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复习计划
②6月全面关注考研公共课的考试大纲,购买最新的辅导用书,准备暑期复习。
(3)第二轮复习
①7-8月制定一个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可以参加一个有权威性的正规大学举办的辅导班,有选择地做一些必要的题目。
②9月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计划,购买专业课辅导用书,联系导师,获取专业课考试信息。
③10月确定十一黄金周复习计划,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同时,开始专业课的复习,可报一个长期班系统复习。
④11月10-14日研究生考试报名工作开始,报名、填报专愿。
①11月中下旬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的冲刺复习,购买辅导冲刺的内部资料。冲刺班报名。
②12月-次年1月进行模拟实训,报一个冲刺班,做考前整理。
1月上旬调整心态、准备考试。熟悉考试环境。
(6)准备复试阶段
①2月放松心情,查询初试成绩。
②3月关注复试
④5月关注复试成绩。
复习技巧
(1)第一轮复习策略
英语、数学和专业课的第一轮复习都安排在起步期,因为英语、数学学习都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专业课程内容多而杂,量很大,因此第一轮复习宜早不宜迟。只有政治复习不必着急,因为考点还没修订完毕,新大纲尚未出台,所以安排到7月份强化期内,免得做无用功。
③专业课。本校本专业报考的,要利用常规教学,好好学学专业课程。跨专业或跨校报考的,此时要开始专业课程的系统复习,如可能,应旁听一些重要的专业课。
首轮复习主要是要全面夯实基础,因此主要使用本科基础教材、外加一些适合首轮复习资料,也可以选择一些打基础的长期班或预备班来给自己充电。政治有点不同,一开始就可以选个班期较长的辅导班,可以带着步入复习轨道。
①政治。政治首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是紧密结合的,都安排在强化期。此阶段重点之一是提炼每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结论,以及考试知识点,特别是新增考点和新修考点;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初步综合。二是当年重大时事政治与相关基本理论的结合,如“通货紧缩与货币流通规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等等。
③专业课。这一阶段由于公共课程份量加大,专业课复习强度会有所减弱。本阶段的任务是对各专业课程进行逻辑框架上的整理,在心中建立起整个专业体系。另外一点就是要开始按照专题归纳整理专业知识内容。
第二轮复习要选购一些质量较好的强化复习资料,有可能的话上一下公共课的辅导班。建议暑假就不要回家了,即便要回,也一定别超过一周,毕竟家是休息娱乐的地方,不是学习的地方。每年都有人发誓回家去好好学习,结果绝大部分证明是自欺欺人。
(3)第三轮复习策略
冲刺期内各科均开始进行第三轮复习。一般考前两个月左右开始,标志是10月中下旬时事政治的复习内容基本确定。本阶段理所当然地要巩固已经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归纳总结,升华提炼,查漏补缺,牢牢把握重点、难点;同时,要将业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最后卷面上的得分,也就是说,要强化应试训练。
第一轮是全面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的阶段。
第一轮复习在中考的全程复习中处于基础性阶段,是先导性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第一轮复习的基本要求是按照课标,控制难度(0.6难度),夯实双基,全面复习,单元过关。中考试卷的难度按7:2:1的分布,可以间接说明第一轮复习中基础知识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一轮复习的功能主要复习旧知,巩固和深化基本概念、规律、方法、技能与思想,为后续复习扫清基础性知识障碍。因此,要提高第一轮复习的有效性,建议采取以下的复习策略:
1.找准切入点,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以教材为本,但绝不是常规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应该重视知识的归纳总结,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来下功夫,对所学内容做一次大盘点,进行必要的知识梳理,归纳、简化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可以找一条主线,如现象、概念、公式、定律、实验等角度将知识串接起来进行复习。也可以按照常规将内容分为力、热、声、光、电、磁等方面进行复习。要打破章节内容,适当地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建立知识网络。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
2.基础知识复习,要求面要全,从面上发现常规教学中的遗留问题并解决之。
重点就是基础,就是概念。对学生有些容易混淆的相关、相近或相似的概念,通过列表类比的方法加以区分。对不同概念的不同表达式,找出相似的规律,增强记忆。从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对物理定律、定理和物理规律,要从内容的表述、表达式的物理意义和运用条件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3.处理好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提高复习资料的辅助性。
中考命题总体上遵循“保持稳定,重视基础,贴近生活”的命题方向。课标是复习的依据,课本是复习的根本,资料是复习的补充。要充分利用课本,拓宽知识内容,延伸课后习题。挖掘课本,注意细节。要重视课本中的插图、表格和图表的研究,注意其中蕴藏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复习时,课内习题的处理尽量用内容提要带例题分析,根据教材特点、重点、难点和疑问点精心设置编拟题型多样、新颖、富有启发性的习题,一步步诱导学生复习巩固,使学生在基本概念上得到加强,在解题技巧上得到启迪。
第二轮是提升阶段。
在基础复习的基础上,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根据学生出错多的问题,通过概括、归纳和总结,进行强化训练,选择典型的习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将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再次呈现,进行讲评,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应试能力。
