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作业四(推荐5篇)
一、名词解释
1.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2.“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3.消费信用:消费信用就是由企业、银行或其他消费信用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4.收益资本化:是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习惯地称之为“收益资本化”。即:P=B/r
(P:本金,B:收益,r:利率)。
5.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6.债券:是由债务人签发的,证明债权人有按约定条件获得利息和收回本金的权利的凭证。
7.股票:股份公司发给投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
8.回购协议:是由借贷双方鉴定协议,规定借款方通过向贷款方暂时售出一笔特定的金融资产而换取相应的即时可用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后按预定价格购回这笔金融资产的安排。
9.到期收益率:是指将债券持有到偿还期所获得的收益,包括到期的全部利息。
10.股票的内在价值:是指股票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它是股票的真实价值,也叫理论价值。
11.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
12.中央银行:是指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13.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14.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15.并购业务:是指兼并和收购方面的业务。
16.保险利益:指的是被保险人对其所投保的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认可的经济利益。
17.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需要或要求。
18.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19.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20.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一面旗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2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23.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调节信用交易、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中的最低保证金率,以刺激或抑制证券交易活动的货币政策手段。
24.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25.窗口指导: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
二、单项选择
1、在哪一种货币制度下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分数:1分)
B.双本位制
2、在一国的国民经济运行中,从整体视角来看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
(分数:1分)
A.个人部门
3、现代经济中最基本、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分数:1分)
A.银行信用
4、我国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分数:1分)
A.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
5、不是消费信用典型形式的是
(分数:1分)
B.预付
6、马克思认为,正常情况下利率水平的上限是
(分数:1分)
C.平均利润率水平
7、强调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作用的西方利率理论是指
(分数:1分)
C.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8、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标价方法是
B.间接标价法
9、在下列债券中风险最低、利率水平也最低的是
(分数:1分)
A.政府债券
10、由我国境内股份公司发行,以人民币标明票面价值,以外币认购,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共境内外投资者买卖的股票是
(分数:1分)
B.B股
11、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真正启动的年份是在(分数:1分)
D.1986年
12、短期政府债券最早出现于
(分数:1分)
A.英国
13、满足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相互融资需要的是
(分数:1分)
B.转贴现
14、我国证券交易所实行的交易制度是
(分数:1分)
C.竞价交易制度
15、我国的融资融券股票交易方式属于
(分数:1分)
C.信用交易
16、股票技术分析最根本、最核心的条件是
(分数:1分)
B.假设价格沿趋势移动
17、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最早具有的、最基本的功能是
(分数:1分)
A.风险管理
18、金融互换合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
(分数:1分)
A.比较优势理论
19、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是
(分数:1分)
D.促进资金融通
20、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金融机构是
(分数:1分)
D.国际清算银行
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分数:1分)
C.成员国认缴的基金份额
22、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是
(分数:1分)
B.总分行制
23、当今国际银行业最流行的组织形式是
(分数:1分)
C.持股公司制
(控股公司制)
24、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是
(分数:1分)
B.存款
25、下列属于狭义表外业务的是
(分数:1分)
B.担保
26、商业银行最早的资产管理理论是
(分数:1分)
A.商业贷款理论
27、巴塞尔协议提出的资本充足实质上是监管资本的(分数:1分)
B.最低要求
28、被称为商业银行管理生命线的是
(分数:1分)
C.风险管理
29、投资银行最为传统与基础的业务是
(分数:1分)
B.证券承销业务
30、财产保险公司历史最为悠久的险种是
(分数:1分)
B.海上保险
31、投资银行参与风险投资主要通过哪个部门进行
(分数:1分)
D.风险资本部
32、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具创新的部分是
(分数:1分)
D.投机动机
33、在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属于
(分数:1分)
C..M234、凯恩斯认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
(分数:1分)
C.收入水平
35、现金余额说又称为
(分数:1分)
B.剑桥方程式
36、我们通常所说的CPI是指
(分数:1分)
A.零售物价指数
37、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数据是
(分数:1分)
A.流量
38、战争赔款、政府间的经济援助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哪个项目
(分数:1分)
C.经常转移
39、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早具有的、最基本的政策目标是
(分数:1分)
A.稳定物价
40、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
(分数:1分)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
41、最早建立起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国家是
(分数:1分)
D.法国
42、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德交易行为是
(分数:1分)
B.逆回购
43、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是
(分数:1分)
B.基础货币
44、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
(分数:1分)
B.英国
45、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依据是
(分数:1分)
B.最适度货币区46、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货币制度是
(分数:1分)
D.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47、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B)
(分数:1分)
B.基准利率
4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阐述汇率变动原因的主要理论是
B.国际借贷说
49、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有
(分数:1分)
D.政府干预
50、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汇率制度是
(分数:1分)
C.货币局制度
51、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交易价格的波动而给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被称为
(分数:1分)
C.市场风险
52、集合竞价制度只有一个成交价格,成交价的确定原则通常是
(分数:1分)
A.最大成交量原则
53、金融期货中最早出现的品种是
(分数:1分)
B.外汇期货
54、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
(分数:1分)
B.英国
55、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依据是
(分数:1分)
B.最适度货币区56、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货币制度是
(分数:1分)
D.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57、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是
(分数:1分)
B.中国
58、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跨越主权国家创造的信用货币是
(分数:1分)
D.欧元
59、在我国的社会融资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分数:1分)
B.间接融资
60、仅反映市场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不包含对任何风险因素补偿的利率是
B.无风险利率
61、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分数:1分)
B.基准利率
62、被认为是计量利率最精确的指标是指
(分数:1分)
B.到期收益率
63、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起作用的理论是
(分数:1分)
A.传统利率理论
6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阐述汇率变动原因的主要理论是
B.国际借贷说
65、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有
(分数:1分)
D.政府干预
66、在汇率标价方法中,我国采取的是
(分数:1分)
A.直接标价法
67、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一般能起到
(分数:1分)
A.促进出口、抑制进口
68、汇率的自由浮动又被称为
(分数:1分)
D.清洁浮动
69、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交易价格的波动而给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被称为
(分数:1分)
C.市场风险
70、国库券的最终发行价格按所有购买人实际报价的加权平均价确定,不同的购买人支付相同的价格,这种方式被称为
(分数:1分)
B.荷兰式招标
71、货币市场的突出特点是
(分数:1分)
A.交易期限短
72、我国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始于
(分数:1分)
C.2002年
73、集合竞价制度只有一个成交价格,成交价的确定原则通常是
(分数:1分)
A.最大成交量原则
74、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又称为
(分数:1分)
C.MACD指标
75、我国目前发行债券大多采取
(分数:1分)
B.平价发行
76、债券的票面年收益与票面额的比率是指
(分数:1分)
D.名义收益率
77、下列属于系统性风险的是
(分数:1分)
A.通货膨胀风险
78、金融期货中最早出现的品种是
(分数:1分)
B.外汇期货
79、远期合约最主要的特点在于
(分数:1分)
B.非标准化合约
80、只允许期权的持有者在期权到期日行权的期权合约是指
(分数:1分)
A.欧式期权
81、接受从中国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
(分数:1分)
C.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82、我国民族资本自建的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是
(分数:1分)
B.中国通商银行
83、我国“大一统”的金融机构体系时期是指
(分数:1分)
B.1953年-1978年84、1995年组建的第一家民营商业银行是
(分数:1分)
D.中国民生银行
85、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
(分数:1分)
A.负债业务
86、按规定可计入商业银行附属资本的债券是
(分数:1分)
C.混合资本债券
87、下列贷款质量最高的是
(分数:1分)
A.关注贷款
88、商业银行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
(分数:1分)
D.现金资产
8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资产管理理论是
(分数:1分)
C.预期收入理论
90、从内部风险管理者的角度可把商业银行资本定义为
(分数:1分)
A.经济资本
91、反映商业银行实际拥有的资本水平,也是其可以直接利用的资金来源的是
D.账面资本
92、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是
(分数:1分)
B.8%
93、投资银行不承担证券承销风险的方式是
(分数:1分)
A.代销
94、保险活动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分数:1分)
