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稿(精选8篇)

老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1

值此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县委、县政府把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请来,一是和大家共迎新春,给大家拜个早年;二是通报过去一年全县的工作和新一年全县工作的基本思路,聆听大家的宝贵意见,共商合阳发展大计。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你们,并通过大家向你们的家人及全县广大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下面,就20xx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20xx年主要工作作以简要汇报。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奋力拼搏,县域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1.3亿元,增长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2亿元,与上年持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7.3亿元,增长2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5亿元,增长19.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9亿元,增长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234元和7012元,增长16.6%和18.6%。

一是项目建设富有实效。在全市率先召开高规格项目策划包装论证会,对事关县域经济发展的13个重大项目进行了把脉会诊。全年实施重点项目70个,完成投资66.3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10%;27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16%。秦晋大酒店、奶畜业和果业基地建设等52个项目完成年度任务,第三小学、洽川黄河会所等16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落实国家各类无偿资金3.82亿元。西洽会招商成绩斐然,加大北京、上海等地叩门招商力度,签订招商引资合同22个,到位资金40.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6%。

二是三区支撑格局初显。围绕县城“三创”,全县总动员,全民齐参与,累计投资12亿元,新修改造城市主干道5条,绿化亮化道路7条,新增绿地面积38.5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公厕24座,硬化背街小巷26条8.2公里,市政公用设施全面改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体制逐步健全。12月29日我县被国家爱委会正式命名为国家级卫生县城。工业集中区“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在全省推广,纤千手土布、风动工具等12户中小微企业入驻园区,赛众生物等6户企业投产运行。洽川景区晋级全省旅游20强,沿黄公路景区段顺利通车,诗经文化广场向游客开放。坊镇灵泉村成功入围“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武帝山、梁山游客步行道初步贯通。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专家组考察评审。全年接待游客2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7亿元。

三是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西卓、山阳、安阳等煤矿建设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平政煤矿竣工投产,同家庄煤炭资源勘探顺利完成,与陕西煤业建设集团签订落户协议。全年流转土地1.8万亩,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6个,洽川现代农业园、百良设施农业园被命名为省市级园区。新发展苹果、红提葡萄3万亩,新增设施农业3150亩,新建核桃杂果林2.3万亩。新增奶牛5076头,新建千头奶牛场2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百良“太枣经验”成为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是民生事业不断改善。“双高双普”在全市率先通过省政府验收,高考本科万人比率名列全市前茅。药品“三统一”实现县镇村全覆盖。新农合为60万人(次)补偿医疗费1.3亿元。省级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县通过评审验收。保障性住房等重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招录期满大学生村官18人,签订大学生入伍返乡安置卡47份。发放各类社会救灾救助资金1.37亿元。干部职工津补贴和村干部、环卫工人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免费对在岗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进行了体检。新修改造县乡公路60公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明显,坊镇和路井范家洼等18个镇村被评为市级生态示范镇村。

五是社会管理全面深化。坚持领导干部大接访和重点案件包案督办制度,制定出台处置非正常集体上访应急预案,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6%。“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六五”普法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应急管理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荣获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和先进县称号。

20xx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扣“加快发展、争先进位”主题,坚持“五县战略、三区支撑、四化同步”发展总思路不动摇,突出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城乡统筹、生态文明、民生改善、职能转变六项任务,调结构转方式,扩投资稳增长,增收入促消费,优支出惠民生,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合阳。

主要奋斗目标:初步确定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7%和1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4‰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7%。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提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紧扣策划包装、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优化等关键环节,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以项目增投资、保增长,以扩大招商强后劲、促发展。二是紧扣园区、城区、景区承载平台,着力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坚持强基扩容、提质增效并重,启动集中区二期扩建工程,加快煤炭资源转型升级,做大工业集中区规模;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环保模范县城,不断推动城镇化进程,着力打造渭北最美县城;全面启动洽川景区5A创建工作,实现华山—洽川旅游融合发展,包装提升“水秀洽川、情诗之源”特色旅游品牌,努力形成“三区”联动、产业聚集、相互推动的发展格局。三是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着力点,按照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要求,整合生产要素,壮大果畜蔬等特色产业规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四是全面加强绿色生态建设,努力建设美丽合阳。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首位战略,扎实推进古莘大地园林化进程,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严把关口、守住底线,下大气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五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牢固树立以政府过紧日子换群众过好日子思想,坚持两个“80%”民生投入,重点解决好群众最为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努力使更多的人共享发展成果。六是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发展要素保障能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解决好资金、土地、人才、环境等方面瓶颈制约,最大限度地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各位老领导、同志们,县域经济发展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竞争十分激烈。合阳过去的发展凝聚着你们的辛劳和汗水,合阳的未来更需要你们的关注、关心和支持,真诚地希望各位老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们的工作多提意见、多谏良策,我们将视意见建议为最宝贵的财富,以大家的帮助、监督为鞭策,以大家的关注、支持为动力,踏踏实实做合阳人,兢兢业业干合阳事,让合阳发展的更好更快,让合阳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最后,再次祝愿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老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2

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 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粮食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 把农业放在“四化同步”的基础地位。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绿色农业强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面对“三农”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农机的实用性、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工作。各级人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农机主管部门必须以贯彻好、实施好“一法一条例”为契机, 确保法律法规确定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为推动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为今后一个时期各行各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浙江省要在建设法治政府上走在前列,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一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依法开展农机化促进和管理工作, 切实抓好“一法一条例”的贯彻实施。农机化主管部门要自觉履行“一法一条例”赋予的职责, 加强自身建设, 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二是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按照“一法一条例”的规定, 各有关职能部门, 各司其职, 通力合作, 齐抓共管, 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 推进农机化促进和管理工作。三是省农业厅特别是农机主管部门要履行职责, 加强对“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检查, 推动有关部门和地区对一些规定还没有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的整改, 加大工作力度, 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制定和完善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推动农机事业的发展。

二要进一步发挥立法和监督作用。一是要加强监督工作。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积极发挥监督职能, 要加强对“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意见建议, 督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依法行政, 认真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扶持促进措施。要把监督和支持结合起来, 与政府同向用力, 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快法规修订工作。坚持立法引领和推进作用, 坚持立、改、废相结合的原则, 省人大要总结前几年对“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的情况, 收集各市、县人大近期执法检查的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适时在全省组织对《条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提出建议意见, 不断增强《条例》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三是重视做好法规修订的前期调研。当前, 浙江省农机化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条例》中有的规定已经不相适应, 需要省人大农委与省农业厅通过深入调研, 及时向常委会提出建议意见, 确保《条例》更加科学实用。

