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趋势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政府采购趋势(共8篇)

中国政府采购趋势 篇1

编者注:2013年8月17-18日,“首届中国政治学30人圆桌会议”在京举行,会议由清华大学政治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中央党校世界政党研究中心和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政治学者30人,以及杰出青年政治学者代表15人参加会议,并作主题发言。凤凰网作为特邀媒体全程报道此次会议。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以《中国政府创新的趋势分析》为主题发言,现授权凤凰网大学问独家刊发会议论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地方各级公共权力机关及其领导人发起实施了大量的政府创新实践。研究地方政府创新实践,为研究全国范围内的政府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从2000年开始,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世界政党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奖励活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每两年一届,到2012年为止已举办了六届,共收到1756个申报项目。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共有135项(不含获得特别奖的中央国家机关项目和其他相关奖项项目,下同),包括了优胜奖和提名奖等各类获奖项目,其中优胜奖每届10名,提名奖等其他奖项各届数目不等。这12年间先后获奖的135个项目约为所有申报项目的8%,是中国地方政府优良实践的一个高度浓缩和极具代表性的样本。本项研究是对过去12年来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一个统计分析和定量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考察中国政府创新的类别结构和演变趋势并预测中国政府创新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一、趋势:政治改革类创新所占比例最高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可以分成四大类,即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七个子类:民主选举类,民主决策类,民主管理类,民主监督类,政务公开类,提高立法质量类,司法改革类。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七个子类;改善监管类,节约成本类,提高效率类,绩效管理类,行政问责类,依法行政类,专业行政类。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七个子类:服务特殊人群类,保护弱势群体类,扶贫济困类,社区服务类,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类,服务方式创新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类。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七个子类;社会组织管理类,社区管理类,流动人口管理类,信访体制改革类,利益协调与纠纷调处类,社会治安管理类,社会应急管理类。具体分类见下表:

2000年以来六历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地方政府获奖项目共135个,都可以归入这四大类28个子类之中的某一类。本项研究将对这135个项目的大类分布比例、子类分布比例、政府创新实施机构的类别分布比例、行政区划层级分布比例、区域分布比例、创新活跃省份分布、城乡分布比例等逐一进行考察。

过去12年来,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所占比例最高居于首位,随后依次为公共服务、行政改革和社会管理。四大类政府创新的分布比例见下图。

四大类政府创新在过去的12年中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获奖项目比例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再升高的波浪式起伏的变化。2000-2001年政治改革呈现出一个高潮,2005年到2006年曾出现一个政治改革的小高峰随后又开始下降,2011年到2012年间又再度上升。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获奖项目比例的变化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趋势。2000-2012年行政改革频率较高随后下降,2007到2008年间曾出现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的小高潮随后又开始下降,2011年到2012年间又有所上升。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获奖项目比例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但2011-2012年间又呈现出下降态势。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项目在2000年以后经历了一个先高后低的变化过程。具体变化态势见图2。这四类获奖项目的变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政府创新在过去12年中的总体演变趋势。

这四大类政府创新中各个子类的变化趋势又有很大的不同。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中,过去12年间经历了一个从民主选举类政府创新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后选举治理创新转变的趋势。这一时期的民主选举类政府创新包括;村委会“海选”,“两票制”选举农村党支部书记,“三轮两票制”选举镇长,“公推公选”乡镇长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长候选人直选,村妇代会直选,乡镇(街道)团委书记直选,县级党代表直选,“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人大代表直选等。这一时期民主选举的探索既有党内民主选举实验,也有人民民主实验,以及群团组织内部民主选举实验,但探索最多的还是乡镇党政领导产生方式的改革,并出现了一些突破性变革。但近年来,民主选举类政府创新比例有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类政府创新日趋活跃,出现了开放式决策、民考官、公民导向的政绩考评、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农民议会、人大在线预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网络民主监督等具有推广价值的政府创新卓越实践。政务公开类政府创新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后有减少的趋势,但电子政务等新的公开形式日益活跃。提高立法质量政府的政府创新相对来说较少,地方层级的司法改革类政府创新则更为少见。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中7个子类的分布比例及其变化趋势可见下图。

对135个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过去12年间,提高效率、改善监管、节约成本、行政问责四个子类的行政改革所占比例较高,绩效管理、依法行政、专业行政三个子类的行政改革所比例较低。但从12年的变化趋势分析则发现,行政改革的重点从改善监管、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等三类改革向依法行政、行政问责、绩效管理、专业行政转变的趋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政府工作流程再造、以精简撤并为主的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超时默许、网上办事、街道管理实行“大综管”体制等项政府创新在改善监管、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化细化、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外聘专家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行政复议机制改革、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办公室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技能型政府建设等项政府创新在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监督问责、建设专业政府等目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中各个子类的分布比例及变化趋势见下图。

对六届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过去12年间,在7个子类的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中,服务方式创新所占比例最高,服务特殊人群、保护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所占比例较高,社区服务、扶贫济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占比例较低。对12年间变化趋势分析发现,扶贫济困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类公共服务创新项目经历了一个从高到低的变化过程。而服务方式创新、社区服务、保护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与救助类公共服务创新项目则经历了一个逐步递增的过程。综合来看,扶贫济困、社区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项目总体数量仍然偏较少。扶贫项目民营业主负责制、为老服务康乐工程、流浪乞讨儿童救助教育制度、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长效机制、五保村建设、外来工之家、工会为外来工和外出务工人员维权、农事村办服务机制、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妇女维权、巾帼维权岗、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等公共服务创新项目在扶贫济困、服务特殊人群、保护弱势人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公共服务行业市场化和民营化改革、一站式服务、为民服务代理制、农村宅基地换养老、教育券、农村卫生服务券、阳光救助、市民健康电子信息系统等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项目在创新公共服务方式、促进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命力。在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中,社区服务方面创新相对薄弱,需要加强。7个子类公共服务的类别分布及变化趋势见图下图。

对六届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过去12年间,在7个子类的社会管理创新中,社区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所占比例较高,随后依次为信访体制改革、流动人口管理、利益协调纠纷调处,社会应急管理和社会治安管理。对过去12年间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社会组织管理、社区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等类社会管理创新日趋活跃,利益协调与纠纷调处、流动人口管理、社会应急管理、信访体制改革等类创新一度较为活跃,社会治安管理创新成为新的活跃点。社区社会矛盾调解中心、社会应急联动系统、地级市户籍制度改革等创新项目成为利益协调与纠纷调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先进范例。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制度、有选择地实行地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阳光信访、信访大厅制等类社会管理创新成为近年来社会管理创新的新的亮点。7个子类社会管理创新的分布比例及变化趋势见下图。

对六届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行政机关、党的机关、群团组织和人大成为过去12年政府创新中十分活跃的创新主体。行政机关在行政改革中独领风骚,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中也十分活跃。党的机构不仅在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中处于主导地位,而且近年来在与政府联合发起实施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公共服务类为政府创新以及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方面表现日益活跃。人大在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等类政治改革中的作用日趋重要。群团组织在实行内部直接选举、维护所代表群体权益、服务所代表群体等政治改革以及公共服务创新方面有着亮丽的表现。司法机关和政协在发挥自身作为政府创新主体作用方面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六大主体在政府创新中的分布比例、在四大类政府创新中所占比例及其变化趋势见下图。

对135个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区县级在五大行政区划层级发起实施的政府创新中所占比例最高,随后依次为地市级、副省级和计划单列市以及省级,乡镇级所占比例最低。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政治改革方面,五大行政区划层级所占比例依次为乡镇、地市、区县和省级以及副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在行政改革方面,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所占比例最高,随后依次为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乡镇发起的行政改革几乎没有。在公共服务创新方面,各个层级所占比例依次为乡镇级、区县级、省级、副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各个层级所占比例依次为副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地市、区县和省级,乡镇发起的社会管理创新几乎没有。

对12年间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政府创新主体的行政区划层级有逐步向上延伸的趋势,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发起实施的政府创新逐步增加,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省级行政区发起实施的政府创新日益增多,而且创新内容涵盖了四大类政府创新。县级行政区在过去12年中始终是最为活跃的政府创新主体,发起实施的各类创新居于各层级行政区之首,地级市和副省级城市在发起实施政府创新方面都非常活跃,后者甚至有后来居上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乡镇级行政区在行政改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三大方面的政府创新有趋于沉寂的倾向,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比例也在逐步减少。县级、地市级、副省级、省级行政区的自主权都在逐步增强,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在逐步增加,而乡镇改革后乡镇级行政区的自主权和可支配资源有减少的趋势,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该级行政区自主发起的政府创新日益减少的现象。五个行政区划层级的总体分布比例、四类政府创新中的分布比例及变化趋势见下图。

对135个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过去12年中,在按经济相对发达程度划分的三大经济带中,东部地区所占比例最高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所占比例又明显高于中部地区。(注:按经济相对发达程度划分东、中、西部地区三大经济带。东部沿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2个省区市;中部内陆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9省区;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西藏,共10个省区)

