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活动教案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音乐活动教案(精选11篇)

幼儿音乐活动教案 篇1

第1篇

米奇妙妙屋

【教学目标】

1、在寻找米奇妙妙屋的情景中辨别不同的音乐,并能通过动作来表现。

2、乐意和老师、同伴一起快乐地游戏。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教学准备】

PPT、音乐、视频

【设计思路】

我发现我班幼儿非常喜欢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因此我把动画片《米奇妙妙屋》中出现的米奇人物形象放进了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游戏《米奇妙妙屋》,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我以去妙妙屋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倾听、感受音乐并时刻引导孩子跟着音乐做动作,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第一环节激发幼儿兴趣,请出幼儿熟悉的动物朋友—米奇并激发幼儿去妙妙屋。

第二环节在去妙妙屋的情景中,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音乐并爬过大山、躲过怪兽。本次活动幼儿在听听、看看、说说、玩玩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内容。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时刻引导孩子跟着音乐做动作。

第三环节分享到达妙妙屋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米奇引出活动,激发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是谁?

你们想不想去妙妙屋?一起出发吧!

(设计意图:出示孩子喜欢的米奇,激发幼儿去妙妙屋的兴趣。)

二、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不同。

1、爬山游戏,感受音乐节奏的快慢。

看,前面是什么?

高山挡住了我们去妙妙屋的路,该怎么办?

米老鼠是怎么样爬过大山的?(倾听音乐)

音乐是怎么样的?为什么音乐比较慢呢?

(集体听音乐尝试爬山)

米老鼠是怎么样下山的?

(集体听音乐尝试下山)

音乐是怎么样的?为什么音乐很快?

小结:上山时很累,爬不动,听听看,谁来了?

你为什么觉得是大怪兽来了?

在森林里,有一个大怪兽,怎样才能不让怪兽抓住我们?

躲哪里?

有危险的时候要躲起来。怪兽走了,我们继续出发。

集体表现。

(设计意图:在听听、看看、说说、玩玩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内容。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时刻引导孩子跟着音乐做动作。)

三、分享到达妙妙屋的快乐

我们终于来到了妙妙屋,你们看!

看看妙妙屋的朋友可以教我们什么本领?

(设计意图:集体分享快乐,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第2篇

苹果歌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感受、表现四分音符为一拍的均匀节奏。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苹果歌》音乐磁带、苹果实物。

【活动过程】

一、通过摘苹果、吃苹果等相关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情境讲述,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熊伯伯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它邀请我们去帮它摘果子呢。来,开上小汽车,我们一起出发喽!

2、摘苹果,放入果篮中。

师:果园到了,看看有什么?(苹果树)苹果树上结满了什么?苹果熟了,我们把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放进老师的果篮里,好不好?(请幼儿来摘苹果)

3、尝一尝苹果,深刻理解“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这句歌词。

师:苹果摘下来了,真香真甜呀!喜欢吃吗?老师这里也有苹果呢,来,我们尝一尝。

吃的过程中问一问幼儿:苹果的味道怎样?你们喜欢吃苹果吗、高兴吗?

教师小结:苹果吃起来甜甜的,而且它非常有营养,多吃苹果,我们的身体就很健康,不容易生病。

二、学习新歌。

1、观看图谱。

教师:老师把刚才小朋友摘苹果、吃苹果的经过都画了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谱,教师带幼儿认识图谱。

2、学习歌词。

师: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儿歌,我来念一念。(按歌曲节奏朗诵歌词)好听吗?我们一起学一学。

3、学唱新歌。

师:小朋友念得真好听。老师还能把它唱出来呢,你们想听吗?(教师边做动作边范唱)

我们一起唱唱吧。(教师和幼儿学唱歌曲)

三、尝试用吃过的水果替换原歌词,创编歌曲。

1、出示梨子、桃子等水果的黑板画,引导幼儿创编歌曲。

教师:果园里还有许多苹果的好朋友也来了,你们看看有谁?(出示梨子、桃子等水果)刚刚你们唱得太好听了,可是没唱我,我们都等不及了。说说看,想唱谁?这个是什么颜色?它长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唱?

2、学习歌词,把水果替换进去,和幼儿说一说。

3、尝试把创编的歌曲唱出来。

四、游戏“摘果子”。

师:今天小朋友真棒,我们唱了苹果歌,还编了梨子歌、桃子歌。现在我们帮熊伯伯把这些果子都摘回家吧!(个别幼儿摘果子其他幼儿唱歌曲。)

五、结束活动。

宝宝们,我们帮熊伯伯把果子运回去吃水果喽!坐上小汽车,我们回去喽!

