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荣辱观档案(精选8篇)
【中文摘要】随着近年来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普遍下滑,大学生道德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从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建构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要内容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案,以期改进当前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的前提,简要阐述了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方法、思路等。同时,在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和大学生道德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厘清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关系。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中介,即通过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的分析,真实的把握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入手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做了全面分析。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结论部分,主要是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社会主义荣辱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点,即以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为荣,正确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以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为荣,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为荣,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崇尚科学为荣,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以上道德教育重点的基础上,还阐述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要内容的道德教育方案。即从教育、方法、内容、载体
和环境五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为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道德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重点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要内容的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案。
【英文摘要】In recent years,as college students’ moral quality general slowdown,college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before.There are more people concern university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than before.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ocialism honors’and disgraces’leading university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regards the socialism honors’and disgraces’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To construct an moral education plan of the socialist concept of onour and disgrac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urrent university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moral quality.The contents of the article may mainly divide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y is the premise of the paer, mainly is the purpose、significance、literatures、methods。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ocialism honors’and disgraces’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moral education.On the base of the connotatio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he socialism honors’and disgraces’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llege university students.At last,this article deal with the meanin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for the socialism honors’and disgraces’.The second part is the
intermediary of the paper,mainly described present situation of idea of honor or disgrace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Through this
situation ,we can master the problem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the socialism honors’and disgraces’.The third par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on the one hand, mainly described the ke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socialism honors’and
disgraces’.It contains the connection of the man and man, man and society, man and himself, man and nature.on other hand, mainly presented the projec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n view of the socialism honors’and disgraces’.This project contains the moral education’s
targets,contents,methods,environment and carrier.All of these results provide valued suggestion to the college
students’moral education.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are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ncept of onour and disgrace leading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focus and project.【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学生 道德教育
【英文关键词】socialism honors’and disgraces’college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目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5-6ABSTRACT6-7第一章 绪论11-16摘要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
1意义11
111.1.1 选题的目的111.1.2 选题的1.1.2.1 理论意义111.2 选题的理论依据11-131.1.2.2 实践意义1.2.1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11-1
2121.2.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1.2.1.3 1.2.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12
12-131.2.2 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1.3.1 有关于大学1.3 国内外研究概况13-1
413-14生道德教育的研究1.3.2 有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
1.4 研究内容14
1.5.1 研究思路14-1
5151.5 研1.5.2 学生道德教育关系的研究14究的思路和方法14-15研究方法15
151.5.2.1 文献研究法1.5.2.2 访谈法1.6 本文创新之处15-16第二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
2.1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关系16-2
3概述16-19
16-172.1.1 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背景2.1.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17-192.1.2.1 荣辱观的内涵17-18
18-192.1.2.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19-202.2.1 道德教2.2 大学生道德教育概述
育的内涵19-202.2.2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20-232.3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关系2.3.1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道德教育规定了新的目
2.3.2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2.3.3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衡量大学生道德教育成第三章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23-25
24-253.1.1 道德准3.1.3 道德标和要求20-21重要内容21效的标尺21-2323-313.1 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则模糊23-24
情感缺失25
25-313.1.2 道德行为失范3.2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3.2.2 家3.2.1 转型期社会风气的影响25-26
3.2.3 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庭教育的影响26-27
273.2.4 学校教育的影响27-313.2.4.1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轻道德教育28
德行为培养28-29
293.2.4.2 重视道德知识传授,轻道3.2.4.3 道德教育内容缺乏基础性3.2.4.4 注重强制性道德教育方法,忽视学生的道德主体
