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总结报告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程内容总结报告(精选8篇)

课程内容总结报告 篇1

2正文

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逐步向知识经济迈进,现代化管理形成高度的统一,高效的系统现代化管理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操作,虽然管理人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然而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管理工作难免会出现局限性,或带有个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化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能力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管理服务的人机系统,这无疑是与运输企业管理现代化接轨的重大举措。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运用运输管理的相关计算机软件,以及协作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很好完成了运输企业车辆管理,车辆调度安排等事项。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们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是一门讲道课,是一门哲理课,更是一门交流思想和小组间相互传递、老师和学生的思维相互辩证的课程。在这一周里,在朱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下,传授了作为老师本有的术业有专攻的专门技能知识和素养,给了我们很多单独独立的思考,给我们在专业理论和实际与实践相结合很好的联系,也启发了我们更多的哲学思辨的能力。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课程设计,让我感触很深,是我对抽象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掌握了找出车辆调度在运输企业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最短路径和最优方案找出可行性,以及最大化的达到企业的最大盈利和运输企业的资源配置的最大化,为给运输企业提供了比较好的方案,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强了一定的优势,为扩大市场的份额与占有率埋下了极为重要的伏笔与提供借鉴。

在该学期的课程设计中,不仅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时日后最实用的,最真正的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艰苦学习,实地的实践,再不断的学习,再实践的无穷尽循环。这对于我们的将来是有很大帮助的。以后,不管有多少的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苦中作乐,找到其中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我们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作风一样,我们都可以在课程设计之后变得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此次我们大学里的,最后的,仅有一次的课程设计,从老师的分组,到组长的调度安排工作派发,到实际操作,感慨良多。其中,我们学到了在此次之前没学到的知识,也巩固了以前所学之知识,并学会看很多书本理论中没有提到的智慧与方法。此次课程设计完毕之后,让我们也了解到,仅有我们现学的理论知识是极为不足以解决很

多实际问题的,再把以前学到的理论知识方法与实际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综合为之,才可真正的解决好问题之根本所在,切实找寻到可行之方法,也从而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本次运输企业管理的课程设计,给予我们很多切实帮助解惑了我们很多知识点的指导老师,朱老师,很是感谢其本人,她的谆谆教诲与认真负责的上课作风令我们很是敬佩

课程内容总结报告 篇2

1 教学内容单一, 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我院大学体育课程开设两个学年, 第一学年为特色专项教学, 按自然班上课, 由任课老师自行选择项目进行教学;第二学年为选项教学, 由同学们选择自己擅长或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 打破自然班的限制, 按专项分班教学。由于师资力量有限, 第一学年只开设有篮球、排球、健美操、乒乓球、武术等专项, 第二学年增加了棋类、羽毛球、轮滑等项目, 表面看种类繁多, 其实结构不尽合理, 专项设置随意性较大、受限制性较大:我院女生占多数, 大多数同学平时就懒于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课上人多场地少、器材受限制, 老师无法全面兼顾, 就更加不能有效进行锻炼;羽毛球项目为大家喜闻乐见, 但仅教二内有师生自制场地三块, 选项课上课时上百人在三块场地, 缺拍少球, 老师讲解后, 自主练习根本无法进行,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篮球本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项目之一, 但由于球篮高度不标准, 篮板年久失修, 水泥场地损耗球鞋太快, 容易受伤等, 导致课堂上同学们也活动兴趣不高;室外活动场地、器材的制约, 使同学们都把目光转向了室内项目, 如健美操、棋类、乒乓球等, 室内活动场地面积小, 可容纳人数有限, 数十人上百人涌入活动教室, 如下饺子一般, 锻炼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我院公体部仅有体育教师8人, 无法满足两个年级的教学需要, 大二选项课基本形同虚设, 大一每个教学班人满为患, 因教师过少, 在排课时往往由于时间段难于错开, 而在不应该安排体育课的上午1、2节安排体育课, 同学们往往空腹或刚吃过早饭, 身体机能还大多处于休眠状态, 突然进行剧烈体育运动, 对身体危害很大。

2 学习优秀院校经验, 构建适合我院特点的课程体系

本项目组在项目进行中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法调研了河南大学、郑州成功经贸学院、郑州升达经贸学院、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等省内外院校, 河南大学为我省体育界的龙头, 课程体系最为健全, 我院可在学习河南大学基础上, 构建适合我院特点的课程体系:河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同样开设两个学年, 第一学年采用必修课教学, 大一第一学期男生学习篮球的基本技术和长跑, 女生学习排球基本技术和长跑, 第二学期男女生共同学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和短跑;第二学年采用选项课形式, 开设轮滑、武术、乒乓球、健美操、篮排足球等项目;每个选项班不超过32人, 由学生自行在网上选课, 选课由教务处统一组织, 网上上传每位老师的姓名、授课项目、时间、地点等信息, 选课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不论人数多少, 均分为32人一班, 如出现教师不足的情况就开始裁人, 裁掉的同学进行第二轮选课, 已选满的项目和班级不可再选, 开学后进行第三轮微调。

河南大学汇聚省内体育精英, 是省内体育方面最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的院校, 其课程体系几经修改, 具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相比较而言也最适合我院的实际情况, 建议我院参照河南大学构建我院大学体育课程体系:

大学体育课开设两学年, 大二体育课必须正规化起来, 健全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 必须从课堂着手, 狠抓体育课堂教学, 课堂以内尚不能积极锻炼, 指望课外自觉锻炼, 无异痴人说梦。

针对我院实际情况, 大一可开设必修课, 必修课项目可适当放宽;大二开设选项课, 选项课人数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大一必修课第一学期长跑为必修, 其他可根据情况开设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项目,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 提高同学们的有氧耐力和掌握一个项目基本的技术动作和健身手段;第二学期太极拳和短跑均为必修, 提高同学们的无氧耐力、爆发力和协调性。大二选项课开设篮排足球、田径、羽毛球、舞蹈、健美操、乒乓球、武术、体操共十个专项, 每个班级不多于40人, 通过进一步学习专项技术, 深入掌握该项目健身方法及原理, 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我院现有体育教师8人, 2012-2013学年新引进2人, 共10人, 按照以上设想, 两个年级共需开设教学班级150个左右, 每位教师需承担15个班级的教学任务, 负担过重, 建议引入体育专业的辅导员或行政岗位工作人员兼职代课, 或外聘五位教师兼职代课, 我院每位教师每周承担12个教学班的任务。

