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教师如何上好音乐课(共9篇)
我们学校因为教学条的原因,所以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作为非专业教师,再跨越自己领域的时候,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是专业性与技能性那么强的学科。平时我在上学的时候,就主要是依附录音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实在是很少,几乎没有,该如何是好?
我简单地对“怎样上好音乐课”来做个肤浅的解读。
一、音乐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不怕各位笑话,由于我校没有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所以我们学校的音乐教学目前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很多老师都是借助于录音机才能上课。这种尴尬的境地真的让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一起来探讨音乐的教学应该朝着怎样的一个方向去发展。作为学生而言,音乐课是深受他们喜爱的艺术课之一,它伴随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不仅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而且要在音乐课中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的欣赏音乐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创造美、创造世界的思想情感。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呢?如何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呢?我认为,以下几种音乐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必不可少。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课标中指出: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由此可见,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动力。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催化剂。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就成为了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在音乐教学一开始,通过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徐霞老师这节课的一开始就让学习围绕圆展开系列的活动:找生活中的圆,欣赏华尔兹,从舞蹈中去找寻圆的存在,并通过模仿动作自已创编简单的圆圈舞蹈,不仅为下面三拍子的新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趣,给了他们美的体验。2.大胆表现,发展学生个性
在平时的音乐中,我们通常都是一遍遍的齐唱,其实在音乐课堂上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来表演,像我们学习的这节《夏夜》,就是通过分声部的合唱丰富了旋律,学生的演唱让这首歌的旋律变得优美而又不失天真活泼,旋律显得饱满而有生气。当然我们还可以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角色演唱、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等等。像徐霞老师上的这节课,歌曲采用的是自问自答的形式,在演唱时教师就用到了分男女演唱,师生对唱,分组接唱。并设计动作,体会三拍子强弱弱的韵律,通过自由表演,将学生置于音乐美的情境之中,更好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3.小组合作,搭建学生交流平台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不仅要充分钻研教材,而且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都有好胜、好奇、好动的特点,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将他们表面的兴趣激发为一种内心的动力。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创新的重要前提。教学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同时又是学习者。我觉得在每一课教学完歌曲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三、五人一个小组,学生可以随意离开座位,相互讨论和创编演唱曲目,老师巡回在各个小组之间,既当他们的参谋,又当他们的合作者。然后再以展演的形式让孩子上台表演,我想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都会非常活跃,因为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各个小组的表演可以不尽相同、各具特色,说、唱、跳、奏可以形式多样,他们定会从中感受到了合作、创造、表演的乐趣。
4.鼓励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在音乐教学中,要经常注意观察学生,尽量发现每位同学的优点,并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让学生独唱或独奏表演时,不要给他们提过多的要求,让他们放下包袱,排除心理障碍,只要他们参与表演就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音乐课中,应该经常要听到学生的掌声,因为那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热情的鼓励和赞扬。许多同学在这样友好、愉快的氛围中,心情舒畅,更加自信了。他们在音乐课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一点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树立信心,为今后的学习和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纪律性的管理
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有效的调控。从我教的这几年当中,我有明显的一个感觉,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一般前二十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不耐烦”。近两年,因为学校让我对全校所有的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所以对音乐课的大致模式有些心德,我就觉得一堂音乐课必须要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通常应该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图画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因此,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就已经可以提高一半。
三、充分利用乐器,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现在很多学生从小就练钢琴、小提琴、古筝、笛子等等,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完全可以让学生用乐器来表现音乐和歌曲,让他们伴奏或演奏,使他们深入到音乐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一份子,激发他们上音乐课的热情。同时,这也是给其他同学起到了一个表率和示范作用。
四、利用流行歌曲的力量,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
现在我们的小学生都对流行音乐,特别是流行歌曲感兴趣,这也不见得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恰恰我们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流行歌曲能迎合同学们的“口味”。其实,我们可以认认真真地和学生谈一谈流行歌曲,甚至我们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一些好的流行歌曲。这样更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和佩服音乐老师,进而树立老师在同学们中间的威信。我们不应该把流行歌曲完全拒之于音乐教室之外。只要我们对流行歌曲直至流行音乐给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分清哪些是好哪些是差的,哪些是有意义的哪些是低俗的,让流行歌曲进课堂不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会收到好的效果的。比如,今年春节晚会上就有一首很受孩子们喜欢的歌曲《爱我你就亲亲我》,这首歌的旋律优美,歌词充满了爱意,表达了孩子们内心最真实的心境,我在班上教学这首歌时,孩子们兴趣高涨,还都纷纷地自编了动作,个个争先恐后地要上前表演,回家后还迫不及待地给家长们表演,家长通过歌曲的传达,也明白了给孩子们爱其实就是陪陪他们,亲亲他们,夸夸他们,抱抱他们。
五、把舞蹈、游戏带进课堂,展示学生的自信
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这些地方的孩子们都很胆怯,让他们自己起来自我介绍都是扭扭捏捏的,还很害怕,很没有自信。而城市时里面的孩子们却是落落大方,我想这与他们的学习环境是分不开的,一般这些城市里面的学校都会专设舞蹈课,因为舞蹈本身就能让人提升气质,增加信心,所以我觉得可以把舞蹈、音乐表演等活动运用到教学当中,一定会得到了不错的收益。舞蹈、游戏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而且舞蹈、音乐表演是能很好培训学生的节奏感。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们还可以简单地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可以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
实践证明, 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他们接受音乐的广度与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发展。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 音乐课成了音乐教育的途径之一, 这就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艺术课程, 乃至广泛的文化领域都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因此, 我们要倡导音乐课程的“综合”理念, 在中小学的各门课程中, 语文、历史、地理等各学科都或多或少的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 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角,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思维个体, 有权利在课堂上充分地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 关爱自己的学生, 并自觉落实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才能体念到教师职业的快乐与幸福。
譬如:教学中有这样一课《龙的传人》, 我上课的思路是这样的:
1、我在上这一课时, 首先呈示了我国万里长城雄伟壮观的图片, 进而引出主题“龙”, 让学生分组讨论来描绘龙的外形。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将音乐和美术的审美特性结合起来, 音乐和画面的完美结合, 使音乐的表现力得到具体而形象的体现, 使本在内容上具有抽象性的音乐具有了生动性, 更富于诗意。
2、结合龙的图片, 让学生从龙的外形中找出其他动物的影子。如角似鹿, 眼似龟, 颈似蛇, 爪似鹰……在了解龙的外形之后, 结合语文所学的知识, 说一说有关龙的成语, 教师有目的的进行适当的补充, 扩充到龙的经典故事, 如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等, 并且让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得到的启示。这样, 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自我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有向学之心,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因为他们很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会出洋相, 因此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进一步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
3、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 “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引用体育健儿张丹的故事:2006年2月14日, 在都灵柏拉维拉体育馆举行双人滑向奥林匹克冲击时, 张丹意外受伤了, 但她并没有放弃, 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比赛, 为此, 都灵柏拉维拉体育馆响起了久久不息的掌声和音乐——《龙的传人》, 播放音乐, 让学生有身临其镜的感受。
在音乐课创设情景上, 除了御用一些现代的教学媒体以外,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 使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在每一节课中完美结合, 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起到应有的作用。
4、教唱歌曲, 在学生熟悉的基础上, 跟着伴奏带唱。从中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即对祖国母亲的爱恋之情。
5、听赏王力宏版的《龙的传人》, 让学生进行比较不同之处。就创作的时代背景而言, 前者是处于台湾与大陆互不往来时期的作品, 表达了华人渴望投入祖国怀抱的急切之情。后者是在台湾与大陆能够往来时期的作品, 因此歌曲演唱的速度比前者快, 体现了内心的愉悦之情。
6、最后, 有对祖国的爱恋之情提升到作为龙的传人的无比自豪, 听赏《我的中国心》。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 学生不仅学习了音乐知识, 它包含语文, 历史, 体育等各学科的相关知识, 因此, 在中小学的各门课程中, 音乐与其他学科都有着一定的联系, 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可能。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 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音乐同时也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育本质上是情感教育, 它与师生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因此,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 鼓舞学生主动而愉快的学习。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使师生教学情感产生共鸣, 实现师生思维同步, 进而与所学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唤起学生创造热情和创造动机, 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积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 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 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 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中图分类号】G623.71
1、故事法
小学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授课前先讲一个有关歌曲内容的故事,然后自然导入新课,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再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歌曲上来,如教小歌舞剧《小放牛》这课时,老师先绘声绘色地说故事。然后问:大家还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具体情节吗?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小放牛”的故事(揭示课题)
在音乐课堂上,教材中有很多曲子或歌曲都是有情节的,我们还能运用丰富的联想,续编音乐故事,创造情节,发展思维。如《龟兔赛跑》、《百鸟朝凤》等,在学完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当作曲家、作词家、创编后传,还可以来表演自己编的故事。孩子们的兴致自然被教师激发出来了。
我在教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时,首先把这首歌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从形象直观中得到美的感受。我问,什么东西一闪、一闪、亮晶晶,好像千万只小眼睛,挂在天空会放光明。“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孩子们靠自己的生活感受,很快就会齐声回答出来“星星”。我肯定这一回答后,接着就说,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美国儿歌《闪烁的小星》。当唱起这首歌时,孩子们的头脑里就有一个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形象在活动。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很快就学会了歌词。
2、表演法。
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课堂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让学生大胆表演。例在音乐课中可以使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亲自用表演来感受歌乐曲,例在《小红帽》这一课中,我让学生课前准备好的道具,分别扮演“小红帽”“外婆”“大灰狼”演这童话故事,学生在表演中犹如身临其境,耳闻其声,目睹其事,从而被陶醉在这童话故事情境之中,兴趣达到最佳状态。
3、游戏法
孩子们天生就爱做游戏,在音乐课上通过游戏可以增加音乐性和趣味性。例,在教音符时值的长短时,我会让学生通过自己行走的步伐“哒哒|哒哒”,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和四二拍子的节奏特点。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学生的生活感受“跑比走快”,“走一步可以跑两步”,“跑跑走、跑跑走”,以及小闹钟的走动声“嘀嗒嘀嗒”来认识八分音符的时值。低年级学生对音符长短常常不能理解,在教学时我用小猴子摘苹果的故事来启发学生:二只猴子四个苹果即一只猴子有二个苹果(二分音符),又来了二只猴子变成一人一个苹果(四分音符),后来又来多一半猴子苹果只能分半个了(八分音符),这样讲解,学生就易于认识哪些音符长哪些音符短的道理。
再者,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基本音阶时,对七个音符并不熟悉,于是我把学生分成两个组来做游戏。一组学生拍一下手喊4,另一组学生再跺一下脚唱fa;再拍一下手喊6;另一组就唱la;再拍一下手喊7;另一组学生就唱si……经过这样反复多次一问一答式的游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音准感,而且培养了注意力,逐渐引起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4、体态律动法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果一堂课让学生坐着不动,他们会坐不住的,而刚刚入学的特点是好动,所以当学生对一首歌基本上能唱之后,我就会选择恰当的动作配合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唱二年级的《这是什么》这首歌时:“嘀嗒嘀嗒当当当……”我就选择简单而又适当的动作,教学生边唱边舞,结合“体态律动”,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背出来。又如:在一年级的欣赏课《星光恰恰恰》,我不用任何语言直接让学生自己跟音乐律动,让他们用身体去感受旋律的活泼、欢快,这样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
5、即兴创作法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我们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创造,以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编创中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能力。学生在自编、自演、自唱的实践活动中,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又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表演能力。 例1,在《快乐的音乐会》这一课中,我就以歌曲为范本,告诉学生“开音乐会”还有很多乐器可以一起演奏,小动物也非常多,让学生即兴创作歌词,把“吹拉弹”的乐器(小提琴、口风琴、钢琴)、小羊小猪等动物编进去,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高点,快快乐乐地上了一节音乐课。例2,学生对乐器有着天生的喜爱,我们应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乐器。例在易拉罐里放上沙子作沙锤;或拿几条汤匙作打擊乐器,这样,使学生所有的创造热情都显露了出来,制作更多的乐器来伴奏,有了这样的乐器伴奏,音乐课更活跃了,真正把音乐课变成了学生自主活动课。
6、绘画、看图法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启迪思想、开发智力的优秀幻想教材,我以幻想为前提,以绘画为手段,让学生再现音乐美。例我在 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 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学习人家所说的“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 衣,我也来。哎口罗哎口罗哎口罗哎。”于是我将事先画好的一个红太阳,一朵白 云彩,一个正在洗衣的妈妈的头像,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或小男孩的头像代表“我”挂在黑板上。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而欣赏音乐中,也可用此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如《动物狂欢节》、《玩具兵进行曲》等作品,我采用了绘画法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小学生不但喜欢画画而且还喜欢看画。在上课前先让学生欣赏一幅或几幅图画,使学生对图画产生兴趣再进入歌曲学习。如《小白船》一课,先出示这课的挂图,让学生欣赏画面,再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小船是什么样的?想想什么东西的样子很像它?这位小朋友坐在船上都看见了些什么?歌曲中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这样使学生迫不急待地进入了歌曲意境中学习 。
