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学位论文(精选7篇)
1,论文的基本结构(按先后顺序排列)
1.1,封面
需从本院网页下载由研究生部提供的封面,并在计算机上按封面提示的部位、字体、字号等格式要求填写。其中,论文题目要简明扼要,引人注目,以不超过20字为限,必要时可加用副题名。
例1:博士论文题目及封面
论文题目 论汉魏古琴音乐的题材和体裁
例2:硕士论文题目及封面
论文题目“英雄”创造历史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历史价值
学士论文的题目和封面格式也相同。
1.2,摘要
1.2.1,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应说明本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等,要突出论文中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中、英文摘要各占一页。
1.2.2,中文摘要
⑴ 题头“摘要”二字位于页面上方居中,字间空两个字,用黑体小二号字;
⑵ 摘要篇幅以不超过1000字为限,用宋体五号字。
例3:参见附录1
1.2.3,英文摘要
⑴ 题头“Abstract”位于页面上方居中,用相当于中文小二号字加粗的Times New Roman体;
⑵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用相当于中文五号字的Times New Roman体。
例4:参见附录2
(注:英文摘要,包括正文中所出现英文或其他西语语种的段落,都必须按照其语言文档习惯标点格式使用。例如英语的逗号“,”、句号“.”、分号“;”、引号““ ””、省略号“……”、括弧“( )”等,不能以中文文档的标点替代,例如逗号“,”、句号“。”、分号“;”、引号““ ””、省略号“……”、括弧“( )”等。但是,在中文行文中出现的英语或其他语言的词语,其前后之间的标点,则按照中文标点习惯使用。例如,
例5:我们将Bach、Beethoven、Brahms称之为“三B”。如果在中文引文中出现英文或其他语言短句,短句前后之间的标点,也必须按照中文标点习惯使用。
例6:Helen Myers在《民族音乐学导论》中指出:“我们谈论的民族音乐学是一个宽广和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它是在音乐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强调文化背景中的音乐研究――即音乐人类学(Ethnomusicology, ourtopic, a broad and challenging topic, is the division of musicology in whichspecial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study of music in its cultural context C theanthropology of music.)”根据这一定义……
1.3,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中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一般是文中与主题密相关的术语,题目中的词语不重复选用。关键词以3~8个为宜,分别列于中、英文摘要之后。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中文关键词之前所冠的“关键词”用黑体五号字加宋体冒号“:”;中文关键词用宋体五号字,两个以上的关键词之间以空格分隔,间距两个字符。
注: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314页关于“分号”词条中说:“标点(;),用在分句之间表示大于逗号而小于句号的停顿。”标明关键词的目的在于便利检索查询,它们之间并无语义联系。因此,国家规定的以分号分隔关键词显然不符合中文语言标点规定。所以,本规定将按照中文标点习惯,以空格分隔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之所冠的“Key Words”用相当于中文五号字加粗的Times New Roman体和不加粗的冒号 “:”;英文关键词用相当于中文五号字的Times New Roman体,第一个字母大写,两个以上的关键词之间用空格分隔,间距两个字符。
例7:
关键词:肖斯塔柯维奇 赋格 密接和应 再现部
Key Words:Dmitry Shostakovich Fugue Stretto Recapitulation
1.4,目录
1.4.1,题头“目录”二字位于页面上方居中,字间空两个字符,用黑体小二号字;
1.4.2,分行写明论文中的篇(若分篇者)、章、节、条、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及页码;
1.4.3,目录中文数字序号“一”、“二”为最高级,加括号者“(一)”、“(二)”次之,阿拉伯数字序号“1”再次之,加单括号“1)”更次之,加双括号“(1)”再更次之;如分级依然不够,可采用英文字母,大写ABC高于小写abc,加括弧者低一级,同中文数字序号级别。如果文中出现大篇幅且多级别的序号文字,亦可采用本文的体例,以加小圆点分隔的阿拉伯数字的顺序排列,如本段落“1.4.3”分别表示第1大项“论文的基本结构”中的第4中项“目录”中的第3小项“序号”事宜;
1.4.4,凡以文字表示章节的,序号后面不加标点,但章节序号与其后章节内容的文字空两字符;凡以数字表示顺序的,中文数字序号后面加顿号“、”,阿拉伯数字序号后面加逗号“,”;序号用括弧者,其后不必加标点。
例8:序号标点
如,第一章莫扎特的生平或:第一节 莫扎特的童年
又,一、五首肖邦《前奏曲》的和声分析 或:1,和声功能
再,1)和声节奏 或(1)和声节奏形态
1.4.5,目录章节所示的页码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靠页面右边,并与所示的章节以圆点“…………”连接,两端对齐。
例9:参见附录3
1.5,引言(或序、前言)
1.5.1,题头“引言”(或“序”、“前言”)位于页面上方居中,字间空两个字,用黑体小二号字;
1.5.2,引言(或序、前言)文字用宋体五号字,以20磅行距与题头空一行。
1.5.3,若引言(或序、前言)为说明性文字(如描述本文的写作过程、致谢等),连同摘要、目录等,均不占正文由阿拉伯数字1开始的页码,另用小写罗马数字(i、ii、iii、iv……)前后加英文体例的连接符号“-”作页码,如“- i -”,并居中。
例10:引言
引 言
Helen Myers在《民族音乐学导论》中指出:“我们谈论的民族音乐学是一个宽广和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它是在音乐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强调文化背景中的音乐研究――即音乐人类学(Ethnomusicology, ourtopic, a broad and challenging topic, is the division of musicology in whichspecial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studyof music in its cultural context C the anthropology of music.)”根据这一定义……
……
- i -
1.6,正文
1.6.1,篇名(若分篇者)居中,用宋体小二号字;
1.6.2,章名居中,用宋体三号字;
1.6.3,节名居中,用宋体小三号字;
1.6.4,条名左缩进两个字符(度量值0.75厘米),用宋体四号字;
1.6.5,凡篇、章另起新页,篇章名与其后正文间距空两行;节、条须与其前文间距空一行;
1.6.6,正文用宋体五号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
1.6.7,正文中的引文用楷体五号字(详后);
1.6.8,正文分段换行时,首行左缩进两个字符;
1.6.9,正文页码一律使用宋字五号阿拉伯数字为序号,一直延续至包括注释、参考书目和附录等在内的整篇论文结束,位于页面底端,居中。
1.7,结论
1.7.1,题头“结论”二字位于页面上方居中,字间空两个字符,用黑体小二号字;
1.7.2,结论同正文亦用宋体五号字。
1.8,注释和参考文献(详后2.2、2.3、2.4)
1.9,附录(必要时)
1.9.1,附表或不便列在正文中的大篇幅谱例;
1.9.2,不便列在正文中的图片;
1.9.3,不便列在正文中的、但与正文有关联的独立章节。
例11:附录
《街头音乐: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缩影》(洛秦著)一书中有附录五则:
附录一:街头音乐传统缘起和发展,及其在文化商品市场中的意义
