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推荐8篇)
1. 向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驱者学习,落实到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或面对困难),仍充满必胜的信念:站得高看得
远;爱得深看得清。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H版教材单元编排的特点,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3. 初步品味语言。(1)关键词语的品味。(2)通过反复朗读,领会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 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和题解,默读朗读课文,了解大意,解决下列问题:
1 课文共分五段,各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学步骤 :
一. 由题解及作者简介等导入 新课
(一) 板书课题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提问 1 几个词(7)
2 几个虚词(2助1连)
3 几个实词(2形2名)
4 何种短语(并列)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逼狭、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爱国精神。
二、?能力目标
1、结合语境,体会某些词语的含义。
2、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通过一系列比喻进行生动形象的说理的写作手法。
三、?德育目标
以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感受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2、学习本文借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激趣引思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些诗句中,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心怀政治理想,以拯救社稷民众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他们用语言诠释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这其中就有李大钊。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美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作者介绍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出版)。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二、初读积累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逼狭(xiá) 崎岖(qíqū) 阻抑 (yì)
解释下列生词
(1)逼狭:狭窄。
(2)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3) 阻抑 :阻挡、抑制。
(4) 回环曲折 :曲折环绕。
(5) 亦复如是 :也是这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层次结构
【讨论、明确】第一自然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第二自然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第三自然段,用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第四自然段,把艰难的国运即“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与雄健的精神联系起来,点出了主题,呼应题目。
第五自然段,照应了第二自然段,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
板书:人类历史的道路
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革命乐观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步骤】
一、预习情况反馈
1、正确书写词语:
逼狭 崎岖 阻抑 丛山叠岭 绝壁断崖 亦复如此
2、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介绍,互相交流,共同认识:李大钊是党的创始人,与陈独秀并称为“南陈北李”,李大钊逝世后陈毅写诗悼念他。这篇小品散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当时,有部分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重新陷入迷惘之中,李大钊站在时代制高点上,预见到中华民族正逢新的转机,于是号召国民去开创历史新纪元。
二、朗读课文
先找位男生范读,以慷慨激昂的情绪感染大家,然后齐读共同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三、为什么说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它是如何歌颂我们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的?
通过已学过的《黄河颂》和本文比较阅读,得出雄健的精神就是不畏艰险伟大坚强的黄河精神。所以李正西称之为:振奋民族精神的雄文。
四、思考文章行文思路的特点
层层深入地表达思想感情:人类历史道路→民族生命过程→人类历史生活→中华民族史路→中华民族精神
五、问题研究
1、文中多次提及“趣味”,该如何理解?
可联系高尔基《海燕》一文中“战斗的欢乐”一句来理解,种种趣味就指经历艰难险阻之后的幸福与快乐的感受。
2、关心比喻说理,文章通篇运用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丰富。
让学生划出所有比喻,联系上下文分析含义与作用。完成练习二。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测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和洋溢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好授课内容、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2、同学:
自行查阅有关本文的背景资料、作者的情况资料。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内容】
雄健精神的具体内容;比喻说理的手法。
一、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播放《国歌》的音乐,大屏幕投放《国歌》的歌词)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身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著向前。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突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这文章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板书课题)
2、感悟内容:
⑴假如他人要你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困难处境、我国的国民雄健的两种情况时,那么你会怎么读标题?(“艰难的国运”“雄健的国民”都重读)
⑵假如要鼓励你的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你又怎么读标题呢?哪个词语该读重音?(“雄健的国民”重读)
⑶我们再读一次,将两次读得体会结合起来。
⑷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国民为什么能雄健。先请大家朗读课文。要求要准字音。比方:逼狭、亦复如是、浊流、魄势、阻抑。
⑸国民为什么能“雄健”?请同学们采集课文内容说话,这样说: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他们……。国民靠什么雄健?
