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篇1

安阳市红庙街小学

付丽娜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口算加法,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

教学由复习简单的进位加法口算开始,接着复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巩固了竖式计算中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这样即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根据学生喜欢动物的特点,创设了统计中国部分物种的情景,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统计表里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列式解决,在学习连续进位之前先独立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算的习惯。

有了上节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学生用类推的方法很容易就能够自己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所以我引导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了进位加法的计算,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并强调“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在习题的设计上,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思维训练。竖式计算中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加深印象。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计

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行改正,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的认识。

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憾之处,第一,在估算教学时,没有很好的把估算的结果和精确计算的结果紧密联系起来;第二,应该多进行比较学习,注意知识的联系,如:在归纳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时,我还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这样利于学生加深印象。第三,课堂上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锤炼,比如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对于学生的评价语等,在细节上完善了才能使整堂课更好。第四,对“课堂生成”的应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课后吴老师给我的评课让我认识到自己工作方法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其他同事也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从中收获很多:

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题目很少。因此,除了教材中的练习外,我还补充一些练习,补充有典型的题目。

二、学会知识的迁移

1、把握知识的联系,精心设置复习内容。要求学生依据已掌握了的知识技能去分析和概括新的知识,揭示新、旧知识的共同本质,使已有的知识技能顺利地迁移到新的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觉察知识间的关系,掌握新旧知识的共同点。

2、利用类推掌握新知识。类推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这种推理比较简单具体,虽然推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但这种推理有很大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这种方法加速知识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精心设计练习,使知识再迁移。练习,是学生应用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知识的应用也可以看作是知识的再迁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一般从表面理解到比较深刻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重视练习的设计,有意识地设置具有层次性的拓展练习,为今后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学会---会学----乐学

1、挖掘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要促使学生“乐学”,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有一种吸引力,就要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要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自尊心的特点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兴趣,激励进取。

2、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以学生为轴心的教学活动,多方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学会学习。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篇2

题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教材第49页例1和练习七的部分习题。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顺序。2.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积的定位。3.归纳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领

1. 口算:

45×2=________;145×2=________。启发学生说算理:先用2乘个位的5得10,再用2乘十位的4得80,最后把10和80加起来,所以45×2=90(学生口述,师演示多媒体)。同法叙述145×2的结果。目的是让学生从进入本节课开始就形成乘法要从个位乘起的思维定势。

2.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演示课件:小老鼠要考一考大家。

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2个班,每班发45本。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目的是通过本题目的练习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生读题分析列出算式45×12,指名板演:45×12(用竖式计算)。

在学生说算理时引导学生说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目的是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因数,得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为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新知探索

1. 创设情境:请你试一试。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2. 分析:求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也就是求12个145是多少,用乘法145乘12或12乘145都可以。(启发学生用先“……,再……,最后……”的句式说算法。)

3. 学生试用笔算求积。(无从下手的学生可以和同桌讨论)

4. 指名板演。

学生对比两种笔算方法,找出简便易行的算法。

5. 小结。

(1)用竖式计算乘法时,一般把位数多的因数放在上面,把位数少的因数放在下面,这样算比较简便。

(2)按解应用题的步骤将本题完成。

(3)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6. 练习。

请你说一说下面的题该怎样做?134×12;176×47,启发学生用“先……,再……,最后……”的句式说算法。

目的是通过学生说算法,使学生加深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

1. 考考你的眼力(屏幕演示改错题,学生口述,师演示)。

出示竖式中积对错位的几种常见错误让学生改错,以加深学生对乘法竖式的正确应用。

2. 你喜欢算哪道题,就算哪道题:232×13;213×12;122×21。

学生练习,全班交流,再复述乘法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 解决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约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大约可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大约可从地下吸水多少吨?

四、拓展练习

145×213=________。学生试做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屏幕演示。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三位数 两位数 算法 算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6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结合已有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类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他们的知识技能迁移水平,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王叔叔从杭州自驾去西安旅游,汽车每小时行驶81千米,行驶了15个小时。杭州到西安有多少千米?

创设该情境后,我让学生思考应如何列式,然后在练习本上笔算,并思考第二次计算时,1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计算过程中出现的405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81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2.国庆节期间,老师从杭州坐火车去北京游玩。已知火车每小时行驶145千米,行驶了12小时。杭州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素材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让学生在交流反馈中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每一步的算理,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理估算

对于情境2,我预设学生的可能回答有150×10=1500和145×10=1450这两种。

对此,我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

1.杭州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有多少千米?你是怎么估计的?你觉得这两个式子哪个比较准确?

2.1500比实际结果大还是小?为什么?

三、探究算法,明晰算理

1.我让学生独立计算145×12。

预设:

(1)口算: 145×2=290 145×10=1450

1450+290=1740

2.组织学生交流算法,理解算理。

我让学生先说说口算的方法以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陈述笔算的步骤,并提问:“这个290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意思?145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计算过程中的145的“5”为什么写在十位上?”最后,我对使用笔算方法的人数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探究方法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新知识。

3.联系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总结算法。

在还没有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之前,若有学生已经懂得如何计算,教师可以佯装感到很诧异,并问他们为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原理其实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差不多,方法也差不多。

师:计算方法是如何一样的?

生:它们都是将其中一个因数每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并对齐好数位,最后相加即可。(板书:依次相乘、两积相加)

师:同学们,三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是一个新知识,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去学习。学习就该这样融会贯通,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整体理解和记忆。(板书:转化)

师:笔算时有哪些地方是要特别需要注意的?

生: 用个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板书:定好末位),进位数不能忘记。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提醒大家计算的时候别忘记进位的数吗?

生:把进位数写在旁边或写在横线上,并试着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设计意图】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比较中,总结提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难点是学生容易遗漏进位数,为突破这个难点,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才能不遗忘进位数,使其明确可以把进位数写在横线上,也可以把进位数写在旁边。这样设计课堂教学,可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4.验算

师:这道题大家算对了吗?我们还可以怎样计算?如果要进行验算,有哪些方法?

