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共8篇)
(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行政诉讼法》规定,被提起行政诉讼的主体是()。A.行政机关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受委托的机构
D.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2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A.对等 B.平等 C.不平等 D.基本平等 答案:B 解析: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3、《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是()。A.上一级法院 B.同级人民政府 C.同级党委 D.检察院 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4、A市B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赵某私自从外省购进、染有口蹄疫奶牛30头一案进行行政处罚时,赵某不服并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于案情较为重大,他应当直接向()提起诉讼。A.B县法院 B.B县公安部门 C.省级高级法院 D.A市中级法院 答案:D 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4条的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有:(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法院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行政案件。这里的“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行政案件”主要是指:①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复议的行政案件;②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行政案件;③涉外或涉港澳台且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行政案件;④被告为县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地(市)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的行政案件;⑤其他重大、复杂的行政案件。故本题选择D。
5、《行政诉讼法》规定,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死亡,()可以提起诉讼。A.其近亲属
B.其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C.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公民 D.经人民法院指定的人 答案:A 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6、A养殖场因不服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所处罚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诉讼期间因A养殖场经营不善被B养殖场收购,那么行政诉讼的原告是()。
A.A养殖场原法人
B.B养殖场法人 C.A养殖场所在地政府组织
D.由人民法院指定 答案:B 解析:根据行政诉讼主体理论,行政诉讼中一方主体发生合并,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主体作为诉讼主体。
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为行政诉讼被告。
A.该派出机构 B.该行政机关
C.该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 D.该派出机构和该行政机关 答案:B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1条规定,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应当视为委托。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8、郭某对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行政处罚不服,提出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经审理,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处罚偏重,改变了原处罚数额。但郭某仍不服,欲将()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A.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 B.行政复议机关
C.当地兽医主管部门
D.作出行政处罚的执法人员 答案:B 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5条的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9、《行政诉讼法》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A.申请人B.证人 C.第三人D.原告 答案:C 解析:《行政诉讼法》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10、经人民法院许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代理人可以(),但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A.向有关组织调查,搜集证据
B.要求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提供材料 C.向有关公民调查,搜集证据 D.查阅本案庭审材料 答案:D 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经人民法院许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代理人可以查阅本案庭审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
11、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甲某涂改了检疫证明的数量和日期,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被涂改的检疫证明在证据的分类上属于()。
A.书证 B.物证 C.视听资料 D.当事人陈诉 答案:B 解析:物证是指以外部特征,物质属性、所处位置以及状态证明案件情况的实物或痕迹。如作案工具、现场遗留物、赃物、血迹、精斑、脚印等。故被涂改的检疫证明应该属于物证。
12、行政诉讼过程中,()负有举证责任。A.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 B.当事人和被告 C.被告上级机关 D.当事人 答案:A 解析:行政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故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负有举证责任。
13、行政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A.15日 B.30日 C.2个月 D.3个月 答案:D 解析: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4、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
A.3日B.7日
C.15日 D.30日 答案:B 解析: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15、刘某对当地执法部门的具体行政不服,起诉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经做出了不予受理的裁定。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向()提起上诉。A.当地执法部门 B.当地执法部门的主管机关 C.上一级人民法院 D.当地执法部门和人民法院 答案:C 解析: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形包括()。
A.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C.认为行政机关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不合理的 D.认为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答案:CD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故本题选择CD。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B.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C.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D.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答案:ABCD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故本题选择ABCD。
3、A市B县赵某对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未附有检疫证明运输动物”一案,先申请B县兽医主管部门复议,B县兽医主管部门对B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处罚决定作出部分变更。但赵某对处罚决定仍然不服,他可以向()提起行政诉讼。
A.B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在地人民法院 B.B县公安部门 C.B县兽医主管部门所在地人民法院 D.B县人民政府 答案:AC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故本题选择AC。
4、在何种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对于行政案件可以通过裁定移转管辖()。A.受诉人民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
B.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 C.上级人民法院决定自行审理原属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D.上级人民法院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案件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答案:ABCD 解析:移转管辖是有管辖权的法院将案件转移给原来没有管辖权的法院。移转管辖限于上下级法院之间,是对级别管辖的补充。在移转管辖中,当上级法院报请下级法院审判它所管辖的案件时,须经上级法院批准,上级法院在确有必要将应由自己审理的案件交由下级法院审理时,也应当经其上级法院批准。故本题应选择ABCD。
5、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作为被告的可以是()。A.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B.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答案:ABC 解析:根据行政诉讼主体理论,行政诉讼的被告包括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经过行政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为被告。故ABC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共同诉讼的成立条件 答案:(1)各个诉讼均由同一人民法院管辖;(2)当事人双方至少有一方为两人以上;
(3)各个诉讼的诉讼标的是同一个具体行政行为,或者是同一类具体行政行为;(4)须有相互独立的诉讼存在,共同诉讼是诉讼合并,独立的诉讼的存在是诉讼合并的前提。
评分标准:按要点给分,在要点基础上简要简述并言之成理者可以得满分。
2、简述行政程序法中确立行政公开原则的法律意义
答案:(1)满足公民的参政议政意愿。行政公开原则在行政程序法上的确立,为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权行使过程提供了一个正当理由。行政相对人可以在个人利益或者群体利益的支配下,介入行政权的行使过程,从而实现其参政议政的目的。(2)预防控制行政权力的滥用。现代行政权的核心是行政裁量。公开是确保行政信息能够使公民知晓的基础。这种评判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起到了相当大的制约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引导了行政权的走向,规范了行政权的正当行使。(3)提高行政行为的可接受性。提高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对行政权行使状态的可接受性程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让行政相对人参与到行政权的行使过程中去,并为其提供一个了解行政权行使情况的便利条件。
评分标准:按要点给分,在要点基础上简要简述并言之成理者可以得满分。
3、简述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特性
答案:(1)有权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可以依据宪法和组织法规定的职权范围或者依据宪法和组织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规章、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授权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
(3)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适用对象是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
(4)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是“决定、命令”。
评分标准:按要点给分,在要点基础上简要简述并言之成理者可以得满分。
4、简述不利行政决定程序中调查活动的特性
答案:(1)调查主体是行政主体。调查活动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且通常与决定机关是同一行政机关。(2)调查活动的目的是收集证据,解决决定的事实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意见,给予当事人主张权利的机会。
(3)调查是决定过程中的阶段性活动。调查是为决定的作出而做准备。评分标准:按要点给分,在要点基础上简要简述并言之成理者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论述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答案:(1)基本原则的涵义:是指由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对行政诉讼活动整个过程或者主要过程具有规范作用的,调整行政诉讼行为的基本准则。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由行政诉讼法予以规定的,是调整行政诉讼行为的基本准则,对行政诉讼活动整个过程或者主要过程具有规范作用。(2)行政诉讼与民事、刑事诉讼共有的原则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B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C辩论原则;
D当事人诉讼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E检察监督原则;
F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 G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3)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A法院以合法性审查为原则,以合理性审查为例外; B法院一般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而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
评分标准:在回答要点的基础上,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完整论述、有理有据者可以得满分,否则,酌情予以扣分
2、试论述行政诉讼法对行政附带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的主要要求
答案:(1)负责处理行政案件的同一审判组织,对行政和民事两类争议适用不同的审判程序分别审理,并且作出两个不同的判决或者裁定。
(2)与民事争议相关联的行政案件,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通过行政诉讼的起诉受理程序被人民法院受理并且尚未作出判决审理完毕。
(3)与受理的行政案件相关联的民事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在审理相关行政案件时对民事争议一并审理的请求;该当事人既可以是行政案件中的原告,也可以是原告以外的其他民事争议当事人。
评分标准:在回答要点的基础上,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完整论述、有理有据者可以得满分,否则,酌情予以扣分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2008年5月30日晚,张某在大酒店招出租车,因故与出租车司机李某发生争执,并造成李某轻微伤害,某公安局对张某处以警告的行政处罚,李某认为某公安分局处罚过轻,向市公安局提出行政复议,市公安局于2008年9月14日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将某公安分局对张某作出的治安警告处罚变更为治安拘留5天,张某于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行政复议决定。问题:
(1)本案应由哪一方承担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包括哪些内容。如举证不能,应承担何种法律后果,为什么?
