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相关扶持政策(精选8篇)
推进信阳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提案
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优势,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发展潜力大,被誉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信阳经济新的增长点。信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物产丰富,资源充沛。有五千年的历史的信阳,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源。信阳是中国汉姓的姓氏之根;信阳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信阳具有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在信阳独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开发文化产业,别人无法复制和模仿,加上信阳独特的自然景观,从而在河南旅游市场乃至全国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有比较优势,是信阳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有利条件。如何开拓新思路保护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具有信阳特色的文化产业,让文化走进生活,让民俗得以流传、让文化改变城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年年有发展,年年有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市三个文明建设起了明显作用。但由于起步较晚,先天不足,与上级有关要求,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不少
问题。具体表现为:
1、认识不到位。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还把发展思路定在原有的文化圈子内,没有像科技产业那样主动地与其他产业结合,并提供文化支持,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产业形态,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认识不到位影响着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使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动力。
2、人才较缺乏。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没有专门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各产业发展缺少专业人才,很多文化干部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只懂纯文化生产,而不懂市场性的产业化生产,从而使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3、规模未形成。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产业结构调整乏力,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一是文化产业缺乏整体布局,品牌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点多、面广、规模小、档次低、形式单
一、设施落后。二是文化产业自身没有发展目标,没有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4、创新力不足。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5、体制机制不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尚未完善。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壮大,如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文化产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机制尚未成熟。有些文化产品因为种种因素,难以与市场接轨。
6、对文化产业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自2005年
河南省出台了《河南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以来,省内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和出台了若干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内容涉及税收、金融、土地、财政等多方面的优惠措施。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更好的支持试验区的发展建设,省政府又针对此改革举措,于2009年7月出台了《关于支持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和省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我市对国家和河南省出台的关于文化产业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没有制定信阳市文化产业的配套政策。
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信阳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建议:
一、对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重点对土地、规划、建设等手续从快从简办理。
二、从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
三、加大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围绕打造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实际,现将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调整如下:
一、产业化经营项目由省级农发机构组织项目申报和审核批复,并及时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 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 备案。国家农发办不再组织专家进行抽查审核和文件核准。对备案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将告知相关省级农发机构补正有关材料。
从2016年起,各省不再编制产业化经营项目年度滚动计划。
二、在工商部门注册1年以上、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均可申报产业化经营项目。取消企业所需原材料的70% 以上来自企业注册地、两年连续盈利、资产负债率、 银行信用等级、 “三不欠”、固定资产净值等的规定。
经有权部门认定或登记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纳入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范围,不受独立法人资格条件的限制。
三、单个财政补助项目的财政资金申请额度不高于自筹资金额度,单个贷款贴息项目的贷款额度一般不高于1亿元人民币。申请额度下限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四、各类资金投入比例,具体包括财政补助与贷款贴息的比例、财政补助中用于龙头企业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比例、两类试点项目与一般项目的比例、贷款贴息中用于固定资产贷款贴息与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的比例等,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五、鼓励各省实行财政补助项目资金 “先建后补”的管理方式。实行 “先建后补”管理方式的项目,应坚持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和县级报账制的有关要求,项目立项批复后先实施、后报账,待项目全部完工、经县级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验收合格后,再予以报账。报账凭证的日期可以追溯到县级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正式行文上报日 ( 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环境评估等前期费用除外) 。拟实行财政资金 “先建后补”管理方式的省份,须报国家农发办备案, 并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具体操作办法。
