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学习通用方法指南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课堂学习通用方法指南(共11篇)

语文课堂学习通用方法指南 篇1

学好语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先秦散文到唐宋散文,从元杂剧《花间集》到明清戏曲小说,可以说文化经典浩瀚,诗人作家才华横溢。尽管如此,学好语文并非高不可攀。在高中,学生可以从以下方法中学习:

第一,培养兴趣,独立学习。古人云:“知者不如善者,乐者不如乐者。”有了兴趣,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心投入,不断提高。另外,语文学习的一个特点就是光听课并不能真正提高水平。关键在于学生的自学、自悟、广泛参与和积极实践,从而达到“自学自写”的境界。

第二,博览群书,背诵好。高中阶段要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涵盖古今中外、自然社会。所有人类心智和智慧的结晶都可以兼收并蓄。有些经典作品要精读、细读甚至背诵。古人的学习方法值得借鉴。清朝的唐彪说:“如果你把文章读得很好,它就会随着我而改变。不知道是人的文字还是我的。写作文的时候,我想说的话,我想要的一切,都要写出来,像一股泉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经验问题。

第三,熟能生巧。勤写不仅能提高掌握语文的能力,还能理清思路,酝酿升华感情。高中时,你应该每周至少练习两次写作:一张记录你日常经历和思想感情的生活笔记;读笔记,边读边整理,收获会更多。高考主观题的比重越来越大,考生的写作水平在考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堂学习通用方法指南 篇2

一、注重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1. 明白合作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强调“学生主体”, 强调“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以灌输为主, 学生被动听讲。教师无力顾及全体学生, 因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限制, 使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精神。合作性学习则可改变旧有模式, 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合作学习要求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要以学生“发现”和“探究”为核心。我常常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来宣传合作的必要性。可以利用精辟的名言警句来启迪学生, 比如, 谚语:团结就是力量;俗语:丝不成线, 独木不成林;名人萧伯纳的观点: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互相交换, 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互相交换, 各自得到两种思想等。也可以利用经典的故事来启发学生, 如德国的化学家本生和物理学家基尔霍夫是好朋友, 他们合作发明了光谱分析仪的故事;实验中的猴子合作吃到香蕉的故事等。让学生从心里愿意和别人的合作。

2.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一步,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接纳别人。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时代, 我们每一个人平时都免不了要和各形各色的人一起相处、相互交流。今天是学习伙伴, 明天也可能是朋友、同事甚至更亲密的关系。但现实生活中, 我们时常会发现许多优等生不屑于和“学困生”为伍, 高高在上, 他们认为, 接受成绩差的同学的不停地讨教, 会浪费自己的时间, 会失去了迎接挑战或加深扩展的机会;另一方面, “学困生”也羞于向优等生寻求帮助, 他们觉得, 和学业成绩突出的同伴在一起会有一种压抑感, 害怕受讽刺。但是在合作学习机制下的小组中, 每个人都要摒弃这些想法和做法, 协同努力、分工合作。这样的实践, 会让他们明白尽管各人的智商有高低、兴趣有差异, 但人各有长, 即便是聪明的人也会有糊涂的时候, 学困生在某些方面也会有过人之处。其次, 在接纳别人的同时, 还应该学会悦纳别人。在一个学习团体中, 仅有接纳是不够的, 相互悦纳、彼此欣赏才是合作成功的基础。在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中仅有接纳是不够的, 单纯的接纳是被动的, 它只表明你承认同伴的存在, 承认同伴有表达自己见解的资格与权利;而悦纳则不同, 它意味着欣赏、激励和提携。

二、注重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1. 小组共同目标和个人责任相结合。

在合作中, 如果所有同学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的话, 活动就会被同学们赋予积极的意义。正如在运动中, 活动为大家所重视, 就是因为每一个队员的成功都会给全队带来荣誉。为此, 老师必须给每个小组很明确的目标。哪个小组任务完成的好, 受表扬的是全体成员, 让他们有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的动力。合作学习有共同目标还不够, 还需要帮学生确立个人责任。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 或者每个组长成了小老师, 要培养小组成员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和个人的学习建立一种责任感。

2. 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相结合。

美国约翰逊兄弟提出的合作五因素之一是积极互赖, 它一般包括:目标积极互赖、奖励积极互赖、角色积极互赖、身份积极互赖、资料积极互赖。这也揭示了小组成员必须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这样才能取得小组的共同目标的达成, 小组的共赢。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终极目标, 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 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 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另外, 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组织内部的竞争是必要的, 但竞争的归宿是合作, 也就是要将组织中的种种竞争整和成一种组织的合力, 以此提高小组的竞争力。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 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 激发组内的竞争, 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