如何上好幼儿园音乐课?一般来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课,不能让幼儿学到音乐知识,还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有利于提高幼儿音乐能力和智力发育。
在幼儿园音乐课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最大程度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那么,如何上好幼儿园音乐课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幼儿关系,让幼儿喜欢上音乐课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倾注爱心和耐心,尊重孩子,走近孩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激励的语言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近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音乐活动。
二、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要让幼儿对音乐感兴趣,就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的环境。让孩子每天都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使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的发挥。经常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曲目,让幼儿倾听这些歌曲的美妙,和幼儿一起根据音乐的内容布置教室的环境,投放一些音乐材料。让幼儿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欢音乐、乐意主动地参加与各类音乐活动,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合理的选择内容,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恰当的选材是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年来,幼儿音乐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再稍稍考虑一些孩子的特点来制订,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按照一份教学计划进行活动,要唱一起唱,要跳一起跳,没有选择的余地和机会。这样忽略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所有幼儿在音乐能力发展上的需要,单一的集体教学不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孩子对音乐内容的需求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的,他们追求天然的、游戏的、趣味的音乐作品作为学习的对象。教师在明确音乐教育目标的前提下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帮助幼儿运用音乐的手段加以表现。如动植物类、自然现象类等这些都是幼儿有一定感性经验的事情,引导幼儿用艺术的手段(绘画、乐器演奏、唱歌、敲击节奏等)再现,会大大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在教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提出合适的进度要求,使教学个别化,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使每个幼儿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取得成功,培养自信。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发展的平台,使幼儿通过参与活动能认同自己、接受自己、认为自己能行,在能力提高的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做好音乐课的常规训练
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应建立课堂教学常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作为一位幼儿园音乐教师,能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对上好以后的音乐课,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它学科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音乐常规训练既要对幼儿进行站、立、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幼儿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相关练习。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眼神,每一个坐姿、站姿都要求是美的。上课时我要求幼儿头要正、肩要平、背要直、两眼平视、面带微笑、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幼儿做起来却总不是很好。于是,我让幼儿随音乐进教室,坐下后听音乐拍手安定情绪,听音乐起立、坐下,用歌声进行师生相互问好等。这样的训练,把幼儿进入音乐室的所有活动都放在了音乐中进行,体现了语言的音乐性,动作的音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音乐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音乐课的常规就自然建立了。
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音乐的趣味性
幼儿的思维形象、直观,有的音乐比较抽象。把抽象的音乐用直观的图片、教具表现出来。在教学中加强内容的趣味性,利于孩子的学习。在教学中将唱唱、跳跳、画画、敲敲、听听有机的结合,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形式呈现于幼儿面前,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积极的体验音乐。
(1)将故事和情景表演融入音乐教学之中
故事、情景表演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也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形式,同样在音乐活动中也可以渗入其中。教师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故事,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辅以幼儿喜欢的情景表演形式,让幼儿在演的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风格、形象等,然后,教师有目的地让幼儿脱离表演进行演唱。能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如中班歌曲《拉拉钩》,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幼儿先两个一组交朋友,扮演朋友之间生气的情景,从熟悉歌词到表演唱,看似简单的过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旋律,记住了歌词。不仅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也让孩子们学的更主动更轻松。这两种方法在同样在欣赏乐曲时也能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2)将教具材料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幼儿的思维发展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加之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一些音乐活动特别是欣赏乐和打击乐活动中,如果不借助一些形象的教学辅助材料,要理解和表现音乐材料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音乐活动用中利用图片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幼儿看到图片上的内容,就明白了所表示的含义。另外在欣赏,打击乐等教学当中,图谱也是经常被利用到的教具,它采用图片和象征性的符号这一形式,这样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
(3)将多媒体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各种直观形象的展示,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感。同时,将视听完美地结合,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幼儿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4)将游戏活动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幼儿的一日活动贯穿于游戏之中,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游戏就是一种娱乐,它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玩”一样的愉悦感,幼儿没有丝毫的压力和负担,他们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从而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促进动作的协调,还能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5)将绘画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和绘画能共同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乐曲描绘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可以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感受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中。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给人以美的感受。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之一,音乐欣赏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培养人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接受音乐的熏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理论传授,而是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等一系列技能的训练。但对于乡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种种限制,无法完成这一系列教学任务。如何才能上好乡村小学的音乐课呢?在此,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几点认识。
