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教学实录五年级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薛法根教学实录五年级(共6篇)

薛法根教学实录五年级 篇1

作者: 林清玄 [台湾]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薛法根《心田上的百合花》课堂实录

板书课题;心田上的百合 林清玄

师:今天我们学习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的散文文笔清新流畅,可以从文字中感受到。这是一个非常有诗意的课题,让我们把他读出诗意来。

生读。

师:让我们读得在投入些。

师:这篇文章的诗意不仅体现在它的题目上,他更多地还是体现在文章的用词上,让我们来看看这一课中的词语:

师出示短句1偏僻遥远的山谷 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读词语的时候要注意音、形、义。先理解、体会词语的意思然后想一想这些词写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再去读

指名读

师:注意我们在读词时一定要放入自己对词语的理解、体会,这样才能读出词的味。

生再齐读

出示第二组2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

师:注意“努力地,深深地,直立地”这几个词语,谁来读

生读

师:注意把每个词都读到自己的心里,仿佛这一切事物都在自己的眼前浮现,谁再来。

生再读。

出示3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

师:读这个词时,想象仿佛看到了一株什么样的百合?

生读

出示4晶莹的水珠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师:结有两种读音,表示长出来的意思读第一声,其他的都读第二声

出示5从未见过的美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指名读

师:读了这些词语,你猜猜林清玄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觉得他是个惟美的人。

生:我觉得他是个细腻的人。

师:那你觉得林清玄是男的还是女的(生猜)

生:是个女的(基本大多这样认为)

师:林清玄是男的,其实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只要有一颗清新的心就可以写出这样惟美的文章来。词语清新优美,课文让更人爱不释手。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书就是要全身心的投入。课文写了一株百合花,在不同的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在作者眼中的百合花又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株怎么样的百合(师在黑板上板书这是一株“ ”的百合花),注意文中的词语,句子。要从这些词语中读出百合的形象,用恰当的小词语概括出来写在边上。

师:每个同学都读出了百合的形象,是不是作者心田上的那株百合呢?

交流

生:我从第6小节读出它是意志坚定的百合。(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师:请你把意志坚定两个字写在黑板上。

生写

师:在这里,野草是怎样对待它的?

生: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生: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师:写野草对百合的态度是为什么?

生:是为了更好地突出百合的坚定。

师:我相信大家都开始关注这段话了,你再来读一读,看你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百合坚信自己。

生:我觉得百合性格倔强。

师:那就试着读出百合的这些特点。

生读。

生:我还从“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第一个花苞。”感受到了百合的意志坚定,特别辊“努力地、深深地、直直地”三个词体会到。

师:谁也有这样的体会,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吧!

生读。

生:我还从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感到百合的意志坚定。

师:很多同学都划到了这句,课件出示“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请大家大声的读,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这是怎样的百合?

生:我看到了一株执着的百合。

生:我看到了一株倔强的百合。

生:我看到了一株坚定的百合。

生:有责任心的百合

师:“我要开花要读得坚决”谁来读。花的价值在于开花,这是怎样的百合?

生:不向命运低头

师:读一读这段,体会这层意思

生: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前进的百合生:一直努力的百合生:用花来证明自己

生:顽强的百合

师:这里一连用了三个“我要开花”读出气势来。自己读书,读出百合的这种执着,读了百合的这种倔强,读出百合的这种坚定。一起来读

师:文中还有描绘百合花的句子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伟大的百合(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生板书 伟大 生:谦虚的百合(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生板书谦虚

生:纯洁美丽(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生:坚持不懈

生:名副其实

生:自信

生:不容易

师:你也很不容易,你发现了课文中的“终于”两字,是经历了思考的,我们读书就是要从字里行间读出体会

生:一心为别人造福

(此时黑板上学生已经板书了十几个词语了)

师:(看着黑板上的填空)这是一株()的百合。(用学生板书的词语集体口答填空)这株百合在作者眼中是近乎完美的,如果一个人有这些优点也是近乎完美的,我们读出这些形象还是不够的,林清玄还给百合这个形象给予了什么意义呢,是什么使它具有这些品质呢。是什么力量使它开出了第一朵花,用你发现的眼光去文中寻找答案。注意百合在文中所说的话语。

交流

生:是它的纯洁的心

师:他在想什么?

生: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生:是困难加上他自己的努力

师:有了困难他是怎样的的努力,他为什么努力?它心中始终有个纯洁的念头

(师引导生齐读百合的三次话语)

师:百合心中始终有一个念头,这叫信念,相信自己,始终不渝,如灯塔指方向

(根据板书师生完成对话)信念是一种力量,因为有了信念,它才会(坚强、努力不止、自信„„)所以百合成为一株完美的百合

师:明明是山谷里的百合,为什么课题是《心田上的百合》?

生:百合能触动人内心,让人感到幸福

生:百合坚定的信念,形象留在我们的心中

生:故事告诉我们要把坚定的信念放在心中

生:信念还是一颗种子,它能给人一种希望。

师:百合花有开有谢,是什么活在人们心中(信念)

生:我感到信念会使生命有意义。

生:我感到信念会使生活更充实。

师:是啊,正是由于有了种信念,百合才能开花,也正是有了这种信念,百合才能把整个山崖装扮。

师:如果在这多么多的百合当中,就有这样一株百合,它认为他和杂草没有什么两样,他没有这种信念,你能用一段话来打动它,让它重拾信念,给他信心,给他力量,给他勇气吗?请你用上不管„„都„„和课文中的句子写上一段话来劝劝他。写完后大声的读一读

交流

师评价。

这段话可以鼓励他人,也可以激励你自己!愿这株执着、坚忍的百合花开放在你的内心深处,给你温暖、给你力量,也给你信念!

