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精选11篇)

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1

【摘 要】“少教多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提倡课堂上教师教学重点从教学内容的数量向质量的转移的“少教”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的这种课堂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结果式”应试教育模式和强行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理念。初中英语阅读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英语重点学习的知识。将“少教多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思维,更好地完成阅读课。

【关键词】少教多学;阅读;预习;提问

“读”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经常听到人们说“成也阅读,败也阅读”,意思就是说,在英语学习中,如果你阅读理解的好,学习成绩不会差到哪里去,反之,就不会好。可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在英语阅读和阅读中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阅读课高效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老师“少教”学生又能“多学”呢?下面浅谈我的做法。

一、阅读前

1.导入。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引出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一般可以利用图片、实物、英文歌、一段视频、猜谜语等引出话题并导入文章,可以进行谈论图片、师生问答,让学生根据图画和文字提示进行猜测、现场表演、讲故事、讲笑话、唱歌等方法,话题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这个环节关系到本堂课的整体效果,目的是力求达到一种热情活跃的教育氛围,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2.新词汇。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每当遇到生词的时候,总是很急躁,甚至于放弃整篇文章的阅读。所以我们可以先简要介绍部分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采用的方法可以利用图片、声音或视频等,创设一定的情境学习新词汇。而对于一些学生可能猜得出的生词,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猜的能力的培养比动手查字典的“勤”更有意义。

3.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它如铺路之基石,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向前延伸,课前一至两天提前发放导学案,学生可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该环节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和任务要求,以提高自主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必要的方法提示和指导。

二、阅读过程

1.听。根据导入,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心听课文,使课文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并回答问题,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2.掠读和跳读。掠读和跳读是两种不同的快速阅读法。掠读是通过对文章标题和首尾句的阅读,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作者的意图或抓住文章所要涉及的主要问题,学生不需要详尽地理解所读材料。而跳读为获得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符号辨认的过程。跳读是在对阅读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找到相关信息。3.细读。细读是学生在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深入细致的阅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或观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经历了掠读和跳读后,学生仍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还没完全弄清楚,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教师应设计一些具有推理性、概括性、评价性、启发性的问题,或是通过制作图表等手段,把课文的问题提出来,进行分析、概括,并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作者意图,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阅读提问

课堂提问非常有讲究,尤其是初中英语阅读课,任何一个问题的设置都将影响学生的答题思路,进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英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结合起来,在关键之处设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重点内容的把握过程,因而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逐层深人,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推进,教师的提问可采取开门见山式,就某个重要知识点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加以解决。但若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都千篇一律,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而教师要就提问方式做适当变通,使问题极具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提问的方式,优化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变得更加融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普遍勤思善学,但也比较贪玩好动,在课堂中容易分散注意力,因而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因此,英语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要密切观察学生的思维动向,若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则可抛出一些较为容易的问题,学生轻易解答过程中,注意力重新放在学习上,这就是提问的实时性。学生顺利解决一个问题后,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无法做出回答时,教师要适当做出鼓励,以此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阅读后

这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能帮助阅读有困难的学生建立信心,而且教师可以及时得到有关学生的阅读效果的反馈。1.复述或演示。复述课文是阅读的升华。学生在听、读、讲、练的基础上,把学过的新课文经过自己深层的理解,再以说或演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将知识“反馈”,变文章中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不但用英语讲,还要用英语想。2.练。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设置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如:调查、采访、编故事、编对话等。目的是让学生把本节课的内容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3.写。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复述,将课文进行缩写或改写,不但加深巩固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4.作业。英语阅读课作业应力求多样化,避免单一。比如,演讲、表演或上网搜集资料等。这样的作业既有趣味性,又有实践性,不但发挥了阅读作业的实效性,更重视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2

一、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课堂学习模式的看法依然停留在“教师教, 学生学”的传统模式, 很多学生直接表示“:课堂学习不就是教师讲什么我们听什么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主导, 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又过于被动, 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热情不高, 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形成了不利影响。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少教多学” 教学模式, 教师必须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现以人民版高中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为例, 在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之前, 教师引入了一些未成年人权利受到侵犯的案例, 例如“2013年4月至10月间, 被告人范某与李某某以招工为名, 先后从中介处招来钟某 (案发时16岁) 、苏某 (案发时13岁) 、周某 (案发时15岁) 三名被害人, 使用锁门禁止外出的方法强迫三名被害人在该处从事手表组装工作。其间, 被告人范谋对被害人钟某、 周某有殴打行为, 被告人李某某对三名被害人有语言威胁的行为” 让学生根据所学政治内容, 分析案例案情,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法律知识, 对未成年人权利形成了初步的认识。然后, 教师要求学生自行探究学习教材教学内容, 解决“未成年有具备哪些政治权利, 未成年人有没有投票权?”的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深层次剖析教学内容, 让学生由被动接受重点知识, 由学生带着问题自行剖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的理解和掌握。

由此可见, 学生学习观念落后, 参与课堂积极性和热情不高, 会对学生学习水平形成不利影响作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观念得以转变, 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在自主探究学习中, 真正深入到教学活动中,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对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 指导学生形成质疑意识

