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物理二力平衡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8年级物理二力平衡(精选9篇)

8年级物理二力平衡 篇1

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1、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

2、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3、会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1、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实验、会归纳、会总结出结论。

3、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1、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3、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自学法、实验探究法

【教

具】小车、长木板、定法轮、细线、钩码、托盘。

【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课前导学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两个力的____,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两个力的合力为____

3.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都受到____力的作用,它的方向是___________.4.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尽管受到力的作用,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所以相当于不受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为_____.5.阅读课本48页最后几段,找出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

1.做图8.2-2的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归纳结论:作用在_____

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__,方向

__,并且在_

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经典例题

例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

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

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D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思路引导:A: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______,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_,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________上,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_,这两个力大小_______,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C:书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_,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_______,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它们______平衡力;D书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这两个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上,所以它们_____平衡力.例2.如图所示,用F=20N的压力把重10N的物体压在墙上,物体保持静止,则与压力构成一对平衡力的力是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是_____N;与重力构成一对平衡力的力是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是______N

思路引导:根据题意,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压力,使墙受到一个压力,同时墙施加给物体一个向左的_________,同理,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但是由于物体静止,所以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__________,根据平衡力的特点,大小是_______.3.画出下列物体所受到的平衡力。

(1)吊在天花板上静止的电灯。(2)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3)向左匀速行驶的汽车。

三、课堂检测

图11-50

1.如图11-50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

2.某同学静立在磅秤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人的重力与磅砰对人的支承力

B.人对磅砰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C.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承力

D.磅秤的重力与人的重力

3.起重机的起重臂下面挂有一个重力为5.0×104N的重物,下列关于钢丝绳受的拉力F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时,F=5.0×104N

B.匀速上升时,F>5.0×104N

C.匀速下降时,F<5.0×104N

D.重物静止或匀速运动时,F始终等于5.0×104N

5.下列物体中,正在受平衡力作用的是()

A.正从地面腾空而起的火箭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沿光滑斜坡下的小球

D.在水平直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6.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一定是平衡力

B.一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无法判断

7.水平地面上重50N的物体大水平方向受5N的拉力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

A.在水平方向受的阻力是50N

B.在竖直方向受的支持力为5N

C.在竖直方向受的压力为5N

D.在水平方向受的阻力为5N

8.某工地的起重机要吊装一个工件,该工件重1200N.当起重机以2m/s匀速吊着工件上升时,起重机的钢绳受到的拉力为

N;当起重机以5m/s速度匀速吊着工件下降时,钢绳受到的拉力为

N,拉力的方向为

;当起重机吊着工件以4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工件受到的拉力为

9、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稍重一点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某同学认为: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机械能可能会增大。你认为他的观点是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

四、课堂小结。

8年级物理二力平衡 篇2

一、适当还原物理概念建立的缘起, 让认知从感性升华到理性

【教学片段1】建立“平衡状态”的概念

观察与思考:图1所示的物体各处于怎样的状态?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学生交流:花瓶和叠石处于静止状态, 列车和货物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学生展示:各物体所受的力, 如重力、拉力等.

教师小结: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本活动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 对教材中四个场景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建立起二力平衡的概念, 为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做好铺垫.此环节尽管关注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感性体验, 但在思维层面上“平衡状态”的概念仍有几分“空降”的色彩.科学素养的提升仅仅依托于体验是远远不够的, 没有理性思维导引的体验注定是低效的, 甚至是低层次的.为什么要建立平衡状态概念?凭什么将静止、匀速直线运动这两种运动状态合二为一?这些质问的缺失或回避, 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物理概念建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宝贵契机.

概念是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应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欲将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整合为平衡状态, 教学过程中就有必要回溯两者有何共同特征, 提供何种素材才有利于学生提取其共同特征.

【优化建议】

观察与思考:在教材呈现的四个情景基础上补充更多运动形态的背景素材, 如加速下落的苹果、减速进站的列车、绕地球转动的卫星等.