老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3

从上个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掀起,吕骥同志就同聂耳、星海等同志一起投身中国的革命音乐事业,至今已整整70年了。吕骥根据当时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精神,在上海左翼党团组织的统一领导下,与周巍峙等同志及时发表了《论国防音乐》,首先鲜明地在中国音乐界发出了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接着吕骥同志又先后发表了《伟大而贫弱的歌声》《中国新音乐的展望》等文,进一步指明中国的新音乐不仅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团结起来,还必须在创作方向和创作方法上坚持现实主义的立场,坚定不移地为工农大众服务,并热情树立了以聂耳、星海的创作道路作为中国革命新音乐的光辉旗帜。从此以后,中国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逐步走上了一条向全国迅猛发展的广阔道路。人民的抚育和党的领导使吕骥同志在理论上也不断提高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孜孜不倦地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教学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大量出色的组织工作,为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与吕骥同志的直接接触始于1949年冬,当时我是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的一个主攻作曲的青年学生,吕骥同志是解放后新创办的中央音乐学院的党组织领导兼主持院日常工作的第一副院长。根据中央的指示,中央音乐学院是由过去的南京国立音乐院(包括其附设的“常州幼年班”)、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北平私立燕京大学音乐系、北平华北大学第三部(即“文艺系”)音乐科为主的7个单位的师生员工合并而成的。其中既有来自国统区的老教授、年轻教师和少数在新中国成立的感召下从海外归来的音乐专家,还有相当一批来自解放区的不同年龄层次的音乐干部。如何将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音乐工作者团结在一起,在天津原来只是一所小学校址的简陋基础上,共同创办新中国第一所人民的高等音乐学府?在物质条件相对还比较困乏的情况下,除了亲自带领广大师生投入各项建校性的劳动外,当时摆在吕骥等同志面前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将几十年国统区专业音乐院校的办学经验和十多年解放区战争条件下革命文艺教育的办学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快摸索出一套适合于新的历史条件的、符合社会主义方向的、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正规办学方针和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来自各方的音乐专家之所长,才有利于新一代专门音乐人才的健康成长。我作为当时一个在中央音乐学院就学的学生,亲身感受到吕骥丝毫没有歧视建立于西方的教学体制和学科建设经验,大胆采用过去已得到公认的西方的音乐教材,热情依靠所有国统区留下来和新回国的新老专家,甚至礼聘了少数留居平津一带的外籍音乐教授,使得中央音乐学院迅速组成了一支实力相当强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从1953年开始,为了进一步使中央音乐学院教学取得全面、正规的迅速提高,吕骥同志又争取国务院、文化部等领导部门的支持,为中央音乐学院聘请了几乎囊括所有专业的苏联及东欧的音乐专家来华担任各为期两年的教学工作,并通过组织“专家班”的形式,将专家的教学扩及到各兄弟单位的音乐骨干。吕骥同志等还在文化部的统一领导下,通过举办为期3年制的“干部进修班”,将一大批在战争年代得不到系统培养的老干部进行轮训,从而基本克服了过去由于战争给解放区专业音乐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央音乐学院的初期建设充分证明吕骥不愧为一位党的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他出色地完成了人民和党的重托,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团结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音乐专家、教师、干部,组成了一支以我国音乐专家为主体的空前强大的教师队伍,为中国新的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其次,吕骥同志将萧友梅在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中适当贯彻“中西音乐兼收并蓄”的办学方针,引向全面重视继承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新高潮。他破除以往在音乐院校片面强调教师必须高学历的老框框,大胆聘请了陕北民歌手张天恩、青海“花儿王”朱仲禄给全院开设必修的“民歌演唱”课,还聘请了河北民间管子、唢呐演奏家赵春峰,古琴家查阜西、管平湖、吴景略,苏南吹打“鼓王”朱勤甫等,给学生传授中国古代及民间的传统音乐,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很快建立了新的、名副其实的“民族音乐系”,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音乐表演专业基本只是传授外国经验的局限。吕骥同志还利用他作为全国音协主席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将当时到北京参加民族民间音乐会演的各优秀表演家请到天津(甚至于学校内),以利于组织广大师生的观摩学习,这对大大增强师生们热爱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树立正确的新校风、新学风,具有极其深广的影响。

过去国立音专的教育对课堂教学和成绩考核非常重视,从而给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各种门类的基础技能,而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的教育对课堂教学与联系实际的锻炼比较重视,从而大大锻炼了学生的思想品质修养和从事革命文艺实际工作的能力。吕骥在领导中央音乐学院的工作中,既严格遵守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余时间,有意识地引导广大师生经常深入工农兵、深入生活,进行演出和为地方音乐干部做业务辅导。1952年还领导全院师生深入“治淮”第一线,直接参与工农兵群众热情投入祖国宏大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使全院师生获得了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1956年吕骥还派出相当一批教师和优秀的高班学生直接参与国家民委等部门组织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使这些教师、学生得到了一生中极其宝贵的锻炼。这种重视课外实际工作的锻炼以培养年轻人才的方针,是党的一贯教育方针的优秀传统,也是吕骥同志在解放后从事音乐教育的一贯方针。从1952年后,除了按照国家规定的政治原则选拔少数可以出国进修的学生给予深造外,他似乎更重视后者,突出的典型就是对延安时期的马可和中央音乐学院初期的黄翔鹏。

如果说吕骥同志光辉的一生集中到一点,就是他始终一贯忠于党的革命文艺事业,始终勤勤恳恳忠于党所交付的建设和发展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重任。他是党在音乐战线的最重要的音乐活动家,他在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以及理论批评和研究上的贡献,都紧密联系于党的人民革命文艺事业。音乐教育工作对他讲来,尽管只是从1936年(包括上海时期的“歌曲研究会”在内)至1957年(他将在中央音乐学院的领导责任交付给赵讽同志为止)这20年,但这正是中国革命音乐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环。是他奠定中国革命音乐教育事业的坚实基础,是他团结了许多前辈音乐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社会主义新型音乐人才,这些人才后来几乎都成为新中国以来各音乐院校、团体包括各地方音协的领导和重要的业务骨干。

今年是党成立85周年,85年来,中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一天天强大了,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也一天天为世界所瞩目。为了继承前辈音乐家所建立的功勋,发扬他们为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伟大精神和所留下的优秀遗产,我们先后以出版全集的方式,编订出版了《聂耳全集》《冼星海全集》《黄自遗作集》《萧友梅全集》《贺绿汀全集》,以及《马思聪全集》《正在编订中》。2004年孙慎、李伟等5位同志曾正式向中国音协等领导部门发出倡议——编订出版《吕骥全集》,这项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没有正式全面启动。我诚挚地在这个场合再次向有关领导发出呼吁,希望能将这件刻不容缓的工作尽早给予落实!

汪毓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题图照片为吕骥1997年摄于北京中山公园吕英亮摄)

老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4

同志们: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参加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周总理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我从部队调到省委工作后,与周总理有过工作上的接触,我深深地体会到他领导和组织管理政府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实践是丰富多采的。同时我还发现,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都对他怀着深切的爱戴和敬佩之情,这是一种永恒的怀念,具有不朽的力量。下面,我给大家回忆一下当年周总理的一些往事。

1972年3月底,我接到中央紧急通知,要求第二天赶到北京,参加周总理主持的一个重要会议。也就是在这次会上,周总理代表党中央宣布,调谭启龙同志和我到浙江省委工作。听到这个决定,我感到很意外。参加革命以后,我工作也曾有过多次变动,但主要还是在部队。现在要到地方去,尤其是到省一级领导岗位,去管理3300万人民的衣食住行,干得不好,会给党的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呀!于是,我向周总理如实讲了自己的顾虑:“总理,我一直是在军队工作,只有抗战时期兼过一段时间县委书记。我对地方经济工作不熟悉,恐怕干不了。”

周总理看了看我说:“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吧。只要认真,可以做好的。”他接着又再三叮嘱说,到省委后,要抓好安定团结,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保障全省人民的生活。

就这样,带着总理的嘱托,我开始学做经济工作。

但事实比我预想的还要困难和复杂。当时,“文化大革命”已经给浙江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我们到省里后,按照周总理交代的任务,经过艰苦的工作,使当年的农业获得丰收,工业产值也在原基础上增加了十几个亿。全省的经济形势,有了好转的势头。我们都想把这一切向周总理报告,让他也高兴高兴。

恰在这时,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到杭州访问。见到周总理后,我们觉得有许多事情要向他汇报和请示,可考虑到他太疲劳,又不忍开口。晚上9点多钟,周总理处理完外交事务后,把我们找到他的住处,听我们汇报省委的工作情况。他对省里工农业生产好转的发展形势很满意,对存在问题询问得很仔细,并作了重要指示。汇报一直延续到深夜12点,周总理始终精力充沛,神情专注。

周总理十分重视对西湖生态环境的保护。我随周总理陪同法国贵宾游览西湖时,周总理指着船尾部水面漂散开淡淡的油花,对我们说,现在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风景湖区都被污染了,水草枯死,鱼类绝迹,再不能游览观赏。我们的西湖不能污染,要给我们的后代,给子子孙孙留下一个风景如画的西湖,让更多的外宾,能到这胜似天堂的湖光山色之中一饱眼福。你们要少用游艇,多用木桨划的小船,带篷的小帆船,这样既能使游者增添游兴,也可避免湖水污染。我们当即汇报,已经试用了电瓶船,准备逐步推广。这种船速度快,不漏油,不污染。周总理高兴地连连点头,连声说:“这样好!这样好!”

