化业务需求的人才引进,安排本部和基层员工双向交流锻炼,拓宽了本部员工成长通道。
抓廉洁文化建设。海南电网公司制定了惩防体系五年工作计划,对干部员工开展警示教育,深化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了“三查三纠”为主题的艰苦奋斗作风教育月活动。公司还制定了《有错无为问责暂行办法》,严格责任追究;建立起与省检察院联合预防职务犯罪的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工作合力。海南电网公司被海南省评为 “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并连续多年获得“海南省金融贷款诚信企业”、“海南省诚信企业”等荣誉。
抓职工道德文明建设。公司积极开展“职工道德建设月”活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深化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规范等基本规范的实践活动,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五好家庭”创建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亲情助廉”活动,构筑家庭廉洁防线;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共评选出51户先进家庭典型。
抓企业大培训、大教育。海南电网公司实施领导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技能人员、辅助人员五类人才的“素质工程”,大幅增加硬件投入,开发网络培训系统,建成35千伏、11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运行仿真培训系统。南方电网公司启动海南培训中心前期筹备工作,实施班组课堂建设工程。2009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09期,培训24 969人次,一线员工占87%;开展生产类12个工种“应知应会”实作考核,779人获得通过,合格率91%;开通营销网上考场,为员工搭建岗位网络练兵平台,累计上网考试达132 451次,培训合格率达99%,网络培训点击量突破百万人次。
建立文明创建活动载体提高企业文明水平
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促文明建设。2010年以来,海南电网公司围绕“创先争优促‘三好’”主题,以“双创建、双连心”先锋工程和党员“一带二”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党内创先争优,带动企业创先。海南电网公司系统共有9个党委、17个党总支、183个党支部签订了公开承诺书、2 099名党员签订了公开承诺书。同时,公司还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化支部达标和支部书记持证上岗试点工作,重点抓好党建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文明创建提供了组织保障。
以宣贯南网文化促文明建设。学习宣贯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把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的企业使命和“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核心价值观,以“成为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电网企业”的战略目标,推进“两型两化”(服务型定位、经营型管控、集团化运作、一体化管理),实施“两个转变”(电网发展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方向转变,企业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转变),积极适应南方电网“集团化管理模式、一体化管理制度”的管理定位带来的新变化,努力推进七个一体化管理在海南落地。
以改进机关作风促文明建设。2009年10月,海南电网公司开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效能型”主题活动,着力解决部分员工存在精神不振、缺乏创新;官僚主义、作风漂浮;推诿扯皮、效率低下;能力不足、业务不佳;部门壁垒、相互制肘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树立“创文明机关、做文明员工”的先进典型,增强了员工自尊、自爱、自重、自省的职业观念。
以举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展促文明建设。每年末,海南电网公司均组织所属各单位齐聚公司本部,举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展示会,展示内容涵盖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群众团体工作及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各单位精心制作成果展示PPT,并派专人上台讲解,经专家评委会评选出获奖单位,由海南电网公司党组进行表彰。截至2010年,海南电网公司已举办了五届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展示会,及时地总结系统各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创新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促进各单位之间工作经验的交流,进一步推动了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建立优质供电承诺机制提高文明供电服务水平
文明创建促电网建设超常发展。创建文明单位这几年,是海南电网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最大、支撑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加快完善的时期。几年来,海南电网公司鼎力支持海南社会经济建设,尽心尽责当好电力先行官,固定资产投资近百亿元,累计新建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 027公里、10千伏及以下输电线路8 899公里,新增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486万千伏安,新增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4座,拥有了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海南电网实现与南方电网500千伏主网联网,结束了百年“电力孤岛”历史。网架结构实现从“单环网”到“双环网”、从“日”字型到“目”字型的巨大转变,电网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文明创建促供电安全生产转危为安。海南电网公司坚持“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创建文明安全型企业。公司安全生产投入逐年递增,近3年大修技改投入增长两倍,安措投入增长4倍,科技投入增长6倍。海南电网科技进步奖项、自主专利技术从无到有,信息化实现从D级到B级上游水平的大跨越;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全面提升,综合电压合格率上升5.61个百分点,城市供电可靠率上升0.32个百分点,综合线损率下降2.41个百分点,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下降28.65个小时,35千伏以上主网近三年未发生一起误操作事故。
