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亮》的教学反思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望月亮》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

《望月亮》的教学反思 篇1

《望月亮》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抒情优美,孩子们都很喜欢。上课的时候,我用了三拍子来导入,让孩子们感受音乐韵律,在音乐声中慢慢地率动。这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是不错的,孩子们都能够根据音乐的节拍轻轻地律动,感受三拍子的节奏。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聆听音乐,营造出一种气氛,让他们在音乐地律动中,想象你看到了什么?这时,有的孩子会说看到了月亮,看到了妈妈等等。我再让他们把看到的东西用画笔在黑板上画出来。这个环节引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每个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要上来画画,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再采用评价的手段,给每个小组评分。这样,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就马上涌现了。通过诗朗诵的形式,请同学有感情地、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歌曲的学习中。

学生在这一堂课中,能够与我配合,有很多互动。我用三拍子的.导入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三拍子节奏的特点与强弱关系,更好地完成这首歌曲的学习。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发现情感教学能够使我与学生的感情更加融洽,学生也更容易喜欢上这首歌曲,并能更好地理解它,掌握它。教学难点和重点得到了突破,学生对三拍子的强弱关系记得非常牢,对这首歌曲也更加喜爱了!

《望月亮》的教学反思 篇2

一、线索贯穿, 体现流程美

《望月》这篇文章虽然较长, 但思路清晰, 作者以“美”为线索, 层层展开叙述, 为此, 我紧紧围绕“景色美”、“诗句美”和“想象美”展开教学,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一) 儿歌激趣, 初识美;

(二) 初读课文, 发现美;

(三) 品读感悟, 领略美;

(四) “想”中赞月, 创造美;

(五) 总结收获, 升华美。

以“美”这一线索贯穿本文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的流程美与文章表现的景物美相得益彰。

二、过渡自然, 突出流畅美

我以儿歌开课, 在引导学生读课文, 初步感知月光之美后, 这样启发:自古以来, 月亮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灵感的启迪,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去“望月”, 相信同学们的情思和灵感一定会被激发出来。在品读“月景美”之前, 我又用以下描述带领学生走入意境:我们观看过大海的潮起潮落, 欣赏过日出的喷薄气势, 也赞叹过晚霞漫天的绚丽, 那么月光是一种怎样的美呢?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领略作者描写的美景、研读作者引用的诗句。在此基础上, 我又用以下一段话激发学生的情感:古人写得多好, 一切景语皆情语呀!我们仿佛已经穿越了时空, 回到了古代, 沉醉在那清幽旷远的月色中。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诗句, 表达自己的情感。来!男同学当“舅舅”, 女同学当可爱的“小外甥”, 一起来对诗, 如果你能带上动作, 像诗人一样来吟诵, 就更好了。“小外甥”, 敢向“舅舅”挑战吗?当课接近尾声, 学生想象写话后, 我又这样对学生说:同学们, 月, 在“我”眼中是一幅美景;在诗人心中是一片情思;在小外甥口中是一个童话;在老师眼中, 月像一位母亲, 温柔地亲吻着大地;而在同学们心中, 它像…… (学生想象后争相回答。)

生1:月亮像妈妈做的饼, 香香的, 甜甜的。

生2:月亮像一盏明灯, 照耀着大地。

生3:月亮像调皮的孩子, 一会儿爬上树梢, 一会儿又滚进草丛, 不见了。

……

师:同学们, 这就是你们创作的赏月小诗, 你们多有智慧呀!

美的语言, 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更可以从教师的话语中体会到浓浓的人文情怀以及教师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 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边读边想, 引导想象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阅读机会, 也就是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 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 我让学生多种形式读课文, 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体验, 在读中加深理解。例如, 感知阶段的“通读”, 深入阶段的“择点读”, 悟情阶段的“改变形式读”, 古诗的“对读”, 探究阶段的“重点读”, 总结阶段的“展示读”等, 特别是体会“月景美”时的“引读”, 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师:月景真美啊, 我们看见:月亮出来了———

生: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师:我们看见:月光洒落在长江里———

生:江面被照亮了, 流动的江水中, 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师:我们还看见:江两岸———

