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中国足球作文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谁来拯救中国足球作文(推荐9篇)

谁来拯救中国足球作文 篇1

去年9月至11月,在世界杯预选赛亚洲12强小组赛中,中国3负2平仅得2分,位于a组最末,出线基本已经无望。唯一的希望就是争取到小组第三,惊险过关。

还记得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预选赛上发生的5。19惨案吗?那是中国的最接近梦想的一次。1985年5月19日,中国在墨西哥世界杯的预选赛第1轮的前4场中以3胜1负得9分净胜16球的.成绩位居第一,只要第5场比赛逼平香港就能晋级第2轮。可在这关键的一场比赛中,香港队竟奇迹般地以2:1获胜(中国队射门28次,并有11次角球机会。而香港队仅射门6次)。中国队降为小组第二,惨遭淘汰。赛后,五万中国球迷冲下观众席,围堵双方球员,并在球场内肆意妄为……

,在“神奇米卢”的带领下,中国在预选赛中以6胜1平1负获得19分位居小组第一,成功出线。中国队终于站在了世界杯的舞台上!可在第一轮小组赛中,中国三场全负连丢9球,早早地告别了这个舞台。

亚洲杯,中国0:2负于澳大利亚惨遭淘汰。今年,在由中国自己举办的“中国杯”中,中国仅获得第三名……这些都是中国足球的“劣迹”。

你们肯定想不到,中国足球最辉煌的时候,竟然是在民国时期!那时,中国为了组建一支球队,竟“卖艺”赚钱。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又旧又破的小旅馆里,终于凑齐了五万元。中国组建的这支球队中,就有著名球员李惠堂(1905-1977)。中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先是击败英国强队猎克斯,接着又以5:1完胜日本队,27战24胜3平,被奥组委选入1936年柏林奥运会。可惜的是,中国首场因战术问题0:2败给英国。但中国仍被外国人尊重,虽败犹荣。后来因为战争的缘故,中国队没能保持佳绩。

谁来拯救中国的奥特莱斯 篇2

在同事的鼓动下,家住武汉南湖的李小姐专程去逛了逛位于市郊的武汉百联奥特莱斯广场(以下简称武汉奥莱)。“太远了,坐了近两小时的地铁,还要转公交车。”

不过,李小姐对武汉奥莱的购物环境表示满意:“第一眼看到它就很喜欢,建筑不高,很开阔,也很别致,跟传统百货商场很不一样。配套设施比较齐全,居然还有游乐场。”

奥特莱斯以出售打折的名牌著称,不过除了常见的诸如COACH、ARMANI等品牌外,李小姐对其他大多数品牌都不熟悉,每次进店都要问店员:“请问这个牌子是哪个国家的?”

“许多店的折扣还是蛮大的,不过像COACH这些大牌基本上是七折、五折,五折以下的很少。”李小姐对折扣比较敏感,最后她只淘到了一个小熊维尼的女包,花了299元。

开业3年来,武汉奥莱的人气颇高,被称为武汉最正宗的奥特莱斯。在《奥莱视界》发布的《2014年中国奥特莱斯整体业绩十强》榜单中,武汉奥莱位列第九名,2014年销售额达到了11亿元。

在传统百货普遍不景气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奥特莱斯整体还处于扩张之势。世邦魏理仕研究部称,2015年及上一季度欲增加购物商场面积最多的10个亚洲城市,有九个在中国,剩下的一个是曼谷。

当购物中心快速扩张遇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有人担忧,奥特莱斯在中国是否会出现泡沫?

在中国“野蛮”生长

对服装业来说,尾货积压是件令人头疼的事。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工厂想到了处理尾货的办法:在仓库自建工厂直销店,以折扣价处理尾货,减少库存压力。对消费者来说,能以低廉的价格买到优质品牌商品,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工厂直销店的模式开始兴起。起初,每家分散的工厂都有一个直销店,发展到后来,很多工厂将直销店聚在一起,形成了类似大型购物中心的工厂直销店集群。奥特莱斯这种特殊的零售业态也正式出现了。

英语中“outlets”意为“出路、出口、排出口”,奥特莱斯则是outlets的中文直译。奥特莱斯在零售业内专门指销售名牌过季、下架、断码商品的商店组成的购物中心。

从1974年Vanity Fair服装集团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雷丁市开设第一家奥特莱斯购物中心起,奥特莱斯这种零售业态在美国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美国共有472家奥特莱斯购物中心。与此同时,这种深受美国消费者喜欢的零售模式也纷纷在海外落户。

2002年12月28日,奥特莱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北京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让中国消费者在本土就可以用很低的折扣买到知名的品牌商品。这种“名品+折扣”的零售模式很受中国消费者青睐。当北京燕莎的奥特莱斯刚落地,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立马跟进,上海青浦奥特莱斯广场、广州万国奥特莱斯相继出现,而在北京城内又出现赛特奥特莱斯和东方活力奥特莱斯。最近几年,奥特莱斯项目开始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遍地开花,每家的规划面积动辄上万平方米,甚至十几万平方米。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运营和规划建设的奥特莱斯项目就多达400多家,数量基本与奥特莱斯的发源地美国相当,而奥特莱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过区区12年。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品牌走入国门,中国消费者对国际品牌有了一定的认知度。中国主流消费人群开始以拥有国际知名品牌为荣,但国际知名品牌正价店价格太高。而奥特莱斯则正好满足了中国主流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用低价买到国际名品。

一个字:乱

中国的奥特莱斯商场将出现某些和购物中心一样的趋势,即总体供应量很大。在互联网上搜索“奥特莱斯”四个字,会发现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开工新建奥特莱斯,还有更多的奥特莱斯项目在规划中。

全球而言,通常一个大城市有一到两个奥特莱斯商场可以盈利。而中国,有些大城市,像北京、上海等地已经有三四家奥特莱斯了,有些二线城市也有了两家。有专家提出,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奥特莱斯吗?

