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外活动论文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课外活动论文(精选8篇)

创新课外活动论文 篇1

2002年,我校作为全县重点教改实验学校,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的研究课题“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被确定为湖北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并将此项工作确定为学校“二五”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科研项目。围绕这一科研课题,我们在近三年的时间里进行了全面、系统、有效的尝试,在实验整体构思的“准备启动——全面推进——总结推广”三个阶段中,现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去年,接受了市科院课题专项检查、考察,各位领导、专家给予了“机制全,特色明,工作实,效果好”的评价,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创新教育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县教改先进单位”、“课题实验先进学校”。

在此,就前段课题实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立实践活动目标

我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进行目标设计过程中,特别关注实践性特征。积极提倡运用调查、采访、观察、实验等行为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实践活动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评估的需要来确定。主要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方面。因此,我校确定了如下实践活动目标:

学校研究目标:

通过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研究,探索出一套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模式,研究出创新教育实践活动评价标准。

教师目标:

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价值观、学生观、评价观,学习相关理论,提高业务研究水平。通过课题研究,把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研究内容、形式、结果总结形成实践指导经验。使教师真正成为科研型教师、反思型教师。

学生实践活动目标:

情意目标。情意目标是开展初中课外活动的主要目标,它包括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接触社会,了解我县的域情、人文地理、环境等,了解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效,增强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感情,通过小组合作研究问题,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

认知目标。包括调查、访谈、了解某些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用的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对某些事物的探究能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

操作技能目标。包括通过测量、识图、设计、科技制作、市场调查、上岗实践等活动,初步学会某些操作技能。

能力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加深对学科语言、符号的理解,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资料搜集、整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信息的处理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将上述目标分解为三个年级的阶段目标。

初一主要是培养以交往为主的实践能力。这种以实现人的社会化为目标的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的合群性格、协作精神、开朗个性等社交能力及品质。

初二年级主要是培养以认识世界为主的实践能力。这种实践重在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培养兴趣,发展科学,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选择、构建能力等,培养实际操作与科学实验能力。

初三年级主要是培养以改造世界及价值实现为主的实践能力,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想象、创造、发展,能运用它认知解决实际问题。

二、构建实践活动模式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实践活动操作模式,根据本校实际,将模式的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八个步骤(见表一)。

1、问题生成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生成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设计并提出;二是学生自主发展并提出。无论哪一种方式提出的问题都必须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论证,形成活动主题,即“发现——论证——生成”。主题论证要注意三点:首先,主题是否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是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包括学生实际经验和实际操作的达到度;再就是主题切口要小,选题时应小而精,容易操作的,重在科学研究的方法的掌握。

一般步骤a

一般步骤b

问题生成阶段

确定研究课题

制定研究计划

确定研究课题

做出假设

实践体验阶段

收集资料

加工分析所收集的资料

提出论点或假说

设计实验以验证假设

实验并记录数据和现象

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阶段

撰写研究报告

自我反思

成果交流

撰写研究报告

自我反思

成果交流

适用研究类别

社会科学研究(大文)

自然科学研究(大理)

表一

活动主题确定后,要指导寻找主题研究的切入点,制定活动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步骤”、“预设成果”等几个方面。如丁志娟老师指导学生撰写“我的家乡地方特产”的主题研究方案为(见表二):

创新教育课题实验活动指导方案

研究主题

红山地方特产

指导教师

丁志娟

课题组成员

初一⑺⑻班每班10人

组长

张金

班级

初一⑺⑻班

研究背景:红山地方特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了解这些,对家乡的经济与文化有深刻的认识。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从活动中了解家乡的风俗文化、经济发展情况。结合语文课本中说明知识,灵活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建设家乡的主人。

研究内容:

1、特产品种及归类

2、特产的特征、制作方法

3、有关特产的传说、典故、目前状况

4、个人对特产的看法与建议

研究方法: 参观法、调查法、网络信息法、资料法

主要步骤:

1、具体确定红山有哪些地方特产

2、从各种渠道了解已确定的地方特产

3、总结报告

预期成果:一份小报告:关于红山特产的调查报告。

表二

2,实践体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收集分析信息、调查研究、初步交流,形成一定的观念和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必须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只能给必要引导,引导的特点应该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也就是说不能包办代替,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一个自由开放的心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进行下一步的验证。这个阶段主要采取一是资料式,即学生通过、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经分析、概括而得出结论;二是实验式,即针对课题动手做实验,通过分析实验和总结实验结果,看课题是否成立、有效。在活动实施前,要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针对学生活动的具体任务,渗透关于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的专题讲座。

3、表达交流阶段即总结阶段。先是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其表达方式有陈述式结论表达、辩论式结论表达、竞赛式结论表达、研讨式结论表达,以及个性化表达(即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或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在表达交流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对结果的反思是问题解决学习的最后一个步骤,这也是学习者常常感到困难的一个阶段。学习者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急于求得答案,而忽略了这个阶段,但这却是积累经验、避免以后再走弯路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是不容忽视的。

三、建立实践活动的评价

实践活动的实施,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评价应贯穿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评价的内容和形式,都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其评价的目标重点放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收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操作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创造能力及社会交往、协调能力和反思能力,还有教师指导能力与反思能力等。评价模式采用多元化评价,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反馈形式的多元化。

我们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评价是采取多元评价,其依据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评价时不是“一把尺子”量学生,不是单一看学生是否将问题解决,而是看他怎样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思维、创造能力及个性特征。同时,强调多元化主体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和教师互评、家长和教师互评,学校与社会评价等等。

1、学生评价。我们采取问卷评价法、促进者评价法、实际操作评价法、成果展示评价法、小组评价法和反思评价法等方法进行评价主体。

问卷法评价:在实践活动后,教师可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评价。

促进者评价法:促进者包括教师、家长及其他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社会人员。评价形式是多样化的,哪怕是送去一个微笑,伸出一个大拇指,爆出一个掌声,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要鼓励学生创新,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天马行空的设想,允许学生对知识的怀疑,允许学生做他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持学生的探求欲,准确把握学生的闪光点,予以恰如其分的延伸,于平淡处寻精彩,让学生始终处于向前、向上的追逐中。