教学反思:

《苹果歌》是小班的一个音乐活动,歌词形象生动,旋律简单上口,表演性很强。让幼儿学得生动有趣,并获得更多的发展。我参照课程教案结合我们班幼儿年龄特点,对一些活动环节和细节进行了修改,活动开展的很顺利。

整个活动层次递进,让我看到孩子们的想象力,这个音乐活动也能让幼儿很快的进入情境当中,让教学活动富于很强的生命力,发现很多乐趣,并不是一味的唱歌,而是韵律与歌唱结合,歌声与创编融合,创编与生活一体的快乐音乐课堂。

第3篇

大风和秋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秋天美丽景色的情感和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会用肢体动作表现秋叶飞舞飘落的情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初步分辨音的不同,并能作出反应。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课件:观察秋天的落叶,知道秋天到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都落下来了。

2、小树叶每人二片。

3、用乐器演奏的刮风声音(钢琴刮奏的声音)

4、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秋天的课件。(边看图片,边引导并有节奏的朗诵)

1、提问:“小朋友们,刚才那首诗好听吗?”

2、师:它有个一好听的名字叫《秋天》,老师把它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并运用动作表现。

1、教师清唱2边,幼儿倾听。

2、钢琴伴奏2边,幼儿倾听。

3、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跟教师学唱歌曲。

三、学习分辨和表现音乐节奏的快慢。

1、请幼儿猜想:秋叶跳的很欢快时,会是什么样的?

2、钢琴节奏的快慢,来感受风的大小。

3、幼儿听音乐集体表演。

四、《大风和落叶》的游戏。

1、每个孩子带上树叶,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像成一片小树叶,幼儿边唱边用动作表现落叶。

2、钢琴节奏快慢,初步分辨音的不同,并作出反应。

孩子听音乐想象自己是一片落叶,当听见大风声音时赶紧抱在一起。

3、听音乐玩2-3遍。

五、活动结束。

案例反思:

幼儿音乐活动教案 篇2

当前, 有些人错误地理解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不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只是自己一味地唱“独角戏”, 用“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 幼儿只能简单、机械地重复模仿, 使幼儿对音乐反应迟钝。所以在教学时, 更应注重对幼儿兴趣的培养, 只有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 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一定的音乐技能。工作以来, 我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反面进行了一些摸索。

1 在音乐活动中,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最强的艺术, 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主要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 如果说音乐是人们生活的天然组成部分, 那么节奏就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是音乐的骨架, 是培养和发展孩子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 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在音乐活动中, 教师要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发展, 就必须为幼儿提供大量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 这就是节奏的练习。

节奏的练习是比较乏味的, 如果让幼儿跟着老师一遍一遍用手来拍击节奏, 势必会引起幼儿的厌烦情趣, 并影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效果, 可以让幼儿多用动作来表现节奏。如在训练一首歌曲中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时, 可以让幼儿用手拍四分音符, 用脚踏八分音符;也可以拍肩、拍腿等身体部位, 来实现曲调中的节奏练习;还可以用响指和嘴发出声音来练习节奏。如歌曲《有礼貌》:

在这首歌曲中, 四分音符可以拍手, 八分音符可以跺脚;也可以变成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四分音符拍肩, 八分音符拍腿, 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的四分音符拍手, 八分音符跺脚。这样做, 既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也让幼儿更好更快地掌握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特点, 活动效果特别明显。

另外,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无论是自然界, 还是社会生活, 都充满着各种节奏。比如:汽车的喇叭声、火车的隆隆声、虫鸟的叫声、马奔跑的蹄声、下雨时发出的嘀嗒声都是自然的节奏。其中汽车的喇叭声采用的是切分形式的节奏, 即:××·︳××·︳火车采用的是延长音×—︳‖‖‖×—︳和四分音符向十六分音符过渡的由慢到快的节奏形式即:××︳××︳××××︳××××︳××××××××︳××××××××‖;马奔跑的蹄声采用的是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形式, 即:这几种常见的节奏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得, 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听这些声音, 然后再模仿这些声音;也可以设计一个游戏活动, 请幼儿扮演汽车、火车司机和牧马人, 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掌握节奏。

2 在音乐活动中,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音乐的感受力是指幼儿在听音乐时不仅能感受到音的高低、长短, 还能体验到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 并产生共鸣的一种能力。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的溪流, 她美丽又缤纷, 有极强的感染力。对孩子来说, 音乐欣赏比歌唱、舞蹈、器乐等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美国作曲家科普兰在他的名著《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提到, 一般人听音乐的方式, 可以从他投入的深度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从音乐的感觉面来听, 二是从音乐的情感面来听, 三是从音乐的理论面来听。这三个阶段很难截然分开, 它们必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个既互相联系又相互渗透的发展过程。

结合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具体情况, 下面笔者谈几点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有效提高幼儿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的一些做法。

2.1 感受音乐, 融会情感体验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首先要吸引幼儿安静地倾听音乐, 为幼儿留意音乐、发现音乐的独特美提供机会。通过欣赏, 可使幼儿了解音乐不同的情绪类型, 有的安静柔和;有的欢快活泼;有的雄壮有力;有的诙谐风趣, 使幼儿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 从音乐的变化多端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使幼儿产生听音乐的愿望, 通过与音乐一致的情感体验去发现音乐的美妙。幼儿园的一些欣赏乐曲有时是由老师演唱弹奏的, 当音乐从老师的口中、手中流出时, 孩子们会将对老师的那份喜爱注入到对音乐的喜爱中, 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同时, 教师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经常会选择一些短小、有趣、幼儿熟悉的内容, 使幼儿在倾听音乐时产生兴趣, 就能积极主动地感受和表现他们所理解的音乐了。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让孩子们渐渐学会听辨、理解音乐的不同性质、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 幼儿不仅满足于音乐的好听, 而是将注意力投入到音乐形象及作品表达的喜、怒、哀、乐情感中去, 从而将幼儿从随意听音乐带入了试图听懂音乐的阶段, 在欣赏音乐时听听、唱唱、跳跳、演演, 让幼儿情感得以宣泄, 自然就提高了幼儿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2.2 多种感官参与, 提高音乐表现力

