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再塑生命(精选9篇)

再塑生命 篇1

《再塑生命》的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她自幼就因病成为聋哑人。但是,她并没有就此放弃生命的希望,反而自强不息,成为大学生,一生之中写了数十部作品。而为海伦凯勒创造出她人生中的奇迹的,有一大半的功劳是来自于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老师!

全文讲述了有关莎莉文老师与作者之间的五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莎莉文老师与“我”第一次见面的场景;第二件事讲述了老师叫“我”拼写单;第三件事是“我”因为不能区分“杯”与“水”而不耐烦还发起了脾气,莎莉文老师带“我”去散步并教“我”体会“水”,从而燃起了“我”对求知的欲望;第四件事关于莎莉文老师与“我”到外面散步,并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但途中发生了意外,使“我”对大自然产生畏惧,后来,“我”克服了恐惧的事;第五件事是老师教会“我”什么是爱。

这五件事都让“我”体会到莎莉文老师对“我”人生道路上的影响之大,正是因为她那无私的爱,“我”才会原谅自己,释放自己,敢于尝试,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她就是再塑生命之光!

再塑生命 篇2

情听觉上, 音乐是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 音乐作品是作家心灵的倾诉, 情感的流淌。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思, 抚慰人的心灵, 熏陶人的情感, 授《再塑生命》一课, 我选择了一种柔和的轻音乐贯穿整个的课堂, 孩子们在欣赏中慢慢进入角色, 把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教学中可以调动各种感观达到较好的效果。

视觉上, 据课文选择了一则玲珑隽秀的电视散文, 多角度全方位营造和谐、温馨的情感氛围, 让孩子们将这篇长长的散文文本用几分钟简单而直观的立体化, 迅速完成了文章感情基调的把握和整体轮廓的梳理, 将文本压缩并流淌出作者需呈现的情感状态。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将电视散文引入语文课堂, 让学生在“诗意的空间”中去享受审美, 在“心灵的家园”里感悟人文内涵, 接受灵魂的洗礼, 提升人生的境界。

主观上, 教师教学情绪的真诚而深刻才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才能有感染力与亲和力。完美的情感教学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它具有起、承、转、合的韵味, 具有曲径通幽、起伏跌宕、峰回路转的魅力;既有纵横捭阖的豪放, 又有细密精致的婉约。正如孟子所言:“言近而旨远者, 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 善道也。”《再塑生命》中谈及黑暗中的感受时, 教师是低沉的, 凄然的, 出示课题“再塑生命”时, 用的语言是“生命中的第一缕阳光”;画面上意象物为“点燃的烛光”;情绪上是微笑着完成这一细节动作, 完美的情感教学也许会使学生缓解课堂疲劳, 学有所获。

知以个性化阅读为切入点, 意图在还原个体阅读真实状态的基础上, 摸索出一条更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散文阅读,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再塑生命》文章很长, 首先结合“先学后教、两案合一”, 采取了复述故事比赛的方式检测自学情况, 整体感知文本。接着出示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海伦在遇到莎莉文老师前后的生命状态。请从原文中提取信息展开个性化文本的自主阅读, 从语言文字的知识角度来对文本进行阅读, 思考。

满足了孩子在知识层面上的第一层需要后, 现代散文文质兼美, 意境深远, 有意识的突出散文的“美学形态”教学, 把目标定在较高级层面, 采用情境法, 落实“美点寻踪“。《再塑生命》一文, 让孩子自主的寻找文章的美点:主题美, 人物美, 语言美, 风景美等构成了一朵静静绽放的小花, 孩子们的思维理趣一下子被激活了, 答案也五颜六色, 精彩纷呈。在体验人物美时, 有孩子谈到自己喜欢海伦时, 说到:海伦看不到, 听不到, 说不出, 她却能这样坚持不放弃地学习, 而且最后竟掌握了七国语言并完成了很多经典的著作, 一下子, 觉得自己什么事都习惯找借口, 太不努力了。从她时断时续的叙述中, 看到了她活生生的亲身体验和对于人生初次心灵的思考。看着她坚定地目光, 我深信, 这个孩子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 “祝贺你长大了!”我微笑着告诉她。我想我与孩子在那一刻的对话便是最有价值的教育。也有孩子谈到自己很欣赏莎莉文老师时, 谈及老师所闪耀的独特的人性美, 从他眼里对老师的钦佩中我也看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鲜活的教与学相长。我以为师生之间对于事物, 对于生活, 对于美, 有了平等而自由的交流, 这是深刻层面的课堂, 流淌爱的课堂。语文课堂教学变成了人生经验与价值的探索。

