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大自然谚语

2025-04-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认识大自然谚语(通用13篇)

认识大自然谚语 篇1

1、云下山,地不干。

2、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云下山,地不干。

3、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4、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5、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6、柱石脚下潮有雨。

7、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8、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9、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10、四、有关生物反应与天气的谚语

11、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12、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13、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14、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15、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16、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

17、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18、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19、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20、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21、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22、云绞云,雨淋淋。

23、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24、青蛙叫,大雨到。

25、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26、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27、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28、燕子低飞要落雨。

29、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30、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31、咸物返潮天将雨。

32、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33、泥鳅静,天气晴。

34、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35、鸡进笼晚兆阴雨。

36、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37、星星稀,好天气。

38、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39、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40、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41、东风急,备斗笠。

42、泥鳅跳,雨来到。

43、星星密,雨滴滴。

44、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45、扑地烟,雨连天。

46、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47、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48、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49、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50、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51、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52、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53、星星明,来日晴。

认识大自然谚语 篇2

关键词:谚语,云层,云移向,识天气

提到云, 人们的脑海中便会浮现一些白色的、蓬松的云团。不过, 相似的云千差万别, 有着不同的种类。气象观测规定:按照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 将云分为3 族, 10 属, 29 类。那么, 什么是云呢, 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 底部不接触地面。通俗的说, 就是地球上的水, 通过太阳照射, 水汽挥发到空中, 积累到一定程度, 形成云层。不同的云层, 对未来的天气有不同的预兆功能。本文主要通过一些闽南民间气象谚语、云层移动方向的规律变化性解析观测到的云层, 让更多的非专业人群认识和了解云层, 及各种云层对未来天气的预兆功能, 并初步判断未来天气的趋势。

1 解读谚语, 看云状识天气

云有着神奇的天气预兆功能, 民间的不少谚语都是从云的色彩与形状来预兆天气的。

“馒头云, 天气晴。”形容就是淡积云, 这种云状似馒头, 垂直发展不盛, 水平宽带大于垂直厚度, 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白色, 晴天最常见到这种云。

“天上豆荚云, 地上晒煞人。”、“梭子云, 有久晴。”指的是荚状层积云或荚状高积云, 这类云中间厚, 边缘薄, 形似豆荚、梭子状的云条。个体分明, 分离散处, 云块变化大, 在晴天出现。

“天上灰布云, 下雨定连绵。”指的是雨层云, 这种云通俗的说就是乌云, 是厚而均匀的云层, 完全遮蔽日月, 呈灰暗色, 布满全天。有时降水不及地, 在云底形成雨时, 云底很混乱, 没有明确的界限。天空有雨层云时, 常常是下连续性的降水。

“日落西南出铁砧, 准备下雨把伞张。”指的是鬃积雨云, 其云体浓厚庞大, 垂直发展极盛, 远看像耸立的高山, 云顶由冰晶组成, 有白色丝缕结构, 常呈铁砧状或马鬃状, 云底阴暗混乱。这种云一出现, 常产生雷暴、降雨, 更甚者会产生飑或冰雹, 指示性极强。

“天上鲤鱼斑, 明日晒谷不用翻。”指的是透光高积云。其云层中个体明显, 排列规则, 云块的颜色从洁白到深灰都有, 可见青天。在夏秋季节, 天空中出现像鲤鱼斑的云层, 说明明天将是晴天丽日高温, 也是晒谷的好天气。

“鱼鳞天过焉, 不雨也风颠。”鱼鳞天, 是指天空中的云彩像鱼鳞一小朵一小朵排列。在天空, 常排列成行或成群, 它不像鲤鱼斑那样大, 而是较小朵的, 像轻风吹过水面引起的小波纹, 有柔丝般光泽, 这种云称为卷积云。它多产生在低气压的前部, 一般表示未来24h后有低气压北上, 天空不太稳定, 天气将转坏, 而且即将到来的坏天气是非常恶劣的, 即使不下雨也要刮风。鱼鳞天是强冷空气来临前出现的一种现象, 在秋冬季的厦门属正常天气现象。

“棉花云, 雨来临”指的是絮状高积云, 它象小块积云的团簇, 没有底边, 个体破碎如棉絮团, 多呈白色。絮状高积云对于重要天气过程具有明显的指示性, 说明气层处于不稳定状态, 未来将产生雷雨天气。

“天上钩钩云, 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是指常出现在低压与暖锋面之前的钩卷云, 当天空中出现明显的钩卷云时, 就预示着低压或者暖锋面将到来, 多半会伴随着降雨天气。不过值得一提的是, 若是在少雨的冬季或者雨后出现钩卷云, 则是预示着今后几天会出现霜冻或者连续晴天, 所以又有谚语云:钩钩云消散, 晴天多干旱。

“太阳现一现, 三天不见面。”这种现象多发现在春夏时节, 雨后的天空中往往还存在较厚的云层, 云层中间裂开, 太阳只露出来一会又闭合。这种现象主要是受准静止锋的影响产生的。上升气流增强, 则云层变厚降雨量增大, 上升气流减小, 云层变薄太阳就会露出来。随后受太阳辐射变化与气流的影响, 云层重新变厚, 太阳消失。这种现象往往预示着连续的阴雨天气。

2 观云走向, 看云的移动方向识天气

农民伯伯多年观察云的走向, 根据40 多年的观测经验, 总结了一些云的移动方向预兆天气的好方法。

云往东走, 天气将好, 车马行走通畅;云往西走, 天气不好, 小雨凄凄;云往南走, 天气恶劣, 大雨连天;云往北走, 天气晴好, 可放心晒谷。

云跑东, 一场空;云跑西, 披蓑衣;云跑南, 雨绵绵;云跑北, 枉暗黑 (指天空中的云虽黑压压, 但雨一时半会儿还下不来) 。

南云过北, 无水磨墨。北云过南, 大水成潭。

云层南北相挨, 大水满溪。

行云逆风天气变。

云绞云, 雨淋淋。

以上对云层的观测应尽量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进行, 注意它的连续演变。

3 总结

云层有着神奇的天气预兆功能, 民间的不少谚语都是从云层的色彩与形状来预兆天气, 并初步判断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

从云的移动方向可预兆未来的天气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范[M].气象出版社, 2003.