主要采取“练、评、讲”的复习方法,坚持以学生综合练习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按知识系统划分,学生的综合练习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几个知识点配以小综合练习,使点连成线,形成一个小单元;二是以几个小单元配以较大范围的综合训练,使点形成面;三是以几个大单元配以大范围的综合练习,使面形成体,从而达到知识点立体化的境界。
讲评时,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应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注重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应试能力,应用一题多联培养学生联想迁移概括归纳能力。教师通过学生的综合练习,获得学生知识“盲区”的信息,针对性进行专题训练,达到深化知识、扩充知识的目的。
第三轮是冲刺阶段。
主要是结合中考模拟题(海南题),进行查漏补缺。着重增强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创造能力。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模拟考试以四次为好,不要盲目地大题量训练,以便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注重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2.解题格式要规范,语言表达要准确。
比如:计算题要写出计算公式;简答题要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或加以简洁的解释、举例。
3.训练综合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
必要时可以在读题时画出草图,便于理解题意和解答。
4.关注社会热点,注意观察生活,联系实际。
第一轮注重基础知识的再现和记忆,理清线索。教师应根据中考的命题范围,逐章节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帮助学生弥补以往所学知识的漏洞,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融会贯通地阅读教材。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会阅读教材。阅读教材先读目录。后读单元题目、课题、每课的小标题,了解历史线索,快速查找知识,迅速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最后抓住中心词。同时要注意教材中的细节,如课文中的小字、注解、阅读卡、文献资料,这些材料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历史过程非常重要。二是学会构建知识体系。中考历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所以学生要能重组教材,纵横串联归纳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如可以将中国现代史分为“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含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三部分。
第二轮通过专题复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提炼关联知识点的能力。在学习基础知识后,教师可进行专题复习,将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全面把握教材,使点、线的知识以网络的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简明的知识框架结构。如将中国近现代史内容,分为这几个专题: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共的发展历程、三农问题、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和平崛起和外交政策。
近年来,中考较多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设计试题,在这一轮复习中要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热点问题链接起来,引导学生关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第三轮要以“综合练习”的方式进行查漏补缺和答题技巧的训练。历史开卷考试题型分为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阐述能力与辨证思维能力,解答时应从准确、最佳的角度思考,运用直选法、排除法、分析法进行选择。材料分析题多为“提供材料,设置情境,考能力”的形式,要做好材料题,应加强平时的训练。一是应运用教材里所引用的材料,提醒学生注意这些史料和所学知识的联系。二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复习加大信息量,给学生补充一些原始史料,让学生做到见多识广。三是,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用典型试题进行练习,如近年的中考题,让学生熟悉题型。四是锻炼学生的解题技巧。如仔细审题,审出题眼,抓住材料部分和问题的关键句,关键句一般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如果材料是漫画,关键词一般是漫画的标题或漫画中的文字说明;如果材料是表格,关键数据一般与标题相关。答题时,语言和格式要规范化,观点、评价的表述要准确,做到史论结合,把握要点,简明扼要。只有掌握了方法,在解题时多角度地理解题意,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在考试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
1.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高考政治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所以高三政治第三轮复习中要回归课本。