齐读课题,愿课文中执著坚强的百合永远开在大家的心上。

板书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这是一株()的百合。

下面的这些词全是学生读书后自己写到黑板上的。

努力不止 坚定

幸福

伟大

近乎完美 名副其实

顽强 信念

纯洁美丽

自信

薛法根教学实录五年级 篇2

一重复练说, 生“句式”之根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其实不必谈到重复就联想到枯燥、机械。薛老师在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室、班级、集体、委员”这个词串, 不厌其烦地反复操练。

老师说:我们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读熟, 只有这样, 才能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这里有个词“委员”, 我们班级有哪些委员啊?学生回答:体育委员、劳动委员……语文委员、数学委员。 (众笑) 老师说:这叫“课代表”。那么, 这些课代表都归哪个委员领导?学生说:学习委员。老师接着说:现在啊, 谁来介绍一下我们班的这些委员分别是谁?介绍时要声音响亮, 落落大方……

心理学研究表明, 简单的重复让儿童更具安全感。其秘密在于, 儿童觉得容易理解, 更易于把握。重复的教学价值正是在于可以让学生轻松地习得规范的语言。

二巧妙建构, 萌“学法”之芽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薛老师这节课中,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就在几个孩子或长或短的介绍中自然生成了。

学生说:沈晨杰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 他是负责中午放学排队的;蔡子文也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 他是负责晚上放学排队的。老师纠正说:放学一般都是在傍晚, 晚上就太晚了。这样就把话说清楚了!又有学生说:刚才那个同学说的时候, 体育委员后面漏了一个我。老师说:哦, 漏了一个你吗?那你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 来!学生说:我是我们班的文艺委员, 叫丁毅。老师说:掌声! (生鼓掌) 怎么能把丁毅忘掉了呢?小朋友, 刚才我们学习的方法, 叫介绍;丁毅自己介绍了自己, 叫“自我介绍”。现在, 小朋友们给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同桌、朋友吧! (学生们各自介绍) 老师说:现在终于认识了, 握握手。你看, 介绍多重要啊!小朋友们要记住啊, 既要学会自我介绍, 也要学会介绍别人。

三妙用故错, 开“解读”之花

一个好的老师, 可以是自身的无所不知, 锋芒毕露, 也可以是课堂上懂得适当藏巧、激发学生潜能的“笨”老师。薛老师在这一课中变身“笨老师”, 在范读中一连读错了三个地方, 这让学生们从字音、句意和感情上, 以反例的形式充分理解了这篇课文:

老师说:谢谢小朋友们!老师继续读第三自然段:大家都愣住了。李老师亲切地说:王明, 说说吧, 你为什么选自己? (生笑, 迫不及待地举手。) 老师说:笑什么?学生说:“亲切地说”应该是“笑眯眯地说”, 你这是“很凶地说”。老师又说:“亲切”和“恶狠狠”的语气不一样, 语态也不一样。学生说:“亲切”应该像花儿笑眯眯的, 而“恶狠狠”就像老虎一样。老师接着说:小朋友看到这些词时, 脑海里都有形象了, 真好!……

四迁移情境, 结“思考”之果

在心理学中, 对迁移的定义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而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课中薛老师以掌声来引导孩子思考的途径:掌声表示什么态度?这又涉及我们课堂上的老话题:只有几个思维活跃的孩子参与思考, 大多数孩子在等待别人的答案, 怎么办?薛老师索性跳过“思考—回答”的环节, 从大家的一次鼓掌后直接提问, 实现了情境的正迁移, 达到了让孩子领悟“思考的途径”的成果:

老师说:课文读完了, 你们有什么问题?学生疑惑地说:为什么王明的话刚说完, 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老师说:对啊!你们想用掌声表示什么呢?学生说:表示他读得好。学生们纷纷地说:表扬他;鼓励他;肯定他;赞扬他……老师又说:掌声代表了我们对某一个人的态度。王明的话刚说完, 小朋友们都鼓掌了, 这个掌声表明小朋友对王明的什么态度呀?……

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 “语文教学更多地像农业, 而不是工业”。语文课堂应是陪伴孩子慢慢成长的庄稼地, 语文教师应是庄稼地里守望的农夫, 语文教育是春种秋收的整体协作, 师生是一起期盼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伙伴, 只有一起辛勤地浇灌, 才能结出最美的幸福之花。

摘要:一般认为, 低年级的课文大多内容简单, 语言易懂, “一眼能看到底”。除了教生字词, 课文读几遍学生就懂了, 常常觉得没什么教的。在学习了薛法根《我选我》一课后, 深深觉得, 课堂中的孩子们就是一颗颗待发芽的种子, 教师能做的不是机械的流水作业, 而是耐心地浇灌、及时地除虫、巧妙地引导, 等待他们长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

薛法根《天鹅的故事》教学实录 篇3

四年级语文试验教材

天鹅的故事

执教 :薛法根

师:(板书:天鹅)

(走至讲台前,靠近学生课桌)在你的心目中,天鹅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生1:在我心目中,天鹅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动物。

师:(离开发言学生,走至学生课桌中间)你第一个发言。你认为天鹅是一种美丽的动物。

(每个学生发言时,教师都走到他学生身边,将手中的无线话筒给学生。所以整节课,教师都是走到发言学生身边,听他们的发言。)

生2:我觉得天鹅是非常高雅的。

师:对。

生3:天鹅在我心目中留下高傲的印象。它全身雪白。

师:高傲的。高贵的。

生4:天鹅在我心中代表纯洁。

师:纯洁的象征。

(回到讲台前)同学们,喜欢天鹅吗?

生(齐答)喜欢。

师:想做天鹅吗?

生(笑)

师:(板书:天鹅的故事)这里有一个天鹅的故事。我们同学从小长到大,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天鹅感人至深的故事。读了这片课文,我们会对天鹅有另外一番深刻的认识。它绝不仅仅是美丽的、纯洁的、高贵的象征。

大家齐读课题。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时,对照生字表中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 可以划下来。每个同学大声自由地朗读,要让老师看到你的表情。

(师巡视,并俯身了解个别同学的朗读情况

约4分钟)

师:读完以后,就请举起你的手。

同学们读得很投入。一部分同学已经读得很流利了。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好。

这篇课文有7个生字。都认识了吗?

(将生字表通过实物投影放至大屏幕)

生1(读生字)

师 :非常好。这位同学生字学得很认真,读得正确。

一齐读

生齐读

师:生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用。

谁能给这些生字组词。可以是课文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生 :“俄”可以组成“俄罗斯”。

师: 俄罗斯

俄国

生:“瞪”就是“瞪眼”

师:除了这个词,还能组成什么词?

该生答不出

师:大眼瞪小眼,瞪不出来了。

(众笑)

生:目瞪口呆 师:这是个成语,真好。

生:“脆”可以组成“清脆”。

师:这个“清”怎么写?

生:三点水加上 “青草”的“青”。

生:“塌”可以组成“塌陷”。

师:谁能给一个生字组成两个词语。

生:杰出

豪杰

师:这就是会用。

在课文中,“斯”和“杰”组成了一个人名。不看书,谁能说。

生 1:斯捷潘

师:他姓“斯”吗?

