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歌》教学设计(推荐11篇)
“一生要强的妈妈,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每当你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这首歌。从我的脑海里甜到我心里。
每天早上我睁开眼听到的第一个声音,便是你和爸爸快乐交流的笑声,它一直回荡在我心里,你的笑声就是我心里温暖的一首歌。那时,我就愿意这样睡着,听着你的笑声,竟会如此亲切。直到你叫了好几声我才起来,然后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好几分钟,梳头,穿衣服,洗脸,而你总是不厌其烦的叫我:“快点,快点!”然后我就会有一种动力。你的声音仿佛是一首有魔力的歌,激励我“快”,给我力量。
一天夜里,我竟做了如此奇怪的梦:全世界只剩下我一个人,天边灰蒙蒙的,没有边界,饿狼向我走来,狮子也在远处注视着我,我眼前满是食肉动物,我就是它们寻觅的食物。我很害怕,便飞快地跑啊!跑啊!突然,看见我的家了,看见我的妈妈你了,您就在门口,我很快跑到了家,推开门,一头扑在你的怀中,顿时觉得您的怀抱很温暖,很有安全感。“毛毛,毛毛。”是你叫我起床的声音,婉如一阵美妙的歌声,把我从恶梦中叫醒。打破了我的恐惧。睁开眼,你的脸庞如此亲切,真想一把抱住你,吻你几口,温暖传遍全身。
现在,你不再打我,不再狠狠地骂我,总是时时刻刻教育我,电视上面报道的恶性事件、生活中遇见什么不好的事情、亲戚邻居中有伤风败俗之事„„都是您教育我的活教材,从你口中说出的话真的好亲切,你给我鼓励,我总是很乐意听你孜孜不倦地教导着我,因为这是带着浓浓的爱的一首歌。
可当我看到你紧皱眉头时,我知道那是责怪自己做错事了,我会心疼你,我便自觉地忏悔,努力地改掉,然后我会不好意思地对您傻笑,讨你开心,可你还是依然的迁就着我,也总被我逗笑了,此时是一首欢乐的歌。你也总不忘说一句;“厚脸皮的孩子。”
我习惯了你叫我起床是声音,习惯了你把我从噩梦中叫醒,习惯了你孜孜不倦的教诲,久而久之我的生活中,不能少了你的声音,不能没有你教诲,您说教我的声音,就是美妙的歌声。
“献给母亲的歌”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这是在学习了本单元尤其是胡适先生《我的母亲》一文后,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安排, 旨在通过课内外活动, 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 并为写作关于“母亲”的文章积累素材。
八年级的学生, 自我意识不断地增强, 个性日益张扬, 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 导致了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我们设想通过相关的活动, 引导学生去体察生活, 去感受生活中无微不至的母爱, 理解爱的多种表达方式, 从而有意识地去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围绕学习目标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并具备一定的组织协作的能力。所以, 综合性活动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 教师又要体现主导作用, 全程关注, 适时引导, 使整个活动过程尽量体现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实践性、活动性和综合性。
第二部分综合性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 引导学生体会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的母亲, 懂得感恩,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综合性学习的各个环节, 并在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和其他知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4、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听、读、写能力, 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
第三部分活动设计
活动一:道不尽的母爱 (母爱深深深几许)
活动形式:学生采访母亲。
第一环节设计采访问题
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问题:
1、母亲年轻时对事业与家庭的追求。
2、母亲怀孕期间的喜怒哀乐。
3、母亲在养育“我”的过程中的甜酸苦辣。
4、当“我”呱呱坠地后, 母亲对孩子寄寓了怎样的希望。
5、母亲希望“我”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6、“我”让母亲最欣慰的一点是什么。
7、母亲现在对家庭和事业的追求与年轻时是否一致, 如果有变化了, 原因是什么。
说明:这几个方面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增进对母亲的了解, 让孩子在采访的过程中了解母亲为自己的辛勤付出乃至自我牺牲, 了解母亲对孩子的期望, 以期我们的学生能感受母亲的深情, 化解母子之间的矛盾。
要求学生根据采访内容设计采访问题, 可以同伴合作, 共同设计问题, 问题的切入点要小, 问题设计语言要精练、得体, 注意语气。
第二环节采访
要求:
1、确定好采访的时间、地点, 并事先征得母亲的同意。
2、学生根据已设计好的问题, 思考采访时应该用的语气语调, 并准备好出现意外情况时 (如母亲不愿说等) 的对策。
3、采访时最好能模拟采访的情景, 模拟记者的身份提问。
4、采访时要当场纪录, 如记录不下可以录音。
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用意, 首先是拉近母亲和孩子双方面的距离, 让孩子更加理解母亲;其次是为后面的活动环节准备素材, 为写作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整理采访记录。
要求:第一, 以问答的对话式描写来记录;第二, 注意母亲和你的语言描写要符合各自的身份、知识水平、阅历经验和当时采访的环境;第三, 这是对采访内容的整理, 要对原始的记录进行适当加工, 注意详略安排和内容取舍;第四, 在整理的过程中, 最好能凸显出采访过程中的某些细节, 如母亲说话时的神情、动作、语气语调等, 为写作做准备。
日记:就采访活动写一篇日记, 形式自由, 字数不限。
活动二:多角度看母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设计此活动的目的一是要孩子们去感受母亲多种多样的或细微或浓郁或深沉的爱, 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关注自己的母亲。
环节一:您的温情我的甜蜜
1、几个学生列举母亲关心爱护自己的几件小事, 可以是生活中极为细小的事, 但一定要真切感人。
2、让班级里一个母子关系比较紧张的学生谈听了这些小事以后的感受, 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环节二:母爱, 让我欢喜让我忧
1、让几个孩子讲一讲与母亲的冲突, 并自我分析一下产生冲突的原因。
2、让其他同学分析这些冲突中母亲和孩子双方的对错, 并帮助他们分析冲突的根源及解决的办法。
环节三:万紫千红总是春
教师准备几则故事, 学生分组讨论, 发言。
1、两个孩子蹒跚学步, 一不小心摔倒在地, 哇哇大哭。一个母亲跑过去, 心疼地抱起孩子, 一面安抚孩子, 一面责怪地上的石头。另一个孩子的母亲却在一米远的地方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
2、狐狸的母亲会在孩子长大后赶孩子离开巢穴, 强迫它们独立生活。鹰的母亲在鹰还没学会飞的时候, 把幼鹰带到空中扔下。
学生讨论发言。
1、怎样看待故事中的母亲的行为?
