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精选8篇)
1、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产品结构的改进,新产品的开发。
2、更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原材料,解决水、电、气的“跑、冒、滴、漏”,修旧利废,以及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办法和措施。
3、生产工艺和试验、检验方法,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安全技术、医疗卫生技术、物资运输、储藏、养护技术以及设计、统计、计算技术等方面的改进。
4、机具、设备、仪器、装置的改进。
5、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6、资源的合理利用。
7、围绕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的不断优化所作的改进和创新;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应用。
8、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利润的办法和措施。对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基本要求、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应当同时具有进步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进步性:是指建议者所提出的方案、措施相对于本单位原有的事物有明显的改进、完善和提高。
可行性:是指方案、措施在实践中可以实施。若只指出问题的现象或仅提出一种设想,而无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者,属于一般性意见,不能视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为改善生活、福利待遇,完善公共设施,以及为解决职工个人的具体问题而提出的意见或要求等,不是本办法所指的合理化建议。)
效益性:是指项目实施后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2、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应当同时具备的五个要素:建议名称、建议内容、实施方案、费用预算、预计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3、凡在岗位职责范围内提出的建议具有改进革新因素,并能取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可视同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
4、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措施方案,经过集体讨论,上级批准,招待载过程,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技术上合理,经济上有效益。
5、对于发现设计上有重大缺陷,并提出修改方案,从而是避免了工程较大的返工浪费。
6、管理工作、经营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企业在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上有所创新。
1 个人所得税征收现状中凸显出来的弊端
1.1 个人所得税政策税制设计显失公平原则
个人所得税自1980年开征以来, 其主要征收目的是调节居民和非居民的收入, 调节贫富差距, 增加财政收入。而税收调节功能应是基于公平原则基础上的, 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要求纳税能力相同者缴纳相同的税, 而纵向公平是对纳税能力不同者加以区别对待。但是, 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上, 在横向和纵向方面都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多种收入来源和单一收入来源纳税人, 由于收入性质不同, 有的收入透明度不高, 而且多为现金交易, 偷逃税现象严重, 造成实际税负不公。 (2) 由于地域性差异, 居民的生活成本高低不同, 而全国统一的免征额3500元, 对于一些收入低、生活成本高的城市居民并且以工薪收入为主纳税人来说, 其纳税积极性大大降低。 (3) 在确定纳税主体的问题上, 也存在不公平现象。因家庭成员和有劳动能力人员数量的不同, 产生的家庭负担和生活压力也有很大差异, 2015年末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抚养二胎对于以工薪收入为主的家庭是一笔重大开支, 许多家庭从理性角度考虑, 并未积极参与其中, 原因之一也包括了国家并没有从税收负担角度考虑如何减轻二孩家庭的生活成本。 (4) 2006年起国家执行年收入超过12万元自行申报制度, 这项申报义务起到了拾遗补漏的作用, 少缴的税可以补缴, 多缴的税可以确认并退税、抵税等。然而, 这项制度的不公平性在于高收入人群即使多缴了税也可以通过汇总申报的形式, 申请退税。而对低收入人群, 即使当年有几个月失业在家, 没有收入来源, 之前工作月份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没有退回来的可能性。 (5) 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的差异性也造成税收不公, 例如工薪收入按月计征, 劳务报酬等按次计征, 即使劳动性质相同, 因为税收归类不同, 就会产生不同的免征额度, 起征点和适用税率的不同, 造成税收负担也相差较大。
1.2 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力度远远不够