实际操作评价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学生的活动过程,这是活动评价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最主要的方式。

成果展示评价法:当一主题或某一阶段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相互评价。学生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可展示实践报告,可展示反思日记,可展示创作成果,通过展示,充分表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小组评价法:即活动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便于集思广义,相互启发,同时培养学生的群体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

反思评价法:反思就是回顾已进行了的活动,把握既定目标、评估进展,提出改进方案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反思的起点是问题的生成。我们要求学生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参照过去对现在的自我进行反思和评价。二是根据他人的评价来反思评价自己。三是通过和同伴的比较来对自己进行反思评价。反思结果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对获得结果的整个思维过程进行检查,检验推理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二是每解决一个问题后,应反思从该问题中可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以后借鉴。反思的有效方法有:(1)找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和关键,搞清楚自己是怎样寻找思路的。(2)对解题方法重新评价,找到最优解决方法。(3)思考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是否有某种技巧值得吸取,是否有某种技巧在以后类似的场合用得上。(4)弄清楚从当前的问题中,可以得到哪些结论或吸取什么教训;概括出问题的一般结构、特点,总结出运用该问题解法的条件范围,以便把该问题的解法推广到同一类型的所有问题。在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将注意力指向研究的过程上,而不只是结果的正确与否;要鼓励学生按照他们所掌握的对这个世界以及这个问题的认识,来评价自己的答案,评价自己操作方案的有效性,评价自己在问题解决中学到了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及时性、阶段性的自我反思评价,“让每个人的头脑刮起风暴”,发现自己的心灵所需,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发展,完善自己,在自己的发展极限内达到卓越。

我们从袁盼同学关于《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状况》的研究报告看到,他这样写道:“我无法阻止人们乱砍滥伐为数不多的森林资源,但我可以节约每一张纸,可以抑制自己家中要换家具的欲望,我可以爱护花草树木;我无法阻止人们乱捕滥杀珍稀动物,但我能做到不捕、不吃国家保护的所有动物;我无法阻止铺天盖地的白色垃圾污染环境,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无论在哪里不乱扔废弃物。虽然我无法阻止破坏环境的事情太多,但我能做到保护环境的事也不少。我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我想,如果人人都这样做,那么我们生活环境就会减少一些污染。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共有的家园,保护环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通过对活动研究的反思,袁盼同学向全校同学发出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倡议,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响应。

2、教师评价。就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而言,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

一是从问题的生成到指导方案的撰写的评价,看是否科学、合理;看是否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社会科学原型;看是否研究了学生实际,包括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的已知经验、学生的发展潜力,是否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估计并设计了应急预案。

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教师的评价着重评价三个方面:价值追求(即在价值取向上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核心目标)、过程特征(即在过程特征上应以促进学生个体和谐地发展和创新个性的充分张扬为根本宗旨),模式选择(即在模式取向上应以构建高度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着眼于“以生为本”的多样化的指导方法、途径和模式为根本追求)。

三是教师的自我反思评价。在每次实践活动中反思不断贯穿整个活动进行的始终,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真正发现问题,不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能更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例如:一位教师设计了一次主题为“我们的环境怎么了”的活动。设计了一张表格(见表三),让学生带着表格去调查。

序号

环境问题的现象

表三

学生调查的积极性很高,获得了许多实地调查资料。然后回到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汇报了一下结果,便让他们给当地环保部门写一句话,当作建议提出来。后来经过教师的反思,认为此次探究活动的收获是肤浅的,因为学生根本没有进行深入而扎实的思考与研讨,只是一种单一的倾吐心声。后来他将表格重新设计成如下式样(见表四),并让学生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探讨出原因、对策后再去设计建议。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

问题

现象

污染源

污染区域

思考

对策

表四

四、形成实践活动体系

经过两年的探索,我们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实践活动管理体系。

1.实践活动组织管理体系

实践活动组织管理体系

教科处

教务处

指导组

教研组

课题组

考评组

年级组

实验教师

实验学生

领 导 小 组

图一

2.实践活动过程管理体系

实践活动过程管理体系

场地设施

阶段总结

研究对象

人员构成

职责分工

内容载体

信息收集

成果物化

程序进展

图二

3.实践活动模式管理体系

指导小组

学科组

评价小组

生成课题

实践活动

活动评价

实践目标

实践原则

实践方式

活动安排

活动组织

活动实施

课题评价

学生发展

教师发展

实践活动模式管理体系

图三

4.实践活动资源管理体系

学科教师

管理人员

社区部门

内容资源

校内资源

社区资源

生活经验

学科课程

科技前沿

各班教室

运动场区

社区合作

公共资源

社会实践

综合馆室

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管理体系

图四

上述四个体系在实践活动实施中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实践活动研究处于规范运行。

五、提供实践活动保障

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按照“以‘名师工程’为动点,以‘艺术教育’和‘体育传统特色’为铺垫,以与新课改接轨为出发点”的基本思路,强化科研兴校理念。先期围绕准备、启动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更新观念,形成一致共识。为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实验,全体教师参与实验,学校通过多种途径,给领导教师“充电,使“创新教育”在领导与教师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一是建立业务学习制度;二是请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讲座;三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学习;四是组织教师参加计算机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培训,培养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五是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对社会各单位、自然场所进行调查,了解社会信息。

通过给学校领导教师“洗脑”、“充电”,他们的观念变了,理论更新了,一致认为:学校教育,必须转轨;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2.健全机制,形成一个定规。学校为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在全县率先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教科处。就该项课题实验学校明确要求:“在科研处统一管理下开展工作,落实规划;在指导小组的全面指导下寻求理论指导、专家点拔、学习研讨;在领导小组的保障下健全机制,明确责任,落实管理。”科研机构的设立,使该课题研究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加强了管理的力度。尽管学校过去就教科研工作已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但考虑到“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学校、教师面临的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既与它课题研究有一些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是各学科实验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探索、总结创新去解读的专题,为使这项工作健康发展、稳步推进,并做到制度化、常规化,我们根据工作需要修订了“一个规划”、“两个办法”、“三个制度”、“四类职责”、“五类方案”。

