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的作文(共19篇)
才下过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朵颜色不一的花朵。绿的柳,清的河,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五彩缤纷的春天。
小兔子欢乐起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色彩。在微风中,在阳光中,兔子在草丛中跳来跳去,欢快地呼唤着朋友,有的从草地这边,跳到远处的大树下,有的蹲在草丛里啃着叶子,津津有味。跑累了,就在湖边喝几口水,悠闲悠闲的。
哈利是个26岁的青年, 在中学时曾是学校篮球队的明星, 并为学校赢得过冠军。但步入社会后, 生活单调、沉闷:他每天的工作是在商店里推销厨具, 和庸俗无聊的詹妮斯结婚生子。一天下午在下班回家的路上, 哈利偶然看见一群孩子在打篮球, 他也一试身手, 不由想起了往日的美好时光。可回到家里看到的却是满屋狼籍, 再次怀孕的妻子形象丑陋, 反应迟钝, 情趣低俗, 他内心顿时感到无以言状的烦躁。他在去岳母家接孩子的途中萌生了“逃跑”的念头, 于是他就真的行动了, 此后投进了一个名叫鲁丝的妓女的怀抱。不久, 哈利的妻子生产, 他不得不回到了她的身边, 但依然如故的家庭生活又使他再度出走。结果詹妮斯整日借酒浇愁, 在给婴儿洗澡时失手将她溺死了。哈利不得已回到家中向妻子道歉, 但在女儿的葬礼上他又当众推卸责任, 引起了大家的非议。于是, 在葬礼还未结束时他就逃走去找妓女露丝, 而露丝则告诉他, 她已经怀孕了, 此时他就像在一张网里, 不知该如何应付这又一个突如其来的重任, 只好又选择了逃避, 一跑了之。
哈利的多次“逃跑”是他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平庸生活不满和抗议的表示。由于不堪忍受婚后家庭生活的无奈和社会责任的重负, 他以“逃跑”来表示自己与社会的决裂, 这是他唯一能够采取的反抗方式。但是他的“逃跑”只是一种消极的逃避, 而不是积极的抗争。因为他不知道该向谁反抗, 更不清楚自己的最终追求目标是什么。他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找不到最终的归宿, 所以为了摆脱社会而进行的努力只能是徒劳的。
战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许多人眼里, 20世纪50年代, 即艾森豪威尔时代的美国, 可以称为“太平盛世”。国际上刚刚结束朝鲜战争, 国内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人民生活安定, 清教思想盛行, 家庭观念牢固。可是, 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和市场的极度繁荣并不能掩盖人们内心的骚乱、怀疑和不安定因素。传统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以及对前途的乐观情绪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人们抛开传统的思想, 更加注重物质上的占有。哈利也感受到了这种动荡和不安。他意识到了自己生活的空虚, 感到迷惘和恐惧, 不甘心沉沦下去, 然而却找不到出路, 只有盲目地跑来跑去, 结果使自己和他人不断地堕入怪圈。“跑”对于哈利来说具有双重含义:一是逃避, 这是他对抗现实的一种人生姿态;二是追求, 此时哈利对美好生活还存在向往和期待, 还没有放弃追求。
“兔子”的逃跑是一种逃避, 一种寻求自由空间以期达到自我保护的逃避。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物质产品极为丰富商业发达的社会, 但是人们的精神极度空虚, 社会堕落腐化, 这些都在小说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当“兔子”哈利下班回家后, 他发现自己面对的是在电视机前沉溺于威士忌的妻子詹尼丝, “酒杯里还有脏乎乎的残渍, 堆成小山似的烟灰缸放在椅子扶手上, 地毯皱巴巴的, 旧报纸不成形地东一摊, 西一摊, 孩子的玩具四处都是, 有破了的, 有卡壳的, 还可以看到玩具娃娃的断腿、贴有从早餐盒上剪下来的图案的折叠纸板、暖气片下裹成绒团的灰尘等, 到处都是一片狼藉”。有孕在身的妻子终日饮酒, 家庭里的生活混乱不堪, 在路上看见的商标、价格以及路边的垃圾等等这一切都映证着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里的堕落与腐化, 在浮华与腐化之中, 人生完全是“一团糟”, 这些都给“兔子”哈利造成了在小说开始时的感觉, 看到打篮球的小孩们, 他觉得“小家伙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来到世上, 真是挤得你够戗”, 像“网”一样的生活收缩的越来越紧, 哈利的自由呼吸空间越来越少, 所有的一切让哈利足以窒息。生活在折磨着哈利的精神, 乱糟糟的人生如同桎梏一样牢牢地锁住哈利的心。物质不仅没有给他带来精神上的解放与自由, 反而逐渐挤压着他的精神空间, 造成他精神世界的日益贫乏、空虚。妻子詹妮丝打发哈利去买烟成为了压在他心里底线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哈利的“兔子”的逃跑特性便爆发出来, 因此就有了“兔子”出逃。
“兔子”的“逃跑”不仅仅是一种逃避, 它又是一种反抗。“逃跑”虽然没有激烈的直接冲突和斗争, 但是它所产生的冲击是异常强烈的。“兔子”用“逃跑”反抗着家庭, 反抗着社会, 给家庭给他所生活的社区都带来了变化, 最终给他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影响。在家中平庸的妻子终日以酒精打发日子, 家中脏乱不堪, 生活中两人缺乏沟通与理解, 而且在性的问题上两人并不和谐;“兔子”母亲的威严像头顶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紧逼着他的喉管;工作中平淡无奇, 仅仅就是推销削皮器, 毫无成就而言;作为父亲、丈夫以及儿子, 社会道德准则强加给他的责任与义务督促着“兔子”行事须按循规蹈矩, 万不可越过雷池一步。“兔子”哈利对这样的生活已经是忍无可忍, 他要选择“逃跑”并以此来表示对无聊生活的痛斥, 开车离家出走以示对妻子和家庭生活的不满, 以便引起妻子和家族其他成员的注意, 他以这种方式诉求他对生活改变的渴望。而他与鲁丝的同居生活则不得不说是对社会道德准则的挑战, 他以此来表明他不愿承担他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他要找到他的空间和自由。
“兔子”的“逃跑”是逃避与反抗, 但“逃跑”中更具意味的是一种追求。“兔子”在驾车出逃后, 他脑中出现的目标就是“南方那轮白色的太阳, 犹如一个巨大的枕头悬在空中。”找到那轮太阳后, 他就可以将他的烦恼抛到脑后了。具体那轮太阳是什么, “兔子”似乎也不大清楚, 从整个出逃的开始, “兔子”都不知道他到底要前往什么地方, 目的地是在出逃的过程中才渐渐浮现出抽象的概念, 至于到底是什么, 好像都是未知数, 所知道的就是在到达之后的精神解放与轻松, “兔子”最终所追寻的也许就是是他的个性与精神自由。其实这种精神追求早已蕴涵在“逃跑”的过程之中了。在出逃中能让哈利兴奋激动的就是回忆过去打篮球的时光。当过篮球明星的哈利为此而骄傲不已, 打篮球成为他一生中重要的事情。成为篮球明星并不是哈利的最终目的, 他不是因为这种荣誉感而运动, 对他来说, 最重要的是在篮球比赛过程中的感受, 那是一种精神追求与享受。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他, 在篮球场上找到了一片乐土, 找到了自我的价值, 在他的意识中, 篮球场就成了摆脱精神压抑得到心灵净化的避难所。在这个意义上, 对于哈里来说, 打篮球就不仅仅是体育活动, 而成了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兔子, 跑吧》成书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作者厄普代克在书中反映了美国当时人们在物质丰富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迷
卡夫卡的“反向弑父”
——以《变形记》为例
梅进文 (广西大学文学院437005)
