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基础知识学习

2024-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股指期货基础知识学习(精选7篇)

股指期货基础知识学习 篇1

1:股指期货适当性制度是根据期货的产品特性和(风险特性),区别投资者的产品认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投资者审慎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2:(中金所)负责制定适当性制度具体标准和实施指引。

3:期货公司违反适当性制度要求,中金所,中期协应当根据业务规则和自律规则对其进行(纪律处分)。

4:适当性制度对投资者的各项要求及依据制度进行的评价(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构成对投资者的获利保证)

5:期货公司应当建立以了解客户和(分类管理)为核心的客户管理和服务制度,将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贯穿于(开户流程)管理的各个环节,理性选择客户。

6:期货公司对投资者进行测试的试卷由(中金所)统一编制。7:期货公司客户开发人员与开户知识测试人员不得为同一人;开户知识测试人员对试卷进行评分

8:对于未能通过开户知识测试的投资者(期货公司可以在继续培训后再组织其参加考试)。

9:期货公司为投资者向交易所申请开立交易编码的时间距离投资者通过只是测试的时间不得(超过2个月)。

10:投资者应具有累计(10)个交易日,(20)笔以上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记录。

11:一般法人申请开户,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投资者

应当提供加盖公章的上一年度资产负债表或者距离开户日期不超过(3个月度)的资产负债表座位净资产证明。

12:期货公司不得为综合评估得分在(70)分一下,或者开户知识测试测试分低于(80)的投资者提供交易编码。

13:关于评分上限:年龄评估上限 10分,学历评估上限5分,商品期货交易经历上限20分,证券交易经历评估上限10分

14:综合评估分数分配:基本情况15分,相关投资经历20分,财务状况50分,诚信15分

15:在进行相关投资经历评估时,投资者应当提供(加盖相关证券营业部专用章),近(3)年内的股票对账单作为证券交易经历证明。16:股指期货投资者同时提供本人年收入证明和近(一个月)内金融资产证明文件的,期货公司应当在分别评分后,取其(最高分)作为投资者财务状况评估得分。

17:期货公司应通过(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投资者信用风险信息数据库,查询投资者相关信息。

18:(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适当性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中金所、中期协)对适当性制度情况实行自律管理,(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对适当性制度进行检查验证。19:期货公司应当将适当性制度实施方案报(中金所)和(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

20:期货公司违反适当性制度,中国期货业协会将给予以下即纪律惩戒:批评,协会内通报批评;通过媒体公开谴责;取消会员资格并公

21:符合开户标准的自然人应符合:

(一):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

(二):申请时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

(三)具有相关决策机制和操作流程;

(四):具有股指期货知识,通过相关测试;

(五)累计10交易日,20笔仿真交易记录,或者近3年内具有10笔以上商品期货交易记录;

(六):

不存在严重不良诚信记录,不存在法律,行政法规、交易所业务规则限制进入的情形。

22:对于可能那个违反适当性制度行为的公司,交易所可以采取的监管措施包括:

约见谈话,责令参加培训,增加内控合规自查次数,口头警示,书面警示,责令处分责任人员,限期说明情况,专项调查和暂停受理或者办理相关业务的监管措施。

23:期货公司工作人员对违规行为有责任的,交易所可采取:通报批评,公开谴责,暂停从事期货业务,和取消从事交易所期货业务资格,情节严重的,交易所可向中国证监会,中期协提出撤销任职资格和取消从业资格的处分

24:需要参加股指期货投资者开户知识测试的有(一般法人投资者的指定下单人)、(结算单确认人),(资金调拨人)、(自然人投资者本人)25:需要在《评估表》上加盖公章的有:(高管人员或者授权人员)、(业务部门负责人和营业部负责人)、(开户经办人)、(客户开发责任

26:期货公司对投资者财务状况的评估包括(本人年收入)、(金融类资产),后者包括(银行存款、黄金、理财产品,)不包括房产。27:A:存款证明:应当为加盖中国境内银行业务章的本外币定、活期

存折,存单等证明文件。

B:、基金、期货权益证明应当为加盖营业部专用章的对账单,基

金公司专用章的份额证明,加盖期货公司结算专用章的交易结算单作为相关资产权益证明。

C:资产证明:加盖银行业务章的纸黄金证明文件。

D:理财产品资产证明应当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机

构签署的相关协议或者由上述机构出具的资产证明文件。

28:应当作为开户资料予以保存的有:(资产证明材料原件或复印件)、(收入证明材料原件或复印件)(投资者测试试卷)(综合评估表)29:交易所对适当性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时,期货公司应当予以配

合,如实提供客户的开户材料,资金状况情况等材料,不得隐瞒。30:一笔委托分次成交的视为一笔成交记录。

31:投资者商品期货交易经历应当加盖相关期货公司结算专用章的最

近三年内商品期货交易结算单作为证明,且具有10笔以上成交记录。

32:投资者应当遵循“买卖自负“的原则,承担股指期货交易的履约

责任,不得以不符合投资者适当性标准为由拒绝承担股指期货交易履约责任。

33: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乘数每点(300)元,最小变动价位为(0.2)

个指数点。

34: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每日最大波动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10%)

35:沪深300指数,合约月份为当月,下月,及随后两个季月,例如,沪深300指数于2010年6月3日已经开始交易,则当日中金所可提供的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应该有(IF1006IF1007 IF1009 IF1012)

36: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规定,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12%。37: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最后交易日和交割日为同一日:即,(合约到期月份的第三个周五,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38: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交易手续费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零点

五)。

39: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交易制度包括(保证金制度)、(持仓限

关注股指期货 篇2

近期,市场有关推出股指期货的呼声此起彼伏。日前,中国期货业协会在南京举办第二期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上,股指期货成为与会者最关注的热门话题。