一个规划:《红山中学教育科研二五规划》

两个办法:《教育科研常规工作考评办法》、《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办法》

三个制度:《科研处管理制度》、《科研处课题实验教师学习制度》、《教育科研成果评审及奖惩制度》

四类职责:《科研处主任职责》、《科研员工作职责》、《科研课题实验小组组长职责》、《课题实验教师职责》

五类方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方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方案》、《实践活动课题组评价方案》、学校课题组制定了《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方案、各学科课题组制订了《学科课题研究方案》、

我们在实验工作中务求使“规划”成为贯穿此项工作的红线,“办法”成为规范工作的指南,“制度”成为推动工作的保证,“职责”成为评价工作的依据,这就使得实验工作行得实,走得稳。

3.范例引路,形成以点带面体系。我们重视理论的指导和专家、领导的点拨,更看重学科间、学科内教师之间的示范作用。首先,我们要求教师在“求稳、求实、求活、求效”的八字方针指导下,在编制实验计划和推进程序上确保“三性”:可行性、针对性、适用性,在实际工作中确保“四个协调”:与整体工作协调,与其它课题实验协调,与教学内容协调,与两个特色学校(市“艺术教育试点学校”和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创建协调。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投入实验。在一阶段实验后,学校指导小组和教科处通过实验小组内教师间的活动课汇报展示和每学期全校常规的实验成果验收,从中推出精品。在实验教师中作示范推广展示,供作示范的有活动课的课型模式、活动课的方案设计、活动过程构想、活动主题的确立、活动评价方法和活动相关的档案记录样式等,让全体实验教师在实验中有借鉴,在借鉴中有创新有提高。仅2003年春季,我们组织了活动课示范活动四次,推出优质示范课二十六节,档案(指导方案、记载、评价记录档案)展示四次,推出设计科学、有创意又适用的设计记录和指导方案四十余种,共三百多份。从2003年5月开始我们又挑选了部分优秀教师参与实践,现在实践教师已达到40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觉得全面尝试的时机已经成熟,从2003年5月份开始,由实验转向实践,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至现在每个实验教师组织开展的实验活动频率相当高,其活动涉及到人物访谈、科技制作、社会调查、艺术创作、科技实践等,学生活动的踪影由课堂到室外到社会的不同角落,七个月时间,他们从学生手中收集到的活动记录表或访谈记录、写实作文、活动报告、反思评价万余份,收到学生制作的工艺品、书画作品等近两千件。整个实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4.多方结合,形成纵横联动研究网络。为了使课题实验向纵伸发展,我们注重了多方结合,逐步形成了横纵交错、联动研究的网络结构。

一是注重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比如:初一数学课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一(5)班兰智老师在课堂上就为学生们准备了一袋大小均匀颜色为青、黄两色混合的豆子5公斤,怎样估计它们当中青豆与黄豆各约占多少公斤。学生们自愿组成研究小组,讨论方案,并且进行了具体的分工,最后,每组派一位代表发布研究成果。它们的研究方法令看课的教师们大开眼界。其中有一位学生说:“最为准确的是将青豆与黄豆全部一一分开,要是人工分检则废时废力,没长眼睛的淘沙机能分离普通沙子和铁沙,我们今后能否发明一种能识别颜色的机器,将它们分开不就行了。但现在我们只能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办法,看样本中青豆与黄豆各占的比例,然后再计算总体中青豆与黄豆各约占的重量。”你看多好的想法,联想多丰富,思维多开阔,今后教师若再重视引导,说不一定明天就是一个发明家。

二是平常研究与假期研究相结合。我们的研究不只是局限于平常上课期间,在假期同样没有放松创新研究活动。去年寒假,学校教科处要求每个实验教师各组织若干个小组开展一至两个课题的研究,效果显著。如以三(8)班袁盼同学为组长的五人小组确定的研究课题为“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状况”,他们调查了四个乡镇、16个村组、5个厂矿企业,访谈了上至乡镇长,环保局长下至小学生,近300人,撰写题为“农村环保不容乐观”的调查报告,对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向有关部还提出了很好的合理化建议经过反思,还向全校发出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倡议。

三是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相结合。在课题研究时有些涉及到高年级理化等理论知识的课题,低年级学生就无法开展研究,这样共同一起开展创新研究,就弥补了相互的不足,实现突破。比如:去年十二月以三(3)班王定周同学为组长,由初

一、初

二、初三三个年级各三名学生组成的研究小组,参加了“学校锅炉烟囱有多重”的主题活动,初三年级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实地测量烟囱的高度,初一年级学生计算它的圆管的体积,初二年级学生计算铁的质量,他们组成一起就完成了这个课题的研究。这样初

一、初二年级学生还向大哥大姐们学到了不少知识。

四是学校基地创新与校外基地创新相结合。校内有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室、音乐室、微机室,光这些还不够。在校外,我们的基地有乌云山、屏峰两个生态茶园,有溪坪良种场,有毕升森林公园,有自来水厂,这些都是他们开展课题研究的空间,他们的知识领域就在这些地方得到拓展,他们的能力就在这些地方得到创新。

五是教师创新与学生创新相结合。和在课堂内一样,课题研究中教师是促进者,研究的主体仍是学生。例如:李定章老师设计的“炒菜”活动指导方案,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联系起来,将生活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将知识运用与思想意志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整个活动过程按“清洗——准备——制作——收束——解说——自我评价——整体评价”的思路展开,特别是让学生在说明炒菜程序要求,火候掌握,生熟程度上,都由学生用知识作解说,让观摩活动课的专家无不惊叹,专家的评价是这堂课“融知识性、常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此类打破传统上“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的活动课,可谓形式各样,自成特色。

六是把特长培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学校一方面狠抓常规教学规范,促教学成绩稳步上升,同时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狠抓学生的特长培养,创办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活动传统。办好“三节两刊”。“三节”:一是集音乐、美术、书法为一体的艺术节,在每年的四月、十月举行。艺术节期间,常常是学生自编自导的文娱节目,精彩纷呈,学生自己设计,亲手举办的手抄报花样翻新,通过书画展推出了一批又一批艺术新人;二是五月、十二月举行的春秋两季运动会,已确定为学校体育节,它一直延续着红中展示学生运动素质,大力弘扬奥运精神、爱国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三是元月、六月的科技节也逐步形成特色,“普及科学知识,举行手工制作比赛,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激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科技节的主旋律。