文明创建促优质供电服务全面提升。海南电网公司建立95598与12301旅游热线沟通协调机制,全力做好国际旅游岛重点项目供电服务。公司开通网上营业厅和24小时客户自助缴费终端,应用“移动营业厅”到交通不便地区服务,得到客户广泛好评。海南电网公司所属两个城区营业厅达到南网A类营业厅标准,优质服务技能竞赛荣获两个个人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集体二等奖。社会民众对海南电网公司供电服务综合评价满意率为88.97%。五指山、中原、博鳌三家供电所获评“中国最美供电所”。公司还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政策支持,加快小区抄表收费到户步伐,超前计划五年实现客户停电时间统计全部到户,停电时间比上年减少38分钟。公司发挥电费结算中心管理作用,完成应收电费余额1.59亿元,创五年来最好成绩。
建立履行社会责任制度树立文明责任企业形象
当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先行官。2010年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局之年,也是海南电网公司致新谋远、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海南电网公司坚决贯彻国务院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决策部署,精心制定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电力保障与服务行动纲领》,科学谋划了用10年时间建成“与国际旅游岛相适应的国际先进水平电网企业”的路线图,切实履行好“国际旅游岛电力先行官”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助力敲响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场锣鼓。
当好抗灾保电勇担社会责任践行者。2010年,公司在抗击60年不遇强降雨灾害中,海南电网公司坚持“七个到位”,依靠多年历练形成的科学高效应急管理体系,确保了海南主网安全,338万受灾群众未发生一起人身触电伤亡次生灾害,实现了“水退、人到、旗到、电通”目标。海南电网公司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海南省抗洪抢险救灾先进集体。从抗“达维”到战“洪灾”,实现从完成传统突击任务向现代应急管理的转变;从援黔抗冰到亚运保电,三年两次出岛支援外省保电;十载博鳌亚洲论坛没有发生一次停电事故。海南电网彰显“责任南网”崭新形象。
当好节能减排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排头兵。2010年,公司与海南省政府签订《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动海口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海口三年1 000辆电动汽车示范运行。公司广泛开展社会用户节电诊断;积极推行节能发电调度,全额收购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气电,积极支持亚龙湾全国最大冰蓄冷项目的投产试运行;按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调用煤电,实现机组平均标准煤耗率306.53克/千瓦时,同比下降9.29克/千瓦时;风电发电量2.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2%,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建立员工和谐文明机制营造企业科学发展氛围
把文明创建与企业政治文明结合起来。海南电网公司建立职代会职工提案办理、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联络员、公司领导接待日等系列制度,开通网上谏言“直通车”、定期访谈等沟通渠道,使广大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公司还对一线员工实施交通通讯补助,为带电作业和高空作业岗位员工购买保险;落实好离退休人员待遇,不断提高离退休管理的工作层次和服务水平;积极做好维稳工作,维护了海南电网公司稳定大局,打造了企业和谐发展良好环境。
把文明创建与为职工办实事结合起来。海南电网公司关心职工生活,倾听员工呼声,每年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公司出台了《海南电网公司2010年为职工办实事方案》,并认真为职工群众办了六件实事:一是在全省各市县供电局开展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工作,规范劳动用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二是推进海南电网公司系统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三是执行海南电网公司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提高员工医疗保障水平;四是为在岗职工统一制定工作服;五是搭建员工集团通讯平台,实现集团网内通话话费优惠;六是实行困难职工子女奖学金制度,筹集资金近20万元资助农电工子女184人。2011年春节,公司尹炼总经理、刘映尚书记亲自带队到基层、医院、特困员工家中慰问,及时把党组织的关怀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
把文明创建与开展职工文体活动结合起来。海南电网公司每年组织职工以“查隐患、堵漏洞、排险情”为内容的“安康杯”、“六个一”平安文化进家庭建设活动。积极开展“节能环保”系列活动,海南电网公司机关工会在办公场所及职工生活小区设立“收旧环保箱”,发放1 000个环保袋,开展节能环保办公“五个做到”活动;开展“和谐机关团队建设”、“和谐家庭影院”、“家庭乒乓球”比赛、“一封平安家书”系列竞赛活动;开展“青年安全示范岗”活动、“重走海南解放路、继承革命好传统”活动,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广大团员青年更加坚定了听党指挥、勤奋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把文明创建与各类文明班组(号、手)评选活动结合起来。海南电网公司在系统内开展了争创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部室等活动,开展了“国际旅游岛、文明我先行”、“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省服务行业“优秀明星”竞赛和“职工之家”等系列活动。公司还积极参加当地市县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生态村和志愿者、送温暖、“扶困助学”、“助残帮困”等活动,为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争作贡献,树立起了良好的文明企业形象。
1、公开承诺,展示形象。在门店入口设置文明餐桌行动告示牌、在店堂外led屏幕滚动播放文明餐桌行动公约和宣传口号、在餐桌上公示四项承诺:不误导顾客超量点餐,提醒顾客吃多少点多少,提供免费打包餐盒,提醒顾客不要酒后驾车。
2、提倡节俭,引导消费。明示菜品分量,合理搭配菜品,协助消费者做好适度点餐提示服务;普及卫生用餐、健康适度饮食的消费理念,建议客人健康饮食;提倡打包,免费提供打包服务,树立科学、健康、节约的文明消费意识。