一、故事导入,把学生带入歌词意境中。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好的课,兴趣是关键。音乐不只是教学生唱歌,重要的是在教唱歌的同时要让学生的感知、感情等方面得到培养。要使学生在唱歌时做到入情入境,就要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涵。在教学之初,我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只是采用“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的简单教学方法来教学,开始一两节课学生还比较乐意跟唱,但几节课下来,学生慢慢变得不想开口唱了,相反,学生在底下相互说话、吵闹,于是我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性,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教学方法,例如我在教学《小胖胖》一课时,我结合歌词内容,先给学生们讲故事:“有这么一个小朋友,大家都喜欢叫他小胖胖„„”原来喧哗的教室变得安静了,学生们都在静静地听故事,而且听得很入神,我在讲完故事后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小胖胖是的怎样表现呢?”“想!”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回答。就这样,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整节课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中,将范唱、伴奏相结合。
在唱歌教学过程中,前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定调,提示速度等重要作用。由于教学设备不全,教师往往是起头由学生唱,这种教学方法,既不能使学生把握好旋律、节奏、音高,时间久了,学生也会感到单调,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远程控教育的实施,使我们的教学有了很大改善。例如,我在教学《咏鹅》一课时,结合CD光盘,播放“优秀课例”,随着钢琴的伴奏,学生们被优美的音乐旋律陶醉了,不由地跟着唱起来。一堂课都是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使学生在听、唱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教学过程中,结合肢体语言把课堂变活。
音乐并不单是音乐,它是和一定的肢体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唱,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音乐打动自己,配合一定的肢体语言,然后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激起学生的律动,唤起学生表现的欲望,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音乐世界,从而打破死气沉沉的氛围。例如,在教学《幸福拍手歌》一课时,我将每一句歌词都配上一个动作,为学生全情地表演,学生们也跟随着模仿起来,甚至有一位学生配上自己的动作,整个教室变得热闹起来,学生们都在尽情地表演。
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对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做正确的引导,以及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从而解决音乐欣赏课学生不感兴趣的难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多听是关键,但不能麻木的听,要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的、各种风格的音乐;在平时要重视音乐基本知识的积累;听懂音乐的语言,正确理解把握好这些表现要素、表现手段,这些符合音乐的表观语言。在教师对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做正确的引导的问题上,本文介绍了多媒体式、座谈式、创作式、表演式这四种效果不错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在把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注重音乐作品中的“情”,挖掘音乐作品中蕴涵的哲理这三个音乐欣赏教学的着重点上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今的中学音乐课中音乐欣赏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经过实践大部分音乐教师都发现学生很喜欢音乐,但是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却不是很大。很多学生常说:我很喜欢音乐,但就是听不懂。那么怎样使学生听得懂音乐呢?怎样上好中学的音乐欣赏课?我想这就涉及到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欣赏音乐这两大问题。
音乐是最富于想象的艺术,较之于文学和绘画,它既无法运用大量的文字进行生动的描述,也无法用丰富的构图、色彩等进行直观的再现。作为一种听觉艺术,音乐只能凭借旋律、节奏、和声、调式等组织结构形式展现现实世界的各种运动。人们在倾听这些旋律、节奏、和声等所共同组成的音乐作品时,不仅能领会理解一定的艺术形象,而且还能产生种种丰富的联想和各自迥异的感受。音乐欣赏教学,正是基于音乐艺术的这一审美特征,而致力于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以音响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欣赏音乐一般可分为知觉欣赏、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三个层次。所以,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同样一首歌曲,由于人们的音乐素质、生活的经历、社会环境知识层次的不同所产生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主行诱导,使学生在听觉上产生兴趣,不会茫然,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就要努力引导学生,在对音乐的节奏、速度、调性、和声等因素的感知的基础上,获得于音乐作品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换言之,音乐欣赏教学发展的是人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的时人的联想、想象、创造能力等。
在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上,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多听,是学生获得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欣赏音乐也是这个道理,听的多了,慢慢地就会听懂。也许有人会疑问,我听得也不少了,可为什么还听不懂呢?其实,听懂音乐也是有一个过程的。现在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听音乐,但如果问他们,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有什么主题,听了有什么感受时,绝大部分同学都回答不出来。多听,不光是数量上的,还要从类型和风格这方面去考虑。有的人听的音乐也不少,可若是从类型和风格这方面来说,就太狭窄了。这里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学生欣赏音乐的范围,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的、各种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不但让学生听中国的,传统名曲,如《二泉映月》《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等名曲,还让他们听外国的及现代的传统曲目,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及贝多芬的《命运》。何占豪、陈刚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名作。科普兰说过:“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固有的品质,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智力练习而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去听。”慢慢地,学生喜欢听了,并且逐渐能听得懂了。所以,多听、多欣赏,是让学生获得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二、让学生多掌握音乐欣赏地基本知识
音乐是最能深刻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它通过听觉直接和我们的心灵接触。比起其他艺术形式,音乐更能深入人类的情感,影响人类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人类除聋人之外,都具备欣赏音乐的本能。然而,只是单凭这种本能去领会音乐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具备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知识。概括起来,一方面是关于乐理方面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旋律、节奏、拍子、速度及乐谱读法等。因为有了这些知识,即使是很简略地知道一点,也会有助于更好地欣赏音乐。另一方面力度和音色也是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力度越强,音乐就越紧张、雄壮;力度越弱,音乐则就越缓和、委婉。音色好象绘画中的颜色,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因为特定的音色内容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听懂音乐就要努力做到:提高辨别各种乐器的音色特征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对各种乐器结合在一起的混合音色的理解能力
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所属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使欣赏者了解音乐的外部音响形式,了解和体验音乐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欣赏者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
有的学生在教师讲一些有关于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时,经常不认真听讲,认为这些知识不重要,而且认为这些枯燥乏味。有些学生甚至认为,知识会妨碍乐趣,最好不要了解任何技巧方面的事情,要是他们熟悉了音乐的“规则”,其实一个人如果只从感官的观点去听音乐,学生充其量只能接触到其中声音的材料。作曲家根据规则有计划地处理声音材料,才能将他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假如聆听者不懂这些规则,他便永远不会了解。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听不懂的音乐的原因,这并不奇怪,不是他的耳朵或听觉神经不能接受及传递音响信息,而是缺乏理解音乐、辨别音乐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说明了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基本的知识和了解过程,要求不学习而知,那时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在日常的音乐欣赏课当中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听懂音乐,应该具有欣赏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和逐步具有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且要求越多越好,越深越好。
