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信息管理系统

2024-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治安信息管理系统(精选8篇)

治安信息管理系统 篇1

高校学生治安信息管理工作是高校安全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各个高校治安工作的复杂和琐碎程度不同,其学生治安信息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也有差别,但是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基本都是通过建立各种纸质档案,由工作人员定期手工更新的方式进行管理。面对校内数以万计的师生员工,其治安信息管理工作不仅困难,而且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2数字化校园概述

如今,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IT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可以说,人们正在逐渐融入和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数字化环境。高校的数字化建设是高校自身信息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信息管理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在信息技术瞬息万变,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逐步改善教育和管理模式的具有高度前瞻性和统一性规划设计的长期性工作。杨应宝指出“作为高校发展的长期目标,高校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和实施已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尤其是高校数字化校园的系统规划,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因此,数字化校园将是未来各所高校不断优化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育信息管理工具,也是更加突出自身办学理念和内涵,展现自身形象和地位,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产生积极变化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校园也就是信息化校园。许鑫和苏新宁指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实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虚拟教育环境。”苏顺开指出:“所谓数字化就是指把有关行业的人、财、物等事务都用“0”和“1”这两个数字表示,并利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其事务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以及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校园自身的网络设备为基础,以计算机等网络设备为终端,以当前的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包括: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通过高效整合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数字化信息形成一个巨大的教育信息管理虚拟资源池,在一定安全认证和统一管理的保障下,使各类用户群在自身的权限内,通过使用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在不限时间和空间的前提下,利用各种基于网络技术开发的应用软件合理地调用和分析与自身工作有关的信息资源,从而创造一个信息数字化和通信网络化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提高学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无限延伸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范围。

3数字化校园的发展状况

治安信息管理系统 篇2

1 火车站区域治安及管理现状分析

厦门火车站作为厦门经济特区的重要窗口之一, 商铺众多、人车混杂、人员密度高、治安环境复杂。

1.1 治安管理现状

日常情况下每日到达跟出发的旅客在5~6万人次左右, 在火车站广场休闲、换乘、等候人员可达4万人次左右, 加上周边商贸、地下商场以及公交换乘人员近8~10万流动人群。综合统计, 厦门火车站日均人流量在15~16万人次左右, 在重要节假日人流量可达20~25万人次, 属于厦门人口高度密集的区域, 且具有流动性强、成分复杂等特点。面对这样的治安形势, 公安机关在火车站治安监管方面, 特别是对旅客及广场闲散人员的管理, 仍停留在“被动防范”阶段, 诸如:旅客随机抽查、危险品检查、候车室视频监控等传统管理。

1.2 治安管理难题

公安机关在铁路交通治安监管上缺少信息化支撑平台, 治安管理上面临着一些难题, 如:无法通过快速甄别出入旅客的身份, 对犯罪分子及在逃人员进行精准的打击, 即缺乏“预防手段”, 使得火车站成为犯罪分子藏匿、逃窜的重要途径;对旅客进入站点及上车时无法全面核实乘车人与购票人是否身份匹配;目前在用的验票闸机未采集身份证信息, 身份证核验工作仍在候车大厅入口靠人工完成;公安机关至今仍无法协调获得旅客购票信息, 开展人员动态管控和警种情报研判;各地铁路公安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共享渠道。

2 系统研究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在传统警务方式无法有效加强火车站点治安管理的背景下, 研究设计火车站治安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厦门火车站旅客信息及火车站广场流动人员的管控, 可有效破解治安管理难题。

2.1 系统研究设计的可行性

2.1.1 良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

近几年来, 厦门公安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公安信息通信网各类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主要公安业务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提升了民警工作技能, 增强公安整体化防控能力, 提高了精确打击能力, 创新了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总之,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破解公安机关在重点区域的治安管理难题。

2.1.2 涉及的硬件设备技术成熟

本系统涉及的固定、移动式二代证读卡器具有体积小巧, 操作简便, 认证准确, 扩展灵活, 通用性强, 可定制等特点, 在全省公安机关旅馆业信息系统中得到广泛并成功应用;火车站口闸机实现系统模块化设计, 具有高识别率, 可定制等特点;视频监控技术, 图像抓拍等在各级公安机关和社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成熟。而且以上设备均可提供友好的接口。

2.1.3 系统功能将采用主流技术实现

以VS.NET为开发工具, 采用SOA服务型架构进行设计, 以B/S的主流三层式架构体系为支撑, 以Oracle为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信息都将采用纯浏览器为载体, 结合严谨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软甲架构为基础, 结合先进的数据加密、解密、压缩等手段在软件基础架构层上提高平台的负载及效能, 支持分布式部署及硬件层面的应用及数据库负载均衡架构, 确保整体平台软件的先进性、拓展性及兼容性。