生:估算验算、交换位置验算、计算器验算。

四、巩固练习

1.计算冲刺

164×42 172×47 286×35 425×36

教学过程:

(1)让学生独立完成这四道题。

(2)结果反馈: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

(3)错例分析:将学生犯的错误一一展示出来,深入分析出错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避免学生再犯同样的错误。

(4) 仔细观察:引导学生自行观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几位数。

2.灵活填空

王叔叔购买了22个计算器,每个售价是136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3.准确选择

崂山茶场2009年种植茶树19公顷,平均每公顷茶树产425千克茶叶。崂山茶场一年共产茶叶多少千克?

A.3825 B.8020 C.8075 D.46325

【设计意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容易掌握,但真正形成计算技能还需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第1题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以巩固他们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水平。其中的结果反馈环节,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错误,进而进行自主思考。紧接着的错例分析环节,由教师深入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能将教师的解题思路与自己的进行对比,得出差异,最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第2题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每一步的算理,使学生对计算的原理和过程了然于心,形成深刻印象。第3题既考察了估算、笔算、范围判断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又充分巩固了新知识,使学生形成扎实的计算技能。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将知识进行恰当的迁移,给予他们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使他们的学习轻松又有效。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篇4

青龙中心校: 黄娟媛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打下基础,为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学习例1时学生已知道计算的法则,在教学设计上,我力图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在上本节课中,我首先用谈话的方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新课做准备。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初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有些不习惯的现象,部分学生在讨论时深入不够,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制作之中,只认为讨论时组长一个人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可以不听。

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既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但在集体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为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估算错误等问题的解决用时过长,造成整堂课前松后紧,任务没完成.导致计算课程中以前怎么错,现在怎么错。

三位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篇5

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这课教学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运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算技巧和能力。强化学生已经学会的加法运算法则。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的加法。

2、能运用三位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3、牢记加法法则。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去过水果店吧!那你们知道水果店的水果是怎么来的吗?(学生自由发言)对了,首先要有果农的种植收获,然后由果店的老板去进货,再摆上货架供我们挑选。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帮忙算一下,进了多少货吧!

课件呈现例1:水果店进了苹果115箱,梨子213箱,水果店苹果和梨子一共进了多少箱?

1、学生先自已思考并和同桌讨论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请学生反馈讨论结果,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先明确应该列式:115+213=

2、再讲解这个算式可以列竖式计算,引导学生先自己列出竖式,并进行计算。

3、课件展示竖式列法:1 1 5

+2 1 3

2 8 并指导计算,请学生回答自己算出的结果及计算的方法。教师明确:列竖式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4、同学们都计算出结果了,那我们要怎么知道自己到底算对了没有呢?对了,我们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如果结果还是这么多,那证明我们算对了。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进行检验。

(小组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检验计算结果,再全班交流。)

5、课件呈现例2主题图。让学生先看图再来说一说由图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由此引出问题:猪有多少头?

(学生先自主列式计算,再请学生讲一讲自己是怎样完成的,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反馈。)明确:315+276= 课件展示竖式列法:要求学生根据课件对一对自己的式子有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要及时提出。

315

+ 276

591 重点讲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6、好了,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了两个例题了,大家都表现得很好,接下来让我们试一试,看看我们是不是都会了三位数的加法计算了。课件展示试一试:学生先试再讲。

7、我们在做试一试的时候,第三个题有一点小小的难度,我们的同学们做起来有点小问题。接下来我们再一起来探讨一下,这样的问题怎么办?

课件呈现例3表格,明确问题:中南小学三年级有多少人? 列式并进行计算:213+197= 1 3

+ 1 9 7 1 0 这里要提醒学生:个位相加满十就向十位进一,十位相加满十就向百位进一。(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进位的一在计算时不要忘了。

二、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课件展示课堂练习题:

1、看图完成

2、算一算

168+374=

255+105=

190+230=

213+387=

109+98 =

116+497=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篇6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喜欢数学。

为了顺利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1、抓住知识“生长点”,巧设复习过关题,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以“游戏”和“抢答”的形式设计了三类练习题,对刚学过的“9加几”进行了回顾复习,通过复习为下面学习新知做好了知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保证了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新授过程中,我设计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利用教材中学生领取饮料的场景,通过这样的.设计安排,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找出了两个主要问题(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水);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先寻找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学生很轻松地列出了算式。但在探索用多种方法计算得数时,学生只探索出了一种计算方法“凑十法”,给人的感觉学生的思维想象太狭窄,可能这与第一节课“9加几”的教学时,强化了“凑十法”有关系。在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把第二个问题完全放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教学由“扶”到“放”,师生平等参与,共同探讨、交流,学生拥有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分层练习体现不够,课堂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课堂语言还不够生动简练等。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篇7

基于以上思考, 我们开始了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就是从单元内容整体入手,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背景下考虑,分析思考哪些利于学生自学,哪些需要学生探究,哪些需要老师讲授,从中梳理出单元的探究学习主线。从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来看,有的单元是原型扩展型的,有的单元是问题引领型的,有的单元是围绕思维策略展开的,要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应用“连续剧”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逐步创造数学,而不仅仅是学会数学。

一、整体思考:分析学生学习的原点与主线

《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学习难点是理解除法从高位除起的合理性。为了更方便地记录心算过程、更方便地展示心算过程中隐藏了的数据, 才产生了除法竖式的与众不同。体会到除法规范格式之所以与加法竖式、减法竖式、乘法竖式不同,是数学追求简洁的结果。

教材在安排竖式教学时,首先安排了46÷2,但这样的例题由于高位、低位都能整除,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只会出现“一层式”的竖式,用规范的笔算竖式对学生来说学习的理由是不充分的, 学生很难理解常规的除法竖式,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必然成为模仿与演练,缺少了探究学习的激情与动力,缺少了对除法竖式意义的深入思考。

