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工业设计考研试题(精选7篇)
2。根据1个摩托车、2个汽车脸部的造型特点设计3个电吹风(50’)3。从上面9个方案中选1个完成快速效果图(50’)时间3小时(提供了灰度图片)
_______________1997年产品方向设计理论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设计是一种形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科。2.广义的设计领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3.工业设计是以_________为对象,以_________为手段,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造型设计活动。
4.工业设计不同于单纯的_________,它包含着审美因素,产品的美学特征是在_________就决定的。
5.人造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体现在人造物的根本特征即__________。
二.问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在设计中激情与理智(或感情与智慧)的关系。2.简述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简述21世纪设计特征的体现。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古希腊建筑三种主要的柱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明代家具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从设计上来说有四方面的重要因素:(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
4.欧洲浪漫时期的设计风格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5.包豪斯在设计理论上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________________。
6.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它主要有三种形式:(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7.后现代主义的三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次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鬲 2.新古典 3.美国制造体系 4.青春风格 5.折衷主义 6.流线型风格 7.风格派 8.优良设计 9.有机现代主义 10.系统设计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试比较中西手工艺设计文明的发展脉络与特征。2.从机器美学到高技术风格。
3.简论现代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发展的相互关系。4.简论设计发展的多元化趋势。________1999年产品方向专题设计试题 一.题目:
为摩托车乘骑者设计夏天专用“头盔”。二.要求:
1.试叙述设计者应掌握与本设计产品有关的哪些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资料?(24分,答在专用纸上)
2.构思10个初步设计方案,并作必要的文字说明。(36分,作在A3图纸上)
3.提炼并完善1个最终方案,绘画出彩色效果图和基本结构尺寸图。(40分,作在A3图纸上)
三.考试时间: 连续考试6小时。四.工具及用品:
考生自备绘画工具、制图工具、A3图纸3张。_________200 年产品方向设计理论试题 一.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展望21世纪的工业设计 2.设计与管理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古希腊建筑中主要的三种分别是_________柱式、_________柱式和__________柱式。
2.中国明代家具所以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从设计上来说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因素:(1)
_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3.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它有三种形式,即:(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包豪斯
2.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3.有机现代主义 4.后现代主义 5.绿色设计 6.流线型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PH灯具的基本原理及设计特色 2.试比较意大利设计与德国设计 3.简述日本设计中的“双轨制” 4.工艺美术运动的得与失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从“形式追随功能”到“形式追随激情” ________2000 年专题设计试题
======================第一套试题----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方向
一.简答题:(请给出以下概念的定义或解释,共20题,每题3分)1.举例说明“应激”对人的影响。2.解释人机工程的研究方法。3.解释肌肉收缩过程中氧的作用。4.解释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5.解释静态施力对血液流动的影响(绘图)。6.解释适应域和百分位的关系。
7.解释肌肉和椎间盘对坐姿设计要求的矛盾关系。8.解释最佳作业区的影响因素。9.信息通道的容量是指...10.举例解释后学干扰的概念。11.觉醒——效能曲线的意义是...12.以办公桌的设计为例,说明其中人机工程的主要尺寸设计要素。13.解释网状激活系统对人的积极意义。14.解释人机系统中人的地位。15.解释习惯模式对显控关系的影响 16.解释脑的激活和抑制的关系。
17.以英语单词的记忆过程为例,绘图并解释机能简单模型。18.解释颜色的编码功能
19.在人体体温调节中,血液的作用是...20.绘图说明心律与作业负荷的关系。二。综合题:(共1题,每题40分)
1.分析电吹风的人机工程学因素并以“触”(TOUCH)为主题,设计一款电吹风造型方案。要求不少于3个草图并画出效果图,具体绘图方法不限。其中草图20分,效果图20分。=========================第二套试题——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共1题,100分)
设计命题:2002年,农历壬午,马年,摩托罗拉Motorola中国公司、Sony中国公司、新浪网sina.com和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都准备设计一款新年贺卡,公司专用,主要是给重要客户送去新年的问候和祝福。请你从四家公司中任选一家,为其设计这款贺卡。
公司提供了内容上的要求是:中国新年、马年、壬午、2002、公司名、公司特色、新年祝辞、喜庆。由于公司完全相信你的能力,对于贺卡的设计没有提出其他限制。试题要求:
1.设计三个设计草图,能够表达清楚设计的创意与排版布局即可; 2.请从三个草稿中挑选一个方案制成1:1成品实物效果。评分:草稿20分,成品80分;
总体策划能力20%,创意构思能力30%,排版布局能力40%,实际表现能力10%。
下面是湖大复试题
_______________2003年产品设计方向复试考试卷
一.设计草图:设计十款浴室用的水龙头。要求设计表达清楚,并附有文字说明(75分)
二.草模表现:从设计的十款草图方案中选择一款绘制简约外观尺寸图,然后用草模进行深入设计和表现(75分)
三.考试要求: 1.考试时间为六小时
2.设计中要考虑产品的使用性、结构和材料 上海交大:
1,a b m......v w任选两个字母,3*3cm设计字体,在加三个同样大小的图形,使之过渡自然,再从冷色到暖色过渡填充(50分)
2,将一个立方体2等分,要求画出分割效果,形态优美(40分)3,环保主题。1)设计个产品;2)做个平面;3)做个车站(60分? 任选一题,要求细节,文字说明 上海交大: 历年考题„„„„„„„„„„ 设计
题目:未来家用电话设计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人们将更加重视信息的交流,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及人们的生活行为特征,是设计一台能符合21世纪未来家庭用电话机。
