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通用11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有学生21人,目前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听课
效率低下,比较浮躁和骄傲,有爱做小动作的现象。需要对其加强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2、个别学生因生病耽误一些课,知识前后学习不够系统,因此,除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本学期重点基本题的训练外,还应对班级中的个别学生进行课后的辅导,以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二、复习的目标
1、查漏补缺,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
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
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
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
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三、复习措施
1、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
提纲挈领式的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本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语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
2、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
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多做综合训练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4、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
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
总复习内容多、跨度大、知识的综合性强。教材采用“按学习领域分节, 分栏目编写”的方式, 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依次编排, 适当注意不同领域内容的沟通融合。分领域复习, 便于整理知识, 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由于每个领域的内容比较多, 因而再划分成若干节。分节复习, 有利于把握复习的重点, 合理分配时间, 也便于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教学效果。前三个领域先回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整理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再通过适量的练习,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形成必要的技能, 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第四个领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 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积淀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应用意识。下面就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突出主体, 梳理知识, 优化认知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总复习应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 以达到弥补知识缺漏的目的。因此, 复习课要从新的角度, 把已学的零散的概念、性质、方法等基础知识加以分类梳理,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将孤立与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 连成片, 形成良好的网络结构。这样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转化的关系, 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得到新的感受, 引发新的思考, 使之灵活运用。
如“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概念术语较多且易混, 可引导学生从其产生的条件辨析异同及其相互关系, 并列出结构表, 显示其联系和区别。
对“三个基本性质”, 应通过比较, 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应用范围与功能;“五个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是进行简便计算的依据, 应分清异同, 灵活运用。同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 让学生熟练掌握。
在对“比和比例”的内容进行复习时, 引导学生抓住与“比和比例”有关的内容, 从“比”和“比例”的性质、意义入手, 通过回忆、分析、比较, 构建如下网络图。
又如, 在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时, 可让学生把学习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网络图表示, 然后引导学生从左往右看, 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得出:“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 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又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接下来再让学生从右往左看, 引导学生明白:求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可以转化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又是通过怎样转化实现的。着重强调转化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把这张图竖起来看, 使学生明白长方形是干、是根, 是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串点成线, 通过纵向系统梳理, 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 (如下图) 。
通过对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复习, 促进学生把知识真正融入知识系统中,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从而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知识可通过练习的方式复习, 进而加深理解。如让学生在验算、解方程中复习加、减与乘、除法中各部分的关系。
二、精选练习, 强化训练, 提升数学思考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重心之一。数学思考是在数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而练习是重要的数学活动, 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总复习中要认真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 力避教师大量收集习题, 把学生浸泡在题海里, 或是“炒冷饭”, 学生机械重复练习, 使其不堪重负, 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的做法。因此, 教师应当在系统复习基本知识之后, 针对学生实际, 精心选编具有一定基础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练习, 做到数量少、容量大, 覆盖面广, 启迪性强, 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升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拓展总复习的功能。
(一) 精心设计训练内容,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知识上的盲点, 在总复习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中存在的知识“盲点”及其产生原因, 切实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比较、辨析, 利用对比题组等形式,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系统、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 突出规律, 排除干扰, 防止混淆, 达到熟练灵活、融会贯通的要求。题组训练内容要少而精, 分层次、有梯度, 着眼于由题及“类”, 就题论理, 触类旁通。例如:
1.四则运算的训练重点是: (1) 熟练掌握基本计算。如, 8.26+1.74、40-0.76、0.85×16、0.18×0.11、36÷4.5、6.25÷2.5, 虽然计算难度不高, 却包含了小数四则计算的几个难点。 (2) 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简便计算。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是对小学阶段学生计算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 而计算能力并非单纯看是否会计算, 计算数据是否正确, 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计算技能是否熟练。为此, 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中出现的类型精心设计如下题组, 重点训练简便计算能力。复习时让学生口述题目特点、简算思路与依据。以下题组可供选用:
2.解决问题的练习应以思维训练为主, 通过引申、扩展、改编、合理演化, 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 多向联想探索解题途径, 并通过自我内化完善一些问题解决的策略, 拓宽思路, 以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从而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解题的灵活性。
教师可先出示基本例题:“向阳小学买来105本图书, 分给五、六两个年级的学生阅读,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是五年级的4倍。六年级和五年级各分得了多少本图书?”