据媒体报道,2014年中国营业的300多家奥特莱斯,其中前十强的营业额就占到了80%,绝大多数奥特莱斯项目都在赔本赚吆喝。“奥特莱斯”这个时髦词在中国也变了形,许多根本不是奥特莱斯的项目,也被冠以“奥特莱斯”的名称。

《支点》记者循着手机地图找到了位于武汉南湖一家打着“奥特莱斯”招牌的店铺,店面不大,装修一般,店内主营鞋类服饰。据店主介绍,鞋类服饰直接从福建、广东的服装厂进货,因此价格便宜,一双标称New Balance的鞋子只要138元。但很难说这家店跟“奥特莱斯”有什么关系。

奥特莱斯的核心是“名品+折扣”。当谈到中国奥特莱斯在引进国际大牌的渠道建设时,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直言不讳地以一字概括,那就是“乱”。

“商品进货渠道极为混乱,是奥特莱斯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极大隐患。”周婷说,有些商品是奥特莱斯经营者自己购买的,有些来自专业买手,有些则来自其他代理商。这种混乱的进货渠道导致中国奥特莱斯商店中出现假货。现在中国的奥特莱斯有些变样,有些店子甚至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合法处理地。

奥特莱斯最正宗的进货渠道应当是国际大品牌直接提供货源。“渠道资源恰恰是中国奥特莱斯运营商的薄弱环节。没有正宗的进货渠道,正品货源就不充足,折扣也就不大。这样还会是奥特莱斯吗?”周婷对中国的奥特莱斯模式表示担忧。

在美国,奥特莱斯被称为“车轮上的经济”,选址一般在郊区,交通便利,辐射人群范围较广,“有车族”是有效消费群体。而在中国,有些奥特莱斯变形为“地产商的掘金副产品”,成了地产商低价圈地的幌子。“很多国内奥特莱斯运营商是地产商的思维模式,打着刺激消费、繁荣经济和产业升级的旗号,低价拿地,造起欧式建筑,招来一些品牌,甚至很低端的品牌都进来了,就号称是奥特莱斯。这种现象在二三线城市特别明显,但开发商的目的不是为了促进中国奥特莱斯业态的健康发展。”周婷对《支点》记者说。

nlc202309041205

建起了店铺,若没有真正的品牌入驻,最后只能冷冷清清关门或者被重组。比如2011年号称武汉第一家的奥特莱斯在汉口沿江大道1号高调开业,2013年6月却黯然关门。目前那里已经变成华中国际家纺城。

悲观者:这是一个夕阳行业

中国商业联合会奥特莱斯分会也注意到中国奥特莱斯行业鱼龙混杂的现状,为此专门出台了国内首个奥特莱斯标准——《奥特莱斯企业经营管理要求》,对奥特莱斯企业经营管理的定义、分类、开业条件、选址、经营环境、商品管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和诚信管理等作了规范标准。

该标准对商品结构和折扣都作了规定:“经营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商品比例不宜低于经营品牌的70%,一般国际一线品牌达到30%,二线品牌达到50%,知名品牌达到70%。 所售商品中零售价6折以下的商品在所售商品中占比不低于80%。”

不过,该标准在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商业地产部部长袁开红看来,是治标不治本。他认为,出台标准固然对奥特莱斯运营商规范经营有了约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经营水平提升,但标准中关于商品结构和折扣的硬性规定其实并不符合各个地方的特点,可能会阻碍奥特莱斯行业的创新。另外中国奥特莱斯乱象的根源在于开发商的盲目圈地以及政府招商引资的利益驱动,而该标准对此却无能为力。

“这是一个夕阳行业,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如此。”周婷对奥特莱斯这个行业显得较为悲观,她认为任何标准约束或任何措施都无法拯救它。

周婷认为,中国奥特莱斯的繁荣,是因为其满足了中国主流人群消费奢侈品的心理。目前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呈现出两个极端,一是奢侈品消费大量外流,海外奢侈品消费要远远大于国内奢侈品消费,还有一个是国内奢侈品消费在奥特莱斯出现火爆局面。

“不过随着奢侈品价格的全球一体化,消费升级促进了奢侈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奢侈品行业会慢慢形成一个良性市场秩序,国内奢侈品消费不再偏向奥特莱斯。另外,跟美国奥特莱斯消费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不同的是,国内奥特莱斯的消费群体是大众型消费者,他们对价格高度敏感,并不是奥特莱斯的忠诚消费者。”周婷认为中国奥特莱斯的火爆局面不会长久。

让周婷不看好奥特莱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移动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零售行业。“说到底,奥特莱斯跟传统门店模式没有什么区别,而现在移动互联网会很容易颠覆掉奥特莱斯的生存基础。”周婷说。

中国奥特莱斯能否向O2O转型以扭转不利局势呢?周婷说:“O2O需要靠服务增加用户黏性,而奥特莱斯的运营商不具备服务能力。现在连传统百货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奥特莱斯怎么能解决?所以我不觉得有任何措施可以解救中国的奥特莱斯。” 周婷甚至认为,看似繁荣的中国奥特莱斯在未来会面临一股倒闭潮。

乐观者:让奢华众享

作为城市奥特莱斯的倡导者,上海巨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欣对中国奥特莱斯的前景显得更为乐观,他在微博上写的愿景就是“奢华众享”。

对于国内奥特莱斯出现的各种问题,罗欣正在探索真正适合中国的奥特莱斯模式。

这位曾经的大学英语老师,也是上海奥特莱斯最早的践行者,在上海枫泾古镇对远郊奥特莱斯探索了三年以后,认准了城市奥特莱斯的发展方向。

国外奥特莱斯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选址一般在交通方便的郊区,离市区大概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车程。比如美国纽约著名的Woodbury奥特莱斯,离纽约闹市区有一个半小时车程,那里山谷环绕,环境优美,在购物的同时也可以休闲游。

不过罗欣发现,中国的主流消费者受交通因素限制比较大,消费习惯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和副中心。“中国消费者需要有车、有钱、有闲才会到远郊奥特莱斯消费,但目前这种消费频率非常低。所以,市区的奥特莱斯更符合中国国情。”罗欣在给《支点》记者的书面回复中如是说。

2012年9月15日,上海绿色米兰奥特莱斯广场(以下简称绿色米兰)在上海杨浦区的副中心商业地段开业,公交和地铁可直达,交通方便。绿色米兰是罗欣推出的中国首家城市奥特莱斯。