3、保证质量,安全用餐。不制售或使用“地沟油”等有毒有害和假冒伪劣产品,规范购买、保管和使用食品添加剂,餐饮具符合卫生标准,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做好进货台账登记,保证食品原材料和菜品的质量。
践行文明旅游,是每个游客应尽的义务。我们在尽情享受美景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忘记文明旅游。在春节来临之际,为更好的体现我们良好素养,提升成都文明旅游形象,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我们应当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尊重他人权利,以礼待人,健康娱乐,文明旅游。
我们应当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尊重其他国家、地区、民族、宗教的文化习俗,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文明”行为,防止个人行为给国家和城市形象带来损害,展现我们礼仪之邦应有的风采。
我们应当自觉恪守公德、讲究礼仪、文明出行、文明游览,主动提醒和制止他人在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
让我们携手提升旅游文明素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塑造和展示成都文明旅游的好形象!
摘 要: 本文借助SPSS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黄兴镇社区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及感知差异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居民的经济社会影响感知主要表现为对“收入水平与用途影响”、“收入方式与就业形势影响”、“就业观念与劳动特征影响”和“生活成本与经营意识影响”等4个方面的感知;不同个体特征对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作用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参与旅游与否、居住地与旅游点的距离等因素对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差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是主要驱动因素。
关键词:城郊休闲农业旅游;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差异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1-0041-05
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旅游规模不断扩大,为农村地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种类型农业园3 000多个,农业旅游示范点359处[1],它们大多位于城市郊区或景区附近,其功能也基本都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旅游休闲服务。据测算,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2]然而,在休闲农业旅游经济效益的宏观背景下,农村社区居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的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如何?居民对各种影响感知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导致这些差异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哪些?这些是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影响研究需要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域居民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分析归纳休闲农业旅游社区居民的主要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并通过对不同个体特征的感知差异分析比较,揭示和检验不同个体特征对社区居民感知差异的影响。
一、研究区域概况
黄兴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交通便利,是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全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11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5万,镇区现有面积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4万人。200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8.7亿元,财政收入98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 604元,目前全镇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32%左右。黄兴镇社会经济相对发达,一方面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所获取的经济辐射效应;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生态农业资源与旅游开发。目前,黄兴镇的休闲农业旅游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拥有“农家乐”示范区1个,有28家“农家乐”示范户。此外,黄兴镇还拥有现代农业观光项目5个;对外经营的旅游区8个。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全镇共接待各省、市、县参观团100余批次,游客总量42.97万人次,创旅游收入495.79万元,上缴国家税收50余万元,同时通过旅游开发带动了当地蔬菜、花木、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增加附加效益2 200万元以上。
黄兴镇休闲农业旅游已经逐渐转向成熟阶段,近5年来持续深入的旅游开发,对黄兴镇的经济社会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选择黄兴镇作为旅游影响研究的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具体的指标设计及数据收集如下:
(一)调查指标的设计
借鉴相关旅游影响感知测度的研究[3,4],通过向旅游专家咨询、讨论和对农村社区居民进行访谈的基础上展开问卷设计。问卷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关于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的调查项,这部分主要从“收入”和“就业”两个维度设计28个调查指标,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方式设计,对被调查者的主观判断做分值处理;第二部分关于个体特征的调查项,主要包括调查者的人口社会学特征、旅游相关性特征,共设计了6个调查指标。