2.看纠错本。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3.高三政治第三轮复习时浏览重点、热点问题。高考一直都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尤其是社会的重点、热点问题。冲刺阶段,大家应该根据老师给出的时事复习资料,或者参考相关的时事政治书,把每个考点的来龙去脉理清楚,熟悉事件中的关键词。
4.以社会重、热点问题为中心向外辐射,将与其联系的所有政治知识挑选出来标在周围,增加对重点、热点问题和学科知识联系的熟练程度,为辨析、论述等题理顺思路。
5.注意答题技巧与规范。做选择题时要在审题的同步找出关键词和题目材料的主旨?注意写材料题的答案时,要全面具体、重点突出,恰当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中的知识和术语,条理清楚的表述。
6.选做真题。高三政治第三轮复习阶段,大家应慎选或不再做新的模拟题,但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一、将高三一年所做的试题做一个整理,根据时间制定周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好一节课要复习哪些内容,复习多少。切忌漫无目的,胡乱复习。哪些是复习过的,哪些还没有复习,都要心中有数。复习要全面,包括单选、完形、阅读、改错和作文。同学们尤其要注意对完形、阅读和作文的复习,因为这三部分在整份试卷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要知道,有些时候回顾做过的题要比做新题更为有效,题海无边,回头是岸。通过对做过的试题的回顾,会使同学们系统所学知识,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自信心。
二、每天定量完成任务。复习一点语法和词汇;复习至少一套题量的练习题(亦即15道单选,一篇完形,五篇阅读,一篇短文改错,一篇书面表达);如果手头有20XX、20XX年的高考题的话,建议也要认真研读这两年的高考试题,效果更好。
三、在复习的同时不要忘记好要每天做一些训练,一直到高考。这个阶段的训练目的在于保持一种较好的题感。每天做1/2套题为宜。
四、在复习阶段要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要乐观向上,信心百倍,要充满激情。高考说到底也是一场心理的较量,调节好心态对高考至关重要。同学们要有一颗自信心,要坚信平时的学习成果,同时还要有一颗平常心,要超越成败。
新学期中考数学的复习,一般老师会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也叫“三轮复习”。各阶段复习目的不同,复习角度和方法也不相同。三轮复习决不会机械重复,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提醒广大学生,无论哪个复习阶段,都不能放松,从而达到三个阶段三次提高。
第一轮复习称为同步复习阶段,主要是夯实基础,完善知识框架。
在这一复习阶段,一般采取“切大块”的方法,也就是把初中阶段的所有内容进行重新整理,把它理成几大块,比如: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与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以每一部分为一大单元,进行复习梳理。这时,应重视“双基”,抓好了第一轮复习,对尖子生的冲刺、中等生的跨档、后进生的提高,都有好处。
第二轮复习主要是综合提高,强化冲刺,又称为专题复习。在专题复习阶段,主要进行专题训练,主要训练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这个阶段的复习要求比第一阶段高,接触的主要是一些综合题。
第三轮复习是模拟、冲刺阶段,主要是模拟考试,查漏补缺,增加学生实战经验。在模拟、冲刺阶段,主要是模拟、查漏补缺,这时还应反扣教材,同时做好心理调适工作。
把握中考命题方向
这几年,数学中考命题在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并体现开放、探索、应用、创新的风格。命题内容注重根植现行教材,突出考查双基,要求考生在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它来解决相关问题。
这几年对方程、函数、三角形与四边形、圆等重点知识的考查都保持了较高的比例,在重点考查学生最基本、最通用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技能的同时,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近年来数学中考命题改革的又一发展趋势,试卷几乎涵盖了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统计思想等等,还加大了如统计、概率、视图、图形变换等新增内容的考查。近几年的应用题背景新颖,贴近生活,它摒弃了繁琐的计算,需要学生能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来,构建数学模型并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市场经济、人文社会、环境保护、依法纳税、方案设计、操作决策等都可能是命题的素材。
好参考书不妨做两遍
经常会有一些学生说,我做了很多题目,可我的成绩为什么上不去?要提高数学成绩,适当地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但盲目地把自己埋在题海里,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尤其是在中考复习阶段,一定要避免题海战术。
中考复习,你可以选择一本知识点全面、题目新颖的参考书。做参考书应该是一个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参考书不在多,而在于真正把它用好,而要真正用好一本参考书,至少可以用两遍以上。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政治备考,学生能力
实施新课标以来,高考政治的命题,越来越侧重于“出活题,考觉悟,考能力,重运用”,题目集中反映社会热点,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题目设问角度灵活、新颖,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如果考生缺乏创新精神,没有灵活运用、重新构建知识和探究的能力,想获得理想的高考成绩是十分困难的。传统教学理念下高考政治的复习备考,强调的是教师主导下的讲—背—练—考,强调学生跟着老师走,这种单向的复习方式,限制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自主参与,不利于学生开拓思路,无法适应目前高考命题的趋势,也有悖于新课标“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精神。