近年来中国居民个人收入大幅度提高, 为征收个人所得税提供了坚实的税源基础。然而, 目前个人所得税征收却仍存在税收流失的严重漏洞, 许多应纳税的居民通过各种形式偷逃税款, 特别是一些特殊行业的人员,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外派劳务行业, 因为由境外雇主直接支付劳动报酬, 真正按其实际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少之又少, 外派公司对雇员收入的上报存在明显的欺瞒行为。同样在其他行业也存在这种状况, 比如娱乐界, 体育界, 建筑承包商等, 其个人收入均不透明, 个人所得税的征缴方面, 税务部门并没有强有力的征管手段, 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损失。这种因税收征管体制不健全导致的纳税不公现象长久持续下去, 是对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制权威性的破坏, 直接挫伤了广大依法纳税居民的积极性, 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1.3 税收体制不完善, 个人纳税意识淡薄
我国采取的是分类所得税制, 尽管分类所得税制简单易行, 但其最大缺点是不能充分体现税收公平原则, 在费用扣除方面, 不能审时度势, 考虑收入和物价水平比率, 及时调整扣除标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调整往往几年内也不会产生变动, 而实际生活中, 物价指数年年上涨, 大大损害了工薪阶层的利益。
另外, 居民的纳税意识低, 社会责任淡薄, 也是导致个人所得税流失的重要原因。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 取得收入的居民认为只要支付方没有扣缴个人所得税, 也不需要再去主动履行完成自己的纳税责任, 这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还涉及到国家财政安全的问题, 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而在美国, 美国人最怕税警上门查税, 税警有直接从银行账户直接扣钱的权力, 因此, 美国人有很高的纳税意识, 每年的4月15日之前都主动完成上一年个人所得税申报, 并且还有在邮局排队寄税收申报表的现象。
2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建议
2.1 税制体制应采用分类制与综合制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分类制是按划分收入类别征税, 而综合制是综合纳税人全年所得减去法定免征额和减征额最后确定应纳税所得, 综合制考虑了纳税人的家庭负担情况, 在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医疗成本和孩子教育成本高的现状中, 对劳动所得采用综合制可以减轻工薪阶层生活负担, 体现更好的税收公平。对一些资本利得和财产转让所得等可以先采用分类的方法征税, 在年终把已税所得和应税所得汇总计算, 适用合理的累进税率进行纳税, 真正体现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调整也应建立一个规范的时间调整和区域调整体系。从时间调整上, 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先后经历了1980年免征额为800元, 2006年调到1600元, 2008年调到2000元, 2011年调为3500元, 调整年度间隔期不均, 而其间通货膨胀水平持续上涨, 对于低收入人群, 税负上升幅度高于高收入人群。在美国, 每年的个人免税额都有所调整, 2016年度的免税额是$4050, 比2015年上涨了$50。同时, 免征额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地域特征, 我国经济发展区域性不平衡非常严重, 东部沿海等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发达国家相差无几, 而西部偏远城市, 生活成本相对很低, 所以对免征额应设立弹性的区域机制。
2.2 加强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 采用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机制
2016年营改增政策全面执行以来, 营业税税种的取消减轻了各地税机关的部分工作, 地税机关应转移工作方向, 加大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度, 尽早实现工商、税务、银行、保险的联网机制, 为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好信息网络系统基础, 将个人所得税申报信息并入个人信用体系,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税收机关的反偷税漏税能力。
个人所得税征管不仅需要继续加大源泉扣缴力度, 强化代扣代缴责任机制, 而且应强化自行申报机制, 扩大自行申报的纳税主体, 不能仅局限于年收入超12万的纳税人, 还应覆盖有多种收入来源的纳税人, 并逐步扩大为全民自行申报, 以防止税收流失。个人所得税征收上应参照企业所得税征收办法, 采用预缴和汇算终缴机制, 平衡税收负担, 个人所得税也不只是征税也要执行退税, 才能真正体现税收公平。在个人所得税申报表设计上, 可参照企业所得税表设置附表制, 分别体现分类征税方式纳税情况和综合征税方式应纳税情况, 最后在主表中汇总计算。
2.3 增强税法宣传, 提高公民纳税意识, 完善税收罚则
税务机关应搞好税法宣传, 细致讲解税收知识, 特别是针对高收入、多项收入的人群, 进行全方面的教育。税务机关应开通个人所得税咨询专项服务热线, 在个人所得税申报期, 在办税厅增加纳税指导窗口, 同时还应积极发挥税务师等中介机构的专业作用, 帮助提高公民纳税的责任感。并且, 税务机关应制作关于个人所得税的宣传手册, 对政策的解读要做到清晰明了, 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对于偷税漏税现象, 应完善税收罚则, 加大执行力度, 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
摘要:我国目前执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与经济发展相互脱节, 加快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本文简要分析个人所得税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同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收公平,征收管理,纳税意识,税制改革
参考文献
[1]陈立, 陈威.美国税制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J].渝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02) .