进一步的分类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在四类政府创新方面均很活跃所占比例较为平衡,西部地区在政治改革方面所占比例最高,中部地区则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所占比例最高,东部地区在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务方面所占比例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在政府创新高度活跃基础上保持了上升的态势,而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中间虽有起伏但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

就政治改革而言,东部地区在政治改革方面经历了一个从不太活跃到日益活跃的转变,中部和西部地区在政治改革方面均经历了一个活跃程度从高到低的逆向转变过程,中部地区这种转变的程度尤其显著。东部地区曾经连续三届包揽了所有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获奖项目显示其行政改革高度活跃,随后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在行政改革方面急起直追,西部地区领先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方面获奖项目比例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而中部地区在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方面获奖项目比例先高后低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中部地区在四大类政府创新中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相对活跃,但即使这类创新活跃程度也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政府创新则显得更为活跃。三大地区政府创新总体分布比例、分类分布比例及总体变化趋势见下图。

对135个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省份创新活跃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果以12年中曾获得5个以上(含5个)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为创新高度活跃的标准,那么有9个省份属于政府创新高度活跃的省份,他们是:浙江、广东、江苏、河北、北京、上海、山东、广西、四川。在这九个省份中,除了四川外均为东部地区省份,中部地区没有一个省份进入上述创新活跃省份的行列。获得2到4项地方政府创新的省份可以归入较为活跃或中度活跃的省份,中度活跃的省份有11个,他们是:海南、湖北、河南、江西、黑龙江、安徽、重庆、新疆、陕西、贵州、云南。这11个省份中除了海南外,均为中部或西部地区。过去12年仅获得过1次地方政府创新奖的省份可归入不太活跃的省份之列,这类省份共有8个,他们是:天津、福建、辽宁、吉林、内蒙古、湖南、西藏、宁夏。这8个省份东、中、西部地区均有。过去12年间1次地方政府创新奖也没有获得的省份可以归入创新不活跃的行列,这类省份共有3个,他们是:山西、甘肃和青海。其中甘肃、青海属西部地区。我们可以根据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活跃程度绘制中国政府创新地图,见图20。对创新活跃省份(包括高度活跃和较为活跃)创新内容的分析发现,在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方面活跃的省份包括浙江、四川、江苏、河北、山东、广东、北京、重庆,他们在六届获奖项目中至少有两项政治改革类创新项目获奖。在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方面活跃的省份包括浙江、广东、江苏、广西、海南、黑龙江、四川。在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方面活跃的省份包括浙江、河北、北京、福建、山东、上海、广东、广西、陕西。在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方面活跃的省份包括广东、浙江、上海、江苏、江西等。前六届获奖项目创新活跃程度省份分类分布情况可下图。

对135个获奖项目统计分析发现,总体来看过去12年来城市地区政府创新比农村地区所占比例更高,因此要更为活跃一些。城市地区在政治改革、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三类政府创新方面获奖项目比例在过去12年间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而农村地区政治改革、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获奖项目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即先高后低逐步下降的趋势,农村地区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则呈现出起伏波动较大的态势。城市地区曾经包揽了四届地方政府创新奖行政改革类项目,这说明城市地区行政改革要远比农村地区活跃。获奖项目城乡分布比例和分类分布比例见下图。

二、问题:农村创新活跃程度落后于城市 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深入研究也发现,过去12年间中国政府创新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趋于活跃的同时,政治改革和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出现衰减的趋势。如前所述,六届获奖项目中四大类政府创新项目所占比例的消长变化较为清楚地反映出这一趋势。这四大类政府创新实践中,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的政治和法律风险最大,地方行政改革所要遭遇的上级职能部门的阻力较大,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也有一定的风险,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主要受可支配财力的约束。在上级领导的施政理念鼓励后两类创新情况下,选择风险小而晋升机会大的领域进行创新,就成为有创新意识的地方领导人的一种理性的选择。其结果是,风险较小的两类政府创新日益活跃,而政治改革和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越来越少,而需要政治改革和行政改革来解决的社会政治问题和行政管理方面问题却在不断地积累着。

其次,在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中,民主选举类政府创新实践仍停留在县乡等较低政府层级上和少数省份范围内。从选拔政治走向选举政治在无法一步到位情况下,需要探索出一些带有过渡性、兼具选拔与选举特征的双轨政治体制,一些地方政府多年前在这方面就已经探索出党政领导人“公推直选”、政府领导人候选人直选等比较成熟有效的制度形式。目前,“公推直选”党政领导人的实践仍停留在乡镇层次和少数乡镇范围内,乡镇人大代表直选和区县党代表直选的实践仍停留在四川省个别地市范围内。村妇代会直选、乡镇街道团委书记直选等良好实践也仍分别局限在河北、浙江等省范围内。

第三,参与式决策、官民协商对话、社会监督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良好政府创新实践尚未制度化并在更大范围内加以推广。在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的兴奋点从选举民主探索转向后选举治理创新后,地方政府在参与式决策、官民协商对话、社会监督、专门机构监督和公开的社会监督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造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制度安排。如杭州市政府常务会的“开放式决策”,浙江省温岭市在乡镇和市职能部门重大决策前实行“民主恳谈”和温岭市新河镇推行“参与式预算”、重庆市开县麻柳乡重大项目建设实行“八步工作法”、北京市在城市规划中实行公众参与探索、青岛市民考官的实践、辽宁省纪委、监察厅创办的民心网等,这些都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良好的政府创新实践,但这些政府创新实践目前仍局限在各自发起实施的地域范围内,尚未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和普及。

第四,改善监管、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等方面的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出现了衰减的趋势。如前所述,过去12年间,随着依法行政、责任政府等施政理念的提出,行政改革的兴奋点出现了转向,在依法行政、行政问责、绩效管理等类政府创新趋于活跃的同时,旨在改善监管、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一些政府创新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完善、招投标制度改革、公车改革、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使用、街居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势头有所减弱,成熟做法的推广普及力度不够。而监管不力、效率低下和成本高昂等问题却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

第五,扶贫济困、社区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政府创新在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中明显不足。和谐社会目标提出来后,地方政府在服务特殊困难人群、维护弱势群体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与救助体制、创新公共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实践,创造出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扶贫类创新一度曾很活跃,但随后归于沉寂。社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创新较为活跃,相比之下社区服务类创新明显不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个别地方尝试发放教育券和农村卫生服务券,收效不错,但这类实验并没有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总体来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创新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明显比较薄弱。

第六,在社会管理类创新方面,流动人口管理、利益协调与纠纷调处、社会治安管理、社会应急管理等类创新属于薄弱环节。这些年来,各地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信访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制、社会组织有选择地实行直接登记制度、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组织孵化器、社区居民委员会与政府社区工作站相分离强化自治功能、阳光信访、信访一条龙服务等制度创新,具有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行的潜力。相比较之下,在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社会治安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利益协调与纠纷调处等类创新方面,地级市户籍制度改革、社会应急联动系统、社区社会矛盾调解中心、草原110等创新项目具有示范意义或推广价值,但总体来看这四大方面的创新实践活跃程度远远不及社会组织管理、社区管理、信访体制改革等类创新活跃,无法满足农民工市民化、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公共安全、强化危机管理的迫切需要。

第七,各类政府创新主体活跃程度存在着很大差别,司法机关和政协的创新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各类创新主体中,党委政府联合发起以及党的机构、行政机关在发起实施各类政府创新方面最为活跃,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改善内部治理结构促进成员参与、维护所代表群体权益方面的创新较为活跃,人大在行使监督权方面的创新较为活跃。相比之下,政协和司法机关主动发起实施的创新较少,创新积极性不足。

第八,在五大行政区划层级中,乡镇级政府创新呈现衰减趋势。对六届获奖项目的行政区划层级分布比例研究表明,县级、地级、副省级、省级行政区的创新活跃程度均呈现出递增态势,县级政府在政府创新中唱主角,地级市在政府创新中表现亮丽,副省级城市、省级行政区政府创新日益增多,唯独乡镇政府创新项目所占比例逐步下降。其原因在于,政府创新的活跃程度与创新主体所获自主权是否充分成正比。地级市和省级政府享有比较完整的自主权,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被中央政府授予较为充分的自主权,县级政府本来就享有较为完备的自主权而扩权强县和省直管县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县级政府自主权,因此这四级政府创新活跃程度不断增加。乡镇级政府在乡财县管、撤并乡镇、行政执法权上收、机构和人员精简后自主权日益萎缩,其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受到削弱,更多的时候成为上级政府创新的对象。

第九,就创新活跃程度而言,中部地区不仅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落后于西部地区。六届获奖项目总数东部地区独占鳌头,随后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居于末位。在四大类政府创新中,除了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获奖项目比例中部地区领先于西部地区外,其他三类政府创新获奖项目中部地区均落后于西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可以解释东部地区政府创新最为活跃,却难以解释经济发达程度逊于中部地区的西部地区创新更为活跃的原因。对于政府创新活跃程度区域差别的产生原因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予以解释。

