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办法讨论稿(精选8篇)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充分发挥项目库在开展招商引资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促进历城区招商引资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结合历城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着重对加强招商项目的宏观指导,切实加强招商项目的前期工作、招商项目的审批管理、招商项目库的建立与管理等作出规定。
第三条 区投资服务中心是历城区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和协调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区招商引资项目的征集、编印、发布、推介、引进、管理、协调、跟踪服务及信息反馈工作;负责组织全区赴境外和国内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组织和参与重大内外资项目谈判,积极促进项目落地;负责建立历城投资网和项目库。
第四条 各街镇和区级有关部门单位由主要负责人负总责,落实一名工作人员(联络员)具体负责本街镇、本部门单位的招商引资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有关招商引资的政策精神;
(二)在年初制定招商引资工作规划和招商引资计划;
(三)督促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四)做好招商引资有关资料的统计上报工作;
(五)协调处理招商引资相关问题;
(六)落实区招商引资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1第二章项目的筛选和入库
第五条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利用外资方针,结合历城区经济发展规划,由区发改委提出全区招商引资的方向和重点,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历城区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报历城区人民政府审定。各街镇和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职责范围,上报招商项目,提出的招商引资项目应实事求是,符合《历城区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全区的产业规划,有利于发挥辖区资源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任务如下:
(一)临港经济开发区、唐冶管委会、东环科技城、各街镇每年提报5个以上符合条件的招商项目;
(二)区发改委、区经信局、区台办、区住建委、区贸促会、区环保局、区农业局、区文广新局(区旅游发展中心)、区教育局、区水务局、区林业局每年提报3个以上符合条件的招商项目;
(三)除以上单位外,鼓励其他单位根据自身条件积极提报符合条件的招商引资项目。
第六条 招商引资项目的调研论证和筛选,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各街镇和区级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引导所属企业,认真开展招商引资项目的谋划和调研工作;
(二)对规模较大、技术复杂的项目,项目承办单位要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提出单位提出招商引资项目时应根据要求详细填写《历城区招商引资项目登记表》,并报送区投资服务中心,以便做好项目登记和招商服务工作。申请项目登记注意事项:
1、由各街镇和区级有关部门单位、企事业单位提出的项目,在填写《登记表》时应加盖本单位印章;
2、外来投资者提出的项目,在填写《登记表》时应加盖投资机构单位印章,同时提供投资机构单位的合法营业执照复印件;
3、以上材料在报送时应同时提交电子版。
(五)区投资服务中心不定期组织区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历城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主导产业发展的要求,对新增项目进行初评筛选;每月开展一次项目收集汇总工作,对符合登记要求的项目列入招商引资项目库,并对新增招商引资项目按产业类别进行分类,凡入库的招商项目必须统一要求、统一格式,均应有中英文两种文本。
(六)由区投资服务中心定期将符合要求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专家论证评审意见和招商引资说明书报送市商务局;由市商务局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核,进入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库。
各街镇也要建立相应的招商引资项目库。
第三章项目库的管理
第七条 区投资服务中心负责全区招商引资项目库的管理工作,按照大容量、高质量、动态化、网络化的要求,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征集和管理工作,为全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项目保证:
(一)各项目提出单位应不定期地以书面形式向区投资服务中心通报项目情况,以便及时对项目资料进行更新调整,完善入库项目资料的动态管理,发挥好项目库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二)入库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由项目所属地的主要负
责人和工作人员(联络员)负责,对已开工落实的项目予以注销,保证招商项目库的实用性。
(三)加强项目的储备工作,不断充实新项目,促使项目库形成“建成一批、淘汰一批、充实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区投资服务中心根据入库项目的更新、签约、开工、竣工等不同情况,定期对入库项目的招商情况进行通报。
第四章项目的包装和推介
第八条 项目提出单位应根据项目的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对项目进行包装,要突出项目优势和特点,注重建设条件、市场分析和风险回避等市场要素。
第九条 区投资服务中心应积极通过项目册、推介会、网站、广播、电视、报刊等方式向外发布招商引资项目。
第十条 各街镇和区级有关部门单位要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对全区招商引资项目库储备项目,在各类大型经贸活动中重点推介。
第十一条 项目的推介内容要真实、可信、有据;联系人必须熟识项目内容,对项目的合作有一定的决策力;通信方式准确无误。
第五章项目的促进和落实
第十二条 各街镇和区级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签约项目的促进和落实工作,加强对签约项目的促进和管理,提高项目的履约率、转化率和资金到位率。
第十三条 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合同项目和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协议项目(外资项目可折合为人民币统计投资额),各项目所在属地必须成立项目促进小组,促进小组的组长由项目所在属地的主要领导担任。
第十四条 项目促进小组的工作职责是:
(一)协助解决合作双方在项目合作中所涉及到的较大问题和困难,对不能有效解决又影响项目实施的突出问题,形成专题报告报送区投资服务中心,由区投资服务中心提交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
(二)协助办理审批、注册和建设配套等相关手续;
(三)协助调查搜集合作方的背景资料、企业资信等基本情况;
(四)协助项目承办单位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
(五)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及存在问题,实行项目进度月报制。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项目进展情况报送区投资服务中心,若有重大变动应及时衔接,以便统计汇总和分析。
第十五条 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或不定期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等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对损害投资者利益,导致项目不能正常实施的责任者,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六条 所有建成的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归档管理,由区投资服务中心将合同文本复印件、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料统一管理备查。
第六章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管理与使用
第十七条 区财政列支一定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用于全区新调研项目的调研论证、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专家评审、项目的发布、推介、促进等前期工作。
第十八条 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使用程序:
(一)各街镇、区级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向区投资服务中心提出申请;
(二)区投资服务中心根据全区的产业规划及投资
重点,初步确立资金的使用对象及数量,提出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使用计划,报区招商引资项目领导小组批准;
(三)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由各街镇、区级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先行垫付;项目启动后,前期工作经费纳入项目成本,财政补贴部分返还经费管理部门,用于下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补贴。
第十九条 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由区财政局开设专用帐户管理,每年由区投资服务中心根据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使用计划,向区财政局提出申请,区财政局拨付。
第七章招商项目考核
第二十条招商引资项目实行量化考核、动态管理,列入各街镇、区级有关部门单位及其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组织机构、工作安排、年初计划、年终总结;
(二)项目提出、论证、包装、推介和项目库建设;
(三)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完成量(凭有效证明);
(四)服务及优化投资环境;
(五)《历城区招商引资项目登记表》等资料的报送等。第二十一条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由区投资服务中心、区发改委汇同区考核办全权负责。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项目管理制度方面
工程项目管理参与主体主要有四方, 分别是业主方、施工方、设计方以及咨询方。
1) 业主方面。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作为业主主要控制目标之一的投资控制, 我国投资控制的重点较多集中在施工阶段, 主要对设计变更进行控制。而实际上, 根据相关研究[2], 对项目投资影响最大的是设计阶段。b.作为业主, 其手中最主要权利是行政和财务权利, 技术方面事务应该委托咨询单位来管理, 这样有利于发挥咨询单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长。在我国, 虽然施工阶段业主方大多委托监理单位来实现其三大目标控制, 但实际上监理单位的权利很小, 更多的集中在项目的质量、进度控制方面, 投资控制等业主干预太多。
2) 承包商方面。
在我国, 建筑市场竞争激烈, 但主要集中在施工阶段, 竞争的重点是投标报价的高低, 对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等重视不够, 并且中标后, 总包选择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严重缺乏竞争, 保护了弱者, 不符合市场弱者淘汰的原理。在美国, 总承包商主要起着项目管理的责任, 而具体工作主要由分工明确的分包商来做, 竞争尤为激烈。总包和具体的分包在美国是很明确的, 总包商承担工程的总体责任。
