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文明之花绚丽绽放(通用15篇)
——观《龙顶山矿新春晚会》有感
李 晋 红
忙忙碌碌的生活,在正月新春这几天,暂告一小段。闲暇之余,偶尔打开电视,浏览一番。高平电视台上演的一台精彩的职工文艺晚会,吸引了我的眼球,瞪大眼睛一瞅,主办单位是名不见经传的“高平市科兴集团龙顶山煤矿”。也许是同为矿山职工,不由自主的亲切感油然而生,竟然感到比春晚的节目还要精彩。虽然舞台搭在了职工餐厅,演技也稍逊一筹,灯光、舞台设计也不能同专业水平相比,但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足以令台下座无虚席的观众凝神贯注,忍俊不禁。晚会结束后虽夜已深沉,但种种迸发出的感悟和想法不断刺激着我的思维,让人回味无穷久久难以入眠……
此台晚会在节目取材上,感觉很真实,全部来自于职工的生活与工作,充满新鲜奇趣。那些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勇有谋,有爱有恨的形象,让我振奋不已,心潮澎湃。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音乐小品剧《患难五兄弟》以井下五大自然灾害为背景,用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通过人物化的形式对以前的和现在的作了比较,以前五兄弟是多么的威风,经常聚集在一起,干出一桩又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曾有多少大官因五兄弟翻身落马,丢了乌纱帽!现在却怎么也发挥不了作用,他们出谋划策,想利用职工“三违”的机会,趁机再大干一场,结果还没有兴风作浪,就被消灭的无影无踪,显示出了该矿安全技术装备精良——安装了瓦斯探头,顶板压力检测仪,运用上了监测监控、及时报警装置,应急抗灾救援反应机制做到了迅速、高效;《相女婿》节目讲述了一位母亲听说女儿的对象(毛毛)在龙顶山矿上班,就先来打听打听人品,恰逢遇上矿上召开表彰大会,受表彰的人小名全叫“毛毛”,来自生产、销售、机关各个层面,通过打听的形式,一问一答,把各个层面的先进事迹宣传了出来,他们的大名叫“龙矿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形象;《出宫》以“老佛爷”出宫游览风光,来到了龙矿为题材,通过看、听,再配以舞台上的电子大屏幕,展示了龙矿的矿容风貌,设施到位——宽阔的公路树两边,漂亮的大门名字写,上下班坐着通勤车,就餐刷卡品种全。钓鱼池、篮球场、乒乓球馆、台球馆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最后以《爱在龙矿》结尾,讲述了矿长在检查工作中,发现一名劳动模范,近期工作经常出现“三违”现象,便带领领导班子,到其家中探访,原来是母亲因病得到过全矿职工干部的捐助,现又发现父亲心脏不好,需做心脏搭桥手术,可手头紧又不好意思再向矿上张口,便利用下班时间,瞒住家人,到“货栈”背麻包赚钱为父亲治病。了解实情后,矿领导经过多方努力为其父做了手术。一方面歌颂了矿领导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员工的关心关爱之情,一方面歌颂了员工带着感恩之心工作的心态,谱写了和谐矿山新篇章。龙矿大爱无疆!观众在感动流泪的同时,感受到的是龙矿的感恩文化。整台晚会始终贯穿井下到井上,安全装备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到矿容矿貌,人员素质到企业文化,就像作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工作汇报。
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看别人想自己。我矿在文艺节目制作上还需创新思维;在精神文明宣传方面还有待于提高;在挖掘先进事迹、感动事迹方面还需深入基层,走到一线职工身边去体会他们的酸甜苦乐,提炼他们的闪光之点。我矿和龙矿相比,在产能规模、安全技术装备、人员数量素质上占有绝对优势,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投入也很大:2010年对全矿职工进行了职业素养培训教育,规范了职工的职业素养,员工文明行为和思想境界得到了规范和提升;在全矿范围内开展“每年读一本好书、每月听一堂好课”活动,全员通读《宜化文化解读》,并请专家来矿讲课、培训,不断提升全员综合素质和业务修养;狠抓职工行为养成,确定6S管理、文明用语、日常行为规范和形象标准4个方面的行为体系,全面推行了两述(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准军事化管理、班前礼仪等活动,实现了职工文明行为的普及和提升,大大提高了全员素质,提高了工作执行力。如:井下见领导主动敬礼、公共场所禁烟、电话礼仪、出入大门主动下车、主动与领导打招呼等等,这些强制性、灌输式的行为已逐渐形成职工们的日常行为准则,矿山形象得到大幅提升。
我认为:工作需要精神,士气需要鼓舞。在知名度高的企业里工作,对员工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激励,有社会地位,有荣耀感。在我们得到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需要在精神层面得到升华。建议在今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一要继续坚持学习培训,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高尚的职业道德,正确的职业理想,娴熟的职业技能,严格的职业纪律。培养起员工的责任感和对我矿的归宿感;二要多塑“典型”学“先进”,把我们以前学外“典型”改为学内“典型”。其实我们很多平凡人(职工)身上都有许多不平凡的优秀故事。学习典型要贯穿全年,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对照先进,寻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工作效率。以点带面,使大多数员工都成为先进,旨在提高我矿综合竞争力;三要加大对宣传工作资金的投入,扩大“大矿”品牌的知名度。在做好对内宣传的同时,积极通过外部书刊,电视等传播媒介不断提高我矿的知名度、信誉度,因为品牌不仅代表优秀的企业形象,更是一笔无形的巨大资产;四要开展高标准、高起点、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使员工和企业能经常性地融为一体,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出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
令人欣喜的是, 校园暴力现象已经开始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并且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探索出采取心理干预等方式, 积极纠正存在的打架斗殴、恃强凌弱、勒索钱物等校园暴力现象。本人结合我市各校心理咨询室多年来采取的心理干预实践, 总结出从心理渠道防治校园暴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以期为和谐校园构建和降低社会犯罪率尽绵薄之力。
一、切实加强校园暴力心理安全教育
校园暴力的成因是复杂的, 形成的过程也是漫长的, 因此用心理渠道干预校园暴力也将是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加强预防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入手, 结合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知识, 切实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全面加强校园暴力预防层面的法制教育, 教育和引导全体师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校园暴力“突发事件”, 积极与校园暴力苗头和现象做斗争。充分利用和借助校园之声、宣传海报、教室板报、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开展心理干预层面的校园暴力预防宣传。将健康心理学引入到校园暴力预防课程之中, 重点强化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坚决避免和纠正语言、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不恰当的习惯, 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
二、积极构建校园暴力心理防御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安排学校心理工作者专项负责此项工作, 努力做到动态掌握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变化情况。在有条件的农村普通高中, 建议针对不同年级在校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测验, 综合衡量学生的心理发育情况, 分门别类建立心理档案, 以便能够及早发现存在暴力倾向的学生的不良苗头。
如果发现有暴力心理或者存在暴力行为的学生, 应该及时开展心理辅导, 积极配合所在班级班主任做好相应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必要时逐一访谈具有心理困扰的学生, 对症施治, 及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特别需要密切关注那些情绪低落、自暴自弃的学生, 积极构建心理渠道干预校园暴力的防护网络, 确保让每一位存在暴力倾向或暴力行为的学生都能够第一时间获得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就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而言, 需要始终坚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 进一步明确好归属关系, 实现心理干预问题学生的无缝覆盖, 积极探索心理渠道干预校园暴力的工作机制, 健全完善学生心理咨询制度, 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心理信箱,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关注问题学生及其心理问题, 确保学生随时能够得到更加细致入微的心理咨询服务。
三、灵活采取校园暴力心理干预策略
农村普通高中学段采取心理手段干预校园暴力, 必须采取符合该地区、该学段学生特点的心理干预策略, 以期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预期效果。比如说, 在有效处置完校园暴力事件后, 建议第一时间发布消息, 将此次校园暴力事件的前因后果和盘托出告诉全体学生, 尽快消灭各种谣言, 有效避免在学生中造成无端猜疑和恐慌的氛围。