1973年9月,我到北京参加党的“十大”,见到总理时,发觉总理异常消瘦,脸色苍老憔悴。目光也略带倦意,我那时不知道他已身患重病,只担心他太劳累了。因为我和许多同志都亲眼看过周总理为搞好国家各项工作,夜以继日地操劳着。一次,周总理来参加我们的小组会时,还没吃饭,周总理微笑着对服务员说,“小同志,我还没有吃中饭,你能不能找一把花生米给我垫垫饥。”一碟花生米很快送来了。周总理只吃了一小把,随后便全神贯注地听大家发言,不时地提问,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会议开到傍晚快6点钟时,周总理站起身对大家说,我6点整还要接见外宾,要先走一步了。望着周总理瘦削的脸庞,凹陷的眼窝,望着他匆匆离去的身影,我眼睛热了:一小把花生米就是周总理的两顿饭!

1974年初,名为“批林批孔”,实为批判周总理的恶浪卷起。一时间,所有恢复生产的工厂又被当成修正主义样板受到批判,就在这最乱的时候,周总理在四届人大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号召,使我倍受教育和鼓舞。后来,小平同志主持政治局工作,全国各行各业开始整顿。来浙江帮助整顿的纪登奎同志告诉我,周总理还在住院。他离开北京前到医院去看望了周总理。周总理对浙江的状况了如指掌,他十分痛心地说,浙江那么好的地方,现在弄得人民饭吃不上,盐也要从外省调进,不整顿不行啊!要抓紧整顿,恢复生产,要让浙江人民有饭吃,让他们生活过得好一点。

听了这番话,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周总理重病中还惦念着浙江人民的生活,我作为省委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不拚力做好经济工作,保证人民生活,怎么能对得起周总理的重托和浙江的父老乡亲呢!

可是,随着小平同志被再次打倒,浙江省又乱了,工业产值直线下降,“鱼米之乡”缺粮少盐,都要靠外省调拨支援了。浙江本来是富裕的,人民是勤劳的,却弄成这个样子。我当时最大的痛苦是无法完成周总理交给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任务。直至总理去世,我仍为不能给逝去的英灵报上一个宽慰的喜讯而感到愧疚。

粉碎“四人帮”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放开手脚做好经济工作。有一年我通过蹲点调查写出了一个关于海洋渔业生产的报告,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好评,并批转给沿海县以上党委参考。这时,我又想起了周总理。我从一个只会指挥打仗的军人,到会做一点经济工作,完全是他教育的结果。如果他还健在,一定会为浙江人民逐年提高的生活水平,露出欣喜宽慰的笑容!

老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5

年初以来,济南市文化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文化繁荣年”各项任务为目标,紧紧围绕全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的中心工作,大力实施“文化四保”战略,(扩大文化内需保增长、抓好公益文化保民生、发挥文化优势保稳定、促进文化繁荣保全运),开拓创新,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在公共文化服务、文艺创作生产、群众文化活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特别是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市委指导检查组的指导下,在全系统广泛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强化措施,边查边改,突出特色,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任务,形成了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配合我市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中的“文化繁荣”行动,制定了“文化繁荣”行动规划。大力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目前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验收工作已经完成,近期市财政将对2008年已签订责任状并验收合格的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兑现每个20万元的奖励,其余8个列入今年奖励范围。作为我市九件实事之一的全市6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正按计划紧张有序进行,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对建设情况进行了督查,市文化局也组织人员对各县市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和督导。全市现有农村文化大院1919个,文化大院图书室979个,藏书892929册。市级支中心及十个县(市)区支中心建成,全市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已达到3573个,扩展型站点35个,并建有25个规范化站点示范村。

总投资16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全省首家现代化专业儿童剧演出场所宝贝剧场建成使用。该剧场拥有专业化舞台装置和现代化的演出设备,可容纳300余名观众,为省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开辟了专业艺术阵地。

积极参与制定出台我市文化发展专项规划。联合市规划局等经过一年多反复论证,六易其稿,召开了济南市文化专项规划专家评审会,市委、市政府分管同志到席会议并提出要求。

积极发挥市博物馆、华阳宫、市文物店、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等文化单位职能,开展了各种馆藏珍品展、出土文物展、精品书画、摄影展览、“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文化培训等有规模、有影响、有品位、常规性的阵地文化服务。市博物馆举办了《济南名士书画院丛书精品展》、《馆藏文房四宝展》等15个展览,接待观众4.8万余人次。并举办展览进校园活动,将《济南名士多》、《济南老建筑》、《古代体育》等图片展送进校园,为4.7万余学生提供服务。

组织市属艺术院团大力开展公益演出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深入社区、农村、公园等地演出,上半年完成180余场,观众近100万人次。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文化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拓展。上半年,市图书馆在重汽集团、省实验中学等建立基层服务点100余个,接待读者 39.4余万人次,外借文献30.1万册次,送书上门4万余册,图书流动车出车40余次,办理借阅证9016个,网站点击18万余次,举办读者活动、公益辅导培训70次7.5万余人次,提供检索咨询1.1万条次,分编各类新书、光盘1.6万种3.9万余册(件)。日前,市图书馆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市群众艺术馆“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文化培训活动开设培训班36个,为800多名市民提供近10个月的免费艺术培训。

二、艺术创作生产亮点突出

年初召开了济南市艺术创作会,确立了全年的艺术创作重点,与各院团等签订了创作生产责任书。立足齐鲁文化,展示地域风情,重点打造文化旅游风情剧《齐风鲁韵》、曲艺喜剧《茶壶就是喝茶的》、新编吕剧《我的兄弟姐妹》、山东梆子《郭巨传奇》。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韩国CJ娱乐株式会社联合推出杂技剧《终极使命》。进一步加工修改了儿童剧《我和我的影子》、京剧意象杂技秀《齐风鲁韵.粉墨》、京剧《辛弃疾》。其中,京剧意象杂技秀《齐风鲁韵.粉墨》已演出220余场,观众近20万人次。5月,该剧应邀进京参加文化部等主办的第九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系列演出活动。

三、品牌文化活动影响广泛

围绕“迎新春”、“书博会”、“园博会”、“迎全运”和“建国60周年”,先后组织举办了济南市新春秧歌大赛、第五届新春文化艺术博览会、第八届新春花灯艺术大赛、第八届齐鲁民俗艺术博览会、第五届秧歌大赛等文化品牌活动,启动了“迎全运,庆祝建国60周年”主题消夏广场活动。组织了“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动漫游戏进社区、“迎全运—送展到社区、学校”、优秀青年演员京剧专场、“泉城之春”戏曲演唱会、第七届“泉城文化社会办”项目洽谈会、第十一届齐鲁国际动漫艺术博览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第七届“泉城文化社会办”项目洽谈会策划推出文化项目225项、涉及资金约 4.83亿元。最近这一品牌文化活动已入选国家文化部文化创新奖50个入选项目中。

截至上半年,市属6家艺术院团共计完成演出 1125场,收入618.3万元,观众150余万人,场均收入0.5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9%,60%,51%和34%。济南豫剧团和章丘文工团演出127场,收入15万元,观众23万余人次。放映电影2万余场,观众近30 万人,收入670多万元,均较去年同期有大幅提升。其中,大观电影院放映电影7917场,观众6.2万人,收入130余万元,同比增长9.8%,441.5%,363.8%;鲁信影城家乐福、体育中心店放映电影1万多场,观众逾22万人,收入54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01.5%,101.7%,106.76%。济南顺风大剧院自2003年9月开业以来坚持一年四季演出,累计演出1000余场,观众约50余万人次。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文化产业逆势上扬的可喜态势。