当学生在整数范围内用算术方法 (或列方程) 解答后,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在不改变第二个条件的本意的情况下, 还可以怎样表述两个年级分得的图书之间的数量关系呢?如:
(1)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是六年级的 (或25%) ;
(2)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占图书总本数的 (或80%) ;
(3)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占图书总本数的 (或20%) ;
(4)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比六年级少 (或75%) ;34 (
(5)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比五年级多图书总本数的 (或60%) ;
(6)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的比是1∶4;
(7)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的比是4∶1;
(8)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图书总本数的比是4∶5;
(9)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图书总本数的比是1∶5;
……
从而得出:第 (1) (2) (3) (4) (5) 根据分数 (或百分数) 的意义可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答:第 (6) (7) 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答; (8) (9) 用比例知识 (正比例方法) 解答。当然, 也可以改变所求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以上几种解法的特点及其联系, 沟通相关知识与解题思路的内在联系, 提升灵活解题的层次。
通过以点带面, 层层递进, 巧妙地把分数、百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以及比和分数的关系等有关知识融为一体, 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在复习中得到新的收获, 突现新的飞跃。
(二) 精心选编富有生活性与情
境性、探索性与应用性的训练内容,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复习中,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选编训练内容时, 要体现生活性与情境性, 探索性与应用性, 注重选择涉及学校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内容, 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让他们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数学思考。例如:
1.北海市实验小学校园里有一块正方形空地, 面积是6400平方米。 (1) 如果学校要在这块空地上围出一个最大的圆, 并铺上草坪, 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2) 如果学校要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花圃, 使花圃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 (如图1所示) , 你认为怎样设计更美观?请你再设计3种方案 (在图2、图3、图4上用阴影部分表示花圃的位置) 。
(此题把面积计算与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结合起来, 有利于空间观念的逐步形成。)
2.小明家装修新房, 油漆面积为80平方米, 用去油漆100升, 油漆费用6000元, 共用35个工时。结算工钱时, 有三种方案: (1) 按工时计算, 每个工时60元; (2) 按油漆费用的30%计算工钱; (3) 按油漆面积计算, 每平方米25元。请你帮小明家选用一种合适的结算方案。
3.王奶奶家打算把家里堆放的稻谷卖掉, 按市场价格:稻谷每千克1.50元, 大米每千克2.20元, 稻谷的出米率是70%, 稻谷加工成米后, 糠皮可抵加工费。请你帮王奶奶合计一下, 是卖稻谷合算, 还是卖米合算?
4.李老师去买体育用品, 他带的钱正好够买8个篮球或12个足球。他先买了6个篮球, 剩下的钱全部买足球。剩下的钱够买多少个足球?
5.爸爸和4岁的小红生病了, 妈妈要给他们买三天的药。妈妈要买几板才够?
(第2、3、4、5题是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的开放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与综合应用的能力。)
6.某游泳馆修建了一座标准化的游泳池, 这个游泳池的长是60米, 宽是长的, 深2米。 (1) 这个游泳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这个游泳池最多能容水多少吨? (每立方米水重1吨) (3) 在池的四周和池底抹一层水泥, 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小强和小华都是集邮爱好者。小强和小华邮票枚数的比是3∶4, 如果小华给小强9枚邮票, 那么他们两人的邮票数就相等, 你知道他们两人共有邮票多少枚吗?
8.东风路第一小学图书室里故事书、文艺书和连环画三种书中, 故事书本数是后两种书本数之和的, 文艺书本数与三种书总本数的比是2∶7, 其中连环画有65本。这三种图书共有多少本?
(本题有一定难度。把“故事书本数是后两种书本数之和的”转化为“是全部的几分之几”是解题的关键。)
9.周日, 李华全家3人去吃火锅, 打算花200元钱左右。爸爸点的火锅底料是“乌骨鸡火锅底”, 需要45元。现在需要选择火锅菜类, 价格如下:
(1) 2元 (一份) :麻辣调料;
(2) 2元 (一份) :冬瓜、土豆、毛豆腐、青菜、大白菜、油豆腐、豆芽、花菜、菠菜;
(3) 4元 (一份) :粉条、香菜、鸡蛋面、水饺、各种菇类、山药、竹笋;
(4) 8元 (一份) :猪肝、猪肉片、鱼丸、鸡片、带鱼、虾饺、鱼饺;
(5) 12元 (一份) :羊肉、墨鱼片。
如果既要注意营养合理, 又要荤素搭配, 你会怎样选择?
