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

2024-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通用7篇)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 篇1

1.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有关规定,为加强对应急演练工作的指导,促进应急演练规范、安全、节约、有序地开展,制定本指南。

1.1 应急演练定义

应急演练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以下统称演练组织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的活动。

1.2 应急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4)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

(5)科普宣教。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1.3 应急演练原则

(1)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2)着眼实战、讲求实效。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问题。

(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订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

(4)统筹规划、厉行节约。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适当开展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演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益。

1.4 应急演练分类

(1)按组织形式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①桌面演练。桌面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针对事先假定的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从而促进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桌面演练通常在室内完成。

②实战演练。实战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应急处置涉及的设备和物资,针对事先设置的突发事件情景及其后续的发展情景,通过实际决策、行动和操作,完成真实应急响应的过程,从而检验和提高相关人员的临场组织指挥、队伍调动、应急处置技能和后勤保障等应急能力。实战演练通常要在特定场所完成。

(2)按内容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①单项演练。单项演练是指只涉及应急预案中特定应急响应功能或现场处置方案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针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参与单位(岗位)的特定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

②综合演练。综合演练是指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对多个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不同单位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

(3)按目的与作用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①检验性演练。检验性演练是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应急机制的协调性及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而组织的演练。

②示范性演练。示范性演练是指为向观摩人员展示应急能力或提供示范教学,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开展的表演性演练。

③研究性演练。研究性演练是指为研究和解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点、难点问题,试验新方案、新技术、新装备而组织的演练。

不同类型的演练相互组合,可以形成单项桌面演练、综合桌面演练、单项实战演练、综合实战演练、示范性单项演练、示范性综合演练等。

1.5 应急演练规划

演练组织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制订应急演练规划,按照“先单项后综合、先桌面后实战、循序渐进、时空有序”等原则,合理规划应急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时间、地点等。2.应急演练组织机构

演练应在相关预案确定的应急领导机构或指挥机构领导下组织开展。演练组织单位要成立由相关单位领导组成的演练领导小组,通常下设策划部、保障部和评估组;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演练活动,其组织机构和职能可以适当调整。根据需要,可成立现场指挥部。

2.1 演练领导小组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演练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审批决定演练的重大事项。演练领导小组组长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其上级单位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主要协办单位负责人担任;小组其他成员一般由各演练参与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在演练实施阶段,演练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通常分别担任演练总指挥、副总指挥。

2.2 策划部

策划部负责应急演练策划、演练方案设计、演练实施的组织协调、演练评估总结等工作。策划部设总策划,副总策划,下设文案组、协调组、控制组、宣传组等。

(1)总策划。总策划是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总结等阶段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具有应急演练组织经验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的人员担任;副总策划协助总策划开展工作,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参与单位的有关人员担任。

(2)文案组。在总策划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制定演练计划、设计演练方案、编写演练总结报告以及演练文档归档与备案等;其成员应具有一定的演练组织经验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

(3)协调组。负责与演练涉及的相关单位以及本单位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其成员一般为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的行政、外事等部门人员。

(4)控制组。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在总策划的直接指挥下,负责向演练人员传送各类控制消息,引导应急演练进程按计划进行。其成员最好有一定的演练经验,也可以从文案组和协调组抽调,常称为演练控制人员。

(5)宣传组。负责编制演练宣传方案,整理演练信息、组织新闻媒体和开展新闻发布等。其成员一般是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宣传部门的人员。

2.3 保障部

保障部负责调集演练所需物资装备,购置和制作演练模型、道具、场景,准备演练场地,维持演练现场秩序,保障运输车辆,保障人员生活和安全保卫等。其成员一般是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后勤、财务、办公等部门人员,常称为后勤保障人员。

2.4 评估组

评估组负责设计演练评估方案和编写演练评估报告,对演练准备、组织、实施及其安全事项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评估,及时向演练领导小组、策划部和保障部提出意见、建议。其成员一般是应急管理专家、具有一定演练评估经验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专业人员,常称为演练评估人员。评估组可由上级部门组织,也可由演练组织单位自行组织。

2.5 参演队伍和人员

参演队伍包括应急预案规定的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各类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等。

参演人员承担具体演练任务,针对模拟事件场景作出应急响应行动。有时也可使用模拟人员替代未现场参加演练的单位人员,或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泄漏等。

3.应急演练准备

3.1 制定演练计划

演练计划由文案组编制,经策划部审查后报演练领导小组批准。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演练目的,明确举办应急演练的原因、演练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达到的效果等。

(2)分析演练需求,在对事先设定事件的风险及应急预案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需调整的演练人员、需锻炼的技能、需检验的设备、需完善的应急处置流程和需进一步明确的职责等。

(3)确定演练范围,根据演练需求、经费、资源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确定演练事件类型、等级、地域、参演机构及人数、演练方式等。演练需求和演练范围往往互为影响。

(4)安排演练准备与实施的日程计划,包括各种演练文件编写与审定的期限、物资器材准备的期限、演练实施的日期等。

(5)编制演练经费预算,明确演练经费筹措渠道。

3.2 设计演练万案

演练方案由文案组编写,通过评审后由演练领导小组批准,必要时还需报有关主管单位同意并备案。主要内容包括: 3.2.1 确定演练目标

演练目标是需完成的主要演练任务及其达到的效果,一般说明“由谁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什么任务,依据什么标准,取得什么效果”。演练目标应简单、具体、可量化、可实现。一次演练一般有若干项演练目标,每项演练目标都要在演练方案中有相应的事件和演练活动予以实现,并在演练评估中有相应的评估项目判断该目标的实现情况。3.2.2 设计演练情景与实施步骤

演练情景要为演练活动提供初始条件,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情景事件引导演练活动继续,直至演练完成。演练情景包括演练场景概述和演练场景清单。

(1)演练场景概述。要对每一处演练场景的概要说明,主要说明事件类别、发生的时间地点、发展速度、强度与危险性、受影响范围、人员和物资分布、已造成的损失、后续发展预测、气象及其他环境条件等。

(2)演练场景清单。要明确演练过程中各场景的时间顺序列表和空间分布情况。演练场景之间的逻辑关联依赖于事件发展规律、控制消息和演练人员收到控制消息后应采取的行动。3.2.3 设计评估标准与方法

演练评估是通过观察、体验和记录演练活动,比较演练实际效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总结演练成效和不足的过程。演练评估应以演练目标为基础。每项演练目标都要设计合理的评估项目方法、标准。根据演练目标的不同,可以用选择项(如:是/否判断,多项选择)、主观评分(如:1-差、3-合格、5-优秀)、定量测量(如:响应时问、被困人数、获救人数)等方法进行评估。

为便于演练评估操作,通常事先设计好评估表格,包括演练目标、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相关记录项等。有条件时还可以采用专业评估软件等工具。3.2.4 编写演练方案文件

演练方案文件是指导演练实施的详细工作文件。根据演练类别和规模的不同,演练方案可以编为一个或多个文件。编为多个文件时可包括演练人员手册、演练控制指南、演练评估指南、演练宣传方案、演练脚本等,分别发给相关人员。对涉密应急预案的演练或不宜公开的演练内容,还要制订保密措施。