(二)调查数据的收集
本研究采取典型抽样调查法,根据社会学者风笑天的研究[5],在实际的复杂抽样中要考虑到设计效应,最终确定实际样本规模为800份。2007年3月在黄兴镇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82份,经对所有问卷进行整理剔除了较多问项未答、前后矛盾及填答质量不佳的不合格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682份,样本有效率为87.2%。
通过借助SPSS13.0对调查的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得到α=0.840>0.7,表明数据的可靠性比较高。[6]
三、城郊休闲农业旅游社区居民的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分析
(一)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的因子分析
本文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休闲农业旅游社区居民的经济社会影响感知情况,调查问卷所选择的变量非常多,为了能够减少经济社会影响的变量个数,提高变量的代表性和综合性,本文对所考察的28个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变量进行因子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对变量进行了KMO(Kasier-Meyer-Olkin)值的计算和Bartlett球体检验。计算结果表明旅游经济社会影响调查数据的KMO值为0.931,Bartlett球体检验χ2 值为5 273.83(df=378),其对应的概率分值р=0.000,说明这部分数据是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的。
利用SPSS13.0统计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以主成分分析及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萃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的方式来浓缩变量数,提取得4个主要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4.937、3.190、3.036、2.578,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2.46%,显示因子分析效果良好。
根据各个因子所包含的指标共性对因子进行命名,因子1为“收入水平与用途影响”,其方差贡献率为22.443%;因子2为“收入渠道与就业形势影响”,其方差贡献率为14.501%;因子3为“就业观念与就业方式影响”,其方差贡献率为13.799%;因子4为“生活成本与经营意识影响”,其方差贡献率为11.720%。
通过信度检验发现,因子1、2、3、4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分别为0.904、0.809、0.832、0.810,根据信度检验标准,符合信度要求。
(二)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强度比较
通过对每个因子的感知求均值来比较社区居民对4个因子的影响感知强烈程度,进而也可以反映旅游开发对农村社区的经济社会影响强度。每个因子的感知均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式中:Ρj——全体被调查居民对第j个经济社会影响因子的感知均值;N——全体被调查居民总人数;Ρni——第n个被调查居民对第i个经济社会影响因子感知的强度;Ρ璶ij——第n个被调查居民对第i个经济社会影响因子中第j个经济社会影响指标的感知得分;K——第i个影响因子所包含的经济社会影响指标个数。
根据式(1)和式(2)计算出社区居民4个经济社会影响因子的感知强度依次为:“收入水平与用途影响”感知(均值=3.80)>“生活成本与经营意识影响”感知(均值=3.71)>“就业观念与就业方式影响”感知(均值=3.51)>“收入方式(渠道)与就业形势影响”感知(均值=3.12)。可知,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带来经济社会影响因子中“收入水平与用途影响”感知强度最高,而对“收入方式与就业形势影响”感知强度最低。研究结果也反映了旅游开发对农村社区经济社会中的“收入水平与用途影响”最大,其次是“生活成本与经营意识影响”和“就业观念与就业方式影响”,而对“收入方式与就业形势影响”最小。
四、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驱动因素分析
导致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差异的驱动因素一般可概括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7],外部因素主要是独立于感知主体之外的客观因素,包括旅游地类型、旅游地发展程度等;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包含感知主体特征的主观因素,包括调查者的人口社会学特征(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等)、旅游相关性特征(参与旅游与否、旅游感知距离等)等。本文主要从内部因素入手分析,暂不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选择社区居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水平、参与旅游与否、居住地与旅游点的距离等6个因素来检验其对旅游感知差异的驱动作用。由于性别、参与旅游与否两个因素属于定类变量,而其他4个属于定序变量,因此分别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来比较研究不同个体特征的社区居民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的差异。本文在进行方差分析前,利用Levene检验法对研究样本进行了方差齐性检验,结果都满足要求。
(一)性别与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性别对于旅游经济影响感知的差异。结果显示(表1):男性与女性在“收入水平与用途影响”、“就业观念与劳动特征影响”的感知上无显著差异(р>0.05),但在“收入渠道与就业形势影响”、“生活成本与经营意识影响”感知强度上女性显著高于男性(р<0.05)。说明性别在旅游影响感知差异形成上有一定作用。
(二)年龄与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特征的社区居民的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1),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在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并不显著(р>0.05)。这与杨兴柱等[7]的研究结果类似,年龄并没有导致社区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差异,说明年龄并不是旅游感知差异的驱动因素。