3. 课内合作和课外合作相结合。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组织形式, 更是学生需要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 合作学习仅在课堂中培养、训练是不够的, 还应该把它延伸到课外去, 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 互相间能长久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的方法、技巧。这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 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外, 我就指导学生针对平时的学习情况开展过“三关”互检互助的合作学习活动。第一关是同桌关, 让同桌间相互合作, 通过口头、书面等形式相互检查, 指出不足, 并合作改进。第二关是语文组长关, 要求学生在过第一关的基础上, 做出进一步学习, 请各学习组组长进行检查, 指出不足, 再次合作改进、完善。第三关, 学习结束后, 由老师来检查。对个别学生还存在的问题, 引导他认真思考, 在他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仍不能解决时, 可以找几名有着法相同问题的学生一起来研究。

三、注重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主要应体现在协调、监督、激励等方面。协调:在建立小组时, 教师应同时考虑“质”和“量”两个因素。在人员“质”的方面, 既可按照学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来搭配, 也可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愿组合;在“量”的方面, 则把小组成员控制在4~6人。小组长还可由学生推选, 既代表学生的看法, 又能采纳教师的意见, 同时小组长还可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监督: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做到脚勤、口勤、眼勤和耳勤, 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各组中巡行, 时刻把握小组讨论的方向并给予指导和强化, 给以恰当的帮助。教师的帮助可体现在多方面, 如:介绍科学研究方法;解答学生疑难, 提供反馈意见;穿插性教授合作技巧等。激励:是指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要能起到激发学生产生合作欲望的作用, 教师应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积极思维, 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在小组和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 如运用“比一比”“计时抢答”“正方反方”等形式,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帮助营造小组内的合作氛围增强凝聚力。

总之, 学习小组是教改中一种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 合理调控, 课堂上语文学习就会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样, 也就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文学殿堂的大门!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国务院关于基础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相长”, 《课程标准》也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文章探讨了深化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谈语文课堂阅读的学习方法 篇3

关键词:课堂阅读 学习方法

一、朗读是学习方法的基础

以读为本,这一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读可分为默读和朗读,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说,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快速阅读,提取信息,可用默读;而在课堂上的大多数场合,则采用诵读的方式效果更明显。朗读,视之于是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因素,对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作文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设计了朗读这一教学程序,这只体现了教法,而在阅读教学中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如何培养起朗读的兴趣,如何由朗读去领会课文的内容,即让学生学会朗读这一方法的运用,则是学法的。课堂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领读,齐读;分段落读,分角色读。因文设读,以培养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时,要体现对学生读的方法的指导,从而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诵读去领会、鉴赏课文。

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主要不是靠参考书,而是靠读,那么,把这一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了读的方法之后,自己去领会和鉴赏课文。多读少讲,在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是完全可以逐步做到的。久而久之,形成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二、質疑是学习方法的深入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对此,古人有许多精到的论述:“常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古人的这些理论和实践都给我们以启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

作为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是突出学法的指导。

质疑的方法有求异质疑法,即从相反的角度提出种种问题的方法;发散质疑,即从某事物的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问题的方法;添加质疑法,即对某人某事的引申、补充的提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或经验,运用以上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的钻研课文中所发出的问题,以此为例子,指出善于质疑是深入理解课文的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关键。这就是教师用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法。

总之,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教给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质疑,辅以教师的点拨,就能达到“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诱导”的境界,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三、创新是学习方法的目的

作为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强调学生不必囿于唯一的一个答案,可以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去理解作品的内容。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为什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为什么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就不能自成一说,各抒己见呢?为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总是对教参给予的只有唯一的答案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课文的特点,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对于提问,也总是运用“你喜欢哪句话”、“你欣赏哪一段”、“你对哪个人物感兴趣”等方式来提问,暗示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必拘泥于是否符合答案,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回答。同时,对学生反复强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必顾忌别人的看法。

总之,指导学生以创造为目的的学习方法,鼓励创新,激发个性,我们的教学就能从单一的开发智力进入培养创造力的阶段,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仅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更着眼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有效的进行学习。

