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强县发展规划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教育强县发展规划(精选8篇)

小学教育强县发展规划 篇1

化建设规划

米吉克乡喀纳依村小学

2014年1月

米吉克乡喀纳依村小学义务教育标准

化建设规划

2014--2018年度

我校建于1959年,位于米吉克乡喀纳依村2组,我校生源主要来源于10村的学生。我校是一所六年制小学。学校占地总面积2324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67平方米,校舍面积297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3.4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455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52.3平方米。

我校现有学生87名,教学班5个,其中双语班4个。我校现有教职工9人,其中男教职工2人,女教职工7人,党员4人,少专任教师9人,其中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7人,中专学历1人,小学一级教师3人,小学二级教师6人.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学校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硬件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学校现有教学用房3栋,其中普通教室5间;办公室1间;体育器材室1间,实验仪器室1间;图书室1间,藏书总量2739册,生均20册。学校各室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完善齐全,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绿意盎然,文化气息浓厚,已成为教师顺利工作、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兴县、教育强县战略,切实提高义 1 务教育水平和质量,确保我校创建教育强县活动扎实开展,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米吉克乡卡纳依村小学教育强县发展规划2014-20118年教育强县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县委、政府教育强县的总体要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关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努力推进我校布置合理、资源优化、设施完备、师资合格、质量优良、管理完善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

根据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规划,在2014年至2018年完成我校标准化建设目标及均衡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配合教育局到2020年实现教育强县战略目标。

三、具体目标

1、积极配合教育局 “2014年—2018年完成创建教育强县硬件达标目标”,完成对我校的改扩建工作;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和班班通工程的建设,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以推进双语教育为主线,深入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师队伍建设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校内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各教研组教师都能使用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全面发展学校各学科教育,使学校教育能够持续、健康、协调、科学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均衡,能在2015-2020年内达到创建教育强县的目标。

四、成立了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后,立即成立了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迎接考评工作的专项分工,落实了重点工作及责任人。

长:吾古兰木·热合曼(校长)负责全盘工作 成员

马衣巴尔·吐然克(班主任)负责A1指标 巴哈古丽·亚森(班主任)负责A2指标 阿比旦·艾海提(教务主任)负责A3指标 阿依努尔·买买提(任课教师)负责A4指标 托合提·艾山(班主任)负责A4-C39指标

二、工作步骤 1.准备阶段

1)召集全校教师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督导评估办法》,宣传动员评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使全体教师认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教育强县,实现教育强区的基础性工程,地位十分重要。2)分清各组的工作目标。

3)查清有关办学条件与队伍建设的材料,不足的部分按时上传县教育局,保证改善办学条件。2.自查阶段(1)对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督导评估办法》的指标体系,结合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进行合理分工和指标分解,分别组织有关人员搜集所分管项目的基本情况自查并打分。

(2)由吾古兰木校长主持召开自评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听取各部门负责人的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做出自查自评意见,拟定各项指标的评估分值。

(3)自查自评领导小组在分析综合自评结果的基础上撰写学校自查自评报告。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完善机制。

1、加强教育强县领导工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责任。学校成立教育强县领导小组,加强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贯彻《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积极落实我校教职工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工资。

2、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工作。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教师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党风廉政和教育行风建设。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树立团结勤政、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形象,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开拓进取、干净干事的管理梯队。

3、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努力打造“法治校园”。加强教育法制队伍建设,在加大教育执法监督力度的 同时,为教育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重视和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不断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和应急机制,全面落实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稳定。

(二)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推进我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在完成对我校的建设和改造基础上,是我校能够达到校园合理、设施完善、安全卫生、绿化美化的标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提高办学效益。

2、把握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教师经常性的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教书育人、甘于奉献、敬业爱生、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加强学校后备力量的培养,要把事业心强、有能力、能干事、廉洁自律的优秀教师选拔充实学校领导岗位。加快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大力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上观摩课、教示范课和各类教学活动,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3、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的学校德育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重视抓好对学生爱国爱家乡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开展贴近学生的多样化的基础道德实践体验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将法制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不断提高青少年法 制教育效果。

4、深化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革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制定科学、可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和办法。

5、努力搞好平安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以学校为主体,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切实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建立起“平安校园”的有效工作和管理机制,健全校内及学校周边安全防范机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把各项宣传教育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橱窗、文化墙、黑板报等增强学校的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6、深化招生制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一是严格执行“免试、就近”招生入学政策。均衡生源安排,合理确定学校招生范围,确保学校招生公开、公正、公平。二是完善控辍保学、助学机制,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完善对困难家庭学生及各类弱势群体学生的资助体系,实行“两免一补”,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切实防止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造成辍学问题,帮助低保家庭子女顺利完成义务教育。

小学教育强县发展规划 篇2

1.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

(1)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发挥主渠道作用, 以“责任、创新、实践”为重点,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 积极开展“法律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文明礼仪进校园”“民俗文化进校园”等行动, 促进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2) 落实政府、学校、社会、家庭育人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 学校为主体, 企业、社区、家庭全面参与的青少年德育工作机制。加强中小学德育实践基地建设, 整合屯昌县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地理资源, 加强青少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2. 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1) 强化学校规范管理, 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各个学段内部结构特点的学校章程;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试行) 》;落实校务会议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教育质量定期分析制度和社会参与学校评价制度、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等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点监督管理。