(第9题有愉悦的生活情趣, 解题过程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
1.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厘米,也是()米,写成小数是( )分米。
2.8.954精确到百分位是( ),精确到十分位是( ),精确到个位是( )。
3.与0.3相邻的两位小数分别是()和();比1小的最小两位小数是()。
4.用0、2、4、8四个数及小数点组成的三位小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5.有一个数的个位上是5,百分位上是2,十分位上是6,这个数写作(),读作()。
6.把0.005扩大100倍是(),把4.7缩小为原数的()倍是0.0047。
7.将△-□=○,▲+■=,○这些图形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8.学校在小明家东偏南3500米,小明家在学校( )的方向上,距离是( )。
9.520.3万写成整数是(),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10.5.06米=( )米()厘米10元2分=()元
3吨65千克=()吨 4.08吨=( )吨()千克
二、我会判断(1分=5分)
1.6701的简便算法是6700+67 ()
2.比0.6大并且比0.7小的数只有一个。()
3.0.20和0.2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4.小数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5.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
三、我会选(1分=5分)
1.与18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A.(18)) B.(18))
C.(18+12)+4)D.(18-2)-2)
2. 25252正确的简便算法是( )。
A.254+825 B.(25+125)2
C.(25)25) D.(25)25)
3.把21.97精确到十分位是()。
A.21.9 B.22 C.21.0 D.22.0
4.100张纸叠起来厚2.3厘米,平均每张纸厚()厘米。
A.0.23 B.0.023 C.0.0023
5.在下列各数中,在()的末尾添上两个0,原来的数大小不变;在()的末尾添上两个0,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
A.53B.5.3C.53.0 D.530
四、我会算(36分)
1.直接写得数(5分)
0.6000= 14.3900= 100.031=0.2500=
4.3200= 4.800= 73.050= 5000=
0.040=90000= 0.8000=101.100=
0.760000= 10000000=
2.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分)
0.2○□=0.0024.5○□=4500
□○100=8010○□=0.001
3.用简便方法计算。(27分)
2486-(740+1486) 2542532005
355-157+45-1434696+4694
8082578988022401-27
五、我会列式(8分)
1.125乘45的积,除以402与377的差,商是多少?
2.56减去2184除以56的商,所得的差去乘105,积是多少?
六、我会应用(1题6分,2~5题每题5分,共26分)
1.11路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向东偏南25千米后,向东行驶5千米,最后向北偏东35千米到达终点。(6分)
(1)根据上面的描述,把11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
(2)根据线路图,说一说11路公共汽车回程时所行驶的方向和路程。
2.1千克花生可榨油0.42千克,100千克花生可榨油多少千克?3吨花生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3.一张桌子120元,一把椅子50元,买58套桌椅一共要花多少元?
4.星期天,王老师带领17名同学去公园划船,租一条小船可坐3人,每小时12元,租一条大船可坐8人,每小时24元,怎样租船所花的租金最少?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探究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运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3、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4、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进行计算。
5、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这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6、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运算律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7、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8、进一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9、通过复习,巩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的分类知识。
二、复习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培养,注意口算灵活性的培养。培养学生耐心仔细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做题后认真验算,以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加强应用题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常见数量关系。每人掌握基本例题的解题方法,以扎实的灵活的解题能力来应对千变万化的测试题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1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运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口算练习:
300×30460÷23230×30490÷70
600×1193÷3180×8002×220
42÷2130×120630÷3360÷60
400×90350÷512×40045÷3
42×6÷48500×2075÷15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报得数,错的自己改正。
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乘法的计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数。(揭题)
二、复习乘除法的笔算:
1、笔算:
65×17742×30750÷50
107×6542×300700÷50
170×65420×30700÷40
学生计算第一组,板演,集体订正,然后说说每一题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计算第二组,板演,集体订正,说说这组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所用简便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计算第三组,板演,集体订正,说说这组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所用简便方法的依据是什么?最后一题正确的余数是多少?为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用竖式计算:
165×34410×20600÷30
90×70880÷6036×208
270÷45900÷4018×400
先看题目要求,能口算的在书上口算,核对时说说口算方法。把学生认为不能口算的`写在黑板上(不要求学生作出同样选择,大都认为的即可),指名板演,完后边核对边回忆笔算方法,检查板演者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3、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小学用水缸收集雨水,用雨水浇花、浇树和打扫卫生。
(1)一场大雨后,全校21个容量都是394升的水缸,都装满了水。这天一共收集到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计算)
(2)大扫除中,平均每个教室用水102升,37个教室共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计算)
(3)剩下的雨水用来浇草坪,平均每平方米需要5升,还能浇多少平方米草坪?