设计要求:
1.请至少画出5个以上的构思草图。
2.选出其中一个方案,将其表现成产品效果图。3.画出基本外形三视图。
4.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出该方案的立意及说明。5.考试时间:3小时
2000年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试题 题目:“交”
根据“交”的语义设计一样工业产品
要求:1。对交的语义进行文字分析,并从中选出一个设计方向,提出设计的概念(设计概念要有创意意念)
2。根据提出的设计概念设计一件工业产品。(请在考卷上保留草稿)3。画出产品的效果图。4。作出该产品的设计制图。
5。写出该产品的设计说明。(字数不限)时间:6小时 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1。看“设计概念”的创意深度,40分 2。看设计的思路,10分 3。看效果图的表现技术,20分 4。看制图的表示技术,20分
5。看设计说明的文字表达能力,10分 ————————江南大学———————— ______2003年产品方向专业基础试题: 1,利用轮胎,另外想两个用途
2,一道平面方向的,很简单的题(图案)
第5 / 9页
3,根据给出的三视图话五个立体透视图,和五个主视图(不好描述,sorry)
4,列举国内一件,你认为优秀的设计作品(可以是视觉传达,环艺,产品方面的),画出草 图,并进行评论,1000字以内
清华美院2008年考研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试题 考研
3个小时150分
以人物、桌子为主要创作元素,创作一幅与生活、工作或学习有关的场景,元素数量不限。
要求: 1.30*30cm 2.主题要明确
3.构图、造型、色彩要完整、协调 4.表现形式、工具不限(不能是油画)标准:
1.主题表达50分 2.创意50分
3.表现技巧和画面效果50分 2001 年产品方向设计理论试题 一.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展望21世纪的工业设计 2.设计与管理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古希腊建筑中主要的三种分别是_________柱式、_________柱式和__________柱式。2.中国明代家具所以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从设计上来说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因素:(1)_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
3.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它有三种形式,即:(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包豪斯
2.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3.有机现代主义 4.后现代主义 5.绿色设计 6.流线型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PH灯具的基本原理及设计特色 2.试比较意大利设计与德国设计 3.简述日本设计中的“双轨制” 4.工艺美术运动的得与失
第6 / 9页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从“形式追随功能”到“形式追随激情” 2.构成与解构 2001 年专题设计试题
======================第一套试题----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方向
一.简答题:(请给出以下概念的定义或解释,共20题,每题3分)1.举例说明“应激”对人的影响。2.解释人机工程的研究方法。3.解释肌肉收缩过程中氧的作用。4.解释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5.解释静态施力对血液流动的影响(绘图)。6.解释适应域和百分位的关系。
7.解释肌肉和椎间盘对坐姿设计要求的矛盾关系。8.解释最佳作业区的影响因素。9.信息通道的容量是指...10.举例解释后学干扰的概念。11.觉醒——效能曲线的意义是...12.以办公桌的设计为例,说明其中人机工程的主要尺寸设计要素。13.解释网状激活系统对人的积极意义。14.解释人机系统中人的地位。15.解释习惯模式对显控关系的影响 16.解释脑的激活和抑制的关系。
17.以英语单词的记忆过程为例,绘图并解释机能简单模型。18.解释颜色的编码功能。
19.在人体体温调节中,血液的作用是...20.绘图说明心律与作业负荷的关系。二。综合题:(共1题,每题40分)
1.分析电吹风的人机工程学因素并以“触”(TOUCH)为主题,设计一款电吹风造型方案。要求不少于3个草图并画出效果图,具体绘图方法不限。其中草图20分,效果图20分。
1997年产品方向设计理论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设计是一种形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科。2.广义的设计领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3.工业设计是以_________为对象,以_________为手段,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造型设计活动。
4.工业设计不同于单纯的_________,它包含着审美因素,产品的美学特征是在_________就决定的。
5.人造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体现在人造物的根本特征即__________。
二.问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第7 / 9页
1.简述在设计中激情与理智(或感情与智慧)的关系。2.简述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简述21世纪设计特征的体现。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古希腊建筑三种主要的柱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明代家具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从设计上来说有四方面的重要因素:(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
4.欧洲浪漫时期的设计风格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5.包豪斯在设计理论上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________________。
6.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它主要有三种形式:(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7.后现代主义的三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次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鬲 2.新古典 3.美国制造体系 4.青春风格 5.折衷主义 6.流线型风格 7.风格派 8.优良设计 9.有机现代主义 10.系统设计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试比较中西手工艺设计文明的发展脉络与特征。2.从机器美学到高技术风格。3.简论现代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发展的相互关系。4.简论设计发展的多元化趋势。1999年产品方向专题设计试题 一.题目:
为摩托车乘骑者设计夏天专用“头盔”。二.要求:
1.试叙述设计者应掌握与本设计产品有关的哪些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资料?(24分,答在专用纸上)
2.构思10个初步设计方案,并作必要的文字说明。(36分,作在A3图纸上)
3.提炼并完善1个最终方案,绘画出彩色效果图和基本结构尺寸图。(40分,作在A3图纸上)
三.考试时间:
第8 / 9页
连续考试6小时。四.工具及用品:
考生自备绘画工具、制图工具、A3图纸3张。2003产品设计(初试专业设计试题)________产品设计(初试专业设计试题)
1。根据蜻蜓、甲虫、热带鱼的造型特点各出2个总共6个CD机方案(50’)
2。根据1个摩托车、2个汽车脸部的造型特点设计3个电吹风(50’)3。从上面9个方案中选1个完成快速效果图(50’)时间3小时(提供了灰度图片)2003年产品设计方向复试考试卷
一.设计草图:设计十款浴室用的水龙头。要求设计表达清楚,并附有文字说明(75分)
