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上册)(通用11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
难点:懂得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带来危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以画导入:
很早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的人们幸福的生活着。想去那看看吗?(课件出示画面)看到这么美丽的小山村你想说点什么?在这个小山村里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二、以读入境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请做上记号,再往下读。读完后,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2.品第一段
这个小山村曾经是美丽的,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小山村的美?(第一自然段)
A.听课文配乐读(第一段)
是的,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通过这些文字同学们看到了怎么样的景色?
B.指导读
谁愿意也来试着读这段(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后评)
还有哪些同学也想读这一段的一起读(感悟小山村的美)
C.入情入境,再读
如果你就是当时的居民,能允许我来采访一下吗?
在这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小山村中,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感悟小山村带给人们的快乐)
我们一起读读这些文字,把你对小上村的喜爱,把小山村带给我们的快乐读出来(齐读)
3.质疑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里,永远的消失了。
A.学生自由读5.6自然段(课件播放狂风、雨水、喊叫声)
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自己小声读读5、6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你读了这些句子以后心情怎么样?
B.齐读这两段
是啊,我们都为这个小山村感到担心、难过。让我们一起来读。
C.质疑
听了你们朗读,我好象听到小山村在难过地哭泣。看到小山村由美丽变成富裕,最后变成一无所有,亲爱的同学们,这个时候你最想问的是什么?(小山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小山村是如何变富裕的?)
4.再读课文,解疑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再细细读一读,想一想,看从中能感受到什么?(生默读课文)
你找到了哪个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
把这个句子改成这样,哪个句子好?好在什么地方?
课件对比句子:
想盖房,想造犁,就拿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砍下来。
(很多树木被砍了)
(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窗冒出的浓烟,消失在天空了。
还有一个句子也写了许多树木被砍了,是哪一句?生读
你从哪儿看出很多很多树木被砍?(一栋栋、各式各样、大量)
找到这个句子的一起读一读。
(3)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在这片裸露的土地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色?(体会裸露)
(动物越来越少;生:空气越来越差;生:到处都光秃秃的)
齐读!
(4)小结
无数的树木被村民砍掉了,就连小树苗也不放过,这种砍伐是多么可怕啊。
郁郁葱葱的树木消失、小山坡裸露,村民们靠什么富起来,小山村为何最终却消失了?
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指名说
把树木变成生活所需品,让日子富起来的是谁?把树木都砍掉,最终导致小山坡裸露,让小山村消失的又是谁?
(板书:人类)
三、延伸扩展(感悟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资源)
人类!是啊,人们在把树木变成自己的所需品时,确实是让自己过上富裕的好日子。但如果这种砍伐是无节制的砍伐那么人类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变得一无所有。(课件展示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危害的画面)
你还收集到了哪些有关的资料,讲给大家听听。
看着、听着这些,你除了难过、担心,此时你的心情更多的是什么呢?
这时候你最想对小山村的人们说的话是什么?
总结:感谢你们,老师代表这美丽的小山村感谢你们!!你们倒出了许许多多小山村的心声,你们是它们的知己,是它们朋友!就让我们把这篇课文齐读一遍吧,告诉人们要合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告诉所有的人都来爱护树木,都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以上种种问题都表明是大多数老师对整个语文的课程目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总目标及各年段目标不够明朗。因为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效果的高低与优劣。所以, 在教学准备过程中, 教学目标的确立, 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之上, 建立在学生的学习需要之上, 建立在深入解读文本之上, 做到明确、具体, 可操作, 可检测。
今天笔者就以苏教版《小露珠》一课为例谈谈三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 谈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如何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小露珠》这篇课文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 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特点, 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文章读来生动有趣, 还有机地渗透了身边的自然科学常识。
在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课标对中年段的要求。这个课标是对中年段的总要求, 我们有些老师不加思考, 整个中年段都用这些要求, 说句老实话, 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下册都使用这样一个目标, 不够具体, 不够明确。小语会崔峦先生认为, 吃准教学目标, 应该逐级明确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总目标, 不同学段、年级的阶段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教学目标。在学段目标的把握上, 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要求。年段不同, 教学重点也应该不同, 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年段的教学侧重点也不相同。
针对老师们各年段目标不明的问题, 窦桂梅老师及其团队研制了《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 (以下简称《手册》) , 有了这本《手册》, 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和选取教学内容时容易了许多。我们先深刻解读《课程标准》, 认真研读《手册》, 对应我们的文本细读, 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选择本课的教学内容。
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我们先来看《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描述。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
(2)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语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的意义。
(3)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 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5) 学习略读, 粗知课文大意。
(6)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50篇。
窦桂梅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三上要求: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练习借助重点词复述课文某个简单的情节。
(2) 继续学习借助插图、利用字典词典、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换词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 进一步分清比喻、拟人句, 理解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但是效果不同。
(4) 能够大致理清记事文章的写作顺序。
(5) 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受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依据以上三年级的质量标准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练习借助重点词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8个生字, 其中绿色通道的十个生字只识不写。指导写好“戴、袭、奏”几个字;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夜幕降临”“光彩熠熠”“圆润”等。用“越……越……”造句。
(3) 学习本课比喻句, 能像课文那样抓住事物的特点仿写比喻句。
(4) 能按时间顺序, 理清文章的脉络, 然后熟读成诵。
(5)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体会, 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 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确定以上教学目标, 有以下四个依据:一是课标拟定的阅读教学学段目标及《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二是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完成课后练习以及“单元练习”。三是课文的特点。每一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目标都应该带有该文本特有的印记, 教师要深度钻研教材, 充分把握文本特点, 找出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可迁移、可概括类化的语言现象作为教学目标。本文语言优美, 通篇采用想象、拟人手法, 充满童趣, 其特点是十分鲜明的。四是学生的实际。有了正确的目标的引领, 我们就能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下教学内容用板块的形式呈现。
2.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
结合新课程标准及《手册》提出的中年段学习要求:“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的人物, 留心周围的事物。”综合文本内容, “注重观察, 抓事物的特征, 展开丰富的联想”, 这一重点训练项目在文本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既是前面所训练重点“注重观察, 抓住事物特征”的一个延伸, 又是今后所学习课文“抓特征、展联想”重点训练项目的巩固加强和有机延伸。
《小露珠》读来生动有趣, 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 有机地渗透了身边的自然科学常识。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 注重观察, 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板块一:激趣导入, 师生交流。
要点:你们见过小露珠吗?她是什么样的?