2.2 系统研究的现实意义

2.2.1 为公安机关开展信息研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利用身份证阅读器的机读特性, 采用固定、移动两种模式对火车站及其周边人员的身份 (含视频、图像、车票信息) 进行快速采集、关联、存储, 建设火车站旅客身份信息资源库, 构建厦门市火车站旅客信息数据中心, 为公安机关开展情报信息研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2.2.2 增强公安机关预警防控能力

将采集的进站人员信息与公安机关“黑白名单库”进行快速比对核查及预警, 有利于追逃和布控工作的开展, 有效提升对犯罪分子打击的精度与力度, 对不良企图的人员起到震慑的效果, 进而加强对火车站人员动态管理控制力度。

2.2.3 预防和打击贩卖火车票行为

系统对进站旅客进行检票, 经过对车票解码获取其绑定的身份证号码, 与持票旅客身份证比对, 确保一致, 有助于预防和打击贩卖火车票违法犯罪行为。

2.2.4 提高群众对公安机关满意率。

系统的建立将对违法犯罪活动起到震慑作用, 不断提高铁路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 进一步净化火车站及周边区域的治安环境, 规范旅客行为, 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进一步提升政府形象, 营造“平安出行”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浓厚氛围, 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出重大贡献。

3 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

3.1 系统硬件设施

进站闸机、二代身份证读卡器、高清摄像头、值班室大屏幕、数据库服务器、视频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告警服务器等硬件设备。

3.2 系统设计思路

火车站旅客通过进站口闸机时, 刷二代身份证和车票, 闸机采集二代证和车票信息的同时触发进站口高清摄像机进行进站旅客图像抓拍, 然后将采集的二代证、车票和图像信息发送到铁路公安处指挥中心服务器, 服务器端通过相关的业务对比 (例如和黑白名单比对, 判断车票等信息的有效性、提前进站时间等) , 将是否开门的指令发送给闸机, 并将数据统一存储在火车站旅客信息数据库。闸机接收到指令后, 做出相应的操作。火车站进站口视频图像信息集中存储在铁路公安处指挥中心视频存储服务器上。系统还针对预警信息进行处理, 即将预警信息通过短信通知值班民警, 并将预警人员图像推送到相应火车站点监控室监控屏幕, 实行声、光预警。

3.3 系统功能介绍

从使用者的视角, 分别从进站闸口管理, 站点监控管理, 系统后台管理, 移动巡检系统四个部分进行功能介绍。

3.3.1 进站闸口管理

通过对厦门梧村站、高崎站和北站各入口处加装闸机通道, 闸机内嵌身份证阅读器 (定制开发) , 并在通道上方架设高清摄像机, 实现对出入旅客的身份证信息、车票信息、视频信息、图片信息的自动同步采集, 并将采集的信息发送至系统后台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相应处理和集中存储。

3.3.2 站点监控管理

系统设计为厦门梧村站、北站和高崎站三个站点提供站点管理功能, 为三个站点的值班民警提供日常的排班管理、火车站闸道的统一监控告警视图, 还提供旅客信息, 旅客出入站信息及多媒体视频信息等进行信息的模糊匹配、精确查询、高级查询等信息查询检索服务, 并将查询结果和各进站闸口的预警信息显示在监控室设立的大屏幕上。

3.3.3 系统后台管理

此项功能是系统的核心。主要实现对授权用户统一身份认证管理;实现对旅客信息、监控录像的解压、解密、分类存储管理;实现“黑白名单库”的统一维护管理;开展数据比对及各类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管理;实施短信告警, 开展系统日志管理;实施对闸机和摄像机等系统所涉及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3.3.4 移动巡检系统

利用二代身份证移动手持设备的机读特性快速收集火车站及周边广场流动人员的身份信息资料, 并进行离线资料存储;通过手持设备存储“黑白名单库”, 将采集到的人员身份信息与“黑白名单库”进行快速比对, 同时对告警信息进行离线存储;通过手持设备上的同步按钮实现对移动手持设备内置“黑白名单库”与数据中心“黑白名单库”的同步更新动作;通过手持设备“一键同步”功能将存储的采集信息自动导入后台服务器进行统一存储, 同时可根据需求, 实现对手持设备中离线存储资料的归档、删除、备份操作。

4 结语

本文所设计的火车站治安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将实时、准确的采集火车站旅客身份、图像、车票信息和旅客进站视频图像信息, 通过移动手持设备采集火车站广场流动人员的身份信息, 构建起厦门火车站旅客信息数据中心, 进一步加强了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员动态轨迹的掌控。将进一步创新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模式, 有效破解火车站治安管理难题。

参考文献

[1]视频监控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用新趋势——高清化、智能化.

