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镇村屯绿化调研报告(共3篇)
一、**镇村屯基本情况及绿化现状
(一)**镇村屯基本情况
**镇位于商河县境南部,地处两市三县交界处,南与济南市济阳县相邻,西与德州市临邑县接壤。版图面积153.49平方公里,耕地8000公顷,辖96个行政村,6.1万人。近年来,**镇始终以“济南争先进,全省创一流”为发展定位,坚持“环境立镇、工业强镇、三产活镇”的理念,围绕富民强镇的目标,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6.5亿元、增加值5.1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5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18元;2011年上半年,完成工商税收9047万元,实现财政收入3214万元。在发展林业经济工作中,我们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坚持把林业生产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提升城镇形象的重要举措,突出温泉、生态两大特色,按照县委、县政府“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生态县”总体要求,坚持高标准规划,大手笔运作,大规模实施,大工程带动,促进了林业生产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绿化现状
目前,全镇成片造林面积81548.6亩,其中:防护林17860亩、经济林520亩、用材林63168.6亩;农田林网化面积
121000亩,农田林网化率100%;四旁植树189.1万株,林木覆盖率50.6%。被山东省绿化委员会、山东省林业局命名为“山东省绿化示范乡镇”;2011年我镇被评为“全省绿化模范镇”林业工作在全县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连年稳居第一名,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造林绿化先进单位”、“林果生产先进单位”、“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推进村屯绿化采取的主要措施
**镇树立长远观念,从提高造林绿化的档次和品位入手,因地制宜,依据玉皇庙新型城镇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科学编制全镇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总体规划,落实各个区域,各个阶段的造林绿化任务。
一是坚持与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按照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科学规划城镇的造林绿地,在重新审视城镇特点的基础上,定位城镇的绿化水平和品位,细化绿化指标参数,明确具体树种和绿化时间表。以观赏苗木种类为主,对城镇建设节点、广场、水系、园区等进行了景观、苗圃、组团式高标准绿化,实现镇区景观与生态共融,“休闲、娱乐、观光”一体化,多种色彩树种交相呼应的生态景观样板点,城镇绿化面积达到39.6万平方米,镇驻地绿化率达6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6平方米。基地建设包括:红叶苗木基地植树400亩、**镇育苗基地植树2000亩、玉龙明珠花卉苗木基地800亩。
二是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造林绿化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改善村容村貌为目标,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优先规划绿地面积,并落实绿化主体、落实绿化责任人、落实绿化资金。做到绿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时规划、提前实施、早见成效。全镇96个村按照“一村一品,一街一景,立体绿化与成片绿化相结合”的原则,都建有环村林绿化带,超过90%的村庄达到了县里规定的环村林建设标准;87个村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村内大街累计绿化长度1.2万米,村内高标准绿化率达50%以上。同时,加强对古树名木的普查和管护。全镇有6株树龄在100-300年以上的古树,其中古槐树5棵,旱柳1棵,都采取了铁栏围护和砖砌围护保护措施,县里将统一进行登记、挂牌和保护。
三是坚持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围绕生态建设和实现“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工作目标,着重做好绿色通道建设和水系生态绿化。目前,镇境内32公里长的1条省道和两条县道两侧100-300米范围内,72公里长的7条县属主干河流两侧堤岸50-100米范围内,所有乡村公路、农田路和大小沟渠两侧20-50米范围内全部进行了片林、防护林带建设,全镇成片造林面积达到81548.6亩,林木覆盖率达到50.6%,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在5000个以上,使农民群众生活在郁郁葱葱的平原森林之中。
四是坚持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造林绿化实行与公路建设、城镇建设、水利建设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验收,实行农田林网“工程造林”。全镇农田林网化率达到100%。