实验:幼儿认识大自然的好方法 篇3

〔中图分类号〕 G61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B)—0017—01

实验或试验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观察的一种特殊形式。引导儿童在课堂教学、野游、散步或在自然角、实验园地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对于发展儿童的观察力和求知欲或者说对于发展儿童智力是有很大作用的:简单的实验可使儿童明白一些自然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生活、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自己看到了却不理解的东西。如,大海里为什么有水呢?雷雨后,天空中为什么有彩虹?树木为什么春天发芽?蝴蝶和青蛙是怎么变来的?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雪花是怎么变成的?盐是从哪里来的,等等。为了让幼儿了解这些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奇妙现象,我引导幼儿自己做实验。如,为了让幼儿知道海浪的形成,我给洗脸盆中倒水,让孩子们把手伸进水中并左右摆动。然后提示儿童注意观察击打盆壁的水浪,手摆动的力气越大,水浪就越大,我就告诉他们,手击水引起了水的运动,这就是浪,江河湖海中的大浪是由风力造成的。

为了让幼儿知道彩虹的形成,我让孩子们背朝太阳站立,用喷雾器或用口喷雾,孩子们看到水雾显现了多种颜色。接着就及时告诉孩子们,彩虹是下雨后天空中的小水滴在太阳的照射下反射出的太阳光。由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彩虹是多种颜色的。

冬天到了,我将树枝剪下,插在教室里,把剪下的树枝放在教室内不同温度的地方,让幼儿观察幼芽发育程度的不同。通过观察孩子们看到放在暖气片上的幼芽发芽最早,离暖气片远的地方幼芽发芽迟,而院子里的树木要等到春天到了才会发芽。孩子们通过这个实验,了解到了温度对幼芽发育的影响。

孩子们到了大班,对于蝴蝶和青蛙是怎么变化的很感兴趣,我就领他们在院子里观察青菜上的青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到小河边观察黑黑的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孩子们通过观察知道了“青虫——蛹——蝴蝶”这样的变化过程;青蛙则先是黑黑的小蝌蚪,慢慢地先长出了两条前腿,然后长出了两条后腿,脱掉黑衣服,最后变成了四条腿的小青蛙。

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呢?为了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并了解这一现象,我把地球仪放在黑房子里,接了一支普通灯泡,放在孩子们面前,然后转动地球仪,让他们仔细观察地球仪的明黑变化,了解白天黑夜的成因。孩子们最后弄懂了:原来是我们生存的地球在转动,转到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

为了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我还利用写生画、雕塑品、玩具、故事、游戏等来巩固实验成果。让幼儿画冬天的雪花、画彩虹、画大海、画小蝌蚪;春天拾落下的花瓣、秋天拾落叶,让幼儿制作一些简单的植物标本(花、叶等),并且固定在纸板上,订成一厚册,孩子们互相看着对比,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感觉到把孩子们观察到的东西编成故事或简短的儿歌,对于发展儿童语言能力和巩固学习成果都有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事先向儿童提出编故事的课题,通过幼儿讲故事可以了解儿童掌握知识的程度,可以发现他们尚不明白的地方,以便进一步讲解。组织一些有情节、有角色的游戏,也能起到复习观察成果的作用。凡是观察和实验中获得的有关动植物、劳动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在这类游戏中再现出来。也可以利用一些知识性玩具来巩固成果。例如,在一块黑板中间按上一个大指针,四边放着天气图片,当问到“今天是什么天气”时,就可转动指针,指向相应的天气图片。

大自然的民间谚语 篇4

1、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2、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3、日落晴彩,久晴可待

4、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5、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6、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7、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9、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10、地黄有风,天黄有雨

11、星星眨眼,有雨不远

12、泥鳅静,天气晴。

13、泥鳅跳,雨来到。

14、星星密,雨滴滴。

15、青蛙叫,大雨到。

16、大雾不过三,过三半月平。

17、云绞云,雨淋淋。

18、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19、四九南风六月旱。

20、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21、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22、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23、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24、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25、星星明,来日晴。

26、星星稠,满街流

27、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28、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29、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30、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31、扑地烟,雨连天。

32、燕子低飞,要下雨。

33、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34、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5、鸡进笼晚兆阴雨。

36、冬季干冷春季寒。

37、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38、冷的.早,暖的早。

39、云下山,地不干。

40、单耳刮风,双耳下雨

41、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42、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43、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44、星星稀,好天气。

45、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46、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47、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48、东风急,备斗笠。

49、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50、日出一点红,不雨便是风

51、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52、东虹日头,西虹雨

53、燕子低飞要落雨。

54、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大自然的谚语趣味民间 篇5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东风下雨,西风晴。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日出一点红,不雨便是风。

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夏至落大雨,八月涨大水。

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西北天开锁,午后见太阳。

自然的谚语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星星眨眼,有雨不远。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