股指期货开发新进展

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主任杨迈军向与会期货经纪公司高管人员提出了推出股指期货的基本原则,即“隔离风险、提高门槛、协同监管、平稳推出、总结经验、逐步规范”。这表明管理层对股指期货的开发研究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了解,隔离风险的设想是要将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的`风险隔开,减少股指期货波动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提高期货交易的门槛,期货市场将主要供机构投资者投资;同时,将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平稳地推出。对于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除了采用期货市场一般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外,还必须针对股指期货的特殊风险建立特殊的风险管理制度,如特殊风险准备金制度等。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常清在此次培训班上,针对市场上的不同观点指出,金融危机与上市股指期货没有关系,事实上也没有哪个国家因为上市股指期货爆发金融危机的,相反,上市股指期货对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好处。他认为,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面临加快改革的形势,其中就包括迅速发展金融衍生工具。

培训班侧重股指期货

此次培训班的课程安排中,有关股指期货的内容特别多,可见主办者期协也有倾向性。上海期货交易所战略规划部高级总监陈晗作为期交所股指期货开发研究的主要成员在会上介绍了股指期货的市场运作构想。他认为,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原则应有利于套期保值交易、保证市场流动性、有利于价格发现与资产配置、防止市场操纵。

培训班还安排了香港期货交易所衍生产品市场业务发展部高级总监何振民和衍生产品市场产品部总监戴志坚介绍香港衍生市场发展及恒生指数期货成功的经验。据两位专家介绍,目前香港期货市场的产品都是金融品种,恒生指数期货合约从1986年5月6日推出,现已成为交易所最活跃的衍生产品。去年又推出了适合散户投资者投资的小型恒指期货。目前恒生指数期货市场的投资者主要可分为5类,即公司盘、本地散户投资者、本地机构投资者、海外机构投资者和海外散户投资者,其中散户投资者要占到50%以上的比例。他们还表示,股指期货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产物,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同及了解。香港期交所当年推出时也有过一些争论,但推出后运作很成功,可以作为借鉴。

期货业界摩拳擦掌

培训班期间,期货业协会还召开了股指期货的专题座谈会。一些与会者表示,目前期货公司规模小,实力弱,如何积极做好准备,达到做股指期货所需要具备的条件,还有一段路要走。一位期货公司的股东代表说,该企业投资期货公司主要是冲着将来开股指期货,现在感觉到步子在加快。此次参加培训班的唯一券商代表湘财证券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正在为股指期货推出做积极的准备,公司目前已在筹建期货经纪公司。

(记者朱兆荃)

股指期货的监管属性 篇3

随着机构投资者壮大和市场规模及复杂化程度的提高,股票交易方式也发展很快。1976年,为了方便散户的交易,NYSE推出了指定交易循环系统(DOT),该系统直接把交易所会员单位的.下单房同交易池联系起来,此后已发展为超级指定交易循环系统(SDOT),对于低于2099股的小额交易指定,该系统保证在3分钟之内完成交易并把结果反馈给客户。与指定交易循环系统几乎同时出现的是,股票交易不仅对单个股票进行交易,而是可以对多种股票进行打包,用一个交易指令同时进行多种股票的买卖,这种交易方式称为程式交易(或程序交易,Program Trading)。伴随着程式交易的发展,“指数化投资组合”被机构投资者采用,也就是股票的组成与比例和指数构成完全相同,价格变化与股票指数的变化完全一致,而其风险也只有纯粹的系统性风险,这种投资方式对规避系统性风险的要求就更强烈。而从供给方面看,1972年5月,CME推出货币期货合约,1975年10月,CBOT首次推出利率期货(国民抵押协会债券期货,GNMA),两种金融期货合约的成功使股指期货的供给成为可能,而利益动机或期货交易所间的竞争则提供了创新的动力。

1977年初,KCBT就聘请斯坦福大学的罗杰.格雷博士(Dr. Roger Gray)担任咨询顾问,组成研究小组,专门从事新合约的开发工作。经过仔细分析,决定开发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认定其能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因为规模庞大的股票市场还没有有效的保值手段。1977年10月,KCBT向CFTC正式提交了开发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的期货合约的报告,设想以股票指数期货来规避股票投资中的系统风险,并提议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作为标的指数。由于股指期货没有任何先例,CFTC于1978年10月在华盛顿特区举行了公开听证会,有关方面对股指期货提出了各种意见,并基本上肯定了该合约的创新。但在使用道琼斯指数问题上,却始终未能与道琼斯公司达成最终协议,致使推出股指期货的设想第一次落空。1979年4月,KCBT修改了它给CFTC的报告,提出以价值线综合指数(Value Line Composite Index, VLCI)作为标的指数。但在新合约的管辖权问题上,CFTC与SEC等各方面争执不休,致使股指期货的出台第二次搁浅。直到1981年,里根总统任命菲利普.M.约翰逊(Philip M. Johnson)为CFTC主席,任命约翰.夏德(John Shad)为SEC主席,这一僵局才被打破。约翰逊―夏德协议使得KCBT的报告于1982年2月16日正式通过,并在8天后(2月24日)正式上市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

迄今为止,围绕股指期货监管权的争议从未间断。1982年对《商品交易法》进行修正,重新明确了CFTC对所有有组织的期货交易的管理权,并要求CFTC在其管理的业务活动牵涉到SEC和财政部、联邦储备局各自管理的业务时,要通报和征询他们的意见。但S

EC拥有对新批准有价证券指数期货合约的否决权,其依据三条准则:合约必须采用现金结算;确保合约不易受到操纵;指数必须反映全部或大部分公开上市的债权或债务凭证的交易业务。但一系列严重的市场风险,尤其是1987年的股市大崩溃,使人们将问题的焦点再一次集中于CFTC的管理能力。新闻界推测CFTC将最终被淘汰,人们假设他的权力将最终移交SEC,或者联邦储备局将成为SEC和CFTC两大职能部门的主管机构。尽管联储明确表态对这种假想的角色不感兴趣,但SEC在一份于1988年5月提交的建议中,建议议会授予SEC对所有股指期货的管辖权。