(三)教育程度与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教育程度特征的社区居民的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1),受教育程度对社区居民的“就业观念与劳动特征影响” (F=6.213,р<0.05)、“生活成本与经营意识影响”(F=4.490,р<0.05)的感知有显著影响,Scheffe事后多重比较检验表明,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居民感知与其他文化程度居民的感知两两存在显著差异,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居民感知强度高于其他文化程度居民的感知;说明文化程度导致了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差异。
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居民在“收入水平与用途影响”和“收入渠道与就业形势影响”的感知上无显著差异(р>0.05)。说明教育程度在对收入水平与用途、收入渠道以及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影响感知差异的作用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就业观念、经营意识的变化本身需要一定的教育程度来驱动。
(四)家庭收入水平与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特征的社区居民的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1),家庭收入水平对居民的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有显著影响。Scheffe事后多重比较检验表明,家庭年收入水平在“50 000元以上”(相对高收入者)的居民对“收入水平与用途影响”的感知明显高于其他家庭年收入水平段,说明高收入者在旅游开发中受益要大,收入支配意识要强;而家庭年收入水平在“20 001-30 000元”(相对中收入者)的居民对“就业观念与劳动特征影响”、“收入渠道与就业形势影响”、“生活成本与经营意识影响”的感知明显高于其他家庭收入水平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中等收入的居民正处于在旅游开发中“未受益——受益”的转变阶段,所以对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较为敏感。
(五)参与旅游与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旅游参与特征的社区居民的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1),参与旅游与否对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有显著影响。被调查者中参与旅游(包括参与旅游经营、参与旅游就业等)的居民对“收入水平与用途影响”、 “收入渠道与就业形势影响”、“就业观念与劳动特征影响”和“生活成本与经营意识影响”的感知比没有参与旅游的居民的感知普遍要强烈。社区居民通过参与旅游获得以前没有的经济收益,从而对休闲农业旅游影响的感知也要深刻和直接,说明参与旅游与否是导致社区居民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的驱动因素。
(六)居住地离旅游点的距离与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旅游距离特征的社区居民的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1),居住地离旅游点的距离对旅游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也有显著影响。被调查者随着居住地距离旅游点的距离越大,感知差异越不明显。Scheffe事后多重比较检验表明居住地距离旅游点“1公里以内”的居民对“收入水平与用途影响”、 “收入渠道与就业形势影响”、“就业观念与劳动特征影响”和“生活成本与经营意识影响”的感知比其他距离的居民的感知普遍要强烈。这合乎旅游影响的距离衰减原理,一般而言,离旅游点越近的居民,越有可能直接或间接从旅游发展中获益(或受损),对旅游影响的感知越敏感;反之,对旅游影响的感知越不敏感。
综合以上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知道不同个体特征对旅游感知差异的作用不一样,个体特征中的人口社会学特征(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并不一定都会导致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差异,而旅游相关性特征对社区居民的旅游感知差异的形成影响明显。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收入水平、参与旅游与否、居住地与旅游点的距离等因素是导致旅游感知差异的主要因素。
五、结论和讨论
本文针对旅游开发后黄兴镇居民的经济社会影响感知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研究,获得以下研究结论:
1.城郊休闲农业旅游社区居民的经济社会影响感知主要集中在“收入水平与用途影响”、“收入方式与就业形势影响” 、“就业观念与劳动特征影响”和“生活成本与经营意识影响”等4个因子上。因子感知均值比较发现,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带来经济社会影响因子中“收入水平与用途影响”感知强度最高,而对“收入方式与就业形势影响”感知强度最低。
2.不同个体特征对社区居民的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差异的作用不同,年龄因素导致居民旅游感知差异的作用并不明显,不是旅游感知差异形成的驱动因素;性别、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居民旅游感知差异具有部分作用,而家庭收入水平、参与旅游与否、与旅游点的距离等因素对居民旅游感知差异具有重要作用,是导致旅游感知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
旅游影响感知及其差异驱动因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类型旅游地的居民旅游感知会有所不同,影响感知差异的因素也会有所变化,因此,今后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完善和丰富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孙艺惠,杨存栋,陈田.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济地理,2007(5):835-839.
[2] 孙钢.农业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N].经济日报,2006-09-15(2).
[3] AP J, J CROMPTON.Developing and testing a tourism impact scale[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8,37(11):120-130.
[4] LANKFORD S V,DHOWARD.Developing a tourism impact attitude scal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4, 21(1): 121-139.
[5]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46.