对话的结果是帮助学生把“物化”了的死的知识变成活生生的人生经验, 使“真”主体化 (认识、掌握客观规律) , “善”实践化 (良好动机在语言实践中转化为现实) , “美”对象化 (语言中产生美感) , 达到人格心灵的唤醒, 帮助学生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实现自身潜能的主人。

活人的本质是在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中生成、表现、发展的。贯彻快乐的原则, 富有情趣、知趣、理趣、活趣。

1. 活动的形, 体现多样性。

语文中最传统的方式要算朗读了, 散文是情的文学, 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 如果只做无声的语言来接受那真是一大遗憾, 如果让朗读变得有意思, 那岂不是更妙!纯粹的朗读摇曳成孩子的自由选择读, 个人情景体验读, 男生读, 女生读, 男女二重唱似的读, 唱赞美歌似的齐读。指导朗读海伦身处迷惘的段落时, 让孩子心理暗示自己曾经的一次茫然, 孤独感受, 情感酝酿后用心读;活动过程充满着心灵的愉悦和创造的激情, 孩子对朗读的注意要素心领神会, 潜移默化, 当他们读到海伦学习了很多文字以后的那种幸福感时, 我看到他们脸上分明挂着幸福, 我们与文本一起呼吸, 我们跟着人物一起哭和笑, 我们的语文课堂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呈现了生命的气息。

2. 活动的面, 体现全员性。

设置环节“请找出打动你心灵的句子读出来并赏析”答案呈开放性, 审美个体有差异, 但每个孩子都有想说的话, 且这种开放状态下的表现是随意而真实自动生成的, 往往能激起孩子课堂智慧的浪花。有开朗、活泼的孩子喜欢词藻华美的段落, 平平仄仄的自我陶醉式的赏读着;也有内敛的孩子选择朴实无华的小句子轻轻地吟读;有的婉约女生选择抒情式的句子来倾诉一下内心的情愫;也有小男子汉挑出泛着哲思的话体味其中理性的思辨;还有喜欢大自然的孩子汇集了文中漂亮的风景描写处——我呢, 分享着春天的姹紫嫣红, 无需道出哪朵花最美, 孩子, 一个个成了骄傲的天使, 花开一地, 散落纷纷理趣。

3. 活动的质, 体现发展性。

课堂的拓展延伸部分设置了一个“爱是什么?聊聊你生命中的爱的故事”环节, 这个谈话已经不是文本的一种择取和审美, 她需要从文本中提升到对自己的人生思考和积淀。对孩子的目标要求有了质的飞跃。“爱是一个拥抱, 让你感觉温暖。”“爱是一个教训, 我要谢谢在我做错事后给我惩罚的老师, 我想说你们辛苦了。”“爱是一个个唠叨, ‘你要记得及时穿衣, 记得按时吃饭, 记得上课认真, 记得不懂就问, 记得——妈妈老是在我耳边说个不停, 我觉得很烦, 想想这都是一个个关爱, 也就听着了。”“爱是一记耳光, 我现在还记得那次我的爸爸狠狠打了我一记耳光, 当时我很恨他, 都有些怀疑他对我的爱, 现在我明白了, 耳光里装着爱, 我有一个好父亲。”《再塑生命》中爱的主题已经在每一个体中的生活里得以很好的诠释, 孩子的解读不但是情感的宣泄, 而且是灵魂的唤醒, 是生命的超越, 是对自我生活的是非判断和理性认识。

再塑生命的人 篇3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她学会了五种语言,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她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受各国人民的爱戴与赞扬。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

“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感觉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作品赏析

