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信息培训计划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妇幼信息培训计划(共10篇)

妇幼信息培训计划 篇1

一、遵循科学性、适宜性、规范性的原则,做好各项业务指导与培训工作。

二、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

三、坚持每季度召开妇幼例会1次,利用例会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与业务指导,提高妇幼人员业务水平及信息工作质量。

四、加强项目信息管理培训与指导,提高妇幼卫生信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科学、符合逻辑。

妇幼信息培训计划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2003-2007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妇幼卫生专业且目前从事妇幼卫生相关工作的毕业生。5年间本专业共有毕业生282人, 排除考研、出国进一步深造及完全改行等情况, 其中直接从事妇幼卫生相关工作的约190人。

1.2 方法

采用信函追踪调查的方法, 根据学生毕业分配的单位地址寄发调查表, 尽管调查表反馈率较低, 但从反馈的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分布情况看,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3 调查工具

自编安徽医科大学妇幼卫生专业毕业生调查表, 包括三部分:基本情况、自我评价、对教学情况和课程设置的评价。

1.4 统计处理

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 采用EpiData数据录入与整理;利用SPSS11.5版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 工作岗位分布

此次调查共收到反馈调查表42例, 工作单位性质均为事业单位, 目前的职称40人为初级, 2人为中级。24人 (57.1%) 从事保健工作, 12人 (28.6%) 从事临床, 6人 (14.3%) 从事行政。

2.1.2 工作相关因素

33.3%的毕业生的就业途径是通过个人自荐, 其次是院系或老师推荐、同学介绍, 分别占19.0%, 14.3%, 再次是亲朋介绍、学院招聘会及招聘广告, 均占9.5%。毕业生认为择业最重要的因素中单位知名度所占的比重最大, 占28.6%, 其次是专业对口度 (23.8%) 及单位发展前景 (19.0%) , 再次是个人薪酬 (9.5%) 、单位所在地 (9.5%) 、工作条件 (4.8%) 及单位效益 (4.8%) 。

38例 (90.4%) 毕业生对工作能较好适应, 57.2%的毕业生认为适应工作最主要依靠吃苦耐劳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及自学能力, 其次是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分别占33.3%, 9.5%。

32例 (76.3%) 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完全或比较对口, 10例 (33.3%) 不太对口。57.2%的毕业生对现在的工作较满意。4例 (9.5%) 有一次更换工作的经历, 更换原因是为了寻求个人发展。

2.2 自我评价

毕业生在自我能力评价中对自己的心理素质、自学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评价较好 (所有的评价均在一般以上水平) ;而在临床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方面均有4.8%~23.8%的毕业生评价较弱。见表1。

2.3 对教学情况和课程设置的评价

对本校的教学设施、教材建设、学术氛围等教学环境除2人对教材较不满意外, 其余均表示较满意或可以接受。在师资力量的评价中, 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质量、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分别有52.4%、33.4%、23.8%、19.0%、61.9%、66.7%和47.7%的毕业生评价为满意或较满意。在对本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的评价中, 对基础课及专业课课程开始情况评价为较满意或可以接受的分别达90.5%和95.2%, 对技能培训及实习情况评价为较满意或可以接受的占71.4%和66.7%, 2人对实习情况很不满意 (4.8%) 。见表2。

3 讨论

从岗位性质看, 我校毕业生可从事的岗位尚未达到多元化, 主要集中在保健, 其次是临床和行政;从单位性质看, 毕业生均在事业单位中工作。从就业途径看, 学院招聘会、广告、网络等途径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学校及院系应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培训[3], 配合招聘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 为毕业生提供多元化的, 并且针对性较强的就业平台。

大多数毕业生的工作专业是比较对口的, 对工作也较满意, 可见妇幼专业毕业生是有一定的社会需求的, 也反映了毕业生的专业思想较稳定[4]。调查可以看出, 毕业生工作后, 其吃苦耐劳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成为适应工作的最主要的因素, 所以在学生在校期间注重培养其这方面的素质。

在自我评价以及教学情况评价中均发现, 我校妇幼专业教学中实践环节薄弱, 实习情况及技能培训均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 不满意率较高, 毕业生的临床动手操作能力偏差, 但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要求较高[4], 从而会影响到以后的工作。可能原因是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临床实习时间较短, 临床动手操作技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 还有一部分学生抱着自己是公共卫生专业, 不从事临床的想法, 对临床实习没有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 学校应加强临床理论教学, 适当延长临床实习时间, 提高实习地的教学水平及老师的带教意识, 加强学生对临床动手操作的重视, 能够做到充分利用实习时间, 加强操作技能学习[5,6]。此外, 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也有待加强, 在平常学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时, 指导老师要帮助学生提高科研水平, 指导学生形成新颖的科研思路, 提高创新意识;在以后的工作中,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 科研水平也随之会有所提高[4]。

针对妇幼卫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保健医学特点, 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促进编写全国统一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在平常的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 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 改革和完善授课内容和方式, 充分利用网络及其它教学手段,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保健实践中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及可接受性。

随着今后医学的发展, 社会对妇幼卫生专业的人才需求会更多, 要求会更高。应针对妇幼卫生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毕业生能力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加强教学改革, 提高妇幼卫生专业毕业生的业务水平, 为我国培养合格的、实用性的妇幼卫生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端, 杜玉开, 方为民, 等.妇幼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的定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723-1724.

[2]崔建峰, 刘艳霞, 张欣, 等.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追踪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11) :121-123.

[3]黄敬宝.2008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 2009, (1) :62-65.

[4]钱序, 周丽, 梁霁.妇幼卫生本科教学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 1999, (14) :363-365.

[5]曹秀菁, 陶芳标, 张洪波.《妇幼保健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 2003, 11 (3) :222-224.