出示句子:
(1) 夜幕降临了, 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
(2) 小露珠爬呀, 滚呀, 越来越大, 越来越亮, 到黎明的时候, 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教学伊始, 紧扣课题, 先让孩子谈谈自己见过的小露珠是什么样的, 并以此将小露珠亲切的样子引入文本之中。此时读读句子, 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其实, 这也是语文教学最终的目标与归属——让文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板块二:充分朗读, 归纳段意。
(1)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2) 指名学生读最喜欢的段落。读后, 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教师清楚地告诉学生, 可以用找中心句和连词归纳法来归纳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板书要点。
(3) 简要、连贯地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创设情境, 实践运用。
(1) 组织阅读讨论:课文中是怎样写小露珠美丽、动人的, 又是怎样赞美称赞小露珠的?
重点指导阅读下列语句: (1) “早哇, 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2) “早哇, 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3) “早哇, 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蜻蜓对小露珠说。
[提示:要通过反复读, 读反复, 感受小露珠的特点:闪亮、透明、圆润, 并以此体会到小露珠的美丽、动人, 以及作者对小露珠的无比喜爱之情。]
(2) 学习文中的比喻句。
请学生准确填空:小露珠和钻石相像的地方是他们都是_的;和水晶相像的地方是他们都是_的;和珍珠相像的地方是他们都是_的。
接下来老师请学生仿说:
“早哇, 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早哇, ……的小青蛙。”
“早哇, 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早哇, ……的小蟋蟀。”
“早哇, 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早哇, ……的小蝴蝶。”
仿说的过程老师和学生一起比较哪个更贴近。可以从习性或外形特点方面考虑。最后请学生分角色读一遍最贴切的句子, 也可读自己写的句子。
过渡: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小露珠也喜欢小动物们。
(3) 小露珠来到花草树木中间, 又给它们带来了哪些变化?请你读一读课文。
(4) 创设写作情境:如果你是其中一种植物, 你会怎么感谢小露珠呢?写一段感谢的话。
(5) 概述:花草树木都感谢小露珠, 因为它——
要点:引导学生体会小露珠对花草树木的作用:变得格外精神、显现出生机、变得更加美丽等。
(6) 小露珠要走了, 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和她一一道别, 还会有哪些植物来道别呢?
[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小露珠的特点, 这里主要通过创造性训练,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并结合学生的自我阅读, 自我感悟, 自我挖掘, 自我演示, 突出文章的重点, 分散文章的难点, 从而使学生真正体悟到身边美之所在, 领悟到身边世界的可爱与亲切。]
板块四:有感情诵读, 复述课文。
(1) 根据原来梳理出来的要点, 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山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感悟语言,体会情感,透过形象生动的诗句体会山村早晨的祥和宁静。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拨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辅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读准课文里的生字新词。
一、谈话交流,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早晨吗?
(教师板书课题)大家要特别注意一下“晨”字的写法,可以跟着我一起来写这个字。
2.在你的心目中,山村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简要说自己心中对早晨的印象)齐读课题。
3.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山村的早晨。(播放课件,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引导学生来欣赏美丽的山村画面。)
4.当我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古代诗人邵雍曾经写的一首诗,名字叫《山村》,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5.那么现代诗人盖尚铎笔下的山村的早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6.揭示课题,山村的早晨是美丽的,迷蒙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13.山村的早晨
7.山村的早晨实在是太美了!让我们带着这种美的感受再来读一遍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提出要求,感知语言。
1.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读中画出生字,标出各小节序号。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了解文章意思,。
3.指名朗读文章。(纠正读音,识记字形。)
4.把课文读通顺,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描写了山村早晨的那些景物与特点?