(1)演练人员手册。内容主要包括演练概述、组织机构、时间、地点、参演单位、演练目的、演练情景概述、演练现场标识、演练后勤保障、演练规则、安全注意事项、通信联系方式等,但不包括演练细节。演练人员手册可发放给所有参加演练的人员。

(2)演练控制指南。内容主要包括演练情景概述、演练事件清单、演练场景说明、参演人员及其位置、演练控制规则、控制人员组织结构与职责、通信联系方式等。演练控制指南主要供演练控制人员使用。

(3)演练评估指南。内容主要包括演练情景概述、演练事件清单、演练目标、演练场景说明、参演人员及其位置、评估人员组织结构与职责、评估人员位置、评估表格及相关工具、通信联系方式等。演练评估指南主要供演练评估人员使用。

(4)演练宣传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宣传目标、宣传方式、传播途径、主要任务及分工、技术支持、通信联系方式等。

(5)演练脚本。对于重大综合性示范演练,演练组织单位要编写演练脚本,描述演练事件场景、处置行动、执行人员、指令与对白、视频背景与字幕、解说词等。3.2.5 演练方案评审

对综合性较强、风险较大的应急演练,评估组要对文案组制订的演练方案进行评审,确保演练方案科学可行,以确保应急演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演练动员与培训

在演练开始前要进行演练动员和培训,确保所有演练参与人员掌握演练规则、演练情景和各自在演练中的任务。

所有演练参与人员都要经过应急基本知识、演练基本概念、演练现场规则等方面的培训。对控制人员要进行岗位职责、演练过程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评估人员要进行岗位职责、演练评估方法、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对参演人员要进行应急预案、应急技能及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

3.4 应急演练保障

3.4.l 人员保障

演练参与人员一般包括演练领导小组、演练总指挥、总策划、文案人员、控制人员、评估人员、保障人员、参演人员、模拟人员等,有时还会有观摩人员等其他人员。在演练的准备过程中,演练组织单位和参与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保证相关人员参与演练活动的时间;通过组织观摩学习和培训,提高演练人员素质和技能。3.4.2 经费保障

演练组织单位每年要根据应急演练规划编制应急演练经费预算,纳入该单位的财政(财务)预算,并按照演练需要及时拨付经费。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演练经费专款专用,节约高效。3.4.3 场地保障

根据演练方式和内容,经现场勘查后选择合适的演练场地。桌面演练一般可选择会议室或应急指挥中心等;实战演练应选择与实际情况相似的地点,并根据需要设置指挥部、集结点、接待站、供应站、救护站、停车场等设施。演练场地应有足够的空间,良好的交通、生活、卫生和安全条件,尽量避免干扰公众生产生活。3.4.4 物资和器材保障

根据需要,准备必要的演练材料、物资和器材,制作必要的模型设施等,主要包括:

(1)信息材料:主要包括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的纸质文本、演示文档、图表、地图、软件等。

(2)物资设备:主要包括各种应急抢险物资、特种设备、办公设备、录音摄像设备、信息显示设备等。

(3)通讯器材:主要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海事电话、传真机、计算机、无线局域网、视频通信器材和其他配套器材,尽可能使用已有通信器材。

(4)演练情景模型:搭建必要的模拟场景及装置设施。3.4.5 通信保障

应急演练过程中应急指挥机构、总策划、控制人员、参演人员、模拟人员等之间要有及时可靠的信息传递渠道。根据演练需要,可以采用多种公用或专用通信系统,必要时可组建演练专用通信与信息网络,确保演练控制信息的快速传递 3.4.6 安全保障

演练组织单位要高度重视演练组织与实施全过程的安全保障工作。大型或高风险演练活动要按规定制定专门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并对关键部位和环节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针对性演练。根据需要为演练人员配备个体防护装备,购买商业保险。对可能影响公众生活、易于引起公众误解和恐慌的应急演练,应提前向社会发布公告,告示演练内容、时间、地点和组织单位,并做好应对方案,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演练现场要有必要的安保措施,必要时对演练现场进行封闭或管制,保证演练安全进行。演练出现意外情况时,演练总指挥与其他领导小组成员会商后可提前终止演练。4.应急演练实施

4.1 演练启动

演练正式启动前一般要举行简短仪式,由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并启动演练活动。

4.2 演练执行

4.2.1 演练指挥与行动

(1)演练总指挥负责演练实施全过程的指挥控制。当演练总指挥不兼任总策划时,一般由总指挥授权总策划对演练过程进行控制。

(2)按照演练方案要求,应急指挥机构指挥各参演队伍和人员,开展对模拟演练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完成各项演练活动。

(3)演练控制人员应充分掌握演练方案,按总策划的要求,熟练发布控制信息,协调参演人员完成各项演练任务。

(4)参演人员根据控制消息和指令,按照演练方案规定的程序开展应急处置行动,完成各项演练活动。

(5)模拟人员按照演练方案要求,模拟未参加演练的单位或人员的行动,并作出信息反馈。4.2.2 演练过程控制

总策划负责按演练方案控制演练过程。

(1)桌面演练过程控制

在讨论式桌面演练中,演练活动主要是围绕对所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由总策划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部署引入一个或若干个问题。参演人员根据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讨论应采取的行动。

在角色扮演或推演式桌面演练中,由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参演人员接收到事件信息后,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操作,完成应急处置活动。

(2)实战演练过程控制

在实战演练中,要通过传递控制消息来控制演练进程。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控制人员向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传递控制消息。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接收到信息后,按照发生真实事件时的应急处置程序,或根据应急行动方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行动。

控制消息可由人工传递,也可以用对讲机、电话、手机、传真机、网络等方式传送,或者通过特定的声音、标志、视频等呈现。演练过程中,控制人员应随时掌握演练进展情况,并向总策划报告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4.2.3 演练解说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演练组织单位可以安排专人对演练过程进行解说。解说内容一般包括演练背景描述、进程讲解、案例介绍、环境渲染等。对于有演练脚本的大型综合性示范演练,可按照脚本中的解说词进行讲解。4.2.4 演练记录

演练实施过程中,一般要安排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手段记录演练过程。文宇记录一般可由评估人员完成,主要包括演练实际开始与结束时间、演练过程控制情况、各项演练活动中参演人员的表现、意外情况及其处置等内容,尤其要详细记录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如进入“危险”场所而无安全防护,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疏散等)及财产“损失”等情况。

照片和音像记录可安排专业人员和宣传人员在不同现场、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尽可能全方位反映演练实施过程。4.2.5 演练宣传报道

演练宣传组按照演练宣传方案作好演练宣传报道工作。认真做好信息采集。媒体组织、广播电视节目现场采编和播报等工作,扩大演练的宣传教育效果。对涉密应急演练要做好相关保密工作。

4.3 演练结束与终止

演练完毕,由总策划发出结束信号,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演练结束后所有人员停止演练活动,按预定方案集合进行现场总结讲评或者组织疏散。保障部负责组织人员对演练场地进行清理和恢复。

演练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经演练领导小组决定,由演练总指挥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和指令终止演练:(1)出现真实突发事件,需要参演人员参与应急处置时,要终止演练,使参演人员迅速回归其工作岗位,履行应急处置职责;(2)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短时间内不能妥善处理或解决时,可提前终止演练。5.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