妇幼信息培训计划 篇3

刘谦说,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妇女儿童群体,妇幼卫生工作承担着降低婴儿死亡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和出生人口素质的重大责任。国家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健康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实施了一系列策略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提高了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保护妇女儿童健康不仅是卫生部门的职责,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健康报社开展妇幼健康大型报道及科普和培训活动,体现了社会对妇女儿童健康的关注,也有利于加深社会对妇幼卫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健康报》在报道和调研过程中,深入基层,积极践行中宣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反映妇幼卫生工作者的风貌、妇幼卫生工作的经验成效与面临的困难,并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做好妇幼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

卫生部妇社司司长秦怀金介绍了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他说,卫生部“十二五”期间将实施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包括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行动计划、妇女儿童疾病防治行动计划、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让公众和医务人员了解这些惠民政策,需要《健康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与普及。

妇幼信息科制度 篇4

1.每季度按时收集、整理、保存全市妇幼卫生信息资料,完成各类报表的整理、检查、汇总。

2.每年对妇幼卫生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上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并及时反馈至卫生局及乡镇(街道)卫生院。

3.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信息统计工作例会。例会主要任务及时传达上级精神,上报季报表同时反馈发生在县域外的有关报告卡,剔除重复卡片。

4.每半年对乡镇(街道)卫生院进行一次妇幼卫生报表质量抽查和指导。

5.监测和指导乡镇(街道)卫生院妇幼卫生信息资料的收集与统计。

6.及时、正确提供上级需要的统计资料。

二、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妇幼卫生信息网络系统,以计算机为手段,提高统计质量与效率。

2.在汇总、分析全市各项统计报表的同时,注意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动情况。

3.掌握全市的保健指标与质量指标,发现情况及时分析、总结。

4.做好统计分析报告,以便决策部门及时反馈,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5.每季度按时收集、整理、保存全市妇幼卫生信息资料,完成各类报表的整理、检查、汇总。

6.每年对妇幼卫生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上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并及时反馈至卫生局及乡镇(街道)卫生院。

7.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信息统计工作例会。例会主要任务及时传达上级精神,上报季报表同时反馈发生在县域外的有关报告卡,剔除重复卡片。

8.每半年对乡镇(街道)卫生院进行一次妇幼卫生报表质量抽查和指导。

9.监测和指导乡镇(街道)卫生院妇幼卫生信息资料的收集与统计。

妇幼卫生信息报告制度 篇5

一、明确全旗妇幼卫生信息报告的职责

(一)各基层卫生院妇幼信息报送人员,要切实提高对做好妇幼卫生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各基层卫生院完成本辖区范围内的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按规定程序和时限收集整理、汇总、审核上报各类妇幼卫生信息。

(二)各基层卫生院按照属地化管理和逐级上报的原则,根据《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确定专人负责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健全原始登记,完善医院妇幼卫生信息统计报送制度,认真填写有关基础性表格,按规定时限将信息材料报告旗妇幼保健所。

二、明确全旗妇幼卫生信息报告内容

(一)对妇幼卫生年报主要指标进行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核查生命指标以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指标。

生命指标主要包括:活产数、新生儿死亡数、婴儿死亡数、5岁一下儿童死亡数、孕产妇死亡数、死胎死产数及产

后7天内死亡数等。

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指标主要包括: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孕补和增补叶酸率、高危管理率、剖宫产率、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检测率、孕产妇产前筛查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等、体弱儿管理、出生缺陷儿数等。

(二)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建立健全以下资料:

1.建立原始登记,包括分娩记录登记、围产儿及儿童死亡登记、孕产妇死亡登记、育龄妇女死亡登记、出生缺陷儿登记、高危妊娠管理登记、体弱儿童管理登记、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登记、产前筛查与诊断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登记、妇女病普查普治登记、父子保健手册发放登记、叶酸发放登记等相关登记花名册。

2.填报围产儿及儿童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出生缺陷儿报告卡,及时上报旗妇幼保健所。

三、做好全旗妇幼卫生台帐管理及质量控制

(一)村级卫生室要建立全村育龄妇女死亡、孕产妇死亡、围产儿儿童死亡台帐,建立孕产妇保健管理、高危妊娠管理、产后访视管理及7岁以下儿童出生花名册、儿童保健管理、体弱儿管理等妇幼保健工作台帐,按月实施质量控制后,向

乡卫生院妇幼干部上报,并以年为单位装订成册保存。

(二)乡卫生院、社区要建立全乡育龄妇女死亡、孕产妇死亡、围产儿儿童死亡台帐,建立孕产妇保健管理、高危妊娠管理、产后访视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及7岁以下儿童出生花名册、儿童保健管理、体弱儿管理等管理台帐,按季度开展信息质量控制,相关信息上报旗妇幼保健所,以年为单位装订成册保存。

(三)旗妇幼保健所要建立全旗育龄妇女死亡、孕产妇死亡、围产儿及儿童死亡管理台帐,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信息质量控制,上报库伦旗妇幼卫生年报及有关调查表至通辽市卫生局妇社科,撰写质量控制报告,与年报调查表一起装订成册保存。

妇幼工作计划 篇6

我乡2011年妇幼保健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全面落实上级有关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要求,切实履行妇幼卫生的公共职能,保障母婴健康,降低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和县保幼健站妇幼工作计划,结合我乡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总体目标与具体工作指标(一)总体目标

降低全乡孕产妇死亡,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6‰以下。(二)具体工作指标

⑴早孕建卡率达90% ⑵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80% ⑶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⑷住院分娩率达100% ⑸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80% ⑹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0%,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80% ⑺孕前传染病检查率达90% ⑻产前筛查率达80% ⑼妇科病检查率达65%