泥鳅静,天气晴。

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

雨中知了叫,不久晴天到。

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

黄河来水快蓄灌,莫待断流浇不成。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乌龙打坝,不阴就雨。

自然的谚语

狗泡水,天将雨。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鸡晒翅,天将雨。

麻雀叫得欢,定是大好天。

泥鳅跳,大雨到,泥鳅静,天气晴。

夜里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龟背潮,下雨兆。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

咸物返潮天将雨。

自然的谚语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斗笠。

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牛驴骡马要加料,春耕春种如虎猛。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

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鸡不入笼,阴雨将临。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立秋下雨,百日无霜。

自然的谚语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

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

饭时雨,下四指。

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

蜻蜓赶场,大水当防。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

雨打夜,落一夜。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

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明。

描写大自然的谚语句子 篇6

关于大自然的经典谚语大全(一):

有关风向和天气的谚语

东风急,备斗笠。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关于大自然的`经典谚语大全(二):

有光,电、声现象与天气的谚语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关于大自然的经典谚语大全(三):

关于云的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 衣。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关于大自然的经典谚语大全(四):

有光,电、声现象与天气的谚语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关于大自然的经典谚语大全(五):

有关生物反应与天气的谚语

泥鳅跳,雨来到。

泥鳅静,天气晴。

青蛙叫,大雨到。

鸡进笼晚兆阴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扑地烟,雨连天。

认识大自然谚语 篇7

一走出“误区之一”:在探讨自然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时, 不能只讲人类, 不讲或少讲个体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 “人”这一概念, 既不仅是指“类”, 也不仅是指单个的个人, 而是一个反映“类”与“个人”辩证统一的概念, 既可以指区别于物、区别于动物的一个特殊的物种或族类, 也可以指构成这一族类的各个单个的个人。马克思在讲人的全面发展时是指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类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而以往学术界在谈到自然环境对人发展作用这一问题时, 大多研究探讨的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整体的影响, 却忽略了以作为个体的人为研究对象去分析自然环境对个人发展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以至于陷入了认识的误区。其实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发展虽是个体、类的发展的统一, 但马克思认为类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现实的个人”身上, 并通过个人表现出来, “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是发展的起点”。他明确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只有个体发展了, 社会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只有每一个体都得到解放, 社会本身才能得到解放。马克思认为, “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根本前提, 是唯物史观范畴的原始依凭。因此我们在探讨自然环境对人发展作用时, 千万不能陷入认识的误区——只讲人类, 不讲或少讲个体, 应在看到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作用的基础上, 注重从个体维度上对其进行探讨研究。

二走出“误区之二”:在探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中, 不能不讲或少讲自然环境, 应注重人发展制约因素的双重性

在谈到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时, 人们大多都是从社会因素去考虑, 以此作为基本的方向进行探索研究, 这是必要的。人是名副其实的社会性动物, 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只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因素的种种制约, 具体表现在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制约着人能力发展的方向和高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物质生活需要的内容及其满足程度;社会精神文明和教育发展的状况制约着人的智力、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因此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社会环境决定论的巨大光环下, 人们往往会忽视从自然环境角度出发, 探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以至于陷入另一个误区——只讲社会环境, 不讲或少讲自然环境。其实, 自然环境作为人生存和发展的先在性条件, 对人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它不仅为人生产和生活提供最基本的场所, 而且为人生命的延续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资源。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生理, 是人自然发展的基础, 还能通过社会因素的间接作用, 影响着人的性格、气质、心理、文化素质等, 甚至人发展的方向和职业选择也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

对自然环境作用充分的肯定, 当属18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他认为, 人的生理和心理、民族的道德面貌和风俗等, 都是由气候、土壤及人们居住领土的大小等自然环境决定的, 自然环境在人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孟德斯鸠尤其强调气候的作用, 认为“气候的影响是一切影响中最强有力的影响”;“不同的气候形成人们不同的精神气质和内心感情”;“不同的气候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以及适合他们的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总的来说是片面的和不正确的, 特别是把自然环境的作用加以简单化、直线化、夸大化, 完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方式等过渡环节及其作用, 是错误的。

但是, 孟德斯鸠作为法国革命的先驱之一, 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时, 摒弃神意决定一切的观点, 从自然力量中寻求社会发展的原因, 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而且“地理环境决定论”中的某些观点也含有一定的合理成分, 它看到了自然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影响, 错就错在只讲自然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完全抛弃了社会对人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 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中, 自然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 不能不讲或少讲自然环境, 应注重个人发展制约因素的双重性, 既要看到社会环境的决定性, 当然也要重视自然环境的基础性, 两者缺一不可。

自然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 自然环境因素就是人发展的先在基础性因素。因此, 我们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就必须重视自然环境的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走出认识的误区, 对自然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一方面在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时, 应在看到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作用的基础上, 注重从个体维度上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另一方面在研究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中, 不能不讲或少讲自然环境, 应注重人发展制约因素的双重性, 既要看到社会环境的决定性也要看到自然环境的基础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上册)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1

带孩子认识一个叫“自然”的地方 篇8

《画皮2》中的小唯曾感慨:眼泪是苦的,杜鹃花真的很香,纵使小唯有千年修行,也不能抵挡真正了解一回世界的诱惑。虽然艺术作品总是夸张,但现实中孩子也常常被以安全、教养等各种各样的名目隔绝在自然之外。再柔软的地毯也无法模拟雨后草地的清新触感,就像再贵的电子狗也无法像真狗那样给人最简单的快乐。与其费尽心力为孩子挑选礼物,不如拿出时间规划一次深度的亲子游,让孩子安全自在地与自然相处,听小鸟鸣唱,看花海遍野,感受无拘无束带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2岁之前一定要做的12件事