生1:不是。姓斯杰 „„

师:不姓斯,这是一个俄国老人的名字。

一齐读

师:生字除了会组词会用,还要会写。这里有三个生字容易写错。一个是“清脆”的“脆”,与“翠绿色”的翠同音不同字。

“瞪”的右半部分是“登山”的登,要注意“登字头的写法。

“塌”的右半部分要看仔细。

现在,先描后临,每个字写两遍。一边写,一边记。要注意写字姿势。肩膀要平,背要直,足要安。

描一个,临一个。

生写,师巡视。

师 :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上。

师:首先都正确。描得认真,临的态度也很认真。这个字像丑小鸭。

要像字帖上的写得那么好,必须反复锻炼。但是你很有勇气。丑小鸭变成天鹅,首先要有勇气。

师:还有哪位同学觉得自己的字写得漂亮 ?

生 展示

师 :不错。很秀气。就像她的人那样秀美。

生展示

(众笑)

师:你们笑什么?可笑吗?笑他写错了一个字 ?

我觉得这正是他了不起的地方。因为,这个字并不是他写错了,而是他觉得写得不好看,重新写。对自己的要求多高呀。这样的丑小鸭一定能够变成天鹅。给他掌声。

(鼓掌)

师:同学们,现在不一定能够写得很好,但将来一定能够写好。只要每一次都认真地写,每个字都认真地练。

师:刚才我们已经读了一遍课文。那么它究竟讲了关于天鹅怎样的一个故事?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下面我们默读课文,用眼看,用心想,试着用1、2句话简要概括出来。

(师巡视

与学生个别交流)

师:现在每个学生轻声自由练习。用1、2句话或3、4句话把故事内容说出来。

(巡视,听学生说出来)

师:有点难度。现在有 1位。(教师 等待)现在有 7、8位了。(等待)好的,现在有十几位了。(教师回到讲台前)

好,现在大家都把头抬起来,大家都不看书。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认真听。

生 1:这个

师:去掉,不需要说。

生1:课文

师:这也去掉,不需要说。

生1:讲了

师:也去掉。

(众笑)

生1:(口齿不太清楚)一个从南方飞来的天鹅要找东西吃。但是北风呼啸。天鹅找不到东西吃,就要饿死了。后来一只老天鹅用自己的身体把冰弄破。后来,很多天鹅帮它一起把冰弄破。终于把冰面弄开了。

师:大家听懂了吗?

生:(声音轻

听懂了)

师:他能把这么长的课文用 3、4句话概括出来,而且大家都听懂了,这就是水平。不错。但是我有一个建议,你们有没有听到他经常用一个字,而且这个字不太好听。就是“弄”。老天鹅把冰“弄”开,其他天鹅“弄”(众笑)能不能换一个词?

你自己行吗?

生1:(答不出)

师:弄是弄不出来了。

生2:砸

生 3:敲

师:用手才能敲,用榔头才能敲。老天鹅用什么敲?

生 4:撞

师:对呀。老天鹅用(生:身体)撞开冰面。

(对刚才的学生)以后能用“撞”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弄”

(众笑)

不过,他第一个发言,很有勇气。而且大家都听懂了,这点很重要。

下面谁能说得更文雅些。

生5:这篇

师:不要这个。

生5:一群天鹅遇到寒流,它们看到湖面结了冰,酒吧湖面击破,找到东西吃。

师: “击破冰面”说得特别好。第二个同学比第一个同学说得简洁,非常不错。

生6:(这篇)

师:不要

生6:讲了

师:这也不要

生6:就是

师:还是不要。

生6:有一群天鹅正好遇到寒流,湖面也结冻了。他们找不到食物。

一只老天鹅带头用自己的身体砸冰面。后来百来只天鹅一起用身体撞击冰面,终于找到了食物。

师:同学们听清楚了吗?她哪些地方说得特别好?

生7:她说“撞击冰面”。

师:哪一个词?

生8:击破

师:是“带”。它说明一群天鹅是在老天鹅的感召下行动。而且这个词把一只天鹅和一群天鹅联系起来了。你把课文最重要的内容讲出来了。

师:谁能够说得更流利些,连贯些。

生9:一群天鹅在春天寒潮降临的时候

师:“寒潮降临”放在“春天”的前面。

生9:一群天鹅在寒潮降临的春天,一起在湖面上破冰。终于找到了食物。

师:她讲得十分简洁。一个故事用两三句话说清楚,这就是学习语文形成的很重要的能力,概括能力。

师:这篇写得很美,很感人的文章,有哪些段落、句子、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你一读到这些内容就肃然起敬?用心读最感动你的段落,写得最精彩的段落。大声地读,用心地读。

(教师巡视)

师:读好了。说说理由。

生1:“天鹅全都停„„突然一只老天鹅„„经过这次„„”因为如果是人们撞击冰面,会很疼。天鹅忍着疼撞到冰面,很感人。

师:撞击冰面很疼痛。但这只老天鹅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撞击冰面。这个情景很感人。

师:(板书:一只老天鹅)

拿起书,自己读。

师:读书像登山,每读一遍,都要认认真真欣赏。看一看文字中含着的意思,包含的感情。读书也像品茶,不要一口气喝完,要慢慢品味。

谁再来读。

生个别读

师:读得不错。这次你感受到那些词让您感动?

生1:重重的。

师:这说明天鹅击打冰面的力量很大。天鹅是美丽的,优雅的,可以比作少女、仙女,可这里把它比作什么?

生(插话):石头

师:(板书:石头)我们说,比喻要生动形象。把静的比作动的,把丑的比作美的。但这里把它比作石头。谁再来体验一下。

生2:把它比作石头,可以说明老天鹅用尽全身力气。

师:也就是义无返顾。态度是坚决的,力量是巨大的。

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老天鹅这种精神表现出来?

生2朗读

师:他就像这只老天鹅。个儿特别大,读得特别好。一起来试一试。

生 齐读

师:还有吗?

生3:“有几只天鹅来帮忙„„”因为这里体现了天鹅的团队精神。

师:对。这段讲了一群天鹅互相合作(板书:一群天鹅)有两个词很重要。(板书:那样样)用了这两个词,表达的感情就不一样了。

你能再读读这段内容吗?

生3读

师:你能体会了吗?

如果这样评价你的朗读:你读得那样流利,那样有感情。你舒服?

生3 摇头

(众笑)

生4:我觉得表达了作者的敬佩。

师:由衷地赞美与敬佩。

师:一起读这一段。(生读)然后再往下读。

师:劳动号子是怎样喊的?(教师模仿学生低沉调子读:兄弟们呢加油„„

生笑再读

师:天鹅的叫声好听吗?但你们读得不好听。注意破折号,声音延长。

生 5读

那 师:这是丑小鸭的叫声。

生6读

师:比刚才好听。

生7读

师:声音延长,但又清脆悦耳。谁愿意再读。就这只老天鹅愿意?

8读

师:读音对。就是喉咙沙哑,这只天鹅感冒了。

(众笑)

生9读

师:好听吗?他就像那只老天鹅。

齐读

师:这是一群天鹅。还有哪些句子令你感动?