第十,省际之间创新活跃程度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如果以获得“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数量作为创新活跃程度的衡量标准,有9个省份曾获得五项以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可列入创新高度活跃省份,还有11个省份获得2到4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属于创新较为活跃省份,其余省份则属于创新不太活跃省份。在9个创新活跃省份中有8个属于东部地区,1个属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为空白。在同一地区内部,各个省份的创新活跃程度也存在着很大差别。在西部地区,四川在政府创新方面最为活跃,其次为重庆、陕西和新疆,其他省份相对不太活跃。青海、甘肃、山西没有获得过1次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可视为政府创新不活跃的省份。中部地区,湖北和河南较为活跃,其次为黑龙江、江西、安徽,其他省份不太活跃。东部地区,除了天津和辽宁以外,其他省份创新都很活跃,与两外两个地区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农村地区政府创新活跃程度总体上落后于城市地区。六届获奖项目中66%获奖项目属于城市地区,仅有34%属于农村地区。行政改革和社会管理方面获奖项目比例城市地区占有明显的优势,政治改革和公共服务方面农村地区所占优势也在不断缩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管理的挑战推动着城市地区进行更多的政府创新以应对这些挑战。人口和资源向城市的集中使得城市更有能力实施政府创新。但城市偏向的政府创新更趋活跃现象会对农村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三、展望:创新重点与上级领导施政理念偏好密切相关

过去12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演变趋势和同期政府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国政府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中央政府在政府创新中将会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中央政府在推广普及地方政府创新的优秀成果和以政策文件或法律法规等制度化形式将地方政府创新成果巩固下来方面发挥着地方政府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有些领域的政府创新如司法改革、机构改革、税制改革等只能由中央政府发起实施或者由中央政府发起实施更为适宜。地方政府创新卓越实践的推广普及和以法律法规等制度化的形式肯定这些成果并保持这些成果的可持续性防止因地方领导人的更换或注意力的改变而夭折,往往是地方政府自身所无法解决的。而政府创新若无法解决自身的持续性和推广性问题,就始终无法走出停留在发起实施阶段的困境。政府创新的成功实施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工合作,地方政府可以充当改革创新的发起者和实验者,而中央政府则需要在卓越创新实践的持续和推广中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改革创新才会如不断地向前推进,而不会停留在地方层级和局限在有限的地域范围内。过去12年间地方政府在为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探路方面发挥了先行先试的作用。但改革创新不能永远停留在地方层次上,不能永远停留在试验阶段。在认真研究总结那些具有推广价值的地方改革创新成功做法和经验基础上,将这些改革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普及或提升到更高的政府层级上加以实施,将成为中央政府在深化改革创新和完成政府创新接力赛方面义不容辞的职责。

其次,从近期来看,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和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将继续成为政府创新的重点和热点,而从中长期来看,行政改革和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将继续完成其尚未完成的任务。政府创新的重点和热点的确定,与上级领导人的施政理念偏好有着密切的关系。地方政府创新的发起实施者选择何种策略实施创新,选择什么领域进行突破性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上级领导的施政理念偏好,符合这一偏好的创新,对地方创新者来说将会实现风险最小化和机会最大化,不符合这一偏好的创新,无论对创新者个人还是对创新项目来说都将承担极大的风险。上级领导者的施政理念偏好,取决于他或她所要解决的各类问题的紧迫性及其主观排序。在目前阶段,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的施政理念,反映了政治领导人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政治问题的政治判断,这一施政理念偏好决定了社会管理类和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在现阶段政府创新中所处的优先地位。这方面的政府创新将会受到优先支持和鼓励。他们将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从中长期来看,政治改革和行政改革方面一些被推后解决的问题将会日益充分地暴露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将越来越迫切,因此从中长期来看,政治改革和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将继续深入推进以完成自己尚未完成的任务。

第三,在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中,选举后治理创新将继续成为近期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的重点和热点,民主选举类政治改革将成为中长期政治改革的重点任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的政治改革,对执政党和政府来说,政治风险较小,而政治收益立竿见影,因此成为现阶段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优先选择。将参与式决策、民考官、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成果加以制度化并在更大范围内加以推广,有可能成为政府创新向前推进的一个重点领域。在民主选举的探索方面,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的“公推直选”和乡镇人大代表直选、区县党代表直选,在满足民众政治参与要求、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巧妙结合、保持党的领导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有可能成为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领域。从长远来看,推进司法改革解决司法地方化和司法性问题,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级上推进选举民主,将会成为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的一个努力方向。

第四,在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中,依法行政、行政问责、绩效管理等类政府创新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成为行政改革的重点任务,而改善监管、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专业行政的行政改革从中长期来看将会再度受到密切关注。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化和细化、行政复议机制改革、公众参与导向的和科学化的绩效评估体系、强化行政监督和审计等地方政府创新的成功探索,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加以推广普及。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各类监管体制,改进政府采购制度和招投标制度,推进公车制度改革,理顺不同政府层级间关系,将会成为改善监管、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等方面的行政改革所要重点解决的任务。

第五,在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特殊人群、保护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制等方面的政府创新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创新的重点任务。政治领导人对公平正义、人的尊严、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以及包容性增长等理念的倡导和重视,反映在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中主要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特殊人群、保护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制等方面。地方政府将在这些方面创造出更多的成功经验,中央政府也将适时加以总结推广。推进基本教育公平、公共卫生服务公平、基本住房保障公平、基本养老为老服务公平等将成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政府创新的努力方向。服务特殊人群中的特殊困难人群将进一步细分,服务将进一步体系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服务对象在表达服务需求方面将会具有更大的发言权。保护弱势群体将从事后维权走向参与立法和行政决策的高端维权。扶贫机制创新、社区服务创新等公共服务类创新中的薄弱领域将会得到加强,并趋于活跃。

第六,在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中,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维稳体制改革将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重点突破的领域。农民工的市民化,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现实需要,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社区管理重要性的日益增加,社会维稳成本日益高昂,强烈呼唤着户籍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信访维稳综治体制改革。而广东、浙江等地在这些方面都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如广东农民工实行积分制入户城市的户籍新政,浙江湖州户籍制度改革,广东深圳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进行的突破性改革,江苏淮安的阳光信访,深圳市龙岗区街道实行大综管体制等,都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类似的改革积累了成功经验。

第七,东部地区将继续保持创新活跃程度的领先地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政府创新方面将会形成一定的竞争态势。中央政府“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东部地区领导人到中部和西部地区任职交流力度的加大,激发了中部地区的创新意识你,增强了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创新活跃地区由于已经形成了有利于创新的人才储备、组织文化和政治生态,因此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创新活跃程度。而那些创新不太活跃的地区和省份,随着具有创新意识的领导者的到位,创新将逐步活跃起来。创新活跃程度的地区差距和省级差距有望逐步缩小。

最后,创新活跃程度的城乡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中央政府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和服务、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逐步加大,一些地方推行的省直管县改革。这些都为农村地区各级政府推进政府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注入了更多的资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农村地区政府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方面具有更大的自主权,这两大类政府创新将呈现出日益活跃的态势。

中国政府采购趋势 篇2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装饰行业新增市场机会在减少, 行业价格竞争日趋激烈, 给装饰企业带来新的挑战。本次论坛大会以采购趋势为讨论交流主题,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晓一、中国建筑装饰研究会执行会长张玉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道顺博士和陈晓东博士等近200 位全国建筑装饰采购领域精英, 共聚南粤羊城, 探讨当前装饰行业采购模式变革, 引导装饰企业挖掘内部潜力, 拓宽利润空间, 共谋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装饰采购市场的财富商机。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晓一在致辞时表示, 这次举办中国建筑装饰行业采购趋势论坛与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也是装饰行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刘晓一指出,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将把此项工作长期发展下去, 让更多的装饰企业了解采购管理, 引导装饰企业由简单的采购管理向更科学、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方向转变, 使装饰企业得到实在的帮助。

采购指数模型和样板企业选择标准正式发布

当天上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道顺博士现场通过讲演, 发布了《中国建筑装饰行业采购指数模型》报告。葛道顺博士指出, 目前国家管理、经济管理都开始走向更科学化和精细化, 并往深层次的开发模式发展, 因此建立采购指数模型能够有效地监测行业发展状况, 反映、预测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随后中国建筑装饰研究会执行会长张玉峰在会上解读了《采购指数样本企业选择标准》, 他指出, 样本企业选择标准包括:一是采购总量权重较大的企业;二是单一领域采购权重较大的企业;三是区域采购权重较大的企业;四是区域性小微企业的代表;五是必须是中装协和研究院成员企业。据了解, 成为样本企业是对其行业地位的认定, 不但可以优先获得指数研究成果, 并且还可优先获得供应链管理专家咨询等等事项服务。