在合适的范围和场合, 由学校领导出面, 向全体学生传达出校方的积极向上的信息。例如, 学校高度关注校园暴力, 并且已经针对此次事件进行了合理的处置, 十分关心事件中受到伤害或者影响的学生, 并且已经针对此次事件拿出的各方面都能够接受的处理意见, 坚决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在班级层面上, 班主任必须认真履行职责, 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指导下, 对全班学生进行事件的简单交代。特别是对于校园暴力影响到的班级, 班主任必须采取力度更大的心理干预措施, 采取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 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 确保心理干预取得预期效果。
可是,近期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残害生命事件却让我震惊和心痛。西安音乐学院21岁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因怕人纠缠,竟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残忍地连捅对方8刀,结果致其死亡。两名高中生打赌,赌对方敢不敢杀人,一名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竟冷血地杀害了邻居老大爷。这些事情是如此的触目惊心,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他们对生命怎么如此的冷漠和凶狠?他们的善良和正义究竟哪儿去了?是什么蒙蔽了他们的心智?这也提醒了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呢?
生命教育就是在尊重个体物质性生命的基础上,遵循生命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教育。结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班主任工作,我对生命教育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感受生命,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印度大文豪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应先让学生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例如,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诵读中,教师可让学生去体悟屈原的爱国情怀、李白的浪漫洒脱、杜甫的关注民生、王维的纵情山水、李清照的巾帼胸怀。又如,通过阅读《青海高原一株柳》,学生可以感悟到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通过阅读《船长》,学生可感受到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通过阅读《安塞腰鼓》,学生可感受到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的壮阔、豪放之美。通过对这些文本的诵读,可使学生深深懂得了世界之美、生活之美是生命所赋予的,生命充满了美好,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
二、欣赏生命,激发珍惜生命的意愿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作者尽管饱受各种挫折和打击,甚至还有的身患残疾,但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人生,豁达、超脱、乐观、勇敢地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学习这些人的作品,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例如,学习《轮椅上的霍金》一文时,我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的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当学生读到“霍金的脸上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时,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颤。学生都被主人公的语言深深打动了,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有的学生说:“霍金实在太伟大了,命运给予他这么多的磨难,他却身残志坚,依然珍爱生命,乐观向上,并能感恩生命。”还有的学生说:“我要学习霍金他直面苦难的乐观和勇气,学习他在苦难中的坚定人格和不屈的意志。”这时,我适时引导:“除了霍金,你还欣赏谁?”学生的思绪被打开了,孙膑、司马迁、桑兰、史铁生等坚强不屈的人物形象一下子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学生都畅谈了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课后,我还让学生搜集了表现生命坚强的书籍,学生用心阅读,认真做笔记,并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这样就使学生深刻意识到了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也是艰辛的,不能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浪费或抛弃自己的生命,而要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
三、关爱生命,确立敬畏生命的信念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不仅要培育学生的生命意识,升华学生的生命情感,坚定学生的生命意志,还要促成学生的生命表达。当然,作为师长的我们,应先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位学生,并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的发展。在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生命的需要,设立“心灵对话”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创设宽松氛围,进行多元沟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关注学生生命的个性。此外,我们更要去关注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
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阅读了《掌声》《我不是最弱小的》《爱之链》等体现关爱主题的文章,从而使学生明白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轻视任何个体,我们要学会用爱心去经营生命,用对亲人的态度去对待所有人的生命。此外,我带领学生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调查周边地区的物种情况、人民的生存情形、人们对于生命问题的看法等等,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我还组织学生参与了一些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关爱生命的重要性,确立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信念。
四、体验生命,追寻有价值的生命
我们要想让生命教育落到实处,必须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验生命的欢愉与艰辛,进而在体验中成长起来,去追寻自己有价值的生命。所以,我一直布置学生写成长日记,要求学生认真体验生命中的酸甜苦辣,记下自己的心情与感悟。当学生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感伤、烦闷、痛苦、忧伤时,我会适时地写一些安慰、点拨的话语,或找他们谈心,消除他们思想上的困惑;当学生在日记中抒发自己的快乐、高兴、幸福、充实感受时,我会给他们画上笑脸,并把他们的快乐与全班同学分享。通过这些体验与交流,学生懂得了:生命是父母赐予的,我们要感恩;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是神圣的,我们要尊重;生命是艰辛的,我们要勇敢面对……
此外,在生命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创造逆境,让学生去体验苦难,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痛苦和苦难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战胜苦难,生命才会变得更有乐趣,更有生机。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设我是一位盲人,假設我没有双腿,假设我是一名孤儿,假设我们这里发生地震,我们该怎样生活,并模拟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去体验,并写出体验作文。我还针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人为地设置障碍,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锻炼他们的忍耐力和战斗力。当学生战胜困难之后,就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此变得更加自信和坚韧。
法国伟大的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因此,我们应该让生命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让我们的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追寻有价值的生命,从而使每一个年轻的生命开出绚丽的花朵。
(责编 张翼翔)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水仙清纯而芬芳,正如我们所追求的高贵美好的心灵。我们只有执着于美好的精神追求,精神的花儿才能开得玲珑剔透,暗香四溢。
对精神的追求可以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说:“脱离了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是虚假的、倒退的。”没有物质基础作保障,精神追求的历程注定是充满磨砺与艰辛的。如果能够在物质与精神上均有获益,何乐而不为呢?