生10:“这位顽强得 破冰勇士„„”老天鹅在弄出冰窟窿后,完全可以不弄了

师:不要 用 弄。

生11:他在 砸开冰面后完全可以休息了。

师:但是他不放弃。

生 12:老天鹅不顾自己年老体衰。特别是冰窟窿旁边肯定有尖尖的东西,很疼的。

师:虽然疼,但是他坚持不懈。所以这里把老天鹅比作一位勇士,前面还加上“顽强”。(板书:勇士)

生齐读。

师:课文还有许多感人的地方。课后还可以像刚才那样细细品味。

课文讲了天鹅的两层含义。一只老天鹅像一块石头一样重重撞击冰面。在它的感召下,一群天鹅砸破冰面,找到了食物。这样的情景 一般人是看不到的。斯捷潘老人看到后怎么说的?读完以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个别读

生1:为什么他要悄悄地离开?

师: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在“悄悄”下面划上横线。横线下面打上问号。

生2:为什么老人把枪挂在墙上,而且再也没有碰过?

师:老人 三十年是个好猎手。为什么在看到天鹅破冰的场面后再也不打猎,而且猎枪一直挂在墙上,不放在箱子里呢?

这个问题更有价值了。在句子下打上一个大些的问号。因为这个问题价值大。

生3:老人离天鹅只有三四十米,为什么没有打天鹅。而且课文前面写老人那天一无所获。

师:这个问题非常要紧。

生 4:为什么最后 一节写到老人现在才觉得天鹅十分可爱?

师:为什么平时打猎都没有觉得。而在此刻偏偏觉得是可爱的。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含义深刻。

师:你们觉得哪个问题最重要?

生不答

薛法根作文课堂实录 篇4

推荐:寻找梦的羽翼

网址:http://blog.eduol.cn/user1/muzittkl/archives/2007/364571.html

素描作文【作文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薛法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学生:上海建平实验学校六年级 听课地点:上海海事大学二楼礼堂

听课时间:2007年4月7日上午8:50-10:20 记录整理:秦克波(杏花江南)

一、闲聊导入,指导观察:

师:大家认识我吗?不认识好好看看。【冷场】

师:觉得我丑是吗?不要紧,实话实说。生1:你牙丑,凸板牙。师:有缺点的人才可爱。生2:你喜欢笑。师:爱笑的人才可爱。生3:你比较高。师:猜猜有多高? 生3:1米75。

师:差不多,我1米77,因为驼背,所以看起来矮一点。生4:老师手的动作多,手一直动来动去。师:人活着就要动,动,说明我还活着。生5:你笑的时候有酒窝。师:几个酒窝? 生5:一个。

生6:老师幽默,说话让人发笑。生7:老师心地善良。师:哇,这也能看出来,不简单。师:看看老师外貌上有什么特点? 生8(鼓足勇气):你长得像猴子。【全场哗然】

师(亲切地):哪点像? 生8:尖嘴猴腮。

师:哦,他的意思我明白,是说我脑袋小。可我脑袋小智慧多啊。生9:你像湖南卫视的支持人大兵。师(幽默地):应该说大兵像我!生10:你会反驳。

师:我很自信,自信的人就善于反驳。(作推眼镜状)还有谁发现了我的特点? 生11:你戴眼镜。师:现在才看见啊。生12:你有学问。

师(打趣地):戴眼镜的人一定有学问吗? 生13:你穿西装戴领带,有绅士风度。

师:哈哈,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夸我有绅士风度。师:可以说优点,也可以说缺点呀。

生14:你的手一直在握成拳头,是不是想打人啊?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人都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

师:下面请大家说说对老师的初步印象,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生15:身材修长,有学问,文质彬彬。师:知道我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吗?

【板书:薛】名字叫法根,是不是不像老师,像出家人的名字啊? 【全班同学笑】

二、由说到写,大胆练笔:

师:用三五句话把你对薛老师的初步印象写下来,一个要求:真实。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给大家5分钟时间。【生自由练笔,师巡视。】

三、启发点拨,感悟写法: 生读习作片段,师相机口头点评。(共有四人朗读)

生1读后,师评价:一段文字中那么一两句很优美,就很不错了。

生2读后,师评价:写得好,但读得不太好,要珍惜你的劳动成果,再读一遍,好吗? 生3读后,师评价:修改时能把别人的好词好句加进自己的文字中,很棒。生4读后,师评价:抓住一个特点,从多个侧面来写我,很好。

四、现场提问,开拓选材:

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人,有哪些方式? 生16:看户口簿。师:可以啊。生17:网上搜索。

师:那必须有一点名气的人才能用这个办法。生18:直接提问。师:干脆利落。生19:私下交流。生20:询问朋友。

师:了解我,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生21:直接提问。师:从哪些方面来提问? 【冷场】

师(提示):比如可以问问老师的兴趣爱好。生22:还可以问年龄。生23:喜欢吃什么。师:瞧,思路不是打开了吗? 生24:问老师教学生的成绩怎么样?

师:了解一个人的职业、成绩、贡献,可以啊。生25:还能问姓名、星座、血型。生26:还能问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师:问重要的。

生27:你几岁了?你平时讨厌什么?喜欢什么? 师:这样吧,我把我的基本资料告诉大家吧。【生埋头速记】

师(微笑地):真的要记吗?听听就可以了。

师:了解一个人,关键要了解他的成长经历,最喜欢什么?最自豪的是什么?最遗憾的又是什么? 师:下面每人用两分钟时间设计三个问题,要问得准,问对路。【两分钟后】

生28:你每个月工资多少?

师(笑眯眯地):怎么总问这个呀?我可以不回答吗? 生29:你家的四口人是谁?

师:这个我可以告诉你。我妈妈、我、我爱人、我儿子。生30:你喜欢什么运动?

师:我喜欢静。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静静地写作,静静地思考问题。我认为做大脑的运动比身体的运动更有价值。

师(和蔼地面对全班):大家记下刚才的问题和我的回答了吗?下面请继续提问。生31:你有什么痛苦?

师(娓娓叙述):我讲一件失败经历的事。我读师范时,一次音乐考试,老师让我们每人准备一首歌曲参加考试。我选的是当时流行的一首《军港之夜》。辛辛苦苦练了一个星期,考试时,老师弹琴,我唱歌。唱完后,老师说,你以后不要再学音乐了。我说这件事是想告诉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专长,也有自己的弱点。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大智慧。好,下面谁来问?

生32:这一生中你最快乐的什么? 师(反问):你最快乐的是什么?