“两刊”: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每月一期的校报《映山红》,它是育人的摇篮,创新的网站;二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每学期教研一刊《创新之窗》,它是教师交流的园地,成果展示的空间。

正象我们的校长丁新权同志常说的一句话:“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创新课外活动论文 篇2

作为教学的主导, 如何创新教育方式, 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是值得每位英语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初中英语课外活动要如何开展呢?在此, 我将结合多年的实践来谈一下我的做法与观点。

一、课外活动的开展原则

1. 目的明确, 计划合理。

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 围绕目标, 综合考虑, 合理安排时间、地点和形式等等。活动内容要和课堂紧密相连, 同时要贴近学生生活, 不能天马行空。建议发动学生参与制定, 统筹谋划。同时还应该做好活动备案, 预设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 趣味性高, 操作性强。

“以趣激情, 寓教于乐”是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原则。设计活动时, 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和个体差异, 制定有吸引力的可操作性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以活动为主线, 让学生面对活动能感受到趣味性和可行性, 乐于围绕活动进行探究与实践。

3. 及时总结, 多向鼓励。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要及时的总结, 肯定取得的成绩, 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纠正, 以利提高。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展之前就提出奖励策略, 之后及时兑现, 言必行, 行必果。

我在班级墙报栏设置“英语明星榜”, 定期评出各项活动的明星。由于身为班主任, 家校沟通更为方便, 所以, 我利用和家长沟通交流的每个契机, 把每次活动的视频和图片的公布在班级主页上。家长通过网站了解孩子, 学生通过网站展示自己, 在有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自豪感, 增强了教育的合力和班级的凝聚力。

二、课外活动的开展形式

1. 个体活动。

个体活动的形式多样, 可以涵盖听说读写各个方面, 比如收听英文广播, 阅读英语课外书籍, 观看英文电影, 写英文日记, 进行每日英语新闻播报。为更好地达到活动目标, 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平台,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收获。在学习爱好和特长等话题时, 举办才艺展, 收藏展。在学习与家庭相关话题时, 举办家庭图片展, 家居图片展。学习祝福话题时, 鼓励学生自己制作明信片, 生日贺卡, 圣诞贺卡等等。

课外活动力求和课堂活动融为一体, 比如, 我通常利用每节课的值日报告时间, 安排“Show Time”、“Daily Report”、“Fun Time”等栏目, 让学生课前五分钟介绍自己阅读的英语故事、新闻、笑话等;为增加课外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定期放映适合初中生的的影片, 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知识, 减少因文化差异引起的阅读误差。原声模仿秀是大家“喜闻乐践”的活动, 每周选定一段较简单的英文电影录音, 学生模仿表演。长此以往, 形式多样, 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的课外活动会逐渐转化为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2. 群组活动。

群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群组可大可小, 可以是两三人, 也可以是七八人, 甚至是全班活动。形式也是不拘一格, 可以是游戏, 也可以是竞赛或演出。场地可以是操场, 宿舍, 餐厅甚至是公园, 山地或者海边, 所谓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形散而神不散, 活动要时刻围绕目标, 在学生自主发挥的同时, 教师也要进行细节方面的指导, 活动内容必须和课堂教学有紧密的联系, 要真实、自然, 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 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故事接龙, 猜猜看, 歌曲对唱是我们经常举办的游戏类活动。最简单有趣的就是猜单词了, 一个人用英语解说, 另一个人猜出这个单词。班级英语周报巡展是以小组为单位, 每周一组, 采编完成后, 由班级评委会评定打分。主题演讲赛, 辩论赛提升了学生规范性运用语言的能力。圣诞之夜和英语灯谜是每年一次的重头戏, 群策群力, 在欢笑中丰富知识, 喜获奖品。在那个氛围当中, 学生不是机械的为了说而说, 而是为了交流而说, 这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操作性活动也颇受学生欢迎, 在学习“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一单元时, 教室变成了厨房, 有人用英语发出指令, 其他同学按指令一步一步的认真制作, 而后美滋滋的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设身处地, 将语言学习放到最自然的一种状态去学, 要比在纸上谈兵的课堂讲解效果肯定好的多。大家最喜欢的还是英语剧社的演出, 话题贴近生活, 语言丰富有趣, 学生扮相可爱。由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局限性, 这项活动需要教师的鼎力协助,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外教教师协助完成。

斯宾塞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讨, 自己去推论。应该给他们讲的少些, 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在课堂之外, 创设多样的语言学习环境是英语学习不可或缺的辅助条件, 内外交融, 相辅相成。实践能使枯燥乏味的英语变得乐趣无穷, 让学生体验“活”的知识, 将学生在课堂的机械学习变为有机的探究学习, 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学习潜能, 让学生在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上巩固课堂和课本上的知识, 拓宽学生的视野, 享受学习的乐趣。

摘要:《新课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突出语言的实践性, 强调在用中学, 学中用。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多样的语言学习环境是英语学习不可或缺的辅助条件。把握课外活动的开展原则, 开展高效的课外活动, 是每位英语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创新活动理念 培育活动品牌 篇3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活动是群众文化的生命力,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群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富有感染力和创新力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即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参与面广、特色鲜明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项目。在国家作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后,江西省万安县积极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强县。近几年多管齐下,在创新活动理念、凝练活动特色、培育活动品牌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一、认清现状,找准弱点,转变活动观念。

改革开放30多年,万安县的经济社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群文活动也有了明显进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此,万安县组织专家,在全县开展调研、视察、座谈、研讨和论证,对全县17个乡镇场的群文活动作了一次彻底的调查,并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备的调研报告。调查发现,全县在群文活动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群众文化活动绝大多数是自发形成的,调查表明,群众最喜欢的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广场舞、唱歌、采茶戏、娱乐健身、棋牌类等活动,而戏剧、书画、诗歌、展览等活动所占比例较低;主要表现在艺术精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有影响的精品不多。二是文化品牌建设缺乏规划,县文化馆和采茶剧团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不对称,演出市场不够活跃。三是缺乏群文活动品牌,地方特色不明显,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不高,起不到带动、鼓舞的作用。针对此种现状,万安县大胆转变观念,果断决定将“小品的创作和演出、农民画创作”作为地方自选动作,围绕这一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项目做文章,将群文活动推向有教育内涵、有文化含量、有思想高度的新境界。