固守在成人的角度是无法理解孩子在自然中的快乐来源的,让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回想自己童年曾经的快乐,是规划快乐亲子项目的第一步。

3-6岁

在沙滩上堆城堡 沙子的流动性会让很多孩子着迷,而加入一点点水之后形成的沙堡,更能够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在理解结构和激发创造力方面,没有比沙子更好的玩具了。

放风筝 孩子只要跑起来,几乎心情就会立刻愉快,放风筝还结合了风筝的起飞、翱翔这一富有成就感的过程,难怪小朋友们人人都爱。

野炊 野炊需要真正经历烹煮的过程,特别是将野炊安排在农场的话,在农场里现摘下的新鲜食材可能会改变孩子对于烹饪以及家务劳动的认识。

6-9岁

从大山坡上滚下来 只要勘察好山坡的情况,首选布满绿草的缓坡,从山坡上滚下来不仅刺激,还很有趣。锻炼孩子的胆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彻底还原在大地上撒欢的快乐。

种植物并观察植物生长 种植物需要耐心和持续的付出,观察则需要善于发现的眼睛。了解到收获需要付出、美好需要发现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雨中漫步 在雨里跑步能够让孩子亲近雨的力度,从毛毛细雨到疾风骤雨,在不同的雨里能体会到端坐在家中体验不到的释放。

9-12岁

长途骑行 在欣赏沿途风光的同时,挑战自己的体力和耐性。当身体体验到疲惫时,如何坚持并完成目标,是自然对孩子毅力的天然考验。

观鸟 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同样居住着大量的鸟类,比如上海地区常见的麻雀、乌鸦等。花上些时间让孩子观察这些鸟类的外形和行为特点,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去崇明岛远远地观察鸟群。

登山 乘坐索道只能浏览一座山而不能征服—座山,真正希望孩子认识一座山的特色,就让TA和你一起用脚丈量这座山的高度。

0-3岁

光脚走路 如今城市的0~3岁小朋友很少有机会光脚走路。其实光脚走路可以让孩子增加对不同路面的触觉认知,对泥土产生天然的亲近感。曾有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喜欢光脚走路的孩子比总是穿着鞋子的孩子更聪明噢。

看星星 星星代表的是广阔的宇宙,还有一丝神秘的色彩。喜欢看星星的孩子大多会有强烈的好奇心,更容易对广阔的宇宙产生敬畏,认识到天地的广阔。

接落叶 用手接住从天而降的落叶对于小朋友们来说不仅有趣,更会通过感受不同的叶子之感,对于自然的变化产生天然的认知。

想培养“自然派”孩子先做好“自然派”爸妈

芮东莉认为没有不热爱自然的孩子,孩子和自然的疏离并不是他们对自然不感兴趣,而是父母并没有给孩子创造出接触自然的环境,或者并没有掌握引导孩子喜欢自然的方法。

芮东莉

语言学博士,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工作之余,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教育,是国内“自然笔记”最早的倡导者之一。

这样的结论可能会让很多家长很委曲。在儿童教育受到空前重视的今天,很多父母都竭尽所能地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也有不少父母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自然,公园里常常能够见到带着孩子露营的一家,那为什么还说父母的引导不够呢?

“并不是说你搭个帐篷让孩子住,孩子就一定能够很好地接触自然。搭好帐篷全家一起坐在里面打手机游戏的也并不在少数,这就是典型的引导方法不对。”芮东莉坦言,如果想让孩子认识自然,父母首先就要摘掉“宅男宅女”的帽子。“如果不想让孩子在大自然里眼睛还盯在屏幕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不带电子产品出来。一边要孩子亲近自然,一边自己使劲刷屏幕,怎么能让孩子信服自然?”

在芮东莉组织的自然活动中,她就要求家长不带手机,至少不能在活动中让孩子被手机干扰。她介绍说,用情景带入,是让孩子产生认识自然兴趣的好办法。比如名为“小鸟认大树”的活动中,芮东莉会要求孩子们把自己当上海地区常见的小鸟,比如麻雀、乌鸦,并以小鸟的视角来认识身边的大树,亲手触摸大树的树皮树叶,闻闻大树的气味,了解哪些大树上容易有美味的虫子但是不适合做窝,而哪些大树是遇到风吹雨打时最好的避风港。尽可能多地运用孩子的触觉,鼓励孩子用双手去触摸,让这些孩子对大树有了全新的认识。

说到底,只有家长明白了如何向孩子展示自然,这些小家伙们才会慢慢自己爱上自然。“与其在晴朗的天气里,带着孩子在公园里拿着iPad拍下那些美丽的花,不如在这样的天气里,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自然。”

Q&A;

Q1:不同的孩子在接触自然时,表现有什么样的不同?

孩子在接触自然时,最能够表现出原本的性格。有些孩子很愿意按照要求,按部就班的完成探索,但有些孩子就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索自然,表现的似乎有点“坐不住”。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不会强求他们完成我们规定的项目,只要他们能够完成今天的探索目标,在如何探索这个问题上,我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

Q2: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探索自然上有没有各自的偏好?

首先不管男孩子和女孩子,对于大自然的热爱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如果非要找出一些差别的话,可能在他们主动选择的观察对象上会有所不同。女孩子大多从小就对美比较敏感,会更倾向于观察花朵这样充满美感的目标,交上来的自然笔记也多以静态的为主。男孩子的探险意识更强,对昆虫感兴趣的比较多。

农场连着我的家

shama想要带着女儿sophia逃离城市的愿望始于她自己的童年经历,那种和土壤亲密无间的经历,让Shama至今还难以忘怀。但在如今拥挤的城市里,何处去找这样—处亲近自然的好地方?