摘要:在现实世界里, 卡夫卡的父亲就如同小说里的格里高尔的父亲, 但卡夫卡是无力反抗的, 但是在他的艺术的世界里却可以实现这种反抗, 甚至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实现。他通过一种谴责父亲——杀死自己来达到一种“弑父”的快感目的, 我们可以称之为“反向弑父”。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反向弑父
本文是“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成果
项目编号:105930904059
卡夫卡与父亲关系一直不和, 甚至到了一种不能相容的地步, 这个已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这些在他的小说里很多地方都有体现。叶廷芳先生就说过:“熟悉卡夫卡的人大都有一个突出的感觉:他与父亲的关系始终十分紧张, 而且在他的创作中有浓重的投影。”[1] (P34) 卡夫卡自己说“我写的书都与您有关, 我在书里无非是倾诉我在您面前无法倾诉的话”[2] (P215) 其实除了倾述这种痛苦外, 卡夫卡当然还有自己的一种报复方式, 有人就说卡夫卡具有这一种强烈的“俄狄浦斯情节”。“卡夫卡大概可以算得上最典型的‘弑父娶母’病例了。卡夫卡在那封著名的致父亲的信中袒露了他与父亲的关系:‘许多年后, 我还一直保留着这种惊恐的想象:那个巨大的男人、我的父亲, 审判我的最后法庭, 深夜里向我走来, 毫无理由地把我从床上拽起来带到阳台上去──换句话说, 这才是他所关心的, 而我则是无足轻重的。’在“父子矛盾”中, 母亲似乎一直站在父亲一边。在这场争夺母亲的斗争中, 卡夫卡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在这种情况下, 卡夫卡怀恨他父亲, 甚至想谋杀他父亲, 都应当是十分自然的想法。”[3]面对强大的父亲, “弱的天才”卡夫卡无力在现实中进行有效的反抗, 即便写了一封倾述不满的信 (《致父亲》) 也不敢亲自送到父亲手里而只敢让母亲转交。但是在属于自己的天堂里他就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了。于是就会出现前面有的学者说的“弑父”了?是的, 他是在小说里“弑父”了, 但是基本上没有人注意到卡夫卡完成“弑父”的手段, 那其实是一种反向的, 是通过一种谴责父亲——杀死自己来达到一种“弑父”的快感目的, 我们可以称之为“反向弑父”。这在《变形记》里也有着充分的体现。
茫的精神状态。它所探讨了人类存在意义的找寻这一永恒话题, 这对于当今的我们都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现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里, 繁荣与浮华背后其实深深地隐藏着精神危机。人人在追求中迷茫, 因为每个人都如同“兔子”一样, 在家庭和社会这个现实世界构成的大网中行走或奔跑;人人又都在迷茫中追求着什么, 或明确或模糊。人们的追求的都是未知的东西, 可能得到, 也可能得不到, 也可能得到的是另外的东西, 即使得到了, 结果也与原本想得到的不尽相同, 因为从追寻一开始, 追寻的目标就伴随着过程发生着不断的延异, 总之获得的永远都与原来所想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区别。这个延伸和变化的过程是无穷无尽的, 人们总是在过程中不断地获得再不断地改变着, 没有一个终极获得。就像“兔子”一样, 在公路上左突右进, 还是没有办法到达南方去享受那轮“太阳”, 结果还是回家—出逃—再回家—再出逃。但是“兔子”在“出逃”过程中却得到了体验与精神释放, 在出逃中的他不断地回忆着往昔篮球岁月, 在路上他猜测着一些奇异的地名所代表的地方, 听着收音机里的节目, 这些都给他带来了与枯燥生活不同体验的乐趣。正是在这些过程中“兔子”获得了快感, 也如同他打篮球不是为了当明星一样, 在打的过程中得到了非凡的体验, 或许人生就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之中。其实当下的人们也犹如“兔子”, 人人最终追求的并不是原先所想象的东西,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获得了追求在不同阶
一、控诉父亲
《变形记》中父亲, (当然还有母亲, 但主要是父亲) 一出场的便使儿子格里高尔背负了沉重债务。“我若不是为了父母亲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话, 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我就会走到老板面前, 把我的意见一股脑儿全告诉他……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需要五六年吧——”格里高尔显然受了委屈, 为了父亲作出了牺牲。[4] (P107, 108) 当然, 也许有人会觉得儿子替父亲还债不说是天经地义, 至少也合乎情理呀。可是, 格里高尔所受到来自于父母方面的压迫, 绝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实际上我们可以从一个细节可以推断的出来, 那就是当家人因为他没有按时的出门而来呼喊格里高尔的名字的时候, 已经变形为大甲虫的格里高尔发出了一个声音, “但这个声音中却搀和着一种从下面发出来的、无法压制下去的痛苦的叽喳声”这里用到了“压制”“痛苦”等语词, 这么简短的一句话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极不好的感觉, 里面可能隐藏了一个备受压抑而又无处控诉的儿子的血泪史。格里高尔还只有强作欢颜的作答:“是, 是, 谢谢母亲, 我这就起床。”[4] (P109) 他这样做无非是要使得“母亲放下心来, ”可是父母, 特别是父亲, 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心, “这时父亲则已经敲响了侧边的一扇门, 敲得很轻, 不过用的却是拳头……过了一小会而他有用更低沉的声音催促道:‘格里高尔!格里高尔’!”这里, 我们看到了一种急迫, 可是这种急迫不是出于一般父亲对于儿子显出异常而表现出来的应有关心和爱护的急切心里, 而是一种极不耐烦的催命语气!催完儿子的命后, 父亲就“走回去吃他的早饭去了”这是怎样的父亲啊?!似乎就没有这个儿子, 需要的时候吆五喝六, 不需要的时候干脆丢到一边, 不闻不问。当然, 对于敏感的格里高尔来说, 来自父亲的压迫还有父亲强壮的身体压迫和身份压迫, 当大甲虫开始想要挪动身躯因为力量不够而办不到的时候, 他想找人帮忙, 而“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他想到了他的父亲和那个使女——就足够了;”这也许对于一般的人而言觉得不可思议, 但是对于卡夫卡化作的格里格尔, (我们是可以这样解读的, 卡夫卡的小说大多都有自己的影子) 这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小说里对于父亲强大体格的描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卡夫卡对于自己父亲形象的印象。在《致父亲》里卡夫卡说:“单单你的体魄就已把我压倒了。比如, 我还记得我们段不同的体验, 人生即是在体验中完成的, 人是活在当下的, 必须关照着现世的人生, 人人都要带着追求与梦想去选择去斗争, 去体验过程, 在“跑”中与“兔子”一同体验各自不同的人生。
参考文献
[1]David Thorborn and Howard Eiland, eds.John Updike: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M].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1979.
[2]蔡殿梅.美国现实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解读约翰·厄普代克的小说《兔子》四部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7.1.
[3]吕伟民.“兔子”与现代人的命运——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琐谈郑州大学学报, 1999.6.
[4]汤菁.在无尽矛盾中挣扎的“兔子”[J].长沙大学学报, 2007.6.
