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精神文明
早上好!
我是政教处的骆骏老师,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传统的礼仪之邦,“讲礼仪”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特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明确要求现代中学生要礼貌待人,遵纪守法,严于律己。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校园内经常会看到与美丽的校园极为不和谐的纸屑,楼道、田径场、篮球场食品包装袋随处可见,甚至从楼上丢纸飞机和矿泉水瓶。经常看到有同学在走廊上拍球、踢球,在图书馆里追逐打闹、大声喧哗。还有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给同学起外号。不文明的现象还有故意破坏学校的公共财物,经常看到放学之后有些班的风扇还是开着的,灯还是亮着的,厕所的水阀总是修也修不好。上个星期,体育馆的乒乓球室不知道被谁破坏得一片狼藉,几千块钱的乒乓球桌被拆开推倒在地上,我们很多喜欢运动的同学都还没机会去乒乓球室打过一次球,现在却不能使用了,真的很让人心疼。很多学生把学习文化知识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注重自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谈、行为举止,自觉履行应该遵守的文明礼仪。文明礼仪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只有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对文明礼仪足够重视,才能真正把文明融入到血液中。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真心相待,是遇到师长时的主动问好,是一不小心碰到对方后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地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行为举动,是看到有人在校园骑车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是被大家广泛推崇的一种道德行为。
做文明人就要文明用语,文明做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美德,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不能做一个文明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礼貌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同时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应当遵照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严格的要求自己,只要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做起,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文明用语,就一定会成为新时期文明的中学生。
如果失去了昨天,你不算失败,因为你还有今天和明天;如果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你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只是金钱;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将是彻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素养。
校园欺凌事件频频见诸媒体。提起校园欺凌,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轰动一时的洛杉矶中国留学生绑架并施虐同胞案,涉案3人在达成认罪减刑协议的背景下,被判6到13年监禁,而且在服刑期满后将被驱逐出美国。而被判决者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却认为,法官口中的“校园欺凌”只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抱怨美国法律判得太重。更有意思的是,案发后居然有位涉案学生的父亲试图贿赂受害人,想私下以金钱摆平此事,也被警方逮捕吃上官司。这个案件,引爆了中国教育界对校园欺凌的思考。整个中国社会都应该刷新观念,积极营造对校园欺凌“零容忍”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及时扼杀校园欺凌的“苗头”。
李克强总理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二、校园欺凌泛滥原因透析
1.多元价值观导致对权钱的膜拜与对人权的漠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受到严重的冲击,利益多元化催生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利益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集中显现,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失范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权力、地位、金钱、颜值受到追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渐趋式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被利益关系所取代,人情变得淡漠,社会公德受到挑战,做好人的空间受到挤压,利己主义大行其道,对金钱、权力的膜拜盛于对人格的尊重和对生命的尊重。中国留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在美国人眼里是十恶不赦的重罪,可判终身监禁,可在中国的学生和家长的眼中不过是孩子们之间的“打闹”而已。解决校园欺凌事件主要是批评教育,最多是赔钱了事。被害者合法的人身权、生命权和财产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能够提供的保护却严重缺失。相反,对于施害者的事后惩处,往往显得更加人性化,从轻发落,孩子接受教育,家长赔钱免责。
2.家庭养育形式造就的性格缺陷。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4+2+1”的家庭结构形式是当前90后、00后孩子典型的家庭结构形式,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层层的保护网中,这张网呵护着孩子童年的成长,遮挡住孩子可能遭受的挫折和坎坷。孩子生活在家庭王国中,受到层层保护,要风有风,要雨得雨。于是,一切的付出都开始扭曲了,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支出。这种培养模式慢慢地使孩子养成自私与冷酷的个性,使得孩子在遇到冲突时不能理性解决,而是率性而为不顾后果。家长们也担心孩子在外遭受挫折或蒙受委屈,出于一种保护的本能,往往会要求孩子在发生冲突时敢于出击,不要退缩,以免吃了眼前亏。这在思想意识上对子女的欺凌行为起怂恿和默许的作用,从而间接导致欺凌现象的增多。
