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天气系统120说课稿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常见天气系统120说课稿(精选5篇)

常见天气系统120说课稿 篇1

第一节《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继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介绍了锋与天气,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天气变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并为接下来的气候学习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情,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锋面

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②学会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和锋面系统示意图的绘制。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介绍锋面系统,训练学生独立分析、推理的能力;

②运用所学知识,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的预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影响我国的锋面系统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北方冬、春季节的沙暴天气等。因此我将冷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复杂、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所以我将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过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学生为学习的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实践法、案例分析法、激励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

三、说学法

【学生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的课改,个性普遍突出,他们富有好奇心又活跃;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现,对感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但应该清楚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地理空间分析能力较差。

学法指导

(1)以提问导读,以图像导思(图示法),以个案导学(练习法),列表比较分析(比较

法),使学生学会从静态图中予以动态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课前要求同学们:收看天气预报,了解近期气象状况;收集各种气象报告及台风相

关消息;收集天气谚语;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视频的观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采用情景教学法

『学生』欣赏视频“天气预报”。

『教师承转』要想看懂和听懂天气预报,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板书)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锋面结构与特点】

通过教材简单的介绍气团。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播放锋面动画,第一遍慢慢播放;(介绍锋面,锋线及锋的概念)

播放第二遍前,设问:①为什么冷气团(较重)总在锋面的下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学生』欣赏锋面动画,了解其结构,思考老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空间分析能力。

『预期效果』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及天气特点。

(强调:锋面的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异,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在锋面的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峰,暖锋和准静止锋等。

【冷锋】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

『教师』播放冷锋动画。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本画冷峰示意图(强调:冷峰的符号即应画在暖气团一侧,冷暖气团的的位置及箭头)

『学生』观察冷锋过境,自主探究某地在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分别处于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呢?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教师』播放第二遍冷锋动画,播放前设问: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②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主动还是被动)③冷锋降水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冷气团还是暖气团)『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时,每组各派一个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下一组发言时,只需说出不同的观点。

『教师』走到学生中,参与讨论。

『设计意图』 学生的学习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讨论、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师生共同探讨,可以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预期效果』学生能在头脑里演示冷锋的动画,理解其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师总结:冷峰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冷峰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压降低,气温升高,天气晴朗。冷峰过境时可能雨雪天气。冷峰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本画冷峰及天气示意图(强调:冷峰的降水应在冷气团一侧)典型实例:寒潮,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的大风,沙暴等。

【暖锋】采用探究实践法和激励教学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阅读课本,参照暖锋动画,动手画一画暖锋及天气的示意图,以及分析某地在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分别处于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呢?『设计意图』由于时间的关系,学完冷锋后学生稍感疲倦,注意力有所不集中,让学生动

动手,把心收回到课堂上。通过绘制,加深对暖锋的理解。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学生感觉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学习。『预期效果』学会绘制简单的示意图,理解暖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师讲述:暖峰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主动),暖峰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天气晴朗。暖峰过境时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暖峰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压降低,气温升高,天气晴朗。

典型实例:在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的暖锋。

注意:冷峰和暖锋的移动速度冷峰快,暖锋慢些。

(补充)【准静止锋】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学生』阅读案例“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天气”和欣赏准静止锋动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再通过动画演示进一步巩固知识。

『预期目标』理解准静止锋连续性降水的特点。

教师讲述: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过境前后天气晴朗,过境时持续阴雨天气。典型实例:梅雨天气。

【比较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采用图表对比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教师』展示图表和播放三种锋面的动画。

分类概念暖气团上升情况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实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学生』欣赏动画;配合教师,完成图表。

『设计意图』采用对比法对本课的易混淆知识点进行对比总结。通过比较,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进而更加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预期目标』理解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区别。

【巩固提高】学生完成教材42页活动。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了解:梅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天气

一般年份,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这段时间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天气,降雨量时大时小,有时甚至会暴雨成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梅雨。梅雨因正值黄梅成熟时节而得名,又因梅雨期天气闷热湿漉漉的、风力又小,食品返潮、衣物等发霉,故俗称“霉雨”。

长江中下游地处中纬度,受北方南下冷空气的影响,也受来自热带海洋的暖湿气流作用。初夏季节,冷空气的实力虽明显减弱但却仍有一定力量,南来的暖湿气流也渐趋活跃,二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峙、势均力敌,从而形成稳定的降雨带。

南来暖湿气流的加强是通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实现的。一般地,6月上中旬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的向北跳跃的过程,然后在整个梅雨期内,副热带高压脊线都稳定在北纬20-25度之间。在北跳的同时,副热带高压还向西伸展,控制华南和江南南部,其西北侧盛行的强烈西南暖湿气流为梅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篇2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张苗苗

教材分析:

本课特点: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会出现什么天气;重点介绍了怎样看云识天气,从两个方面来看:看云;看云上的光彩。最后说了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本文介绍了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云的名字较多且容易混淆,学习时,搜集信息是重要步骤;本文结构清楚严密,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学习写作方法也是一个重点。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内容以科学探索自然为主题,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与兴趣。这一课时本书的第一篇说明文,要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掌握一定的说明文阅读方法。