三、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2.引导学生按字形结构分类,注意不同结构字的特点,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指导“妆、缤、幅、影、梳”,上下结构的字重点指导“展、盈、拳、羞”。
先示范书写,再让学生练习写。(注意笔画正确,注意各部分的搭配)
3.组织交流学习生字的记忆方法。
四、再读课文,达到熟练。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默读、大声读、轻声读、);合作学习读熟课文。(同桌读、小组读、分段读)
2.同桌协作,互查生字读音,互相订正。
3.指名朗读文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要先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篇。)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学习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每一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交流读后的初步感受。
3.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山村的早晨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说说你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
(美丽的、宁静的、睡眼惺忪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六、小结
课文描绘了山村美丽的早晨,这是一副美丽的画,是大自然的杰作。让我们带着这种美的感受再来读一遍课文吧!
七、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章中的优美的语句。
2.读懂课文,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温习知识,导入课文:
1.听写词语。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山村的早晨》,说说课文描写了山村早晨的那些景物?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你们真爱读书!读书就像品茶一样,要一口一口慢慢地品,越品越有味道。待会再读课文的时候,我建议大家采用这样一种读书的方法:边读边想象,当你读课文的时候,在你的眼前出现画面,还可以让这些画面在你的脑海中动起来。想不想用这种方法再试着读读课文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前三个小节,边读边想象。
2.交流感受,感情朗读。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可以抓住你感受最深的内容来谈谈你在读的过程中眼前都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1)小溪带走夜的鼾声,
露珠打湿美的黎明;
山村从甜梦中醒来,
晨风给她揉着眼睛。
重点体会:露珠打湿美的黎明; 晨风给她揉着眼睛。
(2)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晶莹的露珠,感受一下那温柔的晨风。(播放课件)
(3)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相机引导:这里的黎明是美丽的,是宁静的,露珠落在花瓣上、落在小草上、晶莹剔透,微风吹来,摇摇欲坠。谁还想再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齐读。师评价:我看到了露珠滚落;我感觉到了微风拂面;我看到了露珠正在花瓣上跳跃。)
(4)缤纷的彩蝶舞姿轻盈,
采花的蜂儿歌声嘤嘤;
欢快的小河舒展着腰肢,
轻巧的炊烟袅袅地上升。
教师引导学生与下面的段对比体会。
彩蝶舞姿轻盈,
采花的蜂儿唱着歌儿;
小河舒展着腰肢,
炊烟袅袅地上升。
引导学生重点体会:缤纷、歌声嘤嘤、欢快、轻巧
(5)同学们说的真好,既然诗中的句子这么好,那你们赶紧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吧!(当学生读不出来时,教师可以对比读,或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小结:同学们,你们读的各不相同,这就是读书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早晨像刚睡醒的女孩儿,
美丽、宁静、睡眼惺忪(xīn?sōn?);
噢(ō),大自然是多才的画家,
描绘(miáohuì)出这幅水墨mò丹青。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水墨丹青”是什么意思?“这幅水墨mò丹青”指的是哪一幅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画的内容展现出来。(大自然给我们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
男、女生分别读一二小节。
3.同学们,大自然为我们展现的水墨丹青仅仅是这些内容吗?画里面还有什么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最后四个小节,看看作者是怎样为我们描绘这幅水墨丹青的?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几小节,把你感受到的、想象到的内容通过读来表现出来。可以有表情地读,也可以加上动作读等,在你们读的过程中,我也在读,我要读你们,我要从你们的表情上,甚至动作上来分享你们读书的喜悦。
(2)展示汇报。(为节省时间,每个小组只读一节。)
师:大自然为我们描绘出了怎样的一幅水墨丹青,大家清楚了吗?让我们通过读来体现一下她的美丽!(师生合作读课文。)
4.引导想象,读写结合。
(1)同学们,大自然这个多才的画家为我们描绘的水墨丹青仅仅是作者所写的这些内容吗?不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山村的早晨,边听边想象大自然到还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播放音乐,想象。在听的过程中,心中的喜悦可以通过表情展现给大家。
(2)请同学们从美丽的山村早晨再回到我们的课堂之中。谁能当一次小诗人,把你想象到的美丽的景象写成诗句。(每人发一张小纸片)
(3)出示句式,学生练写:
--的------进画里来了,------------。
(4)交流展示,品味评议。
例:美丽的小鸟飞进画里来了,
欢快的歌声在树梢上荡漾。
柔嫩的小草钻进画里来了,
大地捧出一块块碧绿的毛毯。
勤劳的农民伯伯走进画里来了,
他们扛着锄头去开垦希望的土地。
(5)同学们,你们就是一个个的小作家,小诗人。山村的早晨是美丽宁静的,是生机勃勃的,更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抓紧时间,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6)学生背课文。
5.拓展知识,回归整体。
(1)山村的早晨是令人陶醉的,让人留恋忘返的。其他地方的早晨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课件,教师通过解说引导学生欣赏其它地方的早晨景象。
(2)同学们,不同的地方,早晨的景象各不相同。但是,常言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永远是美丽的,是充满希望的,是生机勃勃的!让我们一起张开双臂去拥抱早晨,拥抱自然,拥抱美好的生活吧!