二、采取有力措施,严禁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降低儿童死亡

(一)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在孕产妇系统管理过程中,凡是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要及时跟踪、随访,转诊,按规定及时向县级以上医院转诊。

(二)建立便捷、通畅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

加强高危孕产妇救治工作,保障孕产妇安全。充分发挥乡卫生院高危孕产妇抢救基地的作用,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抢救制度和措施,如遇有孕产妇危重情况,随时可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准备。

(三)加强产科管理工作,强化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

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坚持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规范和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和死亡报告制度,发挥围产期协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孕产妇保健知识宣传活动。

三、针对妇女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

(一)全面启动适龄妇女妇科病检查,重点规范技术操作,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受益人群的健康利益。

(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倡自然分娩;推广适宜技术;严格剖宫产指征管理,加强督导,定期公示,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三)加强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育龄人群自我保护意识,逐步降低人工流产率,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四、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一)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规范服务行为。

(二)贯彻执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严格掌握常用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因非医学需要的超常规引产。确保手术质量,保障受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三)加强对药物流产的监管力度。

五、做好托幼园所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一)定期对本乡托幼园所保健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学术交流,提高托幼园所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加强对托幼园所儿童疾病防治、膳食营养、食堂卫生、消毒及安全等方面的指导,提高托幼园所卫生保健水平。

(三)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逐步推广入园儿童、入学儿童的心理卫生评估工作。

六、大力开展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

(一)制定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事业。(二)对各村负责妇幼保健工作的人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逐步培育我乡妇幼保健健康教育队伍。

(三)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工作,推广标准、规范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全镇医疗保健机构创建一批合格的孕期健康教育阵地。

总之,我乡2011年妇幼保健工作量大,预期目标高,需要我们再总结11年工作的基础上巩固强项,改进弱项,我们相信通过各科室的共同努力,我院的妇幼保健工作一定能够达标。

昭苏县喀拉苏乡人民政府 2011年1月5日 喀拉苏乡2011年卫生院妇幼工作管理计划

为了切实加强我乡妇幼保健工作, 认真落实“两纲”和“母婴保健法”,全面推动孕产妇管理工作,提高辖区孕产妇保健质量,更好地为广大农牧民服务,力争把2011年成绩再提高一节,现制定我乡2011年妇幼工作计划。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①院领导兼职妇幼工作成员、妇产科人员专职

② 逐渐完善妇产科硬件设施;配合妇产科医生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建立新的网络,并保持良好的关系。

③ 与村医签定责任书,保证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孕产妇系统管理。

① 每月8号各村上报孕产妇及儿童(包括流动孕妇及儿童)人口信息,力争准确。

② 每月8号各村医上交孕产妇资料和其它方面的妇幼资料。

③ 每月30号到中心医院收取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各类全部资料。

三、学习与监督。

①按时按点参加上级领导单位组织,举办的各类学习和例会,并及时把与会精神和工作任务下传落实。

②医院定时对村医进行培训和工作督导,并有书面记录。

③随时支持配合上级领导单位来我院的指导和督察。

四、加大妇幼宣传。

妇幼信息培训计划 篇7

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同行。妇幼卫生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标准的重要性之前已有另文叙述[1,2],本文重点阐述加强信息标准研究与评估指导工作,对于新时期我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规划。

1 建立信息标准研究与评估指导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1.1 是新时期妇幼保健管理与服务模式改革发展的要求

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化工作是现代社会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和提供优质服务的物质保证和必要手段。信息化成效取决于科学、成熟、规范的管理模式,而管理模式会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进步而随之转变,以适应新形势要求,不论管理模式还是信息技术,其先进性都是就一个历史阶段而言的,是相对的,所以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和进步是相辅相成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进行和不断发展完善。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客观要求,信息标准是用于指导信息化的,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拓展。信息标准是相对的,这是信息标准与其他非信息标准的一个很大区别。当前,我国妇幼卫生工作尚处在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正在蓬勃开展,妇幼保健管理与服务模式需要继续规范和优化完善,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信息标准化工作应得到高度重视,并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2 是现代妇幼保健服务区域协同化特性的要求

我国妇幼卫生工作坚持“以保健为中心,指导基层为重点,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方针,妇幼保健服务通过“点(临床干预)”与“面(预防保健)”的结合而贯穿于妇女儿童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青春期保健、育龄妇女非生育期保健、更、老年期保健以及妇女儿童健康问题的各个方面,妇幼卫生工作不仅是一个长期、连续、动态的过程,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还涉及与许多相关部门的交叉配合与协作。

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障问题在整个生命阶段中涉及到各级各类、不同地理区域的医疗卫生保健部门,如临床医院、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卫生系统外的其他与人相关的管理服务部门,如人口计生委、托幼园(所)以及公安户籍部门、民政部门等。可见,妇幼卫生工作和妇幼卫生信息化都不是孤立的,其显著特点就是区域化和协同化,这种区域化和协同化也体现在妇幼保健系统内部的横向和纵向协作。因此,决定了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必须和许多外部信息系统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地域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妇幼卫生信息化这种区域协同化特性,尤其需要国家信息标准的支撑和规范化指导,并且妇幼卫生信息标准化工作还必须长期保持与相关领域信息化的协同发展,否则就会相互影响,形成信息孤岛。

1.3 是全国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现代化发展和规范化建设的要求

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是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妇幼卫生工作起着评价、监督指导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正在逐步走向现代化。目前,许多省、市已经实现了妇幼卫生统计报表和三网监测信息的网络报告,部分发达城市还通过全面推行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将过去以年报统计和三网监测等管理需求为主要内容的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转变为以保健服务对象为核心、基于保健服务过程跟踪管理的个案化、网络化的服务型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及时有效的信息也满足了科学决策的需要。还有更多省、市正在立项实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并且信息化应用水平逐年提高,由过去的单机版运行逐步向网络直报和区域化联网管理过渡。2007年起国家级三网监测工作以及联合国人口基金第6周期项目、全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等也纷纷开始实施网络直报,近年来全国范围的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已显露出雨后春笋之势。