5.1 演练评估

演练评估是在全面分析演练记录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参演人员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对演练活动及其组织过程作出客观评价,并编写演练评估报告的过程。所有应急演练活动都应进行演练评估。

演练结束后可通过组织评估会议、填写演练评价表和对参演人员进行访谈等方式,也可要求参演单位提供自我评估总结材料,进一步收集演练组织实施的情况。

演练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演练执行情况、预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应急指挥

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参演人员的处置能力、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适用性、演练目标的实现情况、演练的成本效益分析、对完善预案的建议等。

5.2 演练总结

演练总结可分为现场总结和事后总结。

(1)现场总结。在演练的一个或所有阶段结束后,由演练总指挥、总策划、专家评估组长等在演练现场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和总结。内容主要包括本阶段的演练目标、参演队伍及人员的表现、演练中暴露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2)事后总结。在演练结束后,由文案组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现场总结等材料,对演练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并形成演练总结报告。演练参与单位也可对本单位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

演练总结报告的内容包括: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等。

5.3 成果运用

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演练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包括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应急物资装备有计划地更新等,并建立改进任务表,按规定时间对改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4 文件归档与备案

演练组织单位在演练结束后应将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评估报告、演练总结报告等资料归档保存。

对于由上级有关部门布置或参与组织的演练,或者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备案的演练,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将相关资料报有关部门备案。

5.5 考核与奖惩

演练组织单位要注重对演练参与单位及人员进行考核。对在演练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可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按要求参加演练,或影响演练正常开展的,可给予相应批评。6.附则

6.1 名词解释

(1)演练情景。指根据应急演练的目标要求,根据突发事件发生与演变的规律,事先假设的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一般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状态特征、波及范围、周边环境、可能的后果以及随时间的演变进程等方面进行描述。

(2)应急响应功能。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中需要完成的某些任务的集合,这些任务之间联系紧密,共同构成应急响应的一个功能模块。比较核心的应急响应功能包括:接警与信息报送、指挥与调度、警报与信息公告、应急通信、公共关系、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人员搜救、医疗救护、生活救助、工程抢险、紧急运输、应急资源调配等。

(3)应急指挥机构。应急预案所规定的应急指挥协调机构,如现场指挥部等。

(4)演练参与人员。参与演练活动的各类人员的总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活动组织领导的临时性机构,一般包括组长、副组长、成员。

演练总指挥:负责演练实施过程的指挥控制,一般由演练领导小组组长或上级领导担任;副总指挥协助演练总指挥对演练实施过程进行控制。

总策划:负责组织演练准备与演练实施各项活动,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在演练总指挥的授权下对演练过程进行控制;副总策划是总策划的助手,协助总策划开展工作。

文案人员:指负责演练计划和方案设计等文案工作的人员。

评估人员:指负责观察和记录演练进展情况,对演练进行评估的专家或专业人员。

控制人员:指根据演练方案和现场情况,通过发布控制消息和指令,引导和控制应急演练进程的人员。

参演人员:指在应急演练活动中承担具体演练任务,需针对模拟事件场景作出应急响应行动的人员。

模拟人员:指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响应机构和服务部门,或模拟事件受害者的人员。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 篇2

一、应急演练的重要性

(一) 检验应急预案的适用性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后, 需要通过演练进行检验。结合实际, 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 可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 验证预案的整体或关键性环节是否符合实际, 从中发现问题, 制定整改措施, 不断进行修正, 进一步完善预案, 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 提高队伍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可以提高指挥中心的指挥, 协调、实战能力。对演练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 能够提前引起重视, 采取措施弥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可以立即启动预案, 全校统一部署, 各部门协同作战, 保证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三) 增强师生员工的应急知识和能力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可以增强师生员工的应急知识, 提高他们的自救, 互救能力,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维护校园稳定。通过实际演练, 还可以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 增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对安全稳定工作起到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应急演练的范围

(一) 检验学校应急预案的演练

针对学校制定的火灾、中毒、治安等突发公共事件等应急处置预案, 进行全校范围的整体应急演练。本科新生的入学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 就属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教育对象。每次演练时, 全校所有新生都参加, 在演练中, 学校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 学校保卫部、学生处, 校园管理中心、校医院、物业管理中心等部门协同作战, 公安、消防部门参与指导并派员参加演练。应急演练具有规模较大, 参与部门, 人员较多的特点。

(二) 重点要害部位的应急演练

1. 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演练。

学生宿舍、图书馆、教室等部位是学生比较集中的地方,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极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这些演练, 都是针对宿舍或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进行的, 包括新生安全教育中的疏散演练, 结合“11·9”消防宣传日的疏散演练, 高层疏散演练, 研究生公寓、留学生公寓的疏散演练等。学校图书馆、招待所等工作人员都属于第一灭火力量, 通过演练使他们熟悉火灾报警系统及各种消防设施的功能和使用, 在发生火灾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及应对能力, 更重要的是现场人员的自救逃生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 对教室、实验室进行的应急演练。

高校许多院系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均在一座建筑物内, 楼内不但人员密集, 单位的科研实验设备及许多珍贵资料也珍藏于此, 实验室还有许多易燃药品。为此, 学校要求院系除了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校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并进行演练。在这方面多院系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通过演练, 检验了学院教学楼的消防设施、学院应急机制的运作及师生员工的消防知识和应急能力。

3. 高层建筑的消防演练。

由于高层建筑用电设备多、电气系统复杂、用电量大、容易发生电气火灾, 同时高层建筑起火具有火热蔓延快、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的特点, 所以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演练, 提高了工作人员和学生的高楼应急处理能力。

4. 大型活动应急演练。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校内经常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大型活动举办时, 人员集中, 且大多数是学生。他们防火知识薄弱, 逃生意识差, 遇有突发事件, 很容易发生惊乱的场面。这样, 不但会发生烟熏、烧伤、烧死事故, 还容易发生拥挤骚乱, 造成踩踏事故, 从而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后果极其严重。所以, 学校对大型活动的举办有严格的审批和管理制度, 特别强调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并对预案进行演练。如学校每年都举办入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及就业招聘会等大型活动, 参加人数都很多。为使这些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活动前学校都制定预案, 重点是防止活动中突发事件造成人员踩蹋伤亡事故。

三、提高应急演练工作效果的措施

(一) 增强法治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对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此还了解甚少。因此, 要在干部和广大群众中宣传, 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对突发事件的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 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应急演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认识到要的应急演练活动是法律的要求, 是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基础。

(二) 演练要覆盖校园各区域

近几年来, 各高校在学生宿舍、院系教学楼、办公楼等部位的应急演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尤其在学生宿舍的演练, 已经形成制度化。但是, 这些演练现在还没有覆盖所有的院系, 群众的参与率还需进一步提高。而且校园内不是只有学生宿舍和办公楼, 还有大面积的家属住宅区, 其中也有不少高层建筑。如何进一步扩大应急演练的覆盖面,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落实。另外, 校园内还有建筑施工场所, 因施工引发的火灾等突发事件所占比例也很大。所以, 施工工地也非常有必要进行应急演练。对这些区域, 部位如何组织演练是一个新的课题, 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争取做到全方位落实应急演练工作, 不留死角。