C.损失补偿原则
95、能够有效防止道德风险发生的原则是
(分数:1分)
A.保险利益原则
96、在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中,与货币必要量呈反比的因素是
(分数:1分)
B.货币流通速度
97、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决定货币需求量的重要因素是
(分数:1分)
A.永恒收入
98、属于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是
(分数:1分)
D.储备货币
99、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呈正比的因素是
(分数:1分)
A.原始存款
100、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属于
(分数:1分)
A.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多项选择
1、下列属于信用货币范畴的有
(分数:2分)
A.纸币
C.银行券
D.存款货币
E.电子货币
2、在货币制度中国家对货币单位的规定通常包括.(分数:2分)
A.货币单位的名称
D.货币单位的值
3、间接融资的优点有.(分数:2分)
A.灵活便利
D.分散投资、安全
E.具有规模经济
4、消费信用的典型形式是
(分数:2分)
A赊销
C.分期付款
D.消费信贷
5、实际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中的主要因素是
(分数:2分)
C.储蓄
D.投资
6、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外汇包括
(分数:2分)
A.外币现钞
B.外币支付凭证
C.外币有价证券
D.特别提款权
E.国际金融组织借款
7、金融市场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分数:2分)
A.市场参与主体
B.金融工具
C.交易价格
D.交易的组织形式
8、金融工具的特征主要有.(分数:2分)
A.期限性
C.流动性
D.风险性
E.收益性
9、公司债券按内含选择权可分为.(分数:2分)
A.可转换债券
B.可赎回债券
C.偿还基金债券
E.带认股权证的债券
10、货币市场的特点主要有.(分数:2分)
A.交易期限短
B.流动性强
D.安全性高
E.交易额大
11、下列属于债券非系统性风险的是.(分数:2分)
C.违约风险
D.流动性风险
12、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体系包括以下子市场.(分数:2分)
A.银行间市场
B.交易所市场
E.商业银行柜台市场
13、基金收益主要来源于.(分数:2分)
A.红利
B.股息
C.债券利息
D.买卖证券差价
E.银行存款利息
14、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实行的投资原则是.(分数:2分)
A.集中管理
B.组合投资
E.专业理财
15、基础性金融工具主要有.(分数:2分)
A.本币
B.外币
D.股权工具
E.特别提款权
16、目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最为普遍运用的衍生工具有.(分数:2分)
A金融远期
C.金融期货
D.金融期权
E.互换
17、我国与1994年成立的政策性银行是.(分数:2分)
A.国家开发银行
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中国进出口银行
18、目前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有.(分数:2分)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集团
D.国际清算银行
19、世界银行集团有以下机构组成.(分数:2分)
A.世界银行
B.国际金融公司
C.国际开发协会
D.国际投资争端处理中心
E.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20、按贷款质量划分,通常所说的不良贷款是指.(分数:2分)
C.次级贷款
D.可疑贷款
E.损失贷款
21、根据巴塞尔协议,银行二级资本包括.(分数:2分)
C.未公开储备
D.重估储备
E.普通准备金
22、我国的人寿保险可分为.(分数:2分)
A.死亡保险
B.生存保险
C.生死合险
23、弗里德曼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分数:2分)
A人力财富
B.非人力财富
D.持有货币的机会成E.持有货币带来的效用
24、现代货币制度下,在货币供给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主体有.(分数:2分)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25、影响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分数:2分)
A原始存款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D.现金漏损率
四、简答题
1.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
(1)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可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
(2)使消费者实现了了跨时消费的选择,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
(3)有利于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推销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双挂钩”的安排
(2)实行固定汇率制
(3)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事先作出安排.3.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缺点)
(1)优点:灵活便利。分散投资、安全性高。具有规模经济。
(2)缺点: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
相应增加了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投资收益。
4.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1)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
(2)现实经济中的货币均通过金融活动投入流通;
(3)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统一管理与调控成为金融和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5.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缺点)
(1)优点:
有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
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供给者对需求者的监督
有利于筹集稳定长期使用的资金
降低了筹资成本,提高了投资收益
(2)局限性(缺点):
受制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与效率
有较高的风险
6.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1)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
(2)黄金非货币化
(3)国际储备多元化
(4)多渠道调节国际收支.7.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利率的变动影响个人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
(2)利率的变动影响金融资产价格,进而影响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选择
(3)利率的变动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
8.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1)微观经济主体对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
利率弹性:储蓄的利率弹性,投资的利率弹性
(2)由市场上资金供求的状况决定利率水平的升降
(3)建立一个合理、联动的利率结构体系
9.金融工具的特征
(1)期限性
(2)收益性
(3)流动性
(4)风险性
10.金融市场的特点
(1)
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借贷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暂时分离或有条件的让渡。
(2)
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的商品——货币资金及其衍生物。
(3)
金融市场的交易方式具有特殊性。
(4)
金融市场的价格的决定较为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并且波动巨大。
(5)市场交易的场所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无形的。
11.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与普通定期存款的区别
(1)存单面额大
(2)存单不记名,可转让
(3)存单的二级市场发达,交易活跃
12.公募发行的优缺点
优点:
(1)公募以众多的投资者为发行对象,筹集资金潜力大,适合于证券发行数量较多、筹资额较大的发行人;
(2)公募发行投资者范围大,可避免囤积证券或被少数人操纵;
(3)只有公开发行的证券方可申请在交易所上市,因此这种发行方式可增强证券的流动性,有利于提高发行人的社会信誉。
缺点:如发行过程比较复杂,登记核准所需时间较长,发行费用也较高。
13.证券私募发行的优缺点
优点:
(1)发行要求低;
(2)节约发行时间及成本;
(3)承销费用低;
(4)收益高等
缺点:流动性较差、发行面窄不利进一步发行。
14.期权交易的特点
(1)
交易的对象是一种权利,一种关于买进或卖出的股票权利的交易,而不是任何实物;
(2)
交易双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不一样;
(3)
期权买卖的风险较小。
15.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
(1)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2)集中管理、专业理财。
(3)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16.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1)价值受制于基础性金融工具
基础性金融工具主要有三大类:货币、债务工具、股权工具
(2)具有高杠杆性和高风险性
财务杠杆方式,即交纳保证金的方式
提高投资效益
高风险性
(3)结构复杂、设计灵活
17.金融期货市场的交易规则
(1)交易品种为规范的、标准化的期货合约
(2)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
(3)交易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即盯市制度
(4)交易实行价格限制制度
(5)交易实行强行平仓制度
18.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的特点
(1)主动性强
(2)流动性强
(3)收益的波动性强
(4)易于分散管理
19.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
(1)增加资本总量
(2)收缩业务,压缩资产总规模
(3)调整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资产占比
(4)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降低资产的风险含量
20.保险的基本原则
(1)保险(可保)利益原则
(2)最大诚信原则
(3)损失补偿原则
(4)
近因原则
21.保险(可保)利益原则的意义
(1)可以防止变保险合同为赌博性合同;
(2)可以防止被保险人的道德危险;
(3)可以限制保险补偿的程度
22.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和影响因素
(1)收入:收入与货币需求总量呈同方向变动。
(2)价格: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利率: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方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固定的比率。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更多的影响货币需求的结构
(6)
企业与个人对利率与价格的预期
(7)财政收支状况
(8)其他因素:信用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等。
23.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
(1)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2)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3)货币供给形市场总需求。
(4)市场总需求决定市场供给。
24.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选择标准
(1)可测性
(2)可控性
(3)相关性
(4)抗干扰性
25.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环节
(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
(3)从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
26.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1)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
27.商业票据的特征
(1)是一种有价票证
(2)具有法定的式样和内容
(3)是一种无因票证
(4)可以转让流通
28.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3)银行信用进一步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
29.传统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投资不变,储蓄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下降;储蓄不变,投资增加,则有均衡利率的上升。
30.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货币供给量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而货币需求量又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
31.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外汇供求是决定汇率变动趋势的主要因素,而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有:
(1)通货膨胀: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2)经济增长:影响复杂,短期增长外汇汇率由升值趋势,长期增长本币汇率由升值趋势。
(3)国际收支:逆差则本币汇率下跌,顺差则本币汇率上升。
