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实验考查工作总结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年级化学实验考查工作总结(共1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考查工作总结 篇1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实验考查也就成为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实验的一个重要手段。我校于2016年12月29日对本届学生进行了化学实验考查,具体总结如下:

一、考查对象:

本次考察对象为九年级81名学生,共分为4个小组进行,每组24人。二 考查实验:

(1)过滤浑浊的泥水。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验满及检验。(3)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三考察过程中的情况

考查过程中学生很遵守实验纪律,实验习惯良好,实验完成离开考试前都能做到清洗仪器,整理好桌面。大部分学生操作非常规范,在实验过程中能达到无药品乱费,无药品洒出,无仪器损坏,无药品污染等基本要求。整个考察过程无仪器损坏,无大声喧哗,无事故发生,井然有序。总之,在实验员的精心准备下,所有参与老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实验考察顺利完成。

四、反思

九年级化学实验考查工作总结 篇2

一、选择题 ( 本题包括20 个小题, 每小题2 分, 共40 分)

1.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D.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2. 下列物质中, 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3B.Cu (OH) 2C.Ca O D.NH4NO3

3.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 空气质量越好

B.空气中的CO2含量过多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C. 按质量计算, 空气中约含氮气78% , 氧气21% ,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 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4. 核电站中可用硼酸 ( H3BO3) 吸收中子, 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5.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 马上打开抽风机

B.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取暖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 迅速用湿布盖灭

D.炒菜时油锅着火, 立即浇水灭火

6.“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B.废旧电池集中回收, 并填埋处理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提倡绿色出行

D.使用可降解塑料, 减少“白色污染”

7 . 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 Ag + 2 H2S + O2=2 X + 2 H2O , X的化学式为 ()

A.Ag2O B.Ag S C.Ag2O2D.Ag2S

8.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 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 酒精在桌面燃烧, 用水来灭火

10.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中, 以下说法的是 ()

A. 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该实验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11 . 已知某氮氧化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 ∶ 16 , 则该化合物是 ()

A.NO2B.N2O C.NO D.N2O3

12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 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 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3.下列有关元素符号“Cu”表示的意义中的是 ()

獉獉A.一个铜原子B.一个铜元素

C.铜D.铜元素

14. 用如下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 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5 . 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右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 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气体从b端通入, 收集氧气

B. 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 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在a端接量筒, 瓶内装满水, 测量气体的体积

16. 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 ()

17. 走进化学实验室, 同学们能够学会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B. 倾倒液体

C.过滤D.制取二氧化碳

18.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19.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Mg—镁B.2Na—2个钠元素

C.3Fe2+—3个铁离子D.4N2—4个氮原子

20. 人在剧烈运动后, 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 ( 化学式为C3H6O3) , 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 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从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下列关于乳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乳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C.乳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二、填空题 ( 共20 分)

21. ( 6 分) 江西龙虎山因特有的丹霞地貌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 其红色砂砾岩由石灰岩、氢氧化铁、石膏等成分组成。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部分:

(1) 石灰岩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_。

(2) 石膏主要成分硫酸钙中含有的__________。

(3) 岩石呈红色是含氢氧化铁所致, __________。

22. (6分) (1) 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__________。

(2) 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 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

(3)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水是化合物, 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

B.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能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

C.水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D.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 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氧气

23. (8分)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 1) 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示意图。

①实验时, 取下橡皮塞, 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待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 打开弹簧夹, 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

A.使用的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 2) 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三大化石燃料, 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①燃烧化石燃料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 不仅如此, 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 我们既要节约使用化石燃料, 又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②我国已经开发和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其中含乙醇10% , 使用这种乙醇汽油的好处是___________ ( 写出一点) 。

三、实验题 ( 共26 分)

24 . ( 14 分) 根据下列装置图, 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 1) 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_ (填序号) , 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 3)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 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 ( 填序号)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停止加热时, 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然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

( 4) 实验室还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常温下, 在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不能使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________。

A. 5 m L 5 % 的过氧化氢溶液

B. 5 m L 5 % 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

C.5 m 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硫酸铜溶液

D.5 m 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红砖粉末

25 . ( 12 分) 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CO2的制备、净化、检验, 最后收集一瓶干燥的CO2。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探究实验, 记录如下: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 一般选择第______ ( 填序号) 组药品,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则C中所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 反应过程中将弹簧夹关闭, 在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E收集方法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 共14 分)