(三) 应急演练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是检验应急预案是否落实的重要方法, 也是健全完善应急预案的有效手段。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工作, 把应急演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这样才能避免因人而异、因认识而异影响这项工作。同时, 规范化、制度化的应急演练, 可以不断检验和完善高校应急预案, 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火避险的能力, 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结语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 篇3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对应急疏散演练的要求,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我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现印发给你们,供各地各校在日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为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安全素养,特制定本指南。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二、目的意义

本指南立足于提升应急疏散演练的实际效果,明确应急疏散演练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涵盖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全过程,供学校在日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通过实战型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三、适用范围

本指南对演练的各个环节、步骤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要求,适用于全国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在开展针对地震、火灾、校车事故等的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四、基本原则

(一)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学校要确保参演师生的生命安全,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要提前谋划,提出预案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尽量避开雨雪等恶劣天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保证疏散演练既安全有序又有效快速。

(二)着眼实战,注重细节。演练要立足于模拟紧急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景,要着眼于提高学校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演练方案并将其细化、落实到演练的各个环节,保障演练的整体组织及每个环节科学合理。

(三)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地震、火灾等灾害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2分钟左右,应急疏散演练应明确最终的时间目标,原则上中学生2分钟以内,小学生3分钟以内完成。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设定合理的时间要求,通过经常性的演练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

(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演练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明确演练的主题,合理确定演练的时间、地点、参演人员、形式、内容、规模、疏散路线和保障措施等。要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和总结,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务求到达实效。

五、演练准备阶段

演练准备阶段应包括:制定演练方案,成立演练组织结构,演练前安全教育及其他准备工作。

(一)制定演练方案

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应根据学校自身性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教职工和学生人数、校园内建(构)筑物类型和数量等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应应急预案制定。

演练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演练主题、演练目的意义、演练时间和地点、参与演练人员、演练组织结构及人员分工、演练准备工作、疏散路线、演练流程、保障措施、善后处置和信息报告等。演练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简洁规范、责任明确、路线科学、措施具体、便于操作。

相关要求:

1.应急疏散场所:通常利用操场、广场等设立应急疏散场所,应通风通畅,相对宽阔。应急疏散场所应远离高大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其高度的三分之一;应避开有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地段,如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避开陡坡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疏散场地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与外界相通的疏散道路。

2.应急疏散通道: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禁止将安全出口和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安全门上锁或堵塞;应将房间的老式内开窗户改成外开式或平移式窗户,一楼窗户的防护栏应符合消防要求,应急情况下防护栏能迅速打开。

3.应急疏散路线:根据学生分布和建筑物结构,合理确定各班级疏散路线,合理分流。要建立规范,细化措施,保障大量学生在楼道相遇或意外情况发生等情况下不发生拥堵甚至踩踏。疏散路线要避免穿越公路、交通密集和易发生危险的路段。

4.应急疏散用语:教职工在组织学生避险、疏散的整个过程中,应使用规范、简短、明确的疏散用语。

5.应急警报信号:警报信号应具备很强的覆盖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并考虑在断电等特殊情况下的备选方案。覆盖性:警报信号能有效地覆盖到学校的每个地点;独立性:在无法或不能及时采取广播等辅助手段的情况下,警报信号能独立向师生传递准确信息;差异性:与学校日常的铃声、广播声等声音要有所差异。避险信号和疏散信号也应有明显区分。

6.疏散时间:从疏散信号发出到全体师生(除伤病师生外)疏散完成,原则上楼层较低(4层以下)、安全出口合理、通道通畅的学校应控制在2分钟之内。

7.应急演练次数: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可与学校升旗、课间操、集体活动等相结合。在校生较多的城镇中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适当增加应急疏散演练的次数。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基础较好的学校要加强随机性应急疏散演练。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有住宿学生和晚自习学生的学校要重点加强就餐时间、午休时间和夜间应急疏散演练。使用校车的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可根据演练内容,以组、班或年级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应急演练。

(二)建立演练组织机构

学校应根据演练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演练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长、有关校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的演练指挥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演练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工作,同时落实每位成员在演练中的具体工作。设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成员。

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总指挥要亲自组织,现场指挥,确保演练效果。

2.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领导小组成员按其所在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认真做好应急疏散工作。

3.合理划定学校及周边应急疏散场地(避险场所)、疏散通道,明确应急疏散信号,设立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教育学生熟悉和掌握应急疏散方案。

演练指挥部应下设若干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人员。

1.组织协调组: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演练过程的协调指挥;信息的上传下达、对外联系等。

2.宣传报道组:负责安排演练前的宣传教育、演练的摄影、记录、计时、总结等。

3.疏散引导组:负责科学编制和张贴学校应急疏散路线图、班级应急疏散路线等;引导、组织师生安全有序疏散;帮助伤病学生疏散并妥善安置;疏散完成后协助其他各组工作。

4.抢险救护组:负责第一时间组织实施自救互救,抢救遇险师生,视情况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检查学生身心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演练中发生意外事故,负责将受伤师生尽快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迅速联系急救中心或拨打120,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救护组应对受伤师生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为救治伤者赢得时间。预防次生灾害发生。

5.后勤保障组:负责治安保卫工作,布设演练场地,维护演练秩序,拉响演练警报;通讯、标识、广播、救助等演练所需物资装备的准备;检查、恢复学校水电、通讯等后勤保障设施。

各小组应设立负责人,统一协调本组工作。各小组演练前应充分了解本小组职责,并将职责落实到每位成员;演练中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在疏散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应及时向总指挥进行反馈、汇报。学校可视演练主题和学校实际情况调整演练组织结构,以保证演练质量。

(三)演练前宣传教育

学校应根据演练的主题,在演练前要依托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传播载体,通过专题会议、班、校会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全校师生宣讲疏散演练方案,让师生明确演练的必要性和基本步骤,熟悉疏散程序、疏散信号、疏散路线、疏散顺序、疏散后的集合场地和时间要求等。有针对性的组织师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避险、撤离、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技能。

(四)演练前师生身体问询检查

演练前要对师生身体情况做一次问询检查,凡有特异体质(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的师生,演练前发烧、腿受伤等不宜进行紧张和奔跑活动的师生,要给予特殊考虑和安排。

(五)其他准备工作

1.加强协调宣传工作。演练前学校应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根据不同演练主题,教育部门、中小学要加强与公安、交管、地震、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邀请专业人员到校指导,帮助学校完善方案,加强过程指导。学校可视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和周边单位,并通过广播、网站、横幅标语等方式,预告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避免发生误解、谣传和恐慌,保证演练安全顺利进行。

2.印制演练相关文件。包括演练方案、演练人员手册、演练脚本等;酌情配备需要的装备器材,如:胸挂式应急工作证和指挥员、安全疏导员标志,手电、应急灯、口哨、对讲机、手持扩音器、医疗急救箱、灭火器材、警戒线等。

3.张贴疏散线路图和指示标志。在每个教室、宿

舍、办公室内或门后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在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实验楼等场所疏导通道的适当位置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和到达避险场的指示标识,避险场所应设置标有文字说明的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应当清晰完整、简洁规范、美观大方。