课程内容总结报告 篇3

摘要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以国内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和国外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从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角度,比较分析了性质不同的专业课程体系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表达意识形态时的异同点,并对其深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呈现中,受到政治、市场以及媒介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同中有异,相同之处体现在教学内容主题多元化、教学内容的篇幅选择基本一致;不同之处体现在表达形式的灵活性存在差别。

【中图分类号】G712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室内设计专业的高速发展,带来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近几年,许多高等院校为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纷纷开设了室内设计及课程。研究国内外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对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进一步推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

1、国内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1课程多元性和开放性

目前,在国内的高职院校有多所。在有限的院校中,要实现培养充足的以及符合市场和职业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育需要的人才,就必须通过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课程,强调多元化和开放性,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人才输出。

所谓教学体系和教学课程的多元性,就是要根据具体的职业教育类别,开设满足需求的课程。所谓教学体系和教学课程的开放性,就是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设备、教学模式,不能墨守陈规、止步不前。

1.2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创新中,要真正实现快速的发展,也需要不断调整师范人才培养的模式。由于职业教育分类众多,庞杂系统中要实现有效的师资的输出,不是需要培养全面型的师资力量,而是需要专业性强、技术性强、针对性强的人才的培养。正确认识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计划后,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上就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1.3重视课程体系改革

在课程教育新方式探析过程中需要重视课程体系的改革。如何有效的实现课程体系改革,具体说来就是要针对市场需求和专业设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技术素养。发挥课程教育的平台作用和模块教育的作用。

1.4.课程立足高远 坚持创新 鼓励实践

根据学院目前办学层次的现实,在课程设置上,明确专业思路,坚持创新,鼓励实践,在坚持建设课程体系的同时,要根据需要深化师德内涵,强化现有的师资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面对必要情况,可以引进先进的师资力量,建设优秀教师队伍。根据实际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发展重点,增设高职类专业,实现了专业多元化。在根据各个专业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开设有影响力的精品教育课程,不断推广和规范精品课程。

2、国外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1 混合教学模式

近年来国外高职教育教学领域流行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混合学习理论,它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模式。依据学习目标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在网络协作学习与面对面互动学习中取得平衡,以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和经济效益。

2.2 教与学理念的演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其弊病在于: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而混合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基础之上的。基于这样的理念,应该为学生更好地吸收信息、理解庞杂的室内设计专业相关概念提供更多的选择,因为学生有各自的个性化特征和差异,这些差异包括:认知网络差异——即学生认知过程存在差异。教师需要识别了解学生的所见、所闻、所读并加以归类和分层次引导。

3.国内外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比分析

本文以国内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和国外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国内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框架的内在结构至少包含了框架的高、中、低三个层次。本文按照框架的高、中、低三个层次对编码内容进行了分析。

3.1结构分析

框架的高层次结构,是指对某个主题事件的定性。国内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和国外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主题设置上呈现了多元化。

3.2研究结论

通过对国内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和国外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内容分析,得出了国内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关于室内设计的异同。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育的差异研究也逐渐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学者马春梅在论著中,重点分析了中外两国受到历史文化和具体发展国情的影响,在中外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差异的细化体现,并深层探析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为进一步探索中外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未来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创新的研究。这一文献与本文旨在研究的方向基本一致,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支持。

对于中外两国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存在差异的分析中,侧重分析了教师的作用以及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国外国家教育指标中,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并不负责培养学生的读、写、算能力,而是提倡“人性教育”,注重探索、体验和讨论,让学生自发参与实践活动,表达自己的主张,探索周围世界。

在现行的国外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育中,一些经典的程式化和模式化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在中国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育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在规范教育方面也仍然有进步空间。在当前中国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育的范式当前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学习、教学、办学上都会有根本的转变,这种从教育理念到教育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教育范式的变化,对比中外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育的发展,可以从中互相吸收和借鉴重要的方法。

3.2.1相同之处

第一,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高层结构方面:

在教学内容的主题设置上呈现了多元化,室内设计的教学内容量在理论教育上都大幅超过实践教育的教学量。国内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量均较大,且主题多元化。

第二,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中层结构方面:

最主要的信源都来自专业的组织,以情节框架为主。

第三,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低层结构方面:

国内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表现形式上的教学内容体裁,版面安排和教学篇幅也都趋于一致。

3.2.2.不同之处:

第一,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高层结构方面:

国外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比以国内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代表的主题更加多元化。国内外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量居首位和末位的教学内容主题不同,国外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政治性也相对较弱。

总结报告的内容要求 篇4

1、总结报告的内容要求与所学专业一致。

2、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学习的时间、背景、学习成绩和效果,重点总结所学知识及学习收获和体会,可以总结某一门或多门课程的学习,或结合自己从事的工作,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实践体会、工作总结,以及下一步学习的设想、学习安排等。

3、总结报告内容要求结构完整,重点突出,文理顺畅。

4、总结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严禁抄袭,被评定为抄袭者成绩按照“不合格”记录。

课程内容总结报告 篇5

倒易点阵及电子衍射基础 1.正、倒点阵基本矢量之间的关系。

2.倒易矢量、零层倒易面和正点阵的对应关系。3.正点阵和相应倒易点阵的对应关系。

4.为什么单晶电子衍射图是二维(零层)倒易平面的投影?

5.结构因子及其物理意义。

6.偏离参量。

第二章

单晶电子衍射图的分析及标定 1.晶带定律及其应用。

2.尝试校核法标定单晶电子衍射图的步骤。

3.完成单晶衍射图的标定。

4.标定单晶电子衍射图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

孪晶电子衍射图的分析 1.孪晶倒易点阵的对称关系。

2.完成孪晶衍射图的标定。

第四章

菊池衍射图的分析及应用 1.菊池线位置随晶体取向的变化。

2.菊池衍射图的应用(测定偏离参量s)。

第五章

两相取向关系的测定

1.利用已知取向关系的变换矩阵标定两相的电子衍射图。2.利用矩阵分析法测定两相取向关系(未知)的步骤。

第六章

高阶劳厄区电子衍射图的分析及应用

1.高阶劳厄斑点的几何特征。

2.标定高阶劳厄斑点指数。

第七章

晶体的其它衍射效应及复杂衍射花样特征

1.超点阵斑点的几何特征。

2.二次衍射斑点的几何特征。

第八章

晶体薄膜的衍射衬度原理 1.消光距离。

2.衍衬运动学理论的基本假设及其相应的实验条件。

3.等厚条纹和等倾条纹。

第九章

晶体缺陷和第二相的衍衬分析 1.晶体缺陷的不可见性及其判据。

2.测定位错布氏矢量的方法原理。

3.面心立方晶体中层错的可见性及层错的衬度特征。

4.影响测定位错密度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5.第二相的衬度。

6.边界、边界和边界的衬度特征。

第十章

弱束暗场技术 1.弱束暗场成像原理。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内容总结 篇6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表现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即心理活动。(动物也有心理现象)