(2) 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视导机制, 通过现场观察、分析评价、研究诊断等方法对学校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校本研训管理、课堂教学等进行诊断、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达到调适、改进学校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3. 突破难点, 开展“四项”行动。

(1) 深入开展“教育质量研讨”行动。每年都要围绕提升教育质量确定专题, 开展深度调研, 召开现场会议和教育质量分析会;针对高考和中考, 组织骨干教师扎实开展考试信息跟踪、备考和学科教法研究, 提高中考、高考成绩。

(2) 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行动。组织教师进行“一般基本功”“学科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和比赛活动;每年开展“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质课、优秀论文”等评选活动, 引导、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3) 深入开展“师德师范、校风校纪提升”行动。制定与落实校长和教师行为规范, 加强内外监督和约束;每年9月定为“师德师风大家谈”活动月;每年评选和表彰一批优秀教师;每学期末开展“百姓问教”活动。

(4) 深入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行动, 积极探索教师均衡配置的新途径, 通过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教师双向对口换岗任教、学校互派中层领导交流挂职等多种形式, 促进学校共同进步。

4. 深化改革, 提升教育发展内在动力。

(1) 落实与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进一步简政放权, 切实转变教育行政管理职能, 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2) 探索建立教师转岗退出机制。一是对连续两年考核为基本合格或当年考核为不合格的教师进行转岗到非教学岗位;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的, 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由学校提前30日书面通知, 按照人事管理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合同;非教学岗位经考核不合格、不能胜任工作的, 按照人事管理有关规定予以解聘。二是因身体健康原因, 不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以及工作年限满30年或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教师, 按照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相关退出手续。

(3) 实施学区制办学, 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分成若干个学区, 以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 带动学区内学校共同发展。

(4)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 大力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完善分层教学试点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兴趣小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5)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一县两校一园”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引进工程, 至少引进省外1所优质中学、1所优质小学、1所优质幼儿园与我县合作办学。面向全国公开招聘若干名中小学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发挥长期居住屯昌县“候鸟人才”的作用。

5. 加强四支队伍建设, 提升整体素质。

(1) 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健全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探索中小学校长管理“去行政化”, 中小学校长由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选拔任用并归口管理, 试行校长职级制。对优秀校长转岗实行可比照级别安排:屯昌中学、思源实验中学校长转岗可按正科级别安排, 红旗中学、职业学校和思源实验学校校长转岗可按副科级别安排。要积极尝试在本系统或面向社会采取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办法选拔任用中小学校长。

实行校长任期制。小学校长任期为五年, 中学校长任期为三年。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满两届后, 原则上应该交流, 任职满三届, 必须交流。学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不合格或连续两学年被评为基本合格的校长将进行解聘。

加强校长岗位培训。中小学校长必须“持证上岗”。新任校长到任一年内必须取得校长任职资格证书, 否则不能继续担任校长。在职校长任期内至少参加一次岗位培训。有计划地组织部分新任校长、副校长到同类管理水平高、办学成绩突出的学校挂职研修。

校长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要经常性地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指导教科研工作。校长要兼任一定课时量的学科教学, 并带头上示范课或作讲座, 带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对本县域内中小学 (含幼儿园) 教师实施统筹规划和综合管理, 严格落实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三年一核”和“一年一微调”的政策。

建立教师补充机制。按照“有编即补、凡进必考、择优录取”的原则招录教师, 一般招录本科以上年龄在30岁以下的应、往届毕业生为主;对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以上职称的在岗教师, 年龄适当放宽。

加强教师培训。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县举办的各类培训, 教师培训经费占学校公用经费的比例不得低于5%。加强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 由政府出资向社会培训机构购买服务, 补充培训能力不足问题。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设立学科名教师工作室, 开辟“名师讲座”“名师精品课研讨”等教育教研活动, 使名师逐渐成长起来。

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坚持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向优秀教师和班主任倾斜, 在30%奖励性绩效工资总数内, 排在前面的10%人员和排在后面的10%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相差8倍以上。

推进教师交流。落实国家和省的教师交流制度, 每年按5%—10%的比例进行交流。在农村中小学工作未满5年的, 一般不予交流, 教师调动必须根据学校岗位需求, 参考教师综合考核结果。

加强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聘后管理, 对已聘任的一级教师、高级教师等每学年进行量化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师德师风、担任班主任、周课时完成量、指导培养青年教师、上公开课、学年度发表论文等情况。对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的教师, 给予缓聘, 缓聘时间为一年, 一年后经考核合格的, 给予续聘;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教师, 给予低聘。聘任一级教师、高级教师等职称职务的原则上3年内不允许申请工作调动。建立学科教师随考制度 (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 随毕业班考试制度。

(3)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 提高教研水平, 促进教研常态化。推进县教研员全员聘任制和考核制, 建立县、片、校三级教研机构“纵向指导、整体联动、分层落实”的联动机制。

6.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1) 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体系。

