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工作技术方案(通用10篇)
##区死因监测工作技术方案
(2014版)
一、监测目的居民死亡原因(以下简称死因)监测工作是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死因统计分析的指标可反应当地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评价当地居民健康水平,确定不同时期疾病防治的重点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对象
(一)具有##区户籍的居民、##区常住居民(在辖区居住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居民为常住居民,包括港澳台居民及外国人、新生儿),均属登记报告、统计对象。
(二)非##区户籍的流动人口(在本地居住不足半年),属登记报告对象,不属统计对象。
三、监测内容
(一)以卫计委规定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2014年开始使用)作为统计凭证,按照《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4-
网报);定期与本级的公安、民政、妇幼、计生等部门掌握的死亡信息进行核对,及时补报漏报者。
(三)区直医疗机构、区卫生局注册非公有制医疗机构
负责收集本单位经治医生上报的《死亡证》,做好登记并按质量控制进行第一级审核,审核后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填卡15日之内进行网报),定期与院内死亡病例资料进行核对,及时补报漏报病例。
(四)##区疾控中心
对各直报单位网络报告的《死亡卡》,严格按质量控制要求进行第二级审核;严格质量控制,及时查重;对直报单位的网络角色、权限等进行管理。
六、质量控制目标
(一)《死亡卡》填写:项目填写完整率≥95%,项目填写准确率≥95%,死因诊断符合率≥95%。
(二)根本死因编码:编码正确率≥95%,不明原因死亡者应≤5%。
(三)死因监测报告和审核:报告和审核及时率应100%。
按照《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规范》和上级工作要求,加强我院死亡病历的监测工作,杜绝死亡病历的漏报、迟报现象,健全死亡病历报告制度,特制定2015年死因信息监测工作计划。
一、目标
(一)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死因网络报告程序。
(二)按照工作规范,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二、措施
(一)对各科临床医生进行死亡医学证明书培训,要求完整准确及时的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二)要求各科室做好死亡病例登记工作。并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做好记录。
(三)负责网络直报工作人员在核实确认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将卡片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卡片的收集、保存和登记。
例会制度
1、组织本院门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卫生局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1、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2、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
1、医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医院要定期下载死亡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移动存储或光盘刻录等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确保报告信息数据安全。
3、医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于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4、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培训工作制度
1、医院医务科每半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医院每两个月要开展对医生进行二级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3、每年派出死因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国家或省级培训班。
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1、医院将该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人群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督导检查,并进行考核评分。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证》,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证》。
2.医务部组织有关专家对诊断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 7 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等;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 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死亡证》背面〈调查记录〉一 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预防保健科要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对收集的死亡信息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同时上传国家监控网络。
姓名:
单位:
得分:
一、单选题
1、ICD-10书中对“其他未特指”使用的英文缩写为:()
A.ICF
B.NCE
C.NEC
D.NOS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第I
部分要求:把
()
记入第一行,把
()
记入最后一行。
A.直接致死原因
B.最严重的疾病
C.导致引起一系列疾病而死亡的原因
D.本次就诊的疾病
3、凡非正常死亡或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
判定死亡性质,出具相关证明后由当地医疗机构填写《死亡证》。()
A.医疗机构
B.疾控机构
C.乡镇卫生员
D.公安部门
4、《死亡证明书》死因诊断栏中各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
A.(c)病最长,(b)病次之,(a)病最短
B.(a)病最长,(b)病次之,(c)病最短
C.(b)病最长,(c)病次之,(a)病最短。
D.(a)
(b)
(c)病时间一样
5、《死亡证明书》死因诊断栏中每行
()
A
可以填写多种疾病
B
可填写两种疾病
C只能填写一个疾病
D.可填写三种疾病
6、按规范要求死亡病例网络报告时限为:填写《死亡证》后
天。()
A
1天
B
7天
C
15天
D.30天
7、死因诊断的第I
部分(a)、(b)、(c)三栏,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是:()
A