3.教师权威的丧失与教育惩戒手段的削弱。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家长们的民主法治观念不断强化,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已经上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已被家长们抛弃。而且,家长要求老师们也要与时俱进,教师们必须懂得如何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家长们投诉,“吃不了兜着走”,身败名裂。“严师出高徒”逐渐丧失了市场。教育作为民生的热点话题被社会广泛关注,教育民主遭到哄抬,社会各界都热衷于对教育指指点点,媒体对校园里的那点事格外敏感,教育的神圣外衣被记者尖刻的语言和家长挑剔的眼光撕得支离破碎,“师道”尊严扫地。教师失去了应该获得的尊重和感恩,师生间的关系、教师和家长间的关系也日趋微妙起来。当教育民主泛滥之后,学校和老师不再敢轻易地处分一个学生,哪怕这个学生已经十恶不赦。当教育失去了必要的惩戒功能后,教育也就只剩下了“教育”。当高悬在学生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被摘除之后,小霸王们的任性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使得猥亵和暴力都变得无所畏惧,并在惩戒手段的日益退缩中越发强大起来,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学校秩序。
4.学校救助手段的无力与江湖文化的盛行。随着对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相关法律不断完善和家长维权意识的加强,对孩子们的呵护从家庭延伸到了校园,学校不再轻易责罚学生,孩子们赢得了放纵的空间。但是,在孩子们的江湖世界里,相互碰撞也是在所难免。同学之间发生纷争如何解决?告诉老师并请老师帮助解决成了一种无能的体现。随着教师的权威被推翻,大多数情况下,求助老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会遭到变本加厉的报复。当学校无法为受害者讨回公道时,学生们会依照自己的经验,用从电视、网络上学来的方法,通过“江湖决战”来解决问题。在孩子们的江湖世界里盛行江湖规则,通过强权来获取尊严并替代老师权威。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信奉这种江湖规则。在此信仰的操纵下,学生间的纷争便有了新的“处理条例”,力量、财富和容貌等世俗社会用来评价判断人的地位的标准,成了这新的“处理条例”的基础,也成了裁定问题归属的新权威。这种江湖式的争端解决机制抛开了解决纷争时该走的正道,使得原本简单的问题,发展到类似江湖纷争的地步,使得单纯的校园,平添了几分恐怖江湖的阴云。
5.歪曲的成才观助长了畸形心态的发展。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升学率是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政府、学校、家长对升学率的崇拜导致很多学校对分数的崇拜,学生以分数论英雄,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且成绩好往往一好百好,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被淡化。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没有机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关心,差生们内心希望获得成功的渴望与老师赋予他们的赢得成功的机会形成巨大的离差,他们会试图寻求机会,往往通过欺凌行为来证明他们的存在。
信息时代孩子接受的信息越多,和家长的思想隔阂往往就越深。这种隔阂,本质上是两代人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相互冲突。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业上和品行上都出类拔萃,但这离不开家长的精心养育。相当多的家长对孩子只是尽了养的义务,并没有尽到育的责任。家长往往通过物质的补偿或放任孩子更多的自由,来求得自己内心的平衡。孩子个性中的很多弱点被淡化忽视,许多违反行为规范的举动被许可甚至纵容,慢慢地养成了孩子个性中的自私与任性,助长了孩子唯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形成了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
三、构建文明校园,探寻治理校园欺凌的应对措施
1.重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治校园欺凌的治本之策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国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就特别重视从根源上来寻找解决之道。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进行善良教育。而我们是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民族,信奉“人之初,性本善”的理念,崇尚“仁、爱”思想。应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诚信、友善,助人为乐,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构建和谐社会。从小教育学生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格的尊重,要乐于帮助他人尤其要帮助弱小者。助人为荣、欺人为耻,培养孩子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2.完善学校安全法律,严格立法惩治。法律是受害者最后一道“护身符”。立法不会彻底消除校园欺凌现象,但是却可以让欺凌者付出惨重的代价,从而起到警示作用。正如美国防控校园欺凌的严格立法足以震慑那些极为放纵的欺凌者。而相比美国法律对校园欺凌的严刑酷法,目前中国法律对施暴孩子的行为要包容得多,尤其是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理过轻。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豁免,对施暴者过于宽容,对受害者的保护受到漠视。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防控校园欺凌的学校安全法律,采取严格的立法惩治措施,是治理校园欺凌的最重要手段。尽快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规,明确监护人、学校、社区、公安、司法等的职责.同时尽快出台新的不良少年教育条例,对不适宜一般学校教育的学生依法进行专门强制教育;司法机关应加大对典型的校园欺凌案件的惩罚力度,各方形成合力,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法律制度,使之既能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又能有力打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3.给学生一根红线,给老师一把戒尺。教育不是万能的。面对信奉暴力的校园欺凌,老师的空洞说教显得苍白无力,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必须还给教师一把戒尺,赋予学校一定的惩戒职能。当某些行为超越规定的红线时,必须让那些施暴者得到应有的处罚。社会对孩子们的过度宽容导致某些人放纵任性,称霸校园,欺凌同学。哪怕是十恶不赦,也被看成只是孩子的不懂事,批评教育了事。老师们苦口婆心的教育成为欺凌者称霸校园快意的陪衬。因此,应该为学生设置一根红线,对于校园暴力到达一定程度的,学校有权采取措施处罚,严重的可以开除,送不良少年管教部门进行强制管教。对于侵犯人权、触犯法律的欺凌者要接受法律的惩罚。教育与惩戒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筑起校园安全的篱笆墙。要强化道德教育来培养学生对人性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他人关爱,培养正义感,提高人的道德素养。学校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回归教育的本质,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很多评价人的方式。鼓励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发展特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志愿者活动,学校要予以奖励。通过这种奖励制度,使拥有不同才能和性格的学生们拥有自信。