本文叙述了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初遇时的情景。海伦·凯勒自幼残疾,生活在一个黑暗和寂静的封闭世界中,自从安妮·莎莉文走进她的生活,才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在此之前,海伦“愤怒、苦恼”,动不动就大发脾气。是莎莉文用“水”开启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水”让海伦油然而生求知的欲望,她开始用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文章采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表现了知识所带来的无比美妙的感受,文笔细腻,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受颇深。

作家轶事

美国著名盲聋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小时候患上了猩红热,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正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对她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拴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拴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

她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四个步骤:每天用三个小时自学:用两个小时默记所学的知识: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剩下的时间她运用学过的知识练习写作。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还有不屈不挠的信心,使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后来,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记忆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童节和自己对文

章的独到见解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海伦的记忆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据说,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一个博士生听到海伦·凯勒的事迹后,很不服气,决定要和她比试比试。在严格的时间规定和教员的监督之下,他们进行了3轮比赛,博士生服了。他摘下博士帽,恭恭敬敬地戴在海伦的头上。经过学习,海伦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写作关,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5种语言,出版了14部著作,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与褒奖。

作家印象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预习功课的时间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学习。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

再塑生命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本文清新朴实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通过速读课文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2)研讨与点拨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涵,师生互动探究文意,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沙利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2)领会沙利文老师的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3)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沙利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世界上出现了一位伟人,她双耳失聪,双目失明,幼年时的她曾愚昧无知,乖戾跋扈,不可理喻,成年后的她却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的高才生,享誉全球的文坛巨匠的座上宾,爱心编织的慈善事业的活动家,她是谁,她就是海伦·凯勒。海伦为何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何会有作出如此非凡的成就,这一切都离不开她的恩师安妮·莎利文。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聆听和品读海伦与她的恩师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介绍海伦。凯勒的情况。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教师朗读或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自渎,初步感知文意。(3)疏解下列词语:

企盼(qǐ)迁徙(xǐ)繁衍(yǎn)觅食(mì)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产生

(4)学生根据听读感知用“我喜欢文中的 因为 ”的形式组织语句,品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提示:

喜欢海伦,因为她勤奋好学、身残志坚、聪明睿智、热爱生活„

喜欢莎利文,因为富有爱心,教学艺术高明,善于因势利导„

三、再读课文,互动探究 以小组组织讨论:

(1)莎利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2)莎利文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抽象事物的?试以“爱”为例具体说明(3)莎利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根据下列例句,用一个比喻句写说来。

沙利文老师的到来,就象为我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中引向光明。(4)莎利文老师在教育小海伦的过程中,哪一件事开启了海伦的心智,唤醒了她的灵魂?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文中写莎利文教海伦认识的事物很繁多,如莎利文作为陌生人第一次见到海伦就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布娃娃玩具,并教她拼写“doll”,在海伦无法区别“杯子”和“水”的时候,就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使海伦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是流过手心的凉凉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大量的认识事物

教师补充:莎利文老师在和人通信时提到她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经常在旷野中进行活动,什么词需要用就教什么词。当某一行动需要用上某一短语或句子去叙述的时候,她学这个短语或句子就象学一个单词那么容易”显然莎利文老师能根据孩子的兴趣去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是一种多么高明的教学方法啊!

(2)沙利文老师善于运用“情感体验法”去引导海伦感受、领悟“爱”的情感,文中莎利文老师不仅极艺术地解释了“爱”而且让海伦体验了爱,懂得了爱,唤醒了爱。当“我”摘了紫罗兰送给她时,沙利文老师立即给予“我”感情的回报;当“我”不愿意接受被人亲吻的表达时,她立即用胳膊搂着我,并在“我”手上拼写“我爱海伦”;当“我”对“爱”迷惑不解时,沙利文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沙利文老师能因时利导,通过对“爱”的探讨,进一步开发了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让海伦获得生命的意识和体验,引导海伦从感性的接触提升到理性思考的高度,从而获得思维的提升。