附录二:一个“局外人”怎样看待美国街头音乐活动
附录三:美国街头音乐音响解析
附录四:街头音乐叙述集锦
附录五:美国街头民间音乐节地图
1.10,作者后记(必要时)
要求同正文。
1.11,说明(必要时)
凡论文中除明确规定字体、字号、行距的项目外,其他内容均采用宋体五号字,两端对齐,固定行距20磅。
2,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
2.1,引文
2.1.1,凡论文中直接引用他人论著的原文,必须在引文两端标注双引号(“ ”),并在引文之后的括弧内注明其出处;间接引用可不加引号,但亦必须注明其出处。
例12:直接引用
本文将对近年参与各校论文审看与答辩所发现的问题对事不对人地进行揭示, 目的是提起全社会对音乐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的关注, 从而遏止硕士学位论文的假劣之风, 改进和提高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工作。
一、论文的假
我在审看论文时常常感叹, 人们怎么把这么多的聪明智慧都用在了造假上!造假的花样繁多, 手段有高有低, 还不乏查重复率和自动修改软件的配合。
(一) 拼凑
第一种拼凑是指直接“粘贴”。这是比较低档次的一种抄法。源自网页、电子书的粘贴片段, 往往有换行符 (向下的竖箭头) 、半角的标点符号、原网页底色等痕迹没有完全扫清, 留下了蛛丝马迹。如《因地制宜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校园广场健身舞在高中舞蹈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都有这样的现象。这种“做贼”的痕迹, 往往因是抄袭者对所抄资料“改造”不彻底而留下的, 如果大篇幅地出现这样的情况, 是要被查重复率的软件查出来的。
第二种是简单拼凑。《“后文革时期”的几首器乐作品浅析》是若干篇关于“文革”音乐史或分析介绍刘敦南《山林》、储望华《新疆随想曲》等的学术著作及论文片段的拼凑, 甚至其中引用的谱例也是直接从原文里截图而来的;《多媒体技术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研究》是浙江师范大学吴蓉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多媒体教育技术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杨立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若干篇学位、学术论文片段的拼凑, 只不过对所抄原文进行了“技术处理”。
(二) 借助“查重”及自动修改软件的抄袭
借助“查重”软件对学生的论文进行筛查, 现在已经成为各个大学的通行做法。但是我们看到这种做法很快就失灵了——因为只要对一句话里的某些字词进行较多的改动, 使其与原文有足够的差异, 软件就立即失灵。而且“帮人查重”目前竟成了一个日渐兴隆的行业, 有专门的“公司”利用“查重”软件帮助人“修改”论文, 结果让这种软件成了一些人抄袭和牟利的帮凶。
《农村中小学京剧进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的第一章内容完全抄自东北师范大学夏默2011年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小学京剧进课堂”实施的现状与对策》, 为了不被软件查出, 前者甚至把原作引文的原话都篡改了。如后者引用的原话“作为音乐教师, 看到此报道 (京剧进课堂的报道) 的第一反应就是……”被改为“我是一名音乐教师, 在看到这篇关于京剧进课堂的报道之后, 我第一时间问自己……”;梅葆玖的原话“教育部这次提出了九个样板戏, 我个人觉得多了一点。样板戏当然也很好听……”被改为“关于教育部提出了京剧教学中要学的九个样板戏, 我觉得样板戏的内容较多, 虽然样板戏比较好听……”;《多媒体技术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研究》竟把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改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经过这样一番精心改动之后, “查重”软件是查不出来了, 但它骗不过人的眼睛。
《××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断层现象研究》为了防止被“查重”软件查出抄袭, 还用自动修改软件进行了修改。据朋友介绍, 这种自动修改软件往往与“查重”软件配合使用, 对因被“查重”软件查出而“飘红”的段落, 利用“同义词替换”等方式进行自动修改。该文被软件自动修改后, 就出现了如“中国教学教育艺术厅”、“《教学部工作厅有关进行乡村学校艺能教学试验事务的通告》”、“中国教学科技十五策划教学部主要问题”、“中国一般声乐教学正在迅速进步, 得到注重的水平已经上升到建立国家之后的最高”、“一般声乐教学已经进到中国有史以来进步的巅峰阶段”、“××县教育部”、“声乐教导的上课设施缺乏”等奇怪的表述。
(三) 标题、结构与内容上的雷同
一篇名为《论声乐教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教学艺术》的论文, 与陕西师范大学冉平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声乐教学中的四诊法——望、闻、问、切》严重雷同, 只是将冉平文的第一章分为了两部分, 在行文上用自己不太通顺的话及一些网页资料代替了原文, 基本内容仍与冉平文是一致的。
《国内常用小学音乐教材的比较性研究》在结构与内容上与西南大学冯怡2009年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四套新〈标准〉音乐教材 (小学) 的比较研究》有较大雷同, 只不过抄得比较“高明”:将四套教材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版本换成了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版本;将一些标题进行了换汤不换药的替换, 如将原“我国当代中小学音乐教材发展简述”改为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中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发展”;将一些具体内容进行了对调, 如“各个版本单元主题的对比”原文是以“版本·年级”分类, 抄作改为“年级·版本”分类。更为诡异的是, 这篇作为模板的冯怡文, 竟然没有出现在后面的“参考文献”里, “此地无银三百两”。
克隆一篇交叉学科的论文, 框架大体不变, 只把其中一部分其他学科的内容换为音乐的内容, 是另一种“高明”的抄法。《论教育传播学对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就是这样一篇“杰作”, 其结构和部分内容与华中师大黄荣2011年的硕士学位论文《教育传播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高度雷同。如其第二章“教育传播学基本理论”内容与黄荣文第10至22页在结构及内容上基本一样, 只不过去掉了地理方面的内容, 加了一点音乐的内容作为点缀。至于其他几部分内容, 则是抄音乐教学的内容, 稍加传播学的词语作点缀, 或干脆只是对几首乐曲的介绍, 没有传播学的影子了。
(四) 调查数据造假与虚构调查对象
伪造研究数据、虚构调查对象是一种很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但是, 许多调研类的论文, 由于作者根本没有做什么实地调查, 为了能够形成一篇文章, 只能使用数据造假与虚构调查对象的办法进行填充。
《“音乐专项课程体系”的构建对初中生音乐素养影响的研究》就存在严重的调查数据造假的情况, 其绝大多数调查数据统计结果, 与文章所声明的受调查者有6名教师和80名学生这一基本数据严重不符。例如该文对6个教师教龄的调查统计数据为:1至4年的有26.6%, 5至10年的有33.3%, 11至19年的有50%, 20年以上的有16%。6个老师的26.6%是多少?——要么造假, 要么大劈活人;教师总数应该是100%, 现在是125.9%。
《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先交代说调查了5所农村学校、40名音乐教师, 然后还有一个数据说“我们发现, 学生人数在300人至1000人之间的学校占97.5%”, 最后还得出结论说:“该地区中小学非常缺乏音乐教师”。这几个数据之间存在着矛盾, 明显是伪造:5所农村学校的97.5%是多少?即便5所学校的学生都为1000人, 40个音乐教师教5000个学生, 按50个学生一个班算, 每个教师只教2.5个班、每班每周2节的普通音乐课, 怎么还说“该地区中小学非常缺乏音乐教师”呢?