第四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4.1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教育重要
4.1.1 有利于大学生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性29-31探索与创新31-41内容的意义31-
323
1314.1.2 有利于大学生道德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4.1.3 有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31-324.2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下的道德教育的重点32-3
4苦奋斗为荣,正确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4.2.1 以辛勤劳动、艰32-334.2.2 以团结互
4.2.3 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为荣,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3
3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为荣,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33-34
34-414.2.4 以崇尚科学为荣,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4.3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要内容的道德教育方案4.3.1 明确道德教育的目标
35354.3.1.1 明确道德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354.3.1.2 建构道德教育的目标体系35-364.3.3 改进道德
4.3.3.2
4.3.4 4.3.2 细化道德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36-38价值澄清法37
丰富道德教育的载体
384.3.3.1 灌输教育法36-374.3.3.3 道德认知发展法37-3838-404.3.4.1 努力开发隐性课程38-394.3.4.3 充分开
4.3.4.5 4.3.4.2 大力开发文化载体发活动载体39
有效利用管理载体
40-41
41-42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 我认为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课德育课程的建设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现在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当前, 因为高考应试教育的需要, 在一些地区和学校都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学校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德育课程担负着培养“三观”的重要任务, 学习了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 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课程不仅不能削弱, 而且应当加强, 应该在不同的年级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毕业年级的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在提升, 但是往往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他们面临着新的选择与考验, 但是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困惑, 因此, 他们更需要用正确的“三观”进行引导。关于荣辱观的教育, 我认为, 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 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 不能让课堂形成所谓的“探究”、“辩论”的氛围, 形成“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 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体现了“八荣八耻”荣辱观, 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 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结合社会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 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 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 而对“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存在很大的误区, 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因此,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教师自身语言的思想倾向等教育的渗透会让学生的思想认识更深刻, 对学生行动的落实将会起到积极而又强劲的促进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 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 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 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 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 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 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 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 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在当前还有不少地方以考试为主, 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 评价标准都不应该只是考试分数。不同的学校 (尤其是高中年级) 要结合自己的实际, 在校园里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德育活动, 比如, 学校里有一些孩子是残疾人, 这时应该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来互相帮助, 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在考核时也考虑在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
五、社会的发展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当前, 有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是不够准确的。荣辱观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有一些学生了解到老师的工资状况后, 持的是鄙夷的态度:刚一千元, 要不你到我家打工吧。这不仅折射出我们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观念问题, 也反映出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一些家长对德育课程表现出不屑的态度, 或者对孩子置之不理, 完全交给了学校, 交给了老师, 从来不考虑孩子的德育问题, 只一味去追逐金钱, 这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影响到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事实证明, 家长的这种些法只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希望家长在为孩子创造更好物质条件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我认为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课德育课程的建设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现在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当前,因为高考应试教育的需要,在一些地区和学校都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校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德育课程担负着培养“三观”的重要任务,学习了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课程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加强,应该在不同的年级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毕业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他们面临着新的选择与考验,但是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因此,他们更需要用正确的“三观”进行引导。关于荣辱观的教育,我认为,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不能让课堂形成所谓的“探究”、“辩论”的氛围,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体现了“八荣八耻”荣辱观,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存在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教师自身语言的思想倾向等教育的渗透会让学生的思想认识更深刻,对学生行动的落实将会起到积极而又强劲的促进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在当前还有不少地方以考试为主,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评价标准都不应该只是考试分数。不同的学校(尤其是高中年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校园里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德育活动,比如,学校里有一些孩子是残疾人,这时应该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来互相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在考核时也考虑在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
五、社会的发展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当前,有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是不够准确的。荣辱观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有一些学生了解到老师的工资状况后,持的是鄙夷的态度:刚一千元,要不你到我家打工吧。这不仅折射出我们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观念问题,也反映出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家长对德育课程表现出不屑的态度,或者对孩子置之不理,完全交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从来不考虑孩子的德育问题,只一味去追逐金钱,这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影响到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事实证明,家长的这种些法只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希望家长在为孩子创造更好物质条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总之,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也许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我们相信,在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家长的支持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吉林大学宁波群