五是坚持与发展绿色产业相结合。大力引导推广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高的树种和花卉苗木,引导农民发展冬枣、金太阳杏、中华圣桃、黄金梨、花卉苗木等产业,建立生产基地,使经济林既成为一道靓丽的“绿花园”,又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好路子”。全镇在吕东、张大人等村种植苹果、冬枣等经济林达到520亩,花卉苗木基地发展到2000余亩。
三、推进乡镇村屯绿化的经验
政策机制是林业发展的关键。**镇从深化林业制度改革,推行林木拍卖,产权到人入手,充分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一是强化宣传。坚持把林业生产作为建设绿色玉皇庙、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以提高认识为前提,着力打牢思想基础。通过标语、横幅、宣传车、明白纸等多种形式,着重宣传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生态效益,促进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经济效益,优化农业生产环境、树立玉皇庙对外窗口形象的社会效益,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的思想认识。
二是政策鼓励。制定出台《关于新农村建设激励政策的若干规定》,对于县绿化重点工程,镇主要道路、河流两侧的绿化,由镇政府统一购置苗木;建设30亩以上片林验收合格后每亩一次性补助100元;对发展经济林(果树)100亩以上(每片不少于20亩)的村,验收合格后奖励村干部3000元,每亩补助种植户200元;新建50亩以上1处园林苗圃,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每亩补贴500元。政策的出台,使植树造林工作年年掀起新高潮。
三是明晰权属。按照全县林权制度改革的整体要求,制定出台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应措施,采取承包、拍卖、入股等
多种形式,明晰产权,签订合同,进行公证,颁发林权证,把林木栽植、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户、到人,给种植户吃下“定心丸”。各村通过村务民主理事会,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民主的原则,将宜林沟、渠、路及荒地进行拍卖到户,严格执行拍卖方法和程序,履行法律手续,保护购买者的合法权益,做到“地定权、人定心、树定根”,调动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在去年开始实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玉皇庙成为全县林改面积最大、林改户数最多、发放林权证最多的乡镇。
四、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村庄绿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组成主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没有一个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空气质量、花园式的村居,就不可能体现一个村优良村情村貌,就不可能显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的先进之处。就总体而言,我镇村庄绿化率比以前有了显著提高,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绿化的质量和档次不够高,树种搭配和布局不科学,常绿及花果类树种偏少等问题,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绿色生态玉皇庙的建设要求还不相适应。
五、2013-2015年**镇村屯绿化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为准绳,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与经济双赢和保护与建设并举的绿化方
针,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河道的绿色廊道建设,庭院和环村林建设以及人民公园等公共绿地的建设,完善村庄绿地系统,推进村庄绿化美化进程,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生态保障。
(二)总体目标
为了使目标与《**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计划纲要》相协调衔接,具备较强可操作性,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规划弹性,到2015年,全镇村屯平均绿化覆盖率提高到55%以上。实现“一条生态长廊、不同景观感受、三季奇花争艳、四季绿色常青”的绿化目标。
(三)绿化模式
2010年,聘请浙江大学对镇政府驻地核心区进行城市设计。以生态绿都和乐活生活为城市设计理念,将城市结构规划为“一丝飘带、一条主轴、三大舞台、三类住区”,即:一丝飘带—水系与绿化成“T”字型休闲带;一条主轴—纵向闯过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及文化休闲中心,集中展现**镇的城市形象;三大舞台—亲民舞台(行政中心)、悦民舞台(商业中心)、乐民舞台(文化休闲中心);三类住区—时尚住区(智能住区)、文化社区(现代化住宅与传统院落)、乐活社区(绿色生态居住)。按照“一条生态长廊、不同景观感受、三季奇花争艳、四季绿色常青”原则,和“一街一景、各有千秋”的要求,坚持“乔灌结合,用材林和经济林结合,观赏树与乔木树结合”的原则,高标准打造镇区绿化景点。
(四)保障措施