《因地制宜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一文说, 当地的公办中小学占中小学学校总数的90%以上。但是同文其他地方又说该地公办学校有13所、民办学校有3所, 按此数据公办学校应占约82%。这种情况恐怕往往是不同的段落抄自不同的文章, 两者之间数据对不上口造成的。
《××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断层现象研究》的作者说她为写这篇论文“抽查”了72所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情况, 如果真是这样, 其精神应该令人敬佩。但是随后数据上的驴唇不对马嘴, 以及经过查询而被认定为虚构的几个调查对象, 说明这种“抽查”是子虚乌有的;《对××省普通高中声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虚构××二中、××十中两个调查对象及相关调查数据;《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作者说她调查了某县的15个乡镇, 而经核查该县只有9个镇、3个乡, 文章提及的该县的万宅、时李、王赵三所小学, 经查不存在。
(五) 虚列参考文献
一些学生平时不看书, 写论文乱抄一气, 但是为了使“论文”更像个论文, 就在编写最后的“参考文献”部分时从其他论文里抄来一堆书籍、文章的名称, 以装门面、壮声势。在这类论文里, 往往参考文献列得越多的, 这方面的情况就越严重。
这种情况若想明辨真伪, 最常用的方法是从文章内容来看:文章的具体内容如果一点也没有沾到参考文献大致内容的边, 通常就说明这部参考文献一点也没有起到“参考”的作用。《“音乐专项课程体系”的构建对初中生音乐素养影响的研究》的“参考文献”里列出了一本弗·鲍尔生著, 滕大春、滕大生译的《德国教育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 但是正文里根本没有提到德国 (音乐) 教育史或德国 (音乐) 教育的什么例子或相关内容;《关于××省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后列了关于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的英文文献6篇, 经查也与正文内容没有任何关系。
判断是否虚列参考文献的另一个简单办法就是在答辩时直接问一下该学生, 如果该学生确实看过这种参考文献, 就至少能够说出一个大概, 如果什么都说不出来, 那只好认定该学生没有看过。《对××省普通高中声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参考文献”里列出了缪裴言等编著的《日本音乐教育概况》、谢嘉幸等编著的《德国音乐教育概况》、刘沛编著的《美国音乐教育概况》等著作, 在该文答辩时, 我请该同学选择其中一本对其内容做出介绍, 并说明其中哪些具体内容对论文写作起到了参考作用, 该同学只好承认“没有看过这几本书”;《××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断层现象研究》所列“参考文献”第一本就是曾遂今的《音乐社会学》, 在答辩时我问该同学什么是“音乐社会学”, 这本书里的哪些内容对此文写作有过参考作用, 该同学两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校园广场健身舞在高中舞蹈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中列出了吕艺生的《舞蹈教育学》作为首部“参考文献”, 我问该同学, 该书分为哪几部分, 该同学回答不上来, 我又提示道该书分为四部分, 该同学还是答不出来是哪四部分。
二、论文的劣
表面上看, 论文的“假”涉及道德问题, 而“劣”只是写作水平问题, 但实际上论文“劣”的原因除了“不会写”外, 更多的时候往往是与“假”紧密相关的, 是“抄都没有抄好”。
(一) 文不对题
文不对题的原因, 往往是抄来的东西没有放对地方。
《从“二鬼”到“二贵”的历史演变——身份演绎下传统乐舞文化学研究》一文, 名字起得很“学术”。从这个标题看, 文章主旨应该是对某地传统民间舞蹈“二鬼摔跤”今天改名为“二贵摔跤”的历史过程及其内在的文化动因做探讨, 但其实文中基本上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而是东一段西一段地堆砌其他内容。
《不同年龄段儿童声乐教学探讨》的内容应该是对儿童歌唱的研究, 而实际上一会儿是在大篇幅地讲歌唱的一般常识, 一会儿是在进行造了假的所谓声乐班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 一会儿又抛开声乐教学开始抄心理学、生理学的一般知识 (抄了半天还没有一句弄懂了的, 答辩时对这些知识一问三不知) , 唯独不从各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的角度去谈声乐教学。另外, 还有一篇论文在“初中生音乐素养现状”的标题之下堆砌的是关于教师情况的调查和介绍, 抄来的内容都没有放在合适的标题下。
《以〈哥特组曲〉为例论管风琴音乐在手风琴上的再现》一文, 其内容本应围绕管风琴的特色、手风琴的特色、管风琴音乐怎样在适应手风琴特点的同时尽量保持作品原貌等这些主题展开论述, 但是看其具体内容满不是那么回事, 题目与行文对不上。而该文到了第三章“再现作品时的表演心理”时, 却在该章第一节谈开了“如何保持管风琴的演奏特色”。
(二) 观点错误或自相矛盾
一般说来, 论文如果出现观点错误或观点、内容上的自相矛盾, 其原因要么是对问题的理解有错误, 要么是缘于“无知者无畏”而妄言, 要么是不慎把彼此对立的观点抄在了一起。
《西方音乐走进农村中小学的初次反馈》一文, 先是出于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无知而进行自我贬低, 如“中国的传统音乐创作没有完备的理论依据和创作法则, 创作时较为随性。这样的音乐创作在没有完整的音乐创作理论的支持和指导下, 很难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向前发展”, 进而以“西方音乐中心论”的观念提出:“我们通过了解西方音乐史可以看出西方音乐的辉煌发展历程。也能预示出西方音乐文化以这套完整的创作理论和创作法则为依据, 来引领全世界的音乐文化, 从而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主流。”而在接下来的段落里, 却说:“……更好地保持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所特有的独立性, 防止西方音乐文化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和平演变’。当今我国已经呈现出这一势头, 并愈演愈烈。”两个截然对立而又都非常极端甚至是错误的观点, 并列地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 让人感觉莫名其妙。要说是抄的, 这样的错误观点连抄都很难抄到;要说是自己写的, 莫非是两个认识极端的连体人在打架?