生: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 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 起伏着。

师:月光为它们———

生: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这一读, 让师生难以忘怀;这一读, 读出了情景交融的月色美;这一读, 读出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而学生的“自我展示读”, 更为这堂课的尾声增添了情感色彩。在欣赏了“小外甥”对月的巧妙幻想———“像眼睛, 天的眼睛”后, 我顺势激发学生想象, 然后用“月亮像……, ……”的句式写出自己心中的月亮, 再让学生即席诵读, 相互欣赏, 享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写出不少好的句子。如:

月亮像一扇窗, 打开了诗人想象的空间。

月亮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 一会儿又羞答答地躲进了云里。

月亮像一盏永远不会灭的灯, 照亮着人们回家的路。

……

四、课件辅助, 创设意境美

《望月》优秀教学反思 篇3

《望月》是著名的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都当作 记叙文来教。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在弄清楚 记叙文的“六要素”,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有战略的眼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望月》中,采取了三条措施:

1, 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情节——“我”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与小外甥交谈(对背颂月古诗,讨论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他们先理解内容,再理解内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与小外甥“交谈”什么,再思考:可看出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三是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易到难,先理解一般内容,再提出更较高的学习要求。

2,努力地创设课文情境。什么是情境指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人,景,物和当时当场的气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觉亲”。只有亲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在甲板上赏月时的情境,是恬静的,他的心情是愉悦的。小外甥与“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颂月古诗的`情境,是紧张而生动的。小外甥是自信的, “我”是沉着而自豪的。小外甥叙述“月亮像什么”时的情境,是生动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变为“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远的。我把握了课文中的一个个情境,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分角色朗读,想象和语言描绘等手段,生动地再现了这几个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引导品读体会。文学作品的内含是很丰富的,是通过描写境界,塑造形象来陶冶,感染读者的。阅读文学作品,一定要细细品读语言,领悟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同时要感悟作品所塑像的形象。读者对形象的感悟越深,作品的价值就越大。因此,我在教学中耐心地引导学生品读小外甥与“我”对的诗句时,辨析每次对背诗句的“同”,“异”,理解小外甥出“对”的角度,感悟小外甥的“机灵”。在诵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时,感悟他的胆识——把天空当作人,把月亮当作他的眼睛。在品读我“展开幻想的翅膀……”时,启发学生想象,讨论。这里的引导还不到位,如学生能想到:他希望祖国的下一代,都能像小外甥那样:聪明好学,爱幻想。那么,“我”的形象就高大了,文章的含义也就更大了。

望月教学反思 篇4

我讲的是课文第一课时,我的设计初衷是:课堂紧紧围绕“读月”展开,把长的课文读短,读通。我的目的是让学生读出三个层次不同的月:“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既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也是文本解读的`过程。在“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的教学中,又聚集在“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一终极指向,让学生在江中月品味千江月水千江月风景,在诗中月中体验“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妙处,在“心中月”中感受“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神奇!借着美妙的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循着老师煽情的语调,在回环复沓、余音绕梁的诵读中,带领同学们玩赏一回眼前这月光如水、江月交融的“江中月”。紧接着抓动词,说理解,领同学们品评一回那记忆深处中的“诗中月”。读课文,找句子,“月亮像天的眼睛……”通过学习“月下交谈”这件事,再带孩子们一道去找寻了一回那带着童话般梦幻的“心中月”。在解读课文的同时让学生么能领悟这种独特的写作方法。