欣赏乐曲《拨弦》时, 将这段音乐编成一个关于小动物跟着老狼悄悄走进黑森林的故事, 并配合背景图。在故事的引导下, 孩子们很自然地带着他们关心的问题仔细听音乐。整个教学过程, 始终在感受的基础上辅以动作来表现音乐, 孩子们扮演老狼和小动物, 完全从座位上解放出来, 通过开发他们的各种感官通道, 引导孩子们对音乐的综合体验, 对乐曲的理解也随之更深刻、生动和形象了。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段低沉笨重、速度缓慢的音乐, 不一定能吸引幼儿, 但让他们观察动画中的笨狗熊随乐走路的录像或让孩子们随着音乐模仿大狗熊走路时, 他们就来劲了, 并很快就记住了这段音乐。这说明, 如果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和欣赏音乐, 就能使孩子对音乐的感知更全面、深刻。这意味着在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中, 仅用听觉是不够的, 要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并发挥听觉与其他感觉的联合作用, 共同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

2.3 多种途径, 给予施展个性机会

音乐欣赏活动给予幼儿一个极为自由宽松的表现音乐的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 有时幼儿可用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有时幼儿可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孩子们无拘无束地根据想象大胆设计肢体语言, 表现欲得到充分满足, 这种行为方式合乎儿童天性。此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用图谱、用线条来表示所听到的音乐, 可用图画、打击乐等多种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总之, 在幼儿阶段, 进行音乐教育, 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逐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 你会发现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可以得到陶冶, 使幼儿对生活无限热爱, 并能建立起健康的审美特点, 使之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摘要: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它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 合奏中声部的安排, 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 音乐游戏规则等等, 都会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 养成自律、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 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 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 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幼儿音乐活动教案 篇3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童年就如同不可缺少游戏和童话一样,也不可缺少音乐。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过去,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是自己用“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幼儿只能简单地机械模仿,对音乐缺乏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更应强调幼儿的兴趣性,让幼儿亲自体验音乐,主动参与音乐,从而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一、进行节奏感的训练,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基础,节奏感的训练是培养和发展孩子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要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发展,必须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节奏练习的机会。

节奏的练习比较乏味,如果让幼儿一遍遍跟着老师拍手练节奏,势必会引起幼儿的厌烦情绪,影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可借助语言节奏来让幼儿感知各种节奏型,对于有歌词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试着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如乐曲《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幼儿可以边朗诵(演唱)边拍出节奏“︱×××︱×××︱”。对于没有歌词的音乐作品,我们也可以设计合理的语言节奏,如乐曲《一只鸟仔》就可以用︱××︱××︱×—︱(叽叽 叽叽 啾—)等语言节奏,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训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除此,还可以采用奥尔夫教法,用拍手、拍腿、点头、踏脚、打响指等动作来进行节奏练习,让幼儿用手拍四分音符,用脚踏八分音符,休止符可以用打响指或嘴发出的声音来练习,如《劳动最光荣》这首曲子就可以运用上述方法,既提高幼儿的兴趣,又能使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特点,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室内布置音乐角,让幼儿自己动手摆弄乐器,从而辨别各种乐器的音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

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音响,汽车喇叭声,火车、飞机的轰鸣声,虫鸟的叫声,雨的滴答声,都是自然的节奏,利用这些节奏自然的、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倾听,也是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二、充分利用音乐欣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音乐的感受力是指幼儿在听音乐时不仅感受音的高低长短,还体验到音乐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鳴的一种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力是幼儿学习音乐、提高音乐修养的基础和前提。音乐作品不是直观的,而是在想象中形成的一个仿佛可见的形象,音乐作品需要通过乐局、乐段、乐章来表现,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幼儿在逐渐的探索中,更加完整、全面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如大班歌曲欣赏《孤独的牧羊人》,教师可根据歌名,让幼儿理解“孤独”的意思,自然地引出欣赏环节,根据幼儿理解的“孤独”——可怜、没有朋友、孤零零的,让幼儿仔细听听,牧羊人是不是像小朋友说的那样?使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自然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来证实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带着悬念,孩子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非常认真地感受歌曲的旋律、歌词、演唱速度、演唱形式等,发现并找出牧羊人为什么不孤独的“证据”,这样就更能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最后,让幼儿通过玩追逐游戏,来学习衬词“噢都口来咿”和模仿学唱二部合唱,让他们体验到牧羊人快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从而让幼儿在欣赏音乐,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同时,也学会了认真思考,带着问题去探究的能力。