但对精神的追求比对物质的追求更重要。财富、权势、地位都是短暂的,我们无法将其带入天堂,然而精神却是永恒的。当一个人的心灵愉快满足时,他曾经沉迷的、狂爱的都不再重要。
于是出身名门的南丁格尔自愿做了地位低下的护士,战争期间不辞劳苦护理伤人,累得头发都掉光了。战争结束后又出资创办护士学校,著书立说。她一生都在奉献,可是她绝不觉得辛苦,因为她的心已得到满足,她虽然未能成为贵妇人,可是人们却永远地记住了她。可见对精神的追求有多么重要。
美国着名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创业早期曾耽于物质享受,后来反省过来,积极从事慈善事业,捐出了近九成的积财,得到了精神上的欢愉与满足。在物质上他是强者,在精神上,他亦是赢家。相比于那些满身铜臭的贪婪的企业家,洛克菲勒更值得我们敬仰。他教导了我们物质与精神是可以互惠互利的。
相比之下,那些没有物质的保障仍执着于精神追求的人更值得我们敬仰。他们用自己的汗水与血泪灌溉自己的精神家园,用自己的不幸的一生来换得精神的收获,他们可歌可泣的人生是一个个不朽的丰碑。
自我流放到塔希提岛的高更,割下自己耳朵的梵高,乃至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们在精神追求的路上走得很艰辛,但却走得很远,很辉煌。
物质诚可贵,精神价更高。若将二者衡量,天平必向精神倾斜。所以居里夫人才会捐献全部奖金,所以李叔同才斩断十丈软红遁入空门。但我们并不能完全否定物质追求,没有物质追求社会就不能进步,文明也难以传承;但我们应该将
精神的追求作为重点,因为只有精神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快乐犹如水仙的芬芳,令人不舍。既如此,为什么不多些努力让精神这朵水仙开得更美呢?
换一朵水仙花(2)
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精神文明似乎难以跟上发展的步伐。
我们生活就是在为面包而奔走,当我们有了够吃的面包就应该用它来换取精神的愉悦。精神的追求就像一朵水仙花,让你心情舒畅,让周围空气清新,给你精神的慰藉和力量。
人之所以称为人,除了会劳动,会使用工具,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有思想,有精神的追求。没有精神追求的人至多只能算一具空空的躯壳,行尸走肉,麻木呆滞。缺少精神追求的生活会如一潭死水,泛不起涟漪,没有波光粼粼,只有一阵阵恶臭。精神追求是灵魂的寄托,“哀莫大于心死”,心死,已没有什么精神的渴望和追求,灵魂无可寄托,飘然不知所终,空留下一具肉体,活着已没有意义。纵然再哀伤,你还有精神的追求,你的灵魂还有一个家,对生活还没有绝望,生命还会精彩。
精神的追求可以支撑起生命。有时它可以超越一切界限。去年十一月份河北邢台某地石膏矿发生坍塌事故,33人遇难。一个名叫苑胜林的矿工被困于125米地下,11天后,他被救出地面——在没有一滴水、一点食物的两平方米空间里,他整整被困262小时。这是怎样一个概念?我们无法更不敢想象。绝望、恐慌、寒冷、饥饿,光心理上的压力就能把人压死。他也想到了死,可是对妻女的牵挂支撑起他生的欲望,他最终战胜了死亡。如果没有精神的追求未了的心愿,他怎么奇迹般生还?
英国的斯尔曼虽然是残疾之躯,但是他征服了一座座高山,包括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他的父母是著名的登山运动员,在他十一岁时遇难,临终前给斯尔曼留下遗嘱,希望他能登上乞力马扎罗山、阿尔卑斯山等一系列着名山峰。以后六
七年里,斯尔曼抱着征服世界巅峰的坚定信念,刻苦锻炼,在28岁完成了父母遗嘱中所开列的高山。28岁那年的秋天,他在自己的寓所自杀了。他的遗言中说他登完了所有高山之后感觉无事可做了,没有了新的追求,对生活和生命有了乏味的感觉。他说若再有几座比珠峰更高的山,他或许会活到60岁。他感到绝望和无奈。没有了新的追求,一个强大的生命枯萎了。可见,精神的追求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
既然我们有两块面包,为什么不用一块去换取水仙花,来赢得生命的美丽呢?
换一朵水仙花(3)
穆罕默德的隽语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应该是既有面包,又有水仙花。没有面包的日子固然不行,只有面包的生活却也是万万不能的。物质的保证是我们生存的前提,精神追求却是我们走好人生之路的关键。
用面包换一朵水仙花吧,它会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试想,如果我们整天围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打转,我们的生活情趣怎能不被消磨殆尽?有了“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点缀,我们的生活才能亮起来!
所以李清照、赵明诚夫妇节衣缩食,以搜集各种金石书画,并且乐此不疲。他们的生活因此而情趣盎然。爱因斯坦爱好拉小提琴、弹钢琴、唱歌,他的生活才不致由于无尽的思考而显得枯燥乏味。他们的生活都由于那一朵水仙花,而显得多姿多彩。
用面包换一朵水仙花吧,它会充实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感知幸福的真谛,欧也妮·葛朗台不可谓不有钱,但他从来都舍不得用一块面包去换一朵水仙花。他穷尽一生之心血千方百计、费尽心思滚起了一个巨大的财富雪球,却也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中消耗了一生。因为没有精神追求,伴随着他的小金库日益充实的是日见空虚的心灵。除了获取财富时一点可怜的满足感,他一生恐怕都不曾明白幸福的涵义。
同样是家财万贯,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生活无疑要充实得多。尽管他舍弃了一块巨大的面包,但那一朵换来的水仙让他手有余香。祖国的繁荣昌盛是他最大的追求,为此省吃俭用的日子虽不富足但很幸福。
用面包换一朵水仙花吧,它会给我们前进的力量。哪管四周飞沙走石、骤雨狂风、险阻重重,只要我们心中有一朵水仙花常开,我们就拥有一个春天。范仲淹年轻时,每天读书以粥充饥却不以为苦,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追求;童第周在国统区生活拮据,却乐观地从事着科学研究,因为他有自己的学术追求;陈毅率领南方游击队在夹缝中求生存,依然豪兴不改,高唱“旌旗十万斩阎罗”,因为他有自己的革命追求„„他们满载着水仙花的清香,在人生的大海上劈波斩浪。
换一朵水仙花,让那一缕馨香长留心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这样,我们的人生之树才能常青。
精神的皈依(4)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如是说。这句为陶行知先生极力推崇的话,是否也应该对我们有所启示?在物质生活逐渐殷实富足的今天,千万不要忘了心灵深处那株水仙,唯有精神的皈依,才能让那抹绿色永驻心头。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诚然,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基础,是前提;只有先解决了温饱问题,才有可能讲究精神生活的高雅充实。正如诱人的面包倘使只有一块,若拿它换来了水仙花,何来充饥?等饿得头昏眼花时,恐怕也无暇欣赏水仙花的那抹葱绿与鹅黄了吧?我们无权要求茹毛饮血时代的人们满腹诗书,出口成章,我们也无法苛求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跳出“放羊,赚钱,成家,生子,放羊”的怪圈,除非他们的物质生活得到真正的保障。所以,物质是精神的前提和基础。
然而,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富有是不够的。“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正在于此:人有着丰富的思想活动,这让人的精神家园欣欣向荣,不致荒芜。倘若人的心灵空虚,那朵洁白的水仙早已枯萎,那么即便是拥有
像葛朗台那样庞大的财产,也终究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他的灵魂早已死去。殊不知,精神生活的充实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它让物质的富有得到升华,尽显人生真谛。
当年,即将入仕的陶潜一定也怀揣造福苍生的美好梦想,但是文人的天真执着岂经受得了政治权势的倾轧?陶潜看清了黑暗官场的真面目,毅然辞官归隐,失去了物质的富足,却迎来了宝贵的精神重生。他徜徉于恬淡冲旷的精神家园,适形骸于山水,明观听于心魄,完成了精神的皈依。
然而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够如此淡泊名利,追求一种“心远地自偏”的宁静?他们大多整天奔走钻营,忙得昏天黑地,以追求极其奢侈舒适的物质生活,却在身心俱惫的忙碌中遗失了心灵深处的那株水仙,他们的精神家园早已杂草丛生,荒芜不堪。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面包与水仙的选择,我们该何去何从?不妨携一枝水仙,品一杯香茗,皭然不滓于尘世之外,让心灵皈依超凡脱俗的精神家园!
