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二则复习课(推荐3篇)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成就。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文言文的一般学习方法。3.学习两则短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回到文明的古中国,在那里有“千古不灭的科学巨星”沈括正向我们招手,当我们打开标志着“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时,仿佛打开了巨大的百宝箱,里面装满了无数的珍宝,光彩夺目,璀璨辉煌,这其中有两颗美丽的珍珠,分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篇课文《梦溪笔谈》二则。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一则,首先检查预习情况。
一、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
①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举平生见闻,撰写《梦溪笔谈》,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炼钢、炼铜的方法等,凡有见及,无不详为记录。又精究药用植物与医学。他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②《梦溪笔谈》,共30卷。分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药议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业、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2.给下列字注音
喙()穰()梵()胠()箧()履()贻()钗()
三、朗读课,整体感知
1.过渡:由于生产力低下,古代劳动人民常常“靠天吃饭”,这里的“天”指“天气”,它包括各种自然天气,因此经验成为庄稼汉们种田的资本之一,作为被积累和传承的经验。《以虫治虫》的故事被记载了下来,那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是怎样开始又是怎样结束的呢,下面听老师来朗读课文,听完之后,请同学们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要求:1.讲述故事,声音洪亮,口齿清晰 2.故事情节完整、准确。
3.可根据内容,适当展开想象和联想。2.理清文章结构。(板书)
第一层 ①句交待害虫发生的年代、季节和危害时间
第二层②—③写子方虫的天敌产生、灭尽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丰收
第三层④点名天敌名称,说明其出现并非偶然现象
四、细读翻译。(1)重点词意:
方:正 喙:虫子的嘴 蔽:遮盖 以:用 悉:都 旬日:十天 其:那
有之:不译 .(2)重点句意:
①方为秋田之害
译:正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②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
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③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五、质疑探究。
师过渡:我们知道沈括写《梦溪笔谈》有总结科学成就的目的,而本文只是叙述农耕的一件小事,似乎很难看出人类的科学成就,那把一件小事记入《梦溪笔谈》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编者为什么在介绍众多辉煌成就的篇章中单单选这一篇入教材呢?有什么意义?
1.独立思考 2.班级交流
明确:1.沈括充分认识到了生物之间存有斗争,希望能把“利用害虫的天敌治理害虫”的经验传承下去。
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利用农作物害虫的天敌的作用,是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编者意识到生物防治的方法是我国现代化农业迈向绿色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六、诵读课文
再次整体感知课文,注意停顿和重音,学生交流互读。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字音、字义、会翻译语段。
2、完成书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观察,沈括发现生物之间存在斗争,其实,生活中处处存在值得我们观察、研究的东西。这位科学家还把他听说的一次研究性活动记录下来,今天,就让我们与沈括一起来回顾这次“研究性”学习之旅。
二、子午书简
朗读课文,疏通字词、归纳整理。
三、研究时间
1.《梵天寺木塔》中如何表现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动如初”表现建筑工匠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问题,“无可奈何”一词也写出了大家对“塔动”无计可施。作用是为后面喻皓轻易解决难题作了铺垫,反衬其技艺高超。)2.《梵天寺木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明确: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未面瓦”,“上轻”,可实践的结果让匠师很难堪。为了向钱帅交待而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见喻皓的妻子,请求喻皓解决塔动难题。“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胸有成竹。)3.用自己的话说说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这一难题?