高中政治“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下,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展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则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辅导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帮助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指导学生形成质疑意识, 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质疑、乐于质疑, 通过质疑解疑, 深化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认识,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再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为例, 根据课堂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初步分析下, 基本掌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以及民主监督等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 建立了系统的知识框架。然后,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梳理的知识框架, 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和存在质疑的问题, 学生回顾反思整个学习过程, 提出了自己学习中无法理解的问题。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未成年人没有投票权和被投票权?”在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之后, 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探讨, 然后要求学生将问题作文探究话题, 在课堂外通过其他渠道查阅相关资料解决问题。由学生进行提问的环节, 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教师刻意引导学生进行提问, 长此以往, 就会促使学生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

由此可见, 学生缺乏质疑意识, 就难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高中政治“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下, 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 指导学生形成质疑意识, 由学生提出问题, 主导探究解决问题, 就可以实现“少教多学”的重要目标。

三、因材施教, 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

因材施教是近几年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层次不同, 统一教学模式下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充分发挥因材施教教学方式的重要作用, 就可以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所以, 在高中政治“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下, 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基本原则, 因材施教, 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

再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为例, 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 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 并对学生课前预习设置了不同的要求。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 对学生进行了划分, 对于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要求他们在完成教材内容预习的同时,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补充教学内容, 解决“在我国未成年具备哪些权利”的问题;而对于学习水平略差的学生, 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师给他们安排的学习任务仅仅是初步理解教材内容。

由此可见, 高中政治“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下, 因材施教, 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 有利于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

摘要:“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出现并广泛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 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教师要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 指导学生形成质疑意识。因材施教, 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

关键词:少教多学,高中,政治,运用

参考文献

[1]余芳芳.高中政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山海经.2015 (21)

[2]杨亚茹.新视野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华少年.2016 (08)

[3]崔永胜.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6 (02)

[4]蒲晖明.浅谈政治课教学与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3 (22)

[5]曲玉琴.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3 (22)

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3

【关键词】少教多学 高中政治 教学 应用

传统的高中教学,应试教育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很多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作为主体的,学生围绕教师旋转,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本篇将分析“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少教多学,不是说教师就可以减少自身的工作量,而是说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精准地把握教学内容的选择,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讲师变导师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出现教师“一言堂”或“满堂灌”的现象,学生们并没有充分的理解时间和主动学习的机会,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高中政治的兴趣。然而,在新课改的大力推动下,高中政治教学迎来了一种思想上的变革,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换传统角色。

首先,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文化储备,积极接受更多的教育理念,树立起“施教之路,贵在引路。”的教学观念。其次,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要以引路人和促进者的身份,和同学们形成共同学习的关系,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说,在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同学们一同观看会议的过程,解读会议的条例,明确会议的精神。结合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政治讯息,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探讨活动,在提升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2.优化环节设置

政治课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教师应该在课前精心备课,在“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引领之下,教师备课的内容应该不局限于教材,还应该从学生们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多个角度出发,重视材料的延伸和拓展,预先设置好教学的具体方案,准备好课堂中会应用到的教学实例,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向,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少教”并不是说讲的少,而是教师应该精选所讲的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在政治课堂上,最有效的讲解往往来自于教师对于重难点的掌握。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说,都具备着无法取代的独特之处,教育本身就不是一个一概而论的过程,教师应该重点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的内容和程序,实现一种有层次的教学。

二、学生占据主体地位

在少教多学模式中,我们强调“多学”,并不是强调多读书或者多翻阅教材,而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独立地进行更多的探究式自主学习,让学习更加科学和主动。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的今天广为提倡的教学目标。

1.提高学习积极性

想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他们才能够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越来越主动地学习。

比如说,在进行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一些倡议,让学生们通过报纸、杂志或者电视新闻来了解与政治相关的话题,在下一节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来让同学分享自己获取的信息,这样就营造出了一种民主的氛围。同学们在沟通的过程中更容易记住课程的内容,实现了互助式的学习。在分享环节过后,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提问环节,让学生们集中解决发现的问题,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一定要有求真的意识,教师要给学生求知权和提问的机会,给学生更多自由学习的机会。

2.家庭积极配合学校

要家庭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学,学校的领导干部就应该抽出时间,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文化扶贫活动,就是说领导班子应该结合当地的特点,对各个家庭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在群众当中推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信息都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己的所见所学,帮助学生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思想政治学习更具实际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政治学习,还能够在交流中创建和谐家庭。

三、结束语

“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推行以来,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效,不仅提高了学生政治学习的能力,还提高了观察和理解国家时事政治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注意观察实际推行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升,追求突破。

【参考文献】

[1] 冯凯、胡春雨. 构建思品课高效课堂的基本法则[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年03期.

[2] 傅广仁. 政治教师角色定位的反思[J]. 教师,2010年25期.

[3] 罗燕梅、刘会珍. 教师要从“倒”向“导”转型——利用网络平台的一节政治课[A].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 2004年.