三、布置作业:
学完这首小诗,你想完成什么作业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作业内容,并相机指导。)
板书设计:
小溪、露珠、晨风
美丽 景 彩蝶、蜂儿炊烟
??山村的早晨 牧童 妈妈 水墨丹青
?? 宁静 人 姐姐 小妹 生机勃勃
爷爷 哥哥
教材简析: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讲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这里的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以求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曾、葱”等5个生字,会写“曾、郁”等13个字,掌握本课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情感目标:感受小山村曾有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美好、和谐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山村曾有的美丽。教学难点:让同学们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升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趣,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多媒体呈现小山村的美景图片,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成语来形容一下这个小山村(风景优美、风光秀丽、风景如画、山清水秀......)
2、揭示课题
这么美丽的山村,大家想去那里住几天吗?去感受山村给我们带来的另一种绿色的田园生活吗?我猜想大家一定想去?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绿色的田园生活吧!板书课题: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不仅能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又能让学生在想象中集中了精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以下的教学活动起到了关键性的铺垫作用。)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学习活动一:我会认
1、(出示课件)生字,开火车认读,齐读。
2、学生说说哪些字在识记过程中注意的地方(“囱”里面是“夕”不是“夕”)“量”中间“一”不能丢。葱中间“匆”的点不能丢......3、谁能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重点指导“葱”a.用辩一辩的方法。(“忽”然加“一点”“草”就是葱)b.用加以加的方法。(“草”字头加“匆”字加“心”字底)}(设计意图:通过生字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收到了极好的识字效果。)
(二))学习活动二:我会读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简评后相机出示课件:(郁郁葱葱、清澈见底、婉转)齐读。
2、第二自然段谁有信心?简评后相机出示课件:(裸、裹)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异同?继而理解字义。
3、第三自然段,谁来读?(指出:省略号停顿要稍长些,给别人一些想象的空间。)
4、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5、第五自然段,谁来挑战?这段的哪个词要读得响亮些?(咆哮)为什么?
6、最后一段一起读,相机板书:无影无踪(指导学生用字意相加的方法理解词义。)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同学们的朗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重视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习活动三:我会说
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课件)课文主要讲:曾经,有一个()的小山村,由于(),最后,小山村()的故事。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
3、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课文后填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内容,并通过说一说加强了语言的感受和内化,促进了学生的语言的发展进 3
而打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学习活动四:我知道 精学第一自然段
1、快速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用笔画出来。
2、出示课件:山脚下,曾经有过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品读,突出“美丽”)相机板书:美丽
3、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是围绕哪些景物来写的?用笔圈出来。相机板书:树林、小河、鸟儿、鱼儿
4、出示课件:“山脚下,曾经有过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山上是树林,村边是小河。人们每天都能听见鸟儿在歌唱,看到鱼儿在游逛。”这句与原文对比哪句更美?为什么?
5、让学生理解“郁郁葱葱、清澈见底”然后课件演示,最后品读句子:“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村边是清澈见底的小河。”
6、多美的小山村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能怎么样?(分男、女生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
7、指名理解“婉转”,然后播放“鸟鸣声”理解,最后品读句子:“人们每天都能听见鸟儿在林子里婉转地歌唱,看到鱼儿在小河中自由自在地游逛。”
8、学生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从“我会读”到“我知道”,这样以读为主的梯度设计,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个性发展,并发挥了他们的思维创造力。通过播放课件带领学生初次欣赏小山村的美丽,联系文中的第一段,更深刻地了解小山村美的如 4
诗如画,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美的让人流连忘返,并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
(五))学习活动五:我会背
1、出示课件:背一背
山脚下,()有过一个()的小山村。
山上(),村边()。人们每天都能听见(),看到()。
2、指名背,男女对背,分组背,齐背。
(设计意图:通过“背一背”练习背诵课文,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了优美的词句。分组背,男女对背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总结课文,拓展练习
1、作者写第一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写法?(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
2、问:我们前面学的哪些课文也有这种写法?
3、下面,我们就采用这种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完成“小练笔”.4、(出示课件)小练笔:a、公园里的花可真美呀!b、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任选一题,四人小组先说一说,然后再写一写,最后汇报)(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课文,拓展练习”让学生不仅掌握了作文的一种写法,还培养了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并提高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 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美丽
树林 小河 ?
鸟儿 鱼儿 ——————————→无影无踪
瀍河回族区巨龙小学
高延乐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1.(出示书中图片)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2.出示第一段: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1)指名读,读准确、流利。
(2)感受村庄的美丽,相机理解画线词语。(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湛蓝:深蓝。)
3.多美的一个小村庄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吧。(板书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2同桌之间互相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4开火车认读“森林、造犁、盖房、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柴烟”等词语。
三、探讨村庄变化原因
1(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那幅图)教师:山不再是郁郁葱葱,水不再是清澈见底,天空不再是湛蓝深远,空气不再清新甜润。村庄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2
出示第5自然段: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指名读,师指导读,再读,齐读。再现情境:这是一幅多么凄惨悲凉的画面呀,让我们想象一下这个风雨飘摇中的小村庄吧!看看抱头哭泣的人群吧!(播放洪水咆哮的音乐,教师朗读文中相关段落,学生想象画面。)
教师:两幅画面的对比,你产生了怎样深刻的感触?让学生自由说说感想。小村庄为什么会毁灭?