针对国内奥特莱斯缺少国际大品牌直营店的现状,罗欣在绿色米兰实行买手制的采购模式。所谓买手,就是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通过收集、甄选各类商品信息,对商品的潮流、价格、市场、消费者需求进行判断,与各种供应商进行联系,组织畅销货源并下达订单的采购者。

“城市奥特莱斯一定要因地制宜,差异化经营,做出特色。绿色米兰最重要的特色是奢侈品买手集合店,优势在于品牌众多,商品品类可选择范围更大,由于跳过代理商环节,价格优势更为突出。”罗欣对城市奥特莱斯充满信心。

据罗欣介绍,目前绿色米兰的买手店的产品价格通常在3-7折,也有同步上市的新品。在绿色米兰的整体品牌比例中,国际买手店的大品牌占了40%。

罗欣把他对奥特莱斯的中国式探索,写进了由他主编的《商业价值新支点——让奥特莱斯赢在中国》一书中。“流通业态创新,奥特莱斯可为”,这是作者对中国奥特莱斯业态的期许。对罗欣来说,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期许变为现实。(支点杂志2015年3月刊)

读《谁来拯救地球》有感 篇3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找到了答案。

奥,原来是这样,是人类胡乱使用地球母亲千年来积攒的能源,在森林里乱砍树木,当那一个个坚硬的斧头砍入大树的身躯里,有没有听到大树的哭泣声。人们还放肆的建造大规模的水泥房,把动物的家园搅的鸡犬不宁。在工厂里,乌黑的烟囱里放出很多的炊烟,把空气变得不新鲜。肮脏的污水流进清澈的小河,把小河变为没用的污水,让他们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在街道上,人们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人们没有意识到一个塑料袋可以让地球的资源减少。

《谁来拯救地球》读后感 篇4

暑假生活里我读了一本书――《谁来拯救地球》。这是一本让我们过低碳生活来拯救地球的一本书。

书的内容写了一个叫艾汉堡的小男孩和他奶奶的故事。奶奶让艾汉堡过低碳生活,可艾汉堡却不听,一味贪图享受过着高碳生活。奶奶让他节约用电,不要吹空调,他不听;奶奶让他锻炼锻炼身体,骑自行车热身,他却害怕伤着自己。有了新衣服,坚决不穿旧衣服;用过的脏水不再用,不知道节约用水。奶奶告诉他,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都不珍惜地球上现有的珍惜的资源,若干年以后,地球上所有的资源都被我们浪费掉,那时候我们人类就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了。艾汉堡一直我行我素,不能理解奶奶的话,直到后来,他和奶奶来到了未来世界才后悔莫及。

这本书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地球资源,拯救地球要靠我们大家每一个人,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我们用的纸张、铅笔等过低碳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拯救地球,拯救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

谁来拯救中国足球作文 篇5

(一)《谁来拯救笨小孩》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 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可见《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 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在当今社会,教子成才一直是困扰天下父母的最大难题,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就会 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就连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小时候也被看作是不会读书的“笨小孩”。)

公元1825年,一个腊月里头数九寒天的夜晚,在湖南湘乡的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有一个14岁的小男孩正在点灯苦读。此时这户人家的房梁上趴着一个贼,他就打算等这户人家的灯都熄了,趁着黑灯瞎火他好下来偷东西。这应该是富人家,也少有吃苦的后代。这小偷主意是没错,这想法也没错,这孩子也正读一篇普通 的文章。可问题是底下读书这孩子他特别的笨。他在底下背这篇《岳阳楼记》,磕磕巴巴地就是背不下来,半天才吭哧一句下来。倒腾来一遍倒腾去一遍,弄了十几 遍下来小偷都基本上会背了。这个小偷到后来是可忍孰不可忍,眼看着天就要亮了必须得有所行动。所以他极其恼火,最后实在忍不住了,蹭的一下从房梁上就跳下 去了,满肚子怒火上前一步,劈手把他手里的书夺过来,往那个桌上啪的一扔:“瞧你个笨样,你说这文章有什么难背的?”说着小偷一张口,就把《岳阳楼记》背 了一遍。他被背诵背顺了,再指着他骂他,“瞧你笨的,还读什么书呀?”说完了袖子一甩满脸激愤地扬长而去,东西也不偷了。很遗憾,我们不知道这个聪明的贼 叫什么名字,但是有幸的是,我们知道这个笨小孩他叫什么名字,他当时名字叫曾子城,这个名字大概我们都不熟,但他后来改了个我们都特熟的名字,就是曾国藩。

人人都说他事业惊人,小时天纵奇才,要不然没那么大名头,要不然后来那么多人佩服他。像毛 泽 东说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平生最佩服也是曾国藩,据说蒋介石床头只放《圣经》和《曾国藩家书》两本书。不能因此说他小时聪明。他小时真笨,有史料证明,后人也有评论提到过。像梁启超说过:“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 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挫。”一般人都传他小时聪明,那是胡扯,哪有天才?他比一般人都不如。当时名人中他最笨。这不是瞎话,那篇文章叫《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 大人》。文章是极力推崇曾国藩的。这说明是实事求是的。那么,这么笨的怎么就成就了大业吗?再看他除了笨还有什么缺点?

1830年十九岁,父亲觉得他真教不出来,送给朋友汪老师来教。他也认同太笨了。一次汪老师指着就骂他,天生的蠢货,将来有出息,我给你背伞。曾国藩也一 点反应也没有。笨没考上科举,但是发奋,第二次考中了进士。回乡,去汪老师家,得谢师呀。大晴天,曾国藩特意带伞。老师来迎接。曾国藩把伞放在身边,汪老 师送出来,一口一声大人,出了大门了,曾一拍脑门,忘了伞了,赶快去拿,老师说我替你去拿。出来交给曾国藩,曾笑着说谢谢恩师了,今天你替我背伞了。汪老 师哭笑不得。这个胸襟不怎么样,不仅对老师对别人对自己气量都不大。