加强林业生产,实施造林绿化是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程。**镇从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入手,初步形成常抓不懈,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共为体系。
一是健全林业生产组织网络。镇政府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的林业生产指挥部,全面领导、指导、协调、督查林业生产和管护工作。各办事处、各村分别成立了林业生产领导小组,村村还建立专职林木管护员。实行班子成员包办事处、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将任务、责任分解到办事处村、组、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保证了林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二是完善林木管护制度。坚持林木采伐“少砍管严”的指导思想,严格审批制度,实行按核定的采伐限额,搞好作业设计,由县林业主管部门现场审批,核发采伐许可证,凭证采伐,杜绝乱砍滥伐行为。近几年全镇没有出现重大乱砍滥伐林木及其它涉林案件。建立健全林木病虫害监测预报制度,加强林木栽后管护,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好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2009年以来,作为全县林业资源面积最多最大的乡镇,防治效果一直在全县居于前列。近年来先后代表商河县迎接各级检查,并代表山东省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组织的检查验收。
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今年是我县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年,如何选出一批信得过、素质硬、用得上的优秀村干部,事关全镇的安定团结、和谐稳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切实做好“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确保村级党组织和第十届村委会换届工作圆满完成,按照《xx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县级领导联系点包抓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镇人大成立了村“两委”换届调研组,深入到全镇x个行政村采取入户走访、群众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对本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就选举的不利因素、突出问题、上届村委会的运转情况、选民的参与态度、参选人数、后备干部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掌握了换届选举前的第一手资料。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换届选举进展情况
目前我镇村“两委”换届工作正在健康有序进行,其中x个村已经顺利完成村级党组织换届并成立村委换届选举委员会,预计x月底完成村委换届;剩余一个村由于涉及行政村区划调整,村支部候选人已经产生,预计x月初完成村两委换届。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宗族观念严重
虽然农民的法制观念逐渐增强,但宗族因素对村民的影响并未消失,仍然影响着村民的行为,影响着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我镇部分村在选举中存在几大姓候选人相互竞争,后面宗族人员推波助澜,选举过程充满火药味。这种宗族宗派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两委”换届选举,造成同姓党员中的候选人容易当选,真正有能力、素质高的单门小姓党员却不一定当选,影响了支部选举的公正性。
(二)后备干部培养不足
大部分村两委干部年龄结构老化,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领头雁”作用不明显。有的村现有村干部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村级后备干部资源普遍缺乏,选择余地不大,即使有年纪轻、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青年参加竞选,也会因为多年读书在外,不在村上居住,缺乏群众基础,同时缺乏较为强大的经济实力而难以被选出来。因此,干部年轻化、知识化难以实现。
(三)能胜任村干部的人减少
农村能胜任村干部的人减少,选举竞争不激烈,主要原因有:一是村干部选拔标准更加规范统一。根据村干部从事农村工作的实际工作要求,选拔干部的标准开始从年龄、思想、文化、能力等方面提出的要求更高,符合条件的人选更少。二是培养力度不够。近几年来对农村后备干部培训、培养力度不够,能选拔到村班子岗位上的人很少。三是人才流失严重。一些文化素质高、懂经济、会管理的“能人”不愿意当“村官”。还有一些人,一怕当干部干工作得罪人;二怕耽搁了自己的事,影响自己致富;三怕干工作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因而不愿意当村干部。
(四)人户分离现象严重
根据调研情况来看,当前全镇外出务工经商选民占了相当的比例,还有部分举家外出。在人口流动到外地的同时,也有外地人口流动到本地,存在选民重复登记现象,人户分离现象日趋严重,由于村民流动大,在登记选民时造成村与村或村与居的重复登记,选民登记难度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村民委员会选举时间跨度较长,外出较远的村民不愿意回来参加选举,委托代写选票又受到有关规定的局限,增加了选举组织的难度。