但是,效果与初衷确是大相径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热情不高。

造成这一结果的最大原因我觉得就是文本解读过深,没有站在儿童的角度解读文本。课堂上我忽视了儿童文化,儿童文化的特质是什么?就是儿童的想象与游戏这种特有的情趣。我对课文解读有些拔高,对儿童学习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第二,是没备好学生。我过高的估计了附小的学生,这是我第四次在附小讲课,第一次讲课,课堂很流畅,算是比较满意,第二次讲,从评委的反馈来看甚至比第一次还好,但是后两次效果却让人很不满意,归结起来就是对学生估计偏高,没有对学生的领悟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样的一个学校,我是同样的备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反思后发现,主要是我对学生估计一直太高了,设置的问题一直偏难。但是前两次为什么效果不错呢?因为前两次是在一学期即将结束时举行的讲课比赛,这一册书已经学完,而讲课的内容是下一册的教材的课文,下一册的教材都是学校借来的旧课本,很多知识点,上一级的学生都在课本上做了记录,所以我提出来问题的时候,学生回答的比较流畅,课堂气氛不错,造成了我的一种错觉,我就一直认为这个学校的学生感悟、理解能力比我们学校的学生强很多,脑子灵活很多,所以课堂容量设置偏大,探究的内容就过于深奥。

《亮眼睛》教学反思 篇5

点评学生发言和作品的时候,校长建议可以多些激励性的语言。后面上课的时候我注意了这方面,发现孩子们比以往更积极了。

《望月亮》的教学反思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常的家长工作中,常听到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特喜欢长时间的看电视、玩电脑,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此教案,希望让孩子通过活动懂得保护自己眼睛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眼睛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活动目标

1、有爱护眼睛的意识和行为。

2、知道保护眼睛的方法,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保护眼睛的方法,了解哪些食物吃了能明亮眼睛;

难点:能辨别出对眼睛有宜的动作、姿势和食物等。

活动准备

课件《眼睛生病了》,眼罩,眼保健操音乐,各种蔬菜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启发幼儿思考眼睛的重要性。

1、游戏规则:请一位幼儿说说自己的朋友是谁,并找到他,然后用眼罩蒙上眼睛,看还能不能轻松的找到自己的朋友。

2、老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并总结

(1)、当眼睛被蒙上看不见的时候,你还能一下就找到自己的朋友吗?为什么?

(2)、眼睛看不见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害怕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你还敢像以前一样跑步吗?从而让幼儿知道眼睛的重要性。

二、故事《眼睛生病了》

1、播放课件:故事讲述了小女孩可可是个不听话的小朋友,她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喜欢在走路的时候看漫画书,也喜欢躺着、趴着看书,特别喜欢看动画片,玩电脑,而且总是盯着看很久都不休息,最后眼睛发红,而且看不清东西了,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的眼睛由于长期的用眼不当生病了,成了近视眼,可可不得不戴上一副眼镜,眼镜戴起来很不方便,但可可没办法,做什么事都必须戴上眼镜了。

2、老师提问启发幼儿思考可可的眼睛为什么会生病等等,让孩子们分组可可哪些地方做得不对,你是怎么做的,保护眼睛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食物分类:哪些食物吃了对眼睛有好处。

老师逐一出示食物图片,请幼儿说一说,每种食物吃了对眼睛有无好处,并对有无好处的食物进行分类,让孩子明白为了让自己眼睛变得更明亮,我们还可以用多吃蔬菜水果的方法。

四、做一做:亮亮眼睛操

老师指导幼儿一起做眼保健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的学习,引起了孩子们对自己眼睛的关注,大部份孩子能熟练的掌握保护眼睛的各种方法,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游戏和故事讲述,来引起孩子们对眼睛的重视,并通过分组讨论,让幼儿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做出判断,再通过老师的引导来掌握正确的方法,这让孩子对教学内容更加深刻。

在进行第三大环节,让幼儿分辨哪些物品吃了对眼睛有好处时,由于孩子年龄偏小,而为什么对眼睛有好处是他们现在还不能理解的,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我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用教师总结的方式,没有给孩子过多的思考空间,我想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可以让幼儿在课前做一些经验准备,收集对眼睛有宜的食物,这样可能效果应该更好一些。

灯泡亮了反思 篇7

遵义市新蒲新区 黎梅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我校这几年在武主任领导下进行的一个课题实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质疑、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在操作过程中,首先要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让学生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当作学习伙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于学生提出的个别离奇古怪的问题,教师的态度应是不指责,不回避,并适当地给予肯定和引导。其次是在学习的过程和体验中,关键是能否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判断和运用。最后就是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特别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模式能改变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状况,能让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总结,获得成功。

究竟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合新课改的要求,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实践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模式,正是符合新课改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和采用。但是,情境如何创设,才能发挥其导向作用呢?