世纪之末,对美国股指期货以至整个期货市场监管体制的诘难更为强烈。美国以外交易所的竞争、场外交易和电子交易的飞速发展,使得美国交易所在世界期货业的霸主地位逐渐动摇。从1986年到1997年,美国期货和期权合约的成交量增长319%,达到9.05亿张,而美国以外可比的期货和期权的成交量增长1734%,达到10.25亿张。1999年1―7月份,EUREX(欧洲期货交易所,由德国和瑞士的交易所合并成立的电子化交易所)共成交期货合约2.13亿张,较1998年同期的1.33亿张增加60.01%,而同期CBOT成交合约1.59亿张,较上年同期下降0.23%,CME成交1.2亿张,较上年同期下降0.73%。美国以外交易所爆发式的成长,使美国感到了巨大的威胁,CME董事长惊呼:“如果美国的管理方式不作重大调整,世界最大的4家交易所将与美国无缘。”对管理体制诘难的重点是指责美国管理机构重叠,争权夺利,推诿责任。如约翰逊―夏德协议禁止个股期货交易,虽然协议明确对个股期货的禁止只是暂时的,今后将研究取消这一限制,由于SEC和CFTC相互推诿,至今也没有再对此研究。而美国以外已有7家交易所上市200多种个股期货合约,1998年成交量超过200万张合约,并且发展很快。两家机构拥有不同的管辖权,不仅对期货市场的改革形成了障碍,也使一些期货合约不能及时批准上市。1998年SEC否决了CBOT交易两个道琼斯指数期货合约的申请,尽管不到一年前SEC曾批准了同一指数的股票指数期权。

美国“Futures Industry”杂志1999年2月、3月合刊邀请了9位著名人士以“重塑管理”为题,讨论美国期货市场管理制度、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曾任CFTC主席的苏珊.菲利浦斯女士认为应该减少对期货市场特别是金融期货市场的管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参与者常常受到银行管理机构或SEC的监管,如果这些监管部门为其提供了足够的保护,那么双重市场和双重机构的监管并非都是必要的。曾任CFTC委员的威廉.阿尔布雷认为必须改革美国的期货管理体制,因为现存的许多管理制度已经过时,对市场参与者增加了不必要的费用负担,阻碍了金融创新,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方案是把CFTC和SEC进行合并,这种合并无论对加强交易所交易的理性化管理,或是提高市场外交易衍生品管理的确定性和有效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尽管股指期货源自美国,美国交易所的股指期货交易量一直位居前列,但以上所述的围绕监管权的争议说明:股指期货在期货交易所交易并由CFTC监管的模式有相当大的缺陷。

股指期货交易模式的比较

股指期货交易模式从传统上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以美国、香港、新加坡、英国为代表的分割模式,股指期货只在期货交易所交易。目前美国期货市场的股指期货交易主要集中在CME、CBOT和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等各大期货交易所。第二种是以日本为代表,包括韩国、匈牙利、以色列、挪威等一些新兴市场的整合模式,由证券交易所开设股指期货交易。如日经225股指期货和东证综合指数(TOPIX)期货分别由大阪证券交易所和东京证券交易所交易,而东京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TIFFE)则只负责货币和利率期货及期权的交易。第三种是以巴西、波兰、俄罗斯等为代表的混合模式,即证券交易所和金融期货交易所分别设立股指期货交易,如IBOVESPA指数期货由巴西金融期货交易所开设,而ISENN指数期货则由圣保罗证券交易所开设。

这种传统上的划分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很大变化。香港联交所、期交所与几家清算机构已合并为香港交易与结算有限公司,并将转为股份公司上市,新加坡也将合并新加坡证交所和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继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合并组成单一股市Euronext后,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5月初宣布合并成为“国际证券交易所”,其未来目标不只是局限于“吃下”欧盟范围内的“欧洲第二”(法、比、荷三国证券交易所合并后组成欧洲第二大交易所)和其他的欧洲证券交易所,还有证券基础资产之外的其他资产的交易市场、衍生资产市场及全球范围内的结盟、合并对象。可以预见,包括LIFFE、DTB、MATIF在内的欧洲衍生市场也将完成其已进行两年多的“一揽子”谈判而进入合并过程。所以,第一种分割模式中除美国外的市场已经转为第二种或第三种模式,仅剩美国坚守阵地,而美国期货市场的监管制度和监管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其如何改,美国期货市场交易模式会有什么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金融衍生品市场共同的路径选择是从股指期货起步,由股权类衍生品市场逐步发展到利率和货币期货及期权交易,而其股指期货交易模式大都选择整合模式或混合模式,这是由电子交易方式的普遍采用、监管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创新主体或供给能力等因素决定的;更为重要的是本文第一、二部分讨论的,从认识上,股指期货以至所有期货合约是证券,其交易是一种金融投资活动,不再属于贸易的范畴。

中国发展股指期货市场的借鉴

中国发展股指期货市场有其他市场丰富的历史经验借鉴,但必须顺应金融市场一体化、市场组织结构集中化的大趋势,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证券期货市场发展的具体情况。

首先,应从认识上将期货市场、期货经纪机构、期货交易纳入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投资行为的范畴,以有利于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和期货市场发展目标的实现,完善监管制度、监管体制。如对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的资格、范围应作重新界定,以满足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资产组合管理和创新业务的需要;将发展期货市场与推进金融深化的目标协调起来,将期货市场从试点提升为规范发展,成为多层次金融市场、多样化金融工具、多元化金融机构的一部分。

第二,《证券法》规定,综合性证券公司可以从事证券经纪、代理等业务,期货合约就是证券,可按照国外投资银行参与衍生品市场的模式,对证券公司进行股票指数期货的自营、代理业务应在组织机构上要求其设立相对独立的部门或参股、控股期货经纪机构进行,在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内控制度上提出新的要