二.草模表现:从设计的十款草图方案中选择一款绘制简约外观尺寸图,然后用草模进行深入设计和表现(75分)
三.考试要求: 1.考试时间为六小时
纵观19世纪末至今所有的奥运会会徽标志, 会发现标志尺寸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而在标志表现的形式方面确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从演化的过程来说可以归纳为“图象”“图形”“图像”三个阶段, 这里的“图像”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图形的一种升级形式, 需要借助更多的新媒介手段来进行表现, 这是在多方面共同影响下所形成的特征。
一、从世界设计艺术史角度看历届奥运会会徽标志设计的演变
历届奥运会会徽标志设计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一种由繁到简的趋势, 决定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取决于世界设计艺术理论的整体发展。从早期繁杂的维多利亚风格到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现代艺术运动、国际主义运动、后现代运动等设计运动, 其风格都影响到了历届奥运会会徽标志的形式。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奥运会会徽标志显示出装饰性很强的“图象化”, 例如1896年希腊雅典奥运会、1900年法国奥运会、1904年的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等的会徽设计 (如图1) , 我们可以称之为“图象”过程, 即对于表面形象既定的描述与绘画, 不光是标志设计采用图象的手段, 海报和其它宣传品也是一样, 具有繁琐的式样但主题并不清晰。
受到格罗佩斯·包豪斯学院现代主义艺术运动风格的影响, 并随着十几年间整体设计教育体系的更新完善, 同时受到荷兰“风格派”、俄罗斯“构成主义”的影响, 标志设计方面从整体形成了以点、线、面为基本构成元素的基调, 用更加规范的设计语言来体现主题。“点、线、面”成为了图案表现的构成语言, 并被大量的使用。受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的国际主义观念的影响, 使得原本复杂的奥运会徽的设计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1960年美国加州斯阔谷冬奥会、1968年日本东京奥运会、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1980年前苏联莫斯科奥运会、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等的标志 (如图2) , 都是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搭配, 同时配合相应字体的文字和颜色来更加凸显主题内容。
这种国际主义风格对于平面、建筑等其他相关领域的设计也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但是这样一个改变了世界3/4天际线的伟大理论, 在商业运作的影响下逐渐变成了只有形式而缺乏内容和功能的图式。通过摄影技术和印刷手段的提高及美国联邦设计改进计划, 大量的平面设计开始采用和尝试各种新式的材料和表现手段, 同时企业形象设计进入成熟阶段, 其中比较知名的有意大利的奥利维蒂公司的企业形象设计、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系统的企业形象设计、瑞士巴塞尔滑雪工业协会的视觉系统设计等等。在此趋势下由商业的标识系统演变成公共标识系统的设计, 通过对一系列标识系统设计的总结, 对于颜色、形态、心理等各方面的把握都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新阶段。因此也出现了与之前风格截然不同的一系列奥运会会徽标志,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悉尼奥运会, 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的会徽等 (如图3) 。这些奥运会会徽标志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它们不再是单纯的点、线、面的组合, 而更多的是通过更加通俗易懂的图案方式采用丰富的肌理和颜色进行组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类似于维多利亚风格中的实物描绘的“图象”表现, 只是在表现上更加色块化、材质肌理化,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配合现代技术下进行更加丰富的“图像”设计。就如一位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官员对于2014年索契冬奥会比赛服上的雪片标志的评价:它在服装上看上去不错, 但是他在多媒体上的动态显示会更加吸引大家的注意。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奥运标志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单独的符号, 而是更多地需要考虑在多媒体等高新技术下的表现效果。所以对于一个成功的奥运会会徽标志来说它的设计的考虑应该更全面的。
二、新媒介发展对实现历届奥运会会徽标志设计的影响
标志是一种浓缩的符号语言, 从远古的“图腾”形象到原始社会的族徽图案, 从古希腊时期标志图形的使用到古罗马庞贝古城石匠符号, 以及我国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文化和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文字等, 无不体现出符号图形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不同于传统绘画更加强调图像的特征。标志设计实现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和技术性, 从实现历届奥运会会徽标志设计的媒介角度来说, 影响其产生变化的媒介有印刷技术、摄影技术和新媒体技术三种。
印刷技术源自中国毕的活字印刷, 直至15世纪传至欧洲, 由德国人古腾堡把活字技术发展完善, 使之成为现代印刷的主要方法。主要实现的材质有木刻、石刻和金属刻板。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印刷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平面设计中。为了满足不同平面功能需要, 新字体也在不断产生, 改变了传统字体例如维多利亚风格等较为繁琐的构成形式。从总的形式来说, 字体的形式变得越来越简单清晰。1968年日本东京奥运会和1968年法国格勒诺布尔冬奥会后的标志设计中的字体都趋于更加简洁和国际化, 这在某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对于全球化设计风格的影响, 标志着图像信息传达功能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并被不断接受。
摄影技术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给图象设计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
(一) 从“图象”到“图形”理解上的变化
马修·布莱迪1865年拍摄的《里什蒙运河边的自由人》通过摄影与金属腐蚀技术制作印刷版画, 更加真实且快速地反映了场景内容, 改变了手绘插画时间长费用高的状况, 从信息表达而言达到了快速传达的目的, 这一技术的进步也让人们将图象分解成对于颜色构成、区域图案的理解, 这是图象向图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观念变化过程。
(二) 图象、图形的多元性
1878年摄影师穆布里奇拍摄的奔驰中的马 (如图4) 改变了人们对于图像只能静止的态度, 从单帧的图像演变成了多帧的动画, 创造了新的图象形式, 从思想认识的角度加快和促进了传统绘画向运动图象的转变过程。可以说摄影技术的出现一方面是一种实体的记录影像的方法, 而另一方面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绘画与图象、图形的认识, 这对整个标志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很重要的形式支持。从1924年法国巴黎奥运会、1936年德国加尔米施-帕滕基兴冬奥会、1948年伦敦奥运会、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1956年意大利科蒂纳丹佩佐冬奥会的会徽 (如图5) 都可以看到这种图象记录的方法。