此外, 我国的施工企业与项目经理之间存在权责不明晰。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具体项目的目标为目标, 一般是以效益为中心, 以项目成果和项目约束实现为基础的目标体系。但有些项目部却以部门利益为中心, 以小团体利益左右企业管理活动。而企业理应以获得持续、稳定的利润为目标, 由于项目部的理念移位, 成为企业中的“企业”, 二者就容易发生冲突, 会引起企业内部权力斗争。将权力和职责抛诸脑后, 造成项目管理问题层出不穷。
3) 设计院。
在我国, 设计院虽然已经是企业化经营, 但在有些行业、有些部门仍会出现市场的垄断问题, 如铁路设计院、建筑规划设计院等, 不利于市场竞争。此外, 我国的设计与施工分属两个单位, 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通常采用限额设计来实现, 缺乏与施工阶段的通盘考虑, 而国外的设计院多属于整包公司的一部分, 投资控制在同一个企业内部进行, 避免此方面矛盾。
4) 咨询单位。
由于项目管理理论进入我国较晚, 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工程项目咨询业发展较快,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此外, 我国的工程项目的咨询管理更多的集中在施工阶段的建设监理, 而国际上通行的惯例和模式, 是以咨询工程师代替业主进行工程的管理, 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以咨询工程师为中心的专家管理, 并贯穿于整个项目周期。
1.2 项目管理的手段方面
1) 重视项目承揽, 轻视项目管理。
近几年, 一大批水利、电力、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开工。这为施工企业带来了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各施工企业都把项目承揽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 加大了承揽的力度。由于企业重视工程承揽, 轻视项目的管理, 出现了项目管理混乱、工程质量下降、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滑坡等现象。
2) 只管工程如何干, 不管工程如何算。
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就是只干不算的现象。许多项目中标上场后, 单纯地强调施工方案和速度, 只保工程按时完工, 忽视工程项目的核算, 项目核算上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 应引起各施工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3) 计划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还局限于大的节点控制 (如:基础、主体及完工时间的控制) , 进度计划中, 缺乏对主控资源的分析, 影响进度计划的可实施性。另外, 在实际工程实施中, 由于各种原因对工程进度会产生影响, 进度计划的迅速调整也比较困难。
4) 片面强调工程进度, 忽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在项目施工中, 片面追求工程进度, 忽视工程质量和安全, 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的三级检查制度流于形式, 对工程质量更多依赖于监理单位的检查。此外, 由于低价中标, 施工企业对现场安全控制方面的投入减少等, 导致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5) 信息平台的建设比较滞后。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多方参与, 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信息, 如何使决策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应的信息, 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地采取对策。目前, 我国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还处在一个粗放的点对点的杂乱无序方式中, 信息处理不及时、不准确。
2施工项目管理的对策探讨
2.1 加快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
首先, 建立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 明确项目法人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责、权、利, 做到权利与义务相平衡。其次, 建立起以咨询工程师为中心的专家管理体制来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 取代目前仅仅在施工阶段工程监理制, 大力发展一批具有高水平、智力密集型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为业主提供项目管理服务。再次, 加快建立一批既能设计又能进行施工工程的总承包企业。
2.2 建立项目目标层次化的责任体系
首先, 明确项目目标建立层次化的责任体系:使每个人都明确各自在项目中的责任与权力, 采用“谁用工谁负责”和“教育使用、管理”并存的原则, 按照以事定岗, 以人定岗, 以岗定人, 人岗相适, 各尽所能, 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使项目管理高效运转。
其次, 提高各级人员间的协调能力: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 做到劲往一处使, 不能窝里反。在管理中明确分工, 权责清晰, 这样每个人都能在自己长处方面做出更好的成绩, 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建立和保持好的团队精神及良好的工作氛围, 有利于减少摩擦, 减少对抗, 化解矛盾, 有利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 从而提高整体项目的效率,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
2.3 项目管理的手段方面
1) 项目的实施应做到项目的开展以进度计划为主线, 以 (投资) 成本控制为核心, 以质量、安全控制为基本要求的目标管理。对于进度、质量、 (投资) 成本及安全目标实现, 将总的目标层层分解, 变成一个个细化的可执行的目标, 在项目的执行中, 一切围绕实现目标进行控制。
2) 加强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4]。计划管理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 首先, 要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 通过计划的编制, 使工程项目实施计划的各项工作得以统筹安排、综合平衡、优化组合, 在项目计划统一指导下协调地、有节奏地进行。如工程进度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从工程的整体到局部, 由控制计划到控制作业, 都需要逐一细化, 直到对每个作业点的控制。因此, 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 使之有利于实际作业。其次,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 严格的按计划执行。在计划控制的实施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进度计划组织施工。根据项目经营目标、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情况, 编制各作业单元具体执行的施工作业计划, 严格按施工作业计划进行作业, 做到不赶进度、不误工期, 按工艺作业, 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标准。再次, 计划的可调整性, 在工程的实际执行中, 计划不可避免的与实际执行情况不完全吻合, 一个好的计划必须满足可调整性, 根据实际的执行情况, 及时作出调整, 以适应新的进展。
3) 加强项目信息平台的建设。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其中三分之二与信息交流 (信息沟通) 的问题有关;建设项目10%~33%的费用增加与信息交流存在的问题有关;在大型建设项目中, 信息交流的问题导致工程变更和工程实施的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5%。为此, 要加强工程项目信息平台的建设, 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 将过去杂乱无序的多头沟通方式转变为在线协同作业方式 (如图1所示) 。将极大的提高各单位信息传递的快速、准确性, 以利于各参与单位及时采取正确的决策。
4) 加强项目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和目标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 风险管理技术是现代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是现代项目管理的标志。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 会面临许多风险, 如经济风险、自然风险、合同风险等。要加强对工程建设中各种风险的识别, 并及时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采取合理的对策 (风险回避、风险自留及保险等措施) , 对风险进行防范和处理。
5) 加强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目前, 我国的工程项目规模和要求日益复杂和庞大, 项目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对工程项目实施全面规划和动态控制, 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 要求处理时间短, 速度快以及准确, 单靠人工方法整理和计算远远不能满足项目管理的需要。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有效和必需的手段。要加强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在进度、质量、 (投资) 成本控制系统中的开发研究, 建立有效的计算机辅助项目目标控制系统。
3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指出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并从工程项目管理体制、项目管理的手段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实际上,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工程项目管理所研究的范围涵盖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其研究内容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及控制理论、方法与手段。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并且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会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提高。
摘要:通过介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指出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结合多年从事项目管理的经验, 从工程项目管理体制、项目管理的手段等方面探讨了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以提高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管理主体,管理手段,计划管理
参考文献
[1]梁世连.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吴盛财.关于加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措施的讨论[J].山西建筑, 2008, 34 (17) :195-196.
[3]李鸿.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J].山西建筑, 2007, 33 (11) :220-221.