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4

一、教师引领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并巧设问题

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学习压力比较大,尤其是在诗歌鉴赏和文言文的学习上比较吃力,而这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要想学好诗歌鉴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但是从现在的高中教学来看,学生很少进行课前的预习,忽视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导致课堂上没有学习的方向,盲目地学习,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进行预习,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为诗歌的学习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

1.在预习中要给学生布置简单的任务。预习不仅仅是要对诗歌有一定的熟悉,如果只是这样往往达不到预习的效果,在预习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简单的任务,要有预习的目的性,不仅要对诗歌熟悉,还要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简介等一系列问题,这就凸显预习的目的性,能有效地提高预习的效果。

2.在预习中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难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简单,也不要过于难,过于简单学生没有预习的兴趣,难度过大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预习效果,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提供诗歌创作的背景、作者的写作环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性。

二、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所谓的少教多学的意思就是教师要将主动权放在学生的手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在学生的手中,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满足了这一点,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几乎就不会参与,学生进行思想心灵的沟通。对于比较难的诗歌,学生独自学习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候就需要发挥小组学生的优势,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用心去交流沟通,进行思想的融合,会产生新的思想,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小组学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组学习中始终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一基本原则,在学习中享受的`并不是学习的成果,而享受的是学习的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学习,学生的逻辑得到了提升,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产生了高效的学习效果。

2.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展示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在诗歌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多多展示学生之间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学习中竞争,在各个小组进行学习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边进行点评,做一些补充,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小组之间的一些问题,这样不仅能将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落到实处,还能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但在今天却成为教学的难点、重点所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状况,推行新课标所提倡的少教多学教学方式,将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落到实处,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才能真正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调动起来,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能有效提高高中诗歌鉴赏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小雪。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措施[J]。成功:教育,(06)。

[2]郁琼雅。中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7)。

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5

研究实施方案

一、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一)选题的意义

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学好古诗文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光大,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质,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益处。可见,古诗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诗文所蕴含的丰富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得到提高。但目前的古诗教学很是令人担忧:

1.教学模式呆板单调。以解诗为主,大量时间用于理解分析内容。

2.不注重诵读吟唱来品味诗意诗情诗韵。

3.缺少了课程资源和课外的延伸。大部分学生只会背诵语文书上的古诗、古诗积累的量不够。

4.学生觉得古诗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

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古诗教学的效果。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尝试以“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为教学指导的出发点,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美文,欣赏有价值的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提出“‘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选题的价值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这种境界其实质就是要学生多学,学会自主地、主动地学。因此,“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

1.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有利于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有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4.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愉快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应用诸多教育家所提出的相关理论为实验的依据,如: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针对学生语文素养缺乏的状况,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课程性质与职位地方”时指出:“工具性与人类社会文化性的同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课程目标”中又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汉文化的丰盛博大,接收民族文化智慧”。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首,在“阶段目标”中要求,1、2年级在阅读中“收集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到了5、6年级,则需“诵读优秀诗文,注意经由过程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三、研究目标

1.经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2.经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寻求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3.经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经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经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丰富的课堂操作技巧,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理论研究的素材,从而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在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2.研究如何在“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3.探索“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古诗文教学中各环节具体操作。

4.探索“少教多学”在古诗文教学课堂的组织形式。

五、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实践研究法。具体包括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音像记录法、经验总结法等。

1.调查研究法。经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校学生

古诗文的学习现状,收集学生及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涉及小学古诗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和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经由过程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坦荡研究思路。

3.行动研究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也是课题研究进行的过程,同时也是寻求解决研究困难方法的过程。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音像记录法。按照计划有针对的开展活动,并以文字、图片、音像等形式记录活动过程,为最后的实验成果展示积累原始资料。

5.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撰写专题论文,以便和同伴交流推广。做到理论能真正指导实践,反之实践也能验证理论。

六、研究思路

“少教”就是把古诗文最重要的核心教给学生,把学习的有效方法教给学生。教师要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情境,放权于学生,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释放学生内在的探究能量。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即研究如何在“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学会学习。

“多学”就是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二,即研究如何在“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七、课题研究实施步骤及阶段性目标

(一)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5月)

1.召开课题论证会,通过调查、分析、讨论等方式,反思进而确定研究课题。

2.确定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目的和意义以及具体内容等。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上报总课题研究小组审核。

(二)理论学习阶段(2012年7月——2012年9月)

1.课题负责人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

2.要求组员学习其他名校的课改经验和先进教学理论。

3.经常组织组员学习和研讨“少教多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初步试验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2月)

1.充分研读教材。

基本要求:要求全体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

工作目标:大部分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材。

2.优化教学设计。

基本要求:一是要吃透教材有效组织练习。二是要吃透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学习方式。三是要根据模式的基本要求规范备课环节。

工作目标:所有教师能够规范备课,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有效备课。

3.构建高效课堂。

基本要求:一是课堂上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

工作目标:建立起各学科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起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四)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4年2月)

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堂教学评估标准。

(五)总结推广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1.总结经验,加强交流。

2.深入研究,不断完善。

3.召开课题组总结会,全面检查课题研究过程;分类整理、汇总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发表研究成果。

4.请有关学术部门鉴定研究成果。

八、课题成果形式设计

1.撰写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中期汇报、结题报告以及相关的各类论文、经验总结等。并将优秀论文、实验总结等在学术期刊或报刊上发表。

2.编录本课题研究实施、推广的课堂教学实录、优秀教学设计等。

3.编撰本课题研究实施、推广的教案、教学案例等。

九、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二)子课题的组织机构

(三)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1.领导高度重视。对于教育科研工作,市局领导、学校领导均十分重视,对

