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爱国篇(共9篇)
一个成功的职业人,不仅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技术和良好的外在形象这些显性条件,更需要具备优良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隐性条件。在这些条件中,隐性条件则是影响和决定一个人职业发展高度的重要条件。
山西蓝海汽修学校在做过硬教学质量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学员的内在修为。学校将国学经典语录教育引入学校,国学经典语录包括做人篇、做事篇、学习篇和感恩篇等。通过对国学经典语录的理解和学习,争取让进入蓝海汽修学校的每一位学员既学到了专业汽修技能,又学会了做人、做事和感恩。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2.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13.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1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15.三思而后行。——《论语》
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18.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19.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2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2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22.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2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24.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31.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3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34.学不可以已。——《荀子》
35.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36.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37.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38.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3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40.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
4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42.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4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44.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4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4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4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首先是教学目标不同。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了解侵华日军的罪行以及中国军民抗战的史实, 树立爱国主义情操;理解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树立民族自信心及追求和平的信念。这样做的原因与中职历史课的功能和地位相关。著名国学大师傅斯年认为历史教育能够对国民进行较好的训练, 教育者应该把历史教科书做成一种公民教材, 借历史事件作榜样, 启发爱国心、民族向上心、民族不屈性、前进的启示、公德的要求、建国的榜样, 借历史形容比借空话形容确实动听得多。中职学校往往将历史课作为其德育综合性课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中职学生不需要参加高考, 所以中职学校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弱化对于一些历史知识点的识记目标, 将教学中的关注点更多地放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上。
其次是教学内容有所区别。中职学校历史课关于抗日战争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我们的教师往往会过于依赖教科书。有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追求面面俱到。只要教科书上提到的内容都要讲到。这样一来, 一是教学内容重点不够明确, 二是实践中发现课时量不够。有的教师往往讲完日军罪行后, 只好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草草收尾, 这样一来导致我们教学中的情感目标难以达成。一味求全是一种典型的普通高中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普高学生要参加高考, 只要教科书上提到的内容都有可能成为考点,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全面, 唯恐有所疏漏。而我们中职学校学生并无高考压力, 一般历史也不统考, 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虽然有重点地进行了取舍, 但范围完全限定在教科书的内容内, 然后对所选内容进行大量视听材料或专业史料的补充。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何避免与学生在初中时期学习的内容重复?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当于高中阶段的学生, 他们在初中时已学过抗日战争, 内容一般也是以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为主。那些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又非常具有典型性的相关素材大多在初中已被教师选用过了, 如再用会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失去新鲜感, 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如补充过多专业史料, 会使自己的课往专业化方向深入, 与职高学生学习基础不相适应, 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无法达成教学目标。