(2) 制订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

(3) 建立校长考核评价体系。

(4) 建立教师工作管理评价体系。

5.建立中小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二、保障机制

1. 加强组织领导。

(1)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县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育工作, 县政府常务会每年至少研究两次教育工作,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半年对教育工作进行一次调研, 解决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县政府分管领导每月对教育工作进行一次督促检查, 县人大、县政协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教育专题视察和调研。

(2) 成立县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研究制定全县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规划并指导实施;设立中国共产党屯昌县教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负责县委教育工委的日常工作。

(3) 完善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所学校, 每年至少为学校办一件实事;镇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所完全小学;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和中层干部实行包片包校制度。

2.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确保教育经费的法定增长。

(1) 落实省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各级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按不低于省定的标准执行。

(2) 设立校长基金。校长基金主要用于表彰奖励优秀教职员工、资助名师工作室和教研活动等。

3. 规范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兼顾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统一规划城乡学校布局;统筹考虑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全面改薄工程等, 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按先建后撤的原则, 采取“撤、并、建”等措施, 实现城乡教育结构、规模、质量的统筹、协调、均衡发展。

4. 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1) 大力表彰先进, 通过激励和引导, 着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 造就一批理念新、能力强、水平高的专家型校长, 引领广大教师和校长努力工作, 争创一流。

(2) 关爱特殊群体学生, 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尽职尽责,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孤儿、三类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关爱保护工作体系, 促进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

(3) 县委、县政府要大力营造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努力为学校和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严厉打击干扰教学和危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小学教育强县发展规划 篇3

——围绕一个中心。即紧紧围绕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这个中心,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解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结构性矛盾和城乡师资力量不均衡的突出问题。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搭建二个平台。一是搭建好县、镇、校研训平台。构建了纵向联系的教师培训和校本教研三级网络。即以县教研室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为龙头的校本研修团队,以镇中心教研组为核心的校本研修团队,发挥示范、培训、辐射作用,以校为主体的校本研修团队,以课堂为阵地进行教学与反思、升华与提高。二是搭建横向的校际合作交流平台。将师资相对好的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共建,32对学校实行结对帮扶交流,实行相邻乡镇校本教研联谊交流,相互学习借鉴。

——强化三级培训。一是鼓励外出培训。近几年,共有900余人(次)的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县教体局先后组织骨干教师到江苏、山东、天津、四川等地及省内名校学习,70%的学校先后到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宜川中学、西安中学、高新一中、师大附中、成都实验中学及市内名校学习交流;二是抓好县级培训。通过“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学科骨干提高研修、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县级名师送培下乡”等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教师培训活动。先后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李镇西、张国宏、黄亢美、蔡玉琴等20多名专家和40余名省、市教学能手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了82场(次)的培训,培训教师23000多人(次)。三是县教研室大力开展 “送培下乡”活动。组织专、兼职教研员,教学能手、名师奔赴乡镇学校,为农村学校教师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帮助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近两年,共开展“送培到校”活动30余次,培训教师2400余人(次)。新任教师重点进行 “师德修养”、“教育政策法规解读”、“新课程理念”等内容的培训;夯实校本培训。将一些具体的,容易操作的培训任务落实到镇和学校,并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考核。

——建立四项机制。一是健全工作制度、确保经费投入,建立校本研修保障机制。县教体局先后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实施意见》、《宁强县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评估办法》、《宁强县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制度》等文件,将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情况作为评优晋级、考核奖励的必备条件,并对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進行专项考核奖励。县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学校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培训不得低于20%,县教师进修学校配备了多媒体录播系统,装备了培训教室、报告厅、网络教室,为校本研修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聚焦课堂、建立四级研修联动机制。按照“四级联动,聚焦课堂,创新形式,注重实效”为方针,县上定期举行中小学学科教育学会年会暨观摩研讨活动,学校重点抓好“青蓝工程”,扎实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教学案例研究、家校联动观摩等系列课堂研修活动,教研组重点抓好集体备课、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主题研修、组内研究课等活动,教师个人重点做好课后反思、同伴互助、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等研修活动;三是实施“名师工程”,建立校本研修引领机制。实施“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县级名师”梯级人才培养计划。四年来,共评选出130名“教学能手”,60名“教坛新秀”,涌现出 “市级教学能手”33名,“省级教学能手”14名。“名师工程”已初见成效;四是实施课题研究,建立校本研修促进机制。加强课题研究的培训与指导。从立项申请、实施方案的制定、研究资料的收集,到研究目的、方法途径、研究成果的形成等方面,对承担课题研究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了多次专题培训。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活动,2011年对全县335个微型课题进行了结题评审,共评出优秀课题10个,优良课题23个,合格课题280个。目前全县共有73所学校承担省级课题98个,市级课题12个,县级微型课题142个。

小学教育强县发展规划 篇4

一、人才开发: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发展。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要围绕经济发展来确立,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要根据经济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最终成效要用发展的成果来检验。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支撑发展。目前全县人才队伍的现状与泗阳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每万人口拥有人才243人,人才总量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4%,远远低于省内平均水平。二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全县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3133人,占人才总量的6.27%,各类高层次人才匮乏。三是人才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相对集中,企业人才比例偏低,只占企事业单位人才总数的18.6%。专业技术人员中,近60%从事教育和卫生工作,产业化发展急需的理工科专门人才严重短缺。四是人才工作制度和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队伍活力不足,现有人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优秀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高学历毕业生回归率低。