六、有条件的省份,可积极探索采取财政股权投资基金等投入方式,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拟实行财政股权投资基金扶持方式的省份,须报经国家农发办批准后实施。
七、鼓励部分财政资金的投入由农民或农民通过合作社对龙头企业持股。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 “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由农民或农民通过合作社对龙头企业持有的股份,其持股、 分红和退出方式等具体政策,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八、鼓励各省实行产业化经营项目县级竞争选项制度。取消对上市公司申请财政资金扶持的限制,鼓励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等到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地投资建设原料基地和加工基地。对于在异地建设生产基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允许在项目所在地申报产业化经营项目。
九、关于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招标政策,根据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0年第3号令) 的规定,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国有资金投资不控股或不占主导地位的,可不进行招标。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安排坚持以下原则:
(一)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瓶颈制约,政府适当给予扶持和引导,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二)集中资金,扶持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明确的重大工程、重点发展方向,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资金,综合扶持,促进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引导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区域集聚发展,鼓励创新资源密集区域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三)区别对象,创新方式。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及阶段性特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和支持方式,并做好与其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调配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一)支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计划。采取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参股,共同发起设立或增资现有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具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消化吸收再创新属性、且处于初创期、早中期的创新型企业发展。
(二)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选择受关键技术严重制约,关联性、基础性、公益性强的产业或技术,支持行业骨干企业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新一代技术储备、专利池集聚等,推动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构建技术创新联盟,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三)支持技术创新平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针对行业或技术领域特点,依托产业链优势单位联合相关科研机构、企业及投资者,建立涵盖全产业链的开放性技术创新平台,加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四)支持区域集聚发展。选择技术路径清晰、产业发展方向明确、相关配套不完整或市场需求不足的产业或技术,支持地方政府加强资源统筹配置,引导上、中、下游相关产业自主跟进,推动创新要素向区域特色产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五)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决定》和《规划》要求,以及行业或产业发展需要确定的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工作。
专项资金支持方式:
(一)专项资金一般采取拨款补助、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等支持方式,并根据国际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进行适当调整。
(二)参股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的管理程序、资金拨付等按照《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1〕668号)执行。
《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沪府发〔2012〕72号) 由“上海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更名而来。本办法有效期至2017年6月30日。
项目推进部门分工如下:
(一)属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民用航空、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网络(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新型显示、智能电网、新能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及汽车电子、卫星导航专项工程的项目,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为推进部门。
(二)属于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专项工程的项目,由市科委为推进部门。
(三)属于电子商务与新型贸易现代化专项工程的项目,由市商务委为推进部门。
(四)属于高技术服务业专项工程的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为推进部门。
(五)属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项目,参照原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分工,由相关部门为推进部门。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范围符合《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技术指导目录》及相关专项工程指南,并可按本市有关规定用于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示范应用项目、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这些项目按其性质、投资规模,分为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配套项目等。
重点项目原则上属于《关于本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的专项工程领域,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2亿元。其中,生物产业领域的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1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的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8000万元。
(二)新增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80%。
(三)资本金不低于总投资的30%。
(四)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已完成项目立项程序,且已落实土地、规划、环评、资金等实施条件。
(五)项目单位拥有项目实施必需的自主知识产权。
重大项目是指在满足重点项目支持条件(第一款除外)的基础上,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生物产业领域的项目总投资高于1亿元(含1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的项目总投资高于8000万元(含8000万元),其他领域的项目总投资高于2亿元(含2亿元)。
(二)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其他项目。