四、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葱、裸、黎”三个字。2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字。
五、布置作业,温故知新 1写带有生字的词语。2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小村庄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深刻感悟,读中释疑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把最能表现小村庄消失原因的语句画出来。2同桌交流:把你画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并说说你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 3全班交流。预设: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①说说从两个“谁”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提示:提示扣住两个“谁”和“拎”字理解人们砍树非常随意,不受约束和限制。②任何人,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什么原因,都能随随便便地砍树,想砍多少就砍多少。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的随便,因此“乱砍滥伐”变得很理所当然
③理解“裸露的土地”:(出示相关图片)看,这就是裸露的土地,还能怎么说,换个词来说说。(沙化、光秃秃)④指导朗读。
(2)“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这句话让你读出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时间长?(一年年,一代代)②从哪儿感受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来表示)师述:森林面积不断地缩小,缩小,再缩小,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扩大,再扩大!裸露的土地无情地吞噬曾经茂密的森林,看到这些,你的心里又有些什么感受呢?
③师引导:就是因为乱砍滥伐,十年、二十年、几十年,山坡上的树木———(生: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生:不断扩大)。一代、两代、十几代,山坡上的树木———(生: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生:不断扩大)。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生: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3)“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①你们从这个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些不同的词语都说明了砍树数量非常多。)
②理解词语“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树木变成了„„ ③引读:砍下了这么多的树,到哪儿去了呢?它们变成了„„ ④交流:如果你是那一棵棵被砍的树,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⑤指导朗读、评议。
三、深入探究,读中悟理
1质疑: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消失了,是谁使小村庄消失的?请同学们再默读2-4自然段,在课文中寻找答案。2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结:是锋利的斧头使人们过上了自以为不错的日子,也是锋利的斧头使美丽的小村庄消失得无影无踪。4再读第5自然段:
(1)请同学们齐读第5自然段。
(2)思考:什么都没有了,“一切”指什么呢?(“一切”指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家具、家园等。)
(3)小结:锋利的斧头(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5交流启示:
(1)这就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个叫人心酸的故事,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这篇课文仅仅是想告诉我们这个悲惨的故事吗?(不是)它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2)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3)教师小结:这个故事是大自然对人类发出的严重警告: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拓展延伸:这个小村庄只是一个小缩影。在我们身边,仍有不少“锋利的斧头”,在无情地破坏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请同学们看图片———人们砍伐森林、捕杀动物、乱倒垃圾等污染、破坏环境的资料。2交流感受: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3教师小结:让我们共同呼吁:让猎枪不再响起,让森林依旧茂密,让污染不再发生,让河流常年清澈„„让我们和所有的动物、植物做好朋友,共同创造我们的美好生活!
1、我们继续学习30课《倾斜的伞》,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且自学了生字词,下面老师先来看看同学们字词都掌握了吗?
(1)检查生词淅沥挽住肩膀混浊笑眯眯仍然撑伞颤动颤抖困惑
(2)检查生字淅挽眯肩撑仍颤混浊
2、夏天的时候,们经常遇到雨天,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有关雨中的动画,请看大屏幕,你从动画中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小结:在茫茫的雨中,人们撑着伞行走,犹如一叶叶扬帆的小舟涌动,远远望去,仿佛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雨中,伞不仅美丽,在这把倾斜的伞下还有着动人的故事呢!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情感)
3、讲故事。
谁能结合课文把倾斜的伞下的动人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不是说主要内容,而是生动的讲述。一方面有利于语言的内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抒发情感,进而感染他人。这是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形式。)
二、感悟课文
1、听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板书外公→丹丹)
(先从直觉上把握文章的主旨,下面还深入体会。)
2、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外公对丹丹的爱?
(抓住语言感悟点,深入体会。)
(1)、外公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
(2)、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了:“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丹丹困惑,不明白,你明白吗?外公笑的是什么?他想要说什么?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丹丹的困惑和外公的高兴吗?谁来读丹丹?谁来读外公?
(4)、“你是不是被淋湿了”
(5)、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每次”、“总是”这两个词去掉和原来意思还一样吗?
(6)齐读这一感人的情景。
(小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丹丹在外公这样的关爱下健康幸福的成长着。
3、你又从哪感受到了丹丹对外公的爱?
(1)、我做着外公当年做的事。
(2)“回到家里,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解。“微微一颤”、“泪光点点”体会到外公的激动与幸福。
(3)指导朗读。
(过渡)这篇课文通过对雨中两个感人小场景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亲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亲情。
(以上这部分教学,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凭借对重点语言文字的形象化感悟,进而深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挚爱亲情。这个环节是课改前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合理部分,如果抛开语言文字,空对空的说教,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会有好处。)
三、扩展
1、续编故事。
老师这还有一篇这样的文章,但雨中的情景需要同学们去想象。请听录音:
(1)我忍不住向头上望去。我望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妈妈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你充分展开想象,把下面发生的故事说给同学们听听!