深入剖析现行装饰采购模式现状及趋势

当天下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晓东博士现场进行中国采购管理科学发展趋势主题演讲, 他指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和科技创新的推动, 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管理科学竞争的新格局。采购管理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供应链的一个核心, 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中国建筑装饰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工商大学MBA客座教授周华伟则结合专业实战经验分享了装饰行业采购供应链原理及实战主题讲演, 他表示当前经济形势下行对装饰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企业的业务量和净利润锐减, 中标价格较低, 采购体系不完善, 并介绍了采购供应链基本原理、管理要求、供应方式和相关案例。

本次论坛, 在听取建筑装饰行业各领导和装饰行业专家们的精彩观点后, 主办方也邀请了对装饰采购环节有着重要角色意义的建筑装饰下游企业- 材料生产商进行主题分享, 惠州市日上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帅程现场分享了对办公照明发展趋势的经验看法, 他谈到办公照明已成为第二大照明应用的细分市场, 未来办公照明将往节能、智能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聆听产业链代表心声, 解读献策

除了对行业的专业分析, 此次采购论坛更注重听取产业链各代表的发展心声。当天由社科院研究员、经济学专家、采购经理、材料企业代表组成的论坛嘉宾团, 现场进行了“企业对采购指数的应用”和“装饰业采购模式创新”主题讨论。

在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主持的《企业对采购指数的应用》的专题论坛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道顺博士、广东省装饰公司采购总经理莫凡、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采购经理王海贝、深圳市嘉信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陈万略、深圳市建筑装饰 (集团) 有限公司工程师林育冰等嘉宾共同参与了话题讨论。各位嘉宾就目前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现行采购指数的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和应对举措进行了相互探讨。

接着, 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总经济师王本明主持的《装饰业采购模式创新》的专题论坛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晓东、中国建筑装饰研究会学术委员会研究员周华伟、深圳中航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监理梁成军、深圳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胡石君、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销售总监苑斌、惠州市日上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帅程等嘉宾就行业采购管理等话题展开了生动活跃的交流。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国际新趋势 篇3

为了规范世界各国政府采购行为,实现政府采购科学化并促进各国政府采购贸易市场开放,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以下简称“贸易法委员会”)于1994年正式发布了以政府公共采购为主要规范对象的《贸易法委员会货物、工程、服务采购示范法》(以下称《采购示范法》)。

该法的颁布为世界各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为许多国家政府采购立法或者修改提供了示范依据。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以电子技术为主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实现政府采购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示范法》采购的性质及其修改背景

《采购示范法》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1994年在其第二十七届年会上通过的。由于规范的主体主要是以公共部门为主的政府部门,因此基本上属于政府采购部分。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决议,制订该法的目的是“促使政府公共采购过程更具有竞争性和透明度,尽可能节省资金和提高效率与质量,增强政府采购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政府采购更公平公正、更具经济效益和效率①”;贸易法委员会作为联合国大会的政府间机构,是联合国为促进和协调国际贸易、消除因贸易法差异而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而设立的。

因此,“促进和鼓励供应商与承包商参与采购过程,尤其在适当情况下促进和鼓励无论任何国籍的供应商和承包商的参与,从而促进国际贸易②,”同样是《采购示范法》采购制订的主要目标之一。

但是从性质上看,《采购示范法》不同于WTO《政府采购协议》(简称GPA)。《采购示范法》的内容是以世界大多数国家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为基础,综合各国的制度设计和操作经验,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组织各国专家起草制订,而不是像GPA一样通过WTO成员间谈判形成。

《采购示范法》的立法目的不在于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发展提供一套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则,而在于为不同制度、不同法系、不同文化条件下的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政府公共采购行为,提供一种综合的、示范性的立法理念和制度模式。

《采购示范法》包括政府公共采购制度建设目标价值、采购的类型、方式、供应商资格审查、国际商界参与采购进程的规定、采购的程序要求与组织管理等内容。该法通过以来,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完善采购法律的参考依据和借鉴,被认为是国际政府采购制度情况的综合反映。

同时,“《采购示范法》也被认为是执行WTO《政府采购协议》的一个范例。它的条款、原则和法律框架,已成为执行《政府采购协议》的主要内容标准。其中,在有关使用标准技术规范和评估供应商资格规则、招标文件内容等方面,两个文件基本一致。”

但另一方面,《采购示范法》通过以来,政府采购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采购领域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行的《采购示范法》已经无法找到示范依据。此外,《采购示范法》发布之后,世界各国在政府采购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采购示范法》的不足及需要补充的内容已经有了更多的认识。

二、《采购示范法》修订的思路与方案

《采购示范法》的增订和修改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内容涉及许多方面。从2004年以来,贸易法委员会组织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专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磋商与讨论。其中,重点对政府采购透明度、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等十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增订与修改。

第一,进一步增强政府采购透明度,提升采购的公平公正性,增强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性。由于政府采购具有很强社会公众性,“公平、公正、透明”是政府采购的永恒的主题。在《采购示范法》的六条目标价值中,就有“使有关采购的程序具有透明度,促使采购过程老实公平,给所有供应商和承包商以公平和平等的待遇③”等三条与此目标相关。

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原有的实现公开透明及社会参与的规定仍不能适应需要。因此,《采购示范法》修订中,增强公开性、参与度及保护公平竞争仍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

第二,发挥政府采购的功能作用,促进社会和经济政策目标实施。

在《采购示范法》的六条目标价值中可以看出,采购的政策功能并没有纳入立法目标之中。但是,鉴于政府活动对于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日益加深,以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注重发挥采购功能作用的事实,委员会决定在新规则的修订中,讨论并增加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作用的相关内容。

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是通过其特殊的作用能力实现的,可以通过立法手段及政府政策措施,通过确定政府采购什么、向谁采购、采购多少、如何采购等,从利益上影响供应商的行为和引导其他主体采购行为,实现对社会经济内容的调节和控制。

第三,广泛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采购技术和效率。需要说明的是,《采购示范法》是国际贸易法委员会1986年开始起草,1993年基本完成,1994年正式发布的。

委员会认为,高效和可靠的电子采购系统需要在电子安全性、保密性和真实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方面有适当的控制措施,在这方面需要制订特殊的规则和标准,并确立重点解决以下问题:电子采购法律认可;电子通信手段的类型和内容;电子通信与“纸质通信”在法律上的“功能等同”;电子采购的法律效力,包括电子信息发布、电子信息提交、电子签字、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电子采购的“普及标准”,规定必须使用较大众性和普及性的电子通信手段,以防止采购实体利用电子通信的技术标准和措施,在采购中形成部分供应商准入性障碍,从而形成对潜在供应商的歧视和排斥。

“委员会希望通过增订电子政府采购的条款,实现从法律角度保持电子政府采购的确定性、真实性、完整性、可检索性和保密性,并确保发送和接收系统的相互兼容性”④。

第四,增订和修改采购方式与方法。政府采购的科学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方式设计与规范。委员会鉴于欧盟和世界大多数国家近十年来新型采购方式的实践,拟对采购方式进行增订和补充。在新增采购方式方面,决定主要增加“框架协议”采购与“电子反向拍卖”方式的内容与法律规范。

所谓框架协议采购,是指采购方通过招标或谈判的方式,一次性与供应商签订提供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协议。协议确定在固定期限内(如一年)供应商不定期不定量按协议规定的条件多次分散提供货物和服务。

“电子反向拍卖”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简单地理解就是电子“拍买”,与一般“拍卖”相反,不是一个卖家,众多买家,高价竞卖。而是一个买家,众多卖家,购买者以低价竞买。由于没有“拍买”一词,人们将采购竞价称为“反向拍卖”,我国称之网上竞价采购。

第五、制度设计与表述更加明确规范。

除以上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以外,委员会还提出了其他多种需要考虑的趋势和修订的内容。包括服务采购中如何根据服务的类型和相关情况,对每种方法使用的条件和选择原因制订指导性意见,如何选择替代采购方式,如何增加社会的参与及对于政府公共采购的监督与管理等重要内容。

三、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设的借鉴与完善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大多起源于18世纪,至今走过了200多年历程。联合国《采购示范法》也正在总结各国经验的基础上起草制定的,因此最具有国际代表性。

相形之下,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设起步较晚。

《政府采购法》的颁布在我国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我国政府采购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但是,由于政府采购本身的复杂性,加上理论总结不足、实践经验缺乏,所以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不可能一开始就十分完善。

同时,我国还面临着即将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商务部已经明确承诺2007年12月前正式拿出第一份加《政府采购协议》的清单)的紧迫问题,我国政府采购国际化趋势已不可逆转。因此,以联合国政府制度完善为代表的新趋势,对于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显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政府采购在制度设计、操作实施、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同样需要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需要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采购方式,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同时,制度建设也应该更加注重完整性、系统性和准确性,使制度便于操作、执行和控制,真正实现政府采购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注释:①《贸易法委员会货物、工程、服务采购示范法》立法说明。

②《贸易法委员会货物、工程、服务采购示范法》序言

③《贸易法委员会货物、工程、服务采购示范法》序言

中国政府采购趋势 篇4

电子元器件供应与采购习惯趋势分析刘杰博士:谢谢李先生,特别是台湾方言讲零组件,以后发展组件的概念将会更突出。我们今天下午最后一个发言是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有关采购行为的一个调 查。我在这里把我们主要的研究发现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过去在集成电路做过比较的分析,我们电子元件做的比较少,所以这次我们做了一下。

我们这个调查主要是去研究一下大家对供应商的选择是什么样的标准,对国内的供应商和国际的供应商的情况做一些分析。一方面我们帮助电子元件需求一方,就是 设计工程师采购工程师跟我们分享一下采购的经验,不单单是价钱。另外一方面我也非常想帮助电子元件的制造商在制定市场策略的时候有一些帮助。我想了解一下 这里有多少是来自于电子元件制造商的?来自分销商的呢?来自整机厂的呢?