著名的加拿大教育家、传播理论家麦克卢汉指出:“现代社会已由文字文化转向图形文化, 人类已进入读图时代”。新媒体技术正是在这些技术形成和发展基础之上结合20世纪末电脑的普及、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对于图象、图形的新的表现形式“图像”。“图像”分为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两个方面, 它是对于图象和图形更高层次的数字化处理模式。例如以APP操作平台作为依托, 改变传统媒体的纸质模式和相对被动的网页查找信息模式, 使用H T M L 5、AR增强现实技术、手机终端原生APP应用技术、Paas平台技术、APP软件编辑系统及UI界面设计等技术, 让使用者能够参与其中, 这一变革拉近了设计师和观看者间的距离, 观看者具有更强的自主性。新媒体技术的产生使标志设计从色彩构成和形式构成多个方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针对产生的诸多新媒体衍生品和更强的影响力及观众参与性, 标志的形式需要更加简洁、明了、易读且易作为后期衍生品中的元素进行使用。我们可以发现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2018韩国平昌冬奥会、2020年日本东京奥运会的会徽标志设计中都有这样的趋势 (图6) 。
三、“图像”性标志中的人性化趋势
历届奥运会会徽标志设计的发展历程正是世界平面设计发展与审美演化的缩影, 从早期插画、招贴画作为表现形式的奥运会会徽标志, 到1960年美国加州斯阔谷冬奥会和1968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之后运用严谨、规整的几何语言进行设计, 再到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后代表现代标志设计轻松、自由设计风格形式的产生, 传达出新的视觉设计感受。正如康定斯基说的:“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儿, 每个时期的文明必然产生出特有的艺术”。
伴随着欧洲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运动的发展, 人们不断地在艺术设计形式上追求更符合时代特征的形式。人们改变了早期维多利亚风格的繁琐而更多地追求符合使用功能的简洁和单纯, 在格罗佩斯和他创建的包豪斯学院的设计思潮的影响下, 遵循理性, 用规整的几何形和简约抽象的色彩来概括客观世界成为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趋势, 并被广泛地使用到了平面设计中, 这在多届奥运会的标志设计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但是这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忽视了人的感受与情绪, 显得过于冰冷、无情, 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 因而人们需要更加有“感情”的设计。
近些年的奥运会会徽标志中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达到具有“感情”的人性化设计的目的。
(一) 自然元素的使用
所谓自然元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未经过度修饰的真实图像形式。在近些年的奥运会会徽标志中, 设计师改变以往重构成轻感情的手法, 利用生活中自然真实的图形语言来代替固定、工整的几何图案, 这样的改变让设计变得更加贴近生活, 具有趣味性。比如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会徽利用手绘线条画出一个跳跃中的人, 线条边缘像正在纸上慢慢晕开的水彩, 自然而轻松, 完美地体现了巴塞罗那人热情、开朗、随性的性格, 和欢迎全世界的朋友来此做客的心情。
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会徽也具有这样的特色, 整个会标就像一幅儿童画, 画面整体采用深浅不一的手绘质感蓝色底面作为背景, 上面绘制着白色手绘质感的橄榄枝, 轻松而不失希腊雅典独特的地中海特色。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整体的形式上以传统印章为原形, 采用代表印泥的中国红, 利用篆书书写了代表北京的“京”, 画面生动而具有浓厚的文化性, 充分体现了民族性与地域性。
2020年日本东京奥运会的会徽跟1968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会徽和1972年日本札幌冬奥会会徽相比, 在整体形式上有极大的相似性, 采用圆形中心式的布局构图方式, 但是在构图元素上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采用了日本的国画樱花元素进行组合构图, 相对之前两届在日本举办的奥运会的会徽而言, 2020年的日本东京奥运会会徽显得更加生动、自然、轻松。
(二) 场景化元素的使用
所谓场景性就是在图形构成的过程中设定某种特定的环境或主题让观看者去解读和感受其中蕴含的故事线索。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图像场景化的表现方法。比如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的标志就在向观众展现澳大利亚的过去与今天的故事, 在整体的设计中以原始土著民为原形, 巧妙地运用它们捕猎使用的器具作为图形的部分, 同时将悉尼歌剧院这一具有地标性意义的建筑外轮廓与土著人的帽子形式元素相融合, 整体形成一个运动中的原住民, 通过这幅画面中清晰的元素展现可以给观者一种很强的带入感, 想象到当时原住民捕猎、欢庆的场景, 也可以通过阳光和悉尼歌剧院想象到今天美丽的悉尼城市景象。
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的会徽设计也具有非常有趣味的场景性, 整体设计打破了传统会徽标志设计的方法, 一方面采用了大胆的颜色, 另一方面则采用了涂鸦的图形形式, 画面整体保持了强烈的不平衡性, 产生跳动的视觉感, 给观看者带来无穷的想象力。观看者可以尽情地组合图案中的四个数字, 想象它放置的地点, 场景和人物, 同时也可以跟比赛项目相结合。
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会徽设计跟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会徽设计一样具有很大的突破性, 一方面在形式上它采用了SOCHI.RU的索契主委会国际域名组成, 在往届奥运会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同时整体的标志采用了场景性的表述方式。因为索契是一座依山傍海的城市, 是俄罗斯重要的度假城市之一, 因此在整体的会徽设计中采用了虚拟场景的形式, 利用SOCHI与2014进行竖向对称构图, 让观看者在还没有到达索契前就能隐约感受山美水清的感觉, 同时通过SOCHI.CN的收缩便可直接浏览美丽的索契风光, 将想象与现实场景相结合, 增强了联系性。
在漫长的奥运会历史中, 每届的奥运会会徽设计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它已不单单是一个标志,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城市的文化、历史与特色, 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设计水平与技术水平;它是世界现代设计史影响下的产物, 代表了某一个特定时期的风格与特色;同时它也是人们对于认识设计与追求改变的见证者, 它见证了人们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参与设计的过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表现平台种类的增多, 奥运会会徽标志的设计从“图象”和“图形”设计向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的衍生“图像”设计发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标志设计不论是追求多元化、人性化还是国际化, 都离不开其核心审美功能——艺术性, 标志要给人美的感受, 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运用现代图形化语言传达出更为丰富的理念与情感。