市属6家艺术院团还立足北洋大戏院、珍珠泉人民会堂、茗曲阁、戏缘俱乐部等演出场所,开展济南市“泉城大舞台”系列文艺演出活动,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大戏、天天有曲艺”,赢得了泉城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欢迎。截至6月底,我市参加“泉城大舞台”演出 260余场,观众近20万人次。市曲艺团在茗曲阁茶楼、明湖居书场等地推出精彩曲艺演出,创造我市单一院团固定场地演出场次最多纪录的同时,还承办了消防百场文艺全省巡演,两个月的时间里行程近3万公里,在省内17个地市演出86场,收入110万元,观众达200万人次。

市杂技团还先后应邀赴澳大利亚、埃及、日本、瑞士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共计演出230余场,收入120万元,观众达56万人次。

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明显

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按计划进行,截至目前,已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700余处,复查不可移动文物400余处。启动了第七批全国重点、第四批省级和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完成了全市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意见,并报省文物局。启动了全市各级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市博物馆、历城区博物馆、长清区博物馆、历城区辛弃疾纪念馆、章丘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已免费开放。年底前,市、县级博物馆将全部实现对外免费开放。启动了全市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配合省文物局完成了长清、历城、章丘行政区内齐长城资源调查工作。组织力量抢救发掘了章丘北毕汉墓、恒隆广场遗址、钟楼遗址、长清大学园区元代墓葬、女郎山汉墓群、奥体中路占压的部分张马屯遗址等。

平阴县投资682万元(不含拆迁费)对县学文庙进行重新规划设计、综合整修。

开展了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工程的城子崖遗址、大辛庄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编制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子崖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立项报告》、《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大辛庄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立项报告》。现两个保护总体规划立项申请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

府学文庙修缮保护工程取得重大成果。省市财政已累计投资2900万元,顺利完成了大成殿、月台、山门、影壁墙、早期台阶遗迹原址保护等,修复了东西廊庑、东西御碑亭、明伦堂、尊经阁等,基本恢复了府学文庙的原有规模。市文物店收购文物51件,整理文物8100件,珍藏文物已达6万余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不断深入。组织举办了“非遗进校园”、第五期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传习班等活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传习班除继续推出面塑、剪纸、鲁绣外,新增添济南皮影戏、京剧、吕剧、山东快书、相声等五个新传习课目。公布了济南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示了首批传承人。完成了省级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联合省文物局在泉城广场集中开展了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大规模宣传、展示和专家现场鉴定文物活动。

五、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文化经营单位6312家,其中歌舞娱乐场787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70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130家(其中连锁网吧362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426家(其中连锁音像门店169家)、美术品经营单位1317家、动漫企业116家、其他文化单位2466家,吸纳从业人员9万余人,安置下岗职工3万余人。制定了2009年上半年全市网吧总量布局规划。积极做好文娱网济南子网站建设。拟定了《济南市游艺娱乐场所总量与布局规划草案》,现已报市政府待批。

上半年共出动3.2万人次,6000车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6万家次,受理举报案件300余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近4万张(盒),网吧电脑及附属设备58件,查扣违规电子游戏机线路版20余块。

启动了文化产业“3810”工程创建活动,即争创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扶持8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培育评选济南市10佳文化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成立了济南英雄山文化产业联盟。建立健全了文化产业工作体系,逐步建立了基础性数据统计及档案制度。代市政府起草的十三个部门《关于扶持我市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

六、维稳安保工作积极妥善

成立了信访领导小组,针对文化系统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及可能引发信访稳定问题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变上访为下访,变接访为巡访,深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思想政治和政策解释工作。上半年,共接访100余人次。

按照省市有关精神和要求,做好我市电影体制改革调整划转工作,保证人财物平稳交接,确保全运期间的社会稳定。突出抓好文化文物场馆和重大文化活动的安全教育、安全预案和安全保障工作。上半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下步工作思路和打算:按照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省委九届七次会议、市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和全国、全省文化厅局长座谈会精神,围绕“四保”和“四个济南”(创新济南、品牌济南、魅力济南、和谐济南)等全市中心工作,进一步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全力完成“文化四保”的各项任务,为我市“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以市属艺术院团转企改制为抓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省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扩大文化内需保增长。一是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危机”特殊时期的反周期性规律和比较优势,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紧规划,用足政策。(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中央财政将在每年投入10亿元的基础上大幅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已成立,基金规模100亿元。)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下步要着重规划文化产业发展框架,研究制定切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中长期产业发展目标和阶段性实施方案。二是降低门槛,优化环境,吸引更多资金投向文化领域。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上规模、多功能、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休闲娱乐场所,引导文化艺术休闲娱乐场所向商业区和旅游区发展。积极争取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份额,加大扶持力度。积极组织文化企业申报文化部、省文化厅、市委宣传部等专项资金。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合作和支持,增加对文化产业的专项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前景好的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快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实现文化产业品牌新突破。积极发挥济南市英雄山文化产业联盟作用,促进该区域有序竞争,优化配置,打造英雄山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扶持即将开业的齐鲁七贤文化城,增强济南市艺术品经营业的整体实力。实施“3810”工程创建活动,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结合经济文化强市建设,以“齐鲁动漫”品牌为龙头,培育济南动漫产业链。四是学习长沙等先进城市经验,挖掘齐鲁之邦、泉水之都底蕴,充分利用奥体中心、园博园、大明湖扩建工程、泉城公园、鹊山龙湖等资源,策划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争取在奥体中心筹建中国举重博物馆及举重文化研发中心。

二、抓好公益文化保民生。一是配合有关部门,尽快完成济南市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并力争通过市委、市政府研究审定和市人大立法批准,尽快出台实施,发挥规划引导作用。二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普遍均等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以赴完成全市6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市4563个行政村的农村文化大院建成率达40%。全市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和村级基层服务点建成率达到80%。扶持庄户剧团100个。组织市属艺术院团和济南市豫剧团、章丘文工团及各县(市)区艺术社团、农村庄户剧团等深入农村演出4100场(目前,已经完成3100场)。“以演代训”,培育辅导农民群众文化文艺骨干,由“送文化”发展为“种文化”,增强民间文化文艺的自生能力。年底前,实现市县(区)博物馆免费开放。继续开展府学文庙、题壁堂等重点文保单位的整修工作,力争全运会前实现府学文庙部分区域对外开放。三是立即开展迎园博会、全运会、国庆60周年的文化创新、艺术创作活动。积极开展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活动。创作出一批“四贴近”,为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剧(节)目。四是继续适时举办农村文化艺术节,进行农村题材类的文艺剧(节)目展演、展示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三、发挥文化优势保稳定。一是针对国际经济危机的特殊时期,充分发挥文化工作的独特作用,围绕园博会、全运会、建国60周年、棚户区改造等中心工作和济南阳光大姐、泉城青年志愿者等文化品牌,创作生产一批能够抚慰心灵、传递欢乐、充满希望、增强信心、鼓舞斗志、昂扬向上,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按照张建国市长指示精神,探索演艺业与旅游业互利双赢的新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创作演出地域品牌旅游剧《齐风鲁韵》,争取在9月中旬立上舞台。创作演出体现时代特色,反映泉城风情的曲艺喜剧《茶壶就是喝茶的》;做好“二安词”作品的谱曲工作。抓好现代吕剧《阳光大姐》等剧目的创作,继续加工提高新编京剧《李清照》、《辛弃疾》、京剧意象杂技秀《粉墨》、儿童剧《我和我的影子》等。通过编、画、展、说、唱、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斗志,营造团结进取、积极作为的浓厚氛围,以和谐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为迎园博会、迎全运和庆祝建国60周年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三是以社会稳定为第一责任,明确职责,完善机制,加强领导,认真做好文化系统信访安全稳定工作,保证全市电影体制改革调整划转工作顺利圆满。