我们这是一个采购需求的调查,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设计工程师采购工程师去改善采购的效率。我们所有的元件问卷来自于制造商比较多,然后研发工程师占一半,采 购占四分之一,还有生产管理这样一些环节。从大家从事的产品来看,有一半是3C的产品,然后有二分之一是高新技术产品,这些人对价钱不是特别敏感。我们做 高新产品的多一些。我们基本的问题就是你在过去12个月里面跟哪些电子元件公司采购产品。第一个在我们八个要素里面,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和技术支持是得分比 较高的,供应商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组合满意度给的分数是最低的,在这五类公司里面做连接器的平均得分高,我们有一个完整的报告,等一下我这个讲演结束以 后,我们会有一个领军企业的颁奖活动,为了感谢大家我们有一个精密演讲报告的研究结束会发给大家。

接下来我们看一组数据,一个我们问说,你们公司采购决策,那么是哪一些人参与决策?我把结果说一下。总经理和采购员一起决策,总经理和设计口决策,还有设 计口单独决策,这两组数据比较,通过设计口和总经理决策的占四成,总经理和采购一起决策占到27%,而总经理和设计工程师的决策是28%。第二个就是在选 择合格供应商的问题说,我们发现分销商在里面的比例,如果一个产品有三分之二是通过分销商买的,我们这次调查发现还是蛮符合国际的惯例。透过分销商采购,各位作为原厂在推广过程中授权分销商受的效果更大一些。有关问到你喜欢跟国际公司买东西,还是喜欢跟本地公司买公司,大概60%的人说要么跟国际的厂商买 或者跟本地公司买。进口的比例也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有60%的产品是透过进口的产品。

我们最关心的一些服务,我们把八个要素合在一起,本地的供应能力和和本土化程度是最高的,我们在设计本土化程度这个概念上有一点模糊,再一个就是品牌知名 度这个事情,其实是以公司总体的,所以大家特别想知道的你到底有多少产品让我买,是不是我所有的电路保护的方案都可以在这里买,这个跟品牌关联的,所以比 较低。在我们电子元件里面谁是第一位,我们确实要分析一下。因为我们也去问过日系的两个大公司,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我自己以前做集成电路做了10多年,最近一年多在做电子元件。这是我们得分的情况,这是一个日本公司的得分情况,这是一个半导体公司的得分情况,台湾的公司技术的组合,特别是产品的性价比。我 们经常说台湾的产品质量不错,性价比也高,这个我们也在进一步的分析。更有趣的是本地的公司,我们经常本地的公司说我要做就做性价比高的,本地的性价比稍 微低一点,但是本地的公司品牌知名度反而比较高,我想这和政府的支持有关系。我们使用的一些要素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机电产品的性价比是很高的,技术支持也是,专业领域公司得分是最高的。基本上的趋势都是这样的。对产品的质量,技 术领先性等等,我们还有一些操作图表在我们报告里面都有反映。这是产品组合,从实际来看有些本地公司在产品组合方面得分是比国际公司高。我们把五大类产品 的满意总体得分加在一起,其中

电子元件技术网()

机电产品是得分最高的,接下来是模块电源和电池,我们取得数据全部是通过网上问卷,没有进行电话采访,全部是网上的调查。这 是机电产品的8个要素得分情况。这是海内海外的分立半导体平均得分比较的,从品牌知名度来看国内的公司是超过了海外的公司。

我们这里是把我们分析报告跟大家做的一些分享,在我们这个研究报告里面机电产品得分是平均比较高的。接下来我们在一号馆有颁奖典礼,等一下你们可以把你们 公司的名字告诉我,我可以去数据库里面帮你查看一下八个要素的平均得分情况。

谢谢大家!

杜尧生:欢迎参加这个基础研讨会,也感谢各位同仁,我们老朋友,新朋友来参加这个会议,我是来自 Littelfuse的杜尧生。

今天主要讲的是电路保护,包括静电,防雷技术的方案,以及Littelfuse新的产品在各种方案推广使用中的情况。

说到电路保护,Littelfuse是一家提出整个电路保护领域解决方案,以及生产元器件的公司。它主要做器件类的保护,方案里面器件怎么去使 用,器件怎么在电路中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保护一个是过压保护,一个是过流保护。过压保护是电压的变化,我们看到这个波形就是电压的损变,静电、雷击表现都 超过我们的承受值,需要把这个电压限定在我们可以接受的安全范围之内。通常前面是保护器件,保护器件就像设备闸一样,把这个波形抑制到一个我们能够接受的 范围。最终的目的是把这个电压降下来,降电压有两种方式,Littelfuse是科瑞迪瓦依斯,一个是科瑞迪德阿斯,把电压降到一个安全范围之内,并且不 能跌落,只是把电压钳在某一个值,另外一个科瓦德,以电连的形式把电压和能量泄放掉,前面是闸流式,像水闸一样,根据不同的信号有不同的应用。

本次电路保护与电磁兼容研讨会的主办方 中国电子展()、电子元件技术网()和我爱方案网()谢谢!而下面我们来说说电压,说到电压就要讲到波形,通常我们按照IEC标准来做,所有器件的特性研发设计也都是根据这些特定的波形,比如8*20的波 形,8*20设定一个上升时间,根据这个指定时间,我们可以设到11天,11天在通讯里用的是比较宽的波形,当然这个波压最终有电流的波形,也有电压的波 形。

最大的能量我们希望在哪里呢?半周期的能量能够最大可能的泄放,顶峰值能抑制,以电流、热的形式把它泄放掉,这就是保护器件能够起到的一个作 用。因为82 微米感应流波形的特色,82是感应雷电的波形。还有11天可能在通讯里面出现的波形,这个波形针对不同的器件来满足它不同的特性。我们按照

IEC61000-4-2标准,实际上我们可以观察这个器件,它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提升到一个比较大的值上,另外它有第二个波冲下来,从这个波形里面我们 看它的能量点,它第一个波形的电流值实际是30纳米,一直到60纳米。

通常八千伏、15千伏,这两种放电模式是根据人体的模型定义出来的,人体的模型可能不是直接感应,但是示波器可以牢牢抓住静电的波形。它对静电 的敏感,因为以前对静电整个器件在敏感等级上有一些不同的要求。比如我们最常用的八千伏,或者15千伏的要求,因为这种情况是经常出现,比如你的手机装在 口袋里面,特别到北方去,无时无刻不会受到静电的影响,从口袋把手机掏出来“啪”的一声手机就坏了。最后的静电反映在客观上,我们用量化来看静电的波

中国地震局政府采购规程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局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明确政府采购工作程序,根据《中国地震局政府采购管理细则》,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 中国地震局机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和各直属单位(以下简称采购单位)实施政府采购活动适用本规程。

第三条 采购单位实施政府采购的程序包括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实施计划、确定政府采购采购方式、确定采购文件、施行采购、确定中标供应商、签订合同、验收、采购资金支付和文件管理等工作过程。

第二章 政府采购预算

第四条 政府采购预算,是反映采购单位政府采购项目及资金的计划,是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

第五条 采购单位上报“二上”部门预算时,应同时组织编制本单位政府采购预算。根据财政部“二下”政府采购预算批复,组织开展本单位政府采购活动。

第六条 政府采购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再调整。

确需调整或追加政府采购预算的,采购单位应当在实施采购前30日内,将调整后的政府采购预算经中国地震局审核后,报财政部备案。

第三章 政府采购实施计划

第七条 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是政府采购预算的具体实施方案,也是政府采购执行和考核的依据。政府采购实施计划主要内容包括采购货物、工程及服务的名称、采购预算、数量、资金来源、交货(工)时间、技术指标和服务要求等。

第八条 采购单位收到部门预算批复后,应将细化的政府采购项目,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组织编制本单位政府采购实施计划。采购单位应于收到部门预算批复后25日内,将本单位的政府采购实施计划上报中国地震局。

第九条 中国地震局负责组织编制中国地震局政府采购实施计划,将政府采购实施计划上报财政部,并分别抄送相应的政府采购机构及委托其实施。

第十条 中国地震局政府采购实施计划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再调整。确需调整的,采购单位应在采购活动前30日内,将变更的文件报中国地震局,文件包括:

(一)调整理由:采购项目调整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二)调整的内容:预算、数量、技术指标等;

(三)调整前后比较:调整前后在目标、预算、数量、技术指标、质量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第十一条 采购单位可于每年10月底之前将本单位调整或增加的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报送中国地震局。

第四章 政府采购方式确定

第十二条 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机构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三种组织形式。

第十三条 达到公开招标标准以上的采购项目,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公开招标标准以下的采购项目,应当依法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或单一来源方式采购。

第十四条 集中采购机构采购中采用协议供货、定点采购的,由采购单位按照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规定的程序执行。

属于集中采购机构采购、达到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规定的公开招标限额以上的,应委托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组织公开招标。

第十五条 采购单位委托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承担招标工作的,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签订委托协议,协商确定委托事项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六条 部门集中采购项目的实施由采购单位择优选取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地震政府采购中心或入围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经中国地震局同意后单位委托其实施。因特殊情况确需自行采购的,应当按程序审批。

第十七条 采购单位委托地震政府采购中心或入围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承担招标工作的,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签订委托协议,协商确定委托事项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八条 分散采购项目由采购单位自行负责实施。

第十九条 采购单位因特殊情况需要自行采购属于集中采购项目的,应事前提出书面申请和说明理由,报中国地震局审批后实施。

第二十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由采购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理由,经中国地震局审核,报财政部批准后实施采购:

(一)应当采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因情况特殊需要采用其他采购方式的;

(二)公开招标中实质性响应的供应商不足3家造成废标,需要采用其他采购方式的;

(三)因特殊原因需采购进口国外产品的;

(四)其他需报中国地震局审核同意的特殊情况。

第五章 采购文件确定

第二十一条 采购单位负责提出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技术要求的编写程序:

(一)项目实施部门根据项目设计和市场产品状况,负责起草招标文件技术要求;

(二)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审定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对于重大的、技术复杂的项目,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必要时,可聘请熟悉该领域技术状况的社会专家参加论证。

第二十二条 招标文件商务部分由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会同采购单位进行编制。

第二十三条 对于重大、技术复杂或者对技术指标意见不一致的采购项目,应当举行项目论证会,论证内容包括采购项目的商务要求、技术指标和评分细则等。

第二十四条 采购文件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限制供应商公平竞争或以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待遇,不得以任何方式指定品牌和供应商。采购单位提出限制性条款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应予以修正。

第二十五条 招标文件已经确定,原则上不得变更;确需变更的,应重新履行审定程序。除招标采购方式外,其他采购方式的采购文件参照招标文件确认程序。

第六章 施行采购

第二十六条 采购单位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实施计划中确定的采购范围和方式组织采购活动。

第二十七条 实行招标采购方式的,应当按《政府采购法》和《招投标法》等有关法律、规章规定的程序及要求,编制标书、刊登公告或发投标邀请、接收投标、组织开标、评标和定标。

第二十八条 采购文件编制完成后,应经采购单位签字并盖章确认,由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在指定媒体上公告。

第二十九条 邀请招标项目,招标文件经采购单位确认后,由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负责按规定在指定媒体上发布资格预审公告,期限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公告期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由专家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单,由采购单位和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共同从评审合格的供应商中随机确定5家以上(含5家)入围供应商。

第三十条 因特殊情况需要缩短采购公告期限的,由采购单位提出申请,经中国地震局审核报财政部审批后实施。

第三十一条 公开招标、邀请招标采购项目,采购单位因特殊情况需对已经公布的招标文件作必要的澄清或更正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15天前提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发布更正公告并通知潜在供应商。超过规定期限的,采购项目的开标时间应当向后顺延。

第三十二条 采购代理机构应于评审活动开始前1个工作日,按照财政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随机抽取评标专家,专家不得少于评审或谈判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采购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应监督评标专家的抽取过程。

经抽取,专家库不能满足需要的,可以另行选取专家,但应当在评审工作结束后10日内,将评审专家名单报财政部。

第三十三条 采购单位需要派代表参加评审的,应当向被委托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出具推荐函,同时报中国地震局备案。推荐函须加盖公章,内容应当包括采购项目名称、被推荐人姓名和职务等。

项目主管人员和行政监督管理人员不得作为专家参加评标。第三十四条 重大、技术复杂的采购项目,采购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应对评审全过程进行监督。

第三十五条 公开招标、邀请招标采购项目,应当按照预先公告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开标。开标由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主持,采购人、供应商和有关方面应派代表参加。

第三十六条 公开招标、邀请招标采购项目开标时,应当由供应商或者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也可以由采购单位委托的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经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众拆封,宣读投标供应商名称、投标价格、价格折扣、招标文件允许提供的备选投标方案和投标文件的其他主要内容。

第三十七条 公开招标、邀请招标采购项目,采购单位对采购项目设有拦标价的,应在供应商提交投标文件的同时密封提交拦标价,拦标价应当加盖采购单位公章。

第三十八条 公开招标、邀请招标采购项目,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应安排各评标委员会成员单独评标,采购单位派出的非评标人员不得参加评标,并应当退出评标现场,但纪检监察人员除外。

第三十九条 采购单位需要对采购需求和项目背景进行一般性陈述的,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注明;需要进行特别陈述的,应当提供文字说明并由负责人签字,加盖采购单位公章,由采购单位代表在评审或谈判活动开始前提交评标委员会宣读并作为业务资料存档。

第四十条 竞争性谈判项目采购的,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成立谈判小组。谈判小组由采购单位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3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二)制定谈判文件。谈判文件应当明确谈判程序、谈判内容、合同草案的条款以及评定成交的标准等事项。

(三)确定邀请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名单。谈判小组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不少于3家的供应商参加谈判,并向其提供谈判文件。

(四)谈判。谈判小组所有成员集中与单一供应商分别进行谈判。在谈判中,谈判的任何一方不得透露与谈判有关的其他供应商的技术资料、价格和其他信息。谈判文件有实质性变动的,谈判小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

谈判小组根据谈判文件规定确定谈判结果。

第四十一条 采取询价方式采购的,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成立询价小组。询价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3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询价小组应当对采购项目的价格构成和评定成交的标准等事项作出规定。

(二)确定被询价的供应商名单。询价小组根据采购需求,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不少于3家的供应商,并向其发出询价通知书让其报价。

(三)询价。询价小组要求被询价的供应商一次报出不得更改的价格。询价小组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确定询价结果。第四十二条 采取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的,采购人与供应商应当遵循本规程规定的原则,在保证采购项目质量和双方商定合理价格的基础上进行采购。

第七章 确定中标供应商

第四十三条 评审结束后,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将评审报告送采购单位,采购单位应当在收到评审报告5个工作日内予以确认。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负责按照评标委员会确定的采购结果,在指定媒体上发布中标公告,并向中标供应商发出中标通知书,向未中标供应商发出未中标通知书。

第四十四条 采购项目废标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按规定发布公告,并根据有关规定重新确定采购方式后组织采购。

第四十五条 采取竞争性谈判、询价和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的,采购单位根据谈判小组确定的结果,向中标供应商发出中标通知书,同时向未中标供应商发出未中标通知书。

第八章 签订合同

第四十六条 采购单位应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与中标供应商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第四十七条 采购合同应当使用财政部监制的政府采购格式合同文本,由采购单位根据招投标文件和商务谈判结果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第四十八条 政府采购合同的必备条款包括: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合同通用条款与专用条款、合同标的质量及数量、合同金额、交货(工)时间及地点、验收、资金支付、违约处理、合同附件、中标通知书等。

第四十九条 政府采购合同应采用中文简体字,产品技术说明中若有其他文字表述的应译成中文,专用字母、词和词组应提供中文注解。

第五十条 政府采购合同中所使用的计量单位,除招标文件有特殊要求外,均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计量单位。

第五十一条 政府采购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合同正文统一采用A4复印纸。

第五十二条 集中采购机构采购中属于协议供货、定点采购的采购项目,采购单位应按照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规定的政府采购合同格式签订。

第五十三条 政府采购合同应由双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或经其正式授权的委托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或合同专用章),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或招标文件规定的合同生效条件达成时生效。

第五十四条 政府采购合同(包括追加或补充合同)一式四份,采购单位保存2份、供应商1份。达到财政部备案要求的政府采购合同,采购单位在合同签订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上报,由中国地震局报财政部备案1份。

第五十五条 政府采购合同履行中,采购单位需追加与合同标的相同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在不改变合同其他条款的前提下,可与供应商签订补充合同,但所有补充合同的采购金额不得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百分之十。

第九章 验 收

第五十六条 采购单位根据采购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负责对供应商所提供的货物、工程和服务进行验收,采购单位认为必要时可邀请国家权威检测机构进行验收。

第五十七条 供应商按合同约定将货物交采购单位清点无误,并调试合格后,向采购单位申请验收。

第五十八条 验收过程中,采购单位应要求供应商派员到现场当面进行验收,并签署验收证明,作为双方确定责任的依据。

第五十九条 采购单位验收人员应具备与采购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应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参加验收。