但此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以前对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视不够,使得我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妇幼保健行业的信息化严重滞后于医院、疾病控制、社区卫生以及计划生育、公安户籍管理等相关领域信息化的发展,而且至今为止各级各类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建设项目各自为政,缺少全国性的统一规划和业务指导,更缺乏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调,新的信息孤岛不断涌现。由于各地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建设一般都以市或省为基本区域单元,单项工程投入至少以百万、千万计,涉及面广,任何失误和偏差都容易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损失。信息化快速发展与规范化管理缺位的矛盾日益突出。

来之不易的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不能再走以往医院信息化标准不一、管理混乱的老路,要站在全国一盘棋的高度,摒弃本位主义,齐心研究和积极应用国家信息标准,要确保新建的各级各类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均建立在“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否则就是再大的投入、再好的技术也会造就信息孤岛,使大量宝贵的数据变成信息垃圾。为了保障当前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相关领域的配合与协作,迫切需要及时建立国家级常规的信息标准研究与评估指导组织体系以及相应的工作机制,给予必要的经费、人力和项目支持,加强全国妇幼卫生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开发整合和共享利用,加强基层业务指导,尽快将“各自为政”扭转为“统筹规划”,在统一标准的基本前提下,引导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科学、健康发展。

1.4 是妇幼卫生信息标准与信息化管理学科建设的要求

卫生信息管理在医学领域属于边缘学科,涉及医学、管理、数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其理论体系需要不断的研究深化。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已经将卫生信息管理设立为一个专业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专门从事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研究工作,但是其教学内容以及研究方向与目前卫生信息化实践之间还存在较大脱节,知识体系尚不成熟。妇幼卫生信息领域系统没有开展信息标准和信息化的研究,也没有前人的著作或者经验可以学习借鉴,大学的教材也仅停留在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卫生统计工具软件使用方法等,各级妇幼卫生信息人员只能在实际工作中边摸索、边学习。随着我国妇幼卫生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妇幼卫生信息化工作提升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对既熟悉妇幼保健业务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也迫切需要科学、规范的业务指导。

近年来,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在其负责的国家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制项目中,已经将卫生信息标准知识的宣传推广以及信息化技能培训和教材编制工作纳入到项目计划,每年都拿出专项经费举办妇幼卫生信息标准与信息化管理知识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经常组织省间互访活动和现场经验交流会,并支持部分城市建设妇幼卫生信息化典型示范,这些工作无疑对当前全国各级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开展项目工作也培养锻炼出了一批妇幼卫生信息管理人才,出台了一系列国家信息标准和业务管理规范,并获得了卫生部科技成果和有关科技奖项,为开展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妇幼卫生信息标准和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任务,既需要长期针对妇幼卫生信息自身标准和信息化方法的不断研究深化、完善和拓展,也需要长期不断地研究掌握其他相关领域的信息标准和信息化进展,以满足妇幼卫生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新时期信息化战略地位的发展要求,当前十分有必要、也有很好的基础,将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与信息化管理工作由目前的阶段性项目工作转变为常规业务工作,培养专门人才,按照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长期、系统地组织开展我国妇幼卫生信息化领域的各项政策、规划、标准、方法等研究制定工作,并承担起对基层信息化工作的常规指导、评估管理和教育培训任务。

2 我国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的进展

我国在妇幼卫生信息标准领域开展系统化研制始于2003年。2003年冬春之际,由于SARS的严重侵害,建立健全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作为刚刚成立不到6个月的国家级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中心,及时参与了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并结合当时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基础十分薄弱、基层建设迫切需要国家标准指导的实际状况,国家妇幼保健中心信息管理部于2003年6月开始进行基础调研和可行性论证,于2004年5月正式组织启动了“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体系研制”项目。该项目旨在研究和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满足基层妇幼保健服务和管理需要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体系,用于指导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国家卫生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和共享,并为卫生部制定国家卫生信息标准体系提供基本依据。

项目工作得到了全国各省、市妇幼保健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普遍关注和支持,其中,北京、天津、重庆等18个省、市妇幼保健机构直接参与了项目第一周期的各项课题研究和试点应用工作。2年半中项目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基础调研和协同研究工作,多次举办全国性项目培训班,并进行省间互访活动,形成了全国上下共同学习、研究和协同开展信息化和信息标准化建设的热潮。2004年9月,基于国家妇幼保健中心所承担的重要工作,卫生部批准增设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妇幼保健信息专业委员会,挂靠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学会的成立对项目研究工作和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至2006年年底,项目组基本完成了《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的研制任务。

《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包括3项内容:(1)《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根据国家级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进行明确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设计目标、基本功能要求、系统运行要求、数据标准化以及系统建设与实施等各项内容提出规范化的技术和管理要求。(2)《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标准》:根据《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中提出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各子系统基本功能要求,主要从满足国家级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基本要求的角度,对各子系统所必须采集的数据内容提出规范化的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数据元和代码标准。(3)《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网络支撑平台技术指南》:根据《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和《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标准》的基本要求,从满足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管理的角度,对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运行所需的网络支撑平台,从平台总体框架、结构和功能、技术平台的选择、系统集成、数据库平台和信息安全体系等主要方面,提出规范化和建议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2007年2月9日,卫生部科教司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会,卫生部信息中心、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信息产业部信息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了成果鉴定会,《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研究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首次较完整地制定了我国妇幼保健领域的基础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初步提出了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的基本体系;所制定的国家《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标准》、《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网络支撑平台技术指南》等3项技术标准,可作为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指导和评价各地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基本标准;项目成果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填补了我国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领域的空白。