[4]陈杰玲.P3软件在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 2008, 34 (3) :44-47.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现场 质量控制
1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施工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施工想要在市场中立足,就应当顺应时势,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过程,要求企业明确管理职责,做到有条不紊,并能根据工程的类别和规模配备相应的管理力量,按照各自的职责明确相应的管理责任。
2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材料准备方面
项目部门应根据营业部下发的分项材料表对各分项材料进行详细的核对,以提高计划材料的准确性。对于经过修正的材料量及时反馈给营业部预算处,再由预算部门下发具体的材料计划表,以方便采购人员的工作,使他们尽量减少工作中的误差。
2.2操作人员准备方面
对于参与施工的各部门人员,都要组织入场前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对工程的基本情况、具体难度、质量要求有所了解,并对特殊工艺的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检测,以保证其技术水平达到有关要求。分承包商确定以后,也要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对设计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事宜,要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减小施工时的摩擦。
2.3施工管理人员方面
按照工程规模及难易程度安排施工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作为负责人,组织本项目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的分析,就现场及工程材料用量做好沟通,提出具体的人员和机具计划和安排,在公司要求的工期内制定详尽的进度计划。
2.4施工现场准备方面
正式开工前,项目管理人员应对工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施工现场的环境、地势、气候、用电用水情况及原油建筑情况等,并及时完成勘测记录。
2.5技术准备方面
项目施工前,应当对图纸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其中问题进行汇总,再结合本公司的施工特点,加以修正,再报知甲方及设计单位,共同探讨,确定一致的方案,在施工前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然后,项目技术人员要结合工程特点,具体的编制出适当的工程概况和工程特点、进度计划及人员部署等,并根据公司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作业方法,供项目人员参考。
3 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的控制措施
3.1 对原材料进行事先检查
进行现场施工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要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等各环节上都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质量的要求以及技术标准。对钢筋、水泥等材料进行严格的监管,确认要有质量保证书、合格证和材料复检报告等文件,未经允许或检测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进入场内。
对原料进行多渠道、有重点性的检测,如钢筋焊接办成本的检测,要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玩着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检查完后要进行随机抽查,达到合格标准后才可以进行验收。
3.2对施工进行全天候监管
现场的管理人员需要勤到现场,多了解施工情况,熟悉施工图,及设计的重要部位。发现隐患,要及时提醒,问题发生,要及时记录,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对工作深度要求要严格,施工规范方面,决不能有所松懈。对于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的部分必须有专人全天候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并根据后料台上的余料计量,看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
3.3 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加强质量管理,尽可能的减少返工率,对任何细节部分都予以足够的重视,采取科学的技术和手段,对质量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避免不必要的质量问题引起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
3.4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控制
(1)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建立合理财务收支计划,以月或季度为单位拨款,并做好收支报告,用阶段性拨款计划来控制每一阶段的费用支出。
(2)加强质量管理,减少返工,尽可能的将成本运用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支出上,减少因未达标而产生的费用损失。
(3)坚持现场管理的标准化,规范施工人员行为,提高职业技能和素养,提高才材料和人工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3.5对中间部位和隐蔽工程加强验收
隐蔽工程和中间验收工程,包括覆盖、掩盖条件或达到协议条款约定的中间部位,施工方应该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以后,在中间部位和隐蔽工程验收四十八小时之前通知甲方代表参加,将自检记录、隐蔽工程和中间部位验收内容和具体验收的时间和地点一并告知甲方,并准备验收记录。甲方验收合格后,在验收记录上签字,方可进行隐蔽和中间部位的继续施工,如检验不合格,要进行及时的修改然后重新组织验收。
验收二十四小时候,甲方代表如不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则可视为已经批准,施工方可自行进行隐蔽和中间部位的继续施工。
4项目现场施工中安全工作
4.1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1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缺陷
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安全生产的责任不能确认,建筑市场缺乏一个同一的规范,导致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意识不够重视。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存在缺陷,安全意识缺乏,使得安全技术无法与生产技术同步发展。
4.1.2现场安全人员安排不到位
目前很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部分施工人员也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证书,这就给建设施工留下很多安全隐患。对于特种作业,需要特殊上岗证的岗位,也存在证书不健全的情况,这都非常不利于建筑现场施工的管理。
4.1.3现场安全工作不到位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行为不规范,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章程,手续不完备,规避监管,这些现象都造成了建筑施工事故频发的不良后果。更有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不到位,不具备相关能力的问题,都对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安全教育培训的之后,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数综合较少,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求,造成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除此之外,建筑工地的从业人员整体质量较低,缺乏相关知识,防范意识较差,也是导致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安全监督工作不到位,一些监督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积极主动的进行执法,对事故隐患的查出不到位,态度不坚决,整改不到位,导致一些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除。
4.2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
4.2.1建立健全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实际生产中,要制定适当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度,设立奖罚措施,将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工作不能仅限于口头上,而是要落到实处,整体形成重视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4.2.2加强安全培训和安全交底工作
正式施工之前,必须对所有管理、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施工进行时,对操作层实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避免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情况的发生,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5 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理念更新