26 . ( 6 分) 在现代生活中, 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食用碘盐”属于_____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2) 碘酸钾 (KIO3) 中钾元素、碘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 3) 碘酸钾 ( KIO3) 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 计算结果精确到0. 1% )

27. ( 8 分) 用100 g KCl O3和Mn 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反应前测得Mn O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 , 反应一段时间后, 又测得Mn O2占30% 。求: 此时分解的KCl O3的质量是多少? 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2.C;3.C;4.C;5.C;6.B;7.D;8.C;9.A;10.C;11.A;12.D;13.B;14.D;15.A;16.D;17.A;18.D;19.A;20.C。

21. (1) Ca; (2) SO2-4; (3) 。

22. (1) 过滤; (2) 煮沸; (3) AB。

23. (1) ①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内, 约到刻度1处②AB

(2) ①温室效应②节省石油资源。

24. (1) 集气瓶

(2) B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集满

(4) A

25. (1) ③Ca CO3+2HCl=Ca Cl2+H2O+CO2↑

(2) 澄清石灰水CO2+Ca (OH) 2=Ca CO3↓+H2O

(3) A中锥形瓶内液面下降,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4)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6 (1) 混合物; (2) 39∶127; (3) 59.3%。

27解:反应前:

Mn O2的质量为100g×25%=25g;KCl O3的质量为100g-25g=75g。

反应后:

混合物的质量为25g÷30%≈83.3g;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0g-83.3g=16.7g。

设已分解的KCl O3的质量为x。

九年级上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篇3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黄门镇中学

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化学实验教学具体总结如下:

一、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初中三年纪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 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此,对于大纲规定的每个演示实验我们都认真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有时根据教材的 需要适当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演示实验,例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的教学中,补充了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演示结束后,要求学生思考3个问题:

(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

(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此实验,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又如,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 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 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2、努力开足学生实验

根据教学进度努力开足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做到每4人一组,位置固定,每次实验都进行登记,并对每个实验从课堂纪律、操作规范、整理仪器等方面对每一个学生 打分。一学年下来,教学效果较好,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实验课上乱轰轰的教学场面,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一些较简单的演示实验,根据条件把它改为 学生实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开发家庭小实验

配合教学内容,每逢放假,向学生布置一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中又 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家庭小实验,并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都详细记录下来,回校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 师提出的要求。例如,把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金属的防护和回收”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 钉生锈实验的五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 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里讨论题“使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有那些?”进行探究,从而对铁 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 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二、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 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学生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 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们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总结 篇4

一.分解反应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质氧气2KClO32KCl+3O2↑△ MnO2 MnO2 3.实验室采用过氧化氢制氧气2H2O22H2O+O2↑

4.电解水2H2O  2H2↑+O2↑

5.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CO2↑

6.工业上煅烧石灰石(或大理石)制二氧化碳CaCO3  CaO +CO2↑ 高温通电

二.化合反应

7.二氧化碳和炽热的碳反应CO2+C 2CO

8.镁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2Mg+O2  2MgO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 Fe3O4

10.铜和氧气反应2Cu+O2=2 CuO

11.铝和氧气反应4Al + 3O2==2 Al2O3

12.磷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4P+5O2 2P2O5

13.一氧化碳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2CO+O2  2CO2

14.生石灰和水反应CaO+H2O=Ca(OH)2

15.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H2O=H2CO3点燃点燃点燃点燃高温

三.置换反应

酸 + 较活泼金属 ==盐 + 氢气

16.铁和盐酸反应Fe+2HCl = FeCl2+H2

17.铝和硫酸反应2Al+3H2SO4 = Al2(SO4)3+3H2 

18.锌和稀硫酸反应Zn+H2SO4 = ZnSO4+H2金属 + 盐 ==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

19.铝和硫酸铜反应2Al+3CuSO4 = Al2(SO4)3+3Cu

20.铁和硫酸铜反应Fe+CuSO4 = FeSO4+Cu

21.铜和硝酸银反应Cu+2AgNO3 = Cu(NO3)2+2Ag碳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22.碳还原氧化铜C+2CuO  2Cu+CO2↑高温