课题研究给予大力支持。无论是组织学习、还是研究过程,在经费投入等方面不遗余力。

2.教育技术先进。学校拥有自己的网站,便于各类教学问题的交流讨论,拓展了研究的空间。拥有多媒体教室及电脑室,建有局域网,为教师的教学和上网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成员积极进取,潜心钻研。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成员素质较高,均为我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他们或担任年级主任或任教研组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出色的教学能力,具有很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4.研究基础扎实。学校曾承担过省、地、市的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与方法。

5.研究资源丰富。学校有在校学生658人,一至六年级共18个教学班,我校3至6年级均为课堂教学的实验班级,这些为实验者提供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高中文言文少教多学的方法初探 篇6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教师逐句翻译,讲得辛苦;学生逐字记录,学得厌烦。因此,如何能将“少教多学”应用于文言文的教学之中,就成为了亟待思考的问题。就此,我做了如下几点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采用多种策略,促进提前预习

课前预习能够扫清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将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和需要攻克的新知识区分开来,上课听讲时便能有的放矢。因此,我采取了以下两点做法促进预习。

1、以解释文言加点字帮助学生梳理新旧知识。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其解释文中的实词、虚词,并要求按照会与不会进行分类标注。如此操作,可帮助不知该从何处着手进行预习的学生学会如何去做,将原本不易检查的预习有形化,能促使其养成预习的习惯,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以课本剧、讲故事、配插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不会预习的`学生确实存在,而不愿预习的学生却占了更大部分。直接要求预习,容易引起学生反感。但如果变换形式,让其根据课文内容演课本剧、故事接龙、给文段配图,他们往往兴趣盎然。要完成这些活动,前提就是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这种再创作也有利于体悟作者的感情。

具体来说,演课本剧适合篇幅较短的记叙文,较为简单的场景、情节和人物关系,既不至于给学生带来额外的排练负担,也比较适合当堂呈现,如《烛之武退秦师》;故事接龙则适合篇幅较长的记叙文,如《苏武传》;给文段配图适合写景类散文,如《赤壁赋》。

二、抓住新奇之处,提高学习兴趣

德国戏剧家、美学家莱辛说过,“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兴趣,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也会更有动力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但文言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如何挖掘兴趣点?我的经验是,要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新奇之处。

1、让学生自己查找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等,并当堂介绍。“少教多学”的理论认为“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新课标则提出“要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写作背景、作者介绍等,就是学生能通过查资料学习的知识。全由教师讲授,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丧失自主探究的能力。况且,这类内容往往有着极强的故事性,读来易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2、巧借课文细节,补充课外知识。我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地补充课外知识对于增长学生的见闻、激发学习的兴趣、调整课堂的节奏,都是有利的。如《荆轲刺秦王》文中“则虽欲长侍足下”一句里有“足下”一词,上课时不应仅限于告诉学生它是“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而应适当拓展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又如《苏武传》“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一句,可简单讲解其医理的奇妙之处。

三、学生讲解课文,教师纠错强调

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通过听讲,两周之后学生学到的内容只能留下5%;通过阅读,可以保留10%;通过声音、图片等方式,可以达到20%;通过示范,可以记住30%;通过小组讨沦,可以记住50%;通过在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因此,在课前已进行过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会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文中的部分疑难问题,然后让其进行展示讲解。而我负责纠错、补充和强调。

四、译读诵读品读,读出文言韵味

文言文教学存在一个弊端,容易把文章作为古代汉语的材料,着力于讲解文言词汇。钱梦龙先生曾指出“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端是什么?一言蔽之,有‘言’而无‘文”’。如此授课,不仅枯燥乏味,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割裂了语文教学的“语文昧”;更重要的是,一节课下来仅仅完成了三维目标中的第一个维度“知识与技能”,学生的收获单一扁平,也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完成了译读之后,诵读和品读,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有的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或处世之道,如《游褒禅山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等等。这类文章适合细细品读,品味语言、评价人物、总结道理。这样的深层次教学,既丰富了课堂内容,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五、课后及时整理,举一反三

新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在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对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既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及时地复习与巩固,又为日后读懂同类文言文打下了基础。

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7

“少教多学”(TeachLess,LearnMore)并非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即教师在课堂上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注重帮助解决疑难点,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该模式的原则是先学后教,即以学生 的学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都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之上施教。

一、揭示课堂学习目标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可利用导学案将本堂课语法集中的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

如,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9一般过去时(规则动词)语法学习的导学案(简案):

一般过去时态(行为动词)

表示过去某个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Iwalkedtoschool

Ilivedinasmallhousein2002.

1.观察上面的例句,我们可以总结出一般动 词(规则动词)过去式的构成是在动词后加_______,如:walk-walked;live-lived;carry-carried;stop-stopped.

2.请你参照课本后导学部分总结规则 动 词 过 去 式的四种变化,写在小卡上。

3.观察下面例句,总结一般过去时态的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的变化规律。

Shelikedthefoodinthebowl.

Shedidn’tlikethefoodinthebowl.(否定句)

Didshelikethefoodinthebowl?(一般疑问句)

例题:将下面句子变为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并写出相应的结构)

Iwalkedtoschoolyesterday.