(3)允许学生尽情发挥,只要能点明沙利文老师对海伦所起到的指引作用即可(4)海伦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醒来后就失去常人所拥有的光明和声音,从此她坠入黑暗而孤寂的世界,陷入痛苦的深渊。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海伦的脾气变得乖戾跋扈,动辄大发雷霆,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吃饭;吃饭时调皮捣蛋,用海伦自己的话说:“在我的哪个寂静而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情的手紧紧抓者,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井旁的经历,不仅让海伦懂得“水”这个字所表达的具体内容——作者写出了她当时的恍然大悟——“水”这个字就是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这是首次获得事物的概念,这是思维的飞跃。所以作者充满深情的说:“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有生命,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去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哪个被我摔坏的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四、三读课文,体察文意

(1)海伦在遇见莎利文老师前后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沙利文老师的感情的?找出相关语句,并细细品味

(2)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照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教师提示:

(1)“老师安妮。莎利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联系文题,这句话的含义也就是说,莎利文老师来到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甚至作者把她称为是再塑生命的人。

在作者的心目中莎利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是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这时,爱的光明找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恩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2)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利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用比喻义)”是莎利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利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利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五、佳句赏析:

品评文中优美而精辟的语句 示例: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2)“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运用拟人的手法揭示了与自然相处中感受到自然的严厉、暴躁的一面。

六、拓展延伸

海伦用自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昭示了残疾人的尊严,她是残疾人的榜样。请大家例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例 参考答案: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双耳失聪的音乐巨人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激励着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受到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

七、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写短文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什么样的联想?请根据材料的一句或几句话确定中心,写一篇短文。要求: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自定字数在200字左右。

八、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

理解、关爱、教育

莎莉文老师————————————————————--“我”

(光明的使者、(井房散步、解释“爱”的含义)(好学敏思,走进,体验自然,唤醒灵魂,开启心智

出色的教育 —————————————————----坚忍不拔)艺术家)无比的敬爱,感激

《再塑生命》习题 篇5

《再塑生命》习题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穿棱困惑不解搓捻不可名状

B.迁徒繁花似锦觅食期期艾艾

C.企盼美不胜收遨游落英缤纷

D.繁衍冥思苦想惭愧风云凸变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口吃。_____________

(2)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_____________

(3)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_____________

(4)不能够用语言形容。_____________

(5)情况变化非常快。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粗的词。

油然而生油然:_____________

美不胜收胜:_______________

不可名状名:_______________

冥思遐想冥:_______________遐:_____________

4.以“爱”为话题,模仿例句写几句话。例:爱是什么?

爱是花的香味吗?

爱是太阳吗?

爱有点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生甲在弹钢琴,班上只有一架钢琴,学生乙想要学生甲让给自己弹。他问了几句“可以吗?”学生甲没有回答。学生乙有些恼火:“你这人回答一声也这么吝啬?”学生甲回答了一句话,学生乙听了也笑了。甲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当时认识的字还不很多,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她很高兴地想吻我,可我那时除了母亲外,不愿意让别人吻我。那时候,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

“爱是什么?”我问。

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

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但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能触摸到的东西外,我几乎什么都不懂。

我闻了闻她手里的紫罗兰,一半儿用文字,一半儿用手势问道:“爱就是花的香味吗?” “不是。”莎莉文老师说。

我又想了想。太阳正温暖地照耀着我们。

“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

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势力使万物茁壮生长。但莎莉文小姐却连连摇头,我真是又困惑又失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呢?

一两天过后,我正用线把大小不同的珠子串起来,按两个大的、三个小的这样的次序。结果老是弄错,莎莉文小姐在一旁耐心地为我纠正错误。弄到最后,我发现有一大段串错了,于是,我用心想着,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些珠子串好。莎莉文老师碰碰我的额头,使劲地拼写出了“想”这个字。

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1.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面各句中的“爱”所指的含义:

①爱在这里。爱:_____________。

②爱就是花的香味吗?爱:_____________。

③爱是不是太阳?爱:_____________。

④爱有点像太阳没有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爱:_____________。

3.我感觉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这句话中,“无数无形的线条”指的是__________,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道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莎莉文老师不愧为一位教育艺术家,她引导海伦弄清什么是“爱”的典型事例,可见一斑。归纳一下,她采用了抽象—具象—抽象的过程。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2.(1)期期艾艾(2)美不胜收(3)油然而生(4)不可名状(5)风云突变3.自然而然地尽说出深沉地远4.爱是什么?爱是天上的彩虹?爱是冬天的炭火?爱像女儿上学时母亲的一声声叮咛。(仅供参考,句式相同,用上比喻方法,突出“爱”的不可名状却可感可知即可)5.我不回答是免得我的回答留给你的是失望。

再塑生命练习 篇6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课后词语;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重、难点: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二、自主预习

1.本文选自《》,作者_________,_______国女作家,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她的作品有《》《》等。

2.字词知识:

譬如()觅食()企盼()搓捻()繁衍()......

栖息()小憩()遨游()迁徙()冥思遐想().......

油然而生: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花团锦簇:

期期艾艾(ài):

3.根据课文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1)本文从莎莉文老师到来写起,回忆莎莉文老师给“我”带来的命运变化。文章共选取了哪几件事来展现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请你把它归纳出来。

(2)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4.通过反复阅读本文,你有什么独特的理解或体会,把它写到下面来。

三、课堂训练

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

四、巩固提高

感受

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天天清周周结

①感受是一种难得的心境。②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向日葵抬起娇羞的圆脸,望着一轮火红;当太阳西沉,她③在感受中,向日葵走向了成熟。④布谷鸟叫的时候,我们感受杨柳轻扬的飘逸,草长莺飞的盎然,这是春天赐予我们又低下羞涩的头——她们在感受太阳如火的热情。们的快乐;芭蕉临窗的时候,我们感受荷塘旖旎的绿光,树密枝繁的茂盛,这是夏天带给我们的幸福;梨园飘香的时候,我们感受红叶飘飞的轻灵,天碧风清的澄澈,这是秋天捎给我们的甜蜜。

⑤四季啊,你总是给我们太多太多惬意的感受!⑥感受在融融的爱情中,彼此相看不厌,彼此相拥而坐,没有言语,只那一瞥,心雨便会飘飘扬扬在彼此的印痕中;感受在眷眷的亲情中,父爱的深沉,母爱的博大,不用言语,只那一个关爱的举止,幸福便会汩汩滔滔在幼小的无邪中;感受在洽洽的友情中,快乐时与你分享,悲伤时与你分忧,友谊便会洋洋洒洒在会意的微笑中。

⑦感受原是没有国界的。你看,驻足在《蒙娜丽莎》前,我们谁不是在感受她那迷人的微笑?你看,徜徉在《蓝色的多瑙河》中,我们谁不是在感受音乐动人心魄的悠扬?你看,位列在秦兵马俑方阵里,我们谁不是在感受历史撼人的雄壮?

7.为什么说感受是一种难得的心境?

8.模仿第④段语句仿写句子,要求话题一致,结构和修辞相同,上下文衔接自然。

“梨园飘香的时候,我们感受红叶飘飞的轻灵,天碧风清的澄澈,这是秋天捎给我们的甜蜜”。

9.文中第⑥、⑦段应补一个过渡句为()

A、人生贵在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一切。

B、感受啊,你可让人生活在温情之中,也可让人跨越时空,去寻觅更加美好的东西。

C、感受啊,你总会带给我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快意!

D、感受贵在体验,体验人生,体验社会、体验世界上的一切。

10.下列诗句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⑧感受是世界的语言。6.哪些东西值得感受?试概括一下。

再塑人格魅力,矢志以身立教 篇7

关键词:人格魅力,为人师表,修身养性,以身立教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

现在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多种原因使得学生在学习态度、纪律观念、品德操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部分教师也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 其主要表现有:

(一) 在学习中某些学生不愿动脑、动手, 平时不愿下功夫, 到考试时心存侥幸, 寄希望于监考教师放松监考, 使其有机会通过抄袭、偷看而侥幸过关。再加上生源质量差, 更使得考试形同虚设, 图形式、走过场, 有学生甚至在考试时睡觉、交白卷, 或者因害怕而逃避考试, 得过且过。