2007年4月卫生部信息办发文并通过卫生部网站全文公示《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同年11月《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科技成果荣获卫生部首届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3 发展规划

3.1 目标

建立我国妇幼卫生领域长期稳定的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监督指导和评估认证组织体系,加强对全国各级妇幼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常规指导,使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妇幼保健机构的高度重视和应用推广,并随着国家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不断优化、完善和扩展。

3.2 主要任务

(1)建立国家级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监督指导和评估认证组织体系;(2)指导建立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示范点;(3)组织开展国家卫生信息标准的广泛宣传、培训和学术交流。

3.3 主要措施

为积极推进上述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在卫生部统筹规划和领导下,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和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妇幼保健信息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4月继续组织开展了“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体系研制”第二周期(2007—2010年)项目,并在2007年度首先开展了如下几项活动:

3.3.1 组织制定《国家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化和规范化评估办法》。

在北京等11个省、市妇幼保健机构共同参与下,2007年年底首先完成了《国家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化与规范化评估办法》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国家级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监督指导和评估认证组织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工作机制,并首先用于对部分试点项目的评估,待标准评估机制完善成熟后,将尽快开展对全国范围各类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产品的国家级标准化评估,以及对各级妇幼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评估,逐步强化妇幼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行业规范化管理,促进国家卫生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和共享利用,引导和帮助IT企业参与信息标准化工作。

3.3.2 指导建立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示范点。

2006年、2007年连续2个年度,武汉、苏州、厦门3市参加了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开展的“创建城市妇幼保健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示范平台”项目工作。按照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依据新的国家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和管理规范,各试点单位按照项目要求,对其在建的妇幼保健信息网络系统实施必要的标准化改造和规范化建设,使之能最终通过国家级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测试与评估,从而创建为首批“全国城市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示范点”,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2008年还将适当扩大到省级和边远地区的妇幼卫生信息化示范点建设。

3.3.3 建设“中国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与管理”官方网站。

为支持国家级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监督指导和评估认证组织体系工作的开展,2007年年底前计划建设开通“中国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与管理”官方网站,以加强标准工作的社会宣传、学术交流与合作,及时发布最新的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及相关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地方建设成就、评估认证结果等,并提供标准查询、著录、下载和论坛等功能。

参考文献

[1]汤学军.城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和系统规划[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3,14(5):60.

妇幼业务培训简报 篇8

日前,东丽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举办第五届“妇幼保健人员培训班”,内容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腹泻儿管理”。此次培训班聘了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许鹏飞授课,全区9个社区50余名社区妇儿保健医生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结合全区儿童保健医疗实际需求,针对儿童过敏性皮肤病增加的趋势进行了专业性的培训,并给儿童保健医务工作者提供了直接交流、相互学习提高的机会,使她们及时了解并掌握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腹泻儿管理等知识领域的.新进展及动态,提高了全区妇幼保健人员整体素质和临床业务水平。

妇幼保健培训材料 篇9

一、孕前保健

(一)孕前保健的目的:预防遗传性疾病的传衍,避免环境中有害因素对生殖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使许多对母婴不利的危险因素包括母体疾病可在孕前得到识别,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可减少其不良作用,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二)孕前保健的内容:

1、计划受孕:有计划地安排受孕和生育,为新生命的诞生创造美好的起点。

2、计划受孕前要排除遗传和环境方面的不利因素。

3、维护健康,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为未来的新生命创造良好的小环境。

4、调整避孕方法,计划受孕决定后,要调整避孕方法。

5、选择适宜的受孕年龄和季节。

(三)孕前保健咨询

1、通过了解家族史、疾病史、生育史、药物接触史及营养状等评估,全面发现 受孕前的危险因素。

2、对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3、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确定风疹的免疫状态。

4、营养咨询、叶酸补充方法。

5、妊娠心理及经济准备。

6、讨论避孕方法、7、强调孕早期,连续产前检查的重要性。

8、建议保存月经记录,为受孕成功选择性生活时间。

二、孕早期保健

(一)保健要点:孕13周前建立围产期保健卡,筛查高危妊娠及不健康的胚胎。

(二)保健内容:

1、及早确诊妊娠,保护胚胎。

2、异常胚胎的筛查。

3、警惕异位妊娠,正确处理自然流产。对早孕闭经后又出现阴道流血的症状,要引起重视。

4、建立围产期保健卡

(1)询问病史:月经史及既往孕产史、病史及手术史、家族史、本次妊娠情况。(2)全身检查:身高、体重、血压、脊柱、四肢、皮肤;心肺肝脾、妇科检查。(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丈夫血型、肝功能、梅毒、表抗、白带常规

5、高危妊娠立案管理。

6、孕早期卫生指导、心理保健。

三、孕中期保健:

(一)保健要点:指导孕妇合理营养,高危孕妇立 管理,加强对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防治,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二)保健内容:

1、系统产前检查,每月一次,在孕20-24周至少检查一次,高危妊娠增加检查次数。检查内容包括测体重、血压、腹围、宫高、检查胎方位、监测胎心、复查尿常查规,并注意其他异常情况。

2、发现高危孕妇立案管理:在产前检查中要注意筛查有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并立案管理。

3、营养指导:妇女怀孕后,要注意合理营养,以保证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4、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既要防止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又要防发育过度。(1)绘制妊娠图。(2)孕妇体重。(3)B超检查:一是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二是筛查胎儿是否存在畸形或缺陷。

5、胎教:

6、先天异常的筛查:有医学指征需进行产前诊断者,孕中期是进行羊膜腔穿刺的最佳时机,取羊水细胞经过培养诟 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诊断胎儿是否患染色体病。检测羊水或母血中的甲胎蛋白筛查神经管畸形。

7、高危妊娠的预测;

8、健康教育:指导孕妇营养、自我监护等。

四、孕晚期保健

(一)保健要点:按时产前检查,妊高征的防治、早产的预防、胎位异常的矫正、监测胎儿宫内发育情况。

(二)保健内容:

1、孕28-36周,每2周检查一次,36周以后,每周检查1次,农村孕妇28周后,争取2-4周检查一次,至少检查4次。如属高危孕妇增加检查次数。

2、测血压、体重及早识别妊高征,检查胎位,复查血色素、尿蛋白、肝功能、必要时B超检查。

3、孕妇自我监护,孕30周起指导孕妇用胎动计数来监测胎儿宫内情况。

4、孕期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娠晚期出血、胎位不正、早产、过期产、贫血等高危孕妇要进行早期诊断及时矫正处理。

5、孕30周左右作骨盆外测量。

6、高危妊娠的适时计划分娩,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到了孕末期由于妊娠负担的增加,病情亦会加重。因此,有可能选择适当时机,对高危妊娠进行适时计划分娩,终止妊娠可减少母儿的围产发病率及死亡率。

6、健康教育

1)分娩前的准备;2)胎动自我监护;3)临产先兆及入院时间;4)母乳喂养知识;5)预防早产及过期妊娠。6)产后护理及新生儿护理。

7、分娩期保健

保健要求:产时加强对高危产妇的监护,注意做好“五防”,提高助产质量。

8、产褥期保健

保健要求:产褥期出血、感染的预防;母乳喂养;新生儿感染的防治;产褥期及新生儿的护理;高危产妇和新生儿的监护与管理;产后访视和产后健康检查;新生儿先天性缺陷的筛查。

高危管理及监测

1、高危孕妇的概念:在妊娠期有某种病理因素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导致难产者,称为高危妊娠。

2、高危孕妇管理的目的:降低围产期母婴患病率、死亡率及远期致残率,提高母婴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3、高危孕妇管理的要求:帮助筛查高危产妇,为高危孕妇的家庭提供健康 促进知识及协助上级医院对高危孕妇进行系统管理。

4、高危孕妇管理的具体内容:根据不同的孕期应有不同的管理,一般分为孕前期、孕期(孕早、中、晚)及产褥期。

5、高危妊娠管理要求

1)孕期母胎统一管理的原则

一教

孕前、孕期――为生理阶段健康教育。二图

孕产期应用妊娠图

产时应用产程图

三加强 加强孕期系统管理 加强助产技术培训,提高急救知识及操作能力 加强高危妊娠产时监护

目标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降低远期病残率 2)重点管理13种高危

妊高症、妊娠期心脏病、妊娠合并贫血、妊娠期合并肝病(肝炎、HELLP 综合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肝内胆汁郁积症、胎儿异常(臀位、横位)、过期妊娠、多胎妊娠、早产、羊水过多。

孕妇、乳母的合理营养

孕期营养不良对母亲和胎儿的影响

1、孕期营养不良对母亲的影响 ①营养不良:包括缺铁性盆血和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贫血。②骨质软化症:主要由于孕妇维生素D缺乏引起钙浓度下降,常出现腹疼、足跟痛。③营养不良性水肿:孕期蛋白质严重不足所致,轻度缺乏多见于下肢水肿,总蛋白<5克,则全身水肿。

2、孕期营养不良对盈儿的影响:①低出生体重,胎儿<2500克。②早产儿。③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增高。④脑发育影响。⑤先天畸形。

孕产妇的合理膳食

基本原则:①供给足量的热能和营养。

②选择食品要多样化。③应有合理的进食体积。④具有合理的膳食制度。

⑤合理烹调,注意膳食感观性状。

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

女性生殖道器官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有外阴炎、前庭大腺炎、阴道炎、子宫颈炎及盆腔炎。

(一)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

1、两侧小阴唇自然分拢遮盖阴道口、尿道口。

2、由于盆底肌肉的作用,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在一起,可防 止外界污染。

3、阴道上皮在卵巢雌激素作用下,增生变厚,从而增强抵抗病原菌侵 入的能力。

4、子宫颈分泌的黏液形成黏液栓,堵塞子宫颈管,宫颈内口平时紧闭,病原体不易侵入。

5、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也是消除宫内感染的有利条件。

6、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及输卵管的蠕动都有利

于阻止病原菌侵入。

(二)病原体:

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原虫:多见毛滴虫;

真菌:白色念珠菌;

病毒:疱疹病毒、湿疣病毒 ;

螺旋体:梅毒;

(三)主要传染途径⑴经淋巴系统蔓延;⑵经血液循环传播;⑶沿生殖器粘膜上行蔓延;⑷直接蔓延。

(四)发展与转归:

1、痊愈;

2、转为慢性;

3、扩展与蔓延;

(五)介绍几种常见病种:

1、外阴炎:

病因:①阴道分泌物增多或炎性分泌物刺激外阴皮肤;②大小便污染,着化纤内裤、紧身衣致局部透气性差;③外阴不洁,细菌感染造成外阴炎。

临床表现:①外阴瘙痒、疼痛、灼热、性交及排尿时加重;②局部红肿、湿疹,偶见溃疡,皮肤粗糙或呈棕色改变。

处理原则:去除病因及物理因素,积极治疗阴道炎、尿瘘、粪瘘、糖尿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局部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2次,若有破溃可涂抗生素软膏。

(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在正常情况下,白色念珠菌与其他菌群一样处于平衡状态,机体有足 够的免疫能力,阻止念珠侵袭。平衡破坏时,念珠菌就在局部生长、繁殖,导致感染。