“喂,你怎么能偷我的陽光?”是谁在小叶背后说话,语气还很没有礼貌。
原来是一只兔子,只有20厘米高,一身灰色的毛。
“什么叫偷你的阳光!”对于没有礼貌的人,小叶一直都是毫不客气的。
兔子从小叶的篮子里捧起一捧米儿草,心疼地说:“哎呀,多好的一片阳光啊,都被你这个小坏蛋给糟蹋了。”
这话可真让小叶生气。“明明就是米儿草。”小叶很大声地反驳兔子。
“嗯?米儿草?”兔子认真地看着手里的东西,忍不住微微笑了。
“一只奇怪又不讨人喜欢的兔子。”小
叶在心里小声地说。
兔子笑着把手伸到小叶面前,让她看手里的东西,这次兔子是微笑着说:“也难怪,很少有人能区分得了阳光和米儿草。”
说完,兔子就坐了下来,还拍拍身边的草地,示意小叶也坐下来。
小叶在离兔子一尺远的地方坐下。
兔子说:“你看,米儿草的绒球是这样的,但是阳光的绒球要比它透明一些。”
兔子说的阳光,是指太阳的阳光,还是指一种名叫阳光的植物呢?
小叶拿这个问题问兔子,就应该这样,有了问题,就一定要想办法问明白。
兔子回答:“这当然是指太阳的阳光。”
可是,小叶从来没有听说过,太阳的阳光长成这个样子,一小朵一小朵的,还在风里跳舞。
“哈哈,这很少有人知道。”兔子一眼就看明白了小叶心里的疑问,“阳光也分两种,一种是家里种植的,一种是野生的。野生的呢,就是你们人类平时看到的太阳的阳光,家里种植的就是你刚刚采的那种。”
兔子知道小叶不会那么快相信这件事,就笑着摘了一朵阳光,放到手心,对着它吹了口气。
“噗”,兔子手心的阳光变成了一小朵真正的阳光,闪着金灿灿的光芒。
这下小叶相信了,这也让小叶对兔子产生了喜欢。
兔子继续说:“每个12岁以下的小孩子,都有机会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兔子,就让我做你的那只兔子,好不好?”
小叶想也没想就一个劲儿地点头。
“那你能一直陪我玩吗?”小叶问。
“不行,我只能陪你到12岁。”兔子回答。
12岁就12岁吧,小叶一点也不担心,因为对小叶来说,12岁很遥远,她今年才6岁。
“我能带你回家吗?我替你准备最舒服的被子和最好吃的胡萝卜。”小叶继续问。
“那倒不用,我就住进你的心里。”兔子接着回答。
啊?要有一只兔子住进心里,是什么感觉呢,会痛吗?小叶有些不懂了。
还没等小叶问,兔子就赶紧解释:“属于某一个小孩的兔子,是应该住在这个小孩心里的,不过别害怕,有一只兔子住进心里,是一种温暖的感觉。”
“为什么呢?”
“因为我只会在你叫我的时候,出来陪你玩,其他时间我都在你的心里种植阳光,种满整个心灵,这样你的心就一直是温暖的。”
小叶就这样,让属于她的那只兔子住进了她的心里。
从此,没人的时候,小叶就偷偷把心里的兔子叫出来陪她玩。难过的时候,她一想到心里住着一只会种植阳光的兔子,就一下子开心起来了。
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妈妈刚把香喷喷的玉米端上桌,表弟顺着香气狂奔而来。见到桌上的玉米,来了个“饿狼扑食”把桌上的食物一扫而光,两个腮帮子鼓鼓的。大家看了,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
我的表弟还是一个鼎鼎大名的“跟屁虫”呢!无论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一次,我到房间做作业,刚走几步,表弟便“呼”一声溜了进来,死活不肯走,没办法,哎,只能让他静静的在一旁玩了。
“淘气王”的称号非他莫属。瞧!他那副“奸诈”的笑容,一看就是不怀好意推门而入,一个水桶一下子盖进了我的脑袋上。我怒气冲天,大声地喊:“我就不信还有‘陷阱’!”我“冲锋陷阵”,向房间里跑去,不料,我又中了“陷阱”,踩到了滑板,摔了个嘴啃泥,心里很不是滋味,竟然被表弟耍了,而表弟却在一旁暗暗自喜呢!看着他那一脸的幸灾乐祸,我真是火冒三丈。
别看表弟平时会耍小聪明,但有时候还会犯傻呢!中午,我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突然,表弟瞬间到了我眼前。他手里拿着一个棒棒糖,我一把抢了过来,表弟见了,便跑进了房间,拿出一大袋美味的零食有火腿,饮料,巧克力……和我换,多么合算的一桩交易,我何乐不为呢?嘿!我的表弟真是傻的可爱呀!
那么你可能会问了,你是一只孤儿兔吗,你的爸爸妈妈呢?我不是孤儿兔,我有爸爸妈妈,因为大青山里兔子多,其他吃草的兔子们也多,所以爸爸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的另一座大山,听说那座山很大,虽然有很多猛兽,但是在爸爸妈妈的辛勤努力之下,还是可以挣到很多草,鲜嫩的草。所以,你们听明白了吗,我和弟弟是留守兔,两只留守兔,如果算上奶奶的话,那就是三只了。
爸爸妈妈已经走了快一年了,我和弟弟可想他们了。去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我一边吃着鲜嫩多汁的草一边问”为什么我和弟弟奶奶不能一起和爸爸妈妈去那边的大山住呢?“爸爸说那边虽然有很多草,但是那边也有很多小动物,没有住的地方,另外,我和弟弟都在上学,那边的森林小学不给外来的小动物上,要交好多好多草当学费,那样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草吃了。虽然很遗憾不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等爸爸妈妈再回去的时候,我还是和弟弟一起去山脚下送爸爸妈妈。看着爸爸妈妈背着行李一蹦一跳远去的身影,我有点伤心。
家里的草快要吃完了,因为奶奶年纪大了,蹦不动了,所以我和弟弟放学后一起去摘草。当我们站在山顶上的时候,我看见小路上有两个熟悉的身影,那是爸爸妈妈呀!赶紧回到家,爸爸妈妈满脸开心的样子。爸爸说,他们从那边的森林里找到了很好的草种子,他们决定在我们这里重这种草,那样我们就有足够的草可以吃了!
有一天,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小兔家窗外白雪一片,时不时出现几片小草坪。小兔子心想:约小袋鼠出来玩玩吧!这天气玩捉迷藏不错,刚好我的毛和雪一样白,藏在雪里她一定找不到我。想着想着,小兔子拿起电话对小袋鼠说:“嗨!小袋鼠,来我家玩捉迷藏吧!”
电话那头传来小袋鼠的声音:“好呀好呀!马上就到。”
小袋鼠一蹦一跳地跑到小兔子家门前,小兔子早已在门口等她了。小袋鼠趴在地上数了十下,立刻跳起来找小兔子。不料,一跳没跳准,跳到雪地边的一口枯井里了。
“救命呀!小兔子,我掉进枯井啦!”小兔子闻声赶来。看着挣扎在井里的朋友,小兔子心生一计,对小袋鼠说:“别急别急,我来救你!”
她先把自己带的长围巾系在大雨伞杆子上,伸下去让小袋鼠跳到伞上,“嘿哟嘿哟”用力拉,终于把小袋鼠拉上来了。
“以后你也该减减肥了!”小兔子笑着对小袋鼠说。
此言差矣!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 你不能轻视任何一个对手, 哪怕他的力量看似很弱小。在利益的作用下, 小企业可能与大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或者多个小企业结成联盟, 这样就具备了更大的资源优势及市场优势。竞争无处不在, 对小企业的蔑视是在为自己酿造苦酒!不信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雨后的清晨, 一只兔子在草原上采蘑菇, 碰到了一只老狼。
老狼张着大口露出锋利的牙齿对兔子说:“碰到我是你的不幸, 因为我刚巧没有吃早饭!”