二、探索方法,培育品牌,突出活动特色。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一切文化工作的着眼点。万安县将其作为确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打造文化活动品牌的依据,力求供需一致,并实现供给项目多样化、供给对象普遍化、供给模式优质化的目标。

首先,万安县改变了以往“放羊式”的管理方法,加强了群文活动的策划和指导。在指导小品创作和演出方面,万安县不但将颇具创作实力的几位剧作家作为定点联系对象,而且在选題、创作、修改、定稿每个环节都确定了相应的程序。在指导农民画创作方面,万安县非但以县委办、政府办名义推出了《万安县发展农民画产业的实施意见》,还配套推出了奖励制度,不断营造在群文活动中打造品牌的良好氛围,并多渠道、多方式地引导、培育广大观众健康、丰富的审美趣味。其次,万安县借助于出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良机,引导群众文化活动走向更高层次,引导艺术精品走向市场,力求实现文化品牌建设与节庆活动、商业活动、会展业、旅游业、企业等多种形式合作联姻,提升文化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近几年,万安县创作、表演的小品先后荣获文化部群星奖、华东六省一市小品小戏调演金奖、天穆杯小品小戏调演二三等奖、汤显祖戏剧节剧目、表演一等奖等数十个奖项,成为远近闻名的金字招牌。小品《半边门》讲的是孝敬老人,《门神》讲的是拒绝送礼,《鸭缘》讲的是农民养殖……这些故事来源于百姓生活,又新鲜又原汁原味,演出后不仅深受百姓喜爱,而且带动了群众创作、演出小品的热潮。再次,万安县在培育群文活动品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影响力,推广特色群文活动。群文活动的主体是群众。没有群众性,品牌就发挥不了作用。由此,万安县着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将品牌群文活动和县文化馆、县剧团打造的艺术精品,推向群众,提高文化品牌的知名度,遍布千家万户。或采取集中辅导与分散训练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群众自发相结合、文化专业人员指导与文化志愿者协助相结合,举办群众歌会、采茶戏表演大赛、戏曲大舞台等各类文艺活动,培育广场群文活动品牌。

与此同时,通过挂牌、授匾、奖励等方式,充分发挥品牌群文活动的引领和示范效应。2013年夏,农民画家罗小青、匡小兵、肖小银等人在山东省日照市成功销售数十幅画作。得知此消息后,县里立即开展宣传,引发了创作农民画的新高潮。如今,在全县各中小学校,都已开设万安农民画创作课程,一批又一批农民拿起了画笔,过起了“下田当农民,上岸做画家”的生活。著名小品演员廖家淼,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艺术表演一等奖,并当选为吉安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成为全县一面旗,众多群众争相效仿,广场、街头演出一浪高一浪。

三、丰富载体,建立机制,增添活动后劲。

在万安县,文化阵地建设一直是短板。乡镇场公共文化设施不太完善,村级文化阵地设施简陋。此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及功能也显著不足。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馆舍存在设施设备严重老化、面积不足、维护保养不及时、图书更新较慢等现象。为了改变现状,万安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县”三馆”进行了全面改造。2013年,在高陂镇投入巨资建设“田北农民画村”,打造集创作、写生、展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民画创作基地。2014年再次投入6000多万元,建设全省第一流的文化艺术中心,打造集排练、演出、展览、办公为一体的现代文艺表演中心……

创新代表活动载体 篇4

高顺华蒋惠维

代表工作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钟楼区人大常委会把代表工作作为人大工作的基础来抓,努力在增强代表责任意识,切实代表人民利益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扩大了代表在人民心目中的影响力,树立了代表在群众中的新形象。

一、健全人大工作网络,构建代表活动平台

发挥代表作用的前提是为代表开展活动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在经2003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九个街道统一设立了钟楼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作委员会,任命了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副主任及委员,并下设办公室。人大工作体系的完善,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在有层次地组织代表开展活动,促进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了解民意、反映民情,自觉接受选民监督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街道人大工委注重树立代表形象,展示代表风采,引导代表在学习上做表率,岗位上当标兵,为民服务上争模范,并普遍要求做到“三个一”:提交一份有质量的建议或调研报告;为辖区选民办一件好事;与社区困难户结一对子。每年初,各街道人大工委都及早筹划好全年开展代表活动的内容,做到围绕重点难点监督有新突破,代表联系选民反映民意有新成效,从组织上确保代表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一些原为乡镇现改为街道的人大工委,围绕农村征地改造等一系列问题,安排了视察农民安置房配套工程进展情况;建筑工程安全情况;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土地补偿和社会保障等情况,就这些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建设性意见。一些原城区街道人大工委,围绕城区社区建设、社会治安、未成年人教育,弱势群体帮扶等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既代表群众利益同时也推动了政府工作。街道人大工委成立后,对接待反映社情民意的来信来访,人大工委主动衔接,并对居民意见综合分析,整理归纳,有根据地向上反映。特别是当前涉及城市改造,开发园区建设的一些拆迁安置问题,通过街道人大工委牵头协调,政府出面,使一些受到侵害的群众利益得到保护,维护了一方平安。

二、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增强了代表履职责任

人大代表不只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国家职务,承担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为了增强代表的履职责任,从2004年起在部分街道开展了代表向选民述职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增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落实在行动上,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履行好代表职责,深入群众听取呼声,搜集群众意见,通过形式向上反映,扎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其次,有利于提高代表素质,要述职,要汇报代表工作实绩,这就促使代表要学会听取意见,学会与群众打成一片,学会参政议政。再则,有利于促进代表工作,述职是对代表的有效监督,是对代表的考核,只有代表了群众,为群众说话办事,选民才会认可。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又在九个街道和一个镇全面推开了述职制度,并出台了述职试行办法,规定每年初要按20%左右的比例排出述职人员名单,述职前进行公示,让选民了解和参与,并规定了述职内容八条: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促进宪法和法律实施的情况;