(2)我急忙向公交站台跑去。下面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你继续展开想象。
在雨的世界中,亲人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多么温馨与甜蜜啊?
(以上这个环节同样是整体性很强的训练。选择了跟课文主题近似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大胆想像,这是采取“投映”的方法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程度。工具性与思想性结合的比较恰当,既是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又是思想上受教育的过程。教学时应当注意对学生的思想要宽容,想法可以丰富多样;在语言的表达上,比如体态、表情,言语的连贯、口齿的清楚等应注意培养。)
2、现场采访
(1)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个现场采访的机.会,同学们都当小记者去采访在座的听课老师,看看老师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孩子和学生的?还可问问老师们听了这一课后的感受。
(2)采访之前,老师先考验一下同学们会采访吗?一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二要把采访的内容说清楚。
(3)祝你们采访成功!
(4)汇报采访结果。
(这个环节是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采访前引导学生注意学习交际的技巧、礼仪等,这是工具性的体现;采访内容则是课文内容的生活化。力图使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学语文就是学做人的追求。)
四、谈感受
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对老师的现场采访,结合你课前搜集的有关长辈关心孩子的资料和你的日常生活经历,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五、总结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长生活中,有亲人的疼爱,有邻居的关心,有老师的体贴,有同学的帮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爱的包围中成长着,我们在接受别人关爱的同时,更应学会去帮助别人!
1 品读有关语句感悟男孩的无私、纯真。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
2 有感情地朗读部分句子。
3 根据课题推想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品读句子感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师:同学们,在这茫茫的人海中,令我们感动的事很多很多,里面包含的有浓浓的亲情,有温馨的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阳宗的《平分生命》,(板书)感受其浓浓的亲情。面对课题,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怎样平分?)
二初读。
1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2 学生自读课文--读后交流: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3 根据交流出示:
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师:这是孩子无心的承诺吗?(不,这是--)
出示:
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师:你知道什么是诺言,你能帮它换个词语吗?(承诺、誓言)
自己试着读读,该怎样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听着大家深情的朗读,我心中不由产生了一个疑问(可由学生提出)为什么这诺言是最无私最纯真的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用心地读一读,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处。
三精读。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一下。
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深思熟虑……神情。
△当医生征求男孩的意见时,男孩犹豫了,你就是那个男孩,你心中在犹豫什么呢?把你的忧郁,把你的思考说出来,好吗?(谁先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是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更何况他只是一个10岁的男孩,所以一开始,他--(犹豫了)可这又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呀,他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当我们有了这些感悟时,再来读读这句话。
男孩安静地不发出…………………………微笑。
△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地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
△(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感受到这一点,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他在地上转了几圈……………………胳膊。
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而现在男孩却(勇敢的,毫不犹豫的慷慨的)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们的胸膛,说:“那就把我的血…………50年。
面对这一切,医生震撼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面对这一切,我们震撼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面对这一切,所有的人震惊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四写话。
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宝贵,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作到呢?然而这个10岁的男孩作到了。
此时此刻,如果这个孩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交流
五结语。
S版三年级上册《帽子和鸟窝》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翔翔和小伙伴们在草地玩耍时,把帽子丢在了草地上,结果帽子被松鼠带到了高高的松树上,他们发现鸟儿要在帽子里做窝,就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的事。文章旨在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自然。本文故事性强,富于童趣,贴近儿童的生活,道理也易懂,学生乐意读。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中学习。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学,到课文中找答案。【设计意图】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以这种方式解法学生的探索兴趣,并易于再现自己的生活场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只要大致说清楚就给予肯定,说不完整的请其他同学帮助补充)。
3、归纳:课文讲的是翔翔的帽子丢在草地上,结果被松鼠带到了松树上,鸟儿要在帽子里做窝,翔翔就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做窝的事。【设计意图】对课文形成整体感知。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并且边读边圈出本课生字,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和难读的地方多读两次。
2、学生自由学习生字,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记字。
3、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4、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注意遇到的多音字“挑(tiǎo)下来”。同学间互相指正点评。【设计意图】生字会成为理解课文的绊脚石,所以重点突破。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区别“蓝”和“篮”、“耍”和“要”的字形。