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何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最恰当时机?对于动手实践,特别是新课改的年级,我们不能被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所沉醉,而应更关注学生究竟在做什么?活动产生的效果又是什么?而对于主动探索,我们建议采取以问题为中心,以发现为目标的开放性学习方法,但是如果把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探究来处理,不仅时间条件不允许,也可以说把探究神秘化、复杂化了。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执教《灯泡亮了》这节课所做的一点尝试:

我先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宽”的模式展开。好的问题情景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火把,我们要善于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迷人的夜景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他们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达到自评与综合评价的目的。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节课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例如:在“创设矛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小灯泡.”环节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布局自由心境,激发学生连接小灯泡”,“建构对比环境,激发学生讨论小灯泡”,这两个环节采取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总之,我们认为“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模式的教学,是通过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是一种平等的同伴互助,共利互惠的学习关系,是学生求知快捷而科学的通道。

教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感觉到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身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留心学习和积累各种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指导和评价孩子的时候,老师说的话一定要尊重科学的严谨性,对于某些没有定论的问题,不要做肯定性的回答,而应该是对孩子进行一个探究方向的引导。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奋点,适时的引导,让孩子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合作、互助、自主的进行探究活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学习、探索、实践。

从课堂情景来看,学生主动完成了教学任务,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更难能可贵的是孩子抓住课堂上“帮别人做线路”这一情景,生成了“帮别人做事不如教给别人做事方法”这样一个道理。在老师提供的教学材料面前,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与风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组成“电路”的同时,孩子的合作能力与合作愿望进一步得到了张扬,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课堂的结束并不是这类问题的结束,只是给这类问题开了一个好头,留给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空间与机会。

《望月》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分析】:

本文紧扣“月”拓展思路抒写了作者在甲板上赏月夜江景,和小外甥和赛月诗以及小外甥对月的富有童趣的想象。本文是“月文化”的汇集,是激发学生爱月情怀的极好教材。为丰富教材内涵,本课设计多处运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文字之美的同时,增加视听美感,并力求将文字之美与视听之美有机融合。【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作者及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之情;体会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作者及小外甥喜爱月亮的语句,感知“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月色

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与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http://mp3.baidu.com/m?word=%B4%BA%BD%AD%BB%A8%D4%C2%D2%B9+%B4%BF%D2%F4%C0%D6&lm=-1&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女神。带上你的对月情感,一起把课题再读一遍。过渡:夜深人静,作者赵丽宏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他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对照活动一的学习要求,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月夜江景。

二、品读悟情,亲近月色:

1、欣赏月夜江景。

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月下江景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同学们真会读书,闭上你们的眼睛,认真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过渡:的确,月色是美丽的,你们看!(出示《江月图》。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93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D%AD%D4%C2&s=0)欣赏着这安详的晶莹的朦胧的月色,我们仿佛在聆听一曲优雅的《月光曲》。你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吗?(伴奏:《春江花月夜

》http://mp3.baidu.com/m?word=%B4%BA%BD%AD%BB%A8%D4%C2%D2%B9+%B4%BF%D2%F4%C0%D6&lm=-1&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

小结过渡:这一段描写了作者的眼中月(板书。),美丽的月色使作者陶醉其中。这美丽的月景也深深地吸引了跟随作者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2、体会月诗的意境。

(1)品诗 小组合作,组内分角色朗读3-13自然段,体会月诗的意境。并选择一句写月的古诗,谈谈诗中月亮所蕴含的情感。

全班交流。

苏轼的一首《水调歌头·中秋》不仅千古传诵,现在还谱上乐曲,广为传唱。我们一起来听听。欣赏

http://mp3.baidu.com/m?word=%C3%F7%D4%C2%BC%B8%CA%B1%D3%D0+%CD%F5%B7%C6&lm=-1&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 因为这首词,月亮还得了一个别称呢!猜猜看。(婵娟。)(2)赛诗

(出示语段。)本段结尾连续用了两个省略号,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我国是诗的国度,写月的诗多如繁星。现在,我们分小组来比一比、赛一赛。接不上来时其他小组补充。

(乐声中赛诗。)

写月的古诗真的多如繁星,老师也列出了一些写月的诗句,你能将意境与诗句链接起来吗?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52644.html 美妙的月光加上这些美妙的诗句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沉醉在清幽而旷远的气氛中。

小结过渡:小外甥和作者的赛诗,把我们带进诗中月的意境(板书:诗中月)。月,让诗人留下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月,让“我”和小外甥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月,让小外甥产生了美妙的幻想。

3、领悟想象奇妙。(1)外甥眼中月

默读14—20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小外甥的比喻使“我”惊讶?