前面提到过的《从“二鬼”到“二贵”的历史演变》竟然将纯种的中国民间乐舞“二鬼摔跤”与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生生扯上了关系, 而对于真正和它多少有些关系的另一个表演体系 (即梅兰芳表演体系, 因为一人同时表现两人的摔跤动作, 涉及虚拟表演) , 在答辩时无论怎样提示, 该同学都说不出来。
《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中古调式》一文断言“德彪西打破了几千年以来的传统大小调体系”, 更是“无知者无畏”的表现。西方音乐的史实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通奏低音导致了和声学的诞生;和声体系形成, 才促使大小调体系产生, 从而结束了教会调式的时代。
《农村初级中学音乐教学方法研究》有言:“据调查, 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 其中音乐教师将近10万人, 如果按每个学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 就当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来说, 需要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个要求。”这些数据是引自哪里的?是哪辈子的事情?君不见满大街都是还没找到合适工作的音乐专业毕业生吗?
(三) 文字“注水”与画蛇添足
一篇硕士学位论文, 是需要一定的篇幅和字数的。对于一些平时根本不写东西的同学来说, 突然要拿出几万字的论文来, 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 于是就出现了文字、篇幅上“注水”凑数和画蛇添足地反复说同一事情的问题。
一些教育研究类的文章, 大篇幅地拼凑没有学术性、不能说明什么观点、也不准备说明什么观点的教学案例来凑篇幅。例如:《校园广场健身舞在高中舞蹈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抄了7个 (共约4000字) 教学案例来凑数;《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法研究》一文第18至31页都是对教学案例的铺陈, 对这些教学案例的来源却未做说明;《农村初级中学音乐教学方法研究》的第四章名曰“多样综合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实际上却是从不同资料里搬来的对各种教学法的常识性介绍, 而且也不再针对农村, 长度约1万字, 因字数依然不够, 又接着堆砌教学案例多个, 近4000字。
其他“注水”的情况如:《从“二鬼”到“二贵”的历史演变》第21至31页的舞蹈套路与相关图片均摘自《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省××地区卷》, 而且为凑篇幅还从多篇文章里反复抄来“二鬼摔跤”的发展历史, 且不同出处的同话题段落之间还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关于××省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大篇幅地抄中国音乐的历史达3000字左右。
画蛇添足以凑篇幅的情况, 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举例:其“××镇中小学音乐教育分布图”, 实际只显示了该地中学、小学的数量及音乐教师的数量。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问题, 既用了表格, 又用了图像来重复显示, 篇幅是有了, 事情还是那点事情。
(四) 对研究现状的无知
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 必须先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有明晰的了解, 知道别人在研究些什么, 都有哪些研究成果, 目前的研究尚存在哪些不足等, 才有可能进行自己有创新性的研究。
在这方面, 一些学生由于根本不知道究竟什么是研究现状, 就把研究对象的一些发展现状和可供研究的史料当成研究现状。例如《明清乐妓与筝乐研究》在“明清筝乐研究现状概述”里, 大篇幅地讲筝乐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并将一些可以当作研究资料的古籍也当作研究现状来描述, 文中真正可以作为“研究现状”描述的文献, 只有项阳的《乐籍制度的畸变期考述》和修君、鉴今的《中国乐妓史》。另外, 有好些关于音乐教育的文章, 在对研究现状的描述里只谈了音乐教育的现状, 而没有提关于音乐教育的研究都有哪些成果。
一些学生在对研究现状不了解, 甚至连“中国知网”等学术文献数据库也没有查阅过的情况下, 就开始信口瞎说了。在《校园广场健身舞在高中舞蹈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的“研究现状”描述里, 作者说“目前笔者还没有找到有关校园舞蹈的研究文献”, 可是我在知网检索“校园舞蹈”找到6749条结果;《初中音乐课歌唱教学现状的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只引了柯达伊、周大风、黄伟平三人关于音乐教育的几段话 (不是研究) 来敷衍, 而我在知网搜索“初中歌唱教学”, 找到1248条结果。这些论文的作者, 即便找出这些资料的百分之一来看, 也不至于对自己课题的研究现状这样一无所知。
还有的学生虽然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了搜索, 但只是以漫不经心的态度随便找来几篇“低档次”的文章说事, 凑出一些字数来, 便算打发过去了, 而真正有价值的、重要的研究文献, 并没有看。《流行音乐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研究》在“研究现状”的描述中, 引用了发表在某音乐类刊物上的《也谈中国流行音乐特点及发展问题》、发表在某文学类刊物上的《正确理解流行音乐在教学实践中的态度》 (这个标题本身还值得商榷) 等文章;《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法研究》在“研究现状”的描述中, 引用了发表在某教育类刊物上的《浅谈针对农村音乐多学科综合运用课堂教学法》、发表在某文化类杂志上的《小学音乐教学法浅议》等文章。一些很可能是靠花钱买版面才发表在某些刊物上的文章, 通常根本就不具备什么学术价值, 而堆砌这样一些缺乏价值、甚至连标题都念不通的文章来描述研究现状, 只能显示作者并未真正了解其课题的研究现状。
(五) 问卷方面的问题
在一些调研类的论文中, 问卷调查是很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数据作假的问题, 前面已经论及;其另外一些不佳的情况是学生没有掌握问卷编制、被试选择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要求, 往往随意地编制问题, 数据处理也比较草率。
例如《因地制宜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 在对学生的问卷里就存在许多缺陷:诸如“学校是否为学生们开设了音乐课程”这样的问题, 与其问学生, 不如去问教务处;而像“音乐课程内容是否丰富多彩”这样的问题, 其用语“丰富多彩”是一个主观色彩很浓的非定量形容词, 应该问具体都有哪些课程内容;还有的问题内容应该多选, 却设计成了单选。
《西方音乐走进农村中小学的初次反馈》一文的问卷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作者想调查学生第一次接触西方音乐后的反应, 选取的调查对象却是小学五年级、初二、高二的学生, 如何保证这些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西方音乐?调查问卷的设计也是有问题的, 如“你们以前的音乐课以什么 (方式和内容) 为主”、“你们音乐课的上课情况 (上不上音乐课) 是怎样的”, 这样的问题, 在同一个班内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吗?至于《不同年龄段儿童声乐教学探讨》一文, 连对问卷的设计、发放情况和数据统计过程的交代都没见到, 就堆上来许多数据, 无法不让人存疑。存在这种情况的论文还有很多。
许多同学的问卷调查结果, 与对结果的分析和改进工作的建议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 各说各话, 没有做到环环相扣, 显然是从不同的材料上所摘的资料堆砌出来的。如《关于××省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文的结果分析没有做到中立客观, 把情况说得一片漆黑, 全是缺点 (这种情况很普遍) , 而曾经提到的“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的教学环境”、“传统音乐基础教育中校本教材的资源开发不足”、“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忽视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发展”等问题, 调查结果里根本就没有涉及, 其后的“传统音乐教育教学对策”又抛开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从另外的材料里摘来一些文字凑数。
