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礼仪差别(精选2篇)
科目:现代礼仪教程
老师:汪应曼班级:应用英语二班姓名:学号:成绩:
摘要: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因为他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的许多文化习俗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中日之间也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区别,历史的发展证明中日文化礼仪存在很大的差别,都具有各自鲜明的民族性。
关键字:饮食礼仪,日常交往礼仪,拜访礼仪,商务礼仪。众所周知,日本的文化礼仪多源于中国,盛行于唐朝,遣唐使的出现与鉴真东渡等历史史实都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但随着日本的西化,中日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礼仪方面也发生许多变化,但据资料显示,日本游客一直在中国入境游客占据着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也选择去日本度假,为了避免一些举止不当的行为和尴尬的处境,我们有必要好好了解中日礼仪的差异,使中日人民能够友好交往。今天我们就简单地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比较中日礼仪。
一、饮食礼仪是各民族礼仪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饮食礼仪,由于地域辽阔,饮食礼仪繁多且各不相同,但大部分还是通用的。比如用餐时主人长辈先食,不能伏着碗吃饭,不举碗喝汤,不用筷子搅拌热汤,不能伏着碗喝汤。设宴摆放餐具时,筷子一定不能交叉,而且要放在餐盘上的右边或桌面上,任何餐具反扣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而在日本,筷子一般放在饭碗的前面,小孩子直接用碗喝汤。在中国,吃饭或者喝汤的时候是不能发出声响的,但是在日本,发出声响不仅不忌讳反而欢迎。因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用膳者对饭菜的赞美或吃得香甜的表现。受款待的时候,在中国要稍微剩下一点饭菜。这个是“我吃饱了”的意思。但是在日本这则是“这个不好吃”、“我不喜欢吃这个”的意思。在正式宴会上,日本人如果有事会悄然离去而不告别,因为他们认为告别会扰乱宴会气氛,是对其他宾客的不礼貌行为,而在中国恰恰相反,客人离开之前一定要打招呼,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尊重别人。
二、在日常交往中,见面礼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礼仪修养,在中国和日本都是如此。中国的见面礼可分为握手礼、鞠躬礼、致意。在中国,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在一般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在日本,见面时多以鞠躬为礼,并且对鞠躬弯腰的幅度有十分严格的规定,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
三、在日本,互相赠送礼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际礼仪。全世界最爱送礼的国家非日本莫属。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而且日本人很重视包装,未经包装的礼品不要送出。包装要精美大方,禁用暗灰,黑白,大红等色。到日本人家去做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中国人的礼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中国人拜访亲戚朋友不一定要带礼物更不会有意花太多的钱在送礼上,而且中国人送礼讲究礼轻情意重,喜欢将送礼的态度及言谈举止做到最好以打动人们的心意。赠送礼品时,日本人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如果送他们太昂贵的礼物他们会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但是中国人赠送礼品时比较随意,不会考虑对方的阶层和等级,认为只要合适就行。
四、在商务礼仪上,中日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在商务活动过程中,中国人在讲话过程中不做夸张的动作或者面部表情 , 而且不欣赏别人做出类似动。但日本人认为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可以在讲话过程中更形象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意见。日本人在商务活动中很注意名片的作用,他们认为名片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因此总是随身携带。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
现今,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和国际合作的广泛进展,中日关系越发重要,且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旅游管理应用外语系的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有必要更深入地了解一下日本文化,那么,这对我们将来更好地面临复杂的中日形势熟悉和管理国家发展情况大有裨益。参考文献:《日语畅谈日本文化》主编阿部修(日)编者王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自古以来, 送礼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一件理想的礼品对于赠送者和受赠者来说, 都能表达出某种特殊的愿望, 传递出某种特殊的信息。
人人都有赠送和接受礼品的经历, 不管送礼自愿与否, 每件礼品都必须精挑细选后方能送出, 原因是礼品寄托着美好的意愿, 对方能从中品味出你的兴趣、爱好, 甚至包括你的智慧和才干, 对方如何接受也同样如此。通过礼品我们可以激励和教育他人、展示自身知识和修养、表达友善和爱心、加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理解、慈爱和爱情等美好事物的向往。赠送与接受礼品的行为不仅仅简单地表现为送出与接受礼品的过程, 毫不夸张的说, 送礼已成为我们为人处世、融入社会不可缺少的社交形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中日两国送礼的不同之处
由于中日两国的语言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导致两国文化方面的差异。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看这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的送礼文化的不同之处。