关键词:信息技术;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设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老师们已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改进小学数学教学,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改进了师生备课方式
近年来,学校大胆地进行了教师备课改革,教师不需花大量的时间将教案长篇地抄写在备课本上,而是让教师自己选定一本参考教案,花更多的时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上网、查录象、文字资料等多途径获取更全面的信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已有的教案进行改进,设计出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案。老师们可以把事先查找到的知识的相应的网站保留在收藏夹里,上课时直接进行网上搜索。比如:老师在上“秒的认识”一节课时,师生互动,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飞人刘翔吗?(生:知道)。师:刘翔在100米跨栏时,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世界记录,为我们的国家挣得了荣誉。想不想感受这激动人心时刻啊?(生:想)。于是,老师就搜索出了视频,令人激动的画面,让学生们情绪高涨,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改进了学生的预习方式
在老师们布置的家庭作业中总是多了这样的题目:回家上网,查一查有关×××的知识。数学呢,一般就上网查一查某些数学知识产生背景,或者一些知识在历史上相关的一写链接。例如:在学习了时、分、秒之后,我们布置学生回家收集从古至今,人类使用了哪些计时方式;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后,可以让学生回家查一查圆周率的相关知识等等。上网查资料,让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其学习真正由课内走到了课外。从而让学生学会处理(塞选)、吸收、汇集、储存信息,学会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加工和创造最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机会和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现代的教学不仅要学习好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学习方式和方法。学生除了在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外,更多的信息要通过书籍、互联网络自学得到。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要实现以上两个目标就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是信息技术。数学教师注重发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将教师自做的课件以图片、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尽情地徜徉在教师所设的情境当中,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时通过网络和资源共享等途径让学生主动上网查阅资料和信息,然后通过多媒体、实物展台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示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参与能力。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课时,上课教师用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引入,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请看课件——这样的引入到处可见。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直观形象动态的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时,为了突破难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先出示3捆4根小棒表示34,再出示2捆8根小棒表示28,整捆的与整捆的对齐,单根的与单根的对齐,接下来演示把10根单根的捆成1捆放在整捆的下面,使学生明白满十进一的道理。通过电脑演示把计算过程清楚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进位的道理和算理,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节课中,,在建立秒的概念时,老师利用课件出示钟面,一边让学生用眼看秒针一秒一秒的走,一边听那有节奏的滴答滴答声,还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在一秒钟内能完成的动作,这样调用了多种感官真正的去感受一秒钟的长短。(课件:秒的认识)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例如:在教学《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刘老师在网上收集了很多呈轴对称的实物图片(课件展示),试想,有哪种方式能有这样效果。
5、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组织学生的练习活动,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课件:求面积 平移展示)诸如这样的习题,有了课件就方便多了。
6、课外,师生还可以利用QQ平台,微信平台进行时时对话,大大拓宽了我们的数学课堂。
不难看出,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师生角色的转换。信息技术可以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样的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四、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而且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学生在主动获取信息时方式要灵活,对较难的问题可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而较容易的问题可独立完成,教师只充当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总之,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合理的运用到课堂中,是实施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只要我们正确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辅助功能,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宏 孙月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10年5月
[2]《现代教育技术》杂志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电教中心
通过对本项目功能的认识和理解,在深入分析招标文件并进行现场踏勘后,结合我公司以往在同类工程项目的施工经验,提出以下合理化建议:
1、为了维护成都市 “模范城市”的荣誉成果,使施工现场邻舍规范化、合理化,减少施工现场扬尘,增强安全文明施工效果;建议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的邻舍进行统一规划和搭建。
2、每天一次的施工安全会签制度,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3、地方性材料准备情况及供货渠道应充足,并考察供货能力;各种预制构件,半成品提前落实生产厂家,各方共同考察其产品的生产质量及供货能力,结合施工进度,制定供货计划,逐一落实。