(2)在本案中,是否存在第三人的情况?如果存在第三人是否要通知其到庭参加本案诉讼,为什么?
(3)试析本案中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答案:(1)行政诉讼中,由被告负举证责任。举证内容主要是证明自己没有责任。但是原告也要举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如果举证不能,就要承担败诉风险。(2)存在第三人,是公安局。因为被告是作出行政复议的机关,涉及的是公安局,所以公安局是第三人。应该通知第三人到庭,因为第三人在本案中有重大厉害关系。
(3)第三人是本案的关键人物,虽然没有被列为被告,但是其行为直接关系到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和执法活动的正当性。而且,原告与被告的诉讼结果不管如何,都需要通过第三人来最终实现诉讼的请求。
评分标准:对案例中问题定性正确的基础上,能够翔实地阐述理由,法律依据正确、充分者可以得满分,否则,酌情予以扣分。
2、严××的4岁女儿媛媛连续3天出现流鼻涕,咳嗽,发烧等症状。2012年8月4日上午8时30分送县人民医院治疗。家长见女儿病重要求立即住院,因无床位医院不准住院。40分钟后,医生才给媛媛看病,作了一般检查后,医生说,孩子病得不轻,但还诊断不出什么病,先在观察室观察治疗。医生开了药方,家长取药给媛媛服用后留在观察室治疗。上午11时,媛媛突然发生抽搐,面色苍白,不讲话,值班医生立即抢救。下午3时许,经抢救无效死亡。医院诊断死于急性心肌炎。严××认为医院开始误诊,又抢救不力,属医疗事故,一直反映到县卫生局。在县卫生局督促下,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对媛媛的死因进行鉴定,结论是媛媛之死不属于医疗事故,医院也拒绝承担任何责任。
2012年10月6日,严××向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认为鉴定结论隐瞒了事实真相,是错误的,请求县法院撤销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所作的结论。
问题:
(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行为是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为什么?
(2)严××不服鉴定结论该怎么办?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3)若县卫生行政机关根据该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作出了处理决定,当事人不服而起诉的,法院应否作为行政案件受理?为什么? 答案:(1)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因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不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而是专门负责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的组织。它所作的鉴定结论,仅对医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鉴定,并不确定病员及其家属与医疗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所以,不属具体行政行为。
(2)严××不服鉴定结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非具体行政行为不能引起行政诉讼,当然,严××若对鉴定结论没有异议,可以向更权威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
(3)当事人不服县卫生行政机关根据鉴定结论作出的处理决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因为县卫生行政机关以鉴定结论为依据所作的处理行为,涉及到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关键词:行政法学,教学模式,情景模拟,教学效果
《行政法学 》现有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剖析
1.《行政法学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理论性强, 概念繁多。《行政法学》概念多, 知识点繁杂, 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领域, 每一种行为, 都需要行政法调整, 都会受到行政法的管理。一个领域中会涉及许多行政事项, 每一个行政事项又包含一系列行政行为, 而每一种行政行为又会涉及到概念、特征、性质、效力、实施条件、基本程序、基本种类、法律形式及法律后果等方面的知识, 都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
(2) 教师讲授过程费劲, 课堂效果一般。在讲授本门课程中, 教师要不断地搜集素材、典型案例、事例, 每堂课都要讲授概念、原理, 分析法律特征和实施条件、实施程序, 要生动形象地讲清楚一个问题很困难, 这个问题讲完又进入下一个问题, 经常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听得毫无反应。
(3)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兴趣不大。在行政法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兴趣不大。许多学生不做课堂笔记, 课前很少预习, 课堂参与较少, 互动较少, 不积极思考, 课堂上回答问题不主动, 时间一长, 对这门课程就有了抵触情绪、畏难情绪。
(4) 知识掌握较差, 学生过关率低。《行政法学》课程可以说“难讲、难学、难考”。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 运用行政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实际执法动手能力不强。考试中有许多人挂科, 需要补考或重修。
2.现存问题的剖析
(1)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教学方法单一。《行政法学》的教学, 目前主要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 老师基本上是一本书、一本教案、一支粉笔讲到底。许多教师讲课从概念到概念, 从理论到理论, 离不开课本, 课堂教学满堂灌, 按部就班, 缺乏创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较少,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互动较少, 学生参与性不够,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涉及领域广泛, 内容极其丰富。现代社会需要行政法, 也离不开行政法。行政法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可以说,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 一生中都离不开行政法, 都要受到行政法的约束和调整。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广泛, 内容极为丰富, 概念多, 理论多, 知识点多, 需要学生掌握的东西太多, 又缺乏完整系统的体系, 知识比较分散, 庞杂, 学生难以掌握。
(3) 行政法案例学生难以亲身感受。受到自身生活环境的限制, 学生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较少, 难以切身感受到行政法, 没有参与行政执法活动过程, 对行政法不能形成直接的感性认识。不同于民法、刑法, 发生在身边, 随处可见, 随时可以接触到, 老师讲授形象生动, 学生学习得心应手。而行政法典型的案例本身就少, 教师列举一个案例, 学生觉得距离自己生活遥远, 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最终对本门课知识的掌握就比较差。
(4) 课程设置不太合理, 影响学习效果。本门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 学生只学过了宪法、法理学、民法、刑法, 有的学校民法或刑法还没有开始学习, 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基本上都没有学习。而行政法课程的学习, 必须是在掌握了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基本知识之后才能学习的, 《行政法学》与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课程同时开设弊端明显, 学生基本知识掌握不全面, 不能很好地理解《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 这样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
《行政法学 》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1.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及教、学、练、战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就是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 采取边教、边学、边做, 或是在短时间理论课后即让学生进入实训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行政法学》课程中, 对于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等内容, 可以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师讲授基本知识后, 让学生动手训练。