摘要:奥运会作为世界性的运动会,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奥运会会徽标志则肩负起了传达举办国和城市历史文化与精神使命的重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奥运会会徽标志在设计形式上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奥运会会徽标志的设计从“图象”和“图形”设计向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的衍生“图像”设计发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标志设计不论是追求多元化, 人性化还是国际化, 都离不开其的核心审美功能——艺术性, 标志要给人美的感受, 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运用现代图形化语言传达出更为丰富的理念与情感。
关键词:图象,图像,奥运会会徽标志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标志是一种特殊的艺术造型或抽象符号,以独特的视觉展示来传递信息。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是我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大学生综合性运动会,已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校园体育文化现象,作为大运会主要视觉形象的标志,能使大运会蕴含的隐性文化显性化、载体化,同时,借助标志传播先进文化和高校体育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历届大运会标志设计理念与演变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历练我国大学生的体育精神,探讨大运会存在的问题,总结大运会的发展趋势,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历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标志设计理念与演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图书馆、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官网等电子资源查阅与我国大运会标志相关的文献和信息,并在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徐州市图书馆、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手工翻阅了1982年至1996年的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查阅有关报道我国大运会的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支撑。
1.2.2 对比分析法
对所收集的历届大运会标志的资料进行量化统计与分析,然后进行对比定性分析。
2.1 我国历届大运会标志设计理念发展状况分析
设计理念是指标志在构思创作过程中的主导思想,以及赋予它的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是标志的精髓所在。我国大运会的主题理念是“团结、奋进、文明、育人”,所以历届大运会标志的设计理念围绕此主题又有自己独到的特色。本文依据历史划分的理论和时代背景,结合高校体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大运会自身的发展规律,将我国大运会标志设计理念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2.1.1 标志发展初期(第一、二届大运会)
这个阶段包括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大运会,这两届大运会分别在1982年和1986年举行。首届大运会标志(图1)以跑道、数字、年份、太阳和书为造型元素,但有统一明确的主题:“书”主要体现出浓厚的校园文化,书上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寓意着我国高校体育事业蒸蒸日上;设计采用写实的手法,将几何图形简单组合,设计手法单一,具有直观性。高校体育回温之后,第二届大运会于1986年在大连举行,该届标志(图2)造型中圆形圈圈相扣,象征着大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面貌,设计风格与首届标志相似,简单、具体,艺术性较低。
图1 第一届大运会标志
图2 第二届大运会标志
“文革”期间,我国高校体育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摧残,改革开放以后高校的体育工作才得到恢复。发展初期的大运会标志设计受当时政治和科技水平的影响,设计理念以教育为主,设计风格简单,造型元素具体,设计手法单一,缺乏视觉上的享受。
2.1.2 标志发展阶段(第三、四、五、六届大运会)
20 世纪80年代,在国家“教体结合”和“体教结合”的政策下,1986年原国家教委和体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提出抓好学校体育,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1987年4月《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的颁布,使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走向新的发展道路,我国大运会的竞技水平也更加专业化。同时,1990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1995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出台,推动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大运会是高校体育的竞技场,高校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大大推进了大运会的发展,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为政治服务,这一阶段的大运会标志以“飞跃、轻捷、拼搏奋进”为主题,象征着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我国强烈希望加快体育发展和实现体育强国的愿望;在造型元素上(表1),不再局限于跑道、年份、地点等具体元素,开始融入一些象征图形,如体现地域文化的湖北“黄鹤”、四川“峨眉山”,象征民族文化的“凤凰”、“太极球”等,使大运会标志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在设计手法上,随着国外多种设计思想的传入,设计师逐渐采用象征性符号,图案也由定量变为变量,从第五届大运会开始设计开始采用抽象造型手法。第五届大运会标志由三条湖蓝色弧形与红色球形组成不稳定图形,从形式上看,标志中的红色球形既似数字“96”,又似初升的朝阳,同时也是太极图案,在似与不似的抽象之间更加深化标志的内涵。进入21 世纪,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图形设计的手段变得丰富多样。2000年第六届大运会标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电脑合成的渐变新色彩把运动之美和活力之美融入到抽象图案中,这是科技化带来的艺术之美:圣火火焰和“6”组成了红色的、富于动态美的飘带造型,以体现体育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大学生青春活力;标志下部“A”字图形,与红色圆形“6”共同构成站立的“人”的形象和“大”字的形象,代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
发展阶段的大运会标志,设计主题越来越明确,文化内涵逐渐多元化。这阶段最显著的变化是标志设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标志呈现出多元艺术风格的设计潮流。
表1 我国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标志多元文化统计一览表
图3 第三届大运会标志
图4 第四届大运会标志
图5 第五届大运会标志
2.1.3 标志成熟期(第七、八、九届大运会)
图6 第六届大运会标志
21 世纪初期,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特别是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政治稳定的大局势下,我国大运会的标志逐渐成熟,设计主题更加明确(如表2 所示)。2004年上海第七届大运会标志以两条手绘的富有运动感的笔 触突显“运动”主题,象征新世纪大学生的朝气和风采;由于2008年我国举办奥运会,第八届大运会提前一年举办,也使之直接成为奥运会的练兵场,该届大运会标志明确提出以“搏”为主题,突出大学生运动员奋力拼搏冲刺的瞬间形象,同时也寓意着我国大学生在北京奥运会上将全力拼搏,为国争光。伴随着我国各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和《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2012年天津大运会标志不失时机地提出“阳光体育、和谐发展”的主旨,寓意着大学生继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全民健身和谐开展,同时与天津共同发展,设计主题融时代教育和地域发展为一体。