学校要强化校园安全、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法制意识。充分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相关安全、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相应的安全、法律知识,懂得安全防范措施,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身的权利。对教师也要培训如何处理欺凌事件。提高校园的安全保卫措施,制定校园欺凌治理方案。学校要坚持“对欺凌现象零容忍”。也绝不允许无视欺凌行为的态度。要进行广泛宣传,学校会根据情况对校园欺凌采取包括开除学籍等在内的严肃处理方式。
还要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5.家校合作,多管齐下。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源于家庭。家庭的教育与熏陶至关重要,在家庭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有责任教育孩子要富有爱心,帮助他人,要尊重他人尊重生命。每个家长都必须认识到,我们有责任让孩子学会对善恶的判断,树立正义感、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弱者的勇气。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正确教育子女,当遭遇欺凌行为时,不要沉默,不要以暴制暴,要迅速报告家长和老师,共同解决。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家长作为监护人也要明确责任。当学生发生欺凌事件时,不光对欺凌者要进行处罚,对家长也要采取相应的处罚,因为家长没有尽到监护教育的责任。
【关键词】校园 文明建设
一、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学校领导班子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领导班子要通过理论学习和研讨,把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提高驾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能力。要定期组织教职员工研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一支敬业、爱生、乐教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充分发挥各类人物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依靠群团组织,使党员、群众和全体师生都成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人,要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校”的氛围。2008年,我校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二、要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学校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激发他们的热情,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因此,学校要把加强师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指导思想上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来抓。
首先要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师形象,引导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努力建设安心从教、勤奋任教、优质施教的教师群体。
其次,师德建设关键在于建立制度,规范要求,注意法纪约束,加强对师德的督查和考核,将法制的强制性、权威性和道德的感召力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全体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从根本上促进教师思想道德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多年来,我校坚持师德建设与教育教学质量有机结合,先后开展了“做德艺双馨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向身边的好党员、好教师、好职工学习”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并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广播、校园网等舆论工具,及时宣传校内外师德动态,通报教师的高尚职业道德事迹,构筑师德平台,树立师德典型,促进师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要加强学生礼仪教育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加强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应强化道德教育,抵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深化知识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并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学生内在的文化修养。学校可采用讲座、演讲、参观、展览、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思想教育,不断实现精神情操的升华。要寓德育教育于礼仪教育之中,将礼仪课设为必修课,从塑造学生个人形象着手,与学生前途命运、切身利益直接联系起来,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并接受礼仪教育,追求外在形象美和内心境界美的有机统一,自觉调节自己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不断完善自我形象。同时,还要大力净化校园环境,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校园精神文明氛围。学校要为师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场地和经费;要清除校园里带有糟粕的“课桌文学”“寝室文学”等不良的文化现象;加大力度处理偷盗行为,抵制黄色书刊、影视片的侵入;要在绿化、美化、净化、优化校园环境方面下功夫,加强花草树木的培植和爱护。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实施重点治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或制定相应的制度,严格考评,强制性地使学生改掉一些坏习惯,养成良好作风。要创造一种高尚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氛围,陶冶学生的艺术和道德情操,增强师生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四、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要从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高度来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学校要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教师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课堂先进文化的渗透实现育人目标。