二、营造环境:破解人才工作难题的关键

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发挥人才作用,就要破除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政策和做法,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土壤,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一是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直接影响人才能否脱颖而出。人才政策不完善,贡献与报酬不相适应,是目前人才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高层次人 — 1 —

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创新政策,出台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投入、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起了人才工作政策框架,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了县党政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了“一把手”人才工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是优化人才激励环境。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完善“泗阳县优秀人才奖”、“泗阳县科技创新贡献奖”、“泗阳县科技进步奖”,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建立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对承担重点开发任务的,费用可在项目或课题经费中专项列支,县财政给予一定资金支持。通过政策引导,事业激励,利益驱动,有序竞争,使人才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三是优化人才保障环境。树立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回报率最高的投入的观念,逐步提高发展性投入中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比例。完善泗阳县人才资源开发资金,集中财力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奖励、引进、培养,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资源开发事业。完善福利制度,逐步实现福利分配规范化、制度化、货币化,保证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完善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把多种所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在转岗和流动中的实际困难。

四是优化人才信息环境。建立经济发展与人才供给相匹配的信息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县内外各种人才资源。着眼于特色经济战略与特色人才战略的结合,建立网上人才市场,完善人才资源开发、管理信息网络体系。加快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和各类高级人才数据库建设,促进人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人才市场的信息化水平。依托人才信息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公共培训、人事档案管理等工作,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人才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三、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的核心

一是加大人才工程建设力度,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群体。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科研骨干为重点,以省“333工程”、市“135工程”和县“实用技术人才建设工程”为载体,培养一支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制定和完善县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加大人才工程建设力度。

二是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争取有关大学来泗阳创办分校;整合提升现有教育资源,创办以纺织、木业等专业为主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促使职教资源向职业技术学院整合,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定、技术等级认证的评定制度和办法。

三是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培养开发工作。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开发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人才开发的总体规划。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在参加培训、职称评定、评选专家、学术交流等方面提供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人才资源在多种经济主体之间的优化配置。四是有效盘活存量人才,发挥现有人才作用。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和所有制限制,疏通各类人才之间的流动渠道,积极探索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机制,鼓励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影响本单位利益的前提下兼职兼薪从事科技开发与推广。

四、构建平台:人才引进开发的现实要求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构建创业平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要条件是特色经济战略与特色人才战略的结合。依托泗阳纺织园、木业园等经济开发区以及现有的泗绢集团等省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棉花原种场等良种繁育基地、来安等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等,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人才创业平台建设,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来泗阳创业。

二是面向科研生产,吸引紧缺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采取调动、兼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着力引进高新技术、应用复合型、外向型和工科类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坚持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对重大工程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和技改项目,采取公开招标和招聘技术负责人的形式,引进人才和智力。