(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的情况;

(三)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认真行使代表职权的情况;

(四)参加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协助政府推行工作的情况;

(五)联系选民,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民办实事的情况;

(六)在本职岗位努力学习,带头奉献,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模范作用的情况;

(七)认真向大会提出有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情况;

(八)在执行代表职务中存在的缺点、不足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三、架起代表与选民沟通桥梁,激发了代表履职热情

人民代表是人民的使者,是联系人民与国家机关的桥梁。要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就是要让

人民代表充分地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和群众交朋友,通过群众怨言、呼声以及新闻媒介等了解人民的心声,找到群众的所需,把群众所需加以系统化,以议案、建议的方式提炼出来,让群众想办的事得以解决,让群众的希望得以实现。为了让代表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去年个别街道开展“代表联系选民”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九街道一乡镇普遍推开以多种服务形式的载体建设。

1.代表服务联系点。由街道人大工委在下属的社区居委会设立代表服务联系点,并把代表姓名、照片、联系电话在社区公示,人大工委在社区设联系点,将服务窗口直接延伸到社区群众中,开辟了反映社情民意的绿色通道。

2.代表工作责任区。按照选区以及代表分布情况,设立“代表工作责任区”,在代表自身责任区内,经常联系选民,走访征求意见,把广大选民的要求及时转达给街道以及政府。

3.代表亲民热线卡。印制了代表服务选民的亲民热线卡,并公开承诺“有难事,请找人大代表”。热线卡放在社区服务指南袋中,上面印有热线电话,社区居民随手可取,一卡在手,体现了代表们热忱服务群众的真诚情怀。

4.代表接待选民日。街道人大工委在街道政务中心设立了代表服务窗口,每周指定时间作为接待日,由代表轮流值日,接待来访选民。

5.代表活动进社区。组织辖区内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走进社区,零距离服务选民,将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提前一周进行公告,让选民有备而来,有市代表现场接待选民,反映问题和咨询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提升了人大代表形象,提升了人大工作地位和社会影响力。通过这一系列形之有效的活动形式,一方面使选民看到人大向他们敞开了一扇永不关闭的大门,另一方面更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的热情,增强他们作为人民代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组织学习法律法规,提高了代表履职能力

从执行好代表职务的自身要求来讲,代表应做到言之有法、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行之有规。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首先,依靠街道人大工委,依托人大工作活动室,组织代表举办学习培训,一是学习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增强宪法观念,牢固树立忠于宪法、遵章守法、维护宪法的意识。二是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熟悉掌握人大工作的各项程序、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三是通过听形势报告,进行工作交流,使代表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以及区域内的大事要事,做到知情知政,提高代表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代表们普遍感到这样的学习培训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充分利用人代会和邀请代表参加常委会议,视察调查、开展评议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加强学习,提高了建议意见的质量。如对某老新村2幢住宅小区无卫生设施的问题,代表提出将原封闭的住宅垃圾通道建成居民住户厕所的建议,得到区房管部门的重视,很快采纳该方案,解决了百余户居民的实际生活困难;组织对辖区范围内企业执行《劳动法》、《工会法》情况的检查,针对检查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通报了违法行为,使职工利益得到了维护;展开对社区居委会“居民自治”这一热点的调研,组织代表外出学习考察,深入社区走访调查,提出了“政社分开”的构想,形成调研报告,得到了民政部门的关注,并在社区实行试点。通过学习培训,代表们围绕中心,立足大局,既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又对推动政府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人大常委会要为代表履职做好服务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细胞,只有细胞充满活力,这个机体组织才能充满活力。因此,各级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要服务好代表,为他们履职创造条件。在新形势下,钟楼区人大除了在扩大代表参政权、知情权、监督权方面,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听取和审议重大事项,参与视察督查之外,更多地是要求街道人大工委作为区人大的派出机构,为选民服务,为代表服务,为区人大常委会履行职责服务。他们协助代表召开座谈会,深入选区联系走访选民,走访选举单位,帮助代表收集材料,处理事务和协助办理来信来访,做

了大量细致的幕后工作和组织协调联络工作。特别是对人大代表依据群众的反映和要求,提出的解决建议意见,都能及时与街道、镇进行沟通,给予办理。通过人大开展的这些工作,有力地保障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

作者:高顺华钟楼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蒋惠维钟楼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委主任

创新党建活动 篇5

一、“十里铺跨越、先锋在线”六大行动工作情况

按照灞组发„2012‟52号)文件要求,结合街道实际,制定了十里铺街道《关于在基层组织建设年大力实施“十里铺跨越、先锋在线”六大行动的意见》,要求各党(总)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认清形势,加强学习,认真领会精神,切实把握重点,充分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工作。

1、“升级晋档、分类推进”行动

街道党工委安排专人对辖区党支部摸底,完成了各支部基本情况统计;通过支部自评,党工委审核,对各支部进行分类定级,街道最后确定“好”支部4个、“较好”的支部8个、“一般”的支部19个、较差的支部2个,各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详实的整改方案。

2、“书记引领、头雁示范”行动:

建立了街道领导党建联系点13个,并积极发挥示范引领和联系指导作用;完善党建“书记抓、抓书记”工作制度,夯实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具体责任人”职责;“七一”期间,街道党工委将表彰一批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3、“实用培训、人才强基”行动

街道党工委近期将组织农村干部进行集中教育培训,提升

农村干部素质,6月上旬将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对各村(社区)下派副书记进行重新调整。

4、“党群连心、帮扶惠民”行动

(1)街道共有市、区级党代表14名,确定联系党支部14个,党员52名,近期将组织党代表进行一次调研活动。

(2)各帮扶村(老人仓、米家崖、杨家湾和周家坡村)主动和帮扶部门联系,整合优势资源,协调解决村中薄弱环节,力争尽快实现升级晋档。

5、“规范监督、阳光管理”行动

在“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双议双定监督备案制”;坚持实行“一承诺两汇报三评议”综合考评制度,实行“三审”制度(由本人撰写完成后,交由支部讨论,讨论修改后,包保村科室审核,最后又包片领导审定签字)。街道16名村党支部书记、18名村委会主任、18名选派副书记、5名大学生村官共撰写内容详细、任务明确、合理可行的承诺书171份,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公开承诺。