配套项目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国家给予资金支持并需要本市配套的项目。
专项资金主要采取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投资补助等方式或其组合方式,重点用于设备购置等项目建设支出,以及新产品研究设计费等符合国家规定的研发费用支出。
重点项目的支持比例一般不超过新增投资的10%,对其中的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示范应用项目、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支持比例不高于新增投资的30%,且支持金额均不高于2000万元。对需超过上述规定比例或支持金额上限的项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并报市政府同意后确定。
重大项目的支持比例一般不超过新增投资的10%,对其中的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示范应用项目、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支持比例不高于新增投资的30%,且支持金额不高于1亿元。对需超过上述规定比例或支持金额上限的项目,另行上报市政府同意后确定。
优先支持本市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申报国家有关政策、资金扶持。配套项目的支持比例,原则上按国家有关部委的要求及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项目推进部门每年9月底前编制项目资金需求预算,并编制专项工程实施计划和专项工程指南。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重点,结合市级财力,统筹平衡专项资金需求,研究提出专项工程实施方案和专项资金使用计划,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市财政局根据审定的专项工程实施方案和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将专项资金安排纳入下一年度市级财政预算,并按程序报市政府审定。
(上海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研究所金斌、姜怡供稿)
过去数十年来,欧美及日本的动画片风靡中国影院及电视荧屏,国产片则少有佳作,人们对中国动漫产业失望中又寄予厚望。
尽管在技术、产品以及市场运作等方面和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中国社会各界依然坚定看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看到了世界发展潮流以及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
相关扶持政策:
1.2009年7月份国家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大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
层面,规划提出了对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吸收社会资本以及外资、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随后,9月份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细则明确提出要打开文化传媒行业的投融资渠道,培育大型传媒集团,落实财税和金融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打开。
2.2010年3月份九部门联合下发了新中国第一个金融全面支持文化产业的文件——《关
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3.对新引进的大型文创企业,引进当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形成区地方财力达到
50万元以上的,按企业当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形成的区地方财力,第一年按50%、第二年和第三年按25%分别给予资助。对引进当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形成区地方财力未达到50万元的,按企业当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形成的区地方财力比上年(最高年份)增量部分,第一年按50%、第二年和第三年按25%分别给予资助。
4.文创企业实际投资额在50 万元以上的建设(改造)项目,按实际投资额5%的比例给予资
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5.优先培育文化创意产业,设立文创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连续三年,滚动
使用,主要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基地建设、产业孵化、人才引进培养等。
6.资助(奖励)额度原则上以企业上一年对区地方财力贡献为限,对新办企业可适当放宽,国家、省、市另有规定的, 按规定执行。若同一扶持项目适用多项扶持政策的,可以择优执行,但不重复享受。同一项目在区财政资助(奖励)后又获得市级以上财政或有关部门资助(奖励)的,区财政资助(奖励)部分视作已配套,不足部分予以补足。
7.各项资助(奖励)资金由区本级财政与街道按照财政分成比例分别承担。
8.文化部先后出台了《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化部原创动漫扶持计
划(2009)》;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扶持动漫产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公布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国家还专门成立了“少儿精品发展专项资金及国产动画发展专项资金”。
9.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相继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对动漫产业发展在用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将其纳入未来“绿色经济”发展版图。文博会召开前夕,北京
近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要求,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海洋生物、现代中药、医用材料、生物育种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此次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极大的利好。这也是继08年9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启动以及09年国家出台《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之后又一项对我国生物医药带来利好的政策,未来我国生物医药将得到高速的发展。
郭凡礼指出,除了以上对生物医药的扶持政策,如今最引人注目的当属《2010-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部委参与,其发展重点将落在基因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新的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将在年底出台,出台后将引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走向一个新的台阶。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正是由于这些政策的刺激使得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良好的成绩。09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总销售收入达到了753亿元,其利润增长率高达70%,而这样的规模在我国整个医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0%,这不仅说明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也说明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仍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围绕区委、区政府确立的“先进制造业立区、现代服务业兴区”目标战略,重点针对智能工业、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信用体系、绿色经济、创新驱动、国际化等领域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关键环节,特制定本专项扶持政策。
一、智能工业类
(一)智能设计类
1.新认定为国家、省和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15万元、5万元。