在设计风格上,开始注重简洁美,趋向于图形的叠加,用软件合成出许多信息时代的造型语言。第七届大运会标志以两条手绘的笔触作为主图案,整体似运动员形象,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第八届大运会标志以书法体汉字“广”和数字“8”塑造出运动员“搏”的形象;天津第九届大运会标志名为“青春飞扬”,设计图案以“9”构成的运动圣火为表现形式,同时又似腾飞的“和平鸽”、“舞动的手”、奔腾的“浪花”,整体又似一只展翅腾飞的“凤凰”,在多元文化下升华大运会的主题。
表2 我国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标志主题统计一览表
这一阶段,大运会标志的主题更加明确,设计风格蕴含更多的时代元素,标志更加抽象,更能体现速度的感觉,从情感、精神等层面传达运动、青春、城市的气息。
图7 第七届大运会标志
图8 第八届大运会标志
图9 第九届大运会标志
2.2 我国大运会标志设计理念演变特征分析
2.2.1 设计主题更加明确
我国大学生运动会标志的主题从无到有,并逐届明确,更加紧扣时代和教育主题,深化了大学生运动会的文化价值,体现出国家和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体育的教育作用。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2.2 文化内涵逐渐丰富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省市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影响日益深远,人们对标志的审美观念不止于形象,更注重文化内涵。校园文化、体育文化、人文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民族文化的融入使大运会标志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标志文化的多元性同时展现了我国的多民族性和大学的育人理念,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交融而深化,使得我国大运会标志文化更有内涵特色。
2.2.3 设计风格更加成熟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大运会标志设计逐渐成熟化,呈现出多元艺术风格的设计潮流。大运会标志设计风格演变如图10 所示。
图10 我国大运会标志设计风格演变
在人们审美意识提升的过程中,学校更加重视创造美的教育,逐渐去挖掘体育中的形体美、过程美和精神美,标志的设计图案也逐渐由繁复的具体实物抽象为运动形象,使标志更简洁美观、人性化;同时,标志文化的多元化使设计手法由写实到抽象,融多种文化于一体,使标志抽象得更富有情感;标志在工艺上由图形的抽象组合到软件合成的新符号,体现出我国科技的进步。大学生作为我国科技领域的主力军引领着科技发展的潮流,借助大运会这一平台,在标志中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作成果,体现出这一时期的科技水平。
2.3 我国大运会标志的价值分析
2.3.1 教育价值
回顾我国大运会的历史,不同时期的大运会标志传播出不同的教育理念:前四届大运会的标志都体现了大学生运动健儿飞跃、轻捷、拼搏奋进的精神面貌,加快推动我国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愿望;第五届到第八届大运会的标志都是以“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和挑战极限、勇攀顶峰的竞争意识为主题,“搏”一金牌为目的;第九届大运会标志形象传达了“阳光体育、和谐发展”的体育教育思想。这些也正是我国大运会教育价值的所在之处:拼搏进取的自我教育、和谐发展的协同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但是现今,与大运会水平渐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二十多年连续下降的趋势。在“金牌至上”的诱导下,我国高校的“教体结合”体制存在着“重竞技、轻群体”的现象,我国大运会赛场也俨然成了运动员们的金牌竞技场,有的甚至出现运动员身份作假、运动员学校“挂名”等现象,严重违背了大运会的教育本质。我国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金牌的攀比,而是培养了多少体魄健康、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大运会属于体育教育的范畴,所以,为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大运会理念必须回到其“育人”的轨道上,以普通大学生为主体,通过举办大运会全面推动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真正实现体育竞技与社会进步、与学生和谐发展相统一,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的目的。
2.3.2 文化价值
大运会标志其实是一种多元文化交融、冲突的产物,它将体育文化、校园文化、时代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形成新的创作理念。细看历届大运会标志,标志的设计不仅担负着传播大运会文化理念的职责,而且也成为各地域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我国各地域传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大运会的文化价值主要在于传播体育文化,增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推动大学体育运动开展,同时实现我国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我国的软实力。
2.3.3 商业价值
大学生是影响我国发展方向的中坚力量,更是未来我国市场的消费主力,谁掌握了他们,谁就掌握了市场的未来。我国每届大运会标志都有其独到之处,正如品牌一样是一份巨大的无形资产,聚集着潜在的商业价值。“对企业来说,给你一个著名的标志,就是给你一个市场”,企业若向组委会购买了大运会标志的特许使用权,则可以把标志和商品的品牌在大学生群体和社会中广泛宣传,带有标志的商品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将发挥无形资源的效益。同时,大运会组委会通过授权集资,或作为这届大运会的收入,实现大运会标志的商业价值。该市场前景极为广阔,除了直接的产业拉动以外,还将带动举办城市大批相关消费的增长。
3.1 我国大运会标志设计理念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展初期,标志无统一的主题,设计风格简单,造型元素具体,设计手法单一;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设计主题逐渐明确,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艺术风格呈现多元化趋势;第三阶段成熟期,设计主题更加明确,标志更加抽象,更能体现速度的感觉,从情感、精神等层面传达运动、青春、城市的气息。
3.2 我国大运会标志设计理念演变特征表现为:标志设计主题更加明确,标志的文化内涵逐渐丰富,标志的设计风格更加成熟。
3.3 大运会标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教育价值,传播大运会举办理念,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文化价值,传播体育文化以及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商业价值,标志这一无形资产的营销。
[1]陈楠.标志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96-110.
[2]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确定会徽、吉祥物[N].中国教育报,1988-07-16(1).
[3]张元耕.“大运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3,10(3):15-16.
[4]陈德林,陈鹤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无形资产的开发[J].怀化师专学报,2000,19(2):69-71.