老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6

(2003年11月1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部分省市科技信用管理座谈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讨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引入科技信用管理机制,加强和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科技进步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这里,我首先对大家多年来在科技管理中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对受科技部委托为这次座谈会顺利召开做了大量工作的广东省科技厅表示感谢。下面,我就科技信用管理问题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科技信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高瞻远瞩,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指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的必由之路。十六大报告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十六大报告又提出:“坚持以信 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六大报告不仅强调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同时也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即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工作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下一步就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继续推进市场取向改革,不断完善这一经济体制,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体制保障。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做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决策。

(一)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的成熟度不断提高,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信用交易方式逐步替代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主要交易形式。信用交易的普遍化,大大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从而使市场规模成倍扩大。讲究信用,已经成为处理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准则。严守信用,确保各种合同关系的如期履行,成为整个经济体系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只有在讲信用、守信用的前提下,市场竞争才能充分发挥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说,现代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已经成为信用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把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提到如此的高度来认识,体现了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的指导原则,也表明我们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立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条件。规范的社会信用制度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则和制度之一。因此,建立健全规范的社会信用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建设社会信用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发展方向出发,提出要继续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许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仍不到位,一方面,政府管了许多应当由企业、市场和社会承担的事情,另一方面,有不少应当由政府负责的问题,政府又没有真正解决好;二是某些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成本高,行政效率低,服务能力差,透明度有待提高。

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不再是按计划配臵资源,而应当体现在确定规则、制定政策和创造环境等方面。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由过去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逐步转向主要从事宏观调控,组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监督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改变管理方式的具体举措,也是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发展电子政务,推行政务公开的实际行动。

(三)加强社会信用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十六大精神,从顺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出发,明确提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必须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强调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任务,为我们开展这项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按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在新形势下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既要加大对具体案件的查处力度,也要注重预防,努力建设有效的预防腐败体系。而在建立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特别要加大治本的力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要通过加强教育,发扬民主,不断敲响警钟,提高反腐倡廉意识,在思想上筑起坚固防线;同时要健全法制,创新体制,特别是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反腐败机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加强社会信用管理是要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创新机制,加强社会信用 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约束,并加强监督,使道德约束和制度约束结合起来,使两者有机地统一在预防腐败体系中,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从而在新形势下做好党风廉政工作和反腐败工作。

(四)加强科技信用管理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需要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集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工作也面临着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在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要逐步通过立法如修改科技进步法和制度建设等维护科技活动的正常秩序,要利用各种手段引导科技发展方向和优化科技资源配臵,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科技创新,要优化科技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科技信用管理、形成科技信用制度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举措。

此外,实施国家科技计划是政府引导科技发展方向、通过政府投入优化社会科技资源配臵的主要形式。由于国家科技计划的规模性和指导性,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的信用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并对整个社会的信用状况产生影响。近年来,科技部在改善科技计划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力求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来保证我国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先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引入了科技评估机制、科技项目招投标机制、课题制管理机制以及科技人员行为 准则与监督机制等。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引入“信用管理”机制,是科技计划管理的一个体制创新,也是监督机制上一个创新。逐步建立起科技信用制度,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可以提高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水平,提高科技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为最终简化科技计划管理和降低管理总成本提供基础。同时,科技信用制度作为整个社会信用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推进科技信用制度建设可以提高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活动的相关主体的信用意识与信用水平,从机制上约束和规范国家科技计划相关主体的行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信用制度的全面建设。

二、当前科技信用管理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加入WTO,信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已纳入政府工作日程,许多部门和行业、地方政府正在开展关于信用制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科技界也积极开展了相关活动,陆续建立了有关科技道德、学术规范、学风建设、科技信用等方面的管理规定或行为规范。这些措施对于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管理工作运行机制,保证科技工作正常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当说,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很不够。特别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正在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目前在社会上还存在大量的经济失信行为和现象,这是任何经济转型社会必然会出现的问题。而科技活动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科技信用问题是目前我国社会信用危机在科技界的具体表 现。这些问题的表现有的和社会信用相同,有的则表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但就其根本而言,就是失信。当前,这些问题主要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

诚实守信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备受尊崇的美德。但是由于我国在近代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建国后又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关系十分淡薄,从而造成现代市场意义上的信用道德观念不强、信用意识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道德建设却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没有相应的道德标准,缺乏强烈的道德意识,必然失去对行为的软约束,导致不讲信用。如中国科学院前不久就宣布要加强院士道德建设,这不是空穴来风。据有关报道,一位院士作为导师不负责任,对学生的不正之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学生抄袭的博士论文有他作为导师的签名,而后来根据他们联合署名发表的论文,文中他们自己“研制”的设备是根据在日本拍的照片画的图,实际上他们实验室当时根本没有这些设备。

(二)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信用问题近年来,国家科技计划实施总体效果较好,但也出现了一些与信用有关的问题:

首先,执行和实施国家科技计划的部分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在申报项目、执行计划时不能做到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甚至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如人为编造数据,为了获得项目的资助,向专家或者管理人员行贿。其次,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各种评审、咨询等评价活动的一些专家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坚持客观公正和科学严谨的原则,对一些存在利益或学术观点冲突的项目不能做到公正评价,如有的评审科学家私下透露评审结果,有的串联起来多投票或者是少投票,还有的泄漏和侵占被评对象的关键技术资料,为本人或相关单位谋取技术或经济利益。

第三,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相关评价活动的一些中介机构不能严格遵守科技中介服务的职业道德,甚至借评价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泄露被评对象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与被评对象串通,隐瞒甚至编造事实,造成评价判断结论失实。

第四,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一些管理机构和人员在项目立项、检查、验收中还存在不良行政行为。如未经集体讨论、擅自决策,政出多门、政策易变,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公开性等。

(三)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中缺少信用管理机制 在现行科技管理制度中,有关管理办法不够完善,特别是科技评价方法不够完善,如项目立项程序中忽视对科研人员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以及以往执行国家科技项目情况的考察,部分管理机构缺乏管理经验,过于相信科学家自律,科技评价体制、标准和方法不够合理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和科技计划管理制度中不重视或缺少信用管理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以上这些和信用相关的现象和问题的出现,可以说其形成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涉及到社会转型的大环境、科技活动的特殊性、信息的不对称性等多种因素。

1、经济转型时期制度与价值观的剧烈变化

信用问题是经济转型时期的多发的、常见的问题。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很多旧的制度正在打破,而新的制度还不完善,有些制度之间不衔接甚至出现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管理制度出现缺失现象,从而导致社会信用状况恶化。

此外,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传统的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过渡,对于个人来说,身份逐渐从“政治人”过渡到“经济人”,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剧烈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对外开放的影响,特别是因为巨大利益诱惑而引发的信仰危机,使不少人急功近利,崇拜“金钱至上”,认为社会上的一切关系都变成商品关系,连人格也商品化了。这些错误观念把社会上许许多多复杂的关系量化、简单化,不论什么事情都以某种形式的利益来衡量,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巨大的畸变。由此而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包括信用问题,给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生活秩序等带来了严重影响。

2、科技活动的特殊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科技活动是一个生产知识的投入产出过程。把科技活动的成果看作一种“知识产品”,则科技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投入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及作为中间产品的知识资本,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为社会所需要的更高一级的知识产品。这种产品表现为两种形态:知识形态,如论文、报告、其他文献资料等;物质形态,如新产品、新材料、工艺与操作技术的改进等。虽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科技活动也是一种交易活动,但科技活动有着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交易活动的特殊性。科技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科研活动的探索性、科技成果价值的难测性、科技活动的长期性。