小外甥用童话的眼睛去看月亮,用童话的语言说月亮,用童话的心灵去感受月亮。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小外甥充满童趣的话语。

细细品读小外甥的话,就会发现他的想象是一首诗,一首充满童心,童真和童趣的诗。谁来读一读,读出这首童话诗的意境。(配乐。http://mp3.baidu.com/m?word=%D4%C2%B9%E2%CF%C2%B5%C4%B7%EF%CE%B2%D6%F1&lm=-1&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

(2)名家眼中月

小外甥用童话的语言描述着自己的心中月(板书:心中月),在好幻想的小外甥眼里月亮像眼睛,在当代名家眼里,月亮像什么呢?

http:///s?bs=%C3%FB%BC%D2%D0%B4+%D4%C2%C1%C1&f=8&rsv_bp=1&wd=%C3%E8%D0%B4%D4%C2%C1%C1%B5%C4%D3%C5%C3%C0%D3%EF%BE%E4+&rsv_n=2&inputT=562

三、遐想抒情,留住月色

过渡:在同样聪明好学、爱幻想的你们的眼里,月亮还像什么呢?(出示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36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4%C2%C1%C1&s=0)提示:用童话的眼睛,童话的心里去想象。

听了你们的想象,老师更深深地感受到月亮就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http://mp3.baidu.com/m?word=%D4%C2%B9%E2%CF%C2%B5%C4%B7%EF%CE%B2%D6%F1&lm=-1&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乐声中教师引读)

拿起你的笔,像小外甥一样,展开你的想象,写一写你心中的月亮。

四、拓展延伸,寻觅月色

作者的眼中月,诗人的诗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给我们留下什么感受?(美。板书),是呀!景美、境美、情更美。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描写月亮的诗句、名句和传说,下一节课我们交流,进一步感受中华“月文化”的源远流长。

板书:

望 月

眼中月

诗中月

《望月》教学设计 篇9

《望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这篇散文是角度独特、构思新颖的写月篇章。文章中描写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丽的,介绍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爱的,表达的思想是深远的,语言是优美生动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让追求真善美、热爱语文的“月光”真正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在对话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背诵有关月亮的诗句,积累运用。

3、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感悟清幽旷远的意境,受到美的陶冶。

三、教学流程:

一、欣赏月色。

1、教师打出投影,放音乐《钢琴曲》。

师: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亮出来了,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到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节,一边读一边找一找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并思考一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月景的?(从上到下,从近到远)

3、这一段月景的描写很美,我们试试能不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4、个别读,相机指导。“洒”“照亮”“千点万点”“晶莹闪烁”“镀”

5、同学们读得很投入,都陶醉在这美好的夜色中!

[设计意图:上好语文课首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了解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本环节中创设了音乐、画面、语言等情境,寓讲于“读”,寓讲于“思”,逐步把对文本的理解推向深入。在《月光奏鸣曲》的背景音乐中,观赏月景,品读课文,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进入宁静清幽的美好意境,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调

三、诵读月诗。

1、画诗句。自由读书。画出描写月亮的诗句。

2、个别学生读描写月亮的诗句。

3、理解。古人欣赏月亮,赞美月亮,留下了精美的诗句,(板书:诗句)这些诗都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同学们,你能说说诗人通过这些诗句诉说着什么?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吗?(学生说说作者、诗意。)

4、月,在诗人的眼中是多情的,是奇妙的,诗人借月亮表达自己丰富的感情。让我们有感情的吟诵这些诗句吧。

5、读诗。

(1)思考:小外甥和文中的我所说的诗句有什么不同?(浅显、易懂;深奥一些)