2.经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家、省相关行业协会)鉴定为企业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以上的新技术新产品,一次性奖励5万元/支;新认定为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支。
(二)智能生产类
1.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购置工业机器人、机器人集成系统或成套设备用于提高生产制造效率的,按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给予一次性贴息补助,其中工业机器人补助最高不超过5万元/台,机器人集成系统或成套设备最高不超过50万元/套。企业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改造现有生产流程且设备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元(新兴产业企业200万元)的,按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标准给予一次性贴息补助,单个企业当年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同时不超过企业当年对吴江的实际贡献)。
2.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工厂)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30万元。
(三)智能装备类
1.经省认定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部件,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20万元。2.企业采购我区首台(套)装备和工业智能装备总额超过100万元的,按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标准给予一次性贴息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3.年开票销售首次超过2000万元、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智能装备生产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
(四)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类 1.新评定为国家、省和苏州市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5万元;新评定为国家、省和苏州市级两化(深度)融合试点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3万元(递增式补差额)。
2.新认定为国家和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新获评“江苏省优秀软件产品奖”(金慧奖)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新认定为省级“双软企业”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省级“双软企业”(或注册成立三年以内的软件企业)的软件产品新通过省级认定的,每项给予不超过2万元一次性奖励(单个企业限报5项);新获准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每项一次性奖励3000元(单个企业限报10项);软件企业软件产品年开票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000万元、1亿元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50万元。
3.采用智能软件技术提升生产、管理且当年度投资额超过100万元以上的,按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标准给予一次性贴息补助,单个企业当年度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二、新兴产业类
本条“新兴产业”是指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大类门类。
1.经认定为新引进的新兴产业企业租赁厂房,且投资规模超过5000万元(外商投资企业1000万美元以上)、投资强度不低于500万元/亩(下同)的,连续两年给予每月3元/平方米租金补助;投资规模1亿元以上(外商投资企业2000万美元以上)的,连续三年给予每月3元/平方米租金补助。
2.新兴产业企业依法收购其他企业土地资产,且投资规模超过5000万元(外商投资企业1000万美元以上)、投资强度不低于500万元/亩的(下同),每亩一次性补助2万元;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外商投资企业2000万美元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3万元;投资规模超过5亿元(外商投资企业1亿美元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4万元。
3.新兴产业企业依法取得新征工业用地,且投资规模超过5000万元(外商投资企业1000万美元以上)、投资强度不低于500万元/亩的(下同),每亩一次性补助3万元;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外商投资企业2000万美元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5万元;投资规模超过5亿元(外商投资企业1亿美元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8万元。
4.以上1-3项补助额度,在企业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实现达产后,兑现政策的50%;三年内亩均税收达到20万元的,兑现政策的100%;未达到的,不予兑现。
5.以上补助资金,按照区级财政40%、镇级财政60%的比例分级承担。
三、专精特新类
(一)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1.经认定的区级及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按其当年实际投资额给予不超过30%的扶持;新认定的省、市级1-5星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10万元、20万元、40万元、50万元(复评升级则补差额)。上述两项总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2.企业参加境内外智能制造及省市区经信部门组团展会的,按其参展规模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万元。
3.担保公司持有省融资性担保许可证,且规范管理、配合监管的,按其实际担保业绩考核,给予风险补偿。经法律有效认定,担保公司在持证经营期间发生融资性代偿损失的,按不超过其代偿额净损失10%标准给予代偿补偿。上述两项最高补偿额分别不超过200万元。
4.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开展中小企业运行数据监测分析和协会进行行业调研分析。
(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1.新认定为区级管理提升类中小微企业的,按其规模分别一次性奖励15万元、12万元、10万元。
2.新认定为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3.新获评全国工业企业质量标杆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新认定为国家工信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区、示范区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30万元;新入选全国、省工业品牌培育示范、试点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新获评省自主工业品牌50强、苏州市十大自主品牌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
(三)发展专精特新项目
根据《苏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价规范》规定和我区“专精特新”项目申报要点,新评定为区级及以上“专精特新”类项目的,按其“中小微”不同企业规模分别一次性奖励15万元、12万元、10万元(当年度已获得省、市级“专精特新”类项目奖励的,不重复享受)。
其中,“特”项基金重点支持全区纺织产业破解印染瓶颈、补齐真丝绸发展短板、淘汰低端织机产能。
1.印染企业实际排污量在其区下达指标限下,淘汰落后高浴比印染设备,使用低浴比汽流染色设备、印花设备和自动染色配色设备等特种设备的,根据其设备投资实际额,按一年期基准利率标准给予一次性贴息补助。2.真丝绸企业申报技术改造且其产品、商标获评省级以上品牌和商标的,根据其设备投资实际额,按一年期基准利率标准给予一次性贴息补助。
3.真丝绸企业真丝绸产品年开票销售额(含丝棉被)首次超过2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10万元、20万元。
4.织造企业按等量淘汰等量增加原则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先进设备,且新增设备单价超过1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2000元/台(套)。
四、信用体系类