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新课标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其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复习,有效地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益。我在2008届高三政治复习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第一轮复习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对高中阶段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大类学科知识进行考点过关,引导学生把书读“厚”。传统的做法是老师按照“讲清、讲透”的要求,通过每一节复习课不遗余力地为学生精细加工讲解、归纳各单元的知识,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复习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因而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虽然不能完全排除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但也不能以此概括教学过程的全部,教学不应该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学过程的参加者和合作者,教学要使学生真正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实践证明,复习过程中学生如果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复习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通过指导、启发,让学生认知、概括,亲自获取知识。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我设计了以下备考思路:在前几节课,为学生示范制定每一框题的课前自主学习提纲,以后由学生在每一框题的复习课之前都以考点为线索,制定学习提纲,并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自主把握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收获的不仅仅是重建概念、原理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和掌握复习方法,并且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觉参与意识,使他们迈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二、第二轮复习强化解题、反思能力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将知识点系统化,把书读“薄”,同时通过针对性训练设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传统教学理念下高考政治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强调的是题海战术,在今天高考命题越来越活的形势下,这种方式不仅导致师生产生疲劳感,更有悖于新课标“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精神。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改变传统的做法,引导学生注重做题的质量。我在每一节课的针对性训练中,精选题目,坚持讲练结合(即不仅仅是学生的练,还注重学生练习之后的自我分析及教师的点评)。通过自我分析,学生能够在相互学习中发现自己思维的误区,并吸收他人思维的长处;教师及时必要的点评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对解题方法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使学生通过解一道题而收到解一类题的效果,弥补题海战术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智活动,也是人有意识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它使人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从而更理性、更有目的地开展行动。“反思”能够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为创新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学生只知埋头做题,不善于总结思考,答题时重蹈覆辙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在每次模拟考试后,我都注重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解题技巧、应试心理、时间掌握等方面对自己的做题情况进行认真的反思。通过不断地进行考后的反思,学生能够对自己在考试过程中识记、理解、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应试技能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增强复习的自觉性和针对性。
三、第三轮复习强化归纳能力,巩固复习效果
高考政治第三轮复习要解决的问题是设法巩固前两轮复习的成果,重点是引导学生归纳知识及解题技巧,并通过适当的应试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巩固,在巩固中提高。在这一阶段,传统的做法往往容易走极端,或者放任自流,或者重复前两轮的做法,这些做法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第三轮复习中,我采取了以下做法:首先是制定第三轮复习的指导方案,主要包括:回归基础,考点扫描,整理手头资料;主要时政热点问题的多角度分析;必要的题型训练及练后及时的反思总结。其次是要求学生在老师所给方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复习。
综上所述,在高考备考中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并通过练后反思找到思维误区的症结,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考复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思俭主编.高考备考自助学案——政治.现代出版社.
[3]杜涛.在政治高考备考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广州教学研究, 总第391期.