随着时代的防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管理理念有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现场施工中的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都应按照新的管理理念进行合理规划,将先进的管理手段融入到现场施工和日常管理中,以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协调交叉作业,减少冲突,使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6小结
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工作,施工单位应该将工程质量、施工安全、预算成本等内容全都纳入标准化管理,对施工现场是现场立体化、全方位的管理。以工作效率的提高,监管制度的完善,和施工安全的保障来带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构件高品质工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军,王海、沈林 对当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探讨[J]建筑安全,2007,3
[2]魏默然,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探讨,四川剪裁 2010(01)
饲料公司于6月份成立之后,在饲料行业中尚属十分年轻之列。但实际上,饲料公司目前正是处在一个积极发展、生机勃勃的阶段,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大,面临生产管理瓶颈问题及企业的长远发展困惑,原经营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信息化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公司在生产部原有仓库保管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仓储物流部,具体负责公司所有物资入库,领用,出库等程序,进一步规范物流信息化管理,缓解仓容偏小瓶颈,为公司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
同时经过对多家饲料行业ERP软件的对比,并在供应商提供可先行试用,有一定了解后再上线的可靠基础上,饲料公司最终选择柳州阿佳希作为合作伙伴,双方于10日上午就新软件合作事宜进行了首次全面讨论。
饲料行业ERP系统将实现从采购、生产、品管、物流、销售、财务等各部门的模块管理、实现企业内的数据共享,更好的帮助各部门按照制定的流程开展日常工作,更好地帮助公司高层全面了解公司的实时运行状况,及时掌握公司发展状态及潜在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内协调解决,全面降低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实现企业信息化精确管理目标,提升公司市场核心竞争力。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2005年6月 目 录
0 前 言 变电站可研报告部分
1.1 设计依据 1.2 工程项目概况 1.2.1 工程概况 1.2.2 主要设计原则 1.3 电网(电力系统一次
1.3.1 电网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 1.3.2 电力需求预测及电力平衡 1.3.3 项目建设(扩建必要性 1.3.4 供电(接入系统方案 1.3.5 有关电气计算 1.3.6 无功补偿
1.3.7 对变电站主接线及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 1.4 电网(电力系统二次
1.4.1 二次系统现状及配置原则 1.4.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4.3 调度自动化
1.4.4 系统通信 8
1.4.5 二次系统投资估算 8 1.5 工程建设规模 9 1.6 站址选择 9 1.7 工程设想 10
1.8 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11 1.9 投资估算 11 送电线路可研报告部分 12
2.1 系统概况 12 2.2 路径方案 12 2.3 气象条件 13
2.4 导线截面及绝缘子选择 13 2.5 杆塔选型及基础 13 2.6 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14 2.7 投资估算 14 3 对侧间隔扩建部分 14 4 涉及区域网通信工程 15 投资估算书 15 项目经济评价(有条件可进行)15 7 相关图纸要求 16
0 前 言 为适应投资体制改革,规范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以下简称可研报告的内容,满足项目核准制的要求,控制项目投资,提出内容规范要求。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可研报告含与变电站本期同期建成投产的项目(变电站、线路、对侧间隔,审查后的可研报告与审查意见为工程的初步设计提供依据。本规范适用于110千伏新建、扩建工程(含主变增容)及线路单项工程(含改造及对侧间隔扩建)的可行性研究。变电站可研报告部分
1.1 设计依据 地区电网滚动规划报告,电厂接入系统设计文件及审查意见; 2 省公司下达的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文件; 省公司或电业局颁发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技术导则、标准化设计及限额设计文件; 关于工程站址政府规划、土地等部门的批复文件; 工程相关文件:如工程项目所在地政府有关该工程项目建设用地、进出线走廊相关意见或协议(作为报告附件。委托方的设计咨询委托。
1.2 工程项目概况 1.2.1 工程概况
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对扩、改建工程项目,还应说明先期工程(终期与现有规模、接线)及与本期工程项目的衔接和配合情况。简述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1.2.2 主要设计原则
简述电网发展规划对本工程的要求,结合工程建设环境条件提出本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和对应措施;各专业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采用新技术及标准化的情况。
1.3 电网(电力系统一次
1.3.1 电网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 简述项目所在区、县(市)的地理位置、土地面积、人口、交通、经济等方面情况。阐述电网现状:项目所在区、县(市)110千伏及以上电网的输变电设备情况,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座数、变电容量、输电线路长度;区域电源情况,总装机及近期出力状况;电力市场供求情况,目前及近几年区域全社会用电量、最大负荷,网供电量、地方上网电量等。
图1:区域电网现状(2004年或2005年地理接线图 分析电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输变电设备容量是否满足要求,供需矛盾是否严重,网络接线是否可靠,输电、变电是否满足N—1原则,输变电设备是否残旧等。
1.3.2 电力需求预测及电力平衡 电力需求预测
根据全区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近期远期规划目标。参照电网发展规划,在充分的电力市场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全区电力需求预测方案,列出项目所在区、县(市)负荷、电量及增长情况,并简述负荷增长因素及其发展趋势。
在全区、县(市)电力需求预测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调查的方法对本工程项目供电区域的电力需求提出预测方案。
电力需求预测方案见表1。表1 电力需求预测方案
年份 需求预测 2004(实绩 用电量
2005 2006 2007 2008 2010 2015
(预计(预测(预测(预测(预测(预测
全区
(亿千瓦时
负荷
(万千瓦
用电量
项目区
(亿千瓦时
负荷
(万千瓦
备注:表按2006年建成投产项目列出预测水平年,下同。2 电源规划
根据区域电源规划情况,按上述预测年份列出全区与本工程项目相关的可能投产的水、火电电源规模和累计电源装机,见表2。
表2 规划电源装机容量
年份 2004 装机容量(实绩 新增投全区 产(万千瓦
累计(万千瓦
新增投项目区 产(万千瓦
累计
(万千瓦 电力平衡
2005 2006(预计
2007 2008
2010 2015
根据电力需求预测结果和规划电源装机容量,以电网往年最高负荷或网供最高负荷的月份作为代表月进行电力平衡,为预测负荷扣除接入110千伏以下电源出力和220千伏变电站的低压侧负荷,得出110千伏的网供负荷。电力平衡结果见表3。
年份
电力平衡
全区
110千伏以下电源出力
220千伏变低压侧负荷
110千伏供电负荷新增110千伏变电容量
累计110千伏变电容量
表3 电力平衡分析 单位:万千瓦
2006
2007
2008
2010
代表月负荷
2015
变电容载比
项目区 代表月负荷
110千伏以下电源出力
220千伏变低压侧负荷
110千伏供电负荷
1.3.3 项目建设(扩建必要性
1)根据电力平衡结果,从供电需要、完善配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等方面论证该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在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校核供电范围的合理性。
2)从必要性方面提出工程项目合理的开工和建成投产时间,与电网滚动规划中安排的投产时间相比较,阐述为何提前或推迟建成投产的理由。
1.3.4 供电(接入系统方案
1)根据110千伏电网(滚动规划、原有网络特点和负荷分布等情况,提出本工程项目相应的接入系统方案。若存在与电网规划接线相
异,应通过规划方案与调整方案技术经济(间隔和线路走廊资源利用、区域规划及环境影响、站内接线、投资和年费用等方面 综合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通过电气计算和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图2:变电站本期及终期接入电网地理接线图。
2)简述35千伏、10千伏本期配套接入线路方案(回路名称,建议在配网建设中与本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同期建成投产。1.3.5 有关电气计算
对推荐方案,应按远景水平年(设备投运后10年或更长时间-2015年及后)的系统发展情况,进行短路电流计算(主设备选择;近期(设备投运后2~3年)中性点非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计算(消弧线圈选择:10千伏>30安,35千伏>10安;无功平衡计算(选择容性无功补偿容量为15~25%主变容量,调压计算(主变或无功补偿单组容量投切电压波动、功率因数计算。
当扩建工程的短路电流水平过大,现有设备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进行过渡年短路电流计算,并提出是否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必要时提出采取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1.3.6 无功补偿