4、充分利用竞争机制,择优选择工程承(分)包商和材料、设备供应商,是保证缩短建设工期、提高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投资的一项重要措施。
5、已完工程项目如遇汛期、暴雨天气及时进行巡视检查,如有问题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解决。
6、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有可靠的保证体系。
7、将组织协调纳入合同管理
由于本工程专业性强,势必涉及到较多的施工单位参加。由于各施工单位的分工任务不同和相互的利益制约关系,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交叉施工作业时,难免发生分歧和纠纷。业主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者和管理者,从工程整体利益出发,如何减少或避免在各施工单位片面追求自己的局部利益、不顾全大局的现象发生,如何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对确保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此,建议业主除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组织协调之外,在施工合同中将“服从整体工程建设需要”作为施工单位应尽的义务,并明确规定违约责任,将组织协调纳入合同管理的范畴来,确保整个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8、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参建各方踊跃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满足工程质量及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参建各方踊跃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因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被业主采纳,导致工程投资的节约和工期的缩短,建议业主给合理化建议的提出方以适当奖励。该项内容可以用合同条款的形式加以明确,形成制度,形成一个参建各方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为达到业主的既定目标而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
9、工程开展过程中,可能因一方原因造成工期的延误,为明确责任,建议业主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因某方原因影响工程进度的惩罚力度。
施工合理化建议
1、建议成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业主、施工单位四方技术专家小组,共同研究审定重要部位的施工方案,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及创优的措施。本工程中可采用的降低工程生产成本措施有如下:
1、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编制工程成本控制计划,增加节支,定期进行成本分析,采取降低费用开支、增加盈利。
2、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项目部根据工程总进度进度计划及时编制安装工程分部施工进度计划,充分采用交叉施工、流水作业等手段,科学安排施工的各要素,并严格落实,减少窝工、停工等现象,提高劳动生产率。
3、项目部在满足施工进度的前提下,科学编制月、季度要料计划;加强现场材料管理工作,做到用料计划准确无误,按工程进度需要,组织不同品种、规格的材料分批进场。材料、设备的采购要货比三家,最后确定供货单位,批量材料争取由厂家直接供应,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材料采购的成本。进场的材料的设备要减少露天堆放的时间,防止自然损耗的丢失,减少保管费用。施工时做到限量领料,全理用料,降低材料的损耗量。
4、加强劳动力的调度与管理,按工程进度的需要配备劳动力,对施工班组采取比较彻底的责任承包办法,工资分配同所完成的工程挂钩,提倡一专多能,减少间歇窝工及非生产用工。
5、施工机具配备要合理,选用效率高的施工机械,提高生产率及机械化施工水平。
6、选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充分利用施工场地,扩大拌制工作面,提高拌制加工效率,减少工程费用。
7、加强对过程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产品一次成优,减少返工等现象,以质量保进度,以质量降成本。
8、认真实施各项质量制度。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应按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严把各项质量检验关,对隐蔽工程等重点部位加强监督检查,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整改、返工损失。
9、合理组织施工,对安装工程来说,工程前期,施工配合工期长,耗工量大,后期工程量集中,工期紧、压力大,在施工安排上要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边配合,边加工,有安装条件的抓紧施工,以分散施工高峰期的工作量,减轻工程后期对安装工作的压力,做到均衡施工。
10、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推行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等新的施工方法手段,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费用,注重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设工作,以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及成本目标的实现。
11、注重工程的收尾及交付使用,保证及早发挥效益。工程完工后,尽快拿出工程结算资料,做到工完、场清、帐清,使企业的效益及时得到体现,保证资金的正常回笼,加快资金的周转,降低财务费用。
12、充分把握图纸会审关,使设计方案结合实际,降低造价,方便施工。
13、加强现场总平面管理,进场材料、成品、半成品要按场地布置图堆放,做到合理、整齐,以减少二次搬运损耗。
14、抓材料的装御、运输、管理各个环节,降低物资消耗。
15、合理安排土方开挖程度。调配土方开挖与回填,节约工程费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基槽土方放坡,可减少土方量,从而节约人工费及机械台班费。
16、做好材料计量工作,做好落手清,合理回收利用减少原材料消耗。
17、混凝土掺早强剂,缩短支模时间,加快模板周转。
18、做好材料进场验收工作,验质量、验数量,减少进场损耗。
19、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保养、维修,提高机械利用率。20、提高计划管理水平,抓住计划编制,综合平衡和检查执行环节。加强生产管理工作,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以加快施工进度。
21、要求以预算收入控制支出,进行成本核算,制定目标成本。
22、根据目标成本,进行成本倒算,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材料用量,控制范围及各工种控制范围。实行成本否决权。
23、严格样板开路,减少返工,降低成本。
一、质量管理方面建议
1、加强技术指导作用。施工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影响较大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公司有关规定,上报分公司和公司审核批复,重大安全风险的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论证会讨论,确保质量和安全。实施前,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交底,操作过程中则由技术和质量人员跟班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
2、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和奖罚制度。在开工之前就制订了较完整的质量责任制度和奖罚制度,及时组织跟踪检查,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立即进行原因分析,对责任人予以相应的罚款;相反,达到优良标准,对班组予以同等奖励。