(二) 由于各种社会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 “招生难, 难招生”, 招来的学生流失严重。为了留住学生, 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在管理中对某些品行极差的学生姑息、迁就、纵容, 该处分不处分, 该开除不开除,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以致扰乱了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秩序, 使得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管理仍难以奏效, 不良习气盛行。

(三)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 (现在独生子女已经占到在校中专生的65%左右) , 家庭问题的复杂化和家庭教育的失误 (单亲家庭子女增多) , 义务教育的不妥和不完善 (如片面追求升学率) , 加上学生自身的困扰 (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 心理素质还不成熟, 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 他们在学业、就业、恋爱、心理承受力、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2007年我校德育教研室对3000余名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调查, 发现心理健康的学生占52.5%, 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41%, 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6.5%, 问题较严重的体现在对学习不适应和对人际关系不适应两方面。

(四) 各种原因使得职业学校特别是农村职业学校的部分教师存在心理情绪问题, 明显表现为“职业倦怠” (如经常感到压抑、疲劳、烦躁、紧张、抱怨、多疑、自我评价低等) 。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压力过大, 职业伤害严重, 已经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自我发展。这部分教师不愿意上课, 认为“上课如受罪”, 没有快乐感, 更没有成就感, “教学相长”成为空话, 教学水平不仅不提高, 反而下降。

二、再塑教师的人格魅力, 以身立教

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 再塑教师的人格, 使之远离“职业倦怠”, 矢志以身立教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呢?所谓人格魅力就是人在形象、气质、学识、品格、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等诸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吸引人的力量。教师的人格特征是由教师的职业所决定的, 有别于其它职业从业人员独特的心理品质或心理特征。教师人格魅力就是其独特的品质或特性所展示出来的吸引人的力量, 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久熏幽兰人自香”。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身教与言教, 最主要的应该是“以身立教, 师表示范”, 即我们常说的以人格魅力为基础, “身教重于言教”。梁启超说过:“熏也者, 如入云烟之中而为其所烘, 如近墨朱之处而为其所染。”“今日变一二焉, 明日变一二焉。”久而久之, 学生的态度行为发生变化, 进而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再塑人格魅力, 以身立教呢?

(一) “不修其身, 虽君子而为小人, 能修其身, 虽小人而为君子” (欧阳修语) 。要营造相应的修身养性的氛围, 使教师远离“职业倦怠”。首先, 全社会要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 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真正提高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使其树立荣誉感和使命感, 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从事教学工作。其次, 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加大教学投入力度, 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 消除其心理上被雇佣的阴影, 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和到企业实践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实践水平。再次, 教师自己应注意心理调节, 加强身体锻炼, 变压力为动力, 培养开朗、乐观、幽默、豁达、积极的个性品质, 培养对学生的信心、爱心、耐心, 和学生交朋友, 不断总结、提高自己, 努力在教学中获得职业满足感, 并加强心理咨询, 使自己远离“职业倦怠”,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二) “身教重于言教”。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师表, 是直观的最有意义的模范, 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在一般情况下, 教师不仅应该成为而且必须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教人做人, 教人做好人。”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因此, 教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 为学生做出表率。所谓“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论语》)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于青年人的心灵, 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因此, 教师要用自身的良好行为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三)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 教师要用自己对学生的爱来感染学生, 教育学生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树立明确的自我意识和客观的自我形象, 保持开放的心态, 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共享生活。我国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感情, 没有爱, 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 就不成其为池塘,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情感的感染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情感的共鸣和同情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同情心, 对人由衷的关怀, 这就是教育的血肉。”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 不是出于某种个人需求的私爱, 不是只偏爱某些学生, 也不是瞬息即逝的关爱, 它应该是针对全体学生, 并且始终如一。有了这种爱, 就会自觉地接近学生, 熟悉学生,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对学生做到宽容、理解、欣赏、信任、尊重, 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仰、共鸣和感激之情, 进而努力成为教师所导向的人, “亲其师, 信其道”, 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 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语)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和“乐”即兴趣, 一般来说, 教师的求知兴趣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如果具有广泛的求知兴趣, 就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启发学生的心智。同时, 教师也只有具有广泛的求知欲, 才能由此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体验,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从而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所谓“博喻”, 指广泛启发诱导、晓喻学生。诚然, 教师的魅力离不开知识, 但是学者并不一定能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教师还必须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孔子的弟子颜渊曾经这样赞叹自己的老师:“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这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境界。