心中的水仙花(5)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告诉我们:当你的物质生活较充裕时,你得给自己找些精神食粮。换句话说,人是应该有点心灵的追求的。
首先,心灵的追求是做人的基本支柱。很难想象一个只知享乐不知羞耻的人会在危急关头做出对得起良心的事,也很少有心中开遍水仙花的君子在人格的底线滑下去。心灵的追求是人们得以守住人格底线的保证。屈原追求高洁,于是宁投汨罗而不同流合污;孟子心有骨气,于是富贵不淫而威武不屈;司马迁一心有为,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这些伟人的心中自有一朵水仙花,所以他们行得正,站得直。更可贵的是他们有的甚至没有半块面包,他们却不丢下那水仙,那永远芳香的水仙!
此外,心灵的追求是人类幸福的源泉。
有时候,努力追求心灵中的那份幽香的确让人愉悦,而当你达到如此境界时,你更是会充满幸福感。
以色列人种庄稼,每当庄稼成熟时,靠近路边的庄稼四个角都要留出一部分不收割。当地人这样解释:这样做既报答了上帝的恩德,又为那些路过此地面而没有饭吃的贫苦路人提供了方便。他们认为,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就应该留些麦子给那些处在困苦中的人,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幸福。不是吗?他们在丰收之时不忘留下四角来换取心目中的幸福,去换取心灵中的那朵水仙花。能这样做的人,能如此切实追求的心,如何不幸福?
最重要的,心灵的追求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人们把怀疑的目光集中到比萨斜塔最顶层,伽利略胸有成竹地托着两个铁球出现了,随着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而发出的一声巨响,亚里士多德败了——人类发展了,因为伽得略对真理的追求;当那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上一个圈的时候,中国便迈向了新时代,由于小平对进步,对发展的追求。对心中水仙的追求有时要求人们冲破束缚,打破常规,走出一条大胆的道路。此时我们应毫不犹豫地用一块面包去换那朵水仙!
中国自古有“文明礼仪之邦”的美称,从小老师和父母就教导我们“讲文明”。一个人的底线不是金钱不是荣誉而是文明,若一个人有再多的金钱,再多的荣誉,可他不讲文明,那他也成为不了伟人。
尊老爱幼是文明的深切体现。每逢春节,乘坐交通工具回家过年的人便数不胜数,而这一现象还有专门的名称——“春运”。春运期间几乎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是人满为患的,在公交车上,有坐着的,有站着的,什么姿态都有。公交车到站时车内响起的“请给老、弱、病、残、孕和抱有孩子的乘客让座”,在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要注意文明,这时上来了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走着,为满车的人和拥挤的通道而皱起眉头时,一位坐着的年轻人站了起来,扶老人坐下:“车上人太多了,您快坐下吧!”老人看着他连忙说着“谢谢,谢谢了!”心里满是欣慰。我们可以看到这时的车上,有座的人红着脸不说话了,没有座的人向那个小伙子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文明是可以传递的,它不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还有可能是很多人。车上的其他人会被小伙子让座的举动感染而把看到扔到地上的垃圾捡起来重新放到垃圾桶中,或者把抢占了通道的物品合理的放置起来。文明的传递,会因为你一个人的行为而影响到一些人,这何乐而不为呢!
让座、扔垃圾进垃圾桶,这些行为多么简单,多么自然,有时你的无心之举就可以让文明之花盛开,也会让你的心房注满芬芳。在假期里的某天,因为要出门,我怀着百无聊赖的心情,走到了楼下的楼宇门前,那个门是很难开的,一般提着东西的人就更难开了。当时有一位老人他手上提着东西,正在努力的开门,我看见后便连忙跑过去帮他把门打开。这在我看来只是举手之劳,任谁可能都会去做,可是当老人对我说了声谢谢时,我的心情也好了很多,本来枯燥的心田也像盛开了几朵花,花香瞬间充满了我的心间。
让文明之花在心中绽放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 人的真谛。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 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则会影响自身形象,大则会影 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 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 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 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当然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 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 “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 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 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 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 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 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 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 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 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
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 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 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 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 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 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 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 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 动。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 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
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 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 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 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 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 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 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 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 “少 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 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一
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 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 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一些 人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 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 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 “大雅之堂”的人。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貌。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 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在现代文明社会,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当得到大力弘扬的,因为它对于: “形 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 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广大公民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觉遵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公民。然而,遗憾的是,在现 实生活中,却常有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现象发生。我们不必埋怨这 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 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 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不要让 文明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
们当中,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我 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之花在你我心中绽放!