四、复分解反应

酸 + 某些金属氧化物==盐 + 水

23.盐酸除铁锈6HCl+Fe2O3 = 2FeCl3+3H2O

24.硫酸除铁锈3H2SO4+Fe2O3 = Fe2(SO4)3+3H2O酸 + 碱 ==盐 + 水

25.苛性钠和硫酸反应2NaOH+H2SO4 = Na2SO4+2H2O

26.消石灰和盐酸反应Ca(OH)2+2HCl = CaCl2+2H2O

27.熟石灰和硫酸反应Ca(OH)2+H2SO4 = CaSO4+2H2O

28.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Mg(OH)2+2HCl = MgCl2+2H2O酸 + 某些盐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29.氯化钡和硫酸反应BaCl2+H2SO4 = BaSO4+2HCl

30.碳酸钠和硫酸反应Na2CO3+H2SO4 = Na2SO4+H2O+CO2

31.盐酸和碳酸钙反应2HCl+CaCO3 = CaCl2+H2O+CO2 

32.硝酸银和盐酸反应AgNO3+HCl = AgCl+HNO3碱 + 某些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33.纯碱和石灰水反应Na2CO3+Ca(OH)2 = CaCO3+2NaOH

34.苛性钠和硫酸铜反应2NaOH+CuSO4 = Cu(OH)2+Na2SO4

35.硝酸铵和苛性钠反应NH4NO3+NaOH = NH3+H2O+NaNO3 盐 + 某些盐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盐

36.纯碱和氯化钙反应Na2CO3+CaCl2= CaCO3+2NaCl

37.硫酸钠和和氯化钡反应Na2SO4+BaCl2 = BaSO4+2NaCl

38.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NaCl+AgNO3 = AgCl+NaNO

3五、其它类型

3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

4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 CO2

41.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CO2+Ca(OH)2 = CaCO3+H2O

42.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CO2+2NaOH = Na2CO3+H2O

43.二氧化硫通入烧碱溶液SO2+2NaOH = Na2SO3+H2O

83.三氧化硫与烧碱溶液的反应SO3+2NaOH = Na2SO4+H2O

84.甲烷燃烧CH4 +2O2 CO2+ 2H2O

九年级化学德育总结 篇5

九年级化学德育总结

寓德育教育于教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我重点做了一下努力。

一、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

学校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以教学为中心,是学校特殊职能决定的。学校是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才的场所,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通过教学。德育要通过教学向学生传授有关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有关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知识,才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智育要通过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坚持教学为中心,学校教学秩序才

能稳定,教育质量才能提高。当然教学为主,并不等于教学唯一,应该运用辩证观点正确处理教学与其他工作关系,也就是说学校的所有其他工作都要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全面安排各项其他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协调各方面教育因素,共同完成任务。

二、德育目标和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更需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而初三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初步形成阶段,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开始思索人生价值,人生与未来,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他们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进取心,总想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才能。但由于他涉世浅,知识和生活范围局限,心理上的独立要求和实际上的依附关系仍然存在,考虑问题带有明显主观性和片面性。他们爱好、兴趣迁

移性大,意志力。如不抓紧教育,有些人就会掉队,丧失信心,甚至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

三、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材料介绍激起了学生爱国,报国巨大热情,使学生了解祖国和时代赋予的使命,更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处理好德育途径和方法。

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思想教育要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使之服从教学,加强教学,又指导教学。既防止抛开教材以思想教育代替教学内容牵强附会地进行德育,又要防止只传授知识而忽视育人的倾向。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要力求具体形象生动活泼,要避免空洞说教,呆板单调。而德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反复的特点,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一定要针对学生年龄,心理

特征,制定长期具体规划,相对稳定教育内容,不断挖掘德育与化学结合点,使知识性与教育性统一,充分发挥化学知识的魅力,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观点。信念、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应该是恰如其分的,水乳交融式的,从而长久地发挥化学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我认为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的关键是教师。

九年级化学实验考查工作总结 篇6

一、对实验进行改进,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在我们学习蜡烛燃烧实验, 探究燃烧后产生什么物质的内容时, 我们先进行一组实验, 将桌子放平, 将一个烧杯罩在一个燃烧的蜡烛上方, 等到感觉烧杯渐渐热了的时候将其拿下, 放入少量石灰水, 观察其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让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产生的, 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对实验进行改进, 看看哪种方法可以的到预期效果, 将大致思路传递给学生, 提示封闭空间避免得到的气体逸出, 最后教师将改进的实验再一次操作给学生看, 将一个烧杯放于桌面上, 将一根点燃的蜡烛置于烧杯中, 将玻璃盖盖在烧杯上方, 确保密封, 当蜡烛渐渐熄灭时, 将烧杯中倒入少量石灰水, 观察这次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结果是变浑浊了, 让学生分充分思考产生两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什么原理导致这两种不同结果?

