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行为自查表

2024-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不安全行为自查表(精选9篇)

不安全行为自查表 篇1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员工作业行为管理,有效遏制不安全行为发生,以及查出隐患并整改,为员工创造一安全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安全生产,根据机修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不安全行为指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按照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人员不安全行为风险等级分为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5个等级。隐患指车间、厂院,影响员工安全的因素。按照“定措施、定责任人、定时限、定资金、定预案”的原则治理消除隐患;重大隐患制定专项治理方案,挂牌督办,方案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急预案。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组织1次全面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第三条 组织机构

组长:孔祥祯

副组长:张兰栓 徐意元

成员:其他区队领导、班组长

组长职责: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与矿里相关部门协调组织活动。组织安排隐患排查和不安全行为查处。

副组长职责:辅助组长落实具体活动,安排活动相关事宜。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协助组长进行隐患排查和不安全行为管控。

成员职责:督促活动的有序进行,在活动中起到表率作用。时刻监督员工的不规范操作和可能存在的漏洞。第三条 不安全行为预防:

1.发挥最大潜能为员工提供有效的技能培训,配臵安全可靠的设备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消灭不安全行为的诱因,为员工创造自觉规范的条件,从根本上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把不安全行为管理纳入业务保安职责,将不安全行为预控责任分解落实到实处。

第四条 不安全行为检查:

1.机修厂管理人员对作业人员有现场监督和提醒不违章作业的责任。员工个人要履行按章作业的业务。

2.不安全行为的检查要融入日常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中,在各类定期检查、动态检查、“小分队”检查、专项检查中均要将不安全行为纳入检查范畴。

3.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作业环境确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检查重点。应把重点放在电气焊作业、酒后上岗、疲劳上岗等易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作业环节进行重点监控。

第五条 不安全行为纠正:

任何人发现不安全行为后,均要及时制止,同时告知当事人不安全行为的危险性与后果及正确的作业方式、方法。

第六条 不安全行为的治理原则

不安全行为的治理应遵循“以人为本、标本兼治、齐抓共管、严惩与帮教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条 不安全行为治理的基本措施:

1.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技能。要根据生产组织形式和能力变化、人员增减情况、设备更新、环境变化等因素,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持续做好员工的知识技能培训,要针对不同岗位做好培训。

2.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从控制不安全行为出发,要持续对不安全行为人员进行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培训,消除员工头脑中对安全生产的一些错误倾向性,克服不安全的个性心理,端正安全工作态度,提高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心,避免不安全行为发生。

不安全行为自查表 篇2

本文将结合笔者所在集团某平板玻璃工厂的实践经验, 分析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的模式与效果, 探讨如何通过观察和统计, 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原因、管控重点以及采用相应管理方法, 不断减少不安全行为数量, 防止事故发生。

构建管理模型

目前关于控制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工具有很多, 例如, 美国杜邦公司的STOP (Safety Training Observation Program, 安全、 培训、观察程序) 、英国BP石油公司的ASA (Advanced Safety Auditing, 高级安全审核) 、美国道氏化学公司的BBP (BehaviorBased Performance, 行为安全绩效) 、 德国拜耳公司 (Bayer) 的BO (Behavior Observation, 行为观察) 工具等。

笔者所在集团某平板玻璃工厂, 在借鉴了上述很多管理工具的基础上, 结合该平板玻璃工厂的历史事故教训和实际生产条件, 构建了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型 (见图1) , 并开发了一套适合该厂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主要采取观察、分析、改进、总结的循环模式, 即通过观察发现不安全行为并建立不安全行为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 然后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由此不断改善作业环境, 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安全文化, 循序渐进地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培养其安全习惯, 规范其作业行为, 进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设计与策划

该平板玻璃工厂安全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不安全行为控制工作, 同时成立不安全行为管理实施小组专门负责不安全行为管理活动, 对企业不安全行为管理工作统筹规划。该小组首先对全员进行培训, 尤其是对各级管理人员讲解不安全行为观察法, 将各级相关管理人员均纳入到不安全行为观察计划中, 承担安全监督主体责任, 及时发现、消除工作中的隐患, 其次, 参考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 收集统计生产作业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 通过整理、研究, 确定企业重点不安全行为类别, 建立不安全行为数据库, 以此作为企业安全管理宣传培训的大纲和行为观察的重点对象。该平板玻璃工厂不安全行为管理实施小组结构见图2。

观察与沟通

该平板玻璃工厂不安全行为管理实施小组根据企业的重点不安全行为类别, 编制了不安全行为记录, 记录项目包括不安全行为描述、员工的纠正措施、潜在危险后果、防护装备佩戴情况、作业程序执行情况、预防措施6 个方面。然后, 由不安全行为管理实施小组成员对作业人员进行每班不少于2 h的行为观察、纠正, 主要通过交流沟通, 说服对方以取得安全上的共识, 引导并启发作业人员明确不安全行为的潜在危害, 从而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最后, 由不安全行为管理实施小组成员负责及时完成观察报告, 对观察、纠正的不安全行为及交流沟通的实际效果如实记录并存档, 作为跟踪复查的依据。