求。期货经纪机构则按金融机构的要求提高其参与股指期货代理业务的准入条件。

第三,股指期货交易应选择证券交易所交易。事实证明,先分后合的路子不仅增加运行成本、降低市场效率,还由于路径依赖而使未来整合的成本很高,增加市场培育和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其高起点、规范化发展,使设立股指期货的目的难以实现。尽管《证券法》和《期货管理暂行条例》使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股指期货存在法规障碍,但正如有关法规限定金融业分业经营,而混合经营的趋势不可避免地冲击现行法规,并在具体做法上已有所突破,如综合类证券公司可运用股票抵押融资已经打破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隔离。制度是静止的,而市场是动态的,关键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趋势。

第四,我国对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管,使得股指期货交易场所的选择更容易一些,但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的集中性、联动性对监管能力、监管效率的考验很大。尽管有国债期货交易的教训和商品期货交易试点的经验积累,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难点之一仍然是从完善监管制度、监管机制、监管体制方面保证风险控制和市场功能发挥的实现。

来源:dns1.fec.com.cn/

★ 经典名人语录经典

★ 名人语录

★ 爱国经典名人语录

★ 名人励志语录

★ 张晓风名人语录经典

★ 名人关于舞蹈语录

★ 期货感悟

★ 工作计划期货

★ 大学生励志名人语录

股指期货风险控制的实证分析 篇4

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

 

学术顾问: 常青(中国期货协会副会长)

课题组长:范剑

执笔人 :苏中一、吴旭东、孟辉

内容摘要

能否控制风险,是能否推出股指期货重要前提。要控制风险首先要认识风险,为此本文分五个部分对股指期货的风险控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认识股指期货的风险,并分析了股指期货的三种交易策略,进而对股指期货交易中的风险及风险管理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分析了国外股指期货交易发展的新特点和防范股指期货风险的经验,最后论述了国内券商在股指期货推出之际的应对措施。

目前,全球股指期货的交易金额已是股票现货市场交易金额的2.2倍,股指期货也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激动人心的金融创新”。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回避股市系统风险,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有利于创造性地培育机构投资者,促进股市规范发展;促进股价的合理波动,充分发挥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以及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与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股票现货市场的规模和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为推出股指期货奠定了基础;一个较为完善的证券法律体系正在形成;监管体系日趋完善、水平日益提高;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清算交割系统;而且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具备后发优势,有许多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香港的监管和运作系统可供借鉴。以上分析表明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主要条件已基本具备,但同时,目前我国推出股指期货还面临着一些障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目前适宜股指期货交易的指数体系尚未建立;二是法律上还存在一些障碍,目前《证券法》、《期货管理条例》的某些法规对股指期货的推出还有限制;三是交易所要完成合约设计、规则制定、技术和风险控制准备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

以小搏大的杠杆功能,是股指期货交易和股票交易的重大区别,也是其产生高风险的重要原因。对股指期货的风险应有正确的`认识,即在优化管理的前提下,股指期货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首先,持久、深入的教育和培训是一道理性闸门;其次,以保证金为基础的盯市交易(Marketing To Market)是一道技术闸门。另外,我们应正确看待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影响,一方面,股指期货影响现货市场是发挥价格发现功能,有其客观、合理的一面;另一方面,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相互影响,又有其盲目性、破坏性的一面。但我们发挥股指期货的良性作用,避免和消除负面作用,还是完全可能的,因为首先,市场总是双边的,客户进行买卖的动因不一样,对市场的判断有差别;其次,庄家操纵股指期货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对我国投资者而言,掌握充分利用股指期货这种投资工具的方法十分必要。按目的划分,股指期货的交易行为可分为套期保值、投机和套利三大类。套期保值是指利用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相反方向的操作,使未来在现货市场的损失与期货市场的收益相互抵销,规避市场价格波动的系统风险,达到投资组合保值的目的,又可分为多头套期保值和空头套期保值;利用股指期货进行投机免去了选股的困扰,可以只专注于分析影响大盘走势的因素,而且存在杠杆作用,如判断正确在上涨或下跌的行情中皆能获利;股指期货的套利策略有指数套利、跨期套利和跨市套利。

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产品,它最重要的功能是转移风险而不是消灭风险。在这个风险传递的过程中,市场参与者唯一能够把握自身命运的工具,就是风险管理策略。股指期货的风险主要有基差风险(basis risks)和差幅(spreading)、合约品种差异的风险和商品间差幅(inter-commodity spread)、标的物风险以及交割制度风险。对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管理按管理主体的不同,有若干个层次,应分别有所侧重。本文从证券监管当局对股指期货交易的监管、股指期货交易中交易所和清算所的风险管理、机构投资人的风险管理、市场参与者个体的风险管理四个层面详细论述了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措施。其中证券监管当局对于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管理,主要应体现在制度建设和严格监管方面,主要包括完善法规体系、打破证券市场与期货市场间的壁垒、以国际惯例编制与管理统一的股票指数、调整期货市场的会员结构等;股指期货交易中交易所和清算所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会员资格审批制度、保证金制度、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涨跌停板制度、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强行平仓制度、稽查制度、风险准备金制度等;在分析机构投资者对期指风险的管理时,首先阐明了风险管理的四个原则,进而以美国信孚银行为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RAROC风险评估方法,然后阐明了风险管理制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论述了股指期货交易中市场参与者个体的风险管理。

第4部分论述了国外防范股指期货风险的启示。90年代以来,股指期货交易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国外防范股指期货风险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交易合约设计中指数、合约面值和乘数的确定;交易机制设计中保证金率和保证金收付机制的设定、交易过程中的持仓限制以及相关配套机制的设计。其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证券期货统一的监管体制有利于股指期货风险的控制,全国统一的指数体系对股指期货的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以及强化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意识至关重要。