兔子听了并不慌张, 他很平静地对老狼说:“老狼大哥, 碰到你我真的很高兴!能为草原上最勇敢的老狼大哥提供一顿早餐是我的荣幸。可是我太小, 不够大哥几口吃的。大哥吃掉我之后, 还得费劲去找午餐。不如这样, 你放过我, 我去帮大哥弄只狐狸来。狐狸那么大, 足够大哥今天一天的伙食了。”
老狼一听有点道理, 就放了兔子。
兔子恨死狐狸了, 自己的好几个伙伴都是被狐狸吃掉的。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 把狐狸除掉。
于是兔子来到狐狸经常活动的那片小树林中, 装作采蘑菇的样子。
不大一会儿, 狐狸真的来了。她看到一只兔子在采蘑菇, 高兴极了, 心想:这下又有美味的兔子肉吃了。
狐狸正要向兔子扑去, 兔子却先开口说话了:“狐狸大姐, 我是专门来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的!”
“什么好消息?”狐狸问。
兔子把嘴巴凑到狐狸耳朵跟前神秘地说:“我前天采到一个神奇的蘑菇, 谁要是吃一点就能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 老狼最害怕这种力量了。今天早晨我吃了一点, 准备去找老狼试试效果。”
在这片草原上, 狐狸最害怕老狼了。如果这种蘑菇真的能让老狼害怕, 那自己吃一点就能成为草原上真正的大王了, 所以她决定随兔子去看个究竟。
兔子带着狐狸来到老狼呆着的那片草原, 看到老狼正望着草原深处发呆, 狐狸不敢往前走了。
兔子径直走到老狼跟前, 拉着老狼的耳朵低声说:“我把狐狸给大哥带来了!”说着朝狐狸招招手, 示意狐狸过去。
狐狸看到兔子居然敢拉老狼的耳朵, 也就相信了兔子说的话是真的。于是她就大胆地走到了老狼的身边。
老狼看到狐狸走了过来, 猛地扑过去就是一口。
可怜的狐狸临死的时候还在想:自己好糊涂啊!还没有吃兔子的蘑菇呢, 难怪老狼不怕她!
兔子则趁老狼享受美味的狐狸肉时, 悄悄地离开了。
曾见一只兔子发表竞岗演说,先抛出这个寓言,然后话锋一转:我为什么能做出成绩?我不过是只兔子,而在座的领导们,就是狮子啊!于是,领导们立即狮心大悦,高兴得口水直流。有狮子做博导,天底下还有做不成的事?为了证实学生不衰,老师立马封他一顶处级乌纱帽。在多数中国人眼里,一个人衰不衰,看他头上乌纱帽有多大是也。不过,据说后来这兔子有负狮望,那点看家本领漏底不说,还常常偷吃窝边萆。吃着吃着,一不留神吃到狮子身边去了。狮子不高兴了,一爪子将兔子的乌纱帽给撸了。
中国历来道行高深的兔子不少,严嵩要算一只。不仅皇上理所当然是他的伟大导师,连给皇上提尿壶的太监,也都成了他的博导。凡皇上有事派太监找他,“嵩必执手延坐款款”。一个堂堂中央部长(礼部尚书),见了皇帝身边的奴才,就像小粉丝见了大明星,媚眼乱飞,深情脉脉地握着人家的手半天不放,屁颠颠地又是让座又是上茶的,还不忘交点学费——“密持黄金置其袖”。宰相夏言却不会这一套,麻烦就来了。太监们时不时到皇帝佬儿朱厚熄跟前放夏言的坏水,把他慢慢搞臭。这天深夜朱厚熄找夏言有事,传话的太监报告说夏言已经睡了,喊不起来;严部长倒是没睡,深更半夜在学习您老人家的批文哪,随后就到。朱厚熄心中越发对夏言不快,尽管夏言本事和功劳都大,事后还是寻了他个不是,将宰相宝座挪给了严嵩。夏言那晚到底睡没睡,小太监有没有去喊,都是历史悬案。有一点可以肯定,太监博导关照部长学生,暗中做了小动作。也活该夏言倒霉,搁现在,视频电话一开,你夏言睡沒睡,一目了然。
中国的官场环境极适合兔子繁衍,所以它能生生不绝,而且与时俱进。有只兔子酒后吐真言:搞定狮子,其实容易得很。你只要当着他和大家的面,说某事是按照他的意图做的,然后再说这事如何牛逼;中天,比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都伟大。实际上,他可能对这件事狗屁不知。但是,高帽子已经给他戴上了,这件事做得再狗屎,他也不会当众批评,只会拼命表扬。因为表扬你就是表扬他自己。表扬多了,假的也就成真。你根本就不用出劲,更不用担心做砸。你就等着提拔你吧!
兔子常常得手,说明狮子是冒牌货,博导名不副实。问题就在于,他原先或许也是从兔子来的,可是,别人封他为狮子,他便会忘了自己是谁。或者充其量不过是狐狼之辈,既然以狮子自居,上了当,也不会承认,因为他有了狮子的感觉,不仅天下第一聪明,也从不犯错。
兔子的博导,只是人性的弱点而已。
从此,小动物们过着快乐的生活!
小兔真聪明!
一天,我们买了一些可爱的兔子回家。当天晚上,我们去上街,把这些小兔子留在了没锁的笼子里。但是,一件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些兔子看见我们走后,发现了桌子上的青菜和萝卜,那正是它们喜欢吃的东西,馋地直流口水。于是,它们一推,笼子的门开了。它们蹦蹦跳跳地跑到桌子面前一看,顿时傻眼了,因为桌子又高又滑,根本怕不上去呀!正在兔子绞尽脑汁想办法的时候,一只兔子突然说:只有我们找到一根绳子,把它的一端系上钩子,再一个接一个的爬上去,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对呀,我们怎么没想到呢?其它兔子一拍脑袋齐声说。但是,它们又遇到困难了,因为它们的首领攀爬技术实在是太差了,才爬到一半就哧溜一声滑下来了。但是,其他的东西又排不上用场,这可怎么办呢?这时候,另一只兔子又想到了办法。它说:居然不能爬上去,但是能不能弹上去呢?其他兔子转而一想,心里暗暗地说: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兔子搬来一个大弹簧,请首领坐在弹簧上,只听嗖的一声,首领被胜利地弹上了桌子。这时候,其他兔子也一起爬上了桌面,成功地吃上了自己喜爱的食物。
这些兔子真聪明呀!我也要像它们一样,遇到困难、毫不退缩,我也要做一个聪明的孩子。
一天,我穿过这个市场往单位走的时候,看见了由一只疯狂逃跑的兔子引发的一幕闹剧。
一个中年男子买到一只活兔后,要求卖主给它来个“金瓜击顶”,增值服务里有这一项的,管杀。我正准备从另一头出去,却听到一声刺耳的低吼,接着就听到了一阵骂声,xx的,回来{当我回过头看这一切的时候,那只被“行刑”过的兔子已经漫无目地乱跑起来,冲出去追的卖主撞倒了一辆电单车,买主也从另外的方向迂回,不小心把装兔子的铁丝网碰倒了,里面十几只兔子从小门中爬了出来……
一切变得饶有趣味起来,我有些幸灾乐祸地观赏着。平时温吞吞的兔子们,此时开始四处奔跑起来,转眼就纷纷地跑到了车底下、拐角处、别的店里面,电单车乒乒乓乓地倒了一地。附近的人开始过来帮忙,很快就有七八只兔子缴械被擒。但是市场已经大乱,人声鼎沸,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目不暇接。
卖主与买主齐心协力将首先发难的兔子抓了回来,其余被捕的也关进了笼子里。一些人开始要求卖主赔偿摔在地上的电单车,卖主说兔子“事件”是买主引起的,大家把车乱停乱放,阻碍了交通,只有自认倒霉。大家将目光转向买主,买主一把抓住卖主,说是卖主杀兔子的技术不过关,才造成的这一切。
卖主挣脱了被抓的衣服,就要反击,买主早有防备,抄起一把扫帚,翻身迎敌,于是有人开始报警,于是买主踢翻了兔笼,兔子们再次踏上了逃跑的道路……