学生分析:

说明文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可以举一些实例,让学生注意身边的说明文,理解说明文的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都很强,对什么都充满兴趣,在学了本文后,可以引导他们每天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对课文,搜集信息不难,但是要概括大意并有条理地归类,对学生来说有些难。语言赏析环节,学生对比喻、拟人等手法已经很熟悉,但是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修辞在说明文中的名称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峰峦、预兆、轻盈、匀称、崩塌、弥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搜集、筛选信息,了解如何“看云识天气”;

4、认识说明文,掌握简单的说明方法;

5、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语境,理解、识记词语;

2、抓住关键语句,梳理结构;

3、列表格,归纳整理云与天气的关系;

4、从词语、修辞等方面赏析语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大自然,关注民间,关心生活。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

2、快速默读,梳理结构;

3、搜集、筛选信息,列表格。

4、掌握简单说明方法。

5、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1、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梳理结构;

2、鉴赏语句,学习写法。

教学方法:

1、速读法:快速阅读,用笔勾画关键语句,如云的名字及其预示的天气,光彩的名称等;

2、列表格:搜集、筛选信息,最终完成表格,掌握文章内容;

3、讲授展示:说明文的定义、特点等展示,举例讲述;

4、分享交流:展示一些图片、谚语,帮学生理解;

6、尝试写作:仿照第一段,用比喻、排比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记词语,理思路,列表格,认识云和天气。

第2课时:了解说明文,掌握简单的说明方法,品味语言。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对照课件进行讲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化石,化石是会说话的石头,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对,化石告诉了我们那些远古的语句逝去的生命的信息。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它独特的语言,天上的云会告诉我们什么呢?【看屏幕上云的图片】【板书:看云识天气】

二、看题目:“看云识天气”,大家想知道什么呢?这篇课文,作者会写到什么呢?

三、展示目标:提醒学生记住关键词,如识记、筛选、概括等。

四、预习检测:在文中划出下列词语,朗读、解释并造句。

峰峦一霎间预兆轻盈匀称崩塌

弥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五、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组朗读,用笔勾画每段的关键语句:如云的名字,总结性概括性的语句等。

2、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两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修正,最终确定】

3、强调结构:总——分——总

六、细读课文,整理归纳:怎样看云识天气?

1、最基本的经验是:_______【从文中找】

2、具体的方法,请同学们设计一张表格。【投影展示表格,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3、形象的展示:看云层图,填上云的名称。

七、合上课本,检验本领:【展示图片,学生看云识天气,要说明理由】

八、走向课外,感受民间:【展示关于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解释】

九、小结:看云识天气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是看着文字来看云、看天气的,以后,我们要把这种智慧用到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关于作者是如何让为我们说明的,下节课来看。

七、作业:A:

1、积累词语;

2、完成《全效学习》

B:收集有关天气的谚语并解释。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回顾结构图【课件展示,叫学生来填】

由结构图导入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二、文体知识补充:

1、说明文定义:介绍事物或事理,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2、说明文特点:知识性。

3、说明文分类: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重点讲述】

5、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作诠释、引用(诗文)【举例介绍】

三、在文中找一找锁用到的说明方法:

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引用、打比方

四、品味赏析:品味文中写的最生动的片段或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区别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示例:卷云丝丝缕缕的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修辞手法:比喻——作用:生动形象。

说明方法:打比方——作用:清楚的说明卷云的形状,洁白和轻盈。

五、小试牛刀:

1、选举赏析【学生自由选句、赏析】

2、仿写第一段:夜暮四合,周围的群山,„„

【示例】夜暮四合,周围的群山,形态各异,宁静无比。它们有的像瘦弱的骆驼,被背上的重物压得挪不开步;有的像卧佛,神态安详的打着盹;有的像巨莽,在流云的映衬下慢慢潜行;还有的像一堵闸门,像天上倒挂的垂幔,像高高的谷堆„„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篇3

辽宁省阜新市盲聋职业学校 仲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第#号选手,来自辽宁省阜新市盲聋职业学校的一名教师。我今天的说课的内容是《看云识天气》一课。这是一节基于电子白板进行教学的语文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过程、电子白板的应用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科普文。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让读者了解到可以根据不同形态的云和云彩来推测天气的变化。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增加聋生的科学知识,培养聋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聋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

在八一路的尽头就是阜新市盲聋职业学校,这里有80多名残障儿童,他们在阜新市盲聋市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在教师雨露的滋润下繁茂开出美丽的花朵。学校秉承“塑造人格,练就生存本领,奠定幸福人生”。本文的教育对象是听障7年的学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自然的奥秘。但是作为听障学生,他们由于听力的损伤,对自然环境感悟的力较为一般,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也相对贫乏。因此,对云与天气的关系也不易把握。所以在教学中,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刺激聋生的感官,辅助课堂教学。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学会看云识天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和说明方法,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根据本文教学目标,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学会看云识天气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说明事物抓住事物特征的写法,掌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设计理念