3、落实三检制,加强过程检测。要求班组分项工程完成后组织自检,合格后交接到下道工序班组检查,专检要及时跟踪检查。原材料和半成品进场后按规范要求检查检验,杜绝不合格品用于工程中,高程和位移执行两级复核制度。
二、安全生产方面建议
1、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项目经理牵头组织,工程部和材料设备部等部门参加,每周组织安全检查和安全专题会议,加强大家安全管理意识。
2、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树立安全也是效益的观念。根据施工工期,工作面的特点,做到安全生产专款专用,及时配备安全防护用品用具;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及劳保用品及时购置,四口五临边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搭设防护栏杆,并在安全通道处悬挂安全宣传警示标牌。
3、加强专项安全整治。对临时用电,大型构件吊装等安全隐患教大的操作,由专职安全员随时巡视检查,制止违章违纪行为。必要时可以进行罚款,达到教育职工的目的。
4、严格执行安全奖罚制度。为杜绝各种违章违纪行为,制订了安全生产奖罚制度,采取违章违纪第一次批评教育,第二次罚款的办法,坚决兑现;同时,对排除安全隐患的个人或班组则兑现奖励。
三、对施工工期的建议
1.工程进度计划保证制度管理的原则
为保证工程总体进度计划的顺利完成,首先需在项目部管理体系中重点做好施工进度保障管理体系的建设,并由进度计划管理人员制定出进度计划管理制度和奖罚办法。
2.工程进度计划保证制度
进度控制的主要方法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和管理技术方法。使用行政方法进行进度控制,直接、迅速、有效,但要提倡科学性,防止主观、武断、片面的瞎指挥。进度控制的经济方法,是指有关部门和单位用经济类手段对进度进行影响和制约。进度控制的管理技术方法,就是通过规划、控制和协调,来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进度控制的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
进度计划的实施监督与调整。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施工队伍实际进度进行跟踪监督。当发现实际进度滞后于计划进度时,应签发《调度通知》,指令施工队伍采取调整措施。当实际进度严重滞后于计划进度时应及时报告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与施工队伍协商采取相应措施。定期(最少一个月一次)召开工程例会,研究分析影响进度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并督促有关责任方实施。
3.建立进度计划系统:
在总体进度计划的基础框架上,依照业主的具体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分别编制相应的细部进度计划;
将各个细部计划按需要的管理时间进行汇总,形成季度、月、周的进度计划。
4.建立工地例会制度:
定期召开全体参施队伍和对口管理人员参加的工地例会,项目经理部每天召开一次例会,通过例会统计总结当天工程完成情况,对进度滞后项目分析原因、提出补救措施,同时布置第二天的工作任务。通过紧紧抓住每天的实际进度来确保每周、每月进度计划的完成。
5.建立工作任务负责制度:
对每个分项工程,都将相应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身上,同时引入奖惩制度,在每项任务布置时明确奖惩条件,在任务完成后根据完成情况落实奖惩措施,形成激励机制。
6.进度计划管理信息透明化:总体及分项计划上墙公示,明确各项任务的工作计划、实施状况及任务负责人。
7.材料及物资计划精细化:对应于总体进度计划和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在编制总体一次性备料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分项材料计划的编制,切实保证材料设备落实到位。
8.加强内部管理协调:
明确生产、安全、技术、测量、质检、试验、材料等与现场直接相关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和工作流程,使每个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做到目标明确,对上明确负责对象、对下明确管理对象、左右明确各协调部门和工作程序,减少因管理原因造成的误工情况。
四、对环保的建议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环境;
加强宣传和监督,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鼓励环保节能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五、疫情防控建议
为提高本项目建筑工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能力,减轻、消除传染病的危害,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施工现场正常的施工秩序,特制定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
指导思想: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措施为指导,贯彻执行“预防为先、分级控制、分层管理、及时处置”的工作原则,力求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做好建筑施工现场防控传染病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和影响,有效、切实维护生命安全和秩序稳定。
目标任务:
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广大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完善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传染病不在建筑工地蔓延。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动员全体施工人员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发病诱因和隐患。对员工宿舍进行大扫除,及时清理脏乱差和卫生死角。
每日进行施工人员身体病况排查,一旦发现发热等疑似症状的人员,立即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员工所在寝室所用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发现疫情立即向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
严格控制新入场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并对外地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送往定点医院,严禁在工地留宿。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全体工人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规范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成立预防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与落实建筑工地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消毒与检查:
人员登记管理:对进场人员,项目部要做好花名册,记录所有人员所在地、返岗时间、是否与疫情高发地区人员接触、是否有发热症状等。外省回来人员按防疫指挥部统一要求隔离、留观。加强门卫管理,尽量限制人员在一个出入口通行,集中管理排查。每天对进场人员进行排查登记,登记人员姓名、工种、进场时间、进场测温温度等。
消毒测温管理:每天按照说明书,使用84消毒液、酒精等,对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食堂、卫生间、垃圾堆场(桶)开展两次以上的消毒工作并记录对出入人员严格登记、测量体温,发现异常立即进行隔离并上报防疫指挥部;
对进出车辆严格登记并进行喷洒消毒,外省工地车辆严禁驶入工地内部。
联络与上报:
疑似病例:有以下三项临床表现,并具有任何一项流行病学史的患者:
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疫情高发区域旅行史或居住史。
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疫情高发区域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有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物资储备:对于药品、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储备数量是否满足日常所需,并提供储备清单及每日消耗清单。(如:口罩、感温仪、防护服、护目镜、消毒液、雨衣等)。
主要工作: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组织人员进行卫生大扫除、印发宣传资料及宣传传染病的防控知识。
加强疾病检查工作:每天由施工班组长做好工人的检查,突出以班组为单位的询问制,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工人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可疑病症,立即上报项目部。
保持寝室空气流通。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畅通。
做好防范措施,每个寝室配备体温计,84消毒液,口罩等物品。
加强工人个人卫生教育。教育工人饭前便后以及班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不喝生水。
启动应急预案:如发现工人发热特别是伴有咳嗽、咽喉疼痛等,迅速隔离,立即带到正规卫生院就诊。
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完善传染病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应急措施:
当工地出现“传染病”疫情预警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在第一时间采取如下措施: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及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
对一般发热等病人的处理:
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班。发热病人退热两天后,且无反复,项目部应对其隔离14天无异常,才能回岗。
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发热人数,并对病人作跟踪了解。
对可疑病例的处理:
发热病人经医院认为有传染病疑似病例嫌疑的,工地要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在工地发现的病人,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观察并报告指挥部医疗救治组诊治。
工地要对可疑病人所在寝室或活动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对与可疑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
可疑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人员前往探望。
工地应根据可疑病人活动的范围,在相应的范围内调整施工计划和安排。
对传染病人的处理:若“疑似病人”被医院正式确诊为传染病患者,工地要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要求是:
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寝室及班组,等待卫生部门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处理意见。
疫点消毒:对工地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疫情调查:工地应配合疫情防控指挥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根据相关规定,出现因疫情原因需要部分或全部停工,按上级主管部门及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决定执行。
保障措施:建筑工地适当安排经费用于传染病疫情的宣传及防控工作,确保处理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责任追究:
实行责任追究制: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班组长直接负责,其余人员一岗双责。全体管理人员必须把疫情的防控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对工人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因工作不力、不负责任、措施不当造成工地传染病疫情扩散传播或对施工人员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上级有关规定实行责任倒查,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六、提高工程质量的合理化建议
质量控制其基础在于对工序质量的有效控制,要提高本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建议从优化施工现场管理入手,在本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强创新的科学意识,营造建设工程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育土壤和环境,以提升本项目科学开展观的精神面貌和技术管理水平,最后达到提高工程质量之目的。
七、对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
1.严格筛选,选择确实有实力和施工经验的队伍参与该项目防腐工程的施工,严禁不合格队伍参与各项程的施工。
2.在施工过程中,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地方相关部门等搞好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为工程创造出良好的施工环境。
3.由各施工单位编制科学、严谨、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检查,有据可依。
4.组建专业性强的质量检查小组,严把施工中每道工序的质量关。
5.各方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经常深入施工现场,随时掌握工程施工及质量情况。在检查中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并经常对各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意识教育。
6.建立完善的质量奖励和惩罚制度,及时进行质量评定,定时通报质量及质量活动情况。
近年来, 社会上和大学英语教学共同体内不时发出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质疑甚至取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呼声, 这正是社会上对这种考试弊端的一种反映。这些都表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形式需要改革。
2004年, 教育部高教司领导成立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项目组。该项目组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广泛听取了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们的意见, 经过反复研讨和论证, 制订了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2005年6月四六级考试开始采用新的计分体制和成绩报道方式, 同年9月项目组和考试委员会公布了改革后四级考试的样题, 2006年6月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试点,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的修订。