一、具体实施路径
1. 从日常出发, 关注平时作业订正的时效性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纠错能力的培养应当从现实出发, 关注日常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因此, 针对学生刻苦精神不强、学习马虎、复习跟进差的现状, 笔者要求学生要特别重视平时作业的订正, 根据本校“适性课堂”实验校的现实,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将班级分为9个小组, 每小组除一名大组长, 还有一名学科组长, 要求学科组长每天早上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 尤其是督促学生订正导学案、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之后再将订正后的导学案和作业交给老师批改, 对错误多的学生或一再犯的错误, 教师当面指导订正, 并对校正习题给予巩固。
2. 立足规范化, 重视试卷的评讲纠错
阶段性的学情调查既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 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所以, 笔者十分重视阶段性学情调查的批阅, 批阅后学生认真总结, 分析得失。教学中笔者注重精讲、略讲相结合, 学生讲解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专心听讲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认真订正试卷, 掌握答题的规范要求, 领悟试卷每题的解题思路和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着眼合作力,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长和骨干学生的作用
当前的初中语文难度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 而本校班级的人数又多。这一现状使得单靠教师自身的教辅能力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 笔者针对“适性课堂”实验校的现实情况, 着眼于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团队作用,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组长和骨干学生对小组成员的督促、帮扶作用 (骨干学生在帮扶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 因而要求学科组长对每节课的导学案、作业的订正都要批阅并签名, 并对学困生定人辅导, 确保纠错的有效进行。
4. 重视家校合作, 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率
针对当前学生中存在的复习巩固落实、情况不佳的现状, 笔者经常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 力图使他们理解晚自习对于学生学习时间的意义和重要性, 同时, 为强化学生离校之后的自主学习效率, 笔者利用家长会强调晚自习的重要性, 并指导家长督促子女养成好的晚自习习惯方式方法, 并有意识地了解其落实情况。由于平时学业任务较重, 每2~3周年级部会统一发放一份语文学情调查, 笔者要求家长在家监考, 以确保学生家庭考试的真实性。在家长的参与下, 学生导学案、作业、阶段学情调查的落实情况和纠错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5. 重视形成性训练, 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
规范办学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 提高教学质量, 要求教师精讲精练, 坚决杜绝题海战术, 而实际上每当到了期中、期末复习阶段, 教师因怕学生掌握不好, 往往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和测试卷, 弄得学生苦不堪言, 而收效却甚微。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要求学生保管好平时的导学案、作业、阶段性学情调查;复习阶段, 指导学生利用统一的复习导学案, 将各知识点串联以建立起知识网络,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 把着重点放在要求学生认真翻阅平时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上, 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 对于仍不甚理解的题目, 及时请教同学和教师, 教师也抽查部分学生的资料及时了解学情, 分析共性的问题, 再对学生进行剖析, 并进行针对性地训练, 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又收到了好的效果。
二、重视学生纠错工作的最终效果和现实意义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是什么?从单方面讲, 只需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纠错行为, 便是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然而, 重视纠错,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却很难, 但只要教师首先不怕苦, 有耐心, 坚持一段时间, 一旦学生养成了“遇错则究”的思想, 对于其今后的语文学习意义重大。同时, 把握此环节, 还可促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 课前准备, 专心听课, 独立作业, 积极思考, 好学好问, 互帮互学等等, 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长远、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 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学生基础的牢固掌握息息相关。因而重视纠错环节, 从以往的错误中积累经验, 便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双基”的掌握, 特别是学困生, 由于措施跟上, 这使学生上课不得不听, 不得不动手写, 一段时间下来, 他们会尝到学习的甜头, 也会对学语文产生兴趣, 更主动地学习语文。
重视纠错, 但不是为了纠错而纠错, 特别是对难度较大的题, 任课教师绝不能图省事直接将解题思路、正确答案讲给学生, 而是让学生首先独立分析题意, 寻求解决方法, 而后再进行班级或分组讨论 (教师适时点拨) , 在学生经历过充分的思考体验后, 教师再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解题, 如此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3. 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 增进彼此的友谊
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督促、帮扶时, 困难大, 骨干学生不愿意——认为太辛苦, 太费时间, 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而后进生亦不服管;笔者在班上进行逐一的解释, 为骨干学生剖析帮扶措施对于后进生、班级乃至自己的作用 (表面上看起来很费时间, 但通过对同学的讲解可以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到质的升华) , 也教育学困生帮扶对自己的影响, 如何用感恩的心对待别人的帮扶。提高思想认识后, 骨干学生能主动地帮扶学困生, 后进生也能积极配合, 主动询问自己不懂的问题, 并对付出的学生有感激之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 学生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语文学习能力大大增强, 对班级的团队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的儿时是在充满欢声笑语的浦幼度过的,那时叫“城北幼儿园”,坐落在东大街的胡同里,一个类似于四合院的建筑物。几间教室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每天坐在自带的小凳子上跟着老师呀呀学语。春、夏、秋、冬,院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洒下了我们游戏时的欢声笑语,老师温暖的怀抱和美丽的笑容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做老师真好呀,我长大了也要做老师,年幼的我在心中默默许下心愿。缘分使然,十几年以后,我已经长大,带着儿时的梦想,回到了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作为老师的我也始终认为,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是最基础的。在生活中,在老师和朋友的定位上,我更偏向于做孩子们的好朋友,帮助他们寓行为习惯培养于生活和活动之中。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儿歌、游戏,再加上示范、引导、讨论等各种形式,使幼儿了解应当怎么做,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根据自己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我还会抓住“良机”对他们进行“感情投资”,力争让每一位孩子在感情上认为我是他们的同伴,而不是老师,不论在言语、动作、表情上、一日活动中,我都让自己尽量“儿童化”以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只有蹲下来,才能看到孩子们的世界,时刻关注他们,尊重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快乐生活。
但是,仅仅有爱就够了吗?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要使孩子得到发展,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新观念,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在日常教育教学环节,要从了解幼儿转变为理解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师生的形式互动转变为意义互动,不断提高自身的察觉意识,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幼儿。
奉行着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至理名言,我也渐渐从一个年轻懵懂的女孩,和孩子们一起一天一天慢慢长大,慢慢走近我的梦想。
时光飞逝,几年以后,学前教育遇到了寒冬。我困惑了,我迷茫了,难道当初我的选择错了吗?做一名幼儿教师就这么困难吗?我的梦碎了吗?不,我永远不会放弃我最初的梦想。正所谓“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不断学习,不停充电,大大小小的考试充实了我的生活,我要为春天的到来做好充足准备。这时,担任教研组长的我也更加理解了自己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更加明白了只有与大家齐心协力建设好自己的幼儿园,才能迎来百花绽放的春天。
记得我刚做教研组长时,参加工作刚满三年,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第一次担任组长,真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但是,我很清楚一点,那就是——组长,是普通人身边最亲近的“头儿”,也是最有干劲的同伴。从此以后,我时刻不忘提醒自己要拥有一颗积极的责任心,立足最普通的工作岗位,先学先行,走在众人的前面。我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技能,努力成为组员在专业上的坐标,争取在平凡的工作中有所建树。