三、学生懂得音乐浯言
音乐欣赏要了解音乐的语言,就犹如能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光知道感受,情感的抒发和渲泄。但你说不出道道来,理不出头绪来那也只是孤芳自赏。因此我让学生懂得些音们要教会学生一些音乐的表现语言,音乐语言如何表达呢?如旋律、节奏、节拍、速度、音期、音色,还有式结构和声、织体等都是他们的表现要素和表现手段,音乐之所以会让我们为之一听惊,正是因为有这些要素和表现手段在其中充当主要角色。所以我在教学中除了对旋律,速度、节奏、和声等方面重点介绍体会和感悟外,对于音色了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很多学生对音色辨别不出来,中外不分,西洋乐与民族乐混为一谈,针对这一情况,我在一些重要作品中出现的一些乐器逐一作出比较和分析,让同学们既能够听到乐器,还能说上名称,各自乐器的声音仿佛描写什么都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如:小号,我喜欢用国歌来打比喻,那嘹亮,高亢具有号召力的声音。
长号:常体观在悲哀的音乐中(如哀乐声中的长号,声音低沉)。长笛:清新、明朗、幽雅的声音,如{梁祝)的引子和结尾那种鸟语花香的感觉,通过这样反复的对比和示范性的表演,学生们很容易接受这种乐器的声音,一听就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在我看来,一部作品,如果你不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奏,听不出这是什么声音,那种音乐的联想就不会很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美就很难正确把握。
只有正确理解把握好这些表现要素、表现手段,这些符合音乐的表观语言,才能更好、更深刻地欣赏作品。
一个人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音乐欣赏也是这样,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有计划、合理地安排欣赏内容,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从小型到大型,随着曲目的积累,学生欣赏水平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音乐欣赏教学的四种模式
(1)多媒体式:音乐虽然是听觉艺术,然而在音乐欣赏中如果能结合视觉功能,发挥通感作用,创造音乐情绪,则能激起学生很大的兴趣。使用视觉媒体其注意力比使用听觉媒体其注意力要高,如果两者结合,效果肯定不错,在歌剧、舞剧等欣赏教学中尤为见效。
(2)座谈式: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作曲家创作每部作品都希望听者能够通过他的音乐产生同感,然而每个人的感受能力不同,所以每部作品给予每个学生的感觉会有差异,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会有出入。如果教师直接介绍、分析曲式,强迫学生找到原著的感觉,学生不容易接受。座谈式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这种现象。首先,座谈式可把学生的座位改为围坐式,改变了往日的听众位置,心里压力减轻,易畅所欲言。
(3)表演式:音乐欣赏如果能现场表演,感受则会更直观。例如:类似《春江花月夜》这样的民乐古曲,教师可现场演奏根据此曲改编的钢琴曲,让学生体会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表现手段和风格。另外,像中外民歌欣赏、戏曲欣赏等有机会都可利用有特长的学生来现场表演来完成。(4)创作式:中学音乐欣赏中的创作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些理念的记忆,强化理解。
1.强 调音乐创造 ,重视艺术实践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 在人的发展中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 为此,音乐课程标准设置了“活动与创编”学习领域。 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 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 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这种创作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
2.从学生角度出发 ,构建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这是教育工作者普遍知晓的道理, 换言之, 师生的互相沟通是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这在新课程中称为师生的“双向式互动”,那么如何进行双向式互动, 互动成什么样子, 却是大家难以拿捏好的一件事情。这里插入一个花絮说明上面的内容,什么呢? 很简单,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听到这个问题你会觉得,没有标准答案。的确是这样,因为每个学生的喜好是不一样的,喜欢的缘由也是多方面的, 但是在受学生欢迎或者喜欢的教师好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平易近人,容易相处,没有架子。 反过来想想,课堂教学不也如此吗? 如果我们以平等的姿态,多从学生角度考虑,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学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及时捕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激发课堂的活力,动态调整并完善教学进程,那么一个良性师生“双向互动式”的课堂很自然呈现在眼前。 因此,多从学生角度出发,本着生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以师生互教互学,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3.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音乐与美术是姊妹艺术。 人们常常把音乐称做“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 在音乐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 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把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这幅世界著名油画。 学生通过听音乐、看油画,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
4.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上好高中音乐课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 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 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 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
5.备音乐多媒体资料 ,有效提高资料的有效性和利用率
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扩充教学内容资源,丰富教育教学方法,给音乐教学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多重刺激,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信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合理运用才能真正为音乐教学服务,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对于音乐课,在备课阶段老师花大量时间通过网络媒介寻找音乐资料, 找到的音乐资料是否都能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呢? 这里再次提到前面提到的两点,首先我们要看找到的资料是否在本课“主线”上,能否为主线服务? 其次还要看找到的资料对学生的理解、思考、研究是否有帮助。 基于上面两点可以对找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筛选留下的音乐资料并不是直接就能拿来用, 音乐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备课阶段, 大量工作还应放在对资料的 “包装”和整理,比如:有些视频资料太长,而实际需要的只是中间的一个小片段,那我们就要用视频软件进行剪切;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为了便于学生对主题的记忆, 还要把主题音乐单独“拿 ”出来 ;要用到的音乐资料音质 、画面效果是否是最好的 ,能否找到效果更好的。 资料整理好, 老师还要在多媒体课件上,把资料放在合适环节,要用得合理、用得恰当,发挥资料自身最大的“价值”。
6.精 选音乐活动
学生通过音乐活动直接获得经验, 教学价值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体验、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根据高中生年龄阶段的身心、智力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把音乐活动引入课堂。 教师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欣赏课上组织“小组资料搜集展示、听赏交流会”活动;唱歌、演奏课上进行“星光大道”、“歌手擂台”、“演奏家”、“自由组合乐队 ”等表演 ;创作课及音乐与舞蹈 、戏剧表演课上进行“自编自演”、“沙龙音乐会”、“音乐短剧创编”等,从而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体验音乐美,增强对音乐学习的喜悦感。
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换个角度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 “要用‘一节课与一辈子’的心对待自身的专业化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教学艺术家, 音乐教育家即教学加科研型的专业工作者”。
关键词:音乐鉴赏 审美能力 创新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音乐课,首先要学会如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只有在喜欢音乐的基础加上老师的指引,才能让学生逐渐喜欢上音乐课。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是教师利用无穷无尽的音乐知识来丰富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主动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如何上好一节中学音乐课呢?通过教学实践后,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以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