生32:我希望拥有一双手、一个大脑、一双眼睛。

师(赞许地):要求不高,其实你希望拥有的是一颗平常心。我也一样。生33:你最敬佩的人是谁?

师:我敬佩能超过老师的学生。将来你如果能超过我,我也敬佩你。生33:你是高级教师吗?

师:我不但是高级教师,还是特级教师。生33:你的手机号码是多少?

师(压低声音):你的问题问得好,我偷偷告诉你,你别告诉别人。【众生笑】

生34:你小时候有什么趣事?

师:我小时候住在农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最快活的是和小伙伴在河里游泳,惊动了鱼儿,却又抓不住它们。那时候我最快乐。

【薛老师的叙述声情并茂,语言流畅,我的笔实在跟不上,只记下大概内容。】 生35:你有什么职业上的成就?

师:“成就”不敢当,只能说取得了一点成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把一批批学生送到了高一级的学校,让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生35:你当了老师后遇到了哪些挫折?是怎样克服的?

师:这个问题有价值,我很高兴回答你。那是在我参加工作刚满一年后,学校领导让我上一节大型的公开课。我精心准备了三天,上课时我很紧张,学生比我更紧张,课堂上我们是大眼瞪小眼,一个个紧张得说不话来。课自然上失败了,但我想从哪里跌倒的就该从哪里爬起来。后来,我又上了很多次公开课,一次比一次上得成功。好,提问到此结束。

五、组织材料,动笔成文:

师:通过刚才的提问交流,你对薛老师有了哪些更多的了解?把刚才获得的信息在脑海中梳理一下,请同学们用一两段话写出你对老师的印象或感觉。想想,能不能把老师写像了、写活了、写得栩栩如生?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限时10分钟。【学生练笔,教师巡视。】

六、习作交流,反馈点评:

10分钟后,指名一女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师仔细倾听,发现有不妥之处,随机纠正,评改。】

女生读完后,教师鼓励她连起来再读一读,这次流利而且有感情。

师总评:真实、鲜活、准确。

七、总结写法,举一反三:

师:写一个人,要写出哪两个方面?

生36:外貌、内心。

师:对了。写外在的东西可以通过观察,获得写作材料,要抓住特征来写。内在的东西可以通过提问、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相关的习作素材。总之,通过全面的了解,才能把一个人写活。我们作为高年级同学,不但要会以貌写人,还要学会以事写人,也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一个人的性格、品质、脾气。

好,今天的作文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完】

点评:(秦克波)

这是“新思路”全国小学作文教学观摩课的第一节公开课,由著名青年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

薛法根的名字在我心目中一直如雷贯耳,他年仅39岁【仅比我大两岁】,已经是名闻遐迩的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知名校长。《小学语文教师》曾发过对他的个人专访,并在封二刊登了几张照片。在我印象中,薛老师身材颀长,脊背微驼,戴一副细腿眼镜,脸上始终浮动着一层和蔼的微笑,酷似乡野田间一株饱满而谦逊的谷穗。

薛老师一直主张“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以前多次在教育刊物上拜读过他的课堂教学实录,观摩过他的教学录像,不过都是阅读课,的确是“大道至简”,教学效果扎实而高效。这回是首次欣赏到薛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原来同样精彩。以下是我的几点随感:

1、课前交流和导入新课巧妙融合在一起,大雪无痕。

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有一个和学生熟悉的过程,通常都是采取聊天的方式。薛老师也不例外,可是他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在聊天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他的外貌,为下一步描写对老师的初步印象累积素材。

2、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自然洒脱。

纵观薛老师的这节指导课,启迪学生由说到写,写后简评,而后模拟记者提问,进一步打开思路,丰富选材,再练笔后交流,即兴评改,既果断地指出不足,又热情地鼓励修改,最后言简意赅地归纳出写作知识点。不仅帮助学生感悟到“找米”的途径,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掌握把“米”【素材】煮成“饭”【习作】的方法,可谓是“授之以渔”,终身受用。

3、无处不在的教育机智,挥洒自如的节奏调整。

上课不久,有个学生在口述薛老师的长相时,突兀来了一句“你长得像猴子”。按说这样形容老师是很不礼貌的,但是这个孩子有勇气把心里话说出来,而且不能不说他完全胡说八道。这种尴尬的情况薛老师如何处理呢?他一如既往地含笑追问:“哪点像?”当学生说出“尖嘴猴腮”的“不恭敬”之语后,薛老师以自我调侃的方式很轻松地化解了矛盾:“哦,他的意思我明白,是说我脑袋小。可我脑袋小智慧多啊。”

当学生说他像名主持人大兵,薛老师随机应变,自信地反驳道:“应该说大兵像我。”

当学生模拟记者采访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时,薛老师巧妙提醒大家:“要问得准,问对路,问关键性的问题。”这实际是帮助启发学生,在面对大量的习作素材时,如何学会取舍,也就是要学会围绕要表达的中心组织材料,优化文章结构。同时,这样的提醒点拨,也节约了课堂时间,调整了课堂节奏,避免因为浅薄无关的问题干扰了下面的教学流程。

4、稳重朴实的教学风格,诙谐得体的语言谈吐。

课堂上没有教师的激情渲染,没有刻意的写作技巧传授,在看似平淡如水的师生对话中,却处处流淌着智慧和灵感,课堂上充满了快乐的气氛,孩子们学得轻松,写得愉悦,读得自信,改得高效。

薛老师自始至终面带谦和的笑容和同学们交流,回答提问,评价练笔,那份笑容驱散了孩子们的紧张心理,赶走了作文的神秘面纱,连我这个听课者心里也贮满了温馨,贮满了对薛老师的亲近和好感。亲其师,信其道,真理也!薛老师的教学语言也十分简练,风趣,没有枝枝蔓蔓,有的是四两拨千斤一般的点睛之语。

最后,还有一个细节让我感动:当上课的学生列队走下舞台,主持人在介绍下一个要上课的老师时,我发现我敬佩的薛法根老师,拿着黑板擦,在一丝不苟地擦着黑板上的板书。他不时推一推金丝眼镜,直到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才收拾教案,从舞台侧面走下来。

我赶紧拿出我的傻瓜相机,向安全门走去,因为薛老师正站在门口稍事休息。我简要说明了想和薛老师合影的要求,他爽快地答应了我,一点名师的架子都没有。我赶紧请靠安全门边坐的一位老师帮我按快门。

在四月明媚的阳光下,我和薛法根老师的剪影定格在上海浦东!薛老师在各地上大型公开课不止一次,也许慕名找他签名合影的教师不止一个,他大概习以为常了。可对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幸福的时刻

——2007年4月7日上午10点25分!