提示:(S+Ved)/(S+didn’t+V)/(Did+S+V )

4.拓展(将下列句子改为过去时)

1Iamatschool.

2Whatdoyoudo?

3Sheenjoysdancing.

二、进行自学前的指导

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同时对所集中语法的学习内容、要求程度、学习时间、学习效果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要求,还要对自学中的学习方法做好必要的指导。自学要求可随着语法项目的自身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地分步出示,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自学好每一步的信心。同时,自学要求的设计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好已学知识的正迁移效应。

三、学生自学,教师督查并个别辅导

这一步是“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重头戏。此 过程是学生在学习目标及明确的学习要求的引导之下,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之下所进行的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研究信息、增长知识、形成才能的重要过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这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紧张、高效,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学习积极性。学生自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这时教师要全面巡视学生的自学情况,做到适时指导、及时鼓励,并特别注意观察自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地为其提供指导与帮助。同时,教师在此 过程之中必须对学生在语法学习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归纳汇总,并挖掘存在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做好“第二次备课”。

四、小组协作,讨论研究

学生在自学之后必然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便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共同讨论研究所遇到的困难。在此过程之中,要充分调动小组之中后进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以及优秀学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性,做到小组之中只要有一人会,便没有一人不会,即“兵教兵”。如此一来,小组成员的组成便显得至关重要了。

五、答疑解难,精讲点拨

经过了学生的自学过程以及小组内部的讨论协 作过程,学生对所要求自学的语法项目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了明确的了解,做好了充分的“第二次备课”。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可谓水到渠 成。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可分以下两步走。

学生答疑解难。即让各小组组长提 出在本组 内部所未能解决的问题,看其他小组成员是否可帮助解决。这时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并特别要注意让后进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教师精讲点拨。教师的精讲点拨可谓把关的一环。在“第二次备课”的基础之上,教师将学生自学及讨论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从而使抽象繁杂的英语语法具体化、系统化、规律化,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语法内容。教师的讲 解切忌重复,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使师生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

六、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学生学习之后必须及时当堂训练以反馈其所学 情况,当堂训练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要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能力方面,而不搞死记硬背。

如,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9一般过去时(规则动词)语法学习的训练简案:

I.将下列动词变成过去式。

1.am/is______ 2.do/does ______ 3.carry______4.call______5.enjoy______

II.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Inthestory,thegirl______(live)intheforest.

2.Wheredidyou ______(decide)togoatlast?

III.句型魔法变换。

1.将下列句子变为否定句。

1Themanenteredintotheroomquickly.

2HarryfinishedhishomeworkbeforethisSunday.

2.将下列句子变为肯定句。

3Therewasn’tanyflowersinthegarden.

4Theoldmandidn’tcleanhishouse.

3.按要求变换句子。

5Roy’sfatherreturnedhome(对画线部分提问)

6JimlivedinNanningin2009.(对画线部分提问)

总的来说,“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法教学课型中的实践有效避免了语 法教学中 比较容易 出现的教 师“满堂灌”现象,既通过学 生先自学,使得英语 语法教起 来省时、省力、高产、高效,学起来轻松 自如、系统明 朗,又通过学生学中用与用中学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主动性,切实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老师英语语法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状况。

摘要: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注重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点,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

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8

关键词:高中政治;少教多学;引导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学都面临着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应试教育的思想长期深入人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宰,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信息接收状态,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尤其是高中政治教学,课时比较紧张,需要理解、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很快,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自主思考,这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则能够改变这种情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教师对学生启发和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

“少教多学”并非是教师减少自己的教学活动,而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对课堂的绝对控制转变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适当引导,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生对政治课程十分陌生,并且政治课程理论性、抽象性很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师“独角戏”的现象,教师十分辛苦地讲课,学生被动地学习和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学生都丧失了学习兴趣。而“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为主要活动,教师转变为引导者,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加深理解。

例如,在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这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可以在课程初始为学生展示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如中国的春节、日本的和服、非洲人的舞蹈,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在这个地球上生活着肤色、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千差万别的不同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文化传承,都同样值得人们尊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同样是服饰,和服和汉服有些类似,而和西方的礼服之间却有着很大的差别?”通过这样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深入关于文化多样性、同源性和文化传播的思考中,并逐渐意识到世界上有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是我们全人类宝贵的财富。

二、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

政治课看似晦涩抽象,实际上却是一门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加入有着浓厚生活气息的教学案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生活素材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选择紧贴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延展性并且学生能够有效学习接受的话题。

如,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素材作为教学案例,如在讲解文化的传承性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说自己的父母从爷爷奶奶那里延续下来的习惯,如过春节贴春联放鞭炮、二月二剃龙头和清明节祭祖踏青等节日习俗,同时问问学生当他们长大了是否愿意延续父辈们世代相传的风俗。学生通过思考,能够从自己的长辈家人身上找到中华文明世代薪火相传的痕迹,并更加真切地意识到自己是传统文化的新一代传人,培养学生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通过引入这样感染力很强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强化

“少教多学”式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但是要注意到“多学”并非是学生学习量的增加,不是强调学生多读书、多看教材,而是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把被动的知识吸收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和主动的知识消化。

要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就需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学习,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多学”的第一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兴趣,找寻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再将学生注意力逐渐转变到知识学习中。例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教师在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以这样的问题开场:“同学们讨厌哪些不文明行为?”学生就会举很多例子,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欺负弱小、乱扔垃圾等,教师可以继续问学生,“为什么这些行为是不文明的呢?”学生就会想到,因为这些行为没有顾忌他人感受,是自私的表现,而且不道德的行为同样会给我们自己带来不便。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明白与人方便于己方便的道理,从而意识到讲文明讲道德的重要性,从情感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梁小洁.浅析“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南方论刊,2013(5).