分析与改善

不安全行为管理实施小组成员通过现场观察, 将数据录入不安全行为数据库中后, 要对不安全行为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首先, 通过不安全行为在各阶段的总体数量, 判断不安全行为总体管控效果;其次, 通过各类不安全行为的所占比例以及变化趋势, 确定需要重点管控的不安全行为;再次, 通过分析各类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原因, 对各类不安全行为提出针对性改善措施, 降低不安全行为的数量, 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继而形成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对于不安全行为的成因分析, 主要包括组织行为、个人行为2 大类, 组织行为包括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等, 个人行为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习惯、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状态等。

应用实践

观察数据来源

该平板玻璃工厂利用上述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 以1 个月为1 个观察周期, 对6 个工种264 名作业人员 (明细见表1) 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了为期12 个月的观察, 共记录不安全行为1011 项 (明细见表2) 。这些不安全行为主要分为如下6 类:

1. 个人防护用品、安全设备。包括没按要求佩戴恰当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使用不恰当、安全设备没按时定期巡检、安全设备巡检不认真、安全设备使用不恰当、安全设备故障没有及时上报等。

2. 工作纪律。包括工作场所携带食物、工作场所打闹、没在指定地点吸烟、工作期间从事与工作无关事项等。

3. 危险作业, 非常规检维修作业。包括没按照要求及时办理许可证、作业前没有进行班组安全分析、作业前没有对现场情况检查确认、作业证填写不完整、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不恰当、作业过程没有遵守操作程序、作业结束垃圾清理不及时、作业结束后恢复程序操作不当等。

4. 生产操作, 维修过程。包括设备巡检不及时、作业方法不恰当、作业过程中配合不恰当、故障没有按时上报、操作过程不符合操作程序要求、操作程序培训不足、未经许可进入限制进入区域、维修过程电源接线不符合要求、维修设备使用前没进行检查、现场设备管线标志牌悬挂不当等。

5. 化学品使用、存放。包括占用消防通道、化学品保存不恰当、没有及时放回指定储存区域、化学品库出入登记不完整、化学品标签缺少等。

6. 叉车、吊车等特种设备作业。包括行驶超速、钥匙保管不当、设备使用前检查不到位、作业过程操作不当等。

不安全行为变化趋势

该平板玻璃工厂在开展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的12 个月期间内, 除了对不安全行为进行观察、纠正和数据记录汇总, 同时还采取措施, 改善员工作业行为。

首先, 通过分析不安全行为总数量变化趋势 (见图3) , 可以看出, 该工厂在实施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后, 期初与期末相比, 不安全行为的总量有明显下降趋势。

其次, 通过对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在实施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后, 各类不安全行为基本都呈现下降趋势, 但其中危险作业过程的不安全行为数量仍然较多, 下降较慢, 尤其第7—9 月数量最多。这主要是由于此3 个月该平板玻璃工厂进行了设备改造大修, 非常规危险作业较多, 因此发现的不安全行为数量较多, 不过, 该平板玻璃工厂在这3 个月, 也在不断积极纠正不安全行为, 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加大了巡检力度, 加强了培训力度。第10—12 月, 危险作业过程的不安全行为开始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分析各类型不安全行为比例 (见图4) , 可以发现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装备使用方面的不安全行为数量最多, 约占到了不安全行为总数的34%, 这是因为该平板玻璃工厂人工作业内容较多, 且存在多种危险因素,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强。针对这种情况, 该平板玻璃工厂不安全行为管理实施小组要求各班组主管加强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对出现不安全行为较多、安全意识不强的作业人员进行专门沟通, 因此, 此类不安全行为数量随后开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最后, 结合分析该平板玻璃工厂历史事故中的主要类型 (见图5) , 以及实施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后的事故情况, 可以看出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对哪些事故类型预防控制最为有效, 并以此验证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对减少事故的作用。该平板玻璃工厂在开展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的12 个月期间内, 无伤害事故发生。

总体评价

根据该平板玻璃工厂12 个月的实践证明, 此方法对控制不安全行为是有效的, 通过不断观察, 不断纠正和持续改善, 有效降低了不安全行为的数量, 进而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但需要注意的是, 通过对各种类型不安全行为的统计, 可以发现, “个人防护用品、安全设备”“危险作业, 非常规检维修作业”这2 类不安全行为占总体不安全行为的比例较大, 分别为34% 和25%, 而且, 虽然该厂通过加强巡检, 加强培训, 使得这2 类不安全行为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但是由于平板玻璃行业作业人员较多, 作业环境危险因素多, 这2 类不安全行为数量仍然较多, 因此, “个人防护用品、安全设备”“危险作业, 非常规检维修作业”应作为该平板玻璃工厂不安全行为控制的重点, 除了进一步加强巡检及培训, 还应通过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严格进行作业前风险分析、严格遵守作业程序、完善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等手段, 加强此2 类不安全行为的控制, 预防事故的发生。

不安全行为自查表 篇3

关键词:不安全行为;海因里希;内因;外因

《煤炭法》明确规定:“煤炭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这一方针是针对煤矿生产的特点和复杂性提出来的。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安全工作却相对落后,致使各类事故接连发生[4]。煤矿是我国矿山死亡最严重的行业,其死亡人数占全国矿山伤亡总数的80%[2]。控制煤矿事故,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刻不容缓。

国内外的大量统计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3]。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了88:10:2的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引起的,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即所谓的“天灾”[3]。下表简要列出7条矿工常见的“三违”行为及后果:

“三违”表现可能导致的后果

1、入井前喝酒神志不清,行为失控,容易造成误操作,导致事故

2、入井不携带自救器一旦发生火灾、瓦斯事故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窒息

3、入井不戴安全帽容易划、碰、砸伤头部

4、超员乘罐笼断绳、坠罐伤人事故

5、乘坐人车不关车门、不挂防护链人车颤动容易将人甩出车外,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6、乘坐人车不关车门、不挂防护链人车颤动容易将人甩出车外,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6、乘车时躺卧、打瞌睡 一旦发生脱轨事故,手不抓扶手,身体无法固定,易受伤害

7、乘车时躺卧、打瞌睡 一旦发生脱轨事故,手不抓扶手,身体无法固定,易受伤害

9、乘车时躺卧、打瞌睡一旦发生脱轨事故,手不抓扶手,身体无法固定,易受伤害

7、井下吸烟引起火灾、瓦斯煤层爆炸事故

表1.“三违”行为及后果

上述表格显示本质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里面包含人、机等诸多要素,其中“人”是最突出的要素,居于先决性的地位。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矿开采的安全系数。在技术装备和环境条件可以确定的条件下,唯有人的行为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的,技术和装备再先进,一旦人的素质低,无法驾驭先进的生产力还是会拉低安全系数,只有人员具备完备的安全素养才能掌握安全的主动权。

一、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内在因素

在煤矿生产中直接影响员工行为的价值感知和判断的因素主要是员工个体的认知状态因素,这些认知状态因素构成了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选择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矿工在作业过程中较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矿工感知和判断正确。在煤矿生产中,员工始终处在一种具有高度潜在危险性的环境中,员工的心理容易受到焦虑度、心理压力、对工作环境危险性感知、接受教育和培训程度等内在心理状态的影响。

第二、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知识状态也影响其不安全行为的选择。缺乏事故危险性知识、缺乏安全管理相关知识与环境知识是导致员工违规操作的主要原因。另外,员工经验、员工知识与技能、对事故隐患的认知也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选择。

第三、员工的身体状态也影响其不安全行为的選择。在煤矿生产中,员工的劳动时间往往很长,生产任务也很繁重,这些都容易使员工的身体处在疲劳状态,从而导致其做出不安全行为。

第四、员工是否选择不安全行为也取决于员工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评价。从事煤矿工作的员工普遍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他们对于工作的目的主要是获取劳动收入,并没有把安全摆在第一的位置上,自我约束力也较差,容易做出不安全行为。

二、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外在因素

除了上述内在因素影响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外,外在因素也影响着矿工不安全行为的选择。

第一、员工的工作场所和环境影响其行为的安全性。根据作业现场环境,应该对广大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规范和要求,使员工在作业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违纪。煤炭企业应确立明确的安全责任制,对每一位员工下达具体的安全任务。另外,应设立责任监察员,定期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二、企业的执行力影响矿工安全行为的选择。煤炭企业应采用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渠道,并定期组织执行力学习培训班,让干部职工理解执行力对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而很多煤炭员工,在工作实际中存在推诿扯皮,贯彻执行打折扣的现象,安全措施就很难执行到位。

第三、合理的安全激励机制也促进员工对安全行为的选择。经济利益是员工最为关心的,将安全责任与经济挂钩,可有效地推动员工成为安全人的塑造。其中包括设立安全风险抵押金,规定了安全风险抵押金的考核兑现原则、范围及标准,实现有责惩罚、无责奖励。另外,企业定期组织各类考试,以考试促进安全学习,以现场测评促进岗位技能的提升。除此之外,定期评选优秀员工及先进集体等,在企业中大力宣传并辅之以一定金额的奖励,促进企业员工自觉摒弃不安全行为,选择安全行为。

第四、行动保障也会影响员工对安全行为的选择。企业应不断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力度,用于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围绕瓦斯及防治水的综合治理、深层复杂地层煤炭开采技术、提高回采率等项目,大力组织科技攻关。为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水平,建立科技创新工作室,经常性地开展技术比武,评选出安全技能突出者为技术大拿和企业之星,按有关规定进行聘用并落实待遇。通过实施该活动,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得以提高,“三违”率明显得到降低。

由此可见,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选择的因素大致可归结为内、外两个方面,内在因素影响了员工对不安全行为的选择,而外在因素通过刺进影响内在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员工对安全行为的判断,最终促使员工对安全行为的选择。

“人”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中的核心要素。目前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今后将运用更为复杂的、更为科学的技术和手段对煤矿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研究,逐步揭示煤矿生产中各种行为的复杂性,为煤矿生产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陈国芳,陈宝智,黄建明.人因评价的定量化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29(2):45-46

[2]景国勋,冯长根.人的行为过程的状态空间特征分析初探[J].二十一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26-134

[3]吴宗之,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人的不安全行为 篇4

1.普及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知识水平

文化知识的掌握是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繁荣,更谈不上安全教育的普及与执行。因此,加强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是长远大计,政府及有关职责部门应把其放在首位,当成大事来抓。

2.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

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是消除不安全行为最基本的措施。只有树立正确的安全态度,透过安全教育和训练,才能使驾驶人员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养成正确操作,提高注意、反应的潜力,学会在异常状况下处理意外事件的潜力,提高了安全技能就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的资料包括四个方面,即:安全法规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和安全态度教育。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人们进行有目的的安全行为,而安全态度教育的目的是给人灌输进行安全行为的愿望。