“帽”字右上不要写成“日”或“曰”字,它的中间一横和最后一横都与左右竖画相离。
“慌”字不要多写一点,“竿”字第二横比第一横长。【设计意图】由于课文较长,部分学生可能形成阅读障碍,所以继第三个环节之后,强化记忆,直接突破。这样有利于品读课文。 五、细读课文 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句子与同桌一起读,读出感情,互相解疑。【设计意图】利用最后五分钟,将已学会的生字融入课文当中理解,并且通过质疑为第二课时做准备,还可以激起学生课余讨论的话题。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3、查找有关鸟儿搭窝的资料。
板书设计 帽子和鸟窝 读 问 思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耍( ) 冒( ) 坡( ) 何( ) 蓝( )
要( ) 帽( ) 波( ) 河( ) 篮( )二、请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慌(huāng huàn?) 缠(chán chǎn) 坡(pō bō)
孵(hū fū) 吊(diāo diào) 鼠(shǔ sǔ)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引入新课
1、指名朗读各段课文。
2、师生评议。【设计意图】检验学习效果,为进入新课做准备。
二、深入研读,突破重难点
1、全班齐读课文结尾两段,说说帽子的结果如何。 2、学生就结尾提出问题: 翔翔不喜欢自己的帽子吗?不想要自己的帽子吗? 突破:课文的哪些文字告诉我们翔翔喜欢自己的帽子?边读边讲。反复读,表现出急切的语气。(从“惊叫”“无可奈何”等词语可以看出翔翔急于拿回帽子,心里很着急,原因也许是他很喜欢这顶帽子,也许是他害怕妈妈责备,也许是帽子有特别的意义…… )3、直入重点翔翔那么喜欢他的帽子,却为什么要把帽子送给鸟儿做窝?此时他是怎样想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翔翔的确爱自己的帽子,可是他更爱鸟儿,帽子能帮助鸟儿做一个舒适的窝,这使翔翔感到高兴和自豪。)4、重点朗读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体会翔翔和小伙伴的心情。 ① 翔翔一摸脑袋,惊叫起来:“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要读出着急的语气。) ② 松鼠!一只大松鼠!(惊喜、激动) ③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要读出高兴、自豪的语气。) 5、扩展研读。课文里有许多写得很有趣的句子,这些句子既具体又生动,你能找出来吗?找出来多读几遍,能背下来就更好。
学生读文找句,教师随机指导。
你喜欢翔翔和他的小伙伴吗?为什么?
6、总结延伸: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关心它们,爱护它们。翔翔用自己的帽子为鸟儿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窝,你们要为鸟儿做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指导。【设计意图】牵一发而动全身,由结尾入课,引起课堂讨论,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的细节,是为“庖丁解牛”之法。 三、实践作业 1、办一期手抄报,以保护鸟儿为主题。 2、做一件有益鸟儿的事情。【设计意图】将课文的主题升华,融入生活实践,紧扣时代脉搏,使孩子的故事从简单的故事情节走到广阔的生活当中,使文章不单单成为文章,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板书设计 帽子和鸟窝 鸟窝 帽子 拖走 追逐 挑 放弃 作业设计 课文理解和句段练读
翔翔和小伙伴举起又细又长的竹竿,挑哇,挑哇,眼看就要挑着帽子了。忽然,一只美丽的鸟儿衔着几棵干草,飞进帽子里。“这只鸟要干什么?”“它要在帽子里做窝。”“做窝?是要下蛋吗?”“下了蛋,是要孵小鸟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翔翔的!”
孩子们丢下竹竿,又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1、照样子写词语。
又细又长 又_____又_____ 又_____又_____ 又_____又_____
2、翔翔既然这么喜爱自己的帽子,为什么又不要帽子了呢?他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 3、如果在回家的路上,你看到一个小男孩儿抓着一只小鸟,正拔它的羽毛,你会怎样做?用一段话写下来。 作者简介 杜雪莹,女,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十二年来,于大同市城区二十三校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工作以来,兢兢业业,爱岗敬业,被评为大同市教学能手、大同市教学标兵、大同市优秀教师,多次荣获城区优秀教师、城区优秀班主任称号,曾承担公开课,多次在各类赛讲中获奖,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授课以趣味性、知识性、条理性、文学性见长,深受学生喜爱。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通过“我”在南极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人们:南极是一片净土,也愿它“永远是一片净土”。课文语言朴实,内容真实,既给人美好的感受、丰富的遐想,又启迪人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设计理念】
以课文为凭借,围绕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经历“课前预习--课中交流--课后延伸”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洲、豪”等9个生字,注意积累优美词句。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交流有关南极的资料,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南极为什么会是“一片净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有关南极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1.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南极,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读生字,交流记字的好方法。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词句读通顺。
4.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二、自主学习,感悟交流
1.默读思考:为了使南极永远是一片净土,人们是怎样做的?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2.抓住重点句子交流、讨论、朗读,提高学生的认识:
(1)通过考察队员及旅客的行为,体会“[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南极属于全人类,不能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的共识。
(2)通过船主和驾驶小船的卡地亚小姐的言行,感受人们保护南极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和自觉行为。
3.再读课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并进行质疑问难。
三、拓展延伸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南极的文字或图片资料,进一步感受南极是“一片净土”。
2.举办“话说南极报告会”或“南极风光图片展示会”。
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能力目标: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教学难点:懂得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带来危害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以画导入。
1、出示课文第一幅图,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提醒注意观察的顺序。)
生答。
2、书中是怎样描述这个小山村的呢?谁愿意来读一读?
二、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小山村的美丽。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小山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读,生答。(美丽)
(2)、你们从哪里读出它的美丽?