科技活动以上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科技活动的委托者和承担者之间的约定(如项目合同、计划任务书或委托协议书等)具备了更为明显的不完备性契约的特征。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的刚性内容不多、可测性和可考核性较弱,对科技活动主体行为的约束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合同和其他相关规则条文对科技活动进行管理是不充分的,还需要通过科技信用管理机制或手段进行管理。

3、科技活动的信息不对称性

近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科研院所改制,参与科技计划实施的承担单位和科技人员更加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科技活动的范围更加广泛,而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大量地参与到国家科技计划中来。这些新情况使得科技计划管理部门对执行者、评价者等科技计划相关主体信息掌握不充分,一定程度上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使科技管理工作面临困难。

信用之所以能够成为市场经济赖以运行的基石之一,就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交易活动存在着交易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性。在理想交易模型中,交易瞬时完成,不存在时间轴上的分布,但在实际生活中,交易并非总能即时完成;而且,理想交易模型还假设关于交易的信息是完全的,交易各方能够免费获得。这两方面的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现实中的交易合约总是不完备的,交易各方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 险因素,进而考虑用信用来减少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经济学意义上的科技活动也是一种交易,因而科技信用也具备这样的特征,使得信息不对称成为科技信用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近年来科技信用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围绕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科技部陆续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涉及立项、预算、验收、程序规范、行为准则、评估、评审、招投标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初步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科技管理制度体系。其中虽未明确提出信用这个概念,但实际上已经从某个角度或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了信用问题。

(一)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完善监督制约机制。2002年科技部针对科技计划课题立项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良行政行为和腐败问题的情况,在实行专家咨询与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各专项计划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程序、办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并于今年初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令第7号发布实施。这个《办法》的出台对进一步规范科技项目评估评审工作中有关各方行为,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优化科技资源配臵和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益,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今年,科技部为规范科学技术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技术评价机制,引导科技工作健康发展,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根据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制定发布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该办法对评价专家的遴选及资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应当说这就是要对评价专家进行科技信用管理。办法出台后在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科研一线的专家教授普遍认为对于更好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潜力、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中日友好医院临床所所长唐劲天说,目前应用最多的同行评议制度暴露出很多问题,搞小圈子、重人情、拉关系,使科技评议成为一小市场,严重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而办法规定的专家遴选遵循随机、回避和定期换届原则,建立专家信誉制度并提出相应的法律责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法为据”的专家路线。

(二)组织开展科技信用研究工作。2001年,科技部结合经济、科技体制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针对科技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科技信用有关问题的先期研究或预先研究。2002年,专门组织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了“科技信用管理机制研究”课题组,并把该课题列入了“十五”期间重大科技前瞻性研究项目,匹配专门经费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不断地将有关研究成果应用于科技计划管理实际工作当中。一年多来,先后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科技信用内涵和我国科技信用现状研究。研究科技信用的概念内涵及其与经济信用、科技道德等相关概念的关系,调查了解我国科技信用的现状。

2、科技信用的基础理论和科技信用行为及其机制研究。开展科技信用管理的国内外比较,进行科技信用的基础理论研究,分析科技人员诚信行为与利益博弈机制、制度的框架效应等,为建立我国科技信用体系和具体制定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3、科技计划信用制度建设与信用评价系统研究。研究设计科技计划相关主体信用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设计开发国家科技计划信用征信系统,研究国家科技计划信用制度框架。

(三)在实际科技管理工作中,加快推进国家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工作。今年以来,科技部计划司和监察局密切配合,从科技信用制度建设顶层设计开始,积极推动了科技信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首先是研究制定并发布《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实施信用管理的若干意见》,力图从明确国家科技计划信用制度建设的意义,信用管理的对象、范围、内容、组织实施方法、信用结果使用、信用管理在计划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提出要求,为科技计划信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此次座谈会上大家看到的文本已经多次在科技部相关计划管理部门、有关专业司局以及部分省市和国 务院有关部门征求了意见。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若干意见”进行座谈,提出修改意见。会后,科技部有关司局将按照大家的意见尽快完善,提交部务会审议后以科技部名义印发。

其次是研究建立并形成国家科技计划相关主体信用信息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结合国家科技计划相关主体(评审专家、中介机构、项目主持人)特点,按照信用管理要求,研究建立信用信息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以项目评审专家为重点,结合《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实施,制订《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信用管理办法》。目前,课题组已提交了讨论稿,这是我们此次会议要讨论修改的第二个重要内容。

三是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为主开展项目评审专家信用试点工作。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在基金管理过程中,已具备了较好的信用管理基础。在试点工作中结合科技信用初步研究成果,对照基金管理实践,并结合评审专家信用信息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要求,研究制定并试行信息采集程序、方法与信息共享协调机制,为在科技计划体系中全面实施信用管理机制做好准备。

四、加强领导,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加快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建设

以上所述只是科技信用管理工作的良好开端。下一阶段的工 作,要围绕着国家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的需要和科技部工作部署,一方面要继续深入开展科技信用管理机制与制度建设方面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加快推动科技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住重点,继续深入开展科技信用研究

1、科技信用相关主体特征和科技信用行为与机制的理论研究。深入研究科技信用的基础理论,分析科技人员诚信行为与利益博弈机制、制度的框架效应。一是进行科技计划相关主体的特点分析并研究其与科技信用的关系;二是进行相关主体利益博弈与科技信用形成影响机制分析,研究分析科技活动信息不对称的特征与科技信用的关系,探索信息披露机制等。

2、“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相关主体信用信息与评价平台系统”的建设模式与方法研究。按照科技计划信用信息的收集、记录、整理、使用的要求,分析信用数据平台系统需求和建设运行的基本条件,探讨合理的平台建设内容、方法和可供共享的信息内容与共享对象,研究国家科技计划相关主体信用信息与评价平台系统建设的模式与方法,研究设计平台系统的总体方案。

3、国家科技计划信用制度环境分析与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研究分析科技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并提出科技信用行为发生所依存的制度结构和制度约束条件,分析国家科技计划失信行为的制度根源,并提出制度完善方面的对策。同时,考察并比较国外与信用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实施办法,对科技信用管理中的 一些与法律有关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如名誉权问题、隐私问题、保密问题、政府公共信息使用问题等等,为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二)加强道德建设,提高科技界科技信用意识

新形势下的道德建设既要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又要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点。要做好科技信用管理工作,就必须提高科技界的科技信用意识,加强科学道德建设。一是要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在科技界树立“以诚待人、遵纪守法”的风尚;二是要加强科技信用宣传,提高科技信用意识,使参与科技活动的所有人员都在思想上重视起来;三是要注重运用典型案例的影响作用和引导作用,特别是要用科技工作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让守信者得到鼓励,让失信者付出代价”的信用管理机制,用那些诚实守信案例中体现的崇高道德力量感染和教育科技人员,用那些失信案例中暴露的严重后果提醒和警示科技人员,从而促进科技人员信用意识的迅速提高,为科技信用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尽快发布《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实施信用管理的若干意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若干意见》将是科技部加强科技信用管理的第一个专门文件,对指导当前科技信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次会后,科技部有关司局要按照大家意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尽快发布。各地要结合《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一方面要 做好宣传工作,另一方面要结合各地科技管理工作实际积极加以贯彻落实。同时,要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映上来。科技部各相关计划管理司局要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目前,按照“十五”期间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要求,科技部实施了国家基础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三个重点计划,同时,开展了研究开发条件建设工作和产业化环境建设工作。各计划主管司局都要按照《若干意见》要求在计划管理过程中引入信用管理机制,做好各相关主体的信用记录、整理、评价与使用工作,建立信用数据库,并逐步实现共享,从而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