正确进行安全态度教育就要研究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心理状态。如认为自己经验丰富,能绝对安全驾驶;虽然在行驶上有一些危险,但认为问题不大而继续进行;根本没有感到实际存在的危险;受外界条件影响,没有意识到有危险,或没估计到有危险;认为驾驶很简单,放松警惕;驾车前饮酒或过于疲劳。

对于认识不足,或经常违章的驾驶员,应给予严重处罚;对视力不好、反应慢及患有先天疾病而影响驾驶安全性的驾驶员应禁止领照开车。

另外,进行安全态度教育可采取各种方式,以确保在思想上提高安全认识,确保安全行驶。

3.加强交通巡逻,加大执法力度

巡逻检查和交通执法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资料。透过巡逻检查能够及时发现不良的安全行为,及时进行纠正,防止不安全行为的继续发展而导致各种失误,以利行车安全。加大执法力度,目的是使交通参与者尤其是驾驶员明确违章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饮酒驾驶员的处罚,酒后驾车属于危险驾驶,处罚十分严厉。英国法庭规定酒后驾车撞死人,最高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最高罚金无上限,另外,还要吊销行车驾驶执照.即使未撞死人,单是被抓到酒醉驾车,

亦以危险驾驶论罪,最高可判处两年有期徒刑,罚金也没有上限。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对醉酒后驾车也做了规定:醉酒的人驾驶机动车辆,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相比之下,我国对饮酒驾车的人处罚较轻,应加大处罚力度。

4.改善驾驶工作条件

从人类工效学角度对驾驶工作条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如改善操作方法;重新设计不合行车标准的道路;改善不良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湿度、噪声等;更换或增加必要的防护设施(包括车内、车外);完善道路交通信息交流与联络,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在高等级公路上设Z电视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信息,向驾驶员提前预报,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采用多种检测设备,如酒精检测器、疲劳仪等提前发现驾驶员的不安全状态,避免饮酒、疲劳的驾驶员发生事故。

5.合理使用安全标志

正确运用交通安全标志能够在无人监督下提醒驾驶员注意如何行车,这是防止驾驶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措施,并了解发生危险的具体地点,从而引起注意。我国道路交通标志(主标志)共149个,其中警告标志33个、禁令标志35个、指示标志56个、指路标志25个(包括高速公路)。标志设Z务必思考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合理调节人的心理功能

人的失误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合理调节人的心理功能,有利于减少人的失误,促进人的行为的安全化。为此,务必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人的信息处理功能

在人机系统中,人本身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人透过眼、耳、皮肤等感觉器官理解外部信息、由于人的信息处理器的潜力有限,人的感觉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减少的现象。因而,务必做到:

强化信息接收、识别、存储功能;

改善信息的显示,以贴合人的习惯;

合理分配人机功能,使人能够扬长避短。

二、避免精神紧张

工作时的精神负担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在中等的激励状态时,人的行为潜力处于最高点,完成工作时人的精神紧张程度最低。

避免精神紧张,持续适当激励的方法有:

避免单调的工作;

必要的监督、检查;

避免过度激励。

三、持续警觉

“警觉”,是指人从外界理解信息,经处理并透过感觉运动协调,把信息传递到其它部位的最佳状态,警觉水平的下降会使人们忽视危险的存在,低估事故隐患的危险性,以致于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提高人的警觉性十分必要。

不安全行为视频总结-旧 篇5

通过观看视频短片,日常生产中有些行为因为细小而被忽略,有些现象因为常见而不被重视,往往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节、小事,却足以导致致命的伤害。有这么一个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也有这么一句话“天下大事管控细,天下难事始于易”。还有这么一个理论“蝴蝶效应”,看似荒谬和极端的理论,却说明事物发展对初始条件具有极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一个不经意、习惯性的动作,造成一起工伤;一次不精细、不规范的操作,致使家破人亡;一份不快的心情、一次侥幸的行为、一个疲惫的身躯等等,都有可能酿成一次事故。

我们开展行为安全观察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及时发现那些细小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安全生产要从防微杜渐开始,“防”在细微之处,“杜”在行动之中。我们应该从注重细节做起,从源头消除偏差,防止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把不安全因素消除于萌芽之中。改变错误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我们作为安全行为观察员之一,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要能够“小题大做”,不能把安全小事看小,也决不能放过一丝一毫的小问题。你的一个细小的发现和善意的提醒可能就是斩杀事故这个魔鬼的利剑。

每一个现场操作人员,坚持安全无小事,不能有侥幸心理。似乎是小事,一次没出事,两次没出事,这是偶然。长此以往,思想松懈,把违章当成想当然,出事也就成了必然。有些问题,因为“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可能没有意识到,或习以为常,觉得无所谓。当观察员提出时我们要能够虚心接受并加以改正,要知道他们不是没事找事,不是故意刁难,他们在帮助大家减少事故,减少伤害,减少痛苦。但是安全行为观察也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安全工作的一个环节和手段,最为关键的还是我们自身,要能够自觉的做好在生产中的每个细节,增强安全意识,在生命的每条血管中都注入安全因子。