备课要具有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要钻研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查阅资料、确定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类型、考虑教学方法、设计编写教案,课上的一言一行,是以课下的精心准备为基础的。备课是否能达到教学中教师所期盼的目的,这就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张驰有度,做到了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年龄特点、音乐素质、能力水平、班风纪律等情况了如指掌。因此,备课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不能离开了解学生这个重要基础。?在备课中,只熟悉课本教材是不够的,往往还需要把范围扩大一些,翻阅书籍、网上查阅一些参考资料及借鉴一些相邻、相关学科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教师用书、教学参考资料、有关的文字资料、乐谱等)。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多找一些视听音响资料,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对图像的观看更能了解音乐。
高中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数、英,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某些知识点和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设计教学方案,比如:“学生对京剧的熟悉程度”,“如何设计才能使学生对京剧感兴趣”,“把现在红遍全球的《江南style》带进课堂中”等等。这些能在课程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高中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备课时主要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而后是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感兴趣或无动于衷,就要问问原因,积累经验教训,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创造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实践,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法,使自己的课堂内容富有创造性。课堂的教学不同于流水线,一层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如:在上美妙歌声赏析中,开始听美声的音乐,学生观看视频时会笑,他们觉得嘴型、声音很夸张。一开始碰到这种情况简直是出乎笔者意料之外,这么美的声音学生不知道欣赏反而还笑,让笔者很生气,但反思后,觉得学生有这样的表现也是很正常的,他们接触这样的音乐少,平常都是听流行音乐,于是笔者把过程进行了改变,在另一个班上课时用了一首流行与美声相结合的歌曲《viva fever》进行导入,效果非常好。在民族唱法导入时运用了周杰伦的《千里之外》,加入了宋祖英的演唱,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都非常积极的来模仿,与前一个班比起来学生的收获很大,下课后学生都纷纷向笔者请教正确的发声方式。这就是教学过程的改变,同样的课程,你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你的方式对了,你与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与提高,像这样的案例很多,这就是在教學过程的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然而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所以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给予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更是一门艺术课。如果每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透过纯洁的童心,听到美妙的音乐,那种感觉会是多么美好。教师应该充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挖掘音乐的内涵,把美展示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美。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师要根据教育事业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总结教学经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内容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教学新课标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们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进行多元教学。
高中的音乐鉴赏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局限以往唱会几首歌、听听几首乐曲这么简单,应在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欣赏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更容易被广大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性格上都存在差异,要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学生,就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与选择权利。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由地选择考试的内容与方法,发挥其个性特点。如:在年底的时候笔者搞了一次“迎新”音乐会,内容为与音乐有关的节目,学生可以单独的、小组的、双人的。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发挥特长。也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到音乐是一件快乐、简单而有趣的事情,学生玩得愉快、学得轻松,如“唱歌接龙”游戏,每唱一首歌曲的最后一个字,下一个学生要唱的歌曲中也要出现这个字,可以是谐音字,通过这个游戏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唱,而且还是不同类型,不同时代并且不重复的歌曲,教师则根据学生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做出评价,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而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促进音乐素质的提高。由于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日渐成熟,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心理基础,加上一定的文化基础,音乐鉴赏课教学能得以实施,并达到效果。高中鉴赏课应注重创造性,对音乐作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和欣赏,开启学生的艺术思维。
补充一点就是平常心对待,太多精力投在做课的准备工作上,就无法保证正常的教学了。现在往往有的老师是一次公开课排演20多次,演戏的成分大于讲课!其实不论什么类型的课,希望教师展示的是自己最实际最真实的东西,朝这个方向准备才是最有价值的!
科学课不同其他课,课前准备相当关键,从对教材的理解到材料的准备,到教学程序的设计,尤其是材料,实际上课时,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生成资源,所以,对学生的知识水平等等都要有充分的了解。还有,情境创设很关键,得在第一时间把孩子们的思想吸引,让他们在不自觉之中进入探究状态。
其实也可以发挥集体力量,组成备课小组,一起研究教材,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教育应该有原色,在我看来,应该朴实点
我的看法
科学教师上公开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
(1)、选好教材内容:教材是教学的根本,脱离了教材,任何教学设计都是无本之末,所有教学技巧都会苍白无力。因此,课前必须选好教材。教师要选好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内容,选好教材后,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内核;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2)、熟悉所教学生:在选好教材以后,教师要深入教学班级中去,去了解学生,去熟悉学生。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必须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在选好教材和熟悉学生以后,必须认真地设计教学方案。首先要根据所选教材确定好教学目标。按照新的课程理念确定好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然后,依据确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活动方案。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兴趣要由低到高,知识要由浅到深,能力要由弱到强。
(4)、备好教学材料:科学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必须准备好所用的教学材料。一张纸、一只笔、一根塑料管„„切忌上课时忘了这种材料,又忘了那种材料,给自己的教学带来不必要麻烦.我觉得不同目的的公开课与平时的教学还是有区别的。
研讨的我们要关注常态,暴露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不要过多的事前刻画 课前准备一般来说有,了解学生,比较重要,学生方面请多谈谈
但是一些是如省或全国的培训式的课,目的是为了给教师提供借鉴的,还是要精雕的 课前准备时,教师团队合作也比较重要,其实也可以发挥集体力量,组成备课小组,一起研究教材,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上好公开课,是代表教学的最前沿,也是锻炼科学教师最好的组织形式,因此我认为上好一节公开课和家里的装修一样,要把自己的家装修成什么样?首先要流览各种家装杂志或网站,为自己的装修提供可以依据的亮点或形式,然后再考虑水路、电路的设计方便合理又不浪费,让你用的方便科学,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样将来你住进新家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开心舒心。讲好公开课优质课也是这样,只有你充分的设计了,将来在平时上课就会得心应手,因此,公开课的讲课过程就是一个科学老师装修自己家的过程,只有设计合理,符合当前的装修时尚,才会被人接受。
课前熟悉了解学生虽然很重要,但课前教师提示过多,使本来挺简单或已经很熟悉的内容,还要故意变换角度,或者用不同的问题来启发学生,为了配合老师,还让学生装着被启发了,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发言的内容很范,没能涉及到具体实质问题,我看能不能先从如何选课题的讨论开始。
大家是不是可以具体的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如何选择教材如何设计教学的问题层次解决教材的重点怎样解决课件制作的问题等
然后再讨论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做课前准备?