三、意见及建议
(一)严厉打击违法违纪行为,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选举环境。
一要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党员群众珍惜、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增强民主法制意识,严格按照候选人资格条件,从本村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出发,选好自己的“当家人”。二要严肃换届纪律,坚持镇纪委、民政站、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和镇党委政府联动,密切关注各种不良动态,及时将问题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宗族、宗派和各种非组织活动干扰妨碍换届选举工作的行为,要理直气壮地予以制止和纠正,对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冲击选举会场等一些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依法打击。(二)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方式,拓宽后备干部的推选范围。
在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推荐的基础上,利用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群众座谈会等形式,让广大党员群众推荐后备干部,从不断改善拓宽村级组织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入手,从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回乡创业人员、致富能手中选拔。确实把政治上靠得住、真心为民、不图私利、有能力率领广大村民发展致富的人推出来选上来。同时,要建立后备干部培养制度,采取有岗培训、上岗锻炼、挂职锻炼、多岗培养等方式让他们既熟悉农村工作方法和办事程序,又切实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三)提高村干部待遇,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
现阶段我县农村基层干部待遇较低,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同时村干部晋升渠道狭窄,村干部看不到希望。合理提高村干部报酬,拓宽晋升渠道,解决他们的切身利益,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鼓励激励大学生、能人等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从而更好的为村子谋长远,为老百姓办实事,建议县相关部门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不断改善村干部的经济待遇。酌情加大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并每年拿出适当名额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让村干部尤其是副职干部“在职有奔头,卸任有想头,工作有劲头”。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镇党委、政府目标管理工作,保证国家、省、市、区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和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各项目标的顺利实施,充分调动村(社区)积极性,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强镇升位”目标,特制定《某某镇某某年度村(社区)目标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第二条 目标管理实施范围。镇属各村、社区。第三条 目标管理原则。
(一)注重实绩、注意公论、突出重点、创新机制的原则。
(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原则。
(三)平时与年终、定量与定性、动态与静态、目标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目标管理体系
第四条 目标管理责任体系。
(一)全镇目标管理工作实行镇党委书记、镇长负责制。镇成立目标管理工作领导组,负责对全镇目标管理工作的统筹领导,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下设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负责目标任务的检查督办,两办合二为一。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全镇目标管理总负责人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副镇长为副组长,按照分工组织全镇相关目标的实施;各部门正副主任为成员,负责多项目标的具体承办和落实,分管党务的党委副书记为分管领导,党政办主任为目标办和目督办主任,目督办主任协助分管领导督促、检查协调村、社区目标的实施。
(二)各村(社区)负责人为本单位目标责任人,对镇党委、政府 下达的目标任务负责,其他干部按分工对本单位目标责任人负责,组织
本单位相关目标的实施和落实。
第三章 目标制订与分解