学生归纳:运动状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运动状态在发生变化, 另一类运动状态不变.

教师追问:哪些运动情形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

学生小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据此建立平衡状态的概念.

学生举例:生活中其他常见的二力平衡现象.

厘清物理概念建立的缘由, 是使学生认知从感性发展到理性的关键, 是后续学习中能准确解读反映物理概念间关系的物理规律的前提.

二、准确界定物理规律适用的范畴, 使认知从片面发展为全面

【教学片段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生实验:按如图2所示的方法分步骤探究, 观察松手后卡片能保持静止吗?

学生归纳: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本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由于力的多个要素都会影响二力是否平衡, 因此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步探究.笔者仔细查阅了人教、北师大、沪科、苏科等版本教材的本节内容编排, 可能考虑到时空、可操作性等制约因素, 与本课例一致, 均只探究了静止状态下的二力平衡条件.笔者观摩发现, 只有极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了匀速直线运动下的二力平衡条件, 但基本都以匀速难以实现或时间所限等理由回避了探究.不少评优课只视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机会为成功, 而不去关注物理知识建构能不能完成、物理思维能否提高, 理由是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科本位”, 只要学生有收获就是成功的课堂, 这是对课程理念的一种曲解, “改变学科本位”不等于抛弃学科特征, 而是以提高科学素养为目的建立科学的本位观.[2]囿于经验或囿于教材, 都无法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由静止得出的二力平衡条件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教材中的“大量实验表明”, 你能否设计一二并佐证之?如此追问, 奈何回避!

【优化建议】

教师追问:匀速直线运动下的二力平衡仍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吗?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需要哪些器材?

学生讨论:弹簧测力计挂着钩码, 先保持静止, 再粗略地做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是否基本保持不变.

学生展示:

学生归纳:示数基本不变,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满足二力平衡条件, 且平衡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必然联系.

教师小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下的物体所受力均满足平衡条件, 反言之, 平衡力不改变物体的状态.

如此改进, 更有利于学生在“力与运动”的章节背景下全面深刻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 即平衡力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笔者注意到2011版课标对课程基本理念做了如下修订: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修订为“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一修订势必将指引广大物理教师更加关注物理学科特点, 更加严谨地设计教学活动来重演物理规律的建构过程, 使学生的认知从片面走向较为全面, 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三、适时开展评估, 使认知从表象延伸至内核

【教学片段3】测量滑动摩擦力的不同方案比较教师呈现:甲方案: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木板用线拉住, 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 使木块在木板上面滑动.

乙方案:将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 用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木块, 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板, 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 如图4.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对比分析两个方案在操作上和误差上的优劣.

学生: (陷入茫然……)

本活动缺失对实验原理的剖析, 单纯地从操作过程或输出终端评估实验方案, 仅仅从表象出发恐怕难以触及物理的内核.何不基于体验, 引导学生再度审视实验原理, 在对话中完成对方案的评估和优化?大可不必直接同时陈列出两个方案, 让学生茫然对比“选购”.

【优化建议】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按甲方案测量滑动摩擦力时, 有何困惑?

学生:很难控制匀速拉动, 示数不稳定难以读数.

学生补充:不匀速拉动的话, 二力就不平衡, 摩擦力就不等于拉力.

教师追问:如此一来, 必然存在较大误差.本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 操作中匀速难以实现, 还有别的状态仍满足二力平衡吗?

学生:静止的物体也可以二力平衡.

教师追问: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吗?

学生思索片刻后答:可以的, 木块静止, 拉动木板, 这样木块相对木板运动就受到滑动摩擦力.

学生合作体验:一名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固定住木块, 另一名同学水平拉动木板, 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及稳定情况.

学生评估:改进后, 示数稳定便于读数, 误差小, 而且不必匀速拉动木板.

适时适度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评估活动, 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概念或规律的理解, 又能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2011版课标对评估能力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尝试改进探究方案;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1]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牢牢抓住探究目的和实验原理这条主线, 围绕方案的变量控制、可操作性、误差大小、数据处理等方面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评估, 使认知从表象延伸至内核.