第六十条 按规定邀请经对方认可的国家法定质量检测机构进行验收时,验收费用由邀请方承担,验收完成后由法定质量检测机构出具验收报告及相关证书。

第六十一条 如验收标的规格、配臵高于招标文件对采购项目质量、技术性能的要求,在不增加采购资金的条件下,按履约合格验收。

第六十二条 货物验收合格后,由采购单位负责收取发票,并按要求填写货物验收单,签署验收人姓名并加盖采购单位和供应商公章。

第六十三条 货物验收单是实施政府集中采购的有效凭证,应和发票一起入帐,作为财务部门的付款凭证和国有资产管理的登记入帐凭证以及审计检查的依据。

第六十四条 采购单位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货物数量、规格等与合同要求不符或有表面瑕疵时,应当面提出,并签署书面形式证明;对质量、技术等问题有异议时,应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提出。

第六十五条 采购单位与供应商之间就验收合格与否产生分歧的,应邀请国家法定质量检测机构重新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由此所发生的费用,由责任方支付。

第六十六条 采购单位在供应商按合同规定交货或安装、调试后,无正当理由而拖延接收、验收或拒绝接收、验收的,应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供应商的直接损失。

第十章 采购资金支付

第六十七条 合同签订后,采购单位应按照招标文件或商务谈判的结果向供应商收取不少于合同总额10%履约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的期限一般至合同履约结束。

第六十八条 采购单位收到供应商履约保证金后,应按合同约定,及时向供应商支付合同约定的款项。供应商完成其合同义务包括任何保证义务,采购单位应在质量保证期结束后于10日内,将合同履约保证金无息退还供应商。

第六十九条 纳入协议供货、定点采购的具体采购项目,采购单位按合同约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

第十一章 招标文件管理

第七十条 采购单位、地震政府采购中心应对每项采购活动的招标文件应妥善保管,不得伪造、变造隐匿或者销毁。入围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在采购活动结束后30日内,应将采购相关文件交地震政府采购中心归档。

第七十一条 招标文件的保存期限为从采购结束之日起至少保存15年。第七十二条 招标文件包括采购活动记录、采购预算、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标准、评估报告、定标文件、合同文本、验收证明、质疑答复、投诉处理决定及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七十三条 供应商的质疑由采购单位和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负责答复。对供应商提出的询问或质疑,按照财政部供应商询问、质疑处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十四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收到供应商的质疑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质疑供应商和其他有关供应商;采购单位提出的采购项目的商务要求、技术指标和评分细则存在倾向性和排斥性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中国超市的发展趋势 篇6

在成为WTO成员以后,我国的超级市场在应对国内竞争的同时,将面临来自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巨头激烈的国际竞争。分析国外超级市场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超级市场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超市发展的最新动向和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业态多元化

目前,我国超市业态类型已经由原来千店一面逐渐分化出不同种类型,其中包括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

此外,我国连锁超市的业态类型不断推陈出新,除以食品、小百货为主的综合性超市外,专业性的超市如家具超市、日杂土产超市、家电超市、电脑超市、建材超市、文化超市等也相继兴起。

预计今后的业态将进一步细分为:以生鲜食品超市作为基本生活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大型综合超市作为消费需求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仓储式商场作为小型商店、集团采购作为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便利店作为服务满足型主力业态;以专业、专卖店作为差异化个性需求满足型主力业态。

经营规模化

随着超市行业的发展,超市的经营规模正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连锁超市公司的总体规模急剧上升;另一方面超市的单店面积也在不断扩大。通过连锁经营发挥规模效益是超市发展制胜的重要秘诀。作为薄利多销的超市更是要突出规模效益,而实现超级市场规模效益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开展连锁经营。自从特许连锁经营开始被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公司采用以来,超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效率高、规模化、购物环境舒适的超级市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连锁超市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主流业态。

市场定位差别化

在国外,不同形式商店的特点非常鲜明,在价格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而国内很多大型超市正在突破以食品为主的传统格局,经营品种日益多样化,食品结构也比以前更加合理。今后中国超市的发展也会不断明确各种超市业态本身的市场定位,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局面将会远去。市场导向作用在各超市企业将有所加强,成熟的超市企业在进一步拓展经营规模时,将不断细分市场,找准市场定位。在居民区内的连锁超市就要在“鲜”字上多做文章,并不断增添新品,淘汰滞销品,开发绿色商品。便利店空间小,价格上无优势,应在“便”字上下功夫。

自有品牌系列化

建立和发展自有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是大型连锁超市发展的一个明显的趋势。自有品牌商品目前有两部分:一是自产,二是定牌。自产商品主要是投入小、销量大、周期短的产品。定牌商品发展迅速、潜力大。生产定牌产品的企业可不负责销售、广告,只管以销定产。自有品牌无论淡旺季,都可充分满足市场供应。而且可以利用无形的附加值与形象创造品牌

商品,比起同类产品,更能激发购物者的忠诚度,并会使超市的规模化发展呈现出纵向化发展优势,为公司带来更多利润。

在超市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经营环境中,要想达到既能降低进货销售成本,又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商品之目的,开发和经营自有品牌的商品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自有品牌具有风格独特、价格低廉、统一设计、统一货源、统一价格等优势,可以形成系列产品。

生鲜食品主打化

目前,我国超市的商品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生鲜食品经营的比重亦呈逐步上升势头。生鲜品经营成为超市利润的主要来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主体的需求也不断改变,对生鲜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以经营鲜活商品、食品等为主的中型超市业态,将成为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购物好去处,并进一步与大型综合超市和部分餐饮业形成竞争态势。因而,在超市经营中,生鲜品是超市业发展的一个新生点。

中外资超市同台竞技

中国加入WTO后,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一批国际连锁超市巨头更是加快了在中国内地扩张的速度。像联华、华联等超市从“洋超市”那里学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又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良,更适应当地人的口味。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商战,本土连锁商业企业不断合并,实战能力已有很大提高。这表明,未来的中国,内外资超市将同台竞技,使用各自的制胜法宝。

兼并与上市势在必然

流通领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时间最早且开放力度最大的行业之一。到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中外竞争的特点转向连锁企业之间的收购和兼并。

让代表现代流通产业的连锁超市公司上市,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解决发展资金,同时建立连锁超市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现代商业企业形象,建立专家化和职业化的经营管理队伍,全面提升中国连锁超市公司的竞争力,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投资主体多元化

超级市场因其较低的壁垒和独特的时空优势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投资主体结构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我国零售业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和私营的超市所占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流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到位和经营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化,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成分的超市公司诞生,各种所有制超市经营的竞争更加激烈。

物流配送中心快速发展

随着超市的发展,物流配送中心显得越来越重要,配送中心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源泉之一。超市对配送服务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建配送中心,即超市经营的所有商品全部由自己的配送中心配送;另一种模式是内外配送服务并用,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但是也使用第三方的配送服务,一般事关企业秘密的运输由自己做,但是需要专业的配送时,就委托第三方来做,因为第三方物流既专业又节约成本。

专业的物流配送中心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将极大地提高超市运营效率,因此,配送中心的建立和蓬勃发展将是超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之一。

油田物资采购价格趋势分析探讨 篇7

关键词:物资采购,价格,趋势,分析

众所周知, 物资管理就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对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而物资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物资进行有效管理, 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加速资金周转, 进而促进企业盈利,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物资管理, 包括物资计划制订、物资采购、物资使用和物资储备等几个重要环节, 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影响,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将对企业的物资供应链造成不良影响。

尤其是物资采购环节更是重中之重, 物资采购的质量、数量、价格及采购周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 如果能准确预测物资价格走向趋势, 即当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所采购物资价格要上升并且上升幅度较大时, 采购部门应该加快签订采购合同步伐, 以当前较低的市场价成交, 适当多采购或约定从目前到未来一段时间, 一次定价, 根据需要分批采购, 规避了涨价风险, 为企业降低了费用支出;反之, 当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所采购物资价格要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较大时, 采购部门应该一方面延缓签订采购合同, 另一方面减少采购数量, 采购量仅仅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所用即可, 等过一段时间, 价格降下来后再根据需要来采购, 这样也有效的减少所采购的物资由于降价所带来的损失。

价格是供给与需求双方力量均衡的体现, 当需求方力量大于供给方力量, 供不应求, 表现出价格上涨, 直到双方力量达到平衡, 价格稳定下来;当供给方力量大于需求方力量, 供大于求, 表现出价格下跌, 直到双方力量再一次达到平衡, 价格就稳定下来。

理论上如此, 实践操作上难度很大, 如何预测、采用哪些分析工具、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是预测准确与否的关键。首先, 收集相关信息资料, 界定供需双方在市场角逐过程中力量轻重, 当供方和需方都是市场中群体的一分子, 无法左右市场价格, 通常按照市场价格成交;当某一方为垄断者, 对价格影响有利于垄断者方面;当双方皆为垄断方, 取决于双方谈判水平和议价能力。