2、你认为怎样才是理智的母爱?
环节四:妈妈, 您的爱我懂
学生通过以上三个环节, 对母亲的某些行为和语言, 对母亲埋藏在心底的深深的爱, 一定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请学生谈谈通过上面活动以后, 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让学生感受母爱, 培养换位思考的意识。
环节五:母爱, 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1、配乐欣赏毕淑敏的《孩子, 我为什么打你》、《孝心无价》。
2、请学生谈谈听了这两篇文章以后的体会, 加深对上面几个环节的认识。
环节六:妈妈, 我想对你说
1、用一句话来赞美自己的母亲, 写出自己对母亲的真情。
2、要求学生“以我手写我心”, 并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方法。
日记:母亲, 你的温情我懂
活动三:报得三春晖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母亲)
注:此活动计划一个月完成。
为母亲制作一份礼物。比如绣十字绣、制作电子相册、编辑一本小册子等。
拟编辑一本小册子献给母亲, 活动指导:
环节一: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编一本小册子的常识, 复习如何搜集资料。
环节二:学生分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好出版计划。
出版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书本名称, 内容体例, 主标题, 副标题, 栏目名称。
2、主编以及人员分工。如根据编写的体例, 安排好相应的搜集某方面的材料的人员;根据编写工作步骤, 安排好统稿、文字排版、美术设计或封面封底设计人员。
3、步骤与时间:包括收集资料、统稿交流、修改和出版的期限等。
环节三:学生编书。
教师给予指导, 当学生碰到问题时, 教师的指导把握两大原则:一是学生能合作完成的, 只给解决问题的建议, 鼓励他们积极动脑筋完成;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向各学科教师、家长、社会求教。
环节四:电子稿班级交流, 并评出最佳内容、最佳设计、最富创意等奖项。优秀的电子稿可以发送给家长, 让他们也体会儿女对他们的真情。
环节五: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小组, 建议印刷“出版”。
附:学生编写的小册子电子稿两例。
活动四:灿灿萱草花, 罗生北堂下 (写写我那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母亲的作文, 题目自拟。作文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出真实的母亲, 要避免程式化、脸谱化。
2、选择佳作, 编成小报班级展览, 班级博客发表。
注:活动三和活动四, 顺序可以调整。
第四部分活动小结与反思
“献给母亲的歌”是个极富情感性的主题, 整个活动设计, 由“采访母亲”、“多角度认识母爱”、“报答母亲”、“表现母爱”四个主题活动组成, 整个活动注重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性、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四大特点,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本。四个活动, 用不同的形式, 训练学生的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一个活动“采访母亲”, 要求学生扣住采访目的设计合理、得体的问题, 是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要求学生整理采访笔记, 都是语文能力的训练;第二个活动“多角度认识母爱”是典型的口语训练课;第三个活动“报答母爱”为编辑图书指导课, 其中的拟写标题、栏目小标题和卷首语, 侧重于形象性、抒情性的语言训练;写作训练课侧重于语言的表达技巧和方法的训练。
2、活动性和综合性是综合性学习的特性。除了写作训练课外, 其他三个活动都是以活动课的形式呈现的。尤其是“采访”与“编书”两个活动, 通过切实而有效的指导, 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初步体验了这些实践性极强的活动的特点, 并与生活实际接轨, 旨在活动中增强实际的操作能力。尤其是图书的编撰, 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电脑操作技术, 是强有力的挑战。
3、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个活动历时较长, 尤其是图书编撰的活动, 持续一个月, 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 应该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学生有困难时, 建议大家群策群力, 合作完成;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向学科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尽可能地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而不是具体的方法。
外婆在烤面包,她左边的壶里还煮着奶茶,忙碌的间隙看见下楼来的我,便笑着打招呼。
“快点吃,过会儿陪外婆去一趟陈奶奶家。”
“干什么去啊?”