这次兔子们的运气开始直线上升,没有人再抓他们,主人们已经在泥水地上滚成一片,众人开始检查自己的电单车,并声嘶力竭地骂着,有的兔子已经被人抱进怀里……
我耐心地等到了事情的结束:一个大妈抱着一只兔子走过来,和正没好气的卖主商量,“兔子还你了,你还是别杀它吧,怪可怜的,要不你把它卖给我,我带回去养着,别太贵了啊。”买主一直盯着大妈怀里的兔子,卖主干脆一挥手:“拿走吧,送你了!”围观的人群渐渐散去,买主扔下一句:“不吃了,晦气!”之后走了,卖主提前把门关了,骑着单车,一路皱着眉头离开市场。
兔子很安静地躺在大妈怀里,大妈则拿着一把硬币,不知道给谁。
主人公兔子哈里中学时曾是一名出色的篮球队员。一天下午,一群打篮球的孩子,勾起了他对往昔的回忆,他和他们一起打球,重新体验了英雄式的自豪感与自足感。人是靠追求超越的目的才得以存在的,他必须在自身现状之外,寻求一个解放自己的、体现某种特殊理想的目标。这种企图超越实在的要求,把兔子试图实现的行为变成一种内在的强制力,而这种内在的强制力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使他突然发现了自己生活中的缺憾:局促的住所,怀了孕、没有任何美感的妻子简妮丝,为维持他的窝被迫做的一种没有丝毫成就感的推销工作,以及诸如给妻子买烟、接孩子等一系列日常琐事。兔子追求完美自由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强烈发差使他终于下定决心跑掉了。
波德莱尔说:“在每个人身上,时刻有着两种追求,一种向往上帝,一种向往撒旦。对上帝的祈求或是对灵性的祈求是向上的愿望,对撒旦的祈求或是对兽性的祈求是堕落的快乐。”哈里丢下妻子和孩子离家跑掉,先撇开他跑的形而上目的不说,但从社会道德角度来讲,他的这种行为可以称之为追求“堕落的快乐”,但是,兔子又不能完全彻底地放弃“向上的愿望”。兔子自由地选择了逃避责任,依靠其本能激情跑向撒旦,但他忘不了背后上帝的眼睛。在他先前的生活中,他选择了简妮丝,从而出现了他不愿承担的家庭责任。而存在主义的自由原则是:你在自由选择的同时,必须承担由这选择带来的责任。自由与责任的矛盾使他的梦既浅又不踏实,梦醒之后,他也反省过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他有些不安,感到歉疚。但这些体验只是昙花一现,本能从他心灵深处升上来,告诉他,他是正确的。于是,兔子释然,他觉得只要自己下定决心,整个尘世的喧嚣顷刻之间就会在自由之中化为乌有。兔子享受着自己赋予自己的自由所带来的愉悦。
但是,婚姻必定包含责任,这是文明社会的必然法则之一。厄普代克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不能无视社会道德对人的约束力量。正当兔子辛苦地为摆脱社会、家庭的责任而努力的时候,妻子简妮丝分娩,尊重现实生活规律的厄普代克不得不把哈里拉回到家庭,让他暂时忘掉自我,投身社会尘世,自由暂时让位于责任,正如恶心时要吐出的动心重新返回胃里。作家的这种处理方式,反映了萨特确立的自由悖论:人生是自由的,人生在世又不能不受限制。人总是不断地追求自身的存在,追求自由的生存,然而人生在世又处处碰到障碍,受到他自己的处境的限制。
一旦回到群体社会,哈里的群体意识随即复活。他深切意识到自己的罪过,迫切希望获得周围人的宽恕。当这个愿望满足后,兔子恍惚觉得前面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他决定什么也不干了,只想沿着这条美妙的大道走下去:他已经背向撒旦,放下“堕落的快乐”,迎面向上帝走来——带着“向上的愿望”。这时的兔子,心甘情愿地承认了社会规则,他愿意俯首帖耳接受他曾经竭力摆脱的束缚他的枷锁,他感到另一种快乐:“他觉得自己愉快、命好、幸福,得到了宽恕,并且想去感恩”,重新融入社会的哈里,感觉心安。
但是,因为兔子本能地理解自由是一种绝对的、摆脱客观规律而独立存在的东西,目前的快乐和心安也就终究不是他想要的东西,这种为众人所容纳的状态到底是短命的。哈里朦胧追求自由的理想经过短期搁浅后,在遥远的“美好事物”的召唤下,再次起航。婴儿的苦恼,简妮丝的不肯驯服,使兔子感到厌烦,感到受了侮辱,感觉自由受到了限制,警觉到这个家有重新控制他的危险。于是,他再次跑掉了。
后来,女儿的死把兔子又拉回到现实中,但是在葬礼上他又不合时宜地为自己辩护,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竖起了一堵墙,人们的不解甚至误解使他感到令人窒息的委屈,他第三次跑掉了。
露丝曾经使兔子感到满足,但是,当得知露丝怀孕后,兔子立刻意识到责任正在向他逼近,他又从露丝身边跑开了。
这种情况下的行为是对还是错?从伦理道德角度来讲,兔子是不负责任的,不值得可怜。但是从个体的利益与道德来看,兔子的行为又有形而上的意义:“他不服从社会伦理道德的审判,蔑视上帝的目光,违抗上帝的意愿,用自己赋予自己的自由参与塑造自己的命运”。
兔子这种追求自由、逃避责任的心态还体现在:他沉湎过去,不满现状。过去的他相对于现在的他而言是自由的,而且是充实的,篮球场上他从不犯规,但可以把对手打得一败涂地;现在,他却要违背个人本性去骗人,不骗人就维持不了他的家。兔子总是把过去在自己心灵上一遍遍发酵,试图将它作为促进未来的养料,进而培育那未知中无限的可能。他跑到托特洛那里,跟他一起回忆属于他们的那段历史。在钩沉过去的同时,兔子更加感到自己的生活不该是现在这个样子。于是,他站在“现实”这一并不牢固的此岸,眺望着“未来”这一并不清晰的彼岸。
美国的五十年代被称为“遵命的时代”,男人们被自我毁灭感和愤怒情绪所吞没,他们感到困惑、焦虑、空虚和苦恼。这种生活影响了厄普代克,他塑造出兔子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人的心态。厄普代克说:“《兔子,跑吧》是五十年代一个没有办法的家伙写成的没有办法的小说”。小说也就在“啊,跑啊,跑啊”中结束,他认为让兔子在跑中渐渐隐去是最好的结尾。
摘要:厄普代克的《兔子, 跑吧》被评论家们公认为其长篇小说中最杰出的力作, 它确立了厄普代克在美国文坛的地位。在这部小说中, 作家让兔子始终处在一种紧张辩证的情形之中, 让他在自由选择与承担责任的两难境地中来回奔跑, 从而反映出人类发展中根深蒂固的内在矛盾, 这个矛盾是:强调凝聚性、规定性与约束性的群体道德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个体道德, 这二者之间永远不能达到高度和谐与统一, 自由与责任互相排斥又如影相随。追求自由与责任的平衡关系, 是人类产生种种精神矛盾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自由,责任,兔子
参考文献
[1]、《存在主义哲学》, 商务印书馆, 1963年, 230页。
[2]、《外国文学》, 1995年第5期, 第3页, 《约翰厄普代克和他的创作》, 苏索才。
[3]、《马恩选集》第一卷, 第18页。
它全身穿着雪白雪白的小棉衣,远远望去,像一朵白云。它椭圆形的头上有两只又细又长的耳朵,十分可爱。火红火红的眼睛好像两颗晶亮亮的红玛瑙。它还有一个黑黑的小鼻子,非常灵敏,连埋在土里的胡萝卜都能被它找到。它最独特的要数那三瓣嘴了,吃起东西来一动一动的,可爱极了!