学生理解题意,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先让学生完成第1、2小题,板演,看看你估算的是否正确。
然后完成第3小题,分析数量关系。怎样求“还能浇多少平方米草坪?”“剩下的雨水”是指哪两个数的差?
第二课时2
复习目标:
巩固练习,提高计算正确率
复习过程:
一、口算
23×30=25×400=4×700=70×16=36×40=
12×40=40×50=14×70=500×8=128×80=
240×3=80×20=15×60=50×80=420÷70=
二、用竖式计算。
48×206= 126×57= 34×68= 209×35=
三、解决问题。
1、实验学校四年级共有214位同学,一起到公园去游玩,公园的门票每人12元,用2500元买门票够吗?
2、一辆客车三小时行315千米,如果用这样的速度,从上海到北京大约要行12小时,上海到北京的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3、新学期开始了,学校需要订购84套新桌椅。商场里有三种桌椅:第一种每套105元,第二种每套136元,第三种每套152元。学校想付出10000元,买哪种比较合适?
6.9-6= 0.9+0.6= 1-0.09= 0.9+0.1= 2.7+2.2=
0.2+0.8= 0.7-0.7= 5.5+11= 1.3-0= 9.7-7=
0.2×8= 12.5×8= 6.2+0.04= 2.5×0.4= 1.41×1000=
0.6×0.7= 6-0.7= 6.4+4.6= 0.04×0.3= 5.18+3.02=
二、填空题。(共25分,1—6每空0.5分)
1. 6.09的6在( )位上,表示( )个( ),9在( )位上,表示( )个( )。
2.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用小数表示是( ),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
3.0.4里面有( )个0.1, 0.025里面有( )个0.001。
4.0.050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5.三角形两边之和( ),两边之差( )。
6.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 ),线表示( )。
7.一种上衣降价x元后是100元,原价是( )。
8. 4个百、5个十、3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9.0.3×0.4×0.25=0.3×(0.4×0.25)运用了( )运算定律。
10.小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11.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6°,另一个锐角是( )。
12. 540克=( )千克 7元8角3分=( )元 9吨40千克=( )吨
3米6厘米=( )米 7吨33千克=( )吨 99分米=( )米
13.在○里填上“<”、“>”、“=”。(6分)
7.9○8.2 0.09○0.12 5.7○5.8
3.61米○362厘米 284克○0.284千克 5.3米○532厘米
三、判断题.(6分)
1. 3.368中的两个“3”所在的数位虽然不同,但是表示的意义相同。( )
2. 小数的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 ( )
3. 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 )
4. 3.4时=3时40分。 ( )
5.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 )
6. 2.7和2.9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
四、选择(每空1分,共5分)
1. 1.76□≈1.76,□中的值最大是( )
A、5 B、4 C、9
2. 大于0.6而小于0.7的小数有( )个。
A、9 B、0 C、无数
3. 两个数的积是0.42,如果两个数同时扩大10倍,积是 ( )。
A、42 B、4.2 C、0.42 D、0.0042
4. 由2、4、5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 )
A、4.25 B、2.54 C、5.42
5. 8080.80这个数( )位上的零可以去掉。
A、百 B、十 C、百分
五、计算(28分)
1.用竖式计算。(8分)
5.08×0.65= 54.68-12.8 =
80.4×0.35 = 19.92+420.26=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就简算:(8分)
15.89-(5.89+6.98) 0.8×3.9×1.25
4.87×2.34+4.87×7.66 1.87+0.26+6.13+1.74
3.解方程(8分)
5.34+X=26.7 5X-1.5==13.5
15+2X=45 X÷0.6=4.5
4.列式计算。(4分)
(1)一个数比2.02与3.28的和多1.3,这个数是多少?