此外在呈现教学内容顺序上缺乏灵活性, 往往按教科书的顺序进行。多数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师在上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 习惯先按时间顺序陈述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之后再向学生展示侵华日军的该暴行, 最后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要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学内容与教科书的关系。教学内容决不是小于等于教科书内容。社会的发展、学生自身的发展、历史科学的发展、教育科学的发展等因素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教科书的建设具有相对的滞后性, 特别是中职历史教科书更是如此。因此中职历史教师有必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创造性加工。对于教科书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一部分作为重点呈现, 同时补充一些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其他素材。
在教学设计方面, 在导入课部分可以将南京大屠杀作为展示的重点, 如时间允许再辅之以其他罪行展示。这是因为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过程中规模最大、最令人发指的一场大屠杀, 最具有典型性。当然也可以因地而异。如果是黑龙江地区的学校将731部队的暴行作为展示重点也许效果更好。事先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南京大屠杀相关资料作为本课的预习作业。如果是南京的学校还可以带学生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地参观, 在正式上课时要求学生加以展示并发表感想, 将它作为新课的导入部分。在学生发表的感想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一般是“残忍”、“该抗日”、“报仇”等。等学生发完言后, 教师可以将两幅照片 (一幅是日本军人在入侵中国前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场面, 另一幅是一名日本军人屠杀中国人后一手持刀一手拎着人头在尸体中笑的狰狞场面) 与日本战前所灌输的军国主义思想教育素材、当前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照片, 以及今天日本教科书中对抗日战争的描述等材料同时向学生展示, 请学生思考是什么使这些日本人由一个普通父亲、丈夫变为杀人不眨眼的野兽的?学生很容易会得出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这一结论。接下来我们通过向学生展示中国抗战付出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数据及日本战败前后的一些生活照片和经济数据, 请学生思考战争能为人类带来什么。答案显而易见———战争中没有受益者, 从而让学生明白和平对人类的重要性。紧接着我们再以这样一个问题进入正课:“在人民版的高中教科书中把抗日战争这一课称为‘伟大的抗日战争’, 请问它的伟大在何处?”学生根据初中所学大多会答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抗击侵略获得胜利、增强民族的自信心等答案, 但一般答不全。此时教师可将抗日战争的伟大之处一一列出:1.抗日战争的胜利, 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 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3.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也因此获得世界的尊重。之后, 我们可以这三点为纲, 逐一展开我们的教学。抗日战争的第一点伟大之处学生一般通过初中学习都有所了解, 所以我们可以一笔带过, 将教学重点放于第二、三点中。在讲述这两点的过程中我们依然可以采用史料呈现的方式来进行。
关于全民族的抗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展示。一是不分党派的抗战。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除了讲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外还要讲国民党部队的正面战场。为了与初中教学内容有所不同, 也为了更全面客观地反映正面战场抗战情况, 我们还可以先用一些有代表意义的其他材料。此外在材料呈现时也可以换用介绍抗日名将的方式来进行。如讲百团大战我们可以用介绍彭德怀等将领的方式进行, 讲正面战场可以通过介绍陈诚来让学生了解正面战场情况。选择陈诚一是因为他是抗战期间唯一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中国将领, 这足以说明他在当时的影响力。而他指挥的淞沪会战、鄂西大捷、重庆保卫战都足以在史书上大书一笔。而学生除了对淞沪会战略有所知外, 其他并不了解, 选用这些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不分阶级的抗战。在这方面过去我们常会讲我们根据地民众、爱国华侨更多, 实际上许多民族资产阶级也有许多感人事迹值得我们去讲。
我们还应从中国的抗战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角度来使学生理解我们抗战的伟大, 进而明白为何我们在抗战后国际地位会提高, 获得世界的尊重, 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选用丘吉尔、罗斯福等对中国抗战的评价作为素材向学生呈现, 同时可以将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所受待遇和二战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进行对比向学生说明这一点。
参考文献
[1]范红军.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与高中“抗日战争”教学的个性化设计[J]历史教学, 2006 (6) .
一、案例特色
基于学校革命传统教育的经验,以及学生成长所需的现实要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内容,探索了新的教育形式和途径,继承和创新了革命传统教育。
1.强化传统基地建设
雨花台区实验小学紧扣雨花台这个“点”,创建了“红领巾广场”“红领巾苗圃”“红领巾管理区”“雨花台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在烈士纪念碑前敬献小白花、描碑文,参观纪念馆,表达对烈士的哀思;在红领巾广场举行“新生入队仪式”,组织毕业班学生在知名烈士墓开展“感恩教育”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爱校、爱国情感。如今,雨花台已成为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大课堂。
2.着力开发文化阵地
雨花台区实验小学把雨花台的教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红色教育浸润校园。如校园内建设了“夯实做人基础,走向成功之路”“学习革命先烈,继承优良传统”等主题浮雕,建设了“成长在雨花台下”少先队文化长廊、“红领巾气象站”“娃娃电视台”等红色教育阵地。通过着力开发文化阵地,优化校园环境文化,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争创英雄中队
雨花台区实验小学以“学英雄、争创英雄中队”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英雄中队活动为载体,把爱国主义教育与中队成长结合起来,把英雄的名字写在队旗上,印在学生的心里,使昔日的英雄成为学生崇敬、学习的榜样,激励、引导学生“继承先烈志,当好接班人”,并先后命名了“卢志英中队”“何宝珍中队”“孙津川中队”等十二支英雄中队。
4.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