[2]楼观涛, 韩鹏霄, 周东平.手持式二代证初始化信息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J].警察技术, 2008 (5) .

[3]茹志鹃.基于TCP协议的Socket数据通信[J].科技信息, 2012 (13) .

[4]常公平.铁路自动检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8) .

[5]杨剑, 张建丽, 李晓亮, 等.GSM短信猫客户群管理系统开发研究[J].今日科苑, 2010 (24) .

[6]陈华.铁路客运站安检区高清监控NVR应用与设计[J].中国安防, 2012 (7) .

[7]曲日.城市轨道交通中闸机智能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技术的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 (5) .

治安管理新法上路 篇3

“‘足球流氓’一年不能看球赛”,“飞机上打手机可能被拘留”,“发‘黄段子’要受罚”——六个月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通过的《处罚法》,因为涉及诸多贴近日常生活的新列款项,早在正式上路前就备受瞩目。

而1987年1月1日起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施行19年之后已然淡出历史。

一周前,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公安机关的基层民警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公安机关《处罚法》知识竞赛,广东最终夺冠。

自2005年8月28日该法通过以来,全国不少地方公安机关都自发举行了类似的知识竞赛或培训。

公安部一位负责相关事宜的官员说,这部新法有许多新内容新特点,不仅公众需要了解,警察作为执法者,更需要深入理解和认真准备,保证在生效之前,将这部“涉及人群最广、与百姓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律中的各项条文都“烂熟于心”。

八年前即已启动前期调研起草的《处罚法》,不仅反复征求各地基层公安机关的意见,还尽可能地纳入了专家和群众的建议。

“对于群众参与环节,我们通常采用座谈的形式,邀请包括小区居委会成员在内的群众代表参加,同时请公安人员回避。”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执法指导处副处长张晓鹏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拘留人数会不会大增?

“以后遛狗得格外小心了,我们家‘欢欢’特活泼。”北京西城区汽北小区的居民王女士对记者说,她的宠物狗白色京叭正一个劲儿地上蹿下跳,想要挣脱主人手里的繩子。

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早就开始关注《处罚法》,尤其对其中关于宠物的章节,几乎能够“倒背如流”,她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我可不想被关起来。”

根据《处罚法》第七十五条规定,饲养宠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以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驱使宠物伤人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像王女士这样关心《处罚法》的市民不少,因为此次新法中出现的许多变化都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最受关注的就是它的处罚面大幅度扩张,接受处罚的行为由原来的八类73种变为现在的五类238种。类别虽然缩减了,但新增加的百余种具体行为,覆盖了不少近年来出现的社会新现象,除了宠物伤人以外,还包括噪音扰民、发黄色短信息、偷拍偷窥他人隐私、强行乞讨、扰乱大型赛事比赛秩序、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等等。

“238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事实上,很多条款里面还涵列了‘等’、‘其他’这样的字眼,这就意味着行为种类的计算并不会那么精确。”公安大学治安系副教授罗振峰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强调说。

他认为,在一些行为的界定上,要做到处罚有据,也给执法机关带来了压力。比如说公共场所拉客招嫖,如果要具体落实到某一个发廊小姐,她是在拉客招嫖还是在招揽发廊生意,可能很难判定操作。

同样,对于“发黄段子最高可处10日拘留并罚500元罚款”,不少民众也存有疑惑:“朋友之间发发‘带色’的短信也要管?”

对此,张晓鹏给出的解释是:短信息骚扰属于侵犯他人人身权的常见行为,因此被吸收到《处罚法》中。“一方面,条文规定的是‘多次发送’且须‘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另一方面,虽然法律没有规定‘告诉才处理’,但一般来讲,还是要基于被侵害人的控告或者举报而定。”

记者留意到,此次处罚行为数量大幅度增加,而大多数处罚都有拘留,这会不会导致拘留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呢?

“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和谐社会’,既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也不能动辄予以行政拘留处罚。”张晓鹏说。但他同时坦言,拘留人数的确可能会有所增加,但目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所的建设情况与实际工作需求尚有较大差距,还需要地方财政给予积极支持,提供有利的执法保障。

警察权力扩大还是缩小?