[5]焦素华.历届夏季奥运会会徽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释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实践的基本特征
2、物质
3、跨国公司
4、“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5、科学发展观
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规律是人认识的结果,所以规律是主观的
2、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4、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如何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2、试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考试科目:现代管理学
一、解释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管理的权变观念
2、简述协调的作用
3、简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4、在现代管理方法中,经济方法有哪些特点?
5、科学决策的核心是方案选优,简述方案选优的标准。
6、简述评价的原则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权变理论的思想结构可表示为函数式:Y(管理理论)=F(管理理论、管理方式)
2、在管理活动中应以定性分析为依据,定量分析为工具。
3、管理的整体优化是局部优化简单相加。
4、反馈是监督的一项重要职能。
5、管理只具有自然属性而不具有社会属性。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简述要点并联系实际分析)
1、谈一谈制订管理目标应遵守的原则。
2、如何认识战略观念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8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什么?
2、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简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4、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试述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二、辨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2、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政策和策略问题。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否定。
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2、现阶段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考试科目:现代管理学
一、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法约尔提出管理五个职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管理活动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3、行为科学理论对人的看法具有哪些新观点?
4、什么是管理观念?
5、权变观念在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辨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管理主体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单个管理者。
2、西蒙所提出的决策准则是最优、最佳。
3、财产所有权所获得的支配权是比较符合现代管理原则的。
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谈一谈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在处理二者关系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2、现代管理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联系实际论述在这个过程中决策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9级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政治理论(100分)
一、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马克思是怎样论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
2、独立自主内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简述邓小平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4、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5、实施“走出去”战略有何重大现实意义?
二、辨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式诞生的标志。
2、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要就是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
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俄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哪些理论思考?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怎样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目:现代管理学(100分)
一、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在现代管理方法中,经济方法有哪些特点?
2、赶超战略具有哪些特点?
3、简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4、简述管理的权变观念。
5、科学决策的核心是方案选优,方案选优的标准是什么?
二、辨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权变理论的思想结构可用函数式表示为:Y(管理环境)=F(管理理论、管理方式)
2、在管理活动中应以定性分析为依据,定量分析为工具。
3、管理只具有自然属性而不具备社会属性。
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谈一谈制订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2、如何认识战略观念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10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毛泽东在井风山斗争时期提出的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简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3、简述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4、简述如何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实到实处?
5、简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以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辨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我国的经济特区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3、把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会改变党的性质。
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思想。
2、试述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考试科目:现代管理学
一、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法约尔管理五个职能的主要内容。
2、管理活动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3、行为科学理论对人的看法具有哪些新观点?
4、什么是管理观念?
5、简述权变观念在管理中的作用。
二、辨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管理主体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单个管理者。
2、西蒙所提出的决策准则是最优、最佳。
3、财产所有权所获得的支配权是比较符合现代管理原则的。
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谈一谈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在处理二者关系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第一部分
1、5.45×24×0.2-3.45×4.8=( )
2、200-199+198-197+······+4-3+2-1=( )
3、一列火车全长215米,每秒行驶25米,要经过长960米的大桥,全车通过需要( )秒。
4、甲乙两个数的和是70,甲比乙多16,甲乙两数的积是( )。
5、果园里有桃树、梨树和苹果树共200棵,桃树是梨树的3倍,苹果树是桃树的2倍,苹果树有( )棵。
6、有一批水果,每箱放30个则多20个;每箱放35个则少10个。这批水果至少有( )个。
7、在一个长20分米,宽15分米的长方体容器中,有20分米深的水。现在在水中沉入一个棱长3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这时容器中水深( )分米。
8、东城区粮库,第一天运出所有粮食的一半多2吨,第二天又运出余下的一半少0.8吨,第三天运出6吨粮食后,还有4吨。粮库中原来共存粮食( )吨。
9、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地出发,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车在离中点25千米处相遇。两地相距( )千米。
10、一个正方体的高增加3分米,就变成了一个长方体,且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60平方分米,原来正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1、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如果把它锯成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若干块,表面积增加( )平方厘米。
12、5100除以一个三位数,余数是95,这个三位数最大是( )。
13、有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减少4米,宽减少2米,面积就比原来减少44平方
米,且剩下部分正好是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米。
14、两数相除商是4,余数是17,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673,被除数是( )。
15、两段长度相等的铁丝,第一段用去1.8米,第二段用去2.5米,余下的第一段正好是第二段的2倍,第一段铁丝原来长( )。
16、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丁得( )分。
17、父亲比儿子大28岁,父亲的年龄比儿子年龄的4倍多1岁,儿子今年( )岁。
18、甲乙两辆卡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农场。甲车比乙车早到0.8小时,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离农场24千米,甲车行驶全程用了( )小时。
19、2份点心和1杯饮料共26元;1份点心和3杯饮料共18元。1份点心和1杯饮料共( )元。
20、在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大立方体的顶部中央挖去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现在这个大立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第二部分
一、判断。
1. 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
2. 游泳池注入半池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
3. 两个体积一样大的盒子,它们的容积一样大。( )
4.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 ( )
5. 冰箱的体积等于它的容积。 ( )
6. 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和容积。 ( )
7. 长方体的体积一定比正方体的体积大。 ( )
二、选择适当的答案填空。
① 体积 ② 容积 ③ 表面积
(1)做一个长方体油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长方体的( )。
(2)求一个长方体木块占空间的大小,是求长方体的( )。
(3)求一个油桶最多能装多少油,是求油桶的( )。
(4)运动员领奖台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这个领奖台的( )。
① 体积 ② 容积
(5)往一个杯子里倒满饮料,( )的体积就是( )的容积。
① 杯子 ② 饮料
(6)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缸,它的容积( )它的体积。
① 大于 ②等于 ③小于
(7)油桶的体积是指它( ) ,容积是指它( )油的体积 。
① 所能容纳 ② 所占空间的大小
三、实践活动。
一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木块,从正中挖去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体积、容积、表面积是怎样变化的?