在其他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增加音乐欣赏的内容,我园曾在早操小舞蹈中加入了音乐欣赏环节,如《狮王进行曲》、《小羊和狼》等,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动作和表情,将狮王雄壮威猛、小羊的温驯和老狼的凶恶形象地表现出来,加深了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提高了音乐表现力。

三、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情感和审美表现力

音乐活动是通过直观形象的方法对幼儿施教的,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创造”,我们在开展音乐活动时,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形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培养对音乐的情感。如教唱《秋天多么美》这首歌,如果只是单纯地听磁带,然后一遍遍教唱,形式单一,幼儿很容易就厌倦了,从而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效果,我们根据幼儿爱唱、爱跳,具有教强的自我表现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特点,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形式,将声、光、形、影等综合起来,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一幅秋天的美丽景色展现在幼儿面前:天高云淡、果实累累、田野里棉桃咧开了嘴、稻穗点头、高粱招手,丰收的景象历历尽收眼底,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仿佛身临其境,更深切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体会到了歌曲的情绪。当幼儿跟着课件演唱时,那美丽的画面拨动了他们的心弦,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将歌曲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孩子的心灵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及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情感,我们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时还可采用演唱、演奏、自赏等形式,让幼儿把获得的知识、技能尽情地发挥出来,同时老师和孩子一起表演,给幼儿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因此,这样的“音乐会”很受欢迎,经常是笑语掌声、乐声、歌声满堂,如果是家长开放日或公开课,我们还邀请家长和听课老师一起参加演唱和表演,“音乐会”的气氛就更加活跃了,把师幼融为一体,锻炼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另外,还可利用律动、模仿、即兴表演、游戏等形式进行音乐教学,既可以扩散幼儿的思维,又能发展智力,还可以巩固音乐知识,提高审美与欣赏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

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科学、有效的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音乐活动的兴趣,逐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幼儿的性情和品格也得到了陶冶,音乐教育不应只局限于音乐课中,应当渗透与日常生活之中,教师应树立整体意识,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美化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并能建立起健康正确的审美观,使之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冰,温颍筠.民间艺术教育研究报告与优秀论文选集.中国戏剧出版社.

[2]吴邵萍.教学之功,贵在引导.幼儿教育,2008,(12).□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4

小组成员:王俐晖、周媛媛、虞承圆、裴锦莹、张潇月、王召

活动设计意图:

“开汽车”主题的选定:一,音乐欢快富有动感,给人以乘着交通工具飞驰的联想。二,“开汽车”是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游戏融入音乐,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学做有趣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与分段。

图谱设计:一,显示出音乐的分段,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二,每个图案代表特定动作,和一个四拍乐句,帮助幼儿熟悉节奏,熟记动作。

创编设计:一,A段音乐创编,幼儿创编一个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行驶的动作,引导幼儿把生活经验与动作表现、音乐理解相结合,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二,合作游戏创编,幼儿与小伙伴合作完成“变汽车”与“开汽车”。一个幼儿把另一个幼儿变成他们喜欢的交通工具,这是在创造的同时,发展交流合作的人际能力。

律动音乐分析:音乐原名《雪橇偷跑了》。全曲结构为前奏—A段—B段—C段

—A段—B段—结尾。

活动目标:

1、理解图谱,并能够将音乐、图谱和动作相对应;

2、结合生活经验并发挥想象创编特征性动作;

3、与同伴沟通、合作完成游戏。

活动重难点:理解音乐—图谱—动作三者间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1、图谱;

2、音乐;

3、音响设备。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通过猪猪侠开车的故事引入律动的主要动作和过程

二、基本部分

(一)律动学习

1、教师伴音乐示范律动,幼儿仔细观看。

师:刚刚听了猪猪侠开车的故事,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也开开车啊?

幼:想!

师:那小朋友要先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开车的。

(教师示范律动,并且边做动作边有趣地解释动作的意思)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做两遍律动。

师:刚刚小朋友们仔细看了老师的动作,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遍好吗。

幼:好。

(师幼一起做一遍,过程中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动作以及动作的意义)

师:刚刚小朋友们做的好棒啊,但是老师发现有的动作大家做的还不

是很熟练,那我们再坐一次好不好?

(师幼再做一遍,并用语言提示做的不好的动作)

3、认识图谱的意义:教师指示图谱,幼儿回忆动作并猜测与图谱相符的动作是什么,较难理解的图谱教师可直接说出其动作和意义。

师:刚刚我们已经学会了开车的动作,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张图,这上

面的每一个图案都代表了我们刚刚学的动作,现在就要请小朋友

们来猜一猜这些图案都是什么动作。(举例)这个小汽车代表的是

开车的动作(做动作),那后面这个红灯代表的是什么动作呢?

幼1:代表这个(做动作)动作.幼2:代表停下来。

师:那停下来的动作应该怎么做呢?

注意:教师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并在幼儿正确做出来之后带领全

班小朋友一起做正确的动作。

4、幼儿熟悉图谱和动作的对应关系后,听音乐并根据教师指示的图谱做

相应动作,教师口头上提示幼儿动作,并做出间奏的动作。

(二)创编律动

1、教师提问幼儿还有什么交通工具,幼儿为自己说的交通工具编一个代

表性动作,教师将此动作编入音乐A段(B段C段可不变)并带领幼

儿一起做。

师:刚刚我们做了小汽车的动作,那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交通工具呢?