内容提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丰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使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自觉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真正树立起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观。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是传播文明和创造和谐的阵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重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需要,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表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当前,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广大教职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创建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全面提高广大教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认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由于高校教师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决定其有着与其他行业不同的道德要求。因此,新时期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把它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根本任务,摆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
1、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出色完成这一任务,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未来的问题。而广大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政治思想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这不仅因为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起着主导和率先垂范的作用,而在道德建设中,既是倡导者、组织者,又是带头实践者,还因为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示范来培养人格,以灵魂升华来塑造灵魂。实践证明,教师如果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以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修身育人、克尽职守、乐于奉献的道德行为教育、感染、陶冶学生,就会使学生在教师良好师德的感召下,加强自身修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思想上的先进性,代表新时期职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高校教师的道德建设要高标准严要求,要走在时代的前列,要自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广大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树立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当前,对“八荣八耻”这一道德规范,我们在普通群众中只能积极宣传和倡导,而对高校教师来说,则不仅作为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加以确定和履行,而切在教学工作中做“八荣八耻”的模范,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影响学生。因此,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属于新时期社会的先进道德,它不仅影响学校的道德建设,而且还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3、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它关系到学校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同时也会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于学校的教育对象来说,起着典型示范作用。教师的的天性是教书育人,要教书育人就要为人师表,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模范的职业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由于教师职业道德的鲜明特点,使得它与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密切相关。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高,必然会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广大学生成为建设者后必将推动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二、结合高校教师的自身特点和需求,不断丰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内容
高校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内容内容十分丰富,但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结合当前学校教学改革和事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要结合学校教学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做好工作,切实加强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要以学生为本,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武装头脑指导行动。
一定的道德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特别是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更需要大力弘扬以“八荣八耻”为基本要求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个侧面,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在高校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因此应将为学生服务、集体主义作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灵魂。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需要有教师在那里从事育人的平凡劳动。教育事业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自觉地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必须热爱、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必须具有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决心和勇气。因此要求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较高的精神境界对待国家、人民、集体和工作。由于知识分子劳动的特点以及个人因素在求学、治学、取得精神成果中的重要作用等原因,为什么人的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在高校教师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以及掌握知识为了什么。要联系实际抓住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使广大教师正确认识个人的作用,摆正个人的位置,自觉抵制个人主义名利观、道德观的侵蚀,树立植根于祖国,回报祖国取之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来源于社会,奉献于社会的道德观念。
2、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以教书为重点,把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的内容,既具有相互统一的共性,又具有相互区别的特殊性。高校教师首先是教师,教师不同于其它行业的职业特点,这也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对象是身心处于发展状态的学生,劳动的产品是人,劳动的主要工具也是人。教师的这一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道德的内容要比很多行业要广,要求要高。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应包括思想、信仰、作风、业务等多方面的要求。高校教师职业又有其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中小学生和高校学生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高校学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问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师的学识水平、思想意识、品德作风等方面的要求应更高,在职业道德中所占的分量更重。另外,高校是整个教育出产品的最后工序,这就决定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应具有丰富性、深刻性、思想性和全面性特点。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的整个过程即育人过程。“教书育人”是一个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是教师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师教书的根本宗旨。无论是传播思想道德还是传播科学文化,教师都不应当忘记自己的基本职责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进而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因此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根本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总之,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其职业道德的主要内涵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魂,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全面发展、和谐施教的师观,知行统一、教书育人的师能。