(3)2460减去52与26的积,差是多少?
六、解决问题。(26分)
1. 小胖带了50元钱去联华超市,买学习用品用去了19.37元,零食用去了15.63元,还剩下多少元?(5分)
2. 淘气全家五一假期开车去北京游玩,车速90.5千米/小时,行驶了4.5小时到达目的地,算一算他们共走了多少千米?(5分)
3.水果超市购进10吨水果,已经运回了7车,每车装1.25吨。还剩多少千克没有运?(5分)
4.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天要浪费约43.2千克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天要浪费约956.4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漏水的水龙头和一个漏水的马桶10天一共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5分)
一、复习的目的要明确
复习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复习与整理,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沟通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但是,复习却不能理解成简单地重复的学习,或者是大量的练习。复习应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复习时要有深化和提升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案例】二年级下册《数运算》单元复习涉及数运算的主要两个单元的知识,一是《有余数的除法》,二是《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我听过一位教师这样上课:课上发给学生一张练习纸,做一题讲一题,到最后,很多学生明显地已经浮躁,不愿意听了。而另外一位教师却独立放手,先让学生对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梳理,还要比一比谁整理得又多又全,这无异于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最后学生整理出这样的表格:
学生自己尝试对知识进行复习与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由厚到薄”的提炼过程,学生对知识复习与整理全过程的参与,有利于形成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这也正是数学知识复习与整理活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复习目标要明确
复习课目标的制定比新授课更重要,既不能照搬新授课的目标,也不能照搬课标要求,因为课标是完成学业后要达到的要求,不适合单元复习课或者是专题复习课,缺乏可操作性。再者,目标的制定要与习题一致,即目标设置后要有所评价。复习重点也要在目标中体现。
【案例】二年级下册《数运算》单元整理这一课,课堂目标就是通过整理复习,让学生明晰算理、算法,会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算理、算法,初步学会估算,会用估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教师设计了完整的练习纸:
通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针对性的习题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发挥了习题的反馈作用。习题形式的变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依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将知识前后连贯,理清知识点,扩大知识面,形成知识链。
三、理清整理复习的流程
复习课的教学流程应该十分非常清晰,第一,知识点梳理;第二,基础题巩固;第三,易错题辨析;第四,拓展题提升。
首先引领学生在课前自主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知识点的梳理,然后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习。使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构建起了知识网络体系、在练习中加强了知识应用的训练。通过易错题的辨析让学生进一步强化知识点。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明白对某一类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不仅是一节课,而应该是一个过程,就像《数运算》单元整理一样,知识点比较多,对知识应用的范围更是非常的广,需要让学生掌握的东西很多,一节课的时间是绝对不能完成全部复习任务的,教师千万不能心急,企图在一节课上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能导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所以教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复习计划,将全部内容安排在几节课中完成,每节课分别完成什么都要精心设计。教师要下足功夫钻研教材,构建起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对学习的重点难点了然于心,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心中有数;有很多教师上复习课不备课,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复习课备课需要比新授课更用心、更用功,否则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案例】在《数运算》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有余数除法经常会出现哪些题型呢?