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观察、实验等科学体验, 更离不开假设、建模、评估等批判性思维.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视角去反思和优化我们的教学实践, 既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 又可以改进教学工作,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使物理课上出“科学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8年级物理二力平衡 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判断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实际情况下,一切物体都要受力,那么物体怎样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预习检测

1、物体虽然受力,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我们就说这几个力。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它包括: 状态和 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举出一些生活中二力平衡的现象。

。注意: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物体静止或匀速:不受力或受平衡力。4.物体受平衡力:静止或匀速直线。5.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

6.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是不平衡的力。7.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三、交流提升

1.在图1所示各图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2.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个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一定改变运动状态。C、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3.一个墨水瓶放在水平桌面上,下面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桌子受的重力和墨水瓶受的支持力 B、桌子受的压力和墨水瓶受的支持力

C、桌子受的重力和墨水瓶受的重力 D、桌子对墨水瓶的支持力和瓶受的重力 4.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千克,当把它吊在空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拉力是______牛顿,若使它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它受到的拉力是_____50牛顿(“大于、小于、等于”)。

5.重2000N的热气球匀速竖直上升,则热气球受到的上升力是 N;如在某一时刻从热气球上掉下一个重物,热气球将作什么运动?。6.用手推动的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小球,越滚越慢,是因为()A.小球不再受到手的推力; B.小球受到阻力作用;

C.小球受到的阻力与推力相等; D.地面对小球的支持力越来越小。7.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静止时受到的力才是平衡力

B、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物体受到的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8.一位同学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但没能推动,则下列正确的是()A.因为推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阻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B.因为推力小于汽车的重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C.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D.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一定等于汽车的重力

四、当堂训练:本节能力训练

五、课后反思: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

物理公开课二力平衡教学小结 篇4

龚琦

2012年4月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在此次校内公开课中我的授课内容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力与运动”中的第一节二力平衡。这是一节概念课,虽然内容不多但是抽象,不好上。如果按照传统的上法,将是一节乏味的概念课。新课标将这一节课的内容做了一些整合,首先在导入的过程中运用了对静止的花瓶、青藏高原上匀速行驶的列车、静止的叠石、起重机匀速起吊的货物四幅图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对各图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来引入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最后通过将二力平衡的概念运用到具体实例中。我在设计这堂课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要求还结合了一些生活小实验、有趣的视频来辅助教学。

上课开始时我先用一个“土豆走钢丝”的平衡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心来听课。这个实验的主要器材是两个土豆,两把叉子,一根鱼线。我选择用土豆做实验的用意是土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发现原来物理就在我们周围,引导他们平时生活中养成注意观察物理现象的好习惯。那么这个引入实验用没有插叉子的土豆和插了叉子的土豆分别滑过鱼线进行了一个比较,发现没有叉叉子的土豆立马掉下去了,插了叉子的土豆可以顺利的划过鱼线,激发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开始通过一个鸡蛋的三种运动状态的三个实例来引导学生掌握哪些情况下运动状态改变,哪些状态下运动状态不变。这三个实例第一个是春分立鸡蛋(静止,运动状态不变),第二个是鸡蛋随小降落伞下降(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第三个是鸡蛋自由落体(加速下降,运动状态改变)。通过这三个实例之后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投影屏幕上显示的六种情况中哪些运动状态不变哪些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然后让学生对四个运动状态为发生改变的情况逐一进行受力分析。在这个过程我对四种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的情况进行了细节设计,其中有三种情况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种情况是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学生回答之后我进行了总结前三种两个力平衡我们称之二力平衡,最后一种四个力是受到了两对平衡力。这样学生对二力平衡,平衡力,平衡状态有了清晰的理解。引出了概念之后通过一个演示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然后通过了一个“用力的平衡原理的杂技表演”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好的诠释了二力平衡的概念。最后让学生通过这堂课所学的内容来解释刚开始的“土豆走钢丝”的实验来结束这堂课,形成一个前后呼应,具有很好的连贯性。