[6]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春涌沈城催人行,秀拥盛京理当先。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不仅需要政府机关、个体私营业主,同样需要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优美整洁的城市卫生环境是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广大市民的共同心愿。近年来,在区政府、街道、社区及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居住环境日益文明、亮丽、洁净,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的生活更加舒心、健康、祥和。但在生活中,仍然存在个别居民环卫意识不强,生活习俗落后,甚至破坏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等问题,为了给广大市民创造一个更加卫生、整洁、文明、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我社区创造一个良好优美的生存环境做出新贡献,区、街道及社区向全社区发出倡议:
一、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珍惜保洁员劳动成果,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做到不乱丢瓜皮、果核、烟头、纸屑、口香糖、饮料瓶、包装袋等废弃物;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乱倒垃圾污物,垃圾入箱入筒,不攀折树木,不践踏草坪、绿地;积极倡导文明祭祀新风,不在街路、广场、社区焚烧冥纸、冥币和封建迷信用品;主动劝阻和投诉损害公共卫生、市政设施的行为;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市民。尊敬的市民朋友们,您的每一份自觉,都会让我们的城市离文明更近一步;您的每一份努力,都会激起更多人的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我们的城市,为创造和谐、优美、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而共同努力。
二、从我做起。
要自觉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市民守则和文明公约,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革除陋习,倡导文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习惯。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城市公共设施和交通秩序,敢于向一切不文明行为大声说“不”。
三、遵纪守法。
要主动接受监督,不传播文化垃圾、不破坏生态环境,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违章行为;要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维护广大消费者和员工合法权益,依法生产和经营;要注重安全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
四、爱我沈城。
沈阳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以实际行动实践文明,要发扬“扶贫济困、帮弱助残、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优良美德,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积极支持市民学校建设,主动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创建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展示文明古都、牡丹花城的美好形象,是每位市民和旅游从业者共同的责任。在此,我们向广大旅游消费者、旅游从业者及社会各界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旅游从业者要以身作则,积极教育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各旅行社和所有领队、导游,要率先践行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颁布的《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行为指南》等相关条例,用自身的文明言行带动游客;恪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信守合同;切实履行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的职责,做好说明、提醒和引导工作,及时劝阻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二、广大市民要克己守礼,文明旅游。出游在外,每位公民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洛阳的城市形象。每位市民都应从自身做起,守公德,讲礼仪,文明游览,安全出行,摒弃不良习惯,注意言谈举止;守秩序、讲卫生、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尊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习俗。叫响“洛阳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全民齐参与,护好咱的家”口号,争做文明和友谊的传播者,以文明的言行举止为古都加分,为洛阳添彩。
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建文明、共树新风。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建立起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社会各方面一起努力,共同经营。要褒扬先进典型,批评不文明行为。社会各界要对有损洛阳城市形象、违背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说“不”,用公众监督的力量推动文明旅游良好风尚的形成。
行业讲大局,单位讲责任;人人树形象,处处讲文明。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提升旅游文明素质,展示洛阳文明风采。
洛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关键词】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
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十分常见的空间,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我国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也需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创设良好的环境,也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实现提供参考依据。这一过程是频繁而又十分漫长的,需要社区工作人员针对本社区居民的需求以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不足不断进行调整,并最终完成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