他们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所说的诗句也不同。小外甥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天真、幼稚、活泼、可爱)我是个长者,应该用什么语气?(稳重、老练、成熟)

(2)自由朗读,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个别读――――――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师读小外甥。

(3)请同学们一边欣赏月景一边倾听古诗。师生对诗,生生对诗。师: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4)同学们,为什么用了“,”?为什么文中出现了“…………”(板书…………),一般的省略号不是六个点吗?再强调读书要注意标点符号。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讲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训练朗读,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深刻体验课文中人物性格特点,使之真正地进入角色。老师提出“一个人读出两个人的语气”这一要求更富有挑战性,让学生兴趣盎然。

对诗的环节也很有韵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欣赏着月景,吟诵着月诗。月下对诗,意境深远。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诗句,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受到感染,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想象月亮。

1、默读,边读边用“―――――”划出小外甥想象月亮的语句。个别读。

2、小外甥多爱幻想啊,他的话富有情趣,他的神情和动作也是那么天真可爱,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用划出描写小外甥神情、动作的词语。

3、个别读。

4、师板书“不假思索”,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范读,故意拖慢,学生评。学生练读。

5、板书“绘声绘色”,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投影,这句话理解吗?怎么理解的?个别读,教师:不光要读出语气,还要注意他的表情。请同学们看老师读,范读,同位练读,指名读。

6、课文的二三段写了我和小外甥的对话,写得很有情趣,同位同学分角色来读一读吧,等会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

7、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教师放音乐《月光奏鸣曲》、投影。

[设计意图:词语的理解是本环节的重点,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可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印象深刻,理解到位。]

五、幻想月景。

1、师放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师: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2、同学们听音乐很投入,你一定也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好吗?

3、学生写,教师选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幻想,让他们去想象,去表达,激发他们的感情,培养他们对文章意蕴的领悟、体味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唤醒沉睡在学生心田中的与之相似相通的生活经历、经验和感受,从而萌发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

《望月》活动教学设计 篇10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散文《望月》,齐读课题。(声音轻柔一点)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望月》这篇课文围绕月亮,先写了作者看到的江中月(生齐读),接着写了诗人们看到的诗中月(生齐读),最后写小外甥看到的幻想中的月(生齐读)。(课前板书:江中月 诗中月 幻想中的月)

过渡:夜深人静,让我们跟随作者优美的文字,首先到江轮甲板上欣赏江中月。

二、活动一:江中月

1、轻轻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品味,画下令你心动的词句,可在相应的词句旁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光,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1)“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安详 宁静 皎洁(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感觉月亮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所有的清辉。

你的朗读,让大家都沐浴在了一片清辉下。

我仿佛已在这片清辉下沉醉了。你还画下了哪些令你心动的句子?(2)月光洒落在长江里„„跳动。

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感受到的?(有了流动的江水作衬托,月光又有了一份动态美。)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评价:你的朗读有了月光灵动的美。

其他同学也来读读这句话,谈谈你的独特感受。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评价:点点光斑就像一个个月精灵在跳动!

听了你的朗读,江面上宛如又多了许多起舞的精灵。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读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3)江两岸„„起伏着。

谈感受。隐隐约约——朦胧美。(把这份朦胧美读出来。)

(如果说刚才我们感受到的江面上的月光有着动态美,那么江两岸的月光就是一种静态美。)

(4)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这里的花边是镀上去的,见过什么东西是镀上去的?(用镀组词)看老师手上这条镀了白金的手链?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很亮)

对!就是这种感觉!月亮就像装饰品一样,为芦荡、树林和山峰镀上了一层闪着银光的花边。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5)读完这段优美的文字里,你想到了用哪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光?(宁静、安详、朦胧、)

这画面如梦如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准确地把这种意境描绘出来了。(清幽旷远)(6)多美的意境啊!把体会到的美用自己的诵读传递给大家。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配乐)

评价:你的声音中有了一片皎洁的月光。

你的声音中有了一片温柔的月光。

你的声音中有了一片明亮的月光。你的声音中有了一片安详的月光。

(7)同学们不同的人读书,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其实这段文字适合每一个同学读,只要有所感,有所悟,你的声音里就会有一片独特的月光。拿起书,读出你眼中的独特月光。集体美美地读一读。

过渡: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作者今晚是睡不着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只是我一个人,还有谁呀?(小外甥)活泼聪明的小外甥还和我一起对起了诗。

三、活动二:诗中月

1、读课文3-13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月亮的古诗句读一读,体会诗人借明月所表达的情感,并尝试把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2、你眼中的小外甥是个怎样的男孩?