4.准备演练器材。演练前后勤保障组要提出演练经费申请计划,根据需要购置或准备演练所需的烟雾发生器、警报器、场地标志等物品。

六、演练实施阶段

演练实施包括避险科目、疏散科目。一般情况下,防震疏散演练依次实施避险科目、疏散科目;消防疏散演练直接实施疏散科目;其他应急疏散演练应结合实际进行具体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酌情增加或强化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人员搜救、治安维护、火灾处置、危化品处置等科目及内容。

(一)避险科目

1.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广播响起:“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同时避险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响起,长鸣60秒。

2.听到信号后,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的教职工应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地震来袭,进行避震。在实验室等地点的教职工应迅速关闭火源、电源、气源等,处理好易燃、易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品等。

3.师生避险要求:保持镇静,头脑清醒;就近蹲或躺在课桌、实验台、床铺的旁边或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用手或其他柔软物品等保护好头部,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不要靠近窗口,避开灯扇,避免被砸;视情况就近关闭火源、电源等。避险动作原则上在12秒内完成。

(二)疏散科目

1.火灾发生后或者地震暂停后,需要进行疏散时,广播响起:“现在发生火灾(现在紧急避险结束),全体师生立即疏散”,同时,疏散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长鸣,长鸣60秒,停30秒,反复两遍为一个周期,时间共3分钟。

2.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地点的教职工立即告知学生“按照疏散路线,快速疏散”,组织学生从前后门有序进行疏散,并且根据教室、实验室、宿舍等的位置,按照不同楼层,就近从疏散楼梯向下疏散。

3.学生立即向避险场所疏散,要求:沉着冷静,服从指挥;所有学生应做到快速、猫腰、护头、掩鼻(遇到浓烟时,可利用衣服、毛巾或者其他可利用的东西捂住口鼻,并尽量降低行走姿势,以免烟气进入呼吸道。如果烟气特别浓而使人感到呼吸困难,可贴近墙边爬行,因为近地处往往残留清新空气);不拥挤,不推搡他人,不起哄,不高声喧哗,不争先恐后,不拉手搭肩,不嬉戏打闹,不弯腰拾物,不逆流而行;在拥挤的人群中,注意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当自己摔倒时,应尽快爬起;当被踩踏时,要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

4.中高层楼房消防疏散逃生的有关要求:在7层以上中高层建筑物进行消防疏散时,严禁乘坐普通电梯(有条件的可以乘坐消防电梯)或跳楼逃生;处在10楼以下的学生可视情况利用楼梯道走廊向下逃生;12楼以上的学生,可视情况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后向天台奔跑或尽快寻找阳台等安全的地方躲避,等待专业人员的救援。有条件的学校可自备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设施离开危险楼层,也可用身边的绳索、床单、窗帘、衣服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从而逃离起火层。

5.疏散引导组在第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楼梯口、转角处、楼门口等)引导疏散,指挥学生保持秩序,控制速度,逐次疏散。同时视实际情况可喊“大家注意脚下,防止滑倒;保持秩序,不要拥挤;注意保护头部,小心坠物;有人摔倒了,大家小心;不要向回跑、不要捡东西”等提示语。帮助有困难的人员疏散。如出现拥挤摔倒等突发情况,负责疏散引导的老师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等险情排除后,再组织学生有序撤出。待学生疏散完毕后,方可撤离。

组织协调组做好演练指挥、协调等工作;宣传报道组做好演练的记录(摄像、摄影等)和计时等工作;后勤保障组做好报警等工作;抢险救护组做好伤员救治等工作。

6.学生疏散到避险场所后,应按照班级形成队列在指定位置站好,避免混乱。班主任或负责统计的人员进行班级、年级人员统计;抢险救护组检查学生身体、心理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心理疏导;后勤保障组检查学校各项设施、物资等。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及时向总指挥报告,并根据总指挥的指令采取下一步行动。

7.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七、演练总结阶段

(一)总指挥对演练进行现场总结讲评,内容主要包括演练组织情况,演练目标及效果,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二)结合演练的主题和目的,可适当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

(三)对演练场地进行清理恢复,回收整理演练物资装备。

(四)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各部门和有关人员通过访谈、填写评价表、提交报告等方式,进行总结评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独立评价机制,聘请相关人员为整个演练进行测评。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 篇4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文日期:2009 年10 月15 日

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各有关生产经营单位:

为规范和指导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工作,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织起草了《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指南(征求意见稿)》,拟以安全标准发布。

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指南 适用范围

本标准对安全生产应急演练(以下简称应急演练)的基本程序、内容、组织、实施、监控与评估等方面作出一般性规定,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活动时可参照执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应急预案Emergency response 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2 情景事件Scenario event

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而设定的突发事件。2.3 情景描述Described scenario 对情景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状态特征、波及范围以及变化趋势等要素的详细描述。

2.4 应急演练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情景事件,按照应急预案而组织实施的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评估总结等活动。

2.5 综合演练Full-scale exercise

根据情景事件要素,按照应急预案检验包括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保障与恢复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的全部应急功能的演练活动。

2.6 专项演练Special exercise

根据情景事件要素,按照应急预案检验某项或数项应对措施或应急行动的部分应急功能的演练活动。

2.7 现场演练Field exercise

选择(或模拟)生产建设某个工艺流程或场所,现场设置情景事件要素,并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实施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的演练活动。

2.8 桌面演练Tabletop exercise

设置情景事件要素,在室内会议桌面(图纸、沙盘、计算机系统)上,按照应急预案模拟实施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的演练活动。

2.9 检验性演练Inspectability exercise 不预先告知情景事件,由应急演练的组织者随机控制,参演人员根据演练设置的突发事件信息,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实施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的演练活动。

2.10 研究性演练Research exercise

为验证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波及范围、风险水平以及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等而进行的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的演练活动。应急演练的分类、目的与工作要求

3.1 应急演练的分类

按照应急演练的内容,可分为综合演练和专项演练;按照演练的形式,可分为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按照演练的目的,可分为检验性演练、研究性演练。

3.2 应急演练目的

1)检验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磨合应急机制,强化政府及其部门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救援队伍、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3)锻炼应急队伍,提高应急人员在各种紧急情况下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4)教育广大群众,推广和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

5)检验并提高应急装备和物资的储备标准、管理水平、适用性和可靠性;

6)研究特定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应急处置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7)找出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3.2.1 综合演练的目的

综合演练的目的是检验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应急程序的可操作性,应急处置与救援方案的适用性,应急机制运行的可靠性,相关人员应急行动的熟练程度,全面提高综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2.2 专项演练的目的

专项演练的目的是检验应急预案单项或数个环节、层次应急行动或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可操作性、适用性,重点提高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

3.2.3 现场演练的目的

现场演练的目的是检验应急预案规定的预警、应急响应、处置与救援、应急保障等应急行动或应对措施的针对性、时效性、协调性、可靠性,提高应急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3.2.4 桌面演练的目的

桌面演练的目的是检验和提高应急预案规定应急机制的协调性、应急程序的合理性、应对措施的可靠性。

3.2.5 检验性演练的目的

检验性演练的目的是检验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相关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以及对应急预案的熟练程度。