通过行为安全观察,会发现很多细小的问题,比如:有的把一杯开水放到配电柜上面;有的检查和粉水份或均匀度直接伸手去抓;有的切粉时边切粉边和别人聊天等等;问他们知道自己刚才怎么了?有的员工一脸茫然,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不安全行为,“我一直就是这么干的。”也有些员工马上认识错误,不好意思的笑着说“我又忘了”,当然大部份员工能够坚持正规操作。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个别员工还没有真正做到必知必会,没有做到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做到刚性执行规章制度、规程措施。消除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这就需要我们人人都要做行为安全观察员,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协助、改正。而每一个现场操作人员,坚持做好安全无小事,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把生产安全放在第一,就一定能够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谐生产。

生如夏花之绚烂,在生产生活中,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家人吃一顿团聚的晚餐,让亲人能带着平和的笑容度过每一个匆忙的日子,让我们知道生命的意义。

17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篇6

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包括,对不安全行为检查(互检、自检、抽检)、观察预警、识别研究、评审等。

17.1 不安全行为检查

17.1.1 安监站作为本厂的安全监督检查机构,负责对全厂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车间对本车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均负有监督检查、纠正的义务;现场作业人员除了个人不违章作业外,还要互相监督提醒其他人员不违章作业。

17.1.2 检查执行定期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定期检查的原则是厂每月查、车间每周查、班组每日查,遇有特殊情况增加检查频率时,具体调整;动态检查由安监员、包机人对各作业点进行巡回检查,突出中午、夜班的检查。

17.1.3 定期检查与综合管理体系检查相结合,具体由检查组组长召集,安排检查线路和人员。

17.1.4 依据选煤厂安全规程、技术规程、岗位标准、岗位责任制检查。17.1.5 检查重点是停电挂牌、防火防爆和联合作业以及外委施工队伍现场作业。

17.1.6 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作业行为,应现场予以纠正,并根据情节给予当事人处理,并要及时在全厂通报。

17.1.7 对重大不安全行为,应当责令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一切作业活动。17.1.8 值班人员负责对现场作业人员动态检查,特别对重点的岗位,关键的作业环节要采取重点监控;对本单位的违章人员要给予纠正,对情节严重的违章人员要上报安监站处理。

17.1.9 车间要建立自检记录,要详细记录检查时间、存在问题、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及复查整改落实情况,并建立“三违章人员”台帐。

17.1.10 班组长为本班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随时了解掌握本班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对全班人员作业行为进行动态抽查,及时提醒作业注意事项。

17.1.11 班组成员要相互关照、相互提醒,发现违章行为要立即给予提醒、警告或强行制止;多人作业要有专人指挥、分工明确。

17.1.12 每周班组要在车间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开展一次安全活动,提出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日常作业中的违章人员要开展后果教育。

17.1.13 对于违章人员,各单位要从制度、岗位职责、性格和家庭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行的整改措施。

17.1.14 对违章人员的教育要使用文明用语,尊重员工,避免因心理因素引发二次违章造成事故。

17.1.15 各部门要把查出的违章人员情况要通知安监站,由安监站将违章人员的姓名、所在单位、违章时间、违章情况、处理结果情况记录存档。

17.2 员工不安全行为观察与预警

通过动态观察员工,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或纠正违章,降低违章的发生率。17.2.1 针对新上岗、经常出错、喜欢冒险等容易出现违章的员工,各单位动态观察,加强监控。

17.2.2 各级管理人员按照规程、任务工序对观察对象的作业全过程进行监控,确认并记录不安全行为。

17.2.3 班组要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违章的员工,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7.2.4 对发生频率高、危险性高、涉及到多工种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重点通报,明确不安全行为的纠正焦点,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扭转不安全行为频发的趋势。

17.2.5 通过征集和民主讨论,掌握易于操作、切实有效的纠正违章方法。17.3 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与研究

17.3.1 有痕不安全行为的特点是违章后留下行为痕迹,无痕不安全行为的特点是在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不会留下可追溯的痕迹。

17.3.2 对于有痕不安全行为,各单位要加大纠正、处理力度。

17.3.3 对于无痕不安全行为,各级管理人员发现后,要立即通知当班班长、安监员,到现场进行责任认定。

17.3.4 对于一般的不安全行为,按照不安全行为处罚条例,给予责任人相

应的处罚。

17.3.5 检查人员,必须对所管范围进行经常性抽查,及时准确进行不安全行为痕迹识别,对易发生事故地段要重点监督,对有不安全行为迹象的人员进行特别关注,反复提醒警告。

17.3.6 对不安全行为的痕迹识别主要管理部门为安监站。

17.4 员工不安全行为评审

17.4.1 厂安监站每月对各单位员工出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汇总,分析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及规律,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17.4.2 通过每月召开的安全例会及每周安监站针对不安全行为情况的动态分析等管理审查,寻找工作上的差距,提出具体的纠正不安全行为的措施。

17.4.3 每年底对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研讨,找出不安全行为引发的心理状态,掌握发生的规律,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17.4.4 安监站每年底对全厂不安全行为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审查,对于管理制度、措施、检查考核等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修订完善和改进。

17.5 员工不安全行为积分考核办法

为了激励员工自觉做出安全行为,对员工不安全行为实行扣分积分考核。17.5.1 扣分标准

员工基础安全分为10分。根据《员工主要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对各类不安全行为进行量化考核,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特大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5分;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重大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4分;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中等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3分;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一般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2分;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低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1分。

17.5.2 扣分方式

按照扣分标准和不安全行为性质,对责任人进行累计扣分考核,动态监查;凡出现不安全行为,除罚款、待岗培训处理外,根据违章情况进行考核扣分。

17.5.3 不同分值等级相应处罚标准

17.5.3.1 对于扣1分的不安全行为,对责任人并处100元的罚款;