反思《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以往总认为笔算竖式学生是无法探究学习的,教学就变成了“教与练”的关系,学生无法获得学习的理由与动力。在研究中发现,本单元的学习原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高位不能整除的,其他的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延伸、拓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尝试把教材的例2和例5进行整合,使学生一开始就探究规范的除法竖式,给学生学习充分的理由。

除法竖式“为什么从高位除起”,将这个问题作为一条问题主线,重组例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高位整除)”和例5“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高位不能整除)”的教学,使学生在第一次认识这种“楼房竖式”中经历对这种“楼房竖式”合理合逻辑的构建过程。在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后,其他例题的教学就是对竖式各种情况的补充与完善, 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主线就清晰明了了, 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探究学习的平台。

下面是重组例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高位能整除)”和例5“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高位不能整除)”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

(一)口算延伸 ,引发问题 。

课件逐题 出示 :80÷2270÷3240÷6300÷5

师:(270÷3),说说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40÷246÷2

师:在自己的本子上试试看,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学生记录自己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 ,展示思维 。

1. 46÷2

教师巡视,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方法。

师: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判断对不对。

课件出示4捆小棒和6根小棒。问:怎么分?

生: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

师:就是哪个算式?

生:40÷2=20。

师:再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

生1:6÷2=3。

生2:2捆和3根合起来就是23根。

生3:20+3=23。

师:(指着生1、生3的方法)就是这位同学的方法(指生2、生3的方法),今天的竖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的商是一位数,今天的商是两位数。

师:这两个竖式哪个更合理?

学生认为生2和生4都有其合理性。

师指着生4:在算6÷2时,为什么要把6移下来? 学生说不上来。

2.出示:36÷2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指名板演。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面三个竖式进行讨论。

(1)交流生2的竖式。

生1:先算6÷2=3,3÷2,商1余10。

生2:不对,余数要比除数小。

生3:还可以再分,10÷2=5。

教师帮助完成竖式(如右图)。

生1:先算6÷2=3,再算30÷2=15,合起来是18。

生2:先算3÷2,商1,分掉了2个10,还剩1个10,要余下来……

师:比较这三个竖式,哪个比较好?

学生表示同意第三种。

(2)课件出示3捆小棒和6根小棒 , 结合分析展示分小棒的过程。

师:先分什么? (先分一捆一捆的)是哪一步?

生:3÷2,每份分1捆,还剩下1捆。

师:分完了吗? (学生表示没有)把这一捆怎么样?

生:把这一捆拆开,与6根合起来,16÷2=8。

(三)反思过程,总结提炼。

比较46÷2和36÷2的竖式计算。

师:今天学的竖式和以前学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生1:以前商是一位数,现在的商是两位数,而且要从高位除起。

生2:个位上的数要移下来写。

师(指46÷2的竖式):为什么4-4下面不写0? 为什么3-2下面有1?

生:一个十位分完,一个十位没有分完。

师:竖式计算,从哪位除起? (十位)被除数是三位数呢? (百位)要从高位算起,我们以前学的加法、减法、乘法竖式都是从个位算起,只有除法竖式要从高位除起。

(四)适度练习,实践巩固。

1.学生完成“试一试”246÷2。

师生边说边板演示范竖式计算过程。

2.学生完成“练一练”。

同学之间相互说说计算过程。

二、课后反思:在探究性学习中给学生搭建单元学习探究平台

1.引领探究 ,结合操作创造新知

在教学中把例3和例5进行整合,安排了两次探究,然后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多次比较分析, 直面学生探究中的问题,在思辨中探寻正确的除法竖式,理解为什么除法竖式要从高位除起,从而让学生经历创造新知的过程。第一次探究: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解决46÷2,让学生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通过学生自己说明算法,结合小棒操作的过程解释每步算式对应的分小棒过程,生1和生3是学生口算的表达 ,生2和生4这两种竖式表达都有其合理性,生4是学生预习的结果,如果学生没有预习,一般只能出现生2的情况。在这里,老师不必强制学生采用生4的形式,因为在这里学生还没有采用生4的形式进行竖式计算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生2的方式更简便,所以安排了学生的第二次探究。

第二次探究:列竖式解决36÷2,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

教师在三种竖式中选择先处理生2的, 出现了余数10,说明什么 ? 学生有了以下思考 :(1)不对 ,余数要比除数小。(2)还可以再分,10÷2=5。师生共同的思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竖式。

再分析其余两种竖式,突出本节课的探究点,然后结合分小棒的过程理解此时竖式的形成过程, 引领学生迈出创新的步子,构建一般意义上的竖式。

两次探究,第一次探究,因为46÷2十位上4÷2能整除,具有特殊性,所以学生思考十分顺利;第二次探究,因为36÷2十位上3÷2不能整除 ,具有一般性 ,所以带来了疑问 ,教师关注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对疑问的解决过程中,体会到了:从十位算起比较方便,写出的算式比较简洁;十位上余下的1要和个位上的6合起来, 所以需要将个位上的6移下来等。

2.比较分析 ,在思辨中理清思路

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完善竖式,从而探寻出合理简洁的除法竖式。在第一次探究中,比较“今天学的竖式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生2和生4的竖式哪个更合理”,学生发现 :以前的商是一位数,今天的商是两位数。从数学直觉上,感觉生4的合理些,生2的比较简单。

前两次比较是学生直觉上的判断,并不确切。在第二次探究中,分析生2的竖式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比较三种竖式,引领学生观察三种不正确的竖式,是否能再创造一种不仅能正确表达而且简洁的竖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创造出一般意义上的竖式后,再次引导学生观察46÷2和36÷2的竖式计算,从中发现第一次探究中的生4更具有普适性,而且清楚了46÷2的竖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使学生明白为什么46÷2要写成这样的竖式。最后比较今天学的除法竖式和以前学的有什 么不同,提炼总结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此时学生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设计 篇8

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创设适宜的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维的关注,才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本质,并激活数学思维。

【片断1】

师:体育老师去买足球,一个足球是148元,买3个足球是多少元呢?