⑹明确雄健精神的具体含义。(播放课件或小黑板)
⑺选读课文,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昕,并谈谈喜欢理由:
(解决比喻运用的问题)
投影比喻长江大河一民族生命进程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元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老师小结: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播放课件)这雄健精神是: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勇往直前。
3、朗读体味:
⑴下面一个人读一段,请五个同学读。
⑵四人小组讨论,哪个同学读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情,3分钟后,派代表发言。
⑶分部朗读:男、女各一名担任领读,读第一段。第二段由全体女同学朗读。男同学读第三段。第四段男、女生轮读。第五段由领读来读首句,后几句由男女生合读。
二、体验反思,质疑交流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大家好交流一下。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教师向同学提间,同学答;同学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总结: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是要靠雄健精神:突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无前。
三、延伸作业,模仿课文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非常重要。在快乐的情境中产生快乐感,反之产生悲哀感。这一特点告诉我们:在教学中的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我在教《艰难的国运与雄壮的国民》时,是这样利用情境导入的:一开始播放庄严而神圣的《国歌》,用激昂的语调向学生介绍中国处于最艰难的时候,许多爱国之士迷惘之时的情景,在课件上显示出五四时期中国人民那雄壮的精神的图片。
这时候学生眼望那一副副图片,耳听教师充满感情的叙述,就会产生强烈的振撼感。在激情的配乐朗读中,让学生围绕课题的两个关键词:艰难、雄健来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就有了感情基础,对课文的理解也深了,文章的难点也会自然突破。特别是情感性较强的课文,不去干巴巴的说教,重要的是创设情景,进行情感化的引导才是教学中的上乘之作。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这雄健的精神应该像长江、黄河的浩浩荡荡,应该有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阻遏不住,一泻万里的气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是的,李大钊这一预言早已成了现实。
1、能够在阅读中准确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能够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爱国之情。
2、能够深入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含义,特别是能够紧扣文章中心去深入分析。
3、“引读”材料丰富,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谈从文章的阅读中得到的启发,如引读了《义勇军进行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英雄的故事等,谈到如何爱国、如何面对挫折等。
通过本文的教学,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经常地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尤其是一些篇幅不太长的文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
生本语文教学理念中强调要高度信任学生,因为我们的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
其实在进行本文的教学之前我还真的有点怀疑我的学生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本文的内容吗?假如不行的话,我莫非要越俎代庖吗?这显然上不行的。生本语文课堂教学要重点体现学生的“多学”,呀学生“多做”,教师只是在学生有疑有惑的时候去“导”。于是我就决定把前置性作业放在了堂上进行。我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集中精力去默读,去独立思考,去做批注。让学生做批注前我又强调并板书了批注的要求——留意文中的比喻句的含义。这使得学生在批注的时候有了更明晰的方向性和目标性。
当学生做足了功夫时,我就发现学生在交流阅读体验时对文章的理解是很到位的,能够理解问中比喻句的含义,理解一些词语的表达作用,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导学目标:
1积累“逼狭、崎岖、阻抑、亦复如是”等词语。
1朗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与文中精彩比喻所蕴含的情理。
3感悟雄健的精神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二导学时间:两课时
三导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体验法 四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课前导学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xiè)千里 丛山(dié)岭 险(jùn)
阻(yì)
逼(xiá)(qí qū)
⑵搜集并整理好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记录在下面横线上。李大钊:
写作背景:
⑶放声朗读课文三次,边读边画出你认为不理解的词或句为上课做准备。
⑷默读课文两次,用词语概括出本文语言特色
课堂导学
㈠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㈡激情朗诵、整体感悟
⑴根据文题猜读课文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学法指导】你可以依据题目解读内容:先抓住关键词语再捕捉隐含信息。
本文文题的关键词是
,文题所隐含的信息
⑵预习作业情况反馈并补充交流作者简介与背景资料。⑶朗读课文、感受语言
① 先找位男生范读,要求以慷慨激昂的情绪感染大家。②齐读共同感受本文语言特色。
⑷听读课文,归纳各段大意。【提示】抓住各段中的中心词和关键句进行概括
⑸课堂小结:本文层层深入地表达思想感情,全文行文思路是:人类历史道路→
→人类历史生活→
→
课堂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应该__________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__________,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__________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__________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A、献出 歌曲 艰难 建设
B、拿出 歌曲 崎岖 建设 C、拿出 曲调 崎岖 建造
D、献出 曲调 艰难 建造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B本文是用散文形式写的一篇民族精神颂。
C文章通篇使用比喻,说理与抒情相结合,气魄豪壮,意味隽永。D本文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目的是号召国民抓住民族逢新的转机,去开创国家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语句的情感与含义。课堂导学 ㈠复习导入
㈡重点研讨:⑴“艰难的国运”是怎样一种命运?原文哪些句子作了提示?联系祖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谈谈“艰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⑵国民的“雄健”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采集课文内容用“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他们„„”句式回答,然后明确“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
㈢明确主旨: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㈣品味语言:请从文中找出所有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和主张。【提示】先自己选出比喻句,然后师生共同理解一句或两句后,学生再独立学习,并将结果记录在下列横线上。
㈤拓展延伸: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㈥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根据课文把下列对象的比喻句写在横线上。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基本情况及文章写作背景;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
2、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搜集与本文的背景相关的资料。
3、学习革命先辈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学设计意图】
结合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解读文本,感受李大钊同志高尚的情怀;在阅读交流过程中,理解文中比喻句表达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得出“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精神”的`联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而在老师引导下想到“发扬雄健的精神对我们学习、生活的意义”。走“阅读──思考──发现”之路,渗透课文该为我所用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这么说?“目前的艰难境界”具体指什么?他为什么说“不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这是我们读文章后可以挖掘出的。这节课我们学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板书课题)
二、阅读感知
1、初读:
找出这个关键句,了解作者。
指导学生看注释,认识时代背景;师补充介绍。
2、再读:
理解文章中如何描述“艰难境界”的;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其作用。
三、阅读理解
3、(逐段读文,概括每段中心)
找写“趣”的句子,依次朗读,并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
渗透教师个人见解,引导学生谈学习中迎难而上的“趣事”
4、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怀;
思考:发扬雄健的精神在今天有必要吗?结合学习生活谈谈个人见解。
四、拓展阅读
《要有坚持的精神》作为课文的补充。
五、小结
结合对两篇文章的阅读,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师:归纳为“从写作角度和个人成长两方面都有导向作用”。
六、作业
整理笔记;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对比阅读。
【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推荐阅读:
七年级《土地的誓言》语文教案07-26
七年级上册语文雨的四季教案11-10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9-11
七年级语文人生寓言教案06-18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案07-01
七年级语文下《马》教案07-07
童趣七年级语文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