要将各种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抵制和消除文化垃圾的影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校园文化已经被赋予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它不单纯是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而且还关系到学校育人环境的建设,包括校风、学风、校园的整治、校内的舆论导向、学术气氛、道德风尚、文化娱乐品位和师生关系等。在学校管理中,我们要大力建设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努力形成以育人为本的校风,以敬业为乐的教风,以成才为志的学风。创建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校风。努力建成一个政治方向明确、学术氛围健康、道德风尚崇高的校园文化环境,这对师生员工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学生展示才华搭建舞台、创造机会,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树立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校园文明》。
每天早晨,当我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时,看到校园里不仅有娇柔艳丽的花朵、小草和树木,还有同学们活泼的身影、看到教室窗明几净、看到校园整洁美丽。我的心情是十分的舒畅,心里是特别的愉悦。我不禁有个心愿,如果我们的校园能永远这样干净、整洁那该有多好啊。然而,我们却时常能看到了一些与如诗如画的校园环境极不相称的现象。例如:走廊、楼梯上能看到刺眼的黑斑;雪白的墙壁上留有脚印污迹;教室里总有散落的垃圾。
同学们,整洁卫生的校园环境,有益我们的身心健康。而校园环境的整洁卫生,依赖我们每个同学的自觉维护。
我们首先要做到不乱扔一片垃圾;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禁止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饮料盒、食品袋等垃圾杂物,我们应做到“看见污迹主动擦,发现纸屑主动捡,遇到垃圾主动扫,碰上乱扔主动管。”
同学们,美丽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讲卫生的习惯靠我们平时一点一滴地养成。如果以前你做得还不够好,那么希望你从此刻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
让我们一起来爱护校园卫生,做一名文明学生。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校园文明礼仪演讲稿大全
校园文明礼仪演讲稿(一)
让我为大家讲述一个事例: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以上这个事例表明,文明的一切是由细节构成的,通过这个细节,我们看见了文明离我们国家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是存在着一些不文明行为。例如,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其实我们每天都花了很多时间在做清洁上。可能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随处可见在教室走廊上的起哄打闹,走路推推搡搡,随意撞击门窗,也不觉心疼;再例如校园内部分同学之间相互的讲脏话、粗话,随意损坏花坛、树木,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优良的学习成绩。不过,最近这段时间,在全体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还是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校园里,我经常听到“老师好!"的喊声,校园也整洁多了,有些班级还安排了值日生在自己的清洁区值勤,同学们还能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认真做操……
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果皮纸屑,不破坏公物;管住我们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我相信,我们全体师生经过努力,一定会营造成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和谐学习环境的校园。
校园文明礼仪演讲稿(二)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文明学生,创建和谐校园。
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说了很久,但它却永不过时。每一位教育我们的老师都会将它挂在嘴边,在校园里,它永恒且不断更新,也是我们最大的、最不容易做到的问题。
做文明学生,是我们从入学开始的目标,是所有老师和我们的父母对我们共同的期望。
文明学生,必定是从内到外散发着文明气质,懂得尊重他人,并且自尊自爱的人。
文明学生,首先要讲礼貌。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同学打招呼,这样的要求一定也经常进入我们的耳朵里,却总是被我们忽略不计,但这是文明的基本,文明的表面。
文明学生,还要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珍惜一草一木和每一个生命。我们的校园里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等待我们审核:比如班级的走廊中,提醒我们的安全牌被同学们在追跑打闹间碰碎了。这种现象司空见惯,其实却是缺乏文明的表现。真正懂得文明的学生,应该及时将这种事情报告老师,并且阻止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发生、自觉维护大家的学习生活环境,将美好留给他人和自己。
文明的学生,在有了这些习惯之后,他的灵魂也将逐渐高尚起来,他将越来越关注新闻,关注那些远在山区,温饱不足的孩子们,想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他们,他将越来越懂得承担,积极的参加班级活动的策划和家庭纠纷的解决。同时他也将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最重要的是感恩祖国。
那和谐校园又是如何呢?如果说一个优秀的学生必然是文明礼貌的,一个出色的班级必然是由文明学生组成的,那么一个和谐的校园便是由一个个文明学生所组成的出色班级所缔造。
一个校园的环境卫生状况,完全可以体现出一所学校各个方面的素质水平与能力,一所秩序井然,学生上进,教师严谨的学校,不可能出现垃圾满街堆,废纸,方便袋到处飞的现象.从而可以说,抓好学校环境卫生的必要性,创建文明卫生校园的重要性.但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校园洁净呢?
一,加强监督;不管怎么说,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是不可能做到周密而细致的.即使你把具体的任务以及实施方法与评价标准都告诉给他们,也还是不可避免地出错,这就要求我们负责的教师勤于检查,加强监督,对他们在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指导,使学生们知道什么地方是应该干的,什么事情是必须干的,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形成习惯,你也就会轻松一些了.