“我做了一点马蹄糕,打算给她送去。”
我提着一盒用布裹好的马蹄糕,跟着外婆往陈奶奶家走。
一路上我都在想,待会见到陈奶奶,一定要和她说说我昨晚做的那个奇怪的梦。
可是什么事都做不成了。
陈奶奶仰睡在床上,神情安详。外婆走过去,想要把陈奶奶摇醒,可陈奶奶没有再醒过来。
外婆哭了,流出来的眼泪深深地渗进眼角的皱纹里。那之后的外婆,我想我是一辈子也忘不掉的。她每天就那样静静地坐在廊檐下,望着很远的地方出神。
直到三月末,外婆才一点一点振作起来,重新露出了许久不见的笑容。
二
最近在补习班里,大家都忙着吐露心声。这让我想起日本作家江国香织的书《棉花糖》。当同一年级的人即将毕业时,大家会忙着吐露心声。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现在不说,等到毕业后就再没机会说了。
刚来补习班时非常腼腆的人在临近结束时也变得出乎意料的大胆。所有人仿佛都豁出去了,急于向自己喜欢的对象吐露心声。于是每到课间休息的时候,整个教室转瞬之间好像变成了一个大舞台,所有人都在那儿演戏。而结局往往只有两种,不是有人笑了,就是有人哭了。
面对此情此景,我并不觉得可笑,只是没有参与演出的兴致。
“你老了。”沈圆圆半开玩笑地说。
几天之后,一切终于随着补习班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结束了。
冬至日,外婆说要去陈奶奶的墓地扫墓。于是我们前一天晚上做了一大盒马蹄糕。做糕的时候我突然又记起了那个关于蜕变的梦,但我已没有再想要告诉谁的欲望了。
我买了很大的一束满天星放在陈奶奶的墓前。然后,帮外婆把马蹄糕摆上。
晚上我又做梦了。
我梦到了陈奶奶。她笑眯眯地看着我,然后说:“和陈奶奶说说你做的那个梦吧。”
我不知道陈奶奶是怎么知道我要和她说那个梦的事的,然而我还是把那个梦和陈奶奶说了。
“是想要飞吧。”陈奶奶说,“因为还不能够飞起来,但是又渴望飞起来,所以才会梦到自己变成一只鸟的吧。不过还没到时候啊。”
之后我就醒了。
三
沈圆圆、谷木和我一起坐在廊檐下,我告诉他们我的那个梦以及陈奶奶梦里对我说的话。
“真不可思议,想不到你还能梦到死去的人对你说话。”谷木说。
“那只不过是她的心理作用罢了。梦不就是自己潜意识里的思考吗?”
“沈圆圆,你真是一点神秘感也没有。什么‘潜意识里的思考’,我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谷木,我只能说,那是因为你孤陋寡闻。”
……
谷木和沈圆圆竟然为了我的梦吵了起来,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难道真的像圆圆说的,梦是我“存在于潜意识里的思考”?
四
谷木再来找我的时候,我正坐在二楼的阳台上看伊能静的《生生世世》。
“喂,天气那么好,一起出去玩吧!”
“就我和你?”
“当然不是!还有陈小沐、大卫、Ray……还有沈圆圆。”
“去哪玩呢?”
“去了就知道了。”
“好吧。”
于是我和谷木搭公交车去和其他人会合。
原来是儿童乐园。许久不来这个地方了。打招呼的时候大家似乎都发觉了自己的幼稚,于是都笑了起来。儿童乐园,这是一个存在于“远古时期”的名词了。
一起去坐了阿波罗飞船和飞毯,还一起去玩了碰碰车,画了沙画,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虽然现在也很开心,但是回味和当初的感觉毕竟还是有差别的。
下午散场之后,我和沈圆圆一起往公交车站走。她今天玩得很疯狂,总是在不停地尖叫。可是现在的沈圆圆却一直低着头认真地走着路,似乎是怕突然被地上的小石子给绊一跤。
“你怎么了?”看着圆圆这个样子,我有点担心,“是因为和谷木吵架的那件事吗?”
沈圆圆摇了摇头。
于是我也不说话了。
……
我和沈圆圆一起坐在公交车站的凳子上。
沉默了一会儿。
“爸爸妈妈要离婚了,我该怎么办才好呢?”沈圆圆突然开口问我。
“啊?”
我吓了一跳,刚喝进嘴里的可乐全都喷出来了。
我想,现在这个时候,不论其他人怎样安慰都是没用的。虽然我的父母在我七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并且现在各自都有了新的家庭,但我毕竟不是沈圆圆。能决定该怎么做的人,只有她自己。
一星期以后,再碰到沈圆圆的时候,她平静地对我说:“我和妈妈一起住。爸爸也可以过来看我。”她说话时表情倔强。
第一次和母亲闹成这样。
一个人走在街上,秋日的风瑟瑟地划过我滚烫的脸,凉得刺骨。心里深知是自己不对,却那样偏执着,不敢低头。想必她看到这样一个无礼不敬的我,也不会原谅。不会理解了吧。风一阵阵的吹,带走我心头的火热。
插上耳机,开始单曲循环着梁静茹的《勇气》:“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我一遍遍仔细地听着,耳边反反复复着这动人的旋律。一点点地冷静着,好像渐渐懂得了什么。
爱须要勇气,去面对受伤与别离,那么我呢?我与母亲之间那道横跨了二十多年的沟壑,不也正是须要我拿出所有的勇气去面对,去沟通,去理解,去跨越么?