(六) 低水平重复
许多选题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个课题, 如果别人已经有很深入的研究, 还要在未占有新资料、没有新角度的情况下进行同题、同类的研究, 再加上文字功底不到家, 结果只能把自己逼到不得不抄的境地。
《新中国手风琴艺术65年演变简史》一文就属于这类问题。这样一个有着以高洁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为代表的众多研究成果的现、当代音乐史课题, 在既没占有新史料也没有新角度的情况下, 想完成就只有靠抄了。在答辩时, 答辩委员问该同学:“史学界有句名言——‘有了新史料, 才有新研究’, 你是否发现过什么别人没有发现的新史料?”该同学很茫然也很坦诚地回答:“没有。”
《×××演奏技术与教学理论特点研究》、《×××演奏艺术研究》也是这样。两位著名演奏家及其所奏乐曲, 已有海量相关文献。这类课题的写作, 一些学生也许本来没有想抄, 但因为在平时没有受过较严格的学术训练, 对“抄”和“写”的区别把握不好, 又突然要写几万字的硕士学位论文, 结果资料堆砌多了, 性质就变了。
(七) 注释、参考文献标注不规范和滥用
文章中引用他人的话语、资料、数据等, 要以页下注释的方式标明出处;写文章时所参考的所有资料, 也要以参考文献的方式在文后注明出处。这些已经是学界的常识。至于著录格式, 不同的学术刊物有不同的要求。有的院校网站上有供学生写作硕士学位论文时遵循的著录格式——如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7714-2005) , 可惜在笔者看到的论文的引文和参考文献标注中, 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按照相关规则去做。
例如, 《新中国手风琴艺术65年演变简史》、《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多媒体技术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研究》等许多文章对他人话语、资料、数据等大量引用, 却通篇没有一个页下注;还有的文章虽然引用了大量资料, 却只有很少量的资料以页下注的方式标明了出处, 如《×××演奏技术与教学理论特点研究》、《视唱创编与教学研究》等。
《音乐“农硕”在农村教学实践现状调查与研究》一文写道, 在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事业经费平均投入上, 普通小学在农村与城市 (含县城) 支出相差近700元, 普通初中相差近900元。但是, 该数据没有注明出处。文中所引大学生“村官”、全国人大代表冼润霞和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的话, 也未见出处。《关于××省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文里, “1986年, 美国音乐教育学者大会制定的《学校音乐方案》中阐明学校教育目标之一便是向后代传递民族文化传统”、“我国教育部所颁布的教育大纲 (?) 中也明确音乐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等内容也不知出自何方。
对于一些资料不过脑子、不加判别地引用, 也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音乐专项课程体系”的构建对初中生音乐素养影响的研究》里有一段话:“从词面概念角度讲,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呈现在各大音乐专业院校, 属于必修课。”看到这段话我就“晕菜”了:看第一句话, “素养”等于“素质”吗——不对, 素养应该是素质与修养的综称;看第二句话, “音乐素养”成了音乐专业院校的必修课吗——我在大学教学多年, 没见这样一门必修课呀。上网搜索, 才知道这种说法改造自“百度百科”的“音乐素养”词条, 原文是:“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 它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 是音乐基础课, 必修课。……是我国各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的入学必考科目和入校后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目前器乐考级必须配套的音乐理论基础。”1再仔细看, 这个词条大概是社会上办音乐考级培训班的人发布的, 所以才将“音乐素养”定义为一门课程。网页资料良莠不齐, 在引用时确实应多加辨别。
(八) 参考文献太少
写作硕士学位论文的过程, 也是一个围绕所写题目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但是, 从一些学生所列参考文献太少的情况来看, 这个过程成了“走过场”, 他们并没有看多少东西。
《西方音乐走进农村中小学的初次反馈》参考文献仅8篇;《多媒体技术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研究》12篇;《以〈哥特组曲〉为例论管风琴音乐在手风琴上的再现》11篇;《校园广场健身舞在高中舞蹈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初中音乐课歌唱教学现状的研究》、《新中国手风琴艺术65年演变简史》等均为14篇;《“后文革时期”的几首器乐作品浅析》16篇;《音乐“农硕”在农村教学实践现状调查与研究》参考文献虽有19篇, 但其中有12篇是教育部门的文件和相关领导同志的讲话, 其他则多是分量不重的小文章。
由于看的东西太少, 知识储备严重不足, 就有了“无知者无畏”的许多妄言。《××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断层现象研究》一文的作者, 说她的论文“能够在我国教育部门制定相关的教学政策时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和政策方面的参考”, “对于加强农村音乐教师的素质, 开展他们的教学工作和音乐内容方面的学科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能提供有效的思路实现均衡发展我国音乐教育的目标”——作用还真不小;《西方音乐走进农村中小学的初次反馈》一文说“学习西方音乐文化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记得我国2007年的一个高考题考的就是贝多芬《欢乐颂》的有关内容”, 并认为“这足以说明以上观点”;《关于××省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文则说“据不完全统计, ××省的民间音乐包括20项”。
另外, 存在较普遍的问题还有:“摘要”写得不像要点摘录而更像“引言”, “结论”不是论文基本论点的集中呈现和再次重申而更像“结语”, 标题和行文在遣词造句上出现各种语文问题, 等等。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造成论文假、劣成风的原因, 除了社会大环境造成道德失范、作假盛行外, 还在于从平日的教学与学术训练、开题的把关, 到论文写作的辅导以及后面的盲审等环节都存在较多的不足及失灵之处。于是, 各种问题积累到了最后答辩这一关。而到了这时, 时间上往往来不及对论文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修改补救了, 新的难题也就接踵而来:如果按照客观的合格标准对论文进行筛选和答辩, 这些学生大多难以如期获得学位并毕业;可是如果因此而使学生大面积地难以毕业, 学校又觉得脸面上过不去。在此种境况下, 许多学校采取了“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的态度, 不管论文水平高低、不管是不是抄袭之作, 一律准许通过答辩。这样无原则地放行, 致使硕士学位论文的伪劣之风日甚一日。
从各校论文审看与答辩所发现的问题来看, 目前我们的音乐学研究生教育中学风不正、论文水平低下、伪劣之风盛行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我们现在所需要的, 是正视问题的决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努力。只要坚持端正学风、从严治学的态度, 风清气正的局面一定会渐渐实现。
注释
关键词:音乐教育 培养 社会音乐
艺术硕士由2008年开始招生,2008年全国共有34所艺术院校获得招生资格,2010年新增68个艺术硕士培养单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各个专业方向也从一开始的青涩走向成熟,在这期间也逐渐的开设一些专业方向,完善学科建设,这其中艺术专业学位音乐教育专业就在其中。艺术专业学位音乐教育专业相对于学术型如中国音乐史专业,专业型如声乐演唱专业等来说是一个新兴专业,开始招生仅仅数年。近年来,只有部分院校相继开设了此专业,大部分学校、学院还未开设此专业。由于开设时间较短,没有太多经验,艺术专业学位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存在需要进一步确认和导向的问题,笔者对关于此专业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1.艺术专业学位音乐教育专业与学科教学(音乐)有何区别?