1.日本人较中国人更喜欢送礼物。
除了全国大规模的节日送礼, 就是个人间的行为。小孩出生、满月、去神宫认祖归宗, 知道的人都会来送礼;逢孩子长到三、五、七岁的时候, 家人要带去神宫祈祷健康成长, 别人也会来送礼;日后入托、入学、毕业、就业, 这些人生的成长阶段都会得到祝贺。当然, 最重要的是结婚, 沾亲带故的亲友和知道消息的朋友都会来送礼祝贺。即使到了退休时, 左邻右舍和公司的同事也都来庆贺。此外, 日本也特别重视给老人贺寿, 从61岁的花甲大寿到70岁的古稀、77岁的喜寿、88岁的米寿以及99岁的白寿 (百岁差一的意思) 都得大大庆贺一番。当然, 除了喜庆的场合要送礼之外, 生病、事故、受灾、丧礼等令人悲伤的场合也都要送去表示同情和慰问的礼物。日本人无时无刻不互送礼物, 繁文缛节层出不穷。“人无礼, 不相见也。”人们诚挚的心意都和送出的礼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 日本人就连初次见面, 即使不谈公事也都要送些小礼物, 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如今, 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到有哪个国家像日本这样送礼名目之多、严格遵循各种传统的国家了。
2.两国送礼的意义也有所差别。
日本人在送礼时, 更多时候喜欢送些对主人毫无用途的礼品, 因为这样收礼的人可转送给别人, 那个人还可以再转送给其他人。收到礼物的人不会当面打开礼物, 而是在下一次见到送礼的人时提及礼物的事并表示感谢。而中国人习惯上视送礼意义与礼物本身价值成正比关系, 即认为越精致越贵重的礼物, 其真情度也越高, 表达的感情也就越真挚, 所以赠送礼品时一般都会考虑到具体的情况和场合。中国人在送礼的习惯上, 常常会一边过分谦虚地说:“薄礼!薄礼!只是一点小意思!”一边送上价值不菲的礼物, 接受礼物的人自然也明白这一点, 在这一点上中国和日本的区别很大。正是由于这种差异, 常常会发生这样的“笑话”:日本客商与中国经理谈完商务后一起吃饭, 饭后日本客商对中国经理说:“送您微薄小礼, 敬请笑纳。”这位可怜的中国经理一路上都在惦记着盒子里的礼物, 回到酒店后, 小心翼翼地打开精美的包装一看, 里面只是平整地放了一块毛巾。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 却完全体现了日本人心中的那句中国老话: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所以说, 由于两国间的文化差异, 致使礼尚往来的过程中难免会摩擦出十分有趣的火花。
3.日本人更注重礼物的外包装。
日本人对于礼物包装的关注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礼物本身的价值, 我觉得这和日本人形式主义的唯美倾向有关。他们常常把心思用在包装上, 甚至会发生“买椟还珠”的故事。同时在所有礼品的包装上, 必须正式地写上送礼的事由, 如果不便具体写上事由也要写个“祝”字, 除了在丧礼、受灾、生病等情况外, 都可以用。最重要的一点是礼品包装纸的颜色非常有讲究, 不能用白色或色彩明亮的包装纸, 因为白色在日本象征死亡, 明亮的颜色则会显得过分花哨, 不够庄重, 所以经常用花色纸包装礼品。
三、中日两国送礼的相同之处
日语中的“礼物”, 写做“土产”。一个人从别的地方回来以后, 通过把那个地方的土特产送给家人或自己所属的集体, 无论东西是大是小, 都会与他们共同分享自己在他地的见闻或体验。在这一点上, 中国和日本是大同小异的。
另外, 无论是在日本还是中国, 掌握送礼的时间都被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等别人的生日过了才匆匆送去一件礼物, 显然是很失礼的。一般说, 生日礼和结婚礼是在当天亲手送去的, 而生孩子的贺礼则因为事前不知孩子的性别, 无法买礼物, 同时考虑到产后母子需要静养, 大多是在满月后去探望。不过, 给入学孩子的贺礼要在开学前一周左右送去。
四、中日两国送礼的习俗与禁忌
中日两国人民在送礼的禁忌上也存在着不同。在中国, 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 讲求阴阳、上下、左右、男女等的“成双成对”式的中国文化, 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 所送之礼, 均“好双忌单”;白色虽有纯洁无瑕之意, 但中国人比较忌讳, 因为在中国, 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 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 是凶灾之色和哀丧之色, 红色则是喜庆、祥和的象征, 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所以人们在有婚丧嫁娶之事时多按照这个原则, 送礼或者回礼。
和中国崇尚偶数的习惯相反, 在日本奇数被视为吉祥的数字, 他们认为成双的东西是容易分离的, 所以, 送新婚夫妇红包时, 忌讳送以偶数开头的贺金, 一般送3万、5万或7万日元, 而且一定要用新币, 所以奇数为佳;但在丧礼时多送偶数的东西;此外, 送给日本人的礼物不可装饰有狐狸、獾图案的东西, 他们对此非常反感, 因为狡猾狐狸是贪婪的象征;到日本人家里作客, 也不要送菊花, 因为菊花一般是王室专用花卉, 但是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所送的菊花也只能有十五片花瓣, 因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十六片瓣的菊花;还有不可以送梳子这样的礼物, 日语中“梳子”的发音与“死”的发音相近。
五、结束语
所以说, 要想在日本和邻里、朋友、亲戚、同事、上司、客户等打好交道, 并且在社会立足, 必须了解日本人送礼的规矩;如果不深入研究, 不仅容易把好事办成坏事, 人际关系因此而搞砸也决不是言过其辞。总之, 送礼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只有了解了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 入乡随俗, 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深入, 更加融洽, 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鲁宝元.语与中国文化.教育出版社, 2000.
[2]王秀文等.日本文化与跨国文化交际[M].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4.
[3]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中日礼仪差别】推荐阅读:
中日关系论文07-05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09-23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10-16
浅析近期中日关系11-04
中日酒文化比较研究11-17
我观中日甲午战争有感06-23
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10-31
新时代中日关系论文11-13
中日美英《小学生守则》比较11-24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比较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