生1:148x3=431元

师:那买11个足球是多少钱?

生2:148x11(不知如何计算)

师:运用估算的方法,想想看

生2:10个足球就是148x10=1480元,大概1500元左右

师:嗯非常不错!遇到这种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解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购物的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参与性,并从问题的层层引导学生思考,有效激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思维迁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认知的迁移。

【片断2】

师:同学们,在之前的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三位数乘一位数,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148x11”这个算式,它和我们之前所学的知识有何不同之处?

生1:它乘的是两位数

师:是的,那我们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计算呢?

生2:先算148x10=1480元,再算1480+148=1628

师:回答得非常好!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都来计算一下看看,结果是怎样的?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思维认知的迁移。

三、算法交流,掌握正确的算理

【片断3】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算法,计算看看“148x13”这个算式?

于是有的学生用口算,148x10=1480 148x3=444 1480+244=1924

有的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笔算: 148

× 13

444

148

1924

笔者组织学生们交流算法,让学生们陈述每种计算方法的意思和计算的步骤,并提问学生:“笔算中的444是如何得来的?表示了什么?在计算中,为什么148的个位‘8要写在十位上?”让学生们相互展开讨论,体会其中的算理。

【评析】通过让学生们交流算法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各自思考的过程,并由此掌握正确的算理。

四、多元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提升,还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与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片断4】

多媒体出示算式:

148 219

× 13 28

673 6132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对吗?

待学生们独立思考后,开始发表各自的看法,有的是通过口头估算的方式,认为与实际结果有偏差,有的则认为两个数的个位数相乘的结果应该个位上是1,所以结果是错的。

【评析】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开放的空间,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印象,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构建起新的认知。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篇9

教学内容:课本第31页例题,第32页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

法的过程。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经常去学校图书室借书,这是学校图书室第7周各年级借书情况的统计。(出示课件)问:从统计表中你能知道什么?

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交流有选择的板书:(生指名提问题,教师整理)1)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师:今天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余的问题我们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师:要求“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指名列式:143+126)

问:你能利用以前计算加法的经验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生在练习本上练习,指名板演)3.学生计算后组织讨论 1)问: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如何计算?

2)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3)小结:三位数相加时应注意:

1、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2、从个位算起。4.教学验算方法。

1)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还要验算。(板书:验算)

2)指出:在笔时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 1 2 6)

+ 1 4 3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如果两次算出的得数不一样,说明什么?

5.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算起:怎样验算?

三.学生尝试解决“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这个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验算(板演)

2、集体核对,说说计算和验算时注意什么?

四、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生独立计算)2)集体核对,展示学生做题情况。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怎样求“现在有多少台数?”

2)独立填表。3)集体核对。3.想想做做第4题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篇10

忠县实验小学张世华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例

1、例2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联系生活情景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重点:

1、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三位数加三位数单独进位加法笔算的方法。教具准备:

电视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出示复习题。

500+200= 500+20= 50+200= 760-700= 760-60=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孩子们,我知道你们都比较喜欢《喜洋洋与灰太狼》,今天喜洋洋与灰太狼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在哪里呢?请孩子们看屏幕,懒洋洋今天运气不好,被灰太狼抓走了,今天你们就来代替喜洋洋想办法把懒洋洋救出来好吗?

1、教师出示第一关:

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

教师:算式怎么列?(220+26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结果吗?算完之后,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2)集体汇报,交流方法。(学生说,老师板书)

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用多种口算方法算出了这道题的得数,而且还请了竖式来帮忙,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的题目。(3)教师演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1、教师出示第二关: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了买220支钢笔和260支铅笔共要480元,要求丰收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怎样列式?(433+418)(1)估算。

请大家估一估,丰收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教师:大家估算得很好,我们只要把两个加数或者其中一个加数看作和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来估算,估算的结果都会很接近准确数。(2)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你能算出433+418得多少吗?想办法试一试。算完的同学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演示完后,请同学上台用竖式计算。随后再次利用多媒体演示竖式计算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在利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4)议一议:你觉得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重点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算十位时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

3、教师出示第三关:

本关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汇报。

4、多媒体出示第四关,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个学生上台板演。

5.出示第五关,判断:

三、小结。

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加法,还有什么问题,请大家在课余时间相互讨论,互相学习。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教材解读?教学策略?除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191-01

1 教材解读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口算、笔算、估算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

2)掌握试商方法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又是难点。

2 教学策略

(1)循序渐进地建构计算法则

1)例题200÷40和840÷40的口算,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思考的问题。教学这道例题要注意三点:第一,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凭借已有的数感和经验,说出商“5”和“21”不难。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交流整理自己的思路,了解和借鉴别人的方法,体会得出商“5”和“21”的过程,不必生硬地教给学生某种方法。“课堂活动”的习题,是几百或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和这个一位数扩大10倍的整十数,是学生最适宜练习的没有余数的口算题。学生练习后要启发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说出自己的发现,并总结出口算的规律,为下一节课学习估算做准备。教学除法的估算,要启发学生用学到的口算方法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变成口算来完成。

2)例1:180÷30和720÷30的商分别是一位数和两位数,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口算出每道题的商以后,再启发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让学生思考商是一位数该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上,商是两位数,商的最高位该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上?再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同桌交流,教师可以让认真练习的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概括归纳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了。接着,再引导学生看板演,说一说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可能是几位数?重点要让学生说出商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原因。这样做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确定商的位置做一些铺垫。在学生掌握了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以后,为了及时巩固,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做“课堂活动”的习题了,通过练习可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