一、当供方力量不变时, 需求方一些因素变化对所采购物资价格的影响

1、收入对采购物品价格的影响。

需求方收入普遍增加, 采购资金充沛, 物资可支出增加, 需求方力量大于供应方, 物资的价格上涨;反之, 需求方收入普遍降低, 资金紧张, 物资可支出减少, 供应方力量大于需求方, 物资的价格下降。

2、相关物品的价格对采购物品价格的影响。

相关物品包括互补品和替代品, 替代品是那些经常相互替代使用的成对物品, 例如电影票和录像带租赁、毛衣和长袖衫等, 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会引起该物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互补品是那些经常使用的成对物品, 例如汽油和汽车、电脑和软件等, 当物品价格下降会引互补品起也下降, 反之, 当物品价格上升会引起互补品跟着上升。

3、嗜好对采购物品价格的影响。

决定个体需求最明显因素是个体的嗜好, 个体会对所喜欢的物品多购买, 如果群体对一物品产生嗜好, 会加大该物品购买力度, 需求方力量大于供给方力量, 打破原先供需平衡, 该物品价格是上涨趋势。

4、预期对采购物品价格的影响。

对未来的预期也会影响对所采购物品的需求和价格, 预期明天所采购物资的价格会下降, 你当然不会愿意以今天的价格去购买, 持币观望者较多, 行动者较少, 物品价格是下降趋势。另外, 如果你预期下阶段群体会赚到更多收入, 就会用当前更多收入去购买所需物品, 该物品价格是上涨趋势。

5、买者的数量对采购物品价格的影响。

市场需求取决于所有决定买者个体需求的因素, 包括买者的收入、嗜好、预期和相关物品的价格, 另外市场需求还取决于买者的数量, 对所采购物品买者数量增加, 需求量增加, 反映出该物品价格是上涨趋势。

二、当需方力量不变时, 供给方一些因素变化对所采购物资价格的影响

1、生产企业投入价格对采购物品价格的影响。

生产各方投入价格普遍上升, 生产出该物品成本上升, 部分生产企业会出现亏损会减少该物品的生产或者停止该物品的生产, 市场上该物品供应量就会减少, 反映出价格是上涨趋势;反之, 生产各方投入价格普遍下降, 生产出该物品成本降低, 原有生产企业会加大生产量, 生产成本降低出现高利润会吸引新的厂家加入生产该物品, 该物品供应量大大增加, 供大于求, 反映出价格是下降趋势。

2、技术发展对采购物品价格的影响。

生产技术的提高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利润增加, 生产企业会加大生产量, 生产供应量增加, 生产出来物品反映出价格是下降趋势。

3、预期对采购物品价格的影响。

生产企业如果预期未来物品的价格会上升, 企业会把生产出来的一些物品储存起来, 减少当前市场供给, 物品反映出价格是上涨趋势。

4、卖者的数量对采购物品价格的影响。

如果所采购物品生产利润可观, 会吸引更多生产厂家来生产, 市场上该物品供应数量就会增加, 反映出该物品价格是下降趋势;反之, 如果该物品生产利润微薄, 生产成本过高的企业会停止生产该物品, 市场该物品供应数量就会减少, 市场出现供不应求, 反映出该物品价格是上升趋势。

三、供求双方因素变化对采购物品价格的影响

由唯物辩证法我们知道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不能孤立隔开某一方来判断解决问题, 我们要预测采购物品的价格走向趋势, 加大供求双方信息收集力度, 科学、合理对信息加工整理, 对供求双方力量关系详细的对比, 判断哪一方先打破力量平衡, 就会预测出基本的价格走向趋势。

要想准确预测出所采购物资价格走向趋势, 除具备物资管理专业知识外, 还需具备经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知识了解、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积累等;对所需信息的收集是否全面、处理和分析方法正确与否都影响到对价格走向的判断, 因此, 物资采购部门人员一方面不断学习相关知识, 另一方面加强经验的积累,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把握所采购物资价格走向, 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分析政府会计核算及发展趋势 篇8

摘 要 政府会计核算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会计核算基础。本文将针对我国政府会计核算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国际政府会计核算的改革模式和改革经验的借鉴,探索适合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方向,从而浅析中国政府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政府会计 核算基础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一、政府会计核算的含义

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总称为政府会计。政府会计是指反映核算和监督政府单位以及其构成实体在使用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过程中财务收支活动的会计管理体系。政府会计把所有政府单位以及政府构成实体作为一个财务报告主体来看,全面系统地反映其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业绩、资金运用活动。

二、目前政府会计核算的主要方式及其优劣

长久以来政府会计核算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的优点是会计核算简单,提供的会计信息便于理解,数据处理成本低,对于确保政府行为的合规性是非常有利的。然而,目前收付实现制只能体现政府当期现金的收付情况,对其受托责任进行评价则不太到位,无法准确地揭示政府的财政状况,更加无法做到全面地客观地评价管理者的工作绩效。以下是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的几个主要缺陷:

(一)无法全面和真实的反映政府财务信息

1.无法准确核算当期财政收入

实行收付实现制,一方面常常会高估当期的财政收入,把并不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资金误认为当期财政收入,以提高政绩;另一方面也容易低估当期的财政收入,没有把本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资金计入当期财政收入,以至于个别人将其挪作他用谋取非法的个人私利。倘若低估了当期财政支出,则会虚增可供支配的国家财力资源,对国家各个年度的预算编制十分不利,政府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耗费得不到真实准确地反映,以致于不能准确的核算成本和费用,无法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因此造成了会计信息不真实。

2.财政风险得不到有效防范,隐形负债增加

隐形债务是指那些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收付实现制的当期收入和支出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的依据,在此前提下,政府支出只包含了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那一部分,却没有包含隐性负债。因此,政府的财务状况得不到真实的反映,对政府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十分不利,也为财政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埋下了隐患。

(二)政府会计受托责任的评价受到不良影响

采用收付实现制,无法真实的在收付实现制报表中体现政府所拥有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政府行政能力方面的各种资源无法被政府财政预算信息的使用者真实地了解,因此无法对政府财务收入和费用进行配比,难以将财务状况和财务绩效的真实情况呈现出来,大大降低了财务报告的可信性。收付实现制作所反映的会计责任狭窄,无法提供广泛的财务信息,信息使用者对资产和负债的信息要求无法得到满足,无法准确了解政府持有的资产消耗、实物交易和欠款等各项的情况。

(三)导致资源利用率低和政府绩效管理水平低

收付实现制下忽略了各部门运转过程中对现有资源的耗费,不能有效监督资产运行,对各部门资产运行状况无法做出相应的评价,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流失和浪费。同时,政府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不清晰,因为政府财政人员不需要为巨大开支提供其成果证明,政府部门的工作绩效得不到有效体现。

三、政府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掀起的的政府会计改革将政府会计核算制度由收付实现制逐渐改为权责发生制。这一重大改革初步阶段已初见成效。权责发生制的实施,改善了以往会计体系不足以满足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提供相关财务会计信息不及时等缺陷,从而更好地反映了政府的受托责任,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如何根据中国政府会计基础的实际情况将权责发生制更好的引进和运用呢?通过对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深度和范围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将其引进进程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渐进式引入型

1.分步推进式

分步推行式也叫做次强式权责发生制,它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以收付实现制为辅。其中,加拿大是最典型的代表国家,从政府财务报告的权责发生制开始,然后深入到政府预算中应用的权责发生制,提出以财务信息战略,将政府会计的责任框架进一步改进。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具体做法是:只有那些可以为偿付政府债务或未来运营活动提供现金的金融性资产可以得到确认,而那些不产生现金的实物资产以及预付费用等,不作资本化处理。

2.逐渐扩展式

弱式权责发生制就是所谓的逐渐扩展模式,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在部分政府会计科目中采用权责发生制来核算,然后再逐渐推广到所有的会计科目中。此模式最主要的代表国家是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期,美国已经渐渐地采用权责发生制来处理一些政府财务项目。

(二)全面引入型

全面引入型是指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预算执行单位的会计处理,以权责发生制为政府财务报告为基础,按权责发生制基础编制政府预算。首先,在会计报告和预算编制中采用同样的确认基础,使预算信息和会计信息保持一致,有利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比较和控制。其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反映政府运营成本,成本与绩效目标有机结合,大大促进了政府会计的绩效管理。最后,资产与负债的变化可以在预算中反映出来,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清醒地认识政府决策的长期影响。

四、结语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之路还很长,根据中国国情,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的最佳方式是分步推进式。在不断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做到统筹兼顾,逐步建立统一和具有指导性的准则,完善相应的监督体系与法律制度,培养一支政府改革所需要的优秀的财会队伍,严格执行相关改革政策,为政府会计核算的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宋玉清.我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改革的方向——权责发生制.企业论坛.2009(6).

[2]王雍君.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陈丙,孙甲奎,陈三川.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若干思考.财会月刊.2008(6).

上一篇:四防安全工作责任状下一篇:《遗嘱公证细则》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