我慢慢停下了“逃跑”的脚步,风依旧凛冽着,拭干了我眼角的泪痕,冷冷地削过不再火热的脸颊。我悠悠地打了个寒战,不禁向往起家的温暖来。重复着耳边亲切的旋律:“我们都需要勇气,……”我坚定着信念,用我所有的坚强,转身折路回家。
离家愈近,脚步愈沉重着。站在门前,我鼓起十二分的勇气,按下了门铃。门开了,我不敢直视母亲,只是余光里微微感受到她原本焦急的情绪忽地松了口气。我仿佛感到喉咙口有些什么黏住了声带,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
脑海中又回响起那首动人的曲子,那首让我坚强的歌。“……对不起!”我终于说出了这句话,倾尽我所有的勇气。我渐渐抬头,正触到母亲温热的眼眸,她紧锁的眉头一点点绽开,慈蔼的笑里瞬间融化了我们之间的一切坚冰。
我好像如释重负般地长舒了一口气,那个死死的心结忽然间地打开了。我想起了那首歌,那首让我不再偏执,敢于面对的歌,那首给我欢乐的歌。
一阵阵喝彩声中,夹杂着动人嘹亮的歌声,我的双脚不由地被牵引而去……
这是一个乐团,一个与众不同的乐团。看似儿童般身材的一群成人,平均身高居然不到一米四,但身上没有脏乱臭的邋遢,穿戴整洁,表现得不卑不亢,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他们穿着充满活力的衣裳,卖力地唱着,跳着,甚至玩起精彩的杂耍……引来许多路人驻足观望。乐团的正前方,有个鲜明的爱心箱。爱心的人们纷纷伸出援手。有稚嫩的,粗糙的,爬满茧的,白皙光滑的……一元、两元、十元……一点点,一滴滴的爱,凝聚成了团结的力量。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带来舞蹈歌曲——《小苹果》!”话音刚落,动感的音乐响起,从场地两边分别跑出一队“小苹果”,摇头晃脑,让人忍俊不禁。
“好——好——-”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叫好了起来,全场一片轰动。是他们那灿烂如花的笑靥吧!是他们那发自内心的快乐吧!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带动了场上的气氛,让在场的人们也不禁在这钢筋水泥的生活中,拾起那份独具魅力的笑容,找寻那份最真挚的感动。
“大哥,你们从哪来的呀?”
“我们,贵州的!我们家族有遗传病,是侏儒症。我们为了过日子,就得出来闯一闯。”
“日子过的怎样?”
“有衣穿,有饭吃,就满足了。快乐,其实简单的很,与其愁眉不展,不如开心点好。知足常乐嘛!”说着,他挠了挠头,憨憨地笑了。
是啊,怎样才能快乐?不正是我一直困扰已久的问题?
此时刹那间打开了心中的锁,眼前这种快乐:单纯又朴实,平凡却感动,一切源于心中有一首快乐的歌。
这篇课文描写了作者出海参观,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歌颂。
全文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寄寓深刻,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激发学生情感的好教材。
全文五自然段,按参观地点的变化可分成三大段。
第一大段(第一自然段),写作者来到码头,看到了海上的晨景,用“蓝天、白云、碧绿的海、刚从东方升起的朝阳”构成了一幅海上日出图,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那喷薄而出的红日,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朝气。看到这美丽的景象,使人心地豁然开朗,产生愉悦。“一……就”“马上”表示了作者想看大海的急切心情。
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写作者来到海港,看到了“装卸吊车犹如密林”“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这两个比喻句,说明了装卸吊车数量多,海轮不仅数量多,而且排列有序。那“巨臂上下挥动”正在繁忙的工作,那海轮正在海港等待着装装卸卸。这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劳动场面。海港就像一个小小的窗口,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这种景象既使人振奋,又令人鼓舞。
第三大段(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作者到了大海,看见了近处在阳光照耀下,海面金光闪烁,船头浪花飞溅,发出了有节奏的声音,感到大海在唱欢乐的歌。向远处望去,看到了像城堡一样的庞然大物耸立在海天之间。“像城堡”说明面积大;耸立,高高直立,说明很高。隔着朦朦胧胧的雾气,看到这又高又大的东西是什么呢?当作者得知“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后,一种自豪、激动的感情油然而升。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高兴,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成就而自豪。因此作者感到“大海在唱一曲新歌”。“仿佛”是好像,说明大海并没唱歌,而是作者借大海的歌来抒发心中的赞歌。
全文充满了激情,在教学中,要通过对语言文学的理解,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用这种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得到教育,受到鼓舞,同时提高学生审美的鉴赏力。
本文写作特点为:
(1)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段落结构,层次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体会,并学会按地点分段的方法。
(2)课文把所见所闻所感记叙下来,亲切感人。
作者所见——在码头上看到蓝天、白云、海、朝阳;在海港中看到装卸吊车和海轮;在大海中看到石油钻探船。
作者所闻——身边的人告诉“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作者所感——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大海仿佛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为:
(一)理解和体会比喻句的意思。
课文第二大段写作者在海港里看见了“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犹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这是双重比喻句。在主语“装卸吊车”前后各用一个比喻。“钢铁巨人一般的”突出了装卸吊车又高又大坚固的特点;“犹如密林”是说装卸吊车数量很多。“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这里的巨臂是指装卸吊车的吊杆,因为前文已经把吊车比作巨人,因此吊车上的吊杆就是巨人伸出的巨臂。这句中的“数不尽”与“犹如密林”相呼应,使前后句子衔接得自然紧密。这些数不尽的巨臂在上下挥动,装装卸卸,紧张忙碌地工作着,这就构成海港繁忙的工作景象。
“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这个句子中把海轮比作卫队,说明海轮多,而且排列整齐有序。“飘着各色旗帜”点明了这些海轮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它们停泊在海港中是等待着装卸吊车在装卸货物,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与许多国家在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在海平线上弥漫着一层浅褐色的雾气,朦朦胧胧,像是有一座城堡耸立在海天之间。”这句话中的“在海平线上”说明在极远的地方,“弥漫”“朦朦胧胧”说明看得不清楚。在那么远的距离,又隔着雾气,却能隐隐约约看到一座像城堡一样的东西耸立在海天之间,足以说明了这一物的庞大、壮观。而这一庞然大物竟是我们自已的石油钻探船,可见我国已能用自己的设备在深海上探测石油了。