小学教育强县发展规划 篇5

展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顺利实现工业强县的奋斗目标,实施县域经济率先突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双五”、“双百”工程为抓手,不断创新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重点发展烟草食品、矿产加工、水电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五大生态工业支柱,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做强做大支柱工业。充分发挥县域生物、矿产、水能资源优势,突出烟草食品、矿产加工、水电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五大支柱工业发展,大力实施“双五”工程,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烟草食品工业以续建30万担打叶复烤线和发展烟叶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为重点,扩大生产能力,调优卷烟品种结构,提升质量效益;立足农副产品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畜禽肉蛋、魔芋、薯类淀粉、竹笋食品加工业,“十一五”末产值达到6亿元。矿产加工业以特色富集矿产开发为重点,依托现有龙头企业,整合资源,组建集团,到矿业产值突破20亿元。水电能源工业以汉江水电开发为重点,带动旬河、神河、公馆河流域梯级开发,形成“一干三支”水电开发格局,力争“十一五”末装机容量达到45万千瓦,实现产值4亿元。水泥建材以干法熟料项目为龙头,以甘溪粉磨站、陶粒生产、板石开发、矿物废渣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工业,“十一五”末实现产值4亿元。生物制品工业以黄姜、油桐、青竹、青蒿等产品加工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多层开发增值,“十一五”末实现产值5亿元。强化项目支撑意识,全力推进支柱工业规模扩张。──着力提高工业发展质量。积极引导现有工业推进同业、跨行业、跨地域重组整合,大力支持工业企业实施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加强新产品研发,鼓励各类人才、社会资本向工业领域集聚。加大“双百”工程实施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形成以县城为轴心,以重点集镇为链点的工业布局。大力支持发展生态、绿色、环保型工业,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参与国企经营,重点支持发展现代加工业,在投资核准、管理服务、土地征用、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优惠。积极引导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制度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和管理,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在工业经济建设工作中必须大力实施工业“双五”、“双百”工程,不断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加大生态工业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业经济建设环境,确保工业总产值稳步增长。(一)大力实施工业“双五”、“双百”工程。一是狠抓骨干企业发展,力促达产达效。烟草工业要进一步加强与宝鸡烟厂的衔接协调,确保稳步增长;矿产工业要以安全、环保为前提,深入组织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规范工作,确保安全环保生产,严格依法治矿,进一步规范开发秩序;生物制品工业要力促黄姜加工企业恢复生产,加大清洁生产和生物副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建材工业要大力发展水泥、页岩砖生产,水电工业要全力支持在建电站项目,加快汉江旬阳电站和旬河等支流水能开发步伐。二是狠抓项目建设,培育工业增长点。加大续建项目推进力度,加快推进新项目开工,加强新项目研究储备和推介力度,确保顺利完成年度工业项目建设投资任务。三是狠抓运行质量,提高工业发展水平。(二)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一是优化工业布局。严格按照《旬阳县工业强县发展规划》要求,切实编制全县工业发展布局规划,大力实施“产业集团”战略布局,加速建设白柳、吕河生态工业园区,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突出抓好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形成以汉江、旬河梯级水电站综合开发为主沿江河水能资源开发经济带和北环线铅锌、汞锑、建材、生物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以工业小区为主串联起来的经济带。二是改善和优化所有制结构。推动工业以发展股份合作制为主体,加快现有工业企业整合。重点对矿业、黄姜加工业进行重组整合,加快企业提等升级。引导和鼓励企业不断解放思想,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协作,借助科研单位科技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工业企业逐步向集团化、科技化、效益化方向迈进。三是实施名牌战略。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引导企业在生产工艺、营销策略、产品质量、企业文化等方面创特色,以培育磨芋、皂素、桐油、汞、纳米氧化锌等产品为重点,开发和壮大一批在省内、国内市场上叫得响、过得硬的名牌产品,以此带动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提升。3、不断加快生态工业建设步伐。──烟草工业生态化建设。坚持调整扩大生产规模,积极争取国家烟草专卖政策倾斜和烟草业重组整合;加大科研开发,研究原料低损耗精制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卷烟单箱利润率;充分开发利用烟草废弃料生产茄尼醇、烤烟茎杆制炭、提取茄尼醇后的废料生产有机肥等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实现闭路循环利用,绿化生产区,实现清洁生产。──水电能源工业生态化建设。一是要保护资源、有序开发。在有序组织实施蜀河、旬阳、大岭、桂花电站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保护、生态、环保、合理、科学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和充实完善旬河、神河等流域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有序实施流域水电站建设。二是要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对各类水库淹没区和边缘区实施植物、生物保护。三是大力发展载能工业。将全县“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的汞锑、铅锌、镁钡、铁等深加工产业链靠近电源点布局,实现发电企业向高耗电企业直接供电,以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使载能工业良性循环、快速发展。──矿产工业生态化建设。一是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全县铅锌、汞锑、镁钡、铁等有色金属资源,严格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加大投入,引进新技术加强资源的探测工作,延长有色金属生产基地的服务年限。二是积极实施产业导向政策。推进重点企业产业升级、资产重组,逐步形成产权清晰、管理科学、装备先进、资金雄厚、专业分工合理、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的一批企业集团,使其从资金、技术、管理、经营上都具备强劲的实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铅锌、汞锑、镁钡、铁等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目标。三是落实矿产工业废渣采空区封存后生态植被覆盖措施。四是加大科技创新。鼓励矿产企业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对矿产工业废渣进行综合研究利用,努力消化利用铅锌尾矿渣、镁冶炼废渣,使之变废为宝。──建材工业生态化建设。一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开采。有序利用石灰岩、页岩资源,对矿山的开采、矿石的破碎和运输等,严格制定并实施环保治理措施,确保生态植被在开发中得到保护。二是要尽快配套完备的水泥粉尘治理设施,重点减少水泥厂的粉尘排放量。全力支持和鼓励水泥生产企业消化利用本县境内铅锌尾矿渣、尾矿砖和锌冶炼废渣等工业废渣。三是按照页岩砖、尾矿砖布局和生产规模,确保年产3亿块页岩尾矿砖的生产,逐步关闭生产粘土砖的企业,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植被。──生物制品工业生态化建设。一是要重视生产工艺的科技攻关和专利技术应用,努力使生物制品工业的工艺技术特别是环保治理专利技术得到充分运用,最大限度地提供符合环保生态要求的技术支持。二是要深化以恒源公司为代表黄姜淀粉提取生产工艺研究成果,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带动全县黄姜加工企业蓬勃发展,做强做优黄姜产业。三是要加强对黄姜、金银花、拐枣等生物制品提取生产后的废料生产有机肥料的研究,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达到环保生产标准。4、切实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一要高度重视解决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坚持县级领导挂联、部门包抓企业和包抓项目责任制,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对企业用水、用电、用路等突出困难,推行政府牵头、部门负责、费用限额、限期解决的办法,确保在帮扶企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二要认真开展以优化经济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行风评议。三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三、切实加强工业经济建设的组织领导(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坚持把工业经济建设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领导机构,确定主管领导,抽调精兵强将。按照工业强县战略和年度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精心安排部署好年度工业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把工业经济建设各项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月到天到人,确保工业发展组织领导到位,安排部署到位。(二)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发展措施。不断总结完善工业经济建设经验,创新思维,丰富载体,找准抓手,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发展措施。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机制、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科学严明的奖惩机制,夯实发展措施,以健全的工作机制、过硬的工作措施确保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三)强化督促检查,狠抓任务落实。一是坚持以实干苦干促落实。大力发扬“三苦”、“三创”精神,坚持深入工业企业,深入生产一线,特别是要深入困难企业和重点企业,加强调查研究,不断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用抓铁留痕的狠劲,踩石成印的韧劲,埋头苦干,克难攻坚,一门心思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坚持以督促检查促落实。三是坚持以考核奖惩促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工业经济建设考核办法,严格奖惩兑现,以奖优罚劣激发各部门和工业企业抓落实、促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在全县上下掀起全力以赴抓工业经济建设的新高潮。