[2]朱玲.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11).

[3]黄璎.“少教多学”: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新途径[J].新课程:中旬,2013(11).

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9

山东省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

李大兴

当前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减少时间,提高效率是必然的趋势和少教多学的首选。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要善于诱思,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不是老师的一味讲解,才能做到 “少教多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母语的基础课程,历来就是被关注的对象,但以前大多停留在 “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重视了听、写,老师的说,学生的练习和书写。但是现在阅读教学中的好坏直也被重视起来,阅读有丰富知识的作用,有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性情,培养品德的作用。阅读课堂如何来提高效率,体现出“少教多学”哪?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让学生有意识地研读课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用的是教师讲读取代学生对课本研读的方法。甚至老师在讲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本内容一片茫然。教师一堂课下来累得满头大汗,而学生根本不知其所云。这样一来学生的学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应该把阅读课堂交给学生,只有学生能有意识的去学习,有目标的去学习,才会收到更好地学习效果,老师的讲解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学生才会尊其师,信其道。特别是单元教学中,每个语文单元都是一个主题的文章组成的,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先去通读、有意识的研读自己喜欢的课文,看他能做到什么程度,收集一下课堂效果,我相信没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爱好的一面,他会很好的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并会做出圈划。

2、课堂设疑,带着疑问去学习,少教多学的有效捷径。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讲解,而学生只是机械而被动的接受和记忆。”其实,这样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的学只是表面而肤浅的认识,是教师“自我感觉”满意取代了学生的感觉。那么有没有更好地方法来做到阅读课堂以点带面作用的方法哪?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课堂设疑,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得好,设得巧,不仅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而且能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走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与学生产生共鸣,“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3、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实现“少教”。

语文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语文课堂是思想的对话,是精神的陶冶,是感情的共鸣。我们传统语文课堂教学都是老师的满堂灌输,这在评价教师时也作为了这个老师讲解得好不好的标准,课堂听起来好像非常精彩,老师非常有学问。殊不知我们课堂不论是语文还是英语都有一个标准,就是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学会了,而不在于老师的讲解是否精彩绝伦。这也是新课改带给我们的改革方向和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还政于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我们教师要作为引路人和指路人存在,适时点拨。

4、让学生说起来,在课堂上思想动起来。

语文教师要改变“一人讲课,满堂安静”的思想认识。课堂太安静,就没有思想的波动,没有思想的碰撞,那怎么会是有收获的课堂,所以我们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以便让学生质疑争论;善于抓住课文中的重大线索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特别是要善于抓住课文中不被学生注意,但却是应该着重理解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增强这些内容对学生大脑刺激的强度,促使学生的深思。语文课堂是思想的放飞,是感情的奔流,是唇枪舌剑的辩论。陈旧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新的教学要求。乱而有序的课堂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中学生就会主动而愉悦的学习中去享受自己的学习成果,他们的思维就会不再囿于书本,而会把书本知识延伸到其他的阅读,并将会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5、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教师要善于诱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诱思,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并进行质疑。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没有疑问,就不会产生思考,就没有收获,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就没有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我们学习人教版五年级的《晏子使楚》这一课,我先板书“晏子”这个词,让学生谈谈这是什么意思,是个什么人物,一下就勾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然后再板书课题“晏子使楚”,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这个人要到楚国而去,所为何事?这些都让学生内心有了牵挂,然后让他们去读课文,在读完一遍大多数学生认识不深,在学习完本课生字,再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时,反复读几遍,学生很快地并能准确的总结出晏子使楚的目的: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不畏强权的人。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蔑齐人入楚为盗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说明了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于人。

少教多学做为一种理念、教学行为,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的呈现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面对的学习内容也是不同的。对每个学段、每篇课文阅读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孔子说因材施教,我们现在也是提倡要因人而异是同样的道理。

再者一堂阅读课,老师一味的说教,只能使内容无色无味,学生听了这样的课,只能是觉得没意思,昏昏欲睡没有新鲜感,一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也累的够呛。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进行阅读,同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和阅读的技巧,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与之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任务阅读。学生多读多思,自己进行感悟,学会阅读。同时要想方设法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为只有主观的能动性才能带来更好地效果,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后进生,要让他们感觉老师眼中有他,对他有目光的期待和语言的鼓励,及时消除他内心的自卑感和障碍心理。

少教多学总结 篇10

一、课题研究意义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一方面,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中小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体部分,是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方面,课堂教学改革涉及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要改变教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同时还要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其艰难性不言而喻。

课堂教学它不仅占去了师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而且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最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教书育人的效果。因此,构建合理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目前,“还课堂于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全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顺应历史潮流。

通过本课题研究,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激发教师能主动运用并探索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推进我校课程改革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优质、高效,进一步提升我校老师综合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实现课堂教学效果质的提升,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