此次新法规定中,罚款数额的大幅提高也颇为引人注目。《条例》中处200元以下罚款的居多,而《处罚法》中罚款标准限额多为500元和1000元。

另外,处罚种类也有增加,在以前的警告、罚款和拘留这三种处罚的基础上,新增了“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以及对外国人适用的“限期出境”和“驱逐出境”。

对于新法中的这些变化,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教授张树义曾撰文指出,处罚范围扩大、种类增多、罚款额度的大幅提高,这些变化意味着警察的权力得到了较大扩展。他认为,应当根据有权力必有控制的“权力制衡”原理,相应地加强对警察权力的控制。

“对于警察权力,我认为不能够用‘大’和‘小’来简单衡量。此次修订对于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言,应该说是宽严更适度了,处罚更规范了,程序更严格了。”张晓鹏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张晓鹏表示,罚款数额的增加,主要是依据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986年以来20年的变化,尽可能参照经济总体发展的幅度,按比例实施。

资料显示,《条例》通过的1986年,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899元,而现今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已增至当年的近10倍。

专家称,《处罚法》对警察权力的限制和规范,体现在具体的细则和处罚程序的细化上。

《条例》规定,拘留为一天至15天以下,新法则按照不同的违法行为,将拘留区分为5天以下,5天至10天,10天至15天。

“这显然是对警察的限权。”罗振峰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一天到15天的跨度过大,意味着警察自由裁量权幅度过大,很可能带来对人权的损害。现在细分为三档,从根本上限制,再‘自由’也只有五天的范围。”

张树义认为,《处罚法》不仅通过对拘留、罚款在一定幅度内的细分来控制自由裁量权,条款中体现的治安处罚比例原则、公开公正和保障人权原则,以及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等,更是隐含着对自由裁量权的制约。

对警察权力的规范和限制,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就是对民众权利的保护。《处罚法》自2005年8月通过以来,其对公民人权的保障和鲜明的人性化色彩,就一直被视作“亮点”之一。

新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法的;70周岁以上的;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这四类人违反治安管理时,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只裁决不执行”。

同时,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时间也

在缩短。传唤从《条例》中规定的12小时,改为《处罚法》中规定的一般不得超过8小时。而对于《条例》中没有规定的办案期限,新法中也限定为一般30天,最长不超过60天。

罗振峰说,既要保障人权,又要保证公安机关能够依法办案,在立法时,这些相关规定往往都是争论得非常激烈的地方。比如传唤,公安机关当然是希望越长越好,以便查案,被传唤人却希望越短越好。“时间过长确实不利于保障公民人权,因此从12小时改为8小时。”

以法律手段规范警察办案程序

2002年陕西出现“夫妻家中看黄碟被抓”案,2003年四川驚现“三岁小思怡活活饿死家中”惨剧……这些事件一次次引发人们对于警察权力的思考和质疑。如何有效避免公权力对私权力的“合法侵害”,也成为媒体学界持续讨论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程序的意义和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3月1日开始实施的《处罚法》第四章从原来的10条扩充到了现在的35条,在处罚程序方面有了明显的细化和改进:检查时须出示工作证件和检查证明文件,人民警察在办案过程中规定有三种情形必须回避,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陈述和申辩……

此外,《处罚法》还专门新增“执法监督”一章,详尽地列明11种警察在治安管理执法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并新增明确规定,对发生违规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领导进行行政处分。

《处罚法》第九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2000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

尽管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和质疑,但是此次新法中听证程序的引入仍然博得了喝彩。

“新法明显体现出了对程序的重视。”罗振峰翻开桌上的《处罚法》小册子,指着第七十九条中的“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这句话提醒记者注意。“这是新增的,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罗振峰说,《刑事诉讼法》和现行《条例》中一直有明文规定,严禁公安机关及其警察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这样收集而来的证据能否使用。这次《处罚法》做出这样的规定,在法律条文中还是第一次。

治安信息管理系统 篇4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民主协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依法规范发展社会组织,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的关爱服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做好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完善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改进信访、人民调解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平安祥和。

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必须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监测预警应急机制,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做好地震、测绘、地质等工作。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严格监管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公安局治安大队治安管理工作汇报 篇5

一是组织开展清剿赌博机的专项行动

元旦以来,该大队针对群众反映部分乡镇利用赌博机赌博犯罪的突出问题,制定专门工作方

案,从治安大队及派出所抽调警力组成行动队,采取明查暗访的形式,深入关帝庙、朱楼、唐寨、周寨等多个镇展开清剿行动,现场查获并收缴赌博机32台,均当场予以销毁,同时对围观群众进行现场说法宣传教育,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二是严厉查处“黑网吧”

为深入开展查处“黑网吧”专项行动,打击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治安大队网监民警经摸排发现在朱楼、关帝庙两镇存在“黑网吧”。元月7日,治安大队组织警力,会同工商部门联合开展清查“黑网吧”专项行动,一举在朱楼、关帝庙两镇辖区内查处并取缔“黑网吧”3家,扣押非法经营的电脑主机5台。

三是强化旅馆业阵地控制

“冬季行动”中,该大队特行中队为强化旅馆业基础工作阵地控制,加强对旅馆业治安问题的信息研判,并积极主动利用网上巡查、电话督促、实地查看等形式敦促业主及时上传住宿人员信息,使旅馆业信息平台切实发挥作用,为公安现实斗争服务。