我和祖父的园子薛法根课堂实录 篇5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2010-09-16

2006教海探航颁奖活动中,薛法根与青年教师同题上课《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后好评如潮:大道至简,行云流水,机智幽默,真实有味,扎实高效……置身课堂听课,如沐春风,我感觉当时的课堂就是一个快乐、自由、智慧生长的园子。这一方面缘于薛特那练达的课堂驾驭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薛特对“语文是什么”课程性质的准确把握。我就想到,现在许多语文课频遭诟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是目标不清、方法僵硬。语文的“园子”里应该种上什么,薛特的这节课无疑给了我们启示:

一、字词,从来都不应当是孤立的存在。

【情景】

(热课后)

师:课文预习吗?读了几遍?

生答略。

师:能听写词语吗?

(生急急翻书。等学生抬起头来)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本来听写,我们写三组词语。请三个同学到黑板上听写,一人写一组。带书上去,不会的可以迅速地看看。

师:(有一定的速度,几乎是一连串报出来的):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请你再写一个同一类的词语。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每三组: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黑板上,“倭”写错了,“拔”写成了“拨”,教师指点)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词,你看是写在哪一组里面去?——草帽。

(学生在思考,黑板上三位同学最终谁也没有落笔)

师(问第一位同学):噢,你在下面写上„蚂蚁‟了,那“草帽”为什么不写上?

生:因为它们都是昆虫。“草帽”不是。

师:啊对,“草帽”没有翅膀。(转对第二位同学)你为什么不写?

生:我这一组都是吃的。(笑嘻嘻)“草帽”不能吃。

师:你够馋的,是在饭桌上的?

生:是在地里长的。

师:在地里长的,叫什么?

生:庄稼。

师:“草帽”不是庄稼,不好写在第二组。那这个词应该写在这三组罗。——你也没写?

生:我这一组都是干的农活,“草帽”不是农活吧?

师:不错,老师的问题没有拦住你们,那写在哪儿呢?对,写在另一边。我们写一写(详细指导右边的“冒”,上宽下窄,上面里面的两横不能与两边相连)。

师:当我们把课文里的词语分分类,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比如,我和祖父园子里的昆虫可真多,有——(指黑板上的词语)

生读: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师:园子里还长着许多的庄稼——

生读: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师:我和祖父还一起在园子里干农活儿——

生读: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

【赏析】

过去教学字词,有一个说法叫做“扫清阅读障碍”,意思是字词教学零散琐碎,是服务性的,而阅读——也就是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才是重头戏,是教学出彩的地方。于是字词教学许多时候不为老师研究关注,往往只是课前让学生自己预习,课后再来听写检查,要求实在的字词教学现实里反而是孤立、空洞的。看薛特的这个片断,可说是匠心独运,一次看似简单的听写不仅检查了预习,而且训练了思维,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难写字的教授,这是怎样的效率?更重要的是,由这三组词语还自然牵引出课文内容的学习,园子里有什么,这是怎样的园子?在园子里干了什么,这是怎样的童年?就这样,下面的课文学习不时回应听写的这三组词语,于是因为这些词语,课文的内涵有了形象根基;反过来,这些词语也因为课文内涵的发掘,它们之间有了关联、有了生命!

虽然我们不可能篇篇课文都可能如此巧妙地将词语归类(也无必要),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文章终归由词语构成的,抓住了关键词语,也就可以由这些词语扩句构段,在头脑里复现整篇课文的内容。这就叫“纲举目张”。所以,听写一组词语,然后让学生用这一组词语去复述课文内容,教学效果的一箭双雕我们应该不难理解。因为字词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当字词嵌入课文内容的组织中时,它也就活在学生的记忆中了。

二、朗读永远是课堂最美的风景。

【情景】

(正在学习这是个怎样的园子,请一生读第2段,读得并不好,没什么感觉)

师:第一个读,能正确地读下来了,不错。奖励你推荐一位同学读。

生:(读得很好)

师:你想听听同学们的评价吗?

生:有感情,我们听着,仿佛走进了那个园子。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生:因为我把自己的情感融进了课文里,我读着,心里想象着那园子里的样子,可能心进去了,也就读好了。

师:真正有感情的朗读都离不开想象,我们同学们也学着想象去读。

生:(投入地读)。

师:(观察指名)你来读。

生:(读得摇头晃脑)

师:感觉怎样?读得好都是有原因的,她的朗读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她的表情很丰富,和课文所写的内容很相配。

师:看来,想象朗读,表情朗读都是读好书的法宝,也是学好语文的法宝。同学们再来试试吧。

生读……

【赏析】

没有读书根基的深入哪有交流果实的丰美。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不仅仅是手段,它本身就应当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当学生能够把心放进去读,读出自己的想象世界,并在自己的表情上显露出来,你说,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表达还有什么不能理解把握的?薛老师在这一节教学中,请你读,指导学生怎么读,经过几个回合下来,学生已经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所以下面讨论这是个怎样的园子时,一个个脱口而出:生气勃勃、丰富多彩、无拘无束、温馨……如果说指导朗读是水滴石穿的功夫,这时的交流明显是水到渠成的效果。这就是学习的效率。我们也看过许多课堂,讨论总是在外围打转,不能深入,游离于文本,费了时,却低效,这都是读书不够或不会读书的表现。

与文本的初时相遇,不仅要有一定的时长,而且应当有思维、情意的参与。这显然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出必要的指导。这种指导应当是自然的。读出什么、读到什么程度作为教者心里应当有设计蓝图,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根据课堂呈现的读书状态,灵活有方向地加以引导。应当说,薛特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很老到的,当请出的同学读得并不理想时,批评无济于事,于是让这位学生推荐其他同学来读,这也就有效利用了课堂资源。后面让读书有表情的同学来示范读同样是将自己的读书要求通过这些同学“活生生的教材”感染传递给全体学生,并在模仿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在家常课上,我们清楚班上每一个同学的读书状态,我们更需要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读书能力欠缺的同学开口读书,帮助他们在读书进步的过程中树立信心。当然,如果学生的朗读还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状态,那就需要教师的范读领读了。过去有“书不读熟不开讲”的说法,我想现在我们也需要“书不读进去不讨论”的课堂追求。

三、领悟写法与理解内容相伴相生。

【情景】

(初读,学生从不同侧面概括出园子的特点后)

师:我们再把课文默读一下,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园子里“生机勃勃”写出来的?“无拘无束”又是怎么表现的?“温馨”、“丰富多彩”从哪些词语流露出来?

(生默读思考后)

师:读着课文,你能体会作者的写法吗?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你感觉很特别?