二,增强学生责任心;我认为这才是干好校园卫生工作的根本所在,因为我在检查各班组早饭后卫生区打扫工作时,发现很多都有是三五成群,边说边干,甚至是只说不干,这就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出工不出力,拿着扫帚转一圈,眼里没活,这个现象的改变,需要我们加强监督的同时,要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转变观念,求真务实,使他们成为脚踏实地的干家,而不是高谈阔论,天花乱坠的演说家.
三,以身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校园里,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而教师的示范作用,必定会给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相反,教师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也会给学生一种错误的导向.在校园卫生方面,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不能随手乱扔垃圾,见到地上的垃圾及时清理,及制止学生乱丢垃圾的行为并随时监督他们,使爱护环境卫生这一痕好习惯成为校园的一种风气,一种氛围.让学生想丢垃圾的时候会自惭形秽.如此一来,我们的校园还会不卫生吗?
做到以上这几点的同时,我觉得还有必要做以下工作,以巩固顺利开展校园卫生工作的成果.
第一,在校园醒目的位置或重点区域设置一些有关文明卫生的标语牌,如:"在美化环境的过程中,美化我们的思想""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等等,可以发动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自己在写标语的过程中体会维护校园卫生的重要性,也可以每个班级在自己的卫生区写上自己的标语,内容要经过审核,这样可以提醒大家,发动全校师生共同创造一个卫生洁净的校园.
第二:评选文明卫生个人与班级标兵,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带动大家的积极性,给予个人卫生标兵一定奖励,而班级卫生优秀的发流动红旗,努力营造一个争先进,抢一流的讲卫生创文明的氛围.
我校对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我校的校训是“尚德博学,和谐发展”,我们为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健康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 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提高自身素质。主要带领学生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和《论语》,并在学校室外张贴挂图,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二. 学习中外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作用,让学生借阅图书。
三. 举行升旗仪式,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国家建设过程中取得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四. “唱红歌”“学红事”教育学生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爱祖国,爱人民。
五. 做体操,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
六. 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并且进行了逃生演练。
七. 利用班会表彰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树立榜样,做好正面引导。
总之,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我校形成了和谐向上的局面。学校安全稳定,无出现一例安全事故;学生尊师守纪,团结互助,拾金不昧,已经成为了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学质量稳步发展。今后我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师生的不断努力,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会在上一个新台阶。
一、科学规划, 创建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增強育人的文化氛围
要进一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 进行整体规划, 使校园布局既体现办学特色, 又美观大方,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 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鞭策。校园环境不只是一种毫无生命力的物质, 一种摆设和装饰品, 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注入学校优良的校风和全校师生蓬勃向上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及共同的审美观。校园内花草树木应四季常青, 花开不断。文化环境的建设不但给人以美的感受, 更应该要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二、多渠道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宣传教育
发挥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 大力宣传学生文明行为教育内容。通过名人名言, 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学会审美, 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在学生活动范围内, 如教室里、宣传窗上要张贴《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八荣八耻》的内容, 教学楼和宿舍楼的走廊上应悬挂文明教育的格言警句, 校园内要张贴文明教育的提示牌语, 时时提醒学生要养成文明的好习惯.时刻提醒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人文的环境使学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 它对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养成文明行为的好习惯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荣, 什么是耻”, 明白究竟该弘扬什么、该反对什么, 进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
三、多举措补上“文明养成”课
大学生的行为是否文明, 不仅显示其修养和素质, 而且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就业和事业是否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 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 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 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 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当前, 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 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文明行为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 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 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 学校必须抓好学生文明行为教育, 这是时代的需要, 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高校应多举措补上“文明养成”课, 如通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远离烟草”等以杜绝校园不文明现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开展倡导学生从点滴小事中建立和谐与文明, 如在校园中不说脏话、不乱扔垃圾污物, 宿舍要保持清洁卫生等。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年级、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系列活动, 明确量化考核指标, 定期进行检查评比, 使构建文明校园活动细化、实化, 落到实处。构建文明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 让各类人才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 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 各得其所。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建设班级和年级, 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学校、年级、班级、宿舍同学的监督之下,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 在管理中调节自我, 在学习中完善自我, 养成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 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 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班级和年级,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四、教职工要以身作则, 起好表率作用