二力平衡 篇5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学生探究性学习(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

学生探究性实验

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二力平衡。

1) 静止悬挂的电灯。

2)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 匀速运动的拖车。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由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受力情况。

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对于能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物体,要分析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二力平衡,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学生分析中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一、  巩固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

A.  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  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  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  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二、   总结、扩展

让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之后,可让学生分析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三、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教师提供实验工具,实验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并思考其应用。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二力平衡的教学反思 篇6

具体方法是:

(1)请同学们站立;

(2)对自己所受力进行分析,并说出来;

(3)感受脚受到的支持力,分析对地面的压力,感受这一对相互作用力,并共同分析出,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在对方的两个力(即对方是受力物体);

(4)感受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并共同分析出,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受力物体是同一个,这个结论很关键;

(5)比对二个物理概念,进行距离练习,巩固提高;

课文《二力平衡》教学反思 篇7

《二力平衡》这一节课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习不紧是一堂课所学内容,更重要是打开学生的视野,实验敢于改造创新,书中实验与改造实验的对比找出改造后的实验的优越性,使学生更易懂,我觉得这是成功的一个亮点。学以致用,迅速结合前一单元弹簧测力计挂一物体为什么读数就是此物重,用本节课知识让学生来解答,前后知识整合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题,环环相扣加深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这也是我觉得成功的第二个亮点。但不足之处也很多,试举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班上学生尽管分成了学习小组,但要想采用“兵教兵”,仅靠别组同学说一遍就达到会解题的目的显然不够。二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够,总是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部分内容。

但是由于与学生磨练不够,学生展现自己的表现不够自然,活力不够开放,这些也是今后还要多加锻炼和强化的。

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篇8

【导入】[课前叫一位同学上来表演“单脚站立”,看他能坚持多长时间,一会儿,该同学失去了平衡]

【师】刚才这位同学失去了平衡,什么叫平衡呢?(静止状态)

【师】你在匀速行驶的公交车上能表演“单脚站立”吗?(能)

【师】如果汽车速度不变,转了个弯,你还能维持“单脚站立”吗?(不行)

【师】谁来说说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哪两种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很好。还是回顾一下牛顿第一定律,但第一定律说物体在怎样的条件下,可以维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受外力的情况下)

【师】那刚才这位同学单脚站立时有没有受到外力呢?(受到外力了)

【师】你能说出他受到了哪些外力吗?(重力,地面给他的支持力)

【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为什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物体运动状态反而不变呢?

(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互相抵消了)

【师】很好,这位同学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称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师】在受力的前提下,一个物体提要保持平衡状态,至少需要几个力?(两个力)

【师】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力的平衡。

【师】那物体受到两个力是不是一定就会平衡呢?

(不一定,两匹马拉一架马车,马车的速度改变得更快)

【师】那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能使物体平衡呢?(两个力的大小应该相等)

【师】很好,这样力的作用效果才有可能抵消。(应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师】有道理,如果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力的作用效果肯定是不能抵消的。(方向应该相反)

【师】是不是两个大小相同的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方向相反就一定会平衡了呢?

[教师也是我方向盘时的动作,一只手握在方向盘的左边,另一只手握在方向盘的右臂,两只手用力大概相等,方向相反,方向盘却转动了起来,并没有维持在平衡状态](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

【师】很好,两个力必须同时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才能使力的效果完全抵消,当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同时作用在重心上,相当于两个在同一直线上。因此我们猜想两个力要互相平衡,必须满足这三个条件。但这还只是我们的经验之谈,要将它上升为科学结论,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那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呢? 【师】首先请同学们说一说实验的思想?(我觉得可以采用对照的实验思想,通过破坏我们要研究的平衡条件,再看物体能否继续维持在平衡状态)

【师】有道理,那如何设置对照组呢?(可以进行前后对照)

【师】如何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呢?