太平军攻下湖北弄昌,林绍璋南下湖南,直逼长沙,当时诏书再来,曾国藩坐不住了,带着湘军出发,准备决一死战。曾国藩有自信,所以他第一次出战,构想的是 直扑林绍璋,有人出主意,说不如分兵去偷袭靖港。曾听着不错,让塔齐步去攻打湘潭。他率水师去偷袭靖港。到了后,水师攻城,曾让陆营搭浮桥。结果是诱饵,太平军正等着他。火烧靖港。一下子水师乱了套。没经验的湘军乱了,不得了。这些新兵全往后跑。曾国藩急了,让亲兵拿着令旗站到浮桥上大喝,过令旗斩。他斩 了一个。大家愣了。还接着跑。他够不着斩了。气得无可奈何。手下都急了,叫他跑。把他拖上战船。太平军人不多,但跟着掩杀,曾国藩被杀得大败。曾国藩看着 江水,发呆。手下人不敢说话。他发了一会呆,往前走,掉到水里了。春寒时,他情急下,想投水自尽。当时人回忆说,“文正衣湿衣蓬首跣足,劝之食,不食。乃 移居城南妙高峰。再草遗属,处分后事,将以翼日自裁。”好不容易救上来,让换衣服不肯,吃饭不肯吃。大家劝他想开点,他还想不开,写遗嘱,还想去死。成大 业者不拘小败。这不过小败,至于寻死吗?后来人家嘲笑他没大将几度。最后不自杀,说起来也是他实在没眼光,湘潭那儿是主战场。那边大败林绍璋,大获全胜。消息传来,他不死了。靖港之战看,他不算指挥若定吧,不能眼有全局吧?

除了愚昧,性格有缺点,还有着人生遗憾,最大的是天津教案。直隶总督时,当时大案,几十个小孩失踪,当地嫌疑人是王三,是法国一个教堂的教民,当时去要 人,天主教堂说没这个人。对质时,情绪失控了。市民放火烧了教堂。天津领事馆许多人死亡。慈禧下令让曾国藩去处理。当时他在领导洋务运动,特别不想开战。他处理时软,没想到百姓情绪办。天下人都骂他是卖国贼。后来一再声明,但是临死前也后悔最大遗憾是天津教案。

有人说他影响中国后代历史第一人,有人说是传统儒学得以延续的关键。谁又知道他是笨小孩,有个性缺陷,甚至有巨大人生遗憾?这么普通的曾国藩怎么就成就了非凡的人生呢? 首先是自我教育。最大的教育正是自我教育。曾国藩是有这么多问题,但是有一个平常人不具备的优点,正是这个优点成就他,这正是对自己对生活中的点滴对缺陷 做到切实的反思与学习。我们很少有人能做得实在。一个崇高的信仰要求自己,正是修齐治平的思想与仁爱的精神。像当年的小偷哪里知道这个笨小孩充分认识到自 己的笨,所以才通宵地读书。这对曾国藩是常态呀。他也反思最多的是小心眼,怎么做到气量不小。他是越来越胸襟博大。像天津教案是遗憾,临死前,儿子曾纪泽 陪他散步,他还说这事。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要不卑不亢。儿子正是这样成了伟大的外交家。只身入沙俄,谈回了伊犁。所以梁启超认为正是这种自我教育让他的 一生是华丽的转身。难得的是这些心得都记下来,在日记在家书里。更难得了。包括的内容丰富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梁启超说:“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 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别人说的都是空话,他写的都不是空的,比唐宋来许多人说的话,对我来说,对 后代人来说都让人终身受益。不仅是清中兴名臣,也是教育家。我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重新审视这个家书的内容。他和他的家书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是标准的家 训。影响大而深远。

谁来拯救“我”? 篇6

如今很多企业常常在产品上添置一张栩栩如生的人脸以期通过加深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样一种“博得好感”的方式是否能运用到亲社会行为当中?韩国汉阳大学的Hee-Kyung Ahn教授、加拿大威尔弗里德·劳里埃大学的Hae Joo Kim教授和多伦多大学的Pankaj Aggarwal教授发表于顶尖心理学期刊《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的最新研究结果,为提高人们的亲社会行为意愿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新思路:通过三项实验研究表明,当消费者接触到拟人化的亲社会行为信息(如附图)时,会更愿意将这种亲社会行为付诸实践。

在第一个实验中,96名来自北美的学生被告知他们将要评估一张由城市电力供应公司设计的节约能源的活动宣传海报。参与实验的人员被随机分配——其中一些人看到如附图所示的拟人化灯泡(有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及“我很热,当你离开时请把我关上”的信息,而另外一些人则看到没有被拟人化的灯泡以及“灯泡很热,当你离开时请关灯”的信息。接下来,所有实验参与者都会被问到他们的行为倾向,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你有多大可能性会参与此项活动?

第二个实验总共有104名学生参与并以剩余食物回收为情景。和之前的实验一样,一些参与者看到一个拟人化的垃圾箱并附有“请只喂给我剩余食物”的信息,而另外一些参与者看到的是没有被拟人化的垃圾箱以及“请只倒入剩余食物”的信息。同样,参与者表明他们的行为倾向。除此以外,还测量了参与者如果不参加活动的预期内疚程度。

最后一个实验是在一家实体咖啡店进行的,店里的主要消费群体为学生。97人参与了实验,一部分人在收银台看到为“清洁世界行动”设计的植树海报呼吁大家捐款,海报上有一棵拟人化的树以及“救救我”的标语,而另外一部分人看到的是一棵没有被拟人化的树以及“救救这棵树”的标语。捐款的人数以及每个人的捐款数额都被记录下来。

所有实验结果表明,当人们接触到拟人化的信息时,他们的亲社会行为意愿被极大地提高了,并且这种行为意愿是由于不采取行动的后果给人们所带来的预期内疚导致的。人们通常都会对自己本可以做却没有做的好事而感到内疚,政策制定者们可以抓住人们的这种预期内疚心理,通过将社会事业的号召行动以拟人化的信息方式传达给人们从而提高大家的亲社会行为意向。 (作者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多伦多大学罗德曼管理学院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消费者行为,作者邮箱liulzh.10@sem.tsinghua.edu.cn)

谁来打造中国的市场总监. 篇7

陈东是一家具有国际背景的猎头公司客户总监,公司的中国总部设在上海。来自多家猎头公司的消息表明,企业委托抢挖高级营销人才近年来一直是最为热门的业务。可到哪里去找最优秀的 CMO 呢?