语文课堂学习通用方法指南 篇4

高考复习中,目标就是我们不断前行的之路明灯,是我们通往成功的唯一光亮。而我们的学习目标制定过程中,也需要根据自身能力来规划,如果一开始就将目标规划的超出自身能力范围,那么在经过不断碰壁,反而容易消磨我们学习热情,在制定合适计划的过程,也需要一盏盏的之路明灯来照亮我们前进路线,制定一个个小目标,如一小时目标,一天目标,一周目标等,通过这一个个的小目标来指引我们往大目标不断前行,也是积累我们对于学习的自信与兴趣过程。

二、找出漏洞

高考应试内容庞大繁多,我们在不断汲取各种知识的同时,也难免会出现遗忘,遗漏的现象出现,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严谨细致,的复习工作来帮助我们发现其中的知识漏洞了,而平时学习过程中的笔记,记错本等,都是我们寻找自身漏洞情况最好帮手,通过解答各种试题习题,是检验我们知识学习掌握与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也是为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提供学习方向重要过程。

三、错题本

语文课堂学习通用方法指南 篇5

大冶市罗家桥中学课题组

前言:

《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提高策略与方法研究》是湖北省黄石市“十二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已于2011年9月18日在罗家桥中学召开了开题报告会。本课题报告是在市教科研冷主任指导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的,可能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恳请专家及广大教师给予斧正。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教学也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而对这段生命经历的精彩程度起着决定意义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就我校目前的语文课堂现状而言,在这个层面上着实令人担忧。我们的学生多为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不好、农村教育落后,自幼没有完成良好的语文原始积累,对语文学科缺乏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每况愈下,越是高年级的课,我们老师越是感到费时费力,效果不佳。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更不必谈终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因此,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已成为我们所有执教者的共同心愿,我们渴望享有由全体师生共同建立的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我们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我们希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愿意把我们的讲台交给我们的学生来主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并具有吸引力,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要想达成我们的这个期许,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已成必然之势,这项活动不仅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远期功效。

二、省内外相关研究的水平和现状

所谓“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参与。2006年8月辽宁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祝宝军教授就《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意义》方面作了相关的研究。2007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袁叶硕士对课堂参与度进行了初探,研究成果不明显。2008年6月湖南安化县第一中学的周智才老师就《课堂教学参与意识》方面做了研究。2011年上海商贸学校徐琛老

师也就“课堂参与度”作了相关的研究。从事这方面研究的老师、学者,或是专家,可谓是凤毛麟角。导致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肤浅,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这又是与当前的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相违背的,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展开尤为迫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提高策略与方法理论依据,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指导方法,使本课题研究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水平。探讨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的策略与方法有哪些,通过讨论研究达成共识。

2、通过探讨,确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提高策略与方法,再把策略与方法转化成为课堂教学模式。

3、通过本课题研究,经过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研究的内容

1、教学理论的研究。根据构建教学模式的需要,广泛探讨古今中外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寻求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学实践的研究。分组对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诸多因素的研究,确立以“提高语文课堂学习学生参与度”为目的的教育理念的运用研究,加强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也是本研究的基础和重点。

3、教学常规的研究。探讨教学常规与教学模式推广工作的有机结合,如何采取行政、业务的管理手段,及时地把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推广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并以此建立和不断完善新的教学常规。

四、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步骤

第一,准备阶段。(2011年5月到2011年10月)

1、主要是了解掌握情况,聚焦课题方向。

2、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学生在课堂中行为、情感、认知投入程度。

3、另一方面,进行课题初步论证,形成实验方案。

第二,启动论证阶段。(2011年11月到2012年2月)

1、学习相关理论,了解课题研究价值、安排及方法等。

2、起草文本,修改论证。文本初稿形成后,反复修改。

第三,实施阶段。(2012年3月到2013年10月)

1、根据实施方案,根据不同的重点进行课题研究,形成不同的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的策略。

2、定期进行课题组研讨活动,及时反思、调整课题实施方案。

第四,评价总结阶段。(2013年11月到2014年5月)

1、收集课题研究个案,汇总教师教学方案。

2、检测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提高策略的效果,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3、撰写开题报告,组织有效方式对成果进行鉴定。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文献法、实践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在实验研究中辩证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以创设情景、协作学习、资源利用为要素,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具体工作措施是:

1、制订研究方案、计划。

根据我校实际和课题领导组的统一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2、理论学习

通过查找资料,组织实验教师,分析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加强理论学习,寻找理论依据。