(五)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 任何章程和纲领, 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 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 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 深入到学生品格中, 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的。”因此, 他强调:“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志向、才干的培养问题, 没有教师个性对学生个性的直接影响是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那么, 教师如何以自己的人格意志影响学生的人格意志呢?首先, 果敢性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所谓果敢性, 即对事物的判断准确而坚定, 当行则行, 当止则止;在处理问题时公道平等, 当赏则赏, 当罚则罚;在情感表露上, 当扬则扬, 当抑则抑, 或抑扬结合, 这需要深谋远虑和当机立断, 不可优柔寡断和冒失从事。其次, 教师的自制力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品质。在施教过程中, 遇到问题如果没有自制力, 态度粗鲁, 造成“失态”, 则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再次, 教师顽强的毅力能给学生以无形的启迪, 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挫折, 正确对待, 以顽强的毅力克服, 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

总之, 随着现代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发展,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根本变化, 教师不再是知识惟一的载体, 但无论多么现代化的教育手段都代替不了教师作为学生领路人的作用, 代替不了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作用, 即教师的智慧和人格是无论什么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同时, 教师人格魅力是教育的载体和风帆, 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资源是否丰富, 教师是否有魅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用优良的人格感化和影响学生, 启发学生思考, 激励学生创新, 促其全面发展, 同时, 要注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情感的交流。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传承, 社会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 更具体地说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因此, 教师更要再塑人格魅力, 矢志以身立教, 做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王苏洲.政治教师应具备的思想及品格.教育论丛, 2007.2.

[2]郭小华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职业教育研究, 2006.11.

再塑理性依傍的内心秩序 篇8

庞大的装置暮地让我感觉自己缩小了。帆布的灰与绿,使我忆起一些似乎已经遥远不可记的片段,甚至带给我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海味儿。印象中刘韡的作品颜色丰富,充满可控的理性艳丽。此次展厅中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傍的作品被统一的两种颜色包裹,似乎是想把解构重组的架构再简化,像极了人在极尽探索后的大而化之。

它明了,它隐晦,它清晰,它懵懂。

我还从未见过,一个展厅可以容纳这么多大型的装置。当然不是说一般展厅面积容纳不下,而是艺术家或者策展人一般很少将展厅布置得盆满钵满。可能这就是我一开始进入展厅所感觉到自己变小的原因。当面对几件大型装置的时候,还可以主观的把控正常的比例关系。但当我被众多分布在展厅各个部位的大型装置围绕的时候,当穿梭在其中研究思考的时候,当仰视他们简单外衣与内含结构的时候,很难不低头沉浸,不向内思索,何况还迫人追忆起了遥远的记忆图像。人一追忆,就变“小”。被这种心情紧紧包裹的我,想着寻根稻草,看看墙面上的作品简介,可遍寻一圈却一无所获。难道这是艺术家的有意为之?

顶着满头的疑惑绕过画廊前台进入了右侧展厅。如果说左厅是“统一”,那右厅便可以称为“多样”。钢筋焊接的类似3D几何形透视结构装置,钢管相互搭建连接出秩序感极强的门廊式空间,精致与粗粝厚木板组合的乐园天地,透露出一种随意顺其自然的手工性。墙上挂着架上绘画作品与被帆布包裹的层层画框。整个展厅没有只言片语。我突然发现为什么一定要寻找文字来解释作品呢?艺术家这样敞开心扉,不限定式的让观者自己看艺术,感受视觉传递出的信息不是更好么?

我们习惯了艺术家自己去阐释作品观念和思考,习惯了听批评家对艺术家的分析理解,这样说来我们从未自己真正看过作品,也从未感受过艺术带给我们的“一手”力量。但面对刘韡的这次展览作品,因为文字信息上的无所依傍,反而提高了知觉的敏锐程度。感觉到了艺术家所一直关心的内心秩序,而那些切割焊接的切面与焊点却不像之前那样外露了,有了一种成熟的圆融与宽厚。

对于一直研究的秩序而言更加驾轻就熟,从原来将表面翻过来给人看,到成为一种崭新的构架从而再添新衣,一套新的秩序顺利完成。如果秩序是纵向的,那么接下来,刘韡该如何晋级一路规划他的新秩序?