谁来打造中国的市场总监

——关于“中国市场总监与销售经理业务资格培训认证”的采访札记 困惑:哪里有最优秀的 CMO ? 星期一早上,陈东照例在 8 ∶ 30 分进入办公室。还没坐定,秘书就送上了一打客户委托单,看着看着,他皱起了眉头。

陈东是一家具有国际背景的猎头公司客户总监,公司的中国总部设在上海。

让陈东心烦的是,8 张委托单,有 5 张是要找市场总监的,开的价码都不低,50 万年薪的就有好几个。可到哪里去找呢?上次好不容易挖到的几个几乎花了他们半年的时间。来自多家猎头公司的消息表明,企业委托抢挖高级营销人才近年来一直是最为热门的业务。国家人事部公布的 2003 年第三季度人才供需分析中,市场营销职位招聘数量达 36.7 万,遥居第一位,较排第二位的机械专业人才需求量(23.8 万)多出近13 万人(图 1)。这一状况在北京市场尤为明显。10 月 20 日,在某省举行的秋季人才交流会上,深圳一家保健品企业欲出价年薪 36 万元招聘一名市场总监。两天在会场上收到了 400 多份自荐函,人事部经理先是大喜过望,继而失望而归。仔细筛选所有的材料之后,竟然没有找出一位满意的人选。“难,重金难求啊!”那位人事经理慨叹不已。优秀的市场总监(CMO),已经成为了当今中国市场最稀缺的人力资源。

原康柏大中国区市场总监孙秀芳曾经有一段被广为流传的名言:在全球化跨国公司里,市场总监的位置极其重要。从覆盖层面的角度来讲,销售部看起来像陆战队,是陆军,市场部是空军,市场空间是通过空军定位之后,才会有陆军直接准确地进入。市场总监作为一个市场的培育者、酝酿者,如果不了解市场的需求,不可能做出准确的市场判断。

在跨国公司内部,市场总监一职也是最早开始本土化的一个职位,原因就在于,不了解本土市场的空军,是根本无法精确定位的。所以,在中国大陆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市场总监的人才市场时,港、台甚至新加坡的营销人往往被各跨国公司委以重任,担任中国区的市场总监或市场部总经理一职,仅仅因为他们具有中国文化的背景。但这其中往往缺憾甚多,他们依然不了解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

无独有偶。远不是只有跨国公司才对本土的优秀市场总监青睐有加,中国土生土长的民营公司更是如此。

杨周是国内一所著名大学的 EMBA 学员,入学之前,他和朋友创办了一家科技实业公司,专门生产防爆器材。在苦心经营数年后,杨周的公司有了不错的架子,整个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是,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要阻挡对手的进入,就必须迅速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扩张行为,但结果却和他当初的设想大相径庭。只因为我是办《成功营销》杂志的,他经人介绍找到我,张口就说:“我求贤若渴,今天你无论如何要给我找到一个像样的市场总监。” “为什么不找你的同学,多方便啊?”

“找了,若是不找他们,我的公司还不至于这么惨!” “嗯?”

杨周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半年前,即将毕业的杨周热情邀请了班上的 3 位同学加盟他的公司,并且提供了不错的待遇:名车 +30 万年薪 + 期权,其中一位担任他的营销副总兼市场总监。但是,杨周很快就发现他选错人了。

“举一个例子吧,我的一个老客户来找我,我想他的事应该是市场部管的,就把这个关系介绍给我的那位同学了,他老兄倒好,人家来了,他只打几个电话敷衍一阵,愣是把客户气跑了。当年我是怎么做市场的,好容易有客户对我的产品感兴趣了,到北京来,我一定要亲自到机场迎接,安排住地,请人吃饭,这才有了不少铁杆客户。新任市场总监来了不到半年,我的这些老客户已经走了差不多一多半了,我只好让他也走人吧。”

杨周找错人了,EMBA 本来就是给企业老总们开的班,而不是培养职业经理人的。但是杨周到哪里去找合适的人才呢?登报,发招聘启事,或者就像他今天这样病急乱投医?

偶尔撞大运,或许能碰上个把不错的人才,但这样成功的机率太低,而且很可能成本巨大,就如同杨周那样几乎把整个公司的未来赔进去了之后,才不得不重新找人,而找到的新人就肯定比老人更出色吗?谁也说不准。

找到一个优秀的市场总监,有丰富的知识和很强的实操能力,同时又能担当起统领全局的重任,这成了各类企业老总们最迫切的需求。破题: CMO 是这样打造的

什么样的人才是合格的市场总监?

专家们认为,市场总监是企业中从事市场运作的最高管理者,也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 最终责任人。市场总监要协同首席执行官制订、实施并最终完成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因此必须对市场营销中经常涉及到的多元化战略、低成本国际化战略、进攻型战略、防守型战略以及市场的开发、进入和退出战略等了然于胸。市场总监也必须掌握各种具体的营销策略,诸如产品策略、市场的细分策略、营销渠道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等,以便在激烈的商战中运筹帷幄。

市场总监还必须在人际沟通的能力方面痛下苦功,特别是在与上下级之间及重要客户的沟通上更要做到精益求精。非如此,市场总监就无法真正发挥首席执行官的最佳配角、企业的内部交警或企业调解人的功能。

以上人才,绝非单靠校园培养或单靠市场打拼就能产生的。

据统计,在中国有 6000 多万营销从业人员,其中约 10% 是各类企业的高级营销人,但其中的 80% 却没有经过任何系统培训。但,终于有人破题了。

早在 1997 年,中国市场学会就开始酝酿高级营销人才认证工作;同年,中国市场学会联手国家经贸委培训司、国家人事部考核培训司共同推出“销售工程师”的培训项目,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2000 年,中国市场学会酝酿市场总监业务资格培训认证项目;

2001 年,中国市场学会成立市场总监业务资格培训认证专家委员会; 2002 年,中国市场学会成立市场总监业务资格认证办公室,并协助专家委员会建立了科学的考培体系;

2003 年 2 月至 3 月,中国市场学会、国家计委培训中心、人事部考试中心三家单位的领导与专家多次认真研讨“中国市场总监与销售经理业务资格培训认证项目”。至此,资格培训认证项目全面启动,这意味着中国 60 万市场总监和 120 万销售经理即将拥有本行业的执业依据。