3、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以公德为基础,争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是社会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行为准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教师是社会大家庭中的成员,其职业道德建设应以“八荣八耻”为社会公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建设和谐校园的实际,职业道德规范应含有如下内容:一是协调人与人正常关系的规范,做到尊师爱生,礼貌互让,干群团结,合作育人。二是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做到诚实守信,正直公正,廉洁从教。三是维护公共秩序的规范,做到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注意公共卫生,保护公共安全。四是文明礼貌的规范,做到礼貌待人,整洁文雅,谦虚恭敬,和睦互爱。五是营造优美环境的规范,做到爱护校园,保护环境,创建优美育人氛围。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师德传统的同时,充分体现和谐发展时代理念。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有丰富的师德思想,需要我们很好传承,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师德建设又必须赋予符合时代需要的新的内容。如平等竞争、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探索教育规律等精神和观念,是符合时代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应该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充分反映。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创建和谐育人环境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广大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和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条例和办法,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做到自我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需要自我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自我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思想道德规范的要求进行自觉的自我内化,在教学活动中高标准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形象。学校教育就是各级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学校教育是教师道德形成的初级阶段,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教师的内在品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自我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最有效的形式和最高境界,是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教师的内在品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针对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和教师职业道德状况,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制定出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针对性地进行师德教育,使教师明白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弄清道德是非,为自身道
德建设确立正确的认识前提,另一方面广大教师要进行道德的自律,通过各种活动提高认识,对照职业道德规范找差距,由”自觉遵守”变为自觉行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从而使自己的道德行为达到较高境界.2、做到道德约束与行为规范相结合道德约束与行为规范二者相辅相成,道德约束属于一种人的自我调节,其明显特征是非强制性的,一旦这种自我调节行为无效,就必须采取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作为重要补充。结合高校教师实际,道德约束就是要通过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教书育人”为重点,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引导、教育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教师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等方面都成为学生乃至社会的表率。行为规范主要是结合新时期高校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一套比较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与职业道德规范相配套的考核制度,以此为教师的职务聘任、评职晋级、实施奖惩等管理手段提供依据,逐步实现以法治教。
3、做到表彰奖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表彰奖励就是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教师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树立起广大教师坚持原则、任劳任怨、辛勤耕耘、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做有准则,在舆论的倡导、榜样的激励、荣誉的鼓舞下,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责任感,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批评教育就是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进行教育和劝戒,对教师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起到约束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有的高校教师在工作上不负责任,精力不放在教学上,讲课不认真,应付了事;有的高校教师在价值取向上追求名利、收受学生钱物、考试透题、评卷给人情分;有的高校教师在生活上不检点,和学生拉拉扯扯,作风庸俗等,给党的教育事业造成很大损失,在师生中造成极坏影响。对这样的教师一定要认真教育和查处,严重者要清除教师队伍,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推动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
作者简介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只有知荣辱,才能明是非、辨美丑。一旦荣辱不分,势必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仅道德伦理大厦根基动摇,就连整个社会风气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点)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背景(点)
1.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时代背景。(点)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只有知荣辱,才能明是非、辨美丑。一旦荣辱不分,势必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仅道德伦理大厦根基动摇,就连整个社会风气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点)2.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理论背景。(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它是我们党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后发表的又一重要理论。它表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中央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思想。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点)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指导方针,起着明确指导思想、统一意志、增强凝聚力、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作用。(点)
二、什么是荣辱观(点)
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
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因为其经济和政治地位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荣辱观。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以出身的贵贱、特权的大小和占有奴隶的多少为荣辱标准;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更是把特权和等级作为划分荣誉高低的标志;资本主义社会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资本家眼里,谁的财产多谁的荣誉就越大。可见,剥削阶级荣辱观的本质特征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追求个人的财富和地位为根本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
治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根本属性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十分精辟,寓意深刻。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当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不是道德理想的失落,不是功利主义和世俗文化的泛滥,而是中国文化中公民底线伦理的普遍崩溃。有些人没有了羞耻感、知耻感、耻辱感,对任何羞辱的事情也无所谓;有些人没有了负罪感、内疚感、忏悔意识,就什么也不怕,什么也敢干。人一旦不知羞耻,做人便难以做好人、办事难以办好事。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含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人类传统荣辱观念的积极因素,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共同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的共同愿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结合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取了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精华,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文明的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优良道德传统中始终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正是这种把群体价值视为道德核心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以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首位的荣辱观。