必须认识到,股指期货是一种高风险的交易工具,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来理解股指期货。同时,我国券商应注意防范股指期货带来的自营业务风险、经纪业务风险和投资者风险。最后,本文在参照国外主要期指合约和我国证券市场特点后,提出了对我国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建议。

徐州股指期货配资什么意思 篇5

很多期货投资者拥有长期的操盘经验,可是资金量不足,盈利无法扩大。投资者只需交纳一定的风险保证金,以来承担交易风险,公司提供操作帐户,由投资者进行期货交易。

二、风险和收益

交易盈利部分全部属于投资者所有,当然亏损也全部由投资者承担,公司不承担交易风险。如果产生亏损,在投资者交纳的保证金里扣除。亏损达到保证金的70%,停止操作。本公司只收取一定的交易手续费,不收取管理费、利息、会员费等其他一切费用。

三、合同签署

签定帐户委托操作协议,本地客户现场签定,外地客户可传真签定。

四、徐州股指期货配资切不可因为手续费低就选那家配资公司,资金安全最重要,最好是找正规的配资大公司,权利和义务

1、交易场地:客户有权利选择在家操作,或者现场操作。

2、交易账户:配资公司有义务提供期货投资账户与资金,委托客户进行交易与操作。

3、为了确保配资公司的账户与资金安全,客户需将本金打入公司账户作为亏损时的资金保障,不需要另外交纳风险保证金。

4、客户须注重资金操作风险,在风险保证金亏损达到50%时需注意仓位资金安全,并主动止损,到70%的时候配资公司有权利强行平仓;如果客户产生亏损超过所交保证金,配资公司对客户所超出资金部分有追讨权利。

5、一般合作双方会签署一些相关的协议,协议中具体规定了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一些必要的交易规则,这些规则主要是对操盘者操作方式的约束。

6、帐户交易赢利部分全部属于客户所有,同样,客户承担全部交易风险,配资公司不承担交易风险。客户交易如果产生亏损,在客户向配资公司交纳的风险保证金里扣除。

徐州股指期货配资公司 广州期货配资智航投资公司

股指期货对资产管理的影响 篇6

基金管理行业规模经济的新视角

,随着基金规模的迅速扩大,基金业规模经济的问题被提出。在基金业最发达的美国,业内流传着”规模的诅咒”,一只10亿美元的基金如果有股票的买入数量限制,它的选择余地可以有1850家公司。但是当基金规模到200亿,则可选择余地降低到180只股票。规模增长20倍,股票投资范围缩小10倍,小资金可以更灵活性选择股票,但是当资金到一定规模后,可选择的股票范围越来越少,限制了投资能力和业绩。

关于基金业规模经济的问题,有研究发现,虽然基金平均成本随基金资产规模的增大而逐渐减少,但当资产规模超过一定阀值后,下降的趋势就不再明显,根据美国基金市场的实证结果,单只基金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美元后,平均运营费用开始不再下降。其实对于基金业而言,考虑到多种绩效因素,基金规模与成本收益之间的关系要更为复杂,并不是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三个阶段所能简单概括的。

规模经济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传统经济学认为,当企业产量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而提高的比例超过了各生产要素投入提高的比例时,就存在规模经济,关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只是笼统的解释为规模扩大可以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数学证明。杨小凯运用角点解的超边际分析法,解决了长期困扰经济学理论界的“将分工思想予以数学表达”这一难题,并开创和发展了新兴古典分工理论。根据他的理论,规模经济是当年马歇尔试图运用数学化模型解释古典经济学中关于专业化分工好处的理论时,受制于当时数学方法的落后而放弃,但为了便于阐述而引入的概念,但是这一概念掩盖了规模扩大背后的由于专业分工加强而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的实质。

运用专业化分工理论对基金产业进行分析,基金业的最终产品是面向投资者提供的专业化理财服务,其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产品开发、投资管理和市场营销三个主要环节,而每个环节内部存在多个迂回生产环节,基金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在上述三个环节内部细分的迂回生产环节不断增加,既有横向扩展,也有纵向深化,推动基金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只有在基金业分工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资金规模的扩张才能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实现规模经济。

从理论上来看,基金业规模经济的实现途径并不是增加资金规模,而是通过不断的提高基金业的专业分工水平,增强基金业的生产力实现的,这一结论把原本模糊和笼统的增加资金规模的策略变得更加具体和细化,有助于基金管理公司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投资管理的专业细化之路

中国的基金管理行业在20规模迅速增长之后,已经不能单纯追求规模至上的发展战略,而逐步转变为以分工细化为手段的生产力增强战略。中国基金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逐渐发展,产品开发、投资管理和市场营销三个环节的专业化分工水平进一部提高。尤其是随着股指期货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投资管理环节的专业细化得以迅速发展与实现。

投资管理能力是基金管理公司的安身立命之本,各家基金在产品和业绩排名方面的竞争实质是投资管理能力的竞争,中国基金管理行业投资管理能力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采用资产组合的分散化投资,在不同类型资产上进行配置,但是这远远不足以满足投资者的风险收益需求,现有的分散化投资组合在面临整体市场下跌的系统性风险时的无能为力充分体现了投资能力存在的缺陷。

而在发达基金市场中,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开始进行横向扩张,从传统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延伸到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实业投资等领域,借助于这些另类投资产品来实现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能力的增强,投资策略中开始重视对对冲工具的积极应用,以此来提高对系统性风险的规避能力,同时通过投资另类投资产品,还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水平。对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可及时把握住国内股指期货推出的契机,提高自身在利用股指期货进行主动性风险对冲的时机把握、投资组合构建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尽快在这一细分投资领域形成专业化优势。