可以为你喜欢的交通工具编一个动作吗?

(注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维扩展向海陆空三类交通工具)

幼:飞机。

师:刚刚小汽车图案代表的是小汽车跑的动作,那我们现在做的飞机的动作就代替汽车的动作。

2、所有小朋友各自创编一个交通工具(A段)的动作,跟随音乐做一遍,教师点评,请做的有特点的小朋友向全班展示他创编的动作。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还喜欢其他很多很多的交通工具,那我们现在一

起做一下自己创编的动作。

3、教师举例示范合作创编:教师请一个幼儿与教师合作变成一个交通工

具,并合作做转弯,停止等动作。教师说明在前奏部分应互相交流如

何做做成什么,做成后可自由行动。

4、请幼儿2—3个人一组,教师请10组幼儿在教室中央合作创编,提出

游戏要求,请剩下的幼儿来观察场上幼儿创编的是什么交通工具。

师:在做游戏之前,老师有两个要求。一是我们做游戏的时候能不能

光自己玩不看四周啊?我们能不能撞到其他做游戏的小朋友啊?

二是一组的小朋友要好好商量怎么做,怎么走,一个人想直走,一个人想转弯这样可不可以啊?

幼:不可以。

5、游戏反思:第一组做完游戏后,幼儿先自己反思在游戏中有什么违反

要求的行为,应该如何改进。教师再补充幼儿没有说到的地方。

反思之后再进行一组游戏。

三、结束部分:带领幼儿到更空旷的地方去做游戏。

师:老师发现,我们教室还是有点小,小朋友们已经很注意了还是会

不小心碰到其他伙伴,那现在老师带大家去教室外面玩游戏好吗?

幼儿大班音乐活动《小树叶》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掌握四三拍的节奏。

2、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能用同样的情感表达对父母的爱。活动准备: 材料:《小树叶》音乐磁带;操作卡第15、第16页;秋天落叶场景。

经验:收集树木秋天落叶、春天会长出新叶的相关知识;了解连贯、缓慢、断顿、跳跃的含义。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受,想像小树叶飘落的状态与离开、回到妈妈怀抱的心情。

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树叶被风吹动飘落的姿态,倾听树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与幼儿共同讨论小树叶离开妈妈以及回到妈妈怀抱的不同心情,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声音、表情表现不同情绪。

1、观察并模仿小树叶飘落时连贯、缓慢、柔软的状态。

2、联想并表现小树叶离开、回到妈妈怀抱的心情状态。

二、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景,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词所表达的小树叶的不同心情,进行拟人的联想,引导幼儿的心情与树叶产生共鸣,步用连贯飘落与拍手发声的对比动作表达不同的心情状态。

1、完整播放音乐,进行拟人,情景的联想,了解歌词内容。

2、完整播放音乐,用连贯飘落与拍手发声的对比动作表达不同的心情状态。

三、分段欣赏歌曲。幼儿看操作卡第15页,分段感受歌曲演唱者在两段歌词上的不同吐字方法: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

1、听歌曲第一段,启发性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秋风起来了,小树叶怎么了?你听出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唱出伤心、害怕的心情的?可以怎样唱让别人听起来感觉到伤心害怕?

教师提示:用连贯、缓慢、低沉的声音,轻轻地表达害怕、难过的情绪。

2、歌曲第二段,启发性提问:第二段和第一段唱得是一样的吗?哪点不一样?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出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唱出快乐、勇敢的心情的?怎样唱沙沙声表现快乐勇敢的心情?

3、教师小结:用断顿、清脆的声音,跳跃地表达勇敢快乐的情绪。(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

四、学唱歌曲。

采用多种练唱活动,以集体、小组形式,熟悉歌词内容,表达不同的情绪,用有变化的情绪,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学唱歌曲,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

1、集体完整跟唱,熟悉歌词与旋律。

2、集体分段练习,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学唱歌曲。

3、集体分段演唱用有变化的情绪、表情唱歌,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4、小组扮演角色演唱,练习不同的吐字方法和表情。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6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不得而知。于是我们班从一开学就让他们接触古诗词,幼儿对年代久远,与他们生活毫无关系的古诗词从一无所知到饶有兴趣。慢慢的我开始尝试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的认识与想像。本次教学教学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加上音乐的力量,使幼儿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清明》所带给我们的意境。

二、重难点分析

幼儿在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难的,他们往往能流利地背诵出古诗词,却讲不出诗歌里面表达的是什么事情,更无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在进行教学前,我发现我班绝大多数的小朋友都能背诵这首诗歌,但他们对诗中描绘的意境及所传达的情感一无所知。于是,我首先让孩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会其中的情绪;另外,通过运用图画和配乐讲故事的方式将诗词的创作背景、诗词大意表现出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三、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教学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二)教学准备

幼儿在语言教学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

(三)教学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评: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交流欣赏

让音乐主题活动贴近幼儿生活 篇7

对幼儿来说, 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 最有效的学习内 容就是他 们可以感 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这种学习内容主要源 于幼儿周 围的现实 生活。我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就是追随幼儿的 经验与生 活而展开 的 ,深受幼儿的喜爱。