2.模块教学的教学模式。 《行政法学》课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模块, 即行政法理论、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教学过程中, 既按模块进行教学, 又注重各模块之间的衔接, 由于行政法的基础理论与行政行为和行政救济密切相关, 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梳理清楚模块之间的关系。由于每个模块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比如行政法理论和行政主体部分, 运用较多的是归纳总结法和对比分析法, 侧重于梳理清楚基本理论知识, 为后面的教学打基础。而行政行为部分注重运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行政诉讼则运用模拟法庭进行实训。
3.问题导向教学模式。 注重主体培养, 强化学生参与。由于传统教育一直以知识灌输为主要任务, 因而教学活动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展开的, 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 智慧和真理的化身, 掌控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被视为教学过程的客体, 只能成为特定观念和知识体系的被动接受者。问题导向的行政法教学是以学生的广泛参与和自主学习为基础的。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更主要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价值观等的影响, 而这些因素却往往被传统教学观忽略, 进而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带着问题去思考。
《行政法学 》课程教学方法设计改革
1.双向互动教学法。 从课堂上教师的单向灌输, 改变为讨论交流式的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教学。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 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行政法学教师可采取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自学基础上提出问题、与老师进行探讨, 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 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行政法学的研究现状及最新发展动向, 指点研究问题的方法, 使教学过程变成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的研究探索过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利于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行政法学》课程的教学也应该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需注意几个问题: (1) 不能把采用多媒体手段作为衡量《行政法学》课程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 而一味强调多媒体教学。 (2) 条件充分时才使用。在开展多媒体教学之前, 要加强对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技术培训、教学课件或软件的制作等准备工作。 (3)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教学不能取代教师的讲授、引导, 同时要注意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4) 在成功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 进一步开发网络辅助教学,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3.兰德尔案例教学法。 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创造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学习、研究大量的案例来理解和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与法律推理, 而不是死记硬背具体的法律条文。 (1) 选取案例。一是以案释法, 这种案例相对比较小, 是为了解释某个理论知识而设置的, 理论为主, 案例为辅, 应用在平时;二是真正的案例分析, 这一般是在学完某个完整的行政法理论知识体系时进行系统分析而设置的。可以选取没有定论的案例或司法实践案例。 (2) 预测结果。教师应将学生分析结果提前预测到, 这不仅可以保证教师对课堂的掌控, 还可以积极地指导学生。 (3) 制定讨论方案。任课教师首先要对案例进行理论铺垫, 然后找个适当的机会引入案例, 让学生有初步的分析思路, 再逐步对案例分析进行延伸补充。 (4) 总结点评。总结点评是整个案例教学的压轴。这个阶段教师要梳理分析思路, 对独到的个人见解和创造性的解决思路给予充分的肯定, 查漏补缺, 将大家没有分析讨论出来的知识点给予进一步讲解补充。
参考文献
[1]皋华萍:《案例行政法课程教学的学生参与机制研究》,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4年第11期。
[2]翟月玲:《网络辅助下的高校行政法学课堂教学改革评析》, 《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4期。
[3]王颖敏:《非法学专业行政法学课程的教学分析》, 《南方论刊》2014年第4期。
关键词:行政规划;存在问题;侵权;法律救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行政管理中,行政规划就是此处所指的“预”。行政规划是一个国家行使行政权力进行行政管理的基本表现之一。可以说,行政规划是政府行政活动的指挥棒,是领头军,它在行政管理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行政规划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更要谨慎对待,防止因决策失误或部分行政人员滥用权力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一、行政规划的内涵
行政规划,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业及其他活动之前所做的一种计划,是行政管理中的一部分,是行政机关为了实现特定行政目标而做的整体性规划。行政规划一经做出,便对行政主体产生约束力,行政主体不得随意变更或者撤销。行政规划是设定具体行政目标的活动,即其必须以具体的现实情况为基础,并且对现状要有正确认识,考虑到可以动员、利用的行政及财政上的能力,描绘出经过一定期限,一定努力,可以达到的具体目标。行政规划大都是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是可诉的,但也有部分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二、行政规划的法律效力
行政规划作为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其法律效力应当与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等同,包括公定力、执行力、拘束力、确定力等。而除此之外,它还有自身特殊的法律效力,比如,许可效力,行政规划一经做出,规划中所要采取的必要的具体行政措施、所涉及的利益调整便都得到了行政机关的许可,行政行为便有了依据;形成效力,“在形成效果上,系指计划一经确定,在拟定计划机关与该计划涉及权益人之间法律关系依该计划确定内容定之。故确定计划之裁决为具有形成效果之行政处分。此种广泛的、浓缩的及形成的法律效果,亦是确定计划裁决之特征。”如在房屋拆迁中,行政机关决定将某一区域进行拆迁改造,行政规划一经做出,便具有了形成效力,该区域拆迁对象都能够因这一行政规划的做出而得到补偿;集中效力,行政规划的集中效力包括管辖权的集中和程序的集中,以及最终法律效果的集中。
三、行政规划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规划主体权利滥用问题
行政规划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而由于当下的行政体制不健全,行政监管不到位,行政规划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得规划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有很大的谋利空间,因而出现了部分行政规划主体滥用权力进行谋私的现象。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行政规划主体滥用权力,通过拆迁、房建、招标等谋取暴利已经成为了当下官场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2.行政规划的变更问题
行政规划一旦做出,便不能轻易变更。但在现实操作中,部分行政主体随意变更已经做出的行政规划,比如某地规划部门,决定对某一街道进行改造,本来已经做好了规划并公布,但在施工过程中又再次变更了行政规划,而这次变更使得部分居民的权益受到了影响,居民起诉,虽然最后败诉,但这一事件使得当地规划部门的威信大大降低,人们对政府也没有了信任。