3)例2:612÷34,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估计商大概是多少后,再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教师可以在学生感到困难的时候提问:“你们觉得这道题与我们前面学过的例题一样吗?”接着再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等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试商了。把除数看成30后,先用被除数的哪部分除以30,商写在被除数哪一位上?商是多少?接着告诉学生因为除数是34,不是3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被除数的十位上轻轻地写上商“2”然后与34相乘,看是否等于或小于61个十。商2大了,改商1。接着再用什么数除以30,商写在哪里?具体地说,在学生操作前先估计商大约是多少,让学生体会这道题的商是十几,要分两步计算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学生估计商是十几有困难,,可以为他们设置台阶:如果把612平均分成10份够吗?平均分成20份呢?引导学生得出商在10和20之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计算,使学生得到了锻炼。用61个十除以34商“1”要写在商的十位上”这一问题是例题的教学重点。应允许学生有各自的想法,可以是“61个十除以30,得1个十”,也可以联系“平均分成十几份”的估计作出解释,还可以从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法则类比。让学生接着算下去,为学生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经验迁移过来提供机会。

(2)教学试商举一反三,体会试商方法的合理性

非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方法,教材编排了一道例题,说明除数17接近20,可以把17看作20试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接着在“课堂活动”里引导学生从例题里的“四舍”方法类推出“五入”的方法试商,并通过小组的交流,回顾上面两题的计算,初步获得试商的体验。

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感受试商的合理性。第一,创设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在把比较复杂的除法转化成比较简单的除法的过程中,有意义地接受试商方法。第二,经过验算证实除法计算正确,说明试商方法是有效的。第三,例题的试商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可以应用于所有除数是非整十数的除法。随着计算经验的增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试商方法的合理性,增加对这一方法的认同感。

1)试商的程序:

(1)把除数看作整十数。(2)口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商。(3)把口算试得的商与非整十数的除数相乘,看刚才试得的商是否合适。

教学例题要引导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否则就不是试商,而是猜商。经过一定练习,学生的试商会一气呵成。学生掌握试商方法的关键是能否熟练口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商。所以,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口算的练习。

2)教材用“XX 接近几十”这样的语言教学试商,没有讲“把除数个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的方法。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在认识百以内数时十分熟悉“XX 最接近几十”的表达,已满足试商的需要。二是“四舍五入”的方法在本册第七单元中才正式出现,现在还不便于使用。所以,教学试商时要突出除数最接近几十,就把它看作几十试商。

3)“课堂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结合例题的反思,得出把它们的除数分别看作30和20试商。从26最接近的整十数是30,17最接近的整十数是20,获得把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试商的体验。

(3)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调商方法及其规律

1)凸现初商不合适的情况,使学生感到需要调商,并主动调商。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里,学生已经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还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的积不能比被除数大。这些都是教学调商的重要基础。2)初商过大或初商过小是有规律的。把除数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初商可能过大;把除数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初商可能过小。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比较逐渐理解这些规律,通过两道例题的教学,学生经历两次不同的调商活动,对为什么要调商和怎样调商有了初步体验。组织学生及时回顾和反思这两题的计算,比较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于初次比较,学生虽然能找到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但很可能抓不住要点,要引导学生把结果梳理成两点:两题都把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试商,初商都不合适。例一初商过大,要调小些;例二初商过小,要调大些。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1,11.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篇12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1

**年**月**日,我代表了小学数学组参加了我校“我的模式我的课”的展评活动。在教研组等老师的帮助下,我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一课时。

一、准备

针对数学中比较枯燥的“计算类型”,我们教研组提出了“计算课型五步教学模式”,重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从确立课型到最后展示,我做了这样的精心准备:首先,我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精心钻研教材教参,观看了许多优秀视频和,借鉴了部分优秀的教学设计。融合优秀资源,在我校多名优秀教师的帮助下,我大胆设计本课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操作,观察,得出结论。其次,查阅儿童心理学,了解学情,把儿童喜欢的游戏融入到课程中,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最后,小组合作讨论孩子们已经做得很不错,需要在数学语言和胆量方面进一步提升。

二、展评

这堂课虽然不是最精彩的一堂数学课,但却让我意外地看到同学们的变化。平时的课堂老师讲解得多,学生属于被动接受型,通过今天的课,同学们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对于学习的热情也增加了。爱思考,爱举手的表现让我意外。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思维在相互碰撞,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能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这堂课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让课堂更精彩。从而也反应出平时的课程需要多磨课,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对于学生要多启发,多鼓励,不在于学生天资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有多会引导。真正地学会放手,让学生来讲解题意,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存在问题

一节课下来,虽然让我和孩子们成长许多,但也有遗憾。我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同学们对于计算题型仍是不够细心。抄错数字,看错符号,口诀不熟等都是导致做题准确率不高的原因。因此,除了多练以外,还得纠出典型错题,分析错题。

2、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操作、多交流,绝不以教师的权威扼杀学生灵动的思维。

4、学生害怕受挫,遇到数学中的难题就扔给他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心理。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2

本课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教学口算例题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算法,学生在对多种方法了解后,可以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口算;教学笔算时,让学生先估计商大概是多少,便于学生在除的过程中理解第一次得到的商应写在百位上,然后尝试列竖式进行笔算,引导学生将过去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计算上来,优化新知识的学习过程,笔算后再让学生交流算法,着重讨论第一次得到的商4为什么写在百位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有个别同学计算还有困难,需要个别指导。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以回顾整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为重点,针对练习课的教学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我认为有以下优点:

1、本单元的知识点太多,也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问题中,所以,在课的开始,我以问题回顾,再现新知。接着,我让学生进行计算比赛,比一比看谁算的快,计算题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必不可少的,学生争先恐后,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一开始便具有十足的数学味,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于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和算理的掌握。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数学情趣的激发,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文化的熏陶都应融入知识的教学中去。带着思考,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使原本平淡的一节课变得丰满,富有情趣和哲理。

2、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能使课堂充满生机。设计一要求学生先在小组中自由发挥,再进行分类解答。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设计二让学生解答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绪飞扬,得到了我们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本课的练习紧紧围绕本单元的几个知识点来展开,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注重学生估算意识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避免了为练习而练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通过有效分层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中应注意的地方:

练习课比新授更难把握,一味的练习计算,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倦。练习课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练习的目的,避免为练习而练习。练习题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把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数学化。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4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1、结合具体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紧紧围绕课本中有关风筝的主题图展开教学。将主题图内容编成有情节的故事讲给孩子们,或是请学生自己在预习时就以故事的形式讲一讲,可以使学生能在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进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来,然后再积极鼓励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从细节入手,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本单元的重点就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为使学生能理解算理,充分运用各种学具,利用小棒摆一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理解算理、学习算法。特别是笔算第一次商后有余数的除法,利用学具的操作能顺利的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设计新颖的练习题,增多练习内容。

计算教学,单纯的让学生计算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我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设计出多种多样的练习题,或让学生当火眼金睛孙悟空辨别对错,或让学生说笔算过程,或记录时间请学生比赛做题,或根据生活中的一个情景请学生提问解答,结合学生不同的计算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形式,使单调枯燥的计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贴合生活实际,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5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1、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自主完成了新知识的探索,顺利促成了知识的迁移。

2、在计算之前先让学生判断商的位数,并估算商的大约值,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估算意识,而且为计算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再通过检验确保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培养了学生自觉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判断和检验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本课以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为知识铺垫,通过知识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探索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一致性,从而为学生掌握更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提供了方法依据,到这节课结束时,大部分学生都会计算四五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而且自觉进行检验。

4、因为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适时指导为主要学习手段,大部分学生能积极进行学习活动并获得了成功体验,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有一个平时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而且连续上黑板做了三道题(分别是二、三、四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格式和结果都完全正确。全班同学给了他鼓励的掌声,他树立了对自己的信心,相信这一次的成功体验必将激起他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位学生的作业也完成得非常出色,真希望他能以此为动力,不断地进步,当然这也与老师的持续关注和鼓励分不开)。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怎样将计算教学与具体情境更加紧密的结合,做到既注重已有经验又关注计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怎样寻找他们之间的结合点呢?这是我很困惑的地方;又如计算前引导学生对商的位数和大约值进行判断和计算后的检验,一部分学生把检验视为完成任务而根本达不到检验的目的,这是我在计算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该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6

对于例题,采用了两个问题进行教学:

(1)“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学生能得到70多的人不是很多,“有100多吗?”引导学生感受百位上的数不够除,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现了需要用31÷4,得出估计。

(2)“那我们估计的是否比较准确呢?请你列竖式计算出准确结果。”学生独立计算。只有不到一半的同学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为了留给部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提出了“你能像前面一样,验一验你的结果吗?”学生完成验算过程。在评讲过程中,呈现了两个学生的作业:一个正确,另一个“7”的位置写在百位上的情况?生生互动,解决“7为什么要商在十位上?”这个问题。教学反思第一部分的学习由于受昨天学生意外情况的出现,教学时过于谨慎,出现迈“小步子”领着学生学习的状态,现在想想,其实完全可以把四个问题变成一个大问题进行“放”:“先估一估,商大约是多少?然后利用竖式算一算,看看你估计的是不是比较准确。对于竖式计算,你有其他方法进行检验吗?试着做一做。”这样设计,学生可以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计算过程:估一估、算一算、验一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实践“课堂开放”,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在此基础上也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收”的过程中,先解决估计,然后解决算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计算方法:一商、二乘、三减、四落,而不是在整个学习结束后来总结。最后验算、总结,一是检验估计的方法是否正确,二是引导学生还可以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检验,并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整个学习过程。第二部分的学习可以由三个问题组成:第一个问题不变,估计。第二个问题把“算一算、验一验”相结合,问题以块状呈现,在交流过程中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结合不同情况的展示,理解“7为什么要商在十位”。接着进行巩固练习,熟练方法。最后提出第三个问题:“今天和昨天都是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对比,建立联系,使孩子的数学学习可以螺旋式上升。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7

今天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在教学过程中使我感受颇多。课上教师能够用谈话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上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解决问题时由学生列式分析题意,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课上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这些都是成功之处,但是整节课下来教师感觉有些累,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有以下几点不足: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过于放手。如在教学计算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方法是由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把学生出现的不同算法由学生板书到黑板上,再比较它们算法的不同,由学生把正确的计算过程进行讲解。课上学生能够找到算法的不同并且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讲解的过程不是十分顺利。这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应该是有教师的参与,由学生试算完成后,学生边讲由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板书。这样教学时,教师既能起到示范作用,用能让学生把算理说得更清楚。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定位比较高,没有预设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做计算时把十位上的数和个位 的零一起落下来进行计算,教师解决的不够到位,只是一代而过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没有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所以在应急时有些草率了。

3、教师在突破难点时坡度比较大,产生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突破难点时,有些倾向于注重方法的指导,欠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阐述。如“304/2”让学生判断一个算式的结果是三位数还是两位数,其实让学生能够说出百位上的3比2大够商1,所以商是三位数就可以了,而老师让学生总结这样的规律使学生感觉有些难,课堂气氛就下来了。

今天的反思便于今后更好的工作,以上几点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加以注意!!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8

这一课教材内容。学生在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马上又接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而百位又不够除比较困难。所以我先采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够除,让学生先尝试列竖式,然后采用集体订正,讲解。这时板书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白

①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②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

③每次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其次再教学百位不够除,这是要得知另一方法:

④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小于除数,要看前两位,这是要让学生明白商应该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面。当学生明白除到了被除数的十位上了,那么他们就自然会懂得商要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面,紧接着让学生思考一下商是几位数跟什么有关系,然后让他们判断书本上的20页自主练习第1题。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快。

通过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①竖式没有写完整,②数位没有对齐

③还有少部分会出现移两位下来的;余数大于除数的。

采取措施:让学生多练习,多说计算方法,逐步达到正确、熟练地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以刚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为基础,由旧知引入新知,可以很好地理解算理。通过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与计算方法。学生在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同时,在汇报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为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在练习的设置上,从具体的尝试练习上升到抽象的算理,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发展。