根据无功平衡和调压计算结果,按分层分区、就地平衡原则进行无功平衡,提出本期及远景变电所无功配置型式和规模。1.3.7 对变电站主接线及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
1)出线电压、出线回路数、出线方向和分期建设情况;
2)电气主接线(各电压等级,从电网发展角度提出对电气主接线的要求;
3)主变压器参数选择,根据电网发展和变电站的电力负荷发展情况,提出变压器的选型:额定电压、容量比、台数、阻抗、调压方式(有载或无励磁、调压范围、分接头等;
4)系统短路容量,母线最大穿越功率;
5)无功补偿装置总容量及分期容量,型式、连接方式等; 6)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
7)出线导线截面:按变电站终期规模分析正常运行方式和事故运行方式下的最大输送容量,提出变电站110千伏出线导线截面和经济、极限送电容量。1.4 电网(电力系统二次
二次部分应包括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信、数据网、调度自动化、电能量计费系统等。
1.4.1 二次系统现状及配置原则
概述电网与本站工程相关电网二次现况。根据本工程在系统中的地位,明确调度关系,简述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电网通信的配置方案,分析信息传送需求。
1.4.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简述继电保护的配置方案,涉及对侧的改造投资单列,对相关系统需更新和升级的,应论述其必要性。根据电网规划提出是否要装设安全
自动装置,必要时暂列一笔投资。
1.4.3 调度自动化
按调度自动化规程和信息传送需求提出配置方案,相关的系统需更新
改造的,应论述其必要性。
1.4.4 系统通信
提出通信系统配置和路由方案,对涉及全网性或区域性的系统通信工程,单独列出工程项目和投资估算。图3:通信通道路由图
1.4.5 二次系统投资估算
估算二次部分总投资和系统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和系统通信分项投资,涉及电网升级改造投资和单项工程的投资单列。按表4列出二次系统
静态投资。
表4 二次部分静态投资估算 单位:万元
项目
系合继电保安自装调度自护 置 动化 统通信 计
备注
总投资 其中:变电站内 站外部分
1.5 工程建设规模
根据一、二次系统分析,论证主变规模(按2006年投产项目,表3的项目区2007年或2008年110千伏供电负荷除以0.5分析本期规模;2015年项目区110千伏供电负荷除以0.65×功率因数…设2台主变、0.87×功率因数…设3台主变分析终期规模。提出本工程建设规模(本期及最终:
变压器容量、台数 本期 远期 各侧电压出线回路数和方向 本期 远期 无功补偿配置 本期 远期 消弧线圈 本期 远期
需新建或改造的对侧间隔 本期 系统二次单项工程规模 本期 1.6 站址选择
所址选择应重点解决站址的可行性问题,落实变电站建设的外部条件,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
简述推荐站址所在位置(市、区、县、乡镇、村落,地形、地貌、海拔高度、自然高差、植被、农作物种类及分布情况;用地属性(政府工业给拔地、园区开发区规划地、农田保护区、良田或旱地等;站址附近交通情况;与城镇规划的关系及可利用的公共服务设施;站址区域矿产资源及开采情况,对安全稳定的影响,文化遗址、地下文物等;附近军事设施、通信电台、飞机场、导航台、风景旅游区等与变电所的相互影响。
应重点落实推荐所址与周边设施的相互关系、周边环境对变电站的要求(包括污秽等级、通信干扰、噪声干扰、水土保持、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等)、工程地质、进出线条件等,收集必要的协议(如规划、土地管理部门、部队等)作为附件。存在两个及以上站址,需要对区域规划、出线、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和水源、工程地质、土石方量和挡土墙、进站道路与交通、环境影响等条件列表比较,提出推荐站址的方案和理由。
图四:站址位置及110千伏、35千伏线路规划出线图(1:10000或A3。
1.7 工程设想
1)电气主接线
根据系统对电气主接线的要求和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典型设计的要求,必要时进行110千伏主接线方案比较,在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各级电压等级远景和本期的电气主接
线方案。
图5:变电站本期与远期电气主接线图
2)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根据系统对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如短路电流、穿越功率等和工程的具体情况(如站址、进出线等,结合典型设计的要求,必要时结合电气布置进行方案(户外或户内、GIS或敞开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各级电压等级的主要电气设备(变压器、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器、消弧线圈、避雷器等选择提出初步意见。电气布置
简要说明各级电压出线排列顺序,配电装置型式选择及断路器布置型式、全所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包括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位置、出线方向、主变位置、无功补偿装置位置以及占地指标等,必要时结合主要电器设备选择,进行方案比较(户外或户内、GIS或敞开,推荐电气布置方案,并阐明理由。
图6:电气总平面布置图(1:1000或A3……推荐方案。
4)电气二次
简要说明控制方式选择,主要元件保护的配置方案。
5)总平布置
说明对所区总平面布置方案的设想,场地设计标高的选择,所区防
洪防涝措施的规划。
说明所区总评布置的主要特点,如何利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远近结合,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和节约土地;道路引接情况和变电站入口方向。
图7:站区总平面布置图(1:1000或A3……推荐方案。建筑规模及结构设想
说明全所主要建(构筑物的名称及全所总建筑面积的设想。简述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的设想。简述地基处理方案的设想。
1.8 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1)经收资、选线和现场勘查,向地方政府及有关设施主管单位征求对出线走廊规划路径方案的意见,按变电站最终出线规模和系统接线方案编制出线走廊规划,提出出线方向、排列。
2)站址及出线走廊对周边,特别是对规划区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兼顾各级电压出线的相互关系,提出各级电压等级线路或各期建设应注意的事项及要求。
3)对出线走廊范围内的现有设施提出采取的处理措施,对规划建设的设施要提出适当限制建设的设施类型、范围和高度要求。
图8:变电站出线走廊规划图(1:2000或A3……推荐方案
1.9 投资估算
根据项目可研推荐的总体方案和工程设想,估算项目静态投资(近期价格水平和规定的基本预备费费率、动态投资(考虑价差预备费年价格
指数,贷款年利率)及分项投资。
按表5列出变电站工程的投资估算。
参考限额设计、标准典型设计及近期建成投产的类同工程比较,分析
影响投资偏离的主要原因。
表5 变电站工程投资估算 单位:万元
项目
建筑费
设安装费备费用 用
其他费用 计
合
备注
静态投资
动态投资
单位造价 送电线路可研报告部分
2.1 系统概况 简述本区、市(县)电网现况,110千伏电网结构形式及主要特点,规划发展
方向(输变电项目合编可略。2 根据电网规划要求,从满足拟建变电站供电需要,理顺配网结构,实现分区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等方面论述线路建设(或改建的必要性。3 简述近期电力网络结构,明确线路起迄点的位置、输电容量、电压等级、回路
数及是否需要预留其它线路通道等。4)必要时,根据建设条件和出线走廊规划情况,提出是否采用同塔多回或双回架
设。
2.2 路径方案 经收资、选线和现场勘查后,提出两个以上可比的路径方案。分析各方案所经区域主要村镇、交通要道、江河湖泊等,简述路径沿线自然条件(海拔高程、地形、地质、水文、主要河流、城镇规划、环境特点和交通运输条件 ;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分析;林木砍伐、拆迁情况及环境保护初步分析。进行方案的技术条件、路径长度、主要材料耗量、投资及年费用等综合比较,遇有大跨越,应说明跨越点、档距、塔高及对工程投资的影响。4 在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推荐路径方案,详细阐述线路经过的主要村镇、交通要道、江河湖泊和跨越电力线路的情况。5 若在电力项目专项规划中已经明确,并经政府规划部门确认的路径,且路径方案唯一时,不进行路径方案的比较,可直接详述从出线塔至终端塔的路径方案。说明推荐路径方案与沿线主要部门协议的情况。
图9:线路路径方案图(A3……推荐方案 图10:大跨越路径方案图(A3……推荐方案
2.3 气象条件
根据本地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提出线路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温度、风速、覆冰等)。
2.4 导线截面及绝缘子选择 以变电站终期规模的正常供电方式,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或电缆)截面,线路N-1故障方式的长期允许送电容量校核,结合通信工程OPGW的情况,提出送电线路导线、地线选型。根据路径所在地区的污秽图,说明线路设计选用的污秽等级,进行绝缘子选型。2.5 杆塔选型及基础 按推荐的路径方案,提出出线塔、终端塔、直线塔、耐张塔、转角塔的选型,并说明选择杆塔的理由。根据塔型和塔基所在的地质情况提出采用的杆塔基础。3 电缆敷设时应提出电缆的敷设形式,电缆沟道、管道形状大小及埋深。
图11:线路杆塔选型图
图12:杆塔基础型式图 2.5 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线路对周边的电磁干扰、林木砍伐和水土保持等进行初步的环境影响评价。2.6 投资估算
根据线路设计方案,估算项目静态投资、动态投资及分项投资。按表6列出线路工程的投资估算。
参考限额设计、标准典型设计及近期建成投产的类同工程比较,分析影响投资偏离的主要原因。
表6 线路投资估算 单位:万元
项目 建筑费 设备费用 安装费用 其他费用
合 计
备注
静态投资
动态投资
单位造价 对侧间隔扩建内容 说明对侧变电站现有出线情况(出线规模、方向、排列)。新的进线间隔是否引起征地或间隔调整问题,并提出新间隔接入后的征地情况和间隔调整意见。简述引线和电气设备的选型。
3用预留的间隔接入,应阐述预留间隔的土建、电气设备的情况,新进线需要的引线和电气设备的选型。根据间隔设计方案,估算项目静态投资、动态投资及分项投资。按表7列出间隔工程的投资估算。
表7 间隔投资估算 单位:万元
项目 建筑费 设备费用 安装费用 其他费用
合 计
备注
静态投资
动态投资
单位造价 涉及区域网通信工程 根据变电站可研提出通信系统配置和路由方案,提出涉及全网性或区域性的相关系统通信配置方案。单独列出工程项目,并估算静态、动态投资。5 投资估算书