第五条 目标制定的依据。根据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镇党委政府当年工作重点和镇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当年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镇党委政府重大工作布臵,党委政府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结合各村(社区)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原则制定各村(社区)的工作目标。
第六条 目标的分类及内容。
(一)综合目标。
1、经济目标:镇党委政府下达的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2、保证目标:党的建设及相关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
3、社会事业目标:人口与计生、民政、殡改、优抚、救灾救济、村镇建设、村(居)务管理、交通、环保、劳动保障、档案、统计、安全、卫生、文化体育、民族宗教工作等社会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4、民生工程目标:省、市、区、镇当年下达的改善民生目标。
5、重点项目建设目标:省、市、区、镇当年下达的重点建设目标。
6、实事、单项目标。市、区、镇下达的实事、单项目标。
7、共同目标。包括目标的分解落实、督查督办、办理工作、信息反馈、会议作风、值班和信访、救灾应急等工作。
(二)绩效评估目标。由镇党政领导、部门负责人、机关干部、所在村(社区)普通群众对村(社区)2011年工作开展绩效评估,按测评优秀票所占比例计分。
(三)一票否决目标。民生工程、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工作。
(四)加分扣分目标。对重点建设项目、获奖等工作实行加分,对督查督办、会议作风等共同目标工作实行扣分。
第七条 镇机关各部门将各项目标考核内容于每年年初依据区委、区政府和区级相关部门下达我镇目标任务及镇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各自以百分制制定对村社区的考核细则初步方案,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后下发。要进行考核奖励的单项目标,项目的设立、考核任务的下达及考核结果均须经镇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审定,镇机关各部门原则上不得再向各村(社区)另外下达目标任务。
第四章 目标监控与考评
第八条 目标监控与考评。
年终各村(社区)按规定的考核内容,认真自查,如实写出全面的自查报告,填写自查评分表,于12月25日前报送镇目督办。同时,由镇机关各部门按照本部门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的情况对各村社区进行考核,镇目督办把村(社区)自查结果和各部门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形成目标执行情况报告,报镇党委会议审定后进行通报。
第九条 目标分值及考核计分办法。
村(社区)目标按100分制考核,其中综合目标占90分、绩效评估占10分。鉴于社区和农村工作性质的不同,综合目标中的各小目标分值社区和各村不同(见附件)。完成总目标的80%以上视为完成任务,80%以下视为未完成任务。
(一)经济工作目标、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保证目标的考核,由各部门将各项工作按100分制单独考核,考核结果按各项工作分值的比例计入目标考核总分。
(二)绩效评估实行扣分制。按群众测评占2分、中层干部测评2分、机关干部测评2分、党委成员测评4分计分。
(三)民生工程目标、实事、单项目标实行加扣分制。省、市、区、镇当年下达的改善民生目标、实事、单项目标,年终由各部门和分管领导按照任务情况提出加扣分建议,交由党委会审定后计入考核总分。
(四)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目标实行加分制。具体加分按照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单项考核办法计算并计入考核总分。
(五)共同目标实行倒扣分。由镇目标管理工作办公室根据下列扣分标准进行日常动态考核,年终在各村(社区)目标管理总分中直接予以扣除。
1、目标管理。各村(社区)负责人不重视目标管理工作的扣0.5分;目标管理工作的各种材料、报表不按时或不按规范要求上报的,每发生一次扣0.2分。
2、督查督办。对党委、政府目督办交办的督查督办事项,推诿不办的或超时限办理的,每发生一次扣0.5分;未按时限要求办理又不说明情况的,每发生一次扣0.5分;按时办理了但不符合要求,限期办理仍不符合要求的,每发生一次扣0.5分;没有按要求时限上报材料的,每发生一次扣0.5分。
3、救灾、应急、信息报送工作。较大以上自然灾害未按时限上报、漏报,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以后村(社区)主要领导未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处理的,一次扣1分;凡突发事件、重要信息未按时限上报、误报(包括失实信息)一次扣0.5分;漏报一次扣0.5分
4、会议作风。不按党政办通知要求参加会议,又不说明情况的,每发生一人次扣0.2分;参加会议迟到、早退的一人次扣0.2分;无故缺席的一人次扣0.5分。
5、值班、信访。值班不负责任,遇事推诿造成后果的一人次扣0.5分;值班漏岗的一人次扣0.5分;发现上访苗头不及时处理和未按时上报的每发生一件次扣0.5分;出现群体性上访事件,其责任村(社区)领导不按时到场参与处理的每发生一件次扣1分
(六)其它加分与扣分。