17.5.3.2 对于扣2分的不安全行为,对责任人并处200元的罚款;

17.5.3.3 对于扣3分的不安全行为,对责任人并处300元的罚款,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罚款100元;

17.5.3.4 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达到4分人员定为“一类不安全人员”,并处500元的罚款,停止工作,离岗培训7天,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罚款200元;

17.5.3.5 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达到5分人员定为“二类不安全人员”,并处800元的罚款,离岗培训15天,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罚款500元;

17.5.3.6 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达到6~9分人员定为“三类不安全人员”,对责任人并处1000元的罚款,离岗培训30天;

17.5.3.7 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超过10分,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给予不安全行为人员开除留用或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17.5.4 不安全行为扣分考核方法

17.5.4.1 全厂不安全行为积分管理由安监站统一负责;安监站建立不安全行为人员档案,专人负责积分登记,每月公布一次扣分积分情况;

17.5.4.2 计分情况同时记录在个人入厂安全资格证的扣分记录内;对达到警戒线的个人立即进行强制培训;

17.5.4.3 扣分结果与个人安全风险抵押挂钩,凡是有扣分的员工,否决其季度安全风险抵押;

17.5.4.4 对于每发生一次不安全行为的人员,全年安全奖按30%扣除兑现。

17.6 职工上下班通勤管理制度

为加强安全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确实保障职工上下班通勤安全,依据准能公司《点岱沟工业厂区交通管理规定》的文件精神及选煤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7.6.1 凡在薛家湾居住的职工,上下班必须乘坐公司指定的通勤车辆,不准驾驶私车、摩托车或乘坐其它交通工具,否则责任自负。

17.6.2不在薛家湾(如柳请梁、陈家沟门等地)居住的职工,由本人携带所属车间证明和驾车相关证件,报厂安监站审核、留档,由厂安监站向公司安监局写出书面报告,依据安监局批复结果执行。

17.6.3持有通行证的职工,必须按照通行证所指定的路线、左侧或右侧标志行驶。

17.6.4 持有通行证的职工,驾驶车辆速度要符合道路限速标志的要求,不得和通勤车抢道,在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泥泞路面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5km/h。

17.6.5 持有通行证的职工,在通过点岱沟工业厂区保卫处岗楼门口和指定的路线通行时,要主动停车接受安监员和保卫处人员的检查,服从管理。

浅析不安全行为与电梯安全运行 篇7

关键词:电梯,不安全因素,器件的质量控制,保障措施

一、引言

电梯的使用安全越来越受到百姓和政府的关注, 与电梯安全运行相关的保障条件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不言自明。电梯作为特种设备, 由于使用的特殊性, 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个系统工程, 需要从设计、制造、安装、维护保养以及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来保证。同时电梯的运行还受到外部环境如温湿度、电源质量和停电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的综合体现使电梯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而这些故障的存在对电梯的安全使用将构成极大的威胁, 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电梯事故。根据系统安全工程原理,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设备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松懈和不完善所造成的, 现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对引发电梯安全事故的原因和目前电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人的不安全因素

根据近几年对我所电梯安全事故原因类型的统计, 以及行业内电梯事故原因类型的统计, 可以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 电梯出现故障, 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单一的行为因素也不一定会发生事故, 但当电梯出现故障而人又处理不当, 就极易事故。其突出的特点有:

1、违章操作。

这类事故发生主要是由于电梯操作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或在操作过程中习惯性“三违”所致, 而造成的后果是使自己或别人留下永远也不可弥补的遗憾。

2、无证操作。

由于电梯是特种设备, 又是较复杂的机电设备, 因此, 无论是操作、维修、管理电梯人员都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一定的管理水平。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九条的有关规定,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其管理人员,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考核合格, 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而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小企业、电梯维保公司出于经济考虑聘用了一些无证的电梯操作工、维修工从事电梯作业, 给电梯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一旦电梯出现故障这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将无法使乘客和自己的安全得到保障。

3、乘客的不安全行为。

有一部分电梯事故是由于电梯乘客自己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这些事故本身绝大多数都是可以避免的。电梯在正常情况下, 乘客乘坐电梯应该说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然而, 电梯一旦发生故障, 由于人的紧张心理, 可能导致其发生鲁莽的行为, 这种反应应该是正常的。但是, 此时乘客所采取行为将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4、严重超载。

某单位电梯承载2吨, 司机要运设备到二楼, 该设备重量2.5吨, 司机当时有点犹豫, 知道已经超载。但他估计没有多大问题, 还是违反操作规程, 开启电梯向上运送, 当电梯行驶到二楼减速慢下来时, 电梯突然反向向下运行, 司机也在慌乱中不知如何处理, 电梯一直冲到底坑的弹簧缓冲器上, 致使设备倾倒, 砸伤司机脚背造成粉碎性骨折。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电梯是一种机电产品, 形象地说, 也是一种在高速中运转的机器。电梯的设备本体是由机械运动以及电气控制、驱动两大部分组成。据不完全统计, 电梯故障中机械故障约占30%, 电气故障占70%左右。电梯制造质量、配套件质量、安装质量、维护保养质量等原因引起的故障比例是10﹕29﹕36﹕25, 这其中配套件质量、安装质量、维护保养质量又是引发故障的主要原因。