3、立足课堂教学

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进行课题研究,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4、不断优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复论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不断优化。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教师在教学行为上能发生如下变化。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让更多老师意识到自己目前的教法不够优化,应该调整教学方法,改变落伍的上课手段,打破常规、灵活上好语文课。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能一改过去死板、落伍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能和学生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和学习。能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改掉过去教师唱“独角戏”的现状,或是包揽课堂进行“满堂灌”的教学弊病。改掉过去让学生随着自己意愿走,或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方式。教师能掌握消除学生厌学语文的方法,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灵活上好语文课,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实效性。让教师明白语文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

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能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大胆的想象意识。能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消除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枯燥性和乏味性的认识,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喜欢学习语文,认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能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研究,能形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提高策略和方法研究》的论文集、案例集、和课题总结报告。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长:

余向阳 全面负责课题的规划,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与资金筹集工作

课题副组长:

胡浩 负责落实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课题研究

彭文斌 负责课题研究的保障工作

黄咸庆 具体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组成员:

朱志琴 参与课题研究及论文、课件、典型教案撰写与收集

胡国华 参与课题研究及论文、课件、典型教案撰写与收集

卫丽霞 参与课题研究及论文、课件、典型教案撰写与收集

柯纯 参与课题研究及论文、课件、典型教案撰写与收集

柯叶霞 参与课题研究及论文、课件、典型教案撰写与收集

刘霞 参与课题研究及论文、课件、典型教案撰写与收集

八、课题的研究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我校语文教学实际,研究的思路较为清晰,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

2、在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教育工作者已总结出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借鉴。

3、课题参与者具备相应的研究水平,同时有着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他们热衷于课堂教学研究,有着较强的业务能力。他们曾经出色地完成过大冶市下达的子课题

《作文个性化研究》。主要参与者除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外,其余工作时间均可用于课题研究。时间保证上没有任何问题。

4、学校是一所高标准、高配置的新建校,硬件黄石地区一流,办学规范,拥有丰富的图书馆资源,课题组拥有自己的电脑和打印机等硬件设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语文课堂学习通用方法指南 篇6

1、登录http://xk.openedu.com.cn网页

2、用学号登录,学号用全码;密码是学生自己八位数的出生年月日。

3、登录后就进入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点击“我要选课”,(本科学生选择课程编号为1920的《开放教育学习指南(本科)》这门课程)然后再点击页面最下端的“增加”,完成选课。

5、做作业步骤:点击页面左边的“选择/完成任务”,然后打开页面右边相应课程的“任务列表”做作业。

5、查分步骤:点击页面左边的“查看历史测评记录”,页面右边会出现课程的成绩。《开放教育学习指南》省电大考核部分使用广东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网址:210.38.32.184/zypt/index.asp,平台使用说明请详见说该平台首页)。具体操作如下:

1、登录210.38.32.184/zypt/index.asp网页

2、用学号登录,学号用全码;密码是学生自己八位数的出生年月日。

3、登录后就进入广东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点击右边界面“开放教育学习指南”左边的框格打“√”,再点击“我要注册”四个字。

5、做作业步骤:点击页面右边显示的“点击进入作业”,然后打开页面左边的“形成性考核作业”下面的四个作业分别完成。

语文课堂学习通用方法指南 篇7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现状

1. 在比较偏远的农村初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没有改, 或者改变不大, 学生的学习仍依赖于教师来“填”和“问”, 因此学习方式以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为主。

2. 在城镇初中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转变:一是开始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是开始使用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变化, 但应用、把握不准, 有一些认识误区,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把自主学习看做是自己学习。许多教师把学生自主学习错误地理解为“自己学习”, 认为教师只要让学生自己学习, 就是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孰不知课改中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 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2) 把合作学习混同于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小组讨论这一环节, 但往往是提出问题后, 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立刻进行小组讨论,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更有一些学生在讨论中盲目表现, 不会倾听, 完全视同学和老师的意见于不顾, 课堂看似热闹非凡, 其实小组讨论的效果并不理想。

(3) 把探究学习变成在活动中学习。有的教师课课安排活动, 认为在活动中学习就是探究式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只是听从教师的指令, 完全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操作;还一些综合实践课, 无论是从选题、制订计划还是到活动的实施都是教师一手包办, 学生只是按教师的要求参与“表演”。像这样的活动,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谈不上创新, 毫无探究的意义。

由此看来, 尽管要求改革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声浪越来越高, 可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是被动接受, 就是在形式上进行合作、探究,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举步维艰, 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更加科学有效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呢?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分析