(四)抓紧制订相关配套文件,形成比较完整的科技信用管理制度体系

要做好科技信用管理工作,除了依靠道德教育和诚信文化教育以外,还必须依靠规范的制度建设。信用制度建设的核心机制应当是以提高失信成本为基本出发点。只有保证诚实守信者的合法权益,让失信者受到应有的惩罚、承担相应的责任、付出高昂的失信代价,才能改善目前的信用状况。科技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组成部分,同样也适用这种失信惩戒机制。因此,在下一步工作中,科技部要逐步完善配套管理文件,要通过实行“信用记录制”和“信息共享制”,把那些失信者的不良记录适当放大,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从而减少失信,为科技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次会议上各位代表还要重点讨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信用管理办法》,这是因为目前评审专家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信用问题。科技部基于对评审专家的重视拟先出台这个办法。随着信用管理工作的逐步开展,科技部要加快其它文件的出台,如针对科技评估评价机构、项目执行单位、项目负责人以及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人员和机构的信用管理办法等,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使科技信用管理制度逐渐得到完善。

(五)加强领导,率先垂范,从我做起

老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7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精神, 总结2011年全省档案工作, 部署2012年档案工作任务, 表彰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动员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 振奋精神, 开拓进取, 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这次会议, 由省人事厅和省档案局联合表彰了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131个, 先进工作者114名。这些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是新时期档案工作中的杰出代表, 他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无私奉献, 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展示了档案部门特有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 反映了档案工作者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刚才, 听了4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的典型发言,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的优异成绩和宝贵经验, 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我们要以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 忠于职守, 奋发有为, 不断开创全省档案工作的新局面。下面, 我讲两个问题。

一、2011年全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2011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在国家档案局的指导下, 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认真履行职能, 团结奋进, 努力拼搏, 全省档案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 着眼全省大局, 突出工作重点, 档案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在服务大局方面, 围绕建党90周年主题举办档案展览是我省去年档案工作一大亮点。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在去年共举办各种展览120期, 参观人数达几十万人次。省档案局举办了《黑龙江红色记忆》展览, 并与有关部门合作, 共同举办了预防职务犯罪等专题展览, 省委书记吉炳轩、省长王宪魁等领导同志参观后对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给予充分肯定。哈尔滨市重新修建了展厅, 通过实物、照片、模型、绘画、雕塑等形式和科技手段, 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文化展示平台, 得到广泛赞誉。与此同时, 各地利用档案资源优势, 运用编辑出版图书画册、拍摄专题片、在档案网站开辟专栏等方式,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扩大了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由黑河市档案局参与制作的《纪念建党90周年纪录片》在黑河电视台连续播放18期, 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在服务民生方面, 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贴近百姓需求。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积极采取各项措施, 不断深化民生档案工作, 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去年, 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共接待档案查阅利用者8万多人次, 调阅档案近2万卷件册, 现行文件总数达17万多件, 为查阅利用者办理养老保险、落实政策、课题研究等提供了档案资料和文件依据, 解决各种问题5万多个。同时, 加大了对民生档案的监管力度, 与涉民部门密切配合, 加强了社保、医保、城市动迁、社区管理等方面的档案工作。继续开展企业职工档案丢失补办认定工作, 全年为7 635名丢失档案职工补办了档案, 有效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在服务经济方面, 加大了经济科技领域档案工作的指导力度。省档案局制发了《黑龙江省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评估办法》, 对省国资委出资的15家企业集团及其30家下属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 规范了企业档案管理。组织召开了我省第二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论坛, 积极探索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各级档案部门通过召开档案服务企业对接会和组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等各种形式, 加大了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力度。与此同时,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在继续抓好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档等工作的基础上, 制定了我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评分标准》, 加强了对我省国家级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的指导。认真贯彻《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 加强了对林权改革档案工作的指导和验收。省档案局与有关部门配合组成三个联合检查组, 对全省12个市地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和整体验收, 确保了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二) 积极争取领导重视, 继续加大资金投入, 档案基础建设稳步推进。

各级档案部门积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对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视, 千方百计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使档案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 档案安全保管条件进一步改善, 档案基础设施和基础业务建设水平有所提高。省档案局通过积极争取, 将县级档案馆建设相关内容, 纳入了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对解决我省县级档案馆建设滞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去年, 全省先后有15个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获得国家中西部地区档案馆建设补助资金共2 640万元, 截至目前, 已有7家县级档案馆破土动工。据统计, 2011年全省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33亿元, 新建档案馆16个, 改建8个, 新增建成馆库面积28 656平方米。大庆市档案馆新馆已投入使用, 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佳木斯市档案馆新馆正在建设中, 预计今年竣工, 建成后面积将达2万平方米。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继续得到加强, 争取国家财政和省财政补助资金600万元, 全省有73个项目列入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计划。与此同时, 各级档案部门采取更新接收名册、扩大接收征集范围、拓宽接收征集渠道等有效措施, 促进档案资源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年共接收进馆档案40多万卷, 征集各类档案资料4万多卷, 馆藏档案总量已达728万卷。省档案局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档案局就两地档案工作进行了交流, 签订了《档案工作交流合作意向书》。哈尔滨市档案局从日本等国家征集到了涉及哈尔滨市的重要历史资料, 实现了境外征集档案的重大突破。鸡西采取有力措施丰富馆藏, 去年共征集接收有重要历史文化和开发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料1万多卷。此外, 档案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 全省投入数字化建设资金900多万元, 档案信息网站总数已达84个, 网站累计点击数突破110万次。全省已累计完成录入文件级目录1 337万条, 全文扫描2 509万页。大庆市初步建成了档案基础数据库, 完成了馆藏永久档案和重要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三) 实行档案工作目标管理, 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档案事业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全省各级档案部门深入实施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继续实行档案工作目标管理, 在落实全年工作目标的过程中, 把档案行政执法贯穿始终, 做到档案行政执法与指导服务相结合, 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 推进了档案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省档案局在去年首次将“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作为硬性指标纳入考核项目, 有针对性地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保障性问题。认真组织开展了全省档案工作目标检查考核, 实地检查了85家市地县区档案局和基层单位, 推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提高了档案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大了档案行政执法力度, 全省共对6 348个单位进行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对358个单位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 对94个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在坚持对机关单位档案业务常规指导和年度检查的基础上, 各市地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号令, 已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审批。一些市地采取发放合格证和签订归档责任书等措施, 促进了机关档案及时规范归档。组织开展了全省档案“五五”法制宣传评比表彰工作, 制定了我省“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综合档案馆测评工作取得了新成果, 大庆市档案局以“全国文明城复检”为契机, 开展攻坚战, 顺利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鹤岗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

(四)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档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各级档案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精心设计特色鲜明的活动载体, 找准活动着力点, 结合工作实际, 不断完善档案部门的服务功能, 努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 进一步提升了档案工作服务水平。各市地继续深入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的活动, 特别是将学习模范同树立典型结合起来, 培养和树立了一批刘义权式的先进人物, 进一步激励了全省广大档案工作者奋发进取的争优意识。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 全省档案科技项目立项16个, 省档案局与黑河市档案局联合申报的《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 普遍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档案业务培训, 共举办培训班136期, 培训人数达8 670人, 培训人数比往年有较大增加。双鸭山市把干部培训作为提高基层档案工作水平的突破口, 投入了大量精力, 先后举办了4期档案干部培训班, 培训档案工作人员233名, 提高了基层档案干部的业务素质。档案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的不断提高, 为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人才保证。

在全省档案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认识到全省档案工作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一些地方档案事业没能得到必要的重视, 档案事业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些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与档案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档案基础业务水平和档案信息化程度偏低。在今后工作中, 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 积极采取措施, 努力加以改进。

二、2012年全省档案工作主要任务

2012年全省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 坚定信心, 勇于开拓, 全面推进“三个体系”建设, 加快全省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为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 有效发挥档案工作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