四是开展“两会”安保大清查

治安管理学 篇6

在我国,公安机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代的军警不分到近代专门公安机关的建立,我国的公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的公安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实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一下我国公安机关派出所的有关问题。

我国的公安机关主要有公安部,作为国务院的职能部门,负责全国的公安管理工作;各省(直辖市)的公安厅(局),各地市的公安局,各县区的公安分局,县以下设置公安派出所。中国公安机关的职责是: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防范、打击恐怖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管理交通、消防、危险物品;管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国籍、入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场所和设施;管理集会、游行和示威活动;监督管理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监察工作;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公安机关的性质;公安机关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和刑事执法机关。这一概念道出了公安机关性质的三个方面:即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行政机关和刑事执法机关;公安机关具有武装性质。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这是公安机关的阶级属性,也是它的根本属性.因为它表明了公安机关的阶级本质,是公安机关性质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正是因为这一鲜明的阶级性,使其成为国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占据了国家政权的重要地位。国家赋予公安机关以不同于普通行政机关的各种强制手段,以完成公安机关所担负的治安管理的职能,同时也使公安机关成为国家其他行政管理活动的坚强后盾。我国的公安机关不单纯属于行政机关,而是兼有刑事执法职能的行政机关。根据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承担侦查和执行刑罚的职能,与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共同完成惩罚犯罪的任务,因而公安机关又是我国刑事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刑事执法机关。公安机关的武装性质,主要表现为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警察组织,执行武装性质的任务,配备武器装备。

“派出所”本身是一个舶来词,源于日本;本意是派出分支机构的意思,在日语中并不特指警察机关,任何一个国家机构都可以有“派出所”,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派出所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就是我们所说的派出所。我国在1946年成立公安机关公所,1948年改称公安分驻所,1950年改称派出所。它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是多功能综合性的作战实体。根据1954年颁布的《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第一条规定:“第一条 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财产,保障公民权利,市、县公安局可以在辖区内设立公安派出所。”2007年正式实行的《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规定:“设区的市公安局根据需要设置公安分局。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派出所。”由此可见,派出所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第二,公安派出所是基层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第三,公安派出所是具有防范、管理、打击、服务等多种职能的综合性战斗实体。

在我国派出所依照国家治安管理法规和上级公安机关规定的权限行使职权。首先,派出所为公安系统的基层组织,上级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派出所,因此,公安派出所属于上级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其次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公安派出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行使职权,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第三,公安派出所不是同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公安派出所在同级政府的日常工作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派出所在业务上受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在政治和财政上同时受同级政府部门的领导。派出所依照国家治安管理法规和上级公安机关规定的权限,其主要任务是:坚决贯彻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同犯罪分子作斗争;防、控各种事故的发生,管理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卫国家安全。依地区、社会情况、人口多少等诸因素的不同可分别设立城市派出所、农村派出所、水上派出所、铁路派出所、工矿派出所、治安派出所等。派出所设所长、指导员、户籍民警、内勤民警,有的还设治安民警。派出所的职责概括为:管理户口;向群众宣传法制,组织发动群众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组建治安保卫委员会;发现掌握嫌疑分子,教育改造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预防、制止犯罪活动;管理特种行业,维护公共秩序,预防治安灾害事故等。在工作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使治安行政管理同群众的安全防范密切结合。

根据公安机关组织条例以及人民警察法,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公安派出所的主要职责有:

(一)收集、掌握、报告影响社会稳定和治安大局稳定的情报信息。《公安派出所执法执勤工作规范》中第二十九条规定情报信息的范围包括:

1、社会各界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的反应;

2、可能引发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线索及苗头;

3、敌对组织、邪教、会道门以及其他非法组织活动的情况;

4、预谋实施爆炸、杀人、抢劫、盗窃等犯罪活动的情况;

5、因各类民事纠纷可能铤而走险、制造事端的危险人员情况;

6、其他可能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的情报信息。第三十条规定收集情报信息的方式主要包括:

1、在重点场所、要害部位物建治安耳目、信息员;

2、依靠基层组织、治安积极分子等收集情报信息;

3、通过人口调查、阵地控制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

4、通过接触重点人员了解掌握情报信息。并要求对获取的情报信息应当及时上报,并注意日常积累分析。

(二)根据户口管理法规和规定,管理辖区内的实有人口(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境外在本辖区居住人员)具体工作是:对公民颁发、查验身份证件;对常住人口,应当做到底数清楚,重点掌握有违法犯罪经历和有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的身份和现实表现;对暂住人口进行登记、办证,掌握全部暂住人口的身份、暂住理由、户籍所在地等情况;对境外人员应当督促其在法定时间内到公安派出所申报住宿、居留登记,掌握其姓名、国籍、居留事由和居留期限; 根据国家的户口迁移政策,对申请入户的“农转非”人员进行审核、控制,符合入户条件的报上级公安机关审批等;