此外,对投资能力的纵向分解也是提高专业化的一种途径。投资专业化的高级阶段是实现对投资能力纵向的分解,即将基金的收益分解为A1pha和Beta两部分,换句话说,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能力将被分解为获得积极收益Alpha的能力和获得市场收益Beta的能力两部分。得益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目前国外的一些大型养老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正在经历一个投资策略的再构造过程,其投资思路和资产配置方法与传统的投资方法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的核心就是Alpha和Beta的分离,投资策略的演变也推动了投资部门的变化,从一个整体划分为三个部分:Beta团队,其投资目标是以最低成本获得市场收益,主要通过程序化交易、ETF基金、和股指期货等投资工具低成本获得市场收益;Alpha团队,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能力的核心部分,集中了最主要的投资研究力量,其投资目标是通过基金经理优秀的研究能力和卓越的投资技能获得超额收益,并运用股指期货、互换合约、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将Alpha分离;组合团队,根据投资者的需求,实现Alpha和Beta的有效组合。

借鉴海外基金业投资管理领域最前沿的变化,可以为中国基金业投资管理专业化分工的提高指引方向。

投资专业细化的具体实现

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的扩张有横向扩张、纵向扩张两种,而这两种投资管理能力的扩张都需要借助金融衍生工具。如果说,以前股指期货未推出,这些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但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实现投资管理能力的横向、纵向扩张提供有了现实可能性。未来国内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沿横向、纵向的扩张,成为具体的可能。

投资策略的演变推动投资部门的变化,使投资策略经历再构造过程,其核心是AIpha和Beta的分离。20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Alpha和Beta的分离成为现实可能,也是现基金管理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促进现有Beta产品的深化发展

股指期货出现后,促进指数类产品深入发展。尤其对ETF类产品有很大的促进,主要体现在增加了ETF类产品的流动性,成交规模大幅增加。同时,因为股指期货的传导作用,也改变了。增加了ETF产品的特性。

ETF基金在股指期货上市之后,整体规模有明显的增加。这部分规模增加主要是跟期现套利有关系。比如,深证100ETF产品,股指期货出现后,每天的交易量大概8到1 0个亿左右,比原来年初股指期货还没有上市的交易量大概放大了50%以上。ETF成交规模的增加与原来的预期有很大不同。股指期货上市前不少有估计,股指期货上市之后对ETF有替代作用,而实际的情况跟大家预期的相反,它更进一步的增加了指数类工具的运用,并起到了良好互相带动的作用。

期现套利产品,很多投资者选择用ETF来实现现货组合。尽管一些规模比较大的资金选择直接用股票来构造现货组合。从实务操作看,目前70%、80%以上的资金用ETF来实现现货组合。一方面用ETF来实现比较便利。另一方面,ETF本身交易费用会更低。速度也是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用ETF构造现货组合的话,特别是中小规模的资金,可能在几十秒之内就能够完成。而FIETF它的交易量跟它的流动性实际上不完全对等。因为ETF有套利机制,只要资金给出略微的溢价或者折价,它瞬间会产生很多流动性。ETF这种构造的特性,对于期现套利的资金构造现货组合非常有帮助。

此外,就是股指期货出现后,直接的改变了ETF产品的一些特性。比如ETF产品交易量方面的变化,这种活跃不单单是来自于期现套利的一些资金,而且还来自于ETF本身高频交易的一些交易量。因为股指期货出来之后,ETF的套利模式,还有原来的高频交易模式运用的投资策略比原来丰富很多。例如,ETF高频交易就可以做双边向的交易,为原来高频交易策略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实时的工具。

期货的一些交易属性慢慢地传导到ETF上面。然后ETF相应的变化又传导到一篮子股票上,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特性的转移。通过这种传导,现货市场上的这种股票,或者指数股票的这种波动也一定程度的受到了影响。特性有一点不太一样,在每次市场反应过度或者反应不足的时候,比以前更快有一些资金来校正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的问题。这一点是股指期货不仅对于ETF产品的影响,也通过对ETF等指数类产品改变了现货市场的波动。由于这种传导机制带来更多对未来的预期,通过这种传导机制实现了现货市场上有效性的提高。

促进AIpha产品的深化发展

股指期货推出一方面将促进现有产品深化发展,比如Beta产品的深化发展。同时,也会促进AIpha产品的深化发展。一方面,股指期货将改变现有保本产品的投资策略,使得保本产品迅速发展,另一方面,Alpha产品将深化发展,更多的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金融产品将出现,使金融产品更加丰富,金融产品的“族谱”得以建立,金融产品体系更加完善。

促进保本产品深入发展:随着股指期货的开设,公募基金保本产品得到迅速发展。将是保本基金的扩容年。截至年12月31日,市场上只有5只保本基金在运作,另有2只尚在募集期,并未成立。而证监会网站数据显示,截至当日,共有10家基金公司上报保本基金产品。如果以三个月的审批期来计算,一季度末,市场上的保本基金数量有望增至17只。未来五年国内保本基金的市场会很广大,5年内资产规模可能会达到千亿规模。

股指期货对于保本产品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保本产品的投资策略,实现保本产品的差异化发展。

保本基金前些年发展缓慢、发行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其大多采用单一的CPPI投资策略,缺乏其他形式的投资策略相补充。保本基金运作关键就在于保本垫的积累,采用单一CPPl投资策略的保本基金,积累保本垫需要完全依靠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来进行积累,周期较长且较固定,制约可能而来的短期权益类投资机会。

股指期货参与保本基金将可能改变CPPl投资策略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其操作方法为:利用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对股票投资组合进行风险管理,对冲系统性风险;通过股指期货这一工具锁定β风险,追求。α收益,在股市下跌时依然有回报。从而在一定程度改变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丰富保本垫的形成和积累方式。