1、虽然机械故障在电梯故障中所占比例较少, 但是一

旦发生故障, 可能造成更长的停机待修时间, 甚至会造成更为严重的设备和人身事故,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1) 电梯传动部分润滑不良, 间隙调整不正确, 造成发热烧伤、烧死或抱轴。发生平层溜车或电梯不能启动现象。

(2) 未能及时检查发现传动、滚动、滑动部位中有关部件, 如门滑块、制动器闸瓦等磨损情况和磨损程度, 造成其零部件的损坏而导致停梯或事故的发生。

(3) 电梯平衡系数与要求相差过远或严重超载造成轿厢蹾底。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用户重新对电梯轿厢进行改造, 却没对平衡系数进行重新校核所致。

(4) 对门系统运动件相关几何尺寸没进行相应调整, 造成门刀与门轮或门轮与轿厢地坎发生碰撞而导致运行中的电梯突然急停。

2、电气部分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

电气故障在整个电梯故障中所占比例最大, 其主要原因又以电气配套元件方面所产生的问题最多, 同时安装质量、维护保养质量、电梯使用环境也是造成故障的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 门联锁电气安全开关接触不良。这种故障的出现与开关本身的质量有直接关系。

(2) 接触器接触不良, 造成电梯运行不正常, 其原因主要是接触器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 由于接触器触点的氧化物增加而造成接触器拉弧。

(3) 由于外界干扰信号的入侵而造成系统程序混乱, 导致电梯运行过程中, 不按其预定的程序指令工作, 引发故障。

三、安全运行的保障措施

针对上述引发故障的主要原因可采取下列措施加以预防。

1、机械故障的预防及措施

(1) 定期对电梯运动部件进行润滑, 特别应对制动器部位进行检查, 观察制动轮有无划伤, 制动闸瓦在开闸状态时是否与制动轮发生摩擦, 在失电状态下其闸瓦是否与制动轮贴实。

(2) 定期对转动、滑动、滚动的部位进行清洁、润滑及调整, 特别应注意对层门地坎槽的清洁和轿厢导靴松紧度的调整。

(3) 当轿厢装潢而使其重量发生变化时, 应重新对平衡系数进行核准, 保证其在规定的范围内。

2、电气故障的预防及措施

(1) 电气故障的原因是由于元器件本身的质量和维护保养不到位所致, 因此, 选择可靠性较高的元器件同时定期对元器件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和修复, 是减少电气故障的主要方法之一。

(2) 电梯使用环境的恶劣也是加速电梯元器件老化和故障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为电梯营造一个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的使用环境是提高电梯使用寿命和降低电气故障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3、完善管理制度

(1) 加强对电梯维保单位维保质量的控制, 完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使电梯安全管理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进而减少因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发生的电梯安全事故。

(2) 对电梯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3) 轿厢内张贴乘客须知, 机房内张贴使用和维修操作规程。

(4) 电梯资料的档案管理。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和专用钥匙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也是导致电梯技术档案的不完整和造成因专用钥匙的使用不当而导致人为事故的“温床”。每台电梯均应建立资料档案, 包括日常检查和维保资料归档, 做好全寿命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从电梯的管理制度完善、使用者的乘梯安全知识的普及等环节上下功夫, 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控制、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和事故的严重程度。而要达到这一目的, 除了加强对电梯的监督检查, 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外, 电梯管理人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切实管好、用好电梯, 保护好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更加深入地去研究、开发提高电梯安全运行质量的新技术, 创新目前电梯安全管理方法, 提高电梯维护保养质量, 共同为构造和谐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373号) .

[2]国标GB/T7588-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3]国标GB/T10010《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人的不安全行为辨识及控制措施 篇8

可能的后果

采取的措施

备注

进入作业区域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帽

磕碰、砸伤

工作时按要求劳保着装,加强安全活动及规范性培训,工作时相互纠正。

作业中未穿戴符合安全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人身伤害

工作时按要求劳保着装,加强安全活动及规范性培训,工作时相互纠正。

劳动保护服装不合体

工作不协调

更换

作业现场穿拖鞋作业

扎伤、坠落

工作时按要求劳保着装,加强安全活动及规范性培训,工作时相互纠正。

指定区域、类型作业不穿安全鞋

触电、人身伤害

工作时按要求劳保着装,加强安全活动及规范性培训,工作时相互纠正。

操作旋转机械时戴手套

卷入事故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气焊气割作业不戴护目镜

职业病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焊接作业不戴口罩

职业病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与正在作业中的人交谈

人身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酒后进入施工现场或上岗作业

人身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未在指定区域内吸烟

火灾、爆炸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作业时间内在作业场所嬉笑、打闹

人身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在照明不足的情况下作业

人身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操作机械时精力不集中

人身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随意触摸不熟悉的机械、器具及控制开关

人身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中合理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加强监护作用。

无许可证件从事特种作业

人身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中合理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加强监护作用。

作业前不对所用器具进行安全检查

人身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中合理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加强监护作用。