2008年教育部规定的全国50所高校的数千名学生第一次亲身体验了大学英语四级机试的试点考试。与传统笔试相比, 四级机试的最明显差别就是考试的媒介由白纸黑字变成了电脑。考生从头到尾要面对计算机屏幕听音频、看视频和阅读文章, 还要敲击键盘完成写作。除了考试形式的改变外, 机考的最大变革就是题型的设计和题材的选择。听力部分的比重达到了惊人的70%, 其中包括25%的听力理解和45%的综合听力, 综合听力又包含单项选择、听写、跟读、结构及写作五大题型。对考生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 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旨在提高考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 内容上加大了理解部分的题量和分值比例, 增加了快速阅读理解测试, 增加了健康非选择性试题的题量和分值比例。
从整体上来看, 新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测试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 特别是减少了多项选择题的比例, 增加了非选择性试题的题量和分值比例这一点, 比以前的考试能更加真实地反映考生的实际语言能力, 并且对改变考生和教学单位的投机心态, 减少考生的抵触心态也有很大的帮助。然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很多在新的四六级考试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在英语听力方面的能力令人相对比较满意, 但诸如英语口头表达、汉译英和写英语毕业论文甚至论文摘要的能力却令人失望。为了更进一步平衡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我们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英语四六级的某些考试内容和形式需要进一步改进, 以引导大学英语的学习和教学向更健康、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彻底解放出来。
一、听力部分
由于听力理解部分的分值比例大大增加, 新的改革将使学生和学校更加重视听力的学习和训练, 将大大地改变以往人们常说的中国学生的“聋子英语”的学习状况。这一改革令人感到高兴和欣慰。稍感遗憾的是, 从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效度来看, 这种改革仍然不够彻底, 考核形式仍需要改进。
为了彻底消除猜测等投机心态, 使考试结果更能客观地反映考生的实际能力, 这部分试题的考核方式, 我们的看法是可以充分借鉴德国的DSH (大学德语入学考试) 的听力考试方式。其考试方式类似于听写, 但又不完全是听写, 即放一段听力材料的录音, 让学生边听边记笔记, 形式就像上课记课堂笔记, 然后留出一段时间, 让学生将听到的大概内容通过整理笔记再写在答卷上。答案不必逐词逐句和听到的材料完全吻合, 考生可以根据听到的内容和意思自己重新组织句子。遗漏信息和写出错误信息都要扣分。不同水平的考生写出的内容将会有较大的差别, 考生的分数充分拉开, 从而能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出考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单词拼写能力、语法掌握能力。相对于使用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核, 这种考核方式将明显提高考试的效度。这种考核方式还可以根据不同水平和要求很方便灵活地调整考试的难易程度, 比如同样的听力材料可通过选择播放一遍、两遍甚至三遍, 也可以使同一次考试中的听力材料有短有长、有简有难, 各占相应的比例, 这样就很容易编排不同水平的试卷。当然, 与机器改卷相比, 这种考核方式的缺点是批卷的工作量将明显加大, 并且分数将受到批卷人的主观因素影响, 但是考虑到我国目前已有大量的英语专业人才, 批卷工作量大不难解决。而考试分数受到批卷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这一点, 也可以通过对阅卷教师的标准化培训、批模拟试卷等训练手段使批卷人的标准达到基本统一。
二、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部分
目前阅读理解部分仍然采用多项选择题型考核, 我们认为这部分仍然有待改进。事实上, 真正的阅读理解应该是考生真正读懂阅读材料的内容, 只有将阅读材料翻译成汉语才能体现考生是否读懂。因此, 我们认为这部分应该改为英汉翻译。美国的TOEFL, GRE考试由于面向世界各种不同母语的考生, 又要机改, 因而被迫采用这种效度极差的方式。作为在中国国内考试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中文译文的阅卷将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和负担。另一方面快速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部分采用的题型有是非判断、句子填空、完成句子等的考察, 涉及考生对英语语法和一些固定搭配掌握的熟练程度。虽然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提高英语的基础的动力, 但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针对我国大学生的语言能力的考核, 而不是对考生英语学习基础的考核, 而且这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汉译英和写作得到反映, 因而从语言应用的角度来说, 这部分分数所占的比例偏高, 似乎应该再降低。
三、写作和翻译部分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写作部分, 明显是借鉴了TOEFL的考核方式。虽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指出, 写作和翻译部分是考核学生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但这种考核方式显然有很大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作文题目, 即使用母语写作, 每个考生写出来的东西都会很不一样, 其逻辑性、连贯性、措辞的优雅性、转折、意境、想象力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别, 特别重要的是, 构思短文的中心内容和结构所用的时间会有很大的差别。我们还不能要求学生能完全用英语思考问题, 如果考生在考场上花费很多时间来构思短文的中心内容和结构的话, 就不是在考语言, 而是像考中文一样在考写作文的能力。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 这种构思作文的过程将对考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紧张, 使得考生的注意力不能完全放在对英语语言本身的关注上, 分散考生的精力。更有很多培训机构组织学生背诵所谓的“高分范文”, 一旦考试题目与“高分范文”接近, 有的考生就将“高分范文”中的句子套用进自己的写作。而即使是不背诵“范文”, 学生写出来的内容并不一定是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而是追求重点突出、句子连贯、语法、句子结构正确等, 因而无法反映考生的真实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建议,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写作部分是否应该改为汉译英, 即加大翻译部分汉译英的比例来代替写作。不少在四级甚至六级考试中获得高分的非英语专业学生, 将自己的毕业论文的摘要翻译成乱七八糟、无法看懂的中式英语, 说明我们的考生在这方面急需加强。事实上, 考生汉译英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同时, 翻译的准确性和与英美人表达习惯的差别, 也能充分显示出考生对英语掌握的熟练程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仍然需要改革, 应该将写作部分改为汉译英, 只有用汉译英来代替写作才能反映考生的真实的英语语言能力。上述这些改革无疑将加大阅卷的工作量, 但为了增大考试的效度, 更真实地反映考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工作量的增加是值得的。此外, 取消ABCD多项选择的考试方式可能会使考试的得分信度有所降低, 这可以通过评分标准的合理化得以改善。逐步减少TOEFL考试中的ABCD多项选择题型的影响, 创造出符合考核中国学生英语实际能力的英语水平考试。