再举个例子, 在学习白磷燃烧实验时, 教材上列举的实验方法是需将橡皮塞取下后对玻璃管进行加热.在这个过程中会致使锥形瓶中的空气出现流动现象, 是实验结果出现偏差.还有就是玻璃管在瓶内的深度过长, 可能导致白磷燃烧后放热使瓶内气体膨胀, 没有及时进入气球内, 将瓶塞冲开, 结果就是实验失败, 此外, 在对白磷进行加热时, 周围的细沙很有可能把融化的白磷包裹起来, 延长了实验的时间.对这个实验我提出这样一种改进方法, 就是将一个小铜片做成一个凹槽, 四周翘起的那种, 放入小锥形瓶内, 用镊子夹取一小块白磷, 放在铜片凹槽内, 将小气球系上, 称一下质量是多少;接着将锥形瓶放于铁架台上固定好, 垫上石棉网, 进行加热, 到白磷燃完全燃烧后, 进行冷却, 第二次称量, 对两次称量结果比较, 结果是一样的.

二、有选择的增加实验课程

对于教材上所提供的实验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实验课程需求的欲望, 因此, 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初中化学, 有必要选择性地增加化学实验课程.例如, 在开学初期, 第一节化学课时, 教师可以以一节有趣的化学实验课开始, 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 尽管教材上没有提出实验要求, 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实验室, 给学生变魔术的形式传授学生知识,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道具高锰酸钾、浓硫酸、酒精灯及玻璃棒摆在实验台上, 将一点一点高锰酸钾晶体摆放在玻璃片上, 用试管取几滴浓硫酸, 滴在高锰酸钾晶体上, 再用玻璃棒去蘸混合物, 最后让玻璃棒去接触酒精灯, 哇, 瞬间酒精灯就被点亮了, 此时学生一阵欢呼, 高兴的又蹦又跳, 充分的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

还有, 在我们学习分子运动规律的课程中, 我们也可以将其改成实验课, 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学习究竟分子的运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组做实验, 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 分别给每个小组一杯同体积的水, 等质量的品红, 但不同是一杯是热水一杯是冷水, 分别将品红放于水杯中, 观察其水杯中品红扩散情况, 现象直观, 操作简单, 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分子运动规律, 更有效的对知识进行吸收.

三、进行绿色化学实验

在化学实验中, 所产的气体及有害物质是不可避免的, 环境污染、环境危机已经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周围, 有形无形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压力, 对问题的有效解决已经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因此, 我们要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就打下绿色化学基础, 掌握绿色化学相关技术, 熟悉绿色化学带给我们的利益, 利用绿色化学最大的特点, 将绿色化学带进我们的生活, 改善我们当前化学污染的现状, 让绿色化学充分发挥优势, 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科学教育中绽放光彩.将绿色化学理念贯彻与初中化学教育课堂, 送入学生寻求新事物的眼球, 让绿色化学在教育中扎根, 实现最高的价值, 让初中生从根基扎起创造绿色实验环境.

总之, 对化学实验的合理改进是有必要的, 要高度重视实验的可行性、目的性及安全性, 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共同交流怎样将实验效果取得最优最大化, 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个化学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怎样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怎样对实验进行有效布置, 这些都是新一代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 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潘凤娟.化学实验教学组织模式最优化的探索[J].才智, 2011 (23) .

[2]王克礼.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思考[J].成才之路, 2011 (18) .

[3]臧艳琴.浅谈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N].学知报, 2011 (12) .