学科教学(音乐)旨在为中小学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优秀音乐教师和输送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音乐骨干教师。艺术专业学位音乐教育专业,由于目前只有少部分的学校开设了此专业,专业定位比较模糊,没有太多的先进经验作为指导,正处于摸索阶段。笔者认为,艺术专业学位音乐教育专业设立在专业学位之下,一定要有所偏重,它不等同于学科教学(音乐),并不只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以及学校师资等方面制定方案,进行培养,而不是局限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一岗位,完全有能力培养某一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师。艺术专业学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技术水平、教育、教学方法、心理学等基础课程的关注,而是还要更深层次的对于声乐、器乐表演及文化类的课程,如音乐教育历史、音乐教育心理学等储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培养时,还可以联合各个兄弟学院,共同开设课程,如音乐学院和文学院共同开设一些关于音乐文化类的课程。所针对的教学目标,也不能只是为中小学输送优秀音乐专任教师,可以扩大为社会音乐教育或者成为音乐组织者等。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要往音乐教育家的方向培养。
2.音乐教育专业在现今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地位如何?
现如今的音乐类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出现了一个现象,考生的第一志愿是学术型,如中国传统音乐等方向或者是专业型的声乐表演、器乐表演方向的研究生,由于技术水平或其他原因没有达到考试要求,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音乐教育专业。对于这样的现象,笔者认为要从学校和考生两个方面来考虑,培养学校要做好专业定位,平等对待每一个专业方向,不能因为别的专业没有达到考试标准,最后调剂或者以其他方式进入音乐教育专业。考生则要全面了解各个专业方向,结合所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不能只是为了拿一个硕士文凭,盲目的选择专业,要有一定的研究目标和研究理想。
3.关于艺术专业学位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
在第一个问题当中,笔者也提出了一些培养的方式和意见,笔者还是想强调,艺术专业学位音乐教育是设立在艺术专业学位下,不能仅仅着重于技艺水平的培养或者教育教学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要两者兼顾,根据学生特性,因材施教的培养人。艺术专业学位音乐教育专业,需要深厚的音乐教学能力、文化底蕴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相结合。不仅要知道怎么唱,怎么弹,还要知道为什么唱,为什么弹,还要会教别人怎么唱,怎么弹。教育、教学和实践三者不分家。
4.关于艺术专业学位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问题。
笔者认为艺术专业学位音乐教育专业在招生考试时,不能只是考核教育教学水平或者某一专业的技艺水平,因为此专业是设立在专业学位之下,所以在招生考试时,应该既要注重该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也要注重该学生的技艺水平。说课、现场编写教案、展示钢琴和除钢琴外乐器等这些都应该在考核范围之内。因为具有高超教育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娴熟的人才能从事音乐教育。
5.关于艺术专业学位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考核问题。
对于此问题,笔者想表达自己的看法。艺术硕士表演类的毕业考核是两场音乐会,那艺术专业学位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应该要开毕业音乐会,因为专业技术水平也是他们考核内容之一,可以进行讲座式音乐会,音乐教育专业的主体是教学设计加上一部分的专业展示,论文是学生对艺术实践的理论阐释。音乐会就是他们对于艺术实践的展示,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向,以及学生的基础和条件来设定,例如钢琴教学法方向的音乐会可以一半是钢琴技能展示,一半是教学(带解释),时间并不需要特别固定,在音乐会中也可以有一些互动。这样才能体现出专业学位下的音乐教育与学科教学(音乐)的不同。
6.关于艺术专业学位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和本科音乐学专业出来就业的学生都是进学校当老师,有何区别?
目前有些艺术专业学位和学术型的研究生产生了一个心理现象,花了三年时间拿到硕士文凭,毕业后去到中小学当老师,那和本科音乐学专业毕业去中小学当老师,有什么区别?研究生还多花了三年时间,起点晚了三年。但笔者认为,最终虽然是去中小学当音乐教师,但是你的理论知识、研究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储备、专业技能等综合能力在这三年内得到了充分锻炼,这些能力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最终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当中小学教师,也会有能力等级的区分,并不是你比别人晚三年入职,就比别人能力弱,所以在研究生的三年中,努力提升自己各项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在2016全国师范类院校艺术专业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研讨会(见图1)上,各个师范院校及部分专业音乐学院对艺硕音乐教育专业的3个方面:以什么方式招生、该怎样进行培养和毕业考核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见图2)。音乐教育作为一个新的方向,没有一定的标准,大家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王州从“招生”“培养”“评价”三方面展开论述,在招生问题上,他认为如何区分学生的能力,应该是通过复试进行的。例如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复试是要求演唱或演奏(1首),再加上学科性问答。而在研究生初试并没有设置专业课考试的问题上,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张巍提出了“初试一定考专业课”的观点(见图3)。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郑茂平则认为艺术硕士的重点就应该是研究表演问题,因此艺术硕士中的音乐教育专业也应该是围绕着表演展开。郑院长提出自己的想法,他认为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教会别人表演。而会表演不代表会教学,因此这个专业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去教。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王州院长认为传统的音乐教育应该是引领性、学术性、思想性、学科发展性的理论研究,培养目标则应是往更高层次的培养(博士等),而与之不同的艺术硕士中的音乐教育的重点应该是更多注重实践。音乐教育方向的舞台应该是讲台,那么不可忽视的问题是需要与中小学挂钩,设立中小学教育教学基地,以提供学生随时去中小学担任课程教师的实践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每周、每个月或每学期达到培养计划要求的学时,以丰富学生的教学经验。
全国艺术专业学位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丁凡在会上提出,师范类院校是培养学校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的组织者等,不能认为培养师范类学生不是培养歌唱家、演员就降低培养标准。音乐教育属于一份神圣的职业,因为教育工作者正是音乐的传播者,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感受到音乐的美。怎样培养每个人对于音乐的感觉,怎样从直感到质感,这是每一个从事音乐教育的人都需要做的事情。笔者同样认为,教育是百年大计,不能剥夺任何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而音乐教育专业就是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从事这件伟大的事业。
尊敬的各位教授、各位同学、各位家长、老师们、朋友们:
今天,是我们难忘的日子。今天,XX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东语学院2010届毕业生,在经历了四个寒暑春秋之后,在经历了四年的艰苦学习之后,在经历了从天真无忧逐渐走向成熟
之后,将庄严地接过学位证书,从安静的校园走向喧闹的社会,从明亮的教室走向熙攘的人群,从广外温暖的集体走向充满挑战的个人奋斗。谨此,我代表XX外语外贸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中文学院、东语学院2010届全体毕业生,以及你们的家长,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同学们今天的成功有赖于很多人、很多因素。首先,是你们的父母。四年的星转斗移,你们的父母始终以自己的方式在生活上、在学习上支持着你们。为等待你们穿上学士袍这一天,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在此,我提议本届毕业生以最热烈的掌声,表达你们对父母的谢意以及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要向为你们的成长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师长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和无私奉献,才使我们共同迎来了这个充满喜悦的丰收季节。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校长,我要感谢你们,2010届的毕业生——是你们对学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给了我们把广外办成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决心;是你们对学校无悔的支持,点燃了我们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贡献的激情;是你们保持了学校的青春活力,使我们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同学们,四年前,你们满怀希望步