(4)利率:通过短期资本的跨国流动实现,高利率导致即期外汇汇率下跌;低利率导致即期外汇汇率上升。
(5)心理预期:主要影响短期汇率的变动。
(6)政府干预:影响汇率的短期走势。
32.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
本币汇率下降,即对外贬低,能促进出口、抑制进口;若本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则有利进口,不利出口。
(2)
这必须有一个伴随的条件,即进出口需求有价格弹性——进出口品的需求会由于进出口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3)
汇率下降,出口商品量能否增加,还要受商品供给扩大的可能程度,即出口供给弹性所制约。
当竞争对手通过贬低各自本币汇率等措施加以反击时,竞争的优势即不复存在。汇率作用于进出口,是规律;但如果不具备必要的条件,作用并不会实现。
33.汇率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1)
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之间长期投资的影响不太直接。因为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以利润和风险为转移。
(2)
对于短期资本流动,汇率的影响是直接的:
当存在本币对外贬值的趋势下,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会被转兑成外汇,资本外流;反之,当存在本币对外升值的趋势,会引发资本的内流。
34.债券与股票的区别
(1)偿还期限上
(2)分享股息与红利上
(3)剩余财产追索权上
(4)公司决策权上
(5)风险上
(6)选择权上
35.金融市场的功能
(1)资金聚集与资金分配功能
为资金盈余者提供金融工具
实现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
(2)风险分散与风险转移功能
风险分散功能的体现
风险转移功能:金融工具的转让
(3)对宏观经济的反映与调控功能
反映功能:“晴雨表”
调控功能:首先,金融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场所;其次,财政政策的实施也离不开金融市场;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与完善程度
36.货币市场的功能
(1)它是政府、企业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的市场
政府:发行国库券
企业:商业票据
(2)它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市场
通过参与货币市场的交易活动进行
(3)它是一国中央银行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场所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
(4)它是市场基准利率生成的场所
货币市场的高安全性决定的37.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功能
(1)价格发现功能
(2)套期保值功能
(3)投机获利手段
38.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及局限性
(1)作用
维持汇率稳定。
对金融业的国际业务活动进行规范、监督与协调。
提供长短期贷款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
积极防范并解救国际金融危机。
就国际经济、金融领域中的重大事件进行磋商。
提供多种服务,加强各国经济、金融往来。
(2)局限性
领导权被主要发达国家控制
贷款往往附加限制性条件
39.商业银行的特性
(1)企业性
商业银行隶属于企业范畴,要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
采取公司制的形式,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最为典型
(2)金融性
经营对象上,货币这种特殊商品
经营方式上,借贷方式
高财务杠杆效应和高经营风险
(3)银行性
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具有银行性
吸收存款、信用创造
发放贷款
支付结算
业务范围广泛、功能全面
40.投资银行的基本职能
(1)媒介资金供需,提供直接融资服务
资金供求双方的中介人
设计合理的交易方式
(2)构建发达的证券市场
投资银行通过咨询、承销、分销、代销等方式帮助构建证券发行市场
投资银行以做市商、经纪商和交易商的身份参与证券交易市场活动
投资银行在证券市场的业务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投资银行促进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
投资银行业是华尔街的心脏,是华尔街存在的最重要理由
(3)优化资源配置
投资银行的推介与承销,引导资金流向
提供并购服务,优化资源配置
(4)促进产业集中
内在动力及优胜劣汰驱动的产业集中
投资银行促进的产业集中
41.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
M0=流通中现金,即我们习称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其中,M1,我们称为狭义货币量;M2,称广义货币量;
42.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
通货紧缩被称为经济衰退的加速器
(1)从投资看,物价下跌使实际利率提高导致企业减少投资,缩减生产规模,进而经济萧条。
(2)从消费看,物价还会下跌的预期使人们减少即期消费。经济进一步陷入衰退。
43.货币政策的特点
(1)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
是有关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等宏观变量
(2)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影响需求,间接影响社会总供给
4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有点和局限性
优点:
(1)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权
(2)作用迅速有力,见效快
局限性:
(1)缺乏弹性、有固定化倾向
(2)“一刀切”式的做法难以把握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与效果
(3)增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和管理的难度
45.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
优点:
(1)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
(2)体现中央银行政策意图
(3)既可调节货币总量,又可调节信贷结构
缺点:
(1)中央银行出于被动地位
(2)影响力有限
五.论述题(仅提供答案要点,自己寻找论述答案)
1.分析消费信用的作用及在我国开展应注意的问题
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
(1)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可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
(2)使消费者实现了了跨时消费的选择,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
(3)有利于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推销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消费信用的消极作用:消费信用的盲目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1)掩盖消费品的供需矛盾;
(2)容易引起过度消费,使消费者债务负担过重,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甚至危及社会经济安全。
2.试述利率的作用及利率发挥作用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利率的变动影响个人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
(2)利率的变动影响金融资产价格,进而影响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选择
(3)利率的变动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
利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如上所述,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改变将共同作用于社会总储蓄、总消费和总投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使这些变量随之发生变化。
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1)微观经济主体对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
利率弹性:储蓄的利率弹性,投资的利率弹性
(2)由市场上资金供求的状况决定利率水平的升降
(3)建立一个合理、联动的利率结构体系
3.试述汇率的作用
(1)
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2)汇率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3)汇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2)汇率对资产选择的影响.4.现阶段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与影响因素
(1)收入:收入与货币需求总量呈同方向变动。
(2)价格: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利率: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方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固定的比率。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更多的影响货币需求的结构
(6)
企业与个人对利率与价格的预期
(7)财政收支状况
(8)其他因素:信用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等。
5.如何评价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存款准备率及法定准备的构成与应保持的限额,对银行的资产负债比率及经营方向有着直接的影响。如存款准备率提高,可以促进商业银行多吸收存款以保持原有的资产规模,或收缩贷款、减少投资、出售债权以适应被压缩的可用资金规模。中央银行通过增大或降低存款准备率来调节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伸缩,以达到稳定通货的政策目的,因而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一项有效工具。
简述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法定存款准备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优点:
①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②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③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②
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六.计算题
1.假如某块土地的年平均收益为10000元,年利率为5%,这块土地相当于多少资本金额?如果利率上升至8%,这块土地的年平均收益不变,计算这块土地相当于多少资本金额?
解题:资本金额计算公式:P=B/r
(P:本金,B:收益,r:利率)。
(1)年利率为5%时,土地的资本金额:P=B/r
=10000/5%=200000(元)
(2)利率上升至8%,土地的资本金额:P=B/r=10000/8%=125000(元)
2.某基金2008年8月1日发行,发行时基金单位净值为1元,到2010年8月1日,该基金的总资产市值为107亿元,总负债为15亿元,当日共有基金份额100亿份,期间该基金共有现金分红3次,每次每份基金分红分别为0.11元、0.14元、0.09元,求该基金在到2010年8月1日的单位净值与累计单位净值。
解题:(1)基金单位净值计算公式:单位净值=(总资产-总负债)/基金单位总数
基金单位净值
=(107—15)/100=0.92(元)
(2)基金累计单位净值计算公式:累计单位净值=单位净值+累计分红派息
基金累计单位净值
=0.92+0.11+0.14+0.09=1.26(元)
3.假设某债券的票面额为100元,5年偿还期,年息6元,某投资人在债券发行后1年以105元买入,一直持有到期,计算该投资人获得的现时收益率和到期(持有期)收益率。
解题:(1)现时收益率计算公式:现时收益率=年息票利息/购买债券的价格×100%
现时收益率=
6/105×100%=5.71%
(2)到期(持有期)收益率计算公式:
到期(持有期)收益率=(到期本息和-买入价格)/(买入价格×持有年限)×100%
到期(持有期)收益率=(100+5×6-105)/(105×4)×100%=5.95%
4.假如某银行吸收到一笔100万元的现金存款,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请计算银行体系的派生存款。如果该银行的现金漏损率为12%,又保存了8万元的超额准备金,计算银行体系的派生存款。
解题:(1)派生存款计算公式:派生存款=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率-1)。
派生存款=
100×(1/20%-1)=400(万元)
(2)派生存款计算公式:
派生存款=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1】
派生存款=100×【1/(20%+12%+8/100×100%)-1】=100×1.5=150(万元)
5.某投资人以98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张91天期的面额为10000元的国库券,试计算国库券到期时该投资人的年收益率。
解题:(1)贴现债券年收益率计算公式:
贴现债券年收益率=(债券面额—发行价格)/发行价格×(365/实际天数)×100%
国库券到期年收益率=(10000—9800)/9800×(365/91)×100%=8%
6.2009年11月发行的A基金单位面值为1元,规定了两档认购费率:一次认购金额在1万元(含1万元)---500万元之间,认购费率为1.5%;一次认购金额在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认购费率为1%。
(1)
某投资人用10万元认购A基金,请计算认购的基金份额。
(2)
2011年4月7日,该投资者赎回其所持有的全部A基金,当日基金的单位净值为1.3元,如果赎回费率为0.5%,请计算该投资者的赎回金额。
解题:(1)认购的基金份额计算公式:认购的基金份额=净认购金额/基金单位净值
其中:净认购金额=认购金额/(1+认购费率)。
认购的基金份额=10/(1+1.5%)/1=9.8522(万份)
(2)
投资者赎回金额计算公式:
投资者赎回金额=(赎回份数×当日基金单位净值)×(1—赎回费率)
投资者赎回金额=(9.8522×1.3)×(1—0.5%)=127.438(万元)
7.假如在某时点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为10万亿元,M0为4万亿元、M2为67万亿元,请计算此时的货币乘数。
8.假如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3%,现金漏损率为5%,请计算此时的存款派生乘数。如果原始存款为500万元,此时的派生存款是多少?