2003 年 10 月 18 日,中国市场学会(CMA)和 ATA 美国权威测评机构进行了国内第一次中国市场总监业务资格培训认证考试。考试合格者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总监业务资格证书》和 ATA 颁发的《市场总监业务技能水平证书》。

市场总监资格培训认证考试是我国实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一部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国际通行的行业准入制度,各国之间展开的执业资格制度互认更使其成为国际执业的“通行证”。像美国市场学会的市场总监资格认证,已成为美国乃至发达国家聘用企业高级营销管理人员的重要依据。

还有一个数据可能更具有诱惑力:据介绍,截止到 2003 年 8 月,在中国从事市场总监工作的人员年薪约为 60~100 万元人民币,销售经理约为 10~40 万元人民币,营销管理人才的工薪待遇极具诱惑力,由中国市场学会认证的市场总监 / 销售经理业务资格证书将成为营销“金领”的通行证。提升:明天事业的催化剂

北京下今年第一场大雪的那天,我来到了中国市场学会(CMA)市场总监业务资格认证办公室。这里被人们称为是打造市场总监的地方。负责这里工作的是张俊玲主任,这位年轻秀美的南方姑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然把这个覆盖全国的项目开展得井井有条、红红火火。约好下午采访中国市场学会的高铁生副会长,非常巧的是我遇到了两个刚刚参加首批培训并结束了考试的学员,他们俩是来送锦旗的。锦旗上写着两行字:“善导中国营销科学,开启国际市场之门。”

送旗的人说,这是费了很多心思想出来的,他们要求全班同学来琢磨这两句话,最后定稿的是这个班的班长,一家物业管理集团的副总。面对摄像机的话筒,她说:“感谢‘全国认证办’开展了中国市场总监的培训认证工作,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不断充电的机会,建立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成为了我们成就明天事业的催化剂。” 这位副总快人快语:

“干物业管理10年了,一直是在第一线工作,很少有理论学习的机会。这两个月对我来说就两个字:提升!

对于如何评价物业管理的水平,我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态度、时间、时效。以前我们态度也好,但我们的管理没有量化,人家打电话来说电灯憋了,我们说,等会儿,一会儿就到。一会儿是多少,5分钟?半个小时?以前没有具体要求。现在我就要求我的公司必须要量化服务,说好5分钟就是5分钟,客户的时间也是金钱。你安个灯泡,你一下来灯泡就得憋,这就没有达到效果。我要求我的公司服务必须获得实效。

我搞了10年房地产,都说房地产是3分建设7分管理,其实我觉得是3分建设7分服务。如果有一天,业主终于说你们的服务水平如何,而不是说你们的物业管理如何了,就说明我的管理水平到位了。在这个班上,我才学到了什么是关系营销、价值营销、服务营销……对内部叫管理,而对外则是服务。

其实张俊玲主任他们本身的工作就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服务。人家不是为了办班而办班,而是服务在先,就算考试结束了,服务也没有结束。这里还成立了营销总监自己的组织,在这里,服务还在延续,包括培训、职业推荐等。所以这个项目值得去做,做大做好,做成国内最好的品牌。张俊玲说:“市场总监业务资格培训认证项目的意义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整套遵循国际惯例规范的营销人员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制度,这对国家而言,可以逐步将营销人才的培训和选用纳入职业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与国际接轨;对企业而言,可以用来检测企业营销队伍素质高低,加快企业营销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提高企业的营销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对个人而言,使从业人员正确地评价自己,并且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水平和创造业绩,以一个高级营销管理人员的身份赢得尊敬,取得更大成功。”------------------访高铁生副会长,是在北京一个瑞雪飘飘的下午。学者的睿智、官员的机敏和长者的宽厚集于他一身,他以他独特的视角见证了中国市场 25年的变迁。

上 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市场形势已经发生变化了,当时我在国家计委市场司当司长,深感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过去了。国内贸易部有一个600多种商品的统计,有多少是供不应求,有多少是供过于求或供求平衡。越来越多的商品开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从那个时候开始,市场营销问题越来越引起中国市场学会的重视。因此我们从1997年就开始酝酿市场高级营销人员资格认证的工作。但到今年才开始推开,这也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当前最短缺的人才已经不是会计和外语了,而是营销管理人才。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觉得应该抓紧把这项工作规模做大,质量提高,管理规范,这是我们年初就确定的工作。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既需要一般的销售人员,更需要高档次的营销人员,我们培养的市场总监是服务于这种目的的。

企业要追着市场走,企业的生机往往来自市场的挑战,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包括市场潜在的需求,企业才能生存。松下研制搞了半导体,当它庆祝胜利的时候,三洋就搞出小型的了,你生产宽大的背投电视,人家就考虑壁挂式了。这虽然不是市场的现实需求,却是潜在的需求。而谁最了解市场?谁最了解市场的变化?当然是营销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营销对企业的安身立命是至关重要的。

肯定会有人怀疑这个培训究竟能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参加我们培训的人员都不是从零开始,都不是讲 ABC 的。他们有一定经验,但缺少理论,经验对他们来讲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去年我这么做还不错,今年可能就不行了,去年这种产品畅销,今年可能就卖不动了,去年还在流行日本的东西,今年可能就是韩国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这些绝不是当几年营销人就能把握了的,他们必须要用理论武装自己。而我们的培训就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我们的市场总监的认证,是一个加油站,其实更是一个人生的加油站。

中国没有职业经理人成熟的人才市场,企业招人都要靠广告招聘。在发达国家,则有这样一个职业市场,能够担任总裁的、能够担任总监的是哪些人,都是非常清楚的,各种各样的协会,都可以推荐和介绍这些岗位的人选。将来我们市场学会就可以做这项工作,我们可以推荐最好的市场总监人选。我们要做一个市场总监的学苑,把高级的市场营销人员组成一个俱乐部,外界也可以通过我们来了解他们。对于营销人来说,这是他们的一个 T 型舞台,他们可以有足够的表演空间。

1987年我第一次出国的时候,最感叹的是,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有这么丰富的商品市场。那时候,我们买什么东西都还要凭票,几乎不存在营销的问题,因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改革开放25年,人们对营销越来越重视了,营销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是舶来品,我们是在做一个矫形手术,与别的国家不同,人家是几百年自然发展过来的,而我们是一步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过来的。发达国家的营销理论和中国市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打造出我们自己的营销理论,才能用这样的理论武装我们自己的市场总监。我们市场学会开展市场总监培训认证工作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关于中国市场总监认证培训若干问题的问答 市场总监的定义

市场总监一般是指企业中负责市场运营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也可称营销总监、主营市场的副总经理或副总裁等,在国外称为 CMO(Chief Marketing Officer)。市场总监要求的关键技能 要求具备五种基本能力:

1.战略规划能力; 2.经营决策能力; 3.沟通协调能力; 4.危机处理能力; 5.学习与创新能力。

哪家机构负责这项工作?