6、“区域联建、品牌带动”行动

(1)积极成立十里铺地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临时党总支,书记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武刚同志兼任,下设7个重点临时党支部;结合“一承诺三带头共促进”活动,积极开展“项目一线党旗红,服务项目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

(2)正在积极组建仓储产业链党组织,不断壮大以苏王、十里铺、和黄家坡等村为代表的仓储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二、社区联帮带活动工作情况

我街道“联帮带”活动,五个区级部门联系帮扶我街道五个社区,具体为:区委统战部联系长乐坡社区,区科技局联系十里铺社区,浐河管委会联系华清园社区,区农林局联系长十路社区,白鹿原管委会联系草北社区。

1、由基层科负责组织协调此项活动,指派各社区书记为“联邦带”活动的联络员,负责与区部门对接。

2、组织各社区帮助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共同商讨联帮带具体事宜,制定符合实际的帮扶计划。

3、邀请区级部门参加“大公委”会议和社区党建工作联系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完善工作机制:围绕“灞桥跨越、先锋在线”活动的具体要求,重点做好“三个一”。一是每周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二是每周见面谈心一次,三是每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三、非公建党工作情况

力争年内建立2—3个非公企业党支部。主要做如下工作:

1、对我街道非公企业进行认真调研,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职工党员的基本情况、企业法人对建立党组织的态度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详实的党建档案。

2、把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好、社会影响大、业主有积极要求的企业确定为建立党组织的重点。对企业中现有党员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说服他们将组织关系转到街道党工委,为建立党支部提供条件。

3、对于没有党员的企业,选派党的工作指导员。对于党员数量少的企业可以相邻几个企业,或与社区成立联合支部,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四、远程教育工作情况

我街道共有25个远教站点,其中电信模式9个,卫星模式16个,目前我街道三星级站点2个,省级示范站点1个。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标准化、实用化,设备安装规范,运行稳定。均达到“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雷”的五防要求。站点管理员普遍能做到会操作、会计划、会管理、会维护、会组织的五会要求。健全各项学习制度,《站点设备运行记录》、《站点播放记录》、《学习人员登记薄》、《党员花名册》等记录表册资料完整。实行“月检查,周汇报”制度即每月对各站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从远教设施到学习记录逐项认真检查。每周要求各支部汇报学习情况,对没有及时开展学习的站点进行提醒督促。今年申报三星级站点4个,顺利通过市委远程办的验收。

五、特色党建

在各党(总)支部开展“比党性为党旗增辉、比贡献为发

创新课外活动论文 篇6

活动周以“盐亭县返乡农民工创业联盟农民工创业政策宣讲专场”为主题,“双创活动周”本着“全面展示、全体发动、全县行动”的思路,通过举办政策宣传、展览展示、经验交流、信息发布、文化传播等活动,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政策,加速聚集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搭建平台。

活动中,县人社局、发改局、科商局从相关科室抽派了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在活动现场开展大众科技、青年创业典型、创客创新服务、“互联网+大学”、创新创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的讲解,同时,发放《创业政策宣传手册》、人才服务、劳动关系、工伤政策、新农保、职保政策等单页宣传资料近2万余份,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释放全民创业创新潜能。

活动要求,要加大力度培育多元双创主体,健全双创人才引进培养长效机制,着力丰富创新创业优质项目资源储备,进一步拓宽企业和项目融资渠道,最大限度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激发全社会双创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落实创业创新的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促进发展,为建设美丽幸福盐亭集聚新动能。

创新课外活动论文 篇7

笔者作为洛阳市首届中小学科学学科特级名师、教育专家、洛阳市小学科学学科中心教研组顾问积极协助市教研室小学科学教学改革及开展各种活动。在洛阳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举办的“小学科学创新比赛”活动中, 我担任活动的主要设计和参与组织。该项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 这三届来, 参赛学校逐年增多, 比赛成效日趋显著, 有力地推进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本人在此项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推进, 对学校的创新教育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赛得到了市教委多次的褒奖。

开展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活动主要是以开展全洛阳市小学科学创新比赛活动为主要载体推进的, 为了“强化过程, 淡化名次”在过程中体现育人的目标, 洛阳市教育局教研室春季提早下发了开展创新比赛的部署性文件, 明确了创新比赛的指导思想、命题设计、组织方式、比赛事项等内容, 在比赛前的漫长过程中实现育人目的, 为比赛做足准备。至今比赛已成功举办三届。首届于2011年11月19日在西工区实验小学举行, 赛项有四:“纸牌建塔”“纸桥承重”“滚动瓶”“月球基地”, 共有洛阳市属各县区64所小学、185支参赛队参赛。第二届于2012年11月11日在市实验小学举行, 赛项有五: “水气火箭”“螺旋桨小车”“高空落水”“纸飞机”“实验小论文”, 共有74所小学、337支参赛队参赛。第三届于2013年10月13日在洛阳市国际学校举行, 赛项有七:“纸船承重”“压气射箭”“火箭定投”“高空取物”“电动小车”“仿真制作”“科技小论文”, 共有80所小学628支参赛队参赛。三年来开展的比赛项目、参赛学校、参赛队员不断增加, 充分说明了开展科学创新活动越来越受学校和学生的欢迎。活动的开展, 对学校科学教育、创新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创新活动的开展, 激发了师生探究兴趣

3年来, 开展探究性的比赛的13个题基本是我们原创。正因为是原创, 学生和辅导老师找不到现成的方法, 必须按命题的要求进行探究。活动开展之初, 不少教师认为比赛难度较大, 可是通过不断的摸索、探究, 师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被调动起来。同时, 学校也协调学生家长帮助学生制作比赛工具, 家长的参与也推动学生的探究热情, 形成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研究, 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更高。在探究过程中, 问题的解决应该是向着命题理想的方向期望, 但是总是事与愿违, 问题总是阻碍着前进的道路, 这样一来, 发现一个问题, 想办法解决, 取得一点点突破, 正是这一步步的发展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愉悦, 获得极大的探究兴趣。在每一个探究题中, 看似简单, 但同时都具有事物的两面性, 思考问题不能走极端, 只有把事物的两面特点恰到好处时地结合, 才能走上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探究事物的发展过程, 也是科学辩证的思维过程。小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发现问题, 克服困难, 不断进取, 享受成功中得以逐步培养。