私自拆卸所用工具上的安全装置

人身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加强监护作用。

乙炔气瓶放倒使用

爆炸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下雨时露天进行气割、电焊作业,不采取防触电措施

触电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潮湿环境进行电焊作业,不采取防触电措施

触电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未经许可,随意拉设临时供电线路

触电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电焊工不对焊机进行保护接零

触电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电气设备没有收工后及时切断电源

触电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气焊气割设备在使用后未及时关闭电源

火灾、爆炸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用火或泡沫灭火器扑救尚未断电的电气设备

漏电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电气开关下存放易燃易爆物

火灾、爆炸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安排、默许无证人员上岗

工作中出现错误,导致工作现场混乱

严格履行特种作业无证人员禁止上岗的原则。

未制定预案,作业前未制定安全措施

导致工作次序混乱,危险作业

加强对工作的分析,做好安全措施。

私自存储燃油等危险物质

火灾

不安全行为自查表 篇9

健全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机制,通过观察及预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或纠正不安全行为,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针对新上岗、经常出错、喜欢冒险等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员工,各单位要制定作业任务观察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由单位的管理人员按照规程、任务工序对观察对象的作业全过程进行观察。观察时要根据编制的观察表进行,确认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并详细记录。观察结束后,与作业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将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控制措施和处理意见。班组要按拟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分解落实,限期纠正,对于当时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在不安全行为管理例会上,对发生频率高、危险性高、涉及到多工种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重点通报,明确不安全行为的纠正焦点,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扭转不安全行为频发的趋势。通过征集和民主讨论,掌握易于操作、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改进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工作。

三 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与研究 行为痕迹主要是看不安全行为发生后是否可追溯。有痕不安全行为的特点是:人员发生不安全行为在一定时间内会留下一定的行为痕迹;无痕不安全行为的特点是:只有在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而不会留下可追溯的痕迹。针对不安全行为痕迹的特点,对于无痕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控制必须要加强现场的监督检查,加大对不安全行为的处罚打击力度。3 对于有痕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各级管理人员现场检查发现不安全的行为痕迹后,要立即通知当班职能科室、机关跟班人员到现场进行责任认定。职能科室、机关跟班人员到现场后,要及时联系责任区域带班队长到现场,根据现场不安全行为的痕迹,落实具体的责任人及责任区队。对于痕迹的认定存在技术难度的,要通知矿生产办、设备办等生产技术部门人员到现场进行认定。5 对于一般的不安全行为,按照不安全行为处罚条例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罚处理。对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及重大以上机电运输事故的不安全行为,组织进行责任追究落实,并下发通报进行处理。采掘、机、运、通各专业检查人员,必须对所管范围进行经常性抽查,及时准确进行不安全行为痕迹识别,对易发生事故地段要重点监督,对有不安全行为迹象的人员进行特别关注,反复提醒警告。对不安全行为的痕迹识别主要管理部门为安全办,要建立“三违”及事故管理台帐,划分不安全行为类别,通过对不安全行为的研究,找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规律,制定相应的控制管理措施。

四 员工不安全行为评审 安全办每月对各单位员工出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汇总,分析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及规律,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2 通过每月召开的安全例会及每周安监处针对不安全行为情况的动态分析等管理审查,寻找工作上的差距,提出具体的纠正不安全行为的措施。3 每年底对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研讨,找出不安全行为引发的心理状态,掌握发生的规律,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安全办每年底对全矿不安全行为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审查,对于管理制度、措施、检查考核等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修订完善和改进。日常员工安全行为规范按照《员工岗位行为规范》执行,各级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进行补充完善。

五 员工不安全行为积分考核办法

为了激励员工自觉做出安全行为,对员工不安全行为实行扣分积分考核。1 扣分标准

员工基础安全分为10分。根据《员工主要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对各类不安全行为进行量化考核,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特大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5分;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重大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4分;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中等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3分;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一般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2分;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低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1分。2 扣分方式

按照扣分标准和不安全行为性质,对责任人进行累计扣分考核,动态监查。凡出现不安全行为,除罚款、待岗培训处理外,根据违章情况进行考核扣分。3 不同分值等级相应处罚标准

(1)对于扣1分的不安全行为,对责任人并处100元的罚款,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罚款50元。(2)对于扣2分的不安全行为,对责任人并处200元的罚款,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罚款100元。

(3)对于扣3分的不安全行为,对责任人并处300元的罚款,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罚款200元。

(4)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达到4分人员定为“一类不安全人员”,并处500元的罚款,停止工作,离岗培训7天,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罚款300元。(5)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达到5分人员定为“二类不安全人员”,并处800元的罚款,停止工作,离岗培训15天,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罚款500元。

(6)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达到6-9分人员定为“三类不安全人员”,对责任人并处1000元的罚款,停止工作,离岗培训30天。

(7)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超过10分,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给予不安全行为人员开除留用或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不安全行为扣分考核方法

(1)全矿不安全行为积分管理由安全办统一负责。安全办建立不安全行为人员档案,专人负责积分登记,每月公布一次扣分积分情况。

(2)计分情况同时记录在个人入井安全资格证的扣分记录内。对达到警戒线的个人立即进行强制培训。

(3)扣分结果与个人安全风险抵押挂钩,扣分达到3分、4分、5分的人员,在返还安全风险抵押时按10%、20%、30%的比例扣除,累计扣分在6—7分、8-9分区间的,在返还安全风险抵押时按50%、70%的比例扣除,如扣分累计超过10分(包括10分),扣除全部安全风险抵押金。

(4)连续一年未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井下作业人员给予200元奖励,地面作业人员给予100元奖励;对于连续未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井下作业人员每增加一年奖励金额递增200元,地面作业人员递增100元。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作文素材优秀下一篇:复试包括专业笔试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