3.行政规划诉讼主体资格确定问题及法院立案问题
在行政规划诉讼中,其主体资格范围的界定是现行行政规划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解析这一法条可知,有资格的原告一是行政相对人如规划许可行为直接针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包括规划许可申请人、被许可人、被处罚人等;二是行政行为相关人如与规划许可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包括相邻权人、环境权人、公平竞争权人等。行政规划诉讼中的被告应当是做出该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而非行政工作人员。但是在现实中,很多行政相对人因行政规划的不合理而遭受损失时,往往求告无门,不知道谁能告,向谁告;部分法院碍于行政机关的权力,往往不予立案。
四、行政规划侵权的法律救济机制
1.完善立法
行政规划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若缺少法律监督和制约,极易损害公民的合法利益。因此,要完善行政规划侵权的法律救济机制,最根本的是完善立法,法律是司法和行政的基础,只有让公民的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才能让他们在利益受到行政损害时能够寻求法律的救济。
2.司法独立
要想使行政规划侵权得到法律救济,就必须要真正做到司法独立。这一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在现实操作中,部分法院不愿立案或故意拖延,或行政机关给法院施加压力,使得法院不敢立案,最终导致行政相对人在被侵权后求告无门的状况。要解决这一现状,就必须要让司法独立于行政权力之外,不能让行政权力对司法进行干预。
3.行政监管
除了立法和司法,行政部门也应当做好内部监管,制定相应的内部工作条例,公务员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公务员工作和奖惩条例。中央相关部门要为地方规划管理部门行使规划裁量权提供合法、合理、责任明确的机制。并要建立规划申请审批备案制度,做到全程跟踪,如果后期某一方面出现问题,需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4.社会监督
行政规划作为一种行政管理的手段,其意义应当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使行政机关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因此,行政规划部门必须要接受社会的监督,接受人们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只有这样,行政主体才能有更好的自控力,人们的信赖利益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五、结束语
总之,行政规划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行政的管理、法制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行政规划在运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完善立法,做到司法独立,加强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让行政规划发挥出它独特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青斌.论行政规划的法律性质[J].行政法学研究,2011,(2).
[2]徐丹.行政规划若干问题思考[J].行政论坛,2008,(6).
[3]汤阳.我国行政规划及其法律规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作者简介:
陈后胜,男,系成都广播电视大学文法艺术教学部教师,兼职律师,主要从事国家开放大学法学学历教育各法律专业课程的教学及管理工作、社区大学法学类培训及律师实务工作等。
人大法学考研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真题(91—09)
1991年(中国宪法研究方向)
一、名词解释
1、国家结构
2、比例代表制
3、一元君主制
4、庇护权
5、宪法监督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民主集中制
8、三权分立
9、公民、国家、人民
二、填空
1、我国爱国统一战线包括()者、()者和()者。
2、中央军委对()和()负责。
3、我国的经济特区目前有()。
4、法国现行宪法是()年通过的。
5、世界上最早的宪法是()国的宪法。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本质必然是一个,即无产阶级专政。()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我国选举规定,县级以下人民代表的选举实行举手表决。()
4、我国国家元首的职权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行使的。()
5、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是指自满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四、选择填空
1、我国的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负责。
①本级人民政府②上一级审计机关③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①国家机关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③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3、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等方面全面发展。①德育、智育、体育②德、智、体③品德、智力、体质
4、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①四年②三年③二年
5、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有权罢免本级()。①人民代表大会代表②人大常委会③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
五、论述题
1、试述我国1982年宪法的主要特点。
2、试述我国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内容。
1992年(宪法方向)
一、为什么“三权分立”制度不适用我国?
二、宪法规范有什么特点?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三、我国哪些国家机关实行合议制?哪些国家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为什么?
四、我国为什么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有什么好处?
五、马克思主义人权的概念与资产阶级人权概念有什么不同?
1993年(中国宪法方向)
一、何谓宪法性文件?何谓宪法解释?何谓宪法惯例?你对这些概念在我国的实践中有什么看法?
二、我国如何监督宪法实施?西方国家通常如何监督宪法实施?
三、试分析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你对于有关这方面的全过程有什么评论?
1994年
一、名词解释
1、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特别行政区制度
5、总理负责制
二、简答
1、自1954年迄今,我国宪法经历了几次修改?最近这次修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我国现行宪法中有哪些保障宪法的法律措施?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3、国体与政体的相互关系如何?
4、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如何?
5、美国联邦政府三机关之间是如何制约的?
三、论述
1、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论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中的表现。
1995年
一、名词解释
1、人民代表大会制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特别行政区
4、地方性法规
5、比例代表制
二、简答
1、试述宪法的法律特征。
2、试述宪法规范的特点。
3、试述违宪审查制度中美国型与德国型的基本区别。
4、试述现行宪法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设的主要表现。
5、试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论述
论宪法与人权的关系。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1996年
一、名词解释
1、宪法结构
2、魏玛宪法
3、基本法律
4、罢免权
5、言论负责权 二简答题
1、试述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相互关系。
2、试述我国选举法关于预选制的规定及其意义。
3、宪法解释有哪些分类?
4、试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利益调整功能。
5、我国的国务院总理负责制有哪些特点?