1. 教学理念滞后, 对课改的认识不到位

在农村, 大部分初中的语文教师多是一些老教师, 他们习惯了自己讲, 学生听, 对新课程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 担心课堂教学改革会影响教学成绩, 在观望和等待。有的教师认为推广“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自己工作之外的任务。“我包一个班, 还是大班, 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我每天面对几十名学生, 应付完了已筋疲力尽, 哪有精力去管它什么教学模式”“我一天任务那么重, 哪有时间去研究”等思想较为常见, 都没有深入理解推广“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2. 教学能力不高, 对学生不敢放手

有的教师对教材没有作深入的研读, 没有独到的见解, 只是照搬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关注较多的是文章的内容, 而对文章的形式 (语言表达) 没有做深入的研究,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哪些内容能让学生合作、探究, 同时还怕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出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或者自己无法控制课堂教学的秩序。

3. 家长的认识不足, 影响教学改革

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要老师教的, 如果让学生自主学习, 还要老师有什么用?由于他们自己读书少, 对孩子的期望都比较高, 他们最看重的是哪位老师讲得多, 讲得仔细, 哪位老师给学生的作业多, 如果说老师给学生的作业能写上半夜, 他们就放心了。

城区的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并不是十分赞成, 学习较好的学生家长惧怕自己的孩子在合作、探究中影响学习, 学习较差的学生家长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合作探究的能力, 认为努力学都赶不上别人, 哪有能力和别人合作、探究呢?

4. 教学评价不够合理, 以分数看质量

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 导致教师急功近利, 唯分数是从, 课堂教学面面俱到, 知识教得死, 生怕哪个内容没讲到, 学生考试时丢分。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 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甚至有部分自认为教书应考有法的教师将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弃之不教, 理由是考试根本不会考这些内容。由于评优晋级中学生的分数是至关重要的一项, 大部分教师放弃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 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认为只要能考高分就成, 就不管学生的学习方式、知识构建的能力高低。

5. 信息技术运用不足, 学生学习资源匮乏

在农村初中, 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 但运用者寥寥无几。学校的图书也相当有限, 学生缺少学习探究的材料。在城镇初中, 学校虽然有微机室和区域网, 也很少为学生开放, 就是有电脑网络的家庭, 由于惧怕孩子染上网隐, 也不愿让他们查阅资料。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 见识有限, 他们只能听老师讲, 合作、探究无法进行和开展, 就是教师给一定的时间, 也只能流于形式, 不能深入进行。

总之,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陈旧有很多原因, 但我们不能因为原因多而放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我们要针对当前的现状, 努力寻找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由于造成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陈旧或者单一的原因较多, 因此, 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就要对症下药, 不能一刀切。主要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 改变教学观念, 提高教师素养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以前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 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 如死水一潭, 对新时期教育是极其不利的, 我们要更新思想, 转变教学观念, 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 并以此为统领, 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案例分析与研讨。教师目前存在的问题不仅是教育观念的问题, 还有教学操作能力的问题, 要提高教学操作能力, 最简便有效的办法是案例分析与研讨, 如文本解读案例分析、课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材处理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标研读案例分析、问题设计案例分析、训练设计案例分析等, 同时还要狠抓业务自修与提升, 逐步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提高教学水平。

2. 增进家校沟通, 寻求家长支持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 教学也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的事, 对学生的教育没有家长的支持是行不通的。大部分家长对教学的改革不是十分理解, 尤其是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不多, 认识不足, 往往会产生一些抵触的情绪, 影响到学生, 阻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 让他们明白教学改革的意义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了家长的支持, 学生的参与才会更加主动、积极, 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多元化学习方式的落实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 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挖掘他们创新的潜能。在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 他们的学习就有了动力, 无论是接受学习, 还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他们都会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否则, 不管是哪种学习方式, 他们的学习永远是被动的接受, 无法激发出学习热情, 更不要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 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 强烈的学习责任感, 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 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 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自古以来, 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 教育的核心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立足于学生的本位教育,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发展学生通过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获得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4. 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经常注重对教师教的评价, 而忽视对学生学的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 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引发他们创新的激情, 激励他们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最想知道的也是最想得到教师评判的是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所以, 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合理公正的评价, 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创新, 能使他们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但要尽量创设问题情境, 而且要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路架桥,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觉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 以信息技术为辅助,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而创造性思维是人才的智能要求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 突破教师和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 用各种相关的资源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 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 这样就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也给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现状令人担忧, 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较多, 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现状任重道远, 非一人一力而能为之, 要综合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各方面的力量, 形成一种合力, 共同作用于学生身上, 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挖掘学生的潜能,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才能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洞开一道美丽的天窗,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语文课堂学习通用方法指南 篇8