作为一组之长,我根据组员的特点和专业发展变化进行智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凝聚集体力量,使她们感到在团队里是一件幸福且快乐的事情。做好各班级及园内的团结稳定工作,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并了解组内成员的思想,如遇到成员在某件事情上想不通而发牢骚,就与其推心置腹地交换意见,进行解释与开导;年轻教师遇到困难就主动接触,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我们组的某老师从教二十几年,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小家庭观念较重,工作只限于管好自己的班级,其他教研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每次通知其上交教研活动方案或反思,总会找机会推脱,有思想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一次次耐心地对其进行解释与开导,推心置腹地交换意见,多方面关心其生活,慢慢地,该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从应付了事到主动参加,撰写的主题交流活动多次被教育网录用,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绘画创新教学活动,获得了家长与姐妹们的一致好评,带教的青年教师也成长得非常快,真正发挥了其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大家的努力下,在翘首期盼中,我们终于迎来了属于我们的春天。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这一年里,我们海陵区为进一步加快区域教育现代化向更高层次迈进,大力推动公办学前教育,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配置,幼儿园与西仓幼儿园合并重组,并有了一个让我们自豪不已的名字——“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从那一刻起,我和我追逐的梦再一次紧紧联系在一起。
是的,梦想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它是美妙的,也是神奇的。重组以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帮助、指导下,在园长的带领下,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多名青年教师获得各级各类比赛一等奖,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从街道幼儿园到区属五大公办园之一的华丽蜕变,不仅在社区和广大的家长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而且受到了广大同行的好评。
让大家更为兴奋和激动的是,我们的幼儿园要异地重建了,我更是非常荣幸地被领导任命负责新园的基础建设工作。隔行如隔山,初次接触基建工作,看着满是符号的图纸,听着没听过的专业术语,爱做梦的我,再一次扬帆远航。参加省级基建干部培训班恶补理论知识;和设计单位多次交涉,保证设计方案的顺利完成;奔走于相关单位之间,完成各类手续的批报……一座现代化的、崭新的大浦附幼将会拔地而起,迎接我们的是更美好的明天。
甘肃省正宁县山河初中九二班 作者姓名:冯诗童 指导老师:彭雁玲
中华民族,文明礼仪之邦,从古至今,文明美德盛传不衰,因此,我国才有了“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时代在发展,万物更新,文明之花却还在绽放,而且处处绽放。文明,说到底就是一个人,一个集体,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本道德素养,它是国家强盛的必备条件。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清朝大臣李鸿章,有一次出使俄国,在公共场合恶习发作,竟然随地吐痰,让外国记者大肆渲染,嘲弄,丢尽了我们中国人的脸。由此可见,文明二字,不是一纸空文,而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基础,跟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的必备因素。
文明这两个字,经常被我们挂在嘴边,提起它,文明哲学大都可以滔滔不绝的说一大堆,“讲文明,树新风”的标语随处可见,对于文明,我们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就知道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的故事。这就是体现文明最好的例子。但,文明并不是用来说,用来看的,而是要靠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行动体现出来的,文明的花种就埋藏在我们身边,但往往却被我们忽略。
当你看见娇嫩的玫瑰,鲜艳的牡丹,洁白的百合花在花园中自由的绽放,你是选择摘还是不摘,是选择远观还是亵玩?摘下,得到了芬芳却丢掉了文明,不摘,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他们的美好,那些花,也就成了文明之花。当你看见一块香蕉皮仍在干净的路边,你是选择
拾起还是不拾,是选择视而不见还是不厌其烦。不拾,节省了精力却消耗了美德,拾起,美化了环境,也美化了心灵。
有些人总觉得文明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看到步伐蹒跚的老人,扶一下。看到地上的果皮纸屑,捡一下;公交车上,看到孕妇,小孩,让一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别看这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实,当你做这些事时,文明之花早就在你心底绽放。所以,并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心里美滋滋的。有人说:“遵循美德行事,纵使没有增加快乐,也可减轻焦虑”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一沙一荒漠,把文明放在心上,就能收藏片刻的快乐。
文明是一把钥匙,打开善良的心灵之门;文明是一盏明灯,驱散心中笼罩的孤独;文明是一泓清澈的泉水,洗涤我们的灵魂;文明是一剂良药;医治我们受伤的心灵。有了文明,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就有了引导我们前行的道路,就架起了我们与他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自从有了孔子的文明,才有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宽恕;因为周恩来文明的握手,才博得外国人的尊重。是文明告诉我,当人与人之间在凝视中笑脸相迎时,那是文明热情的开始;文明告诉我,当看到口渴难耐的陌生人时,递上一瓢水时,那是文明爱心的开始;文明告诉我,当送人鲜花时,发现手有余香,那是文明快乐的开始„„
作为中学生,我们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所以我们更应该从小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文明其实很简单,碰到老师主动问好是文明,与同学友好相处,团结协作是文明,不粗言狂语,遵守纪
律是文明,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是文明。文明随处可见,也很容易就能做到。当我们文明待人,别人也会文明待我们。
世界上有一种花,它只在充满爱、充满和谐的地方绽开,它便是文明之花。
文明之花好似二月里的春风,能融化人们心灵的冰封;文明之花好似一杯清茶,能冲淡人们痛苦的回忆;文明之花又好似一剂良药,能医治人们内心的创伤。朋友,请在我们心中绽开一朵文明之花,让文明之花来装点整个世界。
假期里,公园里人声鼎沸,妈妈爸爸个个都拉着孩子的小手欣赏着娇艳欲滴的郁金香,欢声笑语在空中回荡……角落里,一个小女孩蹲在花丛旁,望着这些被践踏的花丛,眼里充满了对花草的同情,她用稚嫩的双手慢慢将倒下的花草重新扶起来,又找来新土,将受伤的花草重新栽好,看着又重新绽放的花朵,小女孩笑了……而这一幕,刚好被路人拍下来,人们都称她为“最美女孩”。
心中绽开一朵文明之花,让全世界都为你自豪。
周末,我和妈妈去逛商场,公交车上开始时只有稀稀疏疏的几个人,不一会,车里便挤满了人。这时,车上来了一位老人,后面的几个小女孩子赶忙说:“奶奶,来坐这儿吧!”说着,就把老人扶了过去,老人脸上充满了笑意,车里的人看着这几个小女孩,都不停地夸奖他们,于是便和她们聊起了天。她们很开朗,笑声很感染人,嘴也很甜,见了人都会喊“阿姨”、“叔叔”。从那天的聊天中,我们才知道,她们的老师两天没来给她们上课了,凑着周末,几个人一起凑钱去看望生病的老师。车到站了,几个小女孩向大家挥手告别,蹦蹦跳跳地下车了。车上的`每一个人都被她们的举动所感染,也变得不再拥挤而互相谦让了……不经意间,文明之花已悄悄绽放……
心中绽开一朵文明之花,让全世界为你倾倒。
心中绽开一朵文明之花,用文明去感染每一个人。那时候,校园不会再变得满目疮痍,小草不会再被践踏,垃圾不会再随风飞扬;那时候,大海不再因成堆的垃圾而哭泣,地铁不再因抢座而充满“火药味”,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了,城市变得整洁美丽了,世界因为文明之花而更加迷人……
关键词:人文环境;和谐;幼儿园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身心发展所依赖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只有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促进幼儿多元化的表达和互动,让幼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健康、和谐、良好、积极的人文环境,能赋予教师一种蓬勃的动力,能够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学校管理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那么如何来营造和谐的幼儿园人文环境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试作以下阐述。
一、教师和幼儿——平等中见和谐
(一)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一位幼儿
我们要以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幼儿,以平等的心态与幼儿对话,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师要善于理解幼儿的各种情绪情感的需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并对幼儿作出积极的行为反应,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接纳幼儿。
(二)教师要尽量采用多种适宜的肢体语言动作
教师适宜的肢体语言可以强化口头语言的效果,特别是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肢体语言,如微笑、注视、点头、肯定性手势、抚摸脑袋、轻拍肩膀等,可以使他们柔弱的心灵受到莫大的安慰,使他们觉得在幼儿园像在家一样温馨,在教师身边像在妈妈身边一样安全。我们要蹲下来和幼儿说话,并运用恰当的眼神、表情,使幼儿对教师的情绪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反馈有更为明确、深刻的体会。
二、幼儿和幼儿——关爱中见和谐
积极的同伴交往能使幼儿产生正向的社会性情感,如归属感、责任感、自尊心和同情心等,使其心情轻松、活泼、愉快,這是幼儿心理健康的后盾和依赖。
(一)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生活紧张的现代人,在生活中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适当排泄一些负面情绪,对个人和社会的心理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观察能力较差,而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认知和了解,这势必会导致幼儿的合作、关心、同情等亲社会行为的缺乏。这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引导幼儿体会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掌握适当的排解方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让幼儿相互间述说对某件事情的感受,学会观察他人的喜怒哀乐,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状态等。
(二)营造相互关爱的班级氛围。