经历了一次次的考验,一个越来越深刻的感受是:想上一节好课,仅仅凭个人的努力还是不够的,一定要将个人思考和集体智慧有机地结合起来,集思广益,扬长避短,成功才有可能。个人认为,上好一节课,从活动的过程来看,主要分成个人思考、集体交流、临场实践三个重要的阶段。
一、个人思考阶段,是教学设计从虚无到有形的准备过程。
研究教材,是教学要求从模糊走向清晰的首要准备。
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从单一走向多维的重要保证。
联系生活,是教学思路从平面走向立体的有力补充。
设计过程,是教学内容从文本走向生本的基础环节。
二、集体交流阶段,是教学设计从理想到现实的锤炼过程。
试教活动,是教学设计从理想走向现实的转化过程。
评课讨论,是教学建议从笼统走向精确的碰撞过程。
反思修改,是教学环节从一般走向完善的提高过程。
三、临场实施阶段,是教学设计从文本到活动的展示过程。
上好公开课,首先需要讲课人要有一个认真地态度,要有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应用教材的能力,而且还要有不耻下问,善于沟通的心理,需要一个学校和谐的研讨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能够在别人的帮助指点下,迅速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和课堂驾驭能力,因此我认为一堂好的公开课,除了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外,我认为和谐的教研氛围是一堂公开课的重要保障,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选课怎么选呢
公开课的准备应该视什么样的公开课而开展,如果是评优课,那么就应该尽量地按模式去上,少犯一些错误,多一些流畅的程序,突出一个亮点,然后尽可能多地上出一些自己的特色或者创新。如果是教研课,那我认为就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多一点,突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突出自己对教法的创新,然后通过大家的讨论,归纳总结出优缺点,从而使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
对于一个优秀的科学老师来讲,教材上安排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演绎成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公开课是示范课,是供别人学习与讨论的,多试几遍无可厚非,关键是上课者在一次又一次的试课中,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方法和与学生的交流等达到最佳组合,要不断总结,不断有新的东西,是课的一次次的升华。对听课者来说,是学习经验,得到启迪,产生共鸣,最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当然,某些特定的情况我们需要选择与自己个性特征、个人优势比较吻合的课题(关于选题的话题)
1、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要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要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创新,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2、从不同材料的实际出发,构建不同的问题系列和教学模式
扎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去尝试、去猜测、去实验、去发现。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学习内容进入“愤悱”状态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材料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跳起来摘桃子”。
我认为如果是展示课设计时应该突出自己的特点,但有的时候是研讨课,设计就应该关注争论的点
选课有一定的技巧的:用自己的学生上课和用别人的学生上课要有区别;做课的场地大小有区别;学期的不同时间短要有区别。
在选课上,大家都觉得好上的课不一定能上好,一定要上出自己的特色,不能平庸。大家都觉得难上的课要敢于实践,上得好不好,别人首先就佩服你的勇气,如果能上得成功更加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选好了课题相当完成任务的百分之三十。
教学过程的设计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它需要科学老师在把握教材、把握学生、把握标准的前提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梳理与安排,进行一次设计、二次设计„„然后选择最适合于学生的教学。(关于设计的话题)
选好了课题相当完成任务的百分之三十。说明选课的重要性
在设计一堂课中,我总是喜欢多上几次,把思路慢慢理清来
在选课上,我认为要选择适合自己讲课特点,因为每个人的特长都不同,重要的是要把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发挥和展示在课堂上,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亮点展示给听课的教师,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认可,能让他们觉得这堂课最适合你讲,如果换作“他”讲怎么也不行,这样就体现了你的风格。
选大家都没上过的课可能更有利。
1、对听课教师来说,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达到展示交流的目的;
2、对评课者来说,听得不多也不好比照;
3、上课者自身来说,有更大的挑战机遇。
设计活动要考虑合理的层次性。从课堂教学结构来说,科学课由几个环节(步骤)构成,每个环节又由几个小环节(小步骤)组成;从活动来说,科学课会有几个大的活动,大活动之内又套着小活动。大小环节、活动都需衔接有序,层次分明。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听完某位老师的课后,感觉到理不清头绪,这种感觉实际是上课教师的教学缺乏逻辑与层次所致。教者不清,听者不明,导致教学内容不能落实到位。优化活动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谈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层次性。
在设计课的时候,要有一个兴趣盎然的开头,一个跌宕起伏的高潮,还要有一个回味无穷的结尾。设计一节课首先要全面把握教材,然后明确每一环节的目的,在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的要点找到了,请说说具体的。
我看就来说说《蚯蚓的选择》这一课如何?
公开课关键是设计的内容、活动要吸引孩子投入到科学学习中来,也称之为让孩子卷入,具体说说《蚯蚓的选择》这一课
在设计一堂课时,我的体会是:要多摩课.所谓多磨,就是要多设计预设的情景,注意课堂各个环节之间衔接性地语言,让听课者感觉到课堂线条的流畅,每次上公开课,我都试讲三次以上,每次讲完后都会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重新调整教案设计,使其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学生的探究规律,通过这样一次次的磨练,教案设计才能达到最佳要求,我们的公开课才显得更加超前完美。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以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三、活
活——即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
四、实
实——就是教学中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用足球场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教学要“到位”,即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五、美
1.语言美。教师的工作主要依靠语言的表述进行交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但是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就不只是为了交流思想,更重要的作用是为了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甚至比专业知识还重要。
公开课教学听课老师比较关注一堂课中的亮点--让人耳目一新---也就是要有新意。大家就接着 华北明珠 的话题先谈谈如何出新?