三、论述
试述宪法规范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相互关系。
1997年
一、名词解释
1、国家制度
2、宪法惯例
3、国家结构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4、选举单位
5、半总统制
二、简答题
1、试述宪法的地位。
2、试述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
3、宪法修改有哪些方式。
4、试述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5、试述特别行政区与一般行政区的共性和特性。
三、论述题
论宪法与港澳基本法的关系。
1998年
一、名词解释
1、宪法解释
2、宪法结构
3、国家行为
4、政治自由
5、倒阁权
二、简答题
1、试述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
2、试述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
3、试比较民族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4、试述我国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障。
5、试比较总统制国家和议会内阁制国家行政与立法的关系。
三、论述
论宪法与依法治国。
1999年(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一、名词解释
1、特别行政区
2、人民代表言论免责权
3、地方性法规
4、宪法惯例
5、地域代表制
二、简答题
1、我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及宪法规定的国家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
2、全国人大专门委会员的性质和任务。
3、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人员构成特点。
4、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
5、不成文宪法的特点及构成。
三、论述
论宪法监督制度。
2000年(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一、名词解释
1、宪法解释
2、宪法委员会
3、差额选举
4、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补偿
二、简答题
1、试述我国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2、试述受教育权的主要特征和内容。
3、试述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权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
1、试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的解释谈谈基本法解释权的分配。
2、试述宪法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治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罢免权
2、立法权
3、宪法关系
4、行政复议
5、行政强制
二、简答题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1、简述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2、简述宪法解释权与宪法修改权的关系。
3、简述平等权的内涵。
4、简述美国总统选举的基本程序。
5、简述宪法与行政的联系和区别。
三、论述题
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立宪主义
2、出版自由
3、宪法诉讼
4、行政征收
5、行政裁决
二、简答题
1、宪法规范的结构及种类。
2、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3、港澳基本法的保障体制。
4、抽象行政行为的复议审查程序。
5、西方国家规范表达自由的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山东人陈晓琪冒用同学齐玉苓的姓名上学并参加工作,遂引发诉讼: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8月13日就此案作出批复:“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根据该批复对此案作出了终审判决。有人认为,此判“违反了我国宪法”。
请就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及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判决审理依据的适用发表看法。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民族自治权
2、表达自由
3、看守内阁
4、行政优益权
5、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二、简答
1、简述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违宪审查的程序。
2、简述近代宪法产生以来在内容上发展的基本标志。
3、简述议会制下一会与内阁的相互关系。
4、简述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三、论述
1、论制宪权与立法权的关系。
第 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2、论行政听政的意义。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立宪主义
2、宪法判例
3、住宅安全权
4、财产权
5、即时强制
6、行政立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宪法制定权的界限。
2、简述美国宪法分权与制衡原则的表现。
3、简述宪法解释的基本功能。
4、简述宪法修改的限制。
5、简述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三、论述(共70分)
1、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救济。(40分)
2、论行政行为的效力。(30分)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第 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1、宪政
2、司法审查
3、生命权
4、宪法关系
5、行政补偿
二、简答(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我国宪法修正案关于私有财产权保护的主要内容。2、简述我国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原则的基本内涵。3、简述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4、简述行政执法的基本程序。
三、论述(共70分)
1、论我国现行宪法修改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40分)2、论我国行政许可设定的范围及其意义。(30分)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宪法变迁 2、合宪性推定原则 3、结社自由 4、通讯自由 5、行政裁决
第 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宪法规范变动的基本形式。
2、简述法律保留原则的基本含义及我国法律保留的基本内容。3、简述港澳基本法的保障机制。4、简述比例原则的基本含义。
三、论述(共70分)
1、试从宪法的角度分析有关禁乞的规定。(40分)2、试分析我国关于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30分)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
规范宪法
穷尽法律救济原则
行政合同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
社会保障权行政强制执行
二、简答
1.违宪与违法的联系与区别? 2.行政相对人参与权的内容? 3.制宪权的界限? 4.宪法与条约的关系
三、论述
第 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1.用宪法学原理分析收容遣送制度? 2.试析政府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试题
一、名词解释:
弹劾
行政指导
选举委员会
行政追偿
二、简答题
1、教育权的性质。
2、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
3、行政裁决种类。
4、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
三、论述题
1、论行政参与。
2、论社会权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2009年宪法与行政法
一、名词 1.政教分离 2.表达自由 3.税收法定原则 4.行政裁量权 5.行政事实行为
第 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6.宪法判例
二、简答
1.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2.宪法监督的专门机关监督机制。3.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
4.我国法院在行政案件中对规范性法律文件的适用。
三、论述
1.论自由权和社会权的联系与区别。2.论述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知情权的保障。
第 页
共
页
一、填空题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2.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所享有的行政权的法律转化形式,行政职权只属于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并不拥有行政职权。
3.国务院具有制定行政法规的职权。
4.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行为相比较,主要有单方强制性和 无偿性等特征。
5.行政行为合法的一般要件包括职权合法、意思表示正确、真实、依据合法、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