2000年,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尝试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抽象的道德教育和具体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基地教育转变为主动接受基地教育,由此诞生了“红领巾志愿服务队”。
16年来,讲解队的队员们一直在雨花台纪念馆为游人讲解烈士的故事,宣扬烈士的精神,在讲解烈士事迹的同时,队员们把烈士身上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内化为民族自豪感,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用自己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游人的阵阵掌声。
小讲解员的岗位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积极参与,小讲解员队伍一天天壮大,讲解内容也一天天丰富。小讲解员们在网上查阅资料、翻阅史料、走访烈士家属,及时充实自己的讲解稿。此外,雨花台区实验小学编写并完善了《小讲解员专用培训教材》,为小讲解员培训提供了范本,也给其他学生提供了优秀读本。
随着“红领巾志愿服务队”的发展与成熟,小讲解员的活动场所由雨花台纪念馆扩大到学校的少先队文化长廊、校史馆等校内景点。小讲解员的接待任务也逐渐加重,经常向慕名而来的新疆、内蒙古等访问团进行宣讲,但他们从不叫苦叫累,积极把握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为班级、学校和社会服务。
二、取得的成效
雨花台区实验小学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特色鲜明,在南京市、江苏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我校学生庆少先队建队60周年活动,江苏卫视、江苏教育等媒体对此次活动及我校红色教育做了重点报道,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被《中国少年报》《南京日报》《南京晨报》等媒体报道了30次。
2009年,我校的王皓楠同学先后荣获“中国百名好少年”(南京市仅2名学生获此称号)、“南京好市民”称号,二十多名学生分别被评为“全国好少年”“江苏省优秀少先队员”“江苏省美德少年”“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等,“红领巾志愿服务队”被全国少工委命名为“全国特色小队”,授予“魅力杯”,被团省委表彰为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小”优秀团队。
小学必学的国学常识:风俗礼仪
1、古代节日习俗
【元旦】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古代礼仪
【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3、古代位次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
4、古代讳称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扬子江》
南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州桥》
南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满江红·怒发冲冠》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国事为己事,以国权为己权,以国耻为己耻,以国荣为己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寸山河一寸金。7.8.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修身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10.11.12.13.14.15.16.17.18.载物。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9.20.21.22.23.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谋不忠,则欺于人;交不信,则欺于友;传不习,则欺于己欺于师。25.26.27.28.29.30.31.32.修辞立其诚。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行不义必自毙。
君子见人之围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围则幸之。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33.34.35.36.37.38.39.40.41.4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43.44.45.46.47.48.亡身。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毁人者,自毁之;誉人者,自誉之。
大丈夫当容人,勿为人所容。
人以言媚人者,但欲人之悦已,而不知人之轻己;人以言自夸者,但欲人之49.50.51.52.53.54.羡已,而不知人之笑己;轻而且笑,辱莫甚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也。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得为君子。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55.56.57.58.懒散二字,立身之贼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诗,那似青雾般缥缈,缭绕在我的身旁,朦胧中,我看到,它背后的山清水秀;诗,那似龙腾般气势,涌动着我的理想,飞腾中,我听到,它内心的豪情壮志;诗,真奇妙!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唐诗就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闪烁在历史的长河里。
《唐诗三百首》中汇集了有许多大名鼎鼎的诗人的佳作,例如豪放、豁达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才华横溢的白居易等等。读到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它的作者是“诗圣”杜甫。诗人从剑门关外一听到官兵们收复蓟北的消息,他的泪水就洒满了衣服,而他的妻子和儿子脸上的忧愁也不知道上哪儿去了。他们胡乱的卷起诗书,从巴峡穿过巫峡,再经过襄阳直奔洛阳。读着这首诗的时候,我的眼前就呈现出诗人一家欣喜若狂,收拾衣服急切向故乡赶去的情景。诗人还有很多诗篇如《春望》《蜀相》《兵车行》等,又有几首不是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的呢?是呀,诗人是多么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啊!
读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我们刚刚学的一首诗《示儿》,它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陆游在临死前还为自己不能亲眼看到祖国重新统一而悲伤,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不同的朝代,相同的却是同样深沉的爱国情怀!
《唐诗三百首》蕴含的情感十分丰富,而我却总是在读到爱国诗
篇的时候会被深深的打动。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是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的情怀。读完这本书,我想到很多,我也要向诗中的爱国诗人学习,向我们每个时代中涌现的爱国人士学习,让爱国融进我们的血液,流淌不息!