1.支持“吴江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综合开发、系统升级及运行维护经费每年80万元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2.支持企业信用管理示范创建:在吴江区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通过省级信用管理贯标认定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其中,通过苏州市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认定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通过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认定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上述三项按就高原则执行,不重复计算(如果递增式认定则给予差额奖励)。
五、绿色经济类
1.支持节能改造:节能项目节能量大于等于300吨标煤的,按其审定节能量,一次性奖励240元/吨标煤,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80万元;属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按其审定节能量,一次性奖励300元/吨标煤,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40万元;节能产品规模化项目社会节能量不低于5万吨标煤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
2.支持循环经济:实施循环经济改造的,按其技术和设备投资额的8%给予一次性补助,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
3.支持清洁生产:在清洁生产高费方案中,技术和设备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一次性补助3万元;10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的,一次性补助5万元;2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的,一次性补助1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补助15万元。淘汰落后用能设备的,按上级文件精神和标准给予相应支持。
4.支持体系创建:新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或评价的,一次性奖励2.5万元;新获评“能效之星”的,按其能效星级(3-5星级),一次性奖励10万元、15万元、20万元(升级补差额);新通过国家、省、市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验收的,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入选国家、省、市其他各类推进节能与循环经济体系建设项目的,按照上级规定给予相应支持。
5.支持淘汰落后:《吴江区关停不达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生态环境三年专项行动计划》(吴政办〔2014〕55号)规定的行业(除印染、涂层、低端喷水织机外)以及酿造、皮革、绢纺等行业企业,自愿(不包括违法、破产)关停或者自行转产为我区鼓励类发展产业的,一次性补助其拆除设备评估价的35%(除化工、水泥行业外,其他行业企业补助总额不超过其前三年对地方的贡献)。
6.支持转产升级:关闭的化工、水泥企业利用原有土地,转产为新兴产业的,按其转产后对地方的贡献,给予为期三年的转产升级奖励。
六、创新驱动类
(一)名牌战略奖励
1.新获评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
2.新获评省、市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 3.新获评江苏省区域名牌、江苏名牌产品、苏州名牌产品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3万元。
(二)质量强企奖励
1.新获评中国质量奖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2.新获评江苏省质量奖、江苏省质量管理优秀奖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20万元; 3.新获评苏州市市长质量奖、苏州市质量奖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10万元。
(三)技术标准奖励
1.新承担国际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秘书处)工作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
2.新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企业(单位),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30万元;
3.新批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第一起草单位并发布实施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20万元、10万元;
4.新组织制定联盟标准、团体标准并发布实施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 5.新获评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 6.服务标准化试点企业(单位)通过确认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
7.被新批准为省级地方标准、市级地方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并发布实施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2万元; 8.新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每通过采标验收一项,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
(四)商标战略奖励
1.在境外新获核准注册的商标:通过境外单一国家注册的,以一份注册证(或证明文件)为一件,一次性奖励2000元/件;当年度注册多件商标的,单个企业限报10件;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注册的,以国际局核发的注册证上载明的被指定缔约国的累计数量为标准,每个国别分别一次性奖励500元,当年度累计奖励不超过5万元。
2.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行政认定)、江苏省著名商标、苏州市知名商标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件、10万元/件、3万元/件。
3.新认定为江苏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苏州市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3万元。
4.新认定为苏州市实施商标战略示范乡镇(街道)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5.新获核准注册为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件。
(五)企业诚信奖励
1.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5万元。2.新获评省级3A、2A质量信用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凡入选吴江区智能化工业示范企业或试点企业的,上述
(一)至
(五)奖励标准均上浮10%。
(六)加强科技创新
1.加快科技企业培育:首次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首次认定为苏州市技术先进性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首次认定为江苏省民营科技型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万元。
2.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新获批的国家、省、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15万元、5万元;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或特色产业基地)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高新区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新认定为江苏省创新型乡镇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新入选上级科技部门计划项目的,按上级规定匹配相应的科技经费;新入选上级科技部门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但未获经费支持的,按国家级、省级、市级项目,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2万元;新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省重点新产品的,一次性奖励8万元、5万元;新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新入选本级农业和社发科技计划项目的,实行后补助政策(其中区级医疗卫生项目给予2万元/个补助;支出小于2万元的,按实际补助);新入选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一次补助20万元/个补助(两年一评);新获评本级一、二、三等科技奖励项目的,分别一次性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新获评上级科技奖励项目的,按上级奖励金额的50%予以支持。