生1:口算题、竖式题……
生2:找规律题,比如△○□△○□△○□……照这样排列,第几个是(),第几个是()。
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当学生对一个事物充满兴趣时,他的感觉会变得敏锐,想象会变得自由,思维会变得活跃,构成了自由创新的心境,学习就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创造力。先是学生对常见的题型进行回顾,然后教师呈现例题,都是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在分析错因的过程中,寻找正确的解题策略。而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既发展智力,又提高能力,使复习课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实效。
四、复习课的误区
1.重复上课
简单地把上过的课再重复一次,缺少对知识的有效整理、更缺少对知识体系的建构贯通。这样就无法提升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包办
不敢放手,仍然是一问一答,甚至教师直接代替学生在思考,完全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就导致学生的能力难以提高。
3.环节琐碎
讲一点练一点,难成体系,不能整合,同时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
4.练习盲目
缺少深入的研究与思考,这样就难以实现对知识应用的有效训练,制约着课堂内涵的丰富和效率的提高。
所教年级:四年级
所教册次、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设计主题:Unit 2: What Time Is It ? A—Lets talk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課为对话教学,主要教授句型:What time is it ?Ittime for...句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内容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在教学中我从本班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听、说、演、唱、玩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交流情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使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本课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课教学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It is time …句型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子。它将贯穿本单元,通过对句子的掌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这个句子。进而为以下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2人,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知识储备很好,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素质较差,语言运用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被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我班的学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Its time fo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2.能理解并运用Just a minute.Lets run!和go home三个短语和句子。
3.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作息。
4.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问答以及句型Its time for….的用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回答。
2.Its time for…的用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一些习惯表达法的理解和发音,比如:Just a minute. shool is over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中文为主 + 所教学科目标语言)
1) warm-up
设计意图: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句型,在问候中提到了Kids 这个单词,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为“Go home ,kids “ 这个句子的学习打下铺垫。
1.Sing a song
2. 出示上一节课的图片,复习学过的单词组。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lets do的内容.
3.问候学生:Good morning kids , .what time is it ? 让学生用Its … 、Its time for…句式来回答问题,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指导。
2) Revision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既练习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复习了所学知识,并且为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游戏:“听句子,拨表针”
老师说出Its time for music class 等句子,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表针迅速拨到相应的位置上。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并给予鼓励。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息时间表。找学生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用所学的句子进行表述。比如“Its …oclock .Its time for…
3) Presentation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借助图片,和教师形象的肢体语言,以及游戏等环节,利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灰太狼,喜羊羊的形象,将“大灰狼,几点钟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接受语言信息,体会语言在情境中的运用
1.教师设计导语并且出示“下课”的图片,说: school is over ,让孩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钟表并向其他同学提问: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回答 ,练习几次后教师示意学校的放学时间,待其他学生做出回答后, 教师自然引出Oh,its 4 oclock now.School is over. 教师领读School is over.然后将School is over.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合起来分男女生练读,并引导学生回答:OK. 反复进行练习。
2.教学Just a minute.
教师说:School is over. But I want to know Where do you want to go?教师出示课件,出示(Let.s go to the playgroud , Lets go home Lets run)句子,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学生这几个句子的含义 。并且通过不同方法读句子。But Where do they want to go?教师故意设下疑问,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教师假装没倒好磁带,边说Just a minute,边摆弄录音机,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领会Just a minute的含义。提问学生回答,对于回答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接着教师领读Just a minute。
3.教师用英语说:我累了,让我们做个游戏吧!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灰太狼的角色,老师扮演喜羊羊,看课件的钟表,做“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的游戏。根据回答的时间说出Its time for( lunch/breakfast/dinner/English class/school) , 让学生来判断喜羊羊回答的对不对。教师多找几个学生做这个游戏。
4.小组分角色扮演来模仿刚才的游戏来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找最好的小组到前边进行表演。
5. Lisen to the tape .
(1)出示对话的图片的课件,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给的问题卡片边听边看边思考:
Picture 1:Where do they want to go?
Picture 2:Where are they now?What time is it now?
Picture 3:Whos the man?What does he say?What time is it now?