常见诱因:1)抗生素类药物破坏了人体内菌落的自然平衡。2)糖尿病或摄糖过多。3)激素的变化,如妊娠、口服避孕药。4)不适当的阴道冲洗。5)紧身的化纤内裤。6)卫生条件差。7)精神紧张。

传播特征:主要寄生在阴道、口腔、肠道,可以相互传染、自身传染、性交传染。临床表现:外阴瘙痒、灼痛、白带增多、尿频尿急及性交疼痛、阴道壁充血、红肿、分泌物呈豆腐渣样,外阴有抓痕、外阴红肿、充血。

诊断:

1、根据症状和体征;

2、实验室检查;

3、项目病例应查血糖及尿糖,并详细询问病史,有无大量服用雌激素或长期应用抗生素,以查找原因。治疗:

1、无症状不需治疗;

2、消除诱因;

2、改变阴道环境;

4、抗真菌药应用。

(二)滴虫性阴道炎:滴虫在PH以下或7.5以上的环境不生长,PH5.5-6的环境最适宜其生长繁殖。病因:阴道毛滴虫

传播方式:1)经性交直接传播;2)公共浴池、浴巾、浴盆、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3)医源性传播:通过污染的器械及敷料传播

临床表现:1)症状:白带多、有气味、瘙痒、性交痛、尿痛;2)体征:阴道壁充血、黄绿色白带、泡沫样白带。诊断: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

(三)老年性阴道炎

病因:常见于绝经后老年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粘膜变薄,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PH值增高,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容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卵巢功能早衰、盆腔放疗后、长期闭经均可引起。

临床表现:1)症状:分泌物增多,稀薄,呈淡黄色,严重者呈血性脓样白带,有外阴瘙痒、灼热感。

2)体征:阴道呈老年性改变,上皮萎缩,皱壁消失,上皮变平滑、菲薄,阴道粘膜充血,有小出血点,有时见有浅表溃疡。

(四)宫颈炎:

病理变化:宫颈管柱状上皮细胞代替了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细胞。有急性、慢性。慢性宫颈炎多见于分娩、流产功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菌侵入而引起感染,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1)宫颈糜烂

按糜烂的面积:轻、中、重三种类型;

按糜烂的深浅:单纯型、颗粒型、乳突型

2)宫颈肥大3)宫颈息肉4)宫颈腺囊肿 5)宫颈粘膜炎

临床表现:症状:白带增多、乳白色、黄色、脓性、血性,有时伴有气味,下腹坠痛。体症: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质较硬,有时可见息肉;裂伤、外翻及宫颈腺囊肿。

(五)盆腔炎: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按其发病过程,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出生缺陷监测

出生缺陷的监测是利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观察先天畸形的发生率,在时间、地域上的变化趋势。

出生缺陷的预防:一级预防:目的:减少危险因素,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主要针对:育龄妇女、怀孕妇女、整个社会。

主要内容:婚姻法、遗传咨询、孕前咨询、健康教育、孕期保健等。二级预防:目的:减少出生缺陷的出生。主要针对:怀孕妇女。主要内容:产前诊断、宫内治疗。

三级预防:目的:使出生缺陷及时得到治疗和控制。主要针对:已出生的新生儿。

主要内容;新生儿筛查、内科治疗和康复。

卢爱巧

妇幼信息培训计划 篇10

我国是世界上具有独立的妇幼卫生网络的国家之一, 目前全国各级卫生行政机构均设有妇幼卫生主管部门, 负责本辖区妇幼卫生管理工作。近五十年来, 妇幼保健机构在全国各地与医疗、防疫机构并列发展, 形成了与行政区划基本一致的、专门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目前, 全国已有3100余所妇幼保健专业机构, 妇幼保健专业人员30余万。妇幼保健服务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妇幼保健机构承担着妇幼保健服务和相关妇幼卫生事务管理职能, 由于其职能定位和所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内容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各项常规业务活动所需使用和依赖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具有信息管理的内容繁杂、管理周期长、覆盖人群广、涉及其它医疗保健机构和相关部门多等特点, 其信息管理工作为区域化、分级管理格局。因此在区域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中, 就要求信息系统设计能够满足区域服务业务管理这种复杂的管理需求, 为此研究提出一种能够适应妇幼保健管理所需的信息化系统架构设计, 即支持嵌入式的区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该种系统架构基于灵活可扩展的中间件技术和手段, 实现区域妇幼保健管理各项应用灵活扩展以满足区域妇幼管理需求。该系统遵循了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 并符合健康档案数据标准, 并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与区域内其它相关业务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联动, 从而有效提高了妇幼保健服务与综合管理、决策能力。

2. 技术路线

支持嵌入式的区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是一个跨机构的领域业务处理系统, 是一个联接各个妇幼保健相关机构的信息平台, 也是联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业务子平台 (或称二级平台) , 拥有完整的软件技术架构。构建实时的、可扩充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需要有开放的、标准的和灵活的软件架构。在统一的软件架构下, 封装了信息平台的全部支撑组件, 总的软件架构组成如图1所示:

图中MCHIS即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information system) 的英文缩写。系统设计采用消息机制, 基于消息中间件的方式进行交互, 可采用成熟的技术框架, 并符合XML技术数据传输格式规范。根据不同基础条件, 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可选择C/S或B/S设计模式, 而妇幼保健数据管理中心的各种数据查询、联机分析系统应主要采用B/S设计架构。从结构上看, 系统包括业务处理体系、应用软件安全保障体系和妇幼保健信息化标准体系三大部分, 业务处理体系包括业务服务层、数据层、表示层等主要组成部分, 是整个软件体系架构的核心。应用软件安全保障体系和妇幼保健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为业务处理体系服务, 并支撑着业务处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数据层主要实现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业务数据存储、数据备份及数据仓库的建立, 需要解决数据存储的结构、模型、内容、数据库管理、数据仓库管理等问题。