一、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音乐兴趣

1.多途径营 造音乐氛 围。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可渗透音乐欣赏,让幼儿生活在音乐环境中,让幼儿的生活充满音乐, 从而诱发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如,早晨当幼儿吃完早餐时,播放轻音乐,让他们欣赏、倾听并感受优美的旋律。久而久之,幼儿倾听的兴趣会慢慢提高。他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 ,从而喜爱 音乐、体会音乐。另外,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对幼儿园环境感到陌生,大多数幼儿不愿意唱歌、表演。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边参观幼儿园边轻轻哼唱《我爱我的幼儿园》,久而久之, 幼儿对老师就会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 慢慢就会变得爱主动唱歌、做游戏。因此,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教育活动更能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求知欲望。

2. 重视音乐角乐 器材料的投放。 在音乐角,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提供各种各样的成品乐器和半成品乐器, 启发幼儿通过探索自我发现乐器,如通过敲盆、碗、碟、杯,摇塑料瓶 等自制音 乐声响。此外,教师还可投放一些头饰、纱巾、服 装、扇子、雨 伞等道具,让幼儿通过摸摸、敲敲、打打、玩玩、跳跳等自由玩耍、自由摸索, 展现表现的欲望和表演的才能。在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幼儿能用自己发 明的乐器 为歌曲伴 奏 ,有的幼儿能担任小指挥, 还有的幼儿能拿着扇子、戴着树爷爷的头饰随优美的音乐自编动作尽情表演。这说明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 能够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 能够使幼儿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地发挥。

3. 引导家长创 设良好的家 庭音乐环境。在音乐环境中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是可行的, 而且行之有效。教师可通过谈话、办讲座等途径与家长沟通, 让家长明白音乐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 鼓励家长为孩 子提供良 好的音乐 环境。如,我园好多家长就为孩子买了中外名曲或幼儿歌曲; 还有的家长利用早上起床或睡觉前等间歇时间, 为孩子播放舒缓的歌曲来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等。

二、 为幼儿提供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 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在音乐主题活动中, 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展示各种音乐才能的机会,给幼儿创造表达自己、展示音乐活动成果、与其他幼儿分享的条件, 使他们能更好地参与活动 , 促进幼儿 多元智能 的发展。如, 在音乐角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 为幼儿播放喜欢的音乐,让他们相互交流、自我表演;组织“表演秀”等类似活动,让幼儿尽情展示自我等。

三、 为幼儿提供贴近生活的音乐,让幼儿走进音乐世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大自然的现象, 能使音乐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和技能变得简单、生动,能使幼儿的学习更有效、更有趣味。

1. 热播动画 片能让幼 儿更好地走进音乐。在学习中班歌曲《可爱的动物》时 ,我播放了 《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的主题曲,音乐一放幼儿就跟唱了起来。这样的教学贴近幼儿生活, 能够引起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再加上一些舞蹈动作吸引幼儿, 能使幼儿在愉快和轻松中很快学会歌曲。

2. 巧妙的环 境布置能 让幼儿更好地体验歌曲情感。如在教《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时,为了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感, 教师可布置夜空情境, 让幼儿分别扮演月亮、星星、树叶、妈妈和宝宝等,然后教师抱着一个幼儿轻轻地边唱边哄, 让幼儿体验歌曲中的各种情感,感受温馨和浪漫。这样不仅能拉进 老师与幼 儿之间的 距离 ,还能使幼儿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幼儿能很快学会这首歌曲, 并且能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感情来演唱歌曲。

走出幼儿园音乐活动误区 篇8

关键词:音乐活动;误区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39-01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包含三个方面内容:感受欣赏音乐之美;表现、创造音乐之美;体验参与音乐活动、与同伴合作的乐趣。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是通过让幼儿感受和表现音乐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所以活动目标和重难点应主要定位于音乐素养的提高。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进入误区,注重音乐活动中游戏的玩法、情景的设计弱化了音乐本身给幼儿带来的丰富的审美体验,忽略幼儿音乐素养的提高,本文主要从音乐活动目标的制定、游戏情景的创设、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四个方面剖析幼儿园音乐活动容易进入的误区,以给予教师启发和借鉴。

一、活动目标的制定脱离音乐素养的培养

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第一要素”指导和支配着整个教学活动,目标的正确、适宜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设计的音乐活动虽然是从音乐角度出发,但在目标的制定或实施的过程中偏离了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幼儿的注意力往往不在音乐本身,而在音乐涉及的其他层面,比如游戏的玩法、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在这样的音乐活动中,音乐成为“背景”获“工具”,幼儿由此活动所获得的体验则是非音乐的。于是,整节活动弱化或剥夺了音乐本身应该带给幼儿的丰富的审美体验,幼儿的音乐素养不能得到充分提高。下面这个大班音乐欣赏《疯狂的小鸟》目标设定则偏离了音乐核心价值。