二、人的心理构成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心理

意志过程

个性意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个体心理差异

内控者:相信自己控制事件发展的能力

外控者:相信他人和外部事件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因素

三、人的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受损直接影响心理活动

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离开现实,心理失常,如狼孩 能动表现在人人相异

3、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要让对方在你面前喜欢他们自己。

所以,我们要养成向别人道谢的习惯。

对所有人以诚相待,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和少数人常来常往,只跟一个人亲密无间,绝不与任何人为敌。

——富兰克林

第一章

一、心理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完美的状态”。

心理健康,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均能保持在知、情、意和个性心理诸方面良好、健康的效能状态,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正常的智力

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反映人的聪明程度

2、良好的情绪

主要体现在情绪的稳定性和乐观向上的心境上 情绪注意—自觉

情绪反应—适当强度

情绪调控—自觉有效、稳定的

3、健全的意志 明确的目标追求 善于自制

4、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与人交往、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和好朋友,不自卑、也不自大

5、正确的自我观念

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优缺点 贵在“自知之明”

6、适度的行为反应

行为反应与自己的年龄、社会角色、所处环境相符合7、完整统一的人格

人格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完整统一的人格在大学生身上体现为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协调一致,襟怀坦白、表里如一,能为他人、集体和社会所认同

8、积极的社会适应力

适应社会变化,较好地调整个人期望与社会期望的矛盾冲突 不逃避、孤僻、符合社会规范

三、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相对

的衡量尺度

1、日常生活中,多数人的心理是处于健康与病态之间的第三状态

2、判断心理健康状况应当持发展的眼光 产生想法的非理性前提

1、我必须得到某些人的爱和感情

2、我必须表现得很出色

3、别人应该行为得体、为我着想

4、希望别人事事如意

5、希望事情发展如己所愿

第二章

一、现代生活的困扰

从静态农业化社会发展到现代工业化社会,人们的自由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原有的精神食粮显著减少,安全感显著降低,于是感到惊慌、恐惧乃至厌恶。摆脱方式:

对权威人士崇拜(政治领袖、宗教领袖等)、、自助书籍、、依赖药物

二、积极开展阳光社交

1、善良正直的动机

阳光社交——增进双方

社交利益

黑色社交——只考虑自己忽视甚至损害社交对象利益 灰色社交——不遵循社交原则,根据感觉行事 A,依恋

亲密关系提供安全感和舒适感

B,社会融合具有相同利益和态度的感觉

C,价值确定

他人的证明评价,使我们的价值确定 D,稳定联盟感

需要时获得别人帮助的认知 E,指导

及时从他人处获得参考意见

F,照顾他人的机会

照顾他人获得被需要和自我重要的感觉

2、人格的魅力

是否被社交对象接受,首先取决于主体本身

人格魅力:外表、言行、品德、情趣、知识、阅历。。

3、社交场所

除了家庭、亲戚和邻里关系外,人们相互认识的地点是某种共同目标得以完成的共同场所 注意:滥交不如不交 第三章

一、感恩的意义

学会了感恩你才会快乐,快乐了你才会健康,健康了你才会创造,创造了你才会富有,富有了你就会奉献,奉献了你就会得到尊敬,得到尊敬你就会满足,满足了你就更快乐,快乐了你就更健康,健康了你就会——长寿。其实。。我们还不错。。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家人、还有朋友

二、人际交往从关爱亲人开始 《孝经》: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不恭敬他的父母,而对其它人很恭敬,这叫悖礼,违背礼敬的态度;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他不爱护他的父母,但是去爱护其它的人,这也是不正常的,这不是从德行里面流露出来,这是从利害心出来的。

三、百善孝当先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

第四章 社交口才——自我介绍

一、语言的无能是思想的苍白

口才的发挥,是藏之于内的无声语言(内部语言),向表之于外的有声语言(外部语言)的转化过程

口才十大要素:

胆:无私无畏、言其所必言 情:真情自然流露

智:驾驭交际场面的能力 识:见解、主见

知:丰富的知识和阅历

辨:不同场合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力:感染力、说服力、号召力、战斗力 度:掌握程度轻重

思:贯穿言语交际全过程的思维活动 仪:仪态、神情、举止

二、自我介绍的作用

自我介绍是进行社会交往的一把钥匙,是指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过程,是展现自己的形象和价值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新颖、恰当的自我介绍——推出美好、独特的形象——铺平进一步交往的道路——为成功社交创造机会

三、几种常见的自我介绍辞令

1、推衍姓名

丰富的文化积淀、反映时代乐章、、长辈的厚望

2、智者自嘲

任何人可以做到示弱揭短,自嘲、自谑是在自贬中包含着自解、自慰

体现豁达大度,使人产生好感,调侃中的缺点、不足变成了优势,凸显极强的自信

3、借助地域

介绍家乡地域风情、景物、名优特产,巧妙地烘托自己的个性

4、幽默对比

诙谐地与名人对比,显才能、见情趣

准确定好角色,争取对方认同,迅速拉近距离

“我和大家一样。

5、详述简历

讲清姓名、身份、目的、要求、介绍经历、学历资历、性格、特长、经验、能力、兴趣,有时还要讲些实际事例,注意谦虚求实,留有余地。

6、披露心迹

勇于剖析自己,适时、适度披露自己人生经历和内心思考。事实上,以对方为友,便于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四、自我介绍中的礼仪

注意时机、讲究态度、注意时间、注意内容、注意方法

第五章 人际吸引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即个体与他人之间感情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程度,人际吸引分为亲合(较低层次)、喜欢(中等程度)和爱情(最强烈)

二、亲合1、定义

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合即合群

2、亲合的作用:

a满足个体某种社会需要,如尊重、爱。。b获得对其生存发展有意义的信息 c减轻心理压力,欢乐共享、痛苦分担 d避免窘境,无人作伴将获得负面评价

3、影响亲合的因素:

a 情境因素

群体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境下,会产生亲合需要。

b情绪因素

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

三、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熟悉与邻近

空间距离近,见面机会多,彼此了解方便,易相互喜欢

2、相似性

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3、互补

需要、社会角色、人格特征(内向与外向),三者同时出现互补关系,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4、外貌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等个人外在因素吸引作用很大,尤其在交往初期,5、才能