中央和省委确定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和具体举措。档案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是档案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档案部门要自觉融入文化建设大局之中, 充分发挥档案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独特作用, 积极挖掘档案文化资源, 开发档案文化产品, 充分实现档案的文化价值。要更新思想观念, 适应社会需求, 采取得力措施, 努力打造档案文化品牌, 真正使“死档案”变成“活资料”, 使档案馆变成“思想库”。要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多种社会教育功能, 通过档案编研、档案展览、网站报刊等载体, 宣传档案文化价值, 弘扬档案文化遗产。要进一步加大档案馆社会开放力度, 把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充分发挥档案资政、存史、育人的独特作用。同时, 各级档案部门要及时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纳入监督指导范围, 及时整理归档, 提供利用, 努力为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二) 全面促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

国家档案局将启动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的验收工作, 我省也将召开示范县推进会议。各示范县建设单位要按照《新农村档案建设示范县验收方案》和省局评分标准的要求,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完善措施, 加快推进示范县创建活动。示范县工作是国家档案局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采取的重要措施, 通过在不同区域培育一批优秀典型, 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 提高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各级档案部门要以示范县为标杆, 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要求, 切实加强对农业科技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 特别要加强农业科技事业单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科技示范户档案业务建设, 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努力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同时要继续抓好村级建档、村档乡管、新农合档案、林改档案工作, 并配合有关部门, 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建档工作, 更好地为我省农业农村工作服务。

(三) 积极推动民生档案工作的进一步拓展。

各级档案部门要高度重视民生档案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切实加强民生档案建设。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 不断延长工作手臂, 做到民生档案工作全覆盖。要做好民生档案的调查登记工作, 明确民生档案的指导范围, 科学界定民生档案的归属与流向。要进一步加大民生档案制度建设, 提高民生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各级档案部门要与涉民部门密切配合, 共同研究, 联合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 从制度和机制层面, 为规范民生档案管理提供保障, 推动民生档案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要以群众需求为工作突破口, 整合档案信息资源, 优先对民生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提供网上查询服务, 加快建立起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四) 进一步发挥好经济科技领域档案的服务功能。

要继续把实施“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作为档案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努力做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要继续坚持“宣传、引导、服务”的方针, 提高民营企业建档率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建立和完善协作制度, 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协会和协作组的作用, 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工作机制。要按照《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和《黑龙江省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评估办法》的要求, 积极开展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评估活动, 全面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监督指导力度,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档案安全体系,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 更好地为企事业单位发展服务。要继续加强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监管, 做好业务指导和档案验收工作。同时, 要及时跟踪国有林权改革进程, 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做好国有林权改革档案工作。

(五) 大力强化各级综合档案馆功能建设。

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是新时期国家档案局对档案馆功能的新定位, 档案馆功能建设是档案馆的基础建设。各级档案部门要以功能建设为重点, 不断提高档案馆基础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要始终把档案资源建设作为头等大事,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 做到应归尽归, 应收尽收, 应管尽管, 不断丰富馆藏。在完成本级机关档案接收工作的基础上, 重点做好新的专业档案和电子档案、特殊载体档案、民生档案的界定和接收征集工作。要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 深入挖掘馆藏资源, 编研档案文化精品, 提升档案文化影响力。要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宣传教育功能,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 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活动。要积极推进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档案查阅利用中心两个窗口建设,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 完善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 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 确定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归属和流向。要正确处理公开与安全保密的关系,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创新服务方式, 完善服务手段, 改善服务条件, 提高现行文件和档案利用水平。

(六) 积极稳妥地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各级档案部门要切实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 采取有力措施, 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步伐。积极推进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及多媒体数据库建设, 逐步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要深入实施数字化带动战略, 加快纸质档案整理进度, 逐步实现存储数字化、管理现代化、利用网络化。要切实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 把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地方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要认真贯彻落实《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 进一步加强对电子文件的监管, 推动电子公文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确保电子文件全面收集和安全保管, 并有效提供利用。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网站建设, 充实网站内容, 完善网站功能, 提高互动性和公众参与度, 逐步探索馆际互联和档案信息远程服务办法。要继续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 通过数字档案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推进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发展服务。

(七) 强化措施确保档案的绝对安全。

各级档案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 切实筑牢档案安全的坚固防线。要以对党的事业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 始终坚持严字当头, 深入细致, 持之以恒, 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确保档案资料的绝对安全。要坚决执行档案安全利用有关制度, 确保档案开放和利用过程中的档案安全。要加强档案信息数据安全保密管理, 确保档案信息系统和档案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要继续抓好档案安全专项督查, 通过督察和指导, 协调督促解决有关安全问题, 强化各级档案馆安全保障能力。要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抓好档案馆库建设, 特别是已纳入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建设计划的项目, 要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落实建设用地和地方配套资金, 争取如期开工建设。市地档案馆也要努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尽快将面积不足、功能不全、设施落后的档案馆列入地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使更多市地档案馆达到《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要继续抓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 按照档案抢救和保护计划要求, 认真做好项目的申报和地方配套资金申请工作, 并认真落实项目计划, 加快档案抢救步伐。

(八) 努力提高档案法制宣传科技工作的水平。

要继续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和《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 坚持依法行政,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努力推进档案行政执法制度化、规范化。要进一步贯彻实施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完善档案行政执法责任目标制定和评议考核机制。要做好《黑龙江省重大活动、重大事项、重大事件档案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按照《全省档案系统“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要求, 认真做好档案宣传工作, 办好《黑龙江档案》、《龙档信息》和档案信息网站。要继续做好档案科研工作, 紧紧围绕档案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攻关, 着力破解新型载体保护和电子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

(九) 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

老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8

四、关于改进工作指导与服务

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在变化,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在深化,农业行政管理必须顺势而为,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我们要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策创设、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指导服务等方面下工夫,不断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新变化的要求。

要主动加强政策协调,进一步加大农业政策支持。今年中央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三农”投入持续大幅增长存在一定困难。各级农业部门对此要有充分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强化政策研究,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支持。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出台一批利当前、管长远的新政策,扩大资金规模,不断完善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要研究完善现有补贴政策,优化和调整支农资金存量,重点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等方面倾斜,向新型经营主体、主产区、优势区和关键环节倾斜,充分发挥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同时,要规范和完善操作办法,把加强监管贯穿于政策落实全过程,严防政策资金“跑冒滴漏”。

要切实推动职能转变,进一步提升指导服务水平。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前一段时间,根据中央要求,农业部把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作为转变职能的突破口,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7项,占现有审批事项总数的51.35%,国务院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下一步,重点要转到加强管理上来,深入研究审批取消后如何加强监管的问题,审批下放后如何落实地方责任的问题,职能转变后如何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的问题,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确保“放而不乱”。各地也要抓紧研究权力下放后如何做好衔接、管好用好的问题,确保不出纰漏。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还要统筹运用好法律、信息化等手段,改善和加强政府管理服务。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健全农业法律法规,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完善执法体制机制,依法科学处置各类涉农突发事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建立低成本、多样化、广覆盖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指导生产、引导市场,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

要积极探索绩效管理,建立健全抓落实的长效机制。2012年,农业部决定,选择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稳定粮食生产等5项重点工作,对省级农业部门开展延伸绩效管理试点。从一年来的试点情况看,这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效果不错,不仅有力促进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而且为深入推进延伸绩效管理积累了经验。在这次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上,我们要对考核优秀单位进行表扬,并将通报相关省级人民政府。下一步,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完善延伸绩效管理考评办法,构建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形成狠抓落实的长效机制。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工作。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主要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农业部门与农民群众关系最密切、与农民群众打交道最直接、为农民群众服务最具体。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进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面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大力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廉洁高效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不断提升服务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水平。

上一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下一篇:果蔬加工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