业务服务层是根据业务需求设计各种业务服务组件来完成业务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共享等。业务服务层包括公共组件服务和业务系统服务。公共组件服务是支撑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软件服务, 实现各业务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关联与业务逻辑关联;业务系统服务运行在基础平台服务之上, 为各个专业子系统提供业务服务。

表示层实现支持嵌入式的区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与各个用户的人机交互, 实现数据的采集与展示, 实现支持嵌入式的区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与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及外部信息系统的信息交互。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支持嵌入式的区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总体功能包括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和综合管理三大业务域19个子系统, 以及妇幼保健业务平台门户网站。通过妇幼保健业务基础平台, 以及相应的儿童保健基础档案管理、妇女保健基础档案管理两个基础子系统, 将儿童保健和妇女保健所涉及的15个业务子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 并提供基础管理功能。

支持嵌入式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在满足妇幼保健领域自身服务与管理需求基础上, 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发展, 体现“以人为本”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一体化设计理念, 并充分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的各项功能, 搭建高效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及区域共享的业务数据中心, 实现与其它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工作。

(1) 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信息交互设计。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各个领域均通过接口服务组件与区域服务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妇幼保建信息系统接口模块包括HL7引擎, 负责HL7的消息转换, 一是将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的消息转换成符合HL7消息标准的格式, 二是将平台中符合HL7格式的消息转换成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所需的系统消息, 并解释执行消息内容。

(2) 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间的信息交互行为。妇幼保健领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间存在诸多的交互业务活动, 这些活动所产生的信息就是需要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储存到健康档案中, 或与其它领域或机构实现信息共享。

(3) 数据中心基础配套设计。机房配套电力需冗余一类市电引入, 配置变压器二台。电源机房需配置高功率UPS供电系统, 以2+1方式工作, 另备有移动发电机一台。此外, 机房还应配有UPS监控系统、电力输配监控系统 (含高低压) , 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4) 网络系统设计。支持嵌入式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平台由内、外两大网络部分组成。外部网络对外收集和提供信息, 内部网进行信息管理和系统开发, 两网之间用防火墙分隔。外部对内部网络的访问则需要通过地址映射、身份查询等一系列安全检查机制才能进行, 访问策略的制定是灵活的, 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机配置。内部网络再分子网, 依据功能、性质划分, 子网间的访问也是受控的。外部网络的安全性主要依靠“虚拟专用网”的功能和路由器上的访问控制表来保障。

4. 系统部署

区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采用数据集中的数据管理模式、整个应用系统采用B/S架构, 各基层妇幼保健业务机构采用网络直报方式进行业务操作和信息共享, 妇幼保健业务数据全部保存在区域数据中心, 各基层妇幼保健业务机构不保存相关的业务数据, 其组网方式如图3所示。

区域妇保健信息系统在网络上需要连通各基层妇幼保健业务机构现有政务INTRANET的专用网络和面向社会公众的INTERNET网络。

5. 试点应用

基于该项目的研究成果, 目前已将支持嵌入式的区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在广州市番禺区、茂名市等地区投入产品试点应用和推广, 该系统在广州市番禺区的使用的效果特别显著, 番禺区试点阶段选取了一个妇幼的管理机构、一个镇级医院、一个社区医疗机构进行试点将支持嵌入式的区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嵌入门诊医生工作站、门诊护士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等系统进行使用, 实现了高效准确地管理妇女和儿童的基本信息、健康情况信息、检查诊断信息以及婴儿每次的检查情况和疫苗接种等情况;实现妇幼保健档案的属地化、分级管理;实现各级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以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之间的纵向、横向对接, 让健康档案数据可以分级管理, 并传输交换与共享;实现妇幼保健系统在其它业务系统中的嵌入式业务应用模式, 让各种临床医疗数据能直接从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直接采集、利用, 真正实现数据的一次录入多次利用的效果。该系统不仅是支撑妇幼保健领域的服务提供和信息管理的核心业务, 也达到了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共享健康档案基本内容中的妇幼保健业务的信息。并且能够真正支持实现对服务对象提供长期、连续服务和追踪管理, 提高服务提供者的健康管理水平和服务提供能力, 支持嵌入式的区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有力地促进妇幼保健领域各项卫生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新形势下推动妇幼保健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与支撑环境。因此在通过了试点医疗机构的试点实践后将该系统在番禺区所有的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广使用。

6. 结束语

本系统采用灵活、可扩展的支持嵌入式的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实现妇幼档案信息一处录入多处重复使用, 不仅满足了传统意义上的妇幼保健业务需求, 还满足了健康档案的信息源需求, 满足服务对象对妇幼保健信息服务的需求, 满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需求以及其它机构对妇幼保健领域信息共享的需求, 有效提高了妇幼保健服务与综合管理、决策能力。

摘要:妇幼保健信息管理内容繁杂、管理周期长、覆盖人群广、涉及其它医疗保健机构和相关部门多。为满足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工作, 提出采用开放、标准和灵活可扩展的软件架构设计区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以满足区域妇幼保健业务管理的复杂性。本文描述了区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框架和内容, 并对对试点地区的应用效果进行提炼和总结。

关键词:嵌入式,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应用集成

参考文献

[1]曹丽娟, 卢树华, 金如颖, 等.社区妇幼保健信息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03, 18 (5) :29-29.

[2]王靖元.妇幼保健信息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管理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2) :140-140.

[3]秦耕, 张彤, 汤学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妇幼保健信息系统[J].2011.

上一篇:食品安全教育专题教育主题班会下一篇:中小学生作文辅导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