生:(读片断)从这里我能感受到园子里生机勃勃。作者写花开、鸟飞、虫子叫好像都跟人似的,有了生命。

师:一切都是活的。花开了,就像——(生接:花睡醒了似的),活了吧?鸟飞了,就像——(生接:鸟上天了似的),活了吧?虫子叫了,就像——(生接:虫子在说话似的),活了吧?。”这三个句子结构相似,连在一起叫——(生:排比)。

生:(读片断)这些写倭瓜、黄瓜、玉米的句子也相似。

师:怎么个相似法?

生:愿意怎么样,就怎样。

师: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多自由。

师:(理解“谎花”后)黄瓜愿意开一谎花,(生接,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黄瓜,(生接:就结黄瓜)。多自由。玉米呢?

生:(读)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怎么不跟前面一样写成“它愿意长上天去,就长上天去”?

生:长上天去,这不可能。这样写我们感觉玉米生长多么自由。

师:变化,显得自由。因为变化,读起来也——

生:更美了。

(接着交流蜂子比作“小毛球似的”是多么可爱,交流大红蝴蝶翩翩飞是多么好看)

师:我有个问题,作者说,这个园子里还有白蝴蝶、黄蝴蝶,样子——(生:极小),不太——(生:好看),我就不懂了,“不太好看”写它干什么?

生:衬托大的美丽。

生:自然。既有大的,又有小的,如果只有大的,就显得单调了。

师:哦,有大的,有小的,有好看的,有不好看的,这就叫(指黑板上的词)丰富多彩。

【赏析】

“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是怎么写出来的?作者的童年生活怎样?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这是薛老师这堂课教学的两大板块。“得意而忘言”,对于成人阅读没什么不妥,但对于学生以语言理解和运用为目的的语文学习就不可小视。长期以来,“读懂课文”一直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主体,学习一篇课文似乎就是为了认识一个个人,了解一个个事件,获得一个个的情感体验。我们不否认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对文章技法有所感悟,但这种“悟”的低效和不确定性我们也必须认识。薛老师在学生理解文本意义后,进一步带领学生回望文本的艺术表达。在触摸语言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文本语言也在这种“言意”的转换中沉淀、加温。不是吗?开始初读课文后学生也许只是朦胧的感受到这个园子生机勃勃、自由自在、丰富多彩,但当又一次走进文本,审察中,他会感慨作者的语言表达是如此美妙奇幻:“花儿睡醒”、“虫子说话”,整齐的排比句式,让“一切都是活的”生机充分表达;下面写无拘无束时,连贯排列的句式中插入变化,让“自由”的感觉在这种语势的变化中得到展示;还有写蝴蝶那看似无心、实质有意的匠心笔法,给“丰富多彩”的园子涂抹上最美丽的色彩。

有一点,我们必须关注,这种领悟写法的训练应当与理解内容融为一体,不能机械割裂。对内容的深刻理解必然依赖对语言的欣赏,而语言的欣赏又自然地在内容深刻把握的语场下展开。

四、把动笔写挤进去

【情景】

师: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作者就是要表现自己的童年生活多么——快乐、自由、幸福有趣。既然是写自己的童年生活,那又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这个园子呢?

生:园子是他生活的环境。

师:一个沙漠的环境能有这么多快乐吗?

生:有这么多昆虫、庄稼等陪伴着她,她的童年生活才如此幸福有趣。

师:是的。(指黑板)看园子的这些特点、我的童年生活的特点,发现什么了吗?

生:写园子丰富多彩,衬托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生:写园子里庄稼自由自在,其实就是写作者的童年生活自由自在。

师:这叫——(连线板书)借物抒情。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模仿作者写倭瓜、黄瓜、玉米等手法也来写作者在园子里生活的快乐、自在。开头: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自由的。

(学生动笔构思时,提醒句式要有所变化。写好后,提醒学生轻声读一读,注意写作有条理。后交流)

生:我想睡觉就睡觉,我想顽耍就顽耍……我想捅马蜂窝就捅马蜂窝,即使被马蜂蛰上,脸肿成个大包,我也不哭。(笑)

生:爷爷(怎样)……我就(怎样)……爷爷抽烟,我就拿根黄瓜叨在嘴里当烟斗。

生:……我想浇菜就让我浇吧,瓢一扬把自己浇成个落汤鸡我也喜欢。一会儿又想追蝴蝶、抓蜻蜓,就让我去吧。玩累了,就躺在地上。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我的心也蓝悠悠的,又高又远。(掌声,这位同学很好地化用了课文中的语句)

【赏析】

课文写园子和写我童年生活两方面内容从篇幅上看几乎相当,作者为何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园子,笔意如何?薛老师给学生引介了“借物抒情”的语文知识。随着薛老师那优美弧线的画出,两部分内容于是勾连一体。坐在下面的我不能不为之惊叹,作者的含蕴笔法竟接着转换为老师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的点睛之笔——课堂练笔:作者写园子不就是写作者的生活吗?那就请你学习作者写园子的语言去写一写作者的童年生活。这是语言纳入后的应用,这是情意领会后的倾吐。学生在课堂上“用笔思维”,融会文意,展示想象,模仿语言,又有创造。他们自由自在地写,生机勃勃地念,丰富多彩的表达是薛老师教学效果最好的注脚。

整体看来,薛老师从三组词语听写开始,在朗读理解内容中展开,在交流体会表达中深入,在练笔学习运用中作结。没有虚高的思想跋涉,不见内容纷杂、花样百出的课堂乱相,明净的教学内容,明快的教学节奏,一切围绕学习语言而进行,一切为了学习语言而进行——这是紧贴地面的飞行。

资料提供者: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文朗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我有更好的资料】

量子统计

薛法根教学实录五年级 篇6

一、板块模式让课堂简约起来

语文课其实是被人为地搞复杂了, 教师往往掘尽“包罗万象”之能事, 环境繁复, 设问多多, 使原本简单的问题不再简单。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是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 引领学生走进复杂丰富的语文, 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

薛老师的课精彩就在于简单明了。“简单”中投射出的反复打磨、精心遴选、褪尽浮华后的洗练与明净, 呈现出一份常人难及的“简约之美”。

1. 目标简约。

薛老师认为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他的课堂教学, 目标集中简洁, 一目了然。如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 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 然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 很多东西挖掘得太深反而适得其反。薛老师给该课定的目标是通过朗读、品味、评价等方式, 感受百合执著、坚忍的形象, 懂得信念的力量。在这一目标指引下, 他引导学生在一系列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受到文本思想、情感的熏陶。