上海百欧欢农场给了她和女儿这样的机会。在农场的田间,从没接触过园艺的女儿SOphia兴奋地学习种植香草,看着她拿着工具认真的样子,Shama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让Shama最为难忘的瞬间发生在Sophia和小羊之间。从来只能从书本和电视里见到小羊的Sophia,面对这个神气十足的小家伙其实是有点胆怯的,但在妈妈的鼓励下,小Sophia鼓足了勇气主动和小羊交流,这一幕妈妈至今难忘。“我看着她鼓起勇气和小羊交流,心里特别高兴,没想到小羊真的回应了她,而且朝她走了过来,还温顺地吃掉了她手里的青草,Sophia也乐得手舞足蹈。”

除了学会和小动物交朋友,这片农场还成为Shama母女故土情怀最直接的载体。虽然对菲律宾的了解并不多,但Sophia知道那里是她的家乡。“当我发现这里有来自于菲律宾的小番茄时,我第一时间带Sophia来到农场,郑重地告诉她,‘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她可能还不能理解什么叫‘家乡,但相信‘家乡这个词会和小番茄的美味一起给她留下美好的回忆。”

带着家乡味道的小番茄,和香气四溢的香草一起,被Sophia和妈妈Shama一起制成了美味的比萨。小Sophia热心地做起了妈妈的帮手,主动要求多多参与披萨制作的过程,专注得甚至都没看到身边有自己最喜欢玩的秋千。自然和劳作,成了这对母女情感的纽带,把她们和那个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Q1:你在选择农场时,有什么技巧?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一有机会就会在农场到处乱跑,享受新鲜空气。但我女儿自打出生就一直生活在城市里,她几乎没有机会去享受大自然,也没有农场生活的经验。我希望她能知道蔬菜是怎么来的,所以,我希望农场一定要贴近自然,不要带着半点制造的痕迹,最好是纯天然的。

Q2:在农场玩如何保证孩子的安全?

我女儿就很活泼,她不喜欢呆在家里,对外面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我相信很多其他小孩也是一样的。所以,大人在农场时,不要过多干涉孩子,但也要提前注意农场环境。比如,最好不要让孩子采摘辣椒,因为容易辣伤眼睛,也不要采摘茄子,因为茄子有刺。感受大自然是好的,但是一旦受伤,反而会让孩子有抵触心理。

Q3:在农场有什么比较有趣的经历?

有次,我和女儿发现了菲律宾小番茄后,我们都十分想把它做成番茄酱,女儿就摘了很多很多,她不知道怎么做酱,最后弄得满脸都是,特别好玩。

自然派亲子游指南

在设计亲子游时,如何让孩子收获更多的人生经历,总是大人们考虑最多的问题。传统的教授式亲子游虽然有知识含量,但形式和内容的单一让孩子们兴趣缺失。自然永远是最富于变化的场所,不管是莫干山的马儿和茶香,还是三亚的海洋生物,或者是长城的星空以及漓江的探险,都能够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体验纯粹的天地魅力。

莫干山 山谷跑马茶清香

说到骑马,大部分人想到的是草原的一望无垠,然而在山路崎岖的山间,马匹也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当年茶马古道的商贩们就是用马匹将纯美的茶叶从高原带入平原。今天在裸心谷,孩子们也有机会通过马匹来读懂山。

和一般的马匹俱乐部不同,裸心l谷的骑马课是从了解马开始的。教练会告诉小朋友,不要以为用方糖收买马儿它们就会成为你的朋友,和马儿做朋友最关键是要让它感受到诚意。不管在家里如何娇宠的孩子,在这里也要乖乖地“伺候”马儿。为马儿梳洗是一项极有乐趣又讲技术的工作。既不能像洗车似的玩命擦,也不能像洗婴儿一样轻轻蹭,这微妙的力度,教练会向你细致地传授。配合马儿喜欢的一些手法,加上真诚的心,孩子们可能很快就能和马儿交上朋友。孩子们也会有机会触摸到真实鲜活的马匹,感受它们皮光水滑的毛皮和鼻孔里喷出的潮湿气体,亲手喂食,连马儿牙齿的咀嚼声都能听得真真切切。

如果来的季节合适,孩子们还可以亲自参与莫干山特有的农家活动一一挖笋和炒茶。挎着竹篮行走在山路里,在有经验的师傅的指点下寻找土壤下的美味,胖胖的笋被带出土层时,身上还带着土壤的清香,不少隐居在土层下的小动物也会上演大迁徙,不得已地被迫拉出来亮亮相。相比起来,采茶的过程可能更加诗意,被指尖掐断的嫩茶尖饱含着汁水,直到被炒至成熟,才开始散发浓郁的芳香,再亲手包好,最有大山能量的礼物,莫过于此。

莫干山 裸心 谷度假村

浙江省德清县上下庄37号

4009200518

收费课程

骑马:250元/30分钟(儿童必须5岁以上,身高至少超过1.1米)

钓鱼:250元+15%服务费/每人

射箭:50元/10支箭

采茶:300元+15%服务费侮人

免费课程

放风筝、晨间徒步、梳洗马毛

三亚 小海龟的大海情节

金茂三亚丽思卡尔顿酒店所在的三亚,一贯都是海岛风光的标志地,除了没完没了的日光浴和刷卡血拼,孩子们在这里还能邂逅卖萌的小海龟。尽管在动画片中,海龟常常以智慧长者的身份出现,但在金茂三亚丽思卡尔顿酒店,小海龟却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海洋玩伴。