3、小组内分角色对诗。

1、小组推荐两个同学一个做舅舅,一个做小外甥,一起来对对诗。行吗?要试着读出他们的情趣来。

2、评价怎么样?(小外甥活泼可爱调皮 有挑战的语气,舅舅深沉,读诗有韵味)

3、这有情有趣的对诗实在太美妙了。大家再注意看这每一句诗,里面都镶嵌着一轮明月,那么诗人是借着月亮在诉说着什么呢?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

师相机评价:是的,月亮代表着一种思念。读出这种思念。

月亮代表着一份忧愁。读出这种忧愁。月亮代表着一份孤独。读出这种孤寂。

月亮代表着一种对童年的怀念。

4、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

她有时是诗人的天真与童趣——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有时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有时是诗人内心中的一份孤单寂寞——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有时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有时是远离朋友的几多不舍——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5.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就对了这几首诗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6.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补充:在省略整段文字的时候,省略号用12个点。)

7.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 江轮甲板上,我和小外甥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分胜负。老师有个提议,咱们班的男生和女生也像舅舅和小外甥一样,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写月的诗多?赛诗的规则:1.不需要举手,想好了就直接说;2.说别人没有说过的;3.要读出诗的韵味,如果能读出诗中蕴含的情感更好。

8.同学们说得真多呀!看来,同学们对写月的诗句也是情有独钟。确实,月亮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以其旷远和神秘寄托着人们无尽的的思念和遐想。月下吟月诗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啊!(生齐读)诗,和月光在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8.月下吟诗让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过渡: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知道的还不止这些呢,你看,他又向我发起的挑战。

四、活动三:幻想中的月

1、默读14-19自然段,用“——”画出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想想小外甥的比喻为什么会使我惊讶?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1.同学们,在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心中,月亮像什么? 2.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是怎样说出这句话的?(不假思索)知道什么是“不假思索”吗?(不加过多的考虑,脱口而出)从“不假思索”这一细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3.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心中,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样的比喻让我们的我感到——惊讶(生读),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惊讶?

4.是啊,他的想象如此地别出心裁,如此得奇特,多么爱幻想的小外甥,难怪文中的“我”感到惊讶,谁再来读一读这别出心裁的幻想。

5.同学们,在小外甥的心中,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小外甥是如何绘声绘色地描述的?你读得真是绘声绘色,还有谁想读?

6.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现象。可是在小外甥的眼里,却变成了一首童话故事,变成了一首富有韵味的小诗。哪位小诗人给我们吟诵一下这首诗?

7.多么富有童话色彩的想象啊!同学们,在小外甥的心中,月亮还像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8.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的月亮在小外甥的眼里是有情有义有生命的,它甚至已经成为小外甥亲密的朋友,快乐的伙伴,多有童趣多有创意的想象啊!

9.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出示: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五、读写结合。

1.同学们,此时此刻,让我们静静地凝视这一轮明月,想一想:在你的心中月亮像什么?请同学们学着小外甥的样子,也来写一首诗,写出自己对月亮的遐想。(配乐)

2.哪位同学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学生说。(配乐)

六、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师: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和小外甥一样,是多趣多变的,在作家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在诗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每个人心中的月都不一样。(板书:画心)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

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这就是(板书: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板书:

江中月

以心观物

诗中月

万物皆有情 幻想中的月

“在我眼中,月亮宛如一位文静害羞的小女孩捂着秀丽的脸庞。” “在我眼中,月亮如同慈祥的妈妈,哼着摇篮曲,哄着孩子安然入睡。” “在我眼中,月亮像一面镜子,它用自己的镜面照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在我眼中,月亮是一封信,只要到了每年的中秋之夜,它就会告诉一些出远门的人今天是中秋节了。