关键词:学习方法;质疑;创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45

学习方法从大范围上来讲是学习艺术,也可以归结为学习科学的范畴。而本文仅就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作一探讨。

一、朗读是学习方法的基础

以读为本,这一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还是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倡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一盘佳肴,只有让食客吃下去,才能品尝其中的色香味,获得营养。一篇范文,也只有让学生去诵读、去领会、去涵咏,方能得其妙处。如果语文教师对于所教的课文进行面面俱到的处理,从时代背景讲到作者作品,从词句分析讲到文章结构,从艺术特点讲到主题思想,却不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去领会,则如面对一盘佳肴而不让食客去品尝,其后果也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们可以说,不读,无法学习语文。

读可分为默读和朗读,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说,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快速阅读,提取信息,可用默读;而在课堂上的大多数场合,则采用朗读的方式效果更明显。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因素,对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设计了朗读这一教学程序,这只体现了教法,而在阅读教学中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如何培养起朗读的兴趣,如何由朗读去领会课文的内容,即让学生学会朗读这一方法的应用,则是学法的指导。课堂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领读,齐读;分段落读,分角色读。因文设读,以培养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时,要体现对学生读的方法的指导,从而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诵读去领会、鉴赏课文。

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主要不是靠参考书,而是靠读,那么,把这一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了读的方法之后,自己去领会和鉴赏课文。多读少讲,在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是完全可以逐步做到的。久而久之,形成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二、质疑是学习方法的深入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掌握朗读方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具体地说,就是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学习方法,它是课堂教学在朗读基础上的深入。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对此,古人有许多精到的论述:“学贵有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也有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古人的这些理论和实践都给我们以启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

质疑的方法有求异质疑法,即从相反的角度提出种种问题的方法,发散质疑法,即从某事物的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添加质疑法,即对某人某事的引申、补充的提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或经验,运用以上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以此为例子,指出善于质疑是深入理解课文的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关键。这就是教师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法。

总之,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教给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质疑,辅以教师的点拨,就能达到“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的境界,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三、创新是学习方法的目的

“提出一问题往往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质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善于创新的学习方法,是指导学习方法的目的。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的是激發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往往碰到这样的矛盾:学生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同,但并不是不对。正如有的专家所指出的,语文的有些答案并非是唯一的,而学生的答案完全是合理的,怎么办?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具有自己的见解,指导学生养成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成为21世纪的人才。

作为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强调学生不必拘泥于唯一的一个答案,可以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去理解作品的内容。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为什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为什么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就不能自成一说、各抒己见呢?为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总是对教材给予的只有唯一答案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计一些问题以发散学生思维!

语文课堂学习通用方法指南 篇9

在汉字教学中,让小学生牢固掌握每个汉字的具体形态与发音,区分形近字,是一项巨大的教学任务。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总是混淆形近字,影响了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能力。特别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形近字教学是一个难点。开发形近字教学的新方法,引导小学生参与到形近字的识别活动中来,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进步。

一、利用直观形象手段,做好形近字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阶段。与抽象的汉字相比,形象直观的事物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更能吸引其注意力。在形近字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形近字本身的特点,让小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并利用有趣的方法引导学生。小学生对形近字产生形象与直观的认识,会加深学习印象。比如,在讲解“跳”“桃”这两个字时,教师可利用动作帮助小学生理解形近字的意思。教师做跑的动作,让小学生关注“跑”字的足字旁;画一棵桃树,让学生关注“桃”字的木字旁。借助清晰的释义,促进小学生理解形近字的意思,能使小学生更好地区分形近字。

二、利用字形分析方法,做好形近字教学。

字形分析是形近字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让学生习得一定量的语言知识。让学生会学习,才能使学生成为更加独立的学习者。指导小学生对汉字的字形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与偏旁部首,对字进行拆分与组合,有利于小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汉字。比如,在讲解“说”“悦”这两个字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分析字形,再让小学生自己练习。在练习之后,引导小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将错误之处描出来,让错误变得更醒目。利用这些课堂生成的错误,组织小学生一起讨论区别两个形近字的方法。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真真切切地掌握学习方法。一些学生说:“说话的‘说’和‘话’有一样的偏旁,‘悦’和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自主发现的规律往往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更能指导小学生区分形近字。