3.2.6 研究性演练的目的

研究性演练的目的是验证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波及范围以及风险水平,找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或者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等。

3.3 应急演练工作要求

1)应急演练工作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有关规定;

2)应急演练应纳入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按照规划组织实施; 3)应急演练应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易发事故的特点,根据应急预案或特定应急程序组织实施;

4)根据需要合理确定应急演练类型和规模;

5)制定应急演练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方案和措施;

6)应急演练应周密安排、结合实际、从难从严、注重过程、实事求是、科学评估;

7)不得影响和妨碍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转及安全。应急演练的基本内容

4.1 预警与通知

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时间、方式、方法和途径,迅速向可能受到突发事件波及区域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预警通知,同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行动。

4.2 决策与指挥

根据应急预案规定的响应级别,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机构,迅速有效地实施应急指挥,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控制事态发展。

4.3 应急通讯

保证参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各方,特别是上级与下级、内部与外部相关人员通讯联络的畅通。

4.4 应急监测

对突发事件现场及可能波及区域的气象、有毒有害物质等进行有效监控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合理预测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及影响范围,避免发生次生或衍生事故。

4.5 警戒与管制 建立合理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应急处置与救援现场,保障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

4.6 疏散与安置

合理确定突发事件可能波及区域,及时、安全、有效的撤离、疏散、转移、妥善安置相关人员。

4.7 医疗与卫生保障

调集医疗救护资源对受伤人员合理检伤并分级,及时采取有效的现场急救及医疗救护措施,做好卫生监测和防疫工作。

4.8 现场处置

应急处置与救援过程中,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及相关行业技术标准采取的有效技术与安全保障措施。

4.9 公众引导

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客观、准确地公布有关信息,通过新闻媒体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

4.10 现场恢复

应急处置与救援结束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有效洗消、现场清理和基本设施恢复等工作。

4.11 总结与评估

对应急演练组织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和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应急装备水平。

4.12 其他

根据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特点所包含的其他应急功能。应急演练计划

5.1 应急演练计划的内容

应针对本部门(单位)安全生产特点对应急演练活动进行整体规划,编写应急演练年度计划,内容通常包括:演练的目的、类型、形式、时间、地点、内容、参与演练的部门、人员、演练经费预算等。

5.2 应急演练计划的要求

应急演练计划应以本部门、本行业(领域)或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为基本依据,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着重提高初期应急处置和协同救援的能力。演练频次应满足应急预案的规定,演练范围应

有一定的覆盖面。应急演练活动的筹备

6.1 综合演练活动的筹备

6.1.1 筹备方案

综合演练活动,特别是有多个部门联合组织或者具有示范性的大型综合演练活动,为确保应急演练活动的安全、有序,达到预期效果,应当制定应急演练活动筹备方案。筹备方案通常包括成立组织机构、演练策划与编写演练文件、确定演练人员、演练实施等方面的内容。负责演练筹备的单位,可根据演练规模的大小,对筹备演练的组织机构与职责进行合理调整,在确保相应职责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的前提下,缩减或增加组织领导机构。

6.1.2 组织机构与职责

综合演练活动可以成立综合演练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策划组、执行组、保障组、技术组、评估组等若干专业工作组。

6.1.2.1 领导小组 综合演练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演练活动筹备期间和实施过程中的领导与指挥工作,负责任命综合演练活动总指挥与现场总指挥。组长、副组长一般由应急演练组织部门的领导担任,具备调动应急演练筹备工作所需人力和物力的权力。总指挥、现场总指挥可由组长、副组长兼任。

6.1.2.2 策划组

负责制定综合演练活动工作方案,编制综合演练实施方案;负责演练前、中、后的宣传报道,编写演练总结报告和后续改进计划。

6.1.2.3 执行组

负责应急演练活动筹备及实施过程中与相关单位和工作组内部的联络、协调工作;负责情景事件要素设置及应急演练过程中的场景布置;负责调度参演人员、控制演练进程。

6.1.2.4 保障组

负责应急演练筹备及实施过程中安全保障方案的制定与执行;负责所需物资的准备,以及应急演练结束后上述物资的清理归库;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及经费的使用管理;负责应急演练过程中通信的畅通。

6.1.2.5 技术组

负责监控演练现场环境参数及其变化,制定应急演练过程中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并保障其正确实施。

6.1.2.6 评估组

负责应急演练的评估工作,撰写应急演练评估报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6.1.3 应急演练的策划

6.1.3.1 确定应急演练要素

应急演练策划就是在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进行应急演练需求分析,明确应急演练目的和目标,确定应急演练范围,对应急演练的规模、参演单位和人员、情景事件及发生顺序、响应程序、评估标准和方法等进行的总体策划。

6.1.3.2 分析应急演练需求

在对现有应急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应急预案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当前面临的主要和次要风险、存在的问题、需要训练的技能、需要检验或测试的设施和装备、需要检验和加强的应急功能和需要演练的机构和人员。

6.1.3.3 明确应急演练目的

根据应急演练需求分析确定应急演练目的,明确需要检验和改进的应急功能。

6.1.3.4 确定应急演练目标

根据应急演练目的确定应急演练目标,提出应急演练期望达到的标准或要求。

6.1.3.5 确定应急演练规模

根据应急演练目标确定演练规模。演练规模通常包括:演练区域、参演人员以及涉及的应急功能。

6.1.3.6 设置情景事件

一般情况下设置单一情景事件。

有时,为增加难度,也可以设置复合情景事件。即在前一个情景事件应急演练的过程中,诱发次生情景事件,以不断提出新问题考验演练人员,锻炼参演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在设置情景事件时,应按照突发事件的内在变化规律,设置情景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状态特征、波及范围以及变化趋势等要素,并进行情景描述。

6.1.3.7 应急行动与应对措施

根据情景描述,对应急演练过程中应当采取的预警、应急响应、决策与指挥、处置与救援、保障与恢复、信息发布等应急行动与应对措施应预先设定和描述。

6.1.3.8 需要注意的问题 1)策划人员应熟悉本部门(单位)的工艺与流程、设备状况、场地分布、周边环境等实际情况;

2)情景事件的时间应使用北京时间。如因其他原因,应在应急演练前予以说明;

3)应急演练中应尽量使用当时当地的气象条件或环境参数;

4)应充分考虑应急演练过程中发生真实事故的可能性,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安全。

6.1.4 编写应急演练文件

6.1.4.1 应急演练方案

应急演练方案是指导应急演练实施的详细工作文件,通常包括:

1)应急演练需求分析;

2)应急演练的目的;

3)应急演练的目标及规模;

4)应急演练的组织与管理;

5)情景事件与情景描述;

6)应急行动与应对措施预先设定和描述;

7)各类参演人员的任务及职责。

6.1.4.2 应急演练评估指南和评估记录

应急演练评估指南是对评估内容、评估标准、评估程序的说明,通常包括:

1)相关信息:应急演练目的和目标、情景描述,应急行动与应对措施简介等; 2)评估内容:应急演练准备、应急演练方案、应急演练组织与实施、应急演练效果等;

3)评估标准:应急演练目标实现程度的评判指标,应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评估程序:为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针对评估过程做出的程序性规定。

应急演练评估记录是根据评估标准记录评估内容的照片、录像、表格等,用于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总结。