未给别人构成社会比较的压力的能力,有助于人际吸引

6、人格品质

受喜爱程度最高的品质是真诚,虚伪最被人厌恶

第六章 交际过程与认知效应

一、交际过程的四要素:信息源、接受者、信息、通道

1、信息源——信息的发布者

信息源的不同个性影响着交际过程

其他他影响因素还有信息源的可靠性、能力、魅力、地位、职权

2、信息——交际的内容

有声语言与态势语言的有机结合

3、通道——传递信息的方式

视觉通道、触觉通道、嗅觉通道

4、接受者——信息的传递对象

每位信息源或接受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人经历以及参照系统,并且影响着交际过程

二、人际交往的认知效应

1、归因的过程

对行为原因的推理,心理学称之为“归因”,包括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

2、归因种类 1)、首因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

3)、光环效应

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

3、基本归因错误 1)、旁观者大多过高估计 行为人的主观因素,忽略客观因素 2)、肯定的第一印象易改变

3)、强烈需要、愿望干扰客观归因 4)、贬低受害者以缩小遭遇类似挫折的可能性 5)、假性一致导致归因偏差 6)、传统偏见导致的对某类人的错误认识 第七章 社交距离与言语沟通

一、社交距离

1、无形的空间圈

—社交中,感到必须与他人保持的社交距离注意到动物有自己的领地,人也如此

2、社交距离与人际关系 1)亲密距离(0-15-46cm),父母与孩子或情人之间 2)个人距离

(46-120cm)大多数场合下,朋友保持的最近距离 3)交际距离

(1.2——3.6m)这个距离下,大多数社交谈话感到舒服。4)公开距离

(3.6m-)谈话往往比较疏远,选择这样的距离,比较容易摆脱对方而又不显得无礼。

3、维持个人空间

疏远距离

中间设障碍物

4、言语交际

1)有效交际的障碍 a心不在焉 b动机性歪曲 c关注自我

2)、创造积极的交谈气氛

1)神入:尊重对方,理解对方的观点

2)淡化评价:不试图做出评价,谈论更顺利

3)诚实:欺骗,即使对方不了解你的动机,也能感到你不太诚实

4)平等:忽略地位,能力差异,交谈更坦率、有效。5)委婉:有许多可行的办法,我觉得最好是„.6)言语与非言语信息保持一致

二、系统地解决交际问题:

第一个步骤:分析问题性质,不可笼统,不可过分集中于反面的情感。第二个步骤:制定各种行动方案,不是解决方案。第三个步骤:衡量行动方案可行性、代价、危险性

第四个步骤:行动灵活机动,不必拘泥于细节,失败中更要思考 第八章自我认知

一、个体概念

1、定义:

一般说来,我们总以一种或褒或贬的态度看待自己。这种或褒或贬的自我评介决定了人的自尊或自卑。自我概念一旦形成,人们便趋于维持它、保护它。

2、影响个体概念的因素 1)自己的观察

人对自己行为的观察显然就是对自己作出判断的主要信息来源 2)、社会中的比较

与别人进行的比较可能会立即对我们的自我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或更自信,或更自卑。

我们总是趋向于跟在某些主要方面与我们相似的人做比较。3)、社交认识具有很大的选择性

为了得到他人的赞扬,我们都以能产生肯定的自我评价的方式来歪曲自己的行为。大多数人是采取否定与肯定兼容的态度。如高估社交能力、智力„.低估外表的魅力。

1、影响自我概念的因素 1)、别人的反馈

童年,反馈主要来自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随年龄增长,反馈的来源也越来越多。

大多数人都易于接受肯定的反馈,而排斥否定的反馈。自信心不足的人易于接受否定的反馈。2)、文化影响

人的个体概念受着文化的间接影响

左右着价值观的文化直接影响我们对自己行为观察的歪曲方式。

二、社交形象与自我表现

1、社交形象指人们希望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变体”呈现给别人,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仅 仅局限于一种社交形象。

2、自我表现

我们这样小心谨慎地表现自我,也希望别人接受我们的努力,虽然有时被怀疑,除非表现过于夸张,有违事实,否则人们一般把疑问埋在心底。

社交形象的数量和差异性会影响人的个体概念甚至心理健康。

三、敏锐的自我觉察力

1、能够积极了解自己应该如何表现自我的信息并相应调整自己的行为

2、对环境的暗示非常敏感,能深刻理解别人想看到什么行为,善于察言观色。

3、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随心所欲地调整自己的非语言信号

4、作为优秀的演员,能精彩地理解和搞定自己的角色

5、关注自我表现,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给别人留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象 第九章

树立自尊和表露自我

一、我们的自尊心

1、定义:

自尊心是指人对自己 作为人的价值的评估,也是个体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尊心的重要性

1)缺乏自尊心的人比富于自尊心的人更容易产生情绪障碍,更易受到焦虑、紧张、忧愁、失眠及心理疾病的困扰

2)缺乏自尊心与成绩不良之间有某种关系 缺乏自尊心—确立目标较低—成绩不良

3)社交中,缺乏自尊心的人往往局促不安,忸怩害羞,尤其容易受到感情伤害 4)由于自己需要得到别人的承认,所以对在交往中的影响尤为敏感 担心有损别人对自己的承认,于是不出风头,随大流 5)具有否定个体概念的人不会很真诚地喜欢别人

3、树立自尊心的几点原则

1).充分认识到你能控制你的自我形象

控制对自己的看法,自信有能力改变自我形象

重视别人的反馈,但是否取舍的最后决定权在你的掌握中 2)、为自己确定标准

一个常见陷阱就是容许别人设定我们借以评估自己的标准

“你应该„..” 3)分清不切实际的目标

对自己要求过高,总想做出显然毫无可能的最佳表现 4)调整消极的自我 交谈自尊心不足的人往往陷于消极的思维方式 5)重视自己的能力

自尊心不足,从成就和优点中获得满足感极小

对于无力改变的缺点,要予以接受,可以克服的应积极努力

重视学会欣赏自己能力 6)完善自己

努力克服不足,不断完善自己

7)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别人

积极的态度有助于交往并赢得别人的肯定

二、自我表露

1、自我表露的意义:

1)表达:发泄情感,减轻压力,松驰神经

2)澄清思想:表达过程中,会对问题认识更深刻地澄清一下

3)比较:为了解自己就需要与人比较,通过自我表露来获取比较信息。4)发展关系

愿意表露,意味着信任对方,意味着希望与之发展关系。

2、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

自我表露是健康人格基 石,人越坦率心理越健康

3、正确的自我表露,即在适当的时间向合适的人表露合适的内容。谁表露?