(三)查破本辖区内各种治安案件和一般刑事案件,协助上级公安机关侦破重大刑事案件;

依法查处治安案件,调解治安纠纷;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违反治安行政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罚;

(四)对辖区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感化、挽救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青少年和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和少教人员;对依法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监外执行和被假释的罪犯进行监督改造,对公安、司法机关确定监视居住的刑事案件被告人依法执行;

(五)对辖区内的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治安开展安全检查监督,依法监督、指导辖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治安保卫工作,组织、指导单位保卫组织和群众开展安全防范;在辖区内开展以治保会为主体的多层次的群防群治工作,预防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六)对公共娱乐服务场所、特种行业及内部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清查等事项。《公安派出所执法执勤工作规范》第七十七条规定治安检查的基本内容包括:

1、有无营业许可证照及其项目变更情况;

2、房屋建筑的出入口、紧急通道畅通情况,安全指示、警示标志设置情况,防盗设施安装情况;

3、易燃易爆物品存放情况;

4、配备治安保卫、保安人员情况;

5、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建立落实情况;

6、治安秩序情况;

7、从业人员情况等。

(七)配合消防等有关部门,实施消防监督管理,预防火灾、爆炸、中毒等治安灾害事故;动员组织、指导辖区单位和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建立群访群治组织,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接受群众报警求助,为群众提供服务。

犬只治安管理对策分析 篇7

关键词:危害,管理,对策

一、养犬的社会危害

(一)犬只伤人事件频发,严重威胁公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居民养犬情绪日渐高涨,犬只种类与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犬只伤人事件每天都在大量发生。犬只伤人,导致我国狂犬病发病率明显上升。2015年1月狂犬病病发78例,死亡95例。截至2015年8月,北京已报告7例狂犬病患者,同比去年翻倍,6人死亡;上半年动物致伤登记人次超8万。感染狂犬病,当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救治,感染者一般在3天内就会死亡,死亡率100%。这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毫无心理预期的情况下,突然被犬只扑咬而形成的心理冲击,对人的精神健康也会造成长期严重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在儿童时期的过度惊吓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

(二)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严重妨害社会公共秩序

犬吠噪音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休息,尤其是夜间犬吠影响居民休息,引发大量的邻里纠纷,有损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已成为目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经常可见有人街头遛犬招摇过市,随意出入公园、商店、饭店、医院、银行等公共场所。特别是在部分新建小区,犬只数量多,有些养犬人撒犬乱跑或遛犬不拴链,甚至在小区内居民公共活动区域自发形成犬只聚集区,使过往行人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遭受惊吓。

(三)管理措施不到位,污染社区生活环境

部分养犬人经常携犬上街,致使犬只随地便溺等现象十分普遍,污染人居环境,增加群众生活不便,加重环卫工人负担。由于犬只排泄物及饲料不能及时妥善处理而污染环境,产生难闻的气味,滋生大量的蚊蝇,影响市容和社区环境卫生。

(四)犬只被遗弃问题严重

犬只遭遗弃有许多原因:担心犬只传染疾病;犬只生病、残疾;饲养成本过高;居民迁往新址后,新环境不适宜养犬等等。这些被遗弃的犬只由于缺乏管理,无人饲养,到处乱窜,乱拉粪便,极易传播犬绦虫、弓形虫、犬钩虫等多种疾病。同时,流浪犬没有定期注射疫苗,尤其是携带有狂犬病病毒的流浪犬只对市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形成威胁。

二、养犬治安管理相关规定

(一)缺少全国性养犬管理法规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的养犬管理主要以禁止养犬为原则,管理依据主要是国务院制定的《家犬管理条例》及各省的配套办法、细则。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台了主张限制养犬的管理规定,尽管近年来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大多数城市都对原来的规定作了调整,但是在限制养犬的立法宗旨方面并没有原则性的改变。我国尚无养犬管理的统一立法,当前对于犬类管理的规范多集中在专门性动物法规之中,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动植物检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侵权责任法中》等。

(二)养犬登记

犬只管理区域限养、禁养规定。大多数地方性法规将犬只管理区划分为严格管理区与一般管理区。一般管理区为辖区内的农村地区,一般管理区内养犬人饲养危险犬的,应当对危险犬实行圈养,在圈养地点应设置警示标志。严格管理区为城市化地区以及乡镇辖区内的住宅小区和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建成区;严格管理区内个人养犬的,每户限养一只;严格管理区内禁止饲养、销售、繁殖危险犬;除免疫、诊疗外,不得携带外出;因免疫、诊疗携带外出的,应当装入犬笼。