它最喜欢吃胡萝卜。有一天中午,它跑过来,用爪子抱着我的腿,不停地叫着,好像在说:“主人,求求你,你给我点吃的吧!”当我把吃的放到碗里,它飞快地跑到碗边,把头伸进碗里,慢慢地伸出舌头,一口一口地卷进嘴里,还发出了几声“呜呜”的声音,好像在说:“谢谢你,小主人。”
小兔子睡觉时,前脚搭在一起,头就放在上面,那两条前腿真像一个枕头。如果有人经过,它不管累不累,都会睁开眼睛,仔细聆听。
小兔子吃胡萝卜时,因为胡萝卜太硬,所以它一只脚按住胡萝卜,斜过头,从胡萝卜尾巴开始一点儿一点儿地慢慢地啃着胡萝卜。
记得有一天,我手里拿了棵白菜,就把白菜放在厨房的桌子上。小兔子在笼子里看见了,一直在推那个笼子门,我并没有看见它,它使劲地推,门被它打开了。它跑了出了,纵身一跃,就跳到了桌子上,吃白菜。过了一会我想去喂它,一看怎么不见了,我四处找,最终,看见它撅着屁股,聚精会神地吃着白菜,我看着那个样子,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小兔子听到声音,转过头来,用它那纯洁的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主人,你放过我吧!”
小兔子迫不及待地出门了, 一眨眼就跑得没影了。
城里果然热闹非凡, 只见到处人来人往、车流如梭。
“嘀嘀——嘀嘀……”很多车子叫唤起来, 小兔子不知不觉走在了人行横道线上。突然, “哧——”一声, 一辆车在小兔子身边紧急停了下来, 吓得他瘫坐在了地上。原来, 小兔子没看到前面是红灯, 差点给车撞上了。
屋wū里li燃rán着zhe火huǒ红hónɡ的de炭tàn火huǒ。火huǒ炉lú前qián,兔tù子zi的de脸liǎn照zhào得de通tōnɡ红hónɡ。她tā看kàn了le一yī眼yǎn一yī旁pánɡ的de两liǎnɡ袋dài木mù炭tàn,笑xiào了le。还hái在zài秋qiū天tiān时shí,她tā就jiù准zhǔn备bèi好hǎo了le这zhè些xiē木mù炭tàn。
门mén“嘎ɡā”地de响xiǎnɡ了le一yī声shēnɡ。兔tù子zi急jí忙mánɡ扭niǔ头tóu看kàn去qù,可kě是shì没méi有yǒu再zài发fā出chū声shēnɡ响xiǎnɡ。她tā站zhàn起qǐ来lái,轻qīnɡ轻qīnɡ的de走zǒu过ɡuò去qù,哦ò,没méi事shì,门mén栓shuān仍rénɡ紧jǐn紧jǐn的de闩shuān着zhe。兔tù子zi回huí到dào火huǒ炉lú前qián,继jì续xù烤kǎo火huǒ。
对duì面miàn山shān坡pō上shɑng的de房fánɡ子zi里li,住zhù着zhe一yī只zhī母mǔ狼lánɡ,她tā带dài着zhe四sì只zhī幼yòu小xiǎo的de狼lánɡ崽zǎi。兔tù子zi有yǒu一yī次cì遇yù上shɑng他tā们men,差chà点diǎn被bèi逮dǎi住zhù吃chī掉diào了le。
忽hū然rán,传chuán来lái稚zhì嫩nèn的de狼lánɡ嗥háo声shēnɡ,是shì对duì面miàn的de狼lánɡ崽zǎi们men发fā出chū的de。从cónɡ颤chàn抖dǒu的de嗥háo叫jiào声shēnɡ中zhōnɡ听tīnɡ得de出chū,狼lánɡ崽zǎi们men正zhènɡ受shòu着zhe冻dònɡ呢ne!
母mǔ狼lánɡ没méi准zhǔn备bèi过ɡuò冬dōnɡ的de木mù炭tàn吗mɑ?噢ō,母mǔ狼lánɡ为wèi了le哺bǔ育yù四sì只zhī幼yòu崽zǎi,每měi天tiān为wèi食shí物wù忙mánɡ碌lù,哪nǎ有yǒu时shí间jiān准zhǔn备bèi木mù炭tàn呢ne?
狼lánɡ崽zǎi们men的de嗥háo叫jiào声shēnɡ仍rénɡ一yī声shēnɡ接jiē着zhe一yī声shēnɡ。
兔tù子zi看kàn了le一yī眼yǎn一yī旁pánɡ的de两liǎnɡ袋dài炭tàn。狼lánɡ崽zǎi的de嗥háo叫jiào声shēnɡ仍rénɡ不bù停tínɡ。
兔tù子zi站zhàn起qǐ来lái,往wǎnɡ脖bó子zi上shɑng系jì了le一yī条tiáo围wéi巾jīn。她tā提tí起qǐ一yī袋dài木mù炭tàn,走zǒu到dào门mén边biān,打dǎ开kāi门mén,走zǒu了le出chū去qù。
地dì上shɑnɡ已yǐ铺pū了le一yī层cénɡ厚hòu厚hòu的de雪xuě,天tiān上shànɡ的de雪xuě仍rénɡ密mì密mì地de下xià着zhe。
兔tù子zi踩cǎi着zhe雪xuě,深shēn一yī脚jiǎo浅qiǎn一yī脚jiǎo地de向xiànɡ母mǔ狼lánɡ的de房fánɡ子zi走zǒu去qù。
离lí母mǔ狼lánɡ的de房fánɡ子zi越yuè来lái越yuè近jìn了le,狼lánɡ崽zǎi们men的de嗥háo叫jiào声shēnɡ也yě越yuè来lái越yuè响xiǎnɡ了le。兔tù子zi的de心xīn砰pēnɡ砰pēnɡ地de直zhí跳tiào。
到dào了le房fánɡ子zi前qián,兔tù子zi定dìnɡ了le定dìnɡ神shén,放fànɡ轻qīnɡ了le脚jiǎo步bù,蹑niè手shǒu蹑niè脚jiǎo走zǒu到dào门mén口kǒu,放fànɡ下xià木mù炭tàn,敲qiāo了le一yī下xià门mén,立lì即jí转zhuǎn身shēn往wǎnɡ回huí跑pǎo。
跑pǎo得de太tài急jí了le,还hái没méi跑pǎo两liǎnɡ步bù,就jiù摔shuāi倒dǎo在zài地dì上shɑnɡ。脖bó子zi上shɑnɡ的de围wéi巾jīn也yě掉diào了le。兔tù子zi顾ɡù不bù得dé捡jiǎn围wéi巾jīn,爬pá起qǐ来lái又yòu飞fēi快kuài往wǎnɡ自zì己jǐ的de房fánɡ子zi跑pǎo。
一yī口kǒu气qì跑pǎo回huí了le屋wū里li,兔tù子zi“砰pēnɡ”地de关ɡuān上shànɡ了le门mén,闩shuān上shànɡ了le门mén栓shuān。
兔tù子zi抖dǒu掉diào身shēn上shɑng的de雪xuě,回huí到dào火huǒ炉lú前qián继jì续xù烤kǎo火huǒ。
过ɡuò了le一yī会huìr儿,兔tù子zi好hǎo像xiànɡ听tīnɡ到dào屋wū外wài有yǒu脚jiǎo步bù声shēnɡ。仔zǐ细xì听tīnɡ,又yòu没méi有yǒu。
又yòu过ɡuò了le一yī会huìr儿,兔tù子zǐ想xiǎnɡ,刚ɡānɡ才cái那nà应yīnɡ该ɡāi是shì脚jiǎo步bù声shēnɡ。她tā站zhàn起qǐ来lái,轻qīnɡ轻qīnɡ走zǒu到dào门mén边biān,侧cè耳ěr细xì听tīnɡ,外wài面miɑn没méi有yǒu声shēnɡ音yīn,她tā打dǎ开kāi门mén——
我家有一只小兔子,它的名字叫珍珠兔。它有一身雪白的、长长的而又柔顺的毛。从远处看,它就像穿了一身洁白的羽绒服、白裤子和一双白色的鞋。珍珠兔的眼睛特别红,红得就像太阳一样。它的红眼睛下面有一个扁扁的绿色鼻子,那是我特意为它“画的妆”,鼻子下面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每天晚上放学,珍珠兔总会按时从屋里跑出来接我,然后撒娇让我抱着它进屋和我一起看电视,这个都变成了我们两个之间的固定习惯了。我每次看动画片时,都要把珍珠兔放出来和我一起看,每看到精彩的部分,它就要蹦两下,好像它看得懂似的。
我每天上学前都要给珍珠兔喂吃的,放学也一样。可是有一天我上学匆忙忘了给它喂东西吃,晚上回来也忘了给它吃东西就看电视了,于是它就对我张牙舞爪,我想:“它平时高兴时也这样,肯定是在玩耍。”所以我没理它,可是珍珠兔实在是饿得慌,就像火箭般地冲进了厨房,找到了我们家用来诱捕蟑螂的药片,它把药片当成了我平时喂它的饼干。它找到了药片后连蹦带跳。当时我也很高兴,因为那时候我也不知道那是蟑螂药,我还为珍珠兔能自己找到吃的而得意呢!我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后对我说:“我们家的珍珠兔有这本事,真了不起!”可好景不长,过了两天,我准备上学时看到珍珠兔不舒服地躺在笼子里,当我再回家时它已经闭上了它那对又红又大的眼睛,悄悄的离开了人世。