女性的自我表露比男性更坦率。在与陌生人接触中(与朋友相反),男性比女性更易于自我表露。表露什么?

愿意谈及:自己的爱好,兴趣,工作,政治观点

自己介绍的信息(住址,年龄,教育)不愿表露:性话题,经济问题,内心的焦虑。向什么人表露?

引导别人自我表露的能力取决于个人的社交技巧,乐意向比较熟悉的人,社会地位接近的人或地位较高的人表露自己 在什么场合表露?

私下场合,相互性(对方也表露自己)什么时间自我表露?

对方有兴趣时,发现神入和相互性。第十章

友谊与爱情

一、友谊—亲戚命定、朋友自选

1、定义与特征

互利互惠、彼此尊重的人际关系,视对方为真诚的不可替代的人 朋友的实质是喜爱的人

特点:

信任、情感支持和利益分享

2、友谊的类型

忠诚、无私、关爱、包容 互惠型:

付出收获平衡、地位平等 接受型:

付出与收获分开,关键是身份不同 交往型:

短暂的友好关系,热诚而不强烈

3、友谊与交流

才干、肯定、支持、激励、安全 接触:有选择的表露、谨慎地预期 交往:“我们”的意识,坦诚表露

亲密:被视为排他的整体

情感互相支持

4、友谊、文化、性别

集体主义文化:团队、合作

个人主义文化:自我、竞争

以上二者兼而有之 男性:共同活动

女性:情感分享

二、爱

紧密、关怀、亲密、激情和责任

1、爱情的类型

浪漫的爱:亲密、激情、迷恋、短暂 有伴的爱:亲密、交流、友谊、长久 虚幻的爱:冲动、激情、承诺、风险 圆满的爱:亲密、激情、承诺、短暂

2、爱情与交流

个性秘密的交流方式

深入的自我暴露 准确的判断对方

目光与沉默 悦纳对方、完善自我 禁忌言行的隐与显

3、爱情、文化、性别

个人主义文化:浪漫与个人满足 集体主义文化:关注彼此关系网 男性:疏远同性朋友 女性:关爱同性朋友

4、爱情的唤起和持续

激感转移

激烈刺激——肾上腺素——爱情唤起

爱情持续

爱情与思想的双向作用

越爱越相思,相思就越爱 第十章

端正信念

净化心灵

一、我们的错误信念

不良情绪或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我们对这件事情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1、绝对化的要求

从个人意愿出发,固执地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否则,难以接受,陷入痛苦

2、过分概括

以某一件事或者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于是,责备自己或者敌视他人

3、糟糕至极 对事情的后果抱有可怕、糟糕、甚至灾难性的预期,使自己陷入痛苦不能自拔

二、端正信念

善待自己

1、自我关怀

2、自我指导

3、宽容

4、接受不确定性

5、变通性

6、参与

7、敢于尝试

8、自我接受

三、合理情绪疗法A-B-C 以失恋经历为例

A-事件

我失恋了,她和别人好了

B-信念

我那么爱她,她却背叛我,太不公平了,太让我伤心了 C-结果

焦虑抑郁,怨恨女友

D-驳斥

1、因为我爱她,她就必须爱我吗?

2、我爱她是自愿,我有理由强迫她爱我吗?这公平吗?

3、她有理由选择,我有什么权利强迫她按我的意愿做呢?

4、我爱过的人就必须一直爱我,这样绝对化的要求合理吗? E-新观念

1、我和她都有选择爱的权利

2、要像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那样去对待别人

3、相爱一生当然很好,也要看缘分

课程内容总结报告 篇7

关键词:学科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从中国知网, 以“旅游经济学课程”为关键字进行搜索, 检索条数远远高于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检索数量, 这说明旅游经济学这门学科因其重要性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 旅游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应是相互割裂的, 而是相互统一的。因此, 想要提高《旅游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不应单纯地探讨教学内容, 也不应单纯地探讨教学方法, 而应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互结合,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三者相互促进。

一、旅游经济学课程的学科作用

旅游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专业所接触的专业基础课, 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术思想和思维方式。旅游经济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 其教学效果将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科认识、专业悟性和专业思维的形成[1]。旅游经济学是既可归为基础课程, 也可归为核心课程, 课程双重性质使其变的举足轻重。旅游经济学是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 对旅游管理专业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教学的实践经验来看, 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的优劣与否, 不仅关系着是否对旅游管理专业是否感兴趣, 同时也影响着其是否能学好其他专业课。旅游经济学这门课程是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石, 是学好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 同时也是学生感知、触摸, 以及构建旅游管理学科知识框架的敲门砖。旅游经济学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不同于经济管理其他专业, 其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都有所区别。而旅游经济学的学习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经济学基础和旅游学基础。旅游经济学将以前所学的西方经济学和旅游学概论融会贯通。从主流的旅游经济学教材, 可以看出课程内很多知识点是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课程的内容是相吻合的。旅游经济学是学生从基础课学习转入专业课学习必经的环节。

二、旅游经济学课程内容特征

1. 研究内容的复杂性。

改革开放之后, 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旅游经济学的研究, 但是跟国外相比, 我国旅游经济学的研究还处于逐步探索中, 尤其是对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3]。旅游经济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就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4]。更要研究旅游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5]。旅游经济学学科出现较晚, 需要寻求理论的支撑, 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均可作为其理论基础。经济学的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理论, 市场理论、竞争规律也运用到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中[6]。旅游经济学又要对具体的旅游经济现象、旅游经济规律进行阐述, 因此旅游学概论的相关内容也出现在旅游经济学中, 由此可见, 本门课程是多学科的融会贯通。教材内容不仅是对其他课程理论的整理梳理, 同时也辐射到旅游经济发展最新现象的特征, 这表明了旅游经济学的课程内容来源广泛、内容复杂。

2. 研究内容的应用性。

旅游经济学虽然说是经济学分支之一, 从学科属性来看, 两门课程之间具有很大的区别。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 而旅游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7]。旅游经济学作为一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旨在培养学生尝试用经济学的视角看待旅游活动, 理解旅游活动的经济属性及其基本规律[8]。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其核心理论, 同时也要将其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提高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旅游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 不仅要给出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思路, 同时也要能解决和处理问题。旅游经济学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 专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特有现象及矛盾, 揭示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及其条件、范围和表现形式, 从而指导旅游经济健康地发展, 因而具有较强的应用型。