二、创新活动开展, 推动学校科技节活动蓬勃发展

近年来, 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许多学校开展了科技节活动。但是, 不少学校却为缺少适合小学生的探究活动内容发愁。因为设置一个独特有效的科学探究命题非常困难。命题在探究过程中要满足操作安全、选材容易、方便操作、有广泛的探究空间诸条件, 既能引导小学生参与探究, 又不能难倒学生, 甚至辅导教师和家长也不能轻易窥探到规律, 必须在探究中发现。比赛设计还要考虑测量方便, 能拉开成绩梯度。由此难住了不少人。我们每年设置的命题为各校开展科技节活动提供了题源, 各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为学校参加市级比赛奠定了基础。总之, 创新活动为基层学校开展科技节活动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三、创新活动开展, 引领了学校科技社团活动的开展

科技活动是学校社团活动的一个主要的方面, 有的学校直接把市级创新活动引进课堂, 增设了兴趣活动内容, 促使学生更有兴致地探究, 满足学生喜爱机械研究的兴趣, 无形中让学生从“玩”科学变为“学”科学, “迷”科学,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创新活动开展, 推动了学校科技特色教育起步与发展

为促进我市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活动的有序发展, 2012年12月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洛阳市小学科学创新实验基地申报活动”的通知》, 市教研室联合《洛阳晚报·教育周刊》在各县 ( 区) 及市直各校开展“小学科学创新实验基地”申报活动。申报资格强调:“学校重视科学教学创新活动的开展, 有计划, 有活动资料, 并在学生动手活动方面有自己的特色项目, 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申报学校连续两届组队参加市教研室举办的小学科学创新比赛, 并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一举措, 有力地激励了各校科技办学理念的确立, 促使学校科技特色教育更加鲜明, 引发学校在科技特色办学上下功夫。如今洛阳市小学各校校园里设立的小小科技馆、种植园、小小养殖场、泥陶体验馆、楼顶种植园、无土栽培、立体种植、建筑模型、航模海模、趣味实验室等科技特色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五、创新活动的开展, 推动了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合力科普的育人机制

青少年的教育是由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作用, 如何促进三者共同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人才是摆在当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偃师第一实验小学以组织学生参加洛阳市科学创新大赛为契机, 开展多种科普教育活动, 营造学校、家长、社会合力育人机制。 (1) 举办科学制作及贸易节, 邀请社会各届人士和家长临校参观体验, 以期引起家长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视。 (2) 邀请市科技局专家开展科普讲座。 (3) 邀请有学识专长的家长到校现场指导活动。 ( 4) 带领学生到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参观, 让学生亲手操作科学仪器, 体验科学原理。 (5) 组织学生参观果园和菜棚, 了解科学种植, 体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这种做法, 体现了通过多种渠道来打造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立体化科普教育系统, 营造出浓厚的全社会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 为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心智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

创新课外活动论文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创新思维能力;素质教育

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目前的职业中专学校信息技术课教材所含内容仅仅局限于一些系统的计算机知识,或是针对考证内容进行教学,但这种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没有课外活动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但剥夺了学生自我成长的机会和空间,而且对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接受信息的能力,却没有驾驭信息的能力,走上社会后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能激发兴趣、培养意志、活跃思维、陶冶情操。

一、扩展丰富的知识经验.培养中专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思维是一种创造性地组织知识经验的活动。事实上,知识经验越丰富,观察、分析、联想、类比领域就越广,从而产生出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和新理论的机会就可能越多;相反,离开丰富的知识经验,谈论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了。

为了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指导学生研究探索,融会贯通,大胆进行知识的联系、延展、扩充、综合、拼拆和组合,使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积累,引发创新思维动机,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激发学习动机、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中专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动机和好奇心、求知欲能促进思维的进行,能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自学内容与学习进度,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及时给予帮助,唤起初学者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好学”的情境中展开思考、进行判断,开展学生间的交流活动。而教师由“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迁移、信息处理和编程的技能,最后达到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学生由学有兴趣变为学会新知,由学会新知变为学会学习,而学会学习的成功又进一步激发其乐学精神。如此周而复始、循环重复,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体意识不断提高。“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的爱学、乐学心态,使学生克服困难,磨炼意志,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

三、发展非智力因素。培养中专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同时,在未来社会中,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地表现在会考高分上,培养创造性比培养学生考高分要重要得多,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课外活动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摆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局限性,从各个方面向学生提供实践和创造的机会。根据职业中专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特征,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打字比赛、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册、网页制作、青少年信息学竞赛、以“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为主题的社会调查等。

四、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叶专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锻炼各种才干

在活动中,用Word进行作文、板报、校刊的编排;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的制作等。通过对同一知识点不同方向、不同侧重点的多次重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课外活动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引导学生锻炼各种才干创造了极好的机会。例如,组织一次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大赛,要求参赛选手在赛前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制作及播放演示文稿的技巧,并准备好素材。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练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次活动的设计安排上,要以一种新的思路去引导学生,点燃学生的思索之火,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创新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对同一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多渠道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像文稿的背景可以从网上、书籍、资料、新闻报纸等多收集、编排。动画、图案的配制,色彩的协调,字体的设置到演示文稿的播放等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反应能力,无形中挖掘出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拓宽了学生创新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绝非朝夕之功,我们将在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中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相信一定能取得显著成绩。

参考文献:

[1]任锦,谈中专生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成功:教育,201 1-03。

[2]陈春链,不可忽视的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中国电化教育。2003-05。

[3]江坚,谈中学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辅导策略,科教导刊,2010-01。

[4]王彦发,浅谈创新思维能力及其培养,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3。

上一篇:养路费下一篇:2018年高二高中化学教学计划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