(二)体会“大海的歌”的含义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作者出海参观,在海港中看到了一派繁忙的景象。此时,作者心情是十分激动,十分高兴的,再加上浪花飞溅,拍打着船头,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所以作者感到大海唱一曲欢乐的歌。
作者来到大海中,看到了耸立在海天之间的石油钻探船,而且知道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设备,他为祖国建设取得的新成就自豪,所以感到大海唱一曲新歌。
这两次都是借大海来抒发心中的赞美之情。
部分词语注释
码头:在江河沿岸及港湾内,供停船时装卸货物和乘客上下的地方。
展现:清楚地出现,明显地表现出来。
荡漾:水波或随着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极目瞭望:极目,用尽眼力。瞭望,登上高处向远望。本课指站在高处,用尽目力向远处望。
海平线:天和海交界的线。远远看去,海和天连在一起的地方。
弥漫:充满,布满。
朦朦胧胧:模糊不清楚的样子。
城堡:堡垒式的小城。本课指石油钻探船像城堡又高又大。
耸立:高高地直立。
石油钻探船:专门在海上用钻井钻到海底勘测石油的船。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大海美丽的景色;海港繁忙的景象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学技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学习按不同地点分段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难点和重点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课文部分段落。
三、课前准备
1.幻灯片三张。
2.自制幻灯卡片三张。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二)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置疑问难。
第二课时:理解分析课文。
郭兴小学
曹桢苗
内容简析:
这是一组儿童诗,由《天和海》《海上的风》和《大海睡了》三首组成。三首诗都是写大海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手法描写了大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这组诗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
设计理念:
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借助音像资料,让学生对大海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大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
1、认识“纹、潮”等8个生字,会写“纹、映”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深入理解全诗,了解大海的特点。
4、在学习中感受大海的美,激发对大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大海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及赞美之情。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大海的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设计 :
一、初读感知
1多媒体播放不同情景下海浪的声音,让学生说这是什么声音,并表达自己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师指名学生介绍大海的样子,并由此引出课题(板书:大海的歌)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一起跟着作者到海边走 好吗?
(揭示课题,板书:大海的歌)
3、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4、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从本课三首诗中,各了解到了大海的哪些特点。
5、小组讨论。
6、指名回答,随机指导。
《天和海》写了大海神奇的蓝色。《海上的风》写微风吹动大海时荡起的无数浪花;大海还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吹狂风时,大海会掀起滔天的巨浪,发出巨大的吼声。《大海睡了》写了深夜里,倒映着月亮和星星的大海平静极了。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不同情景下海浪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读疏理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认识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只要能很好地记住生字,就给予肯定。
4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波纹 映照 熟睡 仰头 翻滚
奔腾 琴师 奏出 渔帆 玉镜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6、沉入文本,还原词语,从而理解词3.重点指导书写:“仰”字中间没有横,“琴”字下方没有“点,翻、滚、腾、睡”笔画多应写紧凑点。
7、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8、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上、中、下三部分长短、宽窄进行画线比较。)
9、指名朗读每首诗,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0、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重视写字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三、细读质疑
1、细读课文,(1)自由读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2)在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下打上重点号,仔细体会,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或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与同学交流解决,不能解决的可以提问。
2、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3)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别人帮助解决?