1、奖励加分。工作获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全面性或单项工作加5分,等级奖励按一、二、三等奖分别加5、3、1.5分;获中央、国务院办公厅或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加3分,等级奖励按一、二、三等奖分别加3、2、1分;获省级部门、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加2分,等级奖励按一、二、三等奖分别加2、1、0.5分;获市级部门、区委、政府表彰的加1分,等级奖励按一、二、三等奖分别加1、0.5、0.2分;获区级部门、镇党委、镇政府表彰的加0.5分,等级奖励按一、二、三等奖分别加0.5、0.2、0.1分。
2、工作突出加分。
(1)工作有突出贡献的,由村(社区)填写加分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签字报镇目标管理办公室汇总后提请党委会研究决定。
(2)单项工作接受省委、省政府检查合格的加2分;接受省级部门、市委、市政府检查合格的加1分;接受市级部门、区委、区政府检查合格的加0.5 ;接受检查不合格的对应扣分。
(3)对没有列入重点建设项目的重点工作,村社区承办、主办的大型会议或活动,由村(社区)填写加分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签字报镇目标管理办公室汇总后提请党委会研究决定。
3、扣分。
(1)受到中央、国务院(含各部委)、省委、省政府通报批评的村(社 区)扣5分/次,并向镇党委、镇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批评的扣4分/次;受到区委、区政府通报批评的扣2分/次;受到镇党委、镇政府通报批评的扣1分/次。
(2)在接受区上考核时,因自身工作的主观原因导致全镇目标考核
被扣分的,扣相关责任人或责任村(社区)20倍分值。
(3)凡造成重大新闻影响事件,查有实据的,每发生一次扣3分。(4)在考核中弄虚作假的,每发现一项扣1分。
上述加分的依据为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间颁发的加分文件或其证明材料,并于2011年1月10日前填写加分审批表(见附件)交镇目督办统一报批。同一内容被加分的,取最高分;被多级扣分的,累计扣分。
(七)加扣分说明。年终在各村(社区)目标考核总分中加分和扣分,加分总分不超过15分,扣分不封顶。
(八)一票否决事项。村(社区)未完成镇政府确定的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社会稳定等工作出现重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降低一个等次,并通报批评。
第五章 目标奖励与惩罚
第十条 目标考核结果的排位和等次确定。按照各村(社区)年终考核得分排位,1—2名为一等奖,3—6名为二等奖,7—8名为三等奖。考核得分在80分以下的、获三等奖且被一票否决的、一年内被镇党委、政府通报3次(含3次)以上的村(社区),年终目标考核时视为未完成任务的村(社区)。
第十一条 奖励原则和对象。镇党委、政府对各村(社区)目标管理的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奖励对象为村(社区)在职干部。各村(社区)可根据工作量的大小进行分配,主要责任人可高10%--20%。
第十二条 奖励办法。
(一)按考核奖励等次对获一等奖的村(社区)给予80元/分奖励,对获二等奖的村(社区)给予70元/分奖励,对获三等奖的村(社区)给予60元/分奖励。不达标的村(社区)不予奖励。
(二)连续两年获第一名的村(社区),党委、政府给予授牌表彰。并奖励村(社区)在职干部外出参观学习一次。
(三)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特别突出贡献的村(社区),由党委、政府另行给予重奖。
第十三条 处罚办法。
(一)年终考核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村、社区不得目标奖。
(二)排名在最后一名又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村(社区),由党委、政府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排位在最后一名且又均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村(社区),由党委对村支书、主任进行诫勉谈话或按法定程序调整村(社区)相关责任人。
(三)对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稳定、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出现重大问题以及发生恶性涉农事件的,严格实行一票否决,降低一个等次,并通报批评,奖金只领取降低等次奖金额度的70%,若已是三等奖的,则只领取三等奖奖金额度的50%。
第十四条 实行责任追究制。
(一)责任追究的范围。班子内部不团结,影响本村(社区)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的;领导决策或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不按要求办理或无正当理由未按期办理党委、政府领导交办的重要督查事项的;在目标考核中弄虚作假的;不按规定和要求参加党委、政府重要会议的;村(社区)两委人员在廉政方面有违法违纪问题的。
(二)责任追究的方式。通报批评;取消目标奖受奖资格;扣发村
(社区)的目标奖;调整主要负责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乡镇镇村屯绿化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乡镇村两委干部培训班总结讲话12-10
乡镇挂职调研报告07-14
乡镇班子调研报告07-16
乡镇工会的调研报告06-11
乡镇副乡长调研报告07-02
乡镇科学发展调研报告11-01
乡镇班子研判报告11-05
乡镇人大评议报告11-16
乡镇普法自查报告11-19
乡镇财务自查报告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