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她经历了强盛、衰落、更强盛的历史变迁,我们的民族在险难险阻中不断的强大再强大,今天的我们再不是从前任人宰割的懦弱的旧中国,大家都还记得2008年的北京成功的举办的那场美轮美奂的奥运盛典吧,中国呈现给世界面前的一个空前强大,经济迅猛发展的、综合国力逐年递增的东方强国,同时,我们也让世人了解了全新的中国,了解了我们的民族,了解了什么叫中国实力,我们用十三亿人民的血肉相连告诉世界“中国来了”。
汶川地震残酷的摧毁了我们的家园、夺走了我们同胞的性命,在无法战胜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军队,以实际行动见证了中国精神。不抛弃、不放弃、快速反应、争取时间展开救援工作,灾难无情人有情,我们的国民没有袖手旁观,他们纷纷捐款捐物,十三亿中国人共同承担了这巨大的灾难,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令我们动容,怎能不让世界感动。
这一次钓鱼岛事件,又一次证明了十三亿中国人的捍卫主权、保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早间网上流传的只要全体中国人每人出资自6000元就能收购日本岛,相信如果日本敢标价出售,我们十三亿
中国人就敢买回来,这叫什么,这叫实力,这叫民族精神!日本人自导自演的购岛事件,只是某些日本政客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为了以民族精神为幌子增加自己在大选上的支持率而上演的闹剧,他们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现在的中国不再是1931年的中国,不再是1937年的中国,他们现在也许有些知道了,历史就是历史,不会再重演,中国人他永远也惹不起。
《唐诗三百首》蕴含的情感十分丰富,而我却总是在读到爱国诗篇的时候会被深深的打动。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是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的情怀。读完这本书,我想到很多,我也要向诗中的爱国诗人学习,向我们每个时代中涌现的爱国人士学习,让爱国融进我们的血液,流淌不息!
【篇一】中国有名的爱国人物故事
文天祥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公元1275年,元军侵略南宋。元军在元朝统帅伯颜的率领下,离南宋的都城临安只有30里路。大兵压境,南宋朝廷无计可施,决定求降。伯颜声明,只有南宋的丞相才有资格与他谈判。
这时,南宋朝廷的左右丞相都闻讯逃跑了,朝廷只好让文天祥为右丞相,去和伯颜谈判。
文天祥见了伯颜后,义正词严地问:“贵国是要与我国交好呢,还是要灭掉我国?”
“我们不想灭掉宋国!”
“既然如此,请你们后撤百里,以表诚意,否则我们将以死相拼!”
伯颜感到文天祥像是向元朝下挑战书的,就扣留了他,并让其随行人员回去传话说,如果南宋不投降,元军马上就发起进攻。
南宋朝廷在伯颜的威胁下,向元军投降。文天祥得知真相后,痛哭流涕,仰天长叹。
四年后,文天祥带兵到广东潮阳抗元,全军覆没,文天祥被俘。
元世祖很钦佩文天祥的忠心,把他软禁在大都的“会同馆”里,每天派人去轮番劝降,但都被文天祥骂走了。元世祖见劝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马司衙门,戴上脚镣手铐囚禁起来。在狱中艰苦的环境下,文天祥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其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了几年,元世祖决定亲自劝降文天祥。
文天祥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元世祖和颜悦色地劝说道:“你的忠心,我非常佩服。如果你能改变主意,做元朝的臣子,我仍旧让你当丞相,怎么样?”
文天祥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怎么能再做元朝的臣子?如果这样,我死了以后,哪还有脸去见地下的忠臣烈士?”
元世祖说:“你不愿做丞相,做个枢密使怎样?”
文天祥看了看元世祖,斩钉截铁地说:“我别无他求,只求一死!”
元世祖知道劝降已没有希望,就下令把文天祥处死。
刑场上,文天祥面色从容。他对监斩官说:“我的祖国在南方,我要面对南方而死!”说完,整整衣冠,朝南方拜了几拜,仰天长叹道,“我事已毕,心无悔矣!”