4、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5、小组汇报、感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读书。
四、精读解惑
1、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由朗读。
(同学们,人是有喜怒哀乐的,当你高兴的时候,说话的语气是欢快的;当你生气、愤怒的时候,说话的语气却是恶狠狠的、可怕的,对吗?其实,大海也有喜怒哀乐,你相信吗?只要你用心读读课文,细心体会一下,它就会告诉你了。)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自由朗读。
3、说说自己在朗读中想象到什么,体会到什么,尝试用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4、小组互读,相互评议。
5、全班归纳,教师随机指导反复朗读。
(读《天和海》时读出欢快的语调,第一小节四个“蓝色”要重读,读出作者对大海神奇的蓝色的喜欢;第三小节要读出惊讶的语气,读出作者梦幻般的联想。读《海上的风》时第一小节应读出轻柔欢乐的语调,第四小节则语调激烈高昂,读出大海磅礴的气势。读《大海睡了》时应用缓慢、轻柔的语气,读出大海的宁静。)
6、配乐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在使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并通过细致地指导朗读,使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从而启发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与奇妙。
五、品读感悟
1、再次品读诗《海上的风》。
2、大海不仅有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美丽的贝壳、欢快飞翔的海鸥,海底还有许多丰富的资源,正等待着同学们学好本领,去探索,去发掘呢!(边播放大海景物的录像边总结。)
设计意图:增进学生对大海的了解,以丰富学生的形象积累,为形象和情感的升华奠定基础。
六、广读积累
1、仿照《海上的风》写一节诗。
2、学生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读书的基础上仿写,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
天和海--美丽
大 海 的 歌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有关母爱的各种格言、诗歌等。
⑵ 认识母爱的伟大。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⑵ 培养学生上网查找、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⑶ 培养学生多种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
⑷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让学生通过对有关母爱的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促使学生感受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⑵ 让学生感受母爱、理解母亲引导学生学会感激,学会理解。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爱说好动,已经具有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自己查找资料,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活动准备工作。同时,学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他们对母爱理解甚少,甚至不能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容易与父母、家长产生误解、隔阂,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理解母亲、热爱母亲的教育。
【教学策略及活动设计】
本课是人教版九义教材八年级下册的一节语文课,是一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本课坚持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朋友式的创造性教学”,而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创造性的友谊学习”。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是以学生的促进者、引导者、调控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既有个人的准备、活动,又有学生小组的准备、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寻找切入点,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又有利于学生的团体合作的能力培养。可以说,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也体现了不同学科的整合、融会贯通。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准备、活动,了解了母亲,培养了爱母、敬母的情感,也提高了绘画、朗诵、电脑制作、写作、语言表达、口语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媒体设计】
本课主要使用 powerpoint 制作一些比较简单的课件,主要用于导入课题、投影课题、配乐设置情境、布置课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鲁冰花》、《只要妈妈露笑脸》、《懂你》等歌曲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
【创新设计】
1、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诠释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
2、不停留在课堂、口头上,而是把母爱化作行动来回报母爱。
3、设计亲情游戏,撞击出母子、母女心灵之间的心灵火花。
【活动准备】
学生阅读课本第49~53页,感受伟大的母爱。教师进行活动前的总动员,要求学生利用一周时间进行活动准备。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每个小组3~5人为宜。学生需要完成两个准备工作。一是个人完成的准备:可以去图书馆、资料室、书店等地,收集反映母爱的诗歌、格言、小说、散文、新闻报道、绘画,也可以收集家中的与母亲的合影照片、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难忘的经历、故事,把自己对母亲的感激、或者是自己想对母亲说的心里话写下来。把收集到的所有资料制作成精美的卡片或其他形式的小礼物,在活动课上展示出来。二是小组合作完成的准备:每个小组完成一件表现母爱的作品,可以是一组反映母爱亲情的图片、摄影(可以以实物展示,也可以制作成幻灯片、配上背景音乐,利用多媒体展示),可以演唱一首反映母爱的歌曲或是表演一段献给母亲的舞蹈,可以可以画一幅反映母爱的画,可以演出一个反映母爱的小品,可以朗诵一篇反映母爱的事故或散文。总之,只要是反映母爱的任何形式都可以。
【活动过程】
1、利用多媒体播放别安乐队的歌曲《真的爱你》,导入活动,利用歌曲来激发学生潜藏在心底的感情。
2、教师诠说母爱,导入活动:
别安乐队的一首老歌《真的爱你》,再次让我们重温了母爱。伟大的、无私的母爱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如果没有母爱,这世界将不复存在。
母爱就象春雨,润物无声;母爱就象清歌,绵长悠远。想起了母亲,消沉的意志会化为风发的意气;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母亲是人世间最圣洁的称呼,母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为了理解母亲,为了回报母爱,让我们以自己的拳拳赤子心来开始今天的语文活动课《献给母亲的歌》。
3、活动一:母爱大搜索:
以竞赛的形式,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每个大组派一名代表主持竞赛。竞赛,分成必答和抢答两个阶段。竞赛内容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母爱的诗歌、格言等。必答部分为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展示自己收集的格言、警句、诗歌,要求一个接一个展示,中间不能有停顿,否则扣分。抢答部分为按铃抢答。必答和抢答时均要求口齿清楚、感情饱满。
竞赛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4、活动四:母爱说不尽: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母亲的爱。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画的画,可以朗诵写给母亲的小诗,可以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表现母爱的绘画、小说、散文、新闻报道,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一组反映母爱亲情的图片、摄影(可以是实物展示,也可以制作成幻灯片、配上背景音乐,利用多媒体展示),可以演唱一首反映母爱的歌曲或是跳一段献给母亲的舞蹈,可以可以画一幅反映母爱的画,可以演出一个反映母爱的小品,可以朗诵一篇反映母爱的事故或散文。也可以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亲情小故事,也可以展示自己与母亲的合影、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母亲、说说自己与母亲之间的小故事。
5、活动五:亲情小游戏:
邀请部分母亲参加,设计一些母亲与孩子共同参加的游戏。比如,可以是板鞋比赛,母亲与孩子共穿一双板鞋,看看哪一组先到终点。可以是夹球行进, 由 母亲与孩子共同背靠背、手拉手的夹球行进,以先到中点为胜。也可以是互猜母亲的生日、爱好、最喜欢吃的菜等等,可以由主持人主持,由母亲、孩子各自写在自己的答题卡上。此活动需要母亲与孩子互相配合才能获胜,既可以增进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的爱母情结,又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6、活动六:感激母爱:
我们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平凡人,她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她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但是,在我们的心里母亲永远是最伟大的母亲。母爱如浩瀚大海,母爱如擎天之柱,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是母亲给了我们一切。我们倾其所有也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就让我们用我们亲手制作的一份小小的礼物表达我们对母亲的感激吧!