创建教育强县县长讲话 篇6

去年,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双高普九”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成为全省107个县区中第六个通过“双高普九”验收的县区。在此,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对全县教育战线上的广大同仁,对历年来所有关心支持延川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决定创建陕西省教育强县,这不仅是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全县、全社会广泛关注、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工程。这次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动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部署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各自责任,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推进我县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力争年内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下面,就此项工作的具体安排部署,我讲几点意见。

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认识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的重要意义,增强创建教育强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建教育强县是省委、省政府为了建设西部经济强省,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快教育强省建设步伐,从而为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而创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创建教育强县,牵动全局,关乎长远。就我县来说,创建教育强县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着眼全局、放眼未来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创建“教育强县”,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迫切需要的重要举措。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群众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们都希望子女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教育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兴奋点,成为群众密切关注的大事情。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广大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素质教育的需求,落实好创建教育强县任务,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

(二)创建“教育强县”,是实施“科技教育奠基”战略,推进“红枣产业富民、石化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兴业”三大战略的需要,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建设红枣富县、工业强县、文化大县、旅游名县,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只有加大“教育强县”的创建力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并“适度超前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我们只有加大创建“教育强县”的力度,努力拓展科技教育,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改善社会环境,才能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来我县投资创业,为社会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增添实力,为实施好四大战略注入强大的活力。

(三)创建“教育强县”,是加快我县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增强教育综合实力的需要。创建“教育强县”本身不是根本目的,而是一种有效的载体和手段,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性工程,更是推动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总结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通过教育强县的创建,努力提高我县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更好地发挥我县的教育优势,优化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规模,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育综合实力。

二、明确教育强县的基本要求,科学估价我县创强优势,切实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信心是生长进取的希望,信心是凝聚开拓的力量。近年来,我县教育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不断提升,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从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制定出台了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教育发展的政府行为不断强化,教育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全县范围内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完成,教学设施全面更新,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及其他装备不断充实,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在教育资源优化、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方面有了实质性突破,教育事业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心与重视。,我县“两基教育”和“普及实验教学”达标工作高标准通过省政府验收,年底被授予“陕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20,“两基”工作代表陕西省接受国家抽检,获得西部地区“两基”工作先进县称号;通过省政府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标志着我县教育事业在更高层次上发展的条件基本成熟。

教育强县是一个地方教育发展的最高荣誉。教育强县的“强”包括这五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事业发展快。概括来说就是教育协调发展、教育公平得到较好保障,能相对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二是保障能力强。即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投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能够较好地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三是队伍素质高。就是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能较好地满足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四是发展环境好。就是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保证,各部门教育职责到位、行为规范,全社会形成依法兴教、依法治教的生动局面和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郁氛围。五是教育质量优。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较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优秀人才和合格劳动者的需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为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牢固树立“大教育”思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思想。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有赖于教育。要实现经济的稳步发展和跨越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才的力量,要靠教育的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未来的生产力,就是抓未来的综合竞争力,这已经成为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识。

(二)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与“适度超前发展”的思想。教育不仅事关个人发展,更关系国运兴衰。教育是个战略问题,必须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发展历来高度重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教育优先发展的紧迫性显得愈来愈突出。同时,从当前的形势看,教育也需要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现在,人民群众对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的教育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牢固树立大力发展教育就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教育的公平是国民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历来被看作是促进社会公平、缩小社会差距的重要手段。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原则,保障人民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对保障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延川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照创强标准,认真自查整改,全面完成各项创强工作目标任务

我县的创建教育强县工作已经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工作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要在年内全面完成创建任务,顺利通过验收,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教育全系统和各乡镇、县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全面部署,统筹安排,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和迎难而上的勇气切实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严格对照创强标准,认真查漏补缺,不折不扣地抓好每一项工作。

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均衡发展为主导,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早在20“两基”达标后,县委、县政府就适时提出了创建陕西省教育强县目标,2005年初县上召开了动员会,出台了《延川县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实施方案》。去年冬天以来,特便是最近,根据省上新的创强指标和要求以及全县教育发展实际,县上重新修订了《实施方案》,对整个创强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对任务进行了细分解,并在今天的会议上印发给大家。总的时段要求是:3月底通过市政府初验;7月底前通过省政府专家组前期评估验收;9月底接受并通过省政府的正式验收。围绕这一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教育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求突破,出成绩。