(三)养犬行为规范

以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辽宁省养犬管理规定》为例,该《规定》列举了12类养犬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例如,携犬出户应当避让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携犬乘坐电梯或者上下楼梯的,应当避开高峰时间并主动避让他人,并为犬只戴嘴套或者装入犬笼;不得转借、涂改、伪造和倒卖《养犬登记证》,遗失的应当申请补发;犬在户外排泄粪便,养犬人应当即时清除等等。

(四)法律责任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养犬行为,根据违法事实及其情节轻重,可以依法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分别给予没收犬只、吊销《养犬登记证》、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通常由公安机关负责查处的有关违法养犬行为主要包括:违反养犬登记与限养、禁养规定的行为;违反养犬行为规范的行为;违反犬只经营规定的行为等。

三、养犬治安管理对策

(一)宣传到位,改善养犬管理与服务

公安机关负责养犬管理工作。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及社区宣传栏加强宣传,以提高犬只主人的责任心。对于犬只扰民伤人的事件,要及时通过微博、短信等形式及时通报。同时,社区民警也可以采取与犬只主人签订加强犬只管理责任书的形式,明确责任,防止犬只扰民、伤人的事件发生。

公安机关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也应当继续改进养犬服务质量。比如应当公布举报、投诉的渠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在法定工作日内告知举报者、投诉者。通过养犬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通报信息,研究对策,及时解决养犬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同时,应当考虑将养犬登记率、养犬人培训率、养犬违法行为查处率等指标纳入公安机关的工作考核内容,对辖区内出现犬只伤人扰民、违规养犬遛犬等违反养犬管理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实行责任倒查。

(二)强化社区管理模式

鉴于公安机关管理的有限性,在犬类管理中应该特别引入“社区管理模式”,要求所有的社区在一定范围内划定遛狗区;同时,就像成立业主委员会一样,应该强制性要求各小区建立健全养犬人自律协会和公约,对养犬户进行自管、自律、使养犬家庭能自觉遵守法规和社会公德,公开向社区全体居民做出承诺;管理部门则应要求所有犬类必须同时拥有准养证和免疫证,出门时必须挂在犬脖子或链索上,以便于社区居民和保安识别。必要的时候,可探索居民养狗的“近邻同意条款”,以约束养犬人不对邻居造成侵扰。

在日常管理方面,通过小区志愿者参与管理,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共同纠正犬类污染环境、公共场所遛狗不遵守时间而影响他人安全、随意抛弃犬只及犬只尸体等不良行为。

(三)借鉴国外经验,对犬只实行有序管理

1.在立法过程中,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理念

比如收费制度方面,国外一些犬只管理较好的国家,在养犬准入条件方面大多数实行高标准与低收费相结合的原则,关于犬只的领养条件,发达国家均明确规定,犬只饲养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入门条件,比如年龄限制、在规定的机构为犬只办理登记注册等。而相对应的注册费用却非常低。

2.创建全国联网的犬籍管理制度

犬籍登记制度,已在国外的养犬管理中普遍使用。犬籍登记制度始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目前,上海、深圳、济南、南京、郑州等地都将犬只注射电子芯片写入地方性法规中。犬的“芯片身份证”包括犬只资料、养犬户姓名、地址及联系方式等内容。这样做既能全面掌控地区养犬数量,提高严格管理水平,又能解决现实中一些养犬人不给犬带犬牌、病死犬被随意抛弃、犬伤害人很难确认责任人等问题。当前我国犬籍管理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建立犬只户籍管理制度的城市较少,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纳入犬只管理的比例很低。针对目前犬只伤人扰民现象突出,创建全国联网的犬籍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3.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

在对养犬违规行为的处罚上面,世界各国制定的标准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理念,即严惩违规行为。例如在英国,如果犬只的叫声太大,主人很可能会被罚款,罚金设置高达5000英镑。在加拿大,犬只出门,必须要带上链条和清理粪便用的塑料袋,警察如果发现犬只未携带链条或随地大小便,将对主人处以80加元的罚款。我国在缺少全国性统一立法的前提下,地方在制定养犬管理规定的时候,也缺乏细致的规定,处罚力度不够。在《辽宁省养犬管理规定》中,在养犬重点管理区内养烈性犬、大型犬的;遗弃、虐待犬只等行为也仅仅规定了由公安机关对违法的个人处二千元罚款。《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5条第1款也仅仅规定了两种处罚的情形:饲养动物干扰正常生活和放任动物恐吓他人,最高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相关的立法机关可以考虑在法律法规中增加违法行为的处罚情形,加大处罚的额度,以此来警醒犬只主人的行为。此外,对于出现犬类伤人的案件,警方还可对多次被举报或被处罚的养犬人进行重点管理,建立养犬违法记录档案。