学生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或其他的小礼物,有母亲到来的可以直接送到母亲手上,说一句感谢的话;没有母亲到来的可以在全班展示。
7、活动七:母爱随我到永远:
母爱,道不尽;母爱,说不完!让我们去感触这人间最美好的真情,让我们用心灵去解读母爱的缠绵。让那绵绵不尽的慈母爱,穿越时空,流注千年!让我们对天下所有的母亲深情地道一声“妈妈,谢谢您”!或许,你对母亲的爱深深的埋藏在心底;或许你对母亲曾经有过误会和争吵。但是,别忘了生你养你的母亲,请为你的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可以写一封信表达你对母亲的感谢,你可以把你亲手制作的贺卡送到母亲的手上,你可以为母亲煮一次早餐,你可以为母亲买下那枚小小的母亲心仪已久的发夹。
学生中有些同学对母亲不理解,相互缺乏沟通,乱花钱,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有的欺骗母亲:有的讨厌母亲的唠叨……针对这些情况,开展了这次主题班会课,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学生深刻认识到母亲的辛劳,体谅母亲,尊重母亲,从而更加热爱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母亲。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母亲对他们的亲情。
2、通过对有关母爱的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让学生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3、学会尊重母亲,学会感激身边最亲近的人。
【设计思路】
1、了解学生在家对待母亲的,评选班内十名孝子(女)。
2、每人找时间和自己的母亲聊聊天,了解母亲在抚养自己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3、准备一份送给母亲的小礼物,要求自己亲手做。
4、准备好与母亲有关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贯穿于整个活动。
5、收集母亲一天工作时间表。
6、写一件与母亲有关的又最令你难忘的事。
【活动实施设想】
1、活动由二部分组成:
⑴ 倾听母亲的故事。
⑵ 报得三春晖。
2、用音乐作为活动的线索。
【活动实施过程】
1、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
2、导入:
提起“母亲”这个词语,我们感觉尤为熟悉、亲切,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亲密的人。为了子女的成长,她付出了很多很多,儿女们一天天长大了,母亲却一天天的老了……今天,就让我们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3、第一个环节:走近母亲,倾听母亲的故事:
⑴ 教师讲述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
故事一:
一位八十三岁的老母亲三十年来一直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的故事。
故事二:
一对年轻夫妇在关键时刻用手举起儿子,把生命留给儿子的故事。
小结:
生活中的母亲就是这样,不但在平时生活中悉心照顾儿子,就是在生命攸关的时刻,也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这就是生活中的母爱。那同学们现实生活中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
⑵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母亲:
要求:可以说一说自己母亲一天的生活情况,可以说一说母亲对你的教育或影响,也可以说一说母亲给你印象中最感人的一件事……总之,与母亲有关的故事都可以说。并说出你的感受。
先在小组中说,然后派代表在班上说。
小结: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我们的母亲没有伟人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英雄们的豪言壮语,但母亲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
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4、第二个环节:报得三春晖:
过渡:诗人孟郊有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过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
⑴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评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热爱自己的母亲到热爱祖**亲这一点上来。
⑵ 请三个同学朗读三首有关母亲的诗歌。
⑶ 公布前段时间评选的十名孝子(女)名单,并给这十位同学颁奖。
⑷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为了表达对母亲的谢意,请同学们说说你准备亲手做一件什么礼物送给你的母亲。
⑸ 假如你要对母亲说一句“祝福”的话,你会说什么?
5、结束语:
《小溪流的歌》
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的童话《小溪流的歌》用拟人的方法,歌颂了勇往直前、永不停留、奋斗不息的精神。按照隔行分段的方法,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都很明晰。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中,小组合作,通过品读充满了想象和幻想的童话故事的方式,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感知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感知童话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进而悟出本文的主题思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本生字词。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文。在反复的诵读中了解小溪流成长的过程。体会“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的各自特点以及他们的象征意义。情感目标:学习小溪流奋斗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教学重难点1.在反复的诵读中了解小溪流成长的过程。体会“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的各自特点以及他们的象征意义。2.学习小溪流奋斗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教学时间
2~3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曾经有一首歌曲叫《泉水叮咚》。歌中唱道:“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泉水啊泉水你到哪里去?”它要流到小溪里去,要流到大海里去。当代著名作家严文进笔下的小溪流也“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小溪流的歌》。
二、初读文,熟悉内容。先由学生自读文,边读边想象,小溪流是怎样一步步成长壮大奔向大海的。文篇幅较长,教师要明确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1.小组合作或自己查字典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难懂的字词。2.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的特征的词语,再看看各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征,在下面画上横线。3.揣摩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及各个劝阻者的形象特点,把握各角色的语气语调,为分角色朗读做准备。
三、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1.小溪流唱着歌儿流进小河,流进大江,流进大海,那么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各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一个词语来描述,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抓住“快活的”“不知疲倦的”“十分强壮”“无边无际”„„等词语理解文。2.四个劝阻者都有什么特点?与小溪流的奔流不息相对照,抓住“发牢骚”“叹气”“懒懒地跟着”“恐吓”„„等词语理解。3.小溪流唱着歌儿向前奔流,我们仿佛能听到小溪流悦耳的歌声,那么小溪流的歌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除了它的歌声发生变化标志着它在长大,还有哪些变化可以表示它在成长?