解题:(1)存款派生乘数计算公式:
存款派生乘数=1/(法定存款准备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
存款派生乘数=1/(10%+5%+3%)=5.55(倍)
(2)派生存款计算公式:
派生存款=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1】
派生存款=500×【1/(10%+5%+3%)-1】=2278(万元)
9.在某时点,流通中现金为500亿元,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总额为1200亿元,企业单位定期存款为600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900亿元,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为300亿元,其他存款400亿元,请计算此时的M1和M2。
解题:(1)M1计算公式:M1=现金+活期存款
M1=500+1200=1700(亿元)
(2)M2计算公式: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M2=1700+600+900+400
+300=3900(亿元)
10.假设某银行向其客户发放了一笔金额为100万元,期限为4年,年利率为6%的贷款,请用单利与复利两种方法计算该银行发放这笔贷款可以获得的利息额。
解题:(1)单利计息计算公式:利息额=本金×利率×年数
单利计息利息额=100×6%×4=24(万元)
(2)复利计息计算公式:利息额=本金×【(1+利率)
年数(次方)
-1】
复利计息利息额=100×【(1+6%)
4(次方)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创新,融资模式,风险管理
0前言
供应链管理是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于一体的网链组织管理活动, 资金流是维持供应链正常运行的“血液”。而在供应链节点上, 中小企业规模小、可供抵押资产少、信誉度低, 中小企业难以融资成为世界性难题。同时, 银行原有的信贷方式已不适用于现代商业活动, 将金融创新产品运用至供应链管理活动以缓解其融资约束成为现代商业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2000年深圳发展银行开始试点供应链金融业务以来, 近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为企业获得新的融资渠道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 提炼近几年供应链金融热点问题, 并分析其由于情境变化而展现出的未来发展趋势, 为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1 供应链金融的文献研究
1.1 研究样本和时间段
本文选取经济和管理领域的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作为研究对象, 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 (1) 。文献整理研究显示, 我国供应链金融创新研究与实践探索大致经过了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00年以前。从“物质银行”的设想到“融通仓”概念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 国际大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采取全球性业务外包, 由此衍生出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金融的理念也逐步形成。90年代后我国企业引入供应链经营模式, 传统的信贷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兴贸易的融资需求, 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增强竞争能力, 银行和企业都在寻求双赢的融资产品。1987年, 陈淮提出“物质银行”的设想, 朱道立等人于2000年系统地介绍了融通仓理论。“物质银行”的设想和“融通仓”概念的提出, 标志着我国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初步形成, 这一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应收账款、存货等动产成为信贷融资抵押物。
第二个阶段:2000-2007年。供应链金融从实践运用到深化理论研究。国内商业银行“深发展”个别分行从2000年开始尝试“1+N”贸易融资业务, 这一业务的开展标志着供应链金融实践的开始。复旦大学的杨绍辉 (2005) 首次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将其定义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就是要将资金流整合到全球供应链管理中来, 既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商业贸易资金服务, 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信贷融资服务[1];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使应收账款质押作为融资手段有了法律依据, 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是供应链金融从实践运用到理论深化, 相关法规环境逐渐健全的阶段, 该阶段以规范研究为主, 研究主题多分布于供应链金融特点与政策建议、融资模式分析、风险评价与管理等方面。
第三个阶段:2008年至今。供应链金融创新与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供应链管理活动主体多元化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推动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供应链金融的理论探讨不再局限于传统融资模式的变化, 其研究视角拓展至供应链金融创新与战略, 包括融资战略与创新、风险评价定量化研究、云环境下供应链金融创新等, 这一时期出现了较多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文献。
1.2 总体研究趋势
本文以2007-2013年为研究窗口, 对该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考虑到研究样本的代表性和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笔者以“供应链金融”作为检索项在核心期刊和权威期刊中检索, 其中权威期刊来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2007-2013年来源期刊目录中的经济和管理类期刊, 检索结果见表1所示。
数据来源: (1) 核心期刊一栏, 以“供应链金融”作为“篇名”的检索项, 以“核心期刊”作为检索范围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查询; (2) 权威期刊一栏检索方法同上, 以“CSSCI”为检索范围 (2)
上述统计结果显示, 从2008年开始, 核心期刊和权威期刊供应链金融的论文明显增加, 其中2011年与2012年权威期刊的论文数较往年明显增加, 截至2013年8月, 期刊网检索到的2011和2012年权威期刊论文共19篇。
1.3 研究内容分类统计
笔者对核心期刊上的152篇论文进行研读后, 按照主题进行分类统计, 结果见表2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主题分类自行整理 (4)
研究内容的变化揭示了历史研究关注点的变迁和未来发展方向, 从表2可见, 供应链金融的各研究主题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融资模式创新”“风险管理”“特色行业供应链金融”等内容研究成果较多。
2 我国供应链金融近年来学术研究的重要进展
笔者精读了权威期刊的所有文献和核心期刊中部分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文献, 发现近年来供应链金融领域学术研究不仅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而且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是供应链金融的目标得以提升, 职能随之拓展。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创新带来了契机, 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环境下供应链金融的职能不仅仅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更重要的职能是致力于整体供应链价值增值, 通过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技术创新, 实现整个供应链多方共赢成为新时期供应链金融的战略目标。
二是出现了特色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随着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广泛运用, 现代物流水平的提升, 供应链组织结构模式呈现多样化特性, 相继出现农业、渔业、煤炭等特色行业的供应链金融研究主题, 供应链金融业务逐渐扩展至对各行业提供金融支持, 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其实践范围和研究视角不断扩展。
三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多元化。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起源于银行业的金融创新, 率先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是中小商业银行, 如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初期, 由银行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满足企业信用融资的需求, 银行是企业最紧密的融资合作伙伴。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单纯以银行为融资主体, 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组织模式的变化, 以信托、集团合作、物流企业等为融资主体的供应链金融研究已逐步展开。
四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方法创新。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实现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的关键, 随着供应链金融创新及战略发展, 其风险影响因素更加复杂, 因此这类主题成为供应链金融研究热点, 不仅数量在全部研究主题中占比高, 并且定量研究文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提高。在以往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引入了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 (SMV) 等多种定量评价方法, 研究视角由重点关注核心企业扩展到综合衡量供应链合作关系、行业特点、信用状况等因素带来的风险。
综上所述, 从2000年深圳发展银行首先开展供应链金融实践至今, 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已提升至创新和战略的高度, 产生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下本文分专题对各项研究进展加以评述。
2.1 供应链金融基本理论
所谓供应链金融, 是指以发生在供应链上的商业交易价值为基础, 银行通过向供应链嵌入资金或信用, 从而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解决方案。我国学者主要运用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供应链管理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思想。胡跃飞和黄少卿 (2009) 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创新“财务供应链管理”的融资产品和服务[2];郭安元 (2009) 以软科学思想在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实践中的运用为例, 发现供应链金融适应了新的生产组织体系, 降低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3];张伟斌 (2012) 、刘可等 (2013) 实证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存在明显的融资约束, 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可以缓解这一问题[4];周永务等 (2012) 研究了供应链金融的经销商链式融资模型, 得出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企业增加收益等结论[5]。总体来说, 研究者们以不同方法、不同视角得到了一致的研究结论, 供应链金融这一创新融资模式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创新
研究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创新的论文在研究主题中占比约22%,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信贷方式的最主要差异即在于融资方式的改变, 因此, 融资模式创新是供应链金融战略发展的核心。学者们分别从融资模式创新和融资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物质银行到90年代的仓单质押业务, 再到21世纪的融通仓和供应链金融概念的诞生, 供应链金融发展最主要特征为融资模式的不断创新。应收账款、存货融资、预付账款以及代理监管等融资模式替代了传统融资模式, 不动产抵押不再是唯一的信贷融资质押物;保理业务、存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资产支持型贷款成为了主要的供应链融资产品。
尽管供应链融资模式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点对点”的供应链金融直接融资方式往往难以改变核心企业占用上下游企业财务利益的既有事实, 也难以改变银行作为出资主体的单一状况, 因此, 该类融资方案只是解决了部分贸易背景层次较高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国际供应链金融三种典型的组织模式为:物流企业主导模式、企业集团合作模式和商业银行服务模式[6], 与国际组织模式相比, 我国供应链金融融资组织模式单一, 融资渠道狭窄, 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多元化, 融资制度创新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战略趋势。郭战琴 (2012) 认为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融资平台, 理论上可实现相关利益群体的共赢, 有利于解困中小企业融资难[7];谭军和杨慧 (2013) 探讨了信托介入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可行性及信托模式;随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技术的蓬勃发展, 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实践, 为传统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创新带来了契机[8], 何娟和沈迎红 (2012) 提出了基于交易型电子商务平台“云仓”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9]。
从近年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供应链金融融资创新研究不断丰富, 供应链融资的产品设计更加灵活, 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为供应链融资提供服务覆盖更加广泛的领域, 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供应链金融融资制度和融资模式创新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
2.3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的战略发展同时伴随着信用风险的增大, 风险控制成为其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这一专题的论文占比约21%。大多数研究围绕着风险评价和风险防范两大主题展开, 其中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的定量研究约占50%。
学者们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法、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技术、模糊集和影响图理论等方法建立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还有部分学者结合多种研究方法, 构建了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夏立明等 (2011) 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性分析构建出了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10];胡海青等 (2011) 综合运用支持向量机 (SVM) 、Logistic回归方法与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并将几种方法进行了对比,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VM更具有效性和优越性[11];还有一些学者从第三方物流的视角构建了风险评估模型, 如秦立公等 (2013) 构建了基于供应链金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并运用多层次灰色关联度法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12]。从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研究呈现出评价方法多样性, 评价主体多元化特征, 研究方法以定性加定量研究为主, 实证及案例文献逐渐增加。
关于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措施的研究, 也不再是以往单一的规范性研究。张颖等 (2012) 以项目全生命周期为研究视角, 通过剖析某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失败的现实案例, 表明银行应服务于稳定成熟的项目生命周期阶段, 以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13];李毅学等 (2009) 借用银行在贸易融资中常用的“主体+债项”的风险评估策略, 考虑了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中下侧风险规避银行的贷款额度决策行为, 以数学推导证明下侧风险限制能够有效控制季节性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 使贷款符合银行设置的风险容忍水平[14]。
2.4 特色行业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催生了行业特色供应链金融的研究。针对农业、渔业、煤炭行业、冷链物流等不同行业特点, 学者们探讨了供应链金融在这些行业的作用。傅同军 (2012) 提出了煤炭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15];王珊珊和程强 (2010) 首次将供应链金融引入到冷链物流行业, 并探讨了该行业供应链金融的几种业务模式[16];段伟常和蔡茂华 (2011) 以广东湛江某水产专业市场的供应链金融实践为例, 对渔业供应链金融应用模式和实际效果进行分析[17]。
由于农业发展融资需求强烈,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前景。段伟常等 (2012) 分析了农业与非农业供应链融资的区别, 设计了农业供应链的融资模式[18];钱枫林等 (2012) 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发现, 农业供应链金融不但可以内生性地改善农村信贷市场, 带来农业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提升, 并且能够确保各参与者的收益增加, 从而保证农村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19]。
2.5 供应链金融信息技术平台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和制度创新, 增强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效应, 减少各主体间的信息壁垒, 实现资金配置的最优化, 供应链金融能否顺利开展, 关键还在于各参与主体间信息的交换和互通[20];物联网的兴起使人类能以精细、动态的方式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可视化管理”[21];何向军等 (2012) 提出了通过构建供应链可视化平台创新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和风险控制方法[22];谢江林等 (2008)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得一组低还款能力经销商的特征属性, 金融机构能据此识别不同还款能力的经销商, 并针对不同经销商制定不同的金融政策以控制和规避金融风险[23]。
信息技术能够提高供应链金融的信息共享和沟通能力、降低交易成本, 国外学者倾向于将供应链金融理解为一种基于电子技术平台的融资解决方案, 该平台能够实现对订单、发票等数据信息流的的公示和鉴证从而为供应链成员提供融资。由此可见, 信息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的重要性, 但从我国近年供应链金融研究的情况来看, 目前关于供应链金融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还较少,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 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展望
综上所述, 2007年以来我国供应链金融吸收和发展了国外的理论, 研究成果日趋丰富, 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创新, 通过融资模式创新、融资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机制创新促进供应链金融战略目标的实现。但从总体来看, 研究方法还较为单一, 实证研究成果较少, 基本理论研究滞后。笔者认为未来在以下几个领域的研究值得关注。