三、利用句子语境衬托,做好形近字教学。

在句子中识记形近字,让小学生了解形近字的具体使用方法,能促进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形近字有同音形近字与异音形近字,同音形近字无疑加大了识记的难度,将其放在句子中,让小学生于同一句子中了解其使用方法,有利于区别。比如,在学习“情”与“晴”时,教师可用这样的句子引导小学生区别“:晴朗的天气,让我心情大好”.而“元”“园”就可以用“小李在公园散步时捡到了十元钱”去引导。同样,在检测学生的记忆成果时,教师可用选字填空的方法了解小学生的区分能力。用句子语境引导学生区别,用句子填空去检测,能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充实化,更能让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得以提升。

四、利用比较联系方法,做好形近字教学。

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小学生对形近字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能促进小学生发现形近字的不同之处,准确记忆与使用形近字。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比较联系的方式去教学,让小学生养成比较联系的好习惯,在阅读学习中自主区分形近字,积累更多的形近字。比如,在学习“日”与“目”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横的数量,“一横为日,两横为目”,引导小学生精确掌握形近字。教师可将比较联系作为一种竞赛内容,每当出现形近字,就组织小学生抢答。如在学习“太”与“犬”时,教师将两个字罗列在一起,谁先说出不同就获得奖励,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去比较联系。

五、利用儿歌记忆方法,做好形近字教学。

低年级小学生的认字学习,需要从汉字的基本构成规律入手,更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用儿歌引导小学生记忆形近字,能够提高汉字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更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用儿歌记忆法组织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教学准备阶段分析学生心理,编制儿歌。像在讲解“棉、绵”这两个字时,可以利用“木棉花开朵朵白,编成白线软绵绵”这样朗朗上口的儿歌加深小学生的记忆。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教师可以将编儿歌的任务交给小学生,引导小学生在形近字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成为语文学习的小主人,更加积极地融入到形近字的区分与记忆中去。

语文课堂学习通用方法指南 篇10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合理运用具体的事例、创设情境,去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情境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形象感受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刘翟老师在清镇市一中上《那树》一课时,在落实情感价值观教学目标这一环节时,通过创设情境,一是播放音乐,二是展示行道树被破坏的画面,三是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把根留住》诗歌。学生通过这一情境能够深刻的理解本文中“那树”内涵,也喜欢这样的课堂。我在上孙犁的《荷花淀》一文时,先创设情境播放《我的祖国》,那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无不把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到课堂中去。这一堂课上下来效果就非常的不错。2013年6月28日教育家魏书生在贵州师范大学的讲座中就强调,要上好一堂课,“首先你的教学情境要创设好,好的教学情境创设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整個课堂中去”。

教师必须清楚,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把握好文章的思想内容时,我们也要肯定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能够增强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像演员一样进入自己的角色去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丰富课堂活动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

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不动就犹如一滩死水。在语文教学中,要彻底摈除填鸭式的教学、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去,要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时刻都动起来,有事可做才能将学生的心思集中在课堂教学中。以一般比较死板的文言文教学为例、一般以前的教学,在上文言文时,老师喜欢是简介作者---给生字注音---范读课文----逐字逐句的翻译文本---要求学生一字不漏的将字词的拼音、句子的翻译抄下来----背诵课文。所以在我身边的老师常说:“文言文好上但又难上,好上的是不求没有讲的,只要老师把文章翻译一遍,时间就过了,而且学生的书本上记得满满的实在;不好上的是学生学习起来很枯燥,课堂气氛往往很死”。我校欧阳婷老师在上《木兰诗》一文时,在课堂中她设置了丰富课堂活动,简介文学常识时开设课堂活动“我是小老师”,让学生当一回老师,让学生来讲,并且评选出一位优秀小老师。在朗读课文时,采用老师范读、学生范读、学生朗读比赛;在翻译文本时小组合作,每组选一位“翻译官”指导学生翻译,再进行翻译大比拼、找错小能手;在理解文章内容及分析人物时,开设“人物演义秀”在课堂上让学生模仿表演诗中木兰、阿爷、征战归来时乡亲的迎接……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是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来完成的,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喜欢吗?学生对这样的课堂难道会没有兴趣吗?欧阳婷老师被评为清镇市优秀教师我想就不足为奇了。