2. 环节精简。

现在的语文课上, 我们时不时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频繁变换, 头绪太多, 一会儿比赛读书, 一会儿辩论, 一会儿小组学习, 一会儿表演……总觉得花哨而无实效, 作秀的痕迹太重!这样的语文课如何提升学生读书、写字等基本的语文素养呢?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和学习情境, 只会消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多采用组块教学的方式整合教学过程。用他自己的话说, 就是教学活动力求整合, 形成板块, 每个板块对应一个目标, 每一个目标都有相应的教学活动。听薛法根老师的课, 你会发现课堂上的活动每一个都是那么的精当, 从来都不是“节外生枝”、“画蛇添足”。简明的教学思路将课堂“分割”成清晰的“块状”, 学生从这种简约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思路的启迪, 审美的熏陶;间接平实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亲近语言, 感悟文字, 投入语文实践, 从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如教学《“番茄太阳”》, 他设计了四个组块:第一块是字词教学;第二块是讨论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重在理解内容;第三块是弄清“番茄太阳”的深刻含义, 目的是体验、感悟思想、情感;第四块是写句子, 体会表达和训练应用。教学《桃花心木》也大体安排了四个板块: (1) 开门见山, 提纲挈领; (2) 抓住关键, 咬文嚼字; (3) 关注细节, 刻画形象; (4) 揭示主旨, 注意写法。组块教学的最大优点是不落以文本解读为主线的窠臼, 容易将课程目标落到实处。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在于形式多样, 而在于简化灵活, 踏踏实实地为目标服务。

3. 手段简便。

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的确能帮助学生学习语文。但是把握不好尺度, 滥用多媒体, 反而会阻碍学生学习语文, 挤占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降低课堂效率。听薛老师的课, 我们会发出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感慨。他很少使用投影等现代手段, 即使用, 也相当简单, 只有挑选出来的词句, 没有动画, 没有图片, 没有录音。在大部分时间里, 一本书, 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就成了薛老师的所有多媒体。尤其让人钦佩的是, 他的教学语言清新、质朴, 没有华丽精致的辞藻, 没有气势如虹的排比, 但是学生在他的带动下充分地说, 投入地读。这种朴素的美, 才是真正的大美!

二、智慧教学让课堂丰满起来

语文课堂的“简约”和“丰满”, 不是一对反义词。如果说“简约”指从目标到环节、从步骤到方法、从行为到语言都不蔓不枝, 干干净净, 那么, “丰满”则是指智慧的教学带来的有效思维的长度、情感体验的深度、言语训练的效度。薛老师有一双沙里淘金的慧眼, 每教一篇课文, 总能把一般人难以发现的文本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发掘出来, 并引导学生立体地去把握它。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无不体现他的智慧。

1. 有效思维的长度。

语文课堂效率低下, 原因之一就是语文课堂中的思维训练偏少, 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不到提升, 就以课堂提问来说, 有的教师设计了过多的问题, 没有训练的目的性。学生习惯于揣摩老师设问的心理, 思考怎样迎合教师想法的答案。于是, 思维看似开阔, 实则狭隘, 课堂看似丰富, 实则单调, 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细致而又琐碎的问题, 疲于应付, 浅尝辄止, 思想浮于表面, 无从深化。薛老师非常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常常智慧地寻找到思维训练的生长点, 生成适宜的问题情境, 增加有效思维的长度。《桃花心木》寓意深刻, 薛老师大胆剪裁,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种树人种桃花心木的行为奇怪在哪儿”这一问题, 带领学生反复读文, 充分体会其种树行为的“奇怪”, 为悟理作充分铺垫。教学《爷爷的芦笛》, 薛老师在每个板块学完后, 让学生分别用“在强强的想象中, 这笛声是_____、_____、_____的”、“在风和日丽的日子, 这笛声是_____、_____、_____的”、“在狂风怒吼的夜晚, 这笛声是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进行说话, 训练准确用词、弄清词语间的逻辑关系。学完全文, 又要求学生将三句话合并成一段话, 明了句子间的联系。薛老师能巧妙地从文本中寻找到语言实践资源, 由说到写, 由句到段, 循序渐进, 增加思维的长度, 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薛老师还善于引导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提问。如教学《螳螂捕蝉》, 引导学生质疑: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教学《卧薪尝胆》, 引导学生质疑:有人说, 勾践不算英雄, 真正的英雄要战死沙场, 绝不投降, 勾践打了败仗, 怎么能算英雄呢?这类问题思维含量大, 探究空间广, 有利于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 和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丰满起来。

2. 情感体验的深度。

情感体验始终伴随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有了情感体验的积极参与, 阅读教学就有了精气神;情感体验的缺失, 会使语文学习显得苍白、空洞和乏味。

课改以来, 虽然老师们在理念上比以前更重视体验性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也尝试加以渗透, 但是实际的情形还远不容乐观。老师面对具有丰富、深刻情感内涵的文学作品, 做不到涵咏充分, 沉潜到底, 学生就大多只是逗留在情感的“浅水区”, 情感熏陶, 思想启迪大打折扣。如何组织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 切实走进文本, 加深情感体验的深度, 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薛老师的课堂让我们心窗洞开———

《爱如茉莉》一文, 描述了病房里静谧美好的一幕, 文字自然优美、情深意切, 薛老师引导学生抓住“紧握”、“恬静的微笑”、“悄悄地探了进来”这几处描写想象、体会, 然后鼓励学生将这段文字连同体会到的画面通过朗读留存在自己的心里。学生边读边体验, 沉浸在美好静谧的画面里, 似乎闻到了茉莉的芬芳。没有激情澎湃, 没有故作高深, 学生体会得自然而真切。这样的情感体验是与课文的情感基调一致的, 是自然的, 也是深刻的。

教学《和时间赛跑》, 薛老师在让学生揭开父亲的“谜”之后, 通过朗读指导进入情感体验的深层。老师范读, 让学生感受老师忧伤的语气:“老师已经四十多岁了, 剩下的时间比学生要短得多……”老师机巧地参与其中, 把自身作为活生生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琢磨推敲文章用字, 体会句中多次重复的“了”字的表达效果, 感觉如果没有这个“了”, 内心忧伤的感情出不来, 最后让学生反复朗读, 移情体验父亲这番话蕴含的情感。

3. 语言练习的效度。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一节优秀的语文课, 一定是一节关注语言、发展语言的课。

请看薛老师《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学片段:

师:谁能在“爸爸_____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 刻画爸爸是怎样说的?

(学生纷纷发言, 所加词语如:低沉、斩钉截铁、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师: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了后, 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在“爸爸____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_________”前后横线上各加一句话。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朋友, 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是起因, 第二句是经过, 第三句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 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文章写的是一件事, 我们说主要内容的时候就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上一篇:就近原则就源原则下一篇:谈谈对反腐倡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