3.1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基本理论研究
我国供应链金融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实践, 初期的探讨多集中于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一新的融资方式, 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 从目前研究状况来看, 供应链金融的基本理论研究文献并不多, 理论研究落后于业界实践。供应链金融基本思想的讨论中, 大多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这一融资创新制度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但对于供应链金融在降低交易成本, 规避道德风险中的作用还鲜有研究, 尤其缺乏实证研究成果, 无法为供应链金融思想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 因此, 还需结合供应链金融基本原理,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进一步深入研究基本理论。
3.2 关于供应链金融与信息技术的研究
供应链管理活动具有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特征, 信息技术和物联网不仅是信息沟通的必要保证, 也是有效监管物流信息和资金流信息的工具, 随着信息系统和网络的普遍应用, 基于信息技术和物联网平台的金融创新将成为供应链金融发展必然趋势。基于供应链金融战略发展视角、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创新, 建立网络环境下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3.3 关于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
财务管理
总学时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
执笔人
教研室审核人
系、部审核人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的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也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以“财务管理”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这门课程相衔接,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将来从事财务、会计等相关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通过“金融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金融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了解金融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掌握现代金融的科学含义,对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及未来发展趋势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了解与掌握货币、信用等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熟悉与掌握金融市场方面的理论与实务;了解金融机构的分类,熟悉我国现有的各类金融机构及其主要业务;熟悉各类金融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金融相关的理论和实务,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财务管理类工作。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掌握《金融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现代金融学的相关知识。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货币的概念、货币的发展历史,掌握货币的主要职能;
(2)掌握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其演变历史;
(3)了解金融市场的分类及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4)掌握货币市场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5)掌握资本市场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6)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掌握中央银行各
项职能的含义及内容;
(7)掌握商业银行的概念、性质与职能、组织形式及类型;
(8)了解我国政策性银行组建的背景及三家政策性银行的运行情况;
(9)掌握租赁业务的概念和特点,熟悉租赁业务的主要种类并了解其业务特
点;
(10)了解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及其各自的宗旨与主要业务。
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密切关注金融和国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变化情况。学会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不断更新的、充实所学的知识。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导论
金融概述
教学内容
1、金融及其构成要素;
2、金融的概念、金融的构成要素;
3、金融与经济。
重点及难点
金融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内容
1、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2、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3、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4、货币制度的演进及类型。
重点及难点
货币的性质和职能、货币制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教学内容
1、信用特征及种类;
2、信用形式;
3、信用工具。
重点及难点
信用的含义、本质、特征和分类,信用形式,信用工具的特点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教学内容
1、利息及其本质;
2、利率及其决定因素;
3、利率的种类与作用。
重点及难点
利息和利率的概念;利息的计算方法;利率的决定宏微观因素
第四章 金融机构与体系
教学内容
1、金融机构及其功能;
2、我国的金融体系。
重点及难点
各金融机构的性质、特点和业务范围
第五章 金融市场
教学内容
1、金融市场概述;
2、货币市场;
3、资本市场。
重点及难点
金融市场的种类、构成要素、地位、功能和发展趋势;货币市场的含义、特点及构成;资本市场的含义、特点和功能。
第六章 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教学内容
1、商业银行概述;
2、负债业务;
3、资产业务;
4、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重点及难点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经营目标和原则,商业银行基本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的含义、构成和内容,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特点。
第七章 货币流通与供求均衡
教学内容
1、货币层次划分与计量;
2、货币的需求;
3、货币供给与货币创造;
4、货币均衡;
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重点及难点
货币需求的含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货币供给的含义和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均衡的含义、基本内容和实现机制,认识并理解货币失衡的内容及表现形式,通货膨胀的含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
第八章 中央银行及主要业务
教学内容
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3、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重点及难点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中央银行的业务。
第九章 货币政策
教学内容
1、货币政策概述;
2、货币政策工具体系;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重点及难点
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的政策目标和中介指标,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及作用机理,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
五、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51个学时,具体教学时数分配如下:
序
号
教学内容
学
时
数
合计
理论教学
实践训练
导论:金融概述
0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第四章:金融机构与体系
0
第五章:金融市场
第六章: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第七章:货币流通与供求均衡
第八章:中央银行及主要业务
第九章:货币政策
总计
六、相关课程的衔接
以“财务管理”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这门课程相衔接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核方式采取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方式。总评成绩由平时表现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二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等组成;期末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序号
成绩构成占总成绩的比例
平时成绩
50%
期末考核成绩
50%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
+
期末考核成绩×50%
八、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现代金融理论与实务》,刘金章、孙可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二)参考用书:
1.《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货币银行学原理》,龙玮娟、郑道平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3.《现代金融实务综论》刘金章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4.《金融学》,李健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九、实验教学
实训一:货币与货币制度(1课时)
实训内容:掌握企业法的概念、特征
实训二:信用与信用工具(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及其组织机构;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股份发行及转让
实训三:利息与利息率(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破产的申请与受理;掌握破产的条件和程序;理解破产宣告与破产清算
实训四:金融市场(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合同的订立过程及内容;理解合同的履行、变更、转让及终止;理解合同效力的有关规定及违约责任的承担问题
实训五: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税法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实训六:货币流通与供求均衡(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理解证券的发行及交易的有关规定;掌握汇票、本票和支票
实训七:中央银行及主要业务(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著作权的概念、内容、保护期限以及著作权权利的限制
实训八:货币政策(2课时)
第一专题:会计与财务基本理论
1、会计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财务管理是为企业创造价值?
答:会计工作作为重要的经济管理手段,是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进行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对维护经济秩序、规范社会经济生活、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
(2)发挥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和咨询作用,有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会计工作是加强会计监督、规范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4)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信息,是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保证。
企业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企业财务活动为对象,对企业资金实行的决策、计划和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资金筹集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及其分配管理等。财务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大致有以下三条途径:
第一,运营层面:改善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升企业绩效。
第二,资本层面,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资本增值
第三,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2、什么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答: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主要有两种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受托责任观认为,随着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了分离,同时在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经营者)对委托人(所有者)委托其经管的财产负有受托责任,委托人主要关注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需要了解代理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已评价其经营业绩、决定其报酬及是否续聘,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在于如实反映代理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所以,受托责任观十分强调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主张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对财务报表要素进行计量。
决策有用观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高度发展,股权会变得十分分散,投资者主要关注的是投资企业的风险和报酬水平以及整个资本市场的风险和报酬水平,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在于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所以,决策有用观更加注重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主张采用公允价值等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对财务报表要素进行计量。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如实反映和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3、简述财务报表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假设与原则。
答:基本假设有5个: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单位或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也就是对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所作的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4)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5)权责发生制假设: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计制,会计主体以某一期间的权利与责任是否发生转移为标准来确认与计量会计期间的盈亏。只要企业发生了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责任,无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要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予以确认和计量;反之,即使款项已经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予以确认与计量。
基本原则有三个:
(1)收入实现原则:企业可以在以下时点确认收入:销售时确认收入;在生产期间确认收入;在收款时确认收入。
(2)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指当某项收入已经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时,与该项收入有关的成本均应在同一会计期间转为费用,以便与收入配比并正确的计算损益。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此原则是将企业支出分为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并对它们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所谓收益性支出,是指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会计处理上将其作为本期费用入账。所谓资本性支出,是指为了取得本期及以后多期收入而发生的支出,会计处理上将其资本化,即作为资产入账。
4、简述会计循环的内容和财务管理应树立的价值观念。
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其会计工作必须经历编审凭证、登记账簿、结账与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分析利用等一系列会计程序。这些会计程序从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开始,至会计期末结束,并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所以称为会计循环。
具体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七个方面。
财务管理应树立的价值观念:
(1)大财务理念:所谓的大财务是指站在企业层面的、按业务流程进行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全员参与的、经过筹划的、以一定时段为考核期的、以实时反映和风险预警机制为控制手段的财务管理活动。大财务是财务管理的本质性概念,即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资源配置,是从价值角度对企业资源所进行的配置。
(2)资金时间价值理念:资金时间价值,又称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和风险性因素的情况下,资金在其周转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价值,其实质是资金周转使用后带来的利润或实现的增值。
(3)风险和风险报酬观念:风险是指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风险不仅包括负面效应的不确定性,还包括正面效应的不确定性。财务管理中所指的风险是指收益或者报酬的不确定性。一般而言,高报酬经常伴随高风险。
5、不同计价方法下的成本与利润 单位:元
个别计价法 | 先进先出法 | 加权平均法 | |
销售收入 | 10000 | 10000 | 10000 |
销售成本 | 5200 | 4600 | 5085 |
毛利 | 4800 | 5400 | 4915 |
营业费用 | 1000 | 1000 | 1000 |
利润 | 3800 | 4400 | 3915 |
所得税税率 | 25% | 25% | 25% |
所得税 | 950 | 1100 | 979 |
期末存货成本 | 7000 | 7600 | 7115 |
其中,个别计价法下销售成本计算方法是:
10×200+8×100+12×200=5200(元)
先进先出法下销售成本计算方法是:
10×300+8×200=4600(元)
加权平均法下销售成本计算方法是:
(10×300+8×200+12×300+10×400)÷(300+200+300+400)×500=10.17×500=5085(元)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所以:
个别计价法下期末存货成本=300×10+200×8+300×12+400×10-5200=7000(元)
先进先出法下期末存货成本=300×10+200×8+300×12+400×10-4600=7600(元)
加权平均法下存货成本=300×10+200×8+300×12+400×10-5085=7115(元)
第二专题: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和作用是什么?