(一)全面实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根据上级逐步推行“一乡一校制”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教育发展实际和城乡教育布局调整规划,今年要完成禹居、文安驿、贺家湾、贾家坪、冯家坪、眼岔寺六个乡镇的农村初小撤并工作。对教育布局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及时研究解决,促使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切实提高基础教育综合发展水平。

(二)全面实施教育协调发展计划,优化县域教育网络体系。要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规范化地发展学前教育,满足学龄前幼儿入园需求;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和劳动力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升高中教育的办学层次和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完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教育体系。

(三)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教育信息化是衡量教育发展基础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今年县上计划投资1000万元,新建6个计算机教室、148个多媒体教室以及13所中心小学校园网和电子备课室,按创强标准添置齐全中小学实验仪器。建成延川中学图书馆,完善永坪中学实验楼和永坪中学、永坪高级中学、延川二中校园网。教育部门和各学校要切实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努力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切实发挥好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功能效益。

(四)全面实施教师整体素质提升计划,构建现代教师管理体系。要围绕办学有思想、发展有思路、管理有创新、提质有办法的要求,全面加强校长队伍培训,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要对校长压任务、提要求、严考核,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教育管理的新型校长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县上最近要招聘43名大学本科以上师范类毕业生补齐中学缺科专业教师;坚持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制定教师队伍整体培训和轮训计划,完善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完成在职教师培训1200名,培养各类骨干教师80名。

(五)全面实施教育公平保障计划,维护公民的教育权利。继续实施贫困学生助学工程,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个人资助的帮困助学机制;认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就学方面与城镇干部职工子女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上得起学,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推进计划,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德育整体建设工程”,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把德育工作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和良性互动教育机制,优化育人环境。二是进一步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互动的有机结合,围绕学习与动手、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年,在抓好课堂素质教育的同时,要筹办好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第二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第三届校园文艺调演以及中学生田径和球类运动会,在部分乡镇中心小学开展勤工俭学试点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优秀人才和素质型、技能型的劳动者打好基础。三是深入推进以“秧歌进入体育课、剪纸进入美术课、民歌进入音乐课”为核心内容的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四是深化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建立全面、公正、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管理机制,分层次对高中、初中、小学的教学常态进行监测,对学生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引导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

(七)全面实施教育多渠道投入计划,切实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教育发展对投入的需求仍然很大,不是目前的财政能够全部承受得起的,还需要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增加教育投入。一是严格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精神,努力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依法做到“三个增长”,切实保障教育三项经费。二是积极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捐资办学。捐资办学在我们延川有优良传统,在“普九”中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近几年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后,大家在捐资办学方面的积极作为少了,把“以县为主”理解成“县上包办”,什么都依靠财政,乡、村两级应当承担的办学责任和管理责任落的不实。今后,规模较小的学校的一些小型维修改建等投资不大的工程,各乡镇要切实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多方联系,积极自筹资金,做好完善工作。三是规模较大的学校的内部设施建设和装备,在基本达标后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尽量由学校自筹解决。

四、加强组织领导,动员一切力量,确保年内顺利实现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目标

创建教育强县是县委、县政府今年确定的一件大事,是全县人民的一件大事,也是必须达标的一件大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确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要保持认识上的高度统一,行动上的高度统一,要求上的高度统一,质量上的高度统一,认真谋划,积极行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创强工作尽可能做得更周密一点,更细致一点,确保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和指导,县上成立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由呼县长亲自任组长。领导小组在县教育局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局局长张振宏同志兼任,具体负责创强工作的组织实施。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各学校也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创强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和任务,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二)明确工作责任。创建教育强县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教育部门自身的事情,也是各乡镇、各部门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创建工作纳入各自的整体工作计划,统筹考虑,合理安排。要把创强工作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根据各自的职责,落实专人负责,抓好每一个细节,切实把责任履行到位,把任务完成到位。依据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定,各乡镇要依法确保适龄儿童入学,严格控制中小学生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辍学;要根据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本乡镇幼儿教育实施方案,鼓励多种形式发展幼儿教育,并做好幼儿园的布局规划和校园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要坚持学校安全工作属地管理原则,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教育部门要把“创强”工作作为今年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一切服从于创强工作,一切服务于创强工作,全面负责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的规划、协调、督促、检查、指导等工作,认真对照标准,摸清底子,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提出措施,制订出创强工作时间安排表和创强工作倒计时表;实行局、室领导包片包学校责任制,逐级逐项分解指标,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确保各项指标达到验收标准,顺利通过省市验收。财政部门要努力筹措教育发展和建设经费,确保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学校改造建设等三项资金落实到位。人事劳动部门要协助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积极配合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社会治安的整治,及时消除交通、消防等安全隐患,加强对学生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卫生部门要对学校内部及周边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进行安全检查,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工商部门要对学校周边的无证摊点进行彻底清除,加大整治力度,强化日常监管,建立维护学校周边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文化部门要加强游戏室、网吧、歌舞厅、台球室等文化娱乐场所的检查,努力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其它各相关部门,诸如宣传部、县委办、财政局等等,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大力支持教育发展,形成合力兴教的良好局面。