【篇二】中国有名的爱国人物故事
屈原
公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篇三】中国有名的爱国人物故事
辛弃疾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广为传颂的便是他的爱国。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大片地区已成为金朝的统治区。辛弃疾自幼丧父,他是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的。宋朝廷南渡时,辛赞因受家口拖累,只能留在北方,并且担任了金朝的开封府知府等职。但辛赞身在曹营心在汉,念念不忘的是大宋政权。他常带领子孙们登高望远,放眼山河,希图恢复中原。他对辛弃疾寄予的期望尤其殷切,曾两次让辛弃疾去金都燕京参加科举考试,乘机侦察、了解金人的形势。
在祖父的培养教育下,辛弃疾不仅诗文写得好,剑术高超,而且从小就立下了抗金爱国的大志。他曾豪迈地说:我要用词骂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
公元1161年,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率兵大举南下,想灭亡南宋,统一江南。但这时中原地区的百姓因不堪金朝的压迫,纷纷起义。当时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毅然率众起义,组织了有两千多人的队伍。后来他又带领起义部队,投奔了在山东影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耿京,受到耿京的器重,让他掌管全军的文件和大印。
1162年,完颜亮被杀,金世宗完颜雍即位。他对起义部队采取了劝降诱降、分化瓦解和调集兵力、严酷镇压相结合的政策。耿京领导的起义军,是他们重点镇压的目标。
面对这样的形势,辛弃疾力劝耿京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与宋军配合作战。耿京即派辛弃疾等十一个人为代表,去和南宋朝廷联系。宋高宗在建康接见了他们,并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天平军掌书记。
辛弃疾等人回山东复命,走到海州(今江苏东海附近)却听到了一个坏消息:耿京的部下张安国、邵进等人在金朝的收买下,杀死了耿京。起义军大部分溃散了,一小部分被张安国带去投降了金兵。张安国也被金兵任命为济州(今山东巨野)的知州。
辛弃疾既愤怒又悲伤,他立即约海州统制王世隆,带了五十名精锐人马直奔济州,捉拿张安国。到达济州的那天晚上,张安国正和金朝的将领在中军帐中喝酒。辛弃疾率众出其不意地闯进有五万金兵的大营,活捉了张安国。他还向金兵宣称:宋军十万人马即将开到,劝他们赶快投降。军中不少将士都是耿京的旧部下,听辛弃疾这么一说,当场就有上万人投到了辛弃疾一边,跟着他南下。张安国后来在临安被斩首示众。
辛弃疾的壮举在南宋朝野引起极大震动,不仅军民们非常敬佩,连宋高宗也连声赞叹。
此后,辛弃疾便留在了南方。他被朝廷派往江阴做官。江阴虽靠近前线,但在主和派的势力下,辛弃疾的抱负和才能根本无法施展。宋孝宗即位后,重用主战派的张浚,南宋王朝第一次主动出击。但张浚在符离大败,宋金签订了隆兴和议,主和派又占了上风。
尽管如此,辛弃疾仍向宋孝宗上奏了他的着名的《美芹十论》(又称《御戎十论》)。在文中,他分析了当时宋金双方的形势,从而提出了恢复中原的大计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但他的主张、建议都没引起朝廷的重视,这使他感到了极大的悲愤和苦闷。这时期他写了不少词,大都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不平和悲愤的。
从1168年起,辛弃疾先后到建康府、滁州等地任职,后来又当过江西、湖南的安抚使,成了职位颇高的封疆大吏。可是主和派当道,他职位再高也实现不了杀敌报国的志向。他只能花力气整顿地方政府,并创办准备北伐的飞虎军。这却又给主和派们抓到了把柄,公元1181年,他被主和派排挤,罢官回江西上饶的带湖闲住。
十多年后,直到宋光宗绍熙年间,他才又被起用,担任过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等职。不久又被罢官。公元1203年,他再度被起用,担任了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等职。
在绍兴期间,他特地去拜会了年近八十的陆游。这对文坛骁将、抗敌志士喝酒做诗,相见甚欢。这年底,宋宁宗召辛弃疾去临安,征求军国大计。临行前,辛弃疾又去向陆游告别。陆游特地写了一首七言长诗《送辛幼安殿撰造朝》,为他壮行。诗中有稼轩落笔凌鲍谢,青史英豪可雄跨的句子,这是陆游称赞辛弃疾的词作超过南北朝的着名诗人鲍照、谢灵运,并且具有非凡的才能,可以超过历的英雄们。陆游对这位文坛后起之秀,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公元1205年三月,辛弃疾被任命为镇江知府。正当他积极备战时,朝廷却以他所推荐的官员有不法行为而把他连降两级,后来又把他罢了官。公元1207年,宰相韩侂胄在北伐失败后,又召辛弃疾等人去挽救局势。可是辛弃疾已重病在身,于当年九月十日与世长辞,终年六十八岁。
辛弃疾去世后,留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后人辑录的有《辛稼轩诗人钞存》,存词六百多首,数量为宋代词人之冠。他的词继承苏轼的风格,以慷慨豪放为主,是南宋词人中豪放派的杰出代表,在文学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有写自己的报国心声的,有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的,也有揭露主和派投降丑行的,也有吟咏大好河山的。但作品的中心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抗金御敌,恢复中原。
此外,辛弃疾的文章也写得很好,特别是政论文,和他的词一样大气磅礴,充满激情,很有说服力。
【篇四】中国有名的爱国人物故事
苏武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匈奴中有人造反,苏武的手下牵连其中,苏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决定自尽,未遂,单于就把他关押起来不给饭吃,苏武吃雪和毡毛活了下来,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边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让公羊生下小羊才让他回来。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后来汉朝又有使者来到匈奴,苏武的手下悄悄与其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苏武还活着。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这中间度过了十九年。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篇五】中国有名的爱国人物故事
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身将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
之后,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家军为榜样进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