(在原先平衡的基础上,每次只破坏一个条件)

【师】很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一小组,设计实验方案,使之能验证我们提出的猜想。

(学生讨论,活动)

[学生实验方案预测:在力的大小的改变和控制上,肯定有的同学会想到用弹簧测力计,教师要循问他们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控制力的大小一定;在受力物体的选择上,肯定有的同学会想到用小车;在如何改变力的方向问题上,学生会有困难,教师要加以指导] 【师】下面请各小组代表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设计。(学生汇报,教师指点)

[教师拿出实验室验证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仪器]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实验室验证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仪器,同学们看他是如何改变和控制力的大小的?(通过增减钩码)

【师】看,是不是很方便。当然研究力的方向是否要在同一直线上时,如何破坏呢?(可以扭转小纸片,这样力的方向就不在同一直线上了)

【师】如果我要改变力的方向,使他们朝一个方向时,该怎么做?(将纸片向下拉,这样力的方向都朝上了)

【师】如果要研究是否一定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该怎么办?(用剪刀将小纸片剪成两段)

【师】同学们看这个实验是不是设计的很精巧,很便捷。接下来我们就来用这个仪器探究一下。

(教师演示各个条件的探究过程)

【师】经过了实验的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就上升为科学结论:两个力要平衡,必须满足哪三个条件?(①大小相同,②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③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师】简称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师】提到等大,反向,共线,同学们能不能想到前面学习的哪一种力也具有类似的性质?(相互作用力)

【师】很好,你能举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例子吗?

(火箭对空气产生一个向后的推力,空气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向前的推力)【师】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相互作用力和二力平衡之间有什么区别吗?(相互作用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师】很好,相互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而平衡力则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只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讨论他们之间是否能够平衡,而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是不能讨论他们能否平衡的,这是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之间的最根本区别。【师】那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之间还有哪些区别呢?(相互作用力是伴随着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是伴随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而构成平衡力的两个力,是由不同的施力物体提供,一个力发生变化,另一个力不一定随着变化)

【师】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之间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但也有本质的区别,同学们在分析力的问题时,千万不要将两者混为一谈。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到思考与讨论,将一只笔筒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你可以从中发现哪些力的存在呢?

(笔筒受到了重力,笔筒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笔筒的支持力)【师】你能判断出其中哪些力是平衡力哪些力是相互作用力?

(学生判断:笔筒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笔筒的支持力是属于平衡力;而笔筒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笔筒的支持力属于相互作用力)

【师】最后我们谈一谈知道了二力平衡的条件有什么用呢?(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帮助我们在一次运动状态时求力的大小)

【师】很好,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熟悉的弹簧测力计,从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读出来的其实是弹簧的弹力,为什么它可以代表作用在弹簧上的拉力呢?

(弹簧在那里作用下,静止时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拉力与弹力大小相等)

【师】很好,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制成的。在比如当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哪两个力互相平衡?(牵引力和摩擦阻力)

【师】如果已经汽车的牵引力大小,那么就可以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阻力的大小。

8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篇9

教者:

一、实验教学目标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一共有五章,内容主要为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分组实验比较多,演示实验也不少。

三、学生分析

物理是学生刚刚接触的一门课程,物理实验也是学生刚刚接触到的。但是对于生活中的很多物理现象,同学们见得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和社会生活和实际相联系。

四、实验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规律

2. 凸透镜成像规律

3. 电学实验

五、实验教学难点

电学实验

六、实验教学措施及策略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每一个分组实验,能按要求独立操作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按照课本上的步骤一步步完成实验,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我们进行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之后,能对实验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并对实验提出改进方法与意见,在认真分析实验原理步骤之后,能自主设计一定的实验,这才是实验教学的难点。

1. 对所有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报告和实验记录。

2. 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实验操作。

3. 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七、进度与安排

分组实验: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

3.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

上一篇:携手共创和谐市场下一篇:新班主任成长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