3.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旅游经济的发展性, 要求旅游经济研究的内容跟上旅游经济时代的发展。从高校普遍使用的旅游经济学教材来看, 教材内容滞后于现实旅游经济的发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教材要求理论性和实践性, 旅游经济学通过吸纳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其理论性已具备一定的深度, 但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慢, 并没有将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最新的经济现象引入课堂,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理论就是简单地学习理论, 观察实践就是单一的经济现象, 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并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 除了讲授学生必须掌握传统理论, 还要立足于实践性的教学特点, 将旅游经济中鲜活的经济现象引入到课堂上来。比如, 在讲旅游供给的时候, 要着重讲旅游类的上市公司是。同时, 一些专门提供旅游服务的网站以方便快捷的预定方式以及优惠, 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群, 成为主要的内容。因此, 课堂讲授不能完全受教材内容的限制, 要赋予教材一定的张力和辐射力, 将旅游经济新发展和新现象纳入进来。

三、旅游经济学的课程创新

课堂的教学是老师讲授、学习接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讲授的知识通过老师口述、小组讨论等方式, 慢慢地让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在教学内容一定的情况下, 如何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习, 就要依赖教师讲课的技巧, 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除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之外, 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因此, 旅游经济学的课程创新, 要从“三性”入手, 这“三性”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 力求使三者之间互为影响、互为提高, 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

1. 丰富教学内容。

从教学的实践来看, 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以及贴合现实的程度, 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关系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但从目前各高校《旅游经济学》的教学工作来看,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反映现实不足, 滞后于旅游经济实践[9]。因此, 旅游经济学的课堂创新, 应首先从教学内容上展开。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来进行课堂讲授, 而应将学生的视野从教材中拉到现实, 引导学生去关注旅游经济新闻、旅游政策法规变动、旅游企业产业调整、在线旅游网站发展、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等同旅游有关的各个方面。教师在讲授理论并阐述其如何运用时, 应将当下发生的旅游现象作为案例来分析。针对现有教材内部不能完全反映现实的不足, 教师可自编旅游经济学教材或讲义, 在自编教材剔除脱离旅游发展现实的理论和例子, 并加入能提供新知识、新内容的案例、习题等。但是, 旅游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 新的经济现象层出不穷, 对于这些经济现象和当下发生的影响旅游经济大事, 则可以用课堂讲义的形式对教材进行补充。课堂讲解引入新知识, 教材更新增加新内容, 课堂讲义跟踪旅游新发展, 三者同步进行, 这就使得课堂教学内容能够跟得上旅游经济的新发展。

2. 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观察, 发现旅游经济学的教学更多是采用单一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是主动的输出者。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 将教材知识变得僵化, 变得死板,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课堂知识丰富之后, 要使学生能高效的接受新知识, 并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最为关键的是找到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不同会转变师生的角色, 应将教师的“主动输出”, 变成学生的“积极探求”。师生角色转变的教学理念, 使教师抛弃过去的“一言堂”的教学, 进而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 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 但不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但不是被灌输者。当今大学生已不仅仅满足单纯的教材学习, 通过课堂的学习, 他们想获得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创新教学方法应遵循三个“少一点”和五个“多一点”。这三个少一点是:教师讲话少一点, 学生被动少一点和课本知识少一点。这五个多一点是:学生发言多一点;师生互动多一点;案例教学多一点;集体讨论多一点和研究学习多一点。

3. 激发学习兴趣。

想要激发学生学习旅游经济学的兴趣, 并不是空穴来风, 也不仅仅靠强调课程的重要性, 而是要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将最新的、当下发生的旅游经济现象引入到课堂中, 学生会感觉到社会中鲜活的例子, 课堂内容紧贴实际, 从而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堂内容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其目的是让学生从被动的学, 转变到我要学。教师采用新颖而独特、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够使学生高效率的接受知识, 同时可启发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 按“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不同案例、研究案例, 得出结论, 由学生就案例的内容和结论上台展示, 并由其他小组学生进行点评”这样的一个程序来开展, 既能起到启发学生学习的作用, 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外, 让学生走进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旅游交通企业以及在线旅游网站等, 这使得有机会将理论运用到现实中, 从而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更深刻的体验。

总之,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 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的选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为培养人才这个目的服务。旅游经济学教材内容丰富、理论多样, 与其他学科衔接密切。要提高旅游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需要与同旅游经济学相关学科教师的通力合作, 做好协调和规划, 为社会培养更多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韦复生.优化知识结构,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对旅游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高教论坛, 2007, (04) .

[2]钱林晓.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体系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S2) .

[3]戴冬香.对我国旅游经济学学科研究的认识与思考[Z].旅游学研究, 2010.

[4]刘耿大.论旅游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与定位[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8, (04) .

[5]罗明义.论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J].旅游研究, 2009, (02) .

[6]甘永萍.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4) .

[7]唐建兵.“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01) .

[8]刘俊.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旅游经济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 (08) .

中美作文课程内容建设比较 篇8

一、差异情形比较

(一)美国作文课程内容建设的特点

美国语文教材语言和文学分编,写作训练分别融于语言教材和文学教材之中。其对知识的设计和处理方式,基本都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线组织课程材料,以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处理和呈现课程材料;通过对课程材料的选择体现人文性、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等教育理念,知识的学习设计注重实践环节,在实践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以2004年同心出版社推出的《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加利福尼亚初中综合母语教材《语言》、高中综合性语言教材《普能提斯厅文学教程》为例。①美国语文教材的写作训练在对知识的认知指导策略上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呈现简洁易操作的写作知识

《普能提斯厅文学教程》集作品选读与写作方法指导、写作实践活动于一体,便于学生获得并运用知识。比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悬念”这一写作手法,教材以短篇小说《一个男孩和一个男人的故事》作为写作前的阅读基础,先后设计了解释“悬念”——理解“悬念”——写“悬念”,没有长篇的论述,只有对“悬念”的最精要概括,让学生抓住“既不确定又危险”这一关键特征,一步步学会运用“悬念”。

导读《一个男孩和一个男人的故事》(略)

解释悬念

悬念是故事本身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你想继续把故事读下去,直到知晓事情的最后结果。英语“悬念”一词来自拉丁语,意为“悬着的”或“不确定的”,所以,“不确定性”是悬念的一大重要部分,因为整个故事就像一个饶有兴趣的谜团,直到最后结尾才真相大白,所以吸引你一直读下去。危险是创造悬念的另一关键成分。在许多悬念故事中,结局都是事关生死的大事。 当然,悬念故事中的危险并不一定就是指对生命的威胁,它也涉及比如失去朋友或是考试失利这样的可能性。

理解悬念

作者通过描写既不确定而又危险的场景创造悬念。危险既可以是身体上的,又可以是情感上的。许多人喜欢有悬念的故事,他们想知道最终发生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否避免了他们面临的危险。《一个男孩和一个男人的故事》是篇充满悬念的短篇小说。

(1)登山队长文特的处境在故事开始时是如何的不确定和危险?