1.中小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随堂听课,调查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师教学行为的干预性、有效性、主导性,寻找提高课堂效率,尝试寻找还原学生自学时间的操作方法

2.中小学“少教多学”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个体上要“自主”,整体上要“合作”,过程中要进行“探究”,即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

(1)小学低年级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低年级语文课堂更高效”的课堂模式的研究

如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导入激趣—导读提示—导引点拨—导情设境—导标反馈—导练拓展”的方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则采取“唤起参与—自读质疑—小组合作—小组展示—自我小结”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通过“说一说,问一问,演一演,唱一唱,辩一辩,访一访”等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2)小学中高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整合了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式和一般流程,构建“导入激趣→自主发现→探究释疑→迁移实践”的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框架,在此基础之上深入研究,积极创新,一切都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力争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特色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发展层次。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和研究,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实践和研究,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通过实践和研究,逐步充实和完善我校确立的“一引三练”课堂教学模式。

4、通过实践和研究,探索出适合我校及像我校这一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语文“少教多学”课堂教学范式。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为本课题提供理论指导。

2、案例研究法。走进课堂,听课,议课,反思,改进,再“听——议——思——改”,如此反复,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遍意义和可借鉴性。

3、比较研究法。比较、借鉴全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去和现状进行比较研究。

4、行动研究法。

5、实践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2.5----2012.6):准备阶段。

⑴确定课题名称,研讨撰写课题方案.⑵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⑶搜集相关理论资料。

⑷课题组成员拟定实验方案,准备申报,进行课题论证;

⑸确定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2、8—2014、6)研究的具体实施阶段

⑴收集文献资料,集中学习理论,培训实验教师。⑵探索落实小学“少教多学”。对各个阶段的课堂模式的具体操作展开深入的研究。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讨论并分工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探索适合中小学生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研究恰当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习效果,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

⑶充实和完善我校确立的“一引三练”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一堂课有效首先是目标,一个主要目标:可以结合教材的一个知识点,一种学习方法,一个关键问题等都行,一堂课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目标。即“一课一得”。

三练:

独学独练——①这个知识点定义检索,学会信息的获取、加工与储存——检索作用,识记作用,目的是想学。

互学互练——②让这个知识点回归生活,延伸社会,与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等相结合,一引三练,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目的是乐学与会学。

群学齐练——③这个知识点通过读中感悟,品读回味,熟读成诵,目的是学会。

一引:教学目标(导学案)

三练:预习:①独学独练;②群学交流;③形成共识。

展示:①组长发言;②组员补充;③解答质疑。

反馈:①巩固练习;②检测过关;③评比激励。

(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巩固过关)

⑷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推广,促进研究深化。将这一阶段的实验成果分析讨论,可取的地方继续实施,不足的地方讨论修改,使此种教学模式日趋完善,并使研究更加深入,形成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和特色。

⑸阶段性成果鉴定、推广。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4年8月至2014年12月

⑴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⑵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⑶汇编课题案例、论文、活动光盘。

完成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六、课题的组织机构

长: 负责人: 组

员:

七、研究条件和保障措施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xxx:本科学历,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并指导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

xxx:一级教师,专科学历,语文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

xxx:小学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大专学历。长期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曾主持市级课题研究。

xxx:一级教师,专科学历,湟源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⑴领导高度重视:该课题研究,领导全程管理。课题组成员认识统一,明确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

⑵时间保证:每个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学校教科室将对课题的研究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研究情况。

⑶硬件支持:网络教室;多媒体室;图书室。

⑷软件支持: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

⑸经费保障:本课题作为学校重点课题,课题组所需图书、计算机等设备学校优先提供。在研究过程中,打印经费,开题论证等费用都得到有力的保障。

八、预期成果

教师论文、案例

导学案集

结题报告

九、已开展的研究工作。

(一)确定课题,撰写方案。

2012年5月到6月,从接到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通知以后,我们学校的领导就高度重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认真阅读了该课题的相关内容,积极组织教科室人员认真研究和讨论,准备实施《小学语文“少教多学”》的课题实验。

课题名称确定好以后,我们从学校教师中精选语文骨干力量,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实验研究小组;接着课题组成员就搜集相关理论资料,拟定了课题的实验方案,准备申报,并进行了课题论证;最后确定了我校《“少教多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二)培训教师,更新观念

为了搞好我校的课题《小学语文“少教多学”》的研究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实验研究小组人员的培训,多次派课题组相关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帮助实验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切实提高了课题实验研究小组人员的研究水平。

(三)实践研究,探索范式

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少教多学”》课题研究工作,把课题实验研究小组人进行科学分工,确保小学低段、中段、高段都有实验研究人员。我们的课题实验研究分三步进行。

1.模式的培训。

首先,我们召开课题实验小组人员会议,由教教研员把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操作步骤给课题组成员进行讲解培训,让每一个课题组成员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操作方法,做好实验研究的准备工作。