投资估算内容应包括:变电站工程、线路工程、对侧间隔工程及相关的系统二次部分。
投资估算执行《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及规定》等文件的规定,并应满足以下条款要求: 根据推荐方案和工程设想的主要技术原则编制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投资估算,其内容深度和造价水平应满足限额设计和控制概算的要求。编制说明应包括项目规模和估算编制的主要原则和依据,采用的定额、指标以及主要设备、材料价格来源、建设工期等。说明输变电工程所用外汇额度、汇率、用途。编制专业汇总估算表(表
二、其他费用计算表(表四及总估算表(表一。表三 ? 应将输变电工程投资估算与相应的限额设计控制造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超出常规投资估算的工程应进行造价分析,找出主要原因,提出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和建议。说明项目业主和整个项目的资金来源。项目经济评价(有条件可进行)论述项目建设投产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供电能力可创造GDP产值估算国民经济效益。经济评价应执行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文件和规定,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对可行性研究范围内的整个项目进行总体经济评价。b)应说明项目资金来源、资本金比例、币种、利率、宽限期、其它相关费用、还款方式、还款年限、计算期等。通过经济评价分析,给出自有资金(20%资本金内部收益率要求下的电价加价(以本项目的售电量计算,并简要说明主要经济指标及综合经济评价结论。相关图纸要求
图1:区域电网现状地理接线图
图1应表明与变电站相关地区现有电网的连接方式、变电站容量、发电厂容量、线路走向、导线截面、线路长度。
图2:变电站本期及终期接入电网地理接线图
图2应表明变电站近期、远期接入后相关地区电网规划的连接方式、变电站容量、发电厂容量、线路走向、导线截面、线路长度。
图3:通信通道路由图
图3应表明与本工程有关的主要通道路由安排。
图4:站址位置及110千伏、35千伏线路规划出线图(1:10000或A3 图4应表明本变电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出线方向。
图5:变电站本期与远期电气主接线图
图5应表明主接线接线方式、主要设备选型及参数。
图6:电气总平面布置图(1:1000或A3……推荐方案
图6应表明主变位置、各电压级配电装置、电气一次连接、出线方向等。
图7:站区总平面布置图(1:1000或A3……推荐方案
图7应表明各建筑物布置、道路引接、给排水设施、规划所区用地范围等。
图8:变电站出线走廊规划图(1:2000或A3……推荐方案 图8应表明所址位置、出线方向及1至2公里线路走廊路径。图9:线路路径方案图(A3……推荐方案
图9应表明线路经过的主要村镇、交通要道、江河湖泊等和跨越电力线路的情况。
图10:大跨越路径方案图(A3……推荐方案
图10应表明大跨越线路跨越的主要建(构)筑物、江河的情况。图11:线路杆塔选型图
图11应表明本线路工程选用的出线塔、终端塔、直线塔、耐张塔、转角塔的塔型
图12:杆塔基础型式图
图12应表明本线路工程采用的杆塔基础。
备注:1 负荷功率因数从0.9提高到0.91、0.92、0.93、0.94、0.95的电容无功补偿系数为0.028、0.058、0.089、0.121、0.155 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安:架空线路为IC=(2.7~3.3UeL×10电缆线路为IC=0.1UeL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要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
工序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是互为关联的,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善,从而实现对工序质量的控制。其控制步骤如下
(1)实测:采用必要的检测工具和手段,对抽出的工序子样进行质量检验。
(2)分析:对检验所得的数据通过直方图法、排列图法或管理图法等进行分析,了解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
(3)判断:根据数据分布规律分析的结果,如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还是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等,对整个工序的质量予以判断,从而确定该道工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若出现异常情况,即可寻找原因,采取对策和措施加以预防,这样便可达到控制工序质量的目的。
二、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于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三、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为此,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由此可见,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
质量控制点的涉及面较广,根据工程特点,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中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
1.人的行为: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应控制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造成质量问题。应从人的生理缺陷、心理活动、技术能力、思想素质等方面对操作者全面进行考核。事前还必须反复交底,提醒注意事项,以免产生错误行为和违纪违章现象。
2.物的状态: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3.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某些工序,更应将材料质量和性能作为控制的重点。
4.施工顺序:有些工序或操作,必须严格控制相互之间的先后顺序。
5.技术间隙:有些工序之间的技术间歇时间性很强,如不严格控制亦会影响质量。。
6.技术参数:有些技术参数与质量密切相关,亦必须严格控制。
7.常见的质量通病: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渗水、漏水、起壳、起砂、裂缝等,都与工序操作有关,均应事先先研究对策,提出预防措施。
8.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当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虽已通过鉴定、试验,但施工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又是初次进行施工时,也必须对其工序操作作为重点严加控制。
9.质量不稳定、质量问题较多的工序:通过质量数据统计,表明质量波动、不合格率较高的工序,也应作为质量控制点设置。
10.施工工法:施工工法中对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问题,如建筑物倾斜和扭转问题;大模板施工中模板的稳定和组装问题等,均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保证施工过程质量的有力措施,也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四、工序质量的检验
《软件项目管理》作为应用软件工程方向教学大纲的一门选修课, 其作用是让即将从事软件项目设计和开发工作的学生了解软件项目管理不同阶段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技术, 课程的特点是从已有的成功或失败案例特别是失败案例中学习软件项目管理的通用原则和方法, 吸取前人的失败教训, 减少或避免学生今后从事项目开发失败的风险[1]。在笔者所在的学院, 选修这门课程的是大三学生, 他们经过前2年的专业课学习, 选定了学习方向, 教学大纲设定是JAVA方向和C++方向的学生选修这门课程。学生特点是专业知识方面学习较多, 而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少, 仅有少数几个同学参与过项目开发。因此, 对项目开发的过程都不是很了解, 也谈不上项目管理经验。笔者在教授这门课程时, 综合考虑了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 选择了讨论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 讨论式教学法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2,3]。笔者希望, 通过讨论式教学学生把自己融入项目管理案例中从项目管理者或项目开发人员角度, 设身处地的进行思考, 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的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体会到项目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又避免了常规教学容易出现的视听疲劳, 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发现, 之前还没有专业课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笔者采用讨论式教学, 也是一个新的尝试。下面主要介绍教学过程以及一些总结和思考, 有收获, 也有不足, 希望能对今后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2 教学过程
讨论式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理论介绍, 其次是案例讲解, 最后是案例讨论。
2.1 理论部分
主要是通过电子教案, 向学生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理论知识, 让学生先对每个知识点的内容有初步了解, 利于后面的课堂讨论。先介绍知识点, 是想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前15~20分钟, 把重要的、关键的信息输入学生头脑中。知识点的选择, 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分析师考试内容, 使其具有指导性和权威性, 特别购买了由张友生和希赛教育软考学院一起编著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 (第2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 (第4版) 》2本书作为参考教材[4,5]。教学的教材选择也是依据考试内容进行选择, 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郭宁主编的《IT项目管理》[1], 这本教材的优点是内容上基本包括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在项目管理这一部分的内容, 而且, 在每章的后面, 都安排了若干个丰富的案例, 这些案例没有答案, 很适合用于课堂讨论。课程知识点介绍部分包括项目管理的九个知识域, 分别是:时间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冲突管理、采购管理、收尾管理。