生答。(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鸟儿在林子里婉转地歌唱 鱼儿在小河中自 由自在地游逛)
(3)这么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一起美美地齐读一遍。(配乐)2.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感受小山村的-----?。
(1)师:故事一开头就讲“山脚下,曾将有过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这边有个词引
/ 3
起了我的注意,你们发现了吗?“曾经有过”说明了什么? 生答。(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以前有过,现在没有了)
(2)师:课文中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五、六自然段,呆会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读。
可讲点:雨水奇多,看出雨水很多。
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拟人句)
“咆哮”查字典。(表示猛兽的怒吼)
这里要插入课文第三幅图,还是洪水的视频?
(3)师:这么美丽的小村庄,结局竟然是什么都没有了?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答。(可惜)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探究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1)、师:到底是什么使小山村发生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2-4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美丽的小山村消失的原因。(2)小组讨论。(3)汇报:
A: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
出示图片:犁
师:这里的“谁家”指的是哪一家? 生答。
师:谁家指山村里的任何一家,谁有需要谁就去砍。砍了多少?
生答。
师:一棵一棵,表示数量不确定,非常多,人们根本就没有把砍树当成一回事,需 要多少就砍多少。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人们的这种行为吗?
生答。师板书:滥砍滥伐
师:村子里的人们用斧头砍下树木后,山上出现了什么? 生答:裸露的土地。
师:比较“裸”和“裹”的字形。“裸”是把衣服丢在一旁,也就是没有穿衣服,我们文中裸露的土地指的就是土地被砍掉大树,光秃秃的。
B: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 3
师:一年年,一代代,说明时间很长。我们读的时候速度应该怎么样才能表示时间长呢? 生答。生读。
师:这么长的时间人们不断砍树,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师:这边有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生答。(砍树的行为没有停止,一直在持续着)
C: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囱冒出的浓烟,消失在了天空中了。
师:一棵棵树木被砍走了,村民们用这些树木做了什么? 生答,师课件出示。
师:你们说这些树木变成了一栋栋的房子给人们住,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让人们使用,还可以用来烧饭取暖,人们的生活不是很好,很幸福吗?
师:大家来看看一棵棵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柴火后,小村庄还会像早先那么美丽吗?会有怎样的变化? 生答。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的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怜爱之情。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投影。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指导法,自主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盏灯”,那是一盏希望的灯、温情的灯……这盏灯指引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拼搏、探索,让我们跌倒了爬起,它又象一盏灯塔指引我们正确的航行。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看看在他的心中有一盏怎样的灯。板书:心中那盏灯
过渡:这是一盏什么样的灯呢?它有什么作用?这盏灯怎么会我人的心目中呢?
这节课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一个农村,一位慈祥的父亲为了满足儿子有一个透亮的灯笼的心愿,在年三十前一天的深夜,忍受着刺骨的冰冷,赤手为儿子打磨制作冰灯,这盏冰灯一直在儿子心里珍藏的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我在八岁那年的春节,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生2:乡下有孩子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的习俗;生3:我当时想要那种有玻璃罩的灯笼;生4:父亲很疼爱我,他答应我的请求。)
3、找出描写别的小孩灯笼的句子,全班朗读。(大军的灯笼)
4、我的要求过分吗?父亲答应了,说明了什么?(我的要求很过分,因为父亲是农民,没有钱买灯笼,他豪不犹豫地答应我是因为父亲十分疼爱我。)
5、“执意”是什么意思?父亲纳闷什么呢?(“执意”是非要不可。他感到不理解,但他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可见父亲十分疼爱我。)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5-13自然段)
1、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3、交流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父亲连夜为我赶制透亮的灯笼;
生2:我读懂了父亲冒着刺骨的严寒为我赤手打磨冰灯,我哭了;
4、是什么原因使我流泪呢?(耳听父亲关心的话语,目及父亲冻红的双手,身感父亲对我的爱。“两颗豆大的泪珠从眼里滚出来”,这是真情的流露,从看、听、感方面写出了儿子内心的真情实感,表现了父子深情。)
5、用“---”画出文中反映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什么?
(父亲做冰灯时所忍受的寒冷)
6、找出你最感动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7、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你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宁可自己受冻,也要满足孩子过分的要求……)
(你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你的父亲是那地地疼爱你,为了满足你的要求,忍受着刺骨的寒冷,赤手为你打磨冰灯……)
8、结合实际,你能说说平时你的父亲怎么关心、爱护你的吗?(学生畅所欲言)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2、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冰灯虽然化了,但是父亲那浓浓的的父爱却永远地珍藏在我的心中。)
文中“最美冰灯”指父亲对我的关爱,作者将永远记住父亲的爱。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不是美在外形,而是美在它所体现出来的纯洁无瑕的父子真情。
七、作业布置
摘抄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8、心中那盏灯
给 ( 最美) 制作
我 爱 父亲(伟大的爱)
珍藏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美丽的小山村写景作文10-19
家乡的小山村作文400字07-02
9.一个小村庄的故事07-10
二年级上册《一个幸福的家庭》教学设计06-24
编一个童话故事三年级09-22
雨过山村古诗阅读答案07-14
雨过山村原文及翻译10-14
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10-12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05-27
一个老师的感人故事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