2.模式的实施。模式的实施分以下几步进行。

(1)小组建设。

“少教多学”的目的就是要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必须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要实施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建设是关键。于是,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确定实验班级第一个月的实验主题就是小组建设工作。我们制定了《xx学校课堂改革的小组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每个班级必须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且进行小组文化建设,给每个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想一句有激励作用的口号,给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和组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激励。在此项主题活动中,我们以学校为单位,开展了“小组建设有效性评价”活动,分别从小学和初中各评选三个小组建设优秀班级。此项活动有效推动了我校的课改实验,促进了班级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并且把小组建设的经验在全校推广。

(2)导学案的撰写研究。

要实施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实施教师角色的转换,我们教师要主动实施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应变成导演,成为导学案的精心设计者,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教学活动的评价者,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那么,要实现这一转变,精心设计导学案这一任务就成为关键。首先,我们学校设计了“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模式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旨在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学,教师少教,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我们让大家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我们每月都对老师们撰写的教学设计进行检查和指导。

(3)课堂范式的探索。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的少讲,尽量的让学生多学。于是我们要求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在课堂上要大胆放手,“放手”才能学会“走路”,放手才是对学生最大的爱。我们推门进课堂听课,课后与老师们探讨交流;我们召开课改实验研究会议,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我们在本学期积极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讨示范课教研活动,评出了课题实验优秀示范课及优秀课题实验教师。此项活动有效推动了我校语文课改实验工作走向深入,同时激发了全体语文教师参加课改实验研究工作的兴趣。3.交流与反思。

我们一边进行课改实验研究,一边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小组建设阶段,我们组织课改实验教师撰写了小组建设方面的心得体会,并且进行了经验交流,实验教师高永兰、韩云等作了经验介绍。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组织实验教师撰写了课题实验工作总结和课题实验相关成果,评选出了优秀课改实验教师并进行了奖励。

十、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组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活动,我们的“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通过多次的外出培训、教研员和校本教研活动,老师们已经转变了教育观念,从思想上积极地要求进步,从行动上也开始大胆地进行尝试研究,并且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

2.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验班级的课桌都是按小组摆放,学生都进行了科学分组。通过“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现在的语文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基本从形式上把学习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正在逐步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学生基本能自觉、主动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并且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积极地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已经逐步演变成导演,成为了导学案的精心设计者,成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了学习活动的评价者,成为了学生心灵的引导者。

3.实现了实验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通过课题实验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的教研水平明显得到了提升。在本期的各类教研活动中,他们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学校举行的校本教研活动当中,课题组成员xxx三位老师带的班级被评为“小组建设优秀班级”。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每一位课题实验教师都提交了两篇以上的教研成果(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论文、教学总结等)。

十一、今后打算

我们的课题实验才刚刚起步,一切都还在进行中。我们会在后期的实验阶段进一步做好相关实验工作,并且一边实验一边总结,准备把该项课题实验活动推向纵深,力争取得更加丰富的实验成果,并且把实验成果向其他学科推广。

1.充实和完善我校确立的“121”课堂教学模式。

2.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推广,促进研究深化。

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11

一、少教多学模式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其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点困难。

1.学生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没得到尊重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当代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仍然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教师只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去学习,因此,教师一直在课堂中讲解,学生只能闭嘴听教师说,用笔去记。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很难突显出来。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一直以来,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得到了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教育经验一代一代传递下来,教师也不敢随意更换。这就使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将阅读文章拆开来讲,从中提取语文基础知识,让阅读活动变得索然无味。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在课堂中得不到满足,其学习兴趣明显不足。

3.阅读教学评价机制作用没能发挥

教学评价,是给予学生学习动力、指明学习方向的一个环节。但许多初中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中评价活动的重要性,很少给学生客观的评价。一些教师总是在发现问题时批评学生,监督其改正,缺少鼓励性的评价,这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少教多学模式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将少教多学模式应用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反思自身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并针对现状实施有效的教学对策,促进教学活动改革。

1.重视阅读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重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收获学习经历,促进学生自由阅读,对阅读文章形成个性化感悟。教师不能总是代替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靠近自己的思路,并用标准答案去要求学生。阅读的过程,是思维运动的过程也是心理体悟的过程。教师要激励学生深入文章与文章、作者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以学生为主体,要给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与时间。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五到八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去阅读文章,了解作者的情感。不要急于给学生阅读问题。一些学生体会到父亲无言的爱,一些学生感受到儿子内心的愧疚与不舍。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效果好于在标准答案引导下的学习。

2.丰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引入多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对中学阅读教学的创新,更是促进学生喜爱阅读学习的手段。教师要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和谐的阅读学习氛围,将课内外阅读结合在一起,开展有益于初中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活动,使学生理解阅读学习的意义。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分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学习,如在教学《论语》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去阅读更多课本上没有的《论语》篇目,并总结出一个最具有辩论价值的主题。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提出辩论的主题,然后将学生分成正反两组,给学生时间通过阅读搜集辩论的资料。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促进语文课堂少教多学目标的实现。

3.丰富课堂评价的方式方法

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是教师发挥个人教学主导作用的重要形式。少教多学,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放任学生完全自由地学习,而是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学得有方向、有目标,这才是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意义所在。教师要正确对待班级内学生的学习差异,用不同的标准去要求不同的学生。在实施课堂评价时,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相互评价。重视激励性评价行为的落实,肯定学生的阅读优势,合理提出不足,并给予信任,才能让阅读学习更加高效。

上一篇:教师个人研修总结一下一篇:城厢街道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