教师应该努力为幼儿营造一种相互关心、友爱的班级氛围,这是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帮助幼儿产生各种亲社会行为的基础。例如,教师要教育幼儿游戏时要懂得与人分享而不抢夺;不小心碰倒别人时要赶紧把他(她)扶起来,并说“对不起”;交往时应学习使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用语。这些活动,应贯穿于日常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这样既能增进幼儿的团结互助,还会在幼儿的一生中打下与人为善的良好烙印。
三、教师和教师——互助中见和谐
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幼儿的社会性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之间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还是互相拆台,勾心斗角,都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间的交往是幼儿间交往的重要榜样。教师要让幼儿互相关心、帮助,如果教师自己也做到了,那幼儿就更容易产生这种行为方式并且长期稳定下来;反之,如果教师之间是漠不关心,那么教师再怎么强调、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其效果势必也会大打折扣。
四、领导和教师——理解中见和谐
有人说,一辈子是否真正幸福主要取决于生活是否快乐,工作是否快乐。而工作是否快乐关键取决于能否在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中工作,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取决于领导的工作艺术。为此园内坚持实施人性化管理,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风格,积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有利于潜能发挥的良好环境。幼儿园领导应给予教职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公道、正派、光明磊落地对待教职工,恰当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嫉贤妒能。在日常管理中,幼儿园领导者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让愿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岗位,肯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舞台。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职工在这个大家庭里有安全感、满意感,从而让大家在轻松愉快中享受工作的乐趣。
五、家长和教师——信任中见和谐
(一)动之以情,赢取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作为教师要对幼儿倾注爱心,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注意语言分寸。教师既要能很好地驾驭批评的艺术,也要充分肯定幼儿并及时告知家长幼儿的进步。我们要让家长感觉到教师是出自真心在关心他的幼儿而不是在应付他,不是因为幼儿出了一些问题要让家长来收拾烂摊子。真挚的感情可以拉进彼此的心灵,让交流和沟通更容易,也更愉快。只有出自真心的关爱才能让幼儿和家长真正接受。
(二)学会倾听,构建沟通的艺术桥梁
善于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任何教师无论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素养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去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要在聆听之后积极地给家长以反馈,要有策略地向家长描述幼儿的行为,并巧妙地提出意见或建议。
(三)创新沟通方式,保持家园互信的最佳思路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是家园联系、家访、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等。而我们呼唤的是不拘形式、有创新的沟通方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的普及,教师尝试利用电脑与家长沟通也别具魅力。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直接与幼儿的父母进行交流,向家长及时反馈幼儿在园的情况,而教师也能及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教师甚至可以利用语音聊天和家长沟通,幼儿听到教师的声音,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这样的方式既时尚又便捷,能更好地推动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的创设应该是一种以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特质,必须要整合多种因素,建立学校、教师、幼儿、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使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出现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和睦相处的融洽局面,让人文精神之花绽放校园,并为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添注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张菁.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J].小学科学,2012(11).
学校秉承“一个不能少, 人人都学好”的办学理念,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并在发展中形成了“团结勤奋守纪进取”的校训和“团结勤奋博学求真”的校风。
道德讲堂
学校设立有专门的道德讲堂宣讲教室, 布置有道德讲堂的统一标识, 环境布置使道德讲堂氛围浓郁。每月进行1-2次的道德讲堂的宣讲活动, 有固定的宣讲人员, 在师生之间反映良好。活动记录完整。另外学校还利用升旗讲话、校园广播、校会、主题班会进行宣讲, 各班充分利用板报进行道德内容的宣传, 各班还有特色的班级宣讲内容。
感恩教育是学校特色教育之一, 这些年一直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如:学校专门请专家来进行讲座, 把家长和学生同时集中在操场进行宣讲, 当专家讲到感恩父母和教师时, 好多学生纷纷跑到家长和教师面前鞠躬感恩, 现场非常感人, 达到圆满的教育效果。
诚信建设
学校每年制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并定期召开专题文明创建工作会议, 确保精神文明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了《教职工行为规范》、《教师八条禁令》、《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制度》等规章制度, 按各自岗位分别制定了严格的岗位职责。领导实行全天候值班, 随时检查教职员工到岗、工作状态、学生学习等全天情况, 有检查, 有反馈。注重校本培训, 并把师德建设纳入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 学校还积极组织教职员工进行政治学习, 还利用板报、广播、橱窗、校报进行“三文明”师德教育, 在学生、家长、社会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 受到局领导的通报表扬。
几年来学校本着从严治校的原则, 强化管理, 深化改革, 以养成教育为核心, 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和礼貌习惯, 形成了“科学育人, 全面育人, 全程育人”的新格局, 建立起严格的日常行为规范督察制度, 制度不断细化, 做到事事有标准, 处处有规章, 初步实现了无空白管理, 在全校形成了科科渗透德育、人人抓好德育、事事重视德育、时时突出德育、处处显示德育的运行机制。
文明风尚
在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 学校力求深入、细致, 坚持正面的, 鼓励的, 褒扬的, 主旋律的教育, 辅以多形式、多渠道的渗透教育。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建立纯洁的师生情谊。广大教师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课堂上谆谆教诲、娓娓动听、和蔼可亲, 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 课堂外俯下身子和学生交朋友, 真诚相处, 以爱心换人心。充分利用主题班会优化班级德育氛围, 以“礼仪教育”为先导, 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 学会以礼待人, 形成了文明向上的学生队伍。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台和黑板报, 进行时政、卫生健康、艺术教育和安全教育。
文明共建
学校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有家长委员会。坚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和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等主题的六大德育教育, 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和行为习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学校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深受家长的信赖, 校风、学风发生了根本好转, 快速提升了办学形象, 提高了办学效益。
文明之花结硕果
近年来, 天津程林中学先后获得东丽区中小学千人竞赛活动先进单位、东丽区教育教学质量进步显著校、东丽区教育系统先进工会之家、东丽区卫生知识竞赛第一名、东丽区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基层先进党组织、东丽区级文明学校、东丽区2012年度平安校园、东丽区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先进集体、东丽区44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初中团体总分第六名、东丽区27届中小学三跳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名、校团委被评为东丽区“四星级团组织”、天津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天津市义务教育完成率先进校和天津市魅力学校等荣誉。
同学们,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兼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历史使命,在文明礼仪的熏陶下,我们才能健康成长。下面我宣布,新桥中心小学xx“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爷爷常说,中华是文明古国。
乙:妈妈常讲,我国是礼仪之邦。
甲:老师教导我们,知书达礼儿时起。
乙:我告诉自己,文明礼貌要发扬。
甲:让我们先从《拍手歌》唱起来。
乙:还记得我们学校提出的“八个好”行规要求吗,谁来给大家说说。(细说“八个好”)
甲;文明是一朵花,要用真诚去浇灌。
乙:文明是一首诗,要用理解来装扮。
甲:请欣赏诗朗诵《文明礼仪伴我行》。
四、乙:我们是文明的学生,更要做懂事的`孩子。
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些你做到了吗?(图说家庭礼仪)
乙:在校园里,我们是文明的小天使,让我们用微笑铺就文明路。
甲:在家庭中,我们是懂事的好孩子;让我们用孝顺建造爱心屋。
乙:在社会上,我们更要做文明的使者,让我们用真心搭建礼仪桥;请欣赏《小猴子有礼貌》。
六、乙:这只小猴子可真有礼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明礼仪还体现在哪些地方?(图说社会礼仪)
七、甲:文明要有良好的行为,
乙:文明要有良好的习惯,
甲: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甲:文明,让人举止文雅; 乙:礼仪,让人风度翩翩。
齐:做文明使者,送去美丽的花环!