九年级上册化学工作总结 篇7

吕辅民

转瞬间,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收获,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下面我就本学期的工作做一简要的总结。

一 思想方面 热爱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能够积极的参加政治学习,虚心向前辈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

二 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九年级三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得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化学放在初三开设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面临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强、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依赖心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有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是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

2、开发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在教学中我常借助图片、模型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平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能得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小实验。

3、精讲精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我紧扣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利用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情境,设疑破难。教学中总是提醒学生学法-----“念”和“练”,这是巩固知识的途径。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让他们动手练习或口头表达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4、尽力做好单元复习工作。初中化学知识内容繁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数量众多的化学方程式,所以要抓住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是提高化学成绩的途径之一。我在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练习题、测试题都精心选择,量质合理。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平时就注意培优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

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三、不足与反思 由于时间紧,使得后期教学出现赶进度的情况。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不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和学生接触沟通,学习站在他们的水平思考,对学生充满信心和信任,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九年级化学个人工作总结 篇8

一、切实抓好“双基”的落实,不拼命赶进度

在历次模拟考试中,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每节过关,不能为赶进度而不管教学效果。由于各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差异且学习基础不同,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不同,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是稳抓基础知识,不为赶进度而忽视任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每个环节都能过关,为接下来的新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抓基本技能,主要是抓好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多进行讨论,培养用化学用语来描述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我们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不让学生做实验,认为让学生做实验是浪费时间,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二、加强实验教学,把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在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充分,力求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要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并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从中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做到人人动手做实验,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感受知识,学会知识。同时,在课后我还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实验过程中我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化学老师的高度重视。今年的化学试题中同样出现了实验科学探究内容,而且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只有把学生的这种实验探究能力给培养起来了,学生遇到什么样的实验探究题也不是问题,他们都会顺利完成。学生有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这是化学科目取得好成绩的又一关键。

三、贯彻落实分层教学,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即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我们开展培优补差,进行分层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培优补差工作中,我是主要以优帮差,让优生发挥优势,在帮助潜能生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潜能生在优生的帮助下能进步快些。再加上老师给他们更多关心,更多的辅导,使潜能生更有信心取得进步。在这个以优帮差的过程中两类学生都获益匪浅,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第二学期,我校进行的分层教学取得效果非常明显。在后段时间,一部分学生进步很大。对于化学科来说,在复习阶段进行分层教学时,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复习提纲及练习是很重要的。练习的设计应该有梯度,让学生循序渐进,应当把练习分A、B、C三类: A为常规性基础题,立足双基,又能引导学生思考、创新,难度适中,要求全体学生独立完成;B为稍有难度的综合题,教师选讲、学生选做,不做硬性要求;C为竞赛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开拓视野、发展个性。在模拟考时,90%的题目的类型应当与A相仿。教师必须筛选好习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好每一次模拟试题。让学生考一次模拟考,增强一次自信,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不断进步。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化学知识的应用

化学与社会、生活及生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紧联系社会生活生产的实际,让学生学得有趣,且学得有用,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更主动学好化学

历年中考试题都有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几年来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了解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五、认真钻研新教材,实施新课程标准

这两年来,我县使用了新教材,实施了化学新课程标准。对于新教材,必须做到认真研究新课程的特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适应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在工作中我首先认真钻研新教材,理解新课程标准,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在九年级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标的要求,力争使《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方面,我认为自己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复习策略初探 篇9

“死记硬背”是九年级化学方程式复习的常见误区, 更多学生是通过简单的抄写识记来强化记忆, “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 只关注于化学方程式本身, 却忽视了化学方程式关联知识的储备和知识的延伸。费时费事, 达不到最佳记忆效果, 不能很好地将化学方程式与探究问题相关联。还可能出现背下了化学方程式, 却不会用的尴尬。深究原因多来自于教师的教学, 传统的化学方程式教学主要是重结果轻过程, 重知识轻能力, 这种结果导致学生机械地学习和记忆, 忽视了化学方程式是多种化学信息的集合, 未能引导学生形成物质变化规律的知识网络, 使得记忆的化学方程式十分零散。

针对教师在化学方程式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提出以下复习策略。

一、追根溯源, 夯实基础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语言, 集合了元素符号、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化学性质等多种信息。教师自身知识网络的构建将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利用树状图的总结形式, 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总结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础知识。

追根溯源能让我们将表象的知识与知识根基形成知识链, 便于构建知识网络, 能让教师自身和同学们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知识在人类的记忆中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储存的, 知识的组织化水平越高, 记忆效果越好。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单是一个知识的再现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仅仅在记忆中贮存一定数量的组块还不够, 还必须有产生式系统, 即把组块组织起来的若干程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 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式系统的形成, 提高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效率[1]。

二、掌握方法, 提升效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习, 过程和方法的习得更重于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一) 分类记忆

化学变化四种基本类型的分类方法: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物质类别的分类方法:酸、碱、盐、氧气、水、碳单质及其氧化物和金属单质的相关化学性质;