2.2 案例讲解
简单的理论知识介绍之后, 选择1~2个相关的案例讲解, 加深学生对所介绍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特别是通过案例讲解, 理论知识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和概念, 而是活的知识, 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也为后面的课堂讨论做进一步的铺垫。案例的选择, 要简短、典型, 并有针对性, 涉及所讲述的主要知识点, 可以来源于教材, 或者来源于辅导教材 (需要放到电子教案上) 。对于讲解的案例, 先让学生先阅读和思考, 然后老师分析和讲解案例答案。如果教材的案例不利于老师讲解, 则选择辅导教材上的案例。根据案例涉及内容的复杂程度, 一次课大概讲解1~2个案例。
2.3 案例讨论
前两部分大概花一次课中二分之一的时间, 剩下一半的时间就用于案例讨论。讨论中所用的案例, 同样是来源于教材和辅导教材, 要注意和前面所介绍知识点有所衔接, 基本用到前面所介绍的知识点。先给出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阅读案例内容, 并思考案例所提出的问题。然后老师主持课堂讨论, 逐个对案例中提到的问题, 进行探讨。讨论过程一般为:先针对问题, 让学生举手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正确, 则老师直接表扬;如果回答的内容和正确答案有较大偏差或者只回答了部分答案, 则老师或者启发学生再次回答或者叫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老师最后进行评价, 并说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这个讨论过程, 主要由老师在中间穿针引线, 老师的引导和评价对学生参与回答的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由于讨论的目的是将理论用于实际中, 让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和学习本次课所讲述的知识点的内容和重要性, 因此, 鉴于讨论时间的有限性, 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采取了未参加讨论的学生用书面课堂作业形式把案例答案交上来, 参与讨论的, 交或不交均可, 不做要求。这样也是让所有学生都积极的思考, 提高学习主动性。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安排, 使得一次教学活动就变得丰盈起来。内容的编排上, 是知识点 (老师讲解为主) →应用知识点 (学生思考, 老师讲解) →再应用知识点 (学生为主, 老师为辅) 。对于老师来说, 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 层次分明, 目的明确, 课堂气氛由静到动, 老师思维活动由信息输出到信息输入, 学生思维活动则由信息输入到信息输出。课堂不再死气沉沉, 学生不再昏昏欲睡。
3 教学效果
经过教学实践, 笔者体会到这种讨论式教学有很多好处。
首先, 对老师而言, 课堂节奏容易把控, 教学效果较好。第一阶段, 讲解理论知识点简洁、重点突出;第二阶段, 分析案例, 目标明确, 即应用知识点, 让理论知识活起来;第三阶段, 案例讨论, 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让课堂生动起来。这样, 老师不用再累于满堂灌输, 课堂也有张有弛。最深的一个感悟就是:之前用常规理论方法教学时老感觉时间怎么这么长, 口都讲干了, 还没到下课时间。用讨论式教学之后, 往往是还处在激烈的讨论中时, 下课铃就响了, 真希望时间再长点。这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体现了讨论式教学改革比较适合于《软件项目管理》这样的课程。特别是当看到课堂上学生集中精力, 积极的参与讨论, 教师的成就感也出来了。
其次, 对学生而言, 学生的上课态度和精神面貌都有很大改变。上课不再是苦差事, 不再是只要来了听不听无所谓的态度。课堂上, 学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可以动用自己的脑细胞, 提供自己的见解和答案。对每个回答的学生, 不是表扬就是鼓励, 答对了表扬, 答不对, 就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没有压力, 只有动力。好多学生都反映说, 好久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能力了, 好希望能多些这样的机会。不仅参与讨论的学生, 态度积极, 从交的课堂作业里面, 也看出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很积极、配合。
因此, 讨论式教学让老师轻松、学生有收获。对于老师, 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 根据课堂状况, 对教学适时进行调控和改进, 不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 能及时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促进独立思考的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思考
通过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 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思考:
4.1 教学要大胆创新, 做到有实效, 不拘泥于常规, 但也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讨论式教学是不断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因为, 目前在大学课堂, 讨论式教学主要是集中在其他文理学科的课程教学中[6,7,8], 工科类特别是计算机类课程, 很少采用。笔者一直教授的是程序设计类课程, 这类课程的教学比较灵活, 而且又有实验课来重复和检验教学内容, 教学的全程都容易把握和控制。对于全理论类课程, 接任务开始也是无从下手。按照认知科学家得出的普遍结论:一个人能集中精力听讲的时间是15~20分钟。如果是按常规教学, 都可以想到基本的情形:老师在讲台上搜肠刮肚的讲到喉咙发干, 而学生在下面则听得头脑发胀, 昏昏欲睡。如果是常规教学对老师对学生都是折磨, 对双方都不利。不想看到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 笔者由此想到了讨论式教学。在教学中, 要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9], 从一个人改为一群人说, 要充分考虑这里面的不同, 对讨论式教学的认知规律的了解, 可以帮助预防和改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以取得预想的效果。
4.2 要注意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首先对学生的参与, 不能急于求成。学生刚开始还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仅有少数几个同学参与讨论。笔者问了部分学生, 他们说专业课基本上没有老师这样教学, 所以, 还不习惯参与讨论。因此, 多用鼓励的方式, 让学生慢慢习惯, 并积极的参与。几次课之后, 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讨论, 课堂讨论气氛热烈。由于时间的限制, 又增加了交课堂作业的方式, 让那些还来不及参与讨论的学生用书面方式递交答案, 并在下次课评价他们的作业, 充分肯定他们积极参与的成果。
其次, 是内容和时间的把握要得当。讨论式教学的课堂讨论部分要留有充分的时间, 如果前面两部分占太多时间, 留给后面讨论的时间就会不够, 不利于讨论的开展。因此, 要备课充分, 控制好时间。再有, 对每个问题的回答和讨论, 也要控制一个度。笔者刚开始就没有控制好每个问题的时间, 把太多时间集中在一个问题上, 导致没有时间讨论后面的问题。此外, 选修学生人数少, 较好把控课堂, 人数多则把控课堂的难度增加, 需要更加注意把控课堂讨论的过程。
第三, 及时正面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课堂回答的, 要及时记录和肯定, 对交的作业, 也要下次课及时反馈, 特别指出那些回答得比较好的同学。让学生重视课堂的表现。笔者通过和学生交流发现, 其实, 在大学里面, 学生很少在课堂上得到表扬, 他们很看重老师的评价, 很希望老师的表扬里面有自己的名字。所以, 及时表扬学生对学生的积极性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 通过及时批改学生作业, 也获知教学效果, 利于改进教学。
4.3 教学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选修课一般课时都比较少, 是其他必修课程的一半课时, 而课程内容并不比必修课少, 课程的重要性也不亚于其他必修课。由于课时少, 导致下面几个问题:
教学内容深度不够, 由于理论讲解部分的时间分配有限, 不能深入学习每章的内容, 只选重点和利于讨论的内容来进行讲解。上课时也对学生解释了这个问题, 提示学生, 如果要学得全面学得深入, 需要课后增加自学时间。其次, 是案例讲解有限, 在备课过程中, 发现很多案例都很有代表性, 但由于时间有限, 只能忍痛割爱。第三, 是讨论时间还是很有限, 刚开始, 学生不习惯参与课堂讨论, 时间不显得仓促, 渐渐的, 想参与讨论的学生多起来了, 课堂讨论时间基本都是不够的, 好些学生都没来得及发表自己的观点, 就下课了, 有些惋惜, 要是课时再多些, 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就更得到发挥了。最后, 本课程的一个弱项, 也就是没有办法让学生真正做项目, 没有实战经验, 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要是有一个实战项目让学生参与进来, 那么, 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郭宁.IT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2]阎贺静, 闫贺平, 韩晓红, 等.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J].商情, 2012, (51) :218
[3]唐莉.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思考[J].世纪桥, 2012, (21) :90-91.