中国市场总监业务资格培训认证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此认证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以培训带动考试认证,以考试认证检验培训结果。

2、基础知识考试,严格执行考、培分离的操作程序,加强培训认证工作的严肃性。日常培训及情景案例分析考核由项目授权的教学点具体负责开展,基础知识考试采用委托第三方专业考试机构负责进行。

3、对培训考试认证工作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培训教材、培训方式、考试命题与评判、培训考试认证合格者颁发统一的证书。

4、具体培训、考试认证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分层管理的方式进行。培训课程、培训课时和基础知识的考试范围 培训课程共八门,指定教材分别为:《市场营销学原理》、《组织间营销》、《营销渠道管理》、《人员推销》、《市场调研》、《战略营销》、《服务营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培训课时共 100 个学时左右,均安排在业余时间授课。

考试范围主要以中国市场总监业务资格培训考试指定教材为主。哪些人可以参加市场总监的培训考试认证? 需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1、获得中国市场销售经理业务资格证书 3 年以上; 2、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在读 MBA、经济及企业管理类硕士生;

3、本科毕业从事相关工作 5 年以上;

4、专科毕业从事相关工作 7 年以上;

5.有优秀业绩的在职人员经中国市场总监业务资格培训认证办公室(以下简称“认证办公室”)批准。

在什么地方培训?

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的培训中心。什么时候开始培训?

各授权培训中心根据招生情况开始培训,一般每季一次,每期 50 人。如何考试?

考试由三方面组成:客观题、情景案例分析、案例研究报告。考试认证合格后,颁发什么证书?

儒家文化能否拯救中国白酒品牌? 篇8

在文章中,马千里先生认为“鲁酒完全可以成为“中国酒”的代表,成为走向世界并被世界所认可的‘中国酒’,鲁酒如果能够出现一两家以儒家思想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一两个以儒家文化为内涵的酒品牌,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这种观点我曾冒出过多次,也曾多次在脑海中遴选企业分析过,但静下来研究白酒品牌、研究市场时却发现困惑重重。甚至会冒出“儒家文化会不会损伤白酒品牌”的想法。

“五粮液牵手孔子”后

9月4日,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五粮液牵手孔子能否立地成佛?》,在《华夏酒报》上刊发后,被网络大量,在跟帖中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网友们对“五粮液牵手孔子”是调侃的,许多网站在转载时题目都有意识的改成了《五粮液牵手孔子是“造文化”》。这一现象尽管不能以偏盖全,但也透出目前人们对儒家文化的一种复杂心态。其实,这篇文章是无意识的对“白酒品牌与儒家文化”作了一次试探。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五粮液打“儒家文化”牌的品牌主张有待推敲。

五粮液有“半路造文化”的牵强附会之嫌,但似乎也说不出有什么大的不妥,因为五粮液足够重量级。但从品牌传播、品牌文化的专业角度看,确实有潜在的不利因素。品牌的三大要素是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百年大品牌一般应有稳定的文化主张。

“五粮液牵手孔子”是想向世人传播儒家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还是想借此提升凝炼自己的品牌文化?答案应该是后者。五粮液提炼出了儒家文化的“中庸和谐”,以此来给原来模糊的品牌文化和内涵灵魂附体。

但是,“中庸和谐”到底能不能成为五粮液品牌文化的灵魂?又能给五粮液带来什么?知名度、美誉度还是信任度?知名度五粮液不缺,靠孔子的“中庸和谐”能带来美誉度、信任度吗?与茅台的“国酒文化”、金六福的“福文化”、剑南春的“盛唐文化”等相比,五粮液的“中庸和谐”是否过于“儒”和“虚”,没考虑品牌定位,与人们一贯的印象不附,是不是有某种迎合和倾向性,有明显“造”的痕迹,“中庸”的消费定位在哪里,“和谐”的消费定位又在哪里?

一个品牌被赋予“中庸”的文化内涵、形象气质,从长远看有待推敲,

“中庸”是什么?是谨守礼制,不偏不倚,在人们印象中多有保守、低调、世故、圆滑、不思进取、不敢领先之嫌疑。五粮液是高端品牌,领袖品牌,怎能被赋予这样的文化?五粮液应成为“引领文化”、“进取文化”、“成功文化”,这才与五粮液一贯的创新风格,敢为人先风格相附,与人们的印象也一致。

五粮液在品牌定位及品牌文化上一直并没超过茅台,利润也低于茅台3个亿,茅台的“国酒文化”更应该名言正顺,顺理成章的代表“中国文化”,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从世界消费者来说,茅台的“国酒文化”代表“中国文化”则更有先天优势。

从品牌定位和市场竞争角度讲,相对茅台的“国文化”,五粮液更应该打“新文化”,不能与茅台统一抗争,只能差异对立,否则是不明智之举。五粮液应成为年轻新贵、成功人士喝的顶级品牌。品牌主张应是:积极进取,敢为人先,富强成功,王道精神,恩泽四方,最终代表和象征“东方醒狮”的未来人生价值观和“中国精神”。

这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大品牌的定位竞争有异曲同工之妙。

谁来拯救北京出租 篇9

10月的一天,晚上10点半,我已在北京二环路的华润大厦前等出租车等了45分钟。寒冷的秋风让我快冻僵了,加上开了一天的会使我疲惫不已。一辆辆车在我眼前驶过,即使夜已深,交通仍很拥堵,似乎所有人都在急着赶赴某地,没有一辆路过的出租车是空的。

当我1994年来北京时,交通并不是一个问题,在才完成的三条环形公路上,仅有少量的车行驶。而那时,出租车到处都是—陈旧简陋的黄色“面的”和较为高级的“夏利”,它们行驶在北京每条街道的每个角落里,寻找并竞争着乘客。而今天,我们更多看到的却是乘客绝望地在街边等出租,而且还能常常碰见招手不停或拒载的情景。首都的出租车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2008年奥运之年提出提高服务并为此付出那么多努力之后,一切又都被打破了?