月亮像小嘴,生气了就抿着不说话,高兴了就老是张着嘴笑个不停。月亮像妈妈做的甜饼,小朋友每天都咬上一口

月亮像妈妈,每天都要照看着她的孩子,满天的星星。

生:月亮像调皮的孩子,一会儿爬上树梢,一会儿有滚进草丛中不见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望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镀”的含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江中月”之美景,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能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江中月”之美景。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板书“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

2.除了古诗你们还能想到关于月亮的故事吗?(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3.刚才同学们诵读了那么多关于月亮的古诗,和月亮有关的故事。是呀,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无数的遐想,无数的诗人,作家们用文字去讴歌,音乐家们用音符来赞美,画家们用画笔来描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所写的——望月。4.板书课题,齐读。

二、生字词教学

1.(出示词语)点名读。读完找生纠正。自己大声读读。

剪影 镀上 比喻 船舱 凝望 外甥 云絮 封锁 瞳仁 绘声绘色 峨眉山 清幽旷远

不假思索 呵欠 气氛

字音:有哪些字是容易读错或者写错的?不假思索、呵欠、气氛、外甥 字形:三个生字的结构都是左窄右宽。词义: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不太懂?

剪影:只表现物体的轮廓,而不表现具体的细节。绘声绘色:描写叙述非常形象逼真。

清幽旷远:(找近义词)清静、幽静、悠然自得,形容意境的。

三、初读课文

1.点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评价。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的小节号都已经标上了,这篇课文一共21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比较特殊、和其他段落不一样的?(12小节,两个省略号,这叫删节号,表示省略了整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望月”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欣赏江中之月

品读诗中之月

感受想象之月(板书)4.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给课文怎么分段呢?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感悟“江中月”

1.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月光下的美景。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出让你心动,让你觉得优美的词语或者句子,你觉得它美在哪里,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感受。2.汇报交流:

(1)将“安详”与“安静”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安详:不仅包含了静和安宁的意思,作者还把月亮当人来写,给人以亲切和亲近感。“安详”写出了月色下景物的宁静,你能不能试着把这种宁静的感觉读出来。不要快,要体会“宁静”。)

(2)“流动、闪烁、跳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月色中江景的动态美。“千点万点”说明江面上跳动的光斑极多,数不清;“晶莹闪烁”说明光斑有光泽,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很美;“在跳动”说明光斑有节奏。有弹性地跳跃,给人以活泼可爱之感。读出动态美。

(3)月光下,芦荡、树林和山峰只留下了黑色的轮廓,真像用黑色的纸剪下来贴在远处似的,隐隐约约,有一种朦胧美。

(4)同学们,你能否将这里的镀字换成其他的字?(洒、铺、罩)“镀”妙在何处?看看它的字形,再读读文中那句话,想想它的意境。(金字旁表示金属,金属均匀的涂抹在物体的表面就叫“镀”。这里写出了月光的清淡、均匀和闪闪发光的意境美。)

(5)这里的月光为谁镀上?它们是指什么?(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夜晚是黑色的,但是月亮却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这是什么美?(颜色美)

3.配乐朗读

(1)此时此刻,月亮、月光和月色已经融为一体。下面我们跟着音乐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好,最有感情?其他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感受画面。(2)生跟着音乐齐读,背诵。

五、赏读经典美文,感受语言美

过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恬静的“月下美景图”,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洁的月亮,清柔似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巴金、冰心等大文学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请同学们试着把它读好。

1.出示《荷塘月色》、《月光曲》、《寄小读者》,点名读。

2.小结:今天,我们静静地跟随着作者欣赏美丽的月色,正当作者赏的尽兴时,偶然回头,发现多了一个人——小外甥,他们又会交谈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说。

板书

25.望月

动态美 江中月 朦胧美

上一篇:新课程下历史教学中的反思(已得奖)下一篇:红旗实验小学2008学年第二学期大队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