四、想一想。
四、应用题(20分)
2、列出2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指出哪种适用于参与观察,哪种适用于非参与观察,并简要说明理由。(提示:必须二者皆有)
答:调查了解电大学生到课上课的情况,适用于参与观察,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到校,一起在教室上课,观察了解电大学生的到课率,调查学生上课的课堂纪律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因为只有参与到观察的群体中,和他们一起活动,才能收集到真实的资料。
1 农运盛会分析
1.1 历届农运会吉祥物与会歌之阐释
第一届全国农运会吉祥物是牛 (丰丰) , 它是我国第一个“牛吉祥物”, 牛是农耕文明的代表, 是勤劳朴实的象征, 也是丰收富足的吉祥之物。
第二届全国农运会吉祥物是猴 (康康) , 它神情憨态可掬, 身形活泼可爱, 充满奋发向上的青春气息, 增添了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
第三届全国农运会吉祥物是蛙 (田田) , 青蛙造型活泼可爱, 着装打扮充满乡土气息, 它取名“田田”, 意为青蛙是农田的保护神;田地又为农业之本、农民之本。“田田”与“甜甜”谐音, 寓意9亿农民奔小康, 使生活更加甜美[3]。
第四届全国农运会吉祥物是龙 (隆隆) , 2000年是中国农历龙年, 因而第四届全国农运会的吉祥物是一条高举世纪火炬、身着运动服奔跑的小龙仔, 取名为“隆隆”, 隆与龙字谐音, 旨在取隆重热烈之意, 中文直意为隆重、盛大, 含有兴隆、热烈、吉祥、兴旺等寓意, 而作为象声词的“隆隆”更具有轰动、响亮之意。
第五届全国农运会吉祥物是燕 (园园) , 又称春燕, 是人们所熟悉的益鸟, 能捕捉多种害虫, 是农民朋友的好帮手、好朋友;春燕与本届农运会举办地宜春市恰巧同一个吉祥的“春”字, 选用春燕作为第五届全国农运会吉祥物恰到好处。
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吉祥物是“同同”。命名“同同”, 取同心、同德、同根、同源之意;象征9亿农民同心同德奔小康,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共盼统一之寓意, 且与刺桐花谐音。
吉祥物和会歌不仅体现了农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又有浓厚的乡土风情, 透露出农民朋友们丰收的喜悦和对生命的激情, 是人民向往和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期望。
1.2 历届农运会大型文体表演之内涵
第一届:上下数千年, 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 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博采南北各派舞龙之精华, 如行云流水, 似狮腾虎跃, 表现出“龙的子孙”、“龙的传人”——九亿农民庆丰收的喜悦。
第二届:湖北孝感是汉孝子董永的故里。“孝感”因董永“孝心感动天地”而得名, 沿用至今。比赛的开幕式在新建的孝感体育场举行, 一万多人参加了开幕式的文体表演, 开幕式上, “仙女下凡”、“八人踩伞”的跳伞表演赢得了数万名观众的喝彩和掌声。
第三届:开幕式上, 上千人组成了“民以食为天”的图案, 博得众多仁人志士的良好评价。“民以食为天”出自《汉书·郦食其传》, 云:“王者以民为天, 而民以食为天。”历次的改朝换代大多是被农民起义推翻或者元气大伤, 常常是遭遇大旱, 农民颗粒无收, 而官府依然横征暴敛, 民不聊生, 终于揭竿而起, 所以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 是因为生产和生活资料, 通俗些说就是因为粮食, 因为“吃”引起的。今天能够国泰民安, 根源于我们能够吃饱了, 吃的更好了;然而我们仍然需要保农业、保丰收, “食”是我们的继续生存之本。
第四届:该次农运会的召开适逢世纪之交, 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耕耘新世纪》, 万余名大、中、小学生和著名演员参加演出, 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艺术特色共同烘托出“农为国之本, 农兴国更强”的主题, 寓意深刻, 气势恢弘, 充分展示了中国当代农民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崭新面貌, 突出表现基本实现小康后中国农民的精神风貌;新颖的艺术特色, 也反映出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巨大进步, 农田的丰收需要农民的辛勤耕耘、农民的生活需要耕耘, 在我们迈向21世纪的道路上, 仍然需要我们农民的无私耕耘, 耕耘出新农村、新天地。
第五届:有15000多人参加的大型文体表演《田野大风颂》使得农运会的开幕更加别有一番气色。由四个部分组成, “风骨篇——坚定的脊梁”, “风华篇——烂漫的原野”, “风情篇——欢乐的家园”, “风潮篇——壮丽的时代”。
第六届:开幕式主题为“大地情飞扬”, 集中表现的是全国九亿农民之情。演出分六个部分, 分别是序篇“妙音鸟飞来”、丰收篇“民以食为天”、风情篇“挥汗天地间”、奋争篇“爱拼才会赢”、展望篇“春风颂吉祥”和尾声会歌演唱。
2 结语
“国以民为本, 民存则社稷存, 民强则国家兴。”充分说明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历届农运会国家各级领导人亲自出席开幕式, 是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我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80%左右,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发展农村和农民体育, 是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重要内容。如何让更多地区、更加广泛的农民从农运会当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培养健康的生活观念和方式, 提高自身素质;如何以农运会为契机, 进一步挖掘农村体育的内涵, 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值得我们更多地进行纵向和横向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素.由农运会看多元化农村体育发展趋势[J].理论前沿, 2009.
[2]何旭初.农运会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8.
【历届工业设计考研试题】推荐阅读:
中央党校历届考试题02-02
团委学生会历届换届笔试试题参考11-15
历届高考作文题目06-10
历届无烟日口号06-13
历届中考满分作文:过错06-28
诗歌鉴赏历届高考题07-20
湖南历届中考满分作文09-15
历届党代会报告11-21
历届党代会召开01-05
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