通过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以下问题:竖式没有写完整;数位没有对齐;还有少部分会出现移两位下来的;余数大于除数的。对于这点,我认为应当让学生多说多练多找错。学生才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马上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在百位不够除,并且前两位数字和除数不能整除时,学生计算比较困难。我想在巩固练习课上多下点功夫,尽量让每一位孩子都能理解算理进行笔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10

从开学到现在近三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部分的内容囫囵吞枣地结束了,总的感觉是学生掌握得不够好,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不知如何确定在商中间(末尾)商0的问题,特别是从被除数上移下来的数不够商1就商0。如:615÷3中,学生往往把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5同时移下来,故商为“25”的错误答案。而上学期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教学内容,两班学生全都掌握的,可一到这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内容有些学生就感到棘手。也许是这部分教材内容设计上跳跃性较大。学生刚刚控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马上接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而百位又不够除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一)先让学生尝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够除,商的最高位要写在被除数的百位上。

方法是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的预习,去理解先尝试列竖式,然后采用集体订正,讲解。总结板书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试商方法:即①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②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③每次余下的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二)再让学生尝试被除数百位不够除,这内容要解决的方法:①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子前一位小于除数,要看前两位,这是要让学生明确商应当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面;

②当学生明确除到了被除数的十位上了,那么他们就自然会懂得商要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面,紧接着让学生思考一下商是几位数跟什么有关系,重点还是让学生自己多说,多练,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快。

从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一练来看,有的学生竖式没有写完全,有的学生数位没有对齐,有的学生把十位和个位一起移下来,有的学生余数大于除数的,还有的学生先全部把商写上去,没有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直接在被除数下面照抄一遍被除数等。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11

通过这几次的教学我感受颇多,本节课通过练习回顾和国际果蔬会的微视频导入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往有所提高,并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解决问题时先由学生独立列式、再对结果估一估,然后小组动手分小棒验证。同时在课堂上能融入估算意识、数形结合、对比思想这些都是成功之处,但是整节课下来感觉比较累,结合几次讲课课堂教学状况,反思了一些教学上的不足:

1、在教学内容上,课堂容量过于小。往往是一节课来解决一个问题或是一个知识点。例如,这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多数学生很快就会掌握课堂所学内容,对于已掌握的知识,学生的兴趣就会下降,课堂效率就会降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课堂节奏就会很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打破以前依照课本和教学参考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

2、在教学中课堂趣味性不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因素,是学习的根本诱因。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更是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如果学生总是怀着期待和愉快的心情上数学课;上课时老师通过各中教学手段展现教学内容,学生的注意力被教师的课堂美丽所吸引,思维活跃,表情明朗,学习效率自然提高;这样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真正做到乐中学。反过来,如果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就谈不上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成绩也就可想而知。然而,我在课堂趣味性方面做的比较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课的语言不够生动,表情不够丰富。

3、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敢放手。因为自己工作资历浅,课堂管理和教学经验不足,导致自己在教学是不能大胆放手给学生探索。如在教学计算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方法是由学生试着计算,在巡视的过程中把学生出现的不同算法由学生板书到黑板上,再比较它们算法的不同,由学生把正确的计算过程进行讲解。课上学生能够找到算法的不同并且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讲解的过程不是十分顺利。这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应该是有教师的参与,由学生试算完成后,学生边讲由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板书。这样教学时,教师既能起到示范作用,用能让学生把算理说得更清楚。

4、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定位比较高,没有预设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操作分小棒的时候,对于1个百不够分时,学生不能想到拆成10个十和原来的5个十一起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我没有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所以在应急时有些草率了。

5、在突破难点时坡度比较大,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在突破难点时,有些倾向于注重方法的指导,欠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阐述。如用竖式表示分小棒的过程时,偏重于学生对竖式的书写,让学生判断一个算式的结果是三位数还是两位数,其实让学生能够说出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所以商是两位数就可以了,而我让学生总结这样的规律使学生感觉有些难,课堂气氛就下来了。

在反复地修改教案中,我深深的知道了学习不是简单的“搭积木”,而是一个生态式的“孕育”过程。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进行反思和学习,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12

学习内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第一课时

学习时间:2月18日(星期一)

教学反思:

课堂情景再现

整个教学设计了两个大问题:

(1)6003=?你能口算出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请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9862=?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想一想,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第一个问题在放下去后,学生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见板书)但由于是第一次提出把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大部分学生都采用了文字记录,语言叙述正确,但比较繁琐,缺乏数学美简洁、明了。学生出现的情况完全在我预料之中,利用这个机会,我教给了学生记录思考过程的方法,这也是我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个学生叙述方法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把简单的方法板书在了黑板上(板书种第一种方法:联想)。※ 第二个学生在叙述方法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把简洁的方法进行板书了,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这样书写的简洁、明了,于是自言自语说:同学说了很长的一段话,这样不够简洁,数学讲究的是简洁、明了,你看张老师在板书第一种方法的时候多清楚啊,你看简洁吗?(自我感觉牵强附会,但学生一起迎合:是)然后要求学生看我板书第二种方法,还和同学一起起了名称。※第三种方法很自然地也我是所为。※ 还有一位同学介绍了第四种方法。※ 三种方法呈现后,为了使学生能掌握记录的方法,全班进行了8002=?巩固练习,要求是:口算出结果,并把你的想法记录在作业本上。学生中80%采用了第一种方法,20%采用第二种方法,正确率100%。

第二个问题放下去后,学生呈现出两种状态:第一种是能准确的进行竖式计算,占全班20%;第二种是在百位上92商4余1,把十位上8和6同时移下,变成1862,学生无法解答,占全班80%。学生大面积出现这种情况是我始料不及的,因为上学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计算,学生利用迁移,完全能独立解答,最多只有个别学生会出现遗忘的现象(上课前我的学情分析)。随后,我调整教学,请学生一起重温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见板书右:742)然后在我的带领下一起计算例2:9862=?在边计算的过程解决:4为什么商在百位上?最后进行了两题巩固:带方格的竖式计算。