听完录音,每听完一幅图的内容就请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查对对话的理解程度。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完成课件上的填空。
(2)Listen and repeat. 学生再次听录音后,完成课件上的填空内容。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首先,在课堂上。我运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充分调动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教师评价对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五分的鼓励,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都想积极参与,效果很好。其次,在进行Lets play 的环节时,我利用小组之间的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对表演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并且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出本节课最佳明星和最佳小组。
评价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期期末复习计划崔帅奇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有学生52人,学生基础较差。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听课效率低下,比较浮躁和骄傲,有爱做小动作的现象。需要对其加强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二、个别学生因生病耽误一些课,知识前后学习不够系统。因此,除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本学期重点基本题的训练外,还应对班级中的个别学生进行课后的辅导,以提高班级的整体数学水平。
二、复习目标
1、查漏补缺,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
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三、复习时间:6月15日——7月 1日
四、复习形式:
1、分章复习。对全章知识进行复习之后,结合习题进行巩固。
2、综合练习。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在课堂上教师精讲。
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习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习。
五、复习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内容,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小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的认识、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这五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六、复习要求和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小数的认识
1.经历整理与复习本期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系统的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意义及性质的认识和理解,熟练的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在生活中应用。
复习重点
1经历整理与复习本期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
复习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第二部分:数的运算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乘除法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数的认识与运算的认知的发展与完善。
2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复习重点
1能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能够运用运算定律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复习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
算。
第三部分:图形的认识
1 让学生清楚地掌握三角形、四边形的特征。
2让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复习重点
1三角形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各种四边形的概念、特征及之间的联系。
复习难点
各类图形之间的联系,运用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 折线统计图
1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2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能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1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部分解决问题
1使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整理能力。
复习重点
进一步掌握相遇问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相遇问题。
七、复习目标:
达到这册的教学要求
八、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复习后及时进行检测。
(2)狠抓学生的计算和理解方面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提高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在课堂提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课堂引导,课后辅导,尽量提高对基础题的理解掌握。
(4)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1、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2、4000709的最高位是( )位,读作( ),其中7在( )位上,表示( )。六十亿零三百万四千是( )位数,写作( ),它是由( )个亿、( )个万和( )个一组成的。
3、用“万”为单位,写出10127000的近似数是( ),省略945604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写出的近似数是( )。
4、甲、乙两个数相乘等于90,如果甲数乘2,乙数乘3,那么积变成( )。
5、一个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0°,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65°,顶角是( ),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 )。
6、右边梯形的上底与下底长度的和是( )厘米,高是( )厘米。
7、小军把28×(□+2)错算成28×□+2,
这样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答案相差( )。
8、按规律填一填。
8547×13=111111,
8547×26=222222,
8547×39=333333,
8547×( )=( )
……
二、准确判断(5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1000枚5分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米。照这样,10000000枚5分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千米。…… ( )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小明骑车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小华骑车的速度是250米/分钟,两人骑的同快。…………………( )
4、125×32×25=(125×8)×(25×4)………………………( )
5、用三根长度分别为5厘米、5厘米和11厘米的绳子可以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
三、慎重选择(5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右图,一块三角形纸片被撕去了一个角。
原来这块纸片的形状是( )三角形。
① 等腰三角形 ②钝角三角形 ③等边三角形
2、125+67+75=67+(125+75)应用了( )。
① 加法交换律 ② 加法结合律 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小猴要给一块地围上篱笆,( )的围法更牢固些。
① ② ③
4、王老师去商场买足球,要知道付款多少,应该用关系式( )。
①单价=总价÷数量 ②总价=单价×数量 ③数量=总价÷单价
5、无锡灵山大佛景区单日游客量大约16万,这一天的游客量最大可能是( )。
①165000 ②159999 ③164999
四、细心计算(共28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12×300= 200×34= 50×110= 25×18×4=
600×50= 400÷50= 26×30= 147+256+353=
2、 用竖式计算。(6分)
28×307= 760×50= 400÷30=
3、用简便方法计算。(18分)
365+299 47×9+47 25×(19×8)
36×102 63×73-63×63 421-175-25
五、画画量量(共13分)
1、先画出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再分别量出底和高的长度。(4分)
底( )毫米,高( )毫米
2、按要求画图并填空。(9分)
(1)画出图①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将图②向下平移4格。
(3)将图③顺时针旋转90o,旋转之后A点的位置是( , ),B点的位置是( , ),C点的位置是( , )。
六、解决问题(共26分)
1、一本书有375页,每页有40行,每行有25个字,这本书一共约有多少个字?(得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4分)
2、要架一条电缆,计划每天架设600米,12天完成任务,实际9天就完成任务,实际平均每天架设多少米?(4分)
3、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少10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先画图整理,再解答)(4分)
4、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分)
5、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段路,甲队每天修70米,乙队每天修85米,11天正好修完。(6分)
(1)这段路一共多少米?