在学生的文明素质教育中, 教师的表率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针对种种不文明现象,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要求教师做出表率。如进入教室须关闭手机等。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 他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 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 始终严以律己。纵观古今中外, 但凡著名的教育家, 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 成为“万世师表”。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 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 因此, 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 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 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 体现出尊重学生, 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总之, 构建文明高校校园, 营造文明育人氛围应落到实处, 必须党政、工、团各部门和学生社团组织相互配合, 齐抓共管, 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努力构建一个整洁优美, 健康向上, 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
摘要:近年来, 高校校园不文明现象十分突出, 因此, 各高校必须科学规划、多渠道、多举措抓好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教育, 努力构建一个整洁优美, 健康向上, 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
一、 民族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
民族高校校园中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占了一定比例的,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造成了民族类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不同民族的师生之间会因为民族、地区等一些因素而出现一些不同情况,体现在生活习惯、行事风格的不同等方面。民族类高校要以维护少数民族利益为核心、培养民族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肩负党和人民历史发展责任为己任。
二、民族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我国民族类高校作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服务的高等院校,现如今正在蓬勃发展中,截止2016年,我国已建成包括985工程民族类高校1所、区域性民族类高校4所共计21所民族类高校。在民族类高校中,团结、平等、友爱的校园文化正蔚然成风,来自不同民族拥有不同文化的学生彼此之间求同存异,各级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民族类高校的社会声望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家发展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国民族教育事业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在迎接着新的挑战。
三、加强民族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一)进行正确引导,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
要把“民族理论和政策”作为每个专业的公共必修科目纳入教学中。在经常举办的各级培训班中把“民族理论和政策”作为重要的内容开展“四个认同”宣讲活动,以党校、团校、班级为阵地,以党团日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广泛宣传民族政策,加强“一个硬道理”、“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全校全体人员要认真贯彻党的“四个认同”基本政策,在认同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同一种制度、同一种奋斗目标的大前提下,充分发扬民族平等思想,让各族学生、教职工参与其中,多宣传民族政策,多开民族精神讲座会。
(二)增强各民族相互尊重的意识,培养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
学校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类高校与普通性大学之间的不同,学院和辅导员要了解自己学生的民族情况,合理处理好来自学生民族不同导致的矛盾冲突,以一种包容理解的思想去化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样,学生也要有对于其他民族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包容,共建一个和谐团结友好的民族高校文化氛围。
(三)重视各民族文化,传播优秀民族民间文化
民族类高校应该要成为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先进文化的重要窗口。开展民族民间文艺进课堂,培养大量民族文艺人才。不定期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节活动,传承并发扬不同民族传统文化,常开民族表演会,与民族学生一起过各少数民族的节日。将少数民族中的精彩通过一种合理的方式展现在广大学生面前,让学生普遍感受来自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美。
(四)坚持弘扬团结主旋律与彰显民族高校特色相结合,形成了共同信念
推进微博、微信、短信平台等新媒体体系建设,运用报刊、宣传栏、校园广播等传统平台,开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新战线。开展学校的民族品牌特色活动,通过各种活动使各民族大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和影响,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积极引导各族大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学校组织的特色活动。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同学们,在这如此美丽的校园里,我们怎么可以漠视那尽情飞舞的果皮纸屑,而不伸出双手去拣起,让校园清洁美丽呢?我们怎么忍心让洁白的墙体留下串串脚印,还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声呢?
同学们,美丽的的校园不仅仅只需要别人的付出,更需要你我的文明举止。文明是风尚,可以吹拂每一位学子的心;文明是花朵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文明是进步,它可以提升我们的形象。
同学们,在这如此美丽的校园里,你忍心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去破坏它的美丽吗?在楼道里,当我们行色匆匆地与老师擦肩而过时,我们可曾想到主动向老师问好;课堂上,当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畅游于知识的海洋中时,我们可曾想到在课堂上喝水、吃东西是对老师的不尊敬;办公室里,当老师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讲解完问题时,我们可曾想到向老师道一声谢谢。
其实文明礼貌就体现在这些平常的小事上,只有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我们是学校的主人,理应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建设我们美好校园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为此,学校团委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一、整洁着装,不穿奇装异服,不带首饰,为学校争光,以学校为荣。
二、按时作息,不迟到、早退,不旷课,认真及时完成作业。
三、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公物。节约用水用电,及时关水熄灯,杜绝“长流水”、“长明灯”现象。
四、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不在校内骑车,遵守交通规则,不围观,不起哄,不以强凌弱。
五、注意教室、操场等公共区域卫生以及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乱倒垃圾、随意践踏草坪等,拒绝零食进入校园,并注重保洁。
六、尊重人格,不恶言秽语;言谈优雅,不互相谩骂;团结友爱,不打架斗殴,不搞江湖义气。
七、言必行,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守信,知错就改,以正确的心态对待问题。
八、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学会主动与人交流、沟通;学会感恩。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对着阳光宣誓: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引领文明风气,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让文明不再是纯粹的理念,而是每个学生的自觉言行!让文明不再是外在强加的约束,而是内化的集体自律!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会使我们的大家庭象春天一样充满希望,象夏天一样充满活力。让我们争当校园文明的先锋,展示当代少年的风采!让我们共同铸造桂阳四中更加美好的明天!