1.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和考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考生在解读考试大纲时,除了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典型例题以及往年样卷。它们不但能使考生对高考试卷的构成、形式、题型等有所了解,更能引导考生把握本年度高考命题走向。
2.回归课本。高考题目几乎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考生運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重点一直没有变化。语言表达题的字音、词语,文言阅读的实词、虚词,诗歌鉴赏的内容、方法,现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写作的典型范文等都可在平时所学的课本中找到答案或依据;名句名篇默写更是直接来自课本。这些都需要考生自己或者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整理。
回归课本时,也要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可以说,每一道题都不可能只考一个知识点,而是综合了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因此,复习备考时要特别注意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弄清其来龙去脉,同时注重应用和理解,以及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3.看错题集。错题集的建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类整理,把错误类型集中的题目按语言运用、文言、诗歌、阅读等分别归类;二是勤于回头,利用每天早读课、课间、晚睡前的时间碎片化记忆;三是整理细节,对每一道错题的整理,至少注意这样一些细节:这是什么问题,为什么出错,应该怎样做,该类题型还会有哪些变式等;四是拓展延伸,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习题进行纠错或巩固训练,不能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4.看积累本。许多考生在高一、高二时都有语文学习积累本,上面一般收集了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名言名句、解题技巧、优秀范文(优美文句)、读书笔记等。这时要花一定的时间多读多感悟,力争使“纸上的东西”转化为自己“肚子里的东西”。
5.规范答题。许多考生平时练习时不注意规范答题,不会组织答案,导致无谓的失分。这一现象考生在最后阶段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规范答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答题时思路混乱,误以为写得越多越好,啰哩啰唆;二是答题没有条理性,如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题不能分点作答,特别是不能依据题目的赋分进行分点作答;三是缺少答题术语,如现代文阅读中的某段落作用题,一般分为内容上的作用和结构上的作用,常用的术语为——回答开头的一般作用有:点题、统领全文、引出话题、呼应后文、为后文作铺垫,交代时、地、人、起因,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埋下伏笔、暗示人物性格特点等;回答中间的一般作用有: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什么,开启下文什么)等;回答结尾的作用有:呼应开头、照应前文、升华主题等。
6.重视阅读。对语文学科来说,一份高考试卷中一般有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大项。可以说,阅读是重点中的重点。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循序渐进,考生在第三轮复习时要每天坚持做上述四项阅读中的一类:一是培养语感,二是进一步回顾阅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三是继续熟悉阅读题的答题术语。做阅读题时一般先看题目,熟悉题型;然后细读文章,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对应的题目时可以先用笔勾画一下;最后带着题目到文章中去搜寻信息要点,归纳答案,这时要特别注意先前所勾画部分的内容。题目做完后与参考答案对照,一定要感悟答案所由(即答案出自于文中何处)与答错所因(即答错题目的原因)。
此外,考生要明确答题方面的几个重点:做“理解关键词语”题时要联系上下文进行解答;做“概括文章要点”题时要先从文中寻找重点词句,再用自己的话语连缀;做“分析作者观点”题时要整体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重点找寻文中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做“赏析表达技巧”题时要注意答案的构成,一般是先指明技巧手法,再解说技巧手法,最后分析所用技巧手法的效果。
7.准备作文。高考作文从某一方面讲也是在考做人,因为作文就是做人。作文需实现两个再现:一是再现行为过程。作文不仅要体现考生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更要把感悟的过程展现出来,就是要求考生选取行为过程中典型的、美好的、感人的、有意义的东西再现出来。二是再现思维过程。在行为过程的再现中,考生能揭示出思维的活动过程,这样就可以使文章更充实、有见地,从而起到陶冶情操、感染人心的作用。在中学生的作文中,存在一种较普遍的不良现象:一味追求选材、手法和语言的新、奇、特,而忽略对文章立意的推敲、斟酌和提炼。考生要懂得在立意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要仔细揣摩、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再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感悟,从而确立较佳的立意角度。在这一阶段,考生可以把之前模拟考试中所写的作文拿出来进行修改,修改时重点关注文中有无“再现行为过程”,有无“再现思维过程”。考生在最后准备作文时一定要在这两个“过程”上下功夫,这样就有可能使自己的作文在最后阶段上一个台阶。