《城市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精选2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城市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
(一)一、以创建文明城区为目标,巩固卫生先进城区创建成果。
卫生是文明的基础,为确保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今年城区爱国卫生工作针对城市卫生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整治,通过机制创新和规范管理提高了城区整体管理水平,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开展了“三小整治”,提高社会公共卫生的整体水平。根据市爱卫会、市卫生局的部署,我区将加强“三小”单位的卫生
管理、小饮食店的专项整治列入今年工作重点。一年来,多次联合城管、工商、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对“三小”单位进行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对不符合基本卫生要求的小饮食店,责令限期整改和罚款,同时按有关法规、规章进行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长效管理。
2.进一步完善以动态保洁为核心的城市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推行政府、社会、市场三方互动的运作机制,形成了“大环卫、全覆盖、动态化”的工作格局,同时,对各类实施动态保洁、巡回保洁的道路加强监督检查,针对流动摊贩、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等现象,聘请了二十多名卫生协管员进行监督,做到德治与法治双管齐下,提高市民卫生意识。
3.整顿交通秩序,思想汇报专题规范车辆停放。“两车”停放的无序,长期以来是城市市容管理的难点、重点问题,今年我区从抓试点开始,在城区主要路段入手,强化日常管理,建立了以城管
为主的纠察队伍,对违规行为予以教育及处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积极组织开展第十四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50周年。4月初,全区召开了爱卫会委员扩大会议,对如何庆祝爱国卫生运动50周年、开展第十四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作了总体部署,围绕活动的主题“实施动态保洁,优化城乡环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4月19日,区爱卫办会同庄市街道在庄市举办了一期“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的广场活动。通过文艺表演、健康知识竞赛、板报展览、医疗服务等形式,把广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参与群众达XX余人,其他镇(街道)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悬挂横幅等形式开展宣传发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广泛宣传基础上,从大力清理卫生死角,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同时,各镇(街道)全面推行了动态保洁,建立了保洁队伍,健全了动态保洁管理机制,使集镇与农村 的卫生面貌均得到了显著改善。
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通过何种形式,满足群众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成为我区今年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为此在广播电视台设立了《健康在线》栏目,并通过电视、报纸等其他新闻媒体,针对不同季节的常发病和目前我区居民疾病谱的变化,向广大居民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从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病入手,以后大街社区高血压俱乐部为模式,积极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教育服务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5月31日,结合第十五个世界无烟日的活动,开展了一期黑板报展评,同时还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免费量血压等义诊活动,参与人数达100余人,分发控烟宣传资料1000多份,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在大力开展城区健康教育服务的同时,将健康促进活动深入农村,以庄市街道为试点,每季帮助联系
一名健康教育专家为街道、农村干部、群众上课,并通过广场文艺、知识竞赛、医疗服务等形式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健康促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卫生工作是机关创建工作的一个方面,也是反映一个单位精神面貌的一个方面。今年,在新大楼办公,卫生条件好了,公共场所有专门保洁员,因此,我局卫生工作改变往年以环境整治为主,向环境卫生、健康卫生倾斜,围绕健康二字做文章。
一年来,在县卫生局和**卫生院的业务指导和村委的领导下,我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政策和相关文件精神,恪守卫生职业道德,卫生院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医疗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不足之处,为了扬长补。
市文化局是主管全市文化事业的市政府工作部门。现有干部职工26人。全局设7个行政科室,下辖市文物局、范文TOP100市文化艺术学校等23个基
层单位。XX年以来,我局作为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要委员部门之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
我市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卫生工作,圆满完成。
我校卫生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完成了我校学生健康检测及学生的健康档案、上好健康教育课、美化环境卫生、计划免疫、熟练地掌握学生。
作为一名医生,我的工作职责就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作为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新手,我不辞
艰辛,执着追求。XX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