其目标:1、随音乐表演、游戏,体验音乐的诙谐、有趣、神秘的氛围。2、大胆创编动作。3、在游戏情境中,遵守游戏规则,团结协作,感受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以上此活动三条目标中有两条目标的定位基本脱离了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本节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欣赏音乐《疯狂的小鸟》三段音乐的不同,通过游戏感受音乐的不同表现,而不是创编动作和游戏规则的掌握。

次活动的目标可以调整为:1、欣赏《疯狂的小鸟》乐曲中三段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的诙谐、有趣。2、在游戏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3、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体验表演、合作游戏的快乐。

二、游戏情境的创设偏离音乐目标及音乐本身

游戏情境为形象化思维的幼儿和较为抽象的音乐架起了沟通、理解的桥梁,所以游戏情境的创设非常必要。但在创设游戏情境时我们要明确其价值和作用。一切情境的创设都是为目标服务的,是为了巩固和升华幼儿对歌曲或乐曲的理解,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能更好的表现音乐,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新颖、好玩、有趣,使得情境的创设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下面这个游戏情境的创设就偏离了音乐的目标。在大班音乐游戏《卷炮仗》的开始环节,教师设计了过节放鞭炮的情节,让幼儿讲述放炮的情景,回忆见过哪些鞭炮,观察鞭炮的外形,每人一块毛巾让幼儿卷炮仗,游戏卷炮仗时教师不停的用语言提示幼儿走螺旋线卷炮仗,强调一个跟一个走,不能挤,手不能松,不然炮仗就散了,教师设计的游戏情境有点牵强,没有吻合音乐本身的特点,讲述放炮的环节时间过长,教师过多的语言指令剥夺了幼儿聆听音乐、伴随音乐律动的权利。所以,教师设计音乐游戏《卷炮仗》的情境偏离了音乐的目标,应该让幼儿听音乐根据音乐快慢卷炮仗,感受音乐和动作的变化,体验游戏的快乐。

三、多媒体课件“宣兵夺主”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形象画面、简便的操作过程、较强的课堂互动性得到幼儿教师的青睐,幼儿更是被色彩鲜明的动态效果深深吸引。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很兴奋,但视觉和运动觉的参与淹没了音乐本身作为听觉艺术的本质。孩子们的耳朵在音乐活动中好像可有可无,他们的快乐、激动、手舞足蹈不是来自音乐本身的体验,而是由听音乐活动中所采用的一些辅助手段引起的。所以在多媒体课件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多媒体课件运用的适宜性,要根据活动的内容适时地加入多媒体课件,让多媒体课件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宣兵夺主”。

比如大班音乐《三只猴子》在熟悉歌词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三只猴子床上跳的动态课件,幼儿非常喜欢,很快记住了歌词,学唱歌曲时幼儿过于注重动作的表演没有倾听音乐旋律,学会了三只猴子快乐的玩没有熟练歌曲演唱。可见,多媒体课件虽然形象生动,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但转移了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也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让现成的音频、视频代替教师的示范。尤其在唱歌活动中,有的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教幼儿学唱新歌。殊不知,教师正确、美好的示范在幼儿的音乐体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的清唱能让幼儿学习正确的唱歌方式,幼儿能更专注的聆听歌曲,更能听清歌曲的内容。教师优美的清唱更具感染力,能打动幼儿的内心,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个模仿的兴趣。

四、音乐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成为“背景”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9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结构和热烈欢腾的气氛,用舞龙和敲鼓动作表现。

2、在语言节奏的帮助下,随音乐合拍做动作。

3、在双队进行时,必须注意与本组幼儿合作,又注意与其他组协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配乐儿歌朗诵,欣赏音乐。

(1)幼儿朗诵儿歌,教师用钢琴轻轻地弹奏第二段音乐。

(2)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配乐朗诵。

2、欣赏第一段音乐。

(1)引导幼儿会议过新年舞龙灯的情景。

(2)幼儿分两组,自由结成一条长龙,随音乐扭摆。

3、完整欣赏全曲。

(1)幼儿分两组,随第一段音乐做舞龙灯进行的动作。第二段音乐开始,两组幼儿一边互相对诵儿歌,一边互相敲锣打鼓。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在成人的陪伴下,通过歌曲感受音乐的固定拍。

2、能在成人的陪伴下,配合音乐用简单的动作进行歌曲表演。

3、感受歌曲的趣味性。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猪的手偶1个;

2、《胡椒小猪》图片1幅;

3、胡椒小猪肚兜胸卡每人一个;

4、蛋沙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手偶小猪,想小朋友介绍好友“胡椒小猪”以及它的职业(厨师)

2、出示胡椒小猪的图片,讲述故事。

二、基本部分:

1、全体围坐,欣赏全曲,教师带领妈妈和宝宝一起在膝盖上轻轻拍出固定拍。

2、教师带领宝宝回顾歌词,并尝试在成人的帮助下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歌曲的内容。

3、教师和宝宝们一起讨论自己喜欢吃什么食物,鼓励幼儿多吃蔬菜和水果。

4、教师清唱歌曲,带领宝宝在成人的陪同下一起做动作。

5、在老师的引导下,请宝宝和妈妈一起听音乐,传乐器(蛋沙铃)