6.对某县一区公所所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向县政府申请复议。对某省一行政公署的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应向省政府申请复议。
7.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8.行政不当只发生在行政主体的合理裁量行为中,它侵害了行政关系的合理性。
9.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与行政责任的关系不同。其中行政违法必然会引起行政法律责任,行政不当与行政法律责任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10.行政不当的法律救济可以分为权力机关的救济和行政机关的救济,其中,权力机关的救济的效力最高。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D)。
A、不可诉性B、准立法性C、行政性D、执行性
2.《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属于(A)。
A、无条件放弃的许可证B、有条件放弃的许可证
C、无需生效的行政行为D、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3.对森林采伐许可证赋予当事人的采伐权(D)。
A、不得抛弃B、可予转让C、可予继承D、可予抛弃
4.在行政复议中,第三人享有与(A)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A、申请人B、被申请人
C、行政复议参加人D、行政复议代理人
5.在行政复议中,作为依据而在行政诉讼中作为参照的行政管理法规是(C)。
A、法律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D、地方性法规
6.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滥用职权,向相对方索贿之情形下颁发许可证的行为,应予(C)。
A、确认无效B、废止C、撤销D、确认有效
7.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是以行政法的(D)为标准对其所作的划分。
A、调整对象的范围B、作用C、功能性质
8.对于违法失职行为的公务员,应当(A)。
A、给予行政处分B、提起行政诉讼C、转换其工作岗位D、处以罚款
9.公务员对所在行政机关作出的奖惩、任免决定不服的,可以(C)。
A、不执行B、申请行政复议C、提出申诉D、提起行政诉讼
10.行政机关在从事行政裁决活动身份是(C)。
A、行政活动的管理者B、行政仲裁者C、居间公断者D、争议当事
三、多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行政征用的主要形式有(ACD)。
A、对集体土地的征用B、对居民住房的征用C、对文物的强制征购
D、对相对人船只的强制租用。
2.行政征收的环节一般包括(ABCD)。
A、征收事项登记B、缴纳鉴定C、缴纳申报D、款项征收
3.下列行为,属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有(BC)。
A、购买办公用品B、罚款C、清理“三无”人员
D、扫“黄”E、证明张某死亡
4.人民政府对土地使用权的确认这一行政行为,含有以下哪些内容(ACD)。
A、赋予权益B、科处义务C、变更法律关系
D、确认法律事实D、确认法律地位
5.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的权利主要有(ACD)。
A、对合同的监督权B、对合同的指挥权C、单方变更或解除合同权
D、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的相对方的制裁权
6.行政程序包括行政行为的以下几个方面(ABCD)
A、行政行为的方式B、行政行为的步骤
C、行政行为的顺序D、行政行为的时限
7.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包括(ABC)
A、程序法治原则B、程序公正原则
C、程序效率原则D、审裁分离原则
8.下列属于内部行政程序的是(AD)
A、行政系统内各部门公文办理程序
B、税务机关调查漏税、偷税事实的程序
C、行政复议程序D、行政首长签署程序
9.回避制度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CD)
A、执法人员本人不得是一方当事人
B、执法人员不得与当事人有近亲属关系
C、执法人员不得认识当事人
D、执法人员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10.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涉及下列事项的听证,不公开举行(ABC)
A、涉及国家秘密B、涉及商业秘密
C、涉及个人隐私D、当事人不同意公开
四、判断题
1.行政法规中的所有规定都是行政法规范。(f)
2.行政机关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可能是行政主体,也可能成为行政相对方。(t)
3.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t)
4.非行政主体参与行政管理的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f)
5.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多次使用、多次有效。(f)
6.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对自己的行政行为进行复查的行为。(f)
7.行政复议只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行政复议可以使一部分行政案件终结。(f)
8.申请复议的范围,只限于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t)
9.在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并享有一定的行政特权。(t)
10.我国法律规定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时应签订合同。(t)
五、名词解释
1.行政委托。行政委托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职责范围内依法将其行政职权或行政事项委托给有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受委托者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实施管理行为和行使职权,并由委托机关承担法律责任。
2.行政优先权。行政优先权是指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行政职权而赋予行政主体许多职务上的优先条件,即行政权与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的权利在同一领域或同一范围内相遇时,行政权具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
3.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
4.执行程序。执行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对受罚人执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处罚决定的程序活动。
5.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规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履行和承担的义务。
六、简答题 1.简述行政优先权成立必须符合的条件。
答:1.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不适用于个人或其他组织。
2.行政主体必须在行使职权、从事公务时。不适用于行政主体从事其他活动时。
3.必须是为实现行政目的所必需。不是所有的公务活动都可以行使优先权。
4.必须有法律根据。
2.简述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区别。
答:1.两者严格程度不同。行政授权必须以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为依据,也就是说行政授权是特定法律规范的结果,是基于立法行为而产生的dmj行政委托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的结果,基本上是基于具体行为而产生的。
2.方式不同。行政授权一般由法律、法规规定授权,或由法律、法规规定由特定行政机关授权。行政委托以委托决定(“委托书”等形式)来进行,有关事项均在委托决定中予以明确。
3.法律后果不同。行政授权的结果发生职权。职责及行政主体资格的转移,产生新的行政主体,而行政委托不导致新的行政主体的开成,其法律后果仍由原委托机关承担。
4.接受授权或委托的对象不同。行政授权只发生于原来没有取得行政主体
资格的一定组织机构身上,而行政委托可以发生于没有取得行政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身上,也可以发生在已取得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身上,还可以发生在个人身上。
七、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朱某于2002年11月被县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任命为县教育局局长。2003年4月县委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免去朱某县教育局支部书记和教育局局长的职务。朱某对县委常委会议决定不服,欲诉诸法律解决。
问题:
1)朱某与县教育局之间是否属于行政法律关系?为什么?
答:朱某与县教育局之间是行政关系,归行政法调整,因而属于行政法律关系; 因为,县教育局属于行政机关,朱某所担任之职属于行政职务,与县教育局之间形成了行政职务关系。
2)朱某与县委之间的问题能否适用行政法解决?为什么?
答:朱某与县委之间不是行政关系,不归行政法调整,因而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
因为A:县委既非行政机关,也非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不是行政主体,双方之间不存在国家行为职务关系。B:县委常委会免去朱某支部书记职务,属于党内职务任免关系,不属行政法调整范围;C:由于县委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和地位,其免去朱某教育局局长之决定不是行政行为,既不具有行政效力,也不受行政法支配。