(c)病(根本死因)发展
→
(b)病(中介原因)发展
→
(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B
(a)病(直接死因)→(b)病(中介原因)→(c)病(根本死因)死亡
C
(b)病(中介原因)→(a)病(直接死因)→(c)病(根本死因)死亡
D
(a)
(b)
(c)病无逻辑关系,可以随意填写
8、肿瘤登记应报告的病种()。
A、恶性肿瘤
B、良性肿瘤
C、新发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的良性瘤
9、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处原发癌,则应该写()张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卡。
A、一
B、二
10、在其它医院就诊而首次来院就医的恶性肿瘤病例()填写肿瘤报卡。
A、不需
B、也需
11、若肿瘤病人就诊时,已在其他医院确诊,则发病日期应该是()。
A、来院就诊日期
B、在其它医院就诊日期
12、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登记,要按照下面()的要求报告。
A、患者发病时报告,患者死亡时不再报告。
B、患者发病时无需报告,到患者死亡时一并报告。
C、患者发病时报告,到患者死亡时再报告。
D、只需通过死亡医学证明书报告即可。
二、判断题(对打√,错打×)
1、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但不包括非辖区户籍人口。()
2、对家中死亡、来院已死、死因不明者,必须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既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等情况。()
3、死亡证明书正面内容可以涂改,没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也可。()
4、根本死因的定义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I50)或呼吸衰竭(J96)
等。()
5、损伤和中毒死亡要同时报告:()
(a)填:致死的临床表现(如;颅脑损伤)
(b)填:造成临床表现的外部原因(如:行人与卡车在公路上相撞)
三、填写死因链和确定根本死因
1、某女,三年前诊断为肾上腺瘤,伴有醛固酮增多症,继发高血压,死前突发脑出血,呕吐误吸死亡。
I.(a)
(b)
(c)
(d)
(e)
根本死因:
2、病史:冠心病40年,40年前诊断过支扩并咳血、慢支、肺心肿,本次因慢支并发感染支气管扩张入院,死亡诊断:1、肺性脑病(死亡)2、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并咳血3、慢性支气管感染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慢性肺原性心脏病6、冠心病
I.(a)
(b)
(c)
(d)
Ⅱ
根本死因:
3、某女性患者,患风湿性心脏病5年,3天前在二楼擦玻璃窗时不慎坠落,颅骨骨折后死亡
Ⅰ(a)
(b)
Ⅱ
根本死因:
四、案例分析
王某,男,70岁,南昌市**区xx村人,2013年5月17日,经江西省人民医院诊断为食管癌初期(细胞学诊断:食管中段,鳞状细胞癌,初期),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6月2日出院后,随即回**镇卫生院报销医药费。2013年11月13日,因胸部疼痛,在南昌三三四医院住院诊治。经专家诊断为转移性肺癌(组织学诊断:肺中央区,腺癌)。现该病人长期在家休养。
阅读完上述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哪些是肿瘤报告责任人/单位?
()
A、省人民医院
B、南昌三三四医院
C、**镇卫生院
D、村医
2、该病例上报,下列哪个诊断最为合适
()
A、食管中段癌、鳞癌
B、食管中段癌
C、肺癌(中央区)
D、肺癌(中央区)、腺癌
3、该病例上报,下列哪些信息是不需要的()
A、家属姓名
B、联系电话
C、身份证号码
D、住址
4、该病例上报,最高诊断方式是
()
A、临床诊断
B、CT诊断
C、生化诊断
D、细胞学诊断
5.该病例上报,下列哪些数据是不需要的()
A.2013年5月17日
B.2013年6月2日
C.2013年11月13日
单位:
姓名:
分数:
选择题(每题20分,共100分)
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报卡范围包括(ABC)A、所有在院内死亡的病例B、所有在本院开具死亡证的 C、所有需要入户调查的
2、死因推断的步骤包括有(ABC)A、收集病史资料B、分析病史资料C、作出死因推断
3、新版《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办理(ABCD)的法定证明。
A、人口死亡B、公安销户C、民政殡葬D、其他民事事务
4、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向原签发单位申请补发《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A)。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 选择题:
1.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管理系统信息收集要求报告对象为 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 , 以及。
A、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 B、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 C、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2.死因信息网络报告方式:《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通过平台上的 进行网络直报。
A、《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 B、《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3.死亡医学证明书第Ⅰ部分要求把 记入第一行(a)行把 记入最后一行。
A、直接导致死亡原因,B、最严重的疾病,C、导致引起上述疾病的根本情况
4.第Ⅰ部分 a), b), c)各行死因之间,每行只能填写。A、应具有顺序关系,B、可以没有顺序关系,C、一个死因,D、多个死因
5.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模式为 分级代管模式。A.疫情管理员(系统管理员)
B.死因报告管理人员
8.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对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必须填写相应 A.副卡
B、死亡卡
二、填写死因链
1、某男性患者,16岁,2年前诊断癫痫,1小时前在马路上突然倒地、四肢抽搐与面包车相 撞,失血性休克死亡。
(a)、失血性休克死亡(b)、在马路上与面包车相撞(c)、癫痫大发作 Ⅱ.根本死因:
2、某患者,糖尿病20年,高血压12年,1天前突发急性心梗死亡(a)、急性心梗(b)、高血压(c)、糖尿病 Ⅱ.根本死因:
3、某患者,10年前患有肺结核A16,后发现患有矽肺J65,5年前诊断肺心病,因急性肺炎、心力衰竭死亡.(a)、急性肺炎(b)、肺心病(c)、矽肺(d)肺结核 Ⅱ.根本死因:
4、某女性患者,精神分裂症10年,1日前在马路上被卡车撞伤,颅脑损伤致死。(a)、颅脑损伤(b)、行人在马路上与卡车相撞(c)、精神分裂症 Ⅱ.根本死因:
5、某男性患者,因家庭问题,服农药自杀。(农药中毒)(a)、农药中毒(T60)(b)、自杀(X68)Ⅱ.根本死因:
6.(a)肝癌 1年(b)肝硬化 3年(c)乙型肝炎 15年 Ⅱ.根本死因:
7.(a)肺心病 5年(b)肺气肿 15年(c)慢支 30年 Ⅱ.根本死因:
8.(a)脑出血 2天(b)高血压 12年 糖尿病 Ⅱ.根本死因:
二、填写死因链
1、根本死因:癫痫大发作
2、根本死因:糖尿病,伴有周围循环并发症
3、根本死因:结核病有关的尘肺
4、根本死因:行人在马路上与卡车相撞
5、根本死因:因家庭问题服农药自杀
6、根本死因:肝癌
7、根本死因:慢阻肺
省级会议管理制度
按照《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例会制度要求,落实省级会议制度工作职责。
1、组织监测系统内的业务管理人员按时参加国家举办业务工作会议,及时将国家的会议精神和指示传达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
2、每季度第1个月上旬组织召开死因监测业务工作例会一次,交流上一季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经验,了解国家及各监测点新的工作动态,理顺工作思路,制定本季度的业务工作重点。
3、每年举办一次广西死因监测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成绩,结合当前国家卫生政策和工作要求以及本省卫生资源环境,制定当年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常规质量分析
本报告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的“质量分析-按单位质量分析”统计报表,按报告地区、录入时间进行统计。人口统计显示我市2017年常住人口为xx万人。现将2017年第二季度死因监测常规质量总结如下:
一、死因登记报告
2017年1月1日至3月31日,全市报告死亡病例xx例,报告死亡率为xxx/10万。
死因构成分析表明,前3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
死亡病例报告质量:
1.报告情况:重卡率0.24%,未报告县区比例0%,报告及时性97.7%,身份证号完整填写率96.11%,多死因链填写完整率96.0%.2.审核情况:审核率100%,迟审率0.61%,一审通过率100%。
3.死因编码评价指标:死因诊断不明比例2.18%,伤害意图不明比例0%,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比例,0.97%,肿瘤未指明位置率0%,呼衰、肝衰比例0%。各乡镇详细情况见下表: xx市2017年第一季度 按单位质量分析报表
报 告 审核率报告单位
死亡数
合计
825
迟审率(%)
0.61
一审通过率(%)
死因不明心血管病缺乏
(%)
比例(%)诊断意义(%)
2.18
0.97
0
47 78 21 91 64 51 117 39 118 26 24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35 0 0 0 0 0 0 0 0 0 11.54 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0 0 0 0 0 0 0 14.53 0 0 0 0
1.18 0 0 0 0 0 0 0 0 5.93 0 0
二、存在的问题 网络报告质量问题:
(1)人群报告粗死亡率4.82‰,低于国家规定值5.5‰,存在漏报现象。
(2)......审核率较高11.54%,....死因不明比例较高25%,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5.93%(3)部分直报单位死因链填写不正确、不完整,个别无身份证号码。
三、工作建议
1.人群报告粗死亡率偏低,请各死因监测专干督促各乡村医生多收集本辖区死亡病例并上报。并与公安局、妇幼、计生等管理部门沟通共享数据。
2.业务人员加强死因链知识学习,共同进步,提高报告质量。
3.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和上报系统上必须填写身份证号码。
4.审核人员按时审核直报单位上报的数据。
按照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的XX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卫办监督〔XX〕3号)等相关文件规定。
结合我县实际,发〔XX〕164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一)从而了解和分析我县食品污染水平。获得XX年 自治县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数据。
(二)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进行风险预警,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内容及责任单位
(一)其中:检测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监测及食品监测。样品来源采取购买的形式采集(见附表1责任单位:县卫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单位:县
食药监局、工商局、商务局、卫生监督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等风险因素进行监测(见附表2责任单位:县质监
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见附表3责任单位:县工商局。
(四)餐饮服务食品、餐饮具、工用具等进行监测(见附表4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五)生猪、肉牛、山羊饲养场等畜禽养殖和预混料进行检测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动物疫病等进行监测。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局。
(六)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开展监测。责任单位:县农委。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
1.监测单位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②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
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学处理,县疾控中心协助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等部门开展食品抽样检测。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报告。
2.监测内容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报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报告。
三、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同时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设备投入,县财政将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顺利
开展。
五、信息通报
【死因监测工作技术方案】推荐阅读: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07-27
死因监测制度10-22
死因监测领导小组11-01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06-06
森林资源监测技术11-09
航空发动机健康监测技术研究11-15
水库监测方案06-13
海洋经济监测方案06-24
三网监测质控方案06-13
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