和成年海龟巨大的体型相比,小海龟的体型娇小,背甲还不怎么坚硬。新生的小海龟在沙滩孵化需要自己寻找到海洋,并在其中独立生存,在这个过程中众多的掠食者往往会让小海龟伤痕累累,部分小海龟甚至由于伤口长期未愈,最终失去了求生的机会。

在酒店的专属花园,孩子们有机会亲自触摸和照料小海龟,感受它们质感独特的皮肤,轻抚它们日后会坚不可摧的背甲,观察它们独特的划水姿态,亲身体会这些大自然造物的神奇。酒店内有专业的海龟911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小海龟的习性,并与孩子们分享海龟保护的知识,每当有受伤的小海龟恢复健康后,志愿者们还会组织小朋友们一起参加海龟放生活动。

除了小海龟,儿童乐园还提供众多益智有趣的儿童活动供孩子们选择,凭入店时获得的儿童护照,就可以免费参加绝大多数的儿童活动。这些儿童活动都是酒店与法国专业儿童服务机构Petit VIP合作开发的,不仅包含了传统的美术、手工项目,还有生物、科学类课程。除了上面提到的小海龟放生,还有对于鲨鱼的深入解读,甚至还有一堂专门的课程是关于地球的生命源泉——水。更棒的是,这些精彩的课程全年开放,每周七天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六点,都有为小朋友们专设的精彩课程,让海边度假成为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新课堂。

金茂三亚 丽思卡尔顿酒店

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

+86(898)8898 8888转6021或6122分机(需提前24小时预订)

免费课程

海龟课程、趣味鱼类、水的秘密、鲨鱼、海洋哺乳动物

北京 徜徉在历史的星空下

长城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历史的代名词,发生在它身上的一切,似乎都和历史脱不开关系。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儿童俱乐部就坐落在水关长城附近,带孩子来这里,可以进行—场有关历史的星空之旅。

由于远离市区,这里提供给孩子不一样的环境体验。水关长城是长城的东段,以地势险要而著称,水关在古代不仅可以用来做御敌的攻击点,还可以当作水门使用。和其他长城景点人挤人的状况不同,长城公社拥有一条私家攀登小径,不仅可以帮你避开汹涌的人潮,还可以直接游览最原汁原味、未经人工修复的古长城。遥想当年,那些曾经驻守在这里的战士们,很可能就站在同一块地砖上,守望着远处的荒原。

如果想让孩子穿越得更彻底一点,除了游览古长城,观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城市的光污染让曾经唾手可得的繁星如今成了稀罕的景致,对于甚少离开城市的孩子来说,能欣赏漫天繁星的机会更是难得。在夜空里,你可以带着孩子在繁星中进行思想的探险。星座故事此时最为应景,而如果你愿意和孩子聊聊北斗七星、方向判断这些话题,说不定你们就更能体会当年边关将士的感受。这些繁星,曾经就是夜班战士的指路明灯,是没有电视和网络的日子里最好的陪伴。

在长城公社内,还为小朋友们设立了蒲蒲兰绘本馆。作为国内最著名的专业绘本出版方,蒲蒲兰提供了涉猎丰富的绘本供小朋友们阅读。在长城公社,在这样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地点,读上一些历史主题绘本,既生动又应景,秦始皇的功绩和暴戾、明公朱棣的野心和恐惧,会借由这个地点,从书里的知识变成身边的故事。在长城之上,一切景致,都是历史;一切历史,都是故事。

长城脚下的公社儿童俱乐部

北京G6京藏高速公路53号水关长城出口

010-81181888转“儿童公社”

儿童课程

蒲蒲兰绘本馆、儿童烹饪课、各国服饰体验、长城观星、儿童手工艺、快乐种植、儿童电影

桂林 优美漓江的自然冒险

桂林山水甲天下,但除了划船荡漾在漓江山水之间,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桂林也能成为小朋友们探险和户外运动的乐园?完全不用担心小朋友们会Hold不住户外运动,在桂林Club Med,这一切完全可能。

经过近40年的儿童俱乐部运作经验,Club Med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爱好选择项目,而不是设置统一的时间表,这让桂林的少年户外之旅更像是一次充满个人化体验的旅程。独木舟项目是一项热门的选择,但在开始课程之前,小朋友们先要通过独木舟项目必须具备的平衡感测试,体能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此严谨的流程可以看出Clib Med运作儿童俱乐部的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就算不能胜任水上冒险的小朋友也不用担心,有更具有桂林特色的探险项目可以选择。Club Med度假村在法国Hertrich and Adnet工作室的雕饰下,创造了一个奇幻的岩洞探险,逼真的视觉和触感,完全提供了一次新奇的自然体验。

如果觉得岩洞还不过瘾,在Club Med附近的小山采野菌也能够让小朋友充分接近自然。南方潮湿的空气中破土而出的纯野生菌菇,不仅带有泥土的清新,更有难得的野生营养。更具趣味的是,这样的活动完全是一场意外之旅,可能满载而归,也可能空手而回,完全要看当天的天气,以及玄妙的运气。是不是也非常有冒险的味道?