(四)设立犬只收容机构,对犬只实行人道化管理

在当代社会,人们一再呼吁文明和谐,对养犬不能放任自流,但更不该动辄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大肆捕杀、滥杀。对动物粗暴处置的执法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管理人员的执法文明程度,并可影响到对人的执法方式,进而与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程度相关联,因此不可等闲视之。应当考虑由政府或鼓励、协助民间组织和公民个人设置犬只收容机构,收容流浪犬、主管部门依法没收的犬只等,犬只收容机构的运行经费可由政府补贴、社会捐助及提供寄养、诊疗等服务的收费来支持。在收容期间,对于犬只领养人,犬只收容机构要求必须登记姓名、身份证号码和联系方式,并采取不定期回访的方式,确定狗的生活状况;如无人愿意领养或主人未能及时领回的犬只,可视具体情况由兽医施行绝育术或“安乐死”术。

此外,在养犬治安管理工作中,还要注意保障执法民警的人身安全,预防狂犬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养犬未必成“患”,只要因势利导进行科学管理,形成公安机关监管,养犬人自律,基层组织参与、社会公众监督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一定能治其“患”兴其“利”。

参考文献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命名原则探讨 篇8

关键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命名原则;执法工作

一、针对重复累赘、繁琐冗长的问题应遵循简洁明了的命名原则

重复累赘、繁琐冗长的命名方式会给使用者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时候带来一定困扰,过长的语句表述往往会使读者感觉概念模糊,不能明确了解到相关条例的主旨思想,无法形成清晰的分析思路,给读者带来不便。

例如,第三章“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第二十三条中,“(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处以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在这一条中的“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就有繁琐冗长的嫌疑,这一句话完全可以概括为“致使日常工作无法正常进行”。遵从简单明了的原则就能使句子简洁不少,既能清晰的表达出中心思想又能全面概括想要表达的所有内容,一目了然,减轻阅读量。

二、针对中心意思表达含糊、内容不明确的弊端应遵循客观正确的命名原则

思想表达含糊、内容不明确、中心思想不能明确的被表达的弊端往往会让使用者在使用相关条例时陷入模棱两可的困境,相应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往往会在意思表述不明确的范围内下工夫、钻空子,给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第三章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中“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中的“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在这一条中,笔者认为,对于情节轻重的判别没有明确的划分线,表达的思想含糊不清,给相关治安管理行为者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带来了诸多不便。针对这种弊端,笔者认为可以明确情节轻重的划分线,假设以200元为情节判定标准的划分线,这就可以改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低于200元的,处警告或者两百元以下的罚款并赔偿相应费用;情节较为严重,带来经济损失超过两百元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并赔偿相应费用。”遵从客观正确的原则,明确各个领域的划分标准,能使内容更具有可操作性,为治安管理执行者的相应工作提供有章可循的条例内容,从而减轻工作量。

三、语言表述不精准、语句有语病的弊端应遵循明确精准的命名原则

语言表达不精准、语句有语病的句子往往容易使人误解其含义,不能真正理解条例、办法相关内容的正确含义,导致信息内容被错误的传达,造成治安管理工作无法有序进行。

例如,第三章第四节“妨碍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中的第五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下“(一)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拒不执行,可以理解为拒绝不执行,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意思就是“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下发布的决定、命令的”,这显然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本意。若是有违反相应治安管理行为的人,在这种句子上咬文嚼字,就会直接影响相应治安管理工作的进程,因此,笔者认为此句应该改为“拒绝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下发布的决定、命令的”。

规范的语句书写与编制,以及正确的命名,能够为相关的治安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减轻工作负担。遵从明确精准的原则,使语句能够正确的表达其中心思想,避免读者误读、误解,使语句规范化,增强其正确性,更能增强相关条例的法制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四、结束语

违反治安管理工作的命名原则是相关条例、办法制定者的业内工作,笔者认为,在做好自己份内工作的同时,应顾及相关治安管理工作执行者的工作难度,增加对日常生活中治安管理工作的了解,有利于制定合理的违反治安管理工作的命名原则,方便相应的治安管理工作,减轻执行者的日常工作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和公共安全,针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管理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治安管理的行为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由此可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命名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精准、客观、简洁、公正、全面的命名方式不仅有利于治安管理行为的执行,更有利于把别有用心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扼杀在思想萌芽状态。因此,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命名制定适应的原则应提上日程。

参考文献:

[1]张一兵.无分之分:治安构序逻辑断裂中生成的失序政治——朗西埃后马克思生命政治哲学的异质走向[J].社会科学研究,2013,(1)

[2]朱力,曹振飞.结构箱中的情绪共振——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J].社会科学研究,2011,(4)

[3]邓紫伊.关于中国古代基层治安管理中以民治民的治安传统的研究[J].西江月,2012,(33)

上一篇:税务系统先进事迹下一篇:我最喜爱的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