(2)鲁迪几次尝试挽救文特队长的描写是如何加强悬念的?

(3)鲁迪和队长的对话暗示了哪些未来的危险?

写悬念

设想一家青少年杂志计划出一期悬念故事特刊。想一想你读过的故事,哪些可以让读者惊魂不定。选择其中最好的一篇,然后写一封信给杂志编辑,推荐他们选用你的故事。当你修改你的信件时,记住你要向他们解释你的故事包含了悬念故事的两个关键部分:不确定性和危险性。②

2.选取多角度多形式的范例

《美国语文》每一课都设计了充满现代意识和创新意义的“微型写作课”,每次在简介知识后就相应安排了一个写作范例。《语言》更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为学习者给出范例。第四课《描写人物》仅“写作前的构思”就列出了三个具体例子:故事背景和情节的示范、人物外貌和性格的示范、描述故事和人物的词汇库示范,接下来还有写作时的草稿格式示范、修改草稿和编辑草稿的示范等。每一个写作步骤都有一个范例。

写作前的构思③

选择主题:你最近读过哪些小说?其中有些什么人物?选择你写起来有把握的人物。

发展思路:浏览一下你选好的书。做一些关于故事发生的背景及故事情节的笔记。下面是一位作者做的《威莉·比在火星人着陆的日子里》的笔记。

背景:1938年,俄亥俄州

事件:

1.威莉·比躺在门廊下

2.她制作化装服

3.威莉·比玩“不请吃就捣蛋”的游戏

4.她认为火星人着陆了——被捉弄

5.掉下来碰破了头

6.泰勒医生给她看病

7.姨妈安慰她

然后做人物相貌和性格的笔记。在做笔记时,请使用形象化的思维方法。下面是一位作者做的关于泰勒医生的笔记。注意这些笔记中包括医生说话和做事的具体例子,这些例子反映了他的性格特征。做笔记时,你也要写一些这样的例子。

人物外貌 人物性格

像摩西一样老 幽默——和病人开玩笑

红润的脸庞 敏捷——知道威莉得什么病

白发

高个子 温和——抚摸威莉的额头

穿过时的衣服 效率高——立即给威莉看病

薄荷药味

炯炯有神的蓝眼睛

词汇库

做一个“词汇库”帮你准备写 过时 热情

作。把你读这篇故事及人物时,想 特殊 赢得

到的词列出来。右面是描写泰勒医 安详 鼓舞

生的作者列出的词汇表。 有吸引力

3.设计详尽可行的修改、评价步骤

美国《英语语言艺术课程说明》对作文修改、评价提出了各种要求。在结构方面,学生将能够利用各种资料找出并改正用法、拼写、语法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在释义方面,学生将能够通过利用评分指南和在同学/教师帮助下理清表达思路,提出评估作文的标准;针对别人提出的文章修改建议做出思考和反应;评价自己的作文,使意思更加清楚,识别并改正冗长句和破句。以《语言》教材第23单元《描写人物》一课为例来修改④。

阅读和讨论:对照笔记把草稿阅读一遍,确信没有遗漏什么内容。找个讨论伙伴,把你的草稿大声读给他/她听。讨论时参照下面问题,并记下讨论结果。

讨论问题

1.第一段有没有写明书名和作者?有没有告诉读者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中间部分有没有写人物的相貌和性格?

3.读者能在心里勾画出该人物形象吗?

4.文章作者有没有引用对话、行为方面的例子来表现人物性格?需要补充例子吗?

5.最后一段有没有写作者对人物的感想及原因?

做修改:根据讨论意见,修改草稿。下面介绍一个特别的技巧,帮助你修改中间部分。

检查一下,确信你已经引用了对话、行为或反应的例子来表现你提到的每一个人物特征。

校对和编辑:现在检查一下拼写、大小写和标点错误。参考下列问题,注意使用校对符号。

校对问题和编辑符号(略)

最后定稿:字迹工整地将草稿重新誊写一遍。注意修改的部分。

评价你的写作:

浏览一遍你在本单元描写的人物及其他书面作业。在运用名词所有格方面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将所有格和名词的复数形式混淆?运用逗号方面你有困难吗?接下来的几课将帮助你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二)我国当代作文课程内容建设的特点

我国当代作文课程内容建设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淡化知识,⑤突出人文,说写结合。以2001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这套教材以人文主题组合单元,每个单元由提示系统、课文系统、练习系统、综合学习、园地活动等部分构成。单元各部分基本以人文素养形成主线,其作文能力培养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读人文、思人文、说人文、写人文”,在人文学习过程中,积累语言,训练语言思维,培养说的能力,读说写结合,读说促写,最终完成写作能力的培养。与美国作文课程内容建设相比较,对知识的设计和处理方式也表现出相应的三个特点。

1.淡化写作知识

淡化写作知识,从理念上表现为:“惧”言写作知识,广纳泛语文知识和非语文知识。七年级上册“写在前面的话”就是很好的例证。

亲爱的同学们:

新学期又开始了。拿到崭新的语文课本,你心里一定会想,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

在旅行中,你将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

在旅行中,你将看到,语文的含义丰富了,语文的外延扩大了。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在旅行中,你将看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在旅行中,你将看到当代信息社会的“投影”。……

为了用好新课本,你也许需要进行一次语文学习的“革命”——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谱写语文学习的新篇章吧!