4.专利专项资金:专利权为企业所有的,在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后每件资助2000元,授权后每件再资助1万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后每件资助1500元;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后每件资助600元;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申请的,进入国际阶段后每件资助1万元,授权后每个国别分别资助2万元,同一件PCT专利最高资助6万元。专利权为个人所有的,发明专利授权后每件资助6000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后每件资助1000元,当年度累计资助额度不超过3万元。
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优秀专利奖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获得江苏省专利金奖、优秀专利奖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2万元。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作新通过省级绩效评价验收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通过第三方认证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企业专利数据库通过验收的,给予不超过3万元一次性奖励。获评专利示范企业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户。
发明专利年费按当年度实际缴纳的费用予以资助;列入上级部门各类知识产权计划项目的按上级文件规定匹配;对非企业自主研发、与企业经营范围无关的专利不予资助。
5.科技金融
由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纳入省市区三级联动科技信贷风险池,用于促进合作银行给予放大10倍以上科技贷款。
6.风险补偿资金
由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省级天使基金项目风险补偿地方配套。
七、国际化类
(一)鼓励企业增资项目
外商投资企业当年累计新增注册外资500万美元(含)以上1000万美元以下,且增资部分在颁发批准证书之日起一年内全部到帐并完成验资手续(下同)的,增资到帐后一次性奖励人民币(下同,除特别注明外)10万元;当年累计新增注册外资1000万美元(含)以上3000万美元以下的,增资到帐后一次性奖励20万元;当年累计新增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含)以上5000万美元以下的,增资到帐后一次性奖励30万元;当年累计新增注册外资5000万美元(含)以上的,增资到帐后一次性奖励40万元。
(二)外贸稳增长项目 1.企业全年累计进出口额超过2.5亿美元且年增幅超过50%、30%、15%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80万元、20万元。
2.企业全年累计进出口额进入吴江区前1-5强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6-10强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
(三)自主品牌培育与发展项目
1.获评省级出口名牌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获评苏州市出口名牌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
2.企业出口额超过200万美元并新设出口研发中心和开发新产品的,按其当年相关投入费用标准的1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
3.企业拥有自主出口品牌的,按其当年实际品牌产品出口业绩,每1美元奖励人民币0.05元,最高不超过40万元。
4.企业出口额超过50万美元并在境外完成相关产品商标注册的,按其注册费用的50%标准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万元。
5.企业拥有自主出口品牌并开展相关品牌推广活动的,按其实际发生费用的50%标准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
(四)开拓国际市场项目
1.企业参加境外展会的,按其实际发生摊位费的50%标准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万元。2.企业参加如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环球资源等国际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并有直接境外销售业绩的,每个平台一次性补助1万元。
3.企业设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全年累计海外成交实绩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在1亿美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40万元。
4.企业投保进出口信用险的,按其当年实际支付保费的40%标准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80万元。
5.出口基地行业协会组织基地内企业抱团参加“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境外展会,或开展促进市场开拓商务交流活动的,按相关费用的90%标准给予补助,全年最高不超过40万元。
(五)出口优化项目
企业开展文化服务及教育服务出口的,按其当年度出口实绩每1美元奖励人民币0.2元;开展农产品出口的,每1美元奖励人民币0.03元。
(六)公平贸易项目
1.企业参加境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纠纷调查、应诉、抗诉等活动,按其律师费实际支出的10%标准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30万元。
2.企业对进口商品提出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申请并被商务部立案调查的,按其律师费实际支出的10%标准给予支持,同一案件最高不超过30万元。
(七)境外投资项目
企业境外项目投资额全年累计超过300万美元(含300万美元)的,按其实际投资额的3%标准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50万元。
(八)境外销售网点
企业在境外租房建立展示中心、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的,按不超过其当年年租金的30%标准给予支持,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九)对外承包工程
企业具备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按其实际完成的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每1美元奖励人民币0.03元;属对外总承包工程的,按其营业额每1美元追加奖励人民币0.01元。单个企业年补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十)承接境外总承包工程
具备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承接对外总承包工程的,按不超过其工程项下已付信用证(相关)费用的50%标准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40万元;按不超过其已付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等费用的20%标准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十一)服务外包项目
1.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经认定,按区外汇管理部门确认的收汇额,每1美元奖励人民币0.2元,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同一项目上级部门有资金下拨并要求配套的,配套资金与该项奖励额按就高原则,不重复享受。
2.企业建设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培训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和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按认定投资额的30%标准给予支持,总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八、企业兼并重组