《再塑生命》教学案 篇9

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积累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主旨。概括文章个部分内容。

三探究学习

知识点一:了解文识,积累字词。

1本文选自作者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给加点的字注音,写准字形。

(1)截()然不同(2)感慨()

(3)搓捻()()(4)惭愧()()(5)绽()开(6)唯()恐(7)争执()(8)疲倦不堪()(9)激荡(10)小心翼翼(11)奥秘

(12)不求甚解(13)混()为一谈(14)恍()然大悟(15)美不胜收(16)花团锦簇()(17)油然而生(18)赠()送(19)悔恨莫及(20)企盼

3 解释下列词语

(1)企盼:

(2)不求甚解:

(3)恍然大悟:

(4)花团锦簇“

(5)美不胜收:

(6)悔恨莫及:

知识点二: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1“再朔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三: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1通读全文,思考本文可以分几部分?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四 训练推升

感念体育老师

莫言

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是位体育老师,虽然他只教过我们半个学期体育,但他在我处境艰难的时候,为我说过话,这个老师名叫王召聪。

王老师的家庭出身很好,好像还是烈属,这样的出身在“文革”时期,真是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一般的人有这样的家庭出身会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但王老师始终谦虚谨慎,一点都不张狂。

王老师的个子不高,但体质很好。他跑得快,跳得也高。我记得他曾经跳过170厘米的横杆,这在农村的小学老师中是很少见的。记得有一次,我当着一个同学的面说学校像牢狱,老师像奴隶主,学生像奴隶,结果学校给了我一个警告处分,据说起初还想把我送到公安局去。但因为我年龄太小而取消了。出了这件事后,我成了学校里有名的坏学生。校领导认为我思想反动,道德败坏,属于不可救药之列。学校里一旦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第一个被怀疑的就是我。为了挽回影响,我努力做好事,冬天帮老师生炉子,夏天帮老师喂兔子,放了学自家的活儿不干,就帮着老贫农挑水。但我的努力收获甚微,校领导认为我是在伪装进步。

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在午饭后必须到教室午睡,个子大的同学睡在桌子上,个子小的睡在凳子上,枕着书包或者鞋。那年村子里流行一种木板拖鞋,走起来很响,我爹也给我做了一双。那天中午,我穿着木拖鞋到了教室门前,看到同学们已经睡着了,我便本能地将拖鞋提在手里,赤脚进了教室。这情景被王召聪老师看在眼里,他悄悄地跟进教室把我叫出来,问我进教室时为什么要把拖鞋脱下来。我说怕把同学们惊醒。他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就离开了。

事后,我听人说,王老师在全校老师的办公会上,特别把这件事提出来,说我其实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当所有的老师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深处的善良,并且在教师会议上为我说话。这件事,我任何时候想起来都感动不已。

后来,我辍学回家成了一个牧童。当我牵着牛羊在学校前的大路上碰到王老师时,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我红着脸跟他打个招呼后就低下头匆匆离去。再后来王老师调到县里去了,我也到了一个棉花加工厂做临时工。有一次,在从县城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了骑车回家的王老师,他的自行车后胎没气了,驮他自己都很吃力,但他还是要我坐到后座上,载我行走了十几里路,将我送回家。当时,自行车是十分珍贵的交通工具,人们爱护车子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王老师却冒着轧坏车胎的危险,载着我走了十几里路。这样的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出来的。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过王老师,但他的笑脸和他那副一跃就翻过了170厘米横杆的矫健身影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感念”一词的理解。

2、第一段中“终生难忘”和“只教过我们半个学期”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3、“我”成了学校有名的坏学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又是如何去挽回影响的?

4、作者为什么会感念这位体育老师?

上一篇:实现新跨越,当好排头兵下一篇:基本岗位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