五、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悟艺术形象。1.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2.指导学生评价朗读,提出评改意见。
(1)知识目标:积累有关母亲的诗文、图片、故事、歌曲等;
(2)能力目标: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
(3)情感目标:体会母爱的平凡与伟大,并以适当的方式报答母亲。
二、活动难点:
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
三、活动策略
(1)体现一个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把握一条主线:以活动为主线,倡导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
(3)注重一种体验:创设情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母子之间架起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
四、活动准备
(1)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母亲的文字、声像资料等;
(2)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划分学习小组;
(3)预约学生家长,为实施亲子互动做准备。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走进活动
多媒体播放阎维文的《母亲》视频,这首歌极具感染力,深远的意境能够很快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在此基础上导入:有一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也永远走不出她关爱的目光;有一种爱,无论你怎样的索取,永远都不需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是母亲,这份爱是母爱!伴着深情的歌声,让我们一起走进母爱的世界,共同吟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一堂课提供给学生第一感知的是导入,它的先声夺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穿越时空,创设零距离的教学情境,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置于独特的情境之中,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 分享成果
(1)第一个环节:道不尽的母爱
这一环节,采用分组展示的形式。展示成果时,各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创造性地运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入情入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名言组:读作品——展示有关母亲的名言和俗语。同学们通过齐读、对句、领读的形式展示了大量的名言和俗语;(2)诗文组:颂母爱——朗诵有关母亲的诗文。他们通过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自己创作等方式展示了《游子吟》、《纸船》、《母亲颂》等等作品;(3)歌曲组:表心声——歌唱有关母亲的歌曲。该组同学通过自弹自唱、笛子独奏、合唱、对唱等形式,歌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妈妈的吻》、《懂你》、《鲁冰花》等歌曲。(4)故事组:念母情——讲述有关母亲的故事。同学们通过课本剧、情景再现、皮影戏等形式,讲述了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藏羚羊跪拜》、《血色母爱》及汶川地震中感人的故事。我为学生展示了公益广告《妈妈,您洗脚》,猴妈妈与猴宝宝嬉戏图,大腹便便的准妈妈等图片。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深深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荡着学生的情感,浸润着学生的心灵。他们明白了:动物也好,人类也好,母爱是相通的。正是这种博大无私的母爱,繁衍和传承了人类社会和万物生灵,谱写了永恒的爱的诗篇。
多媒体课件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它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整合信息,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
(2)第二个环节:剪不断的“脐带”
这一环节将采用亲子互动的形式,家长们的参与将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我请学生们采访家长十月怀胎的甘苦。母亲们畅说欲言,有的讲述十月怀胎的辛酸,有的回忆孕育生命的幸福,在淡淡的背景音乐中,在轻轻地倾诉中,母子之间的心窗打开了,代沟消失了。作为一名母亲,我也将接受学生的采访,为他们背诵了十月怀胎时写给女儿的日记:“亲爱的宝贝,你是我甜蜜的负担,尽管我身体臃肿,行动笨拙,但这些都不能削减我对你的期待……”。最后我让全体同学起立,向母亲们鞠躬,深情地说一声:妈妈,谢谢你!
淡淡的背景音乐不受思维空间的限制,能让你轻松自由的去遐想自己的快乐和伤悲,给你一片宁静以致远的透明与感动。学生明白了:母爱就像一条长长的线,总是伴随着我们延伸。欢乐的童年因为有母爱,记忆才显得那么鲜活;美好的青春因为有母爱,我们的脚步才显得那么从容!
(3)第三个环节:理性地思考母爱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很多学生肤浅地认为爱就是满足自己的需要,更有甚者埋怨母亲太苛刻,不尽人情。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这样一则故事:老鹰在孩子出生不久,就强迫孩子从悬崖上试飞,稍有不慎,小鹰就会被活活摔死,而那些能幸存下来的,就拥有了搏击苍穹的本领。我让学生展开辩论:这种做法是不是爱?学生们各抒己见很多家长也参与到辩论中。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真正的教学应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对学习感兴趣并感到快乐。”采用辩论这种方式,让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地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经过激烈的辩论,大家都幡然醒悟:理性的爱应该是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为我们的未来奠基。
(4)第四个环节:报得三春晖
感恩是做人的支点。为了将热爱母亲的感情幻化为实际行动,我先讲述母亲节的来历,并用多媒体出示汪国真的诗《感谢母亲》:让我怎么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并请学生把自己动手制作的礼物送给母亲,预祝她们节日快乐!看着孩子们精心制作的礼物,母亲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一环节是对前面几项活动的升华和总结,既是对母亲感念之情的表达,又是把孝敬母亲的感情化为实际行动。
(六)推荐作业
请你以“我们的心近了”为话题,写一篇500左右的文章。
综合性学习拓展了语文的外延,使语文课不再是单行道,而是一座听、说、读、写并行不悖的立交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贯穿始终,营造和谐的课堂,让师生诗意地栖息在教室里。
(七)活动小结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然后总结:同学们,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伟人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照人,也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然而天地宽大,父母恩大!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让我们齐唱《感恩的心》,预祝我们的母亲,也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幸福安康!活动在音乐声中缓缓结束。
附板书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
一、道不尽的母爱
二、剪不断的“脐带”
三、理性地看母亲
【《快乐的歌》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心中有支快乐的歌作文11-17
浅析快乐识字教学09-27
分享的快乐教学设计09-20
快乐小沙包教学设计12-08
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12-13
快乐阅读课堂教学设计06-14
综合快乐教学论文09-08
快乐王子教学反思10-31
快乐体育教学随笔11-01
“快乐”教学成就高效课堂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