(三)狠抓任务落实。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把创建教育强县列入本乡镇本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研究和部署。各单位的一把手要亲自研究布置工作,分管领导要抓好具体工作的实施。在这里,我强调四点:一是按照“创强”要求,各有关部门对相关的验收资料和工作汇报,要提前谋划、认真准备,单位一把手把关,确实体现各自的创强工作特色。二是各乡镇要负责抓好辖区学校的校园面貌、文化氛围等环境建设。三是积极配合抓好青少年教育、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学校安全等工作。四是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抓好“软件”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创强验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谁出问题谁负责。

(四)严格督查考核。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是我县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县上将教育创强工作纳入乡镇和部门的绩效考核,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奖惩。县创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经常性的通报制度,重点督查各单位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和职责落实情况,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互相推诿的单位,要进行通报,限期整改,确保工作不拖拉、任务不欠帐。

(五)营造社会氛围。各乡镇、各部门要在县创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大造舆论声势,在全县掀起关心创强、支持创强的高潮。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落实人员,明确任务,积极做好宣传及资料准备工作。宣传部门要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的目标,组织新闻单位开辟专栏、专题、专版,大力宣传创建“教育强县”的重要意义,宣传我县的教育优势,树立我县教育的良好形象;宣传我县上上下下共同参与创强的热潮,宣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全县人民关心和支持教育的发展,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创建“教育强县”工作,为创建省级教育强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年内顺利实现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目标。

小学教育强县发展规划 篇7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 或者说是面向基层大众的教育。服务基层大众就是解决普通家庭的劳动力就业和经济收入问题, 更确切地说是解决占我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当前, 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地方工业经济、农业产业化、劳务经济等多种县域经济增长点齐头并进。工业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都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 而劳务经济虽能增加地方财政来源和农民家庭收入, 但从长远来看, 大量劳务输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经济的发展问题, 甚至会成为一种不利因素。在人才供求问题上, 一方面是地方经济发展急需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另一方面是精干劳动力大量外流, 加之农村家庭培养出的大学生有一些不愿回乡, 县乡基层单位招不来人才、更留不住人才。因此, 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推动者, 县级政府大力发展面向地方的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职业教育对调整产业结构、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核心是知识和技术的集约, 关键是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只有培养大量的科技与管理人才, 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并研究、引进、开发和应用先进的生产与管理知识, 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效益, 才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正是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最佳方式。大力创建“职教强县”, 发挥县、乡、村三级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作用, 面向农业经济培养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小学教育强县发展规划 篇8

刚刚过去的2012年,新丰县县域综合增长率33.12%,在全省66个山区县(市、区)中排名第3,而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超过市、省及全国平均水平,领跑韶关市各县(市、区),取得了逆势飘红的好成绩。在这份成绩单里面,农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完成增加值8.95亿元,比增5.5%,引进新大康弘、喜事顺两大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成熟,“丰绿”佛手瓜、“美少女”西瓜、茶峒高山茶走俏珠三角、唱响省内外。

2013年,新丰县的农业主攻方向是精品农业。新丰县县长陈景辉在最近一次会议上提出,要认真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蔬菜、水果、优质稻、土猪、高山茶、铁皮石斛等优质精品农业,以特色扩优势、创品牌、促发展。加快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高端、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园区,扶优培强、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组织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在新丰县农业局长温继兵看来,发展特色农业,是富民强县的重中之重。对于中央一号文件,温继兵连看了几遍,心情显得很是激动,他说“2004年至2012年,中央连发九份一号文件关注农业,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据他介绍,现在手头上有三件工作很紧迫:一是农村综合改革,二是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达到2万亩,将大幅提升农田的灌排能力,改善土壤肥力,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有好处。

说起新丰特色农业,就不得不提该县的佛手瓜。在新丰县,佛手瓜种植历史长、面积大,1990年代中期开始种植的佛手瓜,现在面积已经超过一万亩,该县黄磜镇北片秋峒、茶峒、西草、下黄、营盘五个村连片种植,蔚为壮观。当地群众从“人平一亩菜,楼房当年盖”中收获了“第一桶金”,成功脱贫致富。一年之计在于春,秋峒村的兆丰佛手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云兆是个年轻有为的新农民。这几天,他主要忙两件事情,晚上上网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和农技知识,白天带领当地农民给佛手瓜搭建棚架,今年他们将全力以赴建好规模为1000亩的有机佛手瓜示范基地。袁云兆美滋滋地说,2012年,有机佛手瓜每公斤卖到3元,而普通佛手瓜每公斤只能卖到1元。

近年来,新丰县特色农业开始引进现代生态园区,集自主研发、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为一体的绿色生态食品企业——喜事顺绿色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建在生态优良的小村子里,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租用农民的闲置田地,雇请当地农民做工,收购当地农产品。去年出产土猪1万多头,直接解决当地5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带动周边7个村子上万农民走上致富路子。提起中央一号文件,该公司负责人戴金在电话那头兴奋地说:“看啦看啦,中央大力支持农业发展,我们这些做农业企业的,就更有信心了!”

上一篇:一年级班主任教师座右铭下一篇:伤感的心情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