摘要: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由于考试形式过多地借鉴和引进美国的TOEFL等的考试方式, 过多地使用ABCD形式的选答题型, 表现出考试自身效度低和题型的不合理性, 因而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这种考试方式助长了一些考生和辅导人的投机心态, 使很多人不是将全部精力放在语言本身能力的提高上, 而是用很大一部分精力研究所谓的出题心理和答题诀窍, 研究如何在没有完全看懂的情况下猜对答案的方法甚至概率, 使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生的得分与其实际英语能力出现偏差, 这些都表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形式需要改革。本文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试形式,改革
参考文献
一 学习目标不明确
我发现,一些语文教师课前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对本堂课乃至一篇课文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心中无数,因此,走进课堂,便让学生翻开教材,从读书开始,带领学生漫无边际的交流、读书、汇报,这种“没有航标乱行船”的做法并不少见。出现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把握教材,没有真正弄清楚目标。教师在上课前,首先要弄清学什么,也就是研究学习目标和教学侧重点的问题。
二 教师备课不深入
我看到部分教师教案后,感到奇怪的是老师们写的教案与所上的课是背道而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是现在小学教师课多,上面成天让教师搞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还有一些老师们把教案当作一种摆设,把写教案当作完成任务。因此,备课时钻研教材蜻蜓点水,理解不到位,读得不深入。
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一步深钻教材,熟读课文。
上好课的前提是深钻教材。一篇课文摆在我们面前,第一步是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了,便做上记号。凡是生字,拿不准读音的,一定要查字典,注拼音。有些词语的意思虽然不一定讲,但教师必须弄懂。
第二步是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对于情感型课文,朗读的遍数还要多,要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的程度。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教师必须掌握朗读要领,把握朗读基调,上课时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做示范,所以备课时要力求把课文读“活”所以,语文教师要在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上下功夫。
第三步是正确领会作者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对于文章的妙处和特色理解了,成竹在胸,课堂上便会自如地引导学生去感悟。老师毕竟是老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教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诱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步是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教师要先做一做。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教师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要努力去做。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先答一答,有时还要写到教案上。
三 语言积累不丰富
我发现多数学生在语言积累方面失分较多,如抽考试卷中,学生不会写描写春天的词语;默写古诗要么记不住,要么错字多;说不出喜欢课文中的“谁”及其原因;毕业水平测试中,不是教材要求背诵的段落学生重视不够,即使是非常优美的段落,学生也记不住。
改进意见和建议:采用科学的策略,加强语言积累。
实验教材把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列入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中的“找找抄抄”、“读读背背”、“读读记记”、“我会填”等,大修订教材也安排了“把你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方面的习题,这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安排这些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
(1)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练习,指导学生在熟读、熟背的基础上,抄一抄,自己再写一写。
(2)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积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是积累语言的典范。因此,读文后一定要安排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记诵、摘抄。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就熟记的词语、短句分类整理与摘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指导学生加强课外积累。让学生搜集身边的谚语、歇后语和对联,定期交流,看谁找得多,背得多。
四 阅读教学无针对性
无论是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阅读教学如出一辙,从揭题到内容分析,课文讲完了也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阅读教学教师辛苦,学生乏味,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随之消失。
改进意见和建议:把握年段特点,实现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喜欢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学段的要求是:“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推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故事大概”。
五 习作教学缺乏研究
语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是习作教学,表现在:一是低段的写话练习抓得不扎实,学生练习少;二是习作教学研究不深入,教学效率低;三是学生不善于作文,习作缺乏个性。
改进意见和建议:贴近生活,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1)紧扣学段目标,扎实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学段的习作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学时要对照课标要求,扎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在完成本学段习作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学段间的衔接。
(2)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因此,我们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现实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发现。
(3)加强阅读与习作的有机联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实现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