[4]希赛教育软考学院.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 (第4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5]张友生.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6]李长东, 张为远.妇产科临床教学中联合应用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J].继续医学教育, 2012, (5) :37-40
[7]李娟.讨论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医学教育, 2011, (1) :40-41.
[8]林萍.试析讨论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理科园地, 2009, (6) :1-3.
摘要:进度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部分,对项目成败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引进CCPM(关键链)技术来进行高新技术项目进度优化管理,并提出针对高新技术项目的缓冲区改进模型——fuzzy-CCPM模型。此模型考虑了在项目执行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项目风险,通过测算风险概率与进度延误程度来计算缓冲区。该模型通过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将高新技术项目风险与项目进度管理进行结合,从风险角度入手来构造创新缓冲区测度模型。分析时不仅引用某卫星综合电子设备研发项目进行分析,还将新的缓冲区计算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提供优化选择。经过Mento carlo仿真模拟后得出新的缓冲区计算模型不仅具有优化效果而且更加符合项目实际情况。
关键词:高新技术项目;CCPM;缓冲区;熵权模糊评价;Mento carlo模拟
一、 引言
中國高新技术项目在国际上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为了保证高新技术项目的成功并且提高研究能力,在全球高新技术市场的具有更好的竞争力,我们必须继续提高高新技术项目的开发研究能力,使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系统。高新技术工程是多系统的大规模工程,需要结合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开发风险大、周期长、难度高,而且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非常苛刻。随着改造和创新项目的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项目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各项目之间的资源冲突加剧,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意外情况往往造成项目协调控制失败,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开发周期延误,因此必须对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制过程深入分析和合理控制,以保证高新技术项目的良好执行。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由于不确定的因素太多,而这些不确定性将使项目失败的风险提高。这些经常出现的工程项目失败案例,对高新技术项目进度优化和精确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现代的高新技术项目进度计划有更高的精确度和实用性。
二、 CCPM与CPM/PERT
传统上我们主要的计划制定方法有:甘特图法、关键路径法及计划评审技术等。这些传统的计划制定方法虽然使现代项目计划越来越完善,但还是存在着明显缺陷。甘特图可以使工序的紧前紧后关系非常清晰的表现出来,CPM/PERT方法利用网络图的方法不仅表达出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可以通过工序工期确定关键路径,对项目调度的意义重大。但是CPM/PERT方法没有考虑项目中的资源约束,在项目执行中,项目计划往往和实际情况相差较大。
1997年,管理领域的专家高德拉特博士在《关键链》中提出了该种方法在项目优化与调度中的实际运用。由约束理论发展而来,在关键路径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优化,关键链方法在考虑任务逻辑关系的同时,还注意到易被忽略的资源冲突,在考虑两者的基础上找出新的瓶颈路径——关键链,再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应的位置加入缓冲区。缓冲区是关键链的另一核心思想,主要有三种:项目缓冲(Project Buffer)放置在关键链的尾端,保护关键链上工序的工期;输入缓冲(Feeding Buffer)放置在非关键链和关键链的交汇处,吸收非关键链受到的风险冲击,并防止其影响关键链进度;资源缓冲(Resource Buffer)是一种预警方式,提醒资源在任务开始前做好准备。
Steyn H(2001)详细的研究了关键链方法中的隐含假设,认可将任务工期的估计值减为50%,从而降低时机估计的误差。Wei(2002)探讨了约束理论在资源约束明显的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认为将任务时间削减为50%并不适用与所有活动,并且对资源缓冲的具体设置规则提出了新建议。缓冲区计算多采用剪切法和根方差法,缺乏对项目实际情况的考虑。周阳、丰景春(2008)通过分析传统缓冲区设置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引用运筹学中的排队论研究缓冲区设置,这种方法可以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满足工期和资源约束的要求。刘睿(2012)对剪切法进行了改进,提出按照实际情况分段进行剪切的缓冲区设置方法。李恩成(2015)选取资源紧张度、工序复杂度、工序工期与链路工期比值、风险偏好水平等因素来综合分析,从而确定缓冲区大小。
经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以上各种缓冲区计算方法虽然都进行了改进,但都是从计划本身的角度来进行计算,没有考虑到项目在实际执行中容易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容易造成计划偏离实际。本文从项目风险出发,通过对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对任务进度的影响进行量化,从而计算缓冲区,建立新型缓冲区计算模型——fuzzy-CCPM模型,此模型考虑了在项目执行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项目风险,通过测算风险概率与进度延误程度来计算缓冲区。
五、 结语
在高新技术项目管理中应用关键链法,可以使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更加的合理。利用关键链方法制定项目计划的时候,不仅考虑了工序的逻辑关系,还考虑到了资源冲突情况,使计划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另外缓冲区的设立能够消除各种风险因素对高新技术项目进度的影响。
本文将项目风险引入来计算关键链的缓冲区,在优化缓冲区计算的基础上,也使项目计划能更加符合现实情况。利用熵权模糊评价法来量化项目风险和工期受项目风险的影响,不仅考虑了合理性,还方便易行。本文重点在项目初期计划制定的合理性优化,具体在项目中的应用如何,还需作何改进,还要在项目中进行后续跟踪。
参考文献:
[1] 李宁,吴之明.网络计划技术的新发展-项目关键链管理(CCPM)[J].公路,2002,(10):83-86.
[2] 周阳,丰景春.基于排队论的关键链缓冲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2):174-176.
[3] 刘睿.关键链管理在SG公司ERP項目时间进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2.
[4] 李恩成.基于关键链技术的工程建筑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学位论文,2015.
[5] 朱曙.关键链在继电保护项目调度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09.
[6] 符志民.航天项目风险管理及其面临的挑战[J].航天工业管理,2006,(6):13-16.
[7] 孙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航天型号项目风险评估[J].航天工业管理,2012,(6):12-18.
[8] 王成恺.多元复合算法及在军车维修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5.
[9] 朱松岭.航空项目风险量化方法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5.
[10] 林晶晶.考虑资源可替代性的关键链识别与缓冲设置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11.
[11] 田文迪.随机DTRTP环境下项目调度策略的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1.
[12] 谢梅隆.狭义项目群管理分析及其在软件外包企业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学位论文,201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专项基金(项目号:CASYI2014135);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支持项目(项目号:09011009)。
作者简介:张善从(1976-),男,汉族,福建省泉州市人,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空间物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空间电子技术、工程项目管理;马丽丛(1990-)(通讯作者),女,汉族,山东省莱芜市人,中国科学院大学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