特征反应条件:点燃、高温、催化剂、加热、通电等。

(二) 分解任务

记住多个化学方程式是复习的基本目标, 要懂得“蚂蚁吞象”的道理, 学会分解目标, 将多个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分解成各个小任务, 每天完成一部分任务。

(三) 关注化学方程式背后的基础知识

化学方程式是多种化学信息的符号表征, 可作为复习的起点, 关注对应物质的化学性质 (变化规律) 、实验现象、实验仪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三、构建网络, 拓展提升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会对学习复杂化学方程式产生影响, 从实质上来说是因为学生在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的过程中提高了知识的结构化水平, 进而促进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 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化水平, 从而提高了学生书写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的赋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还可以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层次化, 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2]。

在有了前期的知识储备前提下, 要提高化学方程式识记的效果, 便于知识从人脑中的调用。构建知识体系, 建立知识网络将实现知识的升华, 将知识的简单记忆上升到思维、方法、技能的培养。

知识体系和网络建立的训练途径:

(一) 关注化学反应间的链状关系

常见物质相互间关联性较强, 可通过化学方程式“接龙”的基本训练, 实现链状关系的建立。如请按下列顺序, 尝试写出每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H2O→O2→CO→CO2→CaCO3→Ca O→Ca (OH) 2……这样的链状关系每一步可能存在多个化学反应, 应尽量多写。复习课程中, 还可设置某一物质作起点,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训练。

(二) 关注物质变化规律的归纳和发散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 是提升复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如:请写出反应条件为高温的化学方程式?

请写出有Na OH出现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中有HCl化学反应有哪些 (酸的共性) ?

总之, 要提高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效率, 除了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外, 必须重视学习策略, 通过亲身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或合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等方法, 提高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程度, 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毕华林, 吴慎刚, 冯玉.基于化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J].山东教育, 2008 (11) :29-32.

九年级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篇10

一年来,我们九年级化学备课组三位老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切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认真的搞好化学教研,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得到提升,教育教学成绩也显著提高。下面对本学年的主要工作做如下总结:

1、重视集体力量,发扬团队精神

开学初,我们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等制定了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展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我们充分利用本学科教师成员少,便于组织教研活动的特点,随时随处、灵活机动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我们化学组的三位教师大部分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新授课部分没有知识上的困难,主要是对如何提高教学成绩存在困惑,三位教师竭诚尽智,取长补短,达成共识: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兴趣;(2)重视基础知识,精心设计练习,通过练习才能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掌握情况;

(3)重视测试,认真组织每次的单元测验、月考、阶段性检测、期末的模拟考试,力求每次考试都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考场适应,之后做好试卷分析,分析其中得失,总结经验教训。经过不懈的努力,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能力水平有所增强。

2、认真开展校本的教研活动

校本的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搞好教研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本学期,我教学组成功举行了一次展示课活动,课后进行认真的讲评、反思,部分校领导参加了本次活动,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教学案例的设计水平、课堂的应变能力、教师的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3、积极参加校外的研讨学习活动

努力争取各种校外学习的机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从中汲取营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本学期,全体化学教师去实验初中听课学习一次,参加各种化学教研活动,受益匪浅,尤其是化学公开课、化学优质课,非常精彩,从中学到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技巧等等。

通过教研活动的积极、热烈、有效的开展,我校化学教师的教研能力、业务素养不断提升。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较多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学习、钻研,充分组织好利用好化学教研活动,切实把教研活动作为我们搞好教学,塑造教师的基地。昨天的成绩是我们的一个新的起点,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化学组将再接再厉,兢兢业业,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去争取更加优秀的成绩。

板湖初中化学组

九年级化学教师个人总结 篇11

一、教育常规

针对两个班学生基础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有一定的厌学情绪,运用一些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充分鼓励,不歧视每一个学生,多看学生的优点,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多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学生充分的自尊,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生关系,妥善处理学生中的矛盾,引导他们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多理解和宽容同学。正视身上的缺点,不回避不自责,平时有时间多与学生接触,走进学生的心灵,进行深层次接触,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事物,不偏激不打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态、一贯的行为方式和当下的情绪,引导他们注意怎样释放负面的情绪。关注他们的学习目的性和学习态度,积极培养他们懂得为学习而付出,为学习而努力,有一定的学习意志力,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紧张的学生中去。