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民主、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具体要素相关的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又与物质文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具有人类道德的共性,而且具有相对的政治性、区域性和时代性,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与时俱进的理念。城市社区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提高其生活水平,因此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应当将落脚点放在人民群众的需求之上,最大程度上满足群众合理的需求,从而完成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之前应当对本小区内居民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尤其是居民的年龄段分布、家庭基本情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社区内部进行民意调查,深入了解群众对日常生活有哪些需求,并筛选出群众合理的需求进行满足。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针对本小区居民的年龄段分布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针对老年人可开设棋牌室、老年活动中心等休闲娱乐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平台,还可以建设针对老年人的“托老所”,减轻中青年业主的工作生活压力。针对青少年,可以建设图书馆、报亭等,为青少年提供提升自我、拓展知识面的平台,也丰富了其课余生活。这样针对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获得小区居民的欢迎,体现社区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并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家庭成员和邻里之间的关系,创造了和谐良好的社区环境。
二、坚持党的大政方针领导
城市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在党的大政方针领导之下完成,才能保证所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并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真正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坚持党的大政方针领导首先要保证社区工作人员熟悉和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可以在社区工作人员内容部展开培训,针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学习,在真正领悟党的方针政策的条件下再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围绕党的方针路线来展开,不能违背群众的意志和党的领导,真正将党的方针政策作为指导思想来开展各项精神文明建设。在党的领导之下可以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分为文化、教育、服务、道德、环境五方面,结合党在这五大方面提出的各项要求来进行社区建设,将党的方针政策的精髓部分反映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之中。这样能够保证本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包含的范围较为广泛,能够针对群众日常生活所需来展开,让群众体会到社区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同时感受到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开展丰富的精神文明活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与美好生活密切相关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对多方面的。城市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进行的,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所带来的美好生活,并逐渐提升个人道德品质,共同建设美好社区。为了更好的达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并在建设过程中获得居民的支持,可以组织丰富的精神文明活动,让居民更加了解精神文明建设,从而配合相关工作人员迅速落实这一工作。开展精神文明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根据节点来安排相应的活动,让居民在节假日有便利的、与家人一起参与的活动场合。社区开展的各项精神文明活动需要在制定好严谨的活动方案之后在全社区内进行宣传,力求活动能够有更多的居民来参加,在活动中感受社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拉近居民与工作人员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居民可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互相熟悉,展示自身的精神风貌,交到更多的朋友,从而实现社区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社区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坚持党的大政方针指导、开展丰富的精神文明活动三方面入手,从而让居民熟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从中获得实际体验的幸福感,获得群众的支持,携手建设和谐的社区环境,逐步落实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书臣.浅谈社区经济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J].农场经济管理,2013,12:43-45.
【社区文明旅游的倡议书】推荐阅读:
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申报表07-27
文明社区作文07-04
社区居民文明礼仪09-16
社区文明共建工作方案07-12
社区文明创建内容10-12
社区文明宣讲活动总结10-18
省级文明社区申报材料10-24
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07-12
社区文明创建活动方案07-16
创文明社区建和谐家园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