6.1.4.3 应急演练安全保障方案

应急演练安全保障方案是防止在应急演练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而制定的,通常包括:

1)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2)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

3)应急演练的安全设施与装备;

4)应急演练非正常终止条件与程序。

6.1.4.4 应急演练实施计划和观摩指南

对于重大示范性应急演练,可以依据应急演练方案把应急演练的全过程写成应急演练实施计划(分镜头剧本),详细描述应急演练时间、情景事件、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及参与人员的指令与对白、视频画面与字幕、解说词等。

根据需要,编制观摩指南供观摩人员理解应急演练活动内容,包括应急演练的主办及承办单位名称,应急演练时间、地点、情景描述、主要环节及演练内容等。

6.1.5 确定参与应急演练活动人员

6.1.5.1 控制人员

控制人员是指按照应急演练方案,控制应急演练进程的人员,通常包括总指挥、现场总指挥以及专业工作组人员。控制人员在应急演练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应急演练方案的顺利实施,以达到应急演练目标;确保应急演练活动对于演练人员既具有确定性,又富有挑战性;解答演练人员的疑问,解决应急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1.5.2 演练人员

演练人员是指在应急演练过程中,参与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等具体任务的人员。演练人员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实施预警、应急响应、决策与指挥、处置与救援、应急保障、信息发布、环境监控、警戒与管制、疏散与安置等任务,安全、有序完成应急演练工作。

6.1.5.3 模拟人员

模拟人员是指在应急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机构管理者或情景事件中受害者的人员。

6.1.5.4 评估人员

评估人员是指负责观察和记录应急演练情况,采取拍照、录像、表格记录等方法,对应急演练准备、应急演练组织和实施、应急演练效果等进行评估的人员。评估人员可以由相应领域内的专家、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部门相关人员担任,也可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估。

6.2 专项演练活动的筹备

专项应急演练的筹备可参考综合应急演练的筹备程序和内容,由于只涉及部分应急功能,负责演练筹备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应急演练的实施

7.1 现场应急演练的实施

7.1.1 熟悉演练方案

应急演练领导小组正、副组长或成员召开会议,重点介绍有关应急演练的计划安排,了解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7.1.2 安全措施检查

确认演练所需的工具、设备、设施以及参演人员到位。对应急演练安全保障方案以及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认,确保安全保障方案的可行性,安全设备、设施的完好性。7.1.3 组织协调

应在控制人员中指派必要数量的组织协调员,对应急演练过程进行必要的引导,以防出现发生意外事故。组织协调员的工作位置和任务应在应急演练方案中作出明确的规定。

7.1.4 紧张有序开展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总指挥下达演练开始指令后,参演人员针对情景事件,根据应急预案的规定,紧张有序地实施必要的应急行动和应急措施,直至完成全部演练工作。

7.1.5 注意事项

1)应急演练过程要力求紧凑、连贯,尽量反映真实事件下采取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过程。

2)应急演练应遵照应急预案有序进行,同时要具有必要的灵活性;

3)应急演练应重视评估环节,准确记录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并实施后续改进;

4)应急演练实施过程应作必要的评估记录,包括文字、图片和声像记录等,以便对演练进行总结和评估。

7.2 桌面应急演练的实施

桌面应急演练的实施可以参考现场应急演练实施的程序,但是由于桌面应急演练的组织形式、开展方式与现场应急演练不同,其演练内容主要是模拟实施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因此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桌面应急演练一般设一名主持人,可以由应急演练的副总指挥担任,负责引导应急演练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2)桌面应急演练可以在实施过程中加入讨论的内容,以便于验证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做出正确的决策。

3)桌面应急演练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入视频,对情景事件进行渲染,引导情景事件的发展,推动桌面应急演练顺利进行。应急演练的评估和总结

8.1 应急演练讲评

应急演练的讲评必须在应急演练结束后立即进行。应急演练组织者、控制人员和评估人员以及主要演练人员应参加讲评会。评估人员对应急演练目标的实现情况、参演队伍及人员的表现、应急演练中暴露的主要问题等进行讲评,并出具评估报告。对于规模较小的应急演练,评估也可以采用口头点评的方式。

8.2 应急演练总结

应急演练结束后,评估组汇总评估人员的评估总结,撰写评估总结报告,重点对应急演练组织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和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也可对应急演练准备、策划等工作进行简要总结分析。应急演练评估总结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本次应急演练的背景信息;

2)对应急演练准备的评估;

3)对应急演练策划与应急演练方案的评估;

4)对应急演练组织、预警、应急响应、决策与指挥、处置与救援、应急演练效果的评估;

5)对应急预案的改进建议;

6)对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方面的改进建议;

7)对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方面的建议。应急演练后续行动

9.1 应急演练资料的归档与备案

应急演练活动结束后,将应急演练方案、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应急演练总结报告等文字资料,以及记录演练实施过程的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归档保存;对主管部门要求备案的应急演练资料,演练组织部门(单位)将相关资料报主管部门备案。

9.2 应急预案的修改完善

根据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对应急预案的改进建议,由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按程序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9.3 应急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培训简报 篇5

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不能迅速、积极、有效地应对处理好,可能会有重大人员伤亡,并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

为了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加强应急演练工作的指导,促进应急演练规范、安全、节约、有序地开展,我中心组织全体员工参加“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培训”。

为了使这次“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培训”顺利、高效的开展,我中心特地聘请了省中山医院的专业讲师为大家讲解心肺复苏、静脉输液、紧急输氧等理论知识,亲自为大家现场示范规范的操作,并手把手指导中心员工,及时纠正大家的不足和失误。中心员工学习气氛浓厚、用心,积极的参加实践,都希望能做到最好,能够完美的完成“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这样才能在真正有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临危不乱,冷静处理。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总结 篇6

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总结

学校是人群相对密集,是事故易发地点,为了培养学生逃生自救技能,确保学生生命安全,我中心学校制订了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并在 2013年12月4日下午2:10进行了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演练。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制订了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方案,课间操时间召开了应急疏散演练会议,部署了演练工作,各职能组各就各位。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防震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成立了应急演练领导小组、应急演练工作组。学校领导着重强调了各组成员的职责,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分管校长校长的宣布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下午2:10时整,演练警报响起(喇叭播放防空警报),各楼道、楼梯安全员及班主任迅速到位,上课教师组织学生开始疏散,学生按照既定路线有序撤离,撤离过程,注意不推挤、不喧哗,跑学校操场中央,由班主任紧急集中清点人数,并向总指挥报告。学校整体演练,时间短,速度快,师生组织有秩序,整个演练过程历时2分28秒,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次演练活动是对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学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突发事件应急疏散的基本方法,受到了安全教育。

城关一小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 篇7

(一)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的规定,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 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按照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主管部门报告;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 驾驶人员、船员或者押运人员还应当向事故发生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 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 减少事故损失, 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主要措施包括:1.立即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 疏散、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危害源, 测定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事故的危害区域及危害程度;3.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大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 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4.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进行监测、评估, 并采取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