二、教学常规

本人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参加专业业务学习和考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通过学习,积极转变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基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认真备好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认真组织教学,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提问多交流,多把化学相关知识与现实和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认清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多反馈多正面评价,向课堂40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通过过关检测,强化学生的学习功夫在平时的意识;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三、劳动纪律

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教学反思

1、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狠抓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

2、要有耐心和决心,多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积极正向引导。

3、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过关检测,强化过程管理,增强学生的过关信心,引导学生多看学习上的进步。

九年级化学实验考查工作总结 篇12

还有在教学九年级化学下册P58的“实验10-9”时,在Na OH溶液和酚酞溶液的红色混合溶液中滴加的稀盐酸,正常现象应是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原来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变成无色,但在实践中往往是刚开始滴加的稀盐酸,不但没有使原溶液的红色变浅,反而红色加深了,继续加盐酸,红色才变浅直至变成无色。

以上两个实验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是相同的,现分析如下:

酚酞是一种弱的有机酸,在溶液里,随着溶液的酸碱性的变化,酚酞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8.0~10.0,在酸性溶液中,H+浓度较高时,它形成无色分子;随着溶液中H+浓度的减少,OH-浓度的增大,酚酞结构发生改变,并进一步电离成红色离子。

这个转变过程是一个可变过程,如果溶液中H+浓度增加,上述平衡向反方向移动,酚酞又变成了无色分子。因此,酚酞在酸性溶液里呈无色,溶液中H+浓度降氏,OH-浓度升高时,呈红色。

而酚酞的醌式盐或醌式酸盐,在碱性介质中是很不稳定的,它会慢慢地转化成无色的羧酸盐式。

因此,做Na OH溶液使酚酞显色实验时,若所用Na OH溶液为浓溶液(p H>10),加入酚酞溶液后出现的红色会很快消失,若再加一点酸,会重新出现红色,若继续加酸,红色又会消失。

综上所述,前面两个实验所产生的异常现象根本原因是所用Na OH溶液太浓。

预防产生异常现象措施为要用Na OH稀溶液,而不能用浓溶液,最好实验时取少量Na OH溶液,加水稀释一下再做实验。

摘要:在九年级化学教学实践中有两个实验实际出现的实验现象和理论上的实验现象不相符,经过反复实验和理论学习,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九年级化学教研工作总结(定稿) 篇13

九年级化学教研总结

本学期化学学科教研工作在教导处,教科处正确指导下,在九年级年级组大力配合下,已顺利结束,本学化学学科围绕一个中心:“使教研活动真正服务与教师,真正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能力”,两个主题:一是“指导复习、备战中考”的复习备考研讨活动,二是以“学案导学,展示导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围绕毕业班复习备考工作,进行了复习视导、跟踪调研、复习教学模式研讨、复习公开课、质量分析。

教研活动本着以教师为本的理念,立足实际,尽可能地克服困难,使各个环节相协调,使老师们的学、研热情可持续且有后劲。总体来看,复习备考系列研讨活动,计划制定科学周密,方法策略务实高效,中考研究把握方向,充分发挥了复习教研的指导、导向作用。一.制定计划,科学周密。

明确复习目标,作出科学合理、具体周密的复习计划,是实现高效复习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进行了复习计划、复习思路的研讨,拿出了初步设想。以“立足基础,夯实双基,培养能力,大面积提高复习质量”为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科学周密的复习计划,从复习的环节及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到各环节的复习方法、各章节课时安排等方面都提供了有效指导,确保每节课都充实、高效。

二.指导方法,务实高效。

复习方法的研究是复习教研的重中之重。对复习方法的指导,整体上确立了两个思路:一是有效复习教学方法的研讨,总结、完善、推广复习课教学模式;二是深入研究“学案导学,展示激学”在复习教学中的运用,引导各校用好复习学案,用好《中考复习指导》。

(1)利用复习公开课,推广有效复习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2)深入学校进行复习视导和跟踪调研。

(3)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不断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三.研究中考,把握方向

(1)琢磨中考,把握方向。我校在开学初期,就组织本校专家对近5年的安徽中考试题中的重要考点、热点(即三年都考点、两年都考点、一年考点等)、题型变化、题目难易度以及试题的稳定性等进行分析,并对今年中考的方向进行预测。每位教师吃透中考的内涵,立足双基,抓住重点,从而准确把握中考方向。