答: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的,常用格式是账户式和报告式。资产负债表的主要作用是表明企业某一时点的资产规模及其分布结构,揭示企业的资金来源及其构成,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弹性。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及利润形成的会计报表,其主要作用
(1)有助于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绩效
(2)有助于分析获利能力和预测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趋势
(3)作为企业经营成果分配依据
(4)有助于债权人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
利润表的编制是根据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编制的,其格式为多步式。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流出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主要有三部分构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其作用是:
(1)帮助投资者、债权人评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2)帮助投资者、债权人评估企业对外筹资的能力
(3)可以分析本期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差异的原因
(4)可以评估报告期内与现金有关或无关的投资与筹资活动
2、报表附注的内容和作用有哪些?
答:财务报表附注一般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披露:
(1)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2)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3)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包括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和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4)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包括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破产、负债账面价值重大调整的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等(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6)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包括终止经营税后利润的金额及其构成情况等(7)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其作用有三点:
(1)对于一种经济业务,可能存在不同的会计原则的处理方法,必须说明报表中的这些项目采用的是哪一种原则与方法
(2)由于会计法规的变化或为了更加公允的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有可能改变报表中的某些项目的会计政策,不同期间的该项目计量采用了不同的会计政策,应当予以说明
(3)报表的表格形式限制了对某些项目除数据之外的更详尽的说明,需要以附注形式予以补充。
3、资产负债率是否越低越好?报表分析有哪些局限性?
答:资产负债率表明了企业的全部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靠借债获得的,因此,它可以衡量债权的保障程度。该比例越低,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但不能说越低越好。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对资产负债率的期望值是不同的。
(1)从债权人的角度看,他们最关心的是资金的安全程度,即是否能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因此,他们希望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该比率低他们承担的财务风险越小
(2)从所有者的角度看,他们主要关心的是投资收益率的高低,如果全部资产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借款的资金成本,表明企业借入的资本为企业带来了额外的利润,这是他们希望资产负债率越高越好,否子越低越好。
(3)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说,他们必须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如果举债太多,其财务风险超出了债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将很难再筹集到资金,企业也将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如果举债太少,则说明企业比较保守,对前途缺乏信心,并将失去利用债权人资本获取最大利润的机会。
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确实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可以反映企业真实面貌的各种信息,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信息,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财务报表分析不可避免的具有局限性,必须全面看待财务报表分析所具有的功效。
(1)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还只是针对企业内部,未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没有做横向比较,即未与国内外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2)由于财务报表分析所依据的数据信息有一定局限,此种分析因而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3)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大多数都用到统计学方法,其中一些固有的问题并不会因此而消失,如相对数分析与绝对数分析应结合运用,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有时间性的差异等,这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仍具有一定的误读的可能性。(4)与迄今为止出现的所有法规一样,新会计准则有其不够完善的一面,其中一些规定会对财务报表分析产生一定影响。
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多少为好,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应视行业的平均负债水平和本身的获利能力而定。
4、试分析杜邦分析图的作用?
杜邦分析图主要提供以下信息:
(1)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是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是杜邦分析的核心,它反映的是所有者净资产的获利能力
(2)权益乘数反映了企业的融资状况,它主要受资产负债率的影响
(3)总资产报酬率由销售净利率与总资产周转率的乘积决定
(4)总资产周转率除了受销售收入的影响外,还受资产总额的影响
因此,杜邦分析图的主要作用是能够解释指标变动的原因和变动的趋势,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指明了方向。
5、业务题一
(1)年初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7100÷3400=2.09
年末流动比率=8050÷4000=2.01
年初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5400÷20000=27%
年末资产负债率=6500÷23000=28.26%
应收帐款周转率= 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21200÷(1300+1200)=16.96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16.96=21.23天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12400÷(5200+4000)=2.7
存货周转天数=365÷2.7=133.55天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2520÷21200=11.89%
(2)分析评价
该公司流动比率2.01,等于同行业标准财务比率 ;资产负债率为28.26%,低于同行业标准财务比率的56%,这两项指标说明该公司有较强的偿债能力。该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为133.55天,高于同行业标准财务比率的55天,存货的管理较差;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21.23天,低于同行业标准财务比率39天,说明该公司的收账管理水平较高。该公司的营业净利率为11.89%,低于同行业的标准财务比率的13.12%,说明该公司的获利能力较弱。
(3)该公司与2011年相比,虽然净利润增加了10%,但与同行业相比,仍然处于盈利能力较弱的状态。而且净现金流量减少了25%。如果不是由于增加各项投资所致,则财务状况更加恶化。如果是增加投资所致,应根据投资领域、宏观经济情况和该公司的实际状况等作出综合判断,才可预测公司未来的基本走势。综上,根据目前的已知信息应谨慎购买ABC公司的股票。
业务题二
(1)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2014年的总资产收益率=8%×0.15%=1.2%
2015年的总资产收益率=9%×0.12%=1.08%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2014年的权益乘数=1/(1-50%)=2
2015年的权益乘数=1/(1-60%)=1/40%=2.5
(2)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2014年的净资产收益率=8%×0.15%×2=1.2%×2=2.4%
2015年的净资产收益率=9%×0.12%×2.5=1.08%×2.5=2.7%
(3)2015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于2014年的净资产收益率0.3%,首先,2015年该公司总资产收益率低于2014年,说明该公司的资产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其次,2015年该公司权益乘数高于2014年,说明该公司2015年利用财务杠杆较为充分,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产盈利能力的不足,但这种高杠杆经营方式有较大的风险,当资产盈利能力进一步下降时,企业可能要承担更大的损失。因此,该公司应该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并适当关注权益乘数是否过高。
第三专题:企业筹资管理
1、简述股票筹资、债券筹资和留存收益筹资的优缺点。
A、股票筹资(主要指普通股)的优缺点:
优点:(1)没有固定利息负担;
(2)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
(3)筹资风险小;
(4)能增加公司的信誉;
(5)筹资限制较少。
缺点:(1)资金成本较高;(2)容易分散控制权。
B、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资金成本较低;保障股东控制权;可利用财务杠杆作用。
缺点:筹资风险高;限制条件多;筹资额有限。
C、留存收益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资本成本较普通股低;保持普通股股东的控制权;
增强公司的信誉。
缺点:筹资数额有限制;资金使用受限制。
2、资金成本对筹资决策有什么影响?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答: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分。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订筹资方案的依据,资金成本对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成本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重要因素
(2)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的基本依据
(3)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参考标准
(4)资金成本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主要参数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主要有:
(1)企业财务状况
(2)企业资产结构
(3)企业产品销售情况
(4)投资者和管理人员的态度
(5)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
(6)行业因素
(7)所得税税率的高低
(8)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
3、股票上市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答:有利影响:
(1)有利于改善财务状况;
(2)利用股票收购其他公司;
(3)利用股票市场客观评价企业;利用股票可激励职员;
(4)提高公司知名度,吸引更过顾客。
不利影响:
(1)使公司失去隐私权;
(2)限制经理人员操作等的自由度;
(3)公开上市需要很高的费用。
4、解:EPS=(S-VC-F-I)/N=(50000×200-50000×180-800000-3000000×5%)×(1-30%)/200000
=50000×70%/200000=35000/200000=0.175
即每股收益是0.175元,经营杠杆=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50000×200-50000×180)/(50000×200-50000×180-800000)=1000000/200000=5
财务杠杆=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利息)
=(50000×200-50000×180-800000)/(50000×200-50000×180-800000-3000000×5%)
=200000/(200000-3000000×5%)
=200000/50000=45、(1)该债券为溢价发行,所以
债券发行价格=票面金额/(1+市场利率)n+∑债券利息/(1+市场利率)t=200/(1+6%)3+(200×8%)/(1+6%)+(200×8%)/(1+6%)2 + 200/(1+6%)3 =210.69元
资金成本=年利息×(1-所得税税率)/债券发行价格×(1-筹资费率)
=[200×8%×(1-30%)]/[210.69×(1-2%)]=5.42%
(2)股票的资金成本=每年固定股利/[普通股筹资金额×(1-普通股筹资费率)]=20×12%/[42×(1-4%)]=5.95%
(3)计算两种筹资方案下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
(EBIT-1000×8%)×(1-33%)/5500=(EBIT-1000×8%—2500×10%)×(1-33%)/4500
(EBIT-80)×(1-33%)/5500=(EBIT-330)×(1-33%)/4500
EBIT=(18150-3600)/10=1455(万元)
因为:预计息税前利润=1200万元,小于1455万元,所以应采用甲方案(或增发普通股)。
第四专题:营运资金管理