乙:请欣赏《文明礼貌歌》。
总结:文明行为,贵在实践。我相信通过今天的主题队会,同学们一定会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开放的!愿大家做文明礼仪的使者,遍撒文明礼仪的花种,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场景一(食堂外)
小明和小强冲出教室边跑边讨论
小强:饿死我了……
小明:哇,饿虎下山了
小强:走,快跑,前进!前进!
场景二(食堂内)
一进食堂,一条长龙排列大门口
小强:这下惨了,要等多久才能轮到我啊!
(他垂头丧气地排在了最后一个)
小明:小样!看我的(他径直走到了饭台,把饭盒往饭台一扔)。
小明:给我打饭,打完饭后(走过小强面前时,还做了个鬼脸)。
小明:厉害吧!你就慢慢等着吧,我要大开食戒了。
(坐到旁边,尽情地享用美餐,排着队的同学纷纷起哄,一片议论纷纷,小明当作没看见,依然在那吃啊吃)
(三)这时,刚好一位老师和她的小孩从这里经过,她们目睹了这一切。
小孩:这位大哥哥打饭的动作太帅了,不用排队,好爽啊,我太崇拜他了。
老师:孩子啊!你听下大家是怎么评价他的。
甲:这人太没道德了。
乙:这人太没修养了。
丙:还高中生呢?连文明两个字都不知怎么写,真是可悲啊!
关键词:语文课堂,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合作关系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学会勤勉做事、学会融融共处、学会端正做人,其中就要求个人有团队合作、互相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学习、做事,培养合作精神,是时代赋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上被老师们广泛采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优势,学习他人,悦纳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的时间就是知识、能力、本领。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让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上开出绚丽之花。
一、语文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合作学习中,能够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例如运用讨论法,可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面的争论、预测情境等具有深层思考意义的活动,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师每节课都应该考虑: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需要进一步改进。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的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中,我设计了“结合课文内容谈谈秦王只有缺点形象而一无是处吗? ”等问题,问题一抛出, 学生就沸腾了,小组人人有看法,且个个见解独特,学生的思维真的给激活了。由此可见,教师创设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教材的重难点,要有启发性,一石激起千层浪;要有挑战性,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要有趣味性,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目前,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以生为本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的课堂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流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法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 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语文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的 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比如,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图书馆、实验室等,拓宽知识来源,同时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就可以给他们创造条件查阅和获取更多信息。比如:精简家庭作业,寻求家长支持,教给收集方法,让学生都会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取信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勤动笔是积累信息的好方法。让学生每人备一本信息本,用于搜集自己认为有趣、有价值的东西。指导学生, 一边读书、读报,一边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简要摘录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尝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信息、新方法及自己所需的有关信息。同时指导学生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 书刊名称及出版日期等有关信息,以便今后进一步查阅。比如学习《口语交际》中,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自然景观时,我让学生收集有关自然的资料和图片。课上,我充分让学生交流,先小组交流,再推选代表发言,不是走过场,而是让学生都能有展示收集到的信息的机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没白忙活,而且和其他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乐在其中。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了解到许多自然景观,视野顿时开阔了。同时激发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探究,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取大量信息,既丰富了课外知识,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合作学习的情境能促进言语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堂上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有赖于课堂语文学习与生活言语实践的结合。学生通过运用,把言语作品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要素,从而强化语言能力。通过情境合作能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也为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也可以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这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关键;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多样的方式,这也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
因此,要理解言语作品,必须联系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一切言语作品,皆源于生活,一切优秀的言语作品,均能准确、生动而集中地反映生活。语文天然是与生活相联系的, 合作学习为学生言语实践提供了良好情境。语文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真正形成个性风格及熟练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技能。
四、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刚上初中的学生好胜心比较强,为展现在课堂上比别人更有突出的表现,他们常常会自学、认真地预习新课,做到能熟读课文,遇到不会的生词、句型就想方设法尝试自己解决,例如: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向老师请教、查查字典等。随着学生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合作意识增强,学生逐渐养成了自己查字典解决课文中出现生词的好习惯。通过查字典学到了课本中许多没有出现过的知识,他们也乐意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进行交流与探讨。这样,学生不仅理解掌握了语言,而且懂得了要在情景中准确运用语言,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经常组织这样的合作学习,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觉能力的提高。
五、合作学习为语文的“个性化解读”提供有力保障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互动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颠覆修正、选择、评价等活动,从多种角度建构假设并做出决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世界。真正的理解绝不是对原义的复制和再现。 现行语文课本的选文中,文学作品占一定数量。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赋予读者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 次、全方位思考作品,从中获取作品真正的内涵。
正如郭思乐教授的精辟感悟:“我们认识到了真正的教育:教不过是唤醒生命、启迪生命、激扬生命,把社会人生的既有领域和发展方向以及智慧的端绪介绍给生命, 而由它自处之,如此而已。”只有以生为本,坚决走小组合作学习的道路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把教最大限度地转变为学,通过语文学科的内在魅力,打动学生;使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并让他们拥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 那么学生在语文课堂才会体味到语文的无限魅力,思维的智慧之花才会生发得美妙,素质将全面提高,语文成绩的提高必将水到渠成。
【让精神文明之花绚丽绽放】推荐阅读:
让文明之花绽放心间11-06
文明的作文:让文明之花傲然绽放06-03
文明之花在绽放演讲稿三年级10-17
让文明之花绽开作文11-27
文明之花遍地开作文10-12
五四青年节绽放精神演讲稿06-29
宣传精神文明10-23
校园精神文明11-28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教学设计07-12
精神文明建设目录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