(2)命题引领,指导方向。今年的三次模拟考试命题都是县教委统一命题的。通过模拟题的命制和模考质量分析,引导老师研究中考命题思路,挖掘教材的内涵,把握好命题立意和中考的重点。

九年级化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篇14

一、上学年工作回顾

1、认真备好每节课。不但备教法、备教材更应备学生。本届学生,学生没有以前那么整齐,所以我尽量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课的类型,备课前尽量做到自己先完成每节课的作业以及课外练习,从中选取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题目。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每节课都"有备而来"。每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后认真作好总结,及时从课堂教法和学生的反映情况总结出每节课的得与失,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虚心请教其他教师。在教学上,能和其他老师团结协作,有问题及时向他们请教。在每个章节知识的处理上,通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优点以弥补自己教法上存在的不足。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也有针对性。为此,我常常到网上搜资料,对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次作业都能起到的效果。对学生的每次作业都能作到认真批改,通过作业及时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上及讲解时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分析原因并总结,进行透彻的评析,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二、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现在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化学的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本学期在学校的工作中,我经常去听学校各科组的公开课,虚心向教师们学习更新的教学方法,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注意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三、成绩与反思

班上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欠积极,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虽然也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但是,有个别同学上课不正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由此,导致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很差。所以也是我最觉得头痛的地方

四、下学年教学工作打算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中考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来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九年级化学实验考查工作总结 篇15

一、探究性化学知识的积累

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单质、氧化物性质的研究性学习,如对氧气、氢气,主要考虑氧气的助燃性、氧化性和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对单质碳的学习,一般从木炭的颜色、状态、吸咐性以及可燃性、还原性等角度考虑。对金属铁的探究,一般从它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与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生成物氢气的可燃性、亚铁盐溶液的颜色等方面考虑。对金属铜的探究,主要考虑铜的颜色;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铜绿;在氧气中燃烧能够得到氧化亚铜、氧化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气体,猜想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硫气体,并通过生成气体的性质进行探究;与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不同的氮的氧化物等。对氧化亚铁、氧化铁、氧化铜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虑它们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硫酸、硝酸反应生成物溶液的颜色进行探究性教学。

如右图,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选择红磷作为固体反应物, 它们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 利用过量的红磷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生成新的固体物质, 使密闭容器内空气体积减小 (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 气体的压强减小, 引起水面变化, 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这一实验中, 选择不同的药品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现象,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判断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能否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 气体压强变小。假如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 木炭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 但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会弥补所消耗的氧气体积, 反应前后广口瓶内气体压强并无明显的变化, 因此, 烧杯中的水不会倒吸到广口瓶内, 实验就会失败。

二、探究性思维方式的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操作及装置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以训练和巩固应该掌握的化学知识。在研究实验现象时,常见的化学反应比较容易理解,如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反应,就说明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有两种,一种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种可以进一步燃烧,并观察到蓝色火焰;对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不是如书本所述为准确的2∶1,氧气的体积总是偏小,通常解释为氧气具有微溶性,而实际水电解未生成氧气前氧元素还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了消耗,这方面知识虽超出了初中课本知识的范围,但要升华学生的知识,就必须深入探究,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对初中生少见、富有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如对铜是否能与浓硫酸反应,如果反应后能生成气体,气体是氢气、氧气、二氧化硫还是三氧化硫?这样,从生成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角度来考虑问题,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再如,某班同学,通过上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实验总是有误差,他们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后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同学们产生了各种猜想:甲同学可能是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也可能是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乙同学可能是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也可能是因为他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他们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教师要引导、训练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进行推断。在上例中,关键看操作的结果是导致密闭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变大还是减小,通过分析,学生们的想法就得到了证实,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同时,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得以激发。

三、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又服务于生活。为了生活而学好化学,是化学新课程体现的重要理念之一。九年级化学教材有许多新情景材料的探究习题,贴近生活实际,体现了知识的应用性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广泛联系起来的意识,使之学会从化学的视角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达到学以致用。如家庭小实验,可以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他们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实验,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资料查阅、替代药品和仪器收集、现象观察与记录、结论与分析等全过程都是学生的个人行为,由此,他们摆脱了课堂教学的约束,通过全家总动员,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印象也更加深刻,这就有利于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上一篇:qq哲理个性说说版下一篇:合唱通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