1.企业为转型升级需要,通过合并方式兼并重组与主体企业股权结构相同企业的,其涉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所发生的费用给予全额补助。2.年开票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的企业,通过资产并购形式实施做大做强且收购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的,因房屋、土地(用地性质不变)资产过户应征收的土地交易费、房屋交易费全额免收;同时按企业资产并购过程中产生的地方贡献为依据,给予全额补助。
为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 苏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的有力措施, 受益于政策扶持的苏州医药产业2009年投资增资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尤其是外资制药企业投资增资热情高涨。
据初步统计, 2009年苏州拟搬迁、筹建、增资、扩建的药械生产企业达19家, 涉及资金超过50亿元。其中, 民营资本超过9亿元, 外资 (含台资) 达到41亿元。16家企业投资超过1亿元, 其中投资1亿~3亿元之间的有8家, 3亿~5亿元之间的有5家, 超过5亿元的有3家。在所有投资增资企业中, 不少都是世界500强企业, 如住友、惠氏、东瑞、礼来、碧迪等, 特别是美国礼来公司已在苏州工业园区购置5公顷土地, 建造苏州礼来第二工厂, 同时组建礼来中国营销公司, 项目全部建成可望为苏州医药行业新增10亿美元的销售额。所有增资投资项目涉及化学制药、医疗器械、保健器材和保健品、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 种类齐全, 技术先进, 将大大提升“苏州制造”在国内、国际医药市场的占有率。
为了给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苏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积极做好项目跟踪, 筛选出有意向增资投资的企业和项目, 加强与经贸委等相关部门的沟通, 并为企业做好风险指导、技术咨询、法规宣传及GMP认证、GSP认证、许可证变更、产品注册、质量体系考核的现场辅导等服务, 做好企业的政策和技术“顾问”。不少医药企业特别是外资医药企业表示, 他们正是看中了苏州优惠的政策扶持、高效的政府效能以及当前低廉的投资成本才决定增资投资的。
解读一
我国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性
1.有效缓解食用油供需矛盾,增加优质食用油供应。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现有耕地中用于油料生产的土地增长极为有限,而油茶主要生长在南方山地、丘陵地区。通过油茶新品种的推广,可使每亩油茶林产油50公斤以上。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既不与粮争地,又能迅速增加油料供应,这是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的有效途径。目前,油茶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西、广西等14个省区,全国现有油茶林面积4531.2万亩。
2.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林业产业的发展对山区农民增产增效至关重要,尤其是油茶主要分布于南方集体林区的14个省区,其产业的发展与林农增产增收息息相关。油茶是一种常绿、阔叶、长寿的经济树种,一次种植,多年受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按2008年毛油价格50元/公斤计算,一个农户如果种植10亩亩产茶油40公斤的优良油茶林,6~8年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以收获茶油400公斤以上,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真可谓是“绿色银行”。
3.优化食用油结构,保障国民身体健康。
茶油是绿色无公害产品,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远远高于菜油和花生油,甚至比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还高出7个百分点。同时,茶油还含有特定的生理活性物质山茶甙,具有降低胆固醇、软化心血管等保健功效。为此,茶油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为国民提供营养、健康的优质食用油,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4.调整林种结构,促进荒山绿化。
油茶不仅是优质木本油料树种,还是很好的荒山绿化树种,在南方红黄壤土地治理中被广泛应用。另一方面,由于油茶有较好的防火隔离作用,在南方的防火隔离带中也是一个较好的树种。因此,在南方科学配置适生树种,更多地发展油茶,发挥油茶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非常必要的。
解读二
油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发展油茶产业的基本思路是:以提高油茶资源总量、质量、效益为核心,着力解决油茶在资源培育、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快产业发展步伐。主要包括:一是在山地丘陵适生区域包括林缘、山脚、田边、村屯周围等,大力发展良种油茶林基地;二是加大对现有低产油茶林的改造,扩大高产油茶生产规模和产出总量;三是加强良种基地建设,扩大良种苗木供应量;四是加大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力度,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到2020年,使我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500万亩,进入盛果期后年产茶油总量达到350万吨以上。
解读三
培育推广良种为产业发展
奠定了基础
高产的优良品种(系)培育和推广是提升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目前,我国已选育出油茶优良品种(系)100多个,国家审(认)定的优良品种有54个,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广西、安徽等地。林业科研人员先后选育出一批油茶优良农家品种、杂交组合、优良家系和无性系新品系等。这些优良品种(系)亩产茶油达50公斤以上,有的达到70多公斤。
在选育新品种(系)的同时,各地进一步加大科技开发推广的力度,各科研单位边研究、边推广,重点解决良种选育、快繁育苗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建立了一批采穗圃、示范林,这些技术储备为全面提升油茶产量奠定了基础。
解读四
油茶产业发展迎来新高潮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2007年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最近又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重点支持适宜地区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
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对油茶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在国家有关规划、政策性文件中纳入了油茶方面的内容,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林业局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等有关文件,并在规划编制、资金争取、造林准备、种苗生产、贷款贴息、宣传发动、科技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了油茶产业发展。
目前,国家林业局编制的《全国主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和《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以及起草的《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 促进山区综合开发的意见》已上报发改委和财政部征求意见。
【产业园区相关扶持政策】推荐阅读:
产业园区筹备方案07-09
产业园区调查问卷12-18
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10-17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简介11-15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1-24
浙江省文化产业园区10-23
生态产业园区工作报告10-29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01-11
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01-04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动态评估研究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