与此对比,我所居住的城市上海总体上却鲜少听见对公共交通以及出租车服务的抱怨。虽然在交通高峰时段和下雨天气,出租车仍很难找到,但几乎在任何时段,只要是空车,基本能保证招手即停。而司机在整个过程中也很有礼貌,常会询问乘客想走的路线,他们很怕乘客通过出租车公司的热线或城市热线投诉他们。

而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态度却不太好,常常公开抱怨他们身处的环境、收入、困境,并将负面情绪带给乘客。他们经常涉及的一个话题就是目前的价格,由于油价的上涨,司机们觉得每月月底都入不敷出,很难缴纳“份子钱”。很多人还提到因为北京私家车数量的急剧增长,出租车牌照颁发数量也因此大量减少。但即使北京大多数人都有了私家车,或者很多人选择已大大改善的公共交通─公交或地铁,可首都接纳的所有游客怎么办?这些游客─无论是来自中国本地的还是海外的,难道不是北京出租车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吗?而这些司机难道不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形象吗?作为中国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的北京,一个合理的逻辑是,来自游客的收入将会自然用于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上面。

其实,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会自然生成,比如那天,在寒冷中等待了45分钟后,我最终决定问问停在路边的那些私家车司机。我选了一个带着山东口音的司机,我喜欢山东口音,因为听起来和我的“老外”口音相近,当我告诉他要去的地方后,他马上就给出了价格:30元─比平时打车价贵一倍。考虑到外面的温度以及我等待的时间,我同意了这个价格,开门坐到了司机旁边,他脸上挂着笑容,友好地看着我。当我问他能不能提供发票时,他笑着说,没问题,只要不介意日期。

这位车主也向我解释了北京出租车为什么这么少的问题:首先确实是因为有些出租车司机执照被撤销了,但同时也有很多出租车司机由于环境条件和收入太低不再愿意从事这行。在他看来,如果老老实实地开一天车,月终是挣不到足够的钱过上体面的生活的。另外,他提到一个我还没有证实的因素是,北京出租车司机一天只能到机场拉客一次,而上海认为司机只要在排队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往返机场。

由于在这个城市里没有足够的出租车,一个平行的“黑车”产业出现了,并代替正常合法的产业提供其没能提供的服务。这位山东车主的逻辑更为简单:大多数正规出租车都在机场、火车站以及一些明显能有机会拉到长距离客人的地方等待着,于是整个城市留下了太多可出现生意的地方。经过国贸桥时,他还指给我看等在地铁口正对面的那十几辆私家车,它们都在等待去往通州方向的乘客。

这位山东司机白天在北京一家公司有一份全职工作,每天晚上抽出一点儿时间开着他自己的车到处兜揽一些生意,增加一些额外收入,一晚上大概能挣300至500元。我计算了下,即使周末不出来,每天下班后额外工作四至五个小时,每月也能达到6000元至9000元的收入。我意识到,随着这项不合法生意的发展壮大,那些仍愿意工作并按规定倒班、挣钱的合法出租车司机(虽然现在数量已经相对稀缺)正处于严峻的不利地位。作为出租车公司的一份子,他们需要将收入的一部分交给公司,再加上汽油费,他们能拿回家的收入确实很少了。

我突然理解北京出租车司机了,他们面临着需要与“黑车”竞争生意的艰难处境。但相比北京“黑车”的“明目张胆”,我遇到的几次为数不多的上海“黑车”,却相当遮遮掩掩、小心谨慎。那么,为什么上海能提供给乘客好得多的服务?中国最主要的两大城市在这个问题上的地域差别在哪儿?

首先是价格。在上海,从我位于前法租界的住所到虹桥机场附近,差不多8公里的路程,价格为60元左右。而在北京,从2号航站楼到我经常去的三里屯,差不多25公里的距离,价格也在60元左右。所以我觉得同样距离,上海出租车司机收入至少比北京高两倍。再加之上海道路拥堵情况相比北京要好很多,我们能推测上海司机在同样的时间里能比北京司机多拉一个客人。所以可以想到的解决方法是,北京出租价格至少需要比上海高两倍。

考虑到两个城市的交通规则,我想对道路情况给出一个公平的估计。很明显,上海司机比北京司机更遵守交通规则。上海大多数交通信号灯都由电子控制,闯红灯最高罚款200元,使这一行为的代价十分昂贵。而在北京,我注意到,虽然主要交叉路口的信号灯都是电子控制的,但大多数次级路段或非主要路段的信号灯都没有摄像头监控。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北京的路况要比上海混乱得多。由于上海司机更遵守规则,车辆行驶也会相对流畅,使大家都能较快到达目的地。因此,为交通提供更多设施能在总体上带来更好的路况,而车辆更少的等待时间也会相应地带来更多的生意。

另一个决定总体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司机的责任感,以及乘客是否足够强势让其要求得到满足。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上海,没有哪个出租司机会愿意给乘客创造投诉他们的机会。从出租车公司到相关政府部门,所有与这个行业有关的组织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如果司机被投诉,代价是很昂贵的,不仅有高额的罚款,最坏情况还可能被吊销出租车司机的执照。我在上海乘出租车时,遇见过司机走错路、迷路甚至自作聪明地带我绕远路的情况,当我提出质疑后,他们均会很快采取补救措施,并在车费上给我一些折扣,防止我投诉他们。与之对比,在北京,即使我威胁司机要投诉(奥运期间或许是例外),对方也会不屑一顾,有些司机还会指出,相关部门不会在乎此事。实际上,我确实试过投诉,电话那头的人也的确没有重视过。

上一篇:关于培训演讲稿开场白下一篇:凤鸣镇2011年环保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