除了进行作文修改外,考生在这一阶段也可进行一些作文专项训练,如:审题立意的训练,细节描写的训练,有效论述的训练,整理与运用材料的训练,强化文采的训练,发展等级能力的训练,写作提纲的训练等。专项训练对于提升整篇文章的规范程度是大有裨益的。
8.真题模拟。最后阶段,考生应该选做一些近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审题、解题的能力,方便随后的复习巩固。
9.强化记忆。第三轮复习结束就是高考的到来,故而这一阶段的有效记忆对高考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具体来说,记忆字音、字形、词语(近义词辨析和成语)、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虚词、课内外名句名篇、阅读题的答题术语和模式、作文的新鲜素材等,在这一阶段会收到比平时更好的效果。考生千万不能小瞧了最后阶段的记忆,俗话说的“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就是这个意思。
10.调整心态。研究表明,影响高考成绩的多种因素中,考生学习基础的重要性居第四位,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考前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二位,而临考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一位。由此可见,有好心态才会有好成绩。
高三数学备课组(2009年2月)
高三数学在二月上旬已经结束了,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以每章节分段渐进,到边到角地进行了复习,同时穿插单元卷、综合卷的训练,应该说第一轮数学复习已经走完了坚实的一步。在复习过程中暴露出学生基础较差,动手能力不强,知识不能纵横联系,特别是“代数推理题”、“三角函数变形题”、常常出问题,解析几何不能从宏观上把握题目,其基本套路不熟,也缺乏运算的恒心,填空题的速度与准确度都还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必须地到解决。
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具体地说,一是要对《考试说明》、《考题》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轮复习课的几点注意事项:
(一)、明确“主体”,突出重点。第二轮复习,教师必须明确重点,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讲深讲透,讲练到位..新增内容成为重点。新课程增加内容中的算法、几何概型以及统计、推理、复数等主干内容,在近年的高考考点分布中保持了较高比例。.集合、复数、三角、立几、解几、数列中的基本量、函数的基本性质、简单的应用题依然是传统重点。
3.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和数形结合法等常用的数学技能和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和反证法等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函数与方程、变换与转化、分类与归纳、数形的结合与分离、定常与变化的对立与统一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都属于数学的“通法”,常常用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至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体现高考“以能力立意”的意图。
(二)、二轮教师要注意五种偏向。
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复习集中几个难点,讲练耗时过多,不但基础没夯实,而且能力也上不去.
2.克服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一 知半解,题目虽练习,却仍不会做.
3.克服只练不讲.教师不选范例,不指导,忙于选题刻印.
4.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
5.克服集体力量不够.备课组不调查学情,不研究学生,对某 些影响教与学的现象抓不住或抓不准,教师“头头是道,夸夸其谈”,学生“心烦意乱”.不研究高考,复习方向出现了偏差. 二、三轮复习具体计划(文科)
一、继续抓好集体备课
每周一次(星期一下午3:30)的集体备课必须抓落实,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研究数学高考的动向,学习与研究《考试说明》,比较新、旧《考试说明》的差异,注意哪些内容降低要求,哪些内容成为新的高考热点,从而具体的备课上课。
二、安排好复习内容
1、第一阶段在第10周前完成二轮专题的训练,对已复习过的内容进行再温故同时以期提高学生解答选填题的水平,同时穿插难度较大的高考模拟卷;每周四为校考试时间,全体高三学生参加考试,教师集中阅卷星期六评讲试卷。下周二集中讨论考试情况。
2、第二阶段在第12周前完成综合选填题的训练,以期高考学生能在此方面得个好分数,同时穿插综合卷的训练;
3、第三阶段针对学生解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在13-14周完成综合解答题的专项训练,同时穿插综合卷;
4、第四阶段15-16周做模拟题,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最后的梳理,引导学生回归课本,适当注意课本中研究性课题内容。
5、第五阶段,做好学生考法指导、考前动员与心理辅导工作。
南京六中第二学期高三复习计划(理科班)
再比如说像解析几何这个内容,不管理科还是文科,像直线和圆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理科和文科有一点差别了,比如说圆锥曲线方面,椭圆和抛物线理科必须达到的水平,双曲线理科只是了解状态就可以了。而文科呢?椭圆是要求达到理解水平,抛物线和双曲线只是一般的了解状态就可以了。这里需要有侧重点。
拿具体知识来讲,比如说直线当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关系怎么判断应该清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应该清楚,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参数之间的关系,再比如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这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知识内容。这是从我们的一个角度来说。