提升教师个人魅力及素养有助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

习近平主席在去年9月9日第三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给贵州研修班的回信内容中强调,激励全体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争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三者”好老师。“四有”“ 三者”就是要强调做有高尚情操、有内涵、有爱心、有魅力的好老师。好老师一定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好的形象,一定让学生深深地喜欢你,也会喜欢你的课堂。一个内涵、有魅力的老师一定能够吸引学生关注你的课堂。王庄中学的张洪义在清镇二中上公开课时,张口一口的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以及深情朗读课文的功底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迎来了学生雷鸣般的掌声,我想这样的课堂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评课时教育局方录强主任就说:“这堂课的成功之一,在于张老师个人魅力强,特别是标准的普通话能够一上来就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他的课”。

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教师更应该是学生的引领者,要让你的言传身教引领学生去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你的课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做一个高素质的人,以此去引领学生。全国最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在贵州师范大学的讲座中强调,“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好个人形象,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去引领学生”。为什么他把自己的办公桌设置在教室里,我想我们应该明白魏老先生的良苦用心,就是要通过他自己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引领学生,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他这个人,喜欢他的课堂。

语文课堂学习通用方法指南 篇11

一、不断提升教师的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中, 教师充当着重要角色, 适应新课程形式的发展, 认清当前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并加强改进是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工作的当务之急。在传统教学中, 老师过多地强调学生按照老师的方式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过多地要求学生接受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对于不懂的、不理解的问题, 死记硬背成了唯一的办法, 老师机械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局限了学生的发展, 使得学生开始讨厌学习, 最后不惜代价躲避学习, 这不仅给学生自身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同时也是社会以及国家的损失, 为避免损失, 我们不得提升教师的素养, 让学生学到真正适用的东西。提升教师素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教师要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 对于学生, 多一些关爱, 少一些功利。中国有句诗“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可见教师的关爱是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第二, 教师要适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不要总是埋怨身边发生的事, 现实生活中, 教师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 总是置之不理, 在他们看来, 这些学生基础差、智商低、不遵守课堂纪律, 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三, 对于教学的内容, 教师要做到熟记于心, 这样在课堂上就不会不知所措, 对于学生遇到的、提出的问题, 也能做到细心的解答, 因此教师要不断实现自我的更新, 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第四, 尽量少约束学生, 注意教师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之间存在适当的争吵, 最终让学生在增进友谊的同时学到知识, 此外,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明灯, 因此必须注重自身形象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并极力消除那些不利的影响。

二、将通用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并把握通用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师坚持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 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由于老师授课的局限性, 使得高中通用技术与生活出现脱轨的现象, 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时创造一定的生活情景。其次, 从课堂走向生活, 能让学生更加的接近社会, 为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让学生做到从生活中去学习通用技术, 从通用技术中联系生活, 这种贴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兴趣的促使下, 每个同学都可以自主的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生活观。此外, 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高中通用技术这门课并不是单一的, 相反的, 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它是学科体系的超越, 在通用技术的学习中, 教师要将它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这样, 就能够达到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 另外, 教师还要将通用技术与政治、法律、经济、伦理、心理等联系起来, 让学生真正的学懂、学透通用技术这门课。

三、课堂上合理的使用案例

案例教学是新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 他给教师以及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对于通用技术来说, 它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定理原理和定理方法, 让学生能够从老师的案例中掌握原理和方法;其次, 它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可以从多个案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例去分析、去探索、去总结;再次, 案例教学有利于从多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个案例的分析会涉及到多个角度或多个方面, 而这会给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不同的答题方法, 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此外, 案例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搭建起互动的桥梁, 在这里, 老师和学生可以直接交流对话, 学生可以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让老师帮忙解答;最后, 由于案例是一个个真实的事, 所以它能够情境化的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此外, 学生能够学会换位思考, 这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有积极的影响。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合理的使用案例, 不适用的案例只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因此, 学校、家长必须严格督促教师合理的使用案例, 以实际行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尽可能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当下学生以及教师广泛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 它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能够向我们提供精美的图片、多姿多彩的画面、丰富的内容以及声情并茂的声像资料等, 这些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 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外界信息传递到学生的大脑, 最终被学生的眼、耳、鼻、舌、身等主要感觉器官接收, 这有助于学生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后, 使用多媒体教学, 能够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 并在很大程度上扩展学生学习的内容, 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五、结语

学好高中通用技术对学生来说有着重大的作用, 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可以将学生的意念与理念转化为操作能力;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最终让学生了解通用技术所带来的益处。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 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安晓辉.新课标下提升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现代教育, 2011, (Z1) .

上一篇:企业员工培训大纲下一篇:诊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