(二) 铁路危险货物应急预案编制的要求

铁路各站段的危险货物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铁路总公司铁路危险货物应急预案为基础, 密切结合站段实际情况, 真实、具体、简练、准确地用图、表、文字表述, 编制的预案必须经过涉及部门的讨论及有关专家论证后, 报上级部门批准。批准后的方案应当不断演练修正。

(三) 铁路危险货物应急演练的提出

由于应急处理方案涉及的部门、人员较多, 对协调要求比较高, 因此在预案编制后要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 让所有应急救援的员工清楚一旦事故发生, 本岗位应该做什么, 怎么做。近年来, 广铁集团公司每年定期举行应急预案的演练, 并对活动进行记录和总结, 同时通过演练检查、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

二、液氨罐车泄漏事故应急演练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笔者全程参与了2015年广铁集团液氮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演练, 并在后期为其制作了面向岗位员应急处理培训的教学视频, 经过分析, 演练预案的设计与实践包括以下的几个环节。

(一) 预设事故概述

突发事件为2015年11月19日10时10分, 在岳北站场17道, 2次小运转列车驶入, 该列车挂有一组6辆液氨罐车。

按规定着装的两名货检员执行双人双面检查制度进行货运交接检查, 并与随车的两名押运员会同检查, 检查至编号为0843216的液氨罐车时发现顶部冒出白烟, 发出吱吱响, 同时闻到刺激气味, 经确定是发生了液氨泄漏。

(二) 对发生泄漏的货 (车) 性质进行分析, 明确泄漏部位与可能产生的危害

1. 对发生泄漏的危险货物性质进行分析, 确定泄漏可能导致的危害性

事故发生, 首先, 要求相关人员对发生问题的货物的性质有一定了解, 从而确定处置方法。以本事件为例, 铁路货检员要对液氮的特性有一定了解, 并应会同押运人进行共同处理。

液氨的用途比较广泛, 譬如在屠宰场的制冷剂, 火箭、导弹的推进剂, 是无色液体,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极易气化为气氨。密度0.617g/cm3;沸点为-33.5℃, 低于-77.7℃可成为具有臭味的无色结晶。在铁路运输时使用罐车装运, 其时是液态, 一旦泄漏则为气态, 具有一定毒性, 会通过呼吸、口腔或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染。

2. 对发生泄漏的罐车结构进行分析, 确定泄漏的部位及应采取的措施

事故发生时, 要求相关人员对发生问题的货车结构有一定了解, 从而明确泄漏点。以本事件为例, 发生泄漏的货车是罐车, 液化气体铁路罐车罐体为圆筒形卧式储罐, 安装在底架上, 罐车的罐体为钢制焊接结构, 封头为标准椭圆形, 罐体内部不设防波板。在罐体上部设有一个直径不小于450㎜的入孔, 全部装卸阀件及检测仪表均设置在人孔盖上, 同时设置坚固的防护罩进行保护。阀件周围设有操作走台和罐内、外扶梯, 以便于操作和检修作业。

液化气体铁路罐车泄漏主要是安全附件的泄漏, 其中最主要的是安全阀、液位计、角阀和气液相阀的泄漏。

(三) 液氨罐车泄漏时的处置方法

1. 铁路货检员会同押运员共同检查

在铁路运输中, 对于性质特殊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加以特殊防护与照料, 以保证货物运输安全, 因此托运人会指派对货物性质及防护熟悉的押运人全程押运。液氮属于此类货物, 所派的押运员持有《培训合格证》《押运员证》, 对所押运的危险货物特性了解并携带了所需的各类防护用品。因此, 铁路货检员发现问题, 应立即通知押运员共同检查, 并提出应急处置方法。

2. 铁路货检员立即执行逐级上报程序

铁路货检员会同押运员共同检查后, 应根据实际情况向上级进行汇报, 请示解决方法或请求相应支援。一般来说, 铁路发生突发事件执行逐级上报的程序。以本事件为例, 铁路货检员应该立即通过对讲机向货检室汇报情况, 货检室再根据情况向上级请求汇报。

在本事件中, 明确泄漏点为罐车顶部, 需要押运员上车顶堵漏, 因为所处岳阳北站为电气化铁路区段, 接触网有电导致押运员无法上车顶处置。此时, 铁路货检员向货检室汇报请求向行车调度员要停电的调度命令。

3. 启动铁路危险货物货运事故速报

发生铁路危险货物货运事故时, 应及时逐级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并在1小时内向有关站段、铁路集团拍发“货运事故速报”电报。

铁路危险货物货运事故速报的内容应包括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地点、发生事故货物的品名等信息、事故概况与初步分析、事故地点周边环境等内容。

4. 根据实际情况, 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及响应预案

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响应等级一共分为I、II、III、IV等四级, 根据灾难条件确定预案级别。其中, I级是指事故后果已经导致死亡人数达到30人;或事故后果已经或可能导致中毒 (重伤) 人数小于等于100人;或直接经济损失小于或等于1亿元;或需要紧急转移安置人数小于10万人, 运输设备遭遇破坏中断行车达到48小时。II级是指事故后果已经导致死亡人数在10-29人之间;或事故后果已经或可能导致中毒 (重伤) 人数在50-99人之间;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10000万元之间;或运输设备遭遇破坏中断行车达到24小时。III级是指事故后果已经导致死亡人数在3-9人之间;或事故后果已经或可能导致中毒 (重伤) 人数在30-49人之间;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5000万元之间;或运输设备遭遇破坏中断行车达到12小时。IV级是指事故后果已经导致死亡人数小于3人;或事故后果已经或可能导致中毒 (重伤) 人数小于30人;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500万元之间;或运输设备遭遇破坏中断行车达到8小时。

本事件中, 经过铁路货检员与押运员现场共同确认, 因接触网带电不能确定具体泄漏原因, 货检员立即汇报信号楼车站值班员, 车站值班员向站长汇报, 站长启动车站应急预案, 车站值班员向调度所申请岳阳北站内接触网停电施救, 并停止站内一切调车作业, 同时通知公安部门派员警戒。站长向车务段段长、值班室汇报, 段长宣布启动车务段应急预案, 同时向集团应急领导小组汇报。车务段值班室通报货运中心值班室, 中心值班室向中心主任汇报后, 货运中心启动应急预案。

结束语

铁路危险货物应急预案的目的, 在于当铁路一旦发生危险货物事故时, 可以使相关岗位员工快速明确事故应急处置的流程, 进行有效处置, 从而实现有效缩短应急反应时间, 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因此, 预案的编制要有针对性, 要以迅速控制危险源为主, 以消除危险为主, 事故后要查清事故原因为主。同时, 由于危险货物预案涉及抢救、撤离、信息联通、设备物资供应等多重环节, 涉及铁路车、机、工、电、辆多个部门及外部消防、医院等部门, 因此要在编制危险货物预案时充分考虑到各因素, 便于做到有效组织, 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

摘要:铁路危险货物应急预案是在当铁路发生危险货物事故时, 为相关岗位员工提供快速、准确处理事故有效方案。本文以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入手, 以铁路液氮罐车发生泄漏为例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关键词:危险货物,应急处置预案,铁路运输

参考文献

[1]王军.铁路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科技信息, 2007 (11)

[2]郭长缨.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践.铁道货运, 2012 (10)

上一篇:审核预付款申请单下一篇:新学期安全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