它的脾气可不太好惹,如果你去烦它的话,那它肯定不会放过你。它会用爪子来抓你的手,或着会伸长脖子咬你。
这只兔子可真贪吃,见了食物就狼吞虎咽,上次我去姑姑家玩的时候,发现兔子正在沙发上面津津有味的啃着香蕉。不过沙发那么高,它是怎么上去的呢?我发现在沙发旁边有一把椅子,我猜它肯定是从椅子上跳到沙发上去的,真是见了好吃的就不要命。还有一次它趁姑姑吃饭的时候跑去垃圾桶,去垃圾桶里找吃的,真是饥不择食。
它很调皮,我把它放在我的腿上逗它玩,它居然在我的腿上撒了一泡尿,我很生气。但又不舍得打它,因为它是那么的可爱!我还在小区里跟它玩“人抓兔子”的游戏。我把兔子放在地上让它跑,我在原地数数:“1、2、3、4……”然后我去找兔子了,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它,后来才发现它正蹲在草丛里玩呢!
它可真淘气!
1《论自然》与世俗化宗教
超验主义思想是爱默生神学思想形成的前提。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兴起了一个重要思潮,即美国超验主义。超验主义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它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在超验主义运动中,人可以通过直觉来认识上帝,或者通过置个人心灵于“超灵”之中来寻求人性和神性的统一。上帝变得可亲可敬,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一个主体和上帝直接交流,上帝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
纵观1836年版的《论自然》,其确实是超验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前言》部分,爱默生提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与宇宙建立一种直接的关系呢?为什么不能有一种凭直觉而不是依靠传统的诗歌与哲学?为什么不能有一种不是依据他们的历史传统而是直接启示我们的宗教呢?”[1]“我们何必要在毫无生气的历史废墟中摸索,让当代人穿着褪色过时的服装去出丑呢?”[1]爱默生对这个时代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提出了批评,指出要从前人的故纸堆中解放出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这里有新的土地,新的人,新的思想。我们要求有我们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法律和自己的宗教。”[1]这些铿锵有力的声明,实际上乃是在宣布新大陆的精神独立。
作为超验主义的“圣经”,《论自然》开宗明义,点明了“宇宙由自然界和精神组成”。[1]紧接着,《自然》一章阐述了大自然丰富的意蕴。星星虽然可望而不可及,却唤醒了人们的尊严;大自然虽然神秘莫测,但只要人们向其敞开心扉,大自然就会向人们显示自己的亲切和关爱。此时此刻,自然与上帝对人们的影响取决于人们自己的感受--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乃是信仰的基础。所以,每个具有虔诚信仰的人只要心中有了上帝,就会感受上帝的真理,接受上帝的恩典。这个宗教理念简单地说就是:“上帝在我心中”。在《自然》这一章中,爱默生用文学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与上帝同在的状态:“我站在空地上,头沐浴在和煦的空气里,仰望着渺邈无垠的太空,小我的一切都消失了。我变成一只透明的眼球;本身不复存在;我洞察一切;‘上帝’的精气在我周身循环;我成为上帝的一部分”。[1]我们的大自然具有净化与修复功能,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我们仿佛能忘却尘世中的烦恼,我们成为上帝的一部分,我们具有了神性。这是表现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思想的名言警句。
爱默生的神学思想“上帝在我心中”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思想,促进了美国宗教世俗化的发展。美国是一个种族、名族、宗教和文化多样性及混杂性程度极高的国家,这种独特的历史条件赋予了美国宗教浓厚的“世俗化倾向”。可以说美国宗教从一开始就埋上了世俗化的种子。美国的世俗宗教化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信仰以人为中心,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信仰上帝,上帝为人服务。由于强调信仰的人性化,其导致宗教直接进入人的现实生活,信仰具有更大的普遍意义,被更多的人接受。在美国宗教世俗化的过程中,爱默生的神学思想可谓功不可没,他对美国宗教世俗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兔子,跑吧》与世俗化宗教
二十世纪的美国有蓬勃兴盛,也有动荡裂变。上帝到底还存不存在?上帝还是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创造者?如果是,那么他怎么可以听之任之,对人类的痛苦置之不理?约翰·厄普代克以现实主义作家的敏锐视角,洞察并记录下这个漫长而苦涩的思想蜕变过程。乔治·索尔斯在评论厄普代克时曾说:“在厄普代克眼里,当代美国已经失去了精神支柱,具体表现在文化上的一种庸俗和一种空洞的、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念……厄普代克的小说共同塑造了一群失魂落魄,在迷惘中探索而又永远得不到满足的人物形象。他们失去了支持过去一代又一代美国人的精神支柱。”[3]
《兔子,跑吧》发表于1960年,当时引起轰动,好评如潮。在《兔子,跑吧》中,世俗化宗教中神圣与世俗的辩证关系在作品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兔子”为代表的世俗生活的神圣化;二是以埃克里斯为代表的神圣的世俗化。这两个方面并不是绝对对立,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
哈里身为世俗之人,但他的行为却被神圣化了。这神圣化的行为与他周围的人形成鲜明对比。“在兔子眼中,喝酒打牌是一种令人消沉的罪过,是散发着难闻气味的罪过,而且里面还弥漫着一种政客的味道,使他觉得更加压抑。”[4]然而,当兔子向托瑟罗抱怨妻子詹妮丝是个酒鬼时,托瑟罗却建议:“也许你该陪她一块儿喝,如果你跟她共享这种乐趣,也许她就能节制一些了。”[4]这样的建议使兔子非常反感。兔子戒烟与詹妮丝吸烟又构成了一对不相容的矛盾。以至于詹妮丝抱怨道:“老天爷,你不喝酒,这会儿又不抽烟了,你是要干什么?当圣人吗?”[4]兔子在第一次逃跑的路上“觉得通体清爽,不由得想抽支烟,接着想到自己已经戒烟,便觉得更加清爽了。”[4]这很自然的心理活动揭示了兔子的行为已经与世俗生活对立起来。兔子是一个喜欢干净整洁的人,他总是把衣服摆放得很整齐,可是周围的人似乎都没有他那样爱干净。詹妮丝邋遢凌乱,不善理家。托瑟罗也是。“托瑟罗的家务仅限于料理衣物。地上到处是一团团绒毛似的灰尘,各种报纸杂志随处堆放,有《国家地理杂志》、少年犯口供以及连环画。”[4]鲁丝与哈里其实也是作为一种对立而存在的。鲁丝的职业是妓女,她并不信上帝。她住所的对面是一座庄严肃穆的教堂,每到星期天的早上会众来做礼拜时,她都“恶心地要吐”。[4]所以,对于兔子的信仰她质问道:
“哦,你既然相信,又干嘛来这儿?”