入XX外语外贸大学;今天,你们满载丰富的知识,更加意气风发。你们中有些同学将直接走向社会,有的将继续求学深造甚至远涉重洋。此时此刻,充盈在我们心间的,既有浓浓师生之意依依惜别之情,也有得天下英才而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骄傲和自豪。在广外的四年里,你们每天迎朝阳、送皎月,在忙忙碌碌中充实完善自己,给我们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我们忘不掉第一、第四教学楼你们留下的朗朗读书声;图书馆里你们留下未知的脚印;相思河畔你们的第一次牵手、你们甜蜜的爱情收获,还有不成功的爱情表白,(欢呼声);白千层下,你们对未来无限的遐想;多元、雅致、灵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你们刻下的记录;忘不掉高考竞争的激烈,忘不掉服务全国大运会第一次志愿工作的经历;忘不掉北京奥运会祖国60华诞带给我们的激动与自豪;也忘不掉当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来临时,同学们齐心协力奉献爱心的场面;忘不掉李肇星讲
座的火爆,忘不掉洋气的广外学生奋战在广交会等大型活动的身影,忘不掉self、挑战杯、模拟联合国、cctv杯等赛事上你们领奖的笑脸;忘不掉英语戏剧大赛、口译大赛等英语五大赛事;忘不掉欧罗巴风情;忘不掉你们对“可乐书”的迷恋。当然,忘不掉的还有世界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就业恐惧。忘不掉广外夏天的热、冬天的冷;忘不掉广外的蚊子。忘不掉宿舍的铁板烧,忘不掉学生饭堂饭菜的美味,也忘不掉漏水的汤勺;忘不掉门诊部的排队、图书馆的罢位;忘不掉教室里比轰炸机还响的风扇……还有很多很多忘不掉,这些都会成为同学们记忆中的永恒。然而我也知道,同学们对其中很多忘不掉是理解的。走出校门后,这里就成了你们的母校,成为你们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离别之际,我用几位名人的话,算是给各位2010届的毕业生提几点八股式的希望与嘱托:
1、美国前总统johnkennedy曾说过这样一段话:asknotwhatyourcountrycandoforyou;askwhatyoucandoforyourcountry.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是国家给了我们高等教育的机会,希望你们记住建设国家振兴中华是我们永远的使命。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你们不仅仅责无旁贷,而且应该一马当先,成为祖国建设的排头兵。
级业余高起本、级脱产高起本、级业余专升本、级脱产专升本全体学员:
请以上年级符合申请学士学位的学员于1月28日前递交申请学士学位申报材料,否则将无法获得学士学位。
一、申报条件
1、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全部课程,成绩全部合格;
2、参加河南省成人学位外语考试,成绩合格。
二、申报材料
1、一份学位申请表(贴上1寸彩色照片)。可到新乡医学院成教院教务科领取,也可在成教院网站“文件下载”栏目下载(请击右键另存为),申请表的具体填写方法见表背面的.填写方法。此表复印有效,可用钢笔或水笔填写,也可计算机录入后打印。
2、未进行毕业生学历证书图像信息采集的的同学需另外交纳一寸彩照一张。
三、注意事项
1、凡不按时递交申报材料的学员将不授予学位。
2、领取学士学位证的时间估计在207月以后,请关注我们的网站www.xxmu.edu.cn/cjy或电话咨询0373-3029165。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应用,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 人才需求问题已经凸显。为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变革, 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 教育部于2009年3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决定从2009年开始, 对包括工程硕士在内的19种专业学位实行全日制培养。意在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探索钻研精神和创业能力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以满足国家新型工业化对于人才的战略需求。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从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探索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层面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从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至今已经毕业4届学生。根据学院近几年跟踪调查, 通过毕业生就业状况以及就业单位反馈等整体状况分析, 毕业生普遍就业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江浙一带等电子通信类企业和相关研究院所, 普遍反映学院培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学习能力较强且综合素质较好, 但是工程实践能力稍显欠缺。在读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认识尚显不足, 不能充分利用企业实习经历培养锻炼自己, 成果产出较少。
二、存在问题
根据学院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 分析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1.生源选拔问题。由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推行时间较短, 作为一种新兴学位, 社会认可程度尚不明确, 学生对其认知更为模糊, 选择率较低, 所以在研究生选拔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仍旧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作为首选。很多学生最终是因为分数过低调剂到专业学位, 实际是一种被迫选择,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课题研究也比较盲目。
2.课程设置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都是基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造而来的, 尚未摸索出一套真正的具有工程教育背景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整体看来, 课程设置较多, 内容偏难, 与工程实际应用融合内容偏少, 学生对于学习掌握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到解决工程实践问题上, 学生都整日忙于课程学习, 很难提前进入实验室做一些基础课题研究。另外, 课程体系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环节偏重小, 工程应用性体现不强。
3.工程实践问题。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工程实习, 学生需要到相关实习院所进行为期3个月到1年的工程实习, 目的是希望通过工程实习提高工程意识, 掌握行业领域的基本原则、职业方向等。但是从目前跟踪近几届学生实习状况总结:具有较强培养实力的实践基地偏少, 大部分学生都依靠导师和学院联系实习单位, 由于选择的局限性导致部分学生“不得不去”, 实习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学生到研究所进行实习, 但是很少能够接触工程项目研究, 主要从事助理性边缘工作, 导致实习效果不好。另外, 学校与学院虽然在积极建设实践教育基地, 但是由于地域限制, 电子通信类企业在北方偏少且规模较小, 很难达到教育实践基地规模的要求, 而且大部分企业仍以实际效益为主考虑方向, 与高校联合培养学生需要较大的投入, 收益难以预期, 所以很多企业不愿参与这项联合培养工作。
4.学位论文质量问题。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深度不高, 但是要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工程应用性, 论文形式可多样。但是从导师指导到学生自身, 仍旧拘泥于学术型硕士论文的模式要求, 论文工程应用性不高, 企业实习内容无法融入学位论文。
三、培养对策研究
从国家大力推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来看, 培养具有较强工程素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发展趋势, 如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强化工程教育理念, 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问题。为此, 针对近几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问题, 学院也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改革培养模式。
1.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优秀生源。为吸引优秀生源, 学院加大宣传力度, 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 从导师配备、助学金资助、奖学金分配、就业推荐等多个方面给予全日专业学位研究生政策倾斜。学生通过近几年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也较为深入的了解到其学位特色, 学制2年较短, 可以很快就业, 而且因工程背景较强就业平台较宽, 毕业生就业层次较高, 学生对全日制专业学位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生源质量在逐步提高。