哪怕不上山,仅仅是坐在传统的竹筏上浏览漓江,也可以发现全新的冒险。鱼鹰,这种被渔民驯养的捕鱼猛禽,在近在咫尺处流畅地表演水下捕鱼,和渔民之间微妙的互动,以及灵巧优美的身姿,都让人深深感到,原来“冒险”,也可以成为优美漓江的另一个关键词。

桂林Club Med

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

021-61972985

免费课程

婴儿欢迎礼、宝贝俱乐部、小小俱乐部、迷你俱乐部

父母须知

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觉得他们应该乖乖地窝在家。出门在外,总会见到更多不同的事物,认识更多的人。具体的细节也许会遗忘,但是感受和印象会沉淀在潜意识里,作为一种财富累积起来。没有读完万卷书,但也许能用脚丈量万里路,一路一脚印,是孩子成长的脚印,也是父母成长的脚印。

01 不要奢望孩子能在一次旅途中就完成你所有的期盼。忘记亲子游的种种顾虑,孩子可能对酒店滑梯的兴趣远大于博物馆的文物,可能再美丽的风景也不如地上的甲壳虫更吸引人,出国10次也没学会简单的英语对话?请记住,3岁之前的亲子游应以海岛为主,一个星期最好只在一个地方待着;3岁后让孩子学习接触大自然;4岁后可以开始参观博物馆。

02 某网站“亲子游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家长已经或计划在孩子学龄前就进行亲子游,近八成家长倾向于每年进行1-3次亲子游,3-5天内的最受欢迎,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亲子游超过了八成,有五成家长会带孩子去往海岛、游乐园。

03 让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亲身游览那些在书本上读过的地方。自己去感受和体验各地的风景和民俗风情,并将这些实践变成一种人生体验。最好在行前就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

04 对于已经读小学以上、具备了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在出发前家长可为孩子多提供一些关于旅游目的地情况的资料,保证孩子在出发前就对自己所要去的地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果是年纪较小的孩子,比如还在上幼儿园,出游前也可以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教会孩子看相关的地图册和图画册,用简单和容易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们关于目的地的一些信息。

05 旅行过程中,在大自然里,我们该如何发挥创造力,去构思导演一次行程。学会如何把它记录下来,让细节带领我们走向丰富,最终让旅行变得完整而充满意义。

06 让孩子带上玩具去旅行,玩具可以在野外玩出大意思。野外,是买不来的变化无穷的场景,它可以是森林、草地、沙漠、河流……手中的玩具和美丽变幻的场景,孩子会成为出色的“导演”。

07 为孩子编织一张百科知识地图。每到一个地方就去寻找它的博物馆。中国缺少西方的高大教堂、缺少空旷人少的空间,而博物馆就是城里孩子的“教堂”。收集博物馆,是一种童年的收集,收集各种知识、各种记忆、各种气质。可能目前并不全懂得,但它会成为一本孩子和你到过的地址簿。

08 推荐“家庭定点旅行”。比如同选一块属于自己的风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而久之,它便成了孩子的第二、第三“故乡”。

自然现象的谚语 篇9

1、大雾但是三,过三半月平。

2、麻雀囤食要落雪。

3、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4、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5、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6、云绞云,雨淋淋

7、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8、二,有关风向和天气的谚语

9、猪街草,寒潮到。

10、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11、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12、三有光,电声现象与天气的.谚语

13、朝虹雨,夕虹晴。

14、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15、云交云,雨淋淋。

16、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17、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18、冬季干冷春季寒

19、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20、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21、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立刻就来到。

22、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23、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24、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

25、东风急,备斗笠

26、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27、麦盖三层被,头枕馒头睡。

28、云下山,地不干

29、马不知自我脸长,牛不知自我角弯。

30、燕子低飞要落雨。

31、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32、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33、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

34、星星稀,好天气。

35、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36、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37、东风急,备斗笠

38、大雾但是三,过三半月平

39、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40、星星密,雨滴滴

41、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

42、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43、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44、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45、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46、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47、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48、四九南风六月旱。

49、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50、鸡进笼晚兆阴雨。

51、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52、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53、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54、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55、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

56、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57、冷的早,暖的早

58、燕子低飞要落雨。

59、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60、蚯蚓上路爬,雨水乱如麻。

61、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62、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63、老龙瘢但是三。

64、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65、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66、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67、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68、有雨山戴帽,没雨山没腰。

69、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70、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

71、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72、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73、云行北,好晒谷;云行南,大水漂起船。

74、天上钓钓云,地上雨淋淋。

75、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

76、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77、一挑粪进,一挑谷出

78、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79、龟背潮,下雨兆。

80、牛马年,好种田。

81、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82、星星明,来日晴。

83、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84、星星密,雨滴滴。

85、四九南风六月旱

86、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87、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88、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89、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90、种田不怕多,修坝别怕长

有关自然现象的谚语 篇10

燕子低飞,要下雨。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

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朝虹雨,夕虹晴。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有关农耕的谚语

身好谷穗大,母胖儿子肥

种田不怕多,修坝别怕长

一挑粪进,一挑谷出

牛马年,好种田。

麦盖三层被,头枕馒头睡。

马不知自己脸长,牛不知自己角弯。

有关品行的谚语:

招满损,谦受益。吾日三省吾身。

美德是勇敢的,善良从来无所畏惧。(英国剧作家 莎士比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自然现象的经典谚语 篇11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

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

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

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下雨烂谷箩。

缸穿裙、盐出汗,大雨一定不少见。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夏作秋,没得收。

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六月不热,稻子不结。

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铺上热得不能躺,田里只见庄稼长。

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泥鳅跳,雨来到。

泥鳅静,天气晴。

青蛙叫,大雨到。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 自然现象的谚语及意思解释

★ 观察自然现象日记

★ 关于自然现象的作文

★ 自然现象—春雨随笔

★ 自然现象的作文500字

★ 夏天的自然现象作文

★ 五年级写自然现象的作文

★ 谚语

★ 谚语精选谚语

关于自然类的谚语 篇12

1、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2、寒潮过后多晴天,夜里无云地尽霜。

3、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4、六月不热,稻子不结。

5、冬雪是麦被,春雪烂麦根。

6、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7、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8、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9、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