我们后面有六个大题,一般是侧重于六个重要的板块,因为现阶段不可能一个章节从头至尾,你没有时间了,必须把最重要的知识板块拿出来,比如说数列与函数以及不等式,这肯定是重要板块。再比如说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应该是一个,解析几何和平面几何和平面向量肯定又是一个。再比如像立体几何当中的空间图形和平面图形,这肯定是重要板块。再后面是概率统计,在解决概率统计问题当中一般和计数原理综合在一起,最后还有一个板块是导数、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四部分内容综合在一起。
关键词生物 复习 第三轮 策略
第一轮复习:知识过关
我们以最新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指导。按照2009年考纲内容:133个考点,17个实验。进行点点过关。我们要达到这样的复习目标,就必须套用军事战略上的“拉网式排查、地毯式搜索”战术。
第二轮复习:专题教学
二轮复习实现目标是技能的提升,所以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
第三轮复习:思维训练
第三轮复习要实现思维形成的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一、贴近生产、生活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例题:2008年9月,“三鹿奶粉”丑闻震惊了国内外,三聚氰胺形似蛋白粉,其含氮量高,如果仅凭含氮量多少来确定蛋白质含量的多少,那么三聚氰胺完全可以假乱真。然而,三聚氢胺本身几乎没有任何营养价值,添加之后,只能造成蛋白质含量提高的假象,奶粉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必然大大低于正常值。更可怕的是,三聚氰胺具有轻微毒性,其危害并不为人所熟知。1945年美国科学家所做的一个实验结果显示,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Ⅰ.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婴幼儿摄食奶粉中的蛋白质后,最终消化成____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____,经主动运输进入人体细胞,在细胞内最主要的代谢变化是_________,最终代谢产物除了糖类和脂质共有的外还有_________。
(2)婴幼儿奶粉虽然营养较全,但还是不能和人母乳相比。母乳通常含有免疫球蛋白,其在免疫学中称为_________,它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免疫球蛋白是由人体的_________ 细胞中的_________(细胞器)合成,并由_________(细胞器)加工分泌。
二、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说明(图解见课本)。复习时引导学生分析图解:(1)在食物链中能量储存于有机物,有机物的多少即能量的多少,(2)依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特点:低营养级高能量,高营养级低能量,(3)依据图解写出本题的合理的食物链,(4)依据食物链中生物的捕食关系,分析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
三、突出比较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选择运用比较法,把课本中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有联系的前后知识加以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植物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比较、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比较等,这样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增强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复习教学中不断总结近年高考的实验设计题,认为实验在高考中仍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复习时加强了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要求的专题研究,要求学生学会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设计实验合理科学的步骤。如设计题目:为了解三聚氰胺的危害,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探究三聚氰胺是否可能造成动物肾部结石,请你为他们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一)实验题目:探究三聚氰胺是否可能造成动物肾部结石
(二)材料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三种不同剂量的三聚氰胺A、B、C(分别为低、中、高浓度);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如何检测肾部是否有结石不做要求;为了统一评价,检测结果只以大鼠肾部结石的发生率做为指标)
(三)步骤设计:(请简要写出)
第一步: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
第四步:一年后,检查大鼠的健康状况,统计各组大鼠肾部结石的发生率。
(四)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至少写出三种情况)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尤其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内容不仅仅是考查学生课本上的双基知识,而是要从多角度、多方位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为此,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最有力的帮助,争取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全面的发挥。