可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知荣明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光辉旗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南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不仅点出了中国社会目前思想道德建设的要害,也为重构中华民族的荣辱观、塑造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八荣八耻”也为我们划出了一个评判是非的标准,这一标准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为塑造具有崇高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公民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们正站在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起点上。为此,一定要从时代发展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激发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崇高精
神追求,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迫切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正确的社会主导价值观。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文化基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都混淆不清,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不能做到旗帜鲜明,整个社会的和谐就失去了前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通过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明是非、辨善恶、识美丑,进而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营造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全社会在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高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是要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括人的荣辱意识在内的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3、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举措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公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指引年轻人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行动指南。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中“虚化”、“弱化”、“大化”等现象较为突出,需要我们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区别对象,分类指导,在增强荣辱意识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上下功夫。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新的价值观,非常切合实际。“八荣八耻”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进一步发展,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很强。
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
正确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
要怎样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呢?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切实地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任务,落实到学习、生活中去,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情。深入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特别是在我们学生干部中,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我们的思想行动指南,做到学在前面、做在前面,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首先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实际行动为同学们作出表率。同时,要引导同学在学习、生活中,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规范社会道德生活,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而我们作为党校的一份子,就更应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要做到五个“忠于”——忠于祖国,把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心,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忠于人民,全心人意为人民服务,损害人民利益、劳民伤财的事绝不做,实实在在的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忠于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要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忠于科学,科学是改造世界的动力和指南,要强调自主创新,要重视科学,要尊重人才;忠于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有敬业爱业的精神。
潘琦副主任希望大家能响应胡锦涛书记的号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贯彻和实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
党性修养的根本问题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性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是党员自觉地主动地用党性来改造自己,使自己具备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及其一切优良品质和美德。党性修养问题,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不仅关系到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历史使命的实现,而且也是共产党员永恒的主题,是共产党员力量的源泉,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党性修养具有必然性、历史性和长期性。党性修养是任何党员的必修课,党性修养具有时代特征,党性修养永远没有止境。对照标准,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严于律己,从现实生活中做起。从细节入手。可以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党性修养。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做一个明辨是非。追求真理、勤于学习、宽于待人、处世以诚、热爱所学、勇于创新。严于律己,在同学中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努力学习,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学习的重视程度,把学习作为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修课。通过学习增长才干,完善自我,使党性修养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注重实践,党性修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切实到实践中去,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磨难,在实践中提高。
“带”字当头,做践行的模范,实践锻炼是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重要载体,也是检验其是否能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为每一位学生党员搭建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平台,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教育和影响广大学生,使其在实践中感受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并在各方面起带头作用,学生党员要用自己的行动营造优秀带先进,先进带后进的良好氛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学习上是标兵。大学生党员学习上必须有让其他普通学生敬佩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
质,要带头刻苦学习,掌握扎实、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提高把握先进文化的能力,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综合能力,成为学习的标兵和楷模。
生活中是模范。日常生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大学生党员应严于律己,崇尚文明、健康、进步的生活方式。作为大学生党员,在普通同学心目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群众基础好,应在生活各方面以身作则,带动周围的同学,一同创造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
身心上要健康。健康是工作的本钱。大学生党员必须始终坚持锻炼,在大学里拓展身心素质,用健康之弦拨动生命之音,用健康蓝图描绘美丽人生,从而完善综合素质,健全人格,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和质量,影响、帮助同学们自觉地积极地锻炼身体,求新求真,求善求美。
工作上是榜样。这是大学生党员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环节。因为大学生党员绝大多数是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应尽心尽责,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用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成绩,在实践中培育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如果不同解决身边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就很难有说服力。每一个学生党员要力所能及的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真正发挥学生党员联系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促校风,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需要。我们知道现在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呈现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也就是说大多数同学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远大理想,每天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正在为将来步入社会积极地准备着、拚搏着。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造成了个别学生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社会责任感、正义感,诚信度下降等等。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感性,时代性,主体性