10、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11、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12、雪化水成河,麦子收成薄。

13、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14、猪街草,寒潮到。

15、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16、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17、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18、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19、月亮生毛,大雨滔滔。

20、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21、冷得早,暖得早。

22、屏山出云,不用问神。

23、人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

24、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

25、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26、不怕旱苗,只怕旱籽。

27、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28、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29、今冬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30、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31、伏里天,瓦沟都不干。

32、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33、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34、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35、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36、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37、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38、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39、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40、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41、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42、星星密,雨滴滴。星星稀,好天气。

43、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

44、大雾但是三,过三半月平。

45、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46、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47、星星密,雨滴滴。

48、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49、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

50、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

51、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52、日晕主风、月晕主雨。

53、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54、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

55、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

56、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57、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58、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59、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

认识大自然谚语 篇13

谚语,是语言中最生动、最简洁、最风趣、最富生活气息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谚语的洗炼和深刻是一个民族在其漫长的语言文化发展史中大浪淘沙、去粗取精的结果。无论是中国语言文化、俄语语言文化还是其他语言文化,谚语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即社会性、广泛性、生活性、通俗性、简洁性、传递性和教化性等等。谚语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既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又反映了其个性。“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与精神都可以在谚语中找到。”(FrancisBacon)所以,对谚语文化的比较研究和翻译一直是语言研究界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但是,谚语作为民族文化传递的使者,如何发挥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标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传递与获得的途径很多,如了解目标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以及欣赏目标语国家的电影、电视等文娱节目等等,都是获得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谚语作为语言的精髓部分,是浓缩了的文化。因此,对目标语谚语的学习是迅速获得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文化知识的获得又有助于对目标语谚语的正确理解。谚语作为语言的精华部分,理所当然地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只有理解了目标语谚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才能理解谚语本身。因而,谚语学习的过程也是文化的传递过程。

所以,在俄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谚语的重要性。本文试图在谚语的定义、性质、概念及特点等方面加强我们对谚语的认识。

1、谚语的定义

谚语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是语言文库的明珠。谚语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熟语,它是人民群众经验积累的形象而富有意味的概括,所以在内容上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色彩。它是民间流传的言简意赅而又具有训诫意义的箴言,通常包括形象叙述和道德告诫两个部分。谚语的对比对于我们和俄罗斯人的交际、外语学习、掌握汉俄文化差异等方面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谚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固有的睿智、过去的历史和风土人情。谚语是俄罗斯文化的沉淀,它包括了长时间以来民族的传统和习惯的资产,它具有超越适口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谚语形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

2、谚语的性质

谚语是俄罗斯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同词汇一样,它不仅是重要的载蓄手段,而且是积极的交际手段。从语言国情学角度对谚语进行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增强对俄语及其文化的认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谚语是民族文化的反映。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俄语是形态丰富的屈折语,它拥有更为关阔的表达交际结构的自由空间。俄语谚语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是其固有的特点,两者紧密相关,相辅相成。俄语谚语就如同一面镜子,折射着俄罗斯民族的缩影,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俄罗斯民族个性这一涉及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核心问题的特征。

从人民群众的智慧这个方面来讲,因为人类共同的特性,各个国家的谚语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共同点。在俄罗斯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巨变的今天,同世界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加之在世界范围内全球一体化的取向的影响。人类的共同进步,民族之间的差异会缩小,相交的部分会扩大。人类在客观实际中的共性,同样会反映在中俄两国语言负载的文化中。所以中国学生在今后俄语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谚语应该根据其国情来理解和应用。

3、谚语的概念及特点

作为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谚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它短小精悍、寓意精辟、形象生动,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可是,究竟什么是谚语,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

根据《辞海》中记载,“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也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苏联百科字典》中对“谚语”是这样定义的:“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是结构紧凑,形象生动,语法、逻辑上完整的有一定韵律组织形式且带有教育意义的语句”。这两种解释都总结出谚语是语法、逻辑上完整的,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语句,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此外,谚语还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其一是谚语的传统型,这是任何谚语定义都必须包含的要素。传统性包括两个方面:谚语的历史及运用情况。必须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相当流行的语句才能称为谚语。其二,由于谚语采用生活中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为比喻材料,形象地含着一个道理,这样不仅使谚语具有可感的形象,而且表达含义,产生一种言在此意在彼,“言近旨远,词浅意深”的语言效果,这就使得谚语除字面意义外,还有一个固定的转义。其三是形式的稳定性,为了保持谚语最高程度的易记性和可辨认性,使其易记、易传、易用,谚语的表达形式经常固定不变。我们可以对谚语下这样一个定义:谚语是劳动人民的创作,是流传久远的具有特定转义性教义的语言简洁、形式固定且有一定韵律的语言。

总之,对谚语中折透出来的语言世界图景进入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认识中俄民族及其文化内涵。对民族性、动态性的理解和认识是我们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基础。

谚语是俄罗斯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同词汇一样,它不仅使重要的载蓄手段,而且是积极的交际手段。从语言国情角度对汉俄语进行对比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增强对中俄文化的差异和共性的认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张冬贵,《谚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6卷,6月。

2.彭在义,俄语成语释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第1页。

3.陈亦燕,《谚语:管窥他国文化的窗口》,《西安外国语学校学报》,6月第11卷,第2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化工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论文下一篇:古诗欣赏二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