(2)甲队比乙队一共少修多少米?
一、突出“新”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应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复习的方法是分单元复习或归类复习,如果时间宽裕时先分单元复习再归类复习,若教师只是按单元一课课复习,学生会觉得枯燥,听与不听一个样,如果教师在“新”上做点文章,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效果就大不相同。
(一)将整册书中有一定联系的知识放在一起复习
如:苏教版小学第二册识字1和识字5在编写形式上差不多,都是采用“词串”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识字1是围绕“春天”,将12个词分为四组,每组词表示同类名物,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而识字5是围绕“夏天”,将12个词按照一定的联系排成四行,分别介绍了夏季特有的气象、瓜果、小动物、花卉。我将两课放在一起复习,还仿照识字1和识字5让学生说出与秋天、冬天有关的词语,这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拓展了新知识。学生的兴致很高。
再如:识字4、识字8和练习5中的用字词句,在教材编写上都是“转盘识字”,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和不同偏旁所组成的字。转盘下面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识字4是由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的偏旁所组成的字——“驰”、“地”、“他”、“池”以及一首字谜歌。识字8是由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青”和不同的偏旁所组成的字——“请”、“情”、“晴”、“睛”“蜻”等以及一首儿歌。练习5中的学用字词句是由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丁”和不同的偏旁所组成的字——“叮”、“盯”、“钉”、“灯”以及一首儿歌。复习时将这几课一起复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从根本上掌握了字的音、形、义,复习时我还激发学生也来仿照写一写,学生想到了“包”,想到了一连串的字“抱”、“跑”、“饱”、“炮”。进行这样的复习,使学生在以后自己复习时也会想到前后联系,举一反三。
(二)复习的题型要新
如:在复习第四单元巩固练习时,我出示这样的题目:学了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认真写字的();为沙洲坝乡亲们挖井的();孝敬母亲的();为儿孙操心的();勤奋好学的()。这样一出示,课文中的一幕幕情节就会展示在孩子们的眼前。再如:归类反义词时,做到形式多样,有找出句中一组反义词;有写出句中加点字的反义词;有给几组反义词,让学生选择填写等等。
二、重视“实”
(一)课前“实”
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案,既要紧扣大纲、教材,又要了解学生的薄弱之处,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在复习每一单元之前,总是先将平时学生作业中易错的字词罗列在一块小黑板上,易错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出,同音字的词语放在一起,这样学生一看就明白了。每一单元课文的背诵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师只听几个组长背诵,让组员找组长背诵。
(二)课中“实”
复习课教师不能搭花架子,应以阅读为核心,融“双基”于一体,正确把握每堂课的复习重难点,做到精讲多练。注重方法的指导,要授之以“渔”。如:复习中,要求学生要有感情朗读的课文,教师要适当指导。教师可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也可由其他同学评价,使学生有所体悟,使其不断进步。
三、扎实“练”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知识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反复重现。俗语说得好“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对一些易错的字,与其重复说,还不如变换形式让学生写。如让学生写形近字、同音字,反义词等,既巩固了字词,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有时做猜字、找卡片、摘苹果、归类等小游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学过的字组词组句,既使学生理解了词义,也练了说话。对短文的阅读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看图说话、口语交际培养了学生的说话、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做好“辅”
虽然说已经经过了一轮或几轮的复习,但要想使全班学生掌握所讲知识,仍有很大的困难。从学生的练习中不难看出,许多教师觉得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仍有些学生未能掌握,这跟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后进生”进行辅导了。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不要拿他们跟优等生比,只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就要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具体做法:
(一)补在课中
复习课上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课中有些他们能回答的问题要尽量让他们回答,回答对了教师要及时表扬他们,给他们加“☆”(班级举办的夺“☆”比赛),让他们有学好的动力。
(二)学生之间一帮一
让“后进生”跟好学生坐在一起,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及时问,及时弄懂。
(三)与家长多联系
“后进生”哪一部分比较薄弱,教师与家长就要对这部分进行双管齐下的辅导,这样后进生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推荐阅读: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12-01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12-16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题07-24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四单元期末复习10-06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02-01
四年级下册期中复习10-01
小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计划01-08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09-15
四年级数学下册习题06-28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