“写在前面的话”很有亲和力,很人性化,但围绕“小语文”的外延,把“大语文”说了个通透,也没提“小语文”一点点。⑥

淡化写作知识,从实践上表现为:有概念的抛出,没有陈述性解释,也没有程序性指导和策略性体悟。单元各部分基本都围绕“人文”进行思考和感悟。

例:六年级上册第8组“艺术魅力”。在这个单元,第一次抛出了“联想和想象”的概念。

提示系统: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有艺术的地方就有美。本组课文将带你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如果有条件,可以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更多地了解艺术。

课文系统:两篇精读,《伯牙绝弦》和《月光曲》;两篇略读《蒙娜丽莎之约》和《我的舞台》。

练习系统:

(1)《伯牙绝弦》课后练习: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②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句子略)。③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④ 资料袋:关于伯牙和子期的历史知识。

(2)《月光曲》课后练习: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②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再谈谈读后的体会和感受。③背诵第九自然段,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④如果有条件,听一听《月光奏鸣曲》。⑤资料袋:关于贝多芬的知识。

园地活动:

(1)口语交际·习作八:

①口语交际:生活中处处有艺术,让我们来谈谈身边的艺术。可以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比如,音乐、舞蹈,剪纸、手工编织;可以介绍一件艺术品,比如,一幅画、一首歌、一件工艺品;还可以讲讲与艺术有关的故事。可以先在小组里讲述,然后在全班交流。

②习作:《我的舞台》把“我”学戏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你可能也学过某一门艺术,比如,吹、拉、弹、唱,书法、绘画、泥塑、雕刻。请写一写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你也可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如,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馆。回忆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注意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2)回顾·拓展八:

本组课文,有的在写欣赏艺术的感受时,融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如《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从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从作文课程内容建设的角度看,这个单元重点要学习的写作知识是“联想和想象”,但是,从其对知识的设计和处理看,单元虽然有三个地方提到“联想和想象”——提示系统抛出“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并要求学习运用;习作笼统地提到“回忆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注意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回顾·拓展要求“从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却既没有关于“联想和想象”的解释,也没有程序性训练和策略性的感悟。

2.缺少甚至没有写作方法的范例

2001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自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都以单元专题为主线设计了“读、思、说、写”一体的写作训练体系,而且在习作环节还设计了习作内容的启迪及成人化的指导策略,但却缺少甚至没有符合学段儿童作文思维水平的写作方法范例。从六年级上册第8组“艺术魅力”这个单元,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这种作文课程设计的特征。

除却单元写作训练外,有的单元还设计了微型写作练习。这些微型写作练习基本都与课文内容相应,只有写的要求,没有范例和策略的指导。如,三年级上册第2组“名人故事”,课文《小摄影师》课后练习安排了“小练笔”:“我想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第4组“细心观察”,课文《玩出了名堂》课后练习安排了“小练笔”:“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

3.缺少具体的修改、评价步骤

在写作训练设计中,也要求学生写完进行修改,但只是要求,没有具体的修改和评价步骤。如,三年级上册第2组“名人故事”,习作:“写完以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第3组“心中的秋天”,习作:“写好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第8组“献出我们的爱”,习作:“写完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一改”。

二、差异优劣比较

比较美国和我国作文课程内容建设的特征,其中的优劣尽显。

第一,美国作文课程内容建设对知识的设计和处理,符合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在学生具有某一写作概念或者方法的知识结构之前,需要向学生呈现关于这一概念或者方法的知识,并进行具体的有策略的指导;我国作文课程内容建设对知识的设计和处理,则过于成人化,不符合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

第二,美国作文课程内容建设对知识的设计和处理,使得教材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教师的教本,也是学生的学本,充分彰显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我国作文课程内容建设对知识的设计和处理,强化了教材教本的属性,弱化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差异原因分析

(一)内在的认识上的因素

中美对作文课程内容建设产生的差异,从根本上源于对知识的内涵存在认识上的不同。

余应源在谈论现当代语文教育低效的根源时,曾直指“西化”。⑦所谓“西化”,即指现当代语文教育丢弃了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以体味涵泳为主的语感教学方法,而移植了西方语文教育知识教学方法。事实上,现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情形并非如此。要真正理解西方语文知识教学体系的真谛,就要理解西方教育对知识内涵的认知。

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主要包括符号表征、概念、命题。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是关于“做什么”和“如何做”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是“如何做更有效”的知识。根据安德森和梅耶对知识的认知,一个科学而严密的课程内容知识体系,应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一个真正掌握了知识的人,应具备包含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三个方面知识的知识结构。掌握并能够运用陈述性知识,就拥有了了解、阐释世界的能力;掌握并能够运用程序性知识就拥有了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能力;掌握并能够运用策略性知识,就拥有了运用方法更好地了解阐释世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看,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从狭义的角度看,知识仅指陈述性知识,又称为记忆性知识或可以言述的知识。我国语文教育自独立设科之始,直至当代语文教育第七次、第八次改革,知识在语文教育领域都仅限于狭义的内涵,作为与能力对立统一的概念而存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我国语文教育是谈不上“西化”的,或者说曾想“西化”却未得“真经”,西方语文教育知识教学的理念,从未被真正引入我国语文教育领域。

(二)外在的环境上的因素

知识(狭义)在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从现当代语文教材编写的角度看,语文知识教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突破和逐渐改造传统文选型教材体系最终又从文选型教材中逐渐被淡化的过程。从现当代语文教育方法的角度看,语文知识教学的发展过程,是逐渐被引入语文课堂到独占语文课堂又到从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教材被淡出语文课堂的过程。所以被淡化,源于我国基础教育环境。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因为要应对考试,语文教学及研究逐渐开始以应试为目标以知识为中心分析讲解课文,研究教学目标标准化、教学内容序列化、考试试题标准化。语文课堂讲风日盛,课堂成了教师的讲堂。对知识的狭义的认知,外加“应试”的强化,影响了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语文知识教学被误认为导致语文教学效益“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并最终引发80年代末语文学科大讨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语文知识教学方法替“高考”这个指挥棒背了“黑锅”,在论争中语文的工具性质饱受质疑,语文知识教学受到了严厉的批判。于是,我国作文课程内容建设从千方百计将写作知识编入教材引入课堂,一改初衷而为百计千方将写作知识从教材到课堂予以淡化。于是,回归传统、弘扬人文、重语感教学、淡化知识教学的理念历经第七次、第八次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定位下来。作文课程内容建设突出了人文教育,淡化了写作知识、写作技术教学。

我国中小学以人文为核心,说写结合的作文课程内容理念,还有一些理论和现实的认识源头不符本文主题,故不赘述。

————————

注释:

①欧治华:《美国母语教材的作文编写策略》,《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6期。

②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介》,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95、105页。

③④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0-171、172—176页。

⑤倪文锦:《当前我国语文课程改革·十大特点与趋势(上)》,《教学月刊·中学版》,2002年第1期。

⑥王富仁:《情感培养:语文教育的核心——兼谈“大语文”与“小语文”的区别》,《语文建设》,2002年第5期。

⑦余应源:《西化——百年语文教学低效的根源》,《中学语文教学》, 2001年第1期。

上一篇:输血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下一篇:“庆圣诞”篝火晚会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