师:在刚才的研究过程中,匠师的学习探索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文章又是从这一课堂成员的角度切入和回顾这一过程的。那么对匠师的描写应是重点,可是沈括老先生把浓墨重彩泼在了喻皓身上,尤其突出他的语言。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是为了让文章别出心裁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
2、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
一、过程与方法
1、生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分组学习,相互质疑,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3、师生互动,欣赏分析,教师和学生相互问答,共同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
4、学习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二、作品主题
《梦溪笔谈》这部中国文化史上的综合性笔记体巨著,总结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以虫治虫》给予我们“生物防治”、“环保”等方面的思考和启示。学习《梵天寺木塔》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成就,感受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了热爱科学的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请学生展示各自收集的有关本课的图片、资料,教师作总结,并点评准备材料,准备得最详细。
三、学生自主学,疏通文意。
1、学生根据手中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自读课文,分小组交流:字音、字形、字义、语句意。
2、集体讨论探究,教师作归纳。(1)字音、字形部分:
hui喙
穰
梵
胠
箧
履
贻
钗 rangfanquqieluyichai(2)字义部分
大穰:庄稼大丰收
方:才
级:层
患:嫌、担心
贴:赠给
但:只
盖:因为
伏:通“服” 胠箧:从旁边打开箱子
以:用
悉:全
之:结构助词的
其:代词,它的(3)语段意:(重、难点)方为秋田之害:
译:正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
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译: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未布瓦,上轻,故为此。
译: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译: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办,塔身就稳定了。人皆服其精练
译: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三、根据大家刚才的集体探讨对课文的了解、学生在次自习课文,简述文章主要内容。答案:《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作物获得丰收。
《梵天寺木塔》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塔动”问题的生动事例。
四、听老师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课文,注意停顿和重音,学生交流互读。
五、布置作业
1、悉课文内容,掌握字音、字义、会翻译语段。
2、背诵课文。
3、完成书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作业检查
小组间互相提问(字、段翻译,课文背诵)。
二、合作探究,赏析课文,完成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办法。
2、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害虫天敌的出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产,保护了生态环境。
3、动物中还有哪些天敌,学生比赛发言。
例如:猫——鼠
青蛙——害虫
4、那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现代农业的看法。
要点:粮食增产,农药的使用对人体有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提倡绿色农业。
5、论《梵天寺木塔》中如何表现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要点:“动如初”表现建筑工匠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问题,“无可奈何”一词也写出了大家对“塔动”无计可施。
作用:为后面喻皓轻易解决难题作了铺垫,反衬其技艺高超。
6、《梵天寺林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能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讨论要点: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未面瓦”,“上轻”,可实践的结果让匠师很难堪。为了向钱帅交待而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见喻皓的妻子,请求喻皓解决塔动难题。“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胸有成竹。
7、用自己的话说说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这一难题?
8、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本文写作特点。
要点:(1)详略得当如《以虫治虫》观突出以虫治虫这一中心,对“傍不肯”外貌、特征、剿灭子方虫的情况介绍比较详细而对“子方虫”为害则一笔带过。
《梵天寺木塔》对如何解决塔动,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作了传神的描写。
(2)生动简洁
如:“方”
“笑”
“密使其妻”
9、《梵天寺木塔》体现了我国古代在建筑技术上的伟大成就,你还能说出我国古代还在哪些方面的科技水平长处于领先地位。
10、本课总结,学习了这两篇课文对你有哪些启发,各抒己见。要点:A:绿色农业
环保
可持续性发展
B:为国家的过去的发达自豪
一.文学常识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在我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二.词句积累
1.重点词语解释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替 谋:办事 忠:尽心竭力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交:交往 信: 诚实,真诚 ..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 复习..十有五 有:通“又”。.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立:站立,这里指独立做事。惑:迷惑,疑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为师矣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当。...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堪:能忍受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饭疏食饮水 饭疏食:吃粗粮,饭,吃饭。水:冷水。....曲肱而枕之 肱:胳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于:对,对于。.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笃:忠实,坚守。切问:恳切地提问。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2.通假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3.古今异义:
(1).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2).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3).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4).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 4.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5.重点句子翻译
(2).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5).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危险了。(6).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贤德啊,颜回!”
(7).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0).译: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11).译: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12).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三.课文内容梳理
1.各则注解:
第二则是个人修养,告诉人们“人无完人”的道理,要每天反省自己,以便完善自己。第三则是孔子自述了他学习、修养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第五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第六则是孔子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第七则是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第九则是学习态度,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第十则是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第十一则是讲人要有志气,要有坚定的志向。
第十二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博学笃志,提问及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四.拓展问题
1.这十则论语内含有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2.积累格言警句:
①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谈修身做人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3.背诵默写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5)、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在学习中,你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本文中所谈的某一种学习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示例:我在学习上经常自觉地运用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5.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6.在第三则中“温故”与“知新”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温故”与“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如果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必然达不到独立思考,必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7、【颁奖辞】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 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这 是提高自己修养 的最好途径,9、学与思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实际加以分析。
学”能引导“思”;“思”能促进“学”。因此,“学”是“思”的基础,而“思”则是“学”的促进。由此可见,“学”与“思”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10、孔子把“不义而富且贵”视作“浮云”,应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
“浮云”聚散无常,瞬间即逝,指不义得来的富贵极为短暂;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 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孔子在这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
11、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一.过关训练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春秋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三)成语积累(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简答题
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译文:
二.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成语积累
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匹夫不可夺志、富贵浮云、箪食瓢饮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五)简答题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译文: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译文: 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