“怎么不能来?你以为自己是魔鬼还是什么?”[4]
兔子虽然嘴上这么说,可是他的心中还是有负罪感的。“对面只有那座灰色的教堂,显得庄严肃穆,圆形花窗内的灯还亮着,构成一个红、紫、金色的光环,在城市的夜里,这光环犹如在现实中凿开的一个孔,透出在下界摇曳着的玄奥绚丽的光芒。他怀着负罪之感放下百叶窗,转过身来,鲁丝的眼光正注视着他,她的四周都是影子,也像是地面上的一个缺口。”[4]
厄普代克在这部小说中同时塑造了一个被世俗化了的牧师形象--杰克·埃克里斯。上帝渐渐地失去神圣化,而作为他代言人的神职人员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埃克里斯与兔子初次见面时,“他把车向路旁斜滑过来,然后拉上手刹,关掉发动机,就这样斜着停在相反的车道上”,[4]使兔子认为他这种行为“似乎有点亵渎神明”。[4]另外,埃克里斯的着装也被世俗化了,他身着的袍子“并非真正的黑色,实际上那是蓝色,是一种庄重、高雅、轻盈的蓝色,像午夜的天空,只有套在外面的那件小背心似的东西才黑得像煤炭”。[4]小说中兔子对宗教信仰有着很独特的理解,在与埃克里斯的谈话中经常提及生命的意义等存在主义哲学和宗教话题。但作为牧师的埃克里斯却不能给兔子任何满意得答复。虽然埃克里斯的先辈曾是牧师,但对埃克里斯来说,在当今的美国,牧师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他可以为教区成员的家庭琐事而奔波忙碌,却不能为他们的精神诉求指路开道。
3 从“上帝”到“我”的演变
从《论自然》到《兔子,跑吧》,美国文学中的宗教主题也经历了百年嬗变。
从爱默生到厄普代克,美国文学中的世俗化宗教主题经历了从“上帝”到“我”的演变。
在《论自然》中,爱默生提倡回归自然,在自然的洗礼中,人可以实现自己的神性。如果说超验主义强调人性中的神性,人与上帝同在,其结果是极大地提升了个人自由意识。人所生活的世界不再是全知全能、威严冷漠的上帝主宰一切的世界;人也不是殖民早期那袭有“原罪”,只能匍匐于上帝的威权和盛怒之下的人。爱默生重新发现了上帝的内在性,借助于直觉,把上帝从高高在上的天国拉回了人间。“上帝在我心中”凸显出人的价值,洋溢着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它赋予了宗教以普遍的公众意义,对此,戴维·尼尔评论说:“爱默生的‘上帝’,就像爱德华兹的一样,这个上帝是人类状况的忠实提醒者。上帝在我心中建立的不是内部的神学,而是依赖于人的伟大的上帝。”[5]因此,爱默生神学思想促进和推动了美国宗教世俗化运动的进程和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贡献。
但是,美国的宗教世俗化运动发展到了厄普代克那一代,却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厄普代克作品中的世俗化宗教人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信不信上帝完全是自己的事。在《兔子,跑吧》中,主人公“兔子”一方面与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发生冲撞或背离,另一方面他又是信仰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似乎都不会放弃对上帝的信仰。但事实上,他是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自我甚至超越了信仰。“兔子”的故事反映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矛盾。“兔子”的信仰是真诚的,但不是传统意义上对作为造物主的上帝的信仰与感恩,而是对失去信仰后的精神荒原和空虚生活的恐惧,是自我的需要。在爱默生眼里,“爱你自己”与爱上帝并不对立,但在厄普代克笔下,“爱你自己”成为了上帝不在场的情况下的“爱我自己”,是自我的极端凸现。传统的问题是“上帝存在吗?”,而现在变成“我相信上帝存在吗?”。第一个问题中,上帝是中心;而第二个问题中,“我”则成了问题的中心。也就是说,上帝存不存在完全在于“我”的看法,“我”相信他存在他就存在,反之就不存在。这与爱默生的“上帝在我心中”背道而驰。
4 结束语
文学本身寄托着人们对于理想之真、善、美的憧憬,而宗教则是人们超脱痛苦的寄居地,两者都是精神对现实的超越。上帝一直是西方宗教信仰的中心和焦点,是人们进行膜拜和祈祷的神圣存在。沿着上帝形象的变化维度,美国文学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不断追问上帝意义的过程。世俗化宗教的演变也在这个探讨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爱默生超验主义中神性和人性相统一到厄普代克现代文学中砸碎上帝所形成的信仰衰落和价值体系崩溃,美国的世俗化宗教经历了从“上帝”到“我”的百年嬗变。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上册)[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128-132.
[2]Plath J.Conversation with John Updike[M].Jacks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1994:104.
[3]Bernard A Schopen Faith,Morality and the Novels of John Updike[A]//William RMacnaughton,ed.Critical Essays on John Updike[C].Boston:GK Hall&Company,1982:102.
[4]约翰·厄普代克.兔子,跑吧[M].刘国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9-108.
【兔子的作文】推荐阅读:
小兔子的作文11-16
作文:兔子的名片01-01
我可爱的兔子作文05-28
狐狸和兔子的作文12-30
写小兔子的作文02-04
描写兔子的作文120字12-11
动物作文400字 小兔子的作文03-22
小兔子的作文500字以上11-04
描写可爱的小兔子作文12-19
胆小的兔子小学生作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