桂阳四中
创建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文明标兵。
身为西京学院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为校园的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又时刻牢记着自己是一名中共党预备党员的身份,所以在文明校园的创建过程中,更应该起到表率带头作用。
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尊敬师长,爱护学弟学妹,把我们的校园带到文明,友善,和谐的氛围中去。
在此我保证做到以下几点同时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一、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乱丢杂物。
二、爱护环境——不践踏草坪,摘花折枝,不乱涂画、乱张贴、乱泼污水,不焚烧垃圾,垃圾袋装化并送入垃圾箱内。
三、举止文明—— 不破坏公共设施,不损坏花草树木,不浪费水电,不吃零食,上课时不使用手机。
四、言行文明——不说不文明的话,不做不文明的事,不留奇异发型,不穿奇装异服,不与异性交往过密。
五、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遵守校规校纪,团结友善,勤奋自强,敬业奉献。
我时刻不忘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严格按照以上标准要求自己,同时,我又是一名班干部,所以我会带领全班做到以上几点,以个人影响全班,以全班影响全系,以至影响全校,在全校范围内创造文明校园人人创,文明标兵人人当的良好氛围。
计应0801班
李燕茹
中国大学校园的文化风景,正在现代化的名义下得到整容。新建筑层出不穷,旧建筑也在被不断刷新。从北大、清华到复旦和交大,及广州、上海等地的远郊大学城,校园硬件设施的增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但此举对提升学校质量和国际排名,似乎没有实质性的推进,相反,它成为一件华丽的文化假领,阻止了大学行政官员的自我反省。
中外大学校园景观的诸多差异,乃是许多有过西方生活经验的学者的议论焦点。例如,西方校园建筑风格的美丽、典雅和深邃,为中国校园所望尘莫及。跟剑桥和牛津大学之类的学校相比,中国校园建筑历史短浅,又多千篇一律,造型死板,风格单调沉闷。现代化运动兴起之后,建筑物立面变得日益光鲜,却罕有可资继承的文脉。北大自我夸耀的“燕园”,是少数几座有人本主义特色的园区之一,但它不过是原燕京大学的校址,所谓北大的历史风景,没有一处属于自己,相反,在现代性的冲击下,旧燕园的建筑文脉也在逐渐消失。上海松江大学城的华东政法大学建筑,继承原校区(圣约翰大学)的风格,设计稿上有着哥特式的尖顶,却被有关部门以酷似宗教建筑的理由枪毙。现在它们站立在松江张家浜畔,犹如一堆刑天式的无头身躯。
中国高校多有互相克隆的超级政治塑像,但西方校园通常只有一些小型雕塑,材质从青铜到大理石,且多是造型独特的艺术杰作,如耶鲁大学图书馆前的女性生殖器雕塑,由著名华人艺术家林璎设计,成为美国现代雕塑的代表作之一,向人们暗示耶鲁是全球女权运动的策源地。雕塑不仅是一种景观,而且是重大文化事件的象征。优秀的大学并非只是思想教育的基地,更应当是人本主义精神的策源地。校园雕塑的普遍缺席,意味着为扩招而疲于奔命的中国大学,尚未推动这项文化基业的建构。
自由交流平台是西方大学的命脉,但中国大学校园却缺乏这类公共空间。上世纪80年代,它们曾以廉价小吃店的形式,活跃于学校的后门之外,由此构成了独特的“后门文化”景观。但那些廉价饭店如今多被“整顿”掉了,沦为令人感伤的记忆。扩招后的新校区,在仔细地剔除了各种生活场所(如廉价的小吃店、咖啡屋或冷饮店)之后,也被迅速修道院化,成为外观美丽的精神禁闭室。除了教室、食堂和图书馆,学生缺乏自由交流的公共平台,更没有私密交流的场所。我们甚至无法判断,当整个校园里布满电子眼时,仅剩的人本主义思想,究竟还有多少自由生长的余地?