一、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时候的错题集最好就地取材, 最大限度地运用课本、资料、试卷的空白地方, 运用好铅笔, 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多抠教材。对于不同性质的知识, 应采用不同方式建立错题本:
1.知识性的东西
对知识性的东西应尽量多读, 并边读边写, 在书写时留出空白供以后填写, 填写时尽量在草稿本上进行, 凡是有错的地方用铅笔标上记号, 第二天进行其他内容复习前先集中精力解决做有标记的地方, 如果解决了就把标记去掉一点, 连续几天都对了就把标记去掉。然后再保证定期地进行整理, 如一周、一月、半学期或一学期进行清理。
2.技能性的东西
对技能性的东西则在老师讲解时, 用有色笔随着老师的讲解, 在原题下面空白处记下自己没有做出来或做错的原因, 最后按老师讲的正确思路, 一步一步规范地把原题重新做一遍, 以便加深印象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简单来说,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错误的原因是什么?②解题的正确方法及依据原理是什么?③有无其他答题方法和角度?哪种方法和角度更好?④能否变通一下?一题多变, 促使思维发散。如果还是不懂, 则要在相应的答案旁边画圈。
二、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时候的错题集最好有的放矢, 认真复习, 突出重点, 讲究实效。为了使此轮复习具有针对性, 就必须运用一轮复习中的“圈”, 针对“圈”的多少确定复习重点。
1.将错题集中写在本子上, 这样做一方面便于集中查阅自己犯过的错误, 另一方面便于翻看
不同的学生对每一部分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样, 所犯的错误也肯定不一样, 这就需要在错题集上反映出来。如果对某一部分知识记录下来的错误越多, 说明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不是很好, 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强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巩固学习。当然, 建立错题集并不可能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 但是如果长期坚持下去, 防范错误, 及时找准错误的原因, 并加以回避不再犯类似错误, 就会不断地巩固强化正确的知识, 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 逐步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自己的成绩不断提高。
2.充分利用错题集, 定期翻看
错题集建立后, 应该充分利用, 定期翻看, 当然时间间隔由自己决定, 例如一周、两周以及一个月, 也可以学完某一部分知识等, 特别强调的是在考试之前更应该充分利用错题集, 将错题集中的各种错误类型进行分类归纳, 思维重组, 重新认识。在利用错题集复习时将完全弄懂的题划掉, 将存在疑问尚不完全懂的题做上标记, 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并将此作为以后复习的重点。
3.加强交流, 不断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由于每位同学的基础不同, 所建立的错题本当然也就不同, 因此为了使自己不断进步, 应经常与同学相互交流, 善于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受到启发, 达到警示自己不犯类似错误的目的, 准确掌握知识, 从而使自己的成绩不断提高。
三、三轮复习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 三轮复习就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 在这一阶段, 由于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 三轮复习的时间有限, 错题集的建立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在三轮复习中我们可以一把剪刀、一瓶糨糊, 把原来错题集的典型题、本阶段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剪下来贴在本子上, 这样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进行新一轮的复习。
2.错题归类整理
根据高考原题回放、高考模拟试题, 把错题按照错误类型归类整理。分清出错的原因是知识记忆性错误, 还是理解性错误、审题失误, 等等。把同一部分犯同样错误的题目整理在一起, 这样可以使我们总结、掌握某一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 提高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考点就是书上的主干知识,同时也是高考出题考查基础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必须要熟悉最近几年高考常出现的考点。训练基本考点主要是起着一种保温的状态,保持做题的感觉。
2、练解题技能
从宏观来看,复习要把握解题的基本策略、思路和原则。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则要练解题的技巧。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先熟悉高考出题的方向,然后掌握解题的基本技巧,最后进入实战体验。在复习中发现,在复习中反思,在复习中改进。通过解题的单项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解题的综合技能。
3、练解题速度
高考的答题时间是有限制的,所以要加强解题速度的练习。在每次训练的时候都要按照高考的标准,设定一个解题的时间,并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只有通过限时的速度训练,才能发现自己还有哪方面的不足。
4、练答题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