课后反思

今天的`计算课,在以往计算课教学要求下,我力争体现新基础教育理念开放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记录思考过程。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呈现了多种方法时,由于受条件限制,没有投影仪,所以对于从文字表达到数学算式表达的优越性学生缺乏直观感受,体验不够强烈,故对于新的记录方式热情不高。在预设三种方法全部呈现后,第四位同学的方法没有认真倾听,原因是一方面脑子里只有教案,另一方面为了节省时间,所以忽略了第四个同学的方法,反映出在课堂上我还是在走教案,怕出现意外。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开始的时候课堂还给了学生,但出现问题后,课堂完全在我的掌控之中,这时的课堂是假开放的课堂,这时的学生是听众。但是,为什么学生会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原因当时我不得而知,课后我想,也许是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时候,学生对于算理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导致出现课上的情况(这也只是我的猜测)。现在想想,如果在课堂上我不是为了赶时间、完成教研,给学生一些思考机会、给学生一些话语权,也许就能自然而然找到,而且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开放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虽只有几字,但并非简单之事,要把新基础教育理念渗透到骨子里、应用于实践中,路漫漫啊!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13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材分析】:

本课复习的内容包括第四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一)》和第六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二)》,涉及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具体表现为: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和退位。

这些内容中,应该以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和退位为重点。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准确、熟练、灵活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形成初步估算意识。

2、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整理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并能发现规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回顾

1、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课外活动?(生说:跳绳、拔河、阅读……)

2、小结揭题。

谈话:其实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也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比如我们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板书)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一)复习100以内数加减法的口算

1、提出问题。

谈话:我们学校在读书月中组织了图书互换活动,仔细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2、独立思考。

谈话:重点想一想你计算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3、班级交流。

预设:三个层次:问题——算式——计算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有选择地板书算式(1)25+7=(2)25-7=(3)35+20 =(4)35-20=

4、归纳小结。谈话:刚才我们用口算的方法复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口算时用分解数的方法,先分解大数,再进行加减。

(二)复习100以内数加减法的笔算

1、提出问题。

谈话:这是我们学校体育节跳绳比赛的情景,仔细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预设: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算式:(1)26+12=(2)26-12=(3)54-37=(4)54+37=

2、独立解答。

谈话:想一想你计算的时候是怎样算的?(找4名学生板演)

3、班级交流。

预设:(1)口算的,要充分肯定。

(2)笔算的。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竖式计算的方法。

4、概括小结。

谈话:(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的从十位借一个十,在个位上加10,再减。(出示课件,齐读)

(三)复习分类,引导建构

1、提出问题。

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100以内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根据这些算式的运算符号可以分成几类?25+7= 25-7= 35+20= 35-20= 26+12= 26-12= 35+27= 35-27=

2、独立思考。

3、班级交流。

预设:可能分成加法类,减法类。

追问:(1)观察26+12和35+27的竖式,计算个位时有什么不同?这样加法又可以分为几类?(引导加法分成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2)观察26-12和35-27的竖式,计算时个位是否够减?不够减怎么办?这样减法又可以分为几类?(减法分成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4、归纳小结。

谈话:刚才,我们把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先是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加法,一类是减法;接着又把加法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不进位加法,一类是进位加法;还把减法也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不退位减法,一类是退位减法。这种整理知识的方法叫分类整理法。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大家学的都很好。老师现在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出示课件)

1、口算下列各题。(卡片)

2、火眼金睛辨对错

48 82 78 + 27 + 645 73 44 36 233、花儿笑了(算出结果,连一连)

68 28 39 43 34 11 + 8 + 1819

35-20 10+26 60-34、我是最棒的(接龙练习)

12+27=()+35=()-24=()-17=()+28=()-46=()+39=()

5、解决问题

春游活动中一班有36人戴帽子,二班有17人戴帽子,一班带了19个垃圾袋二班带了,31个垃圾袋。(1)一班和二班带帽子的有多少人?(2)二班比一班多带几个垃圾袋?(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总结提升

谈话:今天我们复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方法、情感)。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试卷分析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教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说课稿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14

在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后,紧接着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因为有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基础,所以在课堂上我采用和学生一起探究的方式,没有像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那样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而是脱离实物演示,边引导学生说算理,边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经过学生反复说,当时觉得学生对算理说得清楚明白,实际做题一定不会有问题。但是在批学生的练习时,却让我大跌眼镜,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①不知如何商商。

②百位除完后,同时把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字全脱下来。

③除到十位数字后,如能整除,个位的数就不要的了。

④数位对不齐。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进行了反思:在教学中我有些想当然,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以成人的思维去衡量了孩子,认为有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那还不轻而易举?而学生面对一位数要先除几个百,再除几个十,最后除几个一,被除数增大,学生除起来就感觉困难,尤其在百位和十位都出现余数的情况下,学生的思路出现混乱。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仍要让学生建立直观表象,理清思路,才有助于学生掌握笔算的方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15

前一段时间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部分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学到这部分内容有些学生就感到很棘手。我想可能是这部分教材内容设计上跳跃性比较大。学生刚刚学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马上接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而且百位又不够除的笔算比较困难。所以我先补充教学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上够除的情况。

例如:238÷2这道题,让学生先尝试列竖式,然后集体订正、讲解。这时相应地板书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明确

①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②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③每次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同时我告知学生每次只能往下移一位,要一位一位地除。其次再教学百位上不够除的情况,出示例题238÷6后,学生先对这道题进行估算,然后我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以下问题:

⑴先用6去除几?

⑵当2个百除以6不够商1个百时,应该怎么办?

⑶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学生在回答以上三个问题时,就能逐渐体会到笔算过程中的另一个方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小于除数,要看前两位,这样学生就能明确为什么第一次的商必须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面。

在之后的课堂练习中,我要求学生采用先估算再计算的方法完成习题。从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来看,存在着以下问题:

①竖式没有写完整;

②数位没有对齐;

③还有少部分出现移两位下来的;

上一篇:隆阳区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下一篇:外国行政制度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