案例二: 在1997年2月,某县道德乡人民政府批给马道村村民王某宅基地0.5亩。同年4月,王某在此宅基地上建起正房四间。此后几年间,王某未经批准,不断扩占集体土地,并相继建起猪圈、厢房、门楼、院墙等违章建筑。2003年4月7日,道德乡人民根据该县县委的(2001)45号文件对王某的违章建筑做出“限2003年4月8日早8点前拆除;到期不拆,乡政府强制执行”的处罚决定。4月8日上午,道德乡政府组织人员去该村落实、督促有关工作时,见只有王某一人执行处罚决定,认为是消极抵抗乡政府决定的执行,便用铲车将违章建筑推倒。
问题:道德乡人民政府的处罚行为及行政强制执行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该乡人民政府的处罚行为和行政强制执行行为均不合法。
因为1:处罚行为依据错误,该县县委(2001)45号文件不是法律规范文件,不能作为执法依据;2:乡政府做出拆除决定,没有法律、法规授权的职权来源依据,属越权违法行为;:3:行政强制执行行为不符合法定条件:
一、选择这本书的理由
由王连昌、马怀德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法学》这本教材,是我假期所选的、认真阅读的书籍。我为什么要选择一本教材作为阅读的数目,原因有二:其一,经过沈老师一个学期的讲解让我对行政法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而我自身作为公务员队伍的一员,选择一本教材从头到尾细致地阅读几遍更能固化对行政法总体所涉及的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是义务,也是责任;其二,开始阅读这本教材的时候是在放假前,当时初步的印象感觉这只是一本系统性的教材,从某种意义上是基础知识的编排,而在暑假中,7·23动车事件发生后,我感觉到作为一个公务员的责任,在这本书中也有一定的体现。为什么这样说呢?作为行政法,其核心是要调节个人与公众间的利益,要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在本书的第五章以行政法律责任命名,在本书的第十五章以国家赔偿制度命名。这两章是比较突出从行政过程中行政主体的责任、以及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造成伤害后需要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入手,对理解整个行政法的初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在通过学习行政法这门课程、阅读这本书籍之后结合个人工作经验的一点感触和理解,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予以批评和纠正。
二、感受之一:法的本质的精神包括平等、自愿、自主、自由、契约乃至法制。
第一次重大的启发在于我对什么是法以及为什么要创制法这一问题的思考。法的探源绝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过程,关于法也有很多令人神往和崇尚的故事。苏格拉底临刑前有朋友曾想劝说和帮助他越狱出走,苏格拉底认为这是违反公民对城邦和法律的责任和义务的。出于对法的尊重选择了对最后的牺牲。也有人讲法的缘由归结为博弈,认为是公民与国家权力的一种博弈,在一个国家的法的创制中,想必必是凝结了平等、自愿、自主、自由、契约乃至法制等思想在里面。①譬如,对于平等,民主为其提供保证。只有在一个民主的法治体制内,才能为全体公民提供一个平等地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权力机制,保证公民在立法上和司法上一律平等的法律地位,实现平等权利。②对于自愿,民主可以为公民提供自愿字表达自己的志愿和意志的机会,自愿地从事在法律规定和允许的范围内作为和不作为的事项,免受外力的强迫以逼使公民自己去干所不愿干的事情。③对于自主,一个体现民主化原则的法律体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现公民以及法人的自主性,充分行使其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主发展等自主权,使公民和法人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一点对于处于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各类企业事业等市场主体尤其显得格外重要,充分实现的自主性也是市场经济的要义之一。④对于自由,民主机制本身便意味着将公民行使自由权利提供保证。没有民主,便没有自由。没有民主机制的确认和保障,一切自由权利便要落空。与民主相对应的专制,只能扼杀和窒息自由。⑤对于契约,它天然地就是民主、平等、自主、自愿等的产物。契约是意志自由的代名词,但若在一个缺乏民主保障的法律体制和社会环境中,契约各方的意志自由也无从谈起,即便有一些意志自由,也只能局限在一个很狭小的范围和领域里。⑥最后,对于法治,民主就显得更为重要。法治作为一种社会状态,一种治国方略,一种价值选择,其本身就是民主的产物。没有民主,何谈法制,只能导致专制。当然民主的实现,也离不开法治。民主作为一种国家政治形式,为法治奠定基础;而法治则是民主的实现状态,是民主的最后结晶和形态。
对于一个国家的法的创制,贯彻和体现民主化原则非常重要。法律的根本在于受到人们的拥戴,否则,这个法律便是一个劣法,便是短命的,便会受到人民的最终抛弃。温州7月23日20时34分,D3.15次动车在行驶至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时,发生两节车厢脱轨坠落桥下事故,造成35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24日,铁道部给出初步判定,动车事故是因自然天气导致动车系统运行失灵,最终造成事故发生。这一草率的结论导致了网络上民怨沸
腾,关注动车事件真相的人越来越多。
三、感受之二:行政法创立的重要性。
第二个重大的感受在于我对为什么有对行政权力单独创立法律以及它的必要性这一问题的思考。随着自由法治国向社会法治国的跨越,以及干涉行政向给付行政方式的转变,现代国家为适应国民生存照顾等行政目的之要求,行政活动的内容空前庞杂,行政活动的领域空前广泛。同时现代国家又面临着时间紧迫性、空间不足性以及财源有限性的三不足状态。因此要求行政权必须集中、高效运行并合理配置资源,规划就成为一种不得不做的选择和最优化的选择。因为“没有计划的行政,其最大毛病在力量分散,劳而无功或资人作弊。”日常生活的复杂化,行政的触角不断地伸向私人活动的领域。在一定意义上说,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行政的时代、规划的时代。行政规划在纯粹的行政管理中的作用更是不能取代,它是行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个职能。因为它所涉及的问题是要在未来的各种行为过程中做出抉择,没有行政规划,则其他的行政管理活动如组织、人事、协调、控制等都无从实施。“现代政府的所有行政行为,都和计划行为分不开。”
与此同时,现代国家的行政规划无论是拘束性规划还是非拘束性规划都广泛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或许行政法的学科的出发点,在于检讨行政如何受到法的拘束,以确保人民的基本权利。因此,行政机关的行为中,凡涉及人民权利或义务者,均应成为行政法学科讨论课题。这可以说是对行政法学研究范围的一个精辟阐释。在以人为本的价值模式和人性尊严理念的关怀下研究行政机关的行为和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保护,应该成为行政法学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这也与行政法学自身的发展相契合。因为不仅行政法的产生与人性尊严理念有密切关系,而且国家各种行政领域,举凡行政组织、行政作用、行政救济等,亦皆须从维护人性尊严的观点去加以体认与运作。行政法学科由于长期形成的类型化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容易造成自恋式的自我欣赏,而客观上形成研究范围的自我封闭。法治实践的发展和人文关怀的需要,就成为打破这种封闭性的有效钥匙。行政法学对于行政规划研究由最初的简单拒斥,到现在有关研究逐渐升温,就是行政规划的运用日益频繁和人们面对行政规划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在行政法学研究领域中的投影。
但是行政规划在行政法学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与其在实践中的地位和影响远不一致。“行政规划在现代行政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但在行政法学中的研究却起步较晚,尚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关注,具体实践与理论研究之间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从宏观的理论体系上考察,国内行政法学研究中,行政规划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行政法学教材和专著中很难寻觅到行政规划的踪影;在行政行为的理论体系中也未给行政规划留下一席之地。现在有关研究情况虽然稍有改变,但由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也不能完全回应现实的要求。
社会科学的交叉从半个世纪前开始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尤其是制度变迁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博弈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这四个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分析基础上的新兴领域。这四个以人类行为理论为中心重建的科学新理论通过推动行政法学重新评估行政法的规范体系和价值学说, 并达到重新进入社会科学的目标。公共选择理论、博弈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从人的角度考察了在已定的约束条件下彼此依赖且关注自我利益的个人怎样做出选择并决定制度的存废和变迁。以人的回归为起点、取代进行静态分析制度的传统规范学说给长期以来主流行政的学说、命题和方法造成挑战, 还将促进行政法学的深刻变革和反思。
二面向社会科学的行政法学
(一) 公共选择理论与行政法学
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的公共选择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公共选择是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理论假设在政治领域, 特别是在政府决策领域的应用。公共选择的目标是了解社会中政府的运行方式, 评价并重建行动规则和政府决策的规范性基础。公共选择的主题是司法审查、行政程序、政府管制、投票规则和国家理论等, 它与宪法行政法学和传统政治学相同。公共选择理论因为利用了被视作交易的政治、经济人假设和方法上的个人主义而得出与公法学和传统政治学大相径庭的答案。
在行政法学研究中应用公共选择理论有利于改变行政法学的知识基础, 推动行政法学者在实证行政法学的解释学和方法论上建立探索性的、全新的共识并重建博弈规则的行政法学。