2006年3月4日, 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 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 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正确荣辱观。“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对高校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八荣八耻”的提出, 既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深化和具体化。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是所有人群中可塑性最强、最具有活力的群体, 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道德新风的有生力量。高校肩负着塑造新时代青年人格的重要任务, 是培养青年一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前沿。
高校作为严谨的教育场所, 在培养大学生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也要让他们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这就需要我们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看待。既要教人“知书”, 也要教人“达礼”。知识教育讲究授人以“渔”的, 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绝对不能满足于只是授人以“鱼”。
学形式不如学实质, 单纯抓本本不如从实践入手, 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 但社会主义荣辱观贵在“践行”, 这关键就在于如何能调动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 让学生有积极性, 爱学习肯钻研、爱研究肯思考、爱运用肯实践, 只有这样才是授学生以“渔”。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不仅要学习理论, 更要感性认知
我们传统的知识教育方法通常是将一切教育内容 (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都归结为理论知识, 将学生当成装载知识的容器, 直接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 以为向学生灌输了什么, 他们就能接受什么。如果接受得不好, 那就再加强灌输。受传统的知识教育方式的影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长期采用灌输的方式, 忽视了受教育者作为活生生的人及其实践本性在教育中应起的作用。
教育界对这种填鸭式教育方法已经是“喊打”多年, 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也要避免同样的问题。单纯要学生记住条条框框, 只能是把理论知识塞给广大学生, 可能是一下子塞“饱”了, 但是是不会“吃好”的。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过程中, 如果只是让学生教条地记忆“八荣八耻”, 不能让学生被深刻地感染, 就是授“鱼”而没有做到授“渔”。
到了大学, 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升。单纯的说教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也不能完全令学生信服。高校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把荣辱观的教育和鲜活的现实结合起来, 从情感上引发学生的共鸣,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辱感, 从而加深学生对荣辱观的理解, 自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本来就是切合实际, 是和每个人的阅历情感融会贯通的, 要让大家理解和接受, 就要用能引起大家情感共鸣的事例讲道理。要想打动学生, 首先就必须从感性上触动学生, 培养他们的荣辱感。比如收看爱国主义影片, 对大学生来说,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单就爱国这一点, 古有民族英雄精忠报国舍生取义, 近有仁人志士为国捐躯前仆后继, 今有爱国民众积极投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洪流。无数典型, 无不让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 这样的教育才是具体的。这样的时刻, 学生的心灵才能被打开, 才能乐于接受理论的引导。
高校还可以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资源, 选择针对性强、教育性普遍、影响力大的事件为教育的切入点, 达到教育面广、受教育者众的目的, 建设优良的校风, 形成浓郁的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氛围。厦门大学85周年校庆的时候, 一出记录校主陈嘉庚先生爱国事迹的话剧《陈嘉庚》, 轰动了整个校园, 不知多少青年学子看后泪流满面, 深深地被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打动了。现代大学生不是感情冷漠, 而是感情隐藏得更深, 一旦打开心扉, 打心眼里承认了先进, 就会有所想有所感有所为。该话剧上映以后, 采访一些观看演出的同学, 当提到爱国这个话题的时候, 被采访的同学无一例外地都表示深受教育, 引发了自己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将把嘉庚先生作为自己的人生指明灯。这样的感性教育结合理性引导, 才能让学生有所触动, 更容易接受社会主义“八荣八耻”, 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不仅要继承传统, 更要与时俱进, 具有时代性
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许多优秀品德, 不是过时了, 更不是变质了, 只是有了新的发展和更多新的表现形式。社会主义荣辱观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推动“八荣八耻”, 也要与时俱进, 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现代价值观念也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要把现代市场经济体现的主体精神、效率观念、公平思想、竞争意识等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起来, 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教育, 使之扬起时代精神之帆。
以勤俭为荣这一条为例, 要想让大学生自觉勤俭, 就先要让学生了解新时代发生在社会上的各种奢侈浪费的严重后果。如果单纯让学生反复朗诵“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 或者让大家学习前辈的节俭事迹, 也许会有效果, 但是肯定不会好。问题不是出在这些祖诫和事迹上, 而是在于如果不能引导学生结合当前国家形势进行思考, 那就只能停留在吃饭的时候不剩米粒、穿衣要缝缝补补上, 这显然没有触到本质。
提倡这些美德, 要与时俱进, 就要放在我们国家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下, 要放在我们党倡导建立集约型新社会的大背景下。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就有一个很好的说明。一个获奖同学在回忆他的参赛经历时, 首先谈到的不是如何创业, 而是为什么创业——是我们国家一些落后的技术产生的极大能源浪费给了他深深的触动, 激发了他为国家节约资源贡献力量的创业决心。这个同学启发我们, 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传承中华美德, 不是要死板的教和记, 而是要与时俱进。教育不能是照本宣科, 要努力结合社会现实问题, 激发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对策。教育过程中不能机械地学宗旨背定义, 要理解宗旨敢于发展定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求知, 现代社会不只是单纯比较求知者决心, 也是比较求知者求知方式的时代。如何求知?当代大学生要敢于把书本的知识“请”进来, 更要会在求知过程中让自己的知识“走”出去, 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在探讨中崇尚科学,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求学好问美德在新时期的新形式。大学校园里的名家论坛、研究生学术沙龙等, 都是崇尚科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诠释。
同时, 我们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 不断运用好新的荣辱观教育载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的载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同外界联系与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也需要进一步挖掘互联网这个重要载体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红色网站”, 积极进行正面宣传, 可以开辟网上交流空间, 对于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的观点, 因势利导, 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荣辱观教育, 使网络成为主课堂、第二课堂以外的“第三课堂”,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要结合高校实际, 培养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过程中, 如果只是让学生知道“八荣八耻”, 而不能培养起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 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就是授“鱼”, 没有做到授“渔”。
主体性是人的基本特性, 它表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与主体性紧密相关, 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时, 首先要让青年学生自己做到自省自律、知耻改过。古已有之:“知耻近乎勇”,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学生必须处于主体状态, 才能自我教育,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逐步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高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过程中,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主题, 学生是主体, 学习活动是载体。主题要通过载体真正走到主体的心里去, 换句话说, 就是要能够激发学生自身自觉的荣辱意识。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花费更多心思, 设计出能够让学生主体充分意识到荣辱观就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的喜闻乐见的活动, 要拿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事情讲道理。