股指期货参与保本基金本身也是形成保本基金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在股指期货出现之前,保本基金实现差异化主要是能通过其产品期限的不同。市场上有两年期保本的,三年期保本的,如果证监会允许,也许以后会有一年保本的出现。保本期限的不同形成了保本基金的差异化。而股指期货出现后,其实现差异化的手段是形成投资结构的差异。未来会有众多产品使用股指期货工具,尽管初期使用比例会相对比较低,正常情况下,使用资金可能会占基金总资产的1%—2%左右。但随着时间的增长,对衍生品工具运用的广度和深度会逐渐增厚。

绝对收益类产品的可能发展:α和β分开后,其实是形成市场中性的产品,其本质就是提取α。基金产品收益由α收益和β收益两份组成。如果利用股指期货对冲掉β市场风险的话,就可以把α提取出来。从而整个基金、整个投资组合的表现可能和市场的涨跌相关性非常低。形成市场中性的一个产品。

α基金这种产品做出来后。对资产管理者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投资者是不是有稳定的获取α的能力。如果α不稳定,提取出来是一个负的α,对投资者来说就是负的收益贡献。α基金的出现,可能使基金公司的团队出现Alpha团队,集中基金公司最主要的投资研究力量,以期获得超额收益。

α能有效提取,并比较稳定的话,往前发展就可能是可转移β基金。α转移对于基金公司做QDII的产品有重要启示。国内目前几大基金管理公司分别推出了QDll的产品。在初期,ODll的产品主要是股票型的基金,主动投资。但事实上的做的不成功。于是,新一类的ODll产品开始走被动化的趋势。

股指期货的出现,在中国Gc如能有效提取,并比较稳定的话,可以通过可转移Gc基金把A股的产品和QDII产品结合起来。具体操作则是,在中国,一个基金管理公司在A股的能力非常强,在中国有稳定获取α的能力,那么可以通过做空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方式把中国的市场风险β对冲掉,同时再买一个标准库500或者道指,就可以把中国的α向美国进行转移,或者说向印度、欧洲进行转移,实现全球的同行竞争。这其中最核心的是α,获取α的能力是不是持续,股指期货工具的出现使产品创新提供多了一个选择。可能出现的创新类产品也进一步对国内的资产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是否获取有α的能力,α的能力是否持久,这一点在未来对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都非常重要。

对股指期货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篇7

推出股指期货是顺应国内外形势的,这已为各界人士所认同。近来许多文章论述了股指期货推出的诸多益处,但鲜有涉及有关股指期货本身风险及推出时机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拟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与论证,以便投资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股指期货。

关于股指期货的推出时机包括国有股权和法人股在内的约三分之

二的股权不能流通,是我国股市的一大特色,如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推出股指期货,难以回避以下问题:首先,这一特殊的股权结构对发展股指期

货市场而言,影响了股价指数的代表性,股价指数不能真正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以总市值为权重或以流通市值为权重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股价是以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为前提所形成的供求均衡价格。从套期保值效果来看,特殊的股权结构使衡量股票风险的β系数具有不同的估计方法,其解释程度也很有限。从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要求看,流通股比例偏低使得股价的可操纵性强,影响定价效率。

其次,在国有股减持、非流通股流通实现流通的过程中,无论采用总股本加权还是流通股本加权,股指的连续性很难保证。而以一个缺乏连续性的指数作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再次,此时推出股指期货会无法实现其发现价格与套期保值的功能。因为,第一,一旦从众效应或聚堆行为使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生非理性的下跌,股指期货市场将缺乏风险承担者,从而套期保值不能找到合约的对手而无法实现风险转移;第二,在股指预期持续处于空头状态时,股指期货价格肯定低于其理论价格,在成熟市场本来可以通过做多期货,卖空股票组合而实现套利,从而使实际期货价格与理论价格靠拢。但在我国由于股票市场没有做空机制,难以建立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的均衡机制,造成股指期货的定价机制失灵。

最后,国外实证研究表明,股指期货推出从长期看不增加现货市场的波动性,但短期内确定是增加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而在当前中国股票现货市场处于变革时期,在这种环境下推出股指期货万一失败,代价很大,股指期货要再次推出可能就不是等上三年五载的了,正如国债期货的失败就令人们心有余悸。因此我认为,股指期货是一定要推出,这是一个方向,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推出时机。在国有股减持没有完成,非流通股实现流通之前,至少有关确切方案(给投资者一个完整、系统的释放计划,最大限度地降低其预期的不确定性;释放的程度时机合适的非流通股流通方案)提出来之前,股指期货不宜过早推出。即使有关指数的计算、交易的方式、合约的设计以及结算程序等问题都已经解决,产品的推出也需要等待时机。

关于股指期货避险功能的发挥目前主张推出股指期货的一个重要理由

就是股指期货可用来对冲股市下跌的风险。那么股指期货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冲股市现货风险呢?

利用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套期保值,除非投资者持有的股票组合其构成与股票指数的`成份股构成完全一致才能进行直接套期保值,由于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物的股票指数的成份股多达几百只,这样只有资金实力雄厚的指数化基金才可能进行直接套期保值。而大多数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的组合与成分股构成是不同的,因此对他们而言只能是交叉套期保值,是不可能达到完全套期保值的。

对于一般的机构投资者,通过持有大量股票构成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然后通过放空股指期货对现货多头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套期保值,但这里要特别注意不能进行直接套期保值,而是要选择适当的套头比(Hedgc.Ratio,是对一单位现货头寸进行套期保值所需的套期保值工具单位数),以达到有效的套期保值,在选择套头比的过程,由于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变动不可能是平行的,而且衡量组合系统风险的β值估计的准确度不高,也存在风险。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由于其持有的股票品种有限,如果也通过卖空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话,很可能因为其所持有的股票价格运行方向与股指运行方向背离而根本达不到套期保值的目的,反而很可能造成的现货与期货的双重亏损,反而增大风险。