(二) 博弈理论与行政法学
在了解法律规则如何影响人的行为方面, 作为公共选择理论重要分析工具的现代博弈理论大大地增强了人们的洞察力。在行政法的现象世界确立一种人类行为理论是实证行政法学的主要任务, 博弈论是用来预测、解释和描述行政法现象的有效分析工具, 适合的博弈模型会被用于预测行政法规现象的博弈均衡和解释描述。实证行政法学重要内容之一是预测均衡。行政法的均衡分析比经典博弈理论中的个人决策和两人博弈求解更加复杂。在真实世界中, 行政法的博弈是知识、地位和权利不对等且不平衡的普通公民、利益集团、行政官员、法官和议员构成的多人博弈, 无法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善和不完全等问题, 而行政法作为主要博弈规则也不是已给的外生变量。
(三) 机制设计理论与行政法学
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下, 行政立法是一种机制设计。而其面对的基本问题是委托一代模型中的激励和信息问题。机制设计理论有利于人们更加理解立法中有关规范性的问题以及在行政立法领域设立实证行政法学。
1.以方法上的经济人假设和个人主义建立为基础建立行政立法的人类行为动机理论。在传统行政法学方法上的利他主义假设和有机体主义的前提下, 由于把行政立法当成反映公众意愿和追求公众利益的过程, 而不再是行政立法所关注的问题。
2.分析行政立法是否可行的客观前提是了解信息的非对称性和不完全对称性。由于行政立法理论中多种以效率为借口的裁量权和以公共利益名义建立的保密制度等存在, 使得信息更加复杂且不对称而不能消除立法的不完备性。不可能“真实显示偏好”使得在行政立法时很难根据不同的信息约束条件做出不同的制度安排。
3.行政立法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建立激励机制。满足激励相容和自愿参与原则的行政立法是在现实中可执行并且有效的, 同时行政立法实证理论的坚实基础由这两个原则一同奠定。
4.只有纳什均衡的行政立法才能避免被严重扭曲或虚置而被有效执行。纳什均衡的基本前提是平衡配置参与人的义务和权利。机制设计者只有建立有效的约束、充分的激励并且把公民和行政官员视作过程的、理性的参与者, 才能推动人们互惠互利的积极参与博弈。
(四) 制度变迁理论与行政法学
在社会中, 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度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行政法学者通过在行政法领域应用制度变迁理论, 其分析能力获得很大的提高。
1.研究中国行政法的制度变迁的可能路径。在面临经济全球化和法制化以及中国特殊社会历史原因的情况下, 确实有必要注重政府主导型的自觉构建和强制性变迁。同时, 也要重视推动和尊重诱致性变迁和自生自发秩序的扩展以及理解变迁与外来制度、原有制度的演进和传承关系。
2.利用“需求和供给”的理论模型发展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变迁理论。庞大的人口和稀缺的资源导致中国行政法的变迁。作为制度变迁主要供给者的政府不能消除立法中的制度不均衡且维持无效率的立法安排, 使得在处理以上问题时会表现出中国的特殊性。
3.研究制度变迁中行政法的机制设计问题。由于在制度创新的转型社会中的具体制度安排和基本制度环境存在于整体变迁之中, 行政变革的发起者需要透彻掌握现实力量和传统思想对公民、组织和官员行为的影响, 在开放性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提供新的技术、信息和知识而不是只向立法中提供立法建议和价值判断。
三结束语
由于人们的理性有限且如今的行政法学是一个独立、非自治的学科, 在社会科学的开放性研究中建立行政法学的自治性是一条有前景却艰难的路。我们只有真诚地面对中国的现实, 虚心地借鉴社会科学知识, 才能秉持严谨的学术精神来完善我们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包万超.面向社会科学的行政法学[J].中国法学, 2010 (06) :48—60
[2]冯威.行政法视野中的公共政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2
[3]李洪雷.中国行政法 (学) 的发展趋势——兼评“新行政法”的兴起[J].行政法学研究, 2014 (01) :112—119, 126
[4]方颉琳.论行政诉权之二维建构模式[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 2014
[5]朱新力, 梁亮.公共行政变迁与新行政法的兴起[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3 (01) :113—120
——题记
国家政策对于每一个地方而言都是一样的,只是执行的力度不一。创业者需要衡量的是你所中意地方的不同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融资政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外贸等政策。
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效率,创业者也应该把行政管理环境作为重要的创业考察因素。
案例1:企业离不开政策扶持的大环境
案例说明
温州科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是中国温州第一家留学生企业,公司主要致力于通信网络测试系统的研发和销售。目前,科赛技术已通过“双软认证”,主要产品 “Connsis-DTS xDSL自动测试系统” 已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立项。
案例分析
2001年9月13日,4位年轻创业者在温州向位于开发区内的温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介绍他们的“X—DSL自动测试系统”项目。当天下午,他们就在工商部门办理了公司名称预登记手续,成为创业园首家入驻的留学生创业企业。
科赛公司的成长得到了温州市、开发区、创业园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除了给予200平方米的免费创业用房外,创业园孵化器专项资金无偿资助科赛公司50万元,用于“X-DSL自动测试系统”项目的后期研发。
案例启示
政策法规环境,主要是指与创业者创业及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规定与制度安排,包括对创业者及其企业的优惠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法规制度两个方面。政府的创业政策是指激励创业的政策,包括对创业活动和成长企业的规定、就业的规定、环境和安全的规定、企业组织形式的规定、税收的规定等。各地政府所支持的行业都会根据地方情况有所侧重,或者会对某些行业实施优惠政策。
政府的支持因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水平、税收和租金的水平、创业扶持措施限制大企业的垄断,以及对行业准入、市场准入的管理等。
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海市政府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简称“十八条”)、《促进小企业发展的决定》、《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等。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类优惠政策,以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创业事业的发展。
为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出台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规定进一步放宽了对民营经济实体经营范围的限制:申办私营企业,股东为自然人的,不再要求提交暂住证,申办个体工商户,不再因户籍原因核发临时营业执照,一律核发正式营业执照;允许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分期缴付;进一步放宽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名称登记......
案例2:行政管理环境包含着效率与公平
案例说明
天津市普辰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是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高科技民营企业。自1988年成立以来,公司承接了一系列大、中型自动化成套项目的设计、制造、维修、服务工作,已成为自动化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并逐渐在计算机、电子、机械、销售等领域中展露拳脚。
案例分析
张敬民刚开始创业时,公司入孵在天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毕业后在高新区政策区的科研基地购买了几千平方米厂房,开始进入了发展轨道。1998年又在华苑产业区购地建厂,结束了普辰公司四处漂泊的历史,步入了稳步快速发展阶段。
民营企业的成长比较艰难,受环境左右的因素似乎更大一些,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对民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天津高新区经过多年艰苦创业所营造出的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政府机构的高效率办事方式,使企业可以一心一意地做自己的业务。张敬民认为创业的外在行政管理环境不仅包括政府机关的廉洁高效,也蕴含着行政管理之下的公平与公正,这些也是必须深入考察分析的环节。
案例启示
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效率,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为创业企业减轻负担,还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有益的政策指导。创业者在选择创业的过程中都应把行政管理环境作为重要的创业考察因素。
【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推荐阅读: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10-28
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听证程序区别06-18
5.3、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应对制度07-21
公证与行政处罚07-19
行政工作改善与创新07-06
行政工作分析与评价10-21
政治学与行政学就业10-17
高校的教学职能与行政管理10-09
酒店行政人事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