举个例子来说, 针对诚实守信的教育, 很多时候都是围绕着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失信现象进行批评, 范围很广, 挖掘面也很深, 从制假售假到很多商业企业的三角债等等。不是说这样的学习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不好, 但是也应该承认这些事情和高校在校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换句话说, 学生不会因为这些制假售假者的行为有强烈的耻辱感, 也不会因为某些企业的好信用有强烈的荣誉感。这样虽然也让学生受到了教育, 但是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个人感受。因此, 效果还是有限的。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从治理学生旷课、迟到、早退、自习室中喧哗、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沉溺于网络游戏、生活上奢侈浪费等种种违纪行为与不文明举止进行教育入手, 严肃校风、校纪。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在高校深入人心, 就要唤起学生对于荣辱的切身感受, 在组织学习活动时, 这点应该被充分考虑。仍以诚实守信为例, 活动可以落在学生自我约束的范畴内, 更具体一点, 如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讨论就是一个好的话题。“诚实者光荣, 作弊者可耻”就是诚实守信在这个问题上最好的体现, 这样的话题, 将使考试作弊的学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重新评价自己以前的行为。是“善”是“恶”分清楚以后, 学生自己就会自我批评。有了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评判问题的自觉意识, 学生就会自觉选择“荣”, 避免“耻”。再比如, 中央号召高校学子要回报社会已经多年, 可是很多学生仍旧认为回报社会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情, 这时就可以多组织一些相应的活动,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 也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从而调动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使他们感受到服务人民的“荣”。在这方面, 目前高校已经开展了一些很好的活动, 如组织学生定期参与社区服务、定期到孤儿院献爱心的公益活动, 开展暑期“三下乡”, 实地体察国计民生, 为当地政府献言献策等实践活动。此外, 大学生毕业后到祖国落后地区支持当地经济、文化建设, 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大背景下的新时代青年荣辱观。
综上所述,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民族的“德之大端”, 高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要做, 更要做好。这种教育学习, 不光是要书本的、形式的、理论的, 还要求让学生心有触动、脑有思考, 贵在“践行”。实质上, 社会主义荣辱观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机制, 鼓励社会成员按照社会认可的观念指导行为, 也是一个社会成员自我规范的有利武器。高校开展荣辱观的教育, 关键就在于通过感性认知的途径, 让广大学生心有所动, 真正乐于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导;在具体教育内容和方式上要积极思考, 与时俱进;要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 是生活在社会主义荣辱观大环境下的新时代青年, 时时要自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能动和激励机制, 做到授人以“鱼”之外, 更能够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罗维东.论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体系的构建.思想教育研究, 2007, (1) .
[2]李卫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扎实做好高校德育工作.思想教育研究, 2006, (5) .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
二零零六年三月四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其要求广大的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充分的树立起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思想。其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达了社会主义下的价值观的取向,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具备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在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总结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以八荣八耻为主要的内容,其充分的体现了社会主义下的价值观的民族性、时代性以及实践性,其具备着十分深刻的思想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前行的精神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二者之间互为补充,更好的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引导下的道德规范的前行方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追求的最终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我国实际的充分结合,在参考时代发展的趋势,我国已经于二零零五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体思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相吻合的。第一,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的主要特征和荣辱观当中“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表述意思都是要加强我国的民主法治的建设进程;第二,和谐社会当中“诚信友爱”的基本特征又和荣辱观当中的“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团结友爱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两点不谋而合,主要是体现在和谐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诚信相处的关系,在最大的程度上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便于更好的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三,和谐社会理论当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特征主要讲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能断子孙路,这在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说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所要求的,正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要达到的。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达成,在整体的建设过程当中,就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去指导,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去保障和谐社会在建设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加顺利的实行。十六届六中全会十分明确的指出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提出了在二零二零年我们所需要达到的目标,这就需要全党、全社会都具备一个良好的道德风气。所以,在这种形式下推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整合社会风气,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全社会的共同进步,就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引导下的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当中的科学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存在较大矛盾的重要问题给出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对于社会保障、共同富裕以及社会管理等多方面也具备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当中广泛的普及,对于进一步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使上层建筑和经济发展之间和谐有序的提高,以及进一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都具备着一个不可估量的意义。从实际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行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道德水平,在更高的层次上决定了生产力和生产关机之间的必然联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现代发展的过程当中就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的价值取向,对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当中更好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当中的主要特征,在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中都有一定的体现,而且社会主义容易管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方向,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夏东民,陆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误区的澄清——兼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J].河南社会科学;2011(02).
[2]李宇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要义[J].甘肃社会科学;2008(03).
[3]徐东.建立和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认同机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作者简介:
【社会主义荣辱观档案】推荐阅读:
中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06-14
关于开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09-25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06-15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师德建设工作11-03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雷锋精神演讲稿11-06
科学社会主义问世11-19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1-30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目录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