中西校园景观的另一个古怪区别,在于我们拥有太多的高音喇叭和电子公告牌,由此成为图像和声音的双重噪源。而在哈佛、普林斯顿等著名学府,宁静才是校园的本质。所有的思想风暴,都保持了缄默的风度。但正如中国人喜欢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一样,大学行政领导,也热衷于发出权力的声音,它听起来就像是乡村拉线广播的历史延续。
一个更耐人寻味的差异还在于,中国大学校园没有墓地。学校只是学习工作的“单位”,师生跟学校之间,从未建立过生命级的关联。以耶鲁大学校园墓地为例,凡是跟耶鲁有缘的学人,都有在这里下葬的权利。死者们热爱自己的母校,希望死后长眠于此,以完成精神和肉身的双重回归。阳光下的墓地宁静而典雅,到处是怒放的鲜花,时而有学生在这里散步,探寻生命的奥义,甚至还有恋人在其间谈情说爱。教堂和墓地都跟信仰密切相关,于是,这两种事物便成了校园精神的坚实根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内涵高度概括的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学校和谐校园构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校园是人才培养基地, 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校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以“社会和谐”保障“校园和谐”。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 民主法治是第一位的, 依法治校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没有依法治校, 就谈不上公平正义;没有公平正义, 也就不会有安定团结、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因此,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弘扬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 主要包括法治的善治精神、民主精神、人权精神、公正精神、理性精神和和谐精神。实现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 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师生法律素质
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民主法治的基础性工程, 是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工作,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变以往法制教育重法律知识传授、轻法律意识培养的教学方式, 将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对师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上来, 突出民主、自由、平等、秩序等法的基本精神, 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和法治生活方式, 培养良好的法治文化。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形式, 传播法律知识, 弘扬法治精神, 提高法律素质, 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律思想文化基础。通过法制宣传教育, 使师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具备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义务意识和法治观念。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内心能够信仰宪法和法律, 从而使人们在行为上服从宪法和法律, 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正如卢梭所说:“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 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 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二、坚持依法治校, 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
“良法善治”是法治的本质, 也是法治精神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属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1]依法治校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 完善学校各类规章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管理体制。学校管理者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建立依法治校的专门法制工作机构, 配备专兼职法制工作人员, 或聘请律师作法律顾问, 对学校的管理事务提供咨询、决策的法律服务, 依法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依法治校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制度管权, 用制度管事, 用制度管人, 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上来, 努力营造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
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 是依法治校的有力保障,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走向滥用权力, 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直到把权用到极限方可休止。”[2]学校管理者应树立民主精神, 尊重教职工和学生的民主权利和独立人格, 尊重并维护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和民主监督权。要切实保证以“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为主要形式的校务公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依法保障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要充分发挥教代会、职代会、学代会等组织的作用, 建立党的监督、行政监督、检查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相互联系的机制, 以限制、约束、监督管理者,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树立“无救济, 则无权利”的法治思想, 建立和完善学校师生员工权利申诉和司法救济机制, 切实保证师生员工的陈述权、申辩权、知情权, 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实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使校内的违法行为得到处理, 师生的合法权利得到保护, 民主法律制度得到张扬。
三、倡导和谐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
法治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时代不同、社会不同, 法治精神的核心亦不同。在当代中国, 社会发展的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精神凸显为法治精神之核心。[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 求同存异”。这就是说, 和谐不是光指统一, 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 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 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和谐校园是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和保障人权, 以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广大师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主体, 是学校最核心的资源和提高竞争力的源泉。坚持以人为本, 要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和激励人, 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师生员工才能和潜力的发挥, 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宽松环境和健康向上的和谐氛围。使校园充满活力, 使一切有利于师生和学校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不断增强校园创造活力。
四、培养先进校园文化, 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灵魂。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和正确方向。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 又包括大学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学校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4]学校要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 营造浓厚文化气息氛围,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道德情操、学术科技、社会实践、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 培育学校精神。坚持依法治校, 维护安全稳定, 全面培养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稳定意识和大局意识, 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 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 保证校园安定有序, 秩序井然。还要搞好学校和社区的关系, 借助政府和社会力量,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共创平安校园。维护学校正常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 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5:199.
[2][法]孟德斯鸠著.郭立坚等译.论法的精神[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183.
[3]弘扬法治精神三人谈[N].法制日报, 2007-8-17.
【校园精神文明】推荐阅读:
德育创新活动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07-04
《弘扬雷锋精神 建设文化校园》档11-08
关于雷锋的作文弘扬雷锋精神共创文明校园07-02
平掌小学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总结06-13
中国科技大学用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09-29
校园文明之星文明事迹12-04
文明校园巡礼09-28
文明校园共创和谐05-28
学校校园文明标语06-03
题目:构建文明校园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