注意语言风趣,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在备课时便想好:这个稍易的问题要让成绩略差的XX同学回答;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先请中等生回答,„„让X X同学总结一下„„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份参与到你设计的课堂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使整节课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中顺利进行
注意突发事件,不要惊慌失措。在课堂当中有时会有些偶发的小事故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得特别周详,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为零,或事先作好思想准备:假如事故真的发生了,如何处理?如:上课前先去检查要使用的电教设备是否已经安装或调试好,以免到上课时出差错;上课要用的图片、练习题或其它的教具有否准备就绪,并统一放好;万一时间充裕,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又万一时间紧,差不多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备,就保证了你的公开课能如你所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收到预期的效果。
还有就是要仔细听清楚孩子们回答的话,领会其表达的意思。
作为科学老师,科学课和别的学科比起来,公开课上是万万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的。这一点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尤其要注意。经常有老师搞出笑话。
公开课要捕捉当前热点---我上河北版《天气与生活》时,根据当前的热点增设了为什么奥运会开幕式设在8月8日这个环节,让学生根据历年北京8月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增加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很好的培养!
也就是不能乱评价孩子的回答,特别是自己对这方面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
小季说得对
建议大家拿出自己的一些课例进行探讨!
公开课如果是借班级上课,课前一定要安排适当的游戏或者活动,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 我觉得时间控制要合适——拖堂超过5 分钟就不算好课了。
接小季,我在保定市教学标兵评选的公开课前,由于是下午第4节课,学生感觉很疲惫,昏昏欲睡。我就和学生做起人体疲劳小测试游戏,不但激发学生的热情,更拉进了和学生的距离!当堂课学生发挥出色,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可见借班级上课,拉近与孩子
们的距离很重要!
我校一位青年教师上公开课,课题是《摩擦力》,我给她设计了五种结尾的办法,使她去掉了紧张的情绪,参赛那天,课上得很好!
也就是教学预案要多
一名教师,常常需要上多次的公开课,才能在一次次的锤炼中逐渐走向成熟。因此,每一次公开课后的自省和总结就十分必要了。首先,要重视评课,虚心听取、接受听课教师的意见,尤其是批评意见,即使算不得“真知灼见”、“字字珠玑”,但也一定能从某一个角度反映出你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而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良药苦口”的道理是每个人都懂得的,克服妄自尊大、盲目自信的心理,方能得到真正而快速的进步。其次,还应该写一写教学心得,认真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以在以后的教学以及公开课中扬长避短、改进提高。
今天我试教的体会之1:总结、小结一类的要引导学生说出来2: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步步高升3:要提醒学生(尤其是3 年级的)在同学发言的时候注意倾听,汇报的时候找出和自己小组不一样的地方4:适当表扬、多鼓励抛砖引玉谢谢
关于借班上公开课的一点思考
一、关于借班上公开课的材料准备:
1、备课时应询问该校仪器室的实验器材情况,除常用实验仪器外一般应尽量自己带过去,尽量不给该校教师学生造成太多的麻烦。如果布置有学生准备材料的,教师自己也应该准备一套备用;
2、除了准备预设中认为一定要用的材料以外,课堂上可能要用的材料也应该准备一些(即:既要准备好一定要用的材料,又要准备好可能要用的材料);
3、使用课件的教师应多准备一个u盘,或准备一些相应的图片以防止当天电脑故障等情况的出现。
二、借班上课,熟悉班级之快乐过招
对于借班上公开课,在上课前借班的学生作一些的简单交流很重要,我曾在市级评优课《冷水和热水》的课前熟悉班级时采用过以下几招:
1、套近乎
先和在走廊上的学生打招呼,问他们刚才上了什么课?下一节什么课?科学课上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活动?通过聊天消除陌生感,拉近与学生心灵上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这个新老师是可以亲近的。
2、戴高帽
师:“我们市要在我们学校进行科学课教学的活动,有一节三年级的课由我来上,学校就把我们302班推荐给了我,说302班是我们学校三年级中最优秀的,是吗?”(学生的表情:得意)
3、反客为主
我继续道:但是,这只是学校的推荐,是否优秀呢?我还得考考大家,看我们班的同学能否顺利过今天这关,如果不行呀,我可要建议学校重新安排班级了„„(学生表情:跃跃欲试)
4、科学问题与糖衣炮弹
(准备:一些小问题、几张介绍自己学校的明信片)
谈话
(一)我:上学期,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中,用了哪些身体上的感觉器官
生一:颈(看来,他把感觉器官与身体的几部分搞糊涂了,我其实应该问:我们用什么器官来观察)
生二:应该是眼、耳、鼻„„
我:答得真好,第一关已过
谈话
(二)我:老师这里准备我印有我们学校照片的明信片,想送给能回答下一个问题的同学。问:你能否说出两种物体,它们的大小差不多,但一个是沉的,另一个是浮的? 生一:普通石头和浮石
生二:泡沫和石头
问:为什么泡沫是浮的石头是沉的?
生二:泡沫里的空隙大,石头里的空隙小
生三:泡沫空隙大很轻„„
学生的思维非常灵活,途中也有学生互相质疑,我的5张明信片和一张封面也全部作为礼物送给了他们。看得出,这个班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还是很浓的,对我这样唐突的来上一节课还是能积极配合的,我相信他们在科学课上表现会是非常出色的。
5、留点悬念明天见
于是放弃了原计划的关于明天赛课中要出现的关于冷水和热水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既然是来赛课,就拿出自己最真实的水平吧,也没有告诉他们明天研究什么就和他们告别了:“通过刚才的谈话,老师能感受到我们班确实是非常优秀的一个班级,我们学校的推荐没错,相信大家在明天的探究活动中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上公开课的注意点特别多。诸如不出现科学性错误等都需要引起注意。不过我觉得,在备课时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把握教材,把教材如何分析,如何实施作为我们首先思考的问题。因为从评奖等功利的目的来说,能让评委认可你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是很关键的。其次从自身的提高来说,如果能准确把握了教材,那么说明你的功力也就得到了提高,达到了公开课的目的。
把握好重点和难点,不要苦苦纠缠于无关紧要的问题。
科学课不要太花哨,音乐剧、情景剧之类,可以不用就不用。
实验材料尽量多准备一套或二套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
【非专业教师如何上好音乐课】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06-02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范文09-19
给新教师的一封信! 新教师如何发展专业06-07
XX年教师如何写专业技术总结06-01
新教师如何上好第一节课总结材料10-04
专业教师聘用合同05-29
教师专业发展重点06-24
小学教师专业07-27
生物教师专业成长07-28