6、在教师带领下,引导宝宝和妈妈一起用蛋沙铃为歌曲伴奏(固定拍),提示宝宝和家长可以拍打不同的肢体部位(肩膀、膝盖、脚等)。

三、结束部分:

1、请宝宝佩戴上胡椒小猪的胸卡兜兜,和妈妈一起在教室内进行表演。鼓励宝宝可以把蛋沙铃当做调味瓶进行道具表演。

激发幼儿音乐活动兴趣点滴谈 篇11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只有尊重幼儿天性,激发幼儿音乐活动的兴趣,才能使他们主动地、愉快地体验音乐艺术的美感,才能有效培养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智能。

一、选取教材激趣

选取音乐教材,要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具体情况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的内容。音乐取材的趣味性既表现在歌词中,更表现在旋律中,应当说表现在词曲结合之中。选取教材时,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音乐情感,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等多方面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能以情传神、以情动人的内容。对小班的幼儿,要选择一些有象声词、有小动物的歌曲,如《小鸡、小鸭》、《小猫》、《哈叭狗》,这些歌曲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又为幼儿所熟悉,且拟人化,幼儿非常感兴趣。对中班、大班的幼儿,则要选择谜语歌曲,游戏歌曲,如《五指歌》、《猜猜我是谁》,问答歌曲《夏天的雷雨》。这些谜语歌曲虽然主题不同,但谜面多源于生活,以熟悉的事物为谜材,语言朗朗上口,易记易传,幼儿学起来很有积极性。中班、大班还可以选一些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如《山羊踩痛小公鸡》,学习这些歌曲,可以让他们表演其中喜欢的角色,让幼儿在演唱活动中丰富角色体验,感受歌曲内涵。教师还可根据幼儿具体情况选用规范幼儿行为的教材,如针对有些幼儿不大遵守纪律的情况,选择歌舞《黑猫警长》。黑猫警长是幼儿熟悉的形象,一放音乐,幼儿就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在歌舞引起幼儿极大兴趣的时候,教者便相机进行守纪教育。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黑猫警长要听指挥守纪律才能指挥好它的部下白猫警士。小朋友们要当黑猫警长,就要听从老师的指挥,遵守纪律。这样,在幼儿兴趣盎然地唱歌、跳舞的同时,教材艺术性和教育性的功能就自然得到发挥。

二、运用游戏激趣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方法不当,则幼儿会对音乐失去兴趣,这会扼杀他们的求知欲望。反过来说,独特的教学手段、新颖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儿童音乐情趣的重要条件。游戏,是幼儿的天赋。游戏活动,能让幼儿乐此不疲。所以要加强音乐活动的游戏性,让幼儿的身心都动起来。如在进行歌唱活动《什么虫》时,我们可根据幼儿对虫的认识,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幼儿熟悉歌词。师问:“小朋友,我问你,什么虫夜晚飞空中,飞呀飞,飞呀飞,后面提个小灯笼?”幼儿答:“想一想,知道了,萤火虫夜晚飞空中。飞呀飞,飞呀飞,后面提个小灯笼。”然后通过小游戏进行练习,让幼儿边听琴声边唱歌边做动作。在唱问话部分时,幼儿还可配合节奏进行伴奏,也可让幼儿发挥想象,创编歌词。这样,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便主动、愉快地掌握了所学内容,多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又如发音练习是枯燥的,幼儿练习发音喜欢大叫大喊,唱歌也是这样,越是高音越大声喊叫,以致走调,因此要求幼儿轻声地高位唱歌是个难题。怎么办?游戏是让孩子掌握科学发声的好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学狗叫,模拟笑声、闻花、吹喇叭等,让幼儿在扮演中渐渐能用“气”进行高位置歌唱,在轻松的游戏中,对腹、胸、咽喉、鼻、头部腔体的控制进入自如状态,发出优美的音乐。

三、创设情境激趣

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情境,以此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活动过程中,教者要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过于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要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表演,就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如教幼儿歌曲《长大要当解放军》,这是一首坚定有力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教唱这首歌时,我请一名幼儿穿上小军装,背上小木枪,学习解放军走路的姿势出现在活动室。孩子们顿时嚷开了:“妮妮当解放军了!”“妮妮真神气!”我说:“那我们一起来做解放军吧。”孩子们积极愉快地模仿着解放军走路、扛枪。为了进一步引导孩子表现出解放军英勇、威风的形象,我边请幼儿观看解放军的图片,边问幼儿:“解放军是干什么的?”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解放军叔叔是打敌人的。”“解放军叔叔是保卫祖国的。”为了使孩子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又启发幼儿边听歌曲边用动作表达音乐所包含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解放军的热爱之情,达到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效果。

四、联系生活激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还有助于幼儿对歌曲内容和情绪的理解,提高歌唱质量。如在教《泡泡不见了》这曲歌曲之前,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制作吹泡泡,体验吹泡泡乐趣。在此基础上学习《泡泡不见了》,幼儿已经亲历了自己动手做肥皂水并且吹出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肥皂泡的过程,就更容易感受到唱《泡泡不见了》这首歌的欢乐情绪。

上一篇:对企业认知范文下一篇:求职书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