2.调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具有电子通信工程领域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且能够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等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工程领域外文科技资料和文献, 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能够胜任电子或通信系统、设备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等工作。将培养方案设置成A环节和B环节。A环节由理论课程构成, 要求学生必须修满不少于20学分的理论课程。当今的工程项目要求我们的未来工程人才不仅要掌握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还要掌握知识产权、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等方面知识;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拥有大局观、团队精神、交流表达能力、人文素养等多方面工程职业素养。因此设置了B环节, B环节为综合环节, 包括实验课、文献综述报告、学术活动、工程实践、新技术讲座5个环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时, 必须修满A环节学分, 并通过B环节考核。该培养方案能够尽量减少学生理论课程学习压力, 使学生从繁重的理论课程学习中解脱, 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参加学术活动、听专家讲座以及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 同时学生可以尽早的进入实验室参与课题的学习与研究, 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时间。从课程内容上进行全面更新, 注重理论内容与工程案例分析的结合, 加强案例教学, 贴近前沿知识, 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能够学以致用。
3.拓宽工程实践平台推进国际交流。积极推进与企业共建专业实践教育基地, 加大对已有的实践教育基地中兴通信股份、中电49所、亿阳集团的投入。鼓励教师将科研合作单位引入, 学院也积极与科研院所、相关企业联系增加实习单位, 多方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在实习阶段, 学院与实习单位深入沟通, 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锻炼, 拓宽学生视野, 提高科研实践能力, 同时也为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学院目前已有学生赴德国进行实习交流, 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整体学习效果反馈良好。为此, 学院积极推进合作交流项目建设, 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联合培养研究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15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
4.严控学位论文质量。全日制专业学位论文监控体系需要将学生培养的整个环节落实到实处, 环环相扣。首先, 开题。学生企业实习并确定论文主题, 根据参与完成的实际工程项目完成开题报告, 返校进行开题答辩。在开题过程中5位专家严格评审确保该课题的实际工程应用性, 对于选题过空、过大且没有实际工程价值的课题要求学生在1个月后重新开题, 以确保文论的顺利进行。第二, 定期汇报。学生开题过后需在企业一边实习一边开展论文, 需定期向校内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 并在完成实习后向学院递交实习考核表, 由校外导师给出实习过程评价及成绩, 校内导师根据学生定期汇报及校外导师评语给定学生工程实践最终成绩。第三, 中期检查。到中期检查阶段, 由学生提供书面报告, 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加检查环节, 从内容深度和实际完成情况两方面对论文所需内容的完成进度进行检查。最后, 就是成果验收及论文答辩。论文评阅采取院内双盲审, 学校进行论文对比度检测, 通过盲审和对比度检测之后学生可进入到论文答辩环节, 此环节邀请企业专家参与, 对于学生阐述的课题实际工程应用性及课题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量与答辩, 确保学生论文质量。通过不断加强学生论文管理, 近几年毕业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有大幅度提升, 且课题的工程实际应用性得到校外专家的肯定。
四、结语
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任重而道远, 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 不断拓展教育改革新思路, 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学习国外和其他高校的先进培养模式, 不断提高与改进, 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子通信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石防震, 眭国荣.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 2011, (12) .
[2]虞翔, 汪信, 张建宇, 夏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和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1, 24 (2) .
[3]王钰, 康妮, 刘惠琴.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2) .
[4]张笑燕, 宋茂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1, (3) .
[5]贾桂玲, 刘晓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探析[J].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30 (3) .
13世纪的初叶,法国著名的巴黎大学首创学位制度,学位分博士、硕士和学士三个等级。为了能在学位授予典礼上体现出标志不同学识的各级学位,服装设计大师应巴黎大学校长的请求,设计出了统一规范的学位服。学位服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和套头三角兜形垂布等四部分组成。学位帽统一为书本式方形,黑色;流苏是不同学位的重要区别,博士学位帽的流苏为红色,硕士学位帽的流苏为深蓝色,学士学位帽为黄色;垂布的饰边颜色是学科专业的重要识物,按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专业,分别为粉、灰、黄、绿、白和红色;博士学位袍为红、黑两色,硕士学位袍为蓝、深蓝两色,学士学位袍为黄、白两色。 时至18世纪,学位服中又增添了导师服,供学位授予单位的校长、学位导师出席论文答辨会、学位授予仪式和各种庆典时穿用。导师服也由方形的黑色学位帽、流苏(黄色)、学位袍(以红色为主镶黑襟)和垂布四部分组成。在学位授予典礼上,身着导师服的校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学位导师,首先把学位获得者的流苏从右边拨到左边,然后庄重地授予学位证书,被授予者应向他们鞠躬,表示谢意。
随着学位制度在世界各国的推广,起源于法国的学位服也逐渐成为了国际通用的服装。 我国目前实行的学位服,是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决定统一制作的,它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惯例。参照国际标准。我国现行的学位服也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和垂布四部分组成,款式、颜色与世界惯例大致相同,区别仅仅是学位袍在袖口处绣有长城图案,袍的前襟钮扣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布制黑色“如意”扣(又称盘花扣),套头三角兜垂布采用织有中国民族特色花纹的织锦缎制作,带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民族特色。
我国与国际接轨实施学位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学位制度,有利于社会进一步尊重知识和人才,有利于激发攻读学位者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学位授予工作的管理和国际交流。 据悉,近年来我国高校和研究单位攻读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仅浙江大学在校研究生就有1万余人,每年攻读学位和学位获得者均有3千多人。而学位服也在由目前的学校购买,学生租用、借用,转变为学位获得者购买使用后珍藏,这将是一种发展趋势。为此,生产学位服的厂家也应进一步研讨提高学位服的使用、收藏价值,以便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音乐学院学位论文】推荐阅读: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音乐教育教学论文:音乐教学方法探讨10-18
音乐影响论文11-06
音乐学理论概论论文11-10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探讨论文12-18
流行音乐论文06-30
音乐核心素养论文07-07
中西音乐差异论文09-24
谈谈音乐的功能论文06-30
音乐德育教育论文07-04
古典音乐课论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