由于我国股市没有借空机制,因此只能在现货市场做多,而通过放空期货来套期保值。如果在此时建立股票组合多头头寸,然后卖空股指期货,即使股票组合的价格变动完全与股指相关(股票组合中的股票构成结构与股指成分股的构成一致),也存在现货与期货价格差异的风险(即所谓的简单基差风险)。

因此,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并不象有学者描述的那样简单、直接与有效,对非指数化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对个人投资者而言,这一功能并不容易实现,比起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而言,要实现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要难得多。

关于股指期货本身的风险在大家热炒股指期货具有发现价格与转

移风险功能时,似乎很少有人对股指期货本般具有极大风险进行论述。

首先,存在结算风险。推出股票指数期货后,如果一旦出现交易双方持仓量激增,赢家拿钱走了,输家没钱给,这样的话很可能出现巨大的结算危机导致市场崩溃。

其次,隐含着较大的金融风险。由于投资人的心态和行为模式影响,香港市场上最活跃的期指品种就是当月合约与下月合约。于是每到月底结算日的最后几天,指数期货和股市都会有不少联动以及反动效应。以国内证券市场高投机的心态和短线操作风气,不难想象,对于整个金融体系都会有潜在的风险。

第三,具有巨大的市场风险。由于对个人投资者与非指数化基机构而言,投资股指期货并不能很好地回避现货市场的风险,因此他们参与股指期货市场就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投机,而期货具有保证金交易性质,能够将损益额放大数倍,其风险可想而知。

第四,存在技术风险。我国期货交易发展时间很短,对期货交易风险的监控技术还相当薄弱。股指期货作为期货的一种,虽然有避险的一面,但其风险和投机的特点也很明显,如果风险监控技术与能力得不到大幅提高,只会加剧市场的操纵和投机行为。

关于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大多数文章认为,统一指数是股指期货推

出的基本条件。市场只有具备这样一个权威的股票指数,相应的衍生产品才有创建的可能。还有一种观点是,股指期货的标的并不一定是一个所谓的“统一的指数”,可以是多种不同的指数,当然使用不同的标的指数开发设计的产品特

征是不一样的,而且使用不同的标的指数也意味着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股指期货,因此对于统一指数的过多研究和探讨没有多大必要。

按参与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目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套期保值或对冲,主要是为了规避当前所面临的风险;第二类是投机,为了获得收益而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第三类是套利,利用市场中产品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获得无风险利润。这三类投资者对股指期货合约及其标的指数的设计要求是不一样的。从套期保值的角度看,标的股指应具有不可操纵性,这就要求成分股的构成要相对均衡,单只成分股的市场比重不宜过大,成分股的市值之和占总市值的比重要相当大(70%以上)。同时,股指的成分股构成要满足稳定性,标的指数本身要具有连续性。此外,标的指数要具有代表性,成份股能够涵盖整个市场的主流交易品种,标的指数的走势能够反映整个市场的波动,这样才能便于与股指期货相对应的指数基金的构建与风险对冲,以及发挥价格发现功能。至于投机对股指本身没有太多额外要求,它要求的是期货合约的设计对其有利,比如合约的价值、最小变动值、交易成本等;套利涉及的是期货市场的有效性问题。因此我认为,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也不一定必须是统一指数,但是它必须满足上述的一些基本条件。

其实,在国外,统一指数与股指期货交易指数也不尽相同。按照国际市场规范,股票指数按使用功能分为两类------指标指数和交易指数。指标指数作为市场整体的表征,目前的沪深指数、即将出台的统一指数都是指标股。交易指数则是作为指数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等结构性产品的标的以及作为金融衍生产品的标的。

交易指数与指标指数的差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交易指数的真实性、连续性,交易指数作为金融期货合约标的必须能够较好地发挥经济功能尤其是较好的套期保值效果,其必须具有抗操纵性、编制方法的高透明度和纯客观性。

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种现成的指数被认可满足上述交易指数特点,因此有必要编制一系列的指数,这也就自然将编制统一指数首先提到议事日程,而且最早推出的指数期货也应以统一指数为宜,在此基础上积累经验,再开发其它的交易指数。

关于股指期货投资者主体结构在文章称,调查表明股指期货对于一些中小

投资者会有很大的吸引力。现在管理层提出的先引入大机构而限制个人投资者的想法是诸经济的思维。持此观点认为,只要清楚说明风险自担,没有必要再去把股民当小孩子。只要控制成本,加强透明度,严格风险监控,指数期货成为一大投资热门在中国是很可能的。

国外经验表明,股指期货推出之初,主要参与是机构投资者,而不是个人投资者。事实上,这不是管理层主观上要这样规定,而是由股指期货本身固有的性质决定的。

从投入的资金量看,参与期市比投资股市的门槛要高。从入市缴纳的基础保证金,到其后的维持保证金,其数额都不小,尽管股指期货采用保证金交易,但由于期货合约金额本身较大,因此保证金也大。相对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资金量的保障要低得多。

从对冲风险看,要用期货对冲风险,现货与期货的价格运动必须高度相关。由于股指期货的标的物是股票指数,因此只有持有的股票数额多且足够分散,其价格运行才可能与指数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股票金额与数量显然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因此个人投资者投资于股指期货实际上并不能对冲现货风险,而只是投机,加上保证金交易具有的杠杆效应,会使赢利的机会和潜在的亏损风险放大数十倍,其风险极大。

从投资策略看,股指期货盯市制度使得投资者不可以无时限持仓,一旦投资者投资失误,而又无法补充维持保证金时被强行平仓,这不同于股市,即使投资的股票三五个月处于跌势还可以长期持有待涨,有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相对机构投资者而言,这对个人投资者也是更不利的。

从投资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看,期货应该是一个专业人士投资的小圈子,永远也不可能成为象股市一样的大众投资工具,从总体上看,机构投资者在专业知识的拥有与操作经验方面显然优于个人投资者。

上一篇:六年级精彩作文题目下一篇:夜书所见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