1、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各有什么特点?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有哪些方式?流动资产的特点:(1)投资回收期短;(2)具有波动性;
(3)具有并存性;(4)流动性强。
流动负债的特点:
(1)速度快;(2)风险大;(3)成本低;(4)弹性大。
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方式:
(1)控制成本费用,提高企业利润,增加企业价值
(2)通过对购销环节中的风险进行事先预测、分析和控制,尽量规避风险
(3)加强企业财务预算,提高企业营运效率
(4)完善财务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明确内部管理责任制;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严格控制信用期;通过信用折扣鼓励欠款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偿还账款;
实施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开支,对各种开支采用计划成本预算;加强补救措施;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简述持有现金和应收账款的动机和成本。
答: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是:
交易性需要、投机性需要、预防性需要、补偿性需要。
其成本有:持有成本、短缺成本、管理成本、固定性转换成本
持有应收账款的动机是:增加销售、减少存货
其成本有: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
3、简述存货的功能、成本和ABC分析法。
答:存货的功能有:
(1)储存必要的原材料和在产品,可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2)储备必要的产成品,有利于销售;
(3)适当储存原材料和产成品,便于组织均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
(4)留有各种存货的保险储备,可以防止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
其成本有:购置成本、储存成本、订货成本、缺货成本。
ABC控制法:
存货ABC控制法是按照存货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各存货控制政策的一种存货控制方法。该方法一般按存货的价值大小将企业存货划分为A、B、C三大类。A类存货价值较大,生产经营使用频繁,周转速度快,是企业最重要的存货,对该类存货要按存货品种来组织日常管理,该类存货虽然品种较少,但所占价值比重较大;B类存货价值一般,生产经营也经常使用,存货重要性仅次于A类,但由于品种较多,企业无法按存货品种逐项控制,可以考虑总额控制和个别例外原则相结合的管理方式;C类存货品种繁多,且价值相对较小,使用频率较低,资金周转缓慢,该类存货一般可凭经验,实行总额控制、定期检查的控制方法。在进行分类时,有时还要考虑价值以外的因素,比如是否为关键性的或瓶颈性的存货或存货使用的时效性。
4、见课本140页公式:
(1)最佳现金持有量=(2×现金年需求量×每次转换成本)/有价证券利率=(2×400000×400)/20%=1600000000,再开方,=40000元
(2)最佳变现次数=400000/40000=10次
转换成本=T/Q×F =400000/40000×400=10×400=4000元
机会成本=Q/2×K=40000/2×20%=4000元
(3)最佳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转换成本+机会成本=4000+4000=8000元
5、应收账款周转率=36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45=8次
平均应收账款=年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周转率 =240/8=30万元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30×60%=18万元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18×15%=2.7万元
第五专题:投资管理与利润分配
1、简述企业投资应考虑的因素和投资管理的基本原则。
企业投资应考虑的因素:
(1)投资收益:投资的根本动机是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在企业投资中,投资收益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一种市场风险或经营风险,表现为商品或服务价值不能充分或不能实现的风险。
(3)投资约束:投资约束是指投资企业对接受投资企业行使制约权力的程度。
投资管理的基本原则:
(1)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认真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2)及时足额的筹集资金,保证投资项目的资金供应
(3)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及时捕捉投资机会
2、阐述证券投资的风险。
(1)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
(2)变现力风险:指投资者无法在短期内按合理价格出售证券的风险。
(3)期限风险:指证券到期日长短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
(4)购买力风险:指由于证券投资期内通货膨胀使到期资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的风险。
(5)违约风险:指证券发行单位无法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3、简述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和股利理论。
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制度的原则
(2)分配与积累并重的原则
(3)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
(4)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5)保持稳定的分红原则
股利理论:
(1)股利无关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限定下,股利分配政策不会对企业的市场价值或股票的价格产生影响,一个企业的股票价格完全是由企业投资决策之后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组合决定的,而与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无关。
(2)信号传递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企业的股价。
(3)在手之鸟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投资者对股利收益和资本利得具有不同的偏好,股利收入比股票价格上涨产生的资本利得更为可靠,股利可视为投资者的既得利益,好比在手之鸟,而股票价格的升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犹如林中之鸟,不一定能得到,因此,资本利得的风险要远远高于股利收入的风险,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愿意将收益留存在企业内部,而去承担未来的投资风险。因此,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股利政策与企业的股票价格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企业应保持较高水平的股利支付政策。
(4)税收差异理论:该理论是建立在股东偏好较低的股利支付率的假设基础之上,他认为由于资本利得的实际税率低于现金股利,股东倾向于获得资本利得而非现金股利。
(5)代理理论:该理论认为,股利政策有助于减缓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也就是说,股利政策是协调股东与管理者只见代理关系的一种约束机制。
4、简述股利政策类型和不同阶段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
股利政策是为指导企业股利分配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策略,主要包括股利支付水平以及股利分配方式等内容,企业常采用的股利政策有以下几种:
(1)剩余股利政策:就是在企业有着良好的投资机会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其优点是:留存收益优先保证再投资的需要,从而有助于降低再投资的资金成本,保持最佳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的长期最大化。
其缺点是:如果完全遵照执行剩余股利政策,股利发放额就会每年随投资机会和盈利水平的波动而变动。
(2)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每年发放的股利固定在某一固定的水平上并在较长时期内不变,只有当企业认为未来盈余会显著的、不可逆转的增长时,才提高的股利发放额。
其优点是:稳定的股利向市场传递企业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稳定的股利额有利于投资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特别是那些对股利有着很高依赖性的股东更是如此;稳定的股利政策可能会不符合剩余股利理论,但考虑到股票市场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使股利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即使推迟某些投资方案或暂时偏离目标资本结构,也可能要比降低股利或降低股利增长率更有利。
其缺点是:
其股利分配只升不降,股利支付与企业盈利相脱离;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经营状况不好或短暂的困难时期,如果仍执行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会给企业的财务运作带来很大压力,最终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企业将每年净收益的某一固定百分比作为股利分派给股东,这一百分比通常称为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率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固定股利支付率越高,企业留存的净收益越少。
这种政策的优点是:
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股利与企业盈余紧密的配合,体现了多赢多分、少赢少分、无赢不分的股利分配原则;由于企业的获利能力在内是经常变动的,因此,每年的股利也应当随着企业收益的变动而变动,并保持分配与留存收益间的一定比例关系。
缺点是:传递的信息容易成为企业的不利因素;容易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缺乏财务弹性;合适的固定股利支付率的确定难度大。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该政策是指企业事先设定一个较低的正常鼓励额,每年除了按正常股利额向股东发放现金股利外,还在企业盈利情况较好、资金较为充裕的向股东发放额外的股利。其优点是:赋予企业一定的灵活性,使企业在股利发放上留有余地和具有较大的财务弹性,进而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有助于稳定股价,增强投资者信息。
其缺点是:由于年份之间企业的盈利波动使得额外鼓励不断变化,或时有时无,分派的股利不同,给投资者造成企业收益不稳定的感觉;当企业的较长时期持续发放额外股利后,可能会被股东误认为是正常股利,而一旦取消了这部分额外股利,传递出去的信号可能会是股东认为这是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表现,进而会引起企业股价下跌。
企业不同阶段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
上市公司在设计和选择股利分配政策时,关键要结合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考虑。
(1)初创阶段:处于该阶段的企业,经营风险高,融资能力弱,同时该阶段是一个纯粹的现金净流出阶段,因此,为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应贯彻先发展后分配的思想,剩余股利政策为最佳选择。
(2)高速增长阶段:该阶段,产品销量急剧上升,为防止竞争者进入,企业要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达到规模优势,因此,企业要进行大量的投资,不应分配股利,然而投资者往往有分配股利的要求,为平衡两方面的要求,应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在支付方式上尽可能采用股票股利的方式而避免现金支付。
(3)稳定增长阶段:该阶段的显著特征是,产品的市场容量、销售收入稳定增长,生产能力扩张的投资需求减少,现金表现为净现金流入,企业已具备持续支付较高股利的能力,因此,该阶段理想的股利政策应是稳定增长型的。
(4)成熟阶段:该阶段,市场趋于饱和,销售收入不再增长,利润水平稳定,企业已积累了相当的盈余和资金,企业可考虑由稳定增长型股利政策转为固定型股利政策,以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5)衰退阶段:有些企业经过成熟期后可能进入衰退阶段,这时,企业的投资需求增加,另外,销售收入减少,利润下降,企业已不具备支付股利的能力,应采用剩余型股利政策。
5、(1)该证券组合的βp系数=
30%×0.8+30%×1.5+40%×2.1=0.24+0.45+0.84=1.53
其风险报酬率Rp=β p×(Rm-RF)=1.53×(15%-11%)=6.12%
总报酬水平=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6.12%+11%=17.12%
(2)计算投资回收期:
因为甲方案每年的现金净流量相等,所以其投资回收期
PP=原始投资额/每年NCF =6000/2200=2.73
乙方案每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所以应先计算其各年尚未回收的投资额
年份 每年净现金流量 年末尚未回收的投资额 2800 7200 2500 4700 2200 2500 1900 600 5600
所以乙方案的投资回收期=4年+600/5600=4.11年
计算平均报酬率:
甲方案:ARR=平均现金流量/原始投资额=2200/6000=36.67%
乙方案:ARR=平均现金流量/原始投资额=
(2800+2500+2200+1900+5600)/5/10000=30%
计算净现值:
因为甲方案每年的现金净流量相等,所以
NPV=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原始投资额=
NCF×PVIFA(10%,5)—6000=2200×3.791—6000
=2340.2万元
因为乙方案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所以
NPV=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原始投资额= 2800×PVIFA(10%,1)+2500×PVIFA(10%,2)+2200×PVIFA(10%,3)+1900×PVIFA(10%,4)+5600×PVIFA(10%,5)—10000=2800×0.909+2500×0.826+2200×0.751+1900×0.683+5600×0.621—10000=1037.7万元
计算现值指数:
Pi甲=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原始投资额=2200×3.791/6000=1.39
Pi乙=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原始投资额=11037.7/10000=1.10
综合四个指标,甲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小于乙方案,平均报酬率、净现值、现值指数均大于乙方案,所以应选择甲方案。
(3)按照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计算的股利额:
2000×30%=600万
按照剩余股利政策计算的股利额为:
企业投资方案需要的权益投资额=2000×60%=1200万
金融理论与实务答案 课程代码:001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能够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属于【 B 】1-53 A.纸币 B.存款货币 C.电子货币 D.金属货币 2.金本位制最典型的形态是【 C 】1-59 A.金银复本位制 B.金汇兑本位制 C.金币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3.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A 】2-78 A.发行政府债券 B.向商业银行短期借款 C.向商业银行长期借款 D.自愿捐助 4.货币的时间价值通常体现为【 C 】3-85 A.股票收益 B.风险价值 C.利息 D.节俭观念
5.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序是【 A 】3-95 A.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 B.先本币,后外币;先贷款,后存款 C.先本币,后外币;先存款,后贷款 D.先外币,后本币;先存款,后贷款 6.按照外汇交易的清算交割时间,汇率可分为【 B 】4-101 A.基准汇率与套算汇率 B.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 C.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D.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 7.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可能引起的经济现象是【
B 】4-109 A.该国进口增加 B.该国通货膨胀率上升 C.该国失业率上升 D.该国经济增长率下降 8.下列关于金融工具流动性表述正确的是【 C 】5-120 A.金融工具的偿还期限与流动性呈正方向变动 B.金融工具的收益率水平与流动性呈反方向变动
C.金融工具发行人的信誉程度与流动性呈正方向变动 D.金融工具的风险程度与流动性呈正方向变动
9.某企业持有一张面额为2000元、半年后到期的汇票,若银行确定该票据的年贴现 率为5%,则该企业可获得的贴现金额为【 B 】6-143 A.1850元 B.1950元 C.2000元 D.2050元 10.通常来说,当某只股票的DIF线向上突破MACD平滑线时,则该股票呈现【 A 】7-170 A.买入信号 B.卖出信号 C.反转信号 D.波动信号 11.垄断人民币发行权的银行是【 D 】9-204 A.中国工商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建设银行 D.中国人民银行
12.专门向经济不发达成员国的私有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是【 B 】9-215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金融公司 C.国际清算银行 D.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13.以“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为基本特征的金融业务是【 A 】10-232 A.信托 B.投资 C.贷款 D.租赁 14.下列属于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是【 D 】10-226 A.票据承兑 B.支付结算 C.吸收资本 D.证券投资
15.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的 贷款是【 C 】10-228 A.关注贷款 B.次级贷款 C.可疑贷款 D.损失贷款 16.投资银行最为传统与基础的业务是【 A 】11-252 A.证券承销业务 B.并购业务 C.资产管理业务 D.风险投资业务 17.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 B 】12-283 A.与现金漏损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呈正方向变动 B.与现金漏损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呈反方向变动
C.与现金漏损率呈反方向变动,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呈正方向变动 D.与现金漏损率呈正方向变动,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呈反方向变动 18.凯恩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C 】12-272 A.收入 B.商品的价格水平C.利率 D.货币流通速度 19.下列可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的货币政策操作是【 D 】14-321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发行央行票据 D.中央银行买入债券 20.奥肯定律反映的是【 B 】14-317 A.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 B.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 C.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 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1.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表现为【 ADE 】2-76/77 A.商业信用的广泛发展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 B.银行信用的发展是商业信用产生的基础 C.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替代关系 D.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E.银行信用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
22.提高银行贷款利率有利于【 ADE 】-教材无法找到答案 A.抑制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B.降低失业率 C.刺激经济增长 D.抑制物价上涨 E.减少居民个人的消费信贷 23.目前我国财务公司可以经营的业务有【 ABCE 】9-211 A.对成员单位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B.对成员单位办理融资租赁 C.从事同业拆借 D.吸收社会公众存款 E.对成员单位办理贷款
24.现实中的货币需求包括【 AB 】12-268 A.对现金的需求 B.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C.对债券的需求 D.对股票的需求 E.对基金的需求
25.货币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 ABCDE 】14-314 A.政策目标 B.政策工具 C.操作指标 D.中介指标 E.政策传导机制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区域货币一体化1-63 答:所谓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27.收益资本化3-86 答:收益资本化是商品经济中的规律,只要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代表,这个规律就发挥作用。28.消费信用2-79 答: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29.流动性陷阱12-272 答: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以货币形式储存起来。30.窗口指导14-324 答: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的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如果商业银行不按规定的增减额对产业部门贷款,中央银行可削减向该银行贷款的额度,甚至采取停止提供信用等制裁措施。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31.假设某一债券的面额为100元,10年偿还期,年息7元,请计算:(1)该债券的名义收益率。(2分)7-153(2)如果某日该债券的市场价格为95元,则该债券的现时收益率是多少?(2分)7-153(3)如果某投资者在该债券发行后一年时以105元的价格买入该债券,持有两年后以98元的价格卖出,则该投资者的持有期收益率是多少?(2分)7-153(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
(1)名义收益率=票面年利息÷票面金额×100% 名义收益率=7÷100×100%=7%(2)现时收益率=票面年利息÷当期市场价格×100% 现时收益率=7÷95×100%=7.37%(3)持有期收益率=[(卖出价-买入价)÷持有年数+票面年利息]÷买入价格×100% 持有期收益率=[(98-105)÷2+7]÷105×100%=3.33% 32.假设某投资者9个月后需要100万元人民币。该投资者预期未来人民币将会升值。为了规避汇率风险,该投资者以1000美元的价格买入一份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9个月后到期的人民币看涨期权,执行汇率为1美元兑6.6元人民币。
问:(1)如果该期权合约到期时,美元与人民币的即期汇率变为1美元兑6.65元人 民币,请计算该投资者这笔期权合约交易的盈亏。(3分)(2)如果该期权合约到期时,美元与人民币的即期汇率变为1美元兑6.5元人 民币,请计算该投资者这笔期权合约交易的盈亏。(3分)8-193/194(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答:(1)由于执行汇率(1美元兑6.6元人民币)低于合约到期时的市场即期汇率(1美元兑6.65元人民币),所以,该投资者不执行期权合约,其损失1000美元期权费。(2)100÷6.5-100÷6.6-0.1=0.13(万美元)盈利0.13万美元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3.简述经济增长对汇率变动的影响。4-106 答:一国的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1)首先,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该国居民收入水平上升较快,由此会造成对进口品需求的增加,外汇需求随之增加。(2)其次,一国经济增长率高,往往也意味着生产率提高较快,由此通过生产成本的降低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从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3)第三,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一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这会吸引国外资金流入本国进行直接投资,增加外汇供给,等等。总体来说,一国短期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引起进口的增加,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有升值的趋势;如果一国的经济增长率长期超过其他国家,则会由于上述各种作用的综合发挥,该国的货币则通常会有对外长期升值的趋势。34.简述我国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原因。5-123 答:股权分置问题产生于证券市场建立初期。当时证券市场具有试验性质,市场条件尚难容纳大规模的股份流通,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也主要着眼于推动企业改革、筹集增量资本和改善内部管理,资本运营还没有提上日程,股权分置总体上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适应。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证券市场发展环境的变化,股权分置的固有矛盾逐渐突出,成为制约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制度障碍:一是扭曲证券市场定价机制,影响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二是股价涨跌形不成对非流通股股东的市场约束,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三是国有资产不能在顺畅流转中实现保值增值的动态评价和市场化考核,不利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四是股票定价环境存在不确定预期,制约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
35.简述货币市场的功能。6-131 答:(1)它是政府、企业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的市场。(2)它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市场。(3)它是一国中央银行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场所。(4)它是市场基准利率生成的场所。
36.简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10-241/242 答:(1)风险管理环境(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 37.简述保险的基本原则。11-257/258 答:(1)保险利益原则(2)最大诚信原则(3)损失补偿原则(4)近因原则
六、论述题(本题13分)38.依据通货膨胀成因理论,试析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13-308/309 答:
一、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1)需求拉动说需求拉动说是从需求角度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该理论认为,之所以发生通货膨胀,是因为各国政府采用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了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就形成了膨胀性缺口,牵动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说
成本推动说是从供给方面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这种理论认为,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3)结构型通货膨胀理论.所谓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某些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而引发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因素是造成该国发生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经济部门结构和供需结构。
【金融理论与实务作业四】推荐阅读: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10-22
金融理论与实践之五10-10
审计理论与实务真题09-08
社会救助理论与实务07-15
《经济理论与实务》高级经济师06-29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期末考试试题09-21
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第二章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