“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鼓励创新”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采取“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由教师相机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法学法

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点拨法、图标概括法

如谈话导入课文,使学生在较为轻松的谈话过程中进入本课的学习,消除了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谈话、交流,形成了教师、学生与文本三方的和谐对话,而且能使教学的各个环节自然衔接。

在学生思维出现困难时,我适时使用点拨法,让学生茅塞顿开,形成师生的和谐对话。

在归纳云的种类及其形态特点时,我采用了图表概括法,让学生根据云的不同形态来填写表格。这样既能使课文内容清楚明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能学生了解文章结构。

学法上,我贯彻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聋生的情感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拉幕和视频插入功能,刺激聋生的感官,引领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情境获得切实的感受。环节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此环节,为了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出示了这样几两个问题。“文中那句话概括了云与天气的关系?”“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理清了课文思路,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锻炼学生的速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解决教学重点。环节

3、研读赏析、合作交流

这一个环节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环节,所以我采用了这样三步来完成教学任务

1、细读课文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作者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看云经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往往”和“常常”来体会其关键词在文中的作用。

2、完成图表

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了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及云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颜色的标志标识出云及云彩的种类、圈点勾画出描写云及云彩具体形态的语句,联系上下文归纳出看云识天气的方法,逐步完成图表。

3、掌握说明方法

在了解了云及云彩与天气的关系后,我将带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己研读课文内容,自主探究概括出文中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句子说说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归纳。环节

4、要点回顾、畅谈收获

在这一环节中,让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回顾文中不同种类的云及云彩的种类、特点及天气征兆,归纳看云识天气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畅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五、电子白板的应用

1、引导想象、激活思维

交互式白板是引导学生想象,激活思维的一种很好手段,它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听材料,使学生能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事物,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

2、突破难点,理解质疑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抓住云的特征识别云,教学难点是云与天气的关系。在教学中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用不同的颜色笔勾画出文中描写云形态的词语和句子。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反复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3、搭建平台,展示才华

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搭建一个个展示的平台,为更多的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使用白板中的书写、拖拽、绘制表格的功能辅助自己展示研究的成果。在辨云、说云的过程中,我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投影功能设计了小活动,让学生根据云的形态猜云。让学生在本节课上都动了起来,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活动占领课堂。

六、教学反思与评价

《认识常见岩石》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年级科学《认识常见岩石》。

一、说教材

(一)教材体系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与《岩石和矿物》、《认识矿物的性质》、《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共同组成“岩石与矿物”单元,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地球运动和地表变化”作好铺垫。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覆盖在地球表面通过图片导入,提出问题“对于岩石,你了解多少”?为后面学习岩石的特征,岩石的种类建立联系,作好铺垫;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仔细研究各种岩石,多角度了解岩石的特征,并对岩石进行分类;第三部分: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岩石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岩石是一种大家经常能见到的东西,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学,还处于表面的认知状态,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对于岩石的特性,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性;

2、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对岩石分类;

3、能查阅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有关资料;

4、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科学知识

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

2、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2、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各种岩石

教师准备:

1、分组观察用岩石村本

2、工具:放大镜、小刀、锤子、滴管、稀盐酸

3、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采用看图——赏石头——设质疑——引导提问题

通过学生的观察,了解岩石分布——接触自己搜集的实物赏识自然美→产生质疑

第二部分:采用设计研究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组织分工——分组操作——观察讨论——组织交流——比较分类

第三部分:采用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关于岩石的话题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后提问: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欣赏完图片,同学们会产生疑问:这些美丽石头哪来的?

出示另一幅图告诉大家: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有的地方被土壤裹上“薄毯”,有的地方却裸露在外,这种裸露在外的物质,就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岩石,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石头都是岩石。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岩石

2、了解学生对岩石的已有认识

学生欣赏自己搜集到的石头

提问:(1)关于岩石,你都知道些什么?

通过这个活动了解学生对岩石已有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调节、调整教学预设的方案。

(2)关于岩石,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3、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板书

二、研究各种岩石的特征

1、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先对岩石的特征进行研究。

2、你们打算采用什么方法对这些岩石进行研究呢?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 篇5

徐 金 芳

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52~53页的例

4、例5,也就是“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关系”。

在学习之前,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并不陌生,只是这三个概念还没有提炼概括,所以这节课主要是从生活现实出发来认识理解概念,提炼归纳概念。另外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也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预想达成的教学效果如下: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对于“单价”对“速度”的理解就较难。“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并且速度的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是一个复合单位,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们从未见过,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各种数量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是理解速度的定义。

为了更好的达成预期效果,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1、复习导入新课;

2、主动探究,理解两